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96731A - 带盖容器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带盖容器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996731A
CN112996731A CN201980073719.9A CN201980073719A CN112996731A CN 112996731 A CN112996731 A CN 112996731A CN 201980073719 A CN201980073719 A CN 201980073719A CN 112996731 A CN112996731 A CN 1129967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d
inclined surface
groove
cap
contai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7371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996731B (zh
Inventor
尾花敬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seid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iseid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seido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iseido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9967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967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9967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9673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26Moulds
    • B29C45/37Mould cavity walls, i.e. the inner surface forming the mould cavity, e.g. lin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41/00Caps, e.g. crown caps or crown seals, i.e. members having parts arranged for engagement with the external periphery of a neck or wall defining a pouring opening or discharge aperture; Protective cap-like covers for closure members, e.g. decorative covers of metal foil or paper
    • B65D41/02Caps or cap-like covers without lines of weakness, tearing strips, tags, or like opening or removal devices
    • B65D41/04Threaded or like caps or cap-like covers secured by rotation
    • B65D41/06Threaded or like caps or cap-like covers secured by rotation with bayonet cams, i.e. removed by first pushing axially to disengage the cams and then rot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losures For Containers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Inject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在带盖容器中,能够由廉价且简便的模具稳定形成盖部以及口部,并且使关闭盖部时使用者使盖部旋转的角度较小。该带盖容器(100)具有容器、以及与该容器的口部卡合的盖部,在口部的外周面或上述盖部的周壁的内周面设置向外侧突出的多个突起,在突起(13a~13d)设于口部(10)的外周面的情况下,盖部的周壁(41)的下缘为带槽波状弯曲缘,该带槽波状弯曲缘包括由连续的谷部以及山部构成的两个以上的波形状且在谷部的作为谷底的上端(VB)形成有槽部(24),向上方凹入的谷部(V)由第一倾斜面(23)和倾斜角度与该第一倾斜面(23)交叉的第二倾斜面(25)构成,槽部(24)自谷部的作为谷底的第一倾斜面(23)的上端连续延伸,若将盖部(200)载置于容器的口部(10),则在第一倾斜面(23)或第二倾斜面(25)与突起(13)接触且向斜下方向滑动移动后,将突起(13)引导并嵌入槽部(24)内。

Description

带盖容器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包括具有口部的容器主体和盖部的带盖容器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一般的螺纹式的盖部通过使用者沿螺旋状的槽使盖部旋转来与容器嵌合。
但是,由于使盖部沿螺旋槽旋转费事,因此在例如在引用文献1中,作为使盖部的装卸简便,并且能够密封内容物的构成,公开了在盖部的内周壁设置两个突起,并且在口部的外周侧设置定位槽的技术。
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作为使盖部以更小的角度的旋转而进行开闭的构成,公开了在口部的外周形成有不连续的螺旋突起的螺纹式盖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57-2876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7-21027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在专利文献1中,由于定位槽的入口与槽部粗细相同,因此为了将盖部的突起相对于定位槽进行定位之后使突起嵌入槽,使用者必须手动使盖部相对于口部旋转最大90°。
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由于需要在口部的外周形成不连续的突起,因此由于在上下方向抽出模具时的倒扣,必须形成分割的模具。
因此,鉴于上述情况,本发明提供一种带盖容器,其能够以廉价且简便的模具稳定形成盖部以及口部,并且能够在关闭盖部时减少使用者使盖部旋转的角度。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中,提供一种带盖容器,具有:
容器;以及
盖部,其与该容器的口部卡合,
在所述口部的外周面或所述盖部的周壁的内周面设置多个突起,
在所述突起设于所述口部的所述外周面的情况下,所述盖部的周壁的下缘为带槽波状弯曲缘,该带槽波状弯曲缘包括由连续的谷部以及山部构成的两个以上的波形状且在所述谷部的作为谷底的上端形成有槽部,向上方凹入的所述谷部由第一倾斜面和倾斜角度与该第一倾斜面交叉的第二倾斜面构成,所述槽部自所述谷部的作为所述谷底的所述第一倾斜面的上端连续延伸,或者,
在所述突起设于所述盖部的内周面的情况下,在所述口部的周壁的外周侧设有倾斜片,该倾斜片具有带槽波状弯曲缘,该带槽波状弯曲缘包括由连续的谷部以及山部构成的两个以上的波形状且在所述谷部的作为谷底的下端形成有槽部,向下方凹入的所述谷部由第一倾斜面和倾斜角度与该第一倾斜面交叉的第二倾斜面构成,所述槽部自所述谷部的作为所述谷底的所述第一倾斜面的下端连续延伸,
若将所述盖部载置于所述容器的所述口部,则所述第一倾斜面或所述第二倾斜面与所述突起接触且所述盖部向斜下方向滑动移动后,将所述突起引导并嵌入所述槽部内。
发明的效果
根据一个方式,在带盖容器中,能够由廉价且简便的模具稳定形成盖部以及口部,并且能够在关闭盖部时减少使用者使盖部旋转的角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带盖容器的取下外盖的图。
图2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带盖容器的容器整体的外观图。
图3A是自第一实施方式的带盖容器的盖部的上方观察的分解立体图
图3B是自第一实施方式的带盖容器的肩部的下方观察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盖部以及容器主体的口部的正剖视图。
图5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容器主体的口部的说明图。
图6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盖部的中盖的说明图。
图7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盖部的外盖的说明图。
图8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盖部相对于口部的旋转的正视图(其一)。
图9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盖部相对于口部的旋转的正视图(其二)。
图10A是示出中盖中的直线状的U字状的槽部的图。
图10B是示出中盖中的在起点具有阶梯差的槽部的图。
图10C是示出中盖中的在途中具有阶梯差的槽部的图。
图10D是示出中盖中的弯曲的槽部的图。
图10E是示出中盖中的弯曲的槽部的图。
图10F是示出中盖中的与第一斜面的陡斜面在同一方向延伸的槽部的图。
图11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盖部的中盖的制造时的模具的俯视立体图。
图12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盖部的中盖的制造时的模具的仰视立体图。
图13A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盖部的中盖的俯视立体图。
图13B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盖部的中盖的仰视立体图。
图14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盖部的中盖的制造时的模具的俯视立体图。
图15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盖部的中盖的制造时的模具的仰视立体图。
图16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带盖容器的取下外盖的图。
图17是示出第三实施方式的带盖容器的容器整体的外观图。
图18A是自第三实施方式的带盖容器的盖部的上方观察的分解立体图。
图18B是自第三实施方式的带盖容器的肩部的下方观察的分解立体图。
图19是第三实施方式的盖部以及容器主体的口部的正剖视图。
图20是第三实施方式的容器主体的口部的说明图。
图21是安装于第三实施方式的口部的中栓的说明图。
图22是第三实施方式的盖部的中盖的说明图。
图23是第三实施方式的盖部的外盖的说明图。
图24A是自内侧观察第三实施方式的盖部的中盖的无槽谷部周边的透视说明图。
图24B是自内侧观察第三实施方式的盖部的中盖的带槽谷部周边的透视说明图。
图25A是自上方观察第四实施方式的带盖容器的盖部的分解立体图。
图25B是自下方观察第四实施方式的带盖容器的肩部的分解立体图。
图26是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带盖容器将外盖取下的图。
图27是示出第五实施方式的带盖容器的容器整体的外观图。
图28是自下方观察第五实施方式的带盖容器的肩部的分解立体图。
图29是第五实施方式的容器主体的口部的说明图。
图30是第五实施方式的盖部的中盖的说明图。
图31是将本发明的带盖容器应用于分配器的图。
图32A是将本发明的带盖容器应用于棒状化妆体的送出容器的、盖部和送出容器的外观说明图。
图32B是将本发明的带盖容器应用于棒状化妆体的送出容器的、关闭盖部的状态的套筒周边的剖视图。
图33A是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的带盖容器的盖部的剖视立体图。
图33B是第六实施方式的容器主体的口部的正视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进行说明。在下述各附图中,有时对相同构成部分付与相同附图标记,并且省大致重复的说明。
本发明涉及包括具有口部的容器主体以及盖部的带盖容器及其制造方法。
<第一实施方式>
首先,使用图1~图12,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带盖容器100进行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带盖容器100的取下外盖3的图。图2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带盖容器100的容器整体的外观图。
本实施方式的带盖容器100具有容器主体1以及盖部200。在本实施方式中,容器主体1成为容器(容器部)。
盖部200自上表面以及外周侧可拆装地卡合于容器主体1的口部10。盖部200为中盖2和外盖3(参照图2)的双重构造。需要说明的是,盖部200可以为具有中盖2和外盖3之外的其他的部件的三重以上构造。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中,虽然为了说明中盖2的形状,取下外盖3进行示出,但是在盖部200中,由于中盖2和外盖3嵌合而一体化,通常使用时为图2的状态,观察不到图1的状态。
参照图1,在容器主体1中,在作为用于容纳内容物的容纳部的上表面的肩部19的上侧设有口部10。
另外,在图2中,虽然容器主体1的肩部19之下的容纳部(基部、瓶部、本体部)以大致长方体形状的例子示出,但是只要在容纳部中具有侧面和底,则任何形状均可。例如,可以为容纳部的底部(下表面)相对于肩部19(上表面)逐渐变宽、逐渐变窄,或者容纳部侧面扭转、主体部的中央膨胀、凹陷等各种形状。
参照图1,口部10具有作为周壁状的外周侧面的外周壁11以及圆形状的上壁12(参照图3A)。在口部10的外周壁11上设有向外侧突出的圆柱状的突起(凸部、凸台)13a、13b、13c(参照图5(a))、以及13d。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虽然示出了形成于容器主体1的口部10的突起13a~13d为圆柱形状的例子,但是用于卡合的突起是向外侧突出的形状即可,可以为四棱柱、三棱柱等的多棱柱、多棱柱的多边形的一部分缺失的形状等。
另外,中盖2具有周壁21以及上壁22。在上壁22设有向上方竖起的环状竖起部28,在环状竖起部28中形成有向上方开口的多个卡止孔29a~29h。
另外,中盖2的周壁21的下缘具有沿圆周方向蜿蜒的波状图案,波状图案由连续的谷部(凹入的、被切除的部分)以及山部(残留的部分)构成。另外,由于在谷部的谷底(上端)形成有槽部24,因此周壁21的下缘成为带槽波状弯曲缘。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周壁21的波状弯曲缘中,山部的山顶(下端)MP与山顶MP之间的重复期间为圆周的1/4(参照图3B、图6(c)),从而重复形成有四个波形。
在作为周壁21的下缘的带槽波状弯曲缘中,作为向上方凹入的形状的谷部V(参照图6(b))有作为倾斜的下缘部的第一倾斜面23以及与该第一倾斜面23的倾斜角度交叉的第二倾斜面25构成。
另外,第一倾斜面23具有坡度缓和的下侧的缓斜面231以及坡度陡的上侧的陡斜面232。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若除去槽部24的上缘以及下缘,则中盖2的下缘由第一倾斜面23以及第二倾斜面25构成,优选不形成平坦部。因此,周壁21的下缘的由谷部以及山部构成的波形状至少形成两个上。
而且,在向上方凹入的谷部V的谷底(上端)VB(参照图6(b)),形成有自第一倾斜面23的上端延伸的槽部24。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突起13滑动并卡合的槽的槽部24是由上缘24U、下缘24L、延伸端24S包围的U字形状的空间的U槽。槽部24的上缘24U自第一倾斜面23连续延伸,作为U槽的槽部24的下缘24L相对于第二倾斜面25的上端在大致横向延伸出来。即,由槽部24的下缘24L和第二倾斜面25的上端周边的面包夹的部分成为防脱落片(突出片)26。
在本构成中,若将盖部200载置于容器主体1的口部10,则第一倾斜面23、或者第二倾斜面25一边与口部10的突起13的上部分接触一边向斜下方向滑动移动之后,使用者使其旋转,从而将突起13引导并嵌入槽部24内。对于盖部200的旋转的详细内容,使用图8、图9后述。
另外,参照图2,盖部200的外盖3为有顶圆筒形状,且具有侧壁31以及顶壁32。
图3A,图3B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带盖容器100的分解图。图3A是自盖部的上方观察的分解立体图,图3B是自肩部19的下方观察的分解立体图。
参照图3A,图3B,在容器主体1的口部10的上壁12的中央形成有嵌合孔14,在嵌合孔14的周围设有环状隆起部15。
另外,在中盖2的上壁22的下表面侧设有作为向下方突出的突起的栓部27。
若将盖部200安装于容器主体1的口部10,则中盖2的栓部27插入口部10的嵌合孔14,从而成为压栓构造,由此口部10的嵌合孔14被阻塞。
而且,参照图3B,在盖部200的外盖3的顶壁32的下表面设有向下方突出的多个突起33(33a~33h)(参照图7(c)),参照图3A,在中盖2的上壁22的环状竖起部28中形成有多个卡止孔29(29a~29h)(参照图6(a))。
通过外盖3的突起33a~33h插入中盖2的卡止孔29a~29h而嵌合,从而盖部200相对于口部10旋转时,防止外盖3相对于中盖2旋转,能够使外盖3与中盖2连动旋转。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例子中,虽然示出了使用突起33a~33h和卡止孔29a~29h使外盖3与中盖2连动的例子,但是也可以设定为在侧面形成压花形状而使外盖3与中盖2连动的构成。
图4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盖部以及容器主体的口部的正剖视图。图4相当于图2的AA剖面。在图4中,示出了盖部200安装于容器主体1的口部10的状态且盖部200覆盖口部10(盖上)的状态。
在盖部200中,如图4所示,以外盖3的自顶壁32的下表面向下方突出的多个突起33a~33h与中盖2的卡止孔29a~29h卡合的状态进行组装。
另外,由于在中盖2的上壁22的下表面设有向下方突出的栓部27,因此在安装盖部200时,该栓部27插入口部10的上壁12的嵌合孔14从而嵌合孔14被压栓,由于盖部200固定于容器主体1的口部10。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中,在嵌合状态中,虽然示出了盖部200的中盖2的上壁22的下表面22L与容器主体1的口部10的上壁12不接触的例子,但也可以是接触的构成。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密闭性,也可以设定为在容器主体1的口部10的上方设置作为其他部件的可上下移动的中栓的构成。对于使用中栓的实施方式,虽然在外盖为方筒形状的第三实施方式中详细说明,但是在外盖为圆筒形状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应用中栓。
盖部200的中盖2、容器主体1的口部10由例如聚丙烯(PP)、聚乙烯(PE)、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缩醛(POM)、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等的树脂构成。
另外,盖部200的外盖3可以由上述树脂构成,或者可以将铝等的金属覆盖于上述树脂的周围。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盖部200的安装状态中,中盖2通过与口部10的上壁12的一部分以及自外周壁11突出的突起13a~13d接触而被支承。
图5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容器主体1的口部10的说明图。在图5的容器主体1的口部10周边,(a)是俯视图,(b)是正视图。
如图5的(a)的俯视图所示,在容器主体1的口部10的外周壁11设有等间隔分离的、在四个方向向外侧突出的突起13a、13b、13c、以及13d。
另外,如图5的(b)所示,示出了容器主体1的肩部19之上的部分,在容器主体1中,如图2所示,在肩部19之下,设有作为用于容纳内容物的部分的容纳部。
在本例子中,在图5所示容器主体1的口部10中设有形成有嵌合孔14的上壁12,虽然示出了设于中盖2的栓部27插入嵌合孔14从而在关闭盖部时进行压栓的构造,但是本发明的容器主体1的口部10可以是不具有上表面而开口的构成,在该情况下,通过关闭盖部,来封闭口部的开口部。而且,如后述的图31、图32A、图32B所示,也可以是在容器主体侧的口部的上侧设置分配器、口红用套筒等,并且通过盖部将其与口部一同覆盖的构成。
图6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盖部200的中盖2的说明图。在图6中,(a)为俯视图,(b)为正视图,(c)为仰视图。
如图6的(a)的俯视图所示,在中盖2的上壁22的上表面22U侧,形成有八个卡止孔29a~29h。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示出了卡止孔29a~29h形成至上壁22的厚度方向途中而不在上下方向贯通的例子,但是卡止孔29a~29h可以在上壁22中在上下方向贯通。
如图6的(b)、图6的(c)所示,中盖2的周壁21的下缘具有由连续的向上凹陷的谷部V以及向下方伸出的山部M构成的四个波形状,并且是在谷部V的作为谷底的上端VB形成有槽部24的带槽波状弯曲缘。
如图6的(c)所示,作为周壁21的下缘的带槽波状弯曲缘的山部M的山顶(下端)MP等间隔地设有四个。即,将山顶(下端)MP、MP之间作为重复单位,相同带槽谷部的形状在圆周方向重复四次。
在本实施方式中,图6的(b)所示带槽谷部自横向观察为与作为将形成为钩状的槽部24作为波的顶点的、使多个水鸟的头部分连续那样的形状的开尔文·亥姆霍兹波相似的形状。第一倾斜面23是右上的倾斜,第二倾斜面25只要是使图11所示下侧模具8向下方向移动是不成为倒扣的左上的倾斜即可,其可以与倾斜面23、25的倾斜角度相同也可以不同。
而且,如图6的(b)所示,第一倾斜面23具有倾斜缓和的缓斜面231、以及自缓斜面231的上端连续且坡度比缓斜面231陡的陡斜面232。槽部24的上缘24U自陡斜面232的上端在与陡斜面232不同的角度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槽部24在大致水平方向延伸。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例子中,虽然说明了第一倾斜面23由不同坡度的两个斜面231、232构成的例子,但是第一倾斜面23可以为一个坡度的斜面,或者弯曲。
另外,如图6的(b)所示,第二倾斜面25的圆周方向的长度比槽部24的圆周方向的长度长。由此,可以将第二倾斜面25的下端附近的面作为上缘,形成防脱落片26。具体而言,可以利用图11、图12所示那样的模具,在第二倾斜面25延伸的范围内,在第二倾斜面25的上侧形成防脱落片26且形成槽部24。
在图6中,虽然示出了在中盖2的周壁21的下缘向上方凹入的带槽谷部V与容器主体1侧的口部10的突起13设置相同数量的例子,但是带槽谷部V的数量可以比口部10的突起13多。在该情况下,中盖2的带槽谷部V的数量设置为突起13的数量的倍数。例如,由于图5所示口部10的突起13a~13d为四个,因此带槽谷部V的数量可以设为8个、12个、16个…等。
另外,如图6的(b)所示,槽部24自作为右上的倾斜的第一倾斜面23的陡斜面232的上端连续地在大致右方向延伸。这是由于,一般来说盖部设定为顺时针拧紧,逆时针打开,为了适应其构成。
另外,在本构成中,形成四个带槽谷部V,槽部24设定于山部的下端MP、MP之间的带槽谷部V的各重复周期的、约1/6~4/9的区间内。
对于图6的(b)的中盖2的由除了槽部24的谷部以及山部构成的波形状,使用图11的下侧模具8形成,槽部24使用图11的侧面模具7的突起形成。因此,对于中盖2的圆周方向中的槽部24的延伸长度,只要为比作为可在图11的侧面模具7的移动方向投影的范围的、自山顶MP至通过第二倾斜面25的防脱落片26的顶端26P的范围、即图6的(c)的第二倾斜面25的部分短即可以自由设定。
详细而言,对于图6的(b)的槽部24的延伸端24S的位置,若为图11的模具构造则可以设定至右侧的山顶(下端)MP的位置。因此,在周壁21中,相当于槽部24存在的范围的角度为约15°~40°。由此,开盖时用于使周壁21的周向的槽部24移动的图6的(c)所示旋转角度θ1为约15°~40°。
另外,根据容器主体1的口部10的突起13的数量,中盖2的带槽谷部V的数量也改变。例如,如本例子那样,为突起13的数量与带槽谷部V的数量相同的构成,在突起13的数量改变的情况下,通过将槽部24设定为与本构成相同长度,从而能够设定为与设置四个的情况相同的旋转角度,或者通过与设置四个的情况相比使槽部24变长、变短,能够对盖部200的开盖时的卡合以及卡合解除的旋转角度进行调整。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6的(b)、图6的(c)中,虽然示出了第一倾斜面23比第二倾斜面25倾斜缓和且延伸较长的例子,但是通过改变第一倾斜面23和第二倾斜面25的倾斜角度,可以改变圆周方向四分割的部分中的、第一倾斜面23与第二倾斜面25的长度的比例。根据第二倾斜面25的圆周方向的长度,也可以对槽部24的长度进行调整。
图7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盖部200的外盖3的说明图。在图7中,(a)是俯视图,(b)是正视图,(c)是仰视图。
如图7的(c)的仰视图所示,在外盖3的顶壁32的下表面32L设有八个突起33a~33h。该突起33a~33h与中盖2的上壁22的卡止孔29a~29h设置相同数量,在组装盖部200时,其插入且嵌合于中盖2的卡止孔29a~29h。通过该嵌合,在盖部200中,外盖3与中盖2一体旋转。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6、图7中,虽然对在外盖3的顶壁32的下表面32L设置突起33a~33h,并且在中盖2的上壁22设置卡止孔29a~29h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孔和突起的配置可以相反。即,为了实现中盖2和外盖3的止转功能,可以在外盖3的顶壁32的下表面32L形成卡止孔,并且在中盖2的上壁22设置突起。
而且,中盖2和外盖3的止转功能可以通过压花形状实现。详细而言,通过使中盖2的周壁21的外周、以及外盖3的侧壁31的内周的至少一部分成为平槽、凸凹、斜纹状等的压花形状而使彼此卡合以增加旋转方向的摩擦力,使外盖3相对于中盖2不旋转地一起旋转。
(盖部的动作)
图8是示出本发明的盖部200相对于口部10的旋转的正视图。详细而言,在图8中,(a)是示出中盖2的下缘的第一倾斜面23相对于突起13a滑动的状态的图,(b)是示出突起13a到达第一倾斜面23与槽部24的边界的状态的图,(c)是示出突起13a与槽部24嵌合的状态的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若将盖部200在图8的(a)所示中盖2的位置载置于容器主体1的口部10,则在重力作用下,如图8的
Figure BDA0003051644610000112
所示,第一倾斜面23相对于突起13a(13a~13d)滑动,从而盖部200下降。
这里,由于第一倾斜面23为右上的倾斜,因此在中盖2于第一倾斜面23沿突起13a滑动且下降时,盖部200相对于口部10顺时针旋转。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盖部200在重力作用下自动顺时针旋转且下降,因此若成为图8的(b)所示突起13a到达作为第一倾斜面23与槽部24的边界的谷底的上端VB的状态,则使用者通过使盖部200顺时针旋转,使盖部200的状态自图8的(b)的状态转移至图8的(c)的状态,从而使突起13a嵌合于槽部24。
详细而言,槽部24自第一倾斜面23的上端向右方向延伸,由于槽部24的起点为带槽谷部V的谷底VB、终点为延伸端24S,因此通过使盖部200顺时针旋转,其与突起13a的接触位置自槽部24的起点转移至终点,从而使突起13a嵌合于槽部24,盖部200拧紧。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若自图8的(b)转移至图8的(c)的状态,则通过口部10的突起13a与槽部24的延伸端24S接触,能够获得完全拧紧的感觉。例如,作为完全拧紧的感觉的一个例子,除了不能继续推压的触感之外,还可以响起碰撞的声音。
另一方面,在取下盖部200的情况下,使用者通过使盖部200逆时针旋转,从而使中盖2移动至
Figure BDA0003051644610000113
的位置,突起13a进一步通过图8的(b)的位置,若突起13a的上端自大致水平方向延伸的槽部24的上缘24U接触角度较陡的陡斜面232,则能够向上抬起并取下盖部200。
这样,通过将作为与槽部24的上缘24U连接的斜面的陡斜面232设定为陡的角度,能够在使用者取下盖部200时制造出盖部200上浮起来的感觉。
因此,在本构成中,在取下盖部200时,仅通过相当于槽部24的横向的长度的微小的旋转就能够解除卡合状态,从而如图6的(c)的θ1所示能够将为了开盖所必要的旋转角度设定为较小,因此通过更少的动作更快使用成为可能。
图9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盖部200相对于口部10的旋转的正视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中盖2的周壁21的下缘的向上方凹入的谷部构成为包括两个方向的倾斜面23、25。
因此,若将盖部200在容器主体1的口部10中载置于图9的(a)所示中盖2的位置,则在重力作用下,如图
Figure BDA0003051644610000121
所示,第二倾斜面25相对于突起13a滑动,从而盖部200下降。
这里,由于第二倾斜面25为左上的倾斜,因此在中盖2于第二倾斜面25沿突起13a滑动且下降时,盖部200相对于口部10顺时针旋转。
由于盖部200在重力作用下相对于口部10自动顺时针旋转且下降,因此如图9的(b)所示,若成为突起13a超过第二倾斜面25的上端而到达第一倾斜面23与槽部24的边界的状态,则与图8的(b)相同,使用者使盖部200顺时针旋转。由此,使盖部200的状态自图9的(b)的状态转移至图9的(c)的状态,使口部10的突起13a嵌合于中盖2的槽部24,从而将盖部200嵌合安装。
这里,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由于中盖2的下缘除了槽部24的上缘以及下缘之外不形成平坦部,因此在不考虑朝向地将盖部200适当载置于口部10之上的情况下,口部10的突起13a与第一倾斜面23、第二倾斜面25、或者作为谷底的上端VB中的任一者接触。因此,盖部200能够在重力作用下开始沿突起13a的自动旋转下降,或者使其停留在作为盖部200的滑动的最下的位置的上端VB与突起13a的接触的位置。
这样,在本构成中,在安装盖部200的情况下,在将盖部200载置于口部10的任意的位置,并且在重力作用下沿第一倾斜面23或第二倾斜面25的自动旋转下降结束后,使用者通过使盖部200仅旋转相当于槽部24的长度的微小量,就能够使其转移至卡合状态。
因此,与螺旋状的螺纹槽的盖部相比,能够将使用者为了关闭盖部200所必须的旋转角度设定为较小,从而使其更早卡合,能够削减使用者的工夫。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容器主体1的口部10以及盖部200的各个部件,以口部10以及中盖2的任一者均由树脂形成为前提,对盖部200因自重而滑动的构成进行了说明。
但是,例如,可以通过将中盖2的栓部27或容器主体1的口部10的嵌合孔14的内壁14I的至少一者以贴紧且弹性变形的橡胶等的材料且以至少一部分贴紧的嵌合尺寸来构成,在安装盖部200时,栓部27以贴紧内壁14I的状态进入,并且以贴紧状态停止,从而达成嵌合状态下的气密。
由于在该气密构成的情况下,在栓部27与内壁14I的接触部分中,产生比非气密的构成大的阻力,因此在盖部200安装时,载置后,使用者通过自上按压盖部200,使其移动至
Figure BDA0003051644610000133
或者
Figure BDA0003051644610000134
的状态。另外,在盖部200取下时,使用者通过比阻力较小的树脂彼此的接触强的力使盖部200旋转,在突起13a到达第一倾斜面23的陡斜面232与缓斜面231的边界的时刻附近,能够自图8的(b)的状态将盖部200自口部10解除气密,从而取下盖部200。
另外,在图6所示中盖2的构成中,在与口部10的卡合中,对通过栓部27和嵌合孔14以接近气密的构造进行卡合的例子、或者以在栓部27或嵌合孔14周边使用橡胶的气密构造进行卡合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即使是口部开口,并且通过嵌入盖部而通过中盖阻塞开口部的构成,也能够在盖部与口部的卡合应用本发明。在该情况下,盖部由于不受因压栓构造的气密引起的阻力,因此闭合盖时能够使盖部因自重滑动,开盖时能够以较小的力解除盖部与口部的卡合。
(槽部变形例)
图10A~图10F是输出本发明的中盖2的槽部24的变形例的图。在上述例子中,如图6的(b)所示,在中盖2的周壁21中,对在横向延伸的U字状的槽部24进行了说明。但是,槽部24的形状不限于上述构成。
图10A是示出上述实施方式中的直线状的U字状的槽部24的图。在本构成中,槽部24具有由上缘24U、下缘24L、延伸端24S围成的、横向(大致水平方向)呈直线的直线延伸部241。如图6的(a)所示,防脱落片26的上边261界定槽部24的下缘24L。
在本构成中,如图6的(c)所示,防脱落片26的上边261沿中盖2的周壁21的周向延伸。
图10B是示出在起点具有阶梯差的槽部24A的图。在本构成中,以防脱落片26A的上边261A的顶端(顶点)向上方突出的方式构成凸部262,从而槽部24A中,直线延伸部241A的起点部分成为向上方凹陷的凹部242。
通过在槽部24A的下缘设置向上方凹陷的凹部242,口部10的突起13a~13d越过防脱落片26A的凸部262而嵌合,从而能够在拆装时的越过时给与点击感的手感,并且能够进一步提供容器100翻倒时等的、来自外侧的冲击时的防脱落的效果。
图10C是示出在途中具有阶梯差的槽部24B的图。在本构成中,以防脱落片26B的上边261B的途中部分向上方突出的方式构成凸部263,从而在槽部24B中,在直线延伸部241B的下缘途中的部分形成向上方凹陷的凹部243。
通过在槽部24B的下缘设置向上方凹陷的凹部243,口部10的突起13越过防脱落片26B的凸部263而嵌合,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容器100的翻倒时等的、来自外侧的冲击时的防脱落的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0A中,对在大致水平方向延伸的槽部24进行了说明,但是如图10B、图10C所示,在槽部24A、24B的下缘的一部分凹陷而设有供口部10的突起13越过的部分的情况下,槽部24A、24B的延伸方向只要不是比第一倾斜面23的陡斜面232更陡的陡坡度,而是至少起点部分为与陡斜面232以及第二倾斜面25不同的倾斜角度,则如图10D所示弯曲,如图10A所示为水平,如图10E所示弯曲等可以为任意角度。
图10D是示出弯曲的槽部24C的图。在本构成中,在槽部24C中,通过防脱落片26C的上边的一部分构成为凸状弯曲的凸状弯曲部264,在槽部24C的下缘形成有作为向上凹陷的弯曲的形状的弯曲部245。
由于槽部24C的下缘为向上弯曲的弯曲部245,因此口部10的突起13越过弯曲(凸状弯曲部264)而嵌合,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容器100的翻倒时等的、来自外侧的冲击时的防脱落的效果。
图10E是示出弯曲的槽部24D的图。在本构成中,构成为防脱落片26D的上边的一部分以凸状弯曲,从而至少槽部24D的上缘以逆V状弯曲。这样,由于防脱落片26D弯折构成,因此槽部24D的下缘成为向上凸的弯折形状。即,槽部24D中的直线部246、247在不同方向延伸。
由于槽部24D为向上弯折的形状,槽部24D的弯折的一部分为右下的形状,因此仅靠横向的力难以打开,能够进一步提高容器100的翻倒时等的、来自外侧的冲击时的防脱落的效果。
在上述的图10A~图10D中,相对于槽部24的上缘24U,将作为与槽部24的上缘24U相连的斜面的陡斜面232设定为陡的角度,另外在图10E中槽部24D与陡斜面232以不同角度弯折,从而能够在使用者取下盖部200时制造出盖部200上浮的触感。
图10F是示出与陡斜面232在相同方向延伸的槽部24E的图。在本构成中,槽部24E的上缘24UE自第一倾斜面23的陡斜面232以直线状连续在同一方向延伸,从而在关闭盖部200时,若中盖2在重力作用下沿突起13滑动,则使用者不使其旋转,而是能够因自重自动地将突起13向槽部24E引导。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0F的形状中,虽然盖部200自动拧紧,但是预计中盖2在来自外侧的冲击中的、自下的冲击下开盖,因此例如,如图10B、图10C所示例子那样,优选通过在防脱落片26的上缘且槽部24E的下缘部24LE的底部、途中部分设置凹凸,从而获得防脱落的效果。
<制造工序>
图11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盖部200的中盖2的制造时的模具的俯视立体图,图12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盖部200的中盖2的制造时的模具的仰视立体图。
第一实施方式的中盖2在被上侧模具9、侧面模具7、下侧模具8包夹的状态下,通过树脂被射出成形。在本实施方式中,侧面模具7由分割成四个的侧面模具7a、7b、7c、7d构成,用于形成中盖2中的周壁21的外周面和槽部24。
上侧模具9为了形成中盖中2的上壁22的上表面,如图11所示以用于形成中盖2的上表面的环状竖起部28中的多个卡止孔29a~19h的方式,在下表面9U形成图12所示圆环状的环状槽91,并且设置有自环状槽91的顶面向下方向垂下的、多个突起92a~92h。
下侧模具8用于形成中盖2中的周壁21的槽部之外部分、以及上壁22的下表面和突起状的栓部27。参照图11以及图12,在下侧模具8的外周面8S上,形成有用于形成中盖2的带槽波状弯曲缘的、作为四个连续的山型的形状的阶梯差的左上的倾斜部81a、81b、81c(未图示)、81d(未图示)以及右上的倾斜部82a、82b、82c(未图示)、82d(未图示)。因此,在下侧模具8的外周面8S中,具有与中盖2的带槽波状弯曲缘中的、山部M的山顶(下端)MP对应的谷底部VB8,以及与谷部V的谷底(上端)VB对应的山顶部MP8。
另外,在下侧模具8的上表面8U的中央部,形成有孔部83。通过向孔部83注入树脂,从而形成自中盖2的上壁22的中央垂下的栓部27。
这里,下侧模具8在对中盖2进行树脂成形后,在取下模具时向下侧抽出,因此仅靠下侧模具8无法形成防脱落片26。
于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在中盖2的周壁21形成用于界定槽部24的防脱落片26,参照图11以及图12,在各侧面模具7c、7d的内周部71c、71d,在与下侧模具8的山型的上端(顶点)的位置符合的位置形成有凸部72c、72d。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在图11、12中无法观察到,但是在侧面模具7a、7b中也在与下侧模具8的山型的上端的位置符合的位置形成有凸部72a、72b。这样,在四个侧面模具7a、7b、7c、7d中各自设置一个凸部72a、72b、72c、72d。
如此,侧面模具7通过由设置了自与下侧模具8的上端(顶点)的位置符合的位置向上方以及侧方扩展的凸部72a、72b、72c、72d的、四分割的模具形成,能够由树脂形成仅靠下侧模具8无法形成的、包括用于界定槽部24的防脱落片26的、作为中盖2的周壁21的带槽波状弯曲缘的下缘。另外,在四个侧面模具7a、7b、7c、7d中,设有用于形成中盖2的周壁21的阶梯差的阶梯差部73a、73b、73c、73d。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例子中,示出了对在中盖2的除了槽部24的波状弯曲缘中,直至陡斜面232与第二倾斜面25的延長线C2(参照图10A)交叉的上端VB之下的部分由下侧模具8形成的例子,但是只要如图11所示以使下侧模具8向下方向移动时不成为倒扣的方式进行设定,可以改变使用下侧模具8形成的周壁21的下缘的波状弯曲缘的区域。
例如,作为直至使下侧模具8向下方向移动时不成为倒扣的边界为止通过下侧模具8形成的设定,可以将自作为自防脱落片26的顶端26P向上侧垂直延伸的线的图10A的线C1的位置向左的部分以及自第二倾斜面25向下的部分、即槽部24之外的全部的部分通过下侧模具8形成。
或者,可以将图10A所示线C2、线C3、线C4设定为由下侧模具8形成的部分与由侧面模具7形成的部分的边界。
这里,在由树脂形成以往例子的在容器主体的口部侧具有倾斜边的构成的情况下,除了与用于容器主体的口部的内侧、肩部、瓶主体等的上下以及横向对应的模具之外,还需要用于这些倾斜边的自下和横向包夹的模具,因此需要较多的模具,或者需要复杂的模具,从而用于树脂成形的模具变得高价。
与此相对,在本发明中,在中盖2的下缘部形成作为滑动卡合机构的、具有倾斜面23、25、用于界定槽部24的防脱落片26的带槽波状弯曲缘,从而如图11、图12所示,使用自上下以及横向全周包夹的模具进行树脂成形。因此,在本发明的中盖的树脂成形中,减少了必须的模具的数量,能够使模具简单化,并且与在口部侧成形倾斜边的以往例子相比,能够廉价地进行制造。
<第二实施方式>
图13A,图13B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盖部的中盖2α的图,图13A是俯视立体图,图13B是仰视立体图。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中盖2的周壁21的下缘中,在四个波形状的、向上方凹入的谷部的谷底(上端)VB中均设置了槽部24。但是,在向上方凹入的谷部的上端VB中的、至少两个上端形成槽部24即可。
在本实施方式中,中盖2α的周壁21α的下缘隔着向下方垂下的山部交替设置向上方凹入的带槽谷部V以及无槽谷部Vα。未设有槽部24的无槽谷部Vα的上部自横向观察为类似锯齿波的波形状,其构成为包括倾斜的第一倾斜面23α、基本垂直延伸的抵接面20、以及较短的第二倾斜面25α。
而且,如图13B所示,第一倾斜面23α具有倾斜缓和的缓斜面231、自该缓斜面231的上端连续且坡度比该缓斜面231陡的陡斜面232、以及自该陡斜面232的上端延伸至延伸上端VBα的上端缓斜面233。
形成有槽部24的带槽谷部V与上述相同,槽部24的上缘24U自陡斜面232的上端以与陡斜面232不同的角度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其在大致水平方向延伸。
在未形成槽部24的无槽谷部Vα的延伸上端VBα中,第一倾斜面23α自相当于带槽谷部V的谷底VB的位置比形成槽部24的谷部的上端VB还长地延伸槽部24的上缘的部分的量,并且自其延伸上端VBα垂下,从而未设置防脱落片26。
在本实施方式中,容器主体1的口部10的突起13a、13b、13c、13d中的任两个卡合于两个槽部24时,容器主体1的口部10的其他的两个突起13抵接于作为自第一倾斜面23α的延伸上端VBα垂下的线段的抵接面20的上端周边。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3A、图13B中,虽然示出了抵接面20自上端基本垂直延伸的例子,但是抵接面20的延伸方向可以不是垂直而是倾斜。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示出了在抵接面20的下端MPα的下方进一步设置第二倾斜面25α的例子,但是在山部M与谷部V的间隔较窄的情况下,可以不在抵接面20的下端MPα之下设置第二倾斜面25α。
<第二实施方式的制造工序>
图14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盖部的中盖2α的制造时的模具的俯视立体图,图15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盖部的中盖2α的制造时的模具的仰视立体图。
与第二实施方式的盖部的中盖2α对应的、自横向全周包夹的侧面模具7α由二分割的侧面模具7e、7f构成。上侧模具9为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由于在中盖2的周壁21的下缘的向上方凹入的谷部的谷底(上端)VB均形成槽部24,因此需要与槽部24相同数量分割的四个侧面模具7a、7b、7c、7d。但是,在中盖中,用于嵌合的槽部至少离开180°设置两个的话,就能够实现嵌合功能。
在本实施方式中,下侧模具8α是上表面8U为相同的形状,且与侧面的外周面8Sα的、具有钩状的槽部24的带槽谷部V对应的台阶状的部分为由与图11、图12相同的倾斜部81、82构成的山状形状。另外,与第二实施方式不同的、与未设有槽部24的无槽谷部Vα对应的部分设有倾斜边81α、82α以及在上下方向延伸的直立边84。
这样,在第二实施方式的构成中,由于仅在中盖2α的凹入的谷部V、Vα的四个上端中的两个上端设置槽部24,从而用于形成防脱落片26的侧面模具7α的分割数为二即可。
对于图6的由连续的谷部V以及山部M构成的四个波形状的部分,由图11的下侧模具8构成,对于图6的槽部24的部分,只要在图11的侧面模具7的移动方向可投影的范围内可自由设定。因此,对于图6的(b)的槽部24的延伸端24S的位置,若为图11的模具构造则可以设定至右MP点的位置,若为图14则可以设定至自端减去产品的壁厚量之处。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侧面模具7e、7f二分割,因此能够进一步减少模具的数量,从而能够使具有滑动卡合功能的中盖的制造整体的模具廉价,并且能够削减抽出模具时的工夫。
<第三实施方式>
图16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带盖容器100β的取下外盖5的图,图17是示出第三实施方式的带盖容器100β的容器整体的外观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第一实施方式相比,如图17所示盖部200β的外盖5为方型这点不同。另外,如图16所示,在盖部200β的中盖4中,在下侧设有下端筒部(外周筒部)481、以及外侧以四边形状伸出的下端凸缘482。
图18A、图18B是第三实施方式的带盖容器100β的分解图,图18A是自盖部200β的上方观察的分解立体图,图18B是自肩部19的下方观察的分解立体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容器部300中,在容器主体1β中安装有中栓6。中栓6为例如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Linear Low Density Polyethylene))、低密度聚乙烯(LDPE(LowDensity Polyethylene))、聚丙烯(PP(Polypropylene))等,由与容器主体1β相比较软的材料构成。中栓6嵌入口部10β的上端。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8的(b)所示,外盖5是双重环形状,其设有作为内周环的盖部内筒53,其自顶壁52的下表面向下方延伸,为设于侧壁51的内侧的环状形状的突起。另外,外盖5的盖部内筒53的下端为具有阶梯差531、532的形状,从而与中盖4的下端抵接部48的上端贴紧卡合。
另外,在图18所示嵌合状态中,盖部200β的中盖4的下端抵接部48与口部10β的侧面的下端大径部17的外周面17O接触。因此,中盖4在中栓6的上壁62以及口部10β的下端大径部17的两处在上下方向被支承,从而在即使例如作为弹性部材的中栓6上下移动的情况下,通过与下端大径部17的卡合,能够使中盖4相对于口部10β在合适的位置卡合。
中盖4的下端凸缘482的外侧面482O与有顶方筒状的外盖5的侧壁51的内面抵接嵌合,从而通过以四边状的框进行卡合,成为止转,从而外盖5与中盖4能够连动旋转。
图19是第三实施方式的盖部以及容器主体的口部的正剖视图。如图19所示,中栓6的外周壁61的内侧面61I与内筒64的外侧面64O隔着容器主体1β的口部10β的上端小径部16嵌合,从而中栓6密封安装于容器主体1β的口部10β。
中栓6由作为与容器主体1β相比较软的树脂的LLDPE、LDPE、PP等形成,从而能够构成为使作为中盖4的突起的栓部47插入中栓6的嵌合孔63时的压栓、与中盖4的上壁42的下表面42L的密闭性提高。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中盖4的上端未设置向外侧伸出的上端伸出部49(参照图25A),但是作为替代,在外盖5设有作为垂下筒状壁的盖部内筒53。
本实施方式中,在盖部200β中,中盖4的周壁41的外周面41O与外盖5的盖部内筒53的内周面53I接触卡合。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中盖4的侧面的下部的下端抵接部48中的、下端筒部(外周筒部)为两级形状。在下端筒部,上部为薄壁部483,下部为厚壁状的厚壁部481。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9所示,盖部200β在外盖5的盖部内筒53的下端的阶梯差531、532接触中盖4的下端筒部的厚壁部481的上表面481U以及薄壁部483的外周面483O的状态下卡合。
通过该构成,外盖5的盖部内筒53在周面状以及下部中,与作为中盖4的侧面的内侧的周壁41以及、下端抵接部48的外端筒部的厚壁部481的上端的481U这两者接触卡合,从而能够防止盖部200β中的中盖4相对于外盖5的倾斜。
图20是第三实施方式的容器主体1β的口部10β的说明图,(a)是俯视图,(b)是正视图。
本实施方式的容器主体1β与图5所示第一实施方式相比,不存在口部10β的上壁12而开口,于作为其开口的周围的上端设置上端小径部16,于口部10β的下端设置与筒状壁11β相比直径较大的下端大径部17这点不同。
图21是安装于第三实施方式的容器主体1β的口部10β的中栓6的说明图。在图21所示中栓6中,(a)是俯视图,(b)是正视图,(c)是仰视图。
中栓6具有外周壁61、上壁62、内筒64,在上壁62形成有上下贯通的嵌合孔63。另外,在嵌合孔63的周围形成有环状隆起部65。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例子中,对通过设有嵌合孔63的中栓6使盖部200和容器主体1β的口部β卡合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对于图20的容器主体,也可以不设置中栓而直接安装盖部200。
图22是第三实施方式的盖部200β的中盖4的说明图。在图22的中盖4中,(a)为俯视图,(b)为正视图,(c)为侧面图,(d)为仰视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2的(b)、图22的(c)所示,与第二实施方式相同,槽部44设于向上方凹入的四个谷部的上端VB中的两处,在其他的两个上端形成有抵接面40。
如图22的(c)所示,作为周壁41的下缘的带槽波状弯曲缘的山部的山顶(下端)MP、MPβ为等间隔交替配置各两个而设有四个。即,将山顶(下端)MP、MPβ之间作为重复单位,带槽谷部、以及无槽谷部的形状在圆周方向各两个重复四次。
带槽谷部V(图24B参照)由作为倾斜的下缘部的第一倾斜面43和倾斜角度与该第一倾斜面43交叉的第二倾斜面45构成。另外,第一倾斜面43具有坡度较缓的下侧的缓斜面431、以及坡度较陡的上侧的陡斜面432。
另外,虽然示出了本实施方式的图22的(b)所示的、设于向上方凹入的四个谷部的谷底(上端)中的两个谷底VB的槽部44以与第一倾斜面43相比较缓的倾斜延伸的构成,但是本实施方式中的、作为突起13滑动且卡合的槽的槽部44可以为图10A~图10F所示变形例那样的形状。
另外,在本例子中,示出了在四个谷部中的两个谷部形成槽部44的例子,但是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可以在全部四个谷部中形成槽部44。
图23是第三实施方式的盖部200β的外盖5的说明图。在图23的外盖5中,(a)为俯视图,(b)为正视图,(c)为仰视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盖部200β的外盖5为包括侧壁51、顶壁52、盖部内筒53的双重筒构造。
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如上述的图8、图9说明的那样,在本构成中,在安装盖部200β的情况下,将盖部200β载置于口部10β的任意的位置,在重力作用下的沿第一倾斜面43或第二倾斜面45的自动旋转下降结束后,使用者通过使盖部200β仅旋转相当于槽部44的长度,能够使其转移至卡合状态。
或者,在以与栓部47的贴紧的方式将中栓6β的嵌合孔63的直径构成为较小的情况下,产生用于密闭的阻力。因此,在安装盖部200β时,使用者通过在上载置盖部200β而使其移动至
Figure BDA0003051644610000223
或者
Figure BDA0003051644610000224
Figure BDA0003051644610000225
的状态后,通过使盖部200β仅旋转相当于槽部44的长度,能够使其转移至卡合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包括中栓6,因此若盖部200β旋转,则中栓6与中盖4一同下降而获得气密,不需要关闭盖部时的自上的按压。
另外,由于槽部44倾斜,因此在取下盖部200β时,使用者使盖部200β向开放方向旋转,例如,在突起13到达第一倾斜面43与槽部44的边界的时刻,中栓6上升,自图8的(b)的状态将盖部200自口部10解除气密,从而能够取下。
因此,与螺旋状的螺纹槽的盖部相比,如图22的(c)的θ3所示,能够将使用者为了关闭盖部200β所必须的旋转角度设定为较小,使其更早卡合,能够削减使用者的工夫。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取下盖部200β时,仅通过相当于槽部44的长度的微小旋转就能够解除卡合状态,从而也能够将为了开盖所必须的旋转角度设定为较小,能够以较少的动作,更早使用。
图24A,图24B是第三实施方式的盖部200β的中盖4的透视说明图。图24A是自内侧观察未形成钩状的槽部44的无槽谷部Vβ周边的图,图24B是自内侧观察形成有钩状的槽部44的带槽谷部V周边的图。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图24通过透视图自内侧示出背面,因此与自外侧观察的图左右相反。
在本实施方式中,中盖4的周壁41的下缘中,向上方凹入的带槽谷部V与无槽谷部Vβ隔着向下方垂下的山部交替设置。在图24A所示无槽谷部Vβ中,未设置槽部44,为类似锯齿波的波形状,构成为包括倾斜的第一倾斜面43β、以及大致垂直延伸的抵接面40。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如图13B所示,示出了在抵接面20的下端MPα的下方进一步设有第二倾斜面25α的例子,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筒的内侧的抵接面40的下端MPβ为与带槽谷部V中的由第二倾斜面45和第一倾斜面43β构成的山部的下端MP大致相同高度。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设有抵接面40的无槽谷部Vβ中,未设置第二倾斜面,抵接部的下端MPβ成为最下端部。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无槽谷部中,也可以与第二实施方式相同,构成为在抵接面40之下设置第二倾斜面。
另外,中盖4的周壁41的下部分构成为自外侧观察被隐藏。即,周壁41的波状弯曲部(滑动片)的作为向下方突出的部分的下端MP、MPβ的周边与下端抵接部48的内周连结。
因此,如图14、图15所示,本构成的中盖4能够通过二分割为上侧模具、下侧模具的侧面模具而树脂成形。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构成中,通过在下侧模具的外周面调整阶梯差的深度,并且在侧面模具中的内周面的下端设置阶梯差,从而将作为中盖4的侧面的小径的周壁41、以及与周壁41相比直径较大的下端抵接部48树脂成形。
此时,通过调整下侧模具的阶梯差的深度、以及侧面模具的阶梯差夹入时的厚度,而使作为周壁41的波状弯曲缘的山顶的下端MP周边、与下端抵接部48的下侧筒部的厚壁部481重叠,从而能够使重叠的部分成形为一体化构成。
因此,在本发明的中盖的树脂成形中,由于能够进一步减少必须的模具的数量,使模具简单化,从而与在口部侧成形倾斜边的以往例子相比,能够廉价地进行制造。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谷部V、Vβ的四个上端中的两个上端形成槽部44,因此用于将中盖4射出成形的侧面模具成为二分割,能够进一步减少模具的数量,从而能够使具有滑动卡合功能的中盖的制造整体的模具廉价。并且能够进一步减少抽出模具时的工夫。
<第四实施方式>
接下来,使用图25A、图25B,对外盖和中盖的卡合构造与第三实施方式不同的第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第三实施方式相比,在盖部200γ的中盖4γ的上侧设有外侧以四边形状伸出的上端伸出部49这点、以及外盖5γ的形状不同。
图25A,图25B是第四实施方式的带盖容器100γ的分解图。图25A是自盖部200γ之上观察的分解立体图,图25B是自肩部19的下方观察的分解立体图。
容器主体1γ的口部10γ是不具有上表面的筒状形状,口部10γ的侧面的上端成为直径比其他的筒状壁11γ小的、上端小径部16。另外,在口部10γ的下端,设有直径比筒状壁11γ大的下端大径部17。
盖部200由有顶方筒状的外盖5γ、以及大致筒状的中盖4γ构成。外盖5γ具有侧壁51γ、以及顶壁52,未设置第三实施方式的盖部内筒53。另外,在侧壁51γ的下端未设置阶梯差。
中盖4γ具有周壁41γ、上壁42、上端伸出部49、以及下端抵接部48。中盖4γ的侧壁由周壁41γ、下端抵接部48的下端筒部481构成。
另外,中盖4γ的周壁41γ的下缘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周壁21同样成为带槽波状弯曲缘,形成有四个波形状。
在作为周壁41γ的下缘的带槽波状弯曲缘中,作为向上方凹入的形状的谷部V由作为倾斜的下缘部的第一倾斜面43、以及在与第一倾斜面43的倾斜方向交叉的方向倾斜的第二倾斜面45构成。并且,在向上方凹入的谷部V的谷底(上端)VB形成有由自第一倾斜面43的上端在与第一倾斜面43不同角度延伸的上缘44U(参照图22的(b))、下缘44L、以及作为延伸方向的端部的延伸端44S界定的槽部44。
槽部44的上缘44U自第一倾斜面43连续延伸,槽部44的下缘44L相对于第二倾斜面45的上端在大致横向延伸出来。另外,由槽部44的下缘44L和第二倾斜面45包夹的部分成为防脱落片46。
上端伸出部49、以及下端凸缘482的外框为四边形状,上端伸出部49、以及下端凸缘482的外侧面通过嵌入方筒状的外盖5γ的内侧而嵌合,在盖部200γ旋转时,防止外盖5γ与中盖4γ之间的旋转错位,从而一起旋转。
如图11、图12所示,本构成的中盖4γ能够通过上侧模具、下侧模具、以及被四分割的侧面模具树脂成形。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构成中,通过在下侧模具的外周面调整阶梯差的深度,并且在侧面模具的内周面的下端设置阶梯差,将作为中盖4γ的侧面的小径的周壁41、以及直径比周壁41大的下端抵接部48γ树脂成形。
此时,通过调整下侧模具的阶梯差的深度、以及侧面模具的阶梯差的夹入时的厚度,作为周壁41的波状弯曲缘的山顶的下端MP周边与下端抵接部48的下侧筒部的厚壁部481重叠,从而能够成形为重叠的部分一体化构成。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在全部的谷部(四个)的上端形成槽部的例子,但是在该构成中,槽部也可以形成于两个谷部。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第四实施方式中,在中盖的下端的波状弯曲缘中,对形成四个谷部的构成进行了说明,但是谷部的数量可以不是四个。
<第五实施方式>
图26是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带盖容器的取下外盖的图,图27是示出第五实施方式的带盖容器100δ的容器整体的外观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第三实施方式相比,如图26所示,由在中盖4δ的下端的波状弯曲缘的连续的谷部以及山部构成的波形状为两个且在该两个谷部的顶点形成有槽部这点不同。而且,如图27所示,外盖5δ的上表面52δ的形状不是正方形而是长方形这点、以及外盖5δ的侧壁51δ的外侧面位于与容器主体1α的肩部19之下的容纳部的侧壁的外侧面位于大致相同线状这点不同。
另外,参照图26,在中盖4δ的下侧凸缘482δ,加强肋484以在对角线方向延伸的方式隔着筒状的周壁41γ在左右设有两个。在下端筒部481δ中的短边方向的面张设有外侧面平坦的平坦部485。
图28是第五实施方式的带盖容器100δ的分解图,是自下方观察的立体图。
如图28所示,中盖4δ的圆周方向中的波状弯曲缘处的谷部(波形状)为两个,因此与形成四个谷部的第三实施方式~第四实施方式的波形状相比,能够使本实施方式的波形状的第一倾斜面43δ以及第二倾斜面45δ的倾斜缓和。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优选中盖4δ的内侧的周壁的下缘除了槽部44δ的上缘44Uδ(参照图30)以及下缘44Lδ之外,由第一倾斜面43δ或第二倾斜面45δ构成,在波状弯曲缘不形成平坦部。
图29是第五实施方式的容器主体1δ的口部1δ的说明图。在图29的容器主体1δ的口部1δ周边中,(a)是俯视图,(b)是正视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容器主体1δ的口部10δ,设有在长边方向突出的两个突起13e、13f。
图30是第五实施方式的盖部200δ的中盖4δ的说明图。在图30的中盖4δ中,(a)为俯视图,(b)为正视图,(c)为侧面图,(d)为仰视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有由两个连续的谷部以及山部构成的波形状,从而与第一实施方式~第四实施方式相比,一个谷部在更长的范围内延伸,一个谷部为约180°。另外,在该两个谷部中均形成有槽部44δ。
在本实施方式中,中盖4δ为180°旋转对称,为了与外盖5δ卡合时的辨别,示出了对中盖4δ的周壁41δ的上端41Pδ弯曲的例子,但是上端41Pδ也可以为直线状。
在本实施方式中,也与图9相同,若载置盖部200δ,则沿较长延伸的倾斜面43δ或45δ滑动移动,从而能够将使用者为了关闭盖部200δ所必须的旋转角度与第一实施方式~第四实施方式基本不改变地设定为仅与槽部44δ对应的长度。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使盖部200δ相对于口部10δ较早卡合,从而能够削减使用者的工夫。
或者,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使卡合状态更稳定,可以使槽部44δ的圆周方向的长度比第一实施方式~第四实施方式更长地延伸。
在本实施方式中,中盖4δ具有在作为两个谷部的谷底的上端形成两个槽部的带槽波状弯曲缘,从而用于将中盖4δ射出成形的侧面模具成为两分割,能够进一步减少模具的数量,能够在使具有滑动卡合功能的中盖的制造整体的模具廉价,并且能够减少抽出模具时的工夫。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例子中,对与方筒形的外盖5δ对应的具有包括两个谷部的波状弯曲缘的中盖4δ进行了说明,但是如第一实施方式、第二实施方式所示,对于圆筒形的外盖3也形成具有包括两个谷部的波状弯曲缘的中盖。在该情况下,优选以能够辨别纵、横的方式在外盖记载印记等的记号。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第五实施方式中,设定为在将盖部向容器主体安装时,栓部进行压栓而能够达成气密的构成,但是对于不达成气密的盖部与容器口部的卡合构成,也可以应用本发明的滑动卡合。
<向其他的容器的应用1>
图31是将本发明的带盖容器应用于分配器的图。
在本例子中,盖部200A的中盖2A为纵长,从而是盖部完全覆盖分配器部D的构成。在作为本构成的容器主体1A的分配器容器中,在分配器部D的下侧设置口部10A,在口部10A的外周设置突起13a~13d。
分配器多在分配器内部达成气密,是为了防止误操作等的盖部,因此在本构成中盖部不以气密为前提。
由此,相对于分配器部D轻闭包括中盖2A的盖部200A(未图示)即可,从而在关闭盖部时,如图9所示,若载置盖部则因自重而沿倾斜面滑动移动,使其仅旋转与槽对应的长度量,使盖部200A与口部10A嵌合。
另一方面,在打开盖部时,由于不需要解除密闭,因此仅使其旋转与槽对应的长度量,并且抬起就能够打开。因此,能够将使用者为了关闭盖部200A所必须的旋转角度设定为较小,使其更早卡合,从而能够削减使用者的工夫。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31中虽然省略了外盖,但是为了使作为形成于中盖2A的下端的锯齿形状的带槽波状弯曲缘构造观察不到,优选在中盖2A的外侧设置外盖。盖在外侧的外盖可以是如第一实施方式、第二实施方式那样为圆筒形,也可以如第三实施方式~第五实施方式那样为方筒形,在将外盖设定为方筒形的情况下,优选将中盖4、4γ、4δ的任一者的形状应用于分配器容器的中盖。
<向其他的容器的应用2>
图32A、图32B是将本发明的带盖容器应用于棒状化妆体的送出容器的图。图32A是打开盖部的状态的送出容器的套筒周边的外观说明图,图32B是关闭盖部的状态的套筒周边的剖视图。
可容纳于作为容器主体的送出容器1B中的棒状化妆体是指,例如口红、唇膏、美容棒、部分用腮红等、形成为棒状的化妆品。在本例中,以棒状化妆体为口红为例进行说明。
如图32的(b)所示,在送出容器1B中,在把持部19B的内部,设有用于保持口红L的口红保持器H,在口红保持器L的外侧且在把持部19B的内侧设有套筒S。在该送出容器1B中,套筒S相对于把持部19B以及口部10B相对旋转,从而口红L相对于套筒S上下移动。
在本构成中,在作为容器主体的送出容器1B中,在套筒S的下侧设置口部10B,在口部10B的外周设有突起13a~13d。
中盖2B以覆盖送出容器1B的套筒S以及口部10B的外侧的方式盖上。如图32的(b)所示,成为中盖2B的上端附近变窄而接近套筒S的构成,从而若盖上盖部200B则成为密闭构造。
需要说明的是,在构成不需要气密的棒状化妆体的送出容器的盖部的情况下,如图31所示,可以为直型的中盖。
另外,如图32B所示,在本例的盖部200B中,为了使形成于中盖2B的下端的带槽波状弯曲缘构造观察不到,在中盖2B的外侧设有圆筒形的外盖3B。盖在外侧的外盖3B可以如第三实施方式~第五实施方式那样为方筒形,在将外盖设定为方筒形的情况下,可以将中盖4、4γ、4δ中的任一者用作送出容器的中盖。
<第六实施方式>
图33A、图33B是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的带盖容器的说明图,图33A是第六实施方式的盖部400的剖视立体图,图33B是第六实施方式的容器主体的口部的正视立体图。
在本构成中,第五实施方式中的带槽波状弯曲缘(滑动部)与突起的卡合构成在口部和盖部(中盖)相反设置。
参照图33A,在盖部400的周壁410的内周面设有向内侧突出的多个突起413e、413f。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33A中,虽然示出了形成于盖部400的用于卡合的突起413为圆柱形状的例子,但是用于卡合的突起为向外侧突出的形状,可以为四棱柱、三棱柱等的多棱柱、多棱柱的多边形的一部分切除的形状等。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第五实施方式中,虽然以将中盖和外盖设定为双重构造而构成盖部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如图33A、图33B所示,在将具有带槽波状弯曲缘的倾斜片形成于容器主体的口部730侧的情况下,盖部400的下端可以平坦地形成,从而可以不设置外盖。
另一方面,参照图33B,在容器主体700的口部730中,在周壁710的外周侧安装有倾斜片720。详细而言,倾斜片720包括由连续的谷部以及山部构成的两个以上的波形状,在谷部的作为谷底VB的下端具有形成有槽部的带槽波状弯曲缘。倾斜片720成为相对于口部730的周壁710的外周面以恒定的厚度向外侧膨胀的厚壁部。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3B所示,向下方凹入的谷部由第一倾斜面723、以及倾斜角度与该第一倾斜面723交叉的第二倾斜面725构成。槽部724在谷部的谷底VB自第一倾斜面723的下端连续延伸。
第一倾斜面723具有自山顶MP延伸的缓斜面722、以及自该缓斜面722的下端连续且坡度与该缓斜面722相比较陡的陡斜面721。
另外,在口部730的周壁710的外周侧的倾斜片720的上缘的带槽波状弯曲缘的向波形状的下方凹入的谷部的下端VB周边中,由槽部724的上缘和第二倾斜面725的下端附近的面包夹的部分成为突出片726。
另外,第二倾斜面725的圆周方向的长度比槽部724延伸的圆周方向的长度长。通过该构成,能够将第二倾斜面725的下端附近的面作为上缘,设置突出片726而形成槽部724,从而能够在制造工序中容易地取出模具。
另外,在图33B中,虽然示出了槽部724的下缘部大致水平延伸的例子,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0所示,槽部724的下缘部可以与陡斜面721相比坡度缓和地倾斜,或者,可以以槽部724的下缘部与陡斜面721交叉的方式倾斜。
另外,虽未图示,但是在突出片726的下缘(槽部724的上缘)中,优选设有成为将口部的突起413e、413f嵌入槽部724时的防脱落部的凹凸。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上述构成,若将盖部400载置于容器主体700的口部730,则第一倾斜面723或第二倾斜面725与盖部400的突起413e、413f的下部分接触,同时盖部400向斜下方向滑动移动后,能够将突起713e、713f引导并嵌入槽部424内。
在本实施方式中,若载置盖部400则盖部400沿倾斜面滑动移动,能够将使用者为了关闭盖部400所必须的旋转角度设定为较小即相当于槽部724的量,从而使其更早卡合,能够削减使用者的工夫。
另外,由于在本构成中不以气密为前提,因此在取下盖部400时,能够b使盖部400旋转相当于槽部724的量,并且通过抬起而取下。因此,能够将使用者用于关闭盖部400所必须的旋转角度设定为较小,从而使其更早卡合,能够削减使用者的工夫。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在口部730的倾斜片720中形成带槽波状弯曲缘的情况下,模具与容器主体的其他部位一同形成,因此为了不增加模具的数量,优选槽部为两个。需要说明的是,如第二实施方式、第三实施方式那样,在形成抵接面的情况下,谷部的数量可以为四个以上。
以上,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了详述,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该特定的实施方式,在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主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变形、变更。
本申请要求基于2018年11月7日在日本专利局申请的特愿2018-209359号的优先权,在本申请中引用特愿2018-209359号的全部内容。
附图标记说明
1 容器主体(容器)
1β,1γ 容器主体
10,10β,10γ 口部
11 口部的外周壁
11β,11γ 口部的筒状壁
12 口部的上壁
13(13a,13b,13c,13d) 口部的突起(凸台)
14 嵌合孔
15 环状隆起部
16,16γ 上端小径部
17,17γ 下端大径部
19 肩部
2,2α, 中盖
21,21α 周壁
23,23α 第一倾斜面
231 缓斜面
232 陡斜面
24,24A,24B,24C,24D,24E 槽部(U槽)
25,25α 第二倾斜面
26 防脱落片(突出片)
27 栓部
28 环状竖起部
29(29a,29b,29c,29d,29e,29f,29g、29h) 卡止孔
20,40 抵接面
3 外盖
31 侧壁
32 顶壁
33(33a,33b,33c,33d,33e,33f,33g、33h) 突起
4,4γ,4δ 中盖
41,41γ,41δ 周壁
44 槽部(U槽)
481 下端筒部(外周筒部、厚壁部)
483 薄壁部(外周筒部、下端筒部)
5,5γ,5δ 外盖
6,6γ 中栓
7,7α 侧面模具
8,8α 下侧模具
9 上侧模具
100,100β,100γ,100δ 带盖容器
200,200β,200γ,200δ 盖部
300,300γ,300δ 容器(容器部)
400 盖部
700 容器主体
710 口部的周壁
720 倾斜片
721 陡斜面
722 缓斜面
723 第一倾斜面
724 槽部
725 第二倾斜面
726 防脱落片(突出片)
730 口部
M 山部
MP,MPγ 山顶(下端、第六实施方式的上端)
MPα 抵接部的下端
V 谷部(带槽谷部)
Vα,Vγ 谷部(无槽谷部)
VB 谷底(上端、第六实施方式的下端)
VBα,VBγ 延伸上端

Claims (11)

1.一种带盖容器,其具有:
容器;以及
盖部,其与该容器的口部卡合,
在所述口部的外周面或所述盖部的周壁的内周面设置多个突起,
在所述突起设于所述口部的所述外周面的情况下,所述盖部的周壁的下缘为带槽波状弯曲缘,该带槽波状弯曲缘包括由连续的谷部以及山部构成的两个以上的波形状且在所述谷部的作为谷底的上端形成有槽部,向上方凹入的所述谷部由第一倾斜面和倾斜角度与该第一倾斜面交叉的第二倾斜面构成,所述槽部自所述谷部的作为所述谷底的所述第一倾斜面的上端连续延伸,或者,
在所述突起设于所述盖部的内周面的情况下,在所述口部的周壁的外周侧设有倾斜片,该倾斜片具有带槽波状弯曲缘,该带槽波状弯曲缘包括由连续的谷部以及山部构成的两个以上的波形状且在所述谷部的作为谷底的下端形成有槽部,向下方凹入的所述谷部由第一倾斜面和倾斜角度与该第一倾斜面交叉的第二倾斜面构成,所述槽部自所述谷部的作为所述谷底的所述第一倾斜面的下端连续延伸,
若将所述盖部载置于所述容器的所述口部,则所述第一倾斜面或所述第二倾斜面与所述突起接触且所述盖部向斜下方向滑动移动后,将所述突起引导并嵌入所述槽部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盖容器,其中,
在所述口部的所述外周面设置所述突起的情况下,所述突起以向外侧突出的方式设置,
若将所述盖部载置于所述容器的所述口部,则所述盖部的所述第一倾斜面或所述第二倾斜面与所述口部的所述突起的上部分接触且所述盖部向斜下方向滑动移动后,将所述突起引导并嵌入所述槽部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盖容器,其中,
在所述盖部的周壁的下缘的所述带槽波状弯曲缘处的所述波形状的向上方凹入的所述谷部的上端周边,由所述槽部的所述下缘和所述第二倾斜面的上端附近的面包夹的部分成为突出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盖容器,其中,
在所述波形状的两个以上的所述谷部的全部的上端,设有与所述谷部相同数量的所述突出片,从而形成与所述谷部相同数量的所述槽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盖容器,其中,
所述波形状的所述谷部设置三个以上,
所述谷部的至少两个谷部的上端通过设置所述突出片而形成有所述槽部,
其他的谷部的上端未设置所述突出片而成为抵接面,
在所述其他的谷部的上端,所述第一倾斜面延伸至相当于形成于所述至少两个谷部的上端的所述槽部的延伸端的位置,所述抵接面自该位置向下方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3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带盖容器,其中,
在所述突出片的上缘设有成为将所述口部的所述突起嵌入时的防脱落部的凹凸。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带盖容器,其中,
所述盖部具有与所述容器的所述口部的所述多个突起卡合的中盖、以及包围该中盖的外盖,
在所述中盖中,设有下缘部为所述带槽波状弯曲缘的周壁、以及形成于所述周壁的下端的外周的外周筒部,
所述外周筒部的内周面与所述中盖的所述周壁的所述带槽弯曲缘的山部的作为顶部的下端的外周面一体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盖容器,其中,
在所述突起设于所述盖部的所述内周面的情况下,所述突起以向内侧突出的方式设置,
若将所述盖部载置于所述容器的所述口部,则所述口部的所述第一倾斜面或所述第二倾斜面与所述盖部的所述突起的下部分接触且所述盖部向斜下方向滑动移动后,将所述突起引导并嵌入所述槽部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带盖容器,其中,
在所述口部的周壁的外周侧的所述倾斜片的上缘的所述带槽波状弯曲缘处的所述波形状的向下方凹入的所述谷部的下端周边,由所述槽部的所述上缘和所述第二倾斜面的下端附近的面包夹的部分成为突出片,
所述第二倾斜面的圆周方向的长度比所述槽部延伸的圆周方向的长度长。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带盖容器,其中,
所述第一倾斜面具有缓斜面、以及自该缓斜面的下端连续且坡度比该缓斜面陡的陡斜面,
所述槽部的下缘部其坡度比所述陡斜面缓和地倾斜,或者所述槽部的下缘部水平延伸,或者所述槽部的下缘部与所述陡斜面交叉地倾斜。
11.一种盖部的制造方法,该盖部与在外周面设有向外侧突出的多个突起的容器口部卡合,其中,
通过自所述盖部的下侧嵌入的下侧模具将树脂射出成形,从而在所述盖部的周壁的下缘形成为由连续的谷部以及山部构成的两个以上的波形状,
通过覆盖所述盖部的侧方的多个侧面模具将树脂射出成形,从而以在所述谷部的作为谷底的上端形成槽部的方式,在由所述盖部的周壁的所述槽部的所述下缘和形成所述谷部的一个倾斜面的上端附近的面包夹的部分形成突出片。
CN201980073719.9A 2018-11-07 2019-11-05 带盖容器及其制造方法 Active CN11299673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209359 2018-11-07
JP2018209359 2018-11-07
PCT/JP2019/043286 WO2020095895A1 (ja) 2018-11-07 2019-11-05 キャップ付き容器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96731A true CN112996731A (zh) 2021-06-18
CN112996731B CN112996731B (zh) 2023-01-06

Family

ID=706114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73719.9A Active CN112996731B (zh) 2018-11-07 2019-11-05 带盖容器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7331009B2 (zh)
CN (1) CN112996731B (zh)
TW (1) TW202028072A (zh)
WO (1) WO2020095895A1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156350U (zh) * 1974-10-28 1976-05-01
JPS60142744U (ja) * 1984-02-29 1985-09-21 株式会社吉野工業所 キャップ付き容器
JPH0454113Y2 (zh) * 1986-05-16 1992-12-18
JPH08164961A (ja) * 1994-12-12 1996-06-25 Toppan Printing Co Ltd 容 器
TWM258062U (en) * 2004-05-21 2005-03-01 Chin Tai Plastic Co Ltd Bottle cap structure for dual use of safety and original seal
JP2008018977A (ja) * 2006-07-13 2008-01-31 Taisei Kako Co Ltd キャップ付き容器におけるキャップの閉蓋案内装置。
JP2010023909A (ja) * 2008-07-23 2010-02-04 Shibata Gosei:Kk 収納容器
JP2012126429A (ja) * 2010-12-16 2012-07-05 Daiwa Can Co Ltd キャップ付き容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29966B2 (zh) * 1973-04-12 1977-03-19
JPS5929657A (ja) * 1982-08-11 1984-02-16 Nitto Chem Ind Co Ltd β−メルカプトプロピオニトリルの製造法
JPS6172592A (ja) * 1984-09-17 1986-04-14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シ−ト処理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156350U (zh) * 1974-10-28 1976-05-01
JPS60142744U (ja) * 1984-02-29 1985-09-21 株式会社吉野工業所 キャップ付き容器
JPH0454113Y2 (zh) * 1986-05-16 1992-12-18
JPH08164961A (ja) * 1994-12-12 1996-06-25 Toppan Printing Co Ltd 容 器
TWM258062U (en) * 2004-05-21 2005-03-01 Chin Tai Plastic Co Ltd Bottle cap structure for dual use of safety and original seal
JP2008018977A (ja) * 2006-07-13 2008-01-31 Taisei Kako Co Ltd キャップ付き容器におけるキャップの閉蓋案内装置。
JP2010023909A (ja) * 2008-07-23 2010-02-04 Shibata Gosei:Kk 収納容器
JP2012126429A (ja) * 2010-12-16 2012-07-05 Daiwa Can Co Ltd キャップ付き容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331009B2 (ja) 2023-08-22
CN112996731B (zh) 2023-01-06
WO2020095895A1 (ja) 2020-05-14
TW202028072A (zh) 2020-08-01
JPWO2020095895A1 (ja) 2021-10-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915739B1 (ko) 립스틱 용기
US5839622A (en) Dispensing package
US5050757A (en) Container system
EA020972B1 (ru) Ручной аэрозольный распылитель
KR101333251B1 (ko) 촉각 효과를 가진 장치
KR102150366B1 (ko) 스포이트형 화장품 용기
KR102221054B1 (ko) 회전방지 구조를 구비한 리필형 화장품 용기
US5022566A (en) Press-open side dispensing closure
AP671A (en) A disc shaped container.
EP0387213B1 (en) Improvements in the dispensing container for a viscous fluid or solidified stick-shaped product, particularly for cosmetics
CN112996731B (zh) 带盖容器及其制造方法
JP4431188B1 (ja) 化粧品用容器
KR20040094511A (ko) 화장품 용기
JP2021159757A (ja) 化粧品用の詰め替え可能な容器装置および関連する詰替品
US2816654A (en) Container and applicator for semi-solid substances
JP7409600B2 (ja) 栓と容器とのワンタッチ開閉構造
JP7017449B2 (ja) 可撓性容器用ホルダー
US11498728B2 (en) Product containers and closure assemblies for product containers
KR102664580B1 (ko) 콤팩트 타입 화장품용 리필케이스
JP7182326B1 (ja) 成形容器の金型、及びこの金型を用いた成形容器の製造方法
KR102587424B1 (ko) 이중 단부형 스틱 메커니즘
KR101867274B1 (ko) 화장료의 형상이 유지되는 화장용구
US11369235B1 (en) Dispensing bottle
JP2023540437A (ja) クロージャ
CA2184749C (en) Disc shaped contain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