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97959A - 一种透水高强型沥青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透水高强型沥青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897959A
CN112897959A CN202110365854.XA CN202110365854A CN112897959A CN 112897959 A CN112897959 A CN 112897959A CN 202110365854 A CN202110365854 A CN 202110365854A CN 112897959 A CN112897959 A CN 11289795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asphalt
asphalt concrete
strength
mix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36585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897959B (zh
Inventor
郑庆萌
吴亚军
许雷
毕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zhou Kejia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Quality Inspec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zhou Kejia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Quality Inspec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zhou Kejia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Quality Inspec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zhou Kejia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Quality Inspec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365854.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897959B/zh
Publication of CN1128979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979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8979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9795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8/00Compositions of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ontaining inorganic binders or the reaction product of an inorganic and an organic binder, e.g. polycarboxylate cements
    • C04B28/02Compositions of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ontaining inorganic binders or the reaction product of an inorganic and an organic binder, e.g. polycarboxylate cements containing hydraulic cements other than calcium sulfates
    • C04B28/04Portland cem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BMANUFACTURE, SHAPING, OR SUPPLEMENTARY PROCESSES
    • C03B37/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flakes, fibres, or filaments from softened glass, minerals, or slags
    • C03B37/01Manufacture of glass fibres or filaments
    • C03B37/02Manufacture of glass fibres or filaments by drawing or extruding, e.g. direct drawing of molten glass from nozzles; Cooling fins therefor
    • C03B37/022Manufacture of glass fibres or filaments by drawing or extruding, e.g. direct drawing of molten glass from nozzles; Cooling fins therefor from molten glass in which the resultant product consists of different sorts of glass or i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e.g. hollow fibres, undulated fibres, fibres presenting a rough surfac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CCHEMICAL COMPOSITION OF GLASSES, GLAZES OR VITREOUS ENAMELS; 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SURFACE TREATMENT OF FIBRES OR FILAMENTS MADE FROM GLASS, MINERALS OR SLAGS; JOINING GLASS TO GLASS OR OTHER MATERIALS
    • C03C13/00Fibre or filament composi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111/00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or mixtures to prepare them,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function, property or use
    • C04B2111/20Resistance against chemical, physical or biological attack
    • C04B2111/27Water resistance, i.e. waterproof or water-repellent materia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201/00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physical values
    • C04B2201/50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physical values for the mechanical strength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沥青混凝土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透水高强型沥青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透水高强型沥青混凝土包括下列重量份物质组成:10~15份沥青基料、混合集料15~20份、矿粉25~30份、水泥45~50份和增强填料10~15份,所述增强填料包括按质量比1:2~5混合的聚酯纤维和玄武岩纤维;其制备方法包括:S1、先取沥青基料备用,再按配方将混合集料、矿粉、水泥和增强填料混合,收集得混合料;S2、将沥青基料和混合料混合并拌和处理,即可收集得透水高强型沥青混凝土材料;本申请的透水高强型沥青混凝土可用于路桥铺装,其具有优异的力学强度和透水性能,提高了透水沥青混凝土材料的耐久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透水高强型沥青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沥青混凝土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透水高强型沥青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透水性沥青混凝土由于其自身具有良好的透水性能而广泛应用于路面和桥面等地方的铺装领域中,透水性沥青混凝土用于铺装具有以下三方面的使用效益:(1)安全效益:雨天雨水在路表形成的径流将得到削弱,水漂现象的发生概率将随着表面构造深度的增加而减小。(2)环境效益:从源头上减小了轮胎与路面由于空气的抽吸和压缩产生的噪音,并且大空隙具有吸收噪音的效果,缓解夏季路面温度过高的现象,缓解城市“热岛效应”。(3)经济效益:密度减小可以节约石料的使用,降低行车阻力使汽车油耗和轮胎磨耗减小,提高雨天道路通行能力,控制了拥堵导致的时间成本。
相关技术中公开号为CN112358257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透水沥青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以重量份数计,所述透水沥青混凝土包括:粗骨料200~400份、细骨料20~40份、粉煤灰40~50份、硅酸盐水泥80~120份、改性沥青80~120份、增强剂10~20份、减水剂10~20份、水120~180份;所述细骨料包括膨胀蛭石和/或膨胀珍珠岩;所述细骨料的平均粒径为2~4mm。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现有的透水沥青混凝土由于是通过改变粗细集料的配比,以实现较大的构造深度和连通孔隙,其力学性能往往依赖于集料骨架的强度和沥青砂浆的黏结作用,导致其力学性能不佳,强度较差,限制其使用范围,严重降低了透水沥青混凝土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为了改善现有透水沥青混凝土力学强度不佳的缺陷,本申请提供一种透水高强型沥青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透水高强型沥青混凝土,包括下列重量份物质组成:10~15份沥青基料、混合集料15~20份、矿粉25~30份、水泥45~50份和增强填料10~15份,所述增强填料包括按质量比1:2~5混合的聚酯纤维和玄武岩纤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本申请先提高了沥青基料的组分含量,改善了沥青混凝土中通过沥青胶黏所具有的强度。在此基础上,本申请采用了增强材料进行改性处理,通过聚酯纤维和玄武岩纤维进行混合填充来增强改性。
一方面,透水沥青混凝土具有较大的空隙率,空隙内部存在大量微裂纹,聚酯纤维的填充,能进一步改善透水沥青混凝土内部的应变幅度,从而改善沥青混凝土材料的韧性强度;
另一方面,本申请技术方案选用玄武岩纤维为改性材料,玄武岩纤维具有一定的支撑强度,并通过分散、搭接形成空间网状结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约束周围矿料的相对滑移,预防内部微裂纹扩张,对矿料骨架的稳定性有一定的提升作用,从而协同作用,进一步改善了沥青混凝土材料的力学强度和耐久性能。
进一步地,所述增强填料还包括与玄武岩纤维等质量的多孔玻璃纤维,所述多孔玻璃纤维的孔隙率为45~55%,长径比为75。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本申请技术方案在透水沥青混凝土内部还添加了多孔玻璃纤维进行改性,多孔结构的玻璃纤维具有良好的韧性强度和支撑性,进一步改善沥青混凝土强度;
同时本申请采用了多孔结构的玻璃纤维并优化其孔隙率和长径比,一方面该方案能进一步提高其支撑性,另一方面,多孔结构的纤维材料,能在透水沥青混凝土在高载荷的状态下,有效挤压并渗透至多孔隙内部,通过沥青基材与多孔纤维之间和多方位的缠结作用,从而进一步分散载荷强度,从而有效改善其力学强度和耐久性能。
进一步地,所述多孔玻璃纤维采用以下方案制成:
(1)按重量份数计,分别称量55~65份SiO2,6~8份Na2O、20~25份B2O3、1~2份Al2O3和0.1~0.2份Sb2O3混合并加热熔融,收集得玻璃熔融液;
(2)将玻璃熔融液置于1000~1100℃下拉丝成直径为10μm的玻璃纤维,静置冷却至室温;
(3)将冷却好的玻璃纤维分别置于盐酸溶液和氯化铵溶液中依次浸泡10~15min,水洗干燥,制备得多孔玻璃纤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本申请在制备玻璃纤维的过程中,通过优化制备玻璃的组分,通过减少二氧化硅含量而增加Na2O-B2O3含量,再通过添加氧化铝,由于铝离子在玻璃中能优先夺取游离氧,进入硅氧骨架,促进玻璃分相,玻璃纤维分相后,通过酸浸处理分出Na2O-B2O3相从而形成孔隙,从而形成均匀结构的多孔玻璃纤维,使其添加至沥青混凝土内部后,形成良好的支撑和缠结性能,进一步分散载荷强度,从而有效改善其力学强度和耐久性能。
进一步地,所述沥青基料为经胶黏弹性体共混改性制备的改性沥青基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本申请通过对沥青基材进行改性,沥青材料通过弹性体进行改性处理,增强了沥青和骨料间的化学黏结作用,改善了沥青的物理黏性,提升混合料的牢固度,从而进一步改善了透水沥青混凝土材料的力学强度和耐久性能。
进一步地,所述改性沥青基料采用以下方案制成:
(1)按重量份数计,分别称量45~50份基质沥青、3~5份稳定剂、0.2~0.8份增溶剂和10~15份胶黏弹性体,先将基质沥青和胶黏弹性体混合并置于加热装置中,在170~190℃下保温分散45~60min;
(2)待分散完成后,取分散浆液并将增溶剂和稳定剂添加至分散浆液中,在45~50℃下保温静置24h,制备得沥青基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本申请采用胶黏弹性体为主要改性材料,并添加稳定就和增溶剂,该方案制备的改性沥青材料的黏性适中,能有效防止沥青改性后的粘度过高,而对混合材料的包裹性过高导致沥青混凝土材料的孔隙率和透水性降低的现象,也防止沥青材料改性后粘度过低,无法形成良好的改性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胶黏弹性体由包括下列重量份的物质制成:
15~20份环烷油、3~5份聚异丁烯、0.5~0.75份抗氧化剂、25~30份SBS树脂和TPE弹性体15~20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本申请选用了SBS树脂和TPE弹性体制备胶黏弹性体,通过优化TPE弹性体的用量,改善了胶黏弹性体的弹性和粘度,优化后的胶黏弹性体随着弹性体用量的增大,初粘性降低,热在外界作用下发生高载荷现象使,由内聚破坏转变为界面形变界面形变后的沥青材料的弹性更佳,能有效填充至多孔隙结构中进行卸力处理,从而进一步改善了透水沥青混凝土材料的力学强度和耐久性能。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透水高强型沥青混凝土的制备方法,所述透水高强型沥青混凝土的制备步骤包括:
S1、先取沥青基料备用,再按配方将混合集料、矿粉、水泥和增强填料混合,收集得混合料;
S2、将沥青基料和混合料混合并拌和处理,即可收集得透水高强型沥青混凝土材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将沥青基料和其余材料预混后再共混处理,一方面能有效提高制备的透水沥青混凝土材料的制备效率,降低制备的成本,另一方面,预混后的沥青混凝土材料的混合均匀的进一步提高,从而使沥青混凝土的力学强度和耐久性能进一步提高。
进一步地,步骤S2所述的拌和处理包括如下步骤:
S21、现将沥青基料与混合料拌和15~30s后,得干拌混合料;
S22、对干拌混合料加热处理,再在165~175℃下湿拌处理30~35s,即可制备得所述透水高强型沥青混凝土。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优化了透水沥青混凝土材料的拌和顺序和拌和温度,通过采用干拌和湿拌的两种拌和方案的结合,有效杜绝了混凝土拌和过程中会出现花白、离析的现象,使拌和后的透水沥青混凝土具有优异的稳定性能和耐久性能。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第一、本申请先提高了沥青基料的组分含量,改善了沥青混凝土中通过沥青胶黏所具有的强度,在此基础上,本申请采用了增强材料进行改性处理,通过聚酯纤维和玄武岩纤维进行混合填充来增强改性,一方面,透水沥青混凝土具有较大的空隙率,空隙内部存在大量微裂纹,聚酯纤维的填充,能进一步改善透水沥青混凝土内部的应变幅度,从而改善沥青混凝土材料的韧性强度,另一方面,本申请技术方案选用玄武岩纤维为改性材料,玄武岩纤维具有一定的支撑强度,并通过分散、搭接形成空间网状结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约束周围矿料的相对滑移,预防内部微裂纹扩张,对矿料骨架的稳定性有一定的提升作用,从而协同作用,进一步改善了沥青混凝土材料的力学强度和耐久性能。
第二、本申请技术方案在透水沥青混凝土内部还添加了多孔玻璃纤维进行改性,多孔结构的玻璃纤维具有良好的韧性强度和支撑性,进一步改善沥青混凝土强度的同时,本申请采用了多孔结构的玻璃纤维并优化其孔隙率和长径比,一方面,进一步提高其支撑性,另一方面,多孔结构的纤维材料,能在透水沥青混凝土在高载荷的状态下,弹性材料有效挤压并渗透至多孔隙内部,通过沥青基材与多孔纤维之间和多方位的缠结作用,从而进一步分散载荷强度,从而有效改善其力学强度和耐久性能。
第三、本申请通过对沥青基材进行改性,由于沥青材料通过弹性体进行改性处理,增强了沥青和骨料间的化学黏结作用,改善了沥青的物理黏性,提升混合料的牢固度,从而进一步改善了透水沥青混凝土材料的力学强度和耐久性能。
第四、本申请选用了SBS树脂和TPE弹性体制备胶黏弹性体,通过优化TPE弹性体的用量,改善了胶黏弹性体的弹性和粘度,优化后的胶黏弹性体随着弹性体用量的增大,初粘性降低,热在外界作用下发生高载荷现象使,由内聚破坏转变为界面形变后的沥青材料的弹性更佳,能有效填充至多孔隙结构中进行卸力处理,从而进一步改善了透水沥青混凝土材料的力学强度和耐久性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用的原料如下所示,但不以此为限:
本申请中各原料和仪器设备均可通过市售获得,具体型号如下:
混合集料由粗集料和细集料混合制备而成,其中细集料为粒径在0.075~2.36mm的集料,粗集料为粒径5~10mm和10~15mm的集料;
水泥:52.5R硅酸盐水泥;
矿粉:S95级矿粉。
制备例
增强填料制备
制备例1
分别称量55kg SiO2,6kg Na2O、20kg B2O3、1kg Al2O3和0.1kg Sb2O3混合并加热熔融,收集得玻璃熔融液,将玻璃熔融液置于1000℃下拉丝成直径为10μm的玻璃纤维,静置冷却至室温,将冷却好的玻璃纤维分别置于0.1mol/L盐酸溶液和0.1mol/L氯化铵溶液中依次浸泡10min,水洗干燥,制备得孔隙率为45,长径比为75的多孔玻璃纤维1,将1kg聚酯纤维、2kg玄武岩纤维和2kg多孔玻璃纤维1混合,收集得增强填料1。
制备例2
分别称量60kg SiO2,7kg Na2O、22kg B2O3、1kg Al2O3和0.1kg Sb2O3混合并加热熔融,收集得玻璃熔融液,将玻璃熔融液置于1050℃下拉丝成直径为10μm的玻璃纤维,静置冷却至室温,将冷却好的玻璃纤维分别置于0.1mol/L盐酸溶液和0.1mol/L氯化铵溶液中依次浸泡12min,水洗干燥,制备得孔隙率为50%,长径比为75的多孔玻璃纤维2,将1kg聚酯纤维、4kg玄武岩纤维和4kg多孔玻璃纤维2混合,收集得增强填料2。
制备例3
分别称量65kg SiO2,8kg Na2O,25kg B2O3、2kg Al2O3和0.2kg Sb2O3混合并加热熔融,收集得玻璃熔融液,将玻璃熔融液置于1100℃下拉丝成直径为10μm的玻璃纤维,静置冷却至室温,将冷却好的玻璃纤维分别置于0.1mol/L盐酸溶液和0.1mol/L氯化铵溶液中依次浸泡15min,水洗干燥,制备得孔隙率为55%,长径比为75的多孔玻璃纤维3,将1kg聚酯纤维、5kg玄武岩纤维和5kg多孔玻璃纤维3混合,收集得增强填料3。
胶黏弹性体制备
制备例4~6:一种胶黏弹性体的配比和制备参数如表1所示。
表1制备例4~6各原料组分配比表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2
改性沥青基料制备
制备例7
分别称量45kg基质沥青、3kg稳定剂、0.2kg增溶剂和10kg制备例4制备的胶黏弹性体,先将基质沥青和胶黏弹性体混合并置于加热装置中,在170℃下保温分散450min,待分散完成后,取分散浆液并将增溶剂和稳定剂添加至分散浆液中,在45℃下保温静置24h,制备得沥青基料1。
制备例8
分别称量47kg基质沥青、4kg稳定剂、0.5kg增溶剂和12kg制备例5制备的胶黏弹性体,先将基质沥青和胶黏弹性体混合并置于加热装置中,在180℃下保温分散52min,待分散完成后,取分散浆液并将增溶剂和稳定剂添加至分散浆液中,在47℃下保温静置24h,制备得沥青基料2。
制备例9
分别称量50kg基质沥青、5kg稳定剂、0.8kg增溶剂和15kg制备例6制备的胶黏弹性体,先将基质沥青和胶黏弹性体混合并置于加热装置中,在190℃下保温分散60min,待分散完成后,取分散浆液并将增溶剂和稳定剂添加至分散浆液中,在50℃下保温静置24h,制备得沥青基料3。
实施例
实施例1
S1、先取10kg沥青基料1备用,再将15kg混合集料、25kg矿粉、45kg水泥和10kg增强填料1混合,收集得混合料;
S2、将沥青基料与混合料拌和15s后,得干拌混合料,对干拌混合料加热处理,再在165℃下湿拌处理30s,即可收集得透水高强型沥青混凝土材料。
实施例2~7
实施例2~7:一种透水高强型沥青混凝土,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透水高强型沥青混凝土配比和制备参数如表2所示,其余制备步骤和制备环境均与实施例1相同。
表2实施例1~7各原料组分配比表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4
对比例
对比例1:一种透水高强型沥青混凝土,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对比例1未添加增强填料,其余制备条件和组分配比均与实施例1相同。
对比例2:一种透水高强型沥青混凝土,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对比例2采用玻璃纤维代替实施例1中的增强填料,其余制备条件和组分配比均与实施例1相同。
对比例3:一种透水高强型沥青混凝土,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对比例3采用制备例1中制备的多孔玻璃纤维1代替实施例1中的增强填料,其余制备条件和组分配比均与实施例1相同。
对比例4:一种透水高强型沥青混凝土,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对比例4采用了5kg的基质沥青代替实施例1中的沥青基料,其余制备条件和组分配比均与实施例1相同。
对比例5:一种透水高强型沥青混凝土,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对比例5在拌和的过程中,未采用先干拌再湿拌的技术方案,其余制备条件和组分配比均与实施例1相同。
对比例6:一种透水高强型沥青混凝土,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对比例6采用EVA弹性体改性基质沥青,以代替实施例1中采用的沥青基料,其余制备条件和组分配比均与实施例1相同。
对比实施例
对比实施例1
一种透水高强型沥青混凝土,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对比实施例1中采用未添加多孔玻璃纤维的增强填料制备透水高强型沥青混凝土,其余制备条件和组分配比均与实施例1相同。
对比实施例2
一种透水高强型沥青混凝土,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对比实施例2中采用10kg未经改性的基质沥青为原料,其余制备条件和组分配比均与实施例1相同。
性能检测试验
分别对实施例1~7、对比例1~6和对比实施例1~2中制备的透水高强型沥青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透水性能进行测试。
检测方法/试验方法
(1)依据《透水沥青路面技术规程》(CJJT190-2012)级配,矿料级配参照CJJ/T1902012《透水沥青路面技术规程》中PAC-13沥青混合料级配。集料共分10~15、5~10、0~5mm3档,以目标空隙率确定的矿料级配配比为10~15mm:5~10mm:0~5mm:矿粉=58%:30%:9%:3%按照施工现行标准规范,测试渗水系数,测点选择10个,取平均值。
(2)采双面击实50下的成型的马歇尔试件,在室温下放置24h 后,在常温下浸水24个小时,然后放在水槽中抽真空15min以保证水分能够充分进入混合料内部空隙,随后连同水槽一起在-18℃冰箱中冻16个小时,取出后立即放入60℃的恒温水槽中保温24h,再放入25℃的水槽中保温 2h,最后测试其劈裂强度。具体检测结果如下表表3所示:
表3透水高强型沥青混凝土性能检测表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6
由上表表3进行性能分析:
(1)由实施例1~7各组分配比结合表3可以发现,本申请制备的透水高强型沥青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力学强度和渗水性能,这说明本申请技术方案采用了增强材料进行改性处理,通过聚酯纤维和玄武岩纤维进行混合填充来增强改性,一方面,透水沥青混凝土具有较大的空隙率,空隙内部存在大量微裂纹,聚酯纤维的填充,能进一步改善透水沥青混凝土内部的应变幅度,从而改善沥青混凝土材料的韧性强度,另一方面,本申请技术方案选用玄武岩纤维为改性材料,玄武岩纤维具有一定的支撑强度,并通过分散、搭接形成空间网状结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约束周围矿料的相对滑移,预防内部微裂纹扩张,对矿料骨架的稳定性有一定的提升作用,从而协同作用,进一步改善了沥青混凝土材料的力学强度和耐久性能。
(2)将对比例1~3与实施例1进行性能对比,由于对比例1~3采用其他材料代替本申请技术方案中的增强填料,由表3看,其力学性能显著降低,但是渗水性变化不大,这说明本申请技术方案在透水沥青混凝土内部还添加了多孔玻璃纤维进行改性,多孔结构的玻璃纤维具有良好的韧性强度和支撑性,进一步改善沥青混凝土强度的同时,本申请采用了多孔结构的玻璃纤维并优化其孔隙率和长径比,一方面,进一步提高其支撑性,另一方面,多孔结构的纤维材料,能在透水沥青混凝土在高载荷的状态下,弹性材料有效挤压并渗透至多孔隙内部,通过沥青基材与多孔纤维之间和多方位的缠结作用,从而进一步分散载荷强度,从而有效改善其力学强度和耐久性能。
(3)结合对比例4和实施例1进行对比,对比例4采用的基质沥青量有所降低,由表3看,其力学性能略有降低,这说明本申请技术方案提高了沥青基料的组分含量,改善了沥青混凝土中通过沥青胶黏所具有的强度。
(4)结合对比例5和实施例1进行对比,对比例5改变了拌和方案,由表3可知,其力学强度显著降低,这说明本申请技术方案采用干拌和湿拌的两种拌和方案的结合,有效杜绝了混凝土拌和过程中会出现花白、离析的现象,使拌和后的透水沥青混凝土具有优异的稳定性能和耐久性能。
(5)将对比例6和实施例1进行对比,对比例6采用EVA弹性体改性基质沥青,结合表3可知,其力学性能显著降低,说明本申请技术方案采用简单的弹性体进行改性,不能有效提高其力学性能。
(6)将对比实施例1和实施例1进行对比,对比实施例1未添加多孔玻璃纤维的增强填料制备透水高强型沥青混凝土,其力学性能有所降低,说明本申请技术方案在透水沥青混凝土内部还添加了多孔玻璃纤维进行改性,多孔结构的玻璃纤维具有良好的韧性强度和支撑性,进一步改善沥青混凝土强度。
(7)将对比实施例2和实施例1进行对比,对比实施例2采用10kg未经改性的基质沥青为原料,其力学性能有所降低,说明本申请技术方案在透水沥青混凝土内部添加了多孔玻璃纤维进行改性,多孔结构的玻璃纤维具有良好的韧性强度和支撑性,进一步改善沥青混凝土强度,采用胶黏弹性体为主要改性材料,并添加稳定剂和增溶剂,该方案制备的改性沥青材料的黏性适中,防止沥青改性后的粘度过高而对混合材料的包裹性过高,导致沥青混凝土材料的孔隙率和透水性降低的现象,也防止沥青材料改性后粘度过低,无法形成良好的改性效果。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申请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8)

1.一种透水高强型沥青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高强型沥青混凝土由包括下列重量份物质组成:
沥青基料10~15份
混合集料15~20份
矿粉25~30份
水泥45~50份
增强填料10~15份,所述增强填料包括按质量比1:2~5混合的聚酯纤维和玄武岩纤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透水高强型沥青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强填料还包括与玄武岩纤维等质量的多孔玻璃纤维,所述多孔玻璃纤维的孔隙率为45~55%,长径比为7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透水高强型沥青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玻璃纤维采用以下方案制成:
(1)按重量份数计,分别称量55~65份SiO2,6~8份Na2O、20~25份B2O3、1~2份Al2O3和0.1~0.2份Sb2O3混合并加热熔融,收集得玻璃熔融液;
(2)将玻璃熔融液置于1000~1100℃下拉丝成直径为10μm的玻璃纤维,静置冷却至室温;
(3)将冷却好的玻璃纤维分别置于盐酸溶液和氯化铵溶液中依次浸泡10~15min,水洗干燥,制备得多孔玻璃纤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透水高强型沥青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沥青基料为经胶黏弹性体共混改性制备的改性沥青基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透水高强型沥青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沥青基料采用以下方案制成:
(1)按重量份数计,分别称量45~50份基质沥青、3~5份稳定剂、0.2~0.8份增溶剂和10~15份胶黏弹性体,先将基质沥青和胶黏弹性体混合并置于加热装置中,在170~190℃下保温分散45~60min;
(2)待分散完成后,取分散浆液并将增溶剂和稳定剂添加至分散浆液中,在45~50℃下保温静置24h,制备得沥青基料。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透水高强型沥青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胶黏弹性体由包括下列重量份的物质制成:
环烷油15~20份;
聚异丁烯3~5份;
抗氧化剂0.5~0.75份;
SBS树脂25~30份;
TPE弹性体15~20份。
7.一种透水高强型沥青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高强型沥青混凝土的制备步骤包括:
S1、先取沥青基料备用,再按配方将混合集料、矿粉、水泥和增强填料混合,收集得混合料;
S2、将沥青基料和混合料混合并拌和处理,即可收集得透水高强型沥青混凝土材料。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透水高强型沥青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所述的拌和处理包括如下步骤:
S21、现将沥青基料与混合料拌和15~30s后,得干拌混合料;
S22、对干拌混合料加热处理,再在165~175℃下湿拌处理30~35s,即可制备得所述透水高强型沥青混凝土。
CN202110365854.XA 2021-04-06 2021-04-06 一种透水高强型沥青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1289795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65854.XA CN112897959B (zh) 2021-04-06 2021-04-06 一种透水高强型沥青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65854.XA CN112897959B (zh) 2021-04-06 2021-04-06 一种透水高强型沥青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97959A true CN112897959A (zh) 2021-06-04
CN112897959B CN112897959B (zh) 2022-01-18

Family

ID=761099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365854.XA Active CN112897959B (zh) 2021-04-06 2021-04-06 一种透水高强型沥青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897959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05527A (zh) * 2021-12-21 2022-03-01 太仓市路桥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透水沥青及其制备方法
CN114409311A (zh) * 2022-01-29 2022-04-29 广东省水利水电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 一种高性能沥青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5819027A (zh) * 2022-12-24 2023-03-21 北京路新沥青混凝土有限公司 一种热拌环氧沥青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6102290A (zh) * 2023-04-11 2023-05-12 河北伦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透水沥青外加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7142810A (zh) * 2023-09-12 2023-12-01 浙江威克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强度透水型沥青混凝土及制备方法
WO2024027415A1 (zh) * 2022-08-02 2024-02-08 上海中镭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玻纤增强聚碳酸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45338A (zh) * 2008-11-27 2009-06-03 武汉理工大学 一种温拌抗滑、降噪沥青路面材料的制备方法
BE1025442B1 (nl) * 2017-11-06 2019-02-21 Willemen Groep Nv Wegdek met één of meer poreuze stroken
CN112358257A (zh) * 2020-11-02 2021-02-12 江苏新路德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透水沥青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2521056A (zh) * 2020-12-24 2021-03-19 南通市交通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抗渗水型沥青混凝土超薄耐磨面层及其施工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45338A (zh) * 2008-11-27 2009-06-03 武汉理工大学 一种温拌抗滑、降噪沥青路面材料的制备方法
BE1025442B1 (nl) * 2017-11-06 2019-02-21 Willemen Groep Nv Wegdek met één of meer poreuze stroken
CN112358257A (zh) * 2020-11-02 2021-02-12 江苏新路德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透水沥青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2521056A (zh) * 2020-12-24 2021-03-19 南通市交通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抗渗水型沥青混凝土超薄耐磨面层及其施工方法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05527A (zh) * 2021-12-21 2022-03-01 太仓市路桥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透水沥青及其制备方法
CN114105527B (zh) * 2021-12-21 2022-09-16 太仓市路桥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透水沥青及其制备方法
CN114409311A (zh) * 2022-01-29 2022-04-29 广东省水利水电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 一种高性能沥青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WO2024027415A1 (zh) * 2022-08-02 2024-02-08 上海中镭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玻纤增强聚碳酸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5819027A (zh) * 2022-12-24 2023-03-21 北京路新沥青混凝土有限公司 一种热拌环氧沥青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5819027B (zh) * 2022-12-24 2023-06-30 北京路新沥青混凝土有限公司 一种热拌环氧沥青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6102290A (zh) * 2023-04-11 2023-05-12 河北伦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透水沥青外加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6102290B (zh) * 2023-04-11 2023-06-20 河北伦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透水沥青外加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7142810A (zh) * 2023-09-12 2023-12-01 浙江威克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强度透水型沥青混凝土及制备方法
CN117142810B (zh) * 2023-09-12 2024-05-17 浙江威克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强度透水型沥青混凝土及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97959B (zh) 2022-01-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897959B (zh) 一种透水高强型沥青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09650781B (zh) 一种中低温温拌高摩阻薄层罩面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1268944A (zh) 一种抗凝冰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3186772B (zh) 一种轻质隔热半柔性抗裂路面及其制备方法
CN106007491A (zh) 常温再生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191341A (zh) 一种透水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0643185A (zh) 一种反应型高粘液体沥青及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1383720A (zh) 一种适用于严寒地区高速铁路基床表层的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
CN108585624A (zh) 一种水溶性环氧树脂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1003969A (zh) 一种超薄抗滑磨耗层以及具有该磨耗层的路面
US10323146B2 (en) Lightweight coated materials and use on engineering structures
CN113582641A (zh) 一种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制成的无机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2645641A (zh) 一种耐老化沥青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06554634A (zh) 一种沥青混合料用改性剂及其使用方法
CN110903059A (zh) 一种超粘耐磨复合改性乳化沥青薄层罩面用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1138140A (zh) 一种聚氨酯改性水泥稳定碎石及其制备方法
CN102515629A (zh) 一种牛粪灰沥青混凝土路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KR102170361B1 (ko) 고탄소성 아스팔트 콘크리트 조성물 및 이의 시공방법
CN101481233B (zh) 粉煤灰合成渠道接缝防渗材料用于制备公路沥青混合料的应用
KR20030070251A (ko) 섬유보강 투수성 콘크리트 블록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CN113149534A (zh) 一种抗车辙沥青及其制备方法
CN107793071A (zh) 一种水泥混凝土桥面用超薄耐久性抗滑磨耗层用沥青混合料
CN103130470A (zh) 一种温拌排水性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1763034A (zh) 一种沥青混凝土及其生产工艺
CN111253113B (zh) 一种再生胶粒透水沥青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