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56433B - 电梯装置以及电梯装置的组装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梯装置以及电梯装置的组装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56433B
CN113056433B CN201880099254.XA CN201880099254A CN113056433B CN 113056433 B CN113056433 B CN 113056433B CN 201880099254 A CN201880099254 A CN 201880099254A CN 113056433 B CN113056433 B CN 11305643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floor
peripheral surface
outer peripheral
elev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9925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056433A (zh
Inventor
川上浩史
仮屋智贵
岛田胜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Ltd
Publication of CN1130564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564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0564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5643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1/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11/02Cages, i.e. ca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age And Drive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Abstract

提供即使变更基座的板厚也能够在不变更相邻的其他构件的位置的情况下进行而能够缩短设计变更所需的时间的电梯装置。具备:横梁(1),其设置于轿厢框上部;多个吊索(2a、2b),它们的上部与横梁(1)的两端部分别连结;以及地板基座部(3),其连结于多个吊索(2a、2b)的下部之间。地板基座部(3)具备:第一基座(6a),其沿与横梁(1)相同的方向延伸;第二基座(6b),其在第一基座(6a)的上方,且沿与第一基座交叉的方向延伸;以及地板(8),其配置于第二基座(6b)的上方。第二基座(6b)和地板(8)形成为剖面呈U状,且第二基座(6b)和地板(8)在U状中的开放部(10)为横向的状态下堆叠而配置。

Description

电梯装置以及电梯装置的组装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梯装置以及电梯装置的组装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电梯装置,例如存在专利文献1。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一种电梯装置,其在轿厢的前表面配置有前侧板,所述电梯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轿厢侧基座,其配置于所述轿厢的下部;轿厢门槛承接框,其配置于所述轿厢的前表面,且安装于所述轿厢侧基座的上部;地板框,其与所述轿厢门槛承接框相邻地安装于所述轿厢侧基座的上部;轿厢门槛,其安装于所述轿厢门槛承接框的上部;地板基底,其配置于所述地板框的上部;地板精加工件,其配置于所述地板基底的上部;以及托架,其配置于所述地板框的上表面的除了所述地板基底以及所述地板精加工件以外的部分,所述托架与所述轿厢门槛的上表面以及所述地板精加工件的上表面的高度相匹配地配置,所述前侧板安装于所述托架的上表面。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4019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电梯装置中,需要与载重、载荷条件相匹配地变更基座的板厚,但不仅主要的构成要素的基座,连相邻的其他构件的位置也会变更,不能简单地对每个载重、载荷条件进行板厚的最佳化,导致设计变更所需的时间变长。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缩短由基座的板厚变更产生的设计变更所需的时间的电梯装置以及电梯装置的组装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是一种电梯装置,其具备:横梁,其设置于轿厢框上部;多个吊索,它们的上部与所述横梁的两端部分别连结;以及地板基座部,其连结于所述多个吊索的下部之间,所述电梯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地板基座部具备:第一基座,其沿与所述横梁相同的方向延伸;第二基座,其在所述第一基座的上方,且沿与所述第一基座交叉的方向延伸;以及地板,其配置于所述第二基座的上方,所述第二基座和所述地板形成为剖面呈U状,且所述第二基座和所述地板在所述U状中的开放部为横向的状态下堆叠而配置。
另外,本发明是一种电梯装置的组装方法,所述电梯装置具备:横梁,其设置于轿厢框上部;多个吊索,它们的上部与所述横梁的两端部分别连结;以及地板基座部,其连结于所述多个吊索的下部之间,所述电梯装置的组装方法的特征在于,所述地板基座部具备:第一基座,其沿与所述横梁相同的方向延伸;第二基座,其在所述第一基座的上方,且沿与所述第一基座交叉的方向延伸;以及地板,其配置于所述第二基座的上方,所述第二基座与所述地板形成为剖面呈U状,且以在所述U状中的开放部为横向的状态下堆叠的方式配置,在所述第二基座的组装时,在所述开放部为横向的状态下,从高度尺寸相同、并且板厚不同的多个所述第二基座中选择任意的所述第二基座而配置。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能够缩短由基座的板厚变更产生的设计变更所需的时间的电梯装置以及电梯装置的组装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电梯装置的轿厢框结构的主视图。
图2是示出图1所示的电梯装置的轿厢框结构的侧视图。
图3是图1所示的基座部的放大图。
图4A是示出图1所示的基座部与吊索连结的连结部的放大图。
图4B是示出图1所示的基座部与吊索连结的连结部的放大图。
图5A是图1所示的横梁与吊索连结的连结部的放大图。
图5B是图1所示的横梁与吊索连结的连结部的放大图。
图6是图5A所示的横梁与吊索连结的连结部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电梯装置的轿厢框结构的主视图,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电梯装置的轿厢框结构的侧视图。
电梯装置的轿厢框结构具有:横梁1,其设置于未图示的轿厢框上部;吊索2(2a、2b),在该横梁1的两端部处,其上端部与横梁1分别连结;以及地板基座部3,其连结于该吊索2的下端部之间。在图1中,将纸面的左侧设为吊索2a,将纸面的右侧设为吊索2b。
图2的侧视图是从图1的右侧观察而得到的图。如图2的侧视图所示,吊索2b具有接近配置的一对由L形缆绳构成的吊索2b,且用由扁钢构成的吊索连结件4将两吊索2b之间结合而构成。一对L形缆绳以使折弯的内侧部分彼此相对的方式配置。虽未图示,但吊索2a侧也是相同的结构。这样的结构的吊索2a、2b的下端部通过由L形缆绳构成的基座吊索安装部5而固定于地板基座部3的基座6。
接下来,对地板基座部3的结构进行说明。图3是图1所示的地板基座部3的放大图。图4A以及图4B是示出图1所示的地板基座部3与吊索2b连结的连结部的放大图,其中图4B是示出相对于图4A增加了基座6b与地板8的板厚的状态的图。
基座6能够采用各种结构,但在此沿图示的左右侧(与横梁1相同的方向)延伸的剖面U状的基座6a(第一基座)与配置于基座6a的上方并沿图示的前后方向(与基座6a交叉的方向)延伸的剖面U状的基座6b(第二基座)组成井形状而固定。在该基座6b的上方经由多个防振橡胶7a、7b而搭载并固定有地板8,在地板8的上部配置有底板9。在本实施例中,剖面U状的基座6b与剖面U状的地板8在上下方向上堆叠而配置。
在此,在载重、载荷条件不同时使板厚最佳化,但伴随着地板基座部3的板厚变更的主要板状构件是基座6b。该基座6b形成为剖面U状。对于剖面U状的基座6b,U状部中的开放部10成为横向,因此,其内周面11面向U状部的内侧,其外周面12面向U状部的外侧。另外,U状部中的开放部10的开放方向成为在观察轿厢框的内侧、即从主面观察轿厢框时使左右的基座6b彼此对置的方向。在面向U状部的外侧的外周面12中的上表面安装有防振橡胶7a、7b。
使用图4A以及图4B对在这样的结构中变更板厚的方法进行说明。
在图4A以及图4B中,将从基座6b的下端到地板8的上端的高度分别设为H1、H1’,将地板8的高度分别设为H2、H2’,将基座6b的高度分别设为H3、H3’,将内周面11的上下方向的距离设为L1、L1’。当对H1与H1’、H2与H2’、H3与H3’的高度进行比较时,在本实施例中为H1=H1’、H2=H2’、H3=H3’,当对L1与L1’进行比较时,在本实施例中为L1>L1’。由于在图4B中相对于图4A增厚基座6b的板厚,而使L1’小于L1。即,即使在图4B中相对于图4A增厚基座6b的板厚,也抑制由增厚基座6b的板厚引起的对从基座6b的下端到地板8的上端的高度H1’的影响。因此,即使变更基座6b的厚度,也不会变更相邻的其他构件、例如地板8的位置,因此无需进行该部分的设计变更,能够缩短设计变更所需的时间,实现图纸张数的降低即设计标准化,并削减成本。
这样,在基座6b的组装时,在开放部10为横向的状态下,从高度尺寸相同、并且板厚不同的多个基座6b中选择任意的基座而配置。
同样地,基座6a也与基座6b同样地是剖面U状的结构,且在基座6b的外周面12固定有基座6a的外周面,因此也没有基座6a的安装位置的变更。因此,即使在基座6a安装有紧急停止装置等的情况下,也无需进行位置变更。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地板8也构成为与基座6b相同的U状,并在其外周面侧固定有地板侧面框架13,因此即使假设变更了地板8的板厚,由于在其内周面的方向上变更厚度,也不会变更底板9的位置、地板侧面框架13的位置。即,当将地板8的内周面的上下方向的距离设为L2、L2’时,在本实施例中为L2>L2’,另外,地板8的高度为H2=H2’,因此能够抑制由增厚地板8的板厚引起的对高度H2’的影响。
这样,在地板8的组装时,在开放部为横向的状态下,从高度尺寸相同、并且板厚不同的多个地板8中选择任意的地板而配置。
并且,在本实施例中,与位于上方的地板8的高度H2相比,使位于下方的基座6b的高度H3较高(H2<H3)。在提高轿厢框的强度的情况下,增大作为主要构件的基座6b的板厚。因此,基座6b的高度H3与地板8的高度H2相比设定得较高。通过像这样构成,从而在本实施例中,能够确保用于板厚增大的空间。并且,另外,基座6b的板厚厚于地板8的板厚。通过像这样构成,在本实施例中,能够确保轿厢框的强度。
地板基座部3的吊索2a侧的连结结构是与吊索2b侧对称形状的大致相同结构,因此省略详细的说明。
但是,即使如上述那样构成地板基座部3,也不希望在地板基座部3与吊索2a、2b之间的连结结构、横梁1与吊索2a、2b之间的连结结构中,将伴随着基座6b的板厚变更的上述的地板基座部3的优点抵消或者减半。接下来,说明在上述的其他连结结构中也能够充分地发挥上述的地板基座部3的优点的结构。
如上述那样作为伴随着地板基座部3的板厚变更的主要板状构件的基座6b在一侧(图1的右侧)如图示那样与吊索2b连结,且在基座6b的另一侧(图1的左侧)与吊索2a连结。基座6b中的一侧以及另一侧的连结结构相同,以图4A以及图4B所示的地板基座部3与吊索2b连结的连结部为代表进行说明。
上述的剖面U状的基座6b的、U状部中的开放部10为横向,因此在其背面侧的外周面12固定有由L形缆绳形成的基座吊索安装部5的外周面的一面,并利用该基座吊索安装部5的外周面的另一面而固定吊索2b的下部。基座吊索安装部5的折弯的内侧部分以在图4A以及图4B中朝向前后方向的方式固定。基座吊索安装部5如图2所示为L形缆绳,在其一方的外周面侧固定于地板基座部3,并且,在其另一方的外周面侧固定于吊索2b。
在发挥该结构,而增大作为伴随着板厚变更的其他主要板状构件的基座吊索安装部5的板厚时,在由L形缆绳形成的基座吊索安装部5的内侧的方向上变更厚度。
如图3中说明的那样,在增大作为伴随着板厚变更的主要板状构件的基座6b的板厚时,设为在其内周面11的方向上增大了厚度的基座6b,因此能够在不使其外周面12的位置变化的情况下增厚板厚。
这样,在本实施例中,在基座吊索安装部5也变更厚度的情况下,在内周面的方向上变更厚度,因此能够在不使其外周面的位置变化的情况下增厚板厚。因此,基座6b与基座吊索安装部5结合的结合面的位置自不必说,吊索2b与基座吊索安装部5结合的结合面的位置也不改变,因此能够与板厚变更相关地在大范围内缩短设计变更所需的时间。
虽省略详细的图示,但用于吊索2a与基座6b连结的连结部的其他基座吊索安装部也与上述的基座吊索安装部5相同,且在其他基座吊索安装部的内周面的方向上变更厚度,因此能够在不使其外周面的位置变化的情况下增厚板厚。因此,吊索2a与其他基座吊索安装部接合的接合面的位置自不必说,其他基座吊索安装部与吊索2a结合的结合面的位置也不改变,而能够与板厚变更相关地在大范围内缩短设计变更所需的时间,实现图纸张数的降低即设计标准化,并削减成本。
这样,在增大作为伴随着板厚变更的其他主要板状构件的基座吊索安装部5的板厚时,若在基座6b的外周面12安装基座吊索安装部5,并且,在由L形缆绳形成的基座吊索安装部5的内周面的方向上变更厚度,则能够不受它们的厚度变更的影响而将基座6b与吊索2b之间固定。
图5A以及图5B是图1所示的横梁1与吊索2b连结的连结部的放大图,其中图5B是示出相对于图5A增加了连结构件16的板厚的状态的图。图6是图1所示的横梁1与吊索2b连结的连结部的俯视图。
横梁1与吊索2b之间被在两者的连结部中的内侧角部配置、并且由L形缆绳形成的连结构件16连结。连结构件16的各自不同的外周面18a、18b作为与横梁1以及吊索2b结合的结合面而使用。在变更连结构件16的板厚的情况下,在内周面17的方向上变更厚度。通过像这样构成,从而在本实施例中,能够在不使连结构件16的外周面18a、18b的位置变化的情况下变更板厚。
在该连结构件16也伴随着板厚变更而变更板厚的情况下,在内周面17的方向上增大厚度,因此能够在不使其外周面18a、18b的位置变化的情况下增厚板厚。因此,横梁1与连结构件16结合的结合面的位置不改变,另外吊索2b与连结构件16结合的结合面的位置不改变。需要说明的是,横梁1与吊索2a连结的连结部也是对称形状的相同结构,且省略说明。
根据本实施例,在电梯装置的轿厢框结构整体中,能够与板厚变更相关地在大范围内缩短设计变更所需的时间,实现图纸张数的降低即设计标准化,并削减成本。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在本实施例中,基座6b形成为剖面U状,使U状部中的开放部10为横向,以在面向U状部的外侧的外周面12夹设防振橡胶7b的方式安装地板8,在变更基座6b的板厚时,设为在面向开放部10侧的内周面11方向上变更了厚度的基座6b,而在不使该基座6b的外周面12的位置变化的情况下变更板厚。
根据这样的结构,在增大基座6b的板厚时,设为在面向开放部10侧的内周面11方向上增大了厚度的基座6b,因此能够在不使该基座6b的外周面12的位置变化的情况下增厚板厚,因此即使变更基座6b的厚度也不会变更相邻的其他构件的位置。因此,几乎无需进行该部分的设计变更,而能够缩短设计变更所需的时间,实现图纸张数的降低即设计标准化,并削减成本。
另外,在上述的结构的基础上,在本实施例中,在形成为剖面U状的基座6b的与开放部10侧相反一侧的外周面12固定有由L形缆绳形成的基座吊索安装部5的外周面,并利用该基座吊索安装部5的另一外周面将吊索2a、2b的下方侧端部固定。并且,在本实施例中,在变更基座吊索安装部5的板厚时,在基座吊索安装部5的内周面方向上变更厚度,而在不使该基座吊索安装部5的外周面的位置变化的情况下变更板厚。
根据这样的结构,在变更基座吊索安装部5的厚度的情况下,能够在不使基座吊索安装部5的外周面的位置变化的情况下在内周面方向上变更厚度,因此基座6b与基座吊索安装部5结合的结合面的位置自不必说,吊索2b与基座吊索安装部5结合的结合面的位置也不改变,而能够与板厚变更相关地在大范围内缩短设计变更所需的时间。
另外,在上述的结构的基础上,横梁1与吊索2a、2b之间被在两者的连结部中的内侧角部配置、并且由L形缆绳形成的连结构件16分别连结。两连结构件16的各自不同的外周面18a、18b作为与横梁1以及吊索2a、2b结合的结合面而使用。在变更各连结构件16的板厚时,在各连结构件16的内周面17的方向上变更厚度。在本实施例中,在不使外周面18a、18b的位置变化的情况下变更板厚。
根据这样的结构,在连结构件16也伴随着板厚变更而变更板厚的情况下,在内周面17方向上增大厚度,因此能够在不使连结构件16的外周面18a、18b的位置变化的情况下增厚板厚。因此,横梁1以及吊索2a、2b的与连结构件16结合的结合面的位置不改变,而能够与板厚变更相关地在大范围内缩短设计变更所需的时间。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例,而包括各种变形例。例如,上述的实施例为了容易理解地说明本发明而详细进行了说明,但不限定于必须具备所说明的全部结构。另外,能够将某一实施例的结构的一部分置换为其他实施例的结构,另外,也能够对某一实施例的结构添加其他实施例的结构。另外,对各实施例的结构的一部分,能够进行其他结构的追加、删除、置换。
附图标记说明:
1横梁,2、2a、2b吊索,3地板基座部,5基座吊索安装部,6a基座(第一基座),6b基座(第二基座),7a、7b防振橡胶,8地板,10开放部,11内周面,12外周面,16连结构件,17内周面,18a、18b外周面。

Claims (8)

1.一种电梯装置,其具备:横梁,其设置于轿厢框上部;多个吊索,它们的上部与所述横梁的两端部分别连结;以及地板基座部,其连结于所述多个吊索的下部之间,
所述电梯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地板基座部具备:第一基座,其沿与所述横梁相同的方向延伸;第二基座,其在所述第一基座的上方,且沿与所述第一基座交叉的方向延伸;以及地板,其配置于所述第二基座的上方,
所述第二基座和所述地板形成为剖面呈U状,且所述第二基座和所述地板在所述U状中的开放部为横向的状态下堆叠而配置,
所述第二基座是从高度尺寸相同、并且板厚不同的多个所述第二基座中选择的任意的基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基座的高度比所述地板的高度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基座的板厚比所述地板的板厚厚。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基座与所述地板之间配置有防振橡胶。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基座的与所述开放部侧相反一侧的外周面具备由L形缆绳形成的基座吊索安装部,所述基座吊索安装部的外周面的一面固定于所述第二基座的外周面,且所述基座吊索安装部的外周面的另一面固定于所述吊索的下部。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梯装置具备将所述横梁与所述吊索连结的由L形缆绳形成的连结构件,所述连结构件的外周面的一面固定于所述横梁,且所述连结构件的外周面的另一面固定于所述吊索的上部。
7.一种电梯装置的组装方法,所述电梯装置具备:横梁,其设置于轿厢框上部;多个吊索,它们的上部与所述横梁的两端部分别连结;以及地板基座部,其连结于所述多个吊索的下部之间,
所述电梯装置的组装方法的特征在于,
所述地板基座部具备:第一基座,其沿与所述横梁相同的方向延伸;第二基座,其在所述第一基座的上方,且沿与所述第一基座交叉的方向延伸;以及地板,其配置于所述第二基座的上方,
所述第二基座和所述地板形成为剖面呈U状,且所述第二基座和所述地板以在所述U状中的开放部为横向的状态下堆叠的方式配置,
在所述第二基座的组装时,在所述开放部为横向的状态下,从高度尺寸相同、并且板厚不同的多个所述第二基座中选择任意的所述第二基座而配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梯装置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地板的组装时,在所述开放部为横向的状态下,从高度尺寸相同、并且板厚不同的多个所述地板中选择任意的所述地板而配置。
CN201880099254.XA 2018-11-20 2018-11-20 电梯装置以及电梯装置的组装方法 Active CN11305643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8/042836 WO2020105120A1 (ja) 2018-11-20 2018-11-20 エレベータ装置及びエレベータ装置の組立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56433A CN113056433A (zh) 2021-06-29
CN113056433B true CN113056433B (zh) 2022-10-04

Family

ID=707746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99254.XA Active CN113056433B (zh) 2018-11-20 2018-11-20 电梯装置以及电梯装置的组装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7121806B2 (zh)
CN (1) CN113056433B (zh)
WO (1) WO202010512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78656B (zh) * 2018-01-11 2020-10-20 江西理工大学 一种高孔隙率多孔陶瓷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4163469U (zh) * 1978-05-09 1979-11-15
CN101670968A (zh) * 2008-09-12 2010-03-17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设备
JP2010201458A (ja) * 2009-03-03 2010-09-16 Hitachi Ltd 継手構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継手構造を用いたエレベーター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2642749A (zh) * 2011-02-17 2012-08-22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附带地板高度调节机构的电梯
WO2013030434A1 (en) * 2011-08-29 2013-03-07 Kone Corporation Elevator car and elevator
CN105452143A (zh) * 2013-08-02 2016-03-30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下悬式电梯
CN105752805A (zh) * 2015-01-06 2016-07-13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装置和电梯装置的组装方法
CN108495805A (zh) * 2016-02-08 2018-09-04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131271U (ja) * 1982-02-25 1983-09-05 株式会社東芝 エレベ−タのかご床
JP2723328B2 (ja) * 1990-02-28 1998-03-09 株式会社東芝 エレベータカゴ
JP2605558B2 (ja) * 1992-10-13 1997-04-3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ーのかご床
JPH11171437A (ja) * 1997-12-15 1999-06-29 Hitachi Ltd エレベーターかご床支持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4163469U (zh) * 1978-05-09 1979-11-15
CN101670968A (zh) * 2008-09-12 2010-03-17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设备
JP2010201458A (ja) * 2009-03-03 2010-09-16 Hitachi Ltd 継手構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継手構造を用いたエレベーター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2642749A (zh) * 2011-02-17 2012-08-22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附带地板高度调节机构的电梯
WO2013030434A1 (en) * 2011-08-29 2013-03-07 Kone Corporation Elevator car and elevator
CN105452143A (zh) * 2013-08-02 2016-03-30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下悬式电梯
CN105752805A (zh) * 2015-01-06 2016-07-13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装置和电梯装置的组装方法
CN108495805A (zh) * 2016-02-08 2018-09-04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105120A1 (ja) 2020-05-28
JP7121806B2 (ja) 2022-08-18
CN113056433A (zh) 2021-06-29
JPWO2020105120A1 (ja) 2021-09-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787142B2 (en) Supporting structure for underrun protector
US9718644B2 (en) Elevator car
US8919869B2 (en) Vehicle rear body structure
CN105752805A (zh) 电梯装置和电梯装置的组装方法
CN113056433B (zh) 电梯装置以及电梯装置的组装方法
US20150291395A1 (en) System including structurally independent elevator machine guiderail mounts
CN112408150B (zh) 导轨支架组件
US20030102613A1 (en) Elevator noise and vibration isolation system
CN109153542B (zh) 电梯的轿厢室壁
JP5599415B2 (ja) エレベータのかご枠
JP2016060613A (ja) エレベータの乗りかご
JP7149835B2 (ja) 乗りかご及びエレベーター
JP6404493B1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の釣合いおもり及びエレベータ装置
CN215854542U (zh) 电梯以及电梯轿门
US20230083306A1 (en) Vehicle side structure
CN110877639B (zh) 车辆底部结构
CN216711326U (zh) 电梯轿底组件、轿厢及电梯
US11597412B2 (en) Casing for railroad vehicle device
EP1447370A1 (en) Elevator
EP4389673A1 (en) Elevator car and elevator
JP7400958B2 (ja) エレベーターの防振装置
PH12017000083A1 (en) Vehicle floor structure
CN109311634B (zh) 电梯的轿厢室壁
JP2022042382A (ja) フェッシャープレート装置
CN205873631U (zh) 电梯的观光外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