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77632A - 车载防飞溅系统、方法 - Google Patents

车载防飞溅系统、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977632A
CN112977632A CN201911216183.XA CN201911216183A CN112977632A CN 112977632 A CN112977632 A CN 112977632A CN 201911216183 A CN201911216183 A CN 201911216183A CN 112977632 A CN112977632 A CN 11297763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in curtain
curtain
rain
vehicle
dist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21618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977632B (zh
Inventor
梁伟
赵彦
田娟
张伟军
巩再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ex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bei Leisa Heavy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bei Leisa Heavy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bei Leisa Heavy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216183.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977632B/zh
Publication of CN1129776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776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9776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7763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 B62D25/16Mud-guards or wings; Wheel cover panels
    • B62D25/18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e.g. mudguard flaps
    • B62D25/182Movable mudguards, or mudguards comprising movable or detachable par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车载防飞溅系统、方法,该车载防飞溅系统包括挡泥板、雨帘和驱动机构,所述挡泥板用于设置在车轮的上方,所所述雨帘的上端位置可调地安装在所述挡泥板上,所述驱动装置用于调节所述雨帘相对于所述挡泥板的位置。本公开的车载防飞溅系统能够调节雨帘的位置,当雨帘距离地面高度过低或者距离车轮过近时,可以向上提升雨帘或者向后移动雨帘等,防止车轮碾压撕扯雨帘,防止雨帘破损或掉落,增加防飞溅系统的使用寿命,节约维修和更换成本;当雨帘距离地面高度过高或距离车轮过远时,可以向下降低雨帘或向前移动雨帘,以保证雨帘的防飞溅效果。

Description

车载防飞溅系统、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车载防飞溅系统、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工程车被大量应用在运载、挖掘、抢修、抢险等各种工程建设,在工程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工程车会频繁的进出工地或有积水的坑洼路面,因此需要更强大的环境适应能力,但现有的工程车经常会出现防飞溅系统的雨帘破损或掉落的现象,设置于挡泥板结构也可能出现各种裂纹等,导致防飞溅系统功能失效,不仅影响后方车辆的行车安全,还增加了防飞溅系统的维修和更换成本。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载防飞溅系统、方法,该防飞溅系统使用寿命长,维修和更换成本低。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车载防飞溅系统,包括挡泥板、雨帘和驱动机构,所述挡泥板用于设置在车轮的上方,所述雨帘的上端位置可调地安装在所述挡泥板上,所述驱动装置用于调节所述雨帘相对于所述挡泥板的位置。
可选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和升降器,所述电机的固定端与所述挡泥板相连,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升降器相连,所述升降器能够在所述电机的作用下带动所述雨帘沿上下方向移动。
可选地,所述升降器包括基座、卷轴和缆绳,所述基座固定在所述挡泥板上,所述卷轴设置在所述基座内,所述卷轴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同轴设置,所述缆绳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卷轴上,另一端与所述雨帘的上端固定,所述卷轴用于在所述电机的驱动下卷绕或退绕所述缆绳。
可选地,所述防飞溅系统还包括至少一个导轨,所述导轨沿上下方向延伸布置,其一端固定在所述挡泥板上,另一端向下延伸并形成为自由端,所述雨帘的侧边滑动配合于所述导轨。
可选地,所述防飞溅系统还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设置在所述雨帘与所述挡泥板之间且与所述雨帘共面,所述固定板的上端与所述升降器相连,下端与所述雨帘可拆卸地固定相连,所述固定板的侧边滑动配合于所述导轨。
可选地,所述雨帘包括第一雨帘和第二雨帘,所述第一雨帘和第二雨帘平行设置并且所述第一雨帘沿车辆行驶的前后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二雨帘的后方。
可选地,所述防飞溅系统还包括用于安装所述第二雨帘的安装架,所述安装架被构造成n型结构且包括安装板和两个侧板,该两个侧板从所述安装板的左右两侧向下延伸,并且被构造成上端宽、下端窄的结构,所述安装板固定在所述挡泥板上,所述第二雨帘可调节地设置在所述两个侧板之间。
可选地,所述防飞溅系统还包括测距仪和控制器,所述测距仪用于测量所述雨帘的位置信息,并将所述位置信息反馈至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驱动机构调节所述雨帘的位置。
本公开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车载防飞溅系统的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确定参照物,检测雨帘相对于所述参照物的相对距离参数;获取所述距离参数,将所述距离参数与预设的距离阈值范围进行比较,其中,当判定所述距离参数处于所述距离阈值范围之外时,控制驱动机构调节所述雨帘在挡泥板上的位置。
可选地,当确定所述参照物为地面时,所述距离参数包括所述雨帘的下边缘与地面之间的距离;当判定所述距离小于所述距离阈值范围时,控制所述驱动机构向上调节所述雨帘;当判定所述距离大于所述距离阈值范围时,控制所述驱动机构向下调节所述雨帘。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公开的车载防飞溅系统能够根据需求调节雨帘的位置,当雨帘距离地面高度过低或者距离车轮过近时,可以根据需要实时向上提升雨帘或者向后移动雨帘等,防止车轮碾压撕扯雨帘,从而有效防止雨帘破损或掉落,增加防飞溅系统的使用寿命,节约维修和更换成本;当雨帘距离地面高度过高或距离车轮过远时,可以向下降低雨帘或向前移动雨帘,以保证雨帘的防飞溅效果。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中的车载防飞溅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中的车载防飞溅系统的侧视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中的车载防飞溅系统的后视图;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中的车载安装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中的车载防飞溅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挡泥板;11、前弧段;12、水平段;13、后弧段;14、外挡板;15、加强板;2、雨帘;21、第一雨帘;22、第二雨帘;3、驱动机构;31、升降器;311、基座;312、缆绳;4、导轨;5、固定板;6、安装架;61、安装板;62、侧板;7、测距仪;8、连接件;9、车轮;10、车身车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是指防飞溅系统处于使用时惯常安装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可以理解为沿重力方向的上、下,也与附图中图面的“上、下”相对应;“内、外”是指相对于部件或结构本身轮廓的“内、外”;“前、后”通常是指朝向车头方向为前,朝向车尾方向为后。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所使用的术语如“第一”“第二”等是为了区别一个要素和另一个要素,不具有顺序性和重要性。另外,在参考附图的描述中,不同附图中的同一标记表示相同的要素。
在相关技术中,工程车在坑洼路况下作业时,本申请的发明人发现,导致防飞溅系统的雨帘破损或掉落的根本原因在于,工程车经常会需要倒车等操作,当车轮陷入凹坑后进行倒车作业时,雨帘很容易被轮胎挤压撕扯,从而出现破损或掉落,严重时甚至会拉裂雨帘上方的挡泥板;或者,当工程车在重载时,车轮变形,从而降低了雨帘距离地面的高度,在倒车时雨帘也容易被挤压破损。
有鉴于此,本公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车载防飞溅系统,如图1至图4所示,包括挡泥板1、雨帘2和驱动机构3,挡泥板1用于设置在车轮9的上方,雨帘2的上端位置可调地安装在挡泥板1上,驱动装置用于调节雨帘2相对于挡泥板1的位置。其中,挡泥板1可以安装在车身车架10上,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这样,雨帘2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位置调节,例如,当雨帘2距离地面的高度较高或较低时,可以对雨帘2进行上下调节,当雨帘2距离车轮9的距离较远或较近时,可以对雨帘2进行前后调节,但本公开的雨帘2的调节方位并不仅限于此,例如沿左右方向调节、或旋转调节等。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公开的车载防飞溅系统能够根据需求调节位置,当雨帘2距离地面高度过低或者距离车轮9过近时,可以根据需要实时向上提升雨帘2或者向后移动雨帘2等,防止车轮9碾压撕扯雨帘2,从而有效防止雨帘2破损或掉落,增加防飞溅系统的使用寿命,节约维修和更换成本;当雨帘2距离地面高度过高或距离车轮9过远时,可以向下降低雨帘2或向前移动雨帘2,以保证雨帘2的防飞溅效果。
在本公开中,示例地,雨帘2可以形成为片状结构,其上端与挡泥板1相连,下端垂坠设置,且垂直于车辆的前后方向布置,也就是说,雨帘2可以布置在车轮9的后方,雨帘2所在的平面为沿车辆左右方向延伸的竖直平面。此外,在本公开其他实施方式中,雨帘2也可以形成为其他形状,例如在上下方向呈弧度的弧形,这里雨帘2可以与车轮具有相同曲率,或者在左右方向呈弧度的弧形,本公开雨帘2的具体形状不作限制。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加理解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下文中,将结合附图1至图4对本公开的车载防飞溅系统进行详细描述。
在本公开中,以雨帘2的上下调节为例,驱动机构3可以包括电机和升降器31,电机的固定端与挡泥板1相连,输出端与升降器31相连,升降器31能够在电机的作用下带动雨帘2沿上下方向移动。其中,电机可以是能够用来传递扭矩的任意类型的电机,升降器31也可以是能够实现直线驱动功能的任意类型的升降器31,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
示例地,如图1和图2所示,本公开的升降器31可以包括基座311、卷轴(图中未示出)和缆绳312,基座311固定在挡泥板1上,卷轴设置在基座311内,卷轴与电机的输出轴同轴设置,其中,卷轴可以与电机的输出轴直接相连,也可以与该输出轴间接相连,例如,在卷轴与输出轴之间,还可以设置有减速器等传动机构,以提高雨帘2位移调节的精度,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升降器31的缆绳312的一端固定在卷轴上,另一端与雨帘2的上端固定,卷轴用于在电机的驱动下卷绕或退绕缆绳312,当卷轴卷绕缆绳312时,雨帘2向上移动,当卷轴退绕缆绳312时,雨帘2向下移动。这种升降器31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可靠性相对较强,并且电机的转动角度与缆绳312下端的直线位移量等效,通过控制电机转动角度即可使雨帘2按照设定位移量进行升降,调节精度高,控制程序简单。
应理解的是,上述缆绳312可以是任意材料制成的缆绳312,根据其应用环境,可以选用高强度、耐腐蚀性、耐冲击、耐磨损的材料制成,例如由锦纶、涤纶、芳纶等化纤材料制成的缆绳312,或者,由金属材料制成的链条等,但不仅限于此。
此外,在本公开的另一实施方式中,驱动机构3也可以是液压直线驱动缸,其缸体固定在挡泥板1上,活塞杆伸出的一端与雨帘2固定相连,通过车载的液压系统提供动力源和控制程序,以实现雨帘2的上下调节。
在对雨帘2调节的过程中,为了保证雨帘2上下移动的准确性,如图1所示,本公开的防飞溅系统还包括至少一个导轨4,导轨4沿上下方向延伸布置,其一端固定在挡泥板1上,另一端向下延伸并形成为自由端,雨帘2的侧边滑动配合于导轨4。导轨4可以仅在雨帘2的一侧设置,也可以在两侧均设置,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
进一步地,导轨4的长度可以被配置为:在雨帘2的行程范围内,雨帘2的侧边存在至少一部分能够始终位于导轨4中即可。也就是说,雨帘2的部分侧边可以从导轨4中伸出,导轨4可以的长度可以小于雨帘2侧边的长度,只要能起到导向作用即可。导轨4的长度不宜过长,以避免工程车在经过坑洼底面时,导轨4存在碰撞底面的风险。
此外,如图1和图2所示,防飞溅系统还包括固定板5,固定板5设置在雨帘2与挡泥板1之间且与雨帘2共面,固定板5的上端与升降器31相连,下端与雨帘2可拆卸地固定相连,固定板5的侧边滑动配合于导轨4。固定板5可以使用硬质材料制成,能够起支撑雨帘2的作用,减小雨帘2的晃动幅度;雨帘2可以采用弹性材料(如橡胶)制成,以适应不同路况,避免障碍物碰撞断裂。其中,雨帘2可以通过紧固件紧固、卡接等多种可拆卸的方式与固定板5固定,当雨帘2磨损或者老化需要更换时,只需更换雨帘2即可,能够很大程度上降低防飞溅系统的更换成本。
本公开的防飞溅系统中的雨帘2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设计,例如,对于单车轴型的工程车来说,可以仅在挡泥板1的后部设置一个雨帘2即可,对于多车轴型的工程车来说,由于相邻车轴之间间隔很近,因此,多车轴的车轮9通常情况下会共用同一个防飞溅系统,这样,就可以根据车轮9的数量在挡泥板1上设置相应数量的雨帘2。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以具有双后轴的工程车为例,在工程车同一侧的前后两排车轮9可以共用同一个挡泥板1,每排车轮9后方均需设置一个雨帘2,这样,如图1和图2所示,雨帘2可以包括第一雨帘21和第二雨帘22,第一雨帘21和第二雨帘22平行设置并且第一雨帘21沿车辆行驶的前后方向间隔设置在第二雨帘22的后方。第一雨帘21用于阻挡后排车轮9溅起的泥水,第二雨帘22用于阻挡前排车轮9溅起的泥水。
为了安装第一雨帘21和第二雨帘22,挡泥板1可以包括前弧段11、水平段12和后弧段13,前弧段11延伸至前排车轮9的前侧,用于遮挡车轮9上方甩出的少量泥水;第二雨帘22可以安装在水平段12上,后弧段13延伸至后排车轮9的后侧,后弧段13被构造成使得水平段12平滑过渡至第一雨帘21,挡泥板1主要用于隔离车底盘和车轮9,并同时收集车轮9带起的泥水,防止泥水污染车底盘及其内部组件;此外,挡泥板1的前弧段11和后弧段13能够引导挡泥板1上的泥水流向,使其顺着前弧段11和后弧段13从车轮9前方或后方排放至地面,避免掉落在车轮9上造成二次污染。
进一步地,挡泥板1还包括外挡板14,该外挡板14分别设置在挡泥板1的左右两侧,且位于与车辆的纵向平面平行的垂直平面内。外挡板14可以辅助挡泥板1收集车轮9溅射的泥水,同时也能对挡泥板1起加强作用。
作为一种示例,如图1所示,在挡泥板1的后弧段13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导轨4,后弧段13可以平滑过渡至该导轨4,在后弧段13的下边缘,固定有驱动机构3,例如电机和升降器31,该驱动机构3的下端固定有固定板5,固定板5的两侧边滑动配合于该导轨4,第一雨帘21通过螺栓等紧固件可拆卸地固定在固定板5上,驱动机构3可以驱动固定板5上下移动,以调节第一雨帘21距离地面的高度。这里应注意的是,挡泥板1的后弧段13与固定板5之间至少部分重叠布置,当固定板5和第一雨帘21调节至最低位置时,挡泥板1与后弧段13之间不会产生间隙,以保证防飞溅效果。
如图1、图2和图4所示,第二雨帘22安装在挡泥板1的水平段12的中间位置,即位于前排轮和后排轮之间,防飞溅系统还包括用于安装第二雨帘22的安装架6,安装架6被构造成n型结构且包括安装板61和两个侧板62,该两个侧板62从安装板61的左右两侧向下延伸,并且被构造成上端宽、下端窄的结构,安装板61固定在挡泥板1上,第二雨帘22可调节地设置在两个侧板62之间。其中,两个侧板62上可以设置有沿上下方向延伸布置的导轨4,以使第二雨帘22能够沿导轨4上下滑动。该安装架6整体结构简单,稳定性强,其两侧的侧板62能够对雨帘2起防护作用,从而提高雨帘2的使用寿命。
安装架6的两个侧板62的上端构造得相对较宽,能够加强导轨4上端的稳定性,防止导轨4因车身颠簸震动而偏离竖直方向。侧板62的下端相对较窄,以预留出安装和更换车轮9的安装空间。
在本公开中,安装架6可以以多种方式固定到挡泥板1上,作为一种示例,如图2所示,防飞溅系统还可以包括连接件8,该连接件8的横截面形成为C字型,且上侧边固定在挡泥板1上,例如焊接、铆接、螺栓紧固等,下侧边用于固定安装架6,安装架6的安装板61可以通过螺栓等紧固件固定,以便于拆卸,当需要更换或维修安装架6时,只需将安装板61从连接件8上拆卸下来即可,节约了维修或更换成本。
此外,为了加强挡泥板1的前弧段11和后弧段13的强度,可以在弧段上设置加强结构,例如设置加强筋等。在本开的示例中,如图2所示,前弧段11和后弧段13上还设置有加强板15,该加强板15通过紧固件可拆卸地固定在前弧段11和后弧段13的下侧,以增强弧段抵抗变形的能力。
在本公开中,如图2所示,车载防飞溅系统还包括测距仪7和控制器,测距仪7用于测量雨帘2的位置信息,并将位置信息反馈至控制器,控制器用于控制驱动机构3调节雨帘2的位置。其中,测距仪7可以是能够测量距离的任意类型的测距仪7,例如光电测距仪7、超声波测距仪7等,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
根据上述防飞溅系统的具体结构,本公开的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车载防飞溅系统的控制方法,如图1至图5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S1,确定参照物,检测雨帘2相对于参照物的相对距离参数;
步骤S2,获取距离参数,将距离参数与预设的距离阈值范围进行比较,其中,当判定距离参数处于距离阈值范围之外时,通过驱动机构3调节雨帘2在挡泥板1上的位置。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公开的车载防飞溅系统的控制方法和执行过程,在下文中将对上述步骤进行详细阐述。
步骤S1,确定参照物,检测雨帘2相对于参照物的相对距离参数。
具体地,首先,控制器根据调节需求来确定参照物,例如控制器中可以预先存储和配置有前后调节模式、上下调节模式等多种模式的计算机程序,然后获取用户的输入指令,即用户选择一种调节模式,当输入指令为前后调节模式时,控制器确定参照物为车轮9,当输入指令为上下调节模式时,控制器确定参照物为地面。当然,也可以根据当前车况自动选择调节模式,例如,当检测到工程车震动量较大,且持续震动时长达到预设的时长阈值后,则可以判定工程车当前的行驶在坑洼路况,自动启动上下调节模式。
其次,测距仪7根据参照物,检测雨帘2的下边缘相对于参照物的相对距离参数,并将该距离参数反馈至控制器进行处理。
步骤S2,获取距离参数,将距离参数与预设的距离阈值范围进行比较,其中,当判定距离参数处于距离阈值范围之外时,通过驱动机构3调节雨帘2在挡泥板1上的位置。
首先,控制器存储有预设的距离的阈值范围,例如,可以预设雨帘2的下边缘与地面之间的阈值范围为190mm~200mm,雨帘2与轮胎的最后边缘的水平距离的阈值范围为290mm~300mm,但不仅限于此。
控制器首先获取到雨帘2下边缘的距离参数,然后和预设的阈值范围进行比较,当比较判定距离参数处于距离阈值范围之内时,说明此时雨帘2处于安全范围内,控制器不发送控制指令;当比较判定距离参数处于距离阈值范围之外时,控制器向驱动机构3发送控制指令,驱动机构3根据该控制指令执行调节动作,以上下调节模式为例,其中包括:
当确定参照物为地面时,距离参数包括雨帘2的下边缘与地面之间的距离;
当判定该距离小于距离阈值范围时,则说明雨帘2距离地面过近,存在被车轮9碾压的风险,此时可以控制驱动机构3向上调节雨帘2;
当判定该距离大于距离阈值范围时,则说明雨帘2距离地面较远,导致防飞溅效果较差,此时可以控制驱动机构3向下调节雨帘2。
在调节的过程中,为了保证调节效果和测距仪7测量精度,可以对车速进行限制,例如通过设置在驾驶室的警示系统对驾驶员发送提示信号,或者自动控制车辆减速,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
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工程车,该工程车包括上文所述的车载防飞溅系统,其中,该工程车可以是搅拌车、泵车、重载货车等,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
应理解的是,本公开的防飞溅系统及其控制方法也可以应用在其他车辆上,例如,小轿车、大客车等其他类型的车辆上,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0)

1.一种车载防飞溅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挡泥板(1)、雨帘(2)和驱动机构(3),所述挡泥板(1)用于设置在车轮(9)的上方,所述雨帘(2)的上端位置可调地安装在所述挡泥板(1)上,所述驱动装置用于调节所述雨帘(2)相对于所述挡泥板(1)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防飞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3)包括电机和升降器(31),所述电机的固定端与所述挡泥板(1)相连,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升降器(31)相连,所述升降器(31)能够在所述电机的作用下带动所述雨帘(2)沿上下方向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防飞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器(31)包括基座(311)、卷轴和缆绳(312),所述基座(311)固定在所述挡泥板(1)上,所述卷轴设置在所述基座(311)内,所述卷轴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同轴设置,所述缆绳(312)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卷轴上,另一端与所述雨帘(2)的上端固定,所述卷轴用于在所述电机的驱动下卷绕或退绕所述缆绳(312)。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防飞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飞溅系统还包括至少一个导轨(4),所述导轨(4)沿上下方向延伸布置,其一端固定在所述挡泥板(1)上,另一端向下延伸并形成为自由端,所述雨帘(2)的侧边滑动配合于所述导轨(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载防飞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飞溅系统还包括固定板(5),所述固定板(5)设置在所述雨帘(2)与所述挡泥板(1)之间且与所述雨帘(2)共面,所述固定板(5)的上端与所述升降器(31)相连,下端与所述雨帘(2)可拆卸地固定相连,所述固定板(5)的侧边滑动配合于所述导轨(4)。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载防飞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雨帘(2)包括第一雨帘(21)和第二雨帘(22),所述第一雨帘(21)和第二雨帘(22)平行设置并且所述第一雨帘(21)沿车辆行驶的前后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二雨帘(22)的后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载防飞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飞溅系统还包括用于安装所述第二雨帘(22)的安装架(6),所述安装架(6)被构造成n型结构且包括安装板(61)和两个侧板(62),该两个侧板(62)从所述安装板(61)的左右两侧向下延伸,并且被构造成上端宽、下端窄的结构,所述安装板(61)固定在所述挡泥板(1)上,所述第二雨帘(22)可调节地设置在所述两个侧板(62)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防飞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飞溅系统还包括测距仪(7)和控制器,所述测距仪(7)用于测量所述雨帘(2)的位置信息,并将所述位置信息反馈至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驱动机构(3)调节所述雨帘(2)的位置。
9.一种车载防飞溅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参照物,检测雨帘(2)相对于所述参照物的相对距离参数;
获取所述距离参数,将所述距离参数与预设的距离阈值范围进行比较,其中,当判定所述距离参数处于所述距离阈值范围之外时,控制驱动机构(3)调节所述雨帘(2)在挡泥板(1)上的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确定所述参照物为地面时,所述距离参数包括所述雨帘(2)的下边缘与地面之间的距离;
当判定所述距离小于所述距离阈值范围时,控制所述驱动机构(3)向上调节所述雨帘(2);
当判定所述距离大于所述距离阈值范围时,控制所述驱动机构(3)向下调节所述雨帘(2)。
CN201911216183.XA 2019-12-02 2019-12-02 车载防飞溅系统、方法 Active CN11297763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216183.XA CN112977632B (zh) 2019-12-02 2019-12-02 车载防飞溅系统、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216183.XA CN112977632B (zh) 2019-12-02 2019-12-02 车载防飞溅系统、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77632A true CN112977632A (zh) 2021-06-18
CN112977632B CN112977632B (zh) 2022-05-27

Family

ID=763312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216183.XA Active CN112977632B (zh) 2019-12-02 2019-12-02 车载防飞溅系统、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977632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30186A (zh) * 2021-10-31 2021-12-24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一种挡泥板高度调节方法、装置及设备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63433A (zh) * 2010-06-19 2012-02-29 曼卡车和巴士股份公司 用于商用车的挡泥板
CN203126982U (zh) * 2013-03-14 2013-08-14 郑东 汽车挡泥板
CN105283373A (zh) * 2013-06-17 2016-01-27 张允饰 车辆挡泥板
CN207579968U (zh) * 2017-11-22 2018-07-06 天津华尚思坦德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用具有自由伸缩功能的挡泥板
CN209142249U (zh) * 2018-08-17 2019-07-23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防飞溅雨帘总成和工程车辆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63433A (zh) * 2010-06-19 2012-02-29 曼卡车和巴士股份公司 用于商用车的挡泥板
CN203126982U (zh) * 2013-03-14 2013-08-14 郑东 汽车挡泥板
CN105283373A (zh) * 2013-06-17 2016-01-27 张允饰 车辆挡泥板
CN207579968U (zh) * 2017-11-22 2018-07-06 天津华尚思坦德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用具有自由伸缩功能的挡泥板
CN209142249U (zh) * 2018-08-17 2019-07-23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防飞溅雨帘总成和工程车辆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30186A (zh) * 2021-10-31 2021-12-24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一种挡泥板高度调节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3830186B (zh) * 2021-10-31 2022-07-05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一种挡泥板高度调节方法、装置及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77632B (zh) 2022-05-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038591B (zh) 新能源汽车底盘碰撞结构
EP1975000A1 (en) Getting-on/off step mounting structure of vehicle
US10759396B2 (en) Attachable leveling system
US8864176B2 (en) Mud flap lifting system
US11945418B2 (en) Method for attaching a leveling system
CN112977632B (zh) 车载防飞溅系统、方法
JP4888764B2 (ja) 車両のサイドスカート
CN103124650A (zh) 工程车辆的轮式行驶体
JP2019182160A (ja) 車両のリヤバンパ
US20180127035A1 (en) Tracked vehicle and chassis therefor
CN210258559U (zh) 一种后副车架下摆臂安装支架结构
DE102004026280A1 (de) Stossfängereinheit für einen Frontbereich eines Kraftfahrzeugs
US11312418B2 (en) Subframe structure
CN210235101U (zh) 电动车的车体前部结构
CN205010159U (zh) 升降式侧防护
CN210454613U (zh) 一种车辆驾驶激光辅助装置
CN212047122U (zh) 上车踏步结构及商用车
CN210421232U (zh) 矿山用铲运机发动机定位装置
CN219382410U (zh) 可调节式后防护装置
JP3366570B2 (ja) 作業車の後部フェンダ支持構造
CN219927806U (zh) 一种汽车挡泥板
CN212828244U (zh) 一种矿用自卸车的后防撞梁及矿用自卸车
CN115027580B (zh) 客车
JP2015020607A (ja) 輸送車両における飛散防止板の振れ止め構造
CN219361166U (zh) 一种防飞溅系统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626

Address after: No. 25, Wanjiang Avenue, Laofeng Town,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Anqing City, Anhui Province 246008

Patentee after: Rexa Co.,Ltd.

Address before: No.202 Xuanfu street, Xuanhua District, Zhangjiakou, Hebe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Hebei Leisa Heavy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