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72910A - 整体叶盘复合数控铣削双立柱机床加工前的校准方法 - Google Patents

整体叶盘复合数控铣削双立柱机床加工前的校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872910A
CN112872910A CN202110041586.6A CN202110041586A CN112872910A CN 112872910 A CN112872910 A CN 112872910A CN 202110041586 A CN202110041586 A CN 202110041586A CN 112872910 A CN112872910 A CN 1128729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lling
axis
disc
column
h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04158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872910B (zh
Inventor
辛红敏
吴华伟
杨峰
叶从进
张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bei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
Original Assignee
Hubei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bei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 filed Critical Hubei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
Priority to CN202110041586.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872910B/zh
Publication of CN1128729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729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8729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729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QDETAILS, COMPONENTS, OR ACCESSORIES FOR MACHINE TOOLS, e.g. ARRANGEMENTS FOR COPYING OR CONTROLLING; MACHINE TOOLS IN GENERAL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ICULAR DETAILS OR COMPONENTS; COMBINATIONS OR ASSOCIATIONS OF METAL-WORKING MACHINES, NOT DIRECTED TO A PARTICULAR RESULT
    • B23Q17/00Arrangements for observing, indicating or measuring on machine tools
    • B23Q17/22Arrangements for observing, indicating or measuring on machine tools for indicating or measuring existing or desired position of tool or work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CMILLING
    • B23C3/00Milling particular work; Special milling operations; Machines theref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illing Proces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整体叶盘复合数控铣削双立柱机床加工前的校准方法,以任一竖直线为基准直线,分别调节盘铣立柱和插铣立柱,直至盘铣立柱和插铣立柱的垂直度均小于等于第一阈值;以插铣立柱为基准,调节旋转工作台的平面度;以旋转工作台为基准,分别调节并确定A轴和B轴的零点;其中,A轴为插铣头的旋转轴,B轴为盘铣头的旋转头;以旋转工作台和B轴的零点为基准,调节盘铣刀安装平面;以A轴的零点和B轴的零点为基准,确定盘铣头的安装偏差、插铣头的安装偏差、盘铣刀刀长、X轴零点和Y轴零点;本发明分别对机床的坐标系进行设定及机床关键零部件的形位公差进行测定,从而保证了整体叶盘的加工精度。

Description

整体叶盘复合数控铣削双立柱机床加工前的校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航空发动机整体叶盘机械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整体叶盘复合数控铣削双立柱机床加工前的校准方法。
背景技术
整体叶盘是高推重比、高性能发动机的核心部件,也是航空航天、国防、能源、动力等领域重大装备实现减重、增效和改善性能的关键零件。但由于其结构复杂、通道窄、开敞性差等,使其制造技术属于国际性难题。
目前,国内在整体叶盘加工方面普遍采用并依赖进口的通用五坐标机床插铣加工,难以满足整体叶盘零件的高效低成本制造要求。尤其在其粗加工阶段,加工过程使用的刀具规格多且刀具磨损严重,导致加工周期长、效率低,成本居高不下。而且,国外新研整体叶盘加工工艺与装备技术对我国实行严密技术封锁,大量国内整体叶盘加工经验表明:现有整体叶盘粗加工装备与工艺技术已经成为整体叶盘工程化批量生产中实现高效、低成本制造的瓶颈问题。资料显示,某新型航空发动机一级风扇整体叶盘的制造,开槽粗加工材料去除量约占90%,使用高精度和高成本的进口通用五坐标加工中心,即使采用先进的插铣工艺技术,开槽粗加工仍需约40~50天时间。加工效率极其低下,已经很难适应国内航空发动机的批量化生产需求,严重制约我国新一代航空发动机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限制我国航空工业跨越式发展和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国内相关高校及企业开展整体叶盘复合数控铣削加工工艺及装备技术研究,并开发出整体叶盘复合数控铣削双立柱铣床(参见中国专利ZL201810615012.3),该机床采用双立柱结构,将盘铣装置安装在一个立柱上,插铣、侧铣装置则安装在另一个立柱上,该机床可提高整体叶盘加工效率3~4倍,满足航空发动机批量化生产的需要,从而推动我国航空工业的跨越式发展。
机床加工前的校准是机床进行加工之前的首要步骤,关系到机床的加工性能和零件的加工精度,但是,由于该机床的结构和精度要求都不同于现有的机床,所以现有的机床坐标系设定方法对该机床并不适用,需要设计一款新的适用于该机床的校准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整体叶盘复合数控铣削双立柱机床加工前的校准方法,以解决该机床加工前的校准问题,提升机床的加工性能和零件的加工精度。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整体叶盘复合数控铣削双立柱机床加工前的校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以底层导轨方向为X轴方向、上层导轨方向为Y轴方向、竖直方向为Z轴方向,确定双立柱机床坐标系;
以任一竖直线为基准直线,分别调节盘铣立柱和插铣立柱,直至盘铣立柱和插铣立柱的垂直度均小于等于第一阈值;
以插铣立柱为基准,调节旋转工作台的平面度;
以旋转工作台为基准,分别调节并确定A轴和B轴的零点;其中,A轴为插铣头的旋转轴,B轴为盘铣头的旋转头;
以旋转工作台和B轴的零点为基准,调节盘铣刀安装平面;
以A轴的零点和B轴的零点为基准,确定盘铣头的安装偏差、插铣头的安装偏差、盘铣刀刀长、X轴零点和Y轴零点。
进一步地,调节盘铣立柱/插铣立柱时,盘铣立柱/插铣立柱的垂直度测量方法为:
将方尺立于旋转工作台上并拉直,百分表吸在盘铣头/插铣头上,百分表触头抵在方尺上的一个竖直平面上,使盘铣头/插铣头上下移动时,观测百分表的表针,当表针跳动小于等于一个刻度值时,即为盘铣立柱/插铣立柱的垂直度小于等于第一阈值。
进一步地,调节旋转工作台的平面度时,其平面度测量方法为:
将方尺置于旋转工作台上,将百分表吸在插铣头上,百分表触头抵在方尺的上表面,沿X轴方向移动旋转工作台,观测百分表的表针,当表针跳动小于等于一个刻度值时,即为旋转工作台的平面度小于等于第一阈值。
进一步地,调节并确定A轴和B轴的零点时,B轴零点的确定方法为:
将盘铣芯棒安装在盘铣头上,将百分表吸在旋转工作台上,旋转B轴位置,将百分表触头抵在盘铣芯棒的外圆周上,上下移动盘铣头,当表针跳动小于等于一个刻度值时,将该时刻B轴的位置作为B轴的零点;
A轴零点的确定方法为:
将A轴垂直于旋转工作台时的位置作为A轴的零点。
进一步地,调节盘铣刀安装平面时,盘铣刀安装平面的平面度测量方法为:
将百分表吸在旋转工作台上,B轴旋转至零点,百分表触头抵在盘铣刀安装平面上,旋转盘铣头,当表针跳动小于等于一个刻度值时,确定盘铣刀安装平面合格。
进一步地,确定盘铣头的安装偏差包括:
将B轴分别旋转到-180°和180°,并分别记录盘铣头中心点的坐标值;
通过公式偏差1=|ΔX1-ΔZ2|/2计算盘铣头的安装偏差;其中,ΔX1=|x1-x2|+r盘铣芯棒,ΔZ1=|Z1-Z2|+r盘铣芯棒,x1和x2分别B轴旋转到-180°和180°时盘铣头的中心点的X轴坐标,Z1和Z2分别为B轴旋转到-180°和180°时盘铣头的中心点的Z轴坐标,r盘铣芯棒为盘铣芯棒的半径;
当偏差1小于等于第一偏差阈值时,表示盘铣头的安装偏差合格。
进一步地,确定插铣头的安装偏差包括:
将A轴分别旋转到-15°和105°,并分别记录插铣头中心点的坐标值;
通过偏差2=|ΔX2-ΔZ2|/2计算插铣头的安装偏差;其中,ΔX2=|x3-x4|+r插铣芯棒,ΔZ2=|Z3-Z4|+r插铣芯棒,x3和x4分别A轴旋转到-15°和105°时插铣头的中心点的X轴坐标,Z3和Z4分别为A轴旋转到-15°和105°时插铣头的中心点的Z轴坐标,r插铣芯棒为插铣芯棒的半径;
当偏差2小于等于第二偏差阈值时,表示插铣头的安装偏差合格。
进一步地,确定X轴零点包括:
将盘铣头与旋转工作台中心点在位于同一竖线时的X轴的坐标值X0作为X轴的零点;
其中,X0=Xm+ΔX,Xm为插铣头与旋转工作台中心点重合时的X轴坐标值,ΔX=|X5-X6|+|R盘铣芯棒-R插铣芯棒|,将盘铣芯棒和插铣芯棒分别安装在盘铣头和插铣头上,A轴和B轴均回零,将百分表触头沿X方向抵在盘铣芯棒和插铣芯棒的一侧,当表针示数不变时,得到的X5,将百分表触头沿X方向抵在盘铣芯棒和插铣芯棒的一侧,当表针示数不变时,得到的X6
进一步地,确定Y轴零点包括:
将插铣头与旋转工作台中心点重合时的Y轴坐标值Y0作为Y轴的零点。
进一步地,确定盘铣刀刀长包括:
将B轴回零,用对刀块在盘铣刀安装平面与旋转工作台顶面之间对刀,记录Z轴坐标Z5
将盘铣刀装在盘铣头上,用同一对刀块在盘铣刀Z方向下侧刀尖与旋转工作台之间对刀,记录Z轴坐标Z6
通过ΔZ=|z5-z6|计算盘铣刀刀长;其中,ΔZ为盘铣刀刀长。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利用方尺、百分表、芯棒、对刀块等辅助工具进行坐标系设定及检测,从而为机床的加工运行提供精度保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出了整体叶盘复合数控铣削双立柱机床坐标系及形位精度测量方法,分别对机床的坐标系进行设定及机床关键零部件的形位公差进行测定,使得整体叶盘复合数控铣削双立柱机床的整体加工精度相比之前提高90%以上,从而保证了整体叶盘的加工精度,进而使得使用该机床加工整体叶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得到保证,并有利于该机床的推广应用,该机床的成熟应用最终使得整体叶盘的加工效率提高3~4倍。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整体叶盘复合数控铣削双立柱机床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盘铣刀安装放大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所用的各个工具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盘铣立柱;2.盘铣头;3.盘铣刀;4.插铣头;5.旋转工作台;6.插铣立柱;9.方尺;10.百分表;11.百分表触头;13.盘铣芯棒;14.插铣芯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整体叶盘复合数控铣削双立柱机床加工前的校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以底层导轨方向为X轴方向、上层导轨方向为Y轴方向、竖直方向为Z轴方向,确定双立柱机床坐标系;以任一竖直线为基准直线,分别调节盘铣立柱1和插铣立柱6,直至盘铣立柱1和插铣立柱6的垂直度均小于等于第一阈值;以插铣立柱6为基准,调节旋转工作台5的平面度;以旋转工作台5为基准,分别调节并确定A轴和B轴的零点;其中,A轴为插铣头4的旋转轴,B轴为盘铣头的旋转头;以旋转工作台5和B轴的零点为基准,调节盘铣刀安装平面;以A轴的零点和B轴的零点为基准,确定盘铣头2的安装偏差、插铣头4的安装偏差、盘铣刀刀长、X轴零点和Y轴零点。
本发明提出了整体叶盘复合数控铣削双立柱机床坐标系及形位精度测量方法,分别对机床的坐标系进行设定及机床关键零部件的形位公差进行测定,使得整体叶盘复合数控铣削双立柱机床的整体加工精度相比之前提高90%以上,从而保证了整体叶盘的加工精度,进而使得使用该机床加工整体叶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得到保证,并有利于该机床的推广应用,该机床的成熟应用最终使得整体叶盘的加工效率提高3~4倍。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整台机床采用双立柱结构,如图1所示,分别是盘铣立柱1和插铣立柱6,机床主要有盘铣头2、盘铣刀3、插铣头4,旋转工作台5,导轨组成。同时该机床具有三个旋转轴A、B、C,其中A轴行程:-15°~105°,B轴行程:-180°~180°,C轴行程:0°~360°。本发明中用到的各个工具的机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
具体的,调节盘铣立柱1/插铣立柱6时,盘铣立柱1/插铣立柱6的垂直度测量方法为:
将方尺9立于旋转工作台5上并拉直,百分表10吸在盘铣头2/插铣头4上,百分表触头11抵在方尺9上的一个竖直平面上,使盘铣头2/插铣头4上下移动时,观测百分表10的表针,当表针跳动小于等于一个刻度值时,即为盘铣立柱1/插铣立柱6的垂直度小于等于第一阈值。
更为具体的,盘铣头2和插铣头4上下移动的距离设定为500mm,且当表针跳动小于等于一个刻度值时,垂直度≤0.01mm。
在本实施例中,调节旋转工作台5的平面度时,其平面度测量方法为:
将方尺9置于旋转工作台5上,在X轴方向拉直,将百分表10吸在插铣头4上,百分表触头11抵在方尺9的上表面,沿X轴方向移动旋转工作台5,移动距离设定为800mm,观测百分表10的表针,当表针跳动小于等于一个刻度值时(垂直度≤0.01mm),即为旋转工作台5的平面度小于等于第一阈值。
另外,本实施例中还需要对导轨的水平度进行量测,将方尺9旋转90°放在旋转工作台5上,继续将百分表触头11打在方尺9上表面,沿Y轴方向移动旋转工作台5,移动距离800mm,表针跳动1丝(即一个刻度值)为合格。
在调节并确定A轴和B轴的零点时,将A轴垂直于旋转工作台5时的位置作为A轴的零点。在本实施例中,经过百分表10校准发现,此时的A轴的机床实际坐标为0.8735。
B轴零点的确定方法为:将盘铣芯棒13安装在盘铣头2上,将百分表10吸在旋转工作台5上,旋转B轴位置,将百分表触头11抵在盘铣芯棒13的外圆周上,上下移动盘铣头2,当表针跳动小于等于一个刻度值时,将该时刻B轴的位置作为B轴的零点。
关于确定盘铣头2的安装偏差,将B轴分别旋转到-180°和180°,并分别记录盘铣头2中心点的坐标值;x1=64.5307,Z1=843.4122,x2=259.2082,Z2=1037.9651;通过ΔX1=|x1-x2|+r盘铣芯棒和ΔZ1=|Z1-Z2|+r盘铣芯棒分别计算出ΔX1和ΔZ1,再通过公式偏差1=|ΔX1-ΔZ2|/2计算盘铣头2的安装偏差;x1和x2分别B轴旋转到-180°和180°时盘铣头2的中心点的X轴坐标,Z1和Z2分别为B轴旋转到-180°和180°时盘铣头2的中心点的Z轴坐标,r盘铣芯棒为盘铣芯棒13的半径;该实施例中取20mm。则有,ΔX1=259.2082-64.5307+20=259.2082,ΔZ1=1037.9651-843.4122+20=214.5520。偏差1=0.06275,当偏差1小于等于第一偏差阈值时,表示盘铣头2的安装偏差合格,,该实施例的偏差阈值为0.007。
同理,确定插铣头4的安装偏差包括:将A轴分别旋转到-15°和105°,并分别记录插铣头4中心点的坐标值;通过偏差2=|ΔX2-ΔZ2|/2计算插铣头4的安装偏差;其中,ΔX2=|x3-x4|+r插铣芯棒,ΔZ2=|Z3-Z4|+r插铣芯棒,x3和x4分别A轴旋转到-15°和105°时插铣头4的中心点的X轴坐标,Z3和Z4分别为A轴旋转到-15°和105°时插铣头4的中心点的Z轴坐标,r插铣芯棒为插铣芯棒14的半径;当偏差2小于等于第二偏差阈值时,表示插铣头4的安装偏差合格。
在该实施例中,x3=-755.029,x4=-1130.1428,Z3=-758.4556,Z4=-1133.6806,插铣芯棒的半径30mm,所以,计算出的插铣头4的安装偏差为0.05105,第二偏差阈值为0.08,因此本实施例中插铣头4的安装偏差合格。
调节盘铣刀安装平面时,盘铣刀安装平面的平面度测量方法为:
将百分表10吸在旋转工作台5上,B轴旋转至零点,百分表触头11抵在盘铣刀安装平面上,旋转盘铣头2,当表针跳动小于等于一个刻度值时,确定盘铣刀安装平面合格。
在本实施例中,还需要确定盘铣刀刀长,先要安装盘铣刀,安装图如图2所示。该过程具体包括:将B轴回零,用对方尺9在盘铣刀安装平面与旋转工作台5顶面之间对刀,记录Z轴坐标Z5,Z5=1085.7574;将盘铣刀3装在盘铣头2上,用同一方尺9在盘铣刀3的Z方向下侧刀尖与旋转工作台5之间对刀,记录Z轴坐标Z6,Z6=1025.3632;通过ΔZ=|z5-z6|计算盘铣刀刀长;其中,ΔZ=60.3942为盘铣刀刀长。
在确定盘铣刀的刀长后,还需要确定X轴零点和Y轴零点。将盘铣头2(其中心线)与旋转工作台5中心点在位于同一竖线时的X轴的坐标值X0作为X轴的零点;其中,X0=Xm+ΔX,Xm为插铣头4(中心线)与旋转工作台5中心点位于重合时的X轴坐标值,ΔX=|X5-X6|+|R盘铣芯棒-R插铣芯棒|,将盘铣芯棒13和插铣芯棒14分别安装在盘铣头2和插铣头4上,A轴和B轴均回零,将百分表触头11沿X方向抵在盘铣芯棒13和插铣芯棒14的一侧,当表针示数不变时,得到的X5,将百分表触头11沿X方向抵在盘铣芯棒13和插铣芯棒14的一侧,当表针示数不变时,得到的X6。具体的,Xm=-1689.2569,X5=-1700.1336,X6=-220.6036,进而计算得出ΔX=1489.53,即X0=199.7269。
再确定Y轴零点,将插铣头4(其中心线)与旋转工作台5中心点位于同一竖线(重合)时的Y轴坐标值Y0作为Y轴的零点,通过测量可得,该时刻X=-1689.2569,Y=-595.4032,因此Y0=-595.4032。
在本实施例中还需要确定△Y:将盘铣芯棒13和插铣芯棒14分别安装在盘铣头2和插铣头4上,B轴和A轴均回零,用百分表触头11沿Y方向打在盘铣芯棒13和插铣芯棒14的同一侧,并保持两次表针示数不变,得到的两个Y坐标值分别是Y1=-786.7991和Y2=-79.4502.已知盘铣芯棒13半径20mm,插铣芯棒14半径30mm,故:ΔY=|Y1-Y2|+|R1-R2|=697.3489。
另外,在本发明实施例中Z1轴零点,需安装工装后,Z1轴回零,此时Z1轴坐标值-工装高度值,即为Z1轴零点。同理Z2轴零点:需安装工装后,Z2轴回零,此时Z2轴坐标值-工装高度值,即为Z2轴零点。
经过以上步骤,整体叶盘复合铣削双立柱机床坐标系设定及关键零部件形位公差测量过程结束。

Claims (10)

1.整体叶盘复合数控铣削双立柱机床加工前的校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以底层导轨方向为X轴方向、上层导轨方向为Y轴方向、竖直方向为Z轴方向,确定双立柱机床坐标系;
以任一竖直线为基准直线,分别调节所述盘铣立柱(1)和所述插铣立柱(6),直至所述盘铣立柱(1)和所述插铣立柱(6)的垂直度均小于等于第一阈值;
以所述插铣立柱(6)为基准,调节旋转工作台(5)的平面度;
以所述旋转工作台(5)为基准,分别调节并确定A轴和B轴的零点;其中,A轴为插铣头(4)的旋转轴,B轴为盘铣头的旋转头;
以所述旋转工作台(5)和所述B轴的零点为基准,调节盘铣刀安装平面;
以所述A轴的零点和所述B轴的零点为基准,确定盘铣头(2)的安装偏差、所述插铣头(4)的安装偏差、盘铣刀刀长、X轴零点和Y轴零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体叶盘复合数控铣削双立柱机床加工前的校准方法,其特征在于,调节所述盘铣立柱(1)/插铣立柱(6)时,所述盘铣立柱(1)/插铣立柱(6)的垂直度测量方法为:
将方尺(9)立于所述旋转工作台(5)上并拉直,百分表(10)吸在盘铣头(2)/插铣头(4)上,百分表触头(11)抵在所述方尺(9)上的一个竖直平面上,使所述盘铣头(2)/插铣头(4)上下移动时,观测所述百分表(10)的表针,当所述表针跳动小于等于一个刻度值时,即为所述盘铣立柱(1)/插铣立柱(6)的垂直度小于等于第一阈值。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整体叶盘复合数控铣削双立柱机床加工前的校准方法,其特征在于,调节旋转工作台(5)的平面度时,其平面度测量方法为:
将所述方尺(9)置于所述旋转工作台(5)上,将所述百分表(10)吸在所述插铣头(4)上,所述百分表触头(11)抵在所述方尺(9)的上表面,沿X轴方向移动所述旋转工作台(5),观测所述百分表(10)的表针,当所述表针跳动小于等于一个刻度值时,即为所述旋转工作台(5)的平面度小于等于第一阈值。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整体叶盘复合数控铣削双立柱机床加工前的校准方法,其特征在于,调节并确定A轴和B轴的零点时,所述B轴零点的确定方法为:
将盘铣芯棒(13)安装在盘铣头(2)上,将百分表(10)吸在旋转工作台(5)上,旋转B轴位置,将百分表触头(11)抵在盘铣芯棒(13)的外圆周上,上下移动盘铣头(2),当所述表针跳动小于等于一个刻度值时,将该时刻B轴的位置作为B轴的零点;
所述A轴零点的确定方法为:
将所述A轴垂直于所述旋转工作台(5)时的位置作为所述A轴的零点。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整体叶盘复合数控铣削双立柱机床加工前的校准方法,其特征在于,调节盘铣刀安装平面时,所述盘铣刀安装平面的平面度测量方法为:
将所述百分表(10)吸在所述旋转工作台(5)上,所述B轴旋转至零点,百分表触头(11)抵在所述盘铣刀安装平面上,旋转所述盘铣头(2),当所述表针跳动小于等于一个刻度值时,确定所述盘铣刀安装平面合格。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整体叶盘复合数控铣削双立柱机床加工前的校准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所述盘铣头(2)的安装偏差包括:
将所述B轴分别旋转到-180°和180°,并分别记录所述盘铣头(2)中心点的坐标值;
通过公式偏差1=|ΔX1-ΔZ2|/2计算所述盘铣头(2)的安装偏差;其中,ΔX1=|x1-x2|+r盘铣芯棒,ΔZ1=|Z1-Z2|+r盘铣芯棒,x1和x2分别B轴旋转到-180°和180°时盘铣头(2)的中心点的X轴坐标,Z1和Z2分别为B轴旋转到-180°和180°时盘铣头(2)的中心点的Z轴坐标,r盘铣芯棒为盘铣芯棒(13)的半径;
当所述偏差1小于等于第一偏差阈值时,表示所述盘铣头(2)的安装偏差合格。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整体叶盘复合数控铣削双立柱机床加工前的校准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所述插铣头(4)的安装偏差包括:
将A轴分别旋转到-15°和105°,并分别记录所述插铣头(4)中心点的坐标值;
通过偏差2=|ΔX2-ΔZ2|/2计算所述插铣头(4)的安装偏差;其中,ΔX2=|x3-x4|+r插铣芯棒,ΔZ2=|Z3-Z4|+r插铣芯棒,x3和x4分别A轴旋转到-15°和105°时插铣头(4)的中心点的X轴坐标,Z3和Z4分别为A轴旋转到-15°和105°时插铣头(4)的中心点的Z轴坐标,r插铣芯棒为插铣芯棒(14)的半径;
当所述偏差2小于等于第二偏差阈值时,表示所述插铣头(4)的安装偏差合格。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整体叶盘复合数控铣削双立柱机床加工前的校准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X轴零点包括:
将所述盘铣头(2)与所述旋转工作台(5)中心点在位于同一竖线时的X轴的坐标值X0作为X轴的零点;
其中,X0=Xm+ΔX,Xm为所述插铣头(4)与所述旋转工作台(5)中心点重合时的X轴坐标值,ΔX=|X5-X6|+|R盘铣芯棒-R插铣芯棒|,将盘铣芯棒(13)和插铣芯棒(14)分别安装在盘铣头(2)和插铣头(4)上,A轴和B轴均回零,将百分表触头(11)沿X方向抵在盘铣芯棒(13)和插铣芯棒(14)的一侧,当所述表针示数不变时,得到的X5,将百分表触头(11)沿X方向抵在盘铣芯棒(13)和插铣芯棒(14)的一侧,当所述表针示数不变时,得到的X6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整体叶盘复合数控铣削双立柱机床加工前的校准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Y轴零点包括:
将所述插铣头(4)与所述旋转工作台(5)中心点重合时的Y轴坐标值Y0作为Y轴的零点。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整体叶盘复合数控铣削双立柱机床加工前的校准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盘铣刀刀长包括:
将B轴回零,用对方尺(9)在所述盘铣刀安装平面与所述旋转工作台(5)顶面之间对刀,记录Z轴坐标Z5
将所述盘铣刀(3)装在所述盘铣头(2)上,用同一所述方尺(9)在所述盘铣刀(3)Z方向下侧刀尖与所述旋转工作台(5)之间对刀,记录Z轴坐标Z6
通过ΔZ=|z5-z6|计算所述盘铣刀刀长;其中,ΔZ为盘铣刀刀长。
CN202110041586.6A 2021-01-13 2021-01-13 整体叶盘复合数控铣削双立柱机床加工前的校准方法 Active CN11287291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41586.6A CN112872910B (zh) 2021-01-13 2021-01-13 整体叶盘复合数控铣削双立柱机床加工前的校准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41586.6A CN112872910B (zh) 2021-01-13 2021-01-13 整体叶盘复合数控铣削双立柱机床加工前的校准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72910A true CN112872910A (zh) 2021-06-01
CN112872910B CN112872910B (zh) 2022-03-29

Family

ID=760453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041586.6A Active CN112872910B (zh) 2021-01-13 2021-01-13 整体叶盘复合数控铣削双立柱机床加工前的校准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872910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06803A (zh) * 2022-01-17 2022-04-29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加工中心机床零点恢复及校准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506543A (en) * 1975-06-06 1978-04-05 Habib Robert Machine for machining spiral cutting edges on cutting tools
DE3220026A1 (de) * 1982-05-27 1983-12-01 Maho Werkzeugmaschbau Babel Teilapparat
JP2001030143A (ja) * 1999-07-22 2001-02-06 Toshiba Mach Co Ltd ボールエンドミル工具の自動測定方法および自動測定装置
CN205927851U (zh) * 2016-08-19 2017-02-08 浙江朝舜机电有限公司 制造电机用铣磨一体机
CN108413849A (zh) * 2018-03-09 2018-08-17 芜湖天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立式加工中心三轴垂直度的检测方法及检测装置
CN108817488A (zh) * 2018-06-14 2018-11-16 西北工业大学 整体叶盘复合数控铣削双立柱机床精度校准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506543A (en) * 1975-06-06 1978-04-05 Habib Robert Machine for machining spiral cutting edges on cutting tools
DE3220026A1 (de) * 1982-05-27 1983-12-01 Maho Werkzeugmaschbau Babel Teilapparat
JP2001030143A (ja) * 1999-07-22 2001-02-06 Toshiba Mach Co Ltd ボールエンドミル工具の自動測定方法および自動測定装置
CN205927851U (zh) * 2016-08-19 2017-02-08 浙江朝舜机电有限公司 制造电机用铣磨一体机
CN108413849A (zh) * 2018-03-09 2018-08-17 芜湖天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立式加工中心三轴垂直度的检测方法及检测装置
CN108817488A (zh) * 2018-06-14 2018-11-16 西北工业大学 整体叶盘复合数控铣削双立柱机床精度校准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06803A (zh) * 2022-01-17 2022-04-29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加工中心机床零点恢复及校准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14406803B (zh) * 2022-01-17 2023-11-21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加工中心机床零点恢复及校准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72910B (zh) 2022-03-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01021B (zh) 五轴联动数控机床回转摆动轴几何误差参数值的测量方法
CN108817488B (zh) 整体叶盘复合数控铣削双立柱机床精度校准方法
CN106950918B (zh) 一种用于在数控机床上ac摆角误差补偿的方法
CN111060063B (zh) 一种面向机匣回转筒体类零件的自动定位找正装置及方法
CN105397549B (zh) 机床加工孔面工件的找零点方法
CN106078359B (zh) 一种龙门式多主轴制孔组合机床的零点定义与标定方法
CN110270883A (zh) 基于试件特征分解的三轴数控机床几何误差与热误差逆向辨识方法
CN110539020B (zh) 一种双五轴镜像铣机床的精度自诊断方法
CN108469782A (zh) 一种基于旋转轴综合误差测量值的安装误差辨识方法
CN105159228A (zh) 五轴联动数控机床实现rtcp功能的五轴标定方法
CN112872910B (zh) 整体叶盘复合数控铣削双立柱机床加工前的校准方法
CN112729086B (zh) 基于四轴数控铣床的涡旋盘体误差在机测量方法
CN105783845B (zh) 一种数控磨齿机在机测量系统的齿廓测量方法
CN108620952A (zh) 一种孔内径在线测量方法
CN116852050A (zh) 一种五轴全直驱桥式龙门加工中心及其加工无人机回转形叶片的工艺
CN115824002A (zh) 蜗杆砂轮磨齿机转台及修整轮中心位置测量方法
CN110370083B (zh) 一种强力剐齿加工工件位姿误差测量的方法
CN107900781A (zh) 用于车床的接触式在线检测系统的标定装置和标定方法
CN107957254A (zh) 测量数控机床工作台瞬时运动中心的实验装置与确定方法
CN116748573A (zh) 一种叶盘铣五轴卧式加工中心一体式床身制造和检测方法
CN110877237A (zh) 基于磨床主轴回转中心与工件回转中心偏心的补偿方法
CN116372609A (zh) 一种五轴联动义齿雕铣机的精度调整方法及机构
Xu et al. Error modeling and accuracy optimization of rotating ultrasonic vibration assisted EDM machine tool
CN210426371U (zh) 一种适于含能回转零件在机测量装置
CN114485534A (zh) 截面法人字齿轮对称度误差快速测量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