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25667B - 一种氨基酸发酵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氨基酸发酵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25667B
CN113025667B CN202110274620.4A CN202110274620A CN113025667B CN 113025667 B CN113025667 B CN 113025667B CN 202110274620 A CN202110274620 A CN 202110274620A CN 113025667 B CN113025667 B CN 11302566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ine
fermentation
strain
mother liquor
culture mediu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27462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025667A (zh
Inventor
韩成秀
刘树蓬
刘磊
高雄伟
张学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yannur Huaheng Biotechnology Co ltd
Hefei Huaheng Biological Engineering Co ltd
Anhui Huaheng Bio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yannur Huaheng Biotechnology Co ltd
Hefei Huaheng Biological Engineering Co ltd
Anhui Huaheng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yannur Huaheng Biotechnology Co ltd, Hefei Huaheng Biological Engineering Co ltd, Anhui Huaheng Bio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ayannur Huaheng Biotechnolog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30256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256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0256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2566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PFERMENTATION OR ENZYME-USING PROCESSES TO SYNTHESISE A DESIRED CHEMICAL COMPOUND OR COMPOSITION OR TO SEPARATE OPTICAL ISOMERS FROM A RACEMIC MIXTURE
    • C12P13/00Preparation of nitrogen-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 C12P13/04Alpha- or beta- amino acids
    • C12P13/08Lysine; Diaminopimelic acid; Threonine; Vali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1/00Microorganisms, e.g. protozoa;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of propagating, maintaining or preserving microorganisms or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of preparing or isolating a composition containing a microorganism;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C12N1/20Bacteria; Culture media therefor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Zoology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Tropical Medicine & Parasitology (AREA)
  • Vir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By Using Micro-Organisms (AREA)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氨基酸发酵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分离氨基酸晶体后所收集的氨基酸结晶母液加水稀释1‑5倍,加入新鲜培养基,混合均匀,再加入葡萄糖溶液,制得氨基酸发酵培养基,其中,每立方米氨基酸结晶母液中所加入的新鲜培养基的组成为:酵母膏2‑7kg、蛋白胨1‑6kg、硫酸铵10‑25kg、柠檬酸0.1‑2kg、氯化钾0.1‑2kg、硫酸镁0.5‑5kg。本发明的发酵方法提高了氨基酸产量和糖酸转化率,并具有发酵周期短、利于三废循环利用、绿色环保、节约生产成本等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氨基酸发酵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氨基酸发酵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缬氨酸为机体必需氨基酸和营养物质,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妆品、饲料等领域,用作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营养增补剂、风味剂、化妆品添加剂、药物(如抗生素、除草剂等)的制备前体等,市场需求巨大。
微生物发酵法制备L-缬氨酸的方法具有采用生物基原料、高效率转化、反应温和、环保经济等优点,而被行业广泛运用。该方法以葡萄糖为原料,经微生物发酵获得L-缬氨酸发酵液。L-缬氨酸发酵液经除菌、脱色、浓缩、结晶、分离等处理,得到L-缬氨酸晶体和L-缬氨酸结晶母液。L-缬氨酸结晶母液中含有L-缬氨酸、菌体、色素、破碎菌体、氨基杂酸、蛋白质、核酸、未利用的培养基等物质,具有高化学需氧量(COD)和氨氮属性。已有研究将L-缬氨酸结晶母液浓缩干燥后,用于制备氮磷钾肥料、生物有机肥或饲料添加剂,但存在利用价值低、产品附加值不高等缺陷。为此,如何实现L-缬氨酸结晶母液的综合利用成为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氨基酸发酵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分离氨基酸晶体后所收集的氨基酸结晶母液加水稀释1-5倍,加入新鲜培养基,混合均匀,再加入葡萄糖溶液,制得氨基酸发酵培养基,其中,每立方米氨基酸结晶母液中所加入的新鲜培养基的组成为:酵母膏2-7kg、蛋白胨1-6kg、硫酸铵10-25kg、柠檬酸0.1-2kg、氯化钾0.1-2kg、硫酸镁0.5-5kg。
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每立方米氨基酸结晶母液加入新鲜培养基的组成为:酵母膏4-5kg、蛋白胨2-5kg、硫酸铵13-20kg、柠檬酸0.5-1kg、氯化钾0.5-1kg、硫酸镁2-3kg。
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氨基酸选自甘氨酸、丙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脯氨酸、色氨酸、丝氨酸、酪氨酸、半胱氨酸、苯丙氨酸、天冬酰胺、苏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赖氨酸、蛋氨酸、精氨酸、组氨酸中的任一种或其异构体。
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氨基酸结晶母液加水稀释后体积:葡萄糖溶液体积为1:0.8-1.2,优选为1:0.9-1.1,更优选为1:1。
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葡萄糖溶液的浓度为200-400g/L,优选为240~340g/L,更优选为260~300g/L。
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氨基酸为缬氨酸,优选为L-缬氨酸。
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L缬氨酸结晶母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将L-缬氨酸发酵液经灭菌、分离一、脱色、分离二、浓缩、结晶、分离三的处理后,收集L-缬氨酸晶体和L-缬氨酸结晶母液。
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灭菌温度为80-135℃,优选为90-125℃。
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灭菌时间为5-35分钟,优选为10-20分钟。
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L-缬氨酸发酵液灭菌处理为低温加压灭菌。
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低温加压灭菌将氨基酸发酵液在0.1-0.4MPa和不高于80℃条件下进行灭菌处理,制得氨基酸发酵灭菌液。
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低温加压处理的灭菌压力为0.2-0.3MPa。
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低温加压处理的灭菌温度为50-65℃,优选为53-57℃。
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低温加压处理的灭菌时间≥20分钟,优选为25-30分钟。
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低温灭菌处理后的活菌数为0。
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分离一选自树脂过滤、膜过滤、离心过滤中的任一种或其组合。
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膜过滤选自陶瓷膜过滤、纳滤膜过滤的任一种或其组合。
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陶瓷膜的孔径为30-50nm。
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纳滤膜的截留分子量为800-3000道尔顿。
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L-缬氨酸发酵液先经陶瓷膜过滤,再经纳滤膜过滤,制得过滤清液。
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脱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收集的过滤清液中加入活性炭,任选加入双氧水,搅拌、过滤,制得脱色清液。
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中,以发酵液体积为当量,所述活性炭的加入量为0.1%-10%,优选为0.2%-5%。
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中,以发酵液体积为当量,加入双氧水至其在反应体系中浓度≥50ppm,优选为100-1000ppm。
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脱色温度≥30℃,优选为50-70℃。
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搅拌速度为10-1000r/min,优选为10-100r/min,更优选为20-70r/min。
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脱色清液的透光率≥95%,优选≥99%。
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脱色为向L-缬氨酸发酵液中加入0.1-10%的活性炭,在40-70℃下搅拌,脱色20-60分钟,过滤,即得。
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脱色为向L-缬氨酸发酵液中加入0.1-10%的活性炭,加入双氧水至其在反应体系中浓度≥50ppm,在40-70℃下搅拌,脱色20-60分钟,过滤,即得。
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分离二为板框压滤、抽滤的任一种或其组合。
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浓缩选自减压浓缩或真空浓缩的任一种或其组合。
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浓缩的温度为50-65℃。
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分离三选自离心分离、膜分离、树脂分离中的任一种或其组合。
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L-缬氨酸结晶母液中L-缬氨酸含量≥40g/L。
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加入新鲜培养基后的L-缬氨酸结晶母液和葡萄糖溶液,分别灭菌后再混合。
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新鲜培养基的pH6-8,优选pH调节剂选自氢氧化钠、氨水、氢氧化钾的任一种。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氨基酸的发酵方法,包括下述步骤,将氨基酸生产菌种子培养液按照0.5-10%的接种量接种到氨基酸结晶母液制得的发酵培养基中,在35-37℃条件下发酵,至残糖量小于0.05 g/L,获得氨基酸发酵液。
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氨基酸选自甘氨酸、丙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脯氨酸、色氨酸、丝氨酸、酪氨酸、半胱氨酸、苯丙氨酸、天冬酰胺、苏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赖氨酸、蛋氨酸、精氨酸、组氨酸中的任一种或其异构体。
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氨基酸为缬氨酸,优选为L-缬氨酸。
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L-缬氨酸种子培养液的接种量为1-8%,优选为2-5%。
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中,发酵过程中的环境压力为0.1-0.5Mpa,优选为0.15-0.4Mpa。
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中,发酵过程中的转速为20-50r/min,优选为30-40r/min。
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中,发酵过程中的空气流量为100-400 m3/h,优选为200-300 m3/h。
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中,发酵过程流加氢氧化钠溶液或氨水溶液控制发酵液pH6.5-7.0,优选为10 mol/L氢氧化钠溶液或25%氨水溶液。
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L-缬氨酸生产菌选自黄色短杆菌(保藏编号:CCTCC NO: M 2019496)、Sval031菌株(保藏编号:CGMCC No.19456)、Sval049菌株(保藏编号:CGMCC No.19457)、Sval065(保藏编号:CGMCC No.19458)菌株中的任一种。
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黄色短杆菌(保藏编号:CCTCC NO: M 2019496)于2019年7月1日提交保藏,保藏单位: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八一路珞珈山。
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Sval031菌株(保藏编号:CGMCC No.19456)于2020年3月6日提交保藏,分类命名: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保藏单位: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
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Sval049菌株(保藏编号:CGMCC No.19457)于2020年3月6日提交保藏,分类命名: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保藏单位: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
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Sval065菌株(保藏编号:CGMCC No. 19458)于2020年3月6日提交保藏,分类命名: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保藏单位: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
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L-缬氨酸生产菌种子培养液的培养方法,包括下述步骤:将L-缬氨酸生产菌按照接种量为0.5-5%接种到LB培养基中,将其置于35-37℃、180-220r/min、pH6-7条件下培养至OD值2-4,得到LB种子液;将LB种子液按照0.5-5%接种量转接至合成培养基中,将其置于35-37℃、180-220r/min、pH6-7条件下培养至OD值3-4,即得。
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LB培养基的组成为:10g/L蛋白胨,5g/L酵母粉和10g/L氯化钠。
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合成培养基的组成为:甘油10g/L,磷酸二氢钾18g/L,硫酸铵5g/L,硫酸镁2g/L,酵母粉1.2g/L,维生素B1为0.004g/L,灭菌前用氨水调pH7.3-7.5。
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得L-缬氨酸生产菌种子培养液可重复加入合成培养基中,进行多次培养。
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多次为≥2次。
除非另有说明,本发明涉及液体与液体之间的百分比时,所述的百分比为体积/体积百分比;本发明涉及液体与固体之间的百分比时,所述百分比为体积/重量百分比;本发明涉及固体与液体之间的百分比时,所述百分比为重量/体积百分比;其余为重量/重量百分比。
除非另有说明,本发明采用如下检测方法:
1.OD值
仪器以及试剂: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玻璃比色皿,纯水
实验步骤:分光光度计使用前提前15分钟开机进行预热,将波长调到600nm,再在比色皿中加入纯水,放入分光光度计中进行校零,取出比色皿,将纯水倒掉,加入待测样品,放入分光光度计中读取样品吸光度值(OD值)。
2.杂酸量和产酸量
仪器以及试剂:岛津LC-16液相色谱仪,C18色谱柱,衍生剂为5%的邻苯二甲醛乙醇水溶液、30%甲醇流动相,缬氨酸标准品为西格玛分析标准品,杂酸为市售的含量99%的其它氨基酸。
实验步骤:发酵液稀释100倍后,过滤,加衍生剂衍生2分钟,衍生后进样,波长234nm,进样量10ul,通过标准品峰面积计算样品中氨基酸浓度。
杂酸量=杂酸峰面积/杂酸标准品峰面积*杂酸标准品浓度。
产酸量=缬氨酸峰面积/缬氨酸标准品峰面积*缬氨酸标准品浓度。
3.残糖量
使用山东科学院生物研究所的SBA-40D生物传感器检测发酵产物中的葡萄糖含量。
4.糖酸转化率
糖酸转化率的计算方法=产酸量/(发酵培养基中的总一水葡萄糖质量*0.9)。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下述有益技术效果:
1、本发明的L-缬氨酸结晶母液的综合利用方法将L-缬氨酸结晶母液循环利用于制备L-缬氨酸发酵培养基,实现了资源的综合利用,减少三废的产生及回收处理,并充分利用结晶母液中的营养成分提升发酵效率,缩短了发酵周期,显著提高了L-缬氨酸的产量和糖酸转化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 分别使用实施例1-4和对比例1-2的发酵培养基发酵的发酵周期对比
图2 分别使用实施例1-4和对比例1-2的的发酵培养基发酵的L-缬氨酸产量对比
图3 分别使用实施例1-4和对比例1-2的发酵培养基发酵的糖酸转化率对比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以下实施例和实验例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这些实施例和实验例仅用于说明性目的,而并非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具体实施方式使用菌种为中国专利申请(CN201911084280.8、CN202010401422.5、CN202010466347.0、CN202010460035.9)中的黄色短杆菌(保藏编号:CCTCC NO: M2019496)、Sval065菌株(保藏编号为CGMCC NO. 19458)、Sval031菌株(保藏编号:CGMCCNo.19456)、Sval049菌株(保藏编号:CGMCC No.19457)。
LB培养基的组成为:10g/L蛋白胨,5g/L酵母粉和10g/L氯化钠,121℃灭菌30min。
合成培养基(包含一级种子培养基、二级种子培养基)的组成为:甘油10g/L,磷酸二氢钾18g/L,硫酸铵5g/L,硫酸镁2g/L,酵母粉1.2g/L,维生素B1为0.004g/L,灭菌前用氨水调pH 7.3-7.5,121℃灭菌30min。
发酵培养基的组成为:葡萄糖150 g/L,七水硫酸镁2g/L、磷酸二氢钾7g/L、一水柠檬酸2g/L、硫酸铵3g/L和酵母粉1g/L,氨水调节pH为7.0,121℃灭菌30min。
制备例1 L-缬氨酸结晶母液的制备
L-缬氨酸结晶母液的制备,包括下述步骤:
(1)1mL甘油管保藏的黄色短杆菌(保藏编号:CCTCC NO: M 2019496)接种到50mL的LB培养基中,在37℃、210r/min条件下摇床培养至pH6.2-6.5、OD值为3-4,获得LB培养液;
(2)取2mL的LB培养液,将其接种到200mL合成培养基中,再将其置于37℃、210r/min条件下摇床培养,至pH6.4-6.6、OD值为3-4,制得L-缬氨酸种子培养液;
(3)将L-缬氨酸种子培养液按接种量0.5%接种到一级种子培养基中,在35℃、pH6-7条件下发酵培养至OD≥3.0,得到一级种子液40 L;
(4)一级种子培养液以2%的接种量,接种到二级种子培养基中,按照(3)培养条件,得到二级种子液2 m3
(5)二级种子液以8%的接种量,接种到发酵培养基中,在35℃、pH6-7条件下发酵培养至残糖量不高于0.5g/L,得到L-缬氨酸发酵液25 m3
(6)L-缬氨酸发酵液25 m3,在90℃下灭菌20min,经孔径为40nm的陶瓷膜过滤,收集过滤清液;
(7)向收集的过滤清液中加入0.5%活性炭(体积重量百分比),在60℃下搅拌脱色30min,板框压滤机进行压滤处理,收集第二次过滤清液(脱色清液);
(8)将收集的第二次过滤清液泵入浓缩罐中,在65℃、20r/min和-0.1Mpa条件下真空浓缩,至晶体析出,静置,析晶,分离,收集L-缬氨酸结晶母液,将其用于实施例1-4和对比例1-2。制备例2 L-缬氨酸结晶母液的制备
L-缬氨酸结晶母液的制备,包括下述步骤:
(1)1mL甘油管保藏的黄色短杆菌(保藏编号:CCTCC NO: M 2019496)接种到50mL的LB培养基中,在37℃、210r/min条件下摇床培养至pH6.2-6.5、OD值为3-4,获得LB种子液;
(2)取2mLLB种子液,将其接种到100mL合成培养基中,再将其置于37℃、210r/min条件下摇床培养,至pH6.4-6.6、OD值为3-4,制得L-缬氨酸种子培养液;
(3)将L-缬氨酸种子培养液按接种量为2%接种到发酵培养基中,在35℃、pH6-7条件下发酵培养至残糖量不高于0.5g/L,收集5 L的L-缬氨酸发酵液;
(4)在0.23MPa和53℃条件下,将L-缬氨酸发酵液灭菌处理25分钟,制得发酵灭菌液,
经检测,缬氨酸发酵灭菌液中的活菌数为0;
(5)将制得的发酵灭菌液经孔径为40nm的陶瓷膜过滤,所得滤液再经截留分子量为1000道尔顿的纳滤膜过滤,收集过滤清液,经检测,过滤清液中L-缬氨酸含量为48.6g/L,透光率68.3%;
(6)1L过滤清液中加入5g活性炭和100ppm双氧水(加双氧水至其在反应体系中浓度),于60℃水浴和40r/min搅拌条件下将过滤清液脱色40min,板框压滤过滤,制得脱色清液。
经检测,脱色清液中L-缬氨酸含量为47.8g/L,透光率99.3%,溶液为无色。
(7)将收集的脱色清液泵入浓缩罐中,在65℃、20r/min和-0.1Mpa条件下真空浓缩,至晶体析出,静置,析晶,分离,收集L-缬氨酸结晶母液。
参考例1 黄色短杆菌种子培养液的制备
黄色短杆菌种子培养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1、取1mL甘油管保藏的黄色短杆菌(保藏编号:CCTCC NO: M 2019496),将其接种到50mL的LB培养基中,在37℃、210r/min条件下摇床培养至pH6.2-6.5、OD值为2-3,获得LB种子液;
2、取2mL一级种子液,将其接种到100mL合成培养基中,在37℃、210r/min下摇床培养至pH6.4-6.6、OD值为3-4,即得。
参考例2 Sval065菌株种子培养液的制备
Sval065菌株种子培养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1、取1mL甘油管保藏的Sval065菌株(保藏编号为CGMCC NO. 19458),将其接种到50mL的LB培养基中,在37℃、210r/min条件下摇床培养至pH6.2-6.5,OD值为2-3,获得LB种子液;
2、取2mL一级种子液,将其接种到100mL合成培养基中,在37℃、210r/min条件下摇床培养至pH6.4-6.6,OD值为3-4,即得。
参考例3 Sval031菌株种子培养液的制备
Sval031菌株种子培养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1、取1mL甘油管保藏的Sval031菌株(保藏编号为CGMCC NO. 19456),将其接种到50mL的LB培养基中,在37℃、210r/min下摇床培养至pH为6.2-6.5,OD值为2-3,获得LB种子液;
2、取2mL一级种子液,将其接种到100mL合成培养基中,37℃、210r/min下摇床培养至pH为6.4-6.6,OD值为3-4,即得。
参考例4 Sval049菌株种子培养液的制备
Sval049菌株种子培养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1、取1mL甘油管保藏的Sval049菌株(保藏编号为CGMCC NO. 19457),将其接种到50mL的LB培养基中,在37℃、210r/min条件下摇床培养至pH为6.2-6.5,OD值为2-3,获得LB种子液;
2、取2mL一级种子液,将其接种至100mL合成培养基中,37℃、210r/min下摇床培养至pH为6.4-6.6,OD值为3-4,即得。
实施例1 L-缬氨酸结晶母液用于制备发酵培养基
L-缬氨酸结晶母液的综合利用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1)取L-缬氨酸结晶母液0.64 m3,加纯水至2.5 m3,加入组成为酵母膏5kg、大豆蛋白胨2kg、硫酸铵15kg、柠檬酸1kg、氯化钾0.9kg和硫酸镁3kg、pH6-8的新鲜培养基,搅拌,混合均匀,制得的混合液在121℃下灭菌30min;
(2)将750kg一水葡萄糖加水溶解并定容至2.5m3,制得的葡萄糖溶液在121℃下灭菌30min;
(3)将灭菌后的葡萄糖溶液加入到灭菌后的混合液中,搅拌,均匀混合后,得到发酵培养基。
试验例1 L-缬氨酸结晶母液制备的发酵培养基用于黄色短杆菌的发酵培养
L-缬氨酸结晶母液制备的发酵培养基用于黄色短杆菌的发酵培养,包括下述步骤:
将参考例1所得黄色短杆菌种子培养液按照3%的接种量接种至实施例1制得的发酵培养基中,在37℃、环境压力为0.2MPa条件下培养,发酵罐转速为30r/min、空气流量为300m3/h,并在发酵中流加10mol/L氢氧化钠溶液调节发酵液pH6.5,至残糖量小于0.05g/L终止,获得发酵液。
经检测,发酵周期、发酵液中L-缬氨酸含量、糖酸转化率见图1-图3。
实施例2 L-缬氨酸结晶母液用于制备发酵培养基
L-缬氨酸结晶母液的综合利用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1)取L-缬氨酸结晶母液0.64m3,加纯水至2.5m3,加入组成为酵母膏4.5kg、大豆蛋白胨2.1kg、硫酸铵15kg、柠檬酸1kg、氯化钾0.9kg、硫酸镁3kg、pH6-8的新鲜培养基,搅拌,混合均匀,制得的混合液在121℃下灭菌30min;
(2)将750kg一水葡萄糖加水溶解并定容至2.5m3,制得的葡萄糖溶液在121℃下灭菌30分钟;
(3)将灭菌后的葡萄糖溶液加入到灭菌后的混合液中,搅拌,均匀混合后,得到发酵培养基。
试验例2 L-缬氨酸结晶母液制备的发酵培养基用于Sval065菌的发酵培养
L-缬氨酸结晶母液制备的发酵培养基用于Sval065菌的发酵培养,包括下述步骤:
将参考例2所得Sval065菌种子培养液按照2.5%的接种量接种至实施例2制得的发酵培养基中,在37℃、环境压力为0.18MPa条件下培养,发酵罐转速为35r/min、空气流量为280m3/h,并在发酵中流加10mol/L氢氧化钠溶液调节发酵液pH6.5,至残糖量小于0.05g/L终止,获得发酵液。
经检测,发酵周期、发酵液中L-缬氨酸含量、糖酸转化率见图1-图3。
实施例3 L-缬氨酸结晶母液用于制备发酵培养基
L-缬氨酸结晶母液的综合利用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1)取L-缬氨酸结晶母液0.64m3,加纯水至2.5m3,加入组成为酵母膏4.5kg、大豆蛋白胨2.1kg、硫酸铵13kg、柠檬酸0.5kg、氯化钾1kg、硫酸镁2.5kg、pH6-8的新鲜培养基,搅拌,混合均匀,制得的混合液在121℃下灭菌30min;
(2)将750kg一水葡萄糖加水溶解并定容至2.5m3,制得的葡萄糖溶液在121℃下灭菌30min;
(3)将灭菌后的葡萄糖溶液加入到灭菌后的混合液中,搅拌,均匀混合后,得到发酵培养基。
试验例3 L-缬氨酸结晶母液制备的发酵培养基用于Sval031菌的发酵培养
L-缬氨酸结晶母液制备的发酵培养基用于Sval031菌的发酵培养,包括下述步骤:
将参考例3所得Sval031菌种子培养液按照2%的接种量接种至实施例3制得的发酵培养基中,在37℃、环境压力为0.15MPa条件下培养,发酵罐转速为45r/min、空气流量为200m3/h,发酵过程用流加25%浓度的氨水的方式控制发酵液pH6.6,至残糖量小于0.05g/L终止,获得发酵液。
经检测,发酵周期、发酵液中L-缬氨酸含量、糖酸转化率见图1-图3。
实施例4 L-缬氨酸结晶母液用于制备发酵培养基
L-缬氨酸结晶母液的综合利用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1)取L-缬氨酸结晶母液0.64m3,加纯水至2.5m3,加入组成为酵母膏4.5kg、大豆蛋白胨2.1kg、硫酸铵13kg、柠檬酸0.5kg、氯化钾1kg、硫酸镁2.5kg、pH6-8的新鲜培养基,搅拌,混合均匀,制得的混合液在121℃下灭菌30min;
(2)将750kg一水葡萄糖加水溶解并定容至2.5m3,制得的葡萄糖溶液在121℃下灭菌30min;
(3)将灭菌后的葡萄糖溶液加入到灭菌后的混合液中,搅拌,均匀混合后,得到发酵培养基。
试验例4 L-缬氨酸结晶母液制备的发酵培养基用于Sval049菌的发酵培养
L-缬氨酸结晶母液制备的发酵培养基用于Sval049菌的发酵培养,包括下述步骤:
将参考例4所得Sval049菌种子培养液按照2%的接种量接种至实施例4制得的发酵培养基中,在37℃、环境压力为0.15MPa条件下培养,发酵罐转速为45r/min、空气流量为200m3/h,发酵过程用流加25%浓度的氨水溶液的方式控制发酵液pH6.6,至残糖量小于0.05g/L终止,获得发酵液。
经检测,发酵周期、发酵液中L-缬氨酸含量、糖酸转化率见图1-图3。
对比例1
(1)取L-缬氨酸结晶母液0.64m3,加纯水至2.5m3,制得的混合液在121℃下灭菌30min;
(2)将750kg一水葡萄糖加水溶解并定容至2.5m3,制得的葡萄糖溶液在121℃下灭菌30min;
(3)将灭菌后的葡萄糖溶液加入到灭菌后的混合液中,搅拌,均匀混合后,得到发酵培养基。
试验例5 L-缬氨酸结晶母液制备的发酵培养基用于黄色短杆菌的发酵培养
L-缬氨酸结晶母液制备的发酵培养基用于黄色短杆菌的发酵培养,包括下述步骤:
将参考例1所得黄色短杆菌种子培养液按照3%的接种量接种至对比例1制得的发酵培养基中,在37℃、环境压力为0.2MPa条件下培养,发酵罐转速为30r/min、空气流量为300m3/h,发酵过程用流加10mol/L氢氧化钠溶液的方式控制发酵pH6.5,至残糖量小于0.05g/L终止,获得发酵液。
经检测,发酵周期、发酵液中L-缬氨酸含量、糖酸转化率见图1-图3。
对比例2
(1)取L-缬氨酸结晶母液0.64m3,加纯水至2.5m3,加入组成为酵母膏12.5kg、大豆蛋白胨5kg、硫酸铵37.5kg、柠檬酸2.5kg、氯化钾2.25kg、硫酸镁7.5kg、pH6-8的新鲜培养基,搅拌,混合均匀,制得的混合液在121℃下灭菌30min;
(2)将750kg一水葡萄糖加水溶解并定容至2.5m3,制得的葡萄糖溶液在121℃下灭菌30min;
(3)将灭菌后的葡萄糖溶液加入到灭菌后的混合液中,搅拌,均匀混合后,得到发酵培养基。
试验例6 L-缬氨酸结晶母液制备的发酵培养基用于黄色短杆菌的发酵培养
L-缬氨酸结晶母液制备的发酵培养基用于黄色短杆菌的发酵培养,包括下述步骤:
将参考例1所得黄色短杆菌种子培养液按照3%的接种量接种至对比例2制得的发酵培养基中,在37℃、环境压力为0.2MPa条件下培养,发酵罐转速为30r/min、空气流量为300m3/h,发酵过程用流加10mol/L氢氧化钠溶液的方式控制发酵pH6.5,至残糖量小于0.05g/L终止,获得发酵液。
经检测,发酵周期、发酵液中L-缬氨酸含量、糖酸转化率见图1-图3。
以上对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并不限制本发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改变或变形,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均应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12)

1.一种L-缬氨酸发酵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分离L-缬氨酸晶体后所收集的L-缬氨酸结晶母液加水稀释1-5倍,加入新鲜培养基,混合均匀,再加入葡萄糖溶液,制得L-缬氨酸发酵培养基,其中,每立方米L-缬氨酸结晶母液中所加入的新鲜培养基的组成为:酵母膏2-7kg、蛋白胨1-6kg、硫酸铵10-25kg、柠檬酸0.1-2kg、氯化钾0.1-2kg、硫酸镁0.5-5kg;
所述L-缬氨酸结晶母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将L-缬氨酸发酵液经灭菌、分离一、脱色、分离二、浓缩、结晶、分离三的处理后,收集L-缬氨酸晶体和L-缬氨酸结晶母液;
所述L-缬氨酸发酵液由L-缬氨酸生产菌经发酵培养得到;所述L-缬氨酸生产菌选自Sval031菌株、Sval049菌株、Sval065菌株中任一种;所述Sval031菌株保藏编号为CGMCCNo.19456;所述Sval049菌株保藏编号为CGMCC No.19457;所述Sval065菌株保藏编号为CGMCC No. 1945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L-缬氨酸结晶母液加水稀释后体积:葡萄糖溶液体积为1:0.8-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L-缬氨酸结晶母液加水稀释后体积:葡萄糖溶液体积为1:0.9-1.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L-缬氨酸结晶母液加水稀释后体积:葡萄糖溶液体积为1: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所述葡萄糖溶液的浓度为200-400g/L。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所述葡萄糖溶液的浓度为240~340g/L。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所述葡萄糖溶液的浓度为260~300g/L。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所述加入新鲜培养基后的L-缬氨酸结晶母液和葡萄糖溶液,分别灭菌后再混合。
9.一种L-缬氨酸的发酵方法,包括下述步骤,将L-缬氨酸生产菌种子培养液按照0.5-10%的接种量接种到L-缬氨酸结晶母液制得的发酵培养基中,在35-37℃条件下发酵,至残糖量小于0.05g/L,获得L-缬氨酸发酵液;
所述L-缬氨酸生产菌选自Sval031菌株、Sval049菌株、Sval065菌株中任一种;所述Sval031菌株保藏编号为CGMCC No.19456;所述Sval049菌株保藏编号为CGMCC No.19457;所述Sval065菌株保藏编号为CGMCC No. 19458;
所述发酵培养基通过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L-缬氨酸发酵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发酵方法,所述L-缬氨酸生产菌种子培养液的培养方法,包括下述步骤:将L-缬氨酸生产菌按照接种量为0.5-5%接种到LB培养基中,将其置于35-37℃、180-220r/min、pH6-7条件下培养至OD值2-4,得到LB种子液;将LB种子液按照0.5-5%接种量转接至合成培养基中,将其置于35-37℃、180-220r/min、pH6-7条件下培养至OD值3-4,即得。
11.根据权利要求9-10任一项所述的发酵方法,所得L-缬氨酸生产菌种子培养液可重复加入合成培养基中,进行多次培养。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发酵方法,所述多次为≥2次。
CN202110274620.4A 2020-12-31 2021-03-15 一种氨基酸发酵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Active CN11302566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617607 2020-12-31
CN2020116176076 2020-12-3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25667A CN113025667A (zh) 2021-06-25
CN113025667B true CN113025667B (zh) 2022-10-25

Family

ID=764691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274620.4A Active CN113025667B (zh) 2020-12-31 2021-03-15 一种氨基酸发酵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025667B (zh)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86894A (zh) * 2019-01-11 2019-03-19 内蒙古拜克生物有限公司 一种l-缬氨酸的生产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76380A (en) * 1979-02-13 1981-06-30 Mitsubishi Petrochemical Co., Ltd. Production of L-amino acids
EP0952225A3 (en) * 1998-02-13 2000-08-02 Nippon Shokubai Co., Ltd. Process for production of l-aspartic acid from fumaric acid with aspartase
TWI361834B (en) * 2005-04-12 2012-04-11 Kyowa Hakko Bio Co Ltd A method for producing amino acids
WO2011087062A1 (ja) * 2010-01-15 2011-07-21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含窒素組成物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1831483B (zh) * 2010-04-20 2012-07-25 天津金耀集团有限公司 L-蛋氨酸的制备方法
CN110643547B (zh) * 2019-11-07 2022-11-08 巴彦淖尔华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产l-缬氨酸的黄色短杆菌及利用该菌生产l-缬氨酸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86894A (zh) * 2019-01-11 2019-03-19 内蒙古拜克生物有限公司 一种l-缬氨酸的生产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氨基酸组成和调酸速率对谷氨酸结晶的影响";战宇等;《食品与发酵工业》;20001231;第26卷(第2期);第46-49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25667A (zh) 2021-06-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504719B (zh) 一种提高谷氨酸产酸率及提取率的方法
CN109504720B (zh) 谷氨酸的绿色生产工艺
CN108841758B (zh) 谷氨酸棒杆菌突变株及其在l-亮氨酸生产中的应用
CN109628513B (zh) 一种氨基酸发酵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
CN112979482B (zh) 一种高纯度l-缬氨酸及其制备方法和其应用
CN112778149A (zh) 一种从发酵液中提取分离β-丙氨酸的方法
CN113321580B (zh) 一种生产苹果酸的方法
CN113621658B (zh) 一种连续生产1,3-二羟基丙酮和赤藓酮糖的制备方法
CN113025667B (zh) 一种氨基酸发酵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WO2021227453A1 (zh) 一种利用小麦b淀粉生产3-羟基丁酮的工艺方法
CN115895976B (zh) 一株产l-色氨酸的大肠杆菌及其生产l-色氨酸的应用
CN113025670B (zh) 一种缬氨酸制备方法
CN104694614B (zh) 一种l-色氨酸的提取工艺
CN109053638B (zh) 一种烟曲霉素的提取纯化方法
CN113024395B (zh) 一种氨基酸发酵液脱色方法
CN114015731B (zh) 一种高效的氨基酸发酵液的脱色方法
CN112176012B (zh) 一株贝莱斯芽孢杆菌及其在联产微生物多糖和γ-聚谷氨酸中的应用
CN109136313A (zh) 利用密西根克雷伯氏菌合成2’-脱氧腺苷的方法
CN102634463B (zh) 一株产木糖醇的酵母菌及其应用
CN109705174B (zh) 妥布霉素的提取方法
CN113025668A (zh) 一种高效的氨基酸发酵液低温加压灭菌方法
CN111574390A (zh) 氨基酸高效绿色生产提取工艺
CN106497988B (zh) 一种布氏乳杆菌发酵-转化-分离偶联制备甘露醇的方法
RU2405829C2 (ru) Способ получения органических растворителей
CN109182407A (zh) 一种色氨酸制备方法及其使用的发酵培养基和色氨酸发酵专用营养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