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74361A - 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便携式充电桩及其工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便携式充电桩及其工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874361A
CN112874361A CN202110224422.7A CN202110224422A CN112874361A CN 112874361 A CN112874361 A CN 112874361A CN 202110224422 A CN202110224422 A CN 202110224422A CN 112874361 A CN112874361 A CN 1128743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ing pile
knob
rod
new energy
energy automobi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22442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兴林
孙国进
张倩
游晓燕
魏培娜
周明超
苏严
齐秀银
刘娟
陈江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n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Hen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n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Hen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110224422.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874361A/zh
Publication of CN1128743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7436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3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charging stations
    • B60L53/31Charging colum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2Electric charging st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便携式充电桩及其工作方法,涉及新能源汽车充电设备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充电桩本体、防护箱体、拉杆组件、支撑脚机构和缓冲板,充电桩本体的底部设置有四个呈矩阵状分布的带刹万向轮,充电桩本体的左右两侧均套设有防护箱体。本发明充电桩本体在不使用时,两个防护箱体将其保护起来,避免携带时受冲击损坏,使用时,通过调节四个支撑脚机构,使得充电桩能在凹凸不平的地面使用,且更加平稳,通过缓冲气囊、橡胶隔震支座与减震弹簧的配合,降低充电桩本体在汽车移动过程中的碰撞,解决了现有的便携式充电桩在携带时容易受到撞击而损坏,充电桩使用不方便,稳定性差,难以在凹凸不平的地面使用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便携式充电桩及其工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新能源汽车充电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便携式充电桩及其工作方法。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新能源汽车包括有: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氢发动机汽车以及燃气汽车和醇醚汽车等,其中纯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人们使用的较为广泛,人们在使用纯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时,需要对纯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按时进行充电,当人们在户外需要充电时会通过在路边的充电桩进行充电,但是,若汽车所处的环境较为偏僻,没有充电桩时,需要自己携带充电桩进行充电。
经检索,公告号CN206884769U,公告日期2018.01.16公开了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小型便携式充电桩,包括收纳箱和底板,所述收纳箱内壁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轨,所述滑轨的底部滑动连接有与其相适配的滑块,所述滑块的底部分别通过销钉转动连接有第一升降杆和第二升降杆,所述第一升降杆和第二升降杆远离滑块的一端贯穿收纳箱并延伸至收纳箱的底部。
该专利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1.该便携式充电桩稳定性差,在使用时,容易倾倒,且难以在凹凸不平的地面使用;
2.该便携式充电桩在携带时,汽车在移动过程中,充电桩容易受到撞击而损坏,且充电桩显示屏等脆弱的组件裸露在外,更加容易损毁。
因此,现有的便携式充电桩,无法满足实际使用中的需求,所以市面上迫切需要能改进的技术,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便携式充电桩及其工作方法,充电桩本体在不使用时,两个防护箱体将其保护起来,避免携带时受冲击损坏,使用时,通过调节四个支撑脚机构,使得充电桩能在凹凸不平的地面使用,且更加平稳,通过缓冲气囊、橡胶隔震支座与减震弹簧的配合,降低充电桩本体在汽车移动过程中的碰撞,从而便于携带,解决了现有的便携式充电桩在携带时容易受到撞击而损坏,且充电桩使用不方便,稳定性差,难以在凹凸不平的地面使用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为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便携式充电桩,包括充电桩本体、防护箱体、拉杆组件、支撑脚机构和缓冲板,所述充电桩本体的底部设置有四个呈矩阵状分布的带刹万向轮,所述充电桩本体的左右两侧均套设有防护箱体,所述防护箱体与移动机构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机构固定在充电桩本体背面上的第一安装槽内,所述第一安装槽的上方设置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安装槽内设置有拉杆组件,所述防护箱体的背面设置有缓冲板,所述防护箱体的正面和背面下端均设置有支撑脚机构;
所述移动机构包括电机、丝杆、轴承座、螺母座和L型连接板,所述电机和轴承座均固定在第一安装槽内,所述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丝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丝杆的另一端与轴承座转动连接,所述丝杆上活动套设有螺母座,所述螺母座与L型连接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L型连接板的另一端与防护箱体的内壁固定连接;
所述支撑脚机构设置在防护箱体上的支撑脚放置通孔内,所述支撑脚机构包括外横杆、定位柱、第一旋钮、内横杆、第二旋钮、外竖杆、第三旋钮、内竖杆、第四旋钮和橡胶垫,所述外横杆的侧面一体成型有定位柱,所述定位柱通过第一旋钮与防护箱体锁紧,所述外横杆的内部滑动设置有内横杆,所述内横杆与外横杆之间通过第二旋钮锁紧,所述内横杆的外端与外竖杆的顶端铰接且通过第三旋钮锁紧,所述外竖杆的内部滑动设置有内竖杆,所述内竖杆与外竖杆之间通过第四旋钮锁紧,所述内竖杆的底部固定有橡胶垫;
所述缓冲板上设置有若干个呈点阵状均匀分布的插孔,所述插孔内设置有减震杆,所述减震杆固定在防护箱体的背面上,所述减震杆上套设有减震弹簧,所述缓冲板的外侧面上设置有若干个呈点阵状均匀分布的橡胶隔震支座。
进一步地,所述充电桩本体的正面和背面上下两端均固定有滑轨,所述滑轨与滑槽滑动连接,所述滑槽设置在防护箱体的内壁上,滑轨与滑槽起到定位作用,使得防护箱体可沿着滑轨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丝杆设置为双向型丝杆,所述螺母座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螺母座对称设置在丝杆的不同旋向上,双向型丝杆的设置,使得两个防护箱体可同时移动,展开效率高,且始终完全对称,稳定性好。
进一步地,所述防护箱体的侧面设置有若干个呈点阵状分布的通风孔,通风孔起到散热作用,所述防护箱体的拐角处固定有缓冲气囊。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柱设置在第一条形通孔内,所述第一条形通孔设置在防护箱体的侧面上,所述第二旋钮设置在第二条形通孔内,所述第二条形通孔设置在内横杆上,所述第四旋钮设置在第三条形通孔内,所述第三条形通孔设置在内竖杆上。
进一步地,所述减震弹簧的一端与防护箱体固定连接,所述减震弹簧的另一端与缓冲板固定连接。
本发明亦提供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便携式充电桩的工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充电桩从新能源汽车上取下,将拉杆组件抽出,通过拉杆组件与带刹万向轮的配合,将充电桩移动到合适位置;
S2:然后启动移动机构,移动机构带动两个防护箱体移动,使得充电桩本体的充电接口、显示屏、开关按钮露出;
S3:然后将支撑脚机构从支撑脚放置通孔内抽出,根据地形,调节支撑脚机构的高度、角度,使得充电桩平稳,即可开始充电;
S4:充电完毕后,将支撑脚机构复位,再推入支撑脚放置通孔内并固定,然后启动移动机构,通过移动机构带动两个防护箱体移动,通过两个防护箱体将充电桩本体完全覆盖住;
S5:将充电桩再次放回新能源汽车上,放置时采用平放方式,将缓冲板朝下,橡胶隔震支座与汽车底面接触,通过缓冲气囊、橡胶隔震支座与减震弹簧的配合,降低充电桩本体在汽车移动过程中的碰撞。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设置防护箱体和移动机构,通过移动机构可实现左右两个防护箱体的张开或闭合,从而使得充电桩本体在不使用时,其上的充电接口、显示屏、开关按钮等组件能被保护起来,避免受冲击损坏,且充电桩本体在使用时,两个防护箱体完全展开,底盘更大,使得充电桩更加平稳。
2、本发明通过设置四个支撑脚机构,在使用时,四个支撑脚机构对整个装置进行支撑,避免充电桩倾倒,且支撑脚机构可根据实际地形调节外横杆、内横杆、内竖杆的伸出长度,根据实际地形调节内横杆与外竖杆的夹角,从而使得充电桩能在凹凸不平的地面使用。
3、本发明通过设置缓冲气囊、橡胶隔震支座和减震弹簧,使得充电桩具有减震缓冲的功能,当充电桩不使用,采用平放方式放置在新能源汽车上时,通过缓冲气囊、橡胶隔震支座与减震弹簧的配合,降低充电桩本体在汽车移动过程中的碰撞,从而便于携带。
4、本发明通过设置拉杆组件和带刹万向轮,使得充电桩便于移动,可推动整个充电桩进行移动,可将拉杆组件抽出,通过拉杆组件与带刹万向轮的配合,进行拉动。
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正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背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充电桩本体与防护箱体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移动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支撑脚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缓冲板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充电桩本体;2、防护箱体;3、移动机构;4、拉杆组件;5、支撑脚机构;6、缓冲板;101、带刹万向轮;102、第一安装槽;103、滑轨;104、第二安装槽;201、滑槽;202、通风孔;203、缓冲气囊;204、支撑脚放置通孔;205、第一条形通孔;206、减震杆;207、减震弹簧;301、电机;302、丝杆;303、轴承座;304、螺母座;305、L型连接板;501、外横杆;502、定位柱;503、第一旋钮;504、内横杆;505、第二旋钮;506、第二条形通孔;507、外竖杆;508、第三旋钮;509、内竖杆;510、第四旋钮;511、第三条形通孔;512、橡胶垫;601、插孔;602、橡胶隔震支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请参阅图1-3所示,本发明为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便携式充电桩,包括充电桩本体1、防护箱体2、拉杆组件4、支撑脚机构5和缓冲板6,充电桩本体1的底部设置有四个呈矩阵状分布的带刹万向轮101,充电桩本体1的左右两侧均套设有防护箱体2,防护箱体2与移动机构3固定连接,移动机构3固定在充电桩本体1背面上的第一安装槽102内,第一安装槽102的上方设置有第二安装槽104,第二安装槽104内设置有拉杆组件4,防护箱体2的背面设置有缓冲板6,防护箱体2的正面和背面下端均设置有支撑脚机构5。
其中如图3-4、6所示,移动机构3包括电机301、丝杆302、轴承座303、螺母座304和L型连接板305,电机301和轴承座303均固定在第一安装槽102内,电机301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丝杆302的一端固定连接,丝杆302的另一端与轴承座303转动连接,丝杆302上活动套设有螺母座304,丝杆302设置为双向型丝杆,螺母座304设置有两个,两个螺母座304对称设置在丝杆302的不同旋向上,螺母座304与L型连接板305的一端固定连接,L型连接板305的另一端与防护箱体2的内壁固定连接,充电桩本体1的正面和背面上下两端均固定有滑轨103,滑轨103与滑槽201滑动连接,滑槽201设置在防护箱体2的内壁上,使用时,启动电机301,电机301带动丝杆302转动,丝杆302带动两个螺母座304移动,两个螺母座304带动两个L型连接板305移动,两个L型连接板305带动两个防护箱体2移动,防护箱体2在移动时其上的滑槽201与滑轨103滑动配合,通过移动机构3可实现左右两个防护箱体2的张开或闭合,从而使得充电桩本体1在不使用时,其上的充电接口、显示屏、开关按钮等组件能被保护起来,避免受冲击损坏,且充电桩本体1在使用时,两个防护箱体2完全展开,底盘更大,使得充电桩更加平稳。
其中如图5所示,支撑脚机构5设置在防护箱体2上的支撑脚放置通孔204内,支撑脚机构5包括外横杆501、定位柱502、第一旋钮503、内横杆504、第二旋钮505、外竖杆507、第三旋钮508、内竖杆509、第四旋钮510和橡胶垫512,外横杆501的侧面一体成型有定位柱502,定位柱502通过第一旋钮503与防护箱体2锁紧,外横杆501的内部滑动设置有内横杆504,内横杆504与外横杆501之间通过第二旋钮505锁紧,内横杆504的外端与外竖杆507的顶端铰接且通过第三旋钮508锁紧,外竖杆507的内部滑动设置有内竖杆509,内竖杆509与外竖杆507之间通过第四旋钮510锁紧,内竖杆509的底部固定有橡胶垫512,定位柱502设置在第一条形通孔205内,第一条形通孔205设置在防护箱体2的侧面上,第二旋钮505设置在第二条形通孔506内,第二条形通孔506设置在内横杆504上,第四旋钮510设置在第三条形通孔511内,第三条形通孔511设置在内竖杆509上,使用时,松开第一旋钮503,将四个支撑脚机构5从防护箱体2内抽出,然后拧紧第一旋钮503,松开第二旋钮505、第四旋钮510,根据实际地形调节外横杆501、内横杆504、内竖杆509的伸出长度,松开第三旋钮508,根据实际地形调节内横杆504与外竖杆507的夹角,从而使得充电桩能在凹凸不平的地面使用,且支撑面积得到大大提高,整个充电桩更加平稳。
其中如图6所示,缓冲板6上设置有若干个呈点阵状均匀分布的插孔601,插孔601内设置有减震杆206,减震杆206固定在防护箱体2的背面上,减震杆206上套设有减震弹簧207,减震弹簧207的一端与防护箱体2固定连接,减震弹簧207的另一端与缓冲板6固定连接,缓冲板6的外侧面上设置有若干个呈点阵状均匀分布的橡胶隔震支座602。
其中如图5所示,防护箱体2的侧面设置有若干个呈点阵状分布的通风孔202,防护箱体2的拐角处固定有缓冲气囊203。
本发明亦提供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便携式充电桩的工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充电桩从新能源汽车上取下,将拉杆组件4抽出,通过拉杆组件4与带刹万向轮101的配合,将充电桩移动到合适位置;
S2:然后启动移动机构3,移动机构3带动两个防护箱体2移动,使得充电桩本体1的充电接口、显示屏、开关按钮露出;
S3:然后将支撑脚机构5从支撑脚放置通孔204内抽出,根据地形,调节支撑脚机构5的高度、角度,使得充电桩平稳,即可开始充电;
S4:充电完毕后,将支撑脚机构5复位,再推入支撑脚放置通孔204内并固定,然后启动移动机构3,通过移动机构3带动两个防护箱体2移动,通过两个防护箱体2将充电桩本体1完全覆盖住;
S5:将充电桩再次放回新能源汽车上,放置时采用平放方式,将缓冲板6朝下,橡胶隔震支座602与汽车底面接触,通过缓冲气囊203、橡胶隔震支座602与减震弹簧207的配合,降低充电桩本体1在汽车移动过程中的碰撞。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不限制本发明,任何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均属于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便携式充电桩,包括充电桩本体(1)、防护箱体(2)、拉杆组件(4)、支撑脚机构(5)和缓冲板(6),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桩本体(1)的底部设置有四个呈矩阵状分布的带刹万向轮(101),所述充电桩本体(1)的左右两侧均套设有防护箱体(2),所述防护箱体(2)与移动机构(3)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机构(3)固定在充电桩本体(1)背面上的第一安装槽(102)内,所述第一安装槽(102)的上方设置有第二安装槽(104),所述第二安装槽(104)内设置有拉杆组件(4),所述防护箱体(2)的背面设置有缓冲板(6),所述防护箱体(2)的正面和背面下端均设置有支撑脚机构(5);
所述移动机构(3)包括电机(301)、丝杆(302)、轴承座(303)、螺母座(304)和L型连接板(305),所述电机(301)和轴承座(303)均固定在第一安装槽(102)内,所述电机(301)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丝杆(302)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丝杆(302)的另一端与轴承座(303)转动连接,所述丝杆(302)上活动套设有螺母座(304),所述螺母座(304)与L型连接板(305)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L型连接板(305)的另一端与防护箱体(2)的内壁固定连接;
所述支撑脚机构(5)设置在防护箱体(2)上的支撑脚放置通孔(204)内,所述支撑脚机构(5)包括外横杆(501)、定位柱(502)、第一旋钮(503)、内横杆(504)、第二旋钮(505)、外竖杆(507)、第三旋钮(508)、内竖杆(509)、第四旋钮(510)和橡胶垫(512),所述外横杆(501)的侧面一体成型有定位柱(502),所述定位柱(502)通过第一旋钮(503)与防护箱体(2)锁紧,所述外横杆(501)的内部滑动设置有内横杆(504),所述内横杆(504)与外横杆(501)之间通过第二旋钮(505)锁紧,所述内横杆(504)的外端与外竖杆(507)的顶端铰接且通过第三旋钮(508)锁紧,所述外竖杆(507)的内部滑动设置有内竖杆(509),所述内竖杆(509)与外竖杆(507)之间通过第四旋钮(510)锁紧,所述内竖杆(509)的底部固定有橡胶垫(512);
所述缓冲板(6)上设置有若干个呈点阵状均匀分布的插孔(601),所述插孔(601)内设置有减震杆(206),所述减震杆(206)固定在防护箱体(2)的背面上,所述减震杆(206)上套设有减震弹簧(207),所述缓冲板(6)的外侧面上设置有若干个呈点阵状均匀分布的橡胶隔震支座(6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便携式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桩本体(1)的正面和背面上下两端均固定有滑轨(103),所述滑轨(103)与滑槽(201)滑动连接,所述滑槽(201)设置在防护箱体(2)的内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便携式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丝杆(302)设置为双向型丝杆,所述螺母座(304)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螺母座(304)对称设置在丝杆(302)的不同旋向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便携式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箱体(2)的侧面设置有若干个呈点阵状分布的通风孔(202),所述防护箱体(2)的拐角处固定有缓冲气囊(20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便携式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柱(502)设置在第一条形通孔(205)内,所述第一条形通孔(205)设置在防护箱体(2)的侧面上,所述第二旋钮(505)设置在第二条形通孔(506)内,所述第二条形通孔(506)设置在内横杆(504)上,所述第四旋钮(510)设置在第三条形通孔(511)内,所述第三条形通孔(511)设置在内竖杆(509)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便携式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弹簧(207)的一端与防护箱体(2)固定连接,所述减震弹簧(207)的另一端与缓冲板(6)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便携式充电桩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充电桩从新能源汽车上取下,将拉杆组件(4)抽出,通过拉杆组件(4)与带刹万向轮(101)的配合,将充电桩移动到合适位置;
S2:然后启动移动机构(3),移动机构(3)带动两个防护箱体(2)移动,使得充电桩本体(1)的充电接口、显示屏、开关按钮露出;
S3:然后将支撑脚机构(5)从支撑脚放置通孔(204)内抽出,根据地形,调节支撑脚机构(5)的高度、角度,使得充电桩平稳,即可开始充电;
S4:充电完毕后,将支撑脚机构(5)复位,再推入支撑脚放置通孔(204)内并固定,然后启动移动机构(3),通过移动机构(3)带动两个防护箱体(2)移动,通过两个防护箱体(2)将充电桩本体(1)完全覆盖住;
S5:将充电桩再次放回新能源汽车上,放置时采用平放方式,将缓冲板(6)朝下,橡胶隔震支座(602)与汽车底面接触,通过缓冲气囊(203)、橡胶隔震支座(602)与减震弹簧(207)的配合,降低充电桩本体(1)在汽车移动过程中的碰撞。
CN202110224422.7A 2021-03-01 2021-03-01 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便携式充电桩及其工作方法 Pending CN11287436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24422.7A CN112874361A (zh) 2021-03-01 2021-03-01 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便携式充电桩及其工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24422.7A CN112874361A (zh) 2021-03-01 2021-03-01 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便携式充电桩及其工作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74361A true CN112874361A (zh) 2021-06-01

Family

ID=760549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224422.7A Pending CN112874361A (zh) 2021-03-01 2021-03-01 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便携式充电桩及其工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874361A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919124A1 (fr) * 2007-07-20 2009-01-23 Krishan Advaney Bagage a roulettes equipe d'un moteur pour charger des appareils electroniques
US20110062911A1 (en) * 2009-09-11 2011-03-17 Matthew Lloyd Portable charging apparatus
CN203512261U (zh) * 2013-09-09 2014-04-02 贝特(杭州)工业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支撑结构的自卸式箱柜
CN205583765U (zh) * 2016-04-15 2016-09-14 安徽天鹏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便携式移动直流充电桩
CN206888070U (zh) * 2017-06-01 2018-01-16 山东协和学院 一种市政雨水蓄水设备
CN206908978U (zh) * 2017-04-24 2018-01-19 武汉东湖学院 一种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桩保护装置
CN108544940A (zh) * 2018-04-03 2018-09-18 芜湖华佳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桩的保护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919124A1 (fr) * 2007-07-20 2009-01-23 Krishan Advaney Bagage a roulettes equipe d'un moteur pour charger des appareils electroniques
US20110062911A1 (en) * 2009-09-11 2011-03-17 Matthew Lloyd Portable charging apparatus
CN203512261U (zh) * 2013-09-09 2014-04-02 贝特(杭州)工业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支撑结构的自卸式箱柜
CN205583765U (zh) * 2016-04-15 2016-09-14 安徽天鹏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便携式移动直流充电桩
CN206908978U (zh) * 2017-04-24 2018-01-19 武汉东湖学院 一种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桩保护装置
CN206888070U (zh) * 2017-06-01 2018-01-16 山东协和学院 一种市政雨水蓄水设备
CN108544940A (zh) * 2018-04-03 2018-09-18 芜湖华佳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桩的保护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114363A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专用升降式充电装置
CN112706638A (zh) 一种太阳能电动单车充电桩
CN112874361A (zh) 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便携式充电桩及其工作方法
JP3134909B2 (ja) 電気自動車のバッテリー交換装置
CN111332348A (zh) 一种用于精密电子产品的运输装置
CN114162095B (zh) 一种智能无线遥控挪车设备
CN213814857U (zh) 一种移动方便的共享充电宝
CN213619396U (zh) 一种具有防撞击功能的充电桩
CN211684739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安全防护装置
CN220129968U (zh) 一种可移动拆卸的电动汽车充电桩
CN219088576U (zh) 一种电动可骑行行李箱车轮轮轴安装结构
CN212473136U (zh) 一种智能汽车可移动充电桩
CN215921931U (zh) 一种电动汽车用新型交流充电桩
CN214929098U (zh) 一种便于移动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CN213619422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CN215436069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智能充电桩
CN213199490U (zh) 一种具有多功能的新能源充电桩
CN214205827U (zh) 一体化音响组合
CN218919742U (zh) 一种高压开关柜
CN218021245U (zh) 一种可以移动式电动汽车新能源充电桩
CN220421474U (zh) 一种便于维护的锂离子电池组充电设备
CN212553718U (zh) 一种车辆工程用检修架
CN219857175U (zh) 一种机械电气用储存转运装置
CN219204153U (zh) 一种车载直流充电器
CN219947938U (zh) 一种小型直流便携式充电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