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55399B - 电梯的门厅侧门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梯的门厅侧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955399B
CN112955399B CN201880099036.6A CN201880099036A CN112955399B CN 112955399 B CN112955399 B CN 112955399B CN 201880099036 A CN201880099036 A CN 201880099036A CN 112955399 B CN112955399 B CN 11295539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or
door panel
guide groove
sill
h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9903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955399A (zh
Inventor
石垣辽悟
石塚真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9553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553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9553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5539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3/00Doors, gates, or other apparatus controlling access to, or exit from, cages or lift well landings
    • B66B13/30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doors or gates

Landscapes

  • Elevator Doo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抑制在门厅侧门的下端面与地坎之间产生间隙而抑制火焰和烟进入井道侧的电梯的门厅侧门装置。在与具有引导槽(18)的地坎(13)相对地配置的门板(9)的面向井道的一侧的下端,安装具有与门板的横向的全宽大致相同的长度尺寸、并且具有规定的强度的门靴支架(11),门靴支架(11)的下端侧以位于地坎的引导槽的内侧的方式延伸。因为设置有具有规定的强度的长形的门靴支架(11),所以门板(9)的下端侧的变形受到抑制而不会形成间隙,因此能够抑制火焰和烟进入井道内的情况。另外,因为门靴支架(11)的下端侧位于地坎的引导槽(18)的内侧,所以能够抑制火焰和烟从地坎(13)与门板(9)之间进入井道内。

Description

电梯的门厅侧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梯的门装置,特别涉及使门厅侧乘降口开闭的电梯的门厅侧门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的电梯中,为了乘客进行乘降,在设置于建筑物的各楼层的门厅设置了门厅侧乘降口。同样地,在轿厢也设置了乘客进行乘降的轿厢侧乘降口。而且,在该门厅侧乘降口和轿厢侧乘降口分别设置有可开闭的门厅侧门和轿厢侧门。
设置电梯的建筑物中发生火灾的情况下,设置于电梯的门厅的门厅侧门受到火焰的热而变形,在门厅侧门的门挡部或门厅侧门的下端侧与地坎之间产生意外的开口时,存在火焰和烟通过该开口进入井道内、因所谓“烟囱效应”而向建筑物的其他楼层蔓延的风险。
因此,作为在门厅侧发生火灾时、不会在门厅侧门处产生意外的开口的电梯,例如已知日本特开平4-19790号公报(专利文献1)等中记载的电梯。该专利文献1中的电梯是门厅侧门的上端侧被悬吊于门轨、下端侧具有被地坎的引导槽引导的门靴、门厅侧门沿着门厅的地面开闭的电梯。
该门厅侧门中,结构是:在门厅侧门的门挡侧的下端面设置向下突出的固定销,并且在门厅侧门关闭的状态下与固定销相对的地坎的引导槽的底部设置能够卡合固定销的大小的卡合孔,进而,将固定销的下端与地坎的引导槽的底部的间隙设定为比门厅侧门的下端面与地坎的上端面的间隙小。
建筑物中发生火灾的情况下,门厅侧门中向门厅露出的正面侧曝露在火焰的热中,背面侧曝露在井道的低温的空气中,用钢板等金属制作的门厅侧门以急速伸展、同时向正面侧突出的方式逐渐变形。
这是因为门厅侧门的正面侧与背面侧的温度差、以及门厅侧门的上端面侧和下端面侧被门轨和地坎约束,由此门厅侧门的上下方向的伸展受到抑制,门厅侧门以向正面侧突出的方式变形。该变形随着曝露在火焰中的时间而增大,与该变形同时地,门厅侧门的门挡部发生在左右方向上向门套方向伸展的运动,而使开口逐渐扩大。
但是,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门厅侧门中,在由火焰加热的初始阶段,因门厅侧门的上下方向的伸展作用,固定销与卡合孔卡合,于是门厅侧门的向左右伸展的运动受到限制而能够抑制开口的扩大,结果能够抑制火焰和烟进入井道。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4-1979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然而,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门厅侧门中,保持门靴的支架和与其邻接地配置的保持门靴的支架隔开间隔地配置,在这些支架之间的门厅侧门的下端面与地坎的上端面之间形成有间隙,因此存在火焰和烟从该间隙进入井道内的风险较大的课题。
进而,曝露在火焰的热中的时间较长时,门厅侧门的下端面向门厅侧进一步变形、突出而产生间隙,存在火焰和烟从该间隙进入井道内的风险较大的课题。另外,因为专利文献1的支架隔开间隔地配置,所以对于门厅侧门的下端面的变形,几乎不能期待其抑制的效果。
从而,设想因上述某一者或两者的理由、火焰和烟从该门厅侧门的下端面的间隙进入井道内的情况,要求进一步进行改善。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在门厅侧门的下端面与地坎之间产生间隙的情况而抑制火焰和烟进入井道侧的新的电梯的门厅侧门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与具有引导槽的地坎相对地配置的门板的面向井道的一侧的下端,安装具有与门板的横向的全宽大致相同的长度尺寸、并且具有规定的强度的门靴支架,门靴支架的下端侧以位于地坎的引导槽的内侧的方式延伸。
进而特征在于:优选在门板的门挡侧的门靴支架的下端设置卡合片,在门板处于关闭状态时,在卡合片所在的位置的引导槽的底部具有卡合片能够卡合的卡合孔。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设置有与门板的横向的全宽大致相同长度的具有规定的强度的长形的门靴支架,因此门板的下端侧的变形受到抑制而不会形成间隙,于是能够抑制火焰和烟进入井道内的情况。另外,因为门靴支架的下端侧位于地坎的引导槽的内侧,所以能够抑制火焰和烟从地坎与门板之间进入井道内的情况。
进而,卡合片在门板因火灾等而热膨胀变形时与在引导槽的底部设置的卡合孔卡合,将门板的门挡侧的下端固定于地坎,由此抑制门板的门挡部的下端侧向打开方向变形,于是不会形成间隙,能够抑制火焰和烟进入井道内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应用本发明的电梯的概要结构的结构图。
图2是从正面观察门厅中的门厅乘降口的正面图。
图3是从井道侧观察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门厅侧门的背面图。
图4是表示图3所示的A-A向视方向的截面的截面图。
图5是表示图3所示的门靴支架的立体图。
图6是从上方观察对门下端面进行引导的地坎的俯视图。
图7是表示图3所示的门靴支架的变形例的立体图。
图8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平常时的门下端面和地坎的关系的说明图。
图9是表示图8的B-B向视方向的截面的截面图。
图10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火灾时的门下端面和地坎的关系的说明图。
图11是表示图8的C-C向视方向的截面的截面图。
图12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平常时的门下端面和地坎的关系的截面图。
图13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火灾时的门下端面和地坎的关系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不限定于以下实施方式,本发明的技术概念中的各种变形例和应用例也包括在其范围中。
实施例1
图1示出了应用本发明的电梯的概略的结构。电梯具有:在形成于建筑物的井道1的内部升降的轿厢2和对重3;两端部被固定于井道上部的壁面的、在其中间部悬架轿厢2和对重3的主吊索4;和配置于井道1的下部的、具有卷绕主吊索4的绳轮5A的曳引机5。而且,通过用曳引机5对主吊索4进行卷升驱动,使轿厢2和对重3在井道1中分别向相反方向升降,向目的楼层行进。另外,在轿厢2的乘降口设置有轿厢侧门6。
如上所述,电梯中,为了乘客进行乘降,而在设置于建筑物的各楼层的门厅(参考图2)设置有门厅侧乘降口,同样地,在轿厢也设置有乘客进行乘降的轿厢侧乘降口。而且,在该门厅侧乘降口和轿厢侧乘降口处,分别设置有可开闭的门厅侧门8和轿厢侧门6。
图2示出了对于图1所示的轿厢2所停靠的门厅7的乘降口7B从正面观察的状态。在门厅7的壁面7A形成有乘降口7B,在该乘降口7B设置有一对门厅侧门8。门厅侧门8构成为,在轿厢2(参考图1)到达门厅7并停止的状态下,轿厢侧门6的卡合部件与门厅侧门8的被卡合部件卡合。轿厢侧门6因门驱动机构而开闭时,卡合部件与被卡合部件卡合而传递该开闭动作,门厅侧门8与轿厢侧门6联动,如箭头所示那样开闭。
接着基于图3~图6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此处,图3是从井道侧观察门厅侧门的图,图4是从图3所示的A-A向视方向观察的图,图5是从斜方向观察图3所示的门靴支架的全体的图,图6是从上方观察对门厅侧门的下端面进行引导的地坎的图。
如图3所示,门厅侧门装置至少具有:相互接近且隔开间隔的2个门板9;在面向井道的一侧的门板9的下端侧用螺栓10固定的门靴支架11;在门靴支架11的下端侧,以夹着门靴支架11的方式具有规定间隔地被保持的门靴12;以与门板9的下端侧相对的方式配置的、对门靴支架11进行引导的设置于门厅的地坎13;和悬架门板9的上端侧而将其保持的轨道框架14。其中,轨道框架14被固定于门厅侧乘降口7B的上部。
门板9构成门厅侧门8,是用钢板等金属制作成的大致矩形形状的板材,在上端部设置有悬吊器15。悬吊器15具有2个悬吊器滚轮16,被悬架在轨道框架14的门轨17上。从而,门板9依据悬吊器15的移动方向,使悬吊器滚轮16在门轨17上滚动而执行开闭动作。
门靴支架11是在门板9的下部分别用螺栓10安装固定的长形的支架,具有与门板9的横向的全宽(Lh)大致相同的长度尺寸。此处,横向指的是在电梯设置于建筑物的状态下,沿着门厅7的地面的方向、即与重力方向正交的方向。
另外,门靴支架11的下端侧与门靴12一同被收纳在地坎13的引导槽18的槽内,能够与门板9的移动对应地在引导槽18的槽内自由地移动。门靴12由润滑性优秀的聚四氟乙烯等氟树脂形成,由此,门靴支架11能够在地坎13的引导槽18中流畅地滑动。
而且,如图3、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重点之一是,门靴支架11的下端侧超过地坎13的上端面13U地延伸至引导槽18的内侧。由此,遍及门板9的下端面的大致全长地形成的、地坎13的上端面13U与门板9的下端面之间的间隙被封闭。另外,门靴支架11的下端侧如图4所示,并不到达引导槽18的底部18B,而是具有规定间隙地与底部18B相对。
另外,如图3、图4所示,作为本实施方式的重点之一,门靴支架11是将金属、例如钢板加工为弯曲形状而得到的,具有规定的强度。此处,为了获得规定的强度,将钢板的厚度设定成与构成门板9的钢板相更厚,优选设定为1.3倍~2倍程度的厚度,使强度提高。
进而,门靴支架11形成为向地坎13侧多次(此处是2次)弯曲而成的弯曲形状,因此对于弯曲提高了强度。通过像这样使钢板的厚度比门板9厚,并且成为弯曲形状,能够充分确保门靴支架11的强度。
如图4、图5所示,门靴支架11是由3个弯曲面构成的支架。
门板安装面11A是用螺栓10固定于门板9的侧面9S的面,设置有多个螺栓插通孔19。另外,相对于门板安装面11A直角地弯曲的门板支承面11B是支承门板9的下端面9B的面,是承受因门板9的热膨胀而引起的变形的面。
进而,相对于门板支承面9B向与门板安装面9A相反的一侧直角地弯曲的滑动面11C是在地坎13的引导槽18内滑动的面。此处,门靴12以夹着滑动面11C的两面的方式固定于滑动面11C。
进而,如图3~图5所示,作为本实施方式的重点之一,在门靴支架11的滑动面11C的门挡侧的下端,设置有向下方(重力方向)突出的卡合片20。该卡合片20通过熔接等固定方法牢固地固定于门靴支架11的滑动面11C。
该卡合片20具有在门板9因火灾等而变形时,与设置于地坎13的引导槽18的卡合孔21卡合,将门板9的门挡侧的下端固定于地坎13的功能。另外,卡合片20的厚度是与门靴支架11的厚度相同的厚度。
如图6所示,在地坎13的引导槽18的底部18B形成有2个卡合孔21。一个卡合孔20对应于一个门板9,另一个卡合孔20对应于另一个门板9。
2个卡合孔20形成于在2个门板9关闭的状态下,能够与设置于门靴支架11的滑动面11C的门挡侧的下端的卡合片20卡合的位置。另外,作为该卡合孔20能够使用清扫引导槽18中堆积的尘埃的“清扫孔”。
接着,基于图4,说明地坎13的引导槽18的底部18B与门靴支架11的滑动面11C的下端面之间的间隙距离(g1)、地坎13的上端面13U与门靴支架11的门板支承面11B之间的间隙距离(g2)、以及地坎13的引导槽18的底部18B与卡合片20的下端面之间的间隙距离(g3)的关系。
间隙距离(g1)、间隙距离(g2)和间隙距离(g3)具有“g1>g2>g3”的关系。即,门板9因火灾等的热而变形、门靴支架11的门板支承面11B移动间隙距离(g2)而与地坎13的上端面13U接触的情况下,因为间隙距离(g1)比间隙距离(g2)长,所以地坎13的引导槽18的底部18B与门靴支架11的滑动面11C的下端面不会接触,不会阻碍门靴支架11的移动。
另一方面,门靴支架11的门板支承面11B移动间隙距离(g2)而与地坎13的上端面13U接触的情况下,因为间隙距离(g3)比间隙距离(g2)短,所以门靴支架11的滑动面11C的下端面超过引导槽18的底部18B,移动至卡合孔21内,结果经由卡合片20将门靴支架11与地坎13卡合固定。
此处,本实施方式中卡合片20与门靴支架11的滑动面11C通过熔接而固定,但也能够如图7所示,通过冲压加工而一体地形成门靴支架11的滑动面11C和卡合片20。由此,具有能够减少靴支架11的制作工作量的效果。
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电梯的门厅侧门装置的平常时和火灾时的动作。
《平常时》
图8表示平常的状态下的门板9与地坎13的关系,图9示出了图8的B-B截面。其中,门板9设置有2个,但因为是相同的结构,所以仅示出了一侧的门板9。
平常的状态下,门板9是图8和图9所示的状态。即,门厅7的温度是平常时的温度(一般而言是空调温度),因此门板9的直到门靴支架11的下端侧的边缘的距离是与设计一致的高度尺寸(Lv)。该状态下,如图4所示,地坎13的引导槽18的底部18B与门靴支架11的滑动面11C的下端面形成有间隙距离(g1),同样地,地坎13的上端面13U与门靴支架11的门板支承面11B形成有间隙距离(g2)。
从而,卡合片20不会与在地坎13的引导槽18的底部18B形成的卡合孔21卡合,于是门板9如通常情况那样地随着悬吊器15的移动而开闭。此处,门靴支架11的滑动面11C如上所述被收纳在地坎13的引导槽18内。
《火灾时》
接着,图10表示发生了火灾的状态下的门板9与地坎13的关系,图11示出了图10的C-C截面。
火灾发生时,门板9因火焰的热而变化为图10和图11所示的状态。即,在门厅7的乘降口7B附近发生火灾,门板9被火焰加热时,门板9以向门厅7侧突出的方式变形。
该现象产生的原因是:门板9的门厅7侧的面被火焰急速地加热,而相反地门板9的井道侧的面处于因井道内的低温的空气而冷却的状态。这样,门板9因门板9的门厅7侧与井道侧的温度差而变形。
进而,用钢板制作的门板9因热膨胀而在长度方向(重力方向)上伸展,但门板9的上部被悬吊器15约束,下部的门靴支架11被地坎13的引导槽18约束。因此,门板9在高度方向(长度方向)上要伸展为高度尺寸(Lv+ΔLv)时,门板9进一步以向门厅7侧突出的方式变形。
从而,在该状态下,因为门板9的上端侧与未图示的门锁机构的钩部卡合,所以门板9的向打开方向的运动受到约束。但是,门板9的下端侧未被约束的情况下,门板9的变形进一步进展时,2个门板9的下端侧左右移动而引起在门挡部产生开口的现象。
另一方面,根据本实施方式,门板9因门板9的热膨胀而要伸展为高度尺寸(Lv+ΔLv)时,门靴支架11也随着该动作而在地坎13的引导槽18中向底部18B移动。然后,当门靴支架11的滑动面11C的下端面超过间隙距离(g1)地移动时,固定于门靴支架11的滑动面11C的卡合片20与在地坎13的引导槽18的底部18B形成的卡合孔21卡合。
从而,门板9的上端侧与门锁机构的钩部卡合,向打开方向的运动被约束,门板9的下端侧中,门靴支架11的卡合片20与地坎13的卡合孔21卡合,向打开方向的运动被约束。
根据这样的结构的本实施方式,因为将图4所示的门靴支架11安装在门板9的下端侧,所以能够实现如以下所述的作用、效果。
第一,在火灾时,门靴支架11的下端侧超过地坎13的上端面13U地延伸至引导槽18的内侧。由此,地坎13的上端面13U与门板9的下端面之间的间隙被封闭。从而,因为并非如专利文献1那样使门靴支架分离而隔开间隔地配置,所以在门厅侧门8的下端面与地坎13的上端面13U之间不会形成间隙,能够抑制火焰和烟进入井道内的情况。
第二,门靴支架11安装在门板9的下端侧,是跨门板9的横向全长地延伸的长条形状,而且钢板的厚度形成得比构成门板9的钢板厚,进而,门靴支架11制作为弯曲形状,因此对于弯曲整体上提高了强度。从而,能够减少门板9的下端侧的变形,结果能够抑制在门板9的下端侧与地坎13的上端面13U之间产生间隙的情况,能够防止火焰和烟进入井道内。特别是,本实施方式中,钢板的厚度形成得较厚的、门靴支架11的滑动面11C整体收纳在地坎13的引导槽18中,因此能够进一步减少门板9的下端侧的变形。
第三,在门靴支架11的滑动面11C的门挡侧的下端设置有向下突出的卡合片20,该卡合片20在门板9因火灾等而热膨胀变形时,与在引导槽18的底部18B设置的卡合孔21卡合,将门板9的门挡侧的下端固定于地坎13。从而,门板9的门挡部的下端侧不会向打开方向变形而形成间隙,因此能够抑制火焰和烟进入井道内的情况。
进而,能够用一个门靴支架11实现上述作用、效果,能够减少部件个数和加工工作量,于是能够降低产品的制造成本。
实施例2
接着,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图12表示说明平常时的门下端面与地坎的关系的截面,图13示出了说明火灾时的门下端面与地坎的关系的截面。
第二实施方式的门厅侧门装置基本上是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示出的结构相同的结构。但是,如图12所示,在卡合片20之外,还设置有向井道侧突出的辅助卡合片22。另外,与此对应地在门板9关闭的状态下,在与辅助卡合片22相对的引导槽18的井道侧的侧壁18S,设置有辅助卡合孔23。另外,图12示出了平常状态。
然后,门板9被火灾的火焰加热时,如图13所示,门板9热膨胀而伸展,并且以向门厅7侧突出的方式变形。该状态下,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与门板9的初始的伸展相应地,卡合片20向下侧移动而与卡合孔21卡合。
但是,例如,由于门板9向门厅7侧的变形速度和变形量的不同,设想也存在卡合片20不能与卡合孔21卡合的状况。该情况下,第二实施方式的结构中,如图13所示,向井道侧突出的辅助卡合片22与形成于引导槽18的井道侧的侧壁18S的辅助卡合孔23卡合,因此能够将门板9的门挡侧的下端固定于地坎13。由此,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不会因门板9的门挡部的下端侧向打开方向变形而形成间隙,于是能够抑制火焰和烟进入井道内的情况。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成为在门板9因热膨胀而变形时,使门靴支架11的门挡侧的下端与地坎13通过卡合片20和卡合孔21、或者辅助卡合片22和辅助卡合孔23中的任一者卡合的结构,能够使门靴支架11的门挡侧的下端与地坎13的卡合更可靠。
如以上所述,根据本发明,采用了下述结构:在与具有引导槽的地坎相对地配置的门板的面向井道的一侧的下端,安装具有与门板的横向的全宽大致相同的长度尺寸、并且具有规定的强度的门靴支架,门靴支架的下端侧以位于地坎的引导槽的内侧的方式延伸。进而,优选采用下述结构:在门板的门挡侧的门靴支架的下端设置卡合片,在门板处于关闭状态时,在卡合片所在的位置的引导槽的底部具有卡合片能够卡合的卡合槽。
由此,因为设置了与门板的横向的全宽大致相同长度的具有规定的强度的长形的门靴支架,所以门板的下端侧的变形受到抑制而不会形成间隙,于是能够抑制火焰和烟进入井道内的情况。另外,因为门靴支架的下端侧位于地坎的引导槽的内侧,所以能够抑制火焰和烟从地坎与门板之间进入井道内的情况。
进而,卡合片在门板因火灾等而热膨胀变形时与在引导槽的底部设置的卡合孔卡合,将门板的门挡侧的下端固定于地坎,因此能够抑制门板的门挡部的下端侧向打开方向变形的情况,从而不会形成间隙,能够抑制火焰和烟进入井道内。
另外,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例,包括各种变形例。例如,上述实施例是为了易于理解地说明本发明而详细说明的,并不限定于必须具有说明的全部结构。另外,能够将某个实施例的结构的一部分置换为其他实施例的结构,也能够在某个实施例的结构上添加其他实施例的结构。另外,对于各实施例的结构的一部分,能够添加、删除、置换其他结构。
附图标记说明
2……轿厢,6……轿厢侧门,7……门厅,8……门厅侧门,9……门板,10……螺栓,11……门靴支架,11A……门板安装面,11B……门板支承面,11C……滑动面,12……门靴,13……地坎,13U……地坎的上端面,14……导轨,18……引导槽,18B……引导槽的底部,20……卡合片,21……卡合孔。

Claims (9)

1.一种电梯的门厅侧门装置,其具有使设置于建筑物的楼层的门厅的门厅侧乘降口开闭的由门板构成的门厅侧门,该门厅侧门装置的特征在于:
具有:设置于所述门厅的具有引导槽的地坎;和门靴支架,其安装于以与所述地坎相对的方式配置的所述门板的面向井道的一侧的下端,具有与所述门板的横向的全宽大致相同的长度尺寸,并且具有规定的强度,
所述门靴支架的下端侧以位于所述地坎的引导槽的内侧的方式延伸,
在所述门板的门挡侧的所述门靴支架的下端设置有卡合片,在所述门板处于关闭状态时,在所述卡合片所在的位置的所述引导槽的底部形成有所述卡合片能够卡合的卡合孔,
所述门板发生热膨胀时,所述卡合片与在所述引导槽的所述底部形成的所述卡合孔卡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的门厅侧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门靴支架由钢板形成,所述门靴支架的厚度设定成比构成所述门板的钢板的厚度厚,并且形成为向所述地坎侧弯曲的弯曲形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的门厅侧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门靴支架的所述弯曲形状由固定于所述门板的侧面的门板安装面、从所述门板安装面弯曲且支承所述门板的下端面的门板支承面和从所述门板支承面弯曲且收纳于所述引导槽的内侧的滑动面形成,在所述滑动面设置有所述卡合片。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的门厅侧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合片的下端与所述引导槽的底部的间隙距离设定成比所述门板支承面与所述地坎的上端面的间隙距离小。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梯的门厅侧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门板因火灾产生的热而热膨胀时,设置于所述滑动面的所述卡合片与在所述引导槽的所述底部形成的所述卡合孔卡合。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的门厅侧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合片通过熔接固定于所述门靴支架的下端,或者与所述门靴支架一体地形成。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的门厅侧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合孔是形成于所述地坎的所述引导槽的清扫孔。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的门厅侧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门靴支架的下端设置有向所述井道侧突出的辅助卡合片,在所述门板处于关闭状态时,在所述辅助卡合片所在的位置的所述引导槽的侧壁形成有所述辅助卡合片能够卡合的辅助卡合孔。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梯的门厅侧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门板发生热膨胀时,设置于所述门靴支架的所述辅助卡合片与在所述地坎的所述引导槽的所述侧壁形成的所述辅助卡合孔卡合。
CN201880099036.6A 2018-11-19 2018-11-19 电梯的门厅侧门装置 Active CN11295539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8/042600 WO2020105073A1 (ja) 2018-11-19 2018-11-19 エレベーターの乗場側ドア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55399A CN112955399A (zh) 2021-06-11
CN112955399B true CN112955399B (zh) 2023-02-17

Family

ID=707746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99036.6A Active CN112955399B (zh) 2018-11-19 2018-11-19 电梯的门厅侧门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7209737B2 (zh)
CN (1) CN112955399B (zh)
WO (1) WO2020105073A1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022828A (ja) * 2003-07-03 2005-01-2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のドア装置
JP2005029331A (ja) * 2003-07-11 2005-02-03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エレベータの防災装置
JP2011143993A (ja) * 2010-01-13 2011-07-28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遮煙機能を有するエレベータ装置及び遮煙機能を有するエレベータ装置の遮煙性能確認方法
JP2013052989A (ja) * 2011-09-06 2013-03-2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の遮煙ドア装置及び遮煙ドア装置の据付方法
CN202967821U (zh) * 2012-12-21 2013-06-05 日立电梯(中国)有限公司 新型电梯厅门防风隔音结构
JP2013159464A (ja) * 2012-02-07 2013-08-19 Hitachi Building Systems Co Ltd エレベータの敷居構造
JP2016023072A (ja) * 2014-07-24 2016-02-08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及びエレベーターの乗りかご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250196A (ja) * 2003-02-20 2004-09-0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ー引き戸の案内装置
CN104860179A (zh) * 2015-05-25 2015-08-26 三星电梯有限公司 一种厅门滑块的二次保护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022828A (ja) * 2003-07-03 2005-01-2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のドア装置
JP2005029331A (ja) * 2003-07-11 2005-02-03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エレベータの防災装置
JP2011143993A (ja) * 2010-01-13 2011-07-28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遮煙機能を有するエレベータ装置及び遮煙機能を有するエレベータ装置の遮煙性能確認方法
JP2013052989A (ja) * 2011-09-06 2013-03-2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の遮煙ドア装置及び遮煙ドア装置の据付方法
JP2013159464A (ja) * 2012-02-07 2013-08-19 Hitachi Building Systems Co Ltd エレベータの敷居構造
CN202967821U (zh) * 2012-12-21 2013-06-05 日立电梯(中国)有限公司 新型电梯厅门防风隔音结构
JP2016023072A (ja) * 2014-07-24 2016-02-08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及びエレベーターの乗りかご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105073A1 (ja) 2020-05-28
JPWO2020105073A1 (ja) 2021-09-27
CN112955399A (zh) 2021-06-11
JP7209737B2 (ja) 2023-01-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130124367A (ko) 엘리베이터의 승강장 도어장치
US8272481B2 (en) Guide assembly for at least one elevator door
CN112955399B (zh) 电梯的门厅侧门装置
JP6030209B1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JP6721132B1 (ja) エレベータのドア装置
US10773928B2 (en) Elevator landing door leaf
JP5676496B2 (ja) ガイドレールを支持する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ドアフレーム
JP2012066914A (ja) エレベータ用ドアの移動規制具
JP5937255B1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KR900004973Y1 (ko) 엘리베이터의 위치 검출장치
JP2011144007A (ja) エレベータのドア装置
KR20100006592U (ko) 엘리베이터 승강장 도어의 이탈방지장치
JP2012162370A (ja) エレベーターの乗場ドア装置
CN112424107A (zh) 电梯的层站出入口装置
JP6341454B2 (ja) エレベータの気密部材
JP7435858B1 (ja) 乗場ドア
JP2021178727A (ja) エレベーター及び乗り場ドア
JP4425689B2 (ja) 免震建物用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JP6956923B2 (ja) エレベータのドア
JP2009256024A (ja) エレベータのフェッシャープレート装置
KR200184501Y1 (ko) 엘리베이터의 승장도어용 웨이트
JP2006082934A (ja) エレベーター用つり合おもりの案内装置
JP6026625B1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JP2015174731A (ja) エレベータのドア開閉装置
JP4420194B2 (ja) エレベータの乗場出入口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