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69495A - 微针阵列单元 - Google Patents

微针阵列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969495A
CN112969495A CN201980071881.7A CN201980071881A CN112969495A CN 112969495 A CN112969495 A CN 112969495A CN 201980071881 A CN201980071881 A CN 201980071881A CN 112969495 A CN112969495 A CN 1129694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croneedle array
array unit
opening
unit according
sk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7188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969495B (zh
Inventor
吉田淳哉
下野浩贵
小林优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fil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film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film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29694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694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9694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6949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7/00Other apparatu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the body; Percutany, i.e. introducing medicines into the body by diffusion through the skin
    • A61M37/0015Other apparatu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the body; Percutany, i.e. introducing medicines into the body by diffusion through the skin by using microneed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7/00Other apparatu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the body; Percutany, i.e. introducing medicines into the body by diffusion through the skin
    • A61M37/0015Other apparatu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the body; Percutany, i.e. introducing medicines into the body by diffusion through the skin by using microneedles
    • A61M2037/0023Drug applicators using microneed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05/00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 A61M2205/02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a particular material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rmatolog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小型化且即使用手指按压也能够穿刺皮肤的微针阵列单元。根据本发明提供的微针阵列单元具备:微针阵列,其具有片材部及配置于片材部的一面的外周面的内侧的多个针部;容器,其收容微针阵列,且包括具有开口及支撑微针阵列的外周面的突出部的收容部、配置于与开口相反的一侧而与收容部为一体的变形部及与收容部为一体的与皮肤接触的凸缘部;盖部,封闭容器的开口;及穿刺器具,其为上下具有两个不同面积的立体,其中,通过穿刺器具的上下两个不同面积中的小面积施加开口方向的外力,由此变形部发生变形并按压微针阵列的另一面,微针阵列通过该按压使突出部变形,并从收容部被推出至外部,变形部维持变形的状态并按压微针阵列。

Description

微针阵列单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针阵列单元。
背景技术
近年来,作为能够将药剂无痛注入皮肤内的新型剂型,已知有一种微针阵列(Micro-Needle Array)。微针阵列是将包含药剂且具有生物降解性的微针(也称为微细针或微小针)排列成阵列状而成。通过将该微针阵列按压于皮肤上,各微针穿刺皮肤。所穿刺的微针被吸收到皮肤内,各微针中所包含的药剂被注入于皮肤内。
已提出有一种穿刺皮肤为止保护微针且为了容易穿刺皮肤,以收容有微针阵列的状态按压皮肤的容器(也称为施用器)(专利文献1)。具体而言,在专利文献1的0041段中,公开了如下内容:若将保持微针阵列的施用器配置于皮肤上,则会对托架施加压力,例如当用手指施加压力时,施用器反转而托架与皮肤接触,由此微针穿透皮肤。
以往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5553612号公报
专利文献1的容器使与保持微针阵列的内侧部分为一体的外侧部分弹性变形。因此,容器可能会变大。并且,用手指对保持微针阵列的施用器施加压力时,由于手指的形状或柔软度等,可能无法获得微针穿透皮肤所需的压力。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本发明是鉴于这种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小型化且即使用手指按压也能够将微针阵列充分穿刺皮肤的微针阵列单元。
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手段
第一方式的微针阵列单元具备:微针阵列,其具有片材部及配置于片材部的一面的外周面的内侧的多个针部;容器,其收容微针阵列,且包括具有开口及支撑微针阵列的外周面的突出部的收容部、配置于与开口相反的一侧而与收容部为一体的变形部及与收容部为一体的与皮肤接触的凸缘部;盖部,封闭容器的开口;穿刺器具,其为上下具有两个不同面积的立体,通过穿刺器具的上下两个不同面积中的小面积施加开口方向的外力,由此变形部发生变形并按压微针阵列的另一面,微针阵列通过按压而通过突出部,并从收容部被推出至外部,变形部维持变形的状态并按压微针阵列。
在第二方式的微针阵列单元中,突出部配置于比变形部侧更靠近开口侧的位置。
在第三方式的微针阵列单元中,变形部具有包括从微针阵列分开的顶点部的凸形状。
在第四方式的微针阵列单元中,凸形状为圆顶形或锥形。
在第五方式的微针阵列单元中,突出部由以等间隔配置于收容部内的多个突出部构成。
在第六方式的微针阵列单元中,突出部由配置于收容部内的连续的突出部构成。
在第七方式的微针阵列单元中,凸缘部在与皮肤接触的一侧具有粘结剂。
在第八方式的微针阵列单元中,在微针阵列的另一侧具备平板。
在第九方式的微针阵列单元中,将凸缘部设置于收容部的周围整体。
在第十方式的微针阵列单元中,凸缘部具有在变形部侧弯曲的弯曲部。
在第十一方式的微针阵列单元中,被弯曲的凸缘部以收容部的开口为基准配置于超出变形部的位置。
在第十二方式的微针阵列单元中,上下具有两个不同面积的立体即穿刺器具的上下两个不同面积的一个面的直径为3mm以上且10mm以下,上下两个不同面积的另一个面的直径为15mm以上且30mm以下。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小型化且即时用手指也能够使微针阵列充分穿刺皮肤的微针阵列单元。
附图说明
图1是微针阵列单元的立体图。
图2是沿图1的微针阵列单元的I-I线剖切的剖视图。
图3是微针阵列的立体图。
图4是图1的微针阵列单元的仰视图。
图5是另一微针阵列单元的仰视图。
图6是表示穿刺微针阵列的工序的微针阵列单元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穿刺微针阵列的工序的微针阵列单元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穿刺微针阵列的工序的微针阵列单元的剖视图。
图9是表示穿刺微针阵列的工序的微针阵列单元的剖视图。
图10是表示穿刺微针阵列的工序的微针阵列单元的剖视图。
图11是另一方式的微针阵列单元的剖视图。
图12是另一方式的微针阵列单元的仰视图。
图13是另一方式的微针阵列单元的仰视图。
图14是另一方式的微针阵列单元的剖视图。
图15是另一方式的微针阵列单元的剖视图。
图16是穿刺器具的立体图及顶视图。
图17是另一方式的穿刺器具的立体图及顶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按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通过以下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说明。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能够通过各种方法进行变更,并且能够利用除了实施方式以外的其他实施方式。因此,本发明的范围内的所有变更均包括在权利要求的范围中。此外,本发明中,表示几何学条件或形状的术语(例如,“上方”、“下方”、“上端”、“下端”、“平板”、“锥台”等)并不限定于严谨的含义,也可以包含可期待相对的位置关系或运动或者功能的程度的范围。
实施方式的微针阵列单元具备:微针阵列;用突出部支撑微针阵列的容器;及封闭容器的开口的盖,从与开口相反的一侧施加外力而使容器的一部分变形,将微针阵列从容器推出,通过变形的容器按压微针阵列。以下,对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微针阵列单元的立体图,图2是沿图1中的I-I线剖切的剖视图。根据图1及图2,对微针阵列单元1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微针阵列单元1具备容器10。容器10具备:用于收容微针阵列的收容部12;与收容部12为一体的变形部14;及与收容部12为一体且通过弯曲部18弯曲的凸缘部16。
容器10的收容部12及变形部14在俯视时具有圆形状。容器10的凸缘部16在俯视时具有轨道形状(组合了两个半圆和直线的形状)。其中,收容部12、变形部14及凸缘部16的形状并无限定。实施方式中,将凸缘部16设置于收容部12的周围整体。周围整体表示凸缘部16包围收容部12的整周。凸缘部16无需设置于收容部12的周围整体。此外,凸缘部16优选在与皮肤接触的面具有粘结剂。容器10通过凸缘部16的粘结剂粘贴在皮肤上。即使在凸缘部16不具有粘结剂的情况下,容器10会通过涂布于皮肤的粘结剂而被粘贴在皮肤上。并且,通过从容器10之上粘贴另一部件(医疗用胶带)等,容器10被粘贴在皮肤上。
如图2所示,收容部12具有划分内壁的内部空间及开口12A。收容部12的开口12A被盖部30密封。收容部12具备配置于内壁且向内部空间突出的突出部12B。收容部12在实施方式中具有圆筒状,但只要能够收容微针阵列40,收容部12的形状并无限定。
变形部14配置于与开口12A相反一侧且与收容部12为一体。在实施方式中,变形部14例如为具有与微针阵列40分开的顶点部14A的凸形状。变形部14的顶点部14A表示在变形部14中距离微针阵列40最远的部分,凸形状表示顶点部14A并不位于收容部12的内部空间。变形部14能够具有多个顶点部14A。一体是指收容部12和变形部14连结的状态。例如,将收容部12和变形部14设为一体时,通过如下步骤实现:将收容部12和变形部14分开成型,嵌合收容部12和变形部14,接着进行焊接。将收容部12和变形部14设为一体时,可以在将微针阵列40收容在收容部12之前或也可以在收容之后。将收容部12和变形部14设为一体时,能够通过将收容部12和变形部14一体成型来实现。然而,并不限定于这些方法。
变形部14例如可以为锥形,在实施方式中为圆锥形。变形部14例如能够具有内部空间,能够连通变形部14的内部空间与收容部12的内部空间。收容部12成为在与开口12A相反的一侧被变形部14封闭的结构。锥形包括圆锥形或角锥形,包括锥台形。
凸缘部16与收容部12为一体,如后述与皮肤接触。在实施方式中,凸缘部16从收容部12的开口12A的位置向外侧延伸,进而通过弯曲部18向变形部14侧弯曲。在实施方式中,凸缘部16以收容部12的开口12A为基准,配置于超过变形部14的顶点部14A的位置。凸缘部16形成为与微针阵列40的片材部平行。平行包括平行及大致平行。如后述,若能够与皮肤接触,则凸缘部16的形状并无特别限定。将收容部12和凸缘部16设为一体时,能够适用与将收容部12和变形部14设为一体的情况相同的方法。
参考图3,对微针阵列40的代表性结构进行说明。图3是微针阵列40的立体图。如图3所示,微针阵列40具备:圆形的片材部41,其具有相对置的一面42及另一面43;及多个针部44,其配置于片材部41的一面42。由针部44构成微针。多个针部44配置于一面42的外周面42A的内侧的微针区域42B。如图3所示,外周面42A与微针区域42B之间的边界成为连接多个针部44中配置于最外侧的针部44的假想线42C。在实施方式中,例示了片材部41为圆形的情况,但也可以是矩形。
根据微针阵列40的用途,选择片材部41和针部44的形状及尺寸等即可。并且,片材部41和针部44可以由相同材料构成,也可以由不同材料构成。微针阵列40能够通过将片材部41和针部44一体成型来制造,但也可以分别成型。
针部44例如具有大致锥形,但也可以具有柱形或锥台形。在实施方式中,针部44从一面42朝向前端,依次构成为圆锥台部及圆锥,但只要能够穿刺皮肤,则并无特别限定。针部44优选排列成以相同间隔配置的列(横列)和行(纵列)的状态的阵列状。
各针部44虽可以由金属材料形成,但优选由在穿刺皮肤或粘膜之后,插入体内之后溶解的材料形成。因此,作为构成针部44的材料,优选水溶性高分子,更优选多糖类。作为构成针部44的材料,优选例如由选自包括羟乙基淀粉、葡聚糖、硫酸软骨素、透明质酸钠、羧甲基纤维素、聚乙烯吡咯烷酮、聚氧乙烯聚氧丙烯二醇及聚乙二醇的组中的至少1种形成。
药剂被涂布于各针部44或被含在各针部44中。将片材部41粘贴在皮肤表面上时,各针部44穿透皮肤而穿刺体内。药剂被涂布于各针部44时,药剂从各针部44的表面注入体内。并且,药剂被含在各针部44中时,各针部44由穿刺体内之后溶解的材料形成,因此通过针部44在体内被溶解,针部44的药剂被注入体内。
微针阵列40的片材部41例如具有10mm以上~30mm以下的范围的直径,并具有0.1mm以上且5mm以下的厚度。并且,针部44例如具有0.2mm以上且1.5mm以下的长度。并且,在片材部41的一面42,例如配置有4根以上且1000根以下的针部44。然而,并不限定于这些值。
如图2所示,在针部44的前端朝向重力方向的状态下,突出部12B支撑微针阵列40的外周面42A。微针阵列40以使针部44朝向开口12A的状态,通过突出部12B被收容到收容部12的内部空间。
微针阵列40的另一面43与变形部14相对置。在实施方式中,变形部14为圆锥形,变形部14的内径随着朝向顶点部14A逐渐变小。即使在输送当中等,容器10受到振动的情况下,微针阵列40的移动也会受到突出部12B及变形部14的限制。实施方式的微针阵列单元1中,未配置有用于固定微针阵列40的粘结剂,但也可以将粘结剂配置于收容部12的内部来固定微针阵列40。
图4是微针阵列单元1的仰视图。为了便于理解,微针阵列单元1中省略盖部30。图4表示微针阵列40从开口12A露出的状态。如图4所示,将4个突出部12B以等间隔设置于收容部12的内壁。由4个突出部12B支撑微针阵列40的外周面42A。
图5是另一方式的微针阵列单元2的仰视图。为了便于理解,微针阵列单元1中省略盖部30。如图5所示,沿收容部12的内壁连续设置有突出部12B。由连续的1个突出部12B支撑微针阵列40的外周面42A。
在针部44的前端朝向重力方向的状态下,只要能够支撑微针阵列40的外周面42A,则突出部12B的配置位置及数量并无限定。
接着,参考图6~图10,对用微针阵列单元1穿刺微针阵列40的工序进行说明。有时对与在图1~图5中说明的结构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图6及图7是表示穿刺微针阵列40的工序的微针阵列单元的立体图。图8~图10是表示穿刺微针阵列40的工序的微针阵列单元1的剖视图。
如图6所示,从容器10剥离封闭收容部12的开口12A的盖部30。微针阵列40的微针区域42B从开口12A露出。在使用微针阵列单元1之前,通过盖部30保护微针区域42B的针部44(未图示)免受损伤。盖部30优选具有耳部,以便于剥离。
如图7所示,容器10在皮肤上被定位。收容部12的开口12A朝向皮肤被定位,微针阵列40的针部44(未图示)朝向皮肤。通过手指50对变形部14施加开口12A的方向(图中箭头的方向)的外力。
图8是图7的剖视图。如图8所示,容器10在皮肤60上被定位。从收容部12向外侧突出的凸缘部16的一部分与皮肤60接触。为了对变形部14施加开口12A的方向的外力,手指50隔着上下具有两个不同面积的立体即穿刺器具70(以下,有时称为穿刺器具70),位于与变形部14的顶点部14A分开的位置。微针阵列40支撑于突出部12B,位于收容部12的内部空间。
如图9所示,通过用手指50按下穿刺器具70,将变形部14朝向皮肤60按压。变形部14通过受到开口12A的方向的外力而发生变形。变形部14按压微针阵列40的另一面43。通过按压另一面43,微针阵列40通过突出部12B,从收容部12推出至外部。微针阵列40通过开口12A,微针阵列40的针部44穿刺皮肤60。微针阵列40通过时,优选突出部12B弹性变形。弹性变形的突出部12B使微针阵列40对收容部12的插入、从收容部12的推出变得容易。
伴随对变形部14施加外力,皮肤60移动至与凸缘部16接触为止。凸缘部16在与皮肤60相对置的面具有粘结剂时,凸缘部16被粘贴在皮肤60上。
如图10所示,变形部14因外力发生变形,在去除外力之后,变形部14也会维持变形的形状。发生变形的变形部14将微针阵列40朝向皮肤60按压。
穿刺后,直到微针阵列40的药剂被注入为止的期间,由于容器10的变形部14按压微针阵列40,因此无需手指50的按压,也可以防止微针阵列40从皮肤60脱落。
在实施方式中,凸缘部16具有弯曲部18,因此在微针阵列40的穿刺位置与凸缘部16之间形成有段差。通过弯曲部18的段差,可将微针阵列40比与凸缘部16接触的皮肤60更往下压。另一方面,通过下压,皮肤60欲弹回的力变大,皮肤60与微针阵列40之间的相互按压力变大。成为微针阵列40的针部44易于穿刺皮肤60的状态。变形后的变形部14优选即使受到来自皮肤60的压力也不会发生变形。变形部14能够持续按压微针阵列40。
在实施方式中,容器10的变形部14配置于收容微针阵列40的收容部12的中心轴方向的投影面的内侧。因此,关于容器10中的收容部12和变形部14的配置,使容器10小型化的结果,使微针阵列单元1(参考图2)小型化。微针阵列40对皮肤60的穿刺变得容易。
构成图2所示的微针阵列单元1的容器10及盖部30优选例如由聚乙烯树脂、聚丙烯树脂或由这些的混合物等形成。然而,并不限于此。这些各材料优选满足日本药典的“塑料制水性注射剂容器的规格(以下,简称为注射剂容器等级)”。此外,容器10及盖部30可以由满足除了这些以外的相同规格的各种树脂材料形成。
尤其,这些当中,选择当变形部14受到外力时,形状发生变形且变形的形状得到维持的材料。考虑变形部14的形状、厚度、变形所需的外力的大小等来确定所使用的材料。
并且,如图2所示,突出部12B优选配置于比变形部14侧更靠近开口12A侧的位置。比较从开口12A至突出部12B的距离与从变形部14和收容部12相交的位置至突出部12B的距离,可知从开口12A至突出部12B的距离短。
突出部12B设置于开口12A侧时,微针阵列40的针部44会接近皮肤60。微针阵列40通过突出部12B从收容部12被推出时,针部44会立即被穿刺皮肤60,因此能够将微针阵列40稳定地穿刺皮肤60中。
图11是另一方式的微针阵列单元3的剖视图。有时对与微针阵列单元1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
微针阵列单元3和微针阵列单元1的变形部14的形状不同。
微针阵列单元3中,变形部14是具有顶点部14A的凸形状,具有圆顶形。圆顶形是具备具有一定曲率半径的弯曲面的形状,例如能够例示半球状。然而,并不限定于半球状,并且,曲率半径无需在整体范围相同。
具有圆顶形的变形部14的微针阵列单元3也能够发挥与微针阵列单元1相同的效果。
图12是另一方式的微针阵列单元4及5的仰视图,图13是另一方式的微针阵列单元6及7的仰视图。
有时对与微针阵列单元1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
如图12所示,微针阵列单元4和微针阵列单元1的凸缘部16的形状不同。微针阵列单元4为长方形。并且,微针阵列单元5与微针阵列单元1的凸缘部16的形状不同。微针阵列单元5为正方形。
如图13所示,微针阵列单元6和微针阵列单元1的凸缘部16的形状不同。微针阵列单元6为圆形状。并且,微针阵列单元7与微针阵列单元1的凸缘部16的形状不同。微针阵列单元7为多边形,为六边形。
具有不同的凸缘部16的形状的微针阵列单元4、5、6及7能够发挥与微针阵列单元1相同的效果。图12及图13中,省略了盖部30。
基本上,凸缘部16粘贴在皮肤上。凸缘部16具有不同形状表示凸缘部16与皮肤的粘接面积不同。
考虑微针阵列40被穿刺的部位等,优选选择具有适当的凸缘部16的形状的容器10。
此外,图12及图13中例示了多个不同形状的凸缘部16,但并不限定于这些形状。
图14是另一方式的微针阵列单元8的剖视图。如图14所示,微针阵列单元8和微针阵列单元1的凸缘部16的形状不同。微针阵列单元8的容器10中,凸缘部16不具有弯曲部。凸缘部16从收容部12的开口12A的位置向外侧延伸。凸缘部16形成为与微针阵列40的片材部平行。平行包括平行及大致平行。微针阵列单元8能够使微针阵列40与皮肤之间的压力比具有弯曲部的微针阵列单元更小。
具有不同的凸缘部16的形状的微针阵列单元8能够发挥与微针阵列单元1相同的效果。
图15是另一方式的微针阵列单元9的剖视图。如图15所示,微针阵列单元9与微针阵列单元1不同,在微针阵列40的另一面43侧具备平板20。平板20可以是与容器10分体的部件,也可以与容器10为一体。
变形部14因外力变形,发生变形的变形部14经由平板20,将微针阵列40按压于皮肤(未图示)上。平板20能够以整个面均匀地按压微针阵列40。微针阵列单元9能够发挥与微针阵列单元1相同的效果。
对图8中所示的上下具有两个不同面积的立体即穿刺器具70进行说明。穿刺器具70只要是上下具有两个不同面积的立体,则立体形状并无特别限定。上下具有两个不同面积的立体即穿刺器具70优选为在平板上具有突出部的穿刺器具70或锥台状的穿刺器具。此外,上下表示,将立体所具有的最大面积配置于下方(重力方向的下侧)时,将位于与立体所具有的最大面积相反的位置的面积作为上方(重力方向的上侧)。此外,上下具有两个不同面积的立体是立体的最上表面的面积与立体的最下表面的面积不同的立体。
如图8所示,上下具有两个不同面积的立体即穿刺器具70的上下两个不同面积中,用手指等按压大面积侧,通过小面积侧施加开口方向的外力。由此,变形部发生变形,按压微针阵列的另一面,通过按压,微针阵列通过突出部,从收容部推出至外部,变形部维持变形的状态,微针阵列被按压于皮肤上。此时,在穿刺器具70的小面积侧将微针阵列按压于皮肤上,因此压力变大,用手指按压也能够将微针阵列充分穿刺皮肤中。由此,能够增加能够溶解于皮肤的药剂(微针阵列中包含的药剂)量。
穿刺器具70的上下两个不同的面积中,用手指等按压大面积侧时,为了使手指粘合于穿刺器具70,可以在大面积侧设置粘合层。作为用于粘合层的粘合剂,能够使用包含丙烯酸系高分子或橡胶系高分子的粘合剂。
作为丙烯酸系高分子,可举出包含以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羟乙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等为代表的(甲基)丙烯酸酯衍生物中的至少一种的聚合物、共聚物等。
作为橡胶系高分子,可举出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异戊二烯橡胶、聚异丁烯、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苯乙烯-丁二烯橡胶、聚硅氧烷等。
在平板上具有突出部的穿刺器具中,平板的形状并无特别限定,位于上下方向上的最大面的形状为圆形、椭圆形、三角形、四边形或多边形等即可,优选为圆形或四边形的平板。存在于平板上的突出部的形状并无特别限定,具有比上述平板小的面积的平板即可。突出部的形状能够使用与前述平板的形状相同的形状。图16中,作为平板上具有突出部的穿刺器具的具体例,示出位于上下的平板的最大面的形状为圆形或四边形,突出部的最大面的形状为圆形或四边形的例子,但并不限定于这些。
锥台状的穿刺器具中,锥台的形状并无特别限定,只要是圆锥台、角锥台、多角锥台等即可,优选圆锥台或四边锥台。图17中,作为锥台状的穿刺器具的具体例,示出锥台的形状为圆锥台或四边锥台的例子,但并不限定于这些。
上下具有两个不同面积的立体即穿刺器具70的大小并无特别限定,优选上下两个不同面积的一个面的直径为3mm以上且10mm以下,上下两个不同面积的另一个面的直径为15mm以上且30mm以下。其中,直径表示穿过面的中心或重心的最大长度。例如,图16(a)中,优选位于上方的圆形的平板的径(相当于直径)成为3mm以上且10mm以下,位于下方的圆形的平板的径(相当于直径)成为15mm以上且30mm以下。
上下具有两个不同面积的立体即穿刺器具70的高度(上下方向的大小)并无特别限定,优选5mm以上且50mm以下,更优选5.5mm以上且40mm以下,进一步优选6mm以上且30mm以下。其中,穿刺器具70的高度(上下方向的大小)表示穿过上下两个不同面的中心或重心之重力方向的长度。例如,图16(a)中,从位于上方的圆形的平板的中心的面至位于下方的圆形中心的面为止的长度优选成为5mm以上且50mm以下。
作为上下具有两个不同面积的立体即穿刺器具70的材料,并无特别限定,优选为具有将微针阵列从收容部推出至外部而将微针阵列按压于皮肤上的程度的硬度的材料。作为具有微针阵列被按压于皮肤的程度的硬度的材料,优选不易因负载变形的材料,更优选拉伸弹性模量为500MPa以上的材料,进一步优选拉伸弹性模量为1000MPa以上的材料。作为穿刺器具70的材料,具体而言,可举出纸、卡纸、塑料、木材、玻璃、金属等。从经济性、容易处置的观点考虑,作为穿刺器具70的材料,优选纸、卡纸、塑料、木材,更优选拉伸弹性模量为500MPa以上或1000MPa以上的纸、卡纸、塑料、木材。关于穿刺器具70,例如根据材质,能够通过压缩成型、注射成型、锻造、铸造等公知的制造技术来制作。
作为穿刺器具70的材料,选择纸、卡纸时,能够使用硬质纸或在硬质纸上的单面(或两面)实施聚乙烯或聚丙烯等的涂层的多层卡纸。
作为穿刺器具70的材料,选择塑料时,优选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碳酸酯、丙烯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等,更优选聚丙烯、聚苯乙烯、聚碳酸酯、丙烯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能够使用硬质纸或在硬质纸上的单面(或两面)实施乙酸乙烯酯、聚乙烯、聚丙烯等涂层的多层卡纸。
上述的示于附图中的实施方式仅是示例,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及范围的情况下,能够进行变更。
符号说明
1-微针阵列单元,2-微针阵列单元,3-微针阵列单元,4-微针阵列单元,5-微针阵列单元,6-微针阵列单元,7-微针阵列单元,8-微针阵列单元,9-微针阵列单元,10-容器,12-收容部,12A-开口,12B-突出部,14-变形部,14A-顶点部,16-凸缘部,18-弯曲部,20-平板,30-盖部,40-微针阵列,41-片材部,42-一侧面,42A-外周面,42B-微针区域,42C-假想线,43-另一面,44-针部,50-手指,60-皮肤,70-穿刺器具。

Claims (12)

1.一种微针阵列单元,其具备:
微针阵列,其具有片材部及配置于所述片材部的一面的外周面的内侧的多个针部;
容器,其收容所述微针阵列,且包括具有开口及支撑所述微针阵列的所述外周面的突出部的收容部、配置于与所述开口相反的一侧而与所述收容部为一体的变形部及与所述收容部为一体的与皮肤接触的凸缘部;
盖部,封闭所述容器的所述开口;及
穿刺器具,其为上下具有两个不同面积的立体,
通过所述穿刺器具的上下两个不同面积中的小面积接受所述开口方向的外力,由此所述变形部发生变形并按压所述微针阵列的另一面,
通过按压,所述微针阵列穿过所述突出部,并从所述收容部被推出至外部,
所述变形部维持变形的状态并按压所述微针阵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针阵列单元,其中,
所述突出部配置于比所述变形部侧更靠近所述开口侧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微针阵列单元,其中,
所述变形部具有包括从所述微针阵列分开的顶点部的凸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针阵列单元,其中,
所述凸形状为圆顶形或锥形。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微针阵列单元,其中,
所述突出部由以等间隔配置于所述收容部内的多个突出部构成。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微针阵列单元,其中,
所述突出部由配置于所述收容部内的连续的突出部构成。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微针阵列单元,其中,
所述凸缘部在与皮肤接触的一侧具有粘结剂。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微针阵列单元,其中,
在所述微针阵列的所述另一侧具备平板。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微针阵列单元,其中,
将所述凸缘部设置于所述收容部的周围整体。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微针阵列单元,其中,
所述凸缘部具有在所述变形部侧弯曲的弯曲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微针阵列单元,其中,
被弯曲的所述凸缘部以所述收容部的开口为基准配置于超出所述变形部的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微针阵列单元,其中,
所述上下具有两个不同面积的立体即穿刺器具的上下两个不同面积的一个面的直径为3mm以上且10mm以下,上下两个不同面积的另一个面的直径为15mm以上且30mm以下。
CN201980071881.7A 2018-10-31 2019-10-30 微针阵列单元 Active CN11296949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204830 2018-10-31
JP2018204830 2018-10-31
PCT/JP2019/042462 WO2020090846A1 (ja) 2018-10-31 2019-10-30 マイクロニードルアレイユニッ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69495A true CN112969495A (zh) 2021-06-15
CN112969495B CN112969495B (zh) 2022-11-08

Family

ID=704637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71881.7A Active CN112969495B (zh) 2018-10-31 2019-10-30 微针阵列单元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260351A1 (zh)
EP (1) EP3875140A4 (zh)
JP (1) JP6975865B2 (zh)
CN (1) CN112969495B (zh)
TW (1) TW202023516A (zh)
WO (1) WO2020090846A1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07111A (zh) * 2008-06-19 2009-12-23 陈青山 透皮给药微针阵列与软性成形面膜的集成方法及集成结构
CN202314939U (zh) * 2010-11-10 2012-07-11 吉林大学 轻松无痛输药装置
JP2013226427A (ja) * 2008-02-29 2013-11-07 Medorekkusu:Kk マイクロニードルの皮膚内への挿入方法及び該方法に使用する補助器具
JP5553612B2 (ja) * 2007-01-22 2014-07-16 コリウム 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マイクロニードルアレイ用アプリケータ
JP2016131619A (ja) * 2015-01-16 2016-07-25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経皮投与デバイス
CN105916543A (zh) * 2014-01-24 2016-08-31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微针单元以及微针组件
CN106456954A (zh) * 2015-02-13 2017-02-22 美德阿利克斯株式会社 微针的穿刺装置及微针贴片的敷贴装置
WO2017110815A1 (ja) * 2015-12-21 2017-06-29 株式会社 メドレックス マイクロニードルパッチアプリケータ及びそのハウジング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7124411A1 (en) * 2006-04-20 2007-11-01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Device for applying a microneedle array
KR101033513B1 (ko) * 2009-01-20 2011-05-09 (주)마이티시스템 미세바늘을 이용한 유용성분 피부전달용 용기
WO2010095456A1 (ja) * 2009-02-23 2010-08-26 株式会社メドレックス 剣山型マイクロニードルのアプリケーター
WO2011016230A1 (ja) * 2009-08-07 2011-02-10 株式会社メドレックス 剣山型マイクロニードルのアプリケータデバイス
WO2012075375A1 (en) * 2010-12-02 2012-06-07 Lanco Biosciences, Inc. Delivery of parathyroid hormones by microinjection systems
EP3097943A4 (en) * 2014-01-24 2017-09-13 Toppan Printing Co., Ltd. Microneedle unit
JP2018191783A (ja) * 2017-05-15 2018-12-06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マイクロニードルアレイユニット、および容器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553612B2 (ja) * 2007-01-22 2014-07-16 コリウム 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マイクロニードルアレイ用アプリケータ
JP2013226427A (ja) * 2008-02-29 2013-11-07 Medorekkusu:Kk マイクロニードルの皮膚内への挿入方法及び該方法に使用する補助器具
CN101607111A (zh) * 2008-06-19 2009-12-23 陈青山 透皮给药微针阵列与软性成形面膜的集成方法及集成结构
CN202314939U (zh) * 2010-11-10 2012-07-11 吉林大学 轻松无痛输药装置
CN105916543A (zh) * 2014-01-24 2016-08-31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微针单元以及微针组件
JP2016131619A (ja) * 2015-01-16 2016-07-25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経皮投与デバイス
CN106456954A (zh) * 2015-02-13 2017-02-22 美德阿利克斯株式会社 微针的穿刺装置及微针贴片的敷贴装置
WO2017110815A1 (ja) * 2015-12-21 2017-06-29 株式会社 メドレックス マイクロニードルパッチアプリケータ及びそのハウジング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23516A (zh) 2020-07-01
US20210260351A1 (en) 2021-08-26
JP6975865B2 (ja) 2021-12-01
WO2020090846A1 (ja) 2020-05-07
EP3875140A4 (en) 2021-12-22
JPWO2020090846A1 (ja) 2021-09-09
CN112969495B (zh) 2022-11-08
EP3875140A1 (en) 2021-09-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366193B2 (ja) マイクロニードルアレイユニット
CN105916543B (zh) 微针单元以及微针组件
CN112105412B (zh) 微针阵列单元的制造方法
KR20200122230A (ko) 수용 용기, 마이크로 니들 유닛, 수용 용기군, 및 마이크로 니들 유닛의 제조 방법
JP6489025B2 (ja) マイクロニードルユニット
US20230125992A1 (en) Microneedle array unit
CN107072645B (zh) 泡罩条带
EP3326683A1 (en) Percutaneous administration device
CN112969495B (zh) 微针阵列单元
US10315020B2 (en) Device with transdermal therapeutic system, and positioning aid and penetration ai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