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79734B - 桉树林地再种植土壤改善方法 - Google Patents

桉树林地再种植土壤改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79734B
CN113079734B CN202110315634.6A CN202110315634A CN113079734B CN 113079734 B CN113079734 B CN 113079734B CN 202110315634 A CN202110315634 A CN 202110315634A CN 113079734 B CN113079734 B CN 11307973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ucalyptus
fermentation
soil
primary
h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31563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079734A (zh
Inventor
吴宝宏
刘德浩
陈智涛
邓仿东
卢永辉
周建芬
廖文莉
阳艳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izhou Institute Of Forestry Science Huizhou Botanical Garden Management Service Center
Original Assignee
Huizhou Institute Of Forestry Science Huizhou Botanical Garden Management Service Center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izhou Institute Of Forestry Science Huizhou Botanical Garden Management Service Center filed Critical Huizhou Institute Of Forestry Science Huizhou Botanical Garden Management Service Center
Priority to CN202110315634.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079734B/zh
Publication of CN1130797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797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0797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7973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BSOIL WORKING IN AGRICULTURE OR FORESTRY;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AGRICULTURAL MACHINES OR IMPLEMENTS, IN GENERAL
    • A01B79/00Methods for working soil
    • A01B79/02Methods for working soil combined with other agricultural processing, e.g. fertilising, plant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5FERTILIS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C05FORGANIC FERTILISER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5B, C05C, e.g. FERTILISERS FROM WASTE OR REFUSE
    • C05F17/00Preparation of fertilisers characterised by biological or biochemical treatment steps, e.g. composting or fermentation
    • C05F17/10Addition or removal of substances other than water or air to or from the material during the treatmen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5FERTILIS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C05FORGANIC FERTILISER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5B, C05C, e.g. FERTILISERS FROM WASTE OR REFUSE
    • C05F17/00Preparation of fertilisers characterised by biological or biochemical treatment steps, e.g. composting or fermentation
    • C05F17/10Addition or removal of substances other than water or air to or from the material during the treatment
    • C05F17/15Addition or removal of substances other than water or air to or from the material during the treatment the material being ga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5FERTILIS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C05FORGANIC FERTILISER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5B, C05C, e.g. FERTILISERS FROM WASTE OR REFUSE
    • C05F17/00Preparation of fertilisers characterised by biological or biochemical treatment steps, e.g. composting or fermentation
    • C05F17/50Treatments combining two or more different biological or biochemical treatments, e.g. anaerobic and aerobic treatment or vermicomposting and aerobic treatmen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5FERTILIS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C05FORGANIC FERTILISER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5B, C05C, e.g. FERTILISERS FROM WASTE OR REFUSE
    • C05F17/00Preparation of fertilisers characterised by biological or biochemical treatment steps, e.g. composting or fermentation
    • C05F17/80Separation, elimination or disposal of harmful substances during the treatmen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5FERTILIS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C05FORGANIC FERTILISER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5B, C05C, e.g. FERTILISERS FROM WASTE OR REFUSE
    • C05F5/00Fertilisers from distillery wastes, molasses, vinasses, sugar plant or similar wastes or residues, e.g. from waste originating from industrial processing of raw material of agricultural origin or derived products thereof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5FERTILIS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C05GMIXTURES OF FERTILISERS COVERED INDIVIDUALLY BY DIFFERENT SUBCLASSES OF CLASS C05; MIXTURES OF ONE OR MORE FERTILISERS WITH MATERIALS NOT HAVING A SPECIFIC FERTILISING ACTIVITY, e.g. PESTICIDES, SOIL-CONDITIONERS, WETTING AGENTS; FERTILIS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C05G3/00Mixtures of one or more fertilisers with additives not having a specially fertilising activity
    • C05G3/80Soil condition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40Bio-organic fraction processing; Production of fertilisers from the organic fraction of waste or refuse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Soi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oxic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Botany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Pest Control & Pesticides (AREA)
  • Fertilizers (AREA)
  • Soil Conditioners And Soil-Stabilizing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桉树林地再种植土壤改善方法。上述的桉树林地再种植土壤改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向桉树叶和蘑菇渣中加入微生物添加剂和PH调节剂进行混合操作,得到待发酵物;向桉树头处加入待发酵物进行第一发酵操作,得到初步发酵物;对初步发酵物进行密封处理;向密封处理后的初步发酵物中加入蘑菇渣和桉树叶,并对初步发酵物进行第二发酵操作。上述的桉树林地再种植土壤改善方法能有效提高土壤肥力和增加土壤疏松程度。

Description

桉树林地再种植土壤改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种植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桉树林地再种植土壤改善方法。
背景技术
桉树是速生丰产林,对土壤的水分和养分需求量极大,因此会使得种植桉树的土壤地发生板结或沙化现象,若需要利用种植桉树后的土壤地进行其他物种的植株的栽种,则需要对种植桉树后的土壤地进行改良,并且大量种植桉树后的土壤地对其他物种具有极大的抑制性,只是将桉树在土壤上面的茎杆部份清除后,剩余的桉树头部分在得到足够的养分和水分后会快速的发芽生长,并且对其他栽种的植株具有极大的抑制作用,导致其他栽种的植株早衰死亡。
现有的处理桉树林的方法是对桉树头施加灭活药剂进行杀死除去,但是未从根本上解决种植桉树后的土壤地的板结和沙化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能有效提高土壤肥力和增加土壤疏松程度的桉树林地再种植土壤改善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桉树林地再种植土壤改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向桉树叶和蘑菇渣中加入微生物添加剂和PH调节剂进行混合操作,得到待发酵物;
向桉树头处加入所述待发酵物进行第一发酵操作,得到初步发酵物;
对所述初步发酵物进行密封处理;
向密封处理后的所述初步发酵物中加入蘑菇渣和桉树叶,并对所述初步发酵物进行第二发酵操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向桉树叶和蘑菇渣中加入微生物添加剂和PH调节剂进行混合操作的步骤之前,所述桉树林地再种植土壤改善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对所述桉树头进行前处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对所述桉树头进行前处理,包括如下步骤:
对所述桉树头进行劈裂操作,以使所述桉树头内部裂开;
向所述桉树头内部裂开处注入腐化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向桉树叶和蘑菇渣中加入微生物添加剂和PH调节剂进行混合操作的步骤之前,所述桉树林地再种植土壤改善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对所述桉树叶进行捣碎操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微生物添加剂包括光合细菌、乳酸杆菌、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丝状真菌和放线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PH调节剂为柠檬酸钾和碳酸钾中的至少一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采用间歇性供氧的方式对所述初步发酵物进行第二发酵操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对所述初步发酵物进行第二发酵操作的发酵温度为25℃~60℃,发酵时间为18h~24h。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向密封处理后的所述初步发酵物中加入蘑菇渣和桉树叶,并对所述初步发酵物进行第二发酵操作的步骤之后,所述桉树林地再种植土壤改善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向所述桉树头处加入蘑菇渣和桉树叶进行再发酵处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向所述桉树头处加入蘑菇渣和桉树叶进行再发酵处理的步骤的重复次数为20次~30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桉树林地再种植土壤改善方法中,桉树叶和蘑菇渣中掺杂微生物添加剂和PH调节剂辅助桉树头发酵腐化,有利于微生物添加剂的生长繁殖,进而有利于微生物添加剂对桉树头进行发酵腐化,在对桉树头进行发酵腐化的过程中,对桉树头进行密封处理,提高了桉树头处的发酵温度,有利于加快桉树头的发酵腐化,并且有利于杀死土壤中的虫卵,桉树头、桉树叶和蘑菇渣发酵腐熟后具有较高的腐殖质和养分,有利于改善桉树林的土质和肥力,在处理了桉树头的同时也从本质上提高了桉树林的土壤肥力和增加了桉树林的土壤疏松程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桉树林地再种植土壤改善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申请提供一种桉树林地再种植土壤改善方法。上述的桉树林地再种植土壤改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向桉树叶和蘑菇渣中加入微生物添加剂和PH调节剂进行混合操作,得到待发酵物;向桉树头处加入待发酵物进行第一发酵操作,得到初步发酵物;对初步发酵物进行密封处理;向密封处理后的初步发酵物中加入蘑菇渣和桉树叶,并对初步发酵物进行第二发酵操作。
上述的桉树林地再种植土壤改善方法中,桉树叶和蘑菇渣中掺杂微生物添加剂和PH调节剂辅助桉树头发酵腐化,有利于微生物添加剂的生长繁殖,进而有利于微生物添加剂对桉树头进行发酵腐化,在对桉树头进行发酵腐化的过程中,对桉树头进行密封处理,提高了桉树头处的发酵温度,有利于加快桉树头的发酵腐化,并且有利于杀死土壤中的虫卵,桉树头、桉树叶和蘑菇渣发酵腐熟后具有较高的腐殖质和养分,有利于改善桉树林的土质和肥力,在处理了桉树头的同时也从本质上提高了桉树林的土壤肥力和增加了桉树林的土壤疏松程度。
请一并参阅图1,为了更好地理解本申请的桉树林地再种植土壤改善方法,以下对本申请的桉树林地再种植土壤改善方法作进一步的解释说明,一实施方式的桉树林地再种植土壤改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0、向桉树叶和蘑菇渣中加入微生物添加剂和PH调节剂进行混合操作,得到待发酵物。可以理解,若直接将微生物添加剂加入至桉树头处,由于桉树头的木材密度较高,微生物添加剂只能依附至桉树头的表面,能利用并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的物质较少,使得微生物添加剂只能依附于桉树头的表面缓慢生长繁殖,使得桉树头的发酵腐化速度较慢,因此,将微生物添加剂加入至桉树叶和蘑菇渣中,由于桉树叶和蘑菇渣中含有较多的粗蛋白和纤维素,且能有效增大微生物添加剂的生存空间,以及桉树叶和蘑菇渣为微生物添加剂提供了足够潮湿的生存环境,大大增加了微生物添加剂的生长繁殖数量,进而增加了微生物添加对桉树头的发酵腐化速度。
S200、向桉树头处加入待发酵物进行第一发酵操作,得到初步发酵物。可以理解,第一发酵操作主要的目的为增加微生物添加剂的活性和繁殖数量,进而为桉树头的发酵腐化提供一个较好的生存条件,有利于加快桉树头的发酵腐化,使得桉树头更好地发酵腐熟形成有机化肥,进而从本质上对桉树林地的土壤进行改善。
S300、对初步发酵物进行密封处理。可以理解,在第一发酵过程中,由于微生物添加剂的生长繁殖需要有足够的氧气支持,而在足够的氧气的条件下,桉树叶和蘑菇渣被发酵腐化后会释放出热量,热量有利于桉树头的发酵腐化,因此,为了减少热量的散失,在第一发酵操作之后对初步发酵物进行密封处理,且为微生物添加剂提供一个潮湿温暖的环境,有利于微生物添加剂对桉树头进行发酵腐化,使得桉树头更好地发酵腐熟形成有机化肥,进而从本质上对桉树林地的土壤进行改善。
S400、向密封处理后的初步发酵物中加入蘑菇渣和桉树叶,并对初步发酵物进行第二发酵操作。可以理解,在第一发酵操作之后,桉树叶和蘑菇渣被微生物添加剂发酵腐化后生成较多的有机酸,有机酸被加入的PH调节剂中和,使得初步发酵物适宜微生物添加剂生长繁殖,但是第一发酵操作之后的初步发酵物被微生物添加剂进一步发酵腐化后会生成大量的氨气,氨气遇水后偏碱性,使得初步发酵物的碱性升高,不利于微生物添加剂对桉树头进行发酵腐化,并且氨气散发至环境中对环境的影响也较大,因此,为了减少发酵腐化过程中产生的氨气,在第二发酵操作开始之前向初步发酵物中加入蘑菇渣和桉树叶,由于微生物添加剂对重新加入初步发酵物中的蘑菇渣和桉树叶进行发酵腐化的过程中会产生有机酸,产生的有机酸与初步发酵物在第二发酵操作过程中的氨气中和,减少了散发至环境中的氨气的量,并且使得初步发酵物适宜微生物添加剂生长繁殖,提高了微生物添加剂的活性,有利于微生物添加剂对桉树头进行发酵腐化,使得桉树头更好地发酵腐熟形成有机化肥,进而从本质上对桉树林地的土壤进行改善。
上述的桉树林地再种植土壤改善方法中,桉树叶和蘑菇渣中掺杂微生物添加剂和PH调节剂辅助桉树头发酵腐化,有利于微生物添加剂的生长繁殖,进而有利于微生物添加剂对桉树头进行发酵腐化,在对桉树头进行发酵腐化的过程中,对桉树头进行密封处理,提高了桉树头处的发酵温度,有利于加快桉树头及根部的发酵腐化,并且有利于杀死土壤中的虫卵,桉树头、桉树叶和蘑菇渣发酵腐熟后具有较高的腐殖质和养分,有利于改善桉树林的土质和肥力,在处理了桉树头的同时也从本质上提高了桉树林的土壤肥力和增加了桉树林的土壤疏松程度。
需要说明的是,桉树的木材密度为0.7<ρ<0.8,密度较大,内部致密,因此,在对桉树进行火烧时较难使桉树灭活,并且较难直接通过微生物发酵腐化桉树,因此,将桉树叶和蘑菇渣加至桉树头处辅助桉树头进行发酵腐化,由于桉树叶和蘑菇渣蓬松,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发酵,进而有利于增加桉树头处的微生物的数量,即有利于微生物对桉树头进行发酵腐化,并且桉树头、桉树叶和蘑菇渣均具有较高含量的木质素和纤维素,使得桉树头、桉树叶和蘑菇渣发酵腐熟后产生大量的腐殖质,有利于改善桉树林地的土壤肥力和蓬松程度。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向桉树头处加入待发酵物进行第一发酵操作的步骤中,主要是桉树叶和蘑菇渣被微生物添加剂发酵腐化,生成的物质再提供于微生物添加剂利用于自身的生长繁殖,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酸性物质,由于在酸性较强或碱性较强对微生物添加剂的生长均不利,因此需要加入PH调节剂对初步发酵物的PH进行调节,确保了微生物添加剂的生存,进而确保了后续桉树头的充分发酵腐熟。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桉树叶和蘑菇渣的质量比为1/8~7/15。可以理解,桉树叶和蘑菇渣共同堆放至桉树头处时,桉树叶增加了整体的蓬松程度,使得桉树叶、蘑菇渣和桉树头处具有较高的氧气浓度,而蘑菇渣具有较好的储水能力,为微生物添加剂提供一个水分充分的潮湿的环境,有利于微生物添加剂的生长繁殖,有利于微生物添加剂对桉树头进行发酵腐化,使得桉树头更好地发酵腐熟形成有机化肥,进而从本质上对桉树林地的土壤进行改善。还可以理解的是,根据桉树叶和蘑菇渣调节桉树头发酵腐熟后的碳氮比,使得桉树头发酵腐熟后得到的有机肥的质量较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待发酵物的碳氮比为(20~35):(1~2),更好地确保了桉树头发酵腐熟后得到的有机肥的质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蘑菇渣的含水量为56%~80%。可以理解,蘑菇渣的含水量直接关系到微生物添加剂生存环境的潮湿程度,为了给微生物添加剂提供一个的潮湿程度适中的生存环境,使得蘑菇渣的含水量为56%~80%。还可以理解,含水量不足或含水分过大均会导致微生物的活性较差,进而使得桉树头的发酵腐化速度减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向桉树叶和蘑菇渣中加入微生物添加剂和PH调节剂进行混合操作的步骤之前,桉树林地再种植土壤改善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对桉树头进行前处理。可以理解,向桉树叶和蘑菇渣中加入微生物添加剂和PH调节剂为微生物添加剂提供一个较好的生存环境,将得到的待发酵物加入至桉树头处,与桉树头的接触面积只有地上的桉树树桩部分,微生物添加剂与桉树头的接触较少,使得微生物添加剂只能在桉树头的表面逐渐向内对桉树头进行发酵腐化,进而使得微生物添加剂对桉树头的发酵腐化速度较慢,因此,在本申请桉树林地再种植土壤改善方法中,对桉树头进行前处理,即对桉树头进行处理,以使微生物添加剂与桉树头的接触面积增大,进而加快微生物添加剂对桉树头的发酵腐化,并且使得桉树头更好地发酵腐熟形成有机化肥,进而从本质上对桉树林地的土壤进行改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对桉树头进行前处理,包括如下步骤:
首先,对桉树头进行劈裂操作,以使桉树头内部裂开。可以理解,对桉树头进行劈裂操作,以使桉树头内部裂开,提高了桉树叶和蘑菇渣中的微生物添加剂与桉树头的接触面积,使得微生物添加剂对桉树头的发酵腐化速度加快,进而提高了桉树头的发酵腐化速度,并且使得桉树头更加充分的发酵腐熟。
然后,向桉树头内部裂开处注入腐化剂。可以理解,桉树头的根部较难与微生物添加剂接触,为了增加桉树头的腐化速度并进一步增加桉树头的发酵腐化速度,本申请桉树林地再种植土壤改善方法中,向桉树头内部裂开处注入腐化剂,加快了桉树头的腐化速度,在桉树头腐化后,桉树头的木质变得疏松,使得微生物添加剂容易附着在桉树头上对桉树头进行发酵腐化,提高了物生物添加剂对桉树头的发酵腐化速度,并且使得桉树头更加充分的发酵腐熟。
上述的对桉树头进行前处理的步骤中,由于桉树的木材密度为0.7<ρ<0.8,密度较大,内部致密,只将桉树叶和蘑菇渣加入至桉树头表面,微生物添加剂与桉树头的接触面积较小,且桉树头内部致密使得微生物添加剂对桉树头的发酵腐化速度较慢且发酵腐熟程度较差,进而对桉树头进行劈裂操作,由于桉树头内部的应力较大,在外力的作用下桉树头内部容易裂开,裂开的桉树头与微生物添加剂的接触面积增大,并且向桉树头裂开处注入腐化剂,大大地提高了桉树头的发酵腐化速度,并且提高了桉树头的发酵腐熟程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向桉树叶和蘑菇渣中加入微生物添加剂和PH调节剂进行混合操作的步骤之前,桉树林地再种植土壤改善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对桉树叶进行捣碎操作。可以理解,桉树叶的吸水性较差,并且桉树叶为长条片状树叶,若直接将桉树叶和蘑菇渣混合,则较难将桉树叶和蘑菇渣混合均匀,使得待发酵物的透气不均一,且容易造成水份分布不均匀,进而导致桉树叶和蘑菇渣在发酵腐化过程中发酵程度不相同,使得发酵腐熟程度较难控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微生物添加剂包括光合细菌、乳酸杆菌、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丝状真菌和放线菌。可以理解,枯草芽孢杆菌、丝状真菌和放线菌对木质素和纤维素具有较好的分解作用,进而更好地对桉树头进行发酵腐化,而光合细菌、乳酸柑橘和酵母菌能分解粗蛋白和脂类物质等为微生物添加剂提供生长繁殖的必须物质,为微生物添加剂提供一个较好的发酵腐化环境,进而有利于微生物添加剂对桉树头进行发酵腐化,使得桉树头更好地发酵腐熟形成有机化肥,进而从本质上对桉树林地的土壤进行改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丝状真菌为白腐菌、褐腐菌和软腐菌。可以理解,白腐菌、褐腐菌和软腐菌对木质素均具有较强的降解腐化能力,有效地确保了桉树头的发酵腐化。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PH调节剂为柠檬酸钾和碳酸钾中的至少一种。可以理解,柠檬酸钾和碳酸钾中的钾离子可作为钾肥被植物吸收利用,并且柠檬酸钾和碳酸钾可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形成可利用物质,不会对土壤和环境造成影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腐化剂为20%~35%的食盐溶液。可以理解,植物的细胞在高浓度的食盐溶液的作用下容易脱水发生质壁分离而加速植物的腐烂,20%~35%的食盐溶液使得桉树头快速脱水死亡而发生腐烂,而腐烂后的桉树头容易被微生物添加剂分解,进而加速了桉树头的发酵腐化。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腐化剂为15%~32%的葡萄糖溶液。可以理解,植物的细胞在高浓度的葡萄糖溶液的作用下容易脱水发生质壁分离而加速植物的腐烂,15%~32%的葡萄糖溶液使得桉树头快速脱水死亡而发生腐烂,而腐烂后的桉树头容易被微生物添加剂分解,进而加速了桉树头的发酵腐化。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腐化剂为15%~35%的食盐和葡萄糖的混合溶液,更好地使得桉树头快速脱水死亡而发生腐烂,而腐烂后的桉树头容易被微生物添加剂分解,进而加速了桉树头的发酵腐化。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采用间歇性供氧的方式对初步发酵物进行第二发酵操作。可以理解,对桉树头进行了密封处理后,桉树头处的氧气被消耗后会形成缺氧状态,会造成桉树头内部缺氧,由于微生物添加剂大部分为需氧型细菌,为了使微生物添加剂更好地对桉树头进行发酵腐化,需要对密封处理后的桉树头进行供氧,但是供氧过程中会使桉树头处的温度下降,为了保持桉树头处具有足量的氧气,并且为了减少桉树头处的温度的下降,因此,在第二发酵的过程中对初步发酵物进行间歇性供氧,有利于微生物添加剂更好地对桉树头进行发酵腐化,使得桉树头更好地发酵腐熟形成有机化肥,进而从本质上对桉树林地的土壤进行改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采用间歇性供氧的方式对初步发酵物进行第二发酵操作,包括如下步骤:
首先,对初步发酵物进行一次发酵处理,并持续通入氧气25min~30min。可以理解,在一次发酵过程中,重新向初步发酵物加入了桉树叶和蘑菇渣,为了使得重新加入的桉树叶和蘑菇渣被充分发酵得到有机酸以中和初步发酵物被继续发酵的过程中产生的氨气,因此,需要提高乳酸杆菌的活性,而乳酸杆菌为厌氧性细菌,因此需要保持无氧状态以提高产酸量,但是完全厌氧状态下,其他的微生物添加剂容易失活,因此,在一次发酵过程中持续通入氧气25min~30min,以使第二发酵过程中的初步发酵物处于亚缺氧状态,确保了微生物添加剂的活性的状态下,充分发挥乳酸杆菌的作用,使得乳酸杆菌发酵腐化桉树叶和蘑菇渣后得到较多的有机酸以中和初步发酵物被继续发酵的过程中产生的氨气,有效减少了释放至环境中的氨气的量。
然后,对一次发酵处理后的初步发酵物进行二次发酵处理,并持续通入氧气5min~10min,隔2h~3h后再持续通入氧气5min~10min,重复至温度达到45℃~55℃。可以理解,为了使微生物添加剂更好地对桉树头进行分解,需要提高枯草芽孢杆菌、丝状真菌和放线菌的活性,由于枯草芽孢杆菌、丝状真菌和放线菌均为需氧型细菌,因此,在二次发酵处理过程中,需要通入较多的氧气,但是为了保持乳酸杆菌的产酸量,还需要保持初步发酵物处于压缺氧状态,因此,在二次发酵处理过程中,对初步发酵物多次通入氧气,在保证了初步发酵物处于压缺氧状态时,还为微生物添加剂中的枯草芽孢杆菌、丝状真菌和放线菌提供了充足的氧气,有利于微生物添加剂对桉树头进行发酵腐化,使得桉树头更好地发酵腐熟形成有机化肥,进而从本质上对桉树林地的土壤进行改善。
接着,对二次发酵处理后的初步发酵物进行三次发酵处理,并持续通入氧气5min~10min,隔0.5h~1h后持续通入氧气5min~10min,重复至第二发酵操作结束。可以理解,在三次发酵过程中,桉树叶和蘑菇渣基本已经被充分发酵腐熟,为了进一步提高桉树头的发酵腐化,需要进一步提高枯草芽孢杆菌、丝状真菌和放线菌的活性,需要提供更多的氧气,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有利于微生物添加剂中的枯草芽孢杆菌、丝状真菌和放线菌对桉树头进行发酵腐化,使得桉树头更好地发酵腐熟形成有机化肥,进而从本质上对桉树林地的土壤进行改善。
上述的采用间歇性供氧的方式对初步发酵物进行第二发酵操作中,充分利用间歇性供氧使得各主导细菌处于较高的活性状态,并使得各主导细菌对初步发酵物进行发酵腐化时产生较少的废气,并且使得桉树头更好地发酵腐熟形成有机化肥,进而从本质上对桉树林地的土壤进行改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对初步发酵物进行第二发酵操作的发酵温度为25℃~60℃,发酵时间为18h~24h。可以理解,第二发酵操作的过程中,初步发酵物进一步被微生物添加剂发酵腐化,在微生物添加剂对桉树头、桉树叶和蘑菇渣进行发酵腐化的过程中会放出大量的热,使得初步发酵物的温度快速上升,但是温度过高,微生物添加剂的存活活性大大降低,不利于桉树头的发酵腐化,因此,需要将发酵时间控制为18~24h,以使第二发酵操作的发酵温度为25℃~60℃,避免了第二发酵操作中的初步发酵物的温度过高导致微生物添加剂活性降低的问题,进而确保了桉树头被发酵腐熟形成有机化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向密封处理后的初步发酵物中加入蘑菇渣和桉树叶,并对初步发酵物进行第二发酵操作的步骤之后,桉树林地再种植土壤改善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向桉树头处加入蘑菇渣和桉树叶进行再发酵处理。可以理解,由于桉树的木材密度较大,较难被微生物添加剂发酵腐熟,在对桉树头进行了发酵操作之后,桉树头的发酵腐化程度仍达不到发酵腐熟的程度,因此,向桉树头处继续加入花生麸、淘米水和桉树叶进行再发酵处理,有利于微生物添加剂更好地对桉树头进行发酵腐化,使得桉树头更好地发酵腐熟形成有机化肥,进而从本质上对桉树林地的土壤进行改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向桉树头处加入蘑菇渣和桉树叶进行再发酵处理,包括如下步骤:
首先,向桉树头处加入蘑菇渣和桉树叶,并对蘑菇渣、桉树叶与初步发酵物进行翻堆搅拌操作,得到再发酵物。可以理解,由于初步发酵物经过第二发酵操作之后的初步发酵物中含有大量的微生物添加剂,为了加快重新加入的桉树叶和蘑菇渣的发酵腐化速度以保持初步发酵物的温度,因此需要对蘑菇渣、桉树叶与初步发酵物进行翻堆搅拌操作,以使初步发酵物和重新加入的桉树叶和蘑菇渣充分混合,有利于微生物添加剂对桉树叶、蘑菇渣以及未完全发酵腐熟的初步发酵物进行进一步的发酵腐化,还可以理解,第二发酵操作之后可供微生物添加剂发酵腐化的物质减少,使得初步发酵物的温度下降,而微生物添加剂在潮湿温暖的环境下的活性较高,为了保持微生物添加剂的活性,需要继续加入桉树叶和蘑菇渣被微生物添加剂分解释放热量,保持微生物添加剂的活性,进而使得剩余未被发酵腐熟的桉树头更好地被微生物添加剂发酵腐熟形成有机化肥,进而从本质上对桉树林地的土壤进行改善。
然后,采用间歇性供氧的方式对再发酵物进行发酵处理,可以理解,对桉树头进行了密封处理后,桉树头处的氧气被消耗后会形成缺氧状态,会造成桉树头内部缺氧,由于微生物添加剂为大部分需氧型细菌,为了使微生物添加剂更好地对桉树头进行发酵腐化,需要对密封处理后的桉树头进行供氧,但是供氧过程中会使桉树头处的温度下降,为了保持桉树头处具有足量的氧气,并且为了减少桉树头处的温度的下降,因此,在发酵处理的过程中对初步发酵物进行间歇性供氧,有利于微生物添加剂更好地对桉树头进行发酵腐化,使得桉树头更好地发酵腐熟形成有机化肥,进而从本质上对桉树林地的土壤进行改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向桉树头处加入蘑菇渣和桉树叶进行再发酵处理的步骤的重复次数为20次~30次,确保了桉树头发酵腐熟形成有机化肥,进而从本质上对桉树林地的土壤进行改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桉树林地再种植土壤改善方法中,桉树叶和蘑菇渣中掺杂微生物添加剂和PH调节剂辅助桉树头发酵腐化,有利于微生物添加剂的生长繁殖,进而有利于微生物添加剂对桉树头进行发酵腐化,在对桉树头进行发酵腐化的过程中,对桉树头进行密封处理,提高了桉树头处的发酵温度,有利于加快桉树头的发酵腐化,并且有利于杀死土壤中的虫卵,桉树头、桉树叶和蘑菇渣发酵腐熟后具有较高的腐殖质和养分,有利于改善桉树林的土质和肥力,在处理了桉树头的同时也从本质上提高了桉树林的土壤肥力和增加了桉树林的土壤疏松程度。
以下列举一些具体实施例,若提到%,均表示按重量百分比计。需注意的是,下列实施例并没有穷举所有可能的情况,并且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实施例1
将桉树头、桉树叶、蘑菇渣和水按质量比为1株:1kg:8kg。将桉树叶捣碎,并加入桉树叶和蘑菇渣得到混合物。
对桉树头进行前处理,其中,前处理包括如下步骤:
对桉树头进行劈裂操作,以使桉树头内部裂开;
向桉树头内部裂开处注入15%的葡萄糖溶液。
将50%的混合物作为待发酵物,将微生物添加剂和柠檬酸钾加入至其中,并将其置于桉树头处进行第一发酵操作,得到含有较多的有机酸物质的初步发酵物。
向初步发酵物中加入5%的混合物继续进行第二发酵操作,其中第二发酵操作包括如下步骤:
对初步发酵物进行一次发酵处理,并持续通入氧气25min;
对一次发酵处理后的初步发酵物进行二次发酵处理,并持续通入氧气5min,隔2h后再持续通入氧气5min,重复至温度达到45℃;
对二次发酵处理后的初步发酵物进行三次发酵处理,并持续通入氧气5min,隔0.5h后持续通入氧气5min,重复至第二发酵操作结束。
向初步发酵物中加入1.5%的混合物进行再发酵30次,其中,再发酵处理与第二发酵操作的步骤相同。
实施例2
将桉树头、桉树叶、蘑菇渣和水按质量比为1株:2kg:10kg。
将桉树叶捣碎,并加入桉树叶和蘑菇渣得到混合物。
对桉树头进行前处理,其中,前处理包括如下步骤:
对桉树头进行劈裂操作,以使桉树头内部裂开;
向桉树头内部裂开处注入20%食盐溶液。
将50%的混合物作为待发酵物,将微生物添加剂和碳酸钾加入至其中,并将其置于桉树头处进行第一发酵操作,得到含有较多的有机酸物质的初步发酵物。
向初步发酵物中加入8%的混合物继续进行第二发酵操作,其中第二发酵操作包括如下步骤:
对初步发酵物进行一次发酵处理,并持续通入氧气28min;
对一次发酵处理后的初步发酵物进行二次发酵处理,并持续通入氧气8min,隔2.5h后再持续通入氧气8min,重复至温度达到50℃;
对二次发酵处理后的初步发酵物进行三次发酵处理,并持续通入氧气8min,隔0.8h后持续通入氧气8min,重复至第二发酵操作结束。
向初步发酵物中加入1.68%的混合物进行再发酵25次,其中,再发酵处理与第二发酵操作的步骤相同。
实施例3
将桉树头、桉树叶、蘑菇渣和水按质量比为1株:3kg:8kg。
将桉树叶捣碎,并加入桉树叶和蘑菇渣得到混合物。
对桉树头进行前处理,其中,前处理包括如下步骤:
对桉树头进行劈裂操作,以使桉树头内部裂开;
向桉树头内部裂开处注入30%的食盐和葡萄糖的混合溶液。
将50%的混合物作为待发酵物,将微生物添加剂和柠檬酸的初步发酵物。
向初步发酵物中加入10%的混合物继续进行第二发酵操作,其中第二发酵操作包括如下步骤:
对初步发酵物进行一次发酵处理,并持续通入氧气30min;
对一次发酵处理后的初步发酵物进行二次发酵处理,并持续通入氧气10min,隔3h后再持续通入氧气10min,重复至温度达到55℃;
对二次发酵处理后的初步发酵物进行三次发酵处理,并持续通入氧气10min,隔1h后持续通入氧气10min,重复至第二发酵操作结束。
向初步发酵物中加入2%的混合物进行再发酵20次,其中,再发酵处理与第二发酵操作的步骤相同。
实施例4
将桉树头、桉树叶、蘑菇渣和水按质量比为1株:7kg:15kg。
将桉树叶捣碎,并加入桉树叶和蘑菇渣得到混合物。
对桉树头进行前处理,其中,前处理包括如下步骤:
对桉树头进行劈裂操作,以使桉树头内部裂开;
向桉树头内部裂开处注入35%的食盐和葡萄糖的混合溶液。
将50%的混合物作为待发酵物,将微生物添加剂和柠檬酸加入至其中,并将其置于桉树头处进行第一发酵操作,得到含有较多的有机酸物质的初步发酵物。
向初步发酵物中加入10%的混合物继续进行第二发酵操作,其中第二发酵操作包括如下步骤:
对初步发酵物进行一次发酵处理,并持续通入氧气26min;
对一次发酵处理后的初步发酵物进行二次发酵处理,并持续通入氧气7min,隔2.6h后再持续通入氧气7min,重复至温度达到48℃;
对二次发酵处理后的初步发酵物进行三次发酵处理,并持续通入氧气7min,隔0.6h后持续通入氧气8min,重复至第二发酵操作结束。
向初步发酵物中加入1.6%的混合物进行再发酵25次,其中,再发酵处理与第二发酵操作的步骤相同。
以下对实施例1~4的桉树头处进行检测,得到以下数据:
Figure BDA0002991079600000151
表1:桉树头处的检测数据
从表1中可以看出,实施例1~4中桉树头发酵腐熟后得到的有机肥的物理或生物指标均较高,其中实施例4的数据表现更加优异,更好地实现了桉树头的处理和能从本质上改善桉树林的土壤土质。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7)

1.一种桉树林地再种植土壤改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向桉树叶和蘑菇渣中加入微生物添加剂和PH调节剂进行混合操作,得到待发酵物;
向桉树头处加入所述待发酵物进行第一发酵操作,得到初步发酵物;
对所述初步发酵物进行密封处理;
向密封处理后的所述初步发酵物中加入蘑菇渣和桉树叶,并对所述初步发酵物进行第二发酵操作;
其中,对初步发酵物进行第二发酵操作的发酵温度为25℃~60℃,发酵时间为18h~24h;
采用间歇性供氧的方式对初步发酵物进行第二发酵操作,所述采用间歇性供氧的方式对初步发酵物进行第二发酵操作,包括如下步骤:
对初步发酵物进行一次发酵处理,并持续通入氧气25min~30min;
对一次发酵处理后的初步发酵物进行二次发酵处理,并持续通入氧气5min~10min,隔2h~3h后再持续通入氧气5min~10min,重复至温度达到45℃~55℃;
对二次发酵处理后的初步发酵物进行三次发酵处理,并持续通入氧气5min~10min,隔0.5h~1h后持续通入氧气5min~10min,重复至第二发酵操作结束;
所述微生物添加剂包括光合细菌、乳酸杆菌、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丝状真菌和放线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桉树林地再种植土壤改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向桉树叶和蘑菇渣中加入微生物添加剂和PH调节剂进行混合操作的步骤之前,所述桉树林地再种植土壤改善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对所述桉树头进行前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桉树林地再种植土壤改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桉树头进行前处理,包括如下步骤:
对所述桉树头进行劈裂操作,以使所述桉树头内部裂开;
向所述桉树头内部裂开处注入腐化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桉树林地再种植土壤改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向桉树叶和蘑菇渣中加入微生物添加剂和PH调节剂进行混合操作的步骤之前,所述桉树林地再种植土壤改善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对所述桉树叶进行捣碎操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桉树林地再种植土壤改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PH调节剂为柠檬酸钾和碳酸钾中的至少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桉树林地再种植土壤改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向密封处理后的所述初步发酵物中加入蘑菇渣和桉树叶,并对所述初步发酵物进行第二发酵操作的步骤之后,所述桉树林地再种植土壤改善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向所述桉树头处加入蘑菇渣和桉树叶进行再发酵处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桉树林地再种植土壤改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所述桉树头处加入蘑菇渣和桉树叶进行再发酵处理的步骤的重复次数为20次~30次。
CN202110315634.6A 2021-03-24 2021-03-24 桉树林地再种植土壤改善方法 Active CN11307973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15634.6A CN113079734B (zh) 2021-03-24 2021-03-24 桉树林地再种植土壤改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15634.6A CN113079734B (zh) 2021-03-24 2021-03-24 桉树林地再种植土壤改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79734A CN113079734A (zh) 2021-07-09
CN113079734B true CN113079734B (zh) 2022-08-23

Family

ID=766699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315634.6A Active CN113079734B (zh) 2021-03-24 2021-03-24 桉树林地再种植土壤改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07973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82546A (zh) * 2022-06-30 2022-09-02 广西悠然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桉木林地改种澳洲坚果早结丰产种植方法
CN115486339B (zh) * 2022-08-31 2024-03-29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 一种退桉还耕贫瘠地高效改种甘蔗的技术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58328A (ja) * 1997-08-15 1999-03-02 Sango Juki Kk 木材専用破砕機
CN102090176A (zh) * 2011-01-25 2011-06-15 甘肃农业大学 田间秸秆留茬快速腐熟还田处理方法
CN104710241A (zh) * 2015-03-14 2015-06-17 武鸣县红鹰肥业有限公司 一种桉树专用缓释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7445713A (zh) * 2017-09-17 2017-12-08 长沙仲善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黄桉树腐殖酸专用肥
CN108531192A (zh) * 2018-06-20 2018-09-14 周涛 种植桉树后土地的土壤解毒改良剂
CN109197494A (zh) * 2018-09-29 2019-01-15 云南省林业科学院 一种桉树萌桩去除方法
CN110149929A (zh) * 2019-07-01 2019-08-23 遂宁市安居区坤元种植专业合作社 一种桃子高产种植方法
CN110178613A (zh) * 2019-06-19 2019-08-30 海口路氏肥业有限公司 一种(种植用)半基质覆盖物的生产工艺
CN110663438A (zh) * 2019-10-28 2020-01-10 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 一种桉树林改造澳洲坚果林的方法
CN112028717A (zh) * 2020-09-18 2020-12-04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一种茶树专用型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2015101436A4 (en) * 2015-10-06 2015-11-12 Zhiqiang Wang A novel soil amendment for immobilization of contaminates in cropland and soil quality improvement of sandy, acidic, saline and alkaline land
CN107912099A (zh) * 2017-11-29 2018-04-17 梁海滨 沙化土壤的改造方法
CN107915527B (zh) * 2017-12-06 2020-10-23 广西武宣金泰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福寿螺粉制作生物有机肥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58328A (ja) * 1997-08-15 1999-03-02 Sango Juki Kk 木材専用破砕機
CN102090176A (zh) * 2011-01-25 2011-06-15 甘肃农业大学 田间秸秆留茬快速腐熟还田处理方法
CN104710241A (zh) * 2015-03-14 2015-06-17 武鸣县红鹰肥业有限公司 一种桉树专用缓释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7445713A (zh) * 2017-09-17 2017-12-08 长沙仲善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黄桉树腐殖酸专用肥
CN108531192A (zh) * 2018-06-20 2018-09-14 周涛 种植桉树后土地的土壤解毒改良剂
CN109197494A (zh) * 2018-09-29 2019-01-15 云南省林业科学院 一种桉树萌桩去除方法
CN110178613A (zh) * 2019-06-19 2019-08-30 海口路氏肥业有限公司 一种(种植用)半基质覆盖物的生产工艺
CN110149929A (zh) * 2019-07-01 2019-08-23 遂宁市安居区坤元种植专业合作社 一种桃子高产种植方法
CN110663438A (zh) * 2019-10-28 2020-01-10 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 一种桉树林改造澳洲坚果林的方法
CN112028717A (zh) * 2020-09-18 2020-12-04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一种茶树专用型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利用真菌清理杨树伐根试验;何彩霞等;《防护林科技》;20040731(第4期);第23-24和58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79734A (zh) 2021-07-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10394B (zh) Fermented Fertilizers Containing Bamboo Active Ingredients and Their Manufacturing Methods
CN110498712B (zh) 一种生物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3708861B (zh) 一种有机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3079734B (zh) 桉树林地再种植土壤改善方法
LT5847B (lt) Substrato, skirto pievagrybiams bei kitiems kultūriniams grybams auginti, naujas gamybos būdas
KR102374010B1 (ko) 식물추출효소와 유용미생물을 이용한 발효 톱밥 부숙제 제조방법
CN112047785A (zh) 一种含有甲壳素的环保酵素生物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6831236A (zh) 一种沙糖桔种植专用菌肥
CN104488563A (zh) 一种秀珍菇栽培方法
CN112919941A (zh) 一种利用蔬菜易腐残体及残次果菜制备农用酵素的方法
CN107382472A (zh) 一种牛粪有机肥料的制备方法
CN106916018A (zh) 一种草菇栽培基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655422A (zh) 一种促腐熟保氮素的堆肥方法及有机肥料的应用
US1832593A (en) Process for the cultivation of edible fungi
CN106478197A (zh) 一种利用园林绿化废弃物制取有机肥的方法
CN105016870A (zh) 一种采用板栗蒲制作的蜜环菌用蓬松透气保湿型培养基以及制备方法
CN112997833B (zh) 基于桉树林地多花黄精抗倒伏防虫害种植方法
CN106747711B (zh) 一种加速玉米秸秆还田腐解的方法
CN104488562A (zh) 一种杏鲍菇栽培方法
CN106905003A (zh) 一种城市草屑发酵的菌剂组合及其发酵工艺
CN110078570A (zh) 抗土壤板结的高效酶及其生物发酵有机肥的制备方法
JPH09268088A (ja) 籾殻堆肥とその製造方法
RU2227130C2 (ru) Способ получения гуматизированного органического удобрения
CN108409494A (zh) 一种油茶专用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
JPH10323122A (ja) キノコ培地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