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18489A - 驾车防瞌睡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驾车防瞌睡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918489A
CN112918489A CN202110284733.2A CN202110284733A CN112918489A CN 112918489 A CN112918489 A CN 112918489A CN 202110284733 A CN202110284733 A CN 202110284733A CN 112918489 A CN112918489 A CN 1129184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hysiological data
driving
wearing user
current
veh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28473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Aowo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Aowo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Aowo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Aowo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28473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918489A/zh
Publication of CN1129184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18489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W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CONTROL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YBRID VEHICLES;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SYSTEMS FOR PURPOSES NOT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A PARTICULAR SUB-UNIT
    • B60W60/00Drive control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utonomous road vehicles
    • B60W60/005Handover processes
    • B60W60/0051Handover processes from occupants to vehic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W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CONTROL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YBRID VEHICLES;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SYSTEMS FOR PURPOSES NOT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A PARTICULAR SUB-UNIT
    • B60W40/00Estimation or calculation of non-directly measurable driving parameters for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systems not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a particular sub unit, e.g. by using mathematical models
    • B60W40/08Estimation or calculation of non-directly measurable driving parameters for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systems not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a particular sub unit, e.g. by using mathematical models related to drivers or passeng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W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CONTROL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YBRID VEHICLES;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SYSTEMS FOR PURPOSES NOT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A PARTICULAR SUB-UNIT
    • B60W50/00Details of control systems for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not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a particular sub-unit, e.g. process diagnostic or vehicle driver interfaces
    • B60W50/08Interaction between the driver and the control system
    • B60W50/14Means for informing the driver, warning the driver or prompting a driver interven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W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CONTROL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YBRID VEHICLES;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SYSTEMS FOR PURPOSES NOT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A PARTICULAR SUB-UNIT
    • B60W40/00Estimation or calculation of non-directly measurable driving parameters for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systems not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a particular sub unit, e.g. by using mathematical models
    • B60W40/08Estimation or calculation of non-directly measurable driving parameters for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systems not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a particular sub unit, e.g. by using mathematical models related to drivers or passengers
    • B60W2040/0818Inactivity or incapacity of driver
    • B60W2040/0827Inactivity or incapacity of driver due to sleepines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W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CONTROL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YBRID VEHICLES;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SYSTEMS FOR PURPOSES NOT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A PARTICULAR SUB-UNIT
    • B60W2540/00Input parameters relating to occupants
    • B60W2540/221Physiology, e.g. weight, heartbeat, health or special nee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W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CONTROL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YBRID VEHICLES;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SYSTEMS FOR PURPOSES NOT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A PARTICULAR SUB-UNIT
    • B60W2540/00Input parameters relating to occupants
    • B60W2540/223Posture, e.g. hand, foot, or seat position, turned or inclin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Traffic Control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智能穿戴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驾车防瞌睡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在驾车模式开启时,获取穿戴用户的初始生理数据;根据初始生理数据对标准生理数据进行调整,获得穿戴用户的基准生理数据;通过预置传感器采集穿戴用户的当前生理数据,根据当前生理数据和生理基准数据判断穿戴用户的当前驾驶状态;在当前驾驶状态为疲劳驾驶状态时,进行防瞌睡提示,由于本发明是通过根据穿戴用户的初始生理数据和标准数据确定用户的基准生理数据,根据基准生理数据和当前生理数据判定穿戴用户为疲劳驾驶状态时,进行防瞌睡提示,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不能及时发现驾驶员处于疲劳驾驶状态并发出提示的技术问题,提高了驾车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驾车防瞌睡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穿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驾车防瞌睡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由汽车引发的事故也越来越多,其中由疲劳驾驶引发的交通事故占很大一部分,事故不仅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会给驾驶员的家庭造成难以弥补的悲痛。目前降低疲劳驾驶事故发生率最有效的办法是直接通过停车休息来解决,但是如果驾驶车辆在高速上行驶或者在某些特定的场合没有停车休息的条件,此时如何解决疲劳驾驶问题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
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驾车防瞌睡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不能及时发现驾驶员处于疲劳驾驶状态并发出提示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驾车防瞌睡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驾车模式开启时,获取穿戴用户的初始生理数据;
根据所述初始生理数据对预存的标准生理数据进行调整,获得所述穿戴用户的基准生理数据;
通过预置传感器采集所述穿戴用户的当前生理数据,根据所述当前生理数据和所述生理基准数据判断所述穿戴用户的当前驾驶状态;
在所述当前驾驶状态为疲劳驾驶状态时,进行防瞌睡提示。
可选地,所述通过预置传感器采集所述穿戴用户的当前生理数据,根据所述当前生理数据和所述生理基准数据判断所述穿戴用户的当前驾驶状态,包括:
通过预置传感器按预设时间间隔采集所述穿戴用户的若干个心率值和若干个血氧值;
从所述生理基准数据中读取基准血氧值和基准心率值;
在所述若干个血氧值相对于所述基准心率值持续下降预设比例且所述若干个心率值相对于所述基准心率值下降预设数值时,判定穿戴用户的当前驾驶状态为疲劳驾驶状态。
可选地,所述通过预置传感器采集所述穿戴用户的当前生理数据,根据所述当前生理数据和所述生理基准数据判断所述穿戴用户的当前驾驶状态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穿戴用户所驾驶车辆的车辆加速度和当前手腕运动幅度;
在所述当前手腕运动幅度处于预设范围内,且所述车辆加速度在车辆行驶道路的垂直方向上产生加速度分量时,判定所述驾驶车辆偏航行驶;
开启本地蓝牙并与所述驾驶车辆的车载蓝牙建立连接;
通过所述本地蓝牙发送控制指令至所述车载蓝牙,以使所述车载蓝牙控制所述驾驶车辆启动自动驾驶系统;
在所述自动驾驶系统启动后,进行防瞌睡提示。
可选地,所述在驾车模式开启时,获取穿戴用户的初始生理数据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穿戴用户所驾驶车辆的初始速度和手腕运动轨迹;
在所述初始速度大于预设速度阈值,且所述手腕运动轨迹满足预设轨迹条件时,开启驾车模式。
可选地,所述在所述当前驾驶状态为疲劳驾驶状态时,进行防瞌睡提示,包括:
在所述当前驾驶状态为疲劳驾驶状态时,获取所述穿戴用户所驾驶车辆的当前速度;
在所述当前速度大于预设阈值时,开启本地蓝牙并与所述驾驶车辆的车载蓝牙建立连接;
通过所述本地蓝牙发送控制指令至所述车载蓝牙,以使所述车载蓝牙控制所述驾驶车辆启动自动驾驶系统;
在所述自动驾驶系统启动后,进行防瞌睡提示。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初始生理数据对预存的标准生理数据进行调整,获得所述穿戴用户的基准生理数据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穿戴用户皮肤与传感器的距离,在所述距离大于预设距离时,发出提醒消息以使所述穿戴用户减小所述距离。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出一种驾车防瞌睡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在驾车模式开启时,获取穿戴用户的初始生理数据;
调整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初始生理数据对预存的标准生理数据进行调整,获得所述穿戴用户的基准生理数据;
判断模块,用于通过预置传感器采集所述穿戴用户的当前生理数据,根据所述当前生理数据和所述生理基准数据判断所述穿戴用户的当前驾驶状态;
提示模块,用于在所述当前驾驶状态为疲劳驾驶状态时,进行防瞌睡提示。
可选地,所述提示模块包括电击提示单元,所述电击提示单元包括震荡发生器、开关电路、滤波电路、高压输出电路和控制电路。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出一种驾车防瞌睡设备,所述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驾车防瞌睡程序,所述驾车防瞌睡程序配置为实现如上文所述的驾车防瞌睡方法的步骤。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上存储有驾车防瞌睡程序,所述驾车防瞌睡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文所述的驾车防瞌睡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通过在驾车模式开启时,获取穿戴用户的初始生理数据;根据所述初始生理数据对预存的标准生理数据进行调整,获得所述穿戴用户的基准生理数据;通过预置传感器采集所述穿戴用户的当前生理数据,根据所述当前生理数据和所述生理基准数据判断所述穿戴用户的当前驾驶状态;在所述当前驾驶状态为疲劳驾驶状态时,进行防瞌睡提示,由于本发明是通过根据穿戴用户的初始生理数据和标准数据确定用户的基准生理数据,根据基准生理数据和当前生理数据判定穿戴用户为疲劳驾驶状态时,进行防瞌睡提醒,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不能及时发现驾驶员处于疲劳驾驶状态并发出提醒的技术问题,提高了驾车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方案涉及的硬件运行环境的驾车防瞌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驾车防瞌睡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驾车防瞌睡方法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驾车防瞌睡装置第一实施例的结构框图。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参照图1,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方案涉及的硬件运行环境的驾车防瞌睡设备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该驾车防瞌睡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1001,例如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通信总线1002、用户接口1003,网络接口1004,存储器1005。其中,通信总线1002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用户接口1003可以包括显示屏(Display)、输入单元比如键盘(Keyboard),可选用户接口1003还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网络接口1004可选的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如无线保真(WIreless-FIdelity,WI-FI)接口)。存储器1005可以是高速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存储器,也可以是稳定的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NVM),例如磁盘存储器。存储器1005可选的还可以是独立于前述处理器1001的存储装置。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中示出的结构并不构成对驾车防瞌睡设备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如图1所示,作为一种存储介质的存储器1005中可以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存储模块、网络通信模块、用户接口模块以及驾车防瞌睡程序。
在图1所示的驾车防瞌睡设备中,网络接口1004主要用于与网络服务器进行数据通信;用户接口1003主要用于与用户进行数据交互;本发明驾车防瞌睡设备中的处理器1001、存储器1005可以设置在驾车防瞌睡设备中,所述驾车防瞌睡设备通过处理器1001调用存储器1005中存储的驾车防瞌睡程序,并执行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驾车防瞌睡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驾车防瞌睡方法,参照图2,图2为本发明驾车防瞌睡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本实施例中,所述驾车防瞌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在驾车模式开启时,获取穿戴用户的初始生理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执行主体是智能可穿戴设备,可以是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或者其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设备,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本实施例以智能手表为例进行说明。
应理解的是,智能手表针对不同使用场景,有多种模式,可包括:驾车模式、运动模式、睡眠模式等,不同模式之间的切换可由穿戴用户操作完成,智能手表也可根据监测到的穿戴者生理数据自动切换模式,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可理解的是,初始生理数据包括血氧值、心率值和血压值等,本实施例以血氧值和心率值为例进行说明。
可理解的是,初始生理数据为智能手表切换至驾车模式时,智能手表在模式切换前预设时间内采集并存储至智能手表存储器中的穿戴用户生理数据,例如:智能手表根据监测到的数据切换至驾车模式时,获取存储器中存储的切换模式前10分钟内采集的数据,还可选取其他时间段,例如15分钟、12分钟等,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步骤S20:根据所述初始生理数据对预存的标准生理数据进行调整,获得所述穿戴用户的基准生理数据;
可理解的是,标准生理数据是智能手表存储器中预先存储的穿戴用户的正常数据,该数据可以是用户通过在正规医疗机构测得后存入智能手表,也可以是根据对穿戴用户日常生理数据的监测得到,例如:在对穿戴用户的日常监测中得到血氧值在87%附近波动,心率值在87bpm附近波动,此时可以将预存的标准生理数据设为血氧值87%,心率值87bpm。
应理解的是,穿戴用户的生理数据在不同的场景中会发生变化,用户的初始生理数据能更好地反映穿戴用户当前的状态,因此根据穿戴用户的初始生理数据对标准生理数据进行调整,获得的基准生理数据能更加准确地反映穿戴用户的状态。
可理解的是,为了提高基准生理数据的准确性,可从初始生理数据中读取若干个初始生理参数,并对若干个初始生理参数进行去离群取平均处理得到候选基准数据;将所述候选基准数据与预存的标准数据比较得到候选偏差数据;在候选偏差数据满足预设条件时,设定候选基准数据为所述用户的生理基准数据;在候选偏差数据不满足预设条件时,根据初始生理数据和标准生理数据共同确定基准生理数据。
在具体实现中,例如:从初始生理数据中读取6个血氧值和6个心率值,其中6个血氧值为86%、84%、86%、87%、87%、95%,因95%明显高于其他各值,将其视为离群值剔除,剩余的5个血氧值求平均值为86%,6个心率8值为87bpm、88bpm、89bpm、88bpm、99bpm、87bpm,因99bpm明显大于其他各值,将其视为离群值剔除,剩余5个心率值求平均值为88,求得候选基准数据为血氧值86%,心率值88bpm,预存的标准数据为血氧值87%,心率值87bpm,求候选基准数据和预存的标准数据的差值可得候选偏差数据为-1%,1bpm,此时若预设条件为血氧偏差为±2%和±2bpm,则候选偏差数据满足预设条件,此时将基准生理数据设为血氧值86%、心率值88bpm。若从根据初始生理数据中读取的心率值和血氧值,进行去离群求平均处理后,得到候选基准数据的血氧值为91%,心率值为91bpm,此时不满足预设条件,求候选基准数据中的生理参数和预存标准数据的生理参数的平均值,得到血氧值为89%、心率值为89bpm,此时将基准生理数据设为血氧值89%,心率值89bpm,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预设条件,本例是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方案,并不构成对本方案的限制。
步骤S30:通过预置传感器采集所述穿戴用户的当前生理数据,根据所述当前生理数据和所述生理基准数据判断所述穿戴用户的当前驾驶状态;
可理解的是,智能手表中可预置心率传感器、血氧传感器和血压传感器,上述传感器在用户佩戴智能手表时,可以实时获取用户的生理数据。
应理解的是,在用户驾车行驶过程中,根据穿戴用户的当前生理参数和基准生理参数的对比,可以判断用户的当前驾驶状态。
步骤S40:在所述当前驾驶状态为疲劳驾驶状态时,进行防瞌睡提示。
可理解的是,防瞌睡提示包括振动提示、语音提示和电击提示,可以根据疲劳驾驶的程度选取不同的防瞌睡提示方式。
进一步地,为了提高判断穿戴用户当前驾驶状态的准确性,所述步骤S30包括:通过预置传感器按预设时间间隔采集所述穿戴用户的若干个心率值和若干个血氧值;从所述生理基准数据中读取基准血氧值和基准心率值;在所述若干个血氧值相对于所述基准心率值持续下降预设比例且所述若干个心率值相对于所述基准心率值下降预设数值时,判定穿戴用户的当前驾驶状态为疲劳驾驶状态。
应理解的是,预设时间间隔可提前设置,智能手表根据设置的预设时间间隔,连续采集穿戴用户的当前生理数据,当前生理数据包括血氧值和心率值,因此,可采集到若干个心率值和若干个血氧值。
可理解的是,基准生理数据包括基准血氧值和基准心率值,人从清醒状态到疲劳状态,心率值和血氧值会逐渐下降。
应理解的是,按照采集时间的先后顺序,将采集到的血氧值和心率值逐一与基准血氧值和基准心率值比较,血氧值持续下降预设比例,心率值下降预设数值时,此时可判定穿戴用户的当前驾驶状态为疲劳驾驶状态。
可理解的是,为了针对不同的疲劳程度采用不同的防瞌睡提示方式,可在血氧值和心率值下降幅度满足第一提醒条件时,发出振动防瞌睡提示;在血氧值和心率值下降幅度满足第二提醒条件时,发出振动防瞌睡提示和语音防瞌睡提示;在血氧值和心率值下降幅度满足第三提醒条件时,发出电击防瞌睡提示。
应理解的是,第一提醒条件可为血氧值下降大于5%,心率值下降大于3bpm,此时穿戴用户不需要很强的刺激即可清醒,可采用振动防瞌睡提示;第二提醒条件可为血氧值下降大于7%,心率值下降大于7bpm,此时振动防瞌睡提示和语音防瞌睡提示结合;第三提醒条件可为血氧值下降大于10%,心率值下降大于10bpm,此时反映出穿戴用户疲劳程度较高,采用电击防瞌睡提示以使用户清醒,该电击防瞌睡提示方式为发出对人体无害的安全电流对用户产生刺激。
在具体实现中,例如:预设比例为5%,预设数值为10bpm,智能手表通过预置传感器每隔10秒采集一次用户的生理数据,采集到6个血氧值和6个心率值,,按照采集时间的先后顺序将6个血氧值和6个心率值分别与基准血氧值和基准心率值比较,血氧值相对于血氧基准值持续下降,且下降比例超过5%,心率值下降超过10bpm,此时可判定穿戴用户的当前驾驶状态为疲劳驾驶状态,本例是为了更好地说明本方案,并不构成对本实施例的限制,预设比例和预设数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做调整,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进一步地,为了提高用户体验,所述步骤S10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穿戴用户所驾驶车辆的初始速度和手腕运动轨迹;在所述初始速度大于预设速度阈值,且所述手腕运动轨迹满足预设轨迹条件时,开启驾车模式。
可理解的是,智能手表中预置有六轴传感器,可以监测佩戴者向前和向后的运动,感应重力并确定身体的方向,位置、速度变化率和角速度,根据佩戴者的位置和运动时间可以得到佩戴者的初始速度,根据测得的角速度可以得到佩戴者的手腕运动轨迹。
应理解的是,预设速度阈值是穿戴用户在不借助交通工具的情况下速度的最大值,在穿戴用户的速度大于预设速度阈值时,说明穿戴用户借助了交通工具或者穿戴用户在驾车行驶。
可理解的是,穿戴用户在驾车时,手腕会随着方向盘运动,运动轨迹为圆弧轨迹,可将预设轨迹条件设为圆弧轨迹。
在具体实现中,例如:预设速度阈值设为10km/h,预设轨迹条件为圆弧轨迹,智能手表获取到用户的初始速度为30km/h,手腕运动轨迹为圆弧轨迹,判定穿戴用户在驾车行驶,若此时智能手表的驾车模式未开启,则自动开启驾车模式。
进一步地,为了提高驾车防瞌睡提醒的安全性,所述步骤S40包括:在所述当前驾驶状态为疲劳驾驶状态时,获取所述穿戴用户所驾驶车辆所驾驶车辆的当前速度;在所述当前速度大于预设阈值时,开启本地蓝牙并与所述驾驶车辆的车载蓝牙建立连接;通过所述本地蓝牙发送控制指令至所述车载蓝牙,以使所述车载蓝牙控制所述驾驶车辆启动自动驾驶系统;在所述自动驾驶系统启动后,进行防瞌睡提示。
可理解的是,智能手表能够通过内置传感器获取穿戴用户驾驶车辆的当前速度。
应理解的是,在车辆高速行驶时,对穿戴用户进行防瞌睡提示,可能会刺激到穿戴用户,从而引发车辆失控,因此,可以提前设定预设阈值,在当前车速大于预设阈值时,判定车辆在高速行驶,此时先将智能手表的本地蓝牙和驾驶车辆的车载蓝牙建立通信连接,通过蓝牙发送控制指令到驾驶车辆。
可理解的是,当前大多数汽车都拥有自动驾驶系统,车载蓝牙接收到控制指令,开启车辆的自动驾驶系统后,再进行防瞌睡提示。
进一步地,为了提高穿戴用户当前生理数据采集的准确度,所述步骤S20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所述穿戴用户皮肤与传感器的距离,在所述距离大于预设距离时,发出提醒消息以使所述穿戴用户减小所述距离。
可理解的是,穿戴用户预置的传感器可以测得智能手表和用户皮肤的距离,预设距离是智能手表能准确采集用户生理数据的最大距离。
应理解的是,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穿戴用户佩戴智能手表时,皮肤和智能手表距离过远,导致采集到的生理数据不准确的问题,因此,在检测到用户皮肤和智能手表距离大于预设距离时,发出提醒消息,使用户减小皮肤与智能手表的距离,以提高数据采集的准确度。
本实施例通过在驾车模式开启时,获取穿戴用户的初始生理数据;根据所述初始生理数据对预存的标准生理数据进行调整,获得所述穿戴用户的基准生理数据;通过预置传感器采集所述穿戴用户的当前生理数据,根据所述当前生理数据和所述生理基准数据判断所述穿戴用户的当前驾驶状态;在所述当前驾驶状态为疲劳驾驶状态时,进行防瞌睡提示,由于本发明是通过根据穿戴用户的初始生理数据和标准数据确定用户的基准生理数据,根据基准生理数据和当前生理数据判定穿戴用户为疲劳驾驶状态时,进行防瞌睡提醒,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不能及时发现驾驶员处于疲劳驾驶状态并发出提醒的技术问题,提高了驾车的安全性。
参考图3,图3为本发明驾车防瞌睡方法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基于上述第一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30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步骤S301:获取穿戴用户所驾驶车辆的车辆加速度和当前手腕运动幅度;
可理解的是,智能手表中预置有六轴传感器,可以通过六轴传感器获取车辆加速度和穿戴用户的手腕运动幅度。
应理解的是,车辆加速度可以反映驾驶的运动状态,手腕运动幅度可以反映穿戴用户即驾驶员的状态。
步骤S302:在所述当前手腕运动幅度处于预设范围内,且所述车辆加速度在车辆行驶道路的垂直方向上产生加速度分量时,判定所述驾驶车辆偏航行驶;
应理解的是,穿戴用户在驾驶车辆过程中,需要操作方向盘,此时手腕的运动幅度会较大,若在驾车过程中,在一定时间内没有操作方向盘,则手腕的运动幅度就会在一定范围内或者是静止的。
可理解的是,车辆在道路上行驶时,若驾驶员不进行变道或者超车操作,车辆加速度的方向应该与车辆行驶的道路平行,即不会在与道路垂直的方向上产生加速度分量。
应理解的是,在穿戴用户的手腕运动幅度处于预设范围内时,说明穿戴用户并未操作车辆变道或超车,此时若车辆加速度在与车辆行驶道路的垂直方向上产生加速度分量,则说明驾驶车辆偏航行驶。
步骤S303:开启本地蓝牙并与所述驾驶车辆的车载蓝牙建立连接;
可理解的是,智能手表中有蓝牙模块,在判定驾驶车辆偏航行驶时,可开启智能手表的本地蓝牙与驾驶车辆的车载蓝牙建立连接。
步骤S304:通过所述本地蓝牙发送控制指令至所述车载蓝牙,以使所述车载蓝牙控制所述驾驶车辆启动自动驾驶系统;
应理解的是,可在智能手表中预置控制指令,车载蓝牙在接收到控制指令后,可根据该控制指令启动驾驶车辆的自动驾驶系统。
步骤S305:在所述自动驾驶系统启动后,进行防瞌睡提示。
可理解的是,在驾驶车辆的自动驾驶系统启动后,进行防瞌睡提示,可有效避免因车辆偏航导致交通事故。
本实施例通过获取穿戴用户所驾驶车辆的车辆加速度和当前手腕运动幅度;在所述当前手腕运动幅度处于预设范围内,且所述车辆加速度在车辆行驶道路的垂直方向上产生加速度分量时,判定所述驾驶车辆偏航行驶;开启本地蓝牙并与所述驾驶车辆的车载蓝牙建立连接;通过所述本地蓝牙发送控制指令至所述车载蓝牙,以使所述车载蓝牙控制所述驾驶车辆启动自动驾驶系统;在所述自动驾驶系统启动后,进行防瞌睡提示,由于本实施例是通过智能手表获取驾驶车辆的当前加速度和穿戴用户的手腕运动幅度,根据当前加速度的分量和手腕运动幅度判断车辆是否偏航,在车辆偏航时通过智能手表控制车辆启动自动驾驶系统后,进行防瞌睡提示,可有效提高疲劳驾驶提示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上存储有驾车防瞌睡程序,所述驾车防瞌睡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文所述的驾车防瞌睡方法的步骤。
参照图4,图4为本发明驾车防瞌睡装置第一实施例的结构框图。
如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驾车防瞌睡装置包括:获取模块10、调整模块20、判断模块30、提示模块40。
获取模块10,用于在驾车模式开启时,获取穿戴用户的初始生理数据;
调整模块20,用于根据所述初始生理数据对预存的标准生理数据进行调整,获得所述穿戴用户的基准生理数据;
判断模块30,用于通过预置传感器采集所述穿戴用户的当前生理数据,根据所述当前生理数据和所述生理基准数据判断所述穿戴用户的当前驾驶状态;
提示模块40,用于在所述当前驾驶状态为疲劳驾驶状态时,进行防瞌睡提示。
本实施例通过获取模块10在驾车模式开启时,获取穿戴用户的初始生理数据;调整模块20根据所述初始生理数据对预存的标准生理数据进行调整,获得所述穿戴用户的基准生理数据;判断模块30通过预置传感器采集所述穿戴用户的当前生理数据,根据所述当前生理数据和所述生理基准数据判断所述穿戴用户的当前驾驶状态;提示模块40在所述当前驾驶状态为疲劳驾驶状态时,进行防瞌睡提示,由于本实施例是通过根据穿戴用户的初始生理数据和标准数据确定用户的基准生理数据,根据基准生理数据和当前生理数据判定穿戴用户为疲劳驾驶状态时,进行防瞌睡提醒,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不能及时发现驾驶员处于疲劳驾驶状态并发出提醒的技术问题,提高了驾车的安全性。
进一步地,为了提高防瞌睡提示的有效性,所述提示模块40包括电击提示单元,所述电击提示单元包括震荡发生器、开关电路、滤波电路、高压输出电路和控制电路。
进一步地,为了提高判断穿戴用户当前驾驶状态的准确性,所述判断模块30还用于通过预置传感器按预设时间间隔采集所述穿戴用户的若干个心率值和若干个血氧值;从所述生理基准数据中读取基准血氧值和基准心率值;在所述若干个血氧值相对于所述基准心率值持续下降预设比例且所述若干个心率值相对于所述基准心率值下降预设数值时,判定穿戴用户的当前驾驶状态为疲劳驾驶状态。
进一步地,为了提高用户体验,所述获取模块10还用于获取穿戴用户的初始速度和手腕运动轨迹;在所述初始速度大于预设速度阈值,且所述手腕运动轨迹满足预设轨迹条件时,开启驾车模式。
进一步地,为了提高驾车防瞌睡提醒的安全性,所述提示模块40还用于在所述当前驾驶状态为疲劳驾驶状态时,获取所述穿戴用户所驾驶车辆的当前速度;在所述当前速度大于预设阈值时,开启本地蓝牙并与所述驾驶车辆的车载蓝牙建立连接;通过所述本地蓝牙发送控制指令至所述车载蓝牙,以使所述车载蓝牙控制所述驾驶车辆启动自动驾驶系统;在所述自动驾驶系统启动后,进行防瞌睡提示。
进一步地,为了提高穿戴用户当前生理数据采集的准确度,所述调整模块20还用于获取所述穿戴用户皮肤与传感器的距离,在所述距离大于预设距离时,发出提醒消息以使所述穿戴用户减小所述距离。
本发明驾车防瞌睡装置的其他实施例或具体实现方式可参照上述各方法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只读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空调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驾车防瞌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在驾车模式开启时,获取穿戴用户的初始生理数据;
根据所述初始生理数据对预存的标准生理数据进行调整,获得所述穿戴用户的基准生理数据;
通过预置传感器采集所述穿戴用户的当前生理数据,根据所述当前生理数据和所述生理基准数据判断所述穿戴用户的当前驾驶状态;
在所述当前驾驶状态为疲劳驾驶状态时,进行防瞌睡提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预置传感器采集所述穿戴用户的当前生理数据,根据所述当前生理数据和所述生理基准数据判断所述穿戴用户的当前驾驶状态,包括:
通过预置传感器按预设时间间隔采集所述穿戴用户的若干个心率值和若干个血氧值;
从所述生理基准数据中读取基准血氧值和基准心率值;
在所述若干个血氧值相对于所述基准心率值持续下降预设比例且所述若干个心率值相对于所述基准心率值下降预设数值时,判定穿戴用户的当前驾驶状态为疲劳驾驶状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预置传感器采集所述穿戴用户的当前生理数据,根据所述当前生理数据和所述生理基准数据判断所述穿戴用户的当前驾驶状态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穿戴用户所驾驶车辆的车辆加速度和当前手腕运动幅度;
在所述当前手腕运动幅度处于预设范围内,且所述车辆加速度在车辆行驶道路的垂直方向上产生加速度分量时,判定所述驾驶车辆偏航行驶;
开启本地蓝牙并与所述驾驶车辆的车载蓝牙建立连接;
通过所述本地蓝牙发送控制指令至所述车载蓝牙,以使所述车载蓝牙控制所述驾驶车辆启动自动驾驶系统;
在所述自动驾驶系统启动后,进行防瞌睡提示。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驾车模式开启时,获取穿戴用户的初始生理数据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穿戴用户所驾驶车辆的初始速度和手腕运动轨迹;
在所述初始速度大于预设速度阈值,且所述手腕运动轨迹满足预设轨迹条件时,开启驾车模式。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当前驾驶状态为疲劳驾驶状态时,进行防瞌睡提示,包括:
在所述当前驾驶状态为疲劳驾驶状态时,获取所述穿戴用户所驾驶车辆的当前速度;
在所述当前速度大于预设阈值时,开启本地蓝牙并与所述驾驶车辆的车载蓝牙建立连接;
通过所述本地蓝牙发送控制指令至所述车载蓝牙,以使所述车载蓝牙控制所述驾驶车辆启动自动驾驶系统;
在所述自动驾驶系统启动后,进行防瞌睡提示。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初始生理数据对预存的标准生理数据进行调整,获得所述穿戴用户的基准生理数据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穿戴用户皮肤与传感器的距离,在所述距离大于预设距离时,发出提醒消息以使所述穿戴用户减小所述距离。
7.一种驾车防瞌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在驾车模式开启时,获取穿戴用户的初始生理数据;
调整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初始生理数据对预存的标准生理数据进行调整,获得所述穿戴用户的基准生理数据;
判断模块,用于通过预置传感器采集所述穿戴用户的当前生理数据,根据所述当前生理数据和所述生理基准数据判断所述穿戴用户的当前驾驶状态;
提示模块,用于在所述当前驾驶状态为疲劳驾驶状态时,进行防瞌睡提示。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提示模块包括电击提示单元,所述电击提示单元包括震荡发生器、开关电路、滤波电路、高压输出电路和控制电路。
9.一种驾车防瞌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驾车防瞌睡程序,所述驾车防瞌睡程序配置为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驾车防瞌睡方法的步骤。
10.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上存储有驾车防瞌睡程序,所述驾车防瞌睡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驾车防瞌睡方法的步骤。
CN202110284733.2A 2021-03-16 2021-03-16 驾车防瞌睡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Withdrawn CN11291848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84733.2A CN112918489A (zh) 2021-03-16 2021-03-16 驾车防瞌睡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84733.2A CN112918489A (zh) 2021-03-16 2021-03-16 驾车防瞌睡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18489A true CN112918489A (zh) 2021-06-08

Family

ID=761756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284733.2A Withdrawn CN112918489A (zh) 2021-03-16 2021-03-16 驾车防瞌睡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918489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15250A (zh) * 2021-06-16 2021-09-2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设备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555117A (zh) * 2021-07-19 2021-10-26 江苏金海星导航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穿戴设备的驾驶员健康管理系统
CN113561989A (zh) * 2021-08-16 2021-10-29 斑马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心电信号的危险驾驶状态检测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261395A (zh) * 2021-12-27 2022-04-01 深圳市驿航科技有限公司 信息提醒方法及相关设备和介质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15250A (zh) * 2021-06-16 2021-09-2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设备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415250B (zh) * 2021-06-16 2023-01-0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设备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555117A (zh) * 2021-07-19 2021-10-26 江苏金海星导航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穿戴设备的驾驶员健康管理系统
CN113561989A (zh) * 2021-08-16 2021-10-29 斑马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心电信号的危险驾驶状态检测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261395A (zh) * 2021-12-27 2022-04-01 深圳市驿航科技有限公司 信息提醒方法及相关设备和介质
CN114261395B (zh) * 2021-12-27 2024-04-09 深圳市驿航科技有限公司 信息提醒方法及相关设备和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918489A (zh) 驾车防瞌睡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041910B (zh) 信息处理装置、移动设备、方法和程序
EP3264211B1 (en) Driving assistance apparatus and driving assistance method
CN113345204B (zh) 一种车载远程疲劳唤醒方法及其唤醒系统
CN107640159B (zh) 一种自动驾驶人机交互系统及方法
CN102069710B (zh) 驾驶监控装置及方法
KR20200030049A (ko) 차량 제어 디바이스 및 차량 제어 방법
JP2014044707A (ja) 運転者異常時支援装置及び運転者異常時支援方法
CN108146438B (zh) 用于驾驶辅助系统的增强驾驶员注意力模块
JP6662080B2 (ja) ドライバ状態判定装置
WO2018186081A1 (ja) 運転交代制御システム、及び運転交代制御方法
CN109472253B (zh) 行车安全智能提醒方法、装置、智能方向盘和智能手环
JP2017228280A (ja) 覚醒維持装置
JP2019074791A (ja) 車両用運転支援装置
CN107635845A (zh) 车辆行驶控制的方法及装置
CN113071512A (zh) 安全驾驶提醒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211427470U (zh) 一种疲劳驾驶提醒装置
JP2019021154A (ja) 覚醒機能を備えた電子装置、覚醒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覚醒方法
JP2005329800A (ja) 車載機器制御装置
CN108813789B (zh) 防鞋体踏空的警示方法及装置
CN113264057A (zh) 一种车辆传感器状态监测方法、装置及汽车
CN116552542A (zh) 车辆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292493A (zh) 一种振动提醒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系统
CN115092162A (zh) 基于人机共驾的安全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4543291A (zh) 用于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及装置、空调器、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608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