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68220A - 电池极片的叠片生产线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电池极片的叠片生产线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968220A
CN112968220A CN202110378250.9A CN202110378250A CN112968220A CN 112968220 A CN112968220 A CN 112968220A CN 202110378250 A CN202110378250 A CN 202110378250A CN 112968220 A CN112968220 A CN 1129682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veying
shuttle
pole pieces
lamination
conveying tra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37825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Galaxi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Galaxi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Galaxi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Galaxi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378250.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968220A/zh
Publication of CN1129682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6822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8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 H01M10/0583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of accumulators with folded construction elements except wound ones, i.e. folded positive or negative electrodes or separators, e.g. with "Z"-shaped electrodes or separa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4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10/0404Machines for assembling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6/00Prim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6/005Devices for making primary cel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锂电池生产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电池极片的叠片生产线系统。本发明提供的电池极片的叠片生产线系统在输送轨道上设置穿梭车,多个叠片机沿输送轨道的长度方向分布,穿梭车能运输极片和/或电芯成品,代替了现有技术中的顶升移载机构,无需每个叠片机都对应设置穿梭车,可以根据使用需求设置穿梭车的个数,简化了生产线的结构,占用空间小;当其中一个穿梭车出故障时,不影响设备的其它部分运行,即可进行脱产线维修,降低了维修成本,使用灵活性高;需要增加产能时,只需要延长输送轨道即可,设备成本大大降低。

Description

电池极片的叠片生产线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锂电池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极片的叠片生产线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锂电池的制造行业为了提高生产线的生产效率,尤其是生产线的搬运效率,投入了大量的搬运装置,那么对后期维护保养成本及整体生产线的布局合理性和简洁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现有技术中,电池极片的叠片生产设备在输送正/负极片时,通常使用多层输送线与顶升移载机构,将正/负极片输送至指定的叠片机处。该生产设备结构复杂,空间占用率大,需要多层输送线,且每个叠片机的上料口处都需要设置顶升移载机构。且当某个位置出现故障后,会导致该生产设备整体停止工作,影响出库率,后期维护成本高,使用灵活性低。此外,当叠片生产设备需要增加产能时,需要同时增加多层输送线和顶升移载机构,会造成成本大大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极片的叠片生产线系统,简化了生产线,降低了设备的故障率和维护成本,可扩展性强,提高了设备使用的灵活性。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电池极片的叠片生产线系统,包括:
输送轨道;
叠片机,设有多个,所述叠片机设置于所述输送轨道的侧面,且多个所述叠片机沿所述输送轨道的长度方向分布;
穿梭车,能于所述输送轨道上运行,所述穿梭车能将极片输送至所述叠片机的入料口处和/或将所述叠片机的出料口处的电芯成品运输至指定位置。
作为上述电池极片的叠片生产线系统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输送轨道包括至少两个平行设置的第一输送轨道,所述叠片机设置于最外侧的所述第一输送轨道的侧面。
作为上述电池极片的叠片生产线系统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输送轨道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输送轨道,所述第二输送轨道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输送轨道,所述第二输送轨道能使所述穿梭车更换所述第一输送轨道运行。
作为上述电池极片的叠片生产线系统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穿梭车为四向穿梭车,所述四向穿梭车能在所述第一输送轨道、所述第二输送轨道上行走,用于运送所述极片和/或所述电芯成品。
作为上述电池极片的叠片生产线系统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穿梭车包括第一穿梭车和第二穿梭车,其中一个位于所述第一输送轨道的所述第一穿梭车用于接收所述极片并将所述极片转运至位于其它所述第一输送轨道上的所述第一穿梭车上,所述第一穿梭车将所述极片输送至所述叠片机的入料口处,所述第二穿梭车用于将所述叠片机的出料口处的所述电芯成品运输至指定位置。
作为上述电池极片的叠片生产线系统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穿梭车包括第一穿梭车和第二穿梭车,其中一个位于所述第一输送轨道的所述第一穿梭车用于接收所述极片并将所述极片转运至位于其它第一输送轨道上的第二穿梭车上,所述第二穿梭车用于接收第一穿梭车转运来的极片输送至所述叠片机的入料口处并且用于将所述叠片机的出料口处的所述电芯成品运输至指定位置。
作为上述电池极片的叠片生产线系统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极片输送线,设置于所述第一输送轨道的一端,所述极片输送线用于输送所述极片至所述穿梭车;还包括电芯成品输送线,设置于所述第一输送轨道的另一端,所述电芯成品输送线用于将所述穿梭车转运来的所述电芯成品输出。
作为上述电池极片的叠片生产线系统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穿梭车包括由下至上设置的多层输送单元,且多层所述输送单元能够升/降,每层所述输送单元包括两个并列设置的输送组件。
作为上述电池极片的叠片生产线系统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穿梭车还包括伸缩组件,所述伸缩组件用于驱动多层所述输送单元同时伸/缩。
作为上述电池极片的叠片生产线系统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提升机,所述提升机用于将所述穿梭车转运来的所述电芯成品转运至所述电芯成品输送线上;所述提升机包括多层载货台,所述提升机的所述载货台层数大于或等于所述穿梭车的所述输送单元的层数。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在输送轨道上设置穿梭车,多个叠片机沿输送轨道的长度方向分布,穿梭车能运输极片和/或电芯成品,代替了现有技术中的顶升移载机构,无需每个叠片机都对应设置穿梭车,可以根据使用需求设置穿梭车的个数,简化了生产线的结构,占用空间小;当其中一个穿梭车出故障时,不影响设备的其它部分运行,即可进行脱产线维修,降低了维修成本,使用灵活性高;需要增加产能时,只需要延长输送轨道即可,设备成本大大降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电池极片叠片生产线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第一穿梭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第二穿梭车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第二穿梭车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电池极片叠片生产线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第二穿梭车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叠片机;
21、第一穿梭车;22、第二穿梭车;211、输送单元;2111、输送组件;212、伸缩组件;213、穿梭车本体;
31、第一输送轨道;32、第二输送轨道;
4、极片输送线;
5、电芯成品输送线;
6、提升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针对现有技术中电池极片的叠片生产设备在输送正/负极片时,通常使用多层输送线与顶升移载机构,将正/负极片输送至指定的叠片机处,且每个叠片机的上料口处都需要设置顶升移载机构,该生产设备结构复杂,空间占用率大,后期维护成本高,使用灵活性低的问题,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极片的叠片生产线系统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极片的叠片生产线系统包括输送轨道、叠片机1和穿梭车,叠片机1设有多个,叠片机1设置于输送轨道的侧面,且多个叠片机1沿输送轨道的长度方向分布。穿梭车能于输送轨道上运行,穿梭车能将极片输送至叠片机1的入料口处和/或叠片机1的出料口处的电芯成品运输至指定位置。
在输送轨道上设置穿梭车,多个叠片机1沿输送轨道的长度方向分布,穿梭车能运输极片和/或电芯成品,代替了现有技术中的顶升移载机构,无需每个叠片机1都对应设置穿梭车,可以根据使用需求设置穿梭车的个数,简化了生产线的结构,占用空间小;当其中一个穿梭车出故障时,不影响设备的其它部分运行,即可进行脱产线维修,降低了维修成本,使用灵活性高;需要增加产能时,只需要延长输送轨道即可,设备成本大大降低。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输送轨道包括至少两个平行设置的第一输送轨道31,叠片机1设置于最外侧的第一输送轨道31的侧面。在两个第一输送轨道31的外侧均设置叠片机1,且在每个第一输送轨道31上均设置穿梭车,提高了生产效率。
第一输送轨道31的一端设有极片输送线4,极片输送线4用于输送极片至穿梭车,第一输送轨道31的另一端设有电芯成品输送线5,电芯成品输送线5用于将穿梭车转运来的电芯成品输出。
优选地,穿梭车包括第一穿梭车21和第二穿梭车22,其中一个位于第一输送轨道31的第一穿梭车21用于接收极片并将极片转运至位于其他第一输送轨道31上的第一穿梭车21上,第一穿梭车21将极片输送至叠片机1的入料口处,第二穿梭车22用于将叠片机1的出料口处的电芯成品输送至指定位置。每个第一输送轨道31上设置两种穿梭车,两种穿梭车的功能不同,以提高生产效率。
具体地,在设置两个第一输送轨道31时,每个第一输送轨道31上均设置有第一穿梭车21和第二穿梭车22,其中一个第一输送轨道31上的第一穿梭车21可以接收极片输送线4上传输的极片,该第一穿梭车21可以将极片转运至其他第一输送轨道31上的第一穿梭车21上或者将极片输送至叠片机1的入料口处。
在设置三个或者或更多个第一输送轨道31时,可以将其中一个或者多个第一输送轨道31上的第一穿梭车21设置为专用对接极片输送线4的工具,然后将极片转运给其他第一穿梭车21,以提高极片转运的效率。
在其他实施例中,每个第一输送轨道31上还可以只设置一个穿梭车,穿梭车用于承接极片输送线4上的极片,以及将叠片机1加工成型的电芯成品输送至电芯成品输送线5上,以减少穿梭车的数量,降低生产线的成本。
如图2-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穿梭车21和第二穿梭车22均包括穿梭车本体213和由下至上设置的多层输送单元211,输送单元211设置于穿梭车本体213上,且多层输送单元211能够升/降,每层输送单元211包括两个并列设置的输送组件2111。每组输送组件2111均可朝向两个相反的方向运行,以提高第一穿梭车21和第二穿梭车22使用的灵活性,每层输送单元211可以对接一个叠片机1,则一个穿梭车可以对接多个叠片机1,以降低穿梭车的使用数量,且承载物品多,提高运输效率。输送单元211可以设置两层、三层、四层或者更多层,每层输送单元211也可以并列设置三个、四个或者更多个输送组件2111,在此不作限定。
进一步地,多层输送单元211可以同时升降,通过丝杠丝母结构驱动多层输送单元211同时升降。每层输送单元211也可以分别升降,使用灵活性高,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进一步地,极片输送线4可以设置为一层,穿梭车上的多层输送单元211通过升或降实现每层输送单元211与极片输送线4逐一对应接受极片输送线4输送来的极片。
输送组件2111包括多个平行且间隔设置的输送辊,多个输送辊通过输送带传动连接,其中一个输送辊连接有输送电机,以实现输送组件2111的传送功能。在其他实施例中,输送组件2111还可以包括皮带辊和皮带,输送电机驱动皮带辊转动,进而带动皮带传动。
在穿梭车需要跨第一输送轨道31与叠片机1对接时,穿梭车上还需要设置伸缩组件212,伸缩组件212设置于穿梭车本体213上,伸缩组件212用于驱动多层输送单元211同时伸/缩,以使输送单元211能跨轨道输送极片或者接受电芯成品。
以设置三个第一输送轨道31为例,每个第一输送轨道31上均设有第一穿梭车21和第二穿梭车22,中间的第一输送轨道31上的第一穿梭车21用于与极片输送线4对接,接收极片并将极片转运给其他两个第一输送轨道31上的第一穿梭车21,中间的第一输送轨道31上的第二穿梭车22具有伸缩组件212,伸缩组件212带动多层输送单元211伸/缩,以跨过与其相邻的第一输送轨道31与叠片机1对接。而其他两个第一输送轨道31的外侧均设有叠片机1,则无需再使用具有伸缩组件212的穿梭车。
由于伸缩组件212的结构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详细赘述。
在另一实施例中,穿梭车包括第一穿梭车21和第二穿梭车22,其中一个位于第一输送轨道31上的第一穿梭车21用于接收极片并将极片转运至位于其他第一输送轨道31上的第二穿梭车22上,第二穿梭车22用于接收第一穿梭车21转运来的极片输送至叠片机1的入料口处并且用于将叠片机1的出料口处的电芯成品运输至指定位置,减少穿梭车的使用量,降低设备成本。
在另一实施例中,穿梭车包括第一穿梭车21和第二穿梭车22,其中一个位于第一输送轨道31上的第一穿梭车21用于接收极片并将极片转运至位于其他第一输送轨道31上的第一穿梭车21上,其他第一输送轨道31上的第一穿梭车21用于向叠片机1运送极片;所述第二穿梭车22用于运送电芯成品,其中一个位于第一输送轨道31上的第二穿梭车22用于接受位于其他第一输送轨道31上的第二穿梭车22运送来的电芯成品输至指定位置,位于其他第一输送轨道31上的第二穿梭车22用于从叠片机1上取电芯成品并运送给其中一个位于第一输送轨道31上的第二穿梭车22。
继续参照图1,在本实施例中,电芯成品输送线5与第一输送轨道31之间还设有提升机6,提升机6用于将穿梭车转运来的电芯成品转运至电芯成品输送线5上,提升机6包括多层载货台,提升机6的载货台层数大于或等于穿梭车的输送单元211的层数。
具体地,电芯成品输送线5设置一层,穿梭车上的多层输送单元211携带的电芯成品可以一次性的对应传输至提升机6的多层载货台上,提升机6通过多层载货台的提升或下降,将载有电芯成品的每一层载货台逐一对应传输至电芯成品输送线5上,以将电芯成品输送至指定位置。
或者,电芯成品输送线5可以由下至上设置多层,设置的层数与提升机6上的多层载货台对应设置,穿梭车上每层电芯成品可以对应传输至提升机6的载货台上,再由提升机6的载货台将电芯成品输送至电芯成品输送线5上,以将电芯成品输送至指定位置。
具体地,提升机6可以设置两台,两台提升机6分别与最外侧的两个第一输送轨道31对应设置,置于中部的第一输送轨道31上的穿梭车具有伸缩组件212,伸缩组件212带动输送单元211与提升机6的载货台对接,以实现电芯成品的输送。
实施例二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极片的叠片生产线系统包括输送轨道、叠片机1和穿梭车,叠片机1设有多个,叠片机1设置于输送轨道的侧面,且多个叠片机1沿输送轨道的长度方向分布。穿梭车能于输送轨道上运行,穿梭车能将极片输送至叠片机1的入料口处和/或叠片机1的出料口处的电芯成品运输至指定位置。
在输送轨道上设置穿梭车,多个叠片机1沿输送轨道的长度方向分布,穿梭车能运输极片和/或电芯成品,代替了现有技术中的顶升移载机构,无需每个叠片机1都对应设置顶升移载机构,可以根据使用需求设置穿梭车的个数,简化了生产线的结构,占用空间小;当其中一个穿梭车出故障时,不影响设备的其它部分运行,即可进行脱产线维修,降低了维修成本,使用灵活性高;需要增加产能时,只需要延长输送轨道即可,设备成本大大降低。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输送轨道包括至少两个平行设置的第一输送轨道31,叠片机1设置于最外侧的第一输送轨道31的侧面。在两个第一输送轨道31的外侧均设置叠片机1,且在每个第一输送轨道31上均设置穿梭车,提高了生产效率。输送轨道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输送轨道32,第二输送轨道32连接相邻的两个第一输送轨道31,第二输送轨道32能使穿梭车更换第一输送轨道31运行。在多个第一输送轨道31上可以只设置一个穿梭车,穿梭车可以通过第二输送轨道32跨轨道运行,以实现与多个叠片机1对接。
第一输送轨道31的一端设有极片输送线4,极片输送线4用于输送极片至穿梭车,第一输送轨道31的另一端设有电芯成品输送线5,电芯成品输送线5用于将穿梭车转运来的电芯成品输出。
在本实施例中,穿梭车为四向穿梭车,四向穿梭车能在第一输送轨道31和第二输送轨道32上行走,以实现穿梭车能跨轨道运行,用于运送极片和/或电芯成品。
优选地,穿梭车包括第一穿梭车21和第二穿梭车22,其中一个位于第一输送轨道31的第一穿梭车21用于接收极片并将极片转运至位于其他第一输送轨道31上的第一穿梭车21上,第一穿梭车21将极片输送至叠片机1的入料口处,第二穿梭车22用于将叠片机1的出料口处的电芯成品输送至指定位置,第二穿梭车22和其他第一输送轨道31上的第一穿梭车21均可通过第二输送轨道32跨轨道运行。每个第一输送轨道31上设置两种穿梭车,两种穿梭车的功能不同,以提高生产效率。
具体地,在设置两个第一输送轨道31时,每个第一输送轨道31上均设置有第一穿梭车21和第二穿梭车22,其中一个第一输送轨道31上的第一穿梭车21可以接收极片输送线4上传输的极片,该第一穿梭车21可以将极片转运至其他第一输送轨道31上的第一穿梭车21上或者将极片输送至叠片机1的入料口处。
在设置三个或者或更多个第一输送轨道31时,可以将其中一个或者多个第一输送轨道31上的第一穿梭车21设置为专用对接极片输送线4的工具,然后将极片转运给其他第一穿梭车21,以提高极片转运的效率。
在其他实施例中,每个第一输送轨道31上还可以只设置一个穿梭车,穿梭车可以通过第二输送轨道32跨轨道运行,穿梭车用于承接极片输送线4上的极片,以及将叠片机1加工成型的电芯成品输送至电芯成品输送线5上,以减少穿梭车的数量,降低生产线的成本。
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穿梭车21和第二穿梭车22均包括由下至上设置的多层输送单元211,输送单元211设置于穿梭车本体213上,且多层输送单元211能够升/降,每层输送单元211包括两个并列设置的输送组件2111。每组输送组件2111均可朝向两个相反的方向运行,以提高第一穿梭车21和第二穿梭车22使用的灵活性,每层输送单元211可以对接一个叠片机1,则一个穿梭车可以对接多个叠片机1,以降低穿梭车的使用数量,且承载物品多,提高运输效率。输送单元211可以设置两层、三层、四层或者更多层,每层输送单元211也可以并列设置三个、四个或者更多个输送组件2111,在此不作限定。
进一步地,多层输送单元211可以同时升降,通过丝杠丝母结构驱动多层输送单元211同时升降。每层输送单元211也可以分别升降,使用灵活性高,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输送组件2111包括多个平行且间隔设置的输送辊,多个输送辊通过输送带传动连接,其中一个输送辊连接有输送电机,以实现输送组件2111的传送功能。在其他实施例中,输送组件2111还可以包括皮带辊和皮带,输送电机驱动皮带辊转动,进而带动皮带传动。
在另一实施例中,穿梭车包括第一穿梭车21和第二穿梭车22,其中一个位于第一输送轨道31上的第一穿梭车21用于接收极片并将极片转运至位于其他第一输送轨道31上的第二穿梭车22上,第二穿梭车22用于接收第一穿梭车21转运来的极片输送至叠片机1的入料口处并且用于将叠片机1的出料口处的电芯成品运输至指定位置,第二穿梭车22可以通过第二输送轨道32跨轨道运行,减少穿梭车的使用量,降低设备成本。
继续参照图5,在本实施例中,电芯成品输送线5与第一输送轨道31之间还设有提升机6,提升机6用于将穿梭车转运来的电芯成品转运至电芯成品输送线5上,提升机6包括多层载货台,提升机6的载货台层数大于或等于穿梭车的输送单元211的层数。
具体地,电芯成品输送线5设置一层,穿梭车上的多层输送单元211携带的电芯成品可以一次性的对应传输至提升机6的多层载货台上,提升机6通过多层载货台的提升或下降,将载有电芯成品的每一层载货台逐一对应传输至电芯成品输送线5上,以将电芯成品输送至指定位置。
或者,电芯成品输送线5可以由下至上设置多层,设置的层数与提升机6上的多层载货台对应设置,穿梭车上的每层电芯成品可以对应传输至提升机6的载货台上,再由提升机6的载货台将电芯成品输送至电芯成品输送线5上,以将电芯成品输送至指定位置。
具体地,提升机6可以设置两台,两台提升机6分别与最外侧的两个第一输送轨道31对应设置,置于中部的第一输送轨道31上的穿梭车可以通过第二输送轨道32跨轨道运行与提升机6的载货台对接,以实现电芯成品的输送。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电池极片的叠片生产线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输送轨道;
叠片机(1),设有多个,所述叠片机(1)设置于所述输送轨道的侧面,且多个所述叠片机(1)沿所述输送轨道的长度方向分布;
穿梭车,能于所述输送轨道上运行,所述穿梭车能将极片输送至所述叠片机(1)的入料口处和/或将所述叠片机(1)的出料口处的电芯成品运输至指定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极片的叠片生产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轨道包括至少两个平行设置的第一输送轨道(31),所述叠片机(1)设置于最外侧的所述第一输送轨道(31)的侧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极片的叠片生产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轨道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输送轨道(32),所述第二输送轨道(32)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输送轨道(31),所述第二输送轨道(32)能使所述穿梭车更换所述第一输送轨道(31)运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极片的叠片生产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穿梭车为四向穿梭车,所述四向穿梭车能在所述第一输送轨道(31)、所述第二输送轨道(32)上行走,用于运送所述极片和/或所述电芯成品。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池极片的叠片生产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穿梭车包括第一穿梭车(21)和第二穿梭车(22),其中一个位于所述第一输送轨道(31)的所述第一穿梭车(21)用于接收所述极片并将所述极片转运至位于其它所述第一输送轨道(31)上的所述第一穿梭车(21)上,所述第一穿梭车(21)将所述极片输送至所述叠片机(1)的入料口处,所述第二穿梭车(22)用于将所述叠片机(1)的出料口处的所述电芯成品运输至指定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池极片的叠片生产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穿梭车包括第一穿梭车(21)和第二穿梭车(22),其中一个位于所述第一输送轨道(31)的所述第一穿梭车(21)用于接收所述极片并将所述极片转运至位于其它第一输送轨道(31)上的第二穿梭车(22)上,所述第二穿梭车(22)用于接收第一穿梭车(21)转运来的极片输送至所述叠片机(1)的入料口处并且用于将所述叠片机(1)的出料口处的所述电芯成品运输至指定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池极片的叠片生产线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极片输送线(4),设置于所述第一输送轨道(31)的一端,所述极片输送线(4)用于输送所述极片至所述穿梭车;还包括电芯成品输送线(5),设置于所述第一输送轨道(31)的另一端,所述电芯成品输送线(5)用于将所述穿梭车转运来的所述电芯成品输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极片的叠片生产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穿梭车包括由下至上设置的多层输送单元(211),且多层所述输送单元(211)能够升/降,每层所述输送单元(211)包括两个并列设置的输送组件(211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极片的叠片生产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穿梭车还包括伸缩组件(212),所述伸缩组件(212)用于驱动多层所述输送单元(211)同时伸/缩。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极片的叠片生产线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提升机(6),所述提升机(6)用于将所述穿梭车转运来的所述电芯成品转运至所述电芯成品输送线(5)上;所述提升机(6)包括多层载货台,所述提升机(6)的所述载货台层数大于或等于所述穿梭车的所述输送单元(211)的层数。
CN202110378250.9A 2021-04-08 2021-04-08 电池极片的叠片生产线系统 Pending CN11296822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78250.9A CN112968220A (zh) 2021-04-08 2021-04-08 电池极片的叠片生产线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78250.9A CN112968220A (zh) 2021-04-08 2021-04-08 电池极片的叠片生产线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68220A true CN112968220A (zh) 2021-06-15

Family

ID=762798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378250.9A Pending CN112968220A (zh) 2021-04-08 2021-04-08 电池极片的叠片生产线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968220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22527A (zh) * 2022-01-29 2022-03-01 深圳市兴禾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芯循环供外板叠片生产线及其生产工艺
CN114122528A (zh) * 2021-11-25 2022-03-01 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极片裁切输送装置及叠片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22528A (zh) * 2021-11-25 2022-03-01 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极片裁切输送装置及叠片系统
CN114122527A (zh) * 2022-01-29 2022-03-01 深圳市兴禾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芯循环供外板叠片生产线及其生产工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968220A (zh) 电池极片的叠片生产线系统
CN104108610B (zh) 集装箱码头用穿梭搬运车系统及其运送集装箱的方法
CN214797510U (zh) 电池极片的叠片生产线系统
CN112374155A (zh) 玻璃加工传输线、玻璃生产线及玻璃加工传输方法
CN109823810A (zh) 一种新型储能钒电池电堆生产输送装置
CN215099845U (zh) 一种密集仓储系统
CN113247591A (zh) 一种物料箱自动转运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2707142B (zh) 一种胎胚输送系统及其输送方法
CN209853522U (zh) 竖井双轨升降系统
CN212355784U (zh) 一种基于预存的集装箱整列同步装卸系统
CN216917360U (zh) 摩托车车轮生产线用层叠式储料机
CN215363406U (zh) 一种物料箱自动转运返空装置
CN113581818A (zh) 一种输送线
CN212101023U (zh) 一种锂离子动力电池叠片物流系统
CN209889697U (zh) 用于异层对立车间的智能跨车间物流系统
CN211254513U (zh) 自动拆码垛装卸车系统
CN104477590B (zh) 一种汽车保险杠空中输送系统
CN112645221A (zh) 一种码头集装箱自动化装卸装置
CN215158043U (zh) 一种新型的电池生产线
CN112693832A (zh) 一种胎胚输送系统及其输送方法
CN111099329A (zh) 一种双层物料循环输送方法及设备
CN110624837A (zh) 一种连续式垂直分拣系统
CN214877556U (zh) 一种混凝土砌块或板材的仓储系统
CN217995566U (zh) 用于层压机的提升机出入料仓
CN217375871U (zh) 一种分拣码垛入库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314005 South Zone 2, building 7, No. 778, Asia Pacific Road (Jiax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ity), Jiaxing City, Zhejia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Zhejiang kaileshi Technology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603, building 8,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no.778, Asia Pacific Road, Nanhu District, Jiaxing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14005

Applicant before: ZHEJIANG GALAXIS TECHNOLOGY Co.,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