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82177A - 透镜驱动设备及包括透镜驱动设备的相机模块和光学设备 - Google Patents

透镜驱动设备及包括透镜驱动设备的相机模块和光学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882177A
CN112882177A CN202110049469.4A CN202110049469A CN112882177A CN 112882177 A CN112882177 A CN 112882177A CN 202110049469 A CN202110049469 A CN 202110049469A CN 112882177 A CN112882177 A CN 1128821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moving device
housing
disposed
bobb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04946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882177B (zh
Inventor
李甲振
朴相沃
辛承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Innotek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G Innotek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6009260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2575584B1/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6009798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2637013B1/ko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Innotek Co Ltd filed Critical LG Innotek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049469.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882177B/zh
Publication of CN1128821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821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8821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8217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4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G02B7/1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by relative axial movement of several lenses, e.g. of varifocal objective le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41/00Propulsion systems in which a rigid body is moved along a path due to dynamo-electric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body and a magnetic field travelling along the path
    • H02K41/02Linear motors; Sectional motors
    • H02K41/035DC motors; Unipolar motors
    • H02K41/0352Unipolar motors
    • H02K41/0354Lorentz force motors, e.g. voice coil moto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64Imaging systems using optical elements for stabilisation of the lateral and angular position of the image
    • G02B27/646Imaging systems using optical elements for stabilisation of the lateral and angular position of the image compensating for small deviations, e.g. due to vibration or shak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4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G02B7/09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adapted for automatic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3/00Viewfinders; Focusing aids for cameras; Means for focusing for cameras; Autofocus systems for cameras
    • G03B13/32Means for focusing
    • G03B13/34Power focusing
    • G03B13/36Autofocus system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3/00Focusing arrangements of general interest for cameras, projectors or printers
    • G03B3/10Power-operated focus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3/00Motors with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magnet, armature or coil system
    • H02K33/12Motors with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magnet, armature or coil system with armatures moving in alternate directions by alternate energisation of two coil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3/00Motors with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magnet, armature or coil system
    • H02K33/18Motors with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magnet, armature or coil system with coil systems moving upon intermittent or reversed energisation thereof by interaction with a fixed field system, e.g. permanent magne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4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camera module assembl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4Mounting of pick-up tubes,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deviation or focusing coi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5Optical pa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Mounting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7Mechanical or electrical 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eing embedded in other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8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for stable pick-up of the scene, e.g. compensating for camera body vibrations
    • H04N23/682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 H04N23/685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performed by mechanical compensation
    • H04N23/687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performed by mechanical compensation by shifting the lens or sensor posi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 Adjustment Of Camera Lenses (AREA)

Abstract

实施方式包括:壳体;容置在壳体内且供安装透镜的线筒;布置在线筒的外周表面上的第一线圈;布置在壳体中的磁体;布置在壳体中的第二线圈;以及磁性构件,磁性构件附接至第二线圈并且通过根据第一线圈的运动的相互作用来增加感应至第二线圈的感应电压的强度。

Description

透镜驱动设备及包括透镜驱动设备的相机模块和光学设备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7年7月11日、申请号为201780044818.5、发明名称为“透镜驱动设备及包括透镜驱动设备的相机模块和光学设备”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各实施方式涉及透镜移动装置并且涉及相机模块和光学设备,相机模块和光学设备各自包括该透镜移动装置。
背景技术
正在不断开发蜂窝电话和智能电话,在蜂窝电话和智能电话中的每一者上安装有用于拍摄物体的图像或运动图像并存储图像或运动图像的相机模块。通常,相机模块可以包括透镜、图像传感器模块和音圈马达(VCM),该音圈马达控制透镜与图像传感器模块之间的间隔。
在构造成安装在小型电子产品比如智能电话中的相机模块的情况下,相机模块在使用时可能经常受到冲击,并且可能由于例如使用者的手的摇晃而经历轻微摇动。考虑到这一事实,需要开发一种使用于防止手抖的设备能够附加地安装至相机模块的技术。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各实施方式提供了能够抑制可由第一线圈的驱动信号引起的OIS操作的故障、位置传感器的输出中的误差、或者图像传感器的输出中的噪声产生的透镜移动装置,并提供了各自包括该透镜移动装置的相机模块和光学设备。
此外,各实施方式提供了能够实现第二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压的增加以及厚度的减小的透镜移动装置,并提供了包括该透镜移动装置的相机模块和光学仪器。
技术解决方案
根据实施方式的透镜移动装置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中的线筒,透镜安装至该线筒;第一线圈,该第一线圈设置在线筒的外周表面上;磁体,该磁体设置在壳体上;第二线圈,该第二线圈设置在壳体上;以及磁性构件,该磁性构件附接至第二线圈以便通过在第一线圈移动时与第一线圈的相互作用来增加感应至第二线圈的感应电压的强度。
壳体可以包括安装部分,安装部分包括支承表面,支承表面定位在壳体的上表面的周边区域下方,并且支承表面相对于上表面在光轴方向上具有高度差;以及定位在上表面与支承表面之间的侧表面,其中,磁性构件和第二线圈设置在安装部分上。
第二线圈和磁性构件中的每一者可以呈环形形状。
第二线圈可以设置在磁性构件上方。
磁性构件可以设置在第二线圈上方。
磁性构件可以围绕第二线圈的侧部部分。
第二线圈可以围绕磁性构件的侧部部分。
磁性构件可以包括多个磁性部段,所述多个磁性部段在壳体的侧部部分上设置成彼此间隔开。
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的透镜移动装置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中的线筒,透镜安装至该线筒;第一线圈,该第一线圈设置在线筒的外周表面上;磁体,该磁体设置在壳体的侧部部分上;基部,该基部设置在壳体下方;第二线圈,该第二线圈设置在基部上;以及磁性构件,该磁性构件附接至第二线圈以便通过在第一线圈移动时与第一线圈的相互作用来增加感应至第二线圈的感应电压的强度。
基部可以包括形成在基部的外表面中的槽,并且第二线圈可以设置在槽中。
有利效果
各实施方式能够抑制可由第一线圈的驱动信号引起的OIS操作的故障、位置传感器的输出中的误差、以及图像传感器的输出中的噪声产生。
此外,各实施方式能够实现第二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压的增加以及厚度的减小。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了根据实施方式的透镜移动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图1的组装立体图,其中,盖被移除;
图3A至图3E示出了根据实施方式的磁性构件和第二线圈的布置;
图4是图3A中示出的壳体、磁体和电路板的组装立体图;
图5示出了图1中示出的线筒、上弹性构件和电路板;
图6示出了图1中示出的线筒和下弹性构件;
图7是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的透镜移动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8A至图8E示出了设置在基部上的磁性构件和第二线圈的实施方式;
图9是根据又一实施方式的透镜移动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10是图9的透镜移动装置的组装立体图,其中,盖构件被移除;
图11A是图9中示出的线筒的第一立体图;
图11B是图9中示出的线筒的第二立体图;
图12A是图9中示出的壳体的第一立体图;
图12B是图9中示出的壳体的第二立体图;
图13示出了透镜移动装置的沿着图10中的线A-B截取的横截面图;
图14是图9中示出的上弹性构件、下弹性构件、第三线圈、电路板和基部的组装立体图;
图15是第三线圈、电路板、基部、以及第一位置传感器和第二位置传感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16A至图16E示出了设置在图9的壳体上的磁性构件和第二线圈的实施方式;
图17示出了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的磁性构件和第二线圈的布置;
图18是图17的立体图,其中,第二线圈被移除;
图19A和图19B示出了图17中示出的磁性构件和第二线圈的实施方式;
图20示出了用于消除PWM噪声的电容器;
图21A示出了第二线圈的输出增益取决于是否提供电容器的频率响应特性;
图21B示出了第二线圈的输出相位取决于是否提供电容器的频率响应特性;
图22A示出了图3A至图3D中示出的磁性构件与第二线圈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实施方式;
图22B示出了图3A至图3D中示出的磁性构件与第二线圈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另一实施方式;
图23是根据又一实施方式的透镜移动装置的立体图;
图24是图23中示出的透镜移动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25是图23的透镜移动装置的组装立体图,其中,盖构件被移除;
图26A是图23中示出的线筒的第一立体图;
图26B是图23的线筒和第一线圈的组装立体图;
图27是图23中示出的壳体的立体图;
图28是壳体和磁体的组装立体图;
图29是线筒、第一线圈、上弹性构件、下弹性构件、基部和第二线圈的组装立体图;
图30是基部和下弹性构件的分解立体图,其中,第二线圈联接至基部;
图31是图30中示出的第二线圈、基部和下弹性构件的组装立体图;
图32是透镜移动装置的沿着图25中的线A-B截取的横截面图;
图33示出了第一线圈与第二线圈之间存在一定距离的情况下的互感;
图34是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的透镜移动装置的横截面图;
图35是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的透镜移动装置的横截面图;
图36示出了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的芯部和第二线圈的布置;
图37是根据实施方式的相机模块的分解立体图;
图38是示出了根据实施方式的便携式终端的立体图;以及
图39是示出了图28中示出的便携式终端的构型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参照附图通过各实施方式的描述清楚地揭示了各实施方式。在各实施方式的以下描述中,将理解的是,当诸如层(膜)、区域、图案或结构之类的元件被指在另一元件“上”或“下”时,其可以“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或下或者可以“间接地”形成为使得也可以存在中间元件。另外,还应当理解的是,“上”或“下”的标准是基于附图确定的。
在附图中,为了清楚和方便地描述,示意性地夸大、省略或示出了层的尺寸。另外,构成元件的尺寸并不完全反映实际尺寸。只要有可能,在整个附图中将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零部件。
为便于描述,尽管使用直角坐标系(x,y,z)描述了透镜移动装置,但是可以使用一些其他坐标系来描述透镜移动装置,并且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在各图中,X轴和Y轴表示垂直于光轴,即Z轴,的方向,并且光轴(Z轴)方向或平行于光轴的方向可以被称为“第一方向”,X轴方向可以被称为“第二方向”,并且Y轴方向可以被称为“第三方向”。
应用于比方说例如智能电话或平板PC的移动设备的超小型相机模块的“手抖校正设备”可以是配置成防止捕获图像的轮廓线因由在捕获静止图像时用户的手的摇动引起的振动而不明显地形成的设备。
另外,“自动对焦设备”是将物体的图像自动地对焦在图像传感器表面上的设备。手抖校正设备和自动对焦设备可以以各种方式配置,并且根据实施方式的透镜移动装置可以使由至少一个透镜构成的光学模块沿与光轴平行的第一方向移动或者使由至少一个透镜构成的光学模块相对于由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限定的平面移动,从而执行手抖校正运动和/或自动对焦。
图1是根据实施方式的透镜移动装置100的分解立体图。
参照图1,透镜移动装置可以包括线筒110、第一线圈120、磁体130、壳体140、上弹性构件150、下弹性构件160、磁性构件171、第二线圈172和电路板250。透镜移动装置100还可以包括盖构件300和基部210。在下文中,“磁性构件”可以表示为“磁性加强构件”。
首先,将描述盖构件300。
盖构件300在盖构件300与基部210之间限定的空间中容置部件110、部件120、部件130、部件140、部件150、部件160和部件250。
盖构件300可以采用盒子的形式,盖构件300具有敞开的底部并且包括顶板和侧板。盖构件300的底部可以联接至基部210的顶部。盖构件300的上端部部分可以呈多边形形状比方说例如方形或八边形形状。
盖构件300可以具有形成在其顶板中的开口或孔,以使联接至线筒110的透镜(未示出)暴露于外部光。另外,盖构件300的开口或孔可以设置有由透光材料形成的窗口,以防止杂质比方说例如灰尘或湿气进入相机模块。
尽管盖构件300的材料可以是非磁性材料比方说例如SUS,以防止盖构件300被磁体130吸引,但是盖构件300可以由磁性材料形成并且可用作轭部。
接下来,将描述线筒110。
线筒110定位在壳体140内部,并且线筒110能够通过线圈120与磁体130之间的电磁相互作用而沿光轴方向或沿第一方向(例如,沿Z轴方向)移动。
尽管透镜可以直接安装在线筒上,但是本公开不限于此。在另一实施方式中,线筒110可以包括透镜镜筒(未示出),至少一个透镜安装在该透镜镜筒中。透镜镜筒可以以各种方式联接在线筒110内侧。
线筒110可以构造成具有供安装透镜或透镜镜筒的开口或孔。线筒110的开口或孔的形状可以与安装在该开口或孔中的透镜或透镜镜筒的形状相一致,所述形状例如为圆形形状、椭圆形形状或多边形形状,但不限于此。
线筒11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上支承突出部113和至少一个下支承突出部(未示出),所述至少一个上支承突出部113设置在线筒110的上表面上并且联接并固定至上弹性构件150的第一内框架151,所述至少一个下支承突出部设置在线筒110的下表面上并且联接并固定至下弹性构件160的第二内框架161。
线筒110可以包括上避开凹部112,上避开凹部112设置在线筒110的上表面的区域中,以与上弹性构件150的连接部分153相对应或对准。此外,线筒110可以包括下避开凹部(未示出),下避开凹部设置在线筒110的下表面的区域中,以与下弹性构件150的连接部分163相对应或对准。在另一实施方式中,通过将上弹性构件的连接部分以及线筒设计成防止上弹性构件的连接部分与线筒之间的干涉,可以不设置线筒的上避开凹部和/或下避开凹部。
线筒110可以在其外周表面中设置有至少一个槽(未示出),第一线圈120设置或安装在所述至少一个槽中。第一线圈120可以设置或安装在形成于线筒110的外周表面中的凹部中。凹部的形状和数目可以对应于设置在线筒110的外周表面上的第一线圈的形状和数目。在另一实施方式中,线筒110可以不包括线圈安装槽,第一线圈120可以直接缠绕在线筒110的外周表面上并且可以固定至线筒110。
接下来,将描述第一线圈120。
第一线圈120可以是驱动线圈,第一线圈120设置在线筒110的外周表面上以与设置在壳体140上的磁体130进行电磁相互作用。为了通过与磁体130的电磁相互作用来产生电磁力,驱动信号(例如,驱动电流或电压)可以被施加至第一线圈120。
例如,驱动信号可以包括AC信号(例如,带调制的脉冲(PWM))或者AC信号和DC信号。
AF可移动单元可以借助于由第一线圈120与磁体130之间的电磁相互作用产生的电磁力而沿第一方向移动。通过控制施加至第一线圈120的驱动信号并且因此控制电磁力,可以控制可移动单元在第一方向上的运动,从而执行自动对焦功能。
AF可移动单元可以包括由上弹性构件150和下弹性构件160弹性地支承的线筒110并包括安装在线筒110上并与线筒110一起移动的部件。例如,AF可移动单元可以包括线筒110和第一线圈120。AF可移动单元还可以包括安装在线筒110上的透镜(未示出)。
第一线圈120可以绕光轴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缠绕在线筒110的外周表面上。在另一实施方式中,第一线圈120可以实施为线圈环,该线圈围绕与光轴垂直的轴线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缠绕。尽管线圈环的数目可以等于磁体130的数目,但是本公开不限于此。
第一线圈120可以导电地连接至上弹性构件150和下弹性构件160中的至少一者。
接下来,将描述壳体140。
图2是图1的组装立体图,其中,盖300被移除。图3A是图1中示出的壳体140、磁体130、磁性构件171、第二线圈172和电路板250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图3A中示出的壳体140、磁体130和电路板250的组装立体图。
参照图2至图4,在壳体140中容置有线筒110,并且壳体140支承磁体130、磁性构件171和第二线圈172。壳体140可以固定或支承电路板250。
壳体140可以构造成整体呈中空柱形状。
例如,壳体140可以包括多个侧部区段140a至140d和设置在侧部区段140a至140d之间的拐角部分,并且壳体140可以包括具有多边形形状(例如,方形形状或八边形形状)或圆形形状的开口或孔。
壳体140的侧部区段140a至140d可以包括磁体槽141a、141a’、141b和141b’,磁体130安装、设置或固定在磁体槽141a、141a’、141b和141b’中。尽管磁体槽141a、141a’、141b和141b’中的每个磁体槽在图3A中示出为通孔,但是本公开不限于此,并且磁体槽可以是凹部。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可以不设置磁体槽。
壳体140可以包括第一止挡件143,第一止挡件143从壳体140的上表面突出。
壳体140的第一止挡件143——用于防止盖构件300与壳体140碰撞——能够在外部冲击的情况下防止壳体140的上表面与盖构件300的上表面和内表面直接碰撞。
壳体140的上表面148——例如,侧部区段140a至140d的上表面——可以设置有多个上框架支承突出部144,上弹性构件150的第一外框架152联接至上框架支承突出部144。壳体140的下表面可以设置有多个下框架支承突出部147,下弹性构件160的第二外框架162联接至下框架支承突出部147。
壳体140的侧部区段140a至140d的拐角的下端部还可以设置有下引导槽148a,基部210的引导构件216配装、紧固或联接至下引导槽148a。
壳体140的上表面148的周边区域——例如,侧部区段140a至140d的上表面的周边区域——可以设置有安装部分149,磁性构件171和第二线圈172安装在该安装部分149上。
壳体140的安装部分149可以定位在壳体140的上表面148的周边区域处,该周边区域与下述边缘相邻:侧部区段140a至140d的上表面与侧部区段140a至140d的侧表面在该边缘处相接。
可以在竖向方向或第一方向上在安装部分149与壳体149的上表面148之间提供高度差。
例如,壳体140的安装部分149可以包括支承表面149-1和侧表面149-2,支承表面149-1定位在壳体140的上表面148的边缘下方,侧表面149-2定位在壳体140的上表面148与安装部分149的支承表面148-2之间。在第一方向上在安装部分149的支承表面149-1与壳体140的上表面148之间可以存在高度差。尽管安装部分149的支承表面149-1与壳体140的上表面148之间的高度差可以大于或等于例如磁性构件171的厚度和第二线圈172的厚度的总和,但是本公开不限于此。尽管在安装部分149的支承表面149-1与侧表面149-2之间限定的角度可以是直角,但是本公开不限于此。
接下来,将描述磁性构件171和第二线圈172。
磁性构件171和第二线圈172设置在壳体140上,以与第一线圈120间隔开。例如,磁性构件171和第二线圈172可以借助于粘合构件固定至壳体。磁性构件171也可以称为“芯部”。
磁性构件171可以通过在第一线圈120移动时与第一线圈120的相互作用来增加感应至第二线圈172的感应电压的强度。
例如,磁性构件171可以设置成与磁体130间隔开并且围绕壳体140的上表面的周边区域或围绕壳体140的侧部区段的上端部。第二线圈172可以设置成在与磁性构件171相接触的状态下与磁体130间隔开并且围绕壳体140的上表面或围绕壳体140的侧部区段的上端部。
尽管磁性构件171可以设置在壳体140的外部区域处,但是本公开不限于此。在另一实施方式中,磁性构件171也可以设置在壳体140的内部区域中。
第二线圈172可以设置在磁性构件171上,并且第二线圈172的下表面可以与磁性构件171的上表面相接触。
例如,磁性构件171和第二线圈172可以设置在壳体140的安装部分149上。
参照图3A,磁性构件171可以设置在壳体140的安装部分149上,并且第二线圈172可以设置在磁性构件171上。例如,磁性构件171的下表面可以与壳体140的安装部分149的支承表面149-1相接触,并且第二线圈172的下表面可以与磁性构件171的上表面相接触。在另一实施方式中,磁性构件171可以以与第二线圈172间隔开的状态设置在第二线圈172下方。在这种情况下,磁性构件171与第二线圈172之间的各种位置关系在图3A至图3E中示出。
例如,磁性构件171可以构造成具有闭环形状例如环形形状,磁性构件171围绕壳体140的安装部分149的侧表面149-2。
第二线圈172可以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绕光轴缠绕,以形成环形形状。例如,第二线圈172可以构造成具有闭环形状例如环形形状,第二线圈172围绕壳体140的安装部分149的侧表面149-2。磁性构件171和第二线圈172可以与壳体140的安装部分149的侧表面149-2相接触。
尽管第二线圈172和磁性构件171可以具有例如彼此对应或彼此相同的形状,但是本公开不限于此。
例如,第二线圈172和磁性构件171可以在光轴方向上或在第一方向上彼此重叠。
此外,第二线圈172和磁性构件171可以在垂直于光轴的方向上彼此不重叠。
尽管第二线圈172和磁性构件171可以在光轴方向上或在第一方向上与磁体130重叠,但是本公开不限于此。在另一实施方式中,第二线圈172和磁性构件171可以在光轴方向或第一方向上与磁体130不重叠。
此外,第二线圈172和磁性构件171可以在垂直于光轴的方向上与磁体130不重叠。
此外,在线筒110的初始位置处,第二线圈172和磁性构件171可以在垂直于光轴的方向上与第一线圈120不重叠。然而,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在线筒110的初始位置处,第二线圈172和磁性构件171可以在垂直于光轴的方向上与第一线圈120重叠。
第二线圈172可以是用于对AF可移动单元例如线筒110的位置或移位进行检测的感应线圈。第二线圈172可以实施为FPCB类型的或FP线圈类型的。
例如,当AF可移动单元借助于被供应驱动信号的第一线圈120与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而移动时,感应电压可以在第二线圈172中产生,并且第二线圈172的感应电压的强度可以根据AF可移动单元的移位而变化。因此,可以通过对在第二线圈172中产生的感应电压的强度进行检测来检测AF可移动单元的移位。
磁性构件171用于增加由于第一线圈120与第二线圈172之间的互感而在第二线圈172中产生的感应电压。
换句话说,在第二线圈172中产生的感应电压的强度与互感系数和第一线圈120的驱动信号随时间的变化率成比例。互感系数与第一线圈120和第二线圈172的匝数、磁常数和有效磁导率成比例。由于磁性构件171能够增加磁常数或有效磁导率,因此可以增加在第二线圈172中产生的感应电压的强度。
此外,由于可以通过磁性构件171增加在第二线圈172中产生的感应电压的强度,因此即使当施加至第一线圈120的驱动信号的强度(例如,包括DC信号和AC信号的驱动信号的强度)减小时仍可以在预定的目标电压范围内调节第二线圈172的感应电压的强度。
即使当施加至第一线圈120的驱动信号的强度在不影响AF操作的范围内减小时,该实施方式仍能够借助于磁性构件171在预定的目标电压范围内获得第二线圈172的感应电压。
噪声可能会由于高频脉冲信号而在相机模块的图像传感器的输出中产生,该高频脉冲信号是施加至第一线圈120的驱动信号。由于可以降低施加至第一线圈120的驱动信号的强度,因此该实施方式能够抑制图像传感器的输出中的可由第一线圈120的驱动信号引起的噪声的产生。
磁性构件171可以是铁氧体磁芯。铁氧体磁芯可以由例如MnZn或NiZn制成。MnZn基铁氧体磁芯可以用于低频,NiZn基铁氧体磁芯可以用于高频。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可以使用不具有磁性的铁芯来代替磁性构件171。
尽管设置在安装部分149上的磁性构件171和第二线圈172可以例如设置在上弹性构件150与第一线圈120之间,以与上弹性构件150和第一线圈120在竖向方向上或在第一方向上对准,但是本公开不限于此。
尽管磁性构件171可以设置在线筒110上,但是磁性构件171可以设置在壳体140上,以减小来自设置在壳体140上的磁体130的磁场的影响或干扰。
当磁性构件171设置在设置于线筒110上的第一线圈120与壳体140之间时,透镜移动装置的尺寸可以在垂直于光轴的方向上增大。然而,该实施方式能够防止透镜移动装置的可由磁性构件171的安装引起的尺寸的增大,这是因为磁性构件171设置在壳体130上以在垂直于光轴的方向上与磁体130不重叠。
尽管磁性构件171设置在图3A中的壳体130的侧部区段的上端部上,但是本公开不限于此。在另一实施方式中,磁性构件171也可以设置在壳体140的内表面上。
尽管在图3A中磁性构件171和第二线圈172彼此接触,但是在另一实施方式中磁性构件171和第二线圈172可以以彼此间隔开的状态设置在壳体140的侧部区段上,其中,彼此间隔开的磁性构件和第二线圈可以在光轴方向上彼此重叠或不重叠。
图3B示出了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的磁性构件171和第二线圈172的布置。
参照图3B,磁性构件171可以设置在第二线圈172上,并且磁性构件172的下表面可以与第二线圈172的上表面相接触。
例如,第二线圈172可以设置在壳体140的安装部分149的支承表面149-1上,并且磁性构件171可以设置在第二线圈172上。
例如,第二线圈172的下表面可以与壳体140的安装部分149的支承表面149-1相接触,并且磁性构件171的下表面可以与第二线圈172的上表面相接触。在另一实施方式中,第二线圈172可以以与磁性构件171间隔开的状态设置在磁性构件171的下方,并且彼此间隔开的磁性构件171和第二线圈172可以在光轴方向上彼此重叠或不重叠。
图3C示出了根据又一实施方式的磁性构件171和第二线圈172的布置。
参照图3C,第二线圈172可以围绕磁性构件171的外周部分。
磁性构件171可以与壳体140的侧部区段的外周表面相接触,并且第二线圈172可以设置在磁性构件171的外部。例如,磁性构件171可以与壳体140的安装部分149的侧表面149-2相接触,并且第二线圈172的内表面可以与磁性构件171的外表面相接触。磁性构件171的下表面和第二线圈172的下表面可以与安装部分149的支承表面149-1相接触。由于第二线圈172设置在磁性构件172的外部,因此可以增加第二线圈172的总长度,并且因此该实施方式能够增加第二线圈172的感应电压。
在又一实施方式中,磁性构件可以围绕第二线圈的外部部分。换句话说,第二线圈可以与壳体140的侧部区段的外周表面相接触,并且磁性构件可以设置在第二线圈的外部。
图3C中示出的第二线圈172和磁性构件171可以在光轴方向上或在第一方向上彼此不重叠,但是可以在垂直于光轴的方向上彼此重叠。
尽管在图3C中磁性构件171和第二线圈172彼此接触,但是在另一实施方式中磁性构件和第二线圈可以彼此间隔开,其中,彼此间隔开的磁性构件和第二线圈可以在垂直于光轴的方向上彼此重叠或不重叠。
图3A至图3C中示出的磁性构件171可以构造成具有单个芯的形状。此外,图3A至图3C中示出的磁性构件172和第二线圈172中的每一者可以构造成具有环形形状。另外,图3A至图3C中示出的磁性构件172和第二线圈172中的每一者可以构造成具有带至少四个边的形状例如方形形状。
图3D示出了根据又一实施方式的磁性构件171-1和第二线圈172的布置。
图3D中示出的磁性构件171-1可以包括彼此间隔开的磁性部分(下文中,称为“第一磁性构件”)171a。尽管图3A至图3C中示出的磁性构件171可以具有环形形状,但是磁性构件171-1中的第一磁性构件171a中的每个第一磁性构件可以呈条形形状。第一磁性构件171a可以借助于粘合构件结合至第二线圈171。
第一磁性构件171a可以设置在第二线圈172内部。例如,第一磁性构件171a可以与壳体140的安装部分149的侧表面149-2相接触。第二线圈172的内表面可以与第一磁性构件171a的外表面相接触。第一磁性构件171a的下表面和第二线圈172的下表面可以与安装部分149的支承表面149-1相接触。
例如,第一磁性构件171a可以在光轴方向上或在第一方向上与第二线圈172不重叠,但是可以在垂直于光轴的方向上与第二线圈172重叠。
尽管在图3D中第一磁性构件171a与第二线圈172相接触,但是在另一实施方式中第一磁性构件和第二线圈可以彼此间隔开,其中,彼此间隔开的第一磁性构件和第二线圈可以在垂直于光轴的方向上彼此重叠或不重叠。
图22示出了图3A至图3D中示出的磁性构件171与第二线圈172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实施方式。
参照图22A,设置在壳体140上的第二线圈172可以在光轴方向上(例如,在z轴方向上)缠绕m次(例如,3次),并且然后可以在垂直于光轴的方向上(例如,在y轴方向上)缠绕n次(例如,5次)。
例如,第二线圈172的横截面——通过在与第二线圈172的纵向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切割第二线圈172而获得——可以具有在光轴方向上(例如,在z轴方向上)的第一长度(L1)和在垂直于光轴的方向上(例如,在y轴方向上)的第二长度(L2,L2>L1)。
磁性构件172可以在第二线圈172上设置成对应于或面向第二线圈172的横截面中的较长边(具有较长长度的一边)。
例如,磁性构件172可以设置成接触或面向第二线圈172的第一侧部部分。第二线圈172的第一侧部部分可以是包括第二线圈172的横截面中的较长边的侧部部分。
例如,磁性构件172在垂直于光轴的方向上(例如,在y轴方向上)的长度(W1)可以大于第二线圈172的横截面中的较短边(具有较短长度的边)的长度(L1)(W1>L1)。
尽管第二线圈172的第二长度(L2)可以等于例如磁性构件172的长度(W1)(W1=L2),但是本公开不限于此。在另一实施方式中,长度(W1)可以小于或大于长度(L2)。
尽管如图22A所示长度(W2)可以小于长度(W1)(W2<W1),但是本公开不限于此。在另一实施方式中,长度(W2)可以等于或大于长度(W1)(W2≥W1)。
图22B示出了图3A至图3D中示出的磁性构件171与第二线圈172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另一实施方式。
参照图22B,磁性构件172可以在第二线圈172上设置成对应于或面向第二线圈172的横截面中的较短边。
例如,磁性构件172可以设置成接触或面向第二线圈172的第二侧部部分。第二线圈172的第二侧部部分可以是包括第二线圈172的横截面中的较短边的侧部部分。
例如,磁性构件172在光轴方向上(例如,在z轴方向上)的长度(W3)可以小于第二线圈172的横截面中的较长边的长度(L2)(W3<L2)。
尽管如图22B所示长度(W4)可以小于长度(W3)(W4>W3),但是本公开不限于此。在另一实施方式中,长度(W4)可以等于或小于长度(W3)(W4≤W3)。
此外,尽管第二线圈172的第一长度(L1)可以等于磁性构件172的长度(W3)(L1=W3),但是本公开不限于此。在另一实施方式中,第一长度(L1)可以小于或大于长度(W3)。
尽管在图22A和图22B中第二线圈172在光轴方向上缠绕的次数大于第二线圈172在垂直于光轴的方向上缠绕的次数,但是本公开不限于此。在另一实施方式中,相反的情况也是可能的。
图3E示出了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的磁性构件171和第二线圈127b的布置。
参照图3E,第二线圈172b可以缠绕在磁性构件171的外周表面上。例如,第二线圈172b可以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缠绕在环形磁性构件171上。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壳体140的安装部分可以是设置在壳体140的侧部区段的侧表面中的槽,其中,磁性构件171和第二线圈172设置在设置于壳体140的侧部区段的侧表面中的槽中。
如图3A至图3E所示安装在安装部分上的磁性构件171或171a和第二线圈172或172b可以定位在上弹性构件150的第一外框架152下方。
例如,磁性构件171或171a和第二线圈172或172b中的至少一者可以在光轴方向或第一方向上与上弹性构件150的第一外框架152重叠。
此外,磁性构件171或171a和第二线圈172或172b可以在垂直于光轴的方向上与第一外框架152不重叠。
如图3A至图3E所示安装在安装部分149上的磁性构件171或171a和第二线圈172或172b可以与上弹性构件150间隔开,上弹性构件150设置或定位在壳体140的上表面148上。其原因是防止磁性构件171和第二线圈172导电地连接至上构件150,其中,上构件150联接至第一线圈120。
例如,安装部分149可以定位在第一止挡件143的上表面和侧部区段140a至140d的上表面与壳体的侧表面相接的边缘处,并且止挡件143可以对磁性构件171和第二线圈172至安装部分140的安装或布置进行引导。
接下来,将描述磁体130。
磁体130可以在壳体140的侧部区段140a至140d上设置成在垂直于光轴的方向上与第一线圈120相对应或对准。
例如,磁体130可以在壳体140中的磁体槽141a、141a’、141b、141b’中设置成在垂直于光轴的方向上与第一线圈120重叠。例如,垂直于光轴的方向可以是第二方向或第三方向。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磁体槽可以不形成在壳体140的侧部区段140a至140d中,并且磁体130可以设置在壳体140的侧部区段140a至140d的内部或外部。
尽管磁体130中的每个磁体可以具有与壳体140的侧部区段140a至140d中的对应的侧部区段相对应的形状例如矩形形状,但是本公开不限于此。
尽管磁体130中的每个磁体可以是构造成使得磁体130的面向第一线圈120的第一表面是S极且磁体130的相反的第二表面是N极的单极磁化的磁体,但是本公开不是限制于此,并且相反的布置也是可能的。替代性地,磁体130可以是双极磁化的磁体。
尽管在该实施方式中磁体130的数目是四个,但是本公开不限于此,并且磁体130的数目可以是至少两个。尽管磁体130的面向线圈120的表面中的每个表面可以是平坦表面,但是本公开不限于此,并且表面可以是弯曲表面。
接下来,将描述上弹性构件150和下弹性构件。
图5示出了图1中示出的线筒110、上弹性构件150和电路板250,并且图6示出了图1中示出的线筒110和下弹性构件160。
参照图5和图6,上弹性构件150和下弹性构件160中的每一者联接至线筒110并联接至壳体140,以弹性地支承线筒110。
例如,上弹性构件150可以联接至线筒110的上部部分、上表面或上端部并联接至壳体140的上部部分、上表面或上端部,并且下弹性构件160可以联接至线筒110的下部部分、下表面或下端部并联接至壳体140的下部部分、下表面或下端部。
上弹性构件150和下弹性构件160中的至少一者可以被划分为或分成两个或更多个。
例如,上弹性构件150可以包括彼此间隔开的第一上弹性构件或弹簧150a至第四上弹性构件或弹簧150d,并且下弹性构件160可以包括彼此间隔开的第一下弹性构件或弹簧160a至第二下弹性构件或弹簧160b。尽管上弹性构件150和下弹性构件160中的每一者可以实施为板簧,但是本公开不限于此。上弹性构件150和下弹性构件160中的每一者可以实施为螺旋弹簧、悬线等。
第一上弹簧150a至第四上弹簧150d中的每一者可以包括联接至线筒110的上部部分、上表面或上端部的第一内框架151、联接至壳体140的上部部分、上表面或上端部的第一外框架152、以及将第一内框架151连接至第一外框架152的第一连接部分153。
第一下弹簧160a和第二下弹簧160b中的每一者可以包括联接至线筒110的下部部分、下表面或下端部的第二内框架161、联接至壳体140的下部部分、下表面或下端部的第二外框架162、以及将第二内框架161连接至第二外框架162的第二连接部分163。
上弹性构件150和下弹性构件160的第一连接部分153和第二连接部分163中的每一者可以弯折或弯曲至少一次,以限定预定图案。线筒110在第一方向上的向上和/或向下运动可以通过第一连接部分153和第二连接部分163的位置变化和精细变形而弹性地(或柔性地)支承。
例如,第一线圈120的一个端部可以结合至上弹簧中的一个上弹簧的第一内框架,并且第一线圈120的另一端部可以结合至上弹簧中的另一上弹簧的第一内框架。
例如,第二线圈172的一个端部可以结合至上弹簧中的另一上弹簧的第一外框架,并且第二线圈172的另一端部可以结合至上弹簧中的剩余的上弹簧的第一外框架。
第一上弹簧150a至第四上弹簧150d中的每一者的第一内框架151可以包括第一内联接部分R1、R2、R3和R4,并且第一外框架152可以包括第一外联接部分Q1、Q2、Q3和Q4。
第一下弹簧160a和第二下弹簧160b中的每一者的第二内框架161可以包括第二内联接部分R5和R6,并且第一下弹簧160a和第二下弹簧160b中的每一者的第二外框架162可以包括第二外联接部分Q5和Q6。
例如,借助于焊料或导电粘合构件,第一线圈120的一个端部可以结合至第一内联接部分和第二内联接部分R1至R6中的一者(例如,R1),并且第一线圈120的另一端部可以结合至第一内联接部分和第二内联接部分R1至R6中的另一者(例如,R2)。
此外,借助于焊料或导电粘合构件,第二线圈172的一个端部可以结合至第一内联接部分和第二内联接部分R1至R6中的另一者(例如,R3),并且第二线圈172的另一端部可以结合至第一内联接部分和第二内联接部分R1至R6中的另一者(例如,R4)。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借助于焊料或导电粘合构件,第二线圈120的一个端部可以结合至上弹簧的第一外联接部分和第二外联接部分Q1至Q6中的一者(例如,Q1),并且第二线圈120的另一端部可以结合至上弹簧的第一外联接部分和第二外联接部分Q1至Q6的另一者(例如,Q2)。
借助于焊料或导电粘合构件,上弹性构件150和下弹性构件160的第一外联接部分和第二外联接部分Q1至Q6可以结合至电路板250,并且第一外联接部分和第二外联接部分Q1至Q6中的每一者可以导电地连接至电路板250的端子251-1至251-6中的对应的一者。
第一上弹簧150a至第四上弹簧150d可以包括形成在第一内框架151中以联接至线筒110的上支承突出部113的通孔或孔151a、以及形成在第一外框架152中以联接至壳体140的上框架支承突出部144的通孔或盲孔152a。
第一下弹性构件160a和第二下弹性构件160b可以包括形成在第二内框架161中以联接至线筒110的下支承突出部的通孔或盲孔161a、以及形成在第二外框架162中以联接至壳体140的下框架支承突出部147的通孔或孔162a。
为了吸收或缓冲线筒110的振动,透镜移动装置100还可以包括第一阻尼构件(未示出),第一阻尼构件中的每个第一阻尼构件设置在上弹簧150a至150d中的对应的一者与壳体140之间。
例如,第一阻尼构件(未示出)中的每个第一阻尼构件可以设置在上弹簧150a至150d中的对应的一者的第一连接部分153与壳体140之间的空间中。
透镜移动装置100还可以包括第二阻尼构件(未示出),第二阻尼构件中的每个第二阻尼构件设置在下弹簧160a和160b的第二连接部分163中的对应的第二连接部分与壳体140之间。
此外,也可以在壳体140的内表面与线筒110的外周表面之间设置阻尼构件(未示出)。
接下来,将描述电路板250。
电路板250可以设置、联接或安装至壳体140,并且可以导电地连接至上弹性构件150或下弹性构件160中的至少一者。电路板250可以是印刷电路板,例如FPCB、PCB或陶瓷板。
尽管电路板250可以固定、支承或设置至例如壳体140的四个侧部区段140a至140d中的一个侧部区段(例如,140c),但是本公开不限于此。在另一实施方式中,电路板250也可以由壳体140的上表面支承。
电路板250可以包括多个端子251,所述多个端子251导电地连接至第一线圈120和第二线圈172。
借助于焊料或导电粘合构件,上弹簧150a至150d的外联接部分Q1至Q4可以结合至电路板250并且可以导电地连接至电路板250。借助于焊料或导电粘合构件,下弹簧160a至160d的第二外联接部分Q5和Q6可以结合至电路板250并且可以导电地连接至电路板250。
驱动信号可以经由上弹簧150a至150d和/或下弹簧160a和160b以及电路板250的端子251而供应至第一线圈120,并且第二线圈172的感应电压可以被输出至电路板250的端子251。
例如,电路板250可以包括用于向第一线圈120提供驱动信号的两个端子251-1和251-2、以及第二线圈172的感应电压所输出至的两个端子251-3和251-4。
透镜移动装置100可以包括设置在电路板250上的驱动器IC或者稍后将提到的用以向第一线圈120供应驱动信号的电路板1250。在另一实施方式中,驱动器IC可以设置在相机模块处。
接下来,将描述基部210。
基部210可以联接至盖构件300,以限定用于容置线筒110和壳体140的空间。基部210可以包括与线筒110中的开口或孔和/或壳体140中的开口或孔相对应的开口或孔,并且可以具有与盖构件300相一致或相对应的形状例如方形形状。
基部210可以包括引导构件216,引导构件216从基部的四个拐角部分以相对于基部成直角而向上突出预定高度。尽管引导构件216中的每个引导构件可以具有多边形柱形状,但是本公开不限于此。引导构件216可以配装、紧固或联接至壳体140中的下引导槽148a。
施加至第一线圈120的驱动信号可以是AC信号例如AC电流。例如,供应至第一线圈120的驱动信号可以是正弦信号或脉冲信号(例如,脉冲宽度调制(PWM)信号)。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施加至第一线圈120的驱动信号可以包括AC信号和DC信号。将AC信号例如AC电流施加至第一线圈120用于通过互感而引起第二线圈172的电动势或电压。PWM信号的频率可以是20kHz或更高并且可以是500kHz或更高,以减少电流消耗。
随着第一线圈120沿第一方向移动,第一线圈120与第二线圈172之间的距离变化,并且基于距离的变化在第二线圈172中产生感应电压。
例如,随着第一线圈120与第二线圈172之间的距离减小,可以增加感应至第二线圈172的感应电压。随着距离增加,可以减小感应至第二线圈172的感应电压。因此,可以基于在第二线圈172中产生的感应电压的强度来检测可移动单元的移位。
由于自动对焦反馈控制的实现通常需要能够对AF可移动单元例如线筒的移位进行检测的位置传感器并需要用于驱动位置传感器的附加的电源连接结构,因此可能会增加透镜移动装置的价格并且难以制造操作。
此外,在由位置传感器检测到的线筒的移动距离与磁体的磁通量之间绘制的曲线图中的线性区域(下文中,称为“第一线性区域”)可以通过磁体与位置传感器之间的位置关系来限制。
由于该实施方式不需要用于对线筒110的移位进行检测的附加的位置传感器,因此可以降低制造透镜移动装置的成本且便于制造透镜移动装置。
此外,由于采用第一线圈120与第二线圈172之间的互感,因此可以增大在线筒110的移动距离与第二线圈172的感应电压之间绘制的曲线图中的线性区域。因此,该实施方式能够确保更宽区域上的线性,以降低处理缺陷率并执行更精确的AF反馈控制。
由于可以借助于磁性构件171增加第二线圈172的感应电压的强度,因此能够借助于与磁体130的相互作用而将施加至第一线圈120的驱动信号的强度降低在AF驱动不受影响的范围内。因此,该实施方式能够防止可由第一线圈120的驱动信号引起的、图像传感器的输出中的噪声的产生。
图7是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的透镜移动装置100A的分解立体图。与图1中的附图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并且将简要给出或省略对相同部件的描述。
尽管图1示出了设置或固定至壳体130的磁性构件171和第二线圈172,但是图示出了设置在基部210上的磁性构件171’和第二线圈172’。
参照图7,磁性构件171’和第二线圈172’可以设置在基部210的上表面上。例如,磁性构件171’和第二线圈172’可以设置在下弹性构件160与基部210之间,并且可以借助于粘合构件而固定至基部210。
图8A示出了设置在基部210上的磁性构件171’和第二线圈172’的实施方式。
参照图8A,磁性构件171’和第二线圈172’中的每一者可以具有闭环形状例如环形形状。
磁性构件171’可以设置在基部210的上表面上,第二线圈172’可以设置在磁性构件171’上。例如,基部210的上表面可以设置有槽212,磁性构件171’和第二线圈170配装、安装或固定至槽212。
例如,槽212可以由凸出部分215和引导部分216构成,凸出部分215和引导部分216设置在基部210的上表面上。例如,槽212可以定位在设置于基部210的上表面上的凸出部分215与引导部分216之间。
凸出部分215可以从基部210的上表面凸出,以便与基部210的开口或孔相邻,并且引导部分216可以从基部210的上表面凸出以与凸出部分215间隔开。
磁性构件171’和第二线圈172’可以设置并配装在凸出部分215与引导部分216之间。凸出部分215的侧表面和引导部分216的侧表面可以与磁性构件171’和第二线圈172’相接触。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磁性构件171’和第二线圈172’可以安装在基部210的侧表面或下表面上,或者可以设置或安装在形成于基部210的侧表面或下表面中的槽中。
磁性构件171’的下表面可以与基部210的上表面相接触,并且第二线圈172’的下表面可以与磁性构件171’的上表面相接触。
第二线圈172’可以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绕光轴缠绕以形成环形形状,并且第二线圈172’可以设置成在第一方向上与第一线圈120相对应或对准。
例如,第二线圈172’可以具有与磁性构件171’的形状相对应或相同的形状。例如,第二线圈172’和磁性构件171’中的每一者可以具有圆形形状、椭圆形形状或多边形形状。尽管第二线圈172’的直径可以等于例如磁性构件171’的直径,但是本公开不限于此。
图8B示出了设置在基部210上的磁性构件171’和第二线圈172’的另一实施方式。在图8B的实施方式中,图8B中示出的磁性构件171’和第二线圈172’的位置彼此交换。
参照图8B,磁性构件171’设置在第二线圈172’上。例如,第二线圈172’可以设置在位于基部210的上表面中的槽的底部上,并且磁性构件171’可以设置在第二线圈172’上。
例如,第二线圈172’的下表面可以与基部210的上表面相接触,并且磁性构件171’的下表面可以与第二线圈172’的上表面相接触。
图8C示出了根据又一实施方式的磁性构件171和第二线圈172的布置。
参照图8C,第二线圈172’可以设置在磁性构件171’的外部,并且磁性构件171’的外表面可以与第二线圈172’的内表面相接触。
例如,磁性构件171’可以与凸出部分215的侧表面相接触,并且第二线圈172’可以与基部210的引导部分216的侧表面相接触。磁性构件171’和第二线圈172’中的每一者的下表面可以与基部210的上表面相接触。
在图8C中示出的实施方式中,由磁性构件171’限定的环的直径可以小于由第二线圈172’限定的环的直径。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磁性构件可以定位在第二线圈的外部,并且第二线圈的外表面可以与磁性构件的内表面相接触。
图8D示出了根据又一实施方式的磁性构件171-1’和第二线圈172’的布置。
参照图8D,磁性构件171-1’可以包括彼此间隔开的多个第一磁性构件171-1至171-m(m是自然数>1)。而图8A至图8C中示出的磁性构件171’中的每个磁性构件呈环形形状,图8D中示出的第一磁性构件171-1至171-m中的每个第一磁性构件可以呈线性条形形状。
第一磁性构件171-1至171-m可以定位在第二线圈172’的内部。第一磁性构件171-1至171-m可以与基部210的凸出部分215的侧表面相接触。第二线圈172’的内表面可以与第一磁性构件171-1至171-m的外表面相接触。第一磁性构件171-1至171-m的下表面和第二线圈172’的下表面可以与基部210的上表面相接触。
图8E示出了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的磁性构件171’和第二线圈172a’的布置。
参照图8E,第二线圈172a’可以缠绕在磁性构件171’的外周表面上。例如,第二线圈172a’可以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缠绕在环形磁性构件171f’上。
磁性构件171’——设置有缠绕在其外周表面上的第二线圈172a’——可以设置在设置于基部210的上表面中的槽212中。例如,磁性构件171’——设置有缠绕在其外周表面上的第二线圈172a’——可以设置在基部210的凸出部分215与引导部分之间。
例如,在图8A至图8E中示出的位置处,例如在线筒1110的初始位置处,第二线圈172’或172a’和磁性构件171’或171-1’可以在光轴方向或第一方向上与第一线圈120不重叠,但不限于此。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在线筒1110的初始位置处,第二线圈172’或172a’和磁性构件171’或171-1’可以在光轴方向或第一方向上与第一线圈重叠。
尽管图8A至图8E中示出的第二线圈172’或172a’和磁性构件171’或171-1’可以在光轴方向或第一方向上与磁体130不重叠,但是本公开不限于此。在另一实施方式中,第二线圈172’或172a’和磁性构件171’或171-1’可以在光轴方向或第一方向上与磁体重叠。
图9是根据又一实施方式的透镜移动装置100B的分解立体图,并且图10是图9中示出的透镜移动装置100B的组装立体图,其中,盖1300被移除。
参照图9和图10,透镜移动装置100B包括线筒1110、第一线圈1120、磁体1130、壳体1140、上弹性构件1150、下弹性构件1160、磁性构件1171、第二线圈1172、支承构件1220、第三线圈1230、电路板1250和位置传感器1240。透镜移动装置100B还可以包括盖构件1300和基部1210。
图1中示出的盖构件300的描述可以被视为盖构件1300的描述。
线筒1110设置在壳体1140的内部。
图11A是图9中示出的线筒1110的第一立体图,并且图11B是图9中示出的线筒1110的第二立体图。
参照图11A和图11B,线筒1110可以包括第一凸出部分1111和第二凸出部分1112,第一凸出部分1111从线筒1110的上表面沿第一方向向上凸出,第二凸出部分1112从线筒1110的外周表面沿垂直于光轴方向的方向凸出。
线筒1110的第一凸出部分1111可以包括引导部分1111a和第一止挡件1111b。线筒1110的引导部分1111a可以用于引导上弹性构件1150的安装位置。例如,线筒1110的引导部分1111a可以引导上弹性构件1150的第一框架连接部分1153。
线筒110的第二凸出部分1112可以从线筒1110的外周表面沿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和/或第三方向凸出。线筒1110的第二凸出部分1112可以在线筒1110的上表面上设置有第一联接突出部1113a,该第一联接突出部1113a联接至位于上弹性构件1150的第一内框架1151中的通孔1151a。
第一凸出部分1111和第二凸出部分1112的第一止挡件1111b可以用于防止线筒1110的上表面与盖构件的内表面直接碰撞,即使当线筒1110在线筒1110沿第一方向移动以执行自动对焦功能期间由于外部冲击等引起的移动超过预定范围时亦是如此。
线筒1110可以包括设置在其上表面上的第二联接突出部1117,第二联接突出部1117联接并固定至下弹性构件1160中的通孔1161a。
线筒1110可以包括从其下表面凸出的第二止挡件1116。第二止挡件1116可以用于防止线筒110的上表面与基部1210、第三线圈1230或电路板1250直接碰撞,即使当线筒1110在线筒1110沿第一方向移动以执行自动对焦功能期间由于外部冲击等而移动超过预定范围时亦是如此。
线筒1110可以包括设置在第一侧部区段1110b-1之间的第一侧部区段1110b-1和第二侧部区段1110b-2。
线筒1110的第一侧部区段1110b-1可以与磁体相对应或对准,并且第一线圈1120-1至1120-4中的每个第一线圈可以设置在第一侧部区段1110b-1中的对应的第一侧部区段上。
线筒1110的第二侧部区段1110b-2中的每个第二侧部区段可以设置在两个相邻的第一侧部区段之间。第一侧部区段1110b-1中的每个第一侧部区段的外周表面可以是平坦表面,并且第二侧部区段1110b-2中的每个第二侧部区段的外周表面可以是弯曲表面,但不限于此。
第一线圈1120设置在线筒1110的外周表面或内周表面上。图1中示出的第一线圈110的描述可以被视为图9中示出的第一线圈1120的描述。
在壳体140中容置有线筒,第一线圈1120设置在线筒上。
图12A是图9中示出的壳体1140的第一立体图,并且图12B是图9中示出的壳体140的第二立体图。图13是透镜移动装置110B的沿着图10中的线A-B截取的横截面图。
参照图12A、图12B和图13,壳体1140可以构造成整体具有中空柱形状,并且可以包括限定开口或孔的多个第一侧部区段1141和多个侧部区段1142。壳体140的第一侧部区段1141可以被称为“侧部区段”,并且壳体140的第二侧部区段1142可以被称为“拐角区段”。
例如,壳体1140可以包括彼此间隔开的第一侧部区段1141和彼此间隔开的第二侧部区段1142。壳体1140的第一侧部区段1141中的每个第一侧部区段可以设置或定位在两个相邻的第二侧部区段1142之间以将第二侧部区段1142彼此连接,并且可以包括具有预定深度的平坦表面。
磁体1130可以设置或安装在壳体1140的第一侧部区段1141上,并且支承构件1220可以设置在壳体1140的第二侧部区段1141上。
壳体1140可以包括第一安装槽1146,第一安装槽1146设置在与线筒1110的第一凸出部分1111和第二凸出部分1112相对应的位置处。例如,当第一凸出部分1111和第二凸出部分1112的下表面与壳体1140的第一安装表面1146的底表面相接触的位置被设定为壳体1140的初始位置时,自动对焦功能可以在单个方向上(例如,在初始位置处的正z轴方向)被控制。这里,线筒1110的初始位置的描述可以采用图27和图28中示出的线筒3110的初始位置的描述。
然而,当线筒1110的第一凸出部分1111和第二凸出部分1112的下表面与第一安装槽1146的底表面1146a间隔开的位置被设定为线筒1110的初始位置时,自动对焦功能可以在两个方向上(例如,在线筒的初始位置处的正z轴方向和负z轴方向上)被控制。
壳体1140可以包括磁体安装部分1141a,磁体安装部分1141a设置在第一侧部区段1141的内表面中以支承或容置磁体1130-1至1130-4。
壳体1140的第一侧部区段1141可以设置成平行于盖构件1300的侧表面。壳体1140的第二侧部区段1142可以设置有通孔1147a和1147b,支承构件1220延伸穿过通孔1147a和1147b。
为了防止与盖构件1300的内表面碰撞,壳体1140的上表面可以设置有第二止挡件1144-1至1144-4。
例如,第二止挡件1144-1至1144-4可以定位在第二区段142的拐角处。
壳体114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第一上支承突出部1143以用于联接至位于上弹性构件1150的第一外框架1152中的通孔1152a,所述至少一个第一上支承突出部1143设置在第二侧部区段142的上表面上。此外,壳体1140可以包括第二下支承突出部1145以用于联接和固定至位于下弹性构件1160的第二外框架1162中的通孔1162a,第二下支承突出部1145设置在第二侧部区段1142的下表面上。
为了不仅提供支承构件1220所延伸通过的路径而且提供填充有硅树脂以执行阻尼功能的空间,壳体1140可以包括设置在第二侧部区段1142中的凹部1142a。例如,壳体1140中的凹部1142a可以填充有阻尼硅树脂。
壳体1140可以包括第三止挡件1149,第三止挡件1149从第一侧部区段1141的侧表面沿第二方向或第三方向突出。第三止挡件1149用于防止在壳体1140沿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移动时与盖构件1300碰撞。
为了防止壳体1140的底表面与稍后将描述的基部1210、第三线圈1230和/或电路板1250碰撞,壳体1140可以包括从其下表面突出的第四止挡件(未示出)。借助于该构型,壳体1140可以在向下方向上与基部1210间隔开,并且可以在向上方向上与盖构件1300间隔开。因此,可以在垂直于光轴的方向上对壳体140和安装在壳体上的部件执行手抖校正操作。
尽管磁体1130-1至1130-4设置在壳体1140的第一侧部区段1141的内部,但是本公开不限于此。在另一实施方式中,磁体1130-1至1130-4可以设置在壳体1140的第一侧部区段1141的外部。图1中示出的磁体130的描述可以应用于图9中示出的磁体1130。
壳体1140的第一侧部区段1141和第二侧部区段1142可以设置有安装部分1149a,磁性构件1171和第二线圈1172设置或安装在安装部分1149a中。安装部分1149a可以是其中壳体1140的第一侧部区段1141和第二侧部区段1142的外表面的部分凹陷的结构。
例如,壳体1140的安装部分1149可以定位在壳体的上表面的周边区域处,该周边区域与壳体1140的下述边缘相邻:第一侧部区段1141和第二侧部区段1142的上表面和侧表面在该边缘处彼此相接。
例如,可以在竖向方向或第一方向上在壳体1140的安装部分1149与壳体140的上表面之间提供高度差。
例如,壳体1140的安装部分1149可以包括支承表面1149-1a和侧表面1149-1b,支承表面1149-1a定位在第一侧部区段1141和第二侧部区段1142的上表面下方,侧表面1149-1b定位在壳体1140的上表面与壳体1140的支承表面1149-1a之间。
在支承表面1149-1a与壳体1140的上表面之间可以存在高度差。例如,支承表面1149-1a与壳体1140的上表面之间的高度差可以大于或者等于磁性构件1171的厚度和第二线圈1172的厚度的总和,但不限于此。
磁性构件1171和第二线圈1172可以设置在壳体1140的上表面上或者设置在壳体1140的第一侧部区段1141和第二侧部区段1142的上部部分的侧表面上。
例如,磁性构件1171和第二线圈1172可以设置在壳体1140的安装部分1149a上。
图16A示出了设置在壳体1140上的磁性构件1171和第二线圈1172的实施方式。
参照图16A,磁性构件1171可以设置在壳体1140的安装部分1149a上,第二线圈1172可以设置在磁性构件1171上。例如,磁性构件1171的下表面可以与壳体1140的安装部分1149a的支承表面1149-1相接触,并且第二线圈1172的下表面可以与磁性构件1171的上表面相接触。在另一实施方式中,磁性构件1171可以设置在第二线圈1172下方,以与第二线圈1172a间隔开。
第二线圈1172可以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绕光轴缠绕,以形成环形形状。例如,第二线圈1172可以具有闭环形状例如环形形状,第二线圈1172围绕壳体1140的安装部分1149a的侧表面1149-1b。磁性构件1171和第二线圈1172可以与壳体1140的安装部分1149a的侧表面1149-1b相接触。
第二线圈1172和磁性构件1171可以与第二止挡件1144-1至1144-4的外表面相接触,并且可以定位在第二止挡件1144-1至1144-4的外部。
图3A中示出的磁性构件171和第二线圈172的描述可以应用于图16A中示出的磁性构件和第二线圈。
图16B示出了设置在壳体1140上的磁性构件1171和第二线圈1172的另一实施方式。
参照图16B,磁性构件1171设置在第二线圈1172上。例如,第二线圈1172可以设置在壳体1140的安装部分1149a的支承表面1149-1a上,并且磁性构件1171可以设置在第二线圈1172上。图3B中示出的磁性构件171和第二线圈172的描述可以应用于图16B中示出的磁性构件和第二线圈。
图16C示出了设置在图9中示出的壳体1140上的磁性构件1171和第二线圈1172的又一实施方式。
参照图16C,第二线圈1172可以设置在磁性构件1171的外部。换句话说,第二线圈1172可以围绕磁性构件1171的外表面。图3C中示出的磁性构件171和第二线圈172的描述可以应用于图16C中示出的磁性构件和第二线圈。在另一实施方式中,磁性构件1171可以设置在第二线圈1172的外部,并且磁性构件1171可以围绕第二线圈1172的外表面。
图16D示出了设置在图9中示出的壳体1140上的磁性构件1171和第二线圈1172的又一实施方式。
参照图16D,磁性构件1171a可以包括彼此间隔开的多个第一磁性构件1171-1至1171-m。第一磁性构件1171-1至1171-m可以借助于粘合构件附接至第二线圈1172。图3D中示出的磁性构件171-1和第二线圈172的描述可以应用于图16D中示出的磁性构件和第二线圈。
图16E示出了设置在图9中示出的壳体1140上的磁性构件1171和第二线圈1172的另一实施方式。
参照图16E,第二线圈1172b可以缠绕在磁性构件1171的外周表面上。图3E中示出的磁性构件171和第二线圈172b的描述可以应用于图16E中示出的磁性构件和第二线圈。
磁性构件1171可以具有闭环形状例如环形形状,并且可以设置在壳体1140的上表面上,或者可以设置成围绕壳体1140的第一侧部区段和第二侧部区段的外表面。壳体1140的安装部分1149a也可以形成在壳体1140的第一侧部区段1141和第二侧部区段1142中,以与磁性构件1171和第二线圈1172的形状相对应或相一致。
磁性构件1171和第二线圈1172可以借助于环氧树脂、热固性粘合剂、光固化粘合剂等而固定或联接至壳体1140的安装部分1149a。
上弹性构件1150和下弹性构件1160可以联接至线筒1110和壳体1140,以弹性地支承线筒1110。
图14是上弹性构件1150、下弹性构件1160、第三线圈1230、电路板1250和基部1210的组装立体图,并且图15是第三线圈1230、电路板1250、基部1210、以及第一位置传感器1240a和第二位置传感器1240b的分解立体图。
参照图14和图15,上弹性构件1150可以分成多个部段。例如,上弹性构件1150可以包括彼此分开的第一至第四弹性构件或第一至第四上弹簧1150-1至1150-4。
第一上弹簧1150-1至第四上弹簧1150-4中的每一者可以包括联接至线筒1110的第一内框架1151、联接至壳体1140的第一外框架1152、以及将第一内框架1151连接至第一外框架1152的第一连接部分1153。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第一上弹簧至第四上弹簧(1150-1至1150-4)中的至少一者的第一外框架1152可以分成两个或更多个部段,并且分开的第一外框架中的至少一个第一外框架可以导电地连接至第二线圈1172。这里,分开的第一外框架中的至少一个第一外框架可以设置有联接部分,第二线圈1172结合至该联接部分。
下弹性构件1160可以分成多个部段。例如,下弹性构件1160可以包括彼此分开的第一下弹簧1160-1和第二下弹簧1160-2。第一下弹簧1160-1和第二下弹簧1160-2中的每一者可以包括联接至线筒1110的第二内框架1161、联接至壳体1140的第二外框架1162、以及将第二内框架1161连接至第二外框架1162的第二连接部分1163。
与图1中示出的上弹性构件150和下弹性构件160一样,上弹簧1150-1至1150-4中的每一者可以包括设置在第一内框架1151处的第一内联接部分和设置在第一外框架1152处的第一外联接部分。下弹簧1160-1和1160-2中的每一者可以包括设置在第二内框架1161处的第二内联接部分和设置在第二外框架1162处的第二外联接部分。
第一线圈1120可以导电地连接至上弹性构件1150和下弹性构件1160的多个第一内联接部分和第二内联接部分中的两个内联接部分,并且第二线圈1172可以导电地连接至第一内联接部分和第二内联接部分中的另外两个内联接部分。
例如,第一线圈1120可以导电地连接至第一上弹簧1150-1和第二上弹簧1150-2的第一内框架,并且第二线圈1172可以导电地连接至第三上弹簧1150-3和第四上弹簧1150-4的第一内框架。
上弹性构件1150和下弹性构件1160的第一外联接部分和第二外联接部分可以经由支承构件220导电地连接至电路板1250。
来自电路板1250的驱动信号可以经由支承构件220以及上弹性构件1150和下弹性构件1160供应至第一线圈1120,并且来自第二线圈1172的输出可以被传输至电路板1250。
例如,借助于焊料或导电粘合构件901,第一线圈1120可以结合至第一上弹簧1150-1至第四上弹簧1150-4中的两个上弹簧(例如,1150-1和1150-2)的第一内联接部分,并且第二线圈1172可以结合至第一上弹簧1150-1至第四上弹簧1150-4中的另外两个上弹簧(例如,1150-3和1150-4)。
例如,借助于焊料或导电粘合构件901,第一支承构件1220-1至第四支承构件1220-4中的两个支承构件(例如,1220-1和1220-2)可以将第一上弹簧1150-1和第二上弹簧1150-2导电地连接至电路板1250的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并且第一支承构件1220-1至第四支承构件1220-4中的两个剩余的支承构件(例如,1220-3和1220-4)可以将第三上弹簧1150-3和第四上弹簧1150-4导电地连接至电路板1250的第三端子和第四端子。
基部1210可以定位在线筒1110和壳体1140下方,并且可以包括形成在基部1210的面向电路板1250的端子肋状件1253的表面中的支承槽。
基部1210可以包括从其上表面凹陷的位置传感器安装槽215a和215b,并且位置传感器240a和240b设置在位置传感器安装槽215a和215b中。
此外,基部1210可以包括从其上表面凸出且与开口或孔相邻的凸出部分1215a。
第一位置传感器1240a和第二位置传感器1240b可以设置在位于基部1210中的位置传感器安装槽1215-1和1215-2中,位置传感器安装槽1215-1和1215-2定位在电路板1250下方,并且第一位置传感器1240a和第二位置传感器1240b可以导电地连接至电路板1250。第一位置传感器1240a和第二位置传感器1240b可以安装或设置在电路板1250的下表面上。
当壳体1140沿第二方向和/或第三方向移动时,第一位置传感器1240a和第二位置传感器1240b可以检测从磁体1130产生的磁力的变化。
例如,第一位置传感器1240a和第二位置传感器1240b中的每一者可以单独实施为霍尔传感器,或者可以实施为包括霍尔传感器的驱动器。然而,这仅用于说明,并且可以使用除使用磁力的传感器之外的任何传感器,只要该传感器可以检测位置即可。第一位置传感器1240a和第二位置传感器1240b可以是用于光学图像稳定器(OIS)的传感器。
第三线圈1230可以设置在电路板1250上方,并且第一位置传感器1240a和第二位置传感器1240b可以设置在电路板1250下方。
电路板1250可以设置在基部1210的上表面上,并且可以包括与线筒1110中的开口或孔、壳体1140中的开口或孔、和/或基部1210中的开口或孔相对应的开口或孔。
电路板1250可以包括从上表面弯曲的至少一个端子肋状件1253,端子肋状件1253包括多个端子或引脚1251,端子或引脚1251导电地连接至支承构件1220并且接收来自外部的电信号或向外部供应电信号。
虽然电路板1250可以是FPCB,但是本公开不限于此,并且端子可以通过在PCB的表面上或在基部1210的表面上借助于表面电极技术形成端子而形成。
电路板1250可以在其拐角中设置有避开切口,该避开切口防止对支承构件1220或者支承构件1220所延伸通过的孔造成空间干涉。
第三线圈1230设置在电路板1250的上表面上,以与磁体130相对应或对准。第三线圈1230的数目可以是一个或更多个,并且可以等于磁体1130的数目,但不限于此。
虽然第三线圈1230可以例如包括形成在与电路板1250分离的附加板或电路构件1231中的多个线圈1230-1至1230-4,但本公开不限于此。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多个线圈可以设置在电路板1250上,以便在没有附加板或电路构件的情况下彼此间隔开。
电路构件1231可以包括与基部1210中的开口或孔以及电路板1250中的开口或孔相对应的开口或孔。此外,电路构件1231可以包括通孔1230a,支承构件1220延伸穿过该通孔1230a。
基部1210的凸出部分1215a可以配装到电路板1250中的开口和电路构件1231中的开口中。
第三线圈1230可以导电地连接至电路板1250。例如,电路板1231可以导电地连接至电路板1250。
驱动信号例如驱动电流可以被供应至第三线圈1230。壳体1140可以借助于由磁体1130与第三线圈1230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的电磁力而沿第二方向和/或第三方向移动,例如沿x轴方向和/或y轴方向移动,该磁体1130设置成彼此面向或对准,第三线圈1230提供有驱动信号。可以通过控制壳体1140的移动来进行手抖校正。
借助于焊料或导电粘合构件,支承构件220的第一端部可以联接至上弹性构件1150的第一外框架151,并且支承构件的第二端部可以结合至第三线圈1230、电路板1250和/或基部1210。支承构件1220可以支承线筒110和壳体1140,使得线筒1110和壳体1140可以沿垂直于第一方向的方向移动。
例如,借助于焊料,支承构件1220-1至1220-4中的每个支承构件的第一端部可以联接至第一上弹簧至第四上弹簧的对应的第一外框架,并且支承构件1220-1至1220-4中的每个支承构件的第二端部可以连接至附加板或电路构件的下表面或者电路板1250的下表面。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支承构件1220-1至1220-4的第二端部可以连接至设置在电路构件1231的上表面或电路板1250的上表面上的焊盘或电极。
支承构件1220可以包括多个支承构件。多个支承构件1220-1至1220-4中的每个支承构件可以设置在壳体1140的第二侧部区段1141中的对应的第二侧部区段上。
多个支承构件1220-1至1220-4可以由与上弹性构件1150分离的附加构件制成,并且可以实施为具有弹性支承能力的构件,例如板簧、螺旋弹簧、悬线等。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支承构件1220-1至1220-4可以与上弹性构件1150一体地形成。
磁性构件1171和第二线圈1172设置在壳体1140的第一侧部区段1141和第二侧部区段1142的外表面的上表面或上端部上的原因是为了抑制第三线圈1230对第二线圈1172的输出的影响。
施加至第三线圈1230的驱动信号可以是AC信号。当驱动信号施加至第三线圈1230时,可以从第三线圈1230产生电磁波或电磁场。电磁波或电磁场可以借助于互感作用而引起从第二线圈117产生的电动势、电流和电压。
由于通过第三线圈1230感应至第二线圈1172的电动势或感应电压对第二线圈117的输出有影响,因此可能妨碍第二线圈117对线筒1110的精确检测。
通过使用第二线圈1172——该第二线圈1172借助于互感产生电动势或感应电压——来检测线筒1110的移位而不使用附加的AF位置传感器,该实施方式能够简化透镜移动装置100B的结构并降低制造成本。
图17示出了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的磁性构件2171和第二线圈2172的布置,并且图18是图17的从中移除了第二线圈2172的立体图。图19A示出了图17中示出的磁性构件2171和第二线圈2172的实施方式。
参照图17、图18和图19A,磁性构件2171可以设置在壳体1140的第一侧部区段中的一个第一侧部区段的外表面上,并且可以具有闭环形状例如环形形状。磁性构件2171的中心轴线可以垂直于光轴。
第二线圈2172可以设置在壳体1140的第一侧部区段1141中的一个第一侧部区段上,并且可以围绕垂直于光轴的轴线沿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缠绕,以形成线圈环形状。
参照图18,壳体1140的第一侧部区段中的一个第一侧部区段的外表面可以设置有安装部分1142,该安装部分1142具有至少一个缠绕突出部1142b,磁性构件2171和第二线圈2172配装或安装在该缠绕突出部1142b上。
例如,壳体1140的安装部分1142可以包括从壳体1140的第一侧部区段中的一个第一侧部区段的外表面凹陷的槽部分1142a、以及从槽部分1142a突出的至少一个缠绕突出部1142b。
例如,磁性构件2171可以具有闭环形状,磁性构件包括第一线性区域2171a和第一弯曲区域2171b,并且可以配装到缠绕突出部1142b上并且设置在槽部分1142a中。
第二线圈2172可以具有闭环形状,第二线圈包括第二线性区域2172a和第二弯曲区域2172b,并且可以配装到缠绕突出部1142b上并且设置在槽部分1142a中。
虽然磁性构件2171可以设置在槽部分1142a中以便接触第一侧部区段的外表面,并且第二线圈2172可以设置在磁性构件2171的外部,但是本公开不限于此。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第二线圈2172可以设置在槽部分1142a中以便接触壳体1140的第一侧部区段的外表面,并且磁性构件2171可以设置在第二线圈2172的外部。
磁性构件2171和第二线圈2172可以在光轴方向或第一方向上与第一线圈1120不重叠。
磁性构件2171和第二线圈2172可以在垂直于光轴的方向上与第一线圈1120不重叠。
尽管磁性构件2171和第二线圈2172可以在光轴方向或第一方向上与磁体1130不重叠,但是本公开不限于此。在另一实施方式中,磁性构件2171和第二线圈2172中的至少一者可以在光轴方向或第一方向上与磁体1130重叠。
磁性构件2171和第二线圈2172可以在光轴方向或第一方向上与上弹性构件150不重叠。此外,尽管磁性构件2171和第二线圈2172可以在光轴方向或第一方向上与下弹性构件150不重叠,但是本公开不限于此。在另一实施方式中,磁性构件2171和第二线圈2172可以在光轴方向或第一方向上与下弹性构件150重叠。
虽然磁性构件2171和第二线圈2172可以在光轴方向或第一方向上与第三线圈1230不重叠,但是本公开不限于此。在另一实施方式中,磁性构件2171和第二线圈2172中的至少一者可以在光轴方向或第一方向上与第三线圈1230中的对应的第三线圈重叠。
图19B示出了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的磁性构件2171和第二线圈2172a的布置。
参照图19B,第二线圈2172a可以设置成缠绕在磁性构件2171的外周表面上。例如,第二线圈2172a可以沿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缠绕在环形磁性构件2171上。
施加至第一线圈1120的驱动信号可以是高频脉冲信号。由于高频脉冲信号,因此在第三线圈1230中可能产生不期望的感应电流,并且因此可能在光学图像稳定(OIS)的操作中产生故障。
另外,由于施加至第一线圈1120的高频脉冲信号,因此可能产生位置传感器1240a和1240b的输出值的误差。
此外,由于施加至第一线圈1120的高频脉冲信号,因此可能产生相机模块的图像传感器的输出中的噪声。
由于借助于通过磁性构件1171来增加第二线圈1120的感应电压而可以降低施加至第一线圈1120的驱动信号的强度,因此该实施方式能够抑制OIS操作的可归因于第一线圈1120的驱动信号的故障、位置传感器1240a和1240b的输出中的误差、以及图像传感器的输出中的噪声产生。
通常,线圈的等效电路可以由电阻部件、电感部件和电容部件组成,并且线圈在自谐振频率下引起谐振现象。此时,线圈中流动的电流和电压变为最大。
为了防止透镜移动装置的自动对焦功能和手抖功能的功能劣化,可以不同地设计第一线圈1120和第二线圈1172的自谐振频率,并且可以不同地设计第二线圈1172和第三线圈1230的自谐振频率。
例如,为了抑制音频噪声,第一线圈1120的自谐振频率和第二线圈1172的自谐振频率可以被设计成在第一线圈1120的自谐振频率与第二线圈1172的自谐振频率之间具有20kHz或更大的差值。
例如,第一线圈1120的自谐振频率与第二线圈1172的自谐振频率之间可以具有20kHZ至3MHz的差值,并且第二线圈1172的自谐振频率与第三线圈1230的自谐振频率之间可以具有20kHZ至3MHz的差值。
第三线圈1230的自谐振频率可以被设计成高于第一线圈1120的自谐振频率。第三线圈1230的自谐振频率可以被设计成高于第二线圈1172的自谐振频率。
例如,第三线圈1230的自谐振频率和第一线圈1120的自谐振频率可以被设计成在第三线圈1230的自谐振频率与第一线圈1120的自谐振频率之间具有50kHz或更大的差值。
此外,为了抑制可归因于PWM驱动的高频噪声,可以驱动第一线圈1120和第二线圈1172,使得第一线圈1120和第二线圈1172的自谐振频率为20kHz或更高。另外,为了减小电流消耗,可以驱动第一线圈1120和第二线圈1172,使得第一线圈1120和第二线圈1172的自谐振频率是500kHz或更高。
根据实施方式的透镜移动装置100A或100B还可以包括电容器,该电容器并联连接至第二线圈172或1172,以便消除PWM噪声。透镜移动装置100A或100B还可以包括电容器,该电容器并联连接至电路板1250的两个端子,电路板1250导电地连接至第二线圈172或1172。
图20示出了用于消除PWM噪声的电容器1175。
参照图20,第二线圈172或1172可以导电地连接至电路板250的两个端子(例如,1251-3和1251-6)。
电容器1175可以连接至电路板1250的两个端子1251-3和1251-6,第二线圈172或1172的两个端部导电地连接至电路板1250的两个端子1251-3和1251-6,以便抑制第二线圈172或1172的输出中所包括的噪声分量。
电容器1175的一个端部可以连接至电路板250的第三端子1251-3,并且电容器1175的另一端部可以连接至电路板250的第六端子1251-6。电容器1175可以并联连接至第二线圈172或1172,第二线圈172或1172连接至第三端子1251-3和第六端子1251-6。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电容器1175可以形成在相机模块的电路板上,而不是形成在透镜移动装置100A或110B的电路板250或1250上。
图21A示出了第二线圈172或1172的输出增益取决于是否提供电容器1175的频率响应特性,并且图21B示出了第二线圈172或1172的输出相位取决于是否提供电容器1175的频率响应特性。此处,g1表示在不存在电容器1175的情况下的第二线圈172或1172的输出增益,并且g2表示在存在电容器的情况下的第二线圈172或1172的输出增益。g3表示在不存在电容器1175的情况下的第二线圈172或1172的输出相位,并且g4表示在存在电容器1175的情况下的第二线圈172或1172的输出相位。
参照图21A和图21B,可以通过添加电容器1175来消除PWM噪声,并且可以将1kHz或更高的频率范围中的增益降低在可听见的频率范围内。
图23是根据又一实施方式的透镜移动装置3100的立体图,并且图24是图23中所示的透镜移动装置3100的分解立体图。图25是从中移除了图23中所示的盖构件3300的透镜移动装置2100的组装立体图。
参照图23至图25,透镜移动装置3100包括线筒3110、第一线圈3120、磁体3130、上弹性构件3150、下弹性构件3160、第二线圈3170、基部3210和盖构件3300。
首先,将描述盖构件330。
盖构件3300在盖构件3300与基部3210之间限定的空间中容置线筒3110、第一线圈3120、磁体3130、壳体3140、上弹性构件3150、下弹性构件3160和第二线圈3170。可以将图1中所示的盖构件300的描述应用于盖构件3300。
接下来,将描述线筒3110。
图26A是图24中所示的线筒3110的第一立体图,并且图26B是图24中示出的线筒3110和第一线圈3120的组装立体图。
参照图26A和图26B,线筒3110设置在壳体3140的内部,并且可以借助于线圈3120与磁体3130之间的电磁相互作用而沿第一方向移动。
尽管透镜(未示出)可以直接联接至线筒3110的内周表面3110a,但是本公开不限于此。例如,线筒3110可以包括其中安装有至少一个透镜的透镜镜筒(未示出),并且透镜镜筒可以以各种方式联接至线筒3110的内部。
线筒3110可以包括供安装透镜或透镜镜筒的开口或孔。线筒3110中的开口或孔的形状可以与安装在线筒3110中的透镜或透镜镜筒的形状相一致。虽然形状可以例如是圆形形状、椭圆形形状或多边形形状,但是本公开不限于此。
线筒311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联接槽或突出部3113以及至少一个联接突出部3117,所述至少一个联接槽或突出部3113设置在线筒的上表面上并且联接并固定至上弹性构件150的第一内框架3151,所述至少一个联接突出部3117设置在线筒的下表面上并且联接并固定至下弹性构件3160的第二内框架。
线筒3110可以包括上避开槽3112a,该上避开槽3112a设置在线筒的上表面的与上弹性构件3150的第一连接部分3153相对应或对准的区域中。此外,线筒3110可以包括下避开槽3112b,该下避开槽3112b设置在线筒的下表面的与下弹性构件3160的第二连接部分3163相对应或对准的区域中。借助于线筒3110的上避开槽3112a和下避开槽3112b,当线筒3110沿第一方向移动时,可以消除上弹性构件3150的第一连接部分3153与下弹性构件3160的第二连接部分3163之间的空间干涉,并且因此上弹性构件3150的第一连接部分3153和下弹性构件3160的第二连接部分3163可以以弹性方式更容易地变形。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通过将上弹性构件的连接部分和线筒设计成彼此不干涉而可以不必在线筒中设置上避开槽和/或下避开槽。
线筒3110可以包括形成在线筒的外周表面中的至少一个槽3105,第一线圈3120设置在槽3105中。
第一线圈3120可以设置或安装在槽3105中,或者可以沿着线筒3110中的槽3105围绕光轴OA沿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直接缠绕。
线筒3110中的槽3105的形状和数目可以对应于设置在线筒3110的外周表面上的线圈的形状和数目。在另一实施方式中,线筒3110可以不包括其中安装有线圈的槽,并且第一线圈3120可以在没有槽的情况下缠绕在线筒3110的外周表面上。
接下来,将描述第一线圈3120。
第一线圈3120设置在线筒3110的外周表面3110b上,以与设置在壳体3140上的磁体3130进行电磁相互作用。
为了由于与磁体3130的电磁相互作用而产生电磁力,可以将驱动信号施加至第一线圈3120。驱动信号可以包括AC信号,或者可以包括DC信号和AC信号。例如,AC信号可以是正弦波信号或脉冲信号(例如,PWM信号)。
借助于由第一线圈3120与磁体3130之间的电磁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电磁力,由上弹性构件3150和下弹性构件3160弹性地支承的线筒3110可以沿第一方向移动。通过控制电磁力,可以控制线筒3110在第一方向上的移动,并且因此可以执行自动对焦功能。
第一线圈3120可以围绕光轴沿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缠绕在线筒3110的外周表面3110b上。例如,第一线圈3120可以设置或缠绕在设置于线筒3110的外周表面3110b中的槽3105中。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第一线圈3120可以绕垂直于光轴的轴线沿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缠绕,以形成线圈环形状。尽管线圈环的数目可以等于磁体3130的数目,但本公开不限于此。
第一线圈3120可以导电地连接至上弹性构件3150和下弹性构件3160中的至少一者。驱动信号可以经由上弹性构件3150和下弹性构件3160中的至少一者施加至第一线圈3120。
接下来,将描述壳体3140。
图27是图23中所示的壳体3140的立体图,并且图28是壳体3140和磁体3130的组装立体图。
参照图27和图28,壳体3140支承磁体3130,并且在壳体3140中容置有线筒3110使得线筒3110沿第一方向移动。
壳体3140可以构造成整体具有中空柱形状,并且可以包括限定开口或孔的第一侧部区段3141和第二侧部区段3142。例如,壳体3140可以包括限定多边形(例如,正方形或八边形)开口或孔或圆形开口或孔的多个侧部区段3141和3142。多个侧部区段3141和3142的上表面可以限定壳体3140的上表面。
例如,壳体3140可以包括彼此间隔开的第一侧部区段3141和彼此间隔开的第二侧部区段3142。例如,壳体3140的第一侧部区段3141中的每个第一侧部区段的长度可以大于第二侧部区段3142中的每个第二侧部区段的长度。例如,壳体3140的第一侧部区段3141可以是与壳体3140的侧部相对应的部分,并且壳体3140的第二侧部区段3142可以是与壳体3140的拐角相对应的部分。壳体3140的第二侧部区段可以被称为“拐角区段”,并且壳体3140的第二侧部区段3142可以被称为“拐角区段”。
磁体3130可以设置或安装在壳体3140的第一侧部区段3141上。例如,壳体3140的第一侧部区段3141中的每个第一侧部区段可以包括槽3141a,磁体3130安装、设置或固定到该槽3141a中。尽管用于磁体的槽3141a在图27中示出为长形的通孔,但槽可以是凹部而不限于此。
壳体3140可以包括从其上表面凸出的第一止挡件3143。
壳体3140的旨在防止壳体3140的上表面与盖构件3300碰撞的第一止挡件3143可以防止壳体3140的上表面与盖构件330的顶板的内表面直接碰撞。
壳体3140的上表面可以设置有上框架支承突出部3144,上弹性构件3150的第一外框架3152联接至该上框架支承突出部3144。壳体3140的下表面可以设置有下框架支承突出部(未示出),下弹性构件3160的第二外框架3162联接至该下框架支承突出部。
壳体3140的第一侧部区段3141和第二侧部区段3142可以在其拐角中设置有下引导槽3148a,基部3210的引导构件3216配装、紧固或联接至下引导槽3148a。
接下来,将描述磁体3130。
在线筒3110的初始位置处,磁体3130可以设置在壳体3140的侧部区段上,以与第一线圈3120相对应或对准。线筒3110的初始位置可以是在没有向第一线圈3120供电时的AF可移动单元的起始位置,或者线筒3110的初始位置可以是在上弹性构件3150和下弹性构件3160因AF可移动单元的重量而弹性变形时的设置AF可移动单元的位置。此外,线筒3110的初始位置可以是在从线筒3110朝向基部3210施加重力时或者在从基部3210朝向线筒3110沿相反方向施加重力时的设置AF可移动单元的位置。AF可移动单元可以包括线筒3110和安装在线筒3110上的部件。
例如,磁体3130可以设置在壳体3140中的槽3141a中,以便在垂直于光轴的方向上或者在第二方向或第三方向上与第一线圈3120重叠。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槽3141a可以不形成在壳体3140的第一侧部区段3141中,并且磁体3130可以设置在壳体3140的第一侧部区段3141的外表面或内表面上。
磁体3130中的每个磁体可以具有与第一侧部区段3141中的对应的第一侧部区段相对应的形状例如矩形形状,但不限于此。
磁体3130中的每个磁体可以是单极磁化的磁体或者是双极磁化的磁体,该单极磁化的磁体构造成使得该磁体的面向第一线圈3120的第一表面是S极并且该磁体的相反的第二表面是N极。然而,本公开不限于此,并且相反的布置也是可能的。
尽管在该实施方式中磁体3130的数目是四个,但本公开不限于此,并且磁体3130的数目可以是至少两个。尽管磁体3130的面向第一线圈3120的表面中的每个表面可以是平坦表面,但是本公开不限于此,并且表面可以是弯曲表面。
接下来,将描述上弹性构件3150和下弹性构件3160。
图29是线筒3110、第一线圈3120、上弹性构件3150、下弹性构件3160、基部3210和第二线圈3170的组装立体图,并且图30是基部3210和下弹性构件3160的分解立体图,其中,第二线圈3170联接至基部3210。图31是图30中所示的第二线圈3170、基部3210和下弹性构件3160的组装立体图,并且图32是透镜移动装置的沿着图25中的线A-B截取的横截面图。
参照图29至图32,上弹性构件3150和下弹性构件3160联接至线筒3110和壳体3140,以弹性地支承线筒3110。
例如,上弹性构件3150可以联接至线筒3110的上部部分(或上表面或上端部)并且联接至壳体3140的上部部分(或上表面或上端部)。
下弹性构件3160可以联接至线筒3110的下部部分(或下表面或下端部)并且联接至壳体3140的下部部分(或下表面或下端部)。
尽管在图29中上弹性构件3150不被划分为或分成多个部段,但本公开不限于此。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上弹性构件3150可以包括彼此间隔开的多个弹性构件。
上弹性构件3150可以包括联接至线筒3110的上部部分的第一内框架3151、联接至壳体3140的上部部分的第一外框架3152、以及将第一内框架3151连接至第二外框架3152的第一连接部分3153。上弹性构件3150的第一内框架3151可以包括通孔3151a,线筒3110的上支承突出部3113联接到该通孔3151a中,并且第一外框架3152可以包括通孔152a,壳体3140的上框架支承突出部3144联接到该通孔152a中。
下弹性构件3160可以被划分为或分成两个或更多个下弹性构件。下弹性构件也可以被称为下弹簧或简称为弹簧。
例如,下弹性构件3160可以包括彼此间隔开的第一下弹簧3160-1至第四下弹簧3160-4。
例如,第一线圈3120可以导电地连接至下弹簧中的两个下弹簧3160-1至3160-2,并且第二线圈3170可以导电地连接至下弹簧中的两个剩余的下弹簧3160-1至3160-2。
第一下弹簧3160-1至第四下弹簧3150-4中的每个下弹簧可以包括联接至线筒3110的下部部分的第二内框架3161、联接至壳体3140的下部部分的第二外框架3162、以及将第二内框架3161连接至第二外框架3162的第二连接部分3163。下弹性构件3160的第二内框架3161可以包括联接至线筒3110的下支承突出部3117的通孔3161a,并且第二外框架3162可以包括联接至壳体3140的下框架支承突出部的通孔3162a。
例如,第一线圈3120可以结合至下弹簧160-1至160-4中的两个下弹簧的第二内框架3161,并且第二线圈170可以结合至下弹簧160-1至160-4中的另外两个剩余的下弹簧的第二外框架3162。
虽然上弹性构件3150和下弹性构件3160中的每一者可以实施为板簧,但是本公开不限于此,并且上弹性构件3150和下弹性构件3160中的每一者可以实施为螺旋弹簧、悬线等。
第一连接部分3153和第二连接部分3163中的每一者可以被弯曲或屈曲至少一次,以便形成预定图案。线筒3110在第一方向上的向上和/或向下运动可以通过第一连接部分3153和第二连接部分3163的位置变化和精细变形而被弹性地(或有弹力地)支承。
为了防止在线筒3110的移动期间的振荡现象,可以在上弹性构件3150的第一连接部分3153与线筒3110的上表面之间设置有阻尼器。此外,也可以在下弹性构件3160的第二连接部分3163与线筒3110的下表面之间设置有阻尼器(未示出)。
替代性地,阻尼器可以应用于线筒3110和壳体3140中的每一者与上弹性构件3150之间的联接区域或者线筒3110和壳体3140中的每一者与下弹性构件3160之间的联接区域。阻尼器可以是例如凝胶型硅树脂。
例如,第一下弹簧3160-1至第四下弹簧3160-4可以在壳体3140的第一侧部区段3141处彼此分开或间隔开。
第一下弹簧3160-1至第四下弹簧3160-4的第二内框架3161的第一端部可以设置有第一结合部分3015a至3015d,并且第一下弹簧3160-1至第四下弹簧3160-4的第二外框架3162的第一端部可以设置有第二结合部分3016a至3016d。
例如,第一线圈3120可以结合至第一结合部分3015a至3015d中的两个第一结合部分,并且第二线圈170可以结合至第二结合部分3015a至3015d中的两个第二结合部分。由于第一线圈3120设置在设置于壳体3140的内部的线筒3120的外表面的外周表面上,而第二线圈3170设置在基部3210的外表面上,因此该实施方式能够通过将第一线圈3120连接至下弹性构件3160的第二内框架3161同时将第二线圈3170连接至下弹性构件3160的第二外框架3162来减小两个结合点之间的距离并且使结合工作变得容易。
例如,第一线圈3120可以结合至第一结合部分3015a和3015b,第一结合部分3015a和3015b设置在下弹簧(例如,3160-1和3160-2)的第二内框架3161的联接至壳体3140的第一侧部区段中的一个第一侧部区段的第一端部处。
第二线圈3170可以结合至第二结合部分3016a和3016b,第二结合部分3016a和3016b设置在下弹簧(例如,3160-3和3160-4)的第二外框架3162的联接至第一侧部区段中的一个第一侧部区段的第一端部处。
第一下弹簧3160-1至第四下弹簧3160-4中的每一者还可以包括延伸部分3164-1至3164-4中的对应的延伸部分,延伸部分3164-1至3164-4连接至第二外框架3162并且从第二外框架3162的外表面弯曲。
第一下弹簧3160-1至第四下弹簧3160-4的延伸部分3164-1至3164-1中的每一者可以在从第二外框架3162朝向基部3210的方向上弯曲。
第一下弹簧3160-1至第四下弹簧3160-4的延伸部分3164-1至3164-4中的每一者可以设置、安装或配装到设置在基部3210处的第一凹陷部分3205a至3205d中。
例如,第一下弹簧3160-1和第二下弹簧3160-2的第一延伸部分3164-1至3164-2可以与基部3210的第一外表面相接触,并且第三下弹簧3160-3和第四下弹簧3160-4的第二延伸部分3164-3和3154-4可以与基部3210的第二外表面相接触。此处,基部3210的第一外表面和第二外表面可以定位成彼此相对。
第一下弹簧3160-1至第四下弹簧3160-4的延伸部分3164-1至3164-4可以从基部3210暴露,并且可以彼此导电地隔离。
设置在第一凹陷部分3205a至3205d中的延伸部分3164-1至3164-4中的每个延伸部分的内表面可以与第一凹陷部分3205a至3205d中的对应的第一凹陷部分的第一表面(例如,底表面)相接触,并且延伸部分3164-1至3164-4中的每个延伸部分的外表面可以从基部3210的侧表面暴露。延伸部分3164-1至3164-4的下端部可以从基部3210的下表面暴露。
可以经由延伸部分3164-1至3164-4中的两个延伸部分提供用以驱动第一线圈3120的驱动信号,并且第二线圈3170的感应电压可以经由延伸部分3164-1至3164-4中的剩余的两个延伸部分而被输出至外部。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透镜移动装置还可以包括电路板,该电路板包括导电地连接至第一下弹簧3160-1至第四下弹簧3160-4的延伸部分3164-1至3164-4的端子。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上弹性构件可以被划分为或分成多个弹簧,并且透镜移动装置还可以包括电路板,该电路板包括导电地连接至由分割而得到的分割的上弹簧中的相应的上弹簧的端子。驱动信号经由电路板和上弹簧中的两个上弹簧供应至第一线圈,并且第二线圈的感应电压可以经由上弹簧中的另外的两个上弹簧和电路板的端子而被输出至外部。
基部3210可以联接至盖构件3300,以形成用于容置线筒3110和壳体3140的空间。基部3210可以包括与线筒3110中的开口或孔和/或壳体3140中的开口或孔相对应的开口或孔,并且可以具有与盖构件3300相一致或相对应的形状例如方形形状。
基部3210可以包括阶梯部分,当盖构件300粘合地固定至基部3210时,对阶梯部分施加粘合剂。此处,基部3210的阶梯部分可以引导盖构件3300,并且可以与盖构件3300的下端部进行表面接触。
基部3210可以包括引导构件3216,引导构件3216从其四个拐角部分向上凸出预定高度。尽管引导构件3216中的每个引导构件可以具有多边形柱形状,但是本公开不限于此。引导构件3216可以配装、紧固或联接至壳体3140中的下引导槽3148a。
第二线圈3170可以设置在下弹性构件3160下方,并且可以设置成沿着基部3210的侧表面围绕光轴沿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缠绕。
例如,基部3210的外表面可以设置有槽3201。
例如,基部3210中的槽3201可以是从基部3210的外表面凹陷的结构。槽3210可以与基部3210的上表面和基部3210的下表面间隔开。这种构型防止设置或缠绕在槽3201中的第二线圈3170与基部3210分离。
沿着基部中的槽3201缠绕的第二线圈3170在光轴方向上可以具有比在从基部3210的内周表面朝向外周表面并垂直于光轴的方向上的总长度小的总长度。因此,可以减小透镜移动装置3100的在光轴方向上的高度或长度。
基部3210可以包括与壳体3140的第一侧部区段3141相对应或对准的第一侧部区段3218a以及与壳体3140的第二侧部区段3142相对应或对准的第二侧部区段3218b。
基部3210中的槽3201可以设置在第一侧部区段3218a和第二侧部区段3218b中,并且可以呈环形形状。
基部3210的第一侧部区段3218a的外表面可以设置有与下弹簧构件3160的第一下弹簧3160-1至第四下弹簧3160-4的延伸部分3164-1至3164-4相对应的第一凹陷部分3205a至3205d。
尽管基部3210的第一凹陷部分3205a至3205d可以设置在例如基部3210的彼此背向的第一外表面和第二外表面中,但是本公开不限于此。第一凹陷部分也可以根据延伸部分的位置而设置在彼此不背向的两个外表面中。
例如,第一凹陷部分3205a至3205d中的每个第一凹陷部分可以包括在基部3210的上表面处开口的上部部分以及在基部3210的上表面处开口的下部部分。
第一凹陷部分3205a至3205d中的每个第一凹陷部分的底表面与基部3210的侧表面之间的距离可以小于槽3201的底表面与基部3210的侧表面之间的距离。
因此,下弹性构件3160的设置在第一凹陷部分3205a至3205d中的延伸部分3154-1至3154-4可以定位在设置于槽3201中的第二线圈3170的外部。
第一距离可以小于第二距离。此处,第一距离可以是延伸通过基部3210的中心并且平行于光轴的基准线3501与设置在基部3210中的槽3201中的第二线圈3170之间的距离,并且第二距离可以是基准线3501与设置在第一凹陷部分3205a至3205d中的延伸部分3164-1至3164-4之间的距离。
为了防止导电接触,下弹性构件3160的设置在第一凹陷部分3205a至3205d中的延伸部分3164-1至3154-4和设置在槽3201中的第二线圈3107可以彼此间隔开。
基部3210的第一侧部区段3218a可以包括第二凹陷部分3017a和3017b,第二线圈3170的一个端部和另一端部延伸通过第二凹陷部分3017a和3017b。
例如,基部3210的第一外表面和第二外表面中的至少一者可以设置有第二凹陷部分3017a和3017b,第二线圈的两个端部中的至少一个端部(未示出)延伸通过该第二凹陷部分3017a和3017b。
例如,基部3210的第一外表面和第二外表面中的每一者可以设置有第一凹陷部分3205a和3205d中的两个第一凹陷部分,并且第二凹陷部分3017a和3017b中的每个第二凹陷部分可以定位在形成于第一外表面和第二外表面中的每一者中的两个第一凹陷部分3205a和3205b或3205c和3205d之间。
第二凹陷部分3017a和3017b中的每个第二凹陷部分的上端部可以在基部3210的上表面处开口,并且第二凹陷部分3017a和3017b中的每个第二凹陷部分的下端部可以在槽3201处开口。
盖构件330的联接至基部3210的一个侧板可以在垂直于光轴的方向上面向第一线圈3120和第二线圈3170。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第二线圈3170可以安装在基部3210的下部部分的表面上,或者可以安装在形成于下部部分的表面中的槽中。
图33示出了第一线圈(AF线圈)与第二线圈(感测线圈)之间存在一定距离的情况下的互感。
图33示出了在其中作为AF驱动线圈的第一线圈设置在作为感测线圈的第二线圈上方的结构中,第一线圈与第二线圈之间的互感随着安装在线筒上的第一线圈的向上移动的变化。
参照图33,当第一线圈与第二线圈之间的距离为100μm或更小时,第一线圈与第二线圈之间的互感的变化的线性度变得非常差。这是线筒的行程位于1700μm-1800μm之间的情况。
由于在第二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压同第一线圈与第二线圈之间的互感成比例,因此当第一线圈与第二线圈之间的距离为100μm或更小时,第二线圈的感应电压随着线筒的移位的变化的线性度变得非常差。
在其中作为AF驱动线圈的第一线圈设置在作为感测线圈的第二线圈上方的结构中,由于第一线圈与第二线圈之间的距离在线筒的最高点处必须被设计为100μm或更大以确保第二线圈的感应电压的线性度,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的布置的设计可以被限制,并且透镜移动装置的总厚度可以增加。
然而,由于该实施方式是其中第二线圈设置在定位于第一线圈下方的基部3210上的结构,因此当线筒3110向上移动时,第一线圈与第二线圈之间的距离增加。因此,当在单向驱动的情况下在线筒3110的起始位置处或在双向驱动的情况下在线筒的最低点处将第一线圈与第二线圈之间的距离设定为约100μm时,线性度即使在线筒向上移动时仍能被自动地保持,从而减轻了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的布置设计的限制并减小了透镜移动装置的厚度。
另外,尽管在第二线圈3170设置在基部3210的上表面上的情况下,必须充分考虑基部3210的厚度以防止干涉下弹性构件,但实施方式由于第二线圈3170设置在基部3210的侧表面上而能够减小基部的厚度。
此外,由于第二线圈3170设置成缠绕在基部3210的外周表面上,因此可以增加第二线圈的对应于一匝的长度。因此,当与设置在基部3210的上表面上的第二线圈相比时,可以将第二线圈3170的感应电压的强度增加相同的匝数。
尽管缠绕在基部3210上的第二线圈3170的匝数可以大于缠绕在线筒3110上的第一线圈3120的匝数,但是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在另一实施方式中,缠绕在基部3210上的第二线圈3170的匝数可以小于或等于缠绕在线筒3110上的第一线圈3120的匝数。
由于该实施方式不需要用于检测线筒3110的移位的附加位置传感器,因此可以降低制造透镜移动装置的成本并且提高制造的容易性。此外,该实施方式能够实现更宽的线性度、减少的缺陷率、以及更精确的AF反馈控制。
图34是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的透镜移动装置的横截面图。
图34中所示的透镜移动装置还可以包括磁性加强构件或芯部3172,磁性加强构件或芯部3172设置在第二线圈3171上以增加在第二线圈3171中产生的感应电压的强度。磁性加强构件3171和第二线圈3171可以具有闭环形状例如环形形状,并且可以具有相同的直径。尽管磁性加强构件3171的宽度可以等于图34中的第二线圈3172的宽度,但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在另一实施方式中,磁性加强构件3171的宽度可以大于第二线圈3172的宽度。
磁性加强构件3171和第二线圈3172可以设置在槽3201中。磁性加强构件3171的下表面可以与第二线圈3172的上表面相接触。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磁性加强构件3172可以设置在第二线圈3171下方。
磁性加强构件3171可以是不具有磁性的铁芯。
替代性地,磁性加强构件3171可以是磁性构件例如铁氧体磁芯。铁氧体磁芯可以由例如MnZn或NiZn制成。MnZn基铁氧体磁芯可以用于低频,NiZn基铁氧体磁芯可以用于高频。
图35是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的透镜移动装置的横截面图。
参照图35,磁性加强构件3171可以设置在第二线圈3171的外部。磁性加强构件3171的内表面可以与第二线圈3171的外表面相接触。在另一实施方式中,第二线圈可以定位在磁性加强构件的外部,并且磁性加强构件的外表面可以与第二线圈的内表面相接触。
图36示出了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的磁性加强构件171a’和第二线圈172a’的布置。
参照图36,第二线圈172a’可以缠绕在磁性加强构件3171’上。例如,第二线圈3172a’可以沿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缠绕在环形磁性加强构件3171’上。
同时,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的透镜移动装置可以用于各种领域,比方说例如相机模块或光学设备的领域。
图37是示出了根据实施方式的相机模块的分解立体图。
参照图37,相机模块可以包括透镜镜筒400、透镜移动装置430、过滤器610、图像传感器810、传感器820、控制器830和连接器840。
相机模块可以包括粘合构件612、第一保持件600和第二保持件800。图37中所示的透镜移动装置430可以是根据图1至图36中所示的实施方式的透镜移动装置。
透镜镜筒400可以安装在透镜移动装置430的线筒110、1110或3110中。
第一保持件600可以位于透镜移动装置430的基部210、1210或3210下方。过滤器610可以安装在第一保持件600上,并且第一保持件600可以具有凸起部分500,过滤器610坐置在该凸起部分500上。
粘合构件612可以将透镜移动装置430的基部210、1210或3210联接或附接至第一保持件600。除上述附接功能之外,粘合构件612可以用于防止污染物进入透镜移动装置430。
粘合构件612可以是例如环氧树脂、热固化粘合剂或紫外线硬化粘合剂。
过滤器610可以用于防止穿过透镜镜筒400的特定频带内的光被引入到图像传感器810中。过滤器610可以是红外光阻挡过滤器,但不限于此。此处,过滤器610可以平行于X-Y平面定向。
其中安装有过滤器610的第一保持件600的区域可以设置有开口或孔,以允许穿过过滤器610的光被引入到图像传感器810中。
第二保持件800可以设置在第一保持件600下方,并且图像传感器810可以安装在第二保持件800上。穿过过滤器610的光被引入到图像传感器810中以在图像传感器810上形成图像。
第二保持件800可以包括例如各种电路、装置和控制器,以便将形成在图像传感器810上的图像转换成电信号并将电信号传输至外部部件。
第二保持件800可以实施为电路板,在该电路板上可以安装有图像传感器810、可以形成有电路图案、并且可以联接有各种设备。
图像传感器810可以接收包含在通过透镜移动装置430引入的光中的图像,并且可以将接收到的图像转换成电信号。
过滤器610和图像传感器810可以彼此间隔开,以便在第一方向上彼此相对。
传感器820可以安装在第二保持件800上,并且可以通过形成在第二保持件800上的电路图案导电地连接至控制器830。
传感器820可以是能够检测相机模块200的运动的设备。例如,传感器820可以实施为运动传感器、双轴或三轴陀螺仪传感器、角速度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重力传感器等。
控制器820可以安装在第二保持件800上,并且可以导电地连接至透镜移动装置430的第二位置传感器240和第三线圈1230。例如,第二保持件800可以导电地连接至透镜移动装置430的电路板250或1250,并且安装在第二保持件800上的控制器820可以通过电路板250或1250导电地连接至第二位置传感器240和第三线圈1230。
控制器830可以包括用于驱动AF反馈的AF反馈控制器和用于执行OIS反馈控制的OIS反馈控制器中的至少一者。
控制器830可以安装在第二保持件800上。
AF反馈控制器可以导电地连接至透镜移动装置430的第一线圈120、1120或3120以及第二线圈172、1172或3172。
AF反馈控制器可以向第一线圈120或1120提供驱动信号。
AF反馈控制器可以基于第二线圈172、1172或3172的感应电压根据可移动单元的移位的检测结果来对可移动单元的移位执行AF反馈控制。
OIS反馈控制器可以导电地连接至位置传感器240a和240b以及第三线圈1230-1至1230-4。OIS反馈控制器可以向第三线圈1230-1至1230-4供应驱动信号,并且可以基于从位置传感器240a和240b供应的输出根据OIS可移动单元的移位结果来对OIS可移动单元执行OIS反馈控制。此处,OIS可移动单元可以包括AF可移动单元和安装在壳体1140上的部件。
连接器840可以导电地连接至第二保持件800,并且可以具有用于外部部件的电连接的端口。
与将电容器1175添加至电路板250或1250以消除PWM噪声的实施方式不同,相机模块的第二保持件800可以设置有电容器,该电容器与第二线圈172或1172并联连接。
根据实施方式的透镜移动装置100A或100B可以嵌入在光学仪器中,该光学仪器旨在于空间中形成物体的图像以便使用作为光的特性的反射、折射、吸收、干涉、衍射等来增加使用者的视觉感知,该光学仪器旨在记录通过透镜形成的图像并再现图像或者旨在执行图像等的光学测量、传播或传输。例如,根据实施方式的光学仪器可以包括便携式终端、智能手机和相机安装在该便携式终端上。
图38是示出了根据实施方式的便携式终端200A的立体图。图39是示出了图38中所示的便携式终端200A的配置的视图。
参照图38和图39,便携式终端200A(下文中被称为“终端”)可以包括本体850、无线通信单元710、音频/视频(A/V)输入单元720、感测单元740、输入/输出单元750、存储器单元760、接口单元770、控制器780和电源单元790。
图38中所示的本体850呈条形形状,但不限于此,并且本体850可以是各种类型比方说例如滑动型、折叠型、摆动型或旋转型中的任何一种类型,两个或更多个子本体联接在本体850中以能够相对于彼此移动。
本体850可以包括限定终端的外观的壳(例如,外壳、壳体或盖)。例如,本体850可以被分成前壳851和后壳852。终端的各种电子部件可以安装在限定在前壳851与后壳852之间的空间中。
无线通信单元710可以包括一个或更多个模块,所述一个或更多个模块实现了终端200A与无线通信系统之间或者终端200A与终端200A所在的网络之间的无线通信。例如,无线通信单元710可以包括广播接收模块711、移动通信模块712、无线互联网模块713、近场通信模块714和位置信息模块715。
A/V输入单元720用于输入音频信号或视频信号,并且可以包括例如相机721和麦克风722。
相机721可以是包括根据图37中所示的实施方式的相机模块200的相机200。
感测单元740可以感测终端200A的当前状态,比方说例如终端200A的打开或关闭、终端200A的位置、用户触摸的存在、终端200A的取向或者终端200A的加速/减速,并且感测单元740可以产生感测信号以控制终端200A的操作。例如,当终端200A是滑动式电话时,感测单元740可以检测滑动式电话是打开的还是关闭的。另外,感测单元740用于对例如是否从电源单元790供电或者接口单元770是否联接至外部部件进行感测。
输入/输出单元750用于产生例如视觉、听觉或触觉输入或输出。输入/输出单元750可以生成输入数据以控制终端200A的操作,并且可以显示终端200A中处理的信息。
输入/输出单元750可以包括键盘单元730、显示模块751、声音输出模块752和触摸屏面板753。键盘单元730可以响应于键盘的输入而生成输入数据。
显示模块751可以包括多个像素,多个像素的颜色响应于电信号而变化。例如,显示模块751可以包括液晶显示器、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柔性显示器和3D显示器中的至少一者。
声音输出模块752可以在例如呼叫信号接收模式、呼叫模式、记录模式、语音识别模式或广播接收模式中输出从无线通信单元710接收到的音频数据,或者可以输出存储在存储器单元760中的音频数据。
触摸屏面板753可以将由使用者在触摸屏的特定区域上的触摸引起的电容变化转换成电输入信号。
存储器单元760可以存储用于处理和控制控制器780的程序,并且可以临时存储输入/输出数据(例如,电话簿、消息、音频、静止图像、图片和运动图像)。例如,存储器单元760可以存储由相机721捕获的图像,例如图片或运动图像。
接口单元770用作用于终端200A与外部部件之间的连接的通道。接口单元770可以从外部部件接收电力或数据,并且可以将电力或数据传输至终端200A内的各个组成元件,或者可以将终端200A内的数据传输至外部部件。例如,接口单元770可以包括例如有线/无线耳机端口、外部充电器端口、有线/无线数据端口、存储器卡端口、用于连接具有识别模块的设备的端口、音频输入/输出(I/O)端口、视频I/O端口和耳机端口。
控制器780可以控制终端200A的一般操作。例如,控制器780可以执行与例如语音呼叫、数据通信和视频呼叫相关的控制和处理。
控制器780可以包括用于多媒体回放的多媒体模块781。多媒体模块781可以设置在控制器780的内部,或者可以与控制器780分开设置。
控制器780可以执行图案识别处理,输入至触摸屏的写入或绘图通过该图案识别处理被相应地感知为字符和图像。
例如,控制器780可以驱动信号以将透镜移动装置430的第一线圈120、1120或3120或第三线圈230驱动至包括在相机721中的相机模块200。此外,控制器780可以接收从第二线圈172、1172或3172输出的信号(感应电压)。
电源单元790可以在控制器780的控制下在接收到外部电力或内部电力时提供操作各个组成元件所需的电力。
以上在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特征、配置、效果等包括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但不必限于仅一个实施方式。另外,各个实施方式中例示的特征、配置、效果等可以与其他实施方式结合或者由本领域技术人员修改。因此,与这些组合和修改有关的内容应当被解释为落入各实施方式的范围内。
【工业适用性】
各实施方式可以应用于能够抑制OIS操作的故障、位置传感器的输出中的误差、或者图像传感器的输出中的噪声产生的透镜移动装置,并应用于包括透镜移动装置的相机模块和光学设备。

Claims (39)

1.一种透镜移动装置,包括:
壳体;
线筒,所述线筒设置在所述壳体中;
磁体,所述磁体设置在所述壳体上;
第一线圈,所述第一线圈设置在所述线筒的外周表面上,并且所述第一线圈构造成通过与所述磁体的相互作用而使所述线筒沿第一方向移动;
基部,所述基部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下方;
第二线圈,所述第二线圈设置在所述基部的上表面上,并且所述第二线圈构造成通过与所述第一线圈的相互作用而产生感应电压,以检测所述线筒的移位;
磁性构件,所述磁性构件设置在所述基部的所述上表面上,并且所述磁性构件构造成增加所述第二线圈的所述感应电压的强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移动装置,其中,所述磁性构件附接至所述第二线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移动装置,其中,所述第二线圈和所述磁性构件通过粘合构件固定至所述基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移动装置,其中,所述第二线圈具有环形形状,并且所述磁性构件具有环形形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透镜移动装置,其中,所述第二线圈设置在所述磁性构件的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透镜移动装置,其中,所述磁性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线圈的上方。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透镜移动装置,其中,所述第二线圈设置在所述磁性构件的外部。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透镜移动装置,其中,所述磁性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线圈的外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移动装置,其中,所述第二线圈具有环形形状,并且所述磁性构件包括彼此间隔开的多个磁性构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透镜移动装置,其中,所述多个磁性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线圈的内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移动装置,其中,所述磁性构件具有环形形状,并且所述第二线圈缠绕在所述磁性构件的外周表面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移动装置,其中,所述基部包括形成在所述基部的所述上表面中的槽,并且所述第二线圈和所述磁性构件设置在所述槽中。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移动装置,包括:
上弹性构件,所述上弹性构件联接至所述线筒的上部部分和所述壳体的上部部分;以及
下弹性构件,所述下弹性构件联接至所述线筒的下部部分和所述壳体的下部部分,
其中,所述第二线圈和所述磁性构件设置在所述下弹性构件与所述基部之间。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移动装置,包括电路板,所述电路板导电地连接至所述第一线圈和所述第二线圈。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透镜移动装置,其中,所述电路板包括:
用于向所述第一线圈供应驱动信号的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
用于输出所述感应电压的第三端子和第四端子。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透镜移动装置,其中,所述电路板设置在所述壳体上。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移动装置,其中,驱动信号被施加至所述第一线圈。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透镜移动装置,其中,所述驱动信号包括AC信号或者AC信号和DC信号。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透镜移动装置,其中,所述驱动信号是脉冲宽度调制信号。
20.一种透镜移动装置,包括:
壳体;
线筒,所述线筒设置在所述壳体中;
磁体,所述磁体设置在所述壳体上;
第一线圈,所述第一线圈设置在所述线筒的外周表面上,并且所述第一线圈构造成通过与所述磁体的相互作用而使所述线筒沿第一方向移动;
基部,所述基部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下方;以及
第二线圈,所述第二线圈沿着所述基部的外侧表面缠绕,并且所述第二线圈构造成通过与所述第一线圈的相互作用而产生感应电压,以检测所述线筒的移位。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透镜移动装置,其中,所述基部包括形成在所述基部的所述外侧表面中的槽,并且所述第二线圈设置在所述槽中。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透镜移动装置,其中,所述槽与所述基部的上表面和所述基部的下表面间隔开。
23.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透镜移动装置,包括下弹性构件,所述下弹性构件联接至所述线筒的下部部分和所述壳体的下部部分,
其中,所述第二线圈设置在所述下弹性构件的下方。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透镜移动装置,其中,所述下弹性构件包括:
电连接至所述第一线圈的第一下弹性构件和第二下弹性构件;以及
电连接至所述第二线圈的第三下弹性构件和第四下弹性构件。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透镜移动装置,其中,所述第一下弹性构件至所述第四下弹性构件中的每一者包括:联接至所述线筒的所述下部部分的内框架、联接至所述壳体的所述下部部分的外框架、以及将所述内框架和所述外框架连接的连接部分。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透镜移动装置,其中,所述第一下弹性构件至所述第四下弹性构件中的每一者包括延伸部分,所述延伸部分连接至所述外框架并且从所述外框架弯曲。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透镜移动装置,其中,所述基部包括形成在所述基部的所述外侧表面中的凹陷部分,并且所述延伸部分设置在所述凹陷部分中。
28.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透镜移动装置,其中,所述延伸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二线圈的外部。
29.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透镜移动装置,其中,所述第二线圈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线圈在从所述基部的内周表面朝向外周表面并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长度。
30.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透镜移动装置,包括磁性加强构件,所述磁性加强构件设置在所述基部的所述槽中。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透镜移动装置,其中,所述磁性加强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线圈的下方。
32.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透镜移动装置,其中,所述第二线圈具有环形形状,并且所述磁性加强构件具有环形形状。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透镜移动装置,其中,所述磁性加强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线圈的外部。
34.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透镜移动装置,其中,所述第二线圈设置在所述磁性加强构件的外部。
35.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透镜移动装置,其中,所述第二线圈缠绕在所述磁性加强构件上。
36.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透镜移动装置,包括下弹性构件,所述下弹性构件联接至所述线筒的下部部分和所述壳体的下部部分,
其中,所述下弹性构件包括:
电连接至所述第一线圈的第一下弹性构件和第二下弹性构件;以及
电连接至所述第二线圈的第三下弹性构件和第四下弹性构件。
37.一种透镜移动装置,包括:
壳体;
线筒,所述线筒设置在所述壳体中;
磁体,所述磁体设置在所述壳体上;
第一线圈,所述第一线圈设置在所述线筒的外周表面上,并且所述第一线圈构造成通过与所述磁体的相互作用而使所述线筒沿第一方向移动;
上弹性构件,所述上弹性构件联接至所述线筒的上部部分和所述壳体的上部部分;
基部,所述基部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下方;以及
第二线圈,所述第二线圈设置在所述基部上,
其中,所述壳体包括形成在所述壳体的上表面处并且联接至所述上弹性构件的框架支承突出部。
38.一种相机模块,包括:
透镜;
根据权利要求1至3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透镜移动装置;以及
图像传感器。
39.一种包括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相机模块的电话。
CN202110049469.4A 2016-07-21 2017-07-11 透镜驱动设备及包括透镜驱动设备的相机模块和光学设备 Active CN11288217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49469.4A CN112882177B (zh) 2016-07-21 2017-07-11 透镜驱动设备及包括透镜驱动设备的相机模块和光学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6-0092607 2016-07-21
KR1020160092607A KR102575584B1 (ko) 2016-07-21 2016-07-21 렌즈 구동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및 광학 기기
KR10-2016-0097981 2016-08-01
KR1020160097981A KR102637013B1 (ko) 2016-08-01 2016-08-01 렌즈 구동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및 광학 기기
CN202110049469.4A CN112882177B (zh) 2016-07-21 2017-07-11 透镜驱动设备及包括透镜驱动设备的相机模块和光学设备
CN201780044818.5A CN109565540B (zh) 2016-07-21 2017-07-11 透镜驱动设备及包括透镜驱动设备的相机模块和光学设备
PCT/KR2017/007397 WO2018016789A1 (ko) 2016-07-21 2017-07-11 렌즈 구동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및 광학 기기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44818.5A Division CN109565540B (zh) 2016-07-21 2017-07-11 透镜驱动设备及包括透镜驱动设备的相机模块和光学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82177A true CN112882177A (zh) 2021-06-01
CN112882177B CN112882177B (zh) 2023-05-23

Family

ID=60992589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049469.4A Active CN112882177B (zh) 2016-07-21 2017-07-11 透镜驱动设备及包括透镜驱动设备的相机模块和光学设备
CN202110050656.4A Active CN112882178B (zh) 2016-07-21 2017-07-11 透镜驱动设备及包括透镜驱动设备的相机模块和光学设备
CN201780044818.5A Active CN109565540B (zh) 2016-07-21 2017-07-11 透镜驱动设备及包括透镜驱动设备的相机模块和光学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050656.4A Active CN112882178B (zh) 2016-07-21 2017-07-11 透镜驱动设备及包括透镜驱动设备的相机模块和光学设备
CN201780044818.5A Active CN109565540B (zh) 2016-07-21 2017-07-11 透镜驱动设备及包括透镜驱动设备的相机模块和光学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10935752B2 (zh)
EP (1) EP3490242B1 (zh)
CN (3) CN112882177B (zh)
WO (1) WO201801678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188387A1 (ja) * 2018-03-29 2019-10-03 ソニーセミコンダクタ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電子機器
US11474416B2 (en) * 2018-07-25 2022-10-18 Tdk Taiwan Corp. Optical member driving mechanism
US11019241B1 (en) 2018-09-11 2021-05-25 Apple Inc. Camera lens control during magnetic interference
JP7378945B2 (ja) * 2019-03-25 2023-11-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振動検出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
CN111752067B (zh) * 2019-03-28 2022-08-30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CN211698367U (zh) * 2019-06-14 2020-10-16 台湾东电化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CN110290240B (zh) * 2019-06-19 2021-01-22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的摄像头组件和电子装置
CN113452178A (zh) * 2021-06-28 2021-09-28 新思考电机有限公司 载体结构、透镜驱动装置、照相装置、电子产品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198148A1 (en) * 2002-04-20 2003-10-23 Lg Electronics Inc. Optical pick-up actuator
US20070133967A1 (en) * 2005-12-08 2007-06-14 Sony Corporation Image stabilizer, lens device and imager apparatus
US20080304154A1 (en) * 2006-01-24 2008-12-11 Siliconfile Technologies Inc. Voice Coil Module
JP2010286509A (ja) * 2009-06-09 2010-12-24 Nidec Sankyo Corp レンズ駆動装置
US20120014002A1 (en) * 2010-07-16 2012-01-19 Nokia Corporation Voice Coil Motor With Pulse-Width Modulation Driver
US20150177479A1 (en) * 2013-12-23 2015-06-25 Lg Innotek Co., Ltd. Lens moving apparatus
CN104902149A (zh) * 2014-03-05 2015-09-09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透镜移动装置及包括该透镜移动装置的相机模块
US20150323758A1 (en) * 2014-05-09 2015-11-12 Lg Innotek Co., Ltd. Lens Moving Apparatus
CN105301733A (zh) * 2014-07-24 2016-02-03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透镜移动装置
US20160077305A1 (en) * 2014-08-07 2016-03-17 Lg Innotek Co., Ltd. Lens Moving Apparatus and Camera Module Including the Same
US20160103331A1 (en) * 2014-10-08 2016-04-14 Lg Innotek Co., Ltd. Lens Moving Apparatus
US20160109721A1 (en) * 2014-10-17 2016-04-21 Lg Innotek Co., Ltd. Lens Moving Apparatus
CN106067939A (zh) * 2015-04-24 2016-11-02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透镜移动装置及含该透镜移动装置的相机模块和便携式终端

Family Cites Families (3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162756B2 (ja) 1991-10-01 2001-05-08 富士写真光機株式会社 カメラのレンズ位置検出装置
US5682097A (en) 1996-01-31 1997-10-28 Eastman Kodak Company Electromagnetic actuator with movable coil and position sensor for drive coil
JP4747520B2 (ja) * 2004-06-15 2011-08-17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レンズ駆動機構及び撮像装置
CN1933303A (zh) * 2005-09-12 2007-03-21 力相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微型线性马达驱动装置及具有该驱动装置的对焦镜头装置
CN100451806C (zh) 2005-09-27 2009-01-14 力相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具位置回馈的音圈马达自动对焦装置及其对焦方法
US7782533B2 (en) * 2006-02-10 2010-08-24 Panasonic Corporation Image stabilizing apparatus
US7590338B2 (en) * 2006-05-19 2009-09-15 Hoya Corporation Anti-shake apparatus
JP4992478B2 (ja) * 2007-03-07 2012-08-08 株式会社ニコン ブレ補正ユニット、レンズ鏡筒、カメラ
CN100594990C (zh) * 2007-06-12 2010-03-24 浙江大学 大行程电磁振动台的双磁路结构
JP5146956B2 (ja) * 2007-09-26 2013-02-20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レンズ駆動装置
KR100965913B1 (ko) 2008-12-17 2010-06-24 주식회사 하이소닉 손떨림 보정기능이 구비된 영상촬영장치
CN102111056A (zh) 2009-12-24 2011-06-29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音圈马达及相机模组
JP2011242509A (ja) * 2010-05-17 2011-12-01 Shicoh Engineering Co Ltd レンズ駆動装置、オートフォーカスカメラ及びカメラ付きモバイル端末装置
KR101069619B1 (ko) * 2010-06-16 2011-10-05 주식회사 하이소닉 소형 손떨림 보정 카메라모듈
JP2012078555A (ja) 2010-10-01 2012-04-19 Shicoh Engineering Co Ltd レンズ駆動装置、オートフォーカスカメラ及びカメラ付きモバイル端末
KR101804574B1 (ko) * 2011-02-07 2018-01-10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복합 기능 보이스 코일 모터
US8982267B2 (en) * 2011-07-27 2015-03-17 Flextronics Ap, Llc Camera module with particle trap
CN203101707U (zh) * 2013-01-23 2013-07-31 苏州久易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透镜驱动装置
CN103091813B (zh) * 2013-01-23 2014-10-29 苏州久易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透镜驱动装置
KR101498356B1 (ko) 2013-03-14 2015-03-11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렌즈 액츄에이터
US9910241B2 (en) * 2013-04-19 2018-03-06 Hong Kong Applied Science &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Lens moving apparatus
US9618768B2 (en) * 2013-05-29 2017-04-11 Lg Innotek Co., Ltd. Lens driving device
US9494769B2 (en) * 2013-09-12 2016-11-15 Hong Kong Appli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Multi-lens imaging module and actuator with auto-focus adjustment
CN105556747B (zh) * 2013-09-17 2018-07-20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摄像头模块及电子设备
JP2015118115A (ja) * 2013-12-16 2015-06-25 江西磊源永磁材料有限公司Jiangxi Leiyuan Permanent Magnetic Materials Co.,Ltd 手振れ補正装置
US10114229B2 (en) * 2014-01-02 2018-10-30 Lg Innotek Co., Ltd. Lens driving device and camera module comprising same
KR102169957B1 (ko) 2014-02-19 2020-10-2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카메라 모듈 및 그의 오토 포커스 방법
JP2016537665A (ja) 2014-01-22 2016-12-01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のオートフォーカス方法
JP6329410B2 (ja) 2014-03-20 2018-05-23 惠州市大亜湾永昶電子工業有限公司 レンズ駆動装置
KR101421223B1 (ko) 2014-03-25 2014-07-22 넥스타테크놀로지 주식회사 자동 초점 및 손떨림 보정기능을 구비한 카메라 모듈
JP6444607B2 (ja) 2014-03-28 2018-12-26 日本電産コパル株式会社 レンズ駆動装置
KR20160001577A (ko) 2014-06-26 2016-01-06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렌즈구동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JP2016038505A (ja) * 2014-08-08 2016-03-22 惠州市大亜湾永昶電子工業有限公司 レンズ駆動装置
KR102322840B1 (ko) 2014-11-18 2021-11-08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렌즈 구동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EP3035109B1 (en) * 2014-12-17 2018-08-29 LG Innotek Co., Ltd. Lens moving apparatus
CN104902150B (zh) 2015-03-27 2018-05-29 惠州友华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摄像头电磁驱动结构

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198148A1 (en) * 2002-04-20 2003-10-23 Lg Electronics Inc. Optical pick-up actuator
US20070133967A1 (en) * 2005-12-08 2007-06-14 Sony Corporation Image stabilizer, lens device and imager apparatus
US20080304154A1 (en) * 2006-01-24 2008-12-11 Siliconfile Technologies Inc. Voice Coil Module
JP2010286509A (ja) * 2009-06-09 2010-12-24 Nidec Sankyo Corp レンズ駆動装置
US20120014002A1 (en) * 2010-07-16 2012-01-19 Nokia Corporation Voice Coil Motor With Pulse-Width Modulation Driver
US20150177479A1 (en) * 2013-12-23 2015-06-25 Lg Innotek Co., Ltd. Lens moving apparatus
CN104902149A (zh) * 2014-03-05 2015-09-09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透镜移动装置及包括该透镜移动装置的相机模块
US20150323758A1 (en) * 2014-05-09 2015-11-12 Lg Innotek Co., Ltd. Lens Moving Apparatus
CN105093475A (zh) * 2014-05-09 2015-11-25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透镜移动装置
CN105301733A (zh) * 2014-07-24 2016-02-03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透镜移动装置
US20160077305A1 (en) * 2014-08-07 2016-03-17 Lg Innotek Co., Ltd. Lens Moving Apparatus and Camera Module Including the Same
US20160103331A1 (en) * 2014-10-08 2016-04-14 Lg Innotek Co., Ltd. Lens Moving Apparatus
US20160109721A1 (en) * 2014-10-17 2016-04-21 Lg Innotek Co., Ltd. Lens Moving Apparatus
CN106067939A (zh) * 2015-04-24 2016-11-02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透镜移动装置及含该透镜移动装置的相机模块和便携式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490242A1 (en) 2019-05-29
CN112882178A (zh) 2021-06-01
EP3490242A4 (en) 2019-12-25
US10935752B2 (en) 2021-03-02
CN112882177B (zh) 2023-05-23
US20210141189A1 (en) 2021-05-13
CN109565540A (zh) 2019-04-02
WO2018016789A1 (ko) 2018-01-25
US20200049939A1 (en) 2020-02-13
CN112882178B (zh) 2023-09-29
US11921349B2 (en) 2024-03-05
EP3490242B1 (en) 2022-10-12
CN109565540B (zh) 2021-02-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653103B2 (en) Lens moving apparatus and camera module and portable terminal including the same
CN109565540B (zh) 透镜驱动设备及包括透镜驱动设备的相机模块和光学设备
CN108351484B (zh) 透镜驱动装置及包括该装置的摄像机模块和光学设备
US10747015B2 (en) Lens driving apparatus, and camera module and optical device including same
CN105824168B (zh) 透镜移动装置
CN109073851B (zh) 透镜驱动装置以及包括其的摄像机模块和光学装置
US11333846B2 (en) Lens driving apparatus, and camera module and optical device comprising same
CN110603485B (zh) 透镜驱动单元及包括透镜驱动单元的相机模块和光学装置
KR102637013B1 (ko) 렌즈 구동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및 광학 기기
KR102612540B1 (ko) 렌즈 구동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및 광학 기기
KR102617338B1 (ko) 렌즈 구동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및 광학 기기
KR102575584B1 (ko) 렌즈 구동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및 광학 기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