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16122A - 转向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转向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16122A
CN113016122A CN201880099366.5A CN201880099366A CN113016122A CN 113016122 A CN113016122 A CN 113016122A CN 201880099366 A CN201880099366 A CN 201880099366A CN 113016122 A CN113016122 A CN 11301612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ne
housing
cylindrical portion
bracket
annul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9936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滨口雄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owa Corp
Hitachi Astem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Astem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Astemo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Astem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30161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1612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5/00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 B62D5/04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electrical, e.g. using an electric servo-motor connected to, or forming part of, the steering gear
    • B62D5/0403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electrical, e.g. using an electric servo-motor connected to, or forming part of, the steering gear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e.g. common housing for motor and gear box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5/00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 B62D5/04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electrical, e.g. using an electric servo-motor connected to, or forming part of, the steering gear
    • B62D5/0421Electric motor acting on or near steering gea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3/00Steering gears
    • B62D3/02Steering gears mechanical
    • B62D3/12Steering gears mechanical of rack-and-pinion type
    • B62D3/126Steering gears mechanical of rack-and-pinion type characterised by the rack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10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with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on from ingress, e.g. water or fing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0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e.g.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driving motors or auxiliary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10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clutches, brakes, gears, pulleys or mechanical starters
    • H02K7/116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clutches, brakes, gears, pulleys or mechanical starters with gea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5/00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 B62D5/04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electrical, e.g. using an electric servo-motor connected to, or forming part of, the steering gear
    • B62D5/0409Electric motor acting on the steering colum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ower Steering Mechanism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 Gasket Seals (AREA)

Abstract

转向装置具有:壳体,其收纳齿条轴的一部分,具有第1平面;电动马达,其具有对旋转轴进行支承的托架,该托架具有与第1平面对置的第2平面;紧固部件,其在第1平面与第2平面合拢的状态下将壳体和托架紧固;以及密封部件,其在比紧固部件靠近旋转轴侧的位置对壳体与托架之间进行密封,在第1平面或第2平面中的至少任意的平面上,在紧固部件与密封部件之间形成有从平面凹陷的凹部。

Description

转向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转向装置。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具有无刷马达,该无刷马达具有:圆筒状的定子,其卷绕有线圈;转子,其具有与该定子对置的输出轴;有底圆筒状的外壳,其内置有上述定子;以及凸缘,其固定于该外壳的底板部,并且在该无刷马达中,在上述凸缘的与上述外壳的底板部对置的位置固定有构成检测上述转子的旋转角度的角度检测器的定子,通过配设于该底板部内的紧固件而将上述外壳的底板部和上述凸缘紧固起来。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1319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如果水从电动马达与安装有该电动马达的壳体之间浸入或者例如在盐水喷雾后生成的腐蚀生成物到达对电动马达和壳体进行密封的部位,则设置于壳体内的减速器有可能生锈,或者电动马达等的电气部件有可能产生电气上的不良。因此,希望抑制水从电动马达与壳体之间浸入和腐蚀生成物发展。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抑制水从电动马达与壳体之间浸入和腐蚀生成物发展的转向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基于上述目的而完成的本发明是一种转向装置,其具有:壳体,其收纳齿条轴的一部分,具有第1平面;电动马达,其具有对旋转轴进行支承的托架,该托架具有与所述第1平面对置的第2平面;紧固部件,其在所述第1平面与所述第2平面合拢的状态下将所述壳体和所述托架紧固;以及密封部件,其在比所述紧固部件靠近所述旋转轴侧的位置对所述壳体与所述托架之间进行密封,在所述第1平面或所述第2平面中的至少任意的平面上,在所述紧固部件与所述密封部件之间形成有从所述平面凹陷的凹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抑制水从电动马达与壳体之间浸入和腐蚀生成物发展。
附图说明
图1是第1实施方式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的整体结构图。
图2是蜗杆的旋转轴心处的剖视图。
图3是图2的III部的放大图。
图4是第1实施方式的第2壳体的支承部的立体图。
图5是沿轴向观察第1实施方式的壳体侧接触面的图。
图6是沿轴向观察比较例的壳体侧接触面的图。
图7是沿轴向观察第2实施方式的壳体侧接触面的图。
图8是第3实施方式的第2壳体的剖视图。
图9是第4实施方式的第2壳体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第1实施方式>
图1是第1实施方式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1的整体结构图。
图2是蜗杆的旋转轴心处的剖视图。
图3是图2的III部的放大图。
图4是第1实施方式的第2壳体32的支承部100的立体图。
图5是沿轴向观察第1实施方式的壳体侧接触面150的图。
如图1所示,第1实施方式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以下,有时也称为“转向装置”)1是用于任意地改变车辆的行进方向的转向装置。转向装置1是所谓的双小齿轮型的助力转向装置。
转向装置1具有经由转向节臂(未图示)与作为转动轮的左右车轮(未图示)分别连结的转向横拉杆(未图示)以及与转向横拉杆连结的齿条轴3。另外,转向装置1具有传递机构部10,该传递机构部10将来自设置于车辆的方向盘(未图示)的操舵力传递给齿条轴3。另外,转向装置1具有辅助部20,该辅助部20具有电动马达50,并将电动马达50的驱动力作为操舵辅助力传递给齿条轴3而对齿条轴3的移动进行辅助。
另外,转向装置1具有壳体30,该壳体30覆盖齿条轴3的外周面的一部分的周围,并将齿条轴3支承为能够沿轴向移动,并且该壳体30对电动马达50进行支承。壳体30具有:第1壳体31,其收纳齿条轴3的一部分;第2壳体32,其覆盖后述的减速部60的周围,并且设置有对电动马达50进行支承的支承部100;以及罩33,其覆盖第2壳体32的开口部。
传递机构部10具有:小齿轮轴(未图示),其形成有小齿轮,该小齿轮与形成于齿条轴3的齿条一同构成齿轮齿条;以及输入轴12,来自方向盘(未图示)的操舵力输入给该输入轴12。另外,传递机构部10具有根据小齿轮轴与输入轴12之间的相对旋转角度来检测方向盘的操舵扭矩的扭矩传感器(未图示)。
辅助部20具有小齿轮轴21,该小齿轮轴21形成有与形成于齿条轴3的齿条一同构成齿条齿轮的小齿轮。并且,辅助部20具有电动马达50、使电动马达50的转速减速的减速部60以及将电动马达50的旋转驱动力传递给减速部60的联轴器70。
减速部60具有构成蜗轮蜗杆的蜗轮61和蜗杆62,该蜗杆62是作为螺纹状齿轮的圆筒蜗杆。蜗轮61被保持于小齿轮轴21。
联轴器70具有:马达侧部件71,其被保持于电动马达50的输出轴51;蜗杆侧部件72,其被保持于减速部60的蜗杆62;以及弹性部件73,其介于马达侧部件71与蜗杆侧部件72之间。
马达侧部件71是由金属成型的,具有:马达侧部件嵌合部711,其供电动马达50的输出轴51的前端部嵌入;以及马达侧突出部712,其设置于马达侧部件嵌合部711的周围,向蜗杆侧部件72所在的一侧突出。马达侧突出部712在旋转方向上等间隔地形成于4处,呈输出轴51的轴向作为柱方向的三角柱状。
蜗杆侧部件72是由金属成型的,具有:蜗杆侧部件嵌合部721,其供减速部60的蜗杆62的前端部嵌入;以及蜗杆侧突出部722,其设置于蜗杆侧部件嵌合部721的周围,向马达侧部件71所在的一侧突出。蜗杆侧突出部722与马达侧突出部712同样地在旋转方向上等间隔地形成于4处,呈蜗杆62的轴向作为柱方向的三角柱状(参照图3)。
弹性部件73是由乙丙橡胶等橡胶成型的,具有从圆柱状的部位的外周面沿半径方向呈放射状突出的8个半径方向突出部(参照图3)。
(关于电动马达50和第2壳体32的支承部100)
电动马达50是公知的无刷电动马达,如图2所示,具有安装于输出轴51的磁铁52、铁芯53、线圈54以及收纳磁铁52、铁芯53、线圈54的框架55。另外,电动马达50具有对框架55进行保持的托架56。框架55和托架56分别具有将输出轴51支承为能够旋转的轴承57、轴承58。
在托架56的轴向的一个端部形成有托架侧接触面561,该托架侧接触面561是用于与形成于第2壳体32的支承部100的后述的壳体侧接触面150合拢的配合面。另外,在托架56的轴向的另一端部形成有供框架55安装的安装面562。另外,在托架56具有:贯通孔563,其供螺栓155通过,该螺栓155用于将电动马达50安装于第2壳体32的支承部100;以及插入部564,其在轴向上比托架侧接触面561向第2壳体32的支承部100侧突出,并且插入于支承部100中。
插入部564形成有与轴向平行的外周面565。在外周面565上在整周范围内形成有从外周面565凹陷的槽566。在槽566中嵌入有O形环567。
支承部100具有:圆筒状的第1圆筒状部110,其供电动马达50的托架56的插入部564插入;以及圆筒状的第2圆筒状部120,其设置在比第1圆筒状部110靠近半径方向的外侧的位置。第1圆筒状部110和第2圆筒状部120构成为圆筒的中心线与蜗杆62的旋转轴心相同。另外,支承部100在比第2圆筒状部120靠近半径方向的外侧的位置具有两个圆筒状的突起130,该突起130在内侧形成有内螺纹135。另外,支承部100具有将突起130分别与第2圆筒状部120连接起来的两个连接部140。
在第1圆筒状部110的轴向的前端部形成有作为与轴向垂直的平面的第1圆环状面111。
在第2圆筒状部120的轴向的前端部形成有作为与轴向垂直的平面的第2圆环状面121。
在突起130的轴向的前端部形成有作为与轴向垂直的平面的第3圆环状面131。
在连接部140的轴向的前端部形成有作为与轴向垂直的平面的连接面141。连接面141设置在连结内螺纹135的中心和蜗杆62的旋转轴心的直线上。
在第1实施方式的支承部100中,第1圆环状面111、第2圆环状面121、第3圆环状面131以及连接面141被实施机械加工,使得它们的轴向位置相同。以下,有时将该第1圆环状面111、第2圆环状面121、第3圆环状面131以及连接面141称为与托架56的托架侧接触面561接触的“壳体侧接触面150”。图5的网点部分是壳体侧接触面150。
通过在托架56的托架侧接触面561与第2壳体32的支承部100的壳体侧接触面150接触的状态下将穿过了贯通孔563的螺栓155紧固于形成于突起130的内螺纹135而将电动马达50安装于第2壳体32。
在壳体侧接触面150中,第3圆环状面131和第2圆环状面121经由连接面141而连接,因此第3圆环状面131、连接面141以及第2圆环状面121是彼此没有边界的同一平面。
另一方面,虽然第1圆环状面111和第2圆环状面121的轴向位置相同,但第1圆环状面111与第2圆环状面121不连接,在第1圆环状面111与第2圆环状面121之间形成有从这些面凹陷的凹部160。在凹部160沿周向设置有多个将第1圆筒状部110的外周和第2圆筒状部120的内周连接起来的肋161。肋161的轴向的前端部设定为比第2圆环状面121靠近电动马达50的相反侧。
在第1圆筒状部110形成有与轴向平行的内周面112。在该内周面112的内侧插入有电动马达50的托架56的插入部564。并且,嵌入于槽566中的O形环567与内周面112接触而发生变形,内周面112与托架56的插入部564接触,由此第2壳体32与托架56之间被密封。
以上那样构成的转向装置1具有壳体30,该壳体30收纳齿条轴3的一部分,具有作为第1平面的一例的壳体侧接触面150(第3圆环状面131、连接面141、第2圆环状面121以及第1圆环状面111)。并且,转向装置1具有对作为旋转轴的一例的输出轴51进行支承的托架56,该托架56具有作为第2平面的一例的托架侧接触面561。并且,转向装置1具有作为紧固部件的一例的螺栓155,该螺栓155在壳体30的第3圆环状面131与托架56的托架侧接触面561合拢的状态下将壳体30和托架56紧固。并且,转向装置1具有作为密封部件的一例的O形环567,该O形环567在比螺栓155靠近输出轴51侧的位置将壳体30与托架56之间密封。
而且,在上述转向装置1中,在壳体侧接触面150上,在螺栓155与O形环567之间形成有从壳体侧接触面150凹陷的凹部160。
在以上那样构成的转向装置1中,在壳体30上形成有比壳体侧接触面150凹陷的凹部160,托架侧接触面561与凹部160之间的间隙大于壳体侧接触面150与托架侧接触面561之间的间隙。因此,抑制了从外部浸入到托架侧接触面561与第3圆环状面131之间的间隙的水由于毛细管现象而进入壳体30的第1圆筒状部110的内部中的第1圆筒状部110的内周面112与托架56的插入部564的外周面565之间的间隙以及腐蚀生成物发展。同样地,抑制了从外部浸入到托架侧接触面561与第2圆环状面121之间的间隙的水由于毛细管现象而进入第1圆筒状部110的内部中的第1圆筒状部110的内周面112与托架56的插入部564的外周面565之间的间隙以及腐蚀生成物发展。
关于这一点,以下,在与比较例的壳体侧接触面151进行比较的同时进行说明。
图6是沿轴向观察比较例的壳体侧接触面151的图。
相对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壳体侧接触面150,将以下结构作为比较例的壳体侧接触面151:在螺栓155与O形环567之间未形成从壳体侧接触面150凹陷的凹部160,第1圆环状面111和第2圆环状面121是彼此没有边界的同一平面。图6的网点部分是壳体侧接触面151。在比较例的壳体侧接触面151的情况下,该比较例的壳体侧接触面151与电动马达50的托架56的托架侧接触面561之间的间隙在从螺栓155的周围的第3圆环状面131至第1圆环状面111的范围内为大致相同的间隙。在该比较例的壳体侧接触面151与托架侧接触面561接触的状态下,螺栓155与形成于突起130的内螺纹135紧固,因此两个接触面接触。但是,由于两个接触面的表面粗糙度不是0,因此会产生微细的凹凸。并且,有可能由于壳体侧接触面151的表面的凹凸和托架侧接触面561的表面的凹凸而在两个接触面之间产生间隙。当在两个接触面之间产生了间隙的情况下,水有可能从壳体30和托架56的外部浸入,并且由于毛细管现象,水经由两个接触面之间的间隙而到达壳体30的第1圆筒状部110的内部。另外,例如在盐水喷雾后生成的腐蚀生成物有可能到达O形环567的密封部,侵蚀到壳体30的第1圆筒状部110的内部。
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壳体30形成有凹部160,托架侧接触面561与凹部160之间的间隙大于壳体侧接触面150与托架侧接触面561之间的间隙,因此水不容易到达第1圆环状面111。其结果为,抑制了因水浸入壳体30的内周面112与托架56的外周面565之间的间隙或腐蚀生成物生成而引起生锈。另外,抑制了由于该锈而导致对壳体30与托架56之间进行密封的O形环567的密封性能降低,水从O形环567与壳体30之间的间隙或O形环567与托架56之间的间隙浸入电动马达50的内部和壳体30的内部以及腐蚀生成物进一步发展。并且,相对于壳体侧接触面150与托架侧接触面561接触,将托架侧接触面561与凹部160之间的间隙不接触作为最低条件。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凹部160沿周向设置有多个将第1圆筒状部110的外周和第2圆筒状部120的内周连接起来的肋161。因此,抑制了因设置有从壳体侧接触面150凹陷的凹部160而导致供托架56的插入部564插入的第1圆筒状部110的刚性变得过低。另外,由于肋161的轴向的前端部与托架侧接触面561不接触,因此,即使设置肋161,水也不容易浸入到第1圆环状面111。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形成有从使用螺栓155进行紧固时相合拢的壳体侧接触面150和托架侧接触面561中的壳体侧接触面150凹陷的凹部160,但不特别限定于该方式。例如,也可以是,除了凹部160之外,也在托架56形成有从托架侧接触面561凹陷的凹部。另外,也可以是,不形成从壳体侧接触面150凹陷的凹部160,而在托架56形成从托架侧接触面561凹陷的凹部。在这些情况下,能够例示沿轴向观察时从托架侧接触面561凹陷的凹部位于与形成凹部160的位置相同的位置的情况。
<第2实施方式>
图7是沿轴向观察第2实施方式的壳体侧接触面250的图。
相对于第1实施方式的第2壳体32的支承部100,在第2实施方式的第2壳体232的支承部200中,与壳体侧接触面150相当的部位不同。以下,对与第2壳体32的支承部100的不同点进行说明。在第2壳体232的支承部200和第2壳体32的支承部100中,对具有相同的形状、功能的部位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详细说明。
第2实施方式的第2外壳232的支承部200除了肋161以外,在凹部160还具有将第1圆筒状部110的外周和第2圆筒状部120的内周连接起来的圆环连接部245。在圆环连接部245的轴向的前端部形成有作为与轴向垂直的平面的圆环连接面246。
在第2实施方式的支承部200中,第1圆环状面111、第2圆环状面121、第3圆环状面131、连接面141以及圆环连接面246被实施机械加工,使得它们的轴向位置相同。以下,有时将该第1圆环状面111、第2圆环状面121、第3圆环状面131、连接面141以及圆环连接面246称为与托架56的托架侧接触面561接触的“壳体侧接触面250”。图7的网点部分是壳体侧接触面250。
在壳体侧接触面250中,第1圆环状面111和第2圆环状面121经由圆环连接面246而连接。因此,圆环连接面246和第1圆环状面111是彼此没有边界的同一平面。另外,圆环连接面246和第2圆环状面121是彼此没有边界的同一平面。
但是,设置圆环连接面246的部位与设置连接面141的部位的周向的相位不同。因此,连接面141设置在连结内螺纹135的中心与蜗杆62的旋转轴心的直线上,但圆环连接面246未设置在该直线上。即,第3圆环状面131、连接面141以及第2圆环状面121直线连接,但与圆环连接面246和第1圆环状面111并不是直线连接。
因此,在壳体侧接触面250上,在螺栓155与O形环567之间形成有从壳体侧接触面250凹陷的凹部160。
在该第2壳体232的支承部200的结构中也是,在支承部200形成有比壳体侧接触面250凹陷的凹部160,托架侧接触面561与凹部160之间的间隙大于壳体侧接触面250与托架侧接触面561之间的间隙。因此,抑制了从外部浸入到托架侧接触面561与第3圆环状面131之间的间隙的水由于毛细管现象而进入壳体30的第1圆筒状部110的内部中的第1圆筒状部110的内周面112与托架56的插入部564的外周面565之间的间隙以及腐蚀生成物发展。其结果为,抑制了因水浸入壳体30的内周面112与托架56的外周面565之间的间隙或腐蚀生成物生成而引起生锈。另外,抑制了由于该锈而导致对壳体30与托架56之间进行密封的O形环567的密封性能降低,水从O形环567与壳体30之间的间隙或O形环567与托架56之间的间隙浸入电动马达50的内部和壳体30的内部以及腐蚀生成物进一步发展。
并且,在第2实施方式中,在凹部160,除了肋161之外,还设置有圆环连接部245,因此第1圆筒状部110的刚性提高。
另外,只要设置圆环连接面246的部位与设置连接面141的部位的周向的相位不同即可,也可以设置多个圆环连接面246。
<第3实施方式>
图8是第3实施方式的第2外壳332的剖视图。
相对于第1实施方式的第2壳体32的支承部100,在第3实施方式的第2壳体332的支承部300中,与壳体侧接触面150相当的部位不同。以下,对与第2壳体32的支承部100的不同点进行说明。在第2壳体332的支承部300和第2壳体32的支承部100中,对具有相同的形状、功能的部位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详细说明。
在第2外壳332的支承部300中,第1圆筒状部110的轴向的前端部构成为比第2圆环状面121、第3圆环状面131以及连接面141的轴向位置靠近电动马达50的相反侧。可以对第1圆筒状部110的前端部实施机械加工,也可以不实施机械加工。
在第3实施方式的支承部300中,第2圆环状面121、第3圆环状面131以及连接面141成为能够与托架56的托架侧接触面561接触的壳体侧接触面350。
在该第3实施方式的支承部300中也是,在第2壳体332中,托架侧接触面561与凹部160之间的间隙大于壳体侧接触面350与托架侧接触面561之间的间隙。因此,抑制了从外部浸入到托架侧接触面561与第3圆环状面131之间的间隙的水由于毛细管现象而进入壳体30的第1圆筒状部110的内部中的第1圆筒状部110的内周面112与托架56的插入部564的外周面565之间的间隙以及腐蚀生成物发展。其结果为,抑制了因水浸入壳体30的内周面112与托架56的外周面565之间的间隙或腐蚀生成物生成而引起生锈。另外,抑制了由于该锈而导致对壳体30与托架56之间进行密封的O形环567的密封性能降低,水从O形环567与壳体30之间的间隙或O形环567与托架56之间的间隙浸入以及腐蚀生成物进一步发展。
另外,第1圆筒状部110的轴向的前端部与第2圆环状面121、第3圆环状面131以及连接面141(壳体侧接触面350)的轴向位置不同,位于电动马达50的相反侧,因此只要对第2圆环状面121、第3圆环状面131以及连接面141的区域实施机械加工即可。因此,与通过机械加工来形成第1实施方式的壳体侧接触面150的情况相比,能够更容易地通过机械加工来形成壳体侧接触面350。
<第4实施方式>
图9是第4实施方式的第2壳体432的剖视图。
相对于第1实施方式的第2壳体32的支承部100,在第4实施方式的第2壳体432的支承部400中,与壳体侧接触面150相当的部位不同。以下,对与第2壳体32的支承部100的不同点进行说明。在第2壳体432的支承部400和第2壳体32的支承部100中,对具有相同的形状、功能的部位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详细说明。
在第2壳体432的支承部400中,第1圆筒状部110的轴向的前端部构成为比第2圆环状面121、第3圆环状面131以及连接面141的轴向位置靠电动马达50侧。可以对第1圆筒状部110的前端部实施机械加工,也可以不实施机械加工。
另外,托架56的插入部564的周围凹陷,使得能够收纳第2壳体432的第1圆筒状部110的前端部。
在第4实施方式的支承部400中,第2圆环状面121、第3圆环状面131以及连接面141成为能够与托架56的托架侧接触面561接触的壳体侧接触面450。
在该第4实施方式的支承部400中也是,在第2壳体432中,托架侧接触面561与凹部160之间的间隙大于壳体侧接触面450与托架侧接触面561之间的间隙。因此,抑制了从外部浸入到托架侧接触面561与第3圆环状面131之间的间隙的水由于毛细管现象而进入壳体30的第1圆筒状部110的内部中的第1圆筒状部110的内周面112与托架56的插入部564的外周面565之间的间隙以及腐蚀生成物发展。此外,在第4实施方式的支承部400中,由于第1圆筒状部110的轴向的前端部构成为比第2圆环状面121、第3圆环状面131以及连接面141(壳体侧接触面450)的轴向位置靠近电动马达50侧,因此,即使水从壳体30和托架56的外部浸入并经由两个接触面之间的间隙而到达第1圆筒状部110的附近或腐蚀生成物发展,也能够抑制水越过第1圆筒状部110的轴向的前端部而进入第1圆筒状部110的内部。其结果为,抑制了因水浸入壳体30的内周面112与托架56的外周面565之间的间隙或腐蚀生成物生成而引起生锈。另外,抑制了由于该锈而导致对壳体30与托架56之间进行密封的O形环567的密封性能降低,水从O形环567与壳体30之间的间隙或O形环567与托架56之间的间隙浸入电动马达50的内部和壳体30的内部或者腐蚀生成物进一步发展。
另外,在上述的电动马达50中,托架56经由轴承58而直接支承输出轴51,但不特别限定于该方式。例如,也可以是,与托架56连结的部件对轴承58进行保持,经由该轴承58而间接地支承输出轴51。
另外,电动马达50的构造不限定于图2所示的构造。电动马达50也可以一体地具有使用来自上述的扭矩传感器(未图示)的输出值来决定该电动马达50的控制量(例如电流)的控制部和逆变器等。
标号说明
1:转向装置;3:齿条轴;10:传递机构部;20:辅助部;30:壳体;32、232、332、432:第2壳体;50:电动马达;56:托架;100、200、300、400:支承部;150、250、350、450:壳体侧接触面;561:托架侧接触面。
权利要求书(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
1.(修改后)一种转向装置,其具有:
壳体,其收纳齿条轴的一部分,具有第1平面;
电动马达,其具有对旋转轴进行支承的托架,该托架具有与所述第1平面对置的第2平面;
紧固部件,其在所述第1平面与所述第2平面合拢的状态下将所述壳体和所述托架紧固;以及
密封部件,其在比所述紧固部件靠近所述旋转轴侧的位置对所述壳体与所述托架之间进行密封,
在所述第1平面或所述第2平面中的至少任意的平面上,在所述紧固部件与所述密封部件之间形成有从所述平面凹陷的凹部,
所述托架具有形成有供所述密封部件安装的槽的外周面,
所述壳体具有与所述外周面对置的内周面,
所述第1平面具有:
第1圆环状面,其形成于第1圆筒状部的所述旋转轴的轴向的端部,所述第1圆筒状部在内周具有所述内周面;以及
第2圆环状面,其形成于第2圆筒状部的所述轴向的端部,所述第2圆筒状部设置在比所述第1圆筒状部靠近所述紧固部件侧的位置,
在所述第1圆环状面与所述第2圆环状面之间形成有所述凹部,
所述壳体在所述凹部具有将所述第1圆筒状部的外周和所述第2圆筒状部的内周连接起来的肋。
2.(修改后)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装置,其中,
所述第1平面具有:
圆环状的第3圆环状面,其形成于所述紧固部件的周围;以及
第1连接面,其连接所述第2圆环状面和所述第3圆环状面。
3.(修改后)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向装置,其中,
所述第1平面具有连接所述第1圆环状面和所述第2圆环状面的第2连接面,所述第1连接面与所述第2连接面在所述旋转轴的旋转方向上错开。
4.(修改后)一种转向装置,其具有:
壳体,其收纳齿条轴的一部分,具有第1平面和内周面;
电动马达,其具有对旋转轴进行支承的托架,该托架具有与所述第1平面对置的第2平面和与所述内周面对置的外周面;以及
紧固部件,其在所述第1平面与所述第2平面合拢的状态下将所述壳体和所述托架紧固,
在由所述第1平面和所述第2平面构成的通过所述紧固部件进行紧固的紧固部位与在内周具有所述壳体的所述内周面的第1圆筒状部之间形成有间隙,该间隙大于所述第1平面与所述第2平面之间的间隙,
所述第1圆筒状部的所述旋转轴的轴向的端部比所述第1平面向所述第2平面侧突出。
5.(修改后)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向装置,其中,
所述第1平面具有形成于第2圆筒状部的所述旋转轴的轴向的端部的第2圆环状面,所述第2圆筒状部设置在比所述第1圆筒状部靠近所述紧固部件侧的位置,
所述壳体在所述第1圆筒状部与所述第2圆筒状部之间具有比所述第1平面向所述第2平面的相反侧凹陷的凹部。
6.(修改后)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向装置,其中,
所述壳体在所述凹部具有将所述第1圆筒状部的外周和所述第2圆筒状部的内周连接起来的肋。
7.(修改后)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转向装置,其中,
所述第1平面具有:
圆环状的第3圆环状面,其形成于所述紧固部件的周围;以及
第1连接面,其连接所述第2圆环状面和所述第3圆环状面。
8.(修改后)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转向装置,其中,
所述第1平面具有连接所述第2圆环状面和所述第1圆筒状部的第2连接面,所述第1连接面与所述第2连接面在所述旋转轴的旋转方向上错开。
9.(删除)
10.(删除)
11.(删除)
12.(删除)
说明或声明(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
1.修改的内容
权利要求书的修改后的权利要求1-3的发明分别是未被指出审查意见的修改前的权利要求2-4的发明。
权利要求书的修改后的权利要求4的发明是未被指出审查意见的修改前的权利要求8的发明。
权利要求书的修改后的权利要求5-8的发明是修改前的权利要求9-12的发明,是修改后的权利要求4的从属项。
2.说明
修改后的权利要求1至8所记载的上述结构在任意对比文件中均没有记载。

Claims (12)

1.一种转向装置,其具有:
壳体,其收纳齿条轴的一部分,具有第1平面;
电动马达,其具有对旋转轴进行支承的托架,该托架具有与所述第1平面对置的第2平面;
紧固部件,其在所述第1平面与所述第2平面合拢的状态下将所述壳体和所述托架紧固;以及
密封部件,其在比所述紧固部件靠近所述旋转轴侧的位置对所述壳体与所述托架之间进行密封,
在所述第1平面或所述第2平面中的至少任意的平面上,在所述紧固部件与所述密封部件之间形成有从所述平面凹陷的凹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装置,其中,
所述托架具有形成有供所述密封部件安装的槽的外周面,
所述壳体具有与所述外周面对置的内周面,
所述第1平面具有:
第1圆环状面,其形成于第1圆筒状部的所述旋转轴的轴向的端部,所述第1圆筒状部在内周具有所述内周面;以及
第2圆环状面,其形成于第2圆筒状部的所述轴向的端部,所述第2圆筒状部设置在比所述第1圆筒状部靠近所述紧固部件侧的位置,
在所述第1圆环状面与所述第2圆环状面之间形成有所述凹部,
所述壳体在所述凹部具有将所述第1圆筒状部的外周和所述第2圆筒状部的内周连接起来的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向装置,其中,
所述第1平面具有:
圆环状的第3圆环状面,其形成于所述紧固部件的周围;以及
第1连接面,其连接所述第2圆环状面和所述第3圆环状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向装置,其中,
所述第1平面具有连接所述第1圆环状面和所述第2圆环状面的第2连接面,所述第1连接面与所述第2连接面在所述旋转轴的旋转方向上错开。
5.一种转向装置,其具有:
壳体,其收纳齿条轴的一部分,具有第1平面和内周面;
电动马达,其具有对旋转轴进行支承的托架,该托架具有与所述第1平面对置的第2平面和与所述内周面对置的外周面;以及
紧固部件,其在所述第1平面与所述第2平面合拢的状态下将所述壳体和所述托架紧固,
在由所述第1平面和所述第2平面构成的通过所述紧固部件进行紧固的紧固部位与在内周具有所述壳体的所述内周面的第1圆筒状部之间形成有间隙,该间隙大于所述第1平面与所述第2平面之间的间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向装置,其中,
所述第1平面具有形成于所述第1圆筒状部的所述旋转轴的轴向的端部的第1圆环状面。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向装置,其中,
所述第1圆筒状部的所述旋转轴的轴向的端部位于比所述第1平面靠近所述第2平面的相反侧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向装置,其中,
所述第1圆筒状部的所述旋转轴的轴向的端部比所述第1平面向所述第2平面侧突出。
9.根据权利要求5至8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转向装置,其中,
所述第1平面具有形成于第2圆筒状部的所述旋转轴的轴向的端部的第2圆环状面,所述第2圆筒状部设置在比所述第1圆筒状部靠近所述紧固部件侧的位置,
所述壳体在所述第1圆筒状部与所述第2圆筒状部之间具有比所述第1平面向所述第2平面的相反侧凹陷的凹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转向装置,其中,
所述壳体在所述凹部具有将所述第1圆筒状部的外周和所述第2圆筒状部的内周连接起来的肋。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转向装置,其中,
所述第1平面具有:
圆环状的第3圆环状面,其形成于所述紧固部件的周围;以及
第1连接面,其连接所述第2圆环状面和所述第3圆环状面。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转向装置,其中,
所述第1平面具有连接所述第2圆环状面和所述第1圆筒状部的第2连接面,所述第1连接面与所述第2连接面在所述旋转轴的旋转方向上错开。
CN201880099366.5A 2018-12-03 2018-12-03 转向装置 Pending CN11301612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8/044406 WO2020115794A1 (ja) 2018-12-03 2018-12-03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16122A true CN113016122A (zh) 2021-06-22

Family

ID=676147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99366.5A Pending CN113016122A (zh) 2018-12-03 2018-12-03 转向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565740B2 (zh)
JP (1) JP6559916B1 (zh)
CN (1) CN113016122A (zh)
DE (1) DE112018008182T5 (zh)
WO (1) WO202011579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117205B2 (ja) * 2018-09-13 2022-08-12 日立Astemo株式会社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のハウジング構造
JP2021169251A (ja) * 2020-04-15 2021-10-28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ステアリングコラム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5260U (ja) * 1983-06-22 1985-01-16 株式会社安川電機 フランジ形回転電機の冷却装置
JP3640815B2 (ja) * 1998-11-05 2005-04-20 株式会社東芝 ファン装置及び冷蔵庫
JP2002137746A (ja) * 2000-10-31 2002-05-14 Koyo Seiko Co Ltd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KR20020062569A (ko) * 2001-01-22 2002-07-26 고요 세이코 가부시키가이샤 전동 파워 스티어링 장치
JP4135452B2 (ja) * 2002-09-26 2008-08-20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4389616B2 (ja) * 2004-03-15 2009-12-24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電動式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2009213197A (ja) 2008-02-29 2009-09-17 Nsk Ltd ブラシレスモータ及びこれを使用した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US8549945B2 (en) * 2008-11-12 2013-10-08 Mando Corporation Reducer of electronic power steering apparatus
JP2010226907A (ja) * 2009-03-25 2010-10-07 Mitsuba Corp 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KR20110009274A (ko) * 2009-07-22 2011-01-28 주식회사 만도 전동식 동력 보조 조향장치의 감속기
DE202009011506U1 (de) * 2009-08-24 2010-04-08 TAIWAN JET POWER INDUSTRIAL LTD., Tali City Eine Elektrische Servolenkvorrichtung mit Lenkdrehmoment- und Lenkwinkelsensor für Geländewagen
US8327971B2 (en) * 2009-09-24 2012-12-11 Mando Corporation Reducer of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apparatus
KR101477907B1 (ko) * 2013-05-29 2014-12-30 주식회사 만도 전동식 동력 보조 조향장치의 감속기
KR102281681B1 (ko) * 2015-01-12 2021-07-27 주식회사 만도 자동차의 감속기
JP6198763B2 (ja) * 2015-03-10 2017-09-20 株式会社ショーワ ハウジング構造および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KR102315099B1 (ko) * 2015-05-14 2021-10-20 주식회사 만도 전동식 동력 보조 조향장치의 감속기
JP6646334B2 (ja) * 2016-03-28 2020-02-14 株式会社ショーワ 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20115794A1 (ja) 2021-02-15
JP6559916B1 (ja) 2019-08-14
US11565740B2 (en) 2023-01-31
US20210269084A1 (en) 2021-09-02
WO2020115794A1 (ja) 2020-06-11
DE112018008182T5 (de) 2021-09-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183681B2 (en)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apparatus
US9735643B2 (en)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 with seamless cover and lid section
CN106329797B (zh) 驱动设备
US9831738B2 (en)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 with sealing members
US20130099609A1 (en) Brushless motor
JP5467489B2 (ja) ブラシレスモータ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US11565740B2 (en) Steering device
US20190226925A1 (en) Torque sensor
JP2009213197A (ja) ブラシレスモータ及びこれを使用した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2010226907A (ja) 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KR20190032586A (ko) 전동 구동 장치 및 전동 파워 스티어링 장치
WO2018055807A1 (ja)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4198723B2 (ja)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用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JP5485842B2 (ja) モータユニット
JP5948882B2 (ja) 電動モータの製造方法
JP2004007891A (ja) モータ
JP5446045B2 (ja) 回転電機及び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7117204B2 (ja)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KR20090053267A (ko) 브러시형 직류 모터 및 이를 구비한 전동식 조향장치
JP2008172881A (ja) 電動機および電動機制御装置
JP2019209798A (ja) 電動駆動装置及び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CN220288652U (zh) 传感器外壳
JP5418852B2 (ja) モータ及び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5299706B2 (ja) 回転電機及び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WO2023089935A1 (ja) インホイールモー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