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25061A - 复合材料、复合凝聚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Google Patents

复合材料、复合凝聚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25061A
CN113025061A CN202110154553.2A CN202110154553A CN113025061A CN 113025061 A CN113025061 A CN 113025061A CN 202110154553 A CN202110154553 A CN 202110154553A CN 113025061 A CN113025061 A CN 1130250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ydrophilic colloid
microcapsule
formula
grafted
composite mater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15455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东波
罗兆炜
骆声秀
李凯伦
莫森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Boton Flavors & Fragran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Boton Flavors & Fragran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Boton Flavors & Fragran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Boton Flavors & Fragranc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15455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025061A/zh
Publication of CN1130250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2506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89/00Compositions of proteins;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thereof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PSHAPING OR WORKING OF FOODSTUFFS, NOT FULLY COVERED BY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 A23P10/00Shaping or working of foodstuff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ducts
    • A23P10/30Encapsulation of particles, e.g. foodstuff additiv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13/00Colloid chemistry, e.g. the production of colloidal materials or their solu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Making microcapsules or microballoons
    • B01J13/02Making microcapsules or microballoons
    • B01J13/06Making microcapsules or microballoons by phase separation
    • B01J13/10Complex coacervation, i.e. interaction of oppositely charged particl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1/00Compositions of cellulose, modified cellulose or cellulose derivatives
    • C08L1/08Cellulose derivatives
    • C08L1/10Esters of organic acids, i.e. acylat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5/00Compositions of polysaccharides or of their derivativ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C08L1/00 or C08L3/00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5/00Compositions of polysaccharides or of their derivativ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C08L1/00 or C08L3/00
    • C08L5/06Pectin; Derivatives thereof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Manufacturing Of Micro-Capsu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材料加工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复合材料、复合凝聚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本发明通过在亲水胶体上接枝含有不饱和双键的基团,并将基团的链长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在不影响亲水胶体基本性能的同时,使其本身具备可交联的特性,无需外加交联剂,即可通过交联反应制备复合材料,有效拓展了亲水胶体及其制备的复合材料的应用范围;例如,可将其运用于复合凝聚微胶囊囊壁壁材的制备中,避免了甲醛、戊二醛等有生物毒性的醛类交联剂或者谷氨酰胺转氨酶等活性范围过窄的交联剂的使用,使得由本发明的复合材料制备的微胶囊能够在食品、药品等要求较高的领域得以应用,并简化了生产工艺,控制了生产成本。

Description

复合材料、复合凝聚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材料加工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复合材料、复合凝聚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微胶囊在食品、药品、化妆品、工程材料等各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通过复合凝聚法,可以稳定、高效地制备微胶囊,其原理是利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水溶性高分子在溶液pH值改变时生成的相反电荷,通过静电作用引起凝聚而形成聚合物。
由于微胶囊具有一些条件较为苛刻的应用场景,如高温、酸性环境等,因此通常对微胶囊的稳定性有一定要求。传统的复合凝聚法制备微胶囊时,所用的亲水胶体原料本身不具备可交联的性质,因此常常通过外加交联剂使微胶囊固化交联,从而提升其稳定性,具备耐高温、耐酸等优异性质,然而,目前被大规模采用的交联剂为甲醛、戊二醛等醛类交联剂,这类交联剂虽然可以高效地固化微胶囊,但由于醛类交联剂具有生物毒性,大大限制了微胶囊在食品、药品等领域的应用;近年来,也发展了一些较为温和、无生物毒性的交联剂如谷氨酰胺转氨酶(TG酶)等,来实现对微胶囊的固化交联,然而,谷氨酰胺转氨酶的反应活性温度在40℃~45℃,反应活性pH在6~7之间,显然,较窄的活性范围会大大限制备工艺,提升工业化生产的成本。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身可交联的复合材料,其可以用于制备复合凝聚微胶囊,以解决传统技术中制备复合凝聚微胶囊时需外加有毒害、或活性范围过窄的交联剂的问题。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复合材料,其由原料组分经交联反应制备;所述原料组分包括带正电荷或双电荷的亲水胶体A和带负电荷的亲水胶体B,且不含交联剂;所述亲水胶体A和/或所述亲水胶体B接枝有如式I所示的基团,其中,X为氮原子或氧原子,R为氢原子、碳原子数为1~12的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或碳原子数为6~12的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
Figure BDA0002934098380000021
本发明通过在亲水胶体上接枝含有不饱和双键的基团,在不影响其基本性能的同时,使亲水胶体本身具备可交联的特性,无需外加交联剂,即可通过交联反应制备复合材料,有效拓展了亲水胶体及其制备的复合材料的应用范围,例如,可将其运用于复合凝聚微胶囊囊壁壁材的制备中,避免了甲醛、戊二醛等有生物毒性的醛类交联剂或者谷氨酰胺转氨酶等活性范围过窄的交联剂的使用,使得由本发明的复合材料制备的微胶囊能够在食品、药品等要求较高的领域得以应用,并简化了生产工艺,控制了生产成本。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式I所示的基团在所述亲水胶体A和/或所述亲水胶体B上的接枝率为10%~8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接枝有如式I所示的基团的亲水胶体A由明胶、胶原和大豆蛋白中的至少一种经改性得到,接枝有如式I所示的基团的亲水胶体B由阿拉伯胶、卡拉胶、果胶、海藻酸钠、透明质酸和纤维素中的至少一种经改性得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亲水胶体A与所述亲水胶体B的质量比为1:(0.1~4)。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复合凝聚微胶囊,所述复合凝聚微胶囊的囊壁壁材包括前述的复合材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复合凝聚微胶囊的粒径为0.5μm~100μ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油性芯材,所述囊壁壁材与所述油性芯材的质量比为1:(0.0005~1)。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前述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将带正电荷或双电荷的亲水胶体A以及带负电荷的亲水胶体B进行交联反应,得到所述复合材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亲水胶体A和/或所述亲水胶体B经接枝反应接枝有如式I所示的基团,并在反应结束后分离提纯得到;
所述接枝反应是将未接枝有式I所示基团的亲水胶体的溶液与式II所示的酸酐进行反应;
Figure BDA0002934098380000031
本发明的又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前述复合凝聚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将油性芯材、带正电荷或双电荷的亲水胶体A、以及带负电荷的亲水胶体B制备成乳化液,搅拌条件下调节pH值至4.0~6.5,析出微胶囊前体,然后加入引发剂,升温至60℃~90℃,使所述微胶囊前体固化,分离提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引发剂为过硫酸钠、过硫酸钾和过硫酸铵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引发剂的用量为接枝有如式I所示的基团的亲水胶体总质量的0.01%~1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亲水胶体A和/或所述亲水胶体B经接枝反应接枝有如式I所示的基团,并在反应结束后分离提纯得到;
所述接枝反应是将未接枝有式I所示基团的亲水胶体的溶液与式II所示的酸酐进行反应;
Figure BDA0002934098380000041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参与所述接枝反应的未接枝有式I所示基团的亲水胶体质量与所述酸酐的体积之比为(8~12)g:(1~10)mL。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接枝反应的反应温度为10℃~60℃,溶液pH值为5.0~10.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以下步骤:
将分离提纯得到的湿微胶囊进行喷雾干燥,所述喷雾干燥的进风温度为110℃~130℃,出风温度为70℃~90℃。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食品,其包含前述的复合凝聚微胶囊。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4制备的湿微胶囊的光学显微镜照片;
图2为实施例5制备的湿微胶囊的光学显微镜照片;
图3为实施例6制备的湿微胶囊的光学显微镜照片;
图4为实施例4(右)和对比例1(左)制备的湿微胶囊的照片;
图5为对比例2制备的湿微胶囊的光学显微镜照片;
图6为对比例3制备的湿微胶囊的光学显微镜照片;
图7为实施例4的热重分析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至少一个,例如一个,两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复合材料,其由原料组分经交联反应制备;原料组分包括带正电荷或双电荷的亲水胶体A和带负电荷的亲水胶体B,且不含交联剂;亲水胶体A和/或亲水胶体B接枝有如式I所示的基团,其中,X为氮原子或氧原子,R为氢原子、碳原子数为1~12的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或碳原子数为6~12的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优选地,R为氢原子或碳原子数为1~7的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更优选地,R为氢原子或碳原子数为1~3的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
Figure BDA0002934098380000061
本发明通过在富含氨基或羟基等活性基团的亲水胶体上接枝α-羰基取代的烯烃化合物,在不影响亲水胶体基本性能的同时,使其本身由于被引入不饱和双键,从而具备可交联的特性,无需外加交联剂,即可通过交联反应制备复合材料,有效拓展了亲水胶体及其制备的复合材料的应用范围;例如,可将其运用于复合凝聚微胶囊囊壁壁材的制备中,避免了甲醛、戊二醛等有生物毒性的醛类交联剂或者谷氨酰胺转氨酶等活性范围过窄的交联剂的使用,使得由本发明的复合材料制备的微胶囊能够在食品、药品等要求较高的领域得以应用,并简化了生产工艺,控制了生产成本。此外,通过控制所接枝的取代基的碳链长度在合理范围内,改性后亲水胶体的位阻适中,能实现对亲水胶体交联反应的控制,将交联密度维持在合适的范围内。
在一个具体示例中,式I所示的基团在亲水胶体A和/或亲水胶体B上的接枝率为10%~80%,优选地,接枝率为50%~80%;不饱和双键在亲水胶体上的接枝率会直接影响亲水胶体的交联反应及改性后亲水胶体的性能,将接枝率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使得亲水胶体在能充分交联反应的同时,其性质不会受到影响。
在一个具体示例中,接枝有如式I所示的基团的亲水胶体A由明胶、胶原和大豆蛋白中的至少一种经改性得到。
在一个具体示例中,接枝有如式I所示的基团的亲水胶体B由阿拉伯胶、卡拉胶、果胶、海藻酸钠、透明质酸和纤维素中的至少一种经改性得到。
在一个具体示例中,亲水胶体A与亲水胶体B的质量比为1:(0.1~4),优选地,质量比为1:(0.5~2),进一步优选地,质量比为1:(1~1.2)。控制不同电荷种类的亲水胶体的质量比在合理范围内,能使得微胶囊颗粒均匀,光滑圆润,形貌良好。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复合凝聚微胶囊,复合凝聚微胶囊的囊壁壁材包括前述的复合材料。
在一个具体示例中,复合凝聚微胶囊的粒径为0.5μm~100μm,优选地,粒径为0.5μm~5μm。
在一个具体示例中,还包括油性芯材,囊壁壁材与油性芯材的质量比为1:(0.0005~1),优选地,质量比为1:(0.001~0.2),进一步优选地,质量比为1:(0.01~0.1)。油性芯材可选自香料、香精、药物等,状态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将芯壁比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能使得微胶囊具备良好的包覆效果,且能简化生产工艺,在微胶囊制备完成后无需额外的回收处理步骤。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前述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将带正电荷或双电荷的亲水胶体A以及带负电荷的亲水胶体B进行交联反应,得到复合材料。
在一个具体示例中,亲水胶体A和/或亲水胶体B经接枝反应接枝有如式I所示的基团,并在反应结束后分离提纯得到;
接枝反应是将未接枝有式I所示基团的亲水胶体的溶液与式II所示的酸酐进行反应;
Figure BDA0002934098380000071
在一个具体示例中,参与接枝反应的未接枝有式I所示基团的亲水胶体质量与酸酐的体积之比为(8~12)g:(1~10)mL,优选地,参与接枝反应的未接枝有式I所示基团的亲水胶体质量与酸酐的体积之比为10g:5mL。
在一个具体示例中,加入酸酐的速率为0.1mL/min~10mL/min。
在一个具体示例中,接枝反应的反应温度为10℃~60℃,溶液pH值为5.0~10.0,优选地,反应温度为30℃~50℃,溶液pH值为6.0~8.0。
本发明的又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前述复合凝聚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将油性芯材、带正电荷或双电荷的亲水胶体A、以及带负电荷的亲水胶体B制备成乳化液,搅拌下调节pH值至4.0~6.5,析出微胶囊前体,然后加入引发剂,升温至60℃~90℃,使微胶囊前体固化,分离提纯。
优选地,调节pH值至4.3~6.0,进一步优选地,调节pH值至4.6~5.2;由于亲水胶体上接枝了不饱和双键取代基,其性质发生变化,而pH值会对体系中亲水胶体的电性造成影响,从而影响微胶囊析出的效果以及析出后微胶囊的形貌;将pH值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能使得带有不同电荷的亲水胶体更好地互相吸附,从而析出形貌较好的微胶囊。优选地,升温至70℃~80℃,进一步优选地,升温至75℃;升温后,改性的亲水胶体获得能量发生固化交联反应,控制温度在合理范围内,能较好地控制交联反应的进行,使得囊壁壁材具有合适的交联密度,在不影响微胶囊基本性能的前提下,使其具备高稳定性,能被应用于高温或酸性等条件苛刻的场景。
在一个具体示例中,引发剂为过硫酸钠、过硫酸钾和过硫酸铵中的至少一种。过硫酸钠、过硫酸钾或过硫酸铵引发反应后分解成对人体无毒害的硫酸钠、硫酸钾或硫酸铵,无毒害残留,不会限制微胶囊在食品、药品、化妆品等领域的应用。
在一个具体示例中,引发剂用量为接枝有如式I所示的基团的亲水胶体总质量的0.01%~100%,优选地,引发剂用量为接枝有如式I所示的基团的亲水胶体总质量的0.05%~0.3%,进一步优选地,引发剂用量为接枝有如式I所示的基团的亲水胶体总质量的0.1%~0.2%。
在一个具体示例中,调节pH后,降温至2℃~6℃,以析出微胶囊,优选地,降温至4℃。
在一个具体示例中,还加入分散剂,分散剂用量为带正电荷或双电荷的亲水胶体以及带负电荷的亲水胶体总质量的0.8%~1.2%,优选地,用量为1%。
在一个具体示例中,亲水胶体A和/或亲水胶体B经接枝反应接枝有如式I所示的基团,并在反应结束后分离提纯得到;
接枝反应是将未接枝有式I所示基团的亲水胶体的溶液与式II所示的酸酐进行反应;
Figure BDA0002934098380000091
在一个具体示例中,参与接枝反应的未接枝有式I所示基团的亲水胶体质量与酸酐的体积之比为(8~12)g:(1~10)mL,优选地,参与接枝反应的未接枝有式I所示基团的亲水胶体质量与酸酐的体积之比为10g:5mL。
在一个具体示例中,加入酸酐的速率为0.1mL/min~10mL/min。
在一个具体示例中,接枝反应的反应温度为10℃~60℃,溶液pH值为5.0~10.0,优选地,反应温度为30℃~50℃,溶液pH值为6.0~8.0。
在一个具体示例中,还包括以下步骤:
将分离提纯得到的湿微胶囊进行喷雾干燥,喷雾干燥的进风温度为110℃~130℃,出风温度为70℃~90℃,优选地,喷雾干燥的进风温度为120℃,出风温度为80℃。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食品,其包含前述的复合凝聚微胶囊。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和对比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可理解,以下实施例所用的仪器和原料较为具体,在其他具体实施例中,可不限于此,例如不限于采用透析方式进行分离提纯。
标准操作步骤:
改性亲水胶体的制备:
将未改性的亲水胶体溶于水中,保持温度为10℃~60℃,制备成溶液,然后降低10℃并保持该温度,备用;
调节pH为5.0~10.0,在10℃~60℃保温下,向上述溶液中以0.1mL/min~10mL/min的滴速加入酸酐,随后调节pH为5.0~10.0进行反应;
反应结束后使用透析方式除去未反应的酸酐。
复合凝聚微胶囊的制备:
将改性亲水胶体溶于水中,保持温度为10℃~60℃,制备成溶液,然后降低10℃并保持该温度,备用;
在10℃~60℃保温下,向上述溶液中加入油性芯材和分散剂进行乳化;然后加入的电性相反的亲水胶体溶液进行乳化,得到稳定的乳化液;
搅拌下,调节乳化液的pH值为4.0~6.5,继续搅拌8min~12min后,降温至2℃~6℃,析出微胶囊前体;加入引发剂,升温至60℃~90℃,并保温搅拌0.3h~0.6h,使微胶囊前体固化,获得混合体系;
将混合体系进行高速冷冻离心,收集浓浆固液混合物,得到湿微胶囊;
湿微胶囊加入到过量水溶液中进行喷雾干燥,得到复合凝聚微胶囊。
实施例1改性明胶的制备
将10g的明胶溶于100mL的水中,加热至60℃,制备成明胶溶液,然后冷却至50℃备用;
调节pH为7.0,在50℃保温下,向上述明胶溶液中以2mL/min的滴速加入5mL的甲基丙烯酸酐,随后调节pH为7.5进行反应;
反应结束后使用透析方式除去未反应的甲基丙烯酸酐,使用截留分子量为3000Da~20000Da透析袋,每隔一天换一次水,连续透析三天,随后冻干得到接枝有甲基丙烯酸酯基的改性明胶,接枝率为71%。
实施例2改性阿拉伯胶的制备
将10g的阿拉伯胶溶于100mL的水中,加热至60℃,制备成阿拉伯胶溶液,然后冷却至50℃备用;
调节pH为7.0,在50℃保温下,向上述阿拉伯胶溶液中以2mL/min的滴速加入4mL的丙烯酸酐,随后调节pH为7.5进行反应;
反应结束后使用透析方式除去未反应的丙烯酸酐,使用截留分子量为3000Da~20000Da透析袋,每隔一天换一次水,连续透析三天,随后冻干得到接枝有丙烯酸酯基的改性阿拉伯胶,接枝率为70%。
实施例3改性纤维素的制备
将10g的纤维素溶于100mL的水中,加热至60℃,制备成纤维素溶液,然后冷却至50℃备用;
调节pH为7.5,在50℃保温下,向上述纤维素溶液中以2mL/min的滴速加入10mL的2-苄基丙烯酸酐,随后调节pH为6.5进行反应;
反应结束后使用透析方式除去未反应的2-苄基丙烯酸酐,使用截留分子量为3000Da~20000Da透析袋,每隔一天换一次水,连续透析三天,随后冻干得到接枝有2-苄基丙烯酸酯基的改性纤维素,接枝率为60%。
实施例4
将4g实施例1中制得的改性明胶和4g果胶分别溶于500mL、50℃的水中,制成溶液,冷却至40℃备用;
在40℃保温下,向改性明胶溶液中加入0.8g的花椒香精和0.08g的分散剂,在1000RPM转速下乳化10min;然后加入果胶溶液,在1000RPM转速下乳化15min,得到稳定的乳化液;
搅拌下,滴加质量分数10%的醋酸调节乳化液的pH值为4.6,继续搅拌10min后,降温至4℃,析出微胶囊前体;加入0.01g过硫酸钠引发剂,升温至75℃,并保温搅拌0.5h,使微胶囊前体固化,获得混合体系;
将混合体系在10000RPM转速,4℃下进行高速冷冻离心25min,收集浓浆固液混合物,得到湿微胶囊;
湿微胶囊加入到过量水溶液中进行喷雾干燥,喷雾干燥的进风温度为120℃,出风温度为80℃,得到复合凝聚微胶囊。
实施例5
将6g实施例2中制得的改性阿拉伯胶和6g大豆蛋白分别溶于500mL、50℃的水中,制成溶液,冷却至40℃备用;
在40℃保温下,向改性阿拉伯胶溶液中加入1.2g的甜橙香精和0.12g的分散剂,在1000RPM转速下乳化10min;然后加入大豆蛋白溶液,在1000RPM转速下乳化15min,得到稳定的乳化液;
搅拌下,滴加质量分数10%的醋酸调节乳化液的pH值为5.0,继续搅拌10min后,降温至4℃,析出微胶囊前体;加入0.01g过硫酸钠引发剂,升温至70℃,并保温搅拌0.5h,使微胶囊前体固化,获得混合体系;
将混合体系在10000RPM转速,4℃下进行高速冷冻离心25min,收集浓浆固液混合物,得到湿微胶囊;
湿微胶囊加入到过量水溶液中进行喷雾干燥,喷雾干燥的进风温度为120℃,出风温度为80℃,得到复合凝聚微胶囊。
实施例6
将5g实施例1中制得的改性明胶和5g实施例3中制得的改性纤维素分别溶于500mL、50℃的水中,制成溶液,冷却至40℃备用;
在40℃保温下,向改性明胶溶液中加入1g的甜橙香精和0.1g的分散剂,在1000RPM转速下乳化10min;然后加入改性纤维素溶液,在1000RPM转速下乳化15min,得到稳定的乳化液;
搅拌下,滴加质量分数10%的醋酸调节乳化液的pH值为5.0,继续搅拌10min后,降温至4℃,析出微胶囊前体;加入0.01g过硫酸钾引发剂,升温至85℃,并保温搅拌0.6h,使微胶囊前体固化,获得混合体系;
将混合体系在10000RPM转速,4℃下进行高速冷冻离心25min,收集浓浆固液混合物,得到湿微胶囊;
湿微胶囊加入到过量水溶液中进行喷雾干燥,喷雾干燥的进风温度为120℃,出风温度为80℃,得到复合凝聚微胶囊。
对比例1
与实施例4基本一致,但对比例1中采用未改性的明胶,加热后不能发生交联固化。
对比例2
与实施例4基本一致,但对比例2中将乳化液的pH调节至3.5。
对比例3
与实施例4基本一致,但对比例3中将乳化液的pH调节至7.5。
微胶囊性能表征:
热重分析参照GB/T 27761-2011。
实施例4~6制备的微胶囊颗粒圆润,粒径分布均匀,不易团聚,经热重分析可知,250℃时仍能保持60%以上的重量,说明本发明制得的微胶囊具有较好的耐高温性能。对比例1采用未改性的明胶制备微胶囊,光照后无法进行固化。对比例2和对比例3的pH值不在预设范围内,制得的微胶囊容易发生团聚,且颗粒分布不均。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6)

1.一种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由原料组分经交联反应制备;所述原料组分包括带正电荷或双电荷的亲水胶体A和带负电荷的亲水胶体B,且不含交联剂;所述亲水胶体A和/或所述亲水胶体B接枝有如式I所示的基团,其中,X为氮原子或氧原子,R为氢原子、碳原子数为1~12的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或碳原子数为6~12的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
Figure FDA00029340983700000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式I所示的基团在所述亲水胶体A和/或所述亲水胶体B上的接枝率为10%~8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接枝有如式I所示的基团的亲水胶体A由明胶、胶原和大豆蛋白中的至少一种经改性得到,接枝有如式I所示的基团的亲水胶体B由阿拉伯胶、卡拉胶、果胶、海藻酸钠、透明质酸和纤维素中的至少一种经改性得到。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亲水胶体A与所述亲水胶体B的质量比为1:(0.1~4)。
5.一种复合凝聚微胶囊,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凝聚微胶囊的囊壁壁材包括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复合凝聚微胶囊,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凝聚微胶囊的粒径为0.5μm~100μm。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复合凝聚微胶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油性芯材,所述囊壁壁材与所述油性芯材的质量比为1:(0.0005~1)。
8.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将带正电荷或双电荷的亲水胶体A以及带负电荷的亲水胶体B进行交联反应,得到所述复合材料。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亲水胶体A和/或所述亲水胶体B经接枝反应接枝有如式I所示的基团,并在反应结束后分离提纯得到;
所述接枝反应是将未接枝有式I所示基团的亲水胶体的溶液与式II所示的酸酐进行反应;
Figure FDA0002934098370000021
10.根据权利要求5~7任一项所述的复合凝聚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将油性芯材、带正电荷或双电荷的亲水胶体A、以及带负电荷的亲水胶体B制备成乳化液,搅拌条件下调节pH值至4.0~6.5,析出微胶囊前体,然后加入引发剂,升温至60℃~90℃,使所述微胶囊前体固化,分离提纯。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发剂为过硫酸钠、过硫酸钾和过硫酸铵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引发剂的用量为接枝有如式I所示的基团的亲水胶体总质量的0.01%~10%。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亲水胶体A和/或所述亲水胶体B经接枝反应接枝有如式I所示的基团,并在反应结束后分离提纯得到;
所述接枝反应是将未接枝有式I所示基团的亲水胶体的溶液与式II所示的酸酐进行反应;
Figure FDA0002934098370000031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参与所述接枝反应的未接枝有式I所示基团的亲水胶体质量与所述酸酐的体积之比为(8~12)g:(1~10)mL。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枝反应的反应温度为10℃~60℃,溶液pH值为5.0~10.0。
15.根据权利要求10~14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
将分离提纯得到的湿微胶囊进行喷雾干燥,所述喷雾干燥的进风温度为110℃~130℃,出风温度为70℃~90℃。
16.一种食品,其特征在于,包含权利要求6~8任一项所述的复合凝聚微胶囊。
CN202110154553.2A 2021-02-04 2021-02-04 复合材料、复合凝聚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Pending CN11302506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54553.2A CN113025061A (zh) 2021-02-04 2021-02-04 复合材料、复合凝聚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54553.2A CN113025061A (zh) 2021-02-04 2021-02-04 复合材料、复合凝聚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25061A true CN113025061A (zh) 2021-06-25

Family

ID=764599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154553.2A Pending CN113025061A (zh) 2021-02-04 2021-02-04 复合材料、复合凝聚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025061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38794A (zh) * 2022-02-25 2022-05-06 东莞波顿香料有限公司 一种改性海藻酸钠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318411A (en) * 1969-06-05 1973-05-31 Fuji Photo Film Co Ltd Process for preparing oil-containing microcapsules
CN103948035A (zh) * 2014-05-05 2014-07-30 李�杰 牡丹籽油微胶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EP2926894A1 (en) * 2014-03-31 2015-10-07 Givaudan SA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organic compounds
CN109627785A (zh) * 2018-12-18 2019-04-16 常州百瑞吉生物医药有限公司 改性明胶基复合凝胶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9810267A (zh) * 2019-01-31 2019-05-28 重庆科技学院 一种可实现细胞三维装载的丝素蛋白/透明质酸双网络水凝胶的制备方法
CN110078947A (zh) * 2019-04-25 2019-08-02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一种复合凝胶微球的制备方法、复合凝胶微球及其应用
CN110432496A (zh) * 2019-07-26 2019-11-12 天津农科食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双壁多孔微胶囊益生球及其制备方法
CN112275228A (zh) * 2020-10-15 2021-01-29 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 一种基于复凝聚法制备多层囊壁微胶囊的方法及产品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318411A (en) * 1969-06-05 1973-05-31 Fuji Photo Film Co Ltd Process for preparing oil-containing microcapsules
EP2926894A1 (en) * 2014-03-31 2015-10-07 Givaudan SA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organic compounds
CN106132531A (zh) * 2014-03-31 2016-11-16 奇华顿股份有限公司 有机化合物中或与之相关的改进
CN103948035A (zh) * 2014-05-05 2014-07-30 李�杰 牡丹籽油微胶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627785A (zh) * 2018-12-18 2019-04-16 常州百瑞吉生物医药有限公司 改性明胶基复合凝胶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9810267A (zh) * 2019-01-31 2019-05-28 重庆科技学院 一种可实现细胞三维装载的丝素蛋白/透明质酸双网络水凝胶的制备方法
CN110078947A (zh) * 2019-04-25 2019-08-02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一种复合凝胶微球的制备方法、复合凝胶微球及其应用
CN110432496A (zh) * 2019-07-26 2019-11-12 天津农科食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双壁多孔微胶囊益生球及其制备方法
CN112275228A (zh) * 2020-10-15 2021-01-29 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 一种基于复凝聚法制备多层囊壁微胶囊的方法及产品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刘程等主编: "《当代新型食品》", vol. 1, 31 December 1998,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pages: 470 - 473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38794A (zh) * 2022-02-25 2022-05-06 东莞波顿香料有限公司 一种改性海藻酸钠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Yao et al. Microcapsules/microspheres related to chitosan
CN102532580B (zh) 一种制备多功能纳米载体的方法
CN102161729B (zh) 水溶性多糖与疏水性单体形成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
JP2003506111A (ja) 血液適合性コーティングを有する表面改質ジビニルベンゼン樹脂
EP0106873A1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MAGNETIC POLYMER PARTICLES.
CN102198117B (zh) 一种温敏性高分子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1944191B (zh) 一种量子点荧光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CN103205081A (zh) 一种温度敏感性壳聚糖基聚电解质复合胶束的制备方法
WO2010072018A1 (zh) 交联葡聚糖磁性复合微粒及其制备方法及其使用
CN113025061A (zh) 复合材料、复合凝聚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331590C (zh) 一种制备中空微胶囊的方法
CN100532436C (zh) 一种水分散磁性高分子微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1407740A (zh) 一种超声可激活释放药物的白蛋白纳米粒子、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JPS5930722B2 (ja) 粉粒状多孔質キトサンの製造方法
CN108993453A (zh) 改性壳聚糖-金属氢氧化物复合球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5778112B (zh) 一种两亲性pH值响应性三元刷聚合物和纳米多孔胶囊
CN108003272B (zh) 纳米纤维素/含氟聚丙烯酸酯无皂乳液的制备方法
CN103772598A (zh) 一种单分散功能聚合物微球表面粗糙度的调控方法
CN112979895A (zh) 复合凝聚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Liu et al. Preparation and properties of chitosan‐graft‐poly (methyl methacrylate) nanoparticles using potassium diperiodatocuprate (III) as an initiator
CN103483477A (zh) 单分散表面链转移活性功能化聚合物微球的制备方法
CN110787148B (zh) 一种具有抗蛋白质吸附和适体修饰的明胶纳米粒子及其制备方法
JP4392491B2 (ja) 複数種の官能基を持つ異方性高分子微粒子とその製造方法
JPH0513168B2 (zh)
CN107118296B (zh) 一种具有可控薄荷醇包覆量的高分子树脂复合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625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