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28250A - 一种镍钴锰三元材料及其前驱体和制备方法与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镍钴锰三元材料及其前驱体和制备方法与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928250A
CN112928250A CN202110085575.8A CN202110085575A CN112928250A CN 112928250 A CN112928250 A CN 112928250A CN 202110085575 A CN202110085575 A CN 202110085575A CN 112928250 A CN112928250 A CN 1129282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balt
nickel
coprecipitation reaction
manganese
ternary mater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08557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姜龙
谢能建
王鹏峰
叶耀滨
魏国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Xiaw New Energy Materia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Xiaw New Energy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Xiaw New Energy Materia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Xiaw New Energy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08557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928250A/zh
Publication of CN1129282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2825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48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oxides or hydroxides
    • H01M4/50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oxides or hydroxides of manganese
    • H01M4/505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oxides or hydroxides of manganese of mixed oxides or hydroxides containing manganese for inserting or intercalating light metals, e.g. LiMn2O4 or LiMn2OxF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01M10/0525Rocking-chair batteries, i.e. batteries with lithium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in both electrodes; Lithium-ion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362Composites
    • H01M4/366Composites as layered produc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48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oxides or hydroxides
    • H01M4/52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oxides or hydroxides of nickel, cobalt or iron
    • H01M4/525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oxides or hydroxides of nickel, cobalt or iron of mixed oxides or hydroxides containing iron, cobalt or nickel for inserting or intercalating light metals, e.g. LiNiO2, LiCoO2 or LiCoOxF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2004/026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polarity
    • H01M2004/028Positive electrod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omposite Material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Inorganic Compounds Of Heavy Metals (AREA)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镍钴锰三元材料及其前驱体和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镍钴锰三元材料前驱体的组成由NixCoyMn(1‑x‑y)(OH)2表示,其中,0.30<x<0.85,0.05<y<0.35,0<x+y<1;所述镍钴锰三元材料前驱体由内到外依次包括内核、致密层、致密层连接层和外壳,所述内核与致密层连接层均具有疏松结构,所述致密层和外壳均具有致密结构。本发明提供的镍钴锰三元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能够提高首次充放电效率、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镍钴锰三元材料及其前驱体和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镍钴锰三元材料及其前驱体和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随着3C数码电子产品、电动工具及电动汽车的迅猛发展,对锂离子电池的性能(如能量密度、安全性能、循环性能、高低温性能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锂离子电池产品日益趋于向高容量、质量轻、倍率性能、循环性能好等方向发展。
三元材料具有容量高、循环性能稳定、价格便宜等优点。与钴酸锂材料相比,三元正极材料中钴所占比例较低,具有一定的成本优势。然而,在3.0~4.3V的电压范围内,钴酸锂的首次充放电效率可达95%,而镍钴锰三元正极材料则一般只有85~90%,特别是在Co含量低于10%的时候,镍钴锰首次充放电效率则低于85%。首次充放电效率较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材料的可逆容量,也对电池的能量密度产生一定的影响。若能将首次充放电效率提高5%左右,相当于提高10mAh/g的可逆容量,对电池能量密度的提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常规的锂离子正极三元材料均是由内而外致密度较高的前驱体烧结得到的致密的正极活性物质,该材料的压实密度高,但因材料的致密度高,无法缓解锂离子电池在充放电时颗粒膨胀和收缩所产生的应力负载,造成一次颗粒破碎,影响电池性能。
CN106044871A公开了具有中空结构、高比表面积的正极活性物质,通过控制其前驱体的中心疏松和外壳致密,烧结后的锂镍复合氧化物具有中空结构,以获得高容量和高输出功率的性能。然而,为了达到高输出功率的要求,该材料内部存在较大的中孔,压实密度较低,在极片辊压过程中容易造成颗粒的破碎,加速材料与电解液的反应,不利于材料循环寿命的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的三元正极材料的首次充放电效率、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较差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具有较高首次充放电效率、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的镍钴锰三元材料及其前驱体和制备方法与应用。
为了实现以上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镍钴锰三元材料前驱体,其中,所述镍钴锰三元材料前驱体的组成由NixCoyMn(1-x-y)(OH)2表示,其中,0.30<x<0.85,0.05<y<0.35,0<x+y<1;所述镍钴锰三元材料前驱体由内到外依次包括内核、致密层、致密层连接层和外壳,所述内核与致密层连接层均具有疏松结构,所述致密层和外壳均具有致密结构。
优选地,所述内核和致密层连接层的密度各自独立地为0.2~1.0g/cm3,更优选为0.5~1.0g/cm3
优选地,所述致密层和外壳的密度各自独立地为1.0~2.5g/cm3,更优选为1.5~2.5g/cm3
优选地,所述内核的粒径D50为0.5μm~5μm。
优选地,所述致密层的厚度为0.5μm~5μm。
优选地,所述致密层连接层的厚度为0.5μm~5μm。
优选地,所述外壳的厚度为0.5μm~5μm。
优选地,所述镍钴锰三元材料前驱体的粒径D50为6μm~18μm。
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镍钴锰三元材料前驱体的制备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内核的制备:将镍钴锰盐的混合溶液Ⅰ与络合剂Ⅰ和沉淀剂Ⅰ进行第一共沉淀反应制备内核,所述第一共沉淀反应体系的络合剂浓度为0~5g/L,pH值为11.6~12.6,搅拌转速为0~800rpm,沉淀时间为1~48h;
S2、致密层的形成:当内核的粒径D50达到0.5~5μm时,往第一共沉淀反应体系中继续加入镍钴锰盐的混合溶液Ⅱ与络合剂Ⅱ和沉淀剂Ⅱ进行第二共沉淀反应以在内核表面形成致密层,所述第二共沉淀反应体系的络合剂浓度为0~10g/L,pH值为10.6~12.2,搅拌转速为200~800rpm,沉淀时间为10~96h;
S3、致密层连接层的形成:往第二沉淀反应体系中继续加入镍钴锰盐的混合溶液Ⅲ与络合剂Ⅲ和沉淀剂Ⅲ进行第三共沉淀反应以在致密层表面形成致密层连接层,所述第三共沉淀反应体系的络合剂浓度为0~5g/L,pH值为11.6~12.6,搅拌转速为0~400rpm,沉淀时间为1~36h;
S4、外壳的形成:往第三共沉淀反应体系中继续加入镍钴锰盐的混合溶液Ⅳ与络合剂Ⅳ和沉淀剂Ⅳ进行第四共沉淀反应以在致密层连接层表面形成外壳,所述第四共沉淀反应体系的络合剂浓度为0~10g/L,pH值为10.6~12.2,搅拌转速为200~800rpm,沉淀时间为24~96h,得到镍钴锰三元材料前驱体;所述第一共沉淀反应和第三共沉淀反应的pH值高于第二共沉淀反应和第四共沉淀反应的pH值,所述第一共沉淀反应和第三共沉淀反应的搅拌速率低于第二共沉淀反应和第四共沉淀反应的搅拌速率,所述第一共沉淀反应和第三共沉淀反应的络合剂浓度低于第二共沉淀反应和第四共沉淀反应的络合剂浓度。
在所述镍钴锰三元材料前驱体的制备过程中,晶核在第一共沉淀反应条件下快速团聚,长大,形成疏松多孔的内核结构;再在第二共沉淀反应条件下形成从内而外逐渐致密少孔的结构;之后在第三共沉淀反应条件下进行二次颗粒团聚和快速长大形成疏松层;接着在第四共沉淀反应条件下形成由内而外逐渐致密少孔的结构。
优选地,所述镍钴锰盐的混合溶液Ⅰ、镍钴锰盐的混合溶液Ⅱ、镍钴锰盐的混合溶液Ⅲ和镍钴锰盐的混合溶液Ⅳ的种类相同或者不同,且Ni、Co和Mn的摩尔比各自独立地为x:y:(1-x-y),0.30<x<0.85,0.05<y<0.35。
优选地,所述镍钴锰盐的混合溶液Ⅰ、镍钴锰盐的混合溶液Ⅱ、镍钴锰盐的混合溶液Ⅲ和镍钴锰盐的混合溶液Ⅳ中的镍盐各自独立地选自硝酸镍、硫酸镍和氯化镍中的至少一种,锰盐各自独立地选自硝酸锰、硫酸锰和氯化锰中的至少一种,钴盐各自独立地选自硫酸钴、硝酸钴、氯化钴和溴化钴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所述络合剂Ⅰ、络合剂Ⅱ、络合剂Ⅲ和络合剂Ⅳ各自独立地选自氨水、硫酸铵、氯化铵、乙二胺四乙酸和硝酸铵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所述络合剂Ⅰ、络合剂Ⅱ、络合剂Ⅲ和络合剂Ⅳ均以溶液的形式使用,且浓度各自独立地为0.02~5mol/L。
优选地,所述沉淀剂Ⅰ、沉淀剂Ⅱ、沉淀剂Ⅲ和沉淀剂Ⅳ各自独立地为氢氧化钠和/或氢氧化钾。
优选地,所述沉淀剂Ⅰ、沉淀剂Ⅱ、沉淀剂Ⅲ和沉淀剂Ⅳ均以溶液的形式使用,且浓度各自独立地为0.05~5mol/L。
优选地,所述第一共沉淀反应的固含量低于第二共沉淀反应的固含量,所述第三共沉淀反应的固含量低于第四共沉淀反应的固含量。
优选地,所述第一共沉淀反应的固含量为100~300g/L,所述第二共沉淀反应的固含量300~1200g/L,所述第三共沉淀反应的固含量为100~1000g/L,所述第四共沉淀反应的固含量为300~1200g/L。
本发明还提供了由上述方法制备得到的镍钴锰三元材料前驱体。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镍钴锰三元材料,其中,所述镍钴锰三元材料由上述镍钴锰三元材料前驱体与锂盐混合均匀后烧结得到。
优选地,所述锂源与镍钴锰三元材料前驱体的Li/M摩尔比为(1.01~1.20):1,M表示镍钴锰三元材料前驱体中的金属元素。
优选地,所述锂源选自氧化锂、氢氧化锂、碳酸锂、硝酸锂和醋酸锂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所述烧结的方式为在空气或氧气气氛下以1~5℃/min速度升温到850~950℃后保温10~20h,之后以60~150℃/h的速度降至室温即可。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镍钴锰三元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应用。
本发明通过控制沉淀工艺制备由内到外依次包括疏松内核、致密层、疏松的致密层连接层和致密外壳的镍钴锰三元材料前驱体,该镍钴锰三元材料前驱体通过配锂烧结,其中,所述内核经高温烧结后发生内部收缩而形成具有内部孔洞的结构,所述致密层连接层经高温烧结后向致密层和外壳收缩形成连接致密层与外壳的连接层,该连接层具有骨架和孔洞结构的连接结构,能够为Li锂离子提供快速迁移的通道,同时能够配以具有内部孔洞的内核缓解锂离子电池在充放电时由于颗粒膨胀和收缩所产生的应力负载,从而达到提高首次充放电效率、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镍钴锰三元材料前驱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所得镍钴锰三元材料前驱体的切面SEM图;
图3为实施例1所得镍钴锰三元材料的切面SEM图;
图4为对比例1所得镍钴锰三元材料前驱体的切面SEM图;
图5为对比例1所得镍钴锰三元材料的切面SEM图;
图6为对比例2所得镍钴锰三元材料前驱体的切面SEM图;
图7为对比例2所得镍钴锰三元材料的切面SEM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的镍钴锰三元材料前驱体由内到外依次包括内核1、致密层2、致密层连接层3和外壳4,所述内核1与致密层连接层3均具有疏松结构,所述致密层2和外壳4均具有致密结构。其中,所述内核1的密度优选为0.2~1.0g/cm3,更优选为0.5~1.0g/cm3。所述致密层2的密度优选为1.0~2.5g/cm3,更优选为1.5~2.5g/cm3。所述致密层连接层3的密度优选为0.2~1.0g/cm3,更优选为0.5~1.0g/cm3。所述外壳4的密度优选为1.0~2.5g/cm3,更优选为1.5~2.5g/cm3
所述内核1的D50粒径a优选为0.5μm~5μm,例如,可以为0.5μm、1μm、1.5μm、2μm、2.5μm、3μm、3.5μm、4μm、4.5μm、5μm等。所述致密层的厚度b优选为0.5μm~5μm,例如,可以为0.5μm、1μm、1.5μm、2μm、2.5μm、3μm、3.5μm、4μm、4.5μm、5μm等。所述致密层连接层的厚度c优选为0.5μm~5μm,例如,可以为0.5μm、1μm、1.5μm、2μm、2.5μm、3μm、3.5μm、4μm、4.5μm、5μm等。所述外壳的厚度d优选为0.5μm~5μm,例如,可以为0.5μm、1μm、1.5μm、2μm、2.5μm、3μm、3.5μm、4μm、4.5μm、5μm等。此外,所述镍钴锰三元材料前驱体的粒径D50优选为6μm~18μm,例如,可以为6μm、7μm、8μm、9μm、10μm、11μm、12μm、13μm、14μm、15μm、16μm、17μm、18μm等。
以下将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所述实施例的示例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技术或条件者,按照本领域内的文献所描述的技术或条件或者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购获得的常规产品。
实施例1
按照Ni:Co:Mn的摩尔比为0.5:0.3:0.2称取硫酸镍、硫酸钴和氯化锰配成1mol/L的镍钴锰混合溶液。配制浓度为2mol/L的氨水溶液。配制浓度为2mol/L的氢氧化钠水溶液。
(1)镍钴锰三元材料前驱体的制备:
S1、内核的制备:将镍钴锰混合溶液与氨水溶液、氢氧化钠水溶液加入反应釜中,在pH值12.6、转速300rpm、氨浓度4g/L、固含量<300g/L的条件下进行第一共沉淀反应,使晶核快速团聚,长大,形成具有内部疏松结构的内核。
S2、致密层的形成:当第一共沉淀反应22h后,沉淀颗粒的粒度D50达到3.5μm,往上述反应釜中继续加入镍钴锰混合溶液、氨水溶液、氢氧化钠水溶,在pH值11.8、转速600rpm、氨浓度8g/L、固含量<700g/L的条件下进行第二共沉淀反应,以在内核表面形成致密层;
S3、致密层连接层的形成:当第二共沉淀反应26h后,沉淀颗粒的粒度D50达到5.5μm,往上述反应釜中继续加入镍钴锰混合溶液、氨水溶液、氢氧化钠水溶,在pH值12.6、转速300rpm、氨浓度5g/L、固含量<700g/L的条件下进行第三共沉淀反应,以在致密层表面形成致密层连接层;
S4、外壳的形成:当第三共沉淀反应18h后,沉淀颗粒的粒度D50达到7.3μm,往上述反应釜中继续加入镍钴锰混合溶液、氨水溶液、氢氧化钠水溶,在pH值11.8、转速600rpm、氨浓度8g/L、固含量<800g/L的条件下进行第四共沉淀反应49h,以在致密层连接层表面形成外壳,得到粒径D50为10.6μm且颜色为黄色到深灰色的镍钴锰三元材料前驱体,其组成由化学式Ni0.5Co0.2Mn0.3(OH)2表示。该镍钴锰三元材料前驱体的切面SEM图如图2所示,从图2可以看出,该镍钴锰三元材料前驱体的内核疏松,外壳致密,且在核和壳之间还分别有一层致密层和疏松层。
(2)焙烧:
将镍钴锰三元材料前驱体Ni0.5Co0.2Mn0.3(OH)2与氢氧化锂按照Li:M摩尔比1.06:1的比例进行配料,在高速混料机中以700rpm混合20min后出料,之后将所得物料置于烧结炉内,在空气气氛下升温至920℃烧结20小时,出炉制粉即可得到镍钴锰三元材料Li1.06(Ni0.5Co0.2Mn0.3O2)。该镍钴锰三元材料的切面SEM图如图3所示,从图3可以看出,该镍钴锰三元材料的内核为中空,外壳致密,且在核和壳之间还分别有一层致密层和致密层连接层。
实施例2
按照Ni:Co:Mn的摩尔比为0.85:0.05:0.1称取硫酸镍、硫酸钴和氯化锰配成1mol/L的镍钴锰混合溶液。配制浓度为2mol/L的氨水溶液。配制浓度为2mol/L的氢氧化钠水溶液。
(1)镍钴锰三元材料前驱体的制备:
S1、内核的制备:将镍钴锰混合溶液与氨水溶液、氢氧化钠水溶液加入反应釜中,在pH值11.6、转速200rpm、氨浓度5g/L、固含量<300g/L的条件下进行第一共沉淀反应,使晶核快速团聚,长大,形成具有内部疏松结构的内核。
S2、致密层的形成:当第一共沉淀反应10h后,沉淀颗粒的粒度D50达到5μm,往上述反应釜中继续加入镍钴锰混合溶液、氨水溶液、氢氧化钠水溶,在pH值10.8、转速800rpm、氨浓度10g/L、固含量<500g/L的条件下进行第二共沉淀反应,以在内核表面形成致密层;
S3、致密层连接层的形成:当第二共沉淀反应10h后,沉淀颗粒的粒度D50达到5.5μm,往上述反应釜中继续加入镍钴锰混合溶液、氨水溶液、氢氧化钠水溶,在pH值11.6、转速200rpm、氨浓度5g/L、固含量<800g/L的条件下进行第三共沉淀反应,以在致密层表面形成致密层连接层;
S4、外壳的形成:当第三共沉淀反应10h后,沉淀颗粒的粒度D50达到6μm,往上述反应釜中继续加入镍钴锰混合溶液、氨水溶液、氢氧化钠水溶,在pH值10.8、转速800rpm、氨浓度10g/L、固含量<1000g/L的条件下进行第四共沉淀反应24h,以在致密层连接层表面形成外壳,得到粒径D50为7.0μm且颜色为黄色到深灰色的镍钴锰三元材料前驱体,其组成由化学式Ni0.85Co0.05Mn0.1(OH)2表示。该镍钴锰三元材料前驱体的内核疏松,外壳致密,且在核和壳之间还分别有一层致密层和疏松层。
(2)焙烧:
将镍钴锰三元材料前驱体Ni0.85Co0.05Mn0.1(OH)2与氢氧化锂按照Li:M摩尔比1.06:1的比例进行配料,在高速混料机中以700rpm混合20min后出料,之后将所得物料置于烧结炉内,在空气气氛下升温至840℃烧结20小时,出炉制粉即可得到镍钴锰三元材料Li1.06(Ni0.85Co0.05Mn0.1O2)。该镍钴锰三元材料的内核为中空,外壳致密,且在核和壳之间还分别有一层致密层和致密层连接层。
实施例3
按照Ni:Co:Mn的摩尔比为0.35:0.35:0.30称取硫酸镍、硫酸钴和氯化锰配成1mol/L的镍钴锰混合溶液。配制浓度为2mol/L的氨水溶液。配制浓度为2mol/L的氢氧化钠水溶液。
(1)镍钴锰三元材料前驱体的制备:
S1、内核的制备:将镍钴锰混合溶液与氨水溶液、氢氧化钠水溶液加入反应釜中,在pH值12.0、转速200rpm、氨浓度3g/L、固含量<200g/L的条件下进行第一共沉淀反应,使晶核快速团聚,长大,形成具有内部疏松结构的内核。
S2、致密层的形成:当第一共沉淀反应24h后,沉淀颗粒的粒度D50达到5μm,往上述反应釜中继续加入镍钴锰混合溶液、氨水溶液、氢氧化钠水溶,在pH值11.3、转速500rpm、氨浓度5g/L、固含量<900g/L的条件下进行第二共沉淀反应,以在内核表面形成致密层;
S3、致密层连接层的形成:当第二共沉淀反应20h后,沉淀颗粒的粒度D50达到8μm,往上述反应釜中继续加入镍钴锰混合溶液、氨水溶液、氢氧化钠水溶,在pH值12.2、转速200rpm、氨浓度2g/L、固含量<1100g/L的条件下进行第三共沉淀反应,以在致密层表面形成致密层连接层;
S4、外壳的形成:当第三共沉淀反应30h后,沉淀颗粒的粒度D50达到11μm,往上述反应釜中继续加入镍钴锰混合溶液、氨水溶液、氢氧化钠水溶,在pH值11.4、转速500rpm、氨浓度5g/L、固含量<1200g/L的条件下进行第四共沉淀反应96h,以在致密层连接层表面形成外壳,得到粒径D50为16μm且颜色为黄色到深灰色的镍钴锰三元材料前驱体,其组成由化学式Ni0.35Co0.35Mn0.30(OH)2表示。该镍钴锰三元材料前驱体的内核疏松,外壳致密,且在核和壳之间还分别有一层致密层和疏松层。
(2)焙烧:
将镍钴锰三元材料前驱体Ni0.3Co0.35Mn0.35(OH)2与氢氧化锂按照Li:M摩尔比1.06:1的比例进行配料,在高速混料机中以700rpm混合20min后出料,之后将所得物料置于烧结炉内,在空气气氛下升温至940℃烧结20小时,出炉制粉即可得到镍钴锰三元材料Li1.06(Ni0.35Co0.35Mn0.30O2)。该镍钴锰三元材料的内核为中空,外壳致密,且在核和壳之间还分别有一层致密层和致密层连接层。
对比例1
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镍钴锰三元材料前驱体并焙烧,不同的是,在镍钴锰三元材料前驱体的制备过程中不包括步骤S3和步骤S4,而仅包括步骤S1和步骤S2,且步骤S2的反应时间为82h,具体过程如下:
按照Ni:Co:Mn的摩尔比为0.5:0.3:0.2称取硫酸镍、硫酸钴和氯化锰配成1mol/L的镍钴锰混合溶液。配制浓度为2mol/L的氨水溶液。配制浓度为2mol/L的氢氧化钠水溶液。
(1)镍钴锰三元材料前驱体的制备:
S1、内核的制备:将镍钴锰混合溶液与氨水溶液、氢氧化钠水溶液加入反应釜中,在pH值11.6~12.6、转速300rpm、氨浓度4g/L、固含量<300g/L的条件下进行第一共沉淀反应,使晶核快速团聚,长大,形成具有内部疏松结构的内核。
S2、致密层的形成:当第一共沉淀反应22h后,沉淀颗粒的粒度D50达到3.5μm,往上述反应釜中继续加入镍钴锰混合溶液、氨水溶液、氢氧化钠水溶,在pH值11.8、转速600rpm、氨浓度8g/L、固含量<700g/L的条件下进行第二共沉淀反应,以在内核表面形成致密层,当第二共沉淀反应60h后,得到粒径D50为10.6μm的镍钴锰三元材料前驱体,其组成由化学式Ni0.5Co0.2Mn0.3(OH)2表示。该镍钴锰三元材料前驱体的切面SEM图如图4所示,从图4可以看出,该镍钴锰三元材料前驱体的核内疏松,外壳致密。
(2)焙烧:
将镍钴锰三元材料前驱体Ni0.5Co0.2Mn0.3(OH)2与氢氧化锂按照Li:M摩尔比1.06:1的比例进行配料,在高速混料机中以700rpm混合20min后出料,之后将所得物料置于烧结炉内,在空气气氛下升温至920℃烧结20小时,出炉制粉即可得到参比镍钴锰三元材料Li1.06(Ni0.5Co0.2Mn0.3O2)。该镍钴锰三元材料的切面SEM图如图5所示,从图5可以看出,该镍钴锰三元材料的内核为中空,外壳致密。
对比例2
按照Ni:Co:Mn的摩尔比为0.5:0.3:0.2称取硫酸镍、硫酸钴和氯化锰配成1mol/L的镍钴锰混合溶液。配制浓度为2mol/L的氨水溶液。配制浓度为2mol/L的氢氧化钠水溶液。
将镍钴锰混合溶液与氨水溶液、氢氧化钠水溶液加入反应釜中,在pH值11.6、转速600rpm、氨浓度8g/L、固含量<700g/L的条件下共沉淀反应94h,得到粒径D50为10.6μm的镍钴锰三元材料前驱体,其组成由化学式Ni0.5Co0.2Mn0.3(OH)2表示。该镍钴锰三元材料前驱体的切面SEM图如图6所示,从图6可以看出,该镍钴锰三元材料前驱体由内而外都较为致密。
将镍钴锰三元材料前驱体Ni0.5Co0.2Mn0.3(OH)2与氢氧化锂按照Li:M摩尔比1.06:1的比例进行配料,在高速混料机中以700rpm混合20min后出料,之后将所得物料置于烧结炉内,在空气气氛下升温至920℃烧结20小时,出炉制粉即可得到镍钴锰三元材料Li1.06(Ni0.5Co0.2Mn0.3O2)。该镍钴锰三元材料的切面SEM图如图7所示,从图7可以看出,该镍钴锰三元材料由内而外都较为致密。
测试例
将实施例1~3以及对比例1~2所得镍钴锰三元材料、乙炔黑、聚偏四氟乙烯(PVDF)以8:1:1的质量比混合均匀,加入N-甲基-2-吡咯烷酮(NMP)后研磨成均匀浆料后涂覆在铝箔上,在120℃真空干燥箱中放置12h制成正极,以金属锂片为负极,1M LiPF6为电解液制成CR2025扣式电池。该CR2025扣式电池在0.2C下的首次放电比容量、3C/0.2C倍率放电容量保持率、25℃和60℃100周0.5C循环容量保持率见表1。
表1
Figure BDA0002910687440000111
从表1的结果可以看出,本发明提供的镍钴锰三元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能够提高首次充放电效率、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镍钴锰三元材料前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镍钴锰三元材料前驱体的组成由NixCoyMn(1-x-y)(OH)2表示,其中,0.30<x<0.85,0.05<y<0.35,0<x+y<1;所述镍钴锰三元材料前驱体由内到外依次包括内核、致密层、致密层连接层和外壳,所述内核与致密层连接层均具有疏松结构,所述致密层和外壳均具有致密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镍钴锰三元材料前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核和致密层连接层的密度各自独立地为0.2~1.0g/cm3,所述致密层和外壳的密度各自独立地为1.0~2.5g/cm3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镍钴锰三元材料前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核的粒径D50为0.5μm~5μm;所述致密层的厚度为0.5μm~5μm;所述致密层连接层的厚度为0.5μm~5μm;所述外壳的厚度为0.5μm~5μm;所述镍钴锰三元材料前驱体的粒径D50为6μm~18μm。
4.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镍钴锰三元材料前驱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内核的制备:将镍钴锰盐的混合溶液Ⅰ与络合剂Ⅰ和沉淀剂Ⅰ进行第一共沉淀反应制备内核,所述第一共沉淀反应体系的络合剂浓度为0~5g/L,pH值为11.6~12.6,搅拌转速为0~800rpm,沉淀时间为1~48h;
S2、致密层的形成:当内核的粒径D50达到0.5~5μm时,往第一共沉淀反应体系中继续加入镍钴锰盐的混合溶液Ⅱ与络合剂Ⅱ和沉淀剂Ⅱ进行第二共沉淀反应以在内核表面形成致密层,所述第二共沉淀反应体系的络合剂浓度为0~10g/L,pH值为10.6~12.2,搅拌转速为200~800rpm,沉淀时间为10~96h;
S3、致密层连接层的形成:往第二沉淀反应体系中继续加入镍钴锰盐的混合溶液Ⅲ与络合剂Ⅲ和沉淀剂Ⅲ进行第三共沉淀反应以在致密层表面形成致密层连接层,所述第三共沉淀反应体系的络合剂浓度为0~5g/L,pH值为11.6~12.6,搅拌转速为0~400rpm,沉淀时间为1~36h;
S4、外壳的形成:往第三共沉淀反应体系中继续加入镍钴锰盐的混合溶液Ⅳ与络合剂Ⅳ和沉淀剂Ⅳ进行第四共沉淀反应以在致密层连接层表面形成外壳,所述第四共沉淀反应体系的络合剂浓度为0~10g/L,pH值为10.6~12.2,搅拌转速为200~800rpm,沉淀时间为24~96h,得到镍钴锰三元材料前驱体;所述第一共沉淀反应和第三共沉淀反应的pH值高于第二共沉淀反应和第四共沉淀反应的pH值,所述第一共沉淀反应和第三共沉淀反应的搅拌速率低于第二共沉淀反应和第四共沉淀反应的搅拌速率,所述第一共沉淀反应和第三共沉淀反应的络合剂浓度低于第二共沉淀反应和第四共沉淀反应的络合剂浓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镍钴锰三元材料前驱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镍钴锰盐的混合溶液Ⅰ、镍钴锰盐的混合溶液Ⅱ、镍钴锰盐的混合溶液Ⅲ和镍钴锰盐的混合溶液Ⅳ的种类相同或者不同,且Ni、Co和Mn的摩尔比各自独立地为x:y:(1-x-y),0.30<x<0.85,0.05<y<0.35;优选地,所述镍钴锰盐的混合溶液Ⅰ、镍钴锰盐的混合溶液Ⅱ、镍钴锰盐的混合溶液Ⅲ和镍钴锰盐的混合溶液Ⅳ中的镍盐各自独立地选自硝酸镍、硫酸镍和氯化镍中的至少一种,锰盐各自独立地选自硝酸锰、硫酸锰和氯化锰中的至少一种,钴盐各自独立地选自硫酸钴、硝酸钴、氯化钴和溴化钴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络合剂Ⅰ、络合剂Ⅱ、络合剂Ⅲ和络合剂Ⅳ各自独立地选自氨水、硫酸铵、氯化铵、乙二胺四乙酸和硝酸铵中的至少一种;优选地,所述络合剂Ⅰ、络合剂Ⅱ、络合剂Ⅲ和络合剂Ⅳ均以溶液的形式使用,且浓度各自独立地为0.02~5mol/L;
所述沉淀剂Ⅰ、沉淀剂Ⅱ、沉淀剂Ⅲ和沉淀剂Ⅳ各自独立地为氢氧化钠和/或氢氧化钾;优选地,所述沉淀剂Ⅰ、沉淀剂Ⅱ、沉淀剂Ⅲ和沉淀剂Ⅳ均以溶液的形式使用,且浓度各自独立地为0.05~5mol/L。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镍钴锰三元材料前驱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共沉淀反应的固含量低于第二共沉淀反应的固含量,所述第三共沉淀反应的固含量低于第四共沉淀反应的固含量;优选地,所述第一共沉淀反应的固含量为100~300g/L,所述第二共沉淀反应的固含量300~1200g/L,所述第三共沉淀反应的固含量为100~1100g/L,所述第四共沉淀反应的固含量为300~1200g/L。
7.由权利要求4~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制备得到的镍钴锰三元材料前驱体。
8.一种镍钴锰三元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镍钴锰三元材料由将权利要求1~3和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镍钴锰三元材料前驱体与锂盐混合均匀后烧结得到。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镍钴锰三元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锂源与镍钴锰三元材料前驱体的Li/M摩尔比为(1.01~1.20):1,M表示镍钴锰三元材料前驱体中的金属元素;优选地,所述锂源选自氧化锂、氢氧化锂、碳酸锂、硝酸锂和醋酸锂中的至少一种;优选地,所述烧结的方式为在空气或氧气气氛下以1~5℃/min速度升温到850~950℃后保温10~20h,之后以60~150℃/h的速度降至室温即可。
10.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镍钴锰三元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应用。
CN202110085575.8A 2021-01-22 2021-01-22 一种镍钴锰三元材料及其前驱体和制备方法与应用 Pending CN11292825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85575.8A CN112928250A (zh) 2021-01-22 2021-01-22 一种镍钴锰三元材料及其前驱体和制备方法与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85575.8A CN112928250A (zh) 2021-01-22 2021-01-22 一种镍钴锰三元材料及其前驱体和制备方法与应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28250A true CN112928250A (zh) 2021-06-08

Family

ID=761644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085575.8A Pending CN112928250A (zh) 2021-01-22 2021-01-22 一种镍钴锰三元材料及其前驱体和制备方法与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928250A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03901A (zh) * 2021-12-09 2022-01-07 湖南长远锂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特定核壳结构的高功率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4249355A (zh) * 2021-12-20 2022-03-29 厦门厦钨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层状四氧化三钴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4314692A (zh) * 2021-12-28 2022-04-12 中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三元正极材料前驱体及制备方法、正极材料、正极浆料、锂离子电池及正极和涉电设备
CN114314695A (zh) * 2022-01-04 2022-04-12 厦门厦钨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层状多元前驱体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4744164A (zh) * 2022-01-27 2022-07-12 中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三元正极材料前驱体及其制备方法、三元正极材料、锂离子电池及正极和涉电设备
CN115064691A (zh) * 2022-06-22 2022-09-16 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极材料、制备方法和锂离子电池及其应用
WO2022237823A1 (zh) * 2021-12-23 2022-11-17 北京当升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多腔室结构的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锂离子电池
CN116514180A (zh) * 2023-04-27 2023-08-01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三元前驱体材料、制备方法、三元正极材料及锂离子电池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80013129A1 (en) * 2015-06-17 2018-01-11 Lg Chem, Ltd. Positive electrode active material for secondary battery, method of preparing the same, and secondary battery including the positive electrode active material
CN107968202A (zh) * 2017-11-21 2018-04-27 宁波纳微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含铝的镍钴锰核壳结构的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803721A (zh) * 2019-12-24 2020-02-18 中南大学 一种三元前驱体的制备方法
CN111653756A (zh) * 2019-03-04 2020-09-11 屏南时代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 正极活性物质前驱体、其制备方法及正极活性物质
CN111717939A (zh) * 2020-06-22 2020-09-29 华友新能源科技(衢州)有限公司 一种窄分布的大粒径镍钴铝氢氧化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2186160A (zh) * 2020-09-30 2021-01-05 厦门厦钨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多元材料和前驱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2216835A (zh) * 2020-10-12 2021-01-12 广东佳纳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三元材料前驱体生产系统与三元材料前驱体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80013129A1 (en) * 2015-06-17 2018-01-11 Lg Chem, Ltd. Positive electrode active material for secondary battery, method of preparing the same, and secondary battery including the positive electrode active material
CN107968202A (zh) * 2017-11-21 2018-04-27 宁波纳微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含铝的镍钴锰核壳结构的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1653756A (zh) * 2019-03-04 2020-09-11 屏南时代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 正极活性物质前驱体、其制备方法及正极活性物质
CN110803721A (zh) * 2019-12-24 2020-02-18 中南大学 一种三元前驱体的制备方法
CN111717939A (zh) * 2020-06-22 2020-09-29 华友新能源科技(衢州)有限公司 一种窄分布的大粒径镍钴铝氢氧化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2186160A (zh) * 2020-09-30 2021-01-05 厦门厦钨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多元材料和前驱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2216835A (zh) * 2020-10-12 2021-01-12 广东佳纳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三元材料前驱体生产系统与三元材料前驱体制备方法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03901A (zh) * 2021-12-09 2022-01-07 湖南长远锂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特定核壳结构的高功率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4249355A (zh) * 2021-12-20 2022-03-29 厦门厦钨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层状四氧化三钴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4249355B (zh) * 2021-12-20 2023-09-22 厦门厦钨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层状四氧化三钴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WO2022237823A1 (zh) * 2021-12-23 2022-11-17 北京当升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多腔室结构的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锂离子电池
CN114314692A (zh) * 2021-12-28 2022-04-12 中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三元正极材料前驱体及制备方法、正极材料、正极浆料、锂离子电池及正极和涉电设备
CN114314692B (zh) * 2021-12-28 2023-01-24 中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三元正极材料前驱体及制备方法、正极材料、正极浆料、锂离子电池及正极和涉电设备
CN114314695A (zh) * 2022-01-04 2022-04-12 厦门厦钨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层状多元前驱体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4744164A (zh) * 2022-01-27 2022-07-12 中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三元正极材料前驱体及其制备方法、三元正极材料、锂离子电池及正极和涉电设备
WO2023142335A1 (zh) * 2022-01-27 2023-08-03 中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三元正极材料前驱体及其制备方法、三元正极材料、锂离子电池及正极和涉电设备
CN115064691A (zh) * 2022-06-22 2022-09-16 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极材料、制备方法和锂离子电池及其应用
CN115064691B (zh) * 2022-06-22 2023-05-26 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极材料、制备方法和锂离子电池及其应用
CN116514180A (zh) * 2023-04-27 2023-08-01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三元前驱体材料、制备方法、三元正极材料及锂离子电池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928250A (zh) 一种镍钴锰三元材料及其前驱体和制备方法与应用
US11855285B2 (en) Full-gradient nickel cobalt manganese positive electrode material, ruthenium oxide coated material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CN110931772B (zh) 一种高功率型的锂离子电池用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1180690B (zh) 改性镍钴铝酸锂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3603154B (zh) 一种高电压镍钴锰三元前驱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11634958A (zh) 一种锂电池用前驱体、锂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665983B (zh)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锂离子电池
CN111446444B (zh) 一种富锂锰基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830844B (zh) 空心多孔三元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
CN112928253B (zh) 一种镍锰钛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4241630B (zh) 一种镍钴锰酸锂空心球及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10034274B (zh) 改性三元正极材料、其制备方法及锂离子电池
CN111082029B (zh) 一种富锂锰基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0904495A (zh) 一种单晶多面体形貌锰酸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3113590B (zh) 一种核壳结构的单晶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2002879A (zh) 一种四氟化锆包覆的氟铝双掺杂锰酸锂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863245A (zh) 三元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和电动汽车
CN114804235B (zh) 一种高电压镍钴锰酸锂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094060B (zh) 一种核壳结构的高电压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2952056B (zh) 一种富锂锰基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2174227B (zh) 一种单晶材料前驱体和复合氧化物粉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1233052A (zh) 镍钴锰酸锂三元正极材料、其制备方法、正电极及电池
CN113745478A (zh) 一种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430035A (zh)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6093304B (zh) 一种高电压镍锰酸锂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