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61484A - 一种提高油茶籽油中角鲨烯含量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提高油茶籽油中角鲨烯含量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61484A
CN113061484A CN202110286056.8A CN202110286056A CN113061484A CN 113061484 A CN113061484 A CN 113061484A CN 202110286056 A CN202110286056 A CN 202110286056A CN 113061484 A CN113061484 A CN 1130614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squalene
tea
camellia
tempera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28605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建文
陆顺忠
黎贵卿
赵锋泓
关继华
范兴
汤星月
丘米
杨素华
党中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Forestry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Forestry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Forestry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Forestry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2110286056.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061484A/zh
Publication of CN1130614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6148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1ANIMAL OR VEGETABLE OILS, FATS, FATTY SUBSTANCES OR WAXES; FATTY ACIDS THEREFROM; DETERGENTS; CANDLES
    • C11BPRODUCING, e.g. BY PRESSING RAW MATERIALS OR BY EXTRACTION FROM WASTE MATERIALS, REFINING OR PRESERVING FATS, FATTY SUBSTANCES, e.g. LANOLIN, FATTY OILS OR WAXES; ESSENTIAL OILS; PERFUMES
    • C11B1/00Production of fats or fatty oils from raw materials
    • C11B1/02Pretreatment
    • C11B1/04Pretreatment of vegetable raw material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1ANIMAL OR VEGETABLE OILS, FATS, FATTY SUBSTANCES OR WAXES; FATTY ACIDS THEREFROM; DETERGENTS; CANDLES
    • C11BPRODUCING, e.g. BY PRESSING RAW MATERIALS OR BY EXTRACTION FROM WASTE MATERIALS, REFINING OR PRESERVING FATS, FATTY SUBSTANCES, e.g. LANOLIN, FATTY OILS OR WAXES; ESSENTIAL OILS; PERFUMES
    • C11B1/00Production of fats or fatty oils from raw materials
    • C11B1/06Production of fats or fatty oils from raw materials by pressing
    • C11B1/08Production of fats or fatty oils from raw materials by pressing by hot pressing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dible Oils And Fats (AREA)
  • Fats And Perfum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油茶籽油中角鲨烯含量的方法,其先将采后的油茶鲜果置于温度为30~40℃且湿度为45~95%的培养箱中持续光照培养24~72h;然后将经过处理的油茶果置于热风干燥箱中,热风干燥至水分含量为8~12%后得到油茶干果;再将油茶干果进行螺旋压榨、液压压榨和溶剂萃取中的任意一种方式制取油茶籽油。本发明方法弥补了油茶果在生长成熟过程中,角鲨烯的含量下降的损失,实现制取的油茶籽油中角鲨烯含量的提升。

Description

一种提高油茶籽油中角鲨烯含量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品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高油茶籽油中角鲨烯含量的方法。
背景技术
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属山茶科(Theaceae)山茶属(Camellia L.),为常绿小乔木或灌木,是我国特有的木本油料树种,主要分布在中国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此外,在东南亚及日本等部分国家和地区也有少量分布。油茶籽油的脂肪酸组成与橄榄油十分接近,不饱和脂肪酸高达90%以上,被誉为“东方橄榄油”。此外,油茶籽油中还含有丰富的微量营养成分,如角鲨烯、生育酚、甾醇等。
角鲨烯(squalene,SQ)又名鲨烯、鲨萜、角鲨油素、鱼肝油萜,是一种高度不饱和开链三萜类化合物,属脂质不皂化物。角鲨烯具有抗氧化、抗衰老,能够提高机体的防御机能和应激能力等,在功能医药、食品和化妆品等领域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然而,油茶果在生长成熟的过程中,角鲨烯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不足,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油茶籽油中角鲨烯含量的方法,弥补油茶果在生长成熟过程中,角鲨烯含量下降的损失,实现制取的油茶籽油中角鲨烯含量的提升。
本发明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提高油茶籽油中角鲨烯含量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1)光照培养:将采后的油茶鲜果置于温度为30~40℃且湿度为45~95%的培养箱中持续光照培养24~72h;
(2)热风干燥:将经过步骤(1)处理的油茶果置于热风干燥箱中,热风干燥至水分含量为8~12%后得到油茶干果;
(3)压榨制油:将步骤(2)得到的油茶干果进行螺旋压榨、液压压榨和溶剂萃取中的任意一种方式制取油茶籽油。
采后的油茶鲜果仍然是一个生命活体,其物质的代谢及转化还未终止,本发明通过对采后油茶鲜果进行光照培养,调节如光照、温度、湿度及时间等培养条件,促进油茶鲜果中角鲨烯的产生和富集,同时控制热风干燥的温度及水分含量等条件,减少热风干燥过程中角鲨烯的损失,以获得角鲨烯含量高的油茶干果,再将其进行制油,从而实现油茶籽油中角鲨烯含量的提升。
进一步的,在所述步骤(1)中所述光照培养的光源包括但不限于白光、红光、蓝光、绿光的发光体。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中热风干燥的温度为50~70℃。
进一步的,所述溶剂萃取制取油茶籽油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S1,将油茶干果脱壳后,在转速为800~1000r/min的脱皮机中脱皮,然后粉碎过40~60目的筛后得到油茶干粉;
S2,向步骤S1得到的油茶干粉中加入无水乙醇,所述无水乙醇的体积与油茶干粉的质量比为(0.5~2)mL:100g,再加入丙烷混合,然后在温度为35~45℃且压力为0.5~1.0Mpa的条件下萃取45~90min,对油茶干粉重复萃取1~2次,所得到的萃取液混合均匀后在蒸发罐内进行减压蒸发除去丙烷,得到一次毛油;
S3,将经过步骤S2处理的油茶干粉与萃取剂A混合,然后在温度为40~50℃且压力为1.0~1.5Mpa的条件下萃取30~60min,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然后将滤液在蒸发罐内进行减压蒸发除去萃取剂A,得到二次毛油;所述萃取剂A是由丙烷和二甲醚按照体积比为(2~3):1的比例混合得到的;
S4,将步骤S2得到的一次毛油和步骤S3得到的二次毛油混合均匀得到混合毛油,接着在速度为60r/min的搅拌条件下加热至50~60℃后恒温,然后缓慢加入热水,当混合毛油中出现絮状沉淀后,将搅拌速度降至30r/min,然后静置7~10h,过滤得到水化净油;
S5,将步骤S4中得到的水化净油打入真空罐进行脱水,脱水温度控制在90~100℃,真空残压为4~7Kpa,然后将水化净油冷却至60℃后进行过滤得到脱水油;
S6,将步骤S5中得到的脱水油打入养精罐,将温度降到0℃后恒温养精24h,然后过滤得到精制的油茶籽油。
本发明采用亚临界溶剂萃取的方式制取油茶籽油,其操作温度低,对油茶籽油中的有益伴随物,如角鲨烯、生育酚、维生素E、植物甾醇等成分破坏性小,另外使用的萃取溶剂处于亚临界状态,其分子扩散性能增强,提高了溶剂对油脂以及有益伴随物的溶解度,不仅提高了出油率,还有效保留了油茶籽中的营养物质。
本发明所采用的溶剂萃取方法首先是对油茶干果进行预处理,将油茶籽脱壳和脱皮,避免油茶籽中带入大量的油茶籽壳和油茶籽皮,因为油茶籽壳和油茶籽皮中含有大量的粗纤维、植酸和单宁等抗营养因子,在萃取过程中会随油脂一起被提取,造成油茶籽油中营养成分被破坏,降低油茶籽油的品质;接着将油茶籽粉碎至粒度为40~60目,破环油茶籽细胞壁结构,减少油茶籽油浸出阻力,而且增加油茶籽粉与萃取剂接触的表面积,提高油茶籽油的提取,但是粉碎粒度过低,会造成油茶籽细胞壁破坏不足,浸出阻力大,从而影响浸出效率,而粉碎粒度过高,粉末容易堵塞孔道,降低萃取剂和油茶籽油的渗滤速度,不利于油茶籽油的提取。
预处理后,分两步对油茶籽粉进行萃取,先对油茶籽的油脂进行萃取,然后再对油茶籽的有益伴随物进行进一步的萃取,因为大量油脂的存在会降低有益伴随物在溶剂中的溶解度,这样既提高了油脂的提取率,也减少了有益伴随物的损失。
其中第一步先采用丙烷作为萃取剂,循环多次进行萃取,提取油茶籽中大部分的油脂,并且萃取过程中加入定量的夹带剂乙醇,增加油茶籽中极性成分的溶解度,但是必须严格控制乙醇的加入量,避免大量乙醇分子进入丙烷溶剂体系后,油茶籽油浴丙烷间的分子相互作用减弱,释放能量降低,不足以破坏油茶籽油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导致溶解度降低。合理控制萃取过程中的温度和压力,增加分子的运动速率,从而提高萃取的速度,但是过高的温度容易造成活性成分的破坏。控制萃取的时间和次数,在生产能耗不大幅增加的情况下,合理加快传质速率,提高萃取效率。
第二步是采用丙烷和二甲醚混合配制的萃取剂A进行萃取,按一定比例配制的丙烷-二甲醚混合萃取剂A的极性与角鲨烯的极性相近,更容易将油茶籽中的角鲨烯等营养成分溶解萃取。
然后将两步萃取得到的毛油混合后采用水化脱胶方法,通过严格控制加水量、温度、加水速度和搅拌速度,促进磷脂集中结成絮状沉淀,提高毛油水化脱胶效率,精制得到油茶籽油。
进一步的,步骤S2中所述油茶干粉的质量和丙烷的体积比为1g:(1~2)mL。合理控制料液比,避免丙烷用量过多增加残留及丙烷回收的生产能耗。
进一步的,步骤S2中所述减压蒸发的温度为40~50℃。
进一步的,步骤S2的萃取过程是在速度为200~300r/min的搅拌条件下进行的。使得油茶籽粉与丙烷充分混合,减少萃取中外扩散阻力,使萃取体系的浓度朝有利于油茶籽粉中脂溶性成分向丙烷溶剂中扩散。
进一步的,步骤S3的萃取过程是在速度为100~200r/min的搅拌条件下进行的。
进一步的,在步骤S3中,经过步骤S2处理的油茶干粉的质量与萃取剂A的体积比为1g:(2~3)mL。
进一步的,步骤S4中加入的热水重量和混合毛油的重量比为(3~10):100,加入热水的时间控制在10~15min。
本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对采后油茶鲜果的进行光照培养,促进油茶鲜果中角鲨烯的产生和富集,同时控制热风干燥的温度及水分含量等条件,减少热风干燥过程中角鲨烯的损失,以获得角鲨烯含量高的油茶干果,再将其进行制油,从而实现油茶籽油中角鲨烯含量的提升。
2、本发明采用亚临界溶剂萃取方式制取油茶籽油,分两步进行萃取,不仅提高了出油率,还有效保留了油茶籽中的营养物质。
3、本发明方法操作简便易行,得到的油茶籽油的质量稳定可控,适合自动化、规模化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制。下列实施例中未注明的具体实验条件和方法,所采用的技术手段通常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常规手段。
实施例1:
一种提高油茶籽油中角鲨烯含量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1)光照培养:将采后的油茶鲜果置于温度为35℃且湿度为70%的培养箱中持续光照培养48h;所述光照培养的光源为白光的发光体;
(2)热风干燥:将经过步骤(1)处理的油茶果置于热风干燥箱中,在温度为60℃的条件下热风干燥至水分含量为10%后得到油茶干果;
(3)压榨制油:将步骤(2)得到的油茶干果进行溶剂萃取制取油茶籽油;
所述溶剂萃取制取油茶籽油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S1,将油茶干果脱壳后,在转速为800r/min的脱皮机中脱皮,然后粉碎过40目的筛后得到油茶干粉;
S2,向步骤S1得到的油茶干粉中加入无水乙醇,所述无水乙醇的体积与油茶干粉的质量比为1mL:100g,再加入丙烷混合,所述油茶干粉的质量和丙烷的体积比为1g:2mL,然后在温度为40℃、压力为0.7Mpa、搅拌速度为200r/min的条件下萃取60min,对油茶干粉重复萃取2次,所得到的萃取液混合均匀后在蒸发罐内,在温度为50℃的条件下进行减压蒸发除去丙烷,得到一次毛油;
S3,将经过步骤S2处理的油茶干粉与萃取剂A混合,经过步骤S2处理的油茶干粉的质量与萃取剂A的体积比为1g:3mL,然后在温度为40℃、压力为1.2Mpa、搅拌速度为100r/min的条件下萃取35min,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然后将滤液在蒸发罐内进行减压蒸发除去萃取剂A,得到二次毛油;所述萃取剂A是由丙烷和二甲醚按照体积比为3:1的比例混合得到的;
S4,将步骤S2得到的一次毛油和步骤S3得到的二次毛油混合均匀得到混合毛油,接着在速度为60r/min的搅拌条件下加热至55℃后恒温,然后缓慢加入热水,当混合毛油中出现絮状沉淀后,将搅拌速度降至30r/min,然后静置8h,过滤得到水化净油;加入的热水重量和混合毛油的重量比为5:100,加入热水的时间控制在10min;
S5,将步骤S4中得到的水化净油打入真空罐进行脱水,脱水温度控制在90℃,真空残压为5Kpa,然后将水化净油冷却至60℃后进行过滤得到脱水油;
S6,将步骤S5中得到的脱水油打入养精罐,将温度降到0℃后恒温养精24h,然后过滤得到精制的油茶籽油。
实施例2:
一种提高油茶籽油中角鲨烯含量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1)光照培养:将采后的油茶鲜果置于温度为30℃且湿度为45%的培养箱中持续光照培养24h;所述光照培养的光源为红光的发光体;
(2)热风干燥:将经过步骤(1)处理的油茶果置于热风干燥箱中,在温度为50℃的条件下热风干燥至水分含量为8%后得到油茶干果;
(3)压榨制油:将步骤(2)得到的油茶干果进行溶剂萃取制取油茶籽油;
所述溶剂萃取制取油茶籽油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S1,将油茶干果脱壳后,在转速为900r/min的脱皮机中脱皮,然后粉碎过50目的筛后得到油茶干粉;
S2,向步骤S1得到的油茶干粉中加入无水乙醇,所述无水乙醇的体积与油茶干粉的质量比为0.5mL:100g,再加入丙烷混合,所述油茶干粉的质量和丙烷的体积比为1g:1mL,然后在温度为35℃、压力为0.6Mpa、搅拌速度为300r/min的条件下萃取45min,对油茶干粉重复萃取1次,所得到的萃取液混合均匀后在蒸发罐内,在温度为50℃的条件下进行减压蒸发除去丙烷,得到一次毛油;
S3,将经过步骤S2处理的油茶干粉与萃取剂A混合,经过步骤S2处理的油茶干粉的质量与萃取剂A的体积比为1g:2mL,然后在温度为45℃、压力为1.0Mpa、搅拌速度为150r/min的条件下萃取30min,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然后将滤液在蒸发罐内进行减压蒸发除去萃取剂A,得到二次毛油;所述萃取剂A是由丙烷和二甲醚按照体积比为2:1的比例混合得到的;
S4,将步骤S2得到的一次毛油和步骤S3得到的二次毛油混合均匀得到混合毛油,接着在速度为60r/min的搅拌条件下加热至55℃后恒温,然后缓慢加入热水,当混合毛油中出现絮状沉淀后,将搅拌速度降至30r/min,然后静置7h,过滤得到水化净油;加入的热水重量和混合毛油的重量比为3:100,加入热水的时间控制在15min;
S5,将步骤S4中得到的水化净油打入真空罐进行脱水,脱水温度控制在95℃,真空残压为4Kpa,然后将水化净油冷却至60℃后进行过滤得到脱水油;
S6,将步骤S5中得到的脱水油打入养精罐,将温度降到0℃后恒温养精24h,然后过滤得到精制的油茶籽油。
实施例3:
一种提高油茶籽油中角鲨烯含量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1)光照培养:将采后的油茶鲜果置于温度为35℃且湿度为55%的培养箱中持续光照培养36h;所述光照培养的光源为蓝光的发光体;
(2)热风干燥:将经过步骤(1)处理的油茶果置于热风干燥箱中,在温度为55℃的条件下热风干燥至水分含量为10%后得到油茶干果;
(3)压榨制油:将步骤(2)得到的油茶干果进行溶剂萃取制取油茶籽油;
所述溶剂萃取制取油茶籽油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S1,将油茶干果脱壳后,在转速为1000r/min的脱皮机中脱皮,然后粉碎过60目的筛后得到油茶干粉;
S2,向步骤S1得到的油茶干粉中加入无水乙醇,所述无水乙醇的体积与油茶干粉的质量比为1.5mL:100g,再加入丙烷混合,所述油茶干粉的质量和丙烷的体积比为1g:1.5mL,然后在温度为45℃、压力为0.5Mpa、搅拌速度为250r/min的条件下萃取90min,对油茶干粉重复萃取1次,所得到的萃取液混合均匀后在蒸发罐内,在温度为40℃的条件下进行减压蒸发除去丙烷,得到一次毛油;
S3,将经过步骤S2处理的油茶干粉与萃取剂A混合,经过步骤S2处理的油茶干粉的质量与萃取剂A的体积比为1g:2.5mL,然后在温度为50℃、压力为1.3Mpa、搅拌速度为200r/min的条件下萃取45min,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然后将滤液在蒸发罐内进行减压蒸发除去萃取剂A,得到二次毛油;所述萃取剂A是由丙烷和二甲醚按照体积比为2.5:1的比例混合得到的;
S4,将步骤S2得到的一次毛油和步骤S3得到的二次毛油混合均匀得到混合毛油,接着在速度为60r/min的搅拌条件下加热至50℃后恒温,然后缓慢加入热水,当混合毛油中出现絮状沉淀后,将搅拌速度降至30r/min,然后静置8h,过滤得到水化净油;加入的热水重量和混合毛油的重量比为8:100,加入热水的时间控制在12min;
S5,将步骤S4中得到的水化净油打入真空罐进行脱水,脱水温度控制在100℃,真空残压为6Kpa,然后将水化净油冷却至60℃后进行过滤得到脱水油;
S6,将步骤S5中得到的脱水油打入养精罐,将温度降到0℃后恒温养精24h,然后过滤得到精制的油茶籽油。
实施例4:
一种提高油茶籽油中角鲨烯含量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1)光照培养:将采后的油茶鲜果置于温度为40℃且湿度为75%的培养箱中持续光照培养54h;所述光照培养的光源为红光和蓝光组合的发光体;
(2)热风干燥:将经过步骤(1)处理的油茶果置于热风干燥箱中,在温度为65℃的条件下热风干燥至水分含量为9%后得到油茶干果;
(3)压榨制油:将步骤(2)得到的油茶干果进行溶剂萃取制取油茶籽油;
所述溶剂萃取制取油茶籽油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S1,将油茶干果脱壳后,在转速为1000r/min的脱皮机中脱皮,然后粉碎过50目的筛后得到油茶干粉;
S2,向步骤S1得到的油茶干粉中加入无水乙醇,所述无水乙醇的体积与油茶干粉的质量比为2mL:100g,再加入丙烷混合,所述油茶干粉的质量和丙烷的体积比为1g:1.2mL,然后在温度为35℃、压力为0.8Mpa、搅拌速度为250r/min的条件下萃取50min,对油茶干粉重复萃取2次,所得到的萃取液混合均匀后在蒸发罐内,在温度为40℃的条件下进行减压蒸发除去丙烷,得到一次毛油;
S3,将经过步骤S2处理的油茶干粉与萃取剂A混合,经过步骤S2处理的油茶干粉的质量与萃取剂A的体积比为1g:2.2mL,然后在温度为40℃、压力为1.2Mpa、搅拌速度为180r/min的条件下萃取50min,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然后将滤液在蒸发罐内进行减压蒸发除去萃取剂A,得到二次毛油;所述萃取剂A是由丙烷和二甲醚按照体积比为3:1的比例混合得到的;
S4,将步骤S2得到的一次毛油和步骤S3得到的二次毛油混合均匀得到混合毛油,接着在速度为60r/min的搅拌条件下加热至50℃后恒温,然后缓慢加入热水,当混合毛油中出现絮状沉淀后,将搅拌速度降至30r/min,然后静置9h,过滤得到水化净油;加入的热水重量和混合毛油的重量比为5:100,加入热水的时间控制在12min;
S5,将步骤S4中得到的水化净油打入真空罐进行脱水,脱水温度控制在100℃,真空残压为4Kpa,然后将水化净油冷却至60℃后进行过滤得到脱水油;
S6,将步骤S5中得到的脱水油打入养精罐,将温度降到0℃后恒温养精24h,然后过滤得到精制的油茶籽油。
实施例5:
一种提高油茶籽油中角鲨烯含量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1)光照培养:将采后的油茶鲜果置于温度为35℃且湿度为85%的培养箱中持续光照培养60h;所述光照培养的光源为绿光的发光体;
(2)热风干燥:将经过步骤(1)处理的油茶果置于热风干燥箱中,在温度为70℃的条件下热风干燥至水分含量为11%后得到油茶干果;
(3)压榨制油:将步骤(2)得到的油茶干果进行溶剂萃取制取油茶籽油;
所述溶剂萃取制取油茶籽油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S1,将油茶干果脱壳后,在转速为900r/min的脱皮机中脱皮,然后粉碎过40目的筛后得到油茶干粉;
S2,向步骤S1得到的油茶干粉中加入无水乙醇,所述无水乙醇的体积与油茶干粉的质量比为1mL:100g,再加入丙烷混合,所述油茶干粉的质量和丙烷的体积比为1g:2mL,然后在温度为40℃、压力为0.9Mpa、搅拌速度为300r/min的条件下萃取75min,对油茶干粉重复萃取2次,所得到的萃取液混合均匀后在蒸发罐内,在温度为45℃的条件下进行减压蒸发除去丙烷,得到一次毛油;
S3,将经过步骤S2处理的油茶干粉与萃取剂A混合,经过步骤S2处理的油茶干粉的质量与萃取剂A的体积比为1g:2.8mL,然后在温度为45℃、压力为1.5Mpa、搅拌速度为150r/min的条件下萃取60min,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然后将滤液在蒸发罐内进行减压蒸发除去萃取剂A,得到二次毛油;所述萃取剂A是由丙烷和二甲醚按照体积比为2.5:1的比例混合得到的;
S4,将步骤S2得到的一次毛油和步骤S3得到的二次毛油混合均匀得到混合毛油,接着在速度为60r/min的搅拌条件下加热至60℃后恒温,然后缓慢加入热水,当混合毛油中出现絮状沉淀后,将搅拌速度降至30r/min,然后静置10h,过滤得到水化净油;加入的热水重量和混合毛油的重量比为1:10,加入热水的时间控制在10min;
S5,将步骤S4中得到的水化净油打入真空罐进行脱水,脱水温度控制在90℃,真空残压为7Kpa,然后将水化净油冷却至60℃后进行过滤得到脱水油;
S6,将步骤S5中得到的脱水油打入养精罐,将温度降到0℃后恒温养精24h,然后过滤得到精制的油茶籽油。
实施例6:
一种提高油茶籽油中角鲨烯含量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1)光照培养:将采后的油茶鲜果置于温度为40℃且湿度为95%的培养箱中持续光照培养72h;所述光照培养的光源为白光的发光体;
(2)热风干燥:将经过步骤(1)处理的油茶果置于热风干燥箱中,在温度为60℃的条件下热风干燥至水分含量为12%后得到油茶干果;
(3)压榨制油:将步骤(2)得到的油茶干果进行溶剂萃取制取油茶籽油;
所述溶剂萃取制取油茶籽油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S1,将油茶干果脱壳后,在转速为800r/min的脱皮机中脱皮,然后粉碎过60目的筛后得到油茶干粉;
S2,向步骤S1得到的油茶干粉中加入无水乙醇,所述无水乙醇的体积与油茶干粉的质量比为0.5mL:100g,再加入丙烷混合,所述油茶干粉的质量和丙烷的体积比为1g:1.8mL,然后在温度为45℃、压力为1.0Mpa、搅拌速度为200r/min的条件下萃取80min,对油茶干粉重复萃取1次,所得到的萃取液混合均匀后在蒸发罐内,在温度为45℃的条件下进行减压蒸发除去丙烷,得到一次毛油;
S3,将经过步骤S2处理的油茶干粉与萃取剂A混合,经过步骤S2处理的油茶干粉的质量与萃取剂A的体积比为1g:3mL,然后在温度为50℃、压力为1.5Mpa、搅拌速度为100r/min的条件下萃取40min,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然后将滤液在蒸发罐内进行减压蒸发除去萃取剂A,得到二次毛油;所述萃取剂A是由丙烷和二甲醚按照体积比为2:1的比例混合得到的;
S4,将步骤S2得到的一次毛油和步骤S3得到的二次毛油混合均匀得到混合毛油,接着在速度为60r/min的搅拌条件下加热至60℃后恒温,然后缓慢加入热水,当混合毛油中出现絮状沉淀后,将搅拌速度降至30r/min,然后静置7h,过滤得到水化净油;加入的热水重量和混合毛油的重量比为8:100,加入热水的时间控制在15min;
S5,将步骤S4中得到的水化净油打入真空罐进行脱水,脱水温度控制在95℃,真空残压为5Kpa,然后将水化净油冷却至60℃后进行过滤得到脱水油;
S6,将步骤S5中得到的脱水油打入养精罐,将温度降到0℃后恒温养精24h,然后过滤得到精制的油茶籽油。
实施例7:
一种提高油茶籽油中角鲨烯含量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1)光照培养:将采后的油茶鲜果置于温度为35℃且湿度为70%的培养箱中持续光照培养48h;所述光照培养的光源为白光的发光体;
(2)热风干燥:将经过步骤(1)处理的油茶果置于热风干燥箱中,在温度为60℃的条件下热风干燥至水分含量为10%后得到油茶干果;
(3)压榨制油:将步骤(2)得到的油茶干果进行螺旋压榨制取油茶籽油。
实施例8:
一种提高油茶籽油中角鲨烯含量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1)光照培养:将采后的油茶鲜果置于温度为35℃且湿度为70%的培养箱中持续光照培养48h;所述光照培养的光源为白光的发光体;
(2)热风干燥:将经过步骤(1)处理的油茶果置于热风干燥箱中,在温度为60℃的条件下热风干燥至水分含量为10%后得到油茶干果;
(3)压榨制油:将步骤(2)得到的油茶干果进行液压压榨制取油茶籽油。
实施例9:
一种提高油茶籽油中角鲨烯含量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1)光照培养:将采后的油茶鲜果置于温度为40℃且湿度为75%的培养箱中持续光照培养54h;所述光照培养的光源为红光和蓝光组合的发光体;
(2)热风干燥:将经过步骤(1)处理的油茶果置于热风干燥箱中,在温度为65℃的条件下热风干燥至水分含量为9%后得到油茶干果;
(3)压榨制油:将步骤(2)得到的油茶干果进行液压压榨制取油茶籽油。
对比例1:
与实施例7的区别在于,将油茶鲜果采摘后,直接进行晒干处理,干燥至水分含量为10%,然后采用螺旋压榨的方式制取得到油茶籽油。
对比例2: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溶剂萃取制取油茶籽油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S1,将油茶干果脱壳后,在转速为800r/min的脱皮机中脱皮,然后粉碎过40目的筛后得到油茶干粉;
S2,向步骤S1得到的油茶干粉中加入无水乙醇,所述无水乙醇的体积与油茶干粉的质量比为1mL:100g,再加入丙烷混合,所述油茶干粉的质量和丙烷的体积比为1g:2mL,然后在温度为40℃、压力为0.7Mpa、搅拌速度为200r/min的条件下萃取60min,对油茶干粉重复萃取2次,所得到的萃取液混合均匀后在蒸发罐内,在温度为50℃的条件下进行减压蒸发除去丙烷,得到毛油;
S3,将步骤S2得到的毛油在速度为60r/min的搅拌条件下加热至55℃后恒温,然后缓慢加入热水,当毛油中出现絮状沉淀后,将搅拌速度降至30r/min,然后静置8h,过滤得到水化净油;加入的热水重量和毛油的重量比为5:100,加入热水的时间控制在10min;
S5,将步骤S4中得到的水化净油打入真空罐进行脱水,脱水温度控制在90℃,真空残压为5Kpa,然后将水化净油冷却至60℃后进行过滤得到脱水油;
S6,将步骤S5中得到的脱水油打入养精罐,将温度降到0℃后恒温养精24h,然后过滤得到精制的油茶籽油。
对比例3:
所述溶剂萃取制取油茶籽油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S1,将油茶干果脱壳后,在转速为800r/min的脱皮机中脱皮,然后粉碎过40目的筛后得到油茶干粉;
S2,向步骤S1得到的油茶干粉与萃取剂A混合,所述油茶干粉的质量与萃取剂A的体积比为1g:3mL,然后在温度为40℃、压力为1.2Mpa、搅拌速度为100r/min的条件下萃取35min,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然后将滤液在蒸发罐内进行减压蒸发除去萃取剂A,得到毛油;所述萃取剂A是由丙烷和二甲醚按照体积比为3:1的比例混合得到的;
S3,将步骤S2得到的毛油在速度为60r/min的搅拌条件下加热至55℃后恒温,然后缓慢加入热水,当毛油中出现絮状沉淀后,将搅拌速度降至30r/min,然后静置8h,过滤得到水化净油;加入的热水重量和毛油的重量比为5:100,加入热水的时间控制在10min;
S5,将步骤S4中得到的水化净油打入真空罐进行脱水,脱水温度控制在90℃,真空残压为5Kpa,然后将水化净油冷却至60℃后进行过滤得到脱水油;
S6,将步骤S5中得到的脱水油打入养精罐,将温度降到0℃后恒温养精24h,然后过滤得到精制的油茶籽油。
实验例1:
将采摘后的油茶鲜果平均分成10份,分别按照实施例1~9和对比例1所述的方法制取油茶籽油,然后检测油茶籽油中角鲨烯含量,具体结果见表1。
表1 油茶籽油的角鲨烯含量
Figure 214108DEST_PATH_IMAGE001
实验例2:
按照实施例7所述提高油茶籽油中角鲨烯含量的方法,分别在20℃、25℃、30℃、35℃、40℃、45℃、50℃的条件下进行油茶鲜果的光照培养,其它工艺参数与实施例7中所述一致,检测所制取油茶籽油中的角鲨烯含量,具体结果见表2。
表2 油茶籽油的角鲨烯含量
Figure 285576DEST_PATH_IMAGE002
由上可见,光照培养的温度在30~40℃时,所得到的油茶籽油中角鲨烯含量较高,说明在这个温度范围内光照培养可以有效促进油茶鲜果中角鲨烯的产生和富集,提高油茶鲜果中角鲨烯的含量,从而在相同的榨油条件下提高油茶籽油中角鲨烯的含量。
实验例3:
按照实施例7所述提高油茶籽油中角鲨烯含量的方法,分别在30%、40%、45%、50%、55%、65%、75%、85%、95%、100%的湿度条件下进行油茶鲜果的光照培养,其它工艺参数与实施例7中所述一致,检测所制取油茶籽油中的角鲨烯含量,具体结果见表3。
表3 油茶籽油的角鲨烯含量
Figure 721105DEST_PATH_IMAGE003
由上可见,光照培养的湿度大于45℃时,所得到的油茶籽油中角鲨烯含量较高,说明在这个湿度范围内光照培养可以有效促进油茶鲜果中角鲨烯的产生和富集。
实验例4:
按照实施例7所述提高油茶籽油中角鲨烯含量的方法,进行油茶鲜果的光照培养分别12h、18h、24h、30h、36h、48h、60h、72h、78h、84h,其它工艺参数与实施例7中所述一致,检测所制取油茶籽油中的角鲨烯含量,具体结果见表4。
表4 油茶籽油的角鲨烯含量
Figure 699337DEST_PATH_IMAGE004
由上可见,光照培养的时间大于24℃时,所得到的油茶籽油中角鲨烯含量较高,说明进行24h以上的光照培养可以有效促进油茶鲜果中角鲨烯的产生和富集,但是时间超过60h以后角鲨烯含量的提升不明显,所以选择光照培养时间在24~72h内,既可以提高角鲨含量,也可以有效利用能源。
实验例5:
按照实施例7所述提高油茶籽油中角鲨烯含量的方法,将经过步骤(1)处理的油茶果分别在40℃、45℃、50℃、55℃、60℃、65℃、70℃、75℃、80℃的条件下热风干燥,其它工艺参数与实施例7中所述一致,检测所制取油茶籽油中的角鲨烯含量,具体结果见表5。
表5 油茶籽油的角鲨烯含量
Figure 389076DEST_PATH_IMAGE005
由上可见,当干燥温度高于70℃时,所得到的油茶籽油中角鲨烯含量明显降低,说明干燥温度过高容易造成角鲨烯损失,不利于提高油茶籽油中角鲨烯的含量。
实验例6:
按照实施例7所述提高油茶籽油中角鲨烯含量的方法,将经过步骤(1)处理的油茶果分别热风干燥至水分含量为5%、6%、8%、9%、10%、11%、12%、13%、15%,其它工艺参数与实施例7中所述一致,检测所制取油茶籽油中的角鲨烯含量,具体结果见表6。
表6 油茶籽油的角鲨烯含量
Figure 851019DEST_PATH_IMAGE006
由上可见,当油茶果的水分含量小于8%时,所得到的油茶籽油中角鲨烯含量明显降低,因为水分含量越低,干燥时间延长,容易造成角鲨烯的损失;但是当水分含量过高时,容易降低油茶籽的出油率。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10)

1.一种提高油茶籽油中角鲨烯含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光照培养:将采后的油茶鲜果置于温度为30~40℃且湿度为45~95%的培养箱中持续光照培养24~72h;
(2)热风干燥:将经过步骤(1)处理的油茶果置于热风干燥箱中,热风干燥至水分含量为8~12%后得到油茶干果;
(3)压榨制油:将步骤(2)得到的油茶干果进行螺旋压榨、液压压榨和溶剂萃取中的任意一种方式制取油茶籽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提高油茶籽油中角鲨烯含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1)中所述光照培养的光源包括但不限于白光、红光、蓝光、绿光的发光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提高油茶籽油中角鲨烯含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热风干燥的温度为50~7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提高油茶籽油中角鲨烯含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溶剂萃取制取油茶籽油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S1,将油茶干果脱壳后,在转速为800~1000r/min的脱皮机中脱皮,然后粉碎过40~60目的筛后得到油茶干粉;
S2,向步骤S1得到的油茶干粉中加入无水乙醇,所述无水乙醇的体积与油茶干粉的质量比为(0.5~2)mL:100g,再加入丙烷混合,然后在温度为35~45℃且压力为0.5~1.0Mpa的条件下萃取45~90min,对油茶干粉重复萃取1~2次,所得到的萃取液混合均匀后在蒸发罐内进行减压蒸发除去丙烷,得到一次毛油;
S3,将经过步骤S2处理的油茶干粉与萃取剂A混合,然后在温度为40~50℃且压力为1.0~1.5Mpa的条件下萃取30~60min,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然后将滤液在蒸发罐内进行减压蒸发除去萃取剂A,得到二次毛油;所述萃取剂A是由丙烷和二甲醚按照体积比为(2~3):1的比例混合得到的;
S4,将步骤S2得到的一次毛油和步骤S3得到的二次毛油混合均匀得到混合毛油,接着在速度为60r/min的搅拌条件下加热至50~60℃后恒温,然后缓慢加入热水,当混合毛油中出现絮状沉淀后,将搅拌速度降至30r/min,然后静置7~10h,过滤得到水化净油;
S5,将步骤S4中得到的水化净油打入真空罐进行脱水,脱水温度控制在90~100℃,真空残压为4~7Kpa,然后将水化净油冷却至60℃后进行过滤得到脱水油;
S6,将步骤S5中得到的脱水油打入养精罐,将温度降到0℃后恒温养精24h,然后过滤得到精制的油茶籽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提高油茶籽油中角鲨烯含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所述油茶干粉的质量和丙烷的体积比为1g:(1~2)mL。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提高油茶籽油中角鲨烯含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所述减压蒸发的温度为40~50℃。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提高油茶籽油中角鲨烯含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的萃取过程是在速度为200~300r/min的搅拌条件下进行的。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提高油茶籽油中角鲨烯含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的萃取过程是在速度为100~200r/min的搅拌条件下进行的。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提高油茶籽油中角鲨烯含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3中,经过步骤S2处理的油茶干粉的质量与萃取剂A的体积比为1g:(2~3)mL。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提高油茶籽油中角鲨烯含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中加入的热水重量和混合毛油的重量比为(3~10):100,加入热水的时间控制在10~15min。
CN202110286056.8A 2021-03-17 2021-03-17 一种提高油茶籽油中角鲨烯含量的方法 Pending CN11306148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86056.8A CN113061484A (zh) 2021-03-17 2021-03-17 一种提高油茶籽油中角鲨烯含量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86056.8A CN113061484A (zh) 2021-03-17 2021-03-17 一种提高油茶籽油中角鲨烯含量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61484A true CN113061484A (zh) 2021-07-02

Family

ID=765609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286056.8A Pending CN113061484A (zh) 2021-03-17 2021-03-17 一种提高油茶籽油中角鲨烯含量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061484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32669A (zh) * 2022-08-11 2022-10-25 贵州山茶产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含角鲨烯的茶油制备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88276A (zh) * 2012-10-14 2013-01-23 湖南林之神林韵油茶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纯物理原香型油茶籽油的生产方法
CN103305334A (zh) * 2012-03-14 2013-09-18 湖南湘纯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冷榨与溶剂浸出技术分段提取茶油的方法
CN106010770A (zh) * 2016-05-24 2016-10-12 湖南天华油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纯物理法制备活性茶油的工艺
CN106350202A (zh) * 2016-08-31 2017-01-25 安徽省康龙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亚临界流体萃取茶籽油的方法
CN109097184A (zh) * 2018-08-16 2018-12-28 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 一种原味油茶籽油加工工艺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05334A (zh) * 2012-03-14 2013-09-18 湖南湘纯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冷榨与溶剂浸出技术分段提取茶油的方法
CN102888276A (zh) * 2012-10-14 2013-01-23 湖南林之神林韵油茶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纯物理原香型油茶籽油的生产方法
CN106010770A (zh) * 2016-05-24 2016-10-12 湖南天华油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纯物理法制备活性茶油的工艺
CN106350202A (zh) * 2016-08-31 2017-01-25 安徽省康龙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亚临界流体萃取茶籽油的方法
CN109097184A (zh) * 2018-08-16 2018-12-28 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 一种原味油茶籽油加工工艺

Non-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关继华,等: "茶籽冷榨法制取茶油工艺研究!", 《应用化工》 *
刘肖丽,等: "不同提取方法对茶油品质的影响", 《食品工业科技》 *
吴建文,等: "不同处理对采后油茶果油体形态及含油率的影响", 《食品研究与开发》 *
杨建远,等: "油茶籽油提取技术研究进展", 《食品与机械》 *
熊道陵,等: "油茶籽综合开发应用研究进展", 《粮食与油脂》 *
管晓盛,等: "亚临界萃取茶籽油的工艺研究", 《现代食品科技》 *
苗建银,等: "亚临界流体萃取油茶籽油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林产化学与工业》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32669A (zh) * 2022-08-11 2022-10-25 贵州山茶产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含角鲨烯的茶油制备方法
CN115232669B (zh) * 2022-08-11 2024-02-09 贵州山茶产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含角鲨烯的茶油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79705B (zh) 一种葡萄籽油的生产方法
CN109097413B (zh) 一种基于乌饭树树叶制备不同色调靛蓝色素的方法
CN102796610A (zh) 从杜仲种仁中提取杜仲油、杜仲蛋白质的生产技术
CN107541332B (zh) 一种辣木油及其制备方法
CN113061484A (zh) 一种提高油茶籽油中角鲨烯含量的方法
CN106867655B (zh) 一种低温压榨香榧油的生产方法
CN103865637B (zh) 提多酚后葡萄籽生产葡萄籽油的方法
CN105349253B (zh) 一种超高压结合亚临界双溶剂萃取毛棶籽油的方法
CN108719941B (zh) 利用油橄榄果汁酿造酱油的方法
CN112760163A (zh) 一种山桐子油脂制备工艺
CN1277486C (zh) 一种大豆浓缩蛋白的改性方法
CN104447911A (zh) 一种笃斯越橘花色苷的提取方法
CN112159706A (zh) 一种高效的紫苏籽油制取工艺
CN110862862A (zh) 一种水酶法同时制备文冠果油和文冠果蛋白的方法
CN106635412B (zh) 一种油的加工分离方法及其应用
CN112481014A (zh) 一种油茶籽仁中油脂的酶法提取工艺
CN116083156A (zh) 一种茶籽仁压榨特性塑造及低温制油的方法
CN112080341B (zh) 一种高不饱和脂肪酸茶油的制备方法
CN114806707A (zh) 一种油茶籽油的新型精炼方法
CN108264576A (zh) 提取莼菜活性物质的方法
CN111534366A (zh) 一种以裸燕麦麸皮为原料制备富含多酚的燕麦麸油方法
CN111544460A (zh) 一种提取富硒辣木茶中含硒抗氧化活性成分的方法
CN111205920A (zh) 一种亚麻籽油制备方法
CN111234928A (zh) 一种超临界co2萃取苦杏仁精油的工艺
CN103805487A (zh) 一种海藻酒的制作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702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