CN113105249B - 旋磁铁氧体制备方法及旋磁铁氧体球磨生产线 - Google Patents

旋磁铁氧体制备方法及旋磁铁氧体球磨生产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05249B
CN113105249B CN202110227818.7A CN202110227818A CN113105249B CN 113105249 B CN113105249 B CN 113105249B CN 202110227818 A CN202110227818 A CN 202110227818A CN 113105249 B CN113105249 B CN 11310524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orkpiece
image
gray level
value
pix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22781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105249A (zh
Inventor
张方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yang Fushite Magnetic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yang Fushite Magnetic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yang Fushite Magnetic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yang Fushite Magnetic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227818.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105249B/zh
Publication of CN1131052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052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1052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0524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35/00Shaped ceramic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mposition; Ceramics compositions; Processing powders of inorganic compounds preparatory to the manufacturing of ceramic products
    • C04B35/622Forming processes; Processing powders of inorganic compounds preparatory to the manufacturing of ceramic products
    • C04B35/626Preparing or treating the powders individually or as batches ; preparing or treating macroscopic reinforcing agents for ceramic products, e.g. fibres; mechanical aspects section B
    • C04B35/62605Treating the starting powders individually or as mixtures
    • C04B35/6261Mill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35/00Shaped ceramic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mposition; Ceramics compositions; Processing powders of inorganic compounds preparatory to the manufacturing of ceramic products
    • C04B35/01Shaped ceramic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mposition; Ceramics compositions; Processing powders of inorganic compounds preparatory to the manufacturing of ceramic products based on oxide ceramics
    • C04B35/26Shaped ceramic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mposition; Ceramics compositions; Processing powders of inorganic compounds preparatory to the manufacturing of ceramic products based on oxide ceramics based on ferrit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35/00Shaped ceramic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mposition; Ceramics compositions; Processing powders of inorganic compounds preparatory to the manufacturing of ceramic products
    • C04B35/622Forming processes; Processing powders of inorganic compounds preparatory to the manufacturing of ceramic produc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235/00Aspects relating to ceramic starting mixtures or sintered ceramic products
    • C04B2235/60Aspects relating to the preparation, properties or mechanical treatment of green bodies or pre-forms
    • C04B2235/602Making the green bodies or pre-forms by moulding
    • C04B2235/6022Injection mould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Investigat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旋磁铁氧体制备方法及旋磁铁氧体球磨生产线,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采用自动化称量装置进行称料以及配比原料;步骤2:初步打浆;步骤3:球磨;步骤4:湿压成型;步骤5烧结;步骤6:磨加工;步骤7:对完成磨加工的工件通过表面检测系统进行表面检测;步骤8:检测;步骤9:表面检测合格的工件进行焙银;本申请采用湿压成型铁氧体本体,且在成型前采用二次球磨机对浆料进行研磨,使其细度满足生产需求,有效提高成品质量;其次,在工件完成后端上增设表面检测系统进行表面检测;检测表面是否存在表面缺陷;并记录连续存在缺陷工件的数量,及时检测产线状态;随时监测各道工序参数且能更快的排查出问题点。

Description

旋磁铁氧体制备方法及旋磁铁氧体球磨生产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旋磁铁氧体制作技术领域,具体为旋磁铁氧体制备方法及旋磁铁氧体球磨生产线。
背景技术
微波铁氧体又称旋磁铁氧体,在高频磁场作用下,平面偏振的电磁波在铁氧体中按照一定方向传播时,偏振面会不断绕传播方向旋转的铁氧体材料。具有铁磁共振线宽小、自旋波共振线宽大、在低频段,饱和磁化强度低和磁晶各向异性常数小、介质损耗低、稳定、性能高等特性。
如公开专利号:CN1793050A(公开时间:2006年6月28日),名称为“一种微波烧结旋磁铁氧体材料的方法”提出了一种采用300MHZ~300GHZ微波加热,在富氧环境下样品由室温到2000℃,0~200分钟制备旋磁铁氧体磁性材料的方法。针对该发明,所存在的主要不足为:针对旋磁铁氧体磁性材料生产工艺可发现,预烧料经二次球墨、烘干、造粒后再成型为坯体,最后进行微波高温烧结制备得到旋磁铁氧体材料。烧结前期坯体生产为干法成型过程,这种成型方法的缺陷是在含有挥发性物质的坯体直接采用微波快速加热烧结时因水分或挥发性分子的汽化必将导致坯体破裂或内裂。其次,除上述干法成型方式外,还包括有湿法成型过程;目前湿法成型过程主要通过制备浆料、脱水后成型;这种生产工艺其中一个主要指标在于原料打磨细度;原料打磨细度对于铁氧体成品具有较大影响;现有工艺中湿法成型过程中,仅仅采用一次砂磨过程,而无法保证成品成型质量。
此外,铁氧体目前的是粉料混合、压铸、烧结、机加工、刷银层制作而成;然而工业生产得到的铁氧体磁片在生产、打磨过程中,无法避免导致部分磁片出现断痕、缺口等缺陷问题,现有的流水线生产过程中,由于的缺陷不明显的特点,很难用机械的方式进行准确区分识别,所以大多采用人工肉眼识别的方法,将导致其在次品识别生产工序中需要大量的人工进行手动辅助区分,生产效率低下,无法满足快速、高品质的生产;
且当发现有缺陷的样品时,需要对各道工序参数进行排查,而现有的影响参数,包括原材料配方含量、铁氧体造粒粉料含水率、压制压力、烧结温度,打磨力度等,其中,除了铁氧体造粒粉料含水率需要采用取少量样品称重、烘干、再称重,计算含水率外,其他主要参数均能在线控制监测,由此,若将铁氧体造粒粉料含水率实现在线连续检测,便能更加快速排查出各道工序参数是否合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旋磁铁氧体制备方法及旋磁铁氧体球磨生产线,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旋磁铁氧体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采用自动化称量装置进行称料以及配比原料;
步骤2:将步骤1中秤重完成的原料输入高速打浆机中,进行初步打浆;
步骤3:将步骤2中完成打浆的浆料先充分氧化,再在隧道窑中进行预烧,预烧温度为840~860℃,预烧时间为1~3h,然后自然降温至室温,得到预烧粉体;
步骤4:将步骤3中的预烧粉体重新输入高速打浆机中,进行二次打浆;
步骤5:通过旋磁铁氧体球磨生产线将步骤4中完成打浆的浆料进行球磨;
步骤6:球磨后的料浆取出后烘干,加入浓度为8~10wt%的聚乙烯醇溶液充分混合,混合进行喷雾干燥,料浆和聚乙烯醇溶液的重量比为1:10;
步骤7:将干燥后的浆料通过压力注入磨具型腔中,挤压成型;
步骤8:从磨具型腔中取出的初步成型的铁氧体元件,进行烧结;将湿压成型的工件按一定的摆放顺序放入烧结炉内进行烧结;
步骤9:磨加工;
步骤10:对完成磨加工的工件通过表面检测系统进行表面检测;检测表面是否存在表面缺陷包括裂痕和/或缺口;若检测出存在表面缺陷则通过推料装置将工件推入待回收区;
步骤11:记录连续存在表面缺陷的工件数量为N;若N的数值大于表面检测系统内存储的预设值;则启动警报装置;其中,表面检测包括工件的上下表面检测以及工件的侧面检测;
步骤12:表面检测合格的工件进行焙银。
优选的,旋磁铁氧体球磨生产线包括高速打浆机、卧式砂磨机、双层循环罐以及二次球磨机,还包括双层成品罐;所述高速打浆机、卧式砂磨机、双层循环罐、二次球磨机以及双层成品罐依次连接;
步骤5中通过旋磁铁氧体球磨生产线进行球磨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1:将步骤4中完成打浆的浆料输入卧式砂磨机,进行一次球磨;
A2:将步骤A1中完成一次球磨的浆料输入双层循环罐中,进行均质;
A3:完成均质的浆料继续输入至二次球磨机中,继续研磨;
A4:将研磨完成的浆料输入双层成品罐中进行存储。
优选的,自动化称量装置包括若干固体原料称量输送装置以及若干液体原料称量输送装置;若干所述固体原料称量输送装置以及若干液体原料称量输送装置均连接高速打浆机;
所述固体原料称量输送装置包括固体原料储存箱,所述固体原料储存箱上设置有第一原料出口,所述第一原料出口上设置有控制阀,第一原料出口连接输送平台,输送平台上设置有称重单元,所述输送平台连接所述高速打浆机的进料口;所述液体原料称量输送装置包括液体储液箱,所述液体储液箱通过输送管道连接高速打浆机,输送管道上设置有流量计。
其中,称重单元结构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优选的,表面检测系统包括工件顶面图像获取装置、工件底面图像获取装置以及工件侧面图像获取装置,所述工件顶面图像获取装置、工件底面图像获取装置以及工件侧面图像获取装置连接图像处理系统,通过所述图像处理系统识别工件的顶面、底面以及侧面是否存在裂痕和/或缺口;
图像处理系统识别工件的顶面、底面以及侧面是否存在裂痕和/或缺口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获取得到的工件顶面图像、工件底面图像以及工件侧面图像,进行编号形成第一待测图像、第二待测图像以及第三待测图像;
S2:提取第一待测图像,对图像进行预处理,包括几何校正、辐射校正以及去噪;
S3:通过Canny算子边缘检测确定第一待测图像中工件的边界轮廓,并提取边界轮廓内的图像;
S4:将步骤S3中获取的图像转换成第一待测灰度图像;
S5:获取步骤S4中第一待测灰度图像的中心点像素灰度值,以中心点为圆心向外呈圆周辐射;将相邻点像素灰度值与中心点灰度值做差值比较运算,得到差值为T1;并记录对比数量为S1;若T1≤10;则记录该相邻点像素灰度值;若T1>10,则舍弃该相邻点像素灰度值;依此类推,当S1值大于图像像素点的50%时,将记录的各相邻点的像素灰度值求取平均值,得到标准灰度值;并形成标准灰度图像,标准灰度图像各个像素点的灰度值为标准灰度值,且标准灰度图像的像素与第一待测灰度图像相同;
S6:将标准灰度图像与第一待测灰度图像做“与”运算,得到第一待测灰度图像中区别于标准灰度图像的像素点;
S7:判断区别像素点是否为裂痕或是缺口;若区别像素点为呈线性排列则判断为裂痕;若区别像素点为块状排列,则判断为缺口;
S8:提取第二待测图像,根据步骤S1-S7判断工件底面是否存在裂痕或是缺口;
S9:提取第三待测图像,根据步骤S1-S4形成第二待测灰度图像;
S10:获取步骤S9中第二待测灰度图像的中心点像素灰度值,以中心点为中心向外呈矩形辐射;将相邻点像素灰度值与中心点灰度值做差值比较运算,得到差值为T2;并记录对比数量为S2;若T2≤10;则记录该相邻点像素灰度值;若T2>10,则舍弃该相邻点像素灰度值;依此类推,当S2值大于图像像素点的50%时,将记录的各相邻点的像素灰度值求取平均值,得到标准灰度值;并形成标准灰度图像,标准灰度图像各个像素点的灰度值为标准灰度值,且标准灰度图像的像素与第二待测灰度图像相同;
S11:将标准灰度图像与第二待测灰度图像做“与”运算,得到第二待测灰度图像中区别于标准灰度图像的像素点;
S12:判断区别像素点是否为裂痕或是缺口;若区别像素点为呈线性排列则判断为裂痕;若区别像素点为块状排列,则判断为缺口。
优选的,表面检测系统包括振动盘,振动盘的输出通道末端上连接有第一提升架组件,所述第一提升架组件包括托板,所述托板的底部与第一气缸的活塞杆连接;初始状态时,托板与振动盘输出通道末端在同一平面并相互连接;还包括检测通道,检测通道垂直于所述振动盘输出通道末端,且位于所述振动盘输出通道的上方;沿所述检测通道上依次设置有工件顶面侧面检测工位和工件底面检测工位;所述工件顶面图像获取装置以及工件侧面图像获取装置设置在工件顶面侧面检测工位上,包括第一拍摄腔室,所述第一拍摄腔室位于检测通道的上方,所述第一拍摄腔室的顶部设置有第一摄像设备;所述第一拍摄腔室的侧部设置有扫描摄像设备,还包括工件固定盘组件,所述工件固定盘组件包括第一托盘,所述第一托盘的底部连接有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的底端连接有第一电机输出轴;所述第一托盘通过第二气缸带动上下运动,其初始状态与检测通道在同一平面并相互连接;第一托盘的顶面上设置有若干气孔,第一托盘内部中空,底部设置有排气孔,所述排气孔上连接有第一微型气泵;
当工件由检测通道传输至第一托盘上时,第一微型气泵吸气,将工件吸住;第一托盘上升至第一拍摄腔室内,第一摄像设备对其顶面进行拍摄;第一电机带动第一托盘转动,扫描摄像设备扫描得到工件侧面图像;
工件底面图像获取装置包括设置与检测通道顶部的第二拍摄腔室,所述第二拍摄腔室顶部设置有第三气缸,所述第三气缸连接有吸盘组件,还包括第二摄像设备,所述第二摄像设备通过第四气缸设置于第二拍摄腔室的侧壁上,拍摄时,第二摄像设备摄像头位于工件底部上。
优选的,所述吸盘组件包括第二托盘,所述第二托盘的底面上设置有若干气孔,内部中空,顶部设置有通孔,通孔上设置有第二微型气泵。
优选的,检测通道端部设置有第一推料装置,所述第一推料装置包括第一推板,第一推板连接第五气缸,第一推板与检测通道在同一平面上,用于将托板上的工件推入检测通道内。
优选的,检测通道侧部设置有第二推料装置和第三推料装置;第二推料装置和第三推料装置的结构与第一推料装置一致,且第二推料装置与工件顶面侧面检测工位对应设置用于将工件顶面或侧面有表面缺陷的工件推入相对侧设置的第一待回收区,第三推料装置与工件底面工位对应设置用于将工件底面有表面缺陷的工件推入相对侧设置的第二待回收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提供旋磁铁氧体制备方法及旋磁铁氧体球磨生产线,本申请采用湿压成型铁氧体本体,且在成型前采用二次球磨机对浆料进行研磨,使其细度满足生产需求,有效提高成品质量;其次,在工件完成后端上增设表面检测系统进行表面检测;检测表面是否存在表面缺陷;并记录连续存在缺陷工件的数量,及时检测产线状态;随时监测各道工序参数且能更快的排查出问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旋磁铁氧体球磨生产线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自动化称量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第一提升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表面检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工件图像获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第二摄像设备安装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1
请参阅图1-6,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旋磁铁氧体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采用自动化称量装置进行称料以及配比原料;
步骤2:将步骤1中秤重完成的原料输入高速打浆机中,进行初步打浆;
步骤3:将步骤2中完成打浆的浆料先充分氧化,再在隧道窑中进行预烧,预烧温度为840~860℃,预烧时间为1~3h,然后自然降温至室温,得到预烧粉体;
步骤4:将步骤3中的预烧粉体重新输入高速打浆机中,进行二次打浆;
步骤5:通过旋磁铁氧体球磨生产线将步骤4中完成打浆的浆料进行球磨;
步骤6:球磨后的料浆取出后烘干,加入浓度为8~10wt%的聚乙烯醇溶液充分混合,混合进行喷雾干燥,料浆和聚乙烯醇溶液的重量比为1:10;
步骤7:将干燥后的浆料通过压力注入磨具型腔中,挤压成型;
步骤8:从磨具型腔中取出的初步成型的铁氧体元件,进行烧结;将湿压成型的工件按一定的摆放顺序放入烧结炉内进行烧结;
步骤9:磨加工;
步骤10:对完成磨加工的工件通过表面检测系统进行表面检测;检测表面是否存在表面缺陷包括裂痕和/或缺口;若检测出存在表面缺陷则通过推料装置将工件推入待回收区;
步骤11:记录连续存在表面缺陷的工件数量为N;若N的数值大于表面检测系统内存储的预设值;则启动警报装置;其中,表面检测包括工件的上下表面检测以及工件的侧面检测;
步骤12:表面检测合格的工件进行焙银。
其中,旋磁铁氧体球磨生产线包括高速打浆机40、卧式砂磨机41、双层循环罐42以及二次球磨机43,还包括双层成品罐44;所述高速打浆机、卧式砂磨机、双层循环罐、二次球磨机以及双层成品罐依次连接;
步骤5中通过旋磁铁氧体球磨生产线进行球磨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1:将步骤4中完成打浆的浆料输入卧式砂磨机,进行一次球磨;
A2:将步骤A1中完成一次球磨的浆料输入双层循环罐中,进行均质;
A3:完成均质的浆料继续输入至二次球磨机中,继续研磨;
A4:将研磨完成的浆料输入双层成品罐中进行存储。
自动化称量装置包括若干固体原料称量输送装置以及若干液体原料称量输送装置;若干所述固体原料称量输送装置以及若干液体原料称量输送装置均连接高速打浆机;
所述固体原料称量输送装置包括固体原料储存箱45,所述固体原料储存箱上设置有第一原料出口46,所述第一原料出口上设置有控制阀47,第一原料出口连接输送平台48,输送平台上设置有称重单元49,所述输送平台连接所述高速打浆机的进料口;所述液体原料称量输送装置包括液体储液箱50,所述液体储液箱通过输送管道连接高速打浆机,输送管道上设置有流量计51。通过流量计50控制液体流量。
其中,称重单元结构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表面检测系统包括工件顶面图像获取装置、工件底面图像获取装置以及工件侧面图像获取装置,所述工件顶面图像获取装置、工件底面图像获取装置以及工件侧面图像获取装置连接图像处理系统,通过所述图像处理系统识别工件的顶面、底面以及侧面是否存在裂痕和/或缺口;
图像处理系统识别工件的顶面、底面以及侧面是否存在裂痕和/或缺口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获取得到的工件顶面图像、工件底面图像以及工件侧面图像,进行编号形成第一待测图像、第二待测图像以及第三待测图像;
S2:提取第一待测图像,对图像进行预处理,包括几何校正、辐射校正以及去噪;
S3:通过Canny算子边缘检测确定第一待测图像中工件的边界轮廓,并提取边界轮廓内的图像;
S4:将步骤S3中获取的图像转换成第一待测灰度图像;
S5:获取步骤S4中第一待测灰度图像的中心点像素灰度值,以中心点为圆心向外呈圆周辐射;将相邻点像素灰度值与中心点灰度值做差值比较运算,得到差值为T1;并记录对比数量为S1;若T1≤10;则记录该相邻点像素灰度值;若T1>10,则舍弃该相邻点像素灰度值;依此类推,当S1值大于图像像素点的50%时,将记录的各相邻点的像素灰度值求取平均值,得到标准灰度值;并形成标准灰度图像,标准灰度图像各个像素点的灰度值为标准灰度值,且标准灰度图像的像素与第一待测灰度图像相同;
S6:将标准灰度图像与第一待测灰度图像做“与”运算,得到第一待测灰度图像中区别于标准灰度图像的像素点;
S7:判断区别像素点是否为裂痕或是缺口;若区别像素点为呈线性排列则判断为裂痕;若区别像素点为块状排列,则判断为缺口;
S8:提取第二待测图像,根据步骤S1-S7判断工件底面是否存在裂痕或是缺口;
S9:提取第三待测图像,根据步骤S1-S4形成第二待测灰度图像;
S10:获取步骤S9中第二待测灰度图像的中心点像素灰度值,以中心点为中心向外呈矩形辐射;将相邻点像素灰度值与中心点灰度值做差值比较运算,得到差值为T2;并记录对比数量为S2;若T2≤10;则记录该相邻点像素灰度值;若T2>10,则舍弃该相邻点像素灰度值;依此类推,当S2值大于图像像素点的50%时,将记录的各相邻点的像素灰度值求取平均值,得到标准灰度值;并形成标准灰度图像,标准灰度图像各个像素点的灰度值为标准灰度值,且标准灰度图像的像素与第二待测灰度图像相同;
S11:将标准灰度图像与第二待测灰度图像做“与”运算,得到第二待测灰度图像中区别于标准灰度图像的像素点;
S12:判断区别像素点是否为裂痕或是缺口;若区别像素点为呈线性排列则判断为裂痕;若区别像素点为块状排列,则判断为缺口。
表面检测系统包括振动盘9,振动盘9的输出通道10末端上连接有第一提升架组件11,所述第一提升架组件包括托板12,所述托板的底部与第一气缸13的活塞杆连接;初始状态时,托板与振动盘输出通道末端在同一平面并相互连接;还包括检测通道14,检测通道垂直于所述振动盘输出通道末端,且位于所述振动盘输出通道的上方;沿所述检测通道上依次设置有工件顶面侧面检测工位15和工件底面检测工位16;所述工件顶面图像获取装置以及工件侧面图像获取装置设置在工件顶面侧面检测工位上,包括第一拍摄腔室17,所述第一拍摄腔室位于检测通道的上方,所述第一拍摄腔室的顶部设置有第一摄像设备18;所述第一拍摄腔室的侧部设置有扫描摄像设备19,还包括工件固定盘组件,所述工件固定盘组件包括第一托盘20,所述第一托盘的底部连接有第二气缸21,所述第二气缸的底端连接有第一电机输出轴22;所述第一托盘通过第二气缸21带动上下运动,其初始状态与检测通道在同一平面并相互连接;第一托盘的顶面上设置有若干气孔,第一托盘内部中空,底部设置有排气孔,所述排气孔上连接有第一微型气泵24;
当工件由检测通道传输至第一托盘上时,第一微型气泵吸气,将工件吸住;第一托盘上升至第一拍摄腔室内,第一摄像设备对其顶面进行拍摄;第一电机带动第一托盘转动,扫描摄像设备扫描得到工件侧面图像;
工件底面图像获取装置包括设置与检测通道顶部的第二拍摄腔室25,所述第二拍摄腔室顶部设置有第三气缸26,所述第三气缸连接有吸盘组件,还包括第二摄像设备27,所述第二摄像设备通过第四气缸28设置于第二拍摄腔室的侧壁上,拍摄时,第二摄像设备摄像头位于工件底部上,所述吸盘组件包括第二托盘29,所述第二托盘的底面上设置有若干气孔,内部中空,顶部设置有通孔,通孔上设置有第二微型气泵30。
检测通道端部设置有第一推料装置31,所述第一推料装置包括第一推板,第一推板连接第五气缸32,第一推板与检测通道在同一平面上,用于将托板上的工件推入检测通道内,检测通道侧部设置有第二推料装置33和第三推料装置34;第二推料装置和第三推料装置的结构与第一推料装置一致,且第二推料装置与工件顶面侧面检测工位对应设置用于将工件顶面或侧面有表面缺陷的工件推入相对侧设置的第一待回收区35,第三推料装置与工件底面工位对应设置用于将工件底面有表面缺陷的工件推入相对侧设置的第二待回收区36。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7)

1.旋磁铁氧体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采用自动化称量装置进行称料以及配比原料;
步骤2:将步骤1中秤重完成的原料输入高速打浆机中,进行初步打浆;
步骤3:将步骤2中完成打浆的浆料先充分氧化,再在隧道窑中进行预烧,预烧温度为840~860℃,预烧时间为1~3h,然后自然降温至室温,得到预烧粉体;
步骤4:将步骤3中的预烧粉体重新输入高速打浆机中,进行二次打浆;
步骤5:通过旋磁铁氧体球磨生产线将步骤4中完成打浆的浆料进行球磨;
步骤6:球磨后的料浆取出后烘干,加入浓度为8~10wt%的聚乙烯醇溶液充分混合,混合进行喷雾干燥,料浆和聚乙烯醇溶液的重量比为1:10;
步骤7:将干燥后的浆料通过压力注入磨具型腔中,挤压成型;
步骤8:从磨具型腔中取出的初步成型的铁氧体元件,进行烧结;将湿压成型的工件按一定的摆放顺序放入烧结炉内进行烧结;
步骤9:磨加工;
步骤10:对完成磨加工的工件通过表面检测系统进行表面检测;检测表面是否存在表面缺陷包括裂痕和/或缺口;若检测出存在表面缺陷则通过推料装置将工件推入待回收区;
步骤11:记录连续存在表面缺陷的工件数量为N;若N的数值大于表面检测系统内存储的预设值;则启动警报装置;其中,表面检测包括工件的上下表面检测以及工件的侧面检测;
步骤12:表面检测合格的工件进行焙银;
表面检测系统包括工件顶面图像获取装置、工件底面图像获取装置以及工件侧面图像获取装置,所述工件顶面图像获取装置、工件底面图像获取装置以及工件侧面图像获取装置连接图像处理系统,通过所述图像处理系统识别工件的顶面、底面以及侧面是否存在裂痕和/或缺口;
图像处理系统识别工件的顶面、底面以及侧面是否存在裂痕和/或缺口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获取得到的工件顶面图像、工件底面图像以及工件侧面图像,进行编号形成第一待测图像、第二待测图像以及第三待测图像;
S2:提取第一待测图像,对图像进行预处理,包括几何校正、辐射校正以及去噪;
S3:通过Canny算子边缘检测确定第一待测图像中工件的边界轮廓,并提取边界轮廓内的图像;
S4:将步骤S3中获取的图像转换成第一待测灰度图像;
S5:获取步骤S4中第一待测灰度图像的中心点像素灰度值,以中心点为圆心向外呈圆周辐射;将相邻点像素灰度值与中心点灰度值做差值比较运算,得到差值为T1;并记录对比数量为S1;若T1≤10;则记录该相邻点像素灰度值;若T1>10,则舍弃该相邻点像素灰度值;依此类推,当S1值大于图像像素点的50%时,将记录的各相邻点的像素灰度值求取平均值,得到标准灰度值;并形成标准灰度图像,标准灰度图像各个像素点的灰度值为标准灰度值,且标准灰度图像的像素与第一待测灰度图像相同;
S6:将标准灰度图像与第一待测灰度图像做“与”运算,得到第一待测灰度图像中区别于标准灰度图像的像素点;
S7:判断区别像素点是否为裂痕或是缺口;若区别像素点为呈线性排列则判断为裂痕;若区别像素点为块状排列,则判断为缺口;
S8:提取第二待测图像,根据步骤S1-S7判断工件底面是否存在裂痕或是缺口;
S9:提取第三待测图像,根据步骤S1-S4形成第二待测灰度图像;
S10:获取步骤S9中第二待测灰度图像的中心点像素灰度值,以中心点为中心向外呈矩形辐射;将相邻点像素灰度值与中心点灰度值做差值比较运算,得到差值为T2;并记录对比数量为S2;若T2≤10;则记录该相邻点像素灰度值;若T2>10,则舍弃该相邻点像素灰度值;依此类推,当S2值大于图像像素点的50%时,将记录的各相邻点的像素灰度值求取平均值,得到标准灰度值;并形成标准灰度图像,标准灰度图像各个像素点的灰度值为标准灰度值,且标准灰度图像的像素与第二待测灰度图像相同;
S11:将标准灰度图像与第二待测灰度图像做“与”运算,得到第二待测灰度图像中区别于标准灰度图像的像素点;
S12:判断区别像素点是否为裂痕或是缺口;若区别像素点为呈线性排列则判断为裂痕;若区别像素点为块状排列,则判断为缺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磁铁氧体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旋磁铁氧体球磨生产线包括高速打浆机、卧式砂磨机、双层循环罐以及二次球磨机,还包括双层成品罐;所述高速打浆机、卧式砂磨机、双层循环罐、二次球磨机以及双层成品罐依次连接;
步骤5中通过旋磁铁氧体球磨生产线进行球磨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1:将步骤4中完成打浆的浆料输入卧式砂磨机,进行一次球磨;
A2:将步骤A1中完成一次球磨的浆料输入双层循环罐中,进行均质;
A3:完成均质的浆料继续输入至二次球磨机中,继续研磨;
A4:将研磨完成的浆料输入双层成品罐中进行存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磁铁氧体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自动化称量装置包括若干固体原料称量输送装置以及若干液体原料称量输送装置;若干所述固体原料称量输送装置以及若干液体原料称量输送装置均连接高速打浆机;
所述固体原料称量输送装置包括固体原料储存箱,所述固体原料储存箱上设置有第一原料出口,所述第一原料出口上设置有控制阀,第一原料出口连接输送平台,输送平台上设置有称重单元,所述输送平台连接所述高速打浆机的进料口;所述液体原料称量输送装置包括液体储液箱,所述液体储液箱通过输送管道连接高速打浆机,输送管道上设置有流量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磁铁氧体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表面检测系统包括振动盘,振动盘的输出通道末端上连接有第一提升架组件,所述第一提升架组件包括托板,所述托板的底部与第一气缸的活塞杆连接;初始状态时,托板与振动盘输出通道末端在同一平面并相互连接;还包括检测通道,检测通道垂直于所述振动盘输出通道末端,且位于所述振动盘输出通道的上方;沿所述检测通道上依次设置有工件顶面侧面检测工位和工件底面检测工位;所述工件顶面图像获取装置以及工件侧面图像获取装置设置在工件顶面侧面检测工位上,包括第一拍摄腔室,所述第一拍摄腔室位于检测通道的上方,所述第一拍摄腔室的顶部设置有第一摄像设备;所述第一拍摄腔室的侧部设置有扫描摄像设备,还包括工件固定盘组件,所述工件固定盘组件包括第一托盘,所述第一托盘的底部连接有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的底端连接有第一电机输出轴;所述第一托盘通过第二气缸带动上下运动,其初始状态与检测通道在同一平面并相互连接;第一托盘的顶面上设置有若干气孔,第一托盘内部中空,底部设置有排气孔,所述排气孔上连接有第一微型气泵;
当工件由检测通道传输至第一托盘上时,第一微型气泵吸气,将工件吸住;第一托盘上升至第一拍摄腔室内,第一摄像设备对其顶面进行拍摄;第一电机带动第一托盘转动,扫描摄像设备扫描得到工件侧面图像;
工件底面图像获取装置包括设置与检测通道顶部的第二拍摄腔室,所述第二拍摄腔室顶部设置有第三气缸,所述第三气缸连接有吸盘组件,还包括第二摄像设备,所述第二摄像设备通过第四气缸设置于第二拍摄腔室的侧壁上,拍摄时,第二摄像设备摄像头位于工件底部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旋磁铁氧体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盘组件包括第二托盘,所述第二托盘的底面上设置有若干气孔,内部中空,顶部设置有通孔,通孔上设置有第二微型气泵。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旋磁铁氧体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检测通道端部设置有第一推料装置,所述第一推料装置包括第一推板,第一推板连接第五气缸,第一推板与检测通道在同一平面上,用于将托板上的工件推入检测通道内。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旋磁铁氧体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检测通道侧部设置有第二推料装置和第三推料装置;第二推料装置和第三推料装置的结构与第一推料装置一致,且第二推料装置与工件顶面侧面检测工位对应设置用于将工件顶面或侧面有表面缺陷的工件推入相对侧设置的第一待回收区,第三推料装置与工件底面工位对应设置用于将工件底面有表面缺陷的工件推入相对侧设置的第二待回收区。
CN202110227818.7A 2021-03-01 2021-03-01 旋磁铁氧体制备方法及旋磁铁氧体球磨生产线 Active CN11310524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27818.7A CN113105249B (zh) 2021-03-01 2021-03-01 旋磁铁氧体制备方法及旋磁铁氧体球磨生产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27818.7A CN113105249B (zh) 2021-03-01 2021-03-01 旋磁铁氧体制备方法及旋磁铁氧体球磨生产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05249A CN113105249A (zh) 2021-07-13
CN113105249B true CN113105249B (zh) 2023-06-02

Family

ID=767096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227818.7A Active CN113105249B (zh) 2021-03-01 2021-03-01 旋磁铁氧体制备方法及旋磁铁氧体球磨生产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10524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48494B (zh) * 2022-02-28 2022-12-06 扬州市苏灵农药化工有限公司 基于工厂数字化的农药悬浮剂生产控制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0158606B1 (ko) * 1994-10-27 1998-12-15 이형도 비드 필터의 제조방법 및 장치
CN101513594A (zh) * 2009-02-26 2009-08-26 初景涛 粉碎并分散液体中固体颗粒的方法
CN102584199B (zh) * 2012-01-21 2013-07-24 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 一种雷达吸波材料及制备方法以及应用
CN103792705B (zh) * 2014-01-28 2017-02-01 北京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检测基板缺陷的检测方法及检测装置
CN204933388U (zh) * 2015-05-20 2016-01-06 卓达新材料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配料系统
CN106167402A (zh) * 2016-05-13 2016-11-30 泰州茂翔电子器材有限公司 一种高性能锰锌铁氧体粉料制备方法
EP3546640A4 (en) * 2016-11-28 2020-08-05 Nippon Paper Industries Co., Ltd. COMPOSITE FIBER AND INORGANIC PARTICLE
CN108230324B (zh) * 2018-01-31 2023-10-20 浙江理工大学 磁瓦表面微缺陷视觉检测方法
CN109166098A (zh) * 2018-07-18 2019-01-08 上海理工大学 基于图像处理的工件毛刺检测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05249A (zh) 2021-07-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745114B (zh) 一种基于在线检测的微波旋磁铁氧体制备方法
CN113105249B (zh) 旋磁铁氧体制备方法及旋磁铁氧体球磨生产线
US7655180B2 (e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shrinkage of formed ceramic body
CN103171024B (zh) 一种耐磨氧化铝瓷球等静压成型工艺及其专用设备
CN106887290B (zh) 磁性浆料、其制备方法及磁片的制备方法
CN104193340A (zh) 流延成型法制备用于多层布线基板的AlN生瓷片的方法及制得的AlN生瓷片
CN108847326A (zh) 一种高性能永磁铁氧体产品及其制备方法
CN107117946A (zh) 99.6% Al2O3陶瓷基片减薄方法
CN108623296A (zh) 一种软磁铁氧体的湿法挤出制造方法
US5571760A (en) Silicon nitride having a high tensile strength
CN104628375A (zh) 掺稀土离子钇铝石榴石激光陶瓷的分层成型方法
CN108811479B (zh) 一种分体式方形屏蔽罩及其制造方法
CN114012100A (zh) 一种粉末冶金的原料粉末制备工艺
CN111562280B (zh) 一种钕铁硼坯料碳含量分布的测试方法
CN109357868B (zh) 轴承套圈的扫频涡流与巴克豪森噪声法的综合分选方法
RU2707618C1 (ru) Способ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керамических изделий
KR20110131384A (ko) 단조강괴 주조용 탕도 제작방법
CN114749391B (zh) 一种软磁金属加工制造方法
CN107739212A (zh) 一种墙地砖的成型加工的质量控制方法
CN116023164B (zh) 一种齿科修复用多孔氧化锆瓷块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KR102464543B1 (ko) 졸-갤 캐스팅 성형법을 이용하여 제조한 도전성 이산화티타늄 소결체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CN114346795B (zh) 一种陶瓷基片的研磨方法
JP2005079401A (ja) 磁気異方性焼結フェライト磁石の製造方法
CN216368401U (zh) 一种除铁装置
JPS6227351Y2 (z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