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28574A - 全自动压着机 - Google Patents

全自动压着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928574A
CN112928574A CN202110162190.7A CN202110162190A CN112928574A CN 112928574 A CN112928574 A CN 112928574A CN 202110162190 A CN202110162190 A CN 202110162190A CN 112928574 A CN112928574 A CN 1129285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ing
wire
driver
sliding
wire fee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16219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928574B (zh
Inventor
赵维
薛志军
孙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Yata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Yata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Yata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Yata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16219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928574B/zh
Publication of CN1129285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285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9285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2857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 H01R43/04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for forming connections by deformation, e.g. crimping tool
    • H01R43/048Crimping apparatus or process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 H01R43/04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for forming connections by deformation, e.g. crimping tool
    • H01R43/048Crimping apparatus or processes
    • H01R43/052Crimping apparatus or processes with wire-feeding mechanis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anufacturing Of Electrical Connec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自动压着机,包括:第一机架;搬送装置,设置于第一机架上,搬送装置包括两组间隔间隔设置的搬送机构,搬送机构包括导轨、夹持结构和第一驱动器,夹持结构与导轨一一对应地滑动连接,第一驱动器的输出端与夹持结构一一对应地传动连接,两组夹持结构相对设置,以使两组夹持结构相向滑动时,夹持结构夹持的线材的端部能够相向靠拢;压着装置,设置于第一机架上,压着装置能够在至少两个线材靠拢后进行压着,与现有技术相比,实现了线束的自动化生产,工作效率较高,节省人力。

Description

全自动压着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线束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全自动压着机。
背景技术
串联线束广泛应用于灯饰、控制机箱、配电箱等领域,有的线束需要数个或数十个线材串联。传统工艺是将线材裁剥后,由人工双手持线材或把芯线材捻合后,由半自动压着,工作效率低下、耗费人力资源。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全自动压着机,所述全自动压着机结构实现了线束的自动化生产,工作效率较高,节省人力。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全自动压着机,包括:第一机架;
搬送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机架上,所述搬送装置包括两组间隔间隔设置的搬送机构,所述搬送机构包括导轨、夹持结构和第一驱动器,所述夹持结构与所述导轨一一对应地滑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夹持结构一一对应地传动连接,两组所述夹持结构相对设置,以使两组夹持结构相向滑动时,所述夹持结构夹持的线材的端部能够相向靠拢;压着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机架上,所述压着装置能够在至少两个所述线材靠拢后进行压着。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全自动压着机,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设置有两组搬送机构,导轨上设置有夹持结构,能够形成交替取线材,使得线材与线材之间头尾相并通过压着装置完成双层压着,且能够连续交替取线材,即可完成连续双层压着,与现有技术相比,实现了线束的自动化生产,工作效率较高,节省人力。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其中一组所述导轨位于另一组所述导轨的上方。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夹持结构包括:第一滑动件,与所述导轨滑动连接;第一驱动器,设置于所述第一滑动件;两组夹持单元,其中一组所述夹持单元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滑动件上,另一组所述夹持单元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滑动件上并与所述第一驱动器的输出端传动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夹持单元包括:固定组件;壳体,设置于所述固定组件上,所述壳体为顶部开口的腔体结构;夹爪组件,所述夹爪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夹爪组件包括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所述第一夹臂和所述第二夹臂通过一转轴于二者中部相互铰接,所述转轴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壳体,所述第一夹臂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夹持部,所述第二夹臂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均由所述壳体的顶部开口处伸出;第二驱动器,所述第二驱动器与所述夹爪组件传动连接,所述第二驱动器能够驱动所述第一夹臂和所述第二夹臂相对转动,使得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能够相互靠近以夹持线材,且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沿水平方向延伸至凸出于所述壳体的外表面,以使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在插接端子时能够夹持于线材的末端;其中一组所述夹持单元的所述固定组件可滑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滑动件,另一组所述夹持单元的所述固定组件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滑动件的一端。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固定组件包括:第一固定件;第二固定件,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固定件传动连接的第三驱动器;
第三固定件,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二固定件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三固定件传动连接的第四驱动器,且所述壳体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三固定件的一侧;其中,其中一组所述固定组件的所述第一固定件与所述第一滑动件滑动连接,另一组所述固定组件的所述第一固定件与所述第一滑动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件的滑动方向与所述第三固定件的滑动方向正交。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机架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搬送装置配合的送线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送线装置包括:补偿送线机构,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机架,所述第一机架上设置有与所述补充送线机构传动连接的第三驱动器;送线裁切机构,设置于所述补偿送线机构和所述搬送装置之间,所述送线裁切机构能够将所述补偿送线机构输送的所述线材进行裁切并输送至所述搬送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与所述送线装置配合的放线装置,所述放线装置位于所述送线装置的一侧。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放线装置包括:第二机架;第一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机架上;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二支撑件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机架上,所述第二支撑件与所述第一支撑件沿所述第一支撑件的径向平行设置,所述第二支撑件与所述第一支撑件沿所述第一支撑件的径向间隔设置以用于放置线盘;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设置于所述第二机架上并与所述第一支撑件传动连接,所述驱动电机能够驱动所述第一支撑件转动,所述第一支撑件转动时能够带动线盘转动;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二机架与所述第二支撑件之间,所述调节机构能够调节所述第二支撑件的轴线与所述第一支撑件的轴线之间的距离。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全自动压着机的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搬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夹持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夹爪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A处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夹爪组件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4的分解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放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B处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图10为图8中部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第一机架10;
搬送装置20、导轨21、固定三角板211、夹持结构22、第一滑动件221、第二驱动器222、固定组件223、第一固定件2231、第二固定件2232、第三固定件2233、第一驱动器23、体224、限位滑槽2241、第一夹臂225、第一夹持部2251、第一滑块2252、第二夹臂226、第二夹持部2261、第二滑块2262;
第三驱动器30、第四驱动器40、第五驱动器50、
第二滑动件60、第一导向滑槽61、第二导向滑槽62、第三滑块63、限位槽71、顶推部72;
补偿送线机构81、送线裁切机构82;
第二机架91、第一支撑件92、第二支撑件93、驱动电机94、支撑杆95、支撑板96、卡槽9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全自动压着机,包括:第一机架10;搬送装置20,设置于所述第一机架10上,所述搬送装置20包括两组间隔间隔设置的搬送机构,所述搬送机构包括导轨21、夹持结构22和第一驱动器23,所述夹持结构22与所述导轨21一一对应地滑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器23的输出端与所述夹持结构22一一对应地传动连接,两组所述夹持结构22相对设置,以使两组夹持结构22相向滑动时,所述夹持结构22夹持的线材的端部能够相向靠拢;压着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机架10上,所述压着装置能够在至少两个所述线材靠拢后进行压着。
需要说明的是,压着装置为本领域内的常规技术,在此不做赘述。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全自动压着机,设置有两组搬送机构,导轨21上设置有夹持结构22,能够形成交替取线材,使得线材与线材之间头尾相并通过压着装置完成双层压着,且能够连续交替取线材,即可完成连续双层压着,与现有技术相比,实现了线束的自动化生产,工作效率较高,节省人力。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其中一组导轨21位于另一组导轨21的上方,采用上述结构,设计上下立体搬送方式,由上下搬送交替取线,实现线材两两头尾相连。
需要说明的是,位于上方的导轨21的两端及中部设置有用于支撑的固定三角板211,稳定性较好。
可以理解的是,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夹持结构22包括:第一滑动件221,与导轨21滑动连接;第一驱动器23,设置于第一滑动件221;两组夹持单元,其中一组夹持单元固定设置于第一滑动件221上,另一组夹持单元可滑动地设置于第一滑动件221上并与第一驱动器23的输出端传动连接。采用上述结构,第二驱动装置驱动其中一组夹持单元相对另一组夹持单元靠近或者远离,夹持灵活,提高了夹持范围。
如图1至图7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夹持单元包括:固定组件223;壳体224,设置于固定组件223上,壳体224为顶部开口的腔体结构;夹爪组件,夹爪组件设置于壳体224内,夹爪组件包括第一夹臂225和第二夹臂226,第一夹臂225和第二夹臂226通过一转轴于二者中部相互铰接,转轴可转动地连接于壳体224,第一夹臂225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夹持部2251,第二夹臂226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夹持部2261,第一夹持部2251和第二夹持部2261均由壳体224的顶部开口处伸出;第二驱动器222,第二驱动器222与夹爪组件传动连接,第二驱动器222能够驱动第一夹臂225和第二夹臂226相对转动,使得第一夹持部2251和第二夹持部2261能够相互靠近以夹持线材,且第一夹持部2251和第二夹持部2261沿水平方向延伸至凸出于壳体224的外表面,以使第一夹持部2251和第二夹持部2261在插接端子时能够夹持于线材的末端;其中一组夹持单元的固定组件223可滑动地连接于第一滑动件221,另一组夹持单元的固定组件223固定设置于第一滑动件221的一端。采用上述结构,第一夹持部2251和第二夹持部2261沿水平方向延伸至凸出于壳体224的外表面,以使第一夹持部2251和第二夹持部2261在插接端子时能够夹持于线材的末端并且在插接端子时不会因为受到壳体224的限制而发生干涉现象。
需要说明的是,第三驱动器30为气缸组件,气缸组件的缸筒连接于壳体224的底部,壳体224的底部设置有用于避让气缸组件的活塞杆的避让口图中未示出,气缸组件的活塞杆穿过避让口并连接于滑动件的底部,其结构简单且易于实现。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气缸组件的缸筒也可以设置于壳体224内,在此不做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三驱动器30也可以为液压缸组件,在此不做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固定组件223包括:第一固定件2231;第二固定件2232,滑动设置于第一固定件2231,第一固定件2231上设置有与第二固定件2232传动连接的第三驱动器30;第三固定件2233,滑动设置于第二固定件2232,第二固定件2232上设置有与第三固定件2233传动连接的第四驱动器40,且壳体224固定设置于第三固定件2233的一侧;其中,其中一组固定组件223的第一固定件2231与第一滑动件221滑动连接,另一组固定组件223的第一固定件2231与第一滑动件221固定连接,第二固定件2232的滑动方向与第三固定件2233的滑动方向正交。夹持单元采用三轴联动结构,手与手之间可单一张合,以满足线材的不同尺寸要求,可根据线束长度自由分合,且第四驱动装置驱动第二固定件2232相对第一固定件2231横向滑动,第五驱动装装置驱动第三固定件2233相对第二固定件2232竖向滑动,能够根据所夹取的线材进行上下前后移动,夹持灵活,提高了夹持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驱动器23、第二驱动器222、第四驱动器40置及第五驱动器50均为丝杆传动装置,当然亦可为其他装置,例如伸缩气缸,在此不做限定。
如图1至图7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壳体224内于夹爪组件的下方可滑动地设置有第二滑动件60,第三驱动器30能够驱动第二滑动件60相对壳体224上下滑动,第二滑动件60上倾斜设置有第一导向滑槽61和第二导向滑槽62,第一夹臂225的下部设置有第一滑块2252,第二夹臂226的下部设置有第二滑块2262,第一滑块2252滑动设置于第一导向滑槽61内,第二滑块2262滑动设置于第二导向滑槽62内,第二滑动件60相对壳体224上下滑动时能够带动第一夹臂225和第二夹臂226相对转动。其结构简单且易于实现。具体的,第一导向滑槽61的上端和第二导向滑槽62的上端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导向滑槽61的下端和第二导向滑槽62的下端之间的距离,以使第二滑动件60相对壳体224上下滑动时能够带动第一滑块2252和第二滑块2262相互靠近或者相互远离,从而带动第一夹臂225和第二夹臂226相对转动,当然,第一导向滑槽61的上端和第二导向滑槽62的上端之间的距离也可以大于第一导向滑槽61的下端和第二导向滑槽62的下端之间的距离,在此不做限定。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滑动件60与壳体224之间设置有限位结构。限位结构能够防止第二滑动件60脱离壳体224,有利于提高夹持结构22工作时的稳定性。
可以理解的是,如图4、图6和图7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限位结构包括相互配合的限位滑槽2241和第三滑块63,第三滑块63设置于滑动件上,限位滑槽2241设置于壳体224上,其结构简单且易于实现。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三滑块63设置于壳体224上,限位滑槽2241设置于滑动件上,在此不做限定。
如图4至图7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夹持部2251朝向第二夹持部2261的一侧以及第二夹持部2261朝向第一夹持部2251的一侧均设置有限位槽71。有利于增大第一夹持部2251和第二夹持部2261与线材之间的接触面积,且能够防止线材上下窜动,有利于提高夹持结构22工作时的稳定性。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限位槽71为弧形槽,能够进一步增大第一夹持部2251和第二夹持部2261与线材之间的接触面积。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夹持部2251和第二夹持部2261上均设置有用于顶推压接于线材端部的端子的顶推部72,顶推部72的径向尺寸沿其顶推方向递减,以便于在插接端子的过程中对其他线材进行避让,能够防止在插接端子时因受到顶推部72自身的限制而与其他线材发生干涉。
可以理解的是,如图1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机架10上设置有用于与搬送装置20配合的送线装置,实现了自动化。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送线装置包括:补偿送线机构81,可滑动地设置于第一机架10,第一机架10上设置有与补充送线机构传动连接的第三驱动器30;送线裁切机构82,设置于补偿送线机构81和搬送装置20之间,送线裁切机构82能够将补偿送线机构81输送的线材进行裁切并输送至搬送装置20。采用上述结构,通过补偿送线机构81将线材输送至送线裁切机构82进行裁切并输送,实现了送线切断一体化,节省空间。
可以理解的是,如图1、图8至图10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与送线装置配合的放线装置,放线装置位于送线装置的一侧,实现了自动化。
如图1、图8至图10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放线装置包括:第二机架91;第一支撑件92,第一支撑件92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二第二机架91上;第二支撑件93,第二支撑件93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二第二机架91上,第二支撑件93与第一支撑件92沿第一支撑件92的径向平行设置,第二支撑件93与第一支撑件92沿第一支撑件92的径向间隔设置以用于放置线盘;驱动电机94,驱动电机94设置于第二第二机架91上并与第一支撑件92传动连接,驱动电机94能够驱动第一支撑件92转动,第一支撑件92转动时能够带动线盘转动;调节机构,调节机构设置于第二机架91与第二支撑件93之间,调节机构能够调节第二支撑件93的轴线与第一支撑件92的轴线之间的距离。在使用时,能够通过调节机构调节第二支撑件93的轴线与第一支撑件92的轴线之间的距离,用以放置不同规格的线盘,从而使放线装置能够适用不同规格的线盘。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调节机构包括支撑杆95,第二机架91上对应支撑杆95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支撑板96,支撑板96上具有至少两个沿第一支撑件92的径向间隔设置的卡槽97,卡槽97用于卡接支撑杆95的端部,第二支撑件93为两端开口的筒状结构,第二支撑件93可转动地套设于支撑杆95上,通过将支撑杆95的端部安装于不同位置的卡槽97内,以调节第二支撑件93的轴线与第一支撑件92的轴线之间的距离,其结构简单且易于实现。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当然,本发明创造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发明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Claims (9)

1.全自动压着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机架(10);
搬送装置(20),设置于所述第一机架(10)上,所述搬送装置(20)包括两组间隔间隔设置的搬送机构,所述搬送机构包括导轨(21)、夹持结构(22)和第一驱动器(23),所述夹持结构(22)与所述导轨(21)一一对应地滑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器(23)的输出端与所述夹持结构(22)一一对应地传动连接,两组所述夹持结构(22)相对设置,以使两组夹持结构(22)相向滑动时,所述夹持结构(22)夹持的线材的端部能够相向靠拢;
压着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机架(10)上,所述压着装置能够在至少两个所述线材靠拢后进行压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压着机,其特征在于,其中一组所述导轨(21)位于另一组所述导轨(21)的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全自动压着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结构(22)包括:第一滑动件(221),与所述导轨(21)滑动连接;
第二驱动器(222),设置于所述第一滑动件(221);
两组夹持单元,其中一组所述夹持单元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滑动件(221)上,另一组所述夹持单元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滑动件(221)上并与所述第二驱动器(222)的输出端传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自动压着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单元包括:
固定组件(223);
壳体(224),设置于所述固定组件(223)上,所述壳体(224)为顶部开口的腔体结构;
夹爪组件,所述夹爪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224)内,夹爪组件包括第一夹臂(225)和第二夹臂(226),所述第一夹臂(225)和所述第二夹臂(226)通过一转轴于二者中部相互铰接,所述转轴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壳体(224),所述第一夹臂(225)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夹持部(2251),所述第二夹臂(226)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夹持部(2261),所述第一夹持部(2251)和所述第二夹持部(2261)均由所述壳体(224)的顶部开口处伸出;
第三驱动器(30),所述第三驱动器(30)与所述夹爪组件传动连接,所述第三驱动器(30)能够驱动所述第一夹臂(225)和所述第二夹臂(226)相对转动,使得所述第一夹持部(2251)和所述第二夹持部(2261)能够相互靠近以夹持线材,且所述第一夹持部(2251)和所述第二夹持部(2261)沿水平方向延伸至凸出于所述壳体(224)的外表面,以使所述第一夹持部(2251)和所述第二夹持部(2261)在插接端子时能够夹持于线材的末端;
其中一组所述夹持单元的所述固定组件(223)可滑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滑动件(221),另一组所述夹持单元的所述固定组件(223)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滑动件(221)的一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自动压着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223)包括:
第一固定件(2231);
第二固定件(2232),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件(2231),所述第一固定件(2231)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固定件(2232)传动连接的第四驱动器(40);
第三固定件(2233),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件(2232),所述第二固定件(2232)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三固定件(2233)传动连接的第五驱动器(50),且所述壳体(224)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三固定件(2233)的一侧;
其中,其中一组所述固定组件(223)的所述第一固定件(2231)与所述第一滑动件(221)滑动连接,另一组所述固定组件(223)的所述第一固定件(2231)与所述第一滑动件(22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件(2232)的滑动方向与所述第三固定件(2233)的滑动方向正交。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压着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机架(10)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搬送装置(20)配合的送线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全自动压着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送线装置包括:
补偿送线机构(81),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机架(10),所述第一机架(10)上设置有与所述补充送线机构传动连接的第三驱动器(30);
送线裁切机构(82),设置于所述补偿送线机构(81)和所述搬送装置(20)之间,所述送线裁切机构(82)能够将所述补偿送线机构(81)输送的所述线材进行裁切并输送至所述搬送装置(20)。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全自动压着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送线装置配合的放线装置,所述放线装置位于所述送线装置的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全自动压着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线装置包括:
第二机架(91);
第一支撑件(92),所述第一支撑件(92)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机架(91)上;
第二支撑件(93),所述第二支撑件(93)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机架(91)上,所述第二支撑件(93)与所述第一支撑件(92)沿所述第一支撑件(92)的径向平行设置,所述第二支撑件(93)与所述第一支撑件(92)沿所述第一支撑件(92)的径向间隔设置以用于放置线盘;
驱动电机(94),所述驱动电机(94)设置于所述第二机架(91)上并与所述第一支撑件(92)传动连接,所述驱动电机(94)能够驱动所述第一支撑件(92)转动,所述第一支撑件(92)转动时能够带动线盘转动;
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二机架(91)与所述第二支撑件(93)之间,所述调节机构能够调节所述第二支撑件(93)的轴线与所述第一支撑件(92)的轴线之间的距离。
CN202110162190.7A 2021-02-05 2021-02-05 全自动压着机 Active CN11292857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62190.7A CN112928574B (zh) 2021-02-05 2021-02-05 全自动压着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62190.7A CN112928574B (zh) 2021-02-05 2021-02-05 全自动压着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28574A true CN112928574A (zh) 2021-06-08
CN112928574B CN112928574B (zh) 2023-01-06

Family

ID=761708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162190.7A Active CN112928574B (zh) 2021-02-05 2021-02-05 全自动压着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928574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24599A (zh) * 2014-08-01 2014-10-29 东莞市中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全自动多线单头端子压着机
CN104167651A (zh) * 2014-08-20 2014-11-26 东莞市立海隆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双线两头自动压接端子机
CN104319595A (zh) * 2014-11-05 2015-01-28 慈溪市宏晟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四线三头全自动端子压着机
CN207082707U (zh) * 2017-07-31 2018-03-09 厦门海普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送线装置及线束加工设备
CN207149870U (zh) * 2017-08-18 2018-03-27 厦门海普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线束并线机构
JP2019179591A (ja) * 2018-03-30 2019-10-17 新明和工業株式会社 端子圧着装置および端子圧着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24599A (zh) * 2014-08-01 2014-10-29 东莞市中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全自动多线单头端子压着机
CN104167651A (zh) * 2014-08-20 2014-11-26 东莞市立海隆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双线两头自动压接端子机
CN104319595A (zh) * 2014-11-05 2015-01-28 慈溪市宏晟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四线三头全自动端子压着机
CN207082707U (zh) * 2017-07-31 2018-03-09 厦门海普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送线装置及线束加工设备
CN207149870U (zh) * 2017-08-18 2018-03-27 厦门海普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线束并线机构
JP2019179591A (ja) * 2018-03-30 2019-10-17 新明和工業株式会社 端子圧着装置および端子圧着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28574B (zh) 2023-01-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58637B (zh) 一种多头自动绕线包胶一体机
KR101348813B1 (ko) 커넥터용 터미널 핀 커팅 및 삽입장치
CN210182226U (zh) 变压器骨架全自动缠脚绕线装置
CN112928574B (zh) 全自动压着机
CN205385188U (zh) Pin针的折弯插取装置
CN105552688A (zh) 电线插头装配机
CN110676667B (zh) 一种可分插长短Pin针的针座连接器自动组装机
CN108127902A (zh) 一种pet膜横向拉伸装置
CN112928575B (zh) 立体双组合搬送装置及压着机
CN213729040U (zh) 一种sq电感线包的预弯装置
CN214568979U (zh) 一种物料转运装置
CN209929656U (zh) 一种自动插四方针的端子组装机
CN212485055U (zh) 一种电阻套管机构
CN213317374U (zh) 一种夹紧连续转动的自动化绞线装置
CN111952071A (zh) 一种sq电感自动装配缠脚机
CN203377750U (zh) 一种绕线机使用的双侧夹剪线装置
CN107959209B (zh) 一种高精度电缆自动剥头压接机
CN212874257U (zh) 一种sq电感自动装配缠脚机
CN215508779U (zh) 线材比剪装置及设备
CN215966004U (zh) 一种led球泡灯弯侧线装置及一种led球泡灯生产线
CN218659306U (zh) 一种套管的高效裁切系统
CN213988602U (zh) 一种多圈数磁环机的磁环固定机构及翻线机构
CN220964018U (zh) 一种可在线束上压接多个分体刺破式idc连接器的压接装置
CN220651810U (zh) 一种变压器自动组装机
CN109727722B (zh) 导电布折弯组装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