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39699A - 微型结构体 - Google Patents

微型结构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839699A
CN112839699A CN201980066422.XA CN201980066422A CN112839699A CN 112839699 A CN112839699 A CN 112839699A CN 201980066422 A CN201980066422 A CN 201980066422A CN 112839699 A CN112839699 A CN 1128396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strate
tip
cross
section
sepa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6642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丁炯一
梁辉锡
姜虔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bike Co ltd
Industry Academic Cooperation Foundation of Yonsei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Zhubike Co ltd
Industry Academic Cooperation Foundation of Yonsei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bike Co ltd, Industry Academic Cooperation Foundation of Yonsei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Zhubike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8396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3969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physical form
    • A61K9/0012Galenical for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ite of application
    • A61K9/0019Injectable compositions; Intramuscular, intravenous, arterial, subcutaneous administration; Compositions to be administered through the skin in an invasive manner
    • A61K9/0021Intradermal administration, e.g. through microneedle arrays, needleless injecto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7/00Other apparatu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the body; Percutany, i.e. introducing medicines into the body by diffusion through the skin
    • A61M37/0015Other apparatu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the body; Percutany, i.e. introducing medicines into the body by diffusion through the skin by using microneed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7/00Other apparatu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the body; Percutany, i.e. introducing medicines into the body by diffusion through the skin
    • A61M37/0069Devices for implanting pellets, e.g. markers or solid medicam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7/00Other apparatu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the body; Percutany, i.e. introducing medicines into the body by diffusion through the skin
    • A61M37/0015Other apparatu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the body; Percutany, i.e. introducing medicines into the body by diffusion through the skin by using microneedles
    • A61M2037/0046Solid microneed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7/00Other apparatu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the body; Percutany, i.e. introducing medicines into the body by diffusion through the skin
    • A61M37/0015Other apparatu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the body; Percutany, i.e. introducing medicines into the body by diffusion through the skin by using microneedles
    • A61M2037/0061Methods for using microneed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02/00Special media to be introduced, removed or treated
    • A61M2202/04Liquids
    • A61M2202/0468Liquids non-physiological
    • A61M2202/0484Alcohol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rmatolog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微型结构体。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微型结构体包括:尖部,形成在基板上,含有药物;及分离部,形成在基板和尖部之间,在尖部被插入到皮肤后,以通过外力物理分离或通过化学物质化学分离的方式分离基板和尖部之间。

Description

微型结构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型结构体,尤其,涉及可用于向皮肤内传递药物的微型结构体。
背景技术
通常,为了向体内递送用于治疗疾病或美容的药物而使用片剂或胶囊剂的口服给药或针头(needle)给药。近来,已开发出包括微针(microneedle)的各种微型结构体。迄今为止开发的微型结构体主要用于体内药物输送、血液收集及体内分析物的检测等。
可生物降解的微型结构体在被插入皮肤后不会立即溶解,根据所使用的物质,其完全溶解耗时数分钟至数十分钟。因此,为了防止在微型结构体被插入到皮肤中并在皮肤中溶解的过程中微型结构体从皮肤脱离,使用能够固定在皮肤的贴片。
然而,现有微贴片根据对象的皮肤状态需要不同的贴片适用时间。此时,随着微贴片的附着时间的增加,向适用对象导致皮肤刺激和发炎等的副作用。
并且,在微型结构体中包含的药物由于出汗或体温升高而在被吸收到皮肤中之前,药物的一部分在皮肤外部熔化并残留在贴片中,因此递送到皮肤中的药物量不均匀,无法实现定量输送的目的。
因此,对于能够解决微贴片的长附着时间、低药物输送效率及药物输送量不均的微型结构体的必要性增加。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微型结构体,其能够在被插入皮肤中后在短时间内将微型结构体与基板分离。
并且,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微型结构体,其可以牢固插入到皮肤并正确传递药物,且不会由于外力从皮肤脱离。
解决问题的方案
根据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微型结构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尖部,含有药物;及分离部,形成在基板和上述尖部之间,在上述尖部被插入到皮肤后,以通过外力物理分离或通过化学物质化学分离的方式分离上述基板和上述尖部之间。
在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微型结构体还可包括基底部,上述基底部形成在上述基板或上述尖部的一侧上,上述分离部可以形成在上述基底部和上述尖部之间或在上述基板和上述基底部之间,在上述尖部被插入到皮肤后,上述分离部可以分离上述基底部和上述尖部之间或上述基板和上述基底部之间。
在一实施例中,上述分离部可以包括选自可生物降解聚合物和糖类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实施例中,通过上述化学物质溶解上述分离部所需的时间可以小于5分钟,或可以通过上述化学物质在3分钟内溶解上述分离部的每单位体积的70%以上。
在一实施例中,上述化学物质可以流入到上述基板和上述皮肤之间,或者,上述化学物质可以在上述尖部被插入到上述皮肤前被涂布于上述皮肤上。
在一实施例中,上述化学物质可以包括选自水、水溶液及可注射的酯中的至少一种,上述水溶液可以包含选自具有1至4个碳原子的无水或含水低级醇、丙酮、乙酸乙酯、氯仿、1,3-丁二醇、己烷、二乙醚及乙酸丁酯中的至少一种,上述可注射的酯可以包括选自水不溶性试剂、丙二醇、聚乙二醇、油相成分及油酸乙酯中的至少一种,可用作油相成分的油可以包括选自植物油、矿物油、硅油及合成油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实施例中,上述分离部的中心部的截面面积可以小于上述分离部的两侧的截面面积。
在一实施例中,上述分离部可以被比与上述尖部或上述基板的结合力更小的力量断裂。
在一实施例中,上述分离部可以被比上述尖部从上述皮肤脱离的力量更小的力量断裂。
在一实施例中,可以对于上述分离部向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施加上述外力。
在一实施例中,上述分离部可以包括可生物降解物质。
在一实施例中,其截面可以形成为小。
在一实施例中,上述尖部的垂直截面可以越向尖端部越小,或上述尖部的垂直截面可以具有由连续曲率形成的蜡烛(candle)形状。
在一实施例中,上述基板中对应于上述分离部的部位可以形成有具有预定厚度的突出部,上述基板的截面可以由水平直线、倾斜斜线或中心凸出或凹陷的曲线形成。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微型结构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底部,形成在基板上且具有第一截面;分离部,具有小于上述基底部的上述第一截面的第二截面,以向远离上述基板的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在上述基底部上;及尖部,具有比上述分离部的上述第二截面更宽的第三截面,以向远离上述基板的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在上述分离部上,上述基底部、上述分离部及上述尖部的外侧面向远离上述基板的方向具有连续曲率。
在一实施例中,上述基底部的面积可以越向远离上述基板的方向越窄,当向远离上述基板的方向观察时,上述第二截面可以位于上述分离部的中心部分,上述第二截面为在上述分离部的截面中最窄的截面,上述第三截面可以具有比上述分离部的远离上述基板的一侧端部面更宽的截面,当向远离上述基板的方向观察上述第三截面时,上述第三截面可以为上述尖部的截面中最宽的截面,上述尖部的上端部可以呈尖端的形状,以具有从上述尖部的上述第三截面向远离上述基板的方向逐渐变窄的截面。
在一实施例中,上述基底部、上述分离部及上述尖部可以形成为一体,或上述基底部和上述尖部可以由不同的物质形成。
在一实施例中,上述第一截面的直径可以为10um至1,000um,第二截面的直径可以为5um至500um,从上述基板到上述第二截面的延伸长度可以为50um至1,000um,上述第三截面的直径可以为100um至500um,从上述第三截面到上述尖部的端部的距离可以为100um至1,000um,从上述基板到上述尖部的端部的整体延伸长度可以为200um至2,000um。
在一实施例中,上述尖部可以包括:第一体积区域,位于从上述分离部的一端部向远离上述基板的方向到上述第三截面的第一延伸长度处;第二体积区域,位于从上述第三截面作为上述第一延伸长度的两倍的延伸长度处;及第三体积区域,位于上述第二体积区域的上部,上述第一体积区域和上述第二体积区域的总体积可以为上述第三体积区域的体积的2倍至1000倍,上述尖部的体积可以为上述基底部和上述分离部的体积的1.5倍至100倍,向从上述基底部到上述尖部的整体高度方向上的前60%的高度范围内的体积可以为总体积的60%至90%。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微型结构体,当被插入到皮肤中时,插入人体的尖部的截面面积大于分离部的截面面积,使得在微型结构体的分离部被物理或化学切断的状态下,大体积的尖部可保持在皮肤中,因此可以将大量的药物传递到皮肤中,且尖部可以在被插入到皮肤中的状态下很好地固定在皮肤上,而不脱离。
并且,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微型结构体,分离部物理地或化学地分离基板和含有药物的尖部,因此含有药物的尖部可以在短时间内被分离,或者基底部也与尖端部一起可以在短时间内被分离,因此可以缩短微贴片的附着时间,可以减少如皮肤刺激和发炎等的可发生的副作用,并且可以提高在使用方面的稳定性和便利性。
并且,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微型结构体,由于微贴片的附着时间缩短,因此可以防止由于长时间使用引起的出汗、发烧及皮肤固定困难的问题等导致的药物的皮肤吸收率降低,从而可以针对每个适用对象提供相同的药物吸收率和效能,同时可以与适用对象的皮肤状态、适用部位和环境无关地传递药物,因此能够提高物质的供应性。
并且,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微型结构体为了将药物注入到皮肤中而不使用单独的注射装置,因此可以使无痛和无刺激的优点最大化。
并且,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微型结构体,包含药物的尖部被完全插入到皮肤中,且在皮肤外部溶解,因此在微贴片中没有残留物,而所有药物被皮肤吸收,因此可以实现药物的定量输送。
并且,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微型结构体,由于尖部的药物不会残留在微贴片中,因此与现有微贴片相比更卫生,且可以使适用对象的生物危害(bioharzard)、生物危害性废物和由此引起的继发性伤害的发生最小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微型结构体的截面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微型结构体的截面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微型结构体的截面图。
图4为示出图1的微型结构体被插入到皮肤中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5为示出图2的微型结构体被插入到皮肤中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6为示出图3的微型结构体被插入到皮肤中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7为用于说明在图4中分离部被化学分离的过程的截面图。
图8为用于说明在图6中分离部被化学分离的过程的截面图。
图9为用于说明在图4中分离部被物理分离的过程的截面图。
图10为用于说明在图6中分离部被物理分离的过程的截面图。
图11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微型结构体的变形例的截面图。
图12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微型结构体的变形例的截面图。
图13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微型结构体的变形例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以使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轻松实现本发明。本发明可通过多种不同的实施方式实现,并不限定于在本说明书中所说明的实施例。为了明确说明本发明,在附图中省略了与说明无关的部分,在说明书全文中,对于相同或相似的结构要素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微型结构体。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微型结构体的截面图,图2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微型结构体的截面图,图3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微型结构体的截面图。
参照图1,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微型结构体120可以呈近似圆锥形的形状。微型结构体120包括分离部122和尖部124。其中,可以选择性地形成基底部126。
作为一例,如图1的(b)部分所示,在微型结构体120a中,基底部126可以形成在基板110和分离部122之间,作为另一例,如图1的(c)部分所示,在微型结构体120b中,基底部126可以形成在分离部122和尖部124之间。
其中,分离部122、尖部124及基底部126可以根据其形成顺序具有从基板110越向尖部124的尖端部侧越小的截面。尤其,尖部124的截面可以越向上述尖端部越小。
此时,微型结构体120、120a、120b可以形成在基板110,以形成微贴片100、100a、100b。
参照图2,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微型结构体220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微型结构体120类似,但分离部222的中心部的截面面积可以小于分离部222的两侧的截面面积。微型结构体220包括分离部222和尖部224。此时,可以选择性地形成基底部226。
作为一例,如图2的(b)部分所示,在微型结构体220a中,基底部226可以形成在基板210和分离部222之间,作为另一例,如图2的(c)部分所示,在微型结构体220b中,基底部226可以形成在分离部222和尖部224之间。
此时,微型结构体220、220a、220b可以形成在基板210上以形成微贴片200、200a、200b。
参照图3,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微型结构体320可以大致形成为蜡烛形状。即,微型结构体320可以形成为在垂直截面上具有连续的曲率。微型结构体320包括分离部322和尖部324。其中,可以选择性地形成基底部326。
作为一例,如图3的(b)部分所示,在微型结构体320a中,基底部326可以形成在基板310和分离部322之间。作为另一例,如图3的(c)部分所示,在微型结构体320b中,基底部326可以形成在分离部322和尖部324之间。
其中,尖部324可以具有截面从分离部322增加至一定距离后越向尖端部越减少的蜡烛形状。
尤其,在图3的(b)部分中,本实施例的基底部326包括与基板相接的第一截面,第一截面即与基板310相接的基底部326的直径的长度可以为10um至1,000um。但是,基底部326的直径长度不限于此。
在本实施例中,基底部326的截面面积可以越向远离基板310的方向越窄。在远离基板310的方向上的基底部326的延伸长度可以为10um至500um,但不限于此。基底部326的上表面的截面面积可以小于基底部326的第一截面的面积,此时,基底部326上表面的截面的直径可以为5um至750um。
当从图3的(b)部分观察时,分离部322位于基底部326的向远离基底部326的上部即基板310的方向上的端部。
分离部322可以从上述基底部326的上表面连续地或不连续地延伸形成,且可以包括小于基底部326的第一截面的第二截面。分离部322可以形成为具有圆形截面的圆柱形状。
在本实施例中,在向远离基板310的方向观察时,分离部322可以形成为在分离部322的中心部分具有面积最小的截面。在本实施例中,将位于分离部322的中心部分且在分离部322的截面中面积最小的截面规定为第二截面来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截面的直径可以为5um至500um。
在本实施例中,当向分离部322的延伸方向观察时,分离部322可以以第二截面为中心成对称,这些形状可以为通过利用离心力等拉伸分离部322而形成的形状。
另一方面,从基板310到分离部322的第二截面的延伸长度可以为50um至1,000um,分离部322的延伸长度可以为50um至1,000um。
在本实施例中,分离部322的上截面的长度可以形成为等于基底部326的上表面的截面的直径,并且可以在其上部形成尖部324。尖部324可以连续地或不连续地连接到分离部322,并且可以形成为从分离部322延伸的具有圆形截面的圆柱形状。
尖部324具有第三截面,上述第三截面的面积大于分离部322的第二截面的面积。在本实施例中,第三截面可以被规定为形成尖部324的横截面中具有最大面积的截面。在本实施例中,第三截面的直径可以为100um至500um。此时,从基板到第三截面的距离可以为100um至1,000um,从第三截面到上述尖部324的尖端部的距离可以为100um至1,000um。并且,基底部326的延伸长度可以为100um至1,000um。
由此,尖部324的截面的面积从具有小于第三截面的截面的下部越向延伸方向越大,尖部324在第三截面具有最宽截面,跨越第三截面延伸的部分的截面面积逐渐变窄,从而在尖部324的延伸方向一端部终止于尖头形状。也就是说,尖部324可以具有其垂直截面由连续曲率形成的蜡烛形状。
在本实施例中,尖部324可以包括:第一体积区域,位于从上述分离部322的一端部向远离上述基板310的方向到上述第三截面的第一延伸长度处;第二体积区域,位于从上述第三截面作为上述第一延伸长度的两倍的延伸长度处;及第三体积区域,位于上述第二体积区域的上部。第二体积区域的上截面的长度可以等于或小于分离部322的上截面的长度。此时,上述第一体积区域和上述第二体积区域的总体积可以为上述第三体积区域的体积的2倍至1000倍。而且,尖部324的体积可以为基底部326和分离部322的体积的1.5倍至100倍。在本实施例中,尖部324可以为含有在微型结构体320a被插入到皮肤的状态下向皮肤内部注入的药物的部分,尖部324的大小越大,可向皮肤中注入的药物量越多。
由此,包括基底部326、分离部322及尖部324的根据本实施例的微型结构体整体上呈蜡烛形状。
此时,基底部326、分离部322及尖部324的外侧面可以由向远离基板310的方向连续的曲面形成。也就是说,上述外侧面可以向远离基板310的方向连续的曲率。但是,根据基底部326、分离部322及尖部324的制备工序,基底部326、分离部322及尖部324可以形成为具有不连续的面。
此时,从基板310到微型结构体的尖部324的尖端部的总延伸长度可以为200um至2,000um,但不限于此。
根据本实施例的微型结构体320a可以具有内部填充的形状,且可以形成为使得其内部含有用于向皮肤给药的药物。
其中,根据本实施例的微型结构体320a可以根据插入到皮肤的药物的类型、需要给予药物的皮肤内皮层的深度及用于插入的力量大小等而改变插入到皮肤的微型结构体320a的插入深度。例如,力量大小可以为0.001N以上。
即使微型结构体320a以不同深度被插入到皮肤中,微型结构体320a也需要使尖部324的具有最宽截面的第三截面部分布置在比皮肤的表皮层更深的位置。
如果尖部324的具有最宽截面的第三截面部分不通过皮肤的表皮层插入到皮肤内部,微型结构体320a就由于皮肤的弹性不能插入到皮肤内部,而会从皮肤向皮肤外侧脱离。
根据本实施例的微型结构体320a可以在通过将形成有微型结构体320a的基板310加压到皮肤来使微型结构体320a的具有最宽截面的部分即尖部324插入到皮肤内部的状态下,通过断裂微型结构体320a的分离部322来使微型结构体320a位于皮肤内部。
虽然在根据本实施例的微型结构体的说明中,将微型结构体区分为基底部、分离部322及尖部324来进行说明,且示例性说明基底部、分离部322及尖部324的一个截面的长度,但在微型结构体由单一材料制成且形成为一体的情况下,可以不明确区分基底部、分离部322及尖部324,因此,只要是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就可容易理解在本实施例中说明的各截面的长度是示例性的。并且,根据制备工序,如图3的(a)部分所示,基底部326可以不形成在微型结构体。
由此,通过调节尖部324、分离部322及基底部326的长度、宽度及截面的面积来确定各种皮肤投入深度,且能够调节药物的注入量,因此可以提供各种形式的微型结构体。
并且,由于尖部324与皮肤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加,因此可以更快地进行通过体液的尖部324溶解,并且可以增加与皮肤的结合力。因此,由于相对较小的物理力量,尖部324不会向皮肤外部脱离,同时可以断裂分离部322。并且,由于尖部324具有中央部凸出的形状,因此内部体积增加,从而可以增加药物的容纳量。
此时,微型结构体320、320a、320b可以形成在基板310,以形成微贴片300、300a、300b。
然而,在本发明中,作为微型结构体的形状,只要包括用于分离尖部123、224、324的分离部122、222、322,就不受特别限制。
在本发明中,对上述微型结构体通过使用如化学物质等溶剂的分离部122、222、322的化学溶解进行分离,或通过借助外力的分离部122、222、322的物理断裂进行分离,从而克服现有微贴片的局限性,以能够提高药物递送准确性、便利性和安全性。
并且,上述微型结构体在尖部124、224、324被插入到皮肤之后在短时间内实现尖部124、224、324的分离,因此可以提高通过皮肤要传递的药物的供应性。
在本发明中,可用于上述微型结构体的药物不受特别限制。例如,上述药物包括化学药物、蛋白质药物、肽药物、用于基因治疗的核酸分子、纳米颗粒、功能性化妆品有效成分及美容成分等。
并且,例如,可用于本发明中的药物包括抗炎剂、镇痛剂、抗关节炎剂、抗痉挛剂、抗抑郁药、抗精神病剂、神经镇静剂、抗焦虑剂、麻醉拮抗剂、抗帕金森症药、胆碱能激动剂、抗癌剂、抗血管生成剂、免疫抑制剂、抗病毒剂、抗生素剂、食欲减退剂、止痛剂、抗胆碱能剂、抗组胺剂、抗偏头痛剂、激素药、冠状动脉血管舒张剂、大脑血管舒张剂或外周血管舒张剂、避孕药、抗血栓剂、利尿剂、抗高血压剂、心血管病症治疗剂、美容成分(例如抗皱剂、抗皮肤防老化剂和皮肤增白剂)等,但不限于此。
其中,形成上述微型结构体的分离部122、222、322、尖部124、224、324及基底部126、226、326可以使用相同的材料来形成为一体,或可以由不同材料形成。
形成在本发明中使用的微型结构体的材料包括生物相容性物质或可生物降解物质。其中,术语“生物相容性物质”表示对人体实际上无毒、化学不活泼且不具有免疫原性的物质。在本说明书中,术语“可生物降解物质”表示在体内可被体液或微生物等降解的物质。
具体而言,本发明中可以使用的生物相容性物质和/或可生物降解物质为例如,聚酯、聚羟基烷酸酯(PHA)、聚(α-羟基酸)、聚(β-羟基酸)、聚(3-羟基丁酸酯-共-戊酸酯)(PHBV)、聚(3-羟基丙酸酯)(PHP)、聚(3-羟基己酸酯)(PHH)、聚(4-羟基酸)、聚(4-羟基丁酸酯)、聚(4-羟基戊酸酯)、聚(4-羟基己酸酯)、聚(酯酰胺)、聚已内酯、聚丙交酯、聚乙醇酸交酯、聚(丙交酯-共-乙醇酸交酯)(PLGA)、聚二噁烷酮、聚原酸酯、聚醚酯、聚酐、聚(乙醇酸-共-三亚甲基碳酸酯)、聚磷酸酯、聚磷酸酯氨基甲酸酯、聚(氨基酸)、聚氰基丙烯酸酯、聚(三亚甲基碳酸酯)、聚(亚氨基碳酸酯)、聚(酪氨酸碳酸酯)、聚碳酸酯、聚(酪氨酸芳基酯)、聚亚烷基草酸酯、聚磷酸肌酸(polyphosphagens)、PHA-PEG(聚羟基烷酸酯-聚乙二醇)、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聚氨酯、硅酮、聚酯、聚烯烃、聚异丁烯与乙烯-α-烯烃的共聚物、苯乙烯-异丁烯-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丙烯酸系聚合物和共聚物、乙烯卤化物聚合物和共聚物、聚氯乙烯、聚乙烯基醚、聚乙烯基甲基醚、聚偏二卤乙烯、聚偏二氟乙烯、聚偏二氯乙烯、聚氟代烯、聚全氟烯、聚丙烯腈、聚乙烯基酮、聚乙烯基芳香族化合物、聚苯乙烯、聚乙烯酯、聚乙酸乙烯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ABS[聚(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树脂和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聚酰胺、醇酸树脂、聚氧化亚甲基、聚酰亚胺、聚醚、聚丙烯酸酯、聚甲基丙烯酸酯、聚丙烯酸-共-马来酸、壳聚糖、右旋糖苷、纤维素、肝素、透明质酸、藻酸酯、菊糖、淀粉或糖原,且优选为聚酯、PHA、聚(α-羟基酸)、聚(β-羟基酸)、PHBV、PHP、PHH、聚(4-羟基酸)、聚(4-羟基丁酸酯)、聚(4-羟基戊酸酯)、聚(4-羟基己酸酯)、聚(酯酰胺)、聚已内酯、聚丙交酯、聚乙醇酸交酯、PLGA、聚二噁烷酮、聚原酸酯、聚醚酯、聚酐、聚(乙醇酸-共-三亚甲基碳酸酯)、聚磷酸酯、聚磷酸酯氨基甲酸酯、聚(氨基酸)、聚氰基丙烯酸酯、聚(三亚甲基碳酸酯)、聚(亚氨基碳酸酯)、聚(酪氨酸碳酸酯)、聚碳酸酯、聚(酪氨酸芳基酯)、聚亚烷基草酸酯、聚磷酸肌酸、PHA-PEG、壳聚糖、右旋糖苷、纤维素、肝素、透明质酸、海藻酸、菊糖、淀粉或糖原。
此时,可以通过点样(spotting)这种药物的粘性组合物来形成微型结构体。其中,术语“粘性组合物”是指具有其形状改变而可以形成微型结构体的能力的组合物。
分离部122、222、322形成在基板110、210、310上(参照图1至图3的(a)部分和(c)部分),或形成在基底部126、226、326上(参照图1至图3的(b)部分),在尖部124、224、324被插入到皮肤之后,通过化学物质溶解,从而可以使基板110、210、310和尖部124、224、324之间(参照图1至图3的(a)部分)、尖部124、224、324和基底部126、226、326之间(参照图1至图3的(b)部分)或基板110、210、310和基底部126、226、326之间(参照图1至图3的(c)部分)化学分离。
上述化学物质可以包括选自水、水溶液及可注射的酯中的至少一种,上述水溶液可以包含选自具有1至4个碳原子的无水或含水低级醇、丙酮、乙酸乙酯、氯仿、1,3-丁二醇、己烷、二乙醚及乙酸丁酯中的至少一种,上述可注射的酯可以包括选自水不溶性试剂、丙二醇、聚乙二醇、油相成分及油酸乙酯中的至少一种,可用作油相成分的油可以包括选自植物油、矿物油、硅油及合成油中的至少一种。
此时,分离部122、222、322对于化学物质的溶解度可以大于尖部124、224、324和/或基底部126、226、326的溶解度。
如上所述,分离部122、222、322可以由具有高溶解度的物质形成,以便被作为溶剂添加的上述化学物质容易溶解以使尖部124、224、324分离。作为一例,分离部122、222、322可包括选自如透明质酸或羧甲基纤维素等的可生物降解聚合物以及如葡萄糖或蔗糖等的糖类中的至少一种。
并且,分离部122、222、322不被化学物质完全溶解,其一部分残留在尖部124、224、324的一侧(参照图1至图3的(a)部分和(c)部分),或残留在基底部126、216、326的一侧(参照图1至图3的(b)部分),在此情况下,可以包括可生物降解物质,以便能够被皮肤溶解。
此时,分离部122、222、322被上述化学物质溶解以分离基板110、210、310和尖部124、224、324之间(参照图1至图3的(a)部分),或分离基底部126、226、326和尖部124、224、324之间(参照图1至图3的(b)部分),或分离基板110、210、310和基底部126、226、326之间(参照图1至图3的(c)部分)所需的时间可以小于5分钟。也就是说,分离部122、222、322可以被上述化学物质溶解,使得在一定时间内基板110、210、310和尖部124、224、324完全分离(参照图1至图3的(a)部分),或基底部126和尖部124、224、324完全分离(参照图1至图3的(b)部分),或基板110、210、310和基底部126、226、326完全分离(参照图1至图3的(c)部分)。其中,当溶解分离部122、222、322所需的时间为5分钟以上时,如现有的微贴片一般,根据用户可能会导致如皮肤刺激和发炎等的副作用。
此时,形成分离部122、222、322的物质和上述化学物质的种类和浓度可以被选择使得分离部122、222、322能够在一定时间内溶解以充分分离基板110、210、310和尖部124、224、324之间(参照图1至图3的(a)部分),或分离基底部126和尖部124、224、324之间(参照图1至图3的(b)部分),或分离基板110、210、310和基底部126、226、326之间(参照图1至图3的(c)部分)。
并且,可以通过上述化学物质在3分钟内溶解分离部122、222、322的每单位体积的70%以上。其中,虽然分离部122、222、322不完全溶解,也可以通过较小外力分离基板110、210、310和尖部124、224、324之间(参照图1至图3的(a)部分),或分离基底部126、226、326和尖部124、224、324之间(参照图1至图3的(b)部分),或分离基板110、210、310和基底部126、226、326之间(参照图1至图3的(c)部分)。也就是说,当溶解分离部122、222、322的每单位体积的70%以上时,基板110、210、310和尖部124、224、324之间的结合力变弱(参照图1至图3的(a)部分),或基底部126、226、326和尖部124、224、324之间的结合力变弱(参照图1至图3的(b)部分),或基板110、210、310和基底部126、226、326之间的结合力变弱(参照图1至图3的(c)部分),因此即使施加较小的外力也可以断裂。
其中,当溶解分离部122、222、322的一定体积所需的时间为3分钟以上时,如现有的微贴片一般,根据用户可能会导致如皮肤刺激和发炎等的副作用。
并且,当溶解分离部122、222、322的每单位体积的少于70%的体积时,若用于断裂分离部122、222、322的外力大于分离部122、222、322和尖部124、224、324之间的结合力(参照图1至图3的(a)部分),或大于分离部122、222、322和尖部124、224、324或基底部126、226、326之间的结合力(参照图1至图3的(b)部分),或大于分离部122、222、322和基板110、210、310或基底部126、226、326之间的结合力(参照图1至图3的(c)部分),或大于尖部124、224、324和皮肤之间的结合力,则尖部124、224、324会从皮肤脱离。
此时,形成分离部122、222、322的物质和上述化学物质的类型及浓度可以被选择使得一定量以上的分离部122、222、322能够在一定时间内溶解以通过较小外力就可断裂。
尖部124、224、324可以包含如上所述的药物。并且,尖部124、224、324可以为对于体液的溶解度较高的物质,使得在插入到皮肤后搭载的药物容易被传递到皮肤。也就是说,尖部124、224、324可以包含生物相容性物质或可生物降解物质。
基底部126、226、326可以以具有圆形截面的圆柱形状形成在基板110、210、310或分离部122、222、322上。其中,基底部126、226、326的截面面积可以从基板110、210、310越向分离部122、222、322侧越小,但不限于此。此时,基底部126、226、326可以由不被化学物质溶解或具有比分离部122、222、322的溶解度更小的溶解度的物质形成。
如上所述的基底部126、226、326具有提供支撑力的功能,使得尖部124、224、324被完全插入到皮肤1中。因此,基底部126、226、326可以不含有尖部124、224、324中包含的药物。由此,通过使尖部124、224、324被完全插入到皮肤1中来可以恒定地保持并管理向皮肤1注入的药物量。
或者,当基底部126、226、326形成在尖部124、224、324上时,基底部126、226、326可以与尖部124、224、324一体地形成,或可以包含尖部124、224、324的药物。由此,与尖部124、224、324仅包含药物的情况相比,可以增加向皮肤1注入的药物量。
下面,参照图4至图8说明通过分离部122、222、322的化学分离使上述微型结构体插入到皮肤1中的过程。
图4为示出图1的微型结构体被插入到皮肤中的状态的截面图,图5为示出图2的微型结构体被插入到皮肤中的状态的截面图,图6为示出图3的微型结构体被插入到皮肤中的状态的截面图,图7为用于说明在图4中分离部被化学分离的过程的截面图,图8为用于说明在图6中分离部被化学分离的过程的截面图。
参照图4至图6,将上述微贴片紧贴于皮肤1,使得尖部124、224、324被插入到皮肤1中。此时,以均匀的力量加压基板110、210、310,使得尖部124、224、324被充分插入到皮肤1中,同时,尖部124、224、324被均匀插入到整个基板110、210、310。
此时,如图4至图6的(a)部分所示,在没有基底部126、226、326的情况下,尖部124、224、324仅可被插入到皮肤1中。
与此类似地,如图4至图6的(b)部分所示,在基底部126、226、326形成在基板110、210、310上时,尖部124、224、324仅可被插入到皮肤1中。此时,基底部126、226、326可以提供支撑力,使得尖部124、224、324能够完全被插入到皮肤1中。
并且,如图4至图6的(c)部分所示,在基底部126、226、326形成在分离部122、222、322上时,基底部126、226、326与尖部124、224、324一起可被插入到皮肤1中。在此情况下,基底部126、226、326可以包含可生物降解物质。
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基底部126、226、326可以不被插入到皮肤1,而尖部124、224、324仅可被插入到皮肤1中。
参照图7和图8,如上所述的化学物质10被流入到基板110、310和皮肤1之间,从而在几分钟以内分离部122、322被化学物质10溶解。其中,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微型结构体220、220a、220b的分离部222被化学物质10除去的状态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微型结构体120、120a、120b实质上相同,因此将省略附图和说明。
此时,如图7和图8的(a)部分所示,在没有基底部126、326的情况下,分离部122、322被溶解,从而在基板110、310没有残留物。
与此类似地,如图7和图8的(c)部分所示,在基底部126、326形成在分离部122、322上的情况下,分离部122、322被溶解,从而在基板110、310可以没有残留物。
并且,如图7和图8的(b)部分所示,在基底部126、326形成在基板110、310上的情况下,分离部122、322被溶解,从而基底部126、326可以作为残留物残留在基板110、310。
其中,在上述微型结构体被插入到皮肤中的状态下,化学物质10可被投入到基板110和皮肤1之间。作为另一例,在尖部124、324被插入到皮肤1之前,化学物质10可以先被涂布到皮肤1上。
此时,分离部122、322的溶解速度和溶解量取决于形成分离部122、322的物质和化学物质10的类型及浓度,根据确定的条件,分离部122、322可以在一定时间内被完全溶解,或可以以通过较小外力可分离的程度被溶解。
如上所述,通过使分离部122、322被化学物质10完全溶解或溶解一定量以上,来分离尖部124、324(参照图7和图8的(a)部分),或分离形成在基板110、310的基底部126、326和尖部124、324(参照图7和图8的(b)部分),或分离基底部126、326(参照图7和图8的(c)部分),因此在尖部124、324被插入到皮肤1的状态下,可以除去基板110、310。
此时,在仅一定量的分离部122、322被化学物质10溶解而不完全溶解的情况下,基板110、310和尖部124、324不被完全分离(参照图7和图8的(a)部分),或基底部126、326和尖部124、326不被完全分离(参照图7和图8的(b)部分),或基板110、310和基底部126、326不被完全分离(参照图7和图8的(c)部分),或可以通过向基板110、310施加较小外力来断裂分离部122、322。
由此,尖部124、324可以在短时间内与基板110、310分离,因此可以缩短上述微贴片的附着时间。从而可以减少或防止由于现有微贴片的长时间使用引起的如皮肤刺激和发炎的可能发生的副作用,因此能够提高使用稳定性和便利性。
并且,可以防止由于现有微贴片的长时间使用引起的出汗、发烧及皮肤固定困难的问题等导致的药物的皮肤吸收率降低,从而可以针对每个适用对象提供相同的药物吸收率和效能。
另外,由于上述微贴片的附着时间短,因此可以与适用对象的皮肤状况、施用部位和环境无关地递送药物,从而改善物质的供应性。
此外,虽然上述微贴片的附着时间短,但是无需使用单独的用于将药物注入到皮肤中的注射装置,因此可以使无痛和无刺激的优点最大化。
因此,含有药物的尖部124、324可以在充分插入到皮肤1中的状态下被溶解,使得药物可被吸收到皮肤1中。
从而,包含药物的尖部124、324都在皮肤1外部被溶解,因此在基板110、310不存在残留物,而所有药物被皮肤吸收,因此可以实现药物的定量输送。因此,由于上述微型结构体可以确保药物的定量给药,因此可以用于如对剂量更敏感的疫苗等的预防接种领域。
并且,由于尖部124、324的药物不会残留在基板110、310,因此与现有微贴片相比更卫生,且可以使适用对象的生物危害(bioharzard)、生物危害性废物和由此引起的继发性伤害的发生最小化。
另一方面,本发明可以提供通过较小的物理力量就容易分离的微型结构体。
重新参照图1至图3,在尖部124、224、324被插入到皮肤中后,分离部122、222、322通过外力物理分离基板110、210、310和尖部124、224、324之间(参照图1至图3的(a)部分),或分离基底部126、226、326和尖部124、224、324之间(参照图1至图3的(b)部分),或分离基板110、210、310和尖部124、224、324之间(参照图1至图3的(c)部分)。其中,向分离部122、222、322施加的外力可以针对分离部122、222、322向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被施加。
此时,向水平方向对分离部122、222、322施加外力的情况可以为向与皮肤平行的方向推动基板110的情况。并且,向垂直方向对分离部122、222、322施加外力的情况可以为基板110被拉到皮肤的相反侧的情况。
优选地,分离部222、322的中心部的截面面积小于与基底部226、326或基板210、310之间的境界面和与尖部224、324之间的境界面的截面面积,因此可以通过较小物理力量就容易断裂。作为一例,分离部222、322可以与基底部226、326及尖部224、324相比具有小宽度,且具有截面凹陷的形状。
此时,分离部222、322可以通过比基板210、310和尖部224、324之间的结合力更小的力量被断裂(参照图2和图3的(a)部分),或可以通过比基底部226、326和尖部224、324之间的结合力更小的力量被断裂(参照图2和图3的(b)部分),或可以通过比基板210、310和尖部224、324之间的结合力更小的力量被断裂(参照图2和图3的(c)部分)。
也就是说,当对分离部222、322施加小于基板210、310和尖部224、324之间的结合力的力量时,分离部222、322不从基板210、310和尖部224、324分离,而分离部222、322的两侧牢固地固定在基板210、310和尖部224、324的状态,因此可以通过施加的外力容易断裂(参照图2和图3的(a)部分)。
与此类似地,当对分离部222、322施加小于基底部226、326和尖部224、324之间的结合力的力量时,分离部222、322不从基底部226、326和尖部224、324分离,而分离部222、322的两侧处于牢固地固定在基底部226、326和尖部224、324之间的状态,因此可以通过施加的外力容易断裂分离部222、322(参照图2和图3的(b)部分)。
与此相同地,当对分离部222、322施加小于基板210、310和基底部226、326之间的结合力的力量时,分离部222、322不从基板210、310和基底部226、326分离,而分离部222、322的两侧处于牢固地固定在基板210、310和基底部226、326之间的状态,因此可以通过施加的外力容易断裂分离部222、322(参照图2和图3的(c)部分)。
另外,分离部222、322可以被比尖部224、324从皮肤脱离的力量更小的力量断裂。也就是说,当对分离部222、322施加比尖部224、324从皮肤脱离的力量更小的力量时,尖部224、324不从皮肤脱离,而分离部222、322的两侧处于牢固地固定在基板210、310和尖部224、324之间的状态(参照图2和图3的(a)部分),或分离部222、322的两侧处于牢固地固定在基底部226、326和尖部224、324之间的状态(参照图2和图3的(b)部分),或分离部222、322的两侧处于牢固地固定在基板210、310和基底部226、326之间的状态(参照图2和图3的(c)部分),因此可以通过施加的外力容易断裂分离部222、322。
作为一例,分离部222、322的强度可以为0.01N至100N。其中,当强度小于0.01N时,在尖部224、324被插入到皮肤中的过程中,在尖部224、324被充分插入到皮肤之前,分离部222、322会断裂。并且,当强度为100N以上时,这大于尖部224、324和皮肤的结合力,因此,在分离部222、322断裂之前,尖部224、324会从皮肤脱离。
此时,在形成基底部226、326的情况下,在将尖部224、324插入到皮肤中后施加物理力量时,基底部226、326可以由高强度物质形成,使得基底部226、326不会从基板210、310或分离部222、322装卸,且传递能够断裂分离部222、322的程度的力量。
另一方面,即使由于外力不充分而分离部222、322不被完全断裂,也根据分离部222、322和基板210、310的结合力、分离部222、322和基底部226、326的结合力或分离部222、322和尖部224、324的结合力,分离部222、322可以在与基板210、310、基底部226、326或尖部224、324之间的境界面分离。
作为一例,如图2和图3的(b)部分所示,当基底部226、326形成在基板210、310上时,分离部222、322和基底部226、326的结合力可以小于基底部226、326和基板110的结合力。在此情况下,即使分离部222、322不由于施加的外力而被断裂,分离部222、322也可以在与基底部226、326之间的境界面或境界面附近从基底部226、326分离。
此时,分离部222,322的一部分可以残留在尖部224、324的一部分,而不被完全断裂并去除。因此,分离部222、322可以包括可生物降解物质,以被皮肤溶解。
并且,分离部222、322和尖部224、324的结合力可以小于分离部222、322和基底部226、326的结合力。在此情况下,即使分离部222、322不由于所施加的外力而被断裂,可以在与尖部224、324之间的境界面或境界面附近从尖部224、324分离。
下面,参照图9和图10说明通过分离部222、322的物理分离使上述微型结构体被插入到皮肤1中的过程。
图9为用于说明在图4中分离部被物理分离的过程的截面图,图10为用于说明在图6中分离部被物理分离的过程的截面图。
重新参照图4和图6,将上述微贴片紧贴于皮肤1上,使得尖部224、324被插入到皮肤1中。此时,以均匀的力量加压基板210、310,使得尖部224、324被充分插入到皮肤1中,同时,尖部224、324被均匀插入到整个基板210、310。
参照图9和图10,对基板210、310向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施加物理力量F,从而分离部222、322由于施加的力量F断裂。此时,向水平方向施加物理力量可以包括如在适用贴片后用手指摩擦的情况一般向水平方向反复施加力量的情况以及如在用手指对贴片向垂直方向施加力量的同时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贴片的情况一般同时施加水平方向力量和垂直方向力量的情况。并且,向垂直方向施加物理力量可以包括从皮肤分离贴片的情况、将贴片按压到皮肤并施加压力的情况及同时如上所述的施加水平方向力量和垂直方向力量的情况。其中,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微型结构体120、120a、120b在分离部122断裂后的状态与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微型结构体220、220a、220b实质上相同,因此在此省略附图和说明。
此时,为了断裂分离部222、322而从外部施加的力量F的大小取决于上述微型结构体的形状、材料及大小等,根据确定的条件,可以断裂分离部222、322,或分离部222、322可以从与基板210、310或尖部224、324之间的境界面分离,或从基底部226、326或尖部224、324之间的境界面分离,或从基板210、310或基底部226、326之间的境界面分离。
如上所述,分离部222、322由于从外部施加的力量F而被断裂,或从基板210、310分离,或从基底部226、326分离,从而基板210、310和尖部224、324分离,因此可以在尖部224、324被插入到皮肤1中的状态下除去基板210、310。
此时,当分离部222、322从基板210、310分离或从基底部226、326分离而不被从外部施加的力量F断裂时,虽然分离部222、322的至少一部分与尖部224、324一起被插入到皮肤1,分离部222、322也包含可生物降解物质,因此可被皮肤1溶液。
或者,可以将化学物质涂布于皮肤上来通过化学物质溶解残留在尖部224、324的一侧或残留在基底部226、326的一侧的分离部222、322。
另一方面,与具有根据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的微型结构体的形状的现有微型结构体相比,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微型结构体320a可以存储大量的药物。这是因为根据本实施例的微型结构体320a的尖部的形状特性。现有微型结构体在高度方向上相当于尖部的前60%的高度范围内可含有的药物仅是大约31%,但是根据本实施例的微型结构体320a可含有的药物是约60%,即可以在尖部内部与现有微型结构体相比含有更大量的药物。此时,微型结构体320a可含有的药物的比率可以根据尖部和分离部的形状而不同。作为一例,微型结构体320a可以在高度方向上的前60%的高度范围内具有总体积的60%至90%的体积,但不限于此。
并且,微型结构体320a形成为使得尖部324具有比分离部322更宽的截面,且呈大致球形或椭圆形,从而可以在内部存储大量药物,且在尖部324被完全插入到皮肤中的状态下,通过向横向方向切断分离部322来使尖部324定位于皮肤内部,因此具有向皮肤内部注入大量药物的优点。
并且,在现有微型结构体的情况下,存在在药物位于微型结构体的内部的状态下直到药物参透到皮肤内部为止需要长时间将包含基板的微型结构体接触到皮肤的问题,但微型结构体320a可以在尖部324被插入到皮肤内部的状态下迅速切断分离部322来使尖部324定位于皮肤内部,因此可以减少为了将尖部324插入到皮肤而使基板310接触到皮肤的时间。
并且,在尖部324的具有最宽截面的部分被插入皮肤中的状态下,微型结构体320a不容易从皮肤脱落。当试图用弱力将微型结构体320a从皮肤去除时,微型结构体320a提起并支撑皮肤而不从皮肤脱落。这是因为在微型结构体320a的尖部324被插入皮肤之后,由于皮肤的弹性,尖部324可以被固定在皮肤内部。
插入到皮肤内部的微型结构体320a的尖部324被固定到皮肤内部,与分离部322的截面相比,尖部324的最宽截面越宽,从皮肤脱离越难。即,尖部324越宽且越大,用于将尖部324从皮肤内部拉出的力量的大小就越大。与此相比,现有微型结构体的截面在微型结构体的尖头部分被插入到皮肤内部的状态下越靠近基板侧越宽,从而可以用较小的力量可容易地将微型结构体从皮肤去除或脱离。
与此相比,微型结构体320a在尖部324被插入到皮肤内部的状态下不容易从皮肤脱离,在尖部324被插入到皮肤内部的状态下,通过向横向方向断裂分离部322来保持尖部324被插入到皮肤内部的状态,尖部324内部的药物可以参透到皮肤内部,因此具有可简单地向皮肤内部给药微型结构体的药物的优点。
并且,微型结构体320a在将基板即结合有微型结构体的贴片接触到皮肤之后立即或经过短时间后就用预定的力量分离贴片,因此具有在用户用微型结构体给予药物时方便的优点,然而,现有微型结构体的缺点在于,直到注入完成为止,为了使微型结构体中所含的药物被持续注入到皮肤中而需要将贴片接触到皮肤,因此使用不方便。
并且,在包括现有微型结构体的贴片的情况下,当为了将微型结构体的药物注入到皮肤内部而在贴片或基板上涂布或附着粘合材料来使用时,需要保持将贴片附着于皮肤的状态,因此存在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感觉到异物感,或在从皮肤取下贴片或基板时感到疼痛的情况,但是包含微型结构体320a的基板或贴片在微型结构体被插入到皮肤之后通过预定力量从微型结构体分离基板或贴片,因此,不包括单独的粘合材料或粘合层,易于使用。
另一方面,微型结构体120、220、320可以形成在形成有突出部的基板上。图11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微型结构体的变形例的截面图,图12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微型结构体的变形例的截面图,图13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微型结构体的变形例的截面图。
参照图11,具有大致圆锥形状的微型结构体120、120a、120b可以形成在设置有突出部112的基板110a上。此时,在基板110a中与微型结构体120、120a、120b相对应的部为(图11的(a)部分和(c)部分的分离部122或图11的(b)部分的基底部126)上可以形成突出部112。其中,突出部112可以从基板110a的一面以一定厚度形成。由此,由于通过基板110a的支撑力增加,因此微型结构体120、120a、120b可以更容易插入到皮肤中。
并且,在突出部112中形成有微型结构体120、120a、120b的面可以由任意形状形成。作为一例,在突出部112中形成有微型结构体120、120a、120b的面的截面可以由水平直线、向一侧或两侧倾斜的斜线及中心凸出或凹陷的曲线形成。因此,由于突出部112之间的结合力减少,因此微型结构体120、120a、120b可以从基板110a容易分离。
参照图12,具有大致圆锥形状且其中心的一部分具有凹陷的形状的微型结构体220、220a、220b可以形成在设置有突出部212的基板210a上。此时,在基板210a中与微型结构体220、220a、220b相对应的部为(图12的(a)部分和(c)部分的分离部222或图12的(b)部分的基底部226)上可以形成突出部212。其中,突出部212可以从基板210a的一面以一定厚度形成。由此,由于通过基板210a的支撑力增加,因此微型结构体220、220a、220b可以更容易插入到皮肤中。
并且,在突出部212中形成有微型结构体220、220a、220b的面可以由任意形状形成。作为一例,在突出部212中形成有微型结构体220、220a、220b的面的截面可以由水平直线、向一侧或两侧倾斜的斜线及中心凸出或凹陷的曲线形成。因此,由于突出部212之间的结合力减少,因此微型结构体220、220a、220b可以从基板210a容易分离。
参照图13,具有大致蜡烛形状的微型结构体320、320a、320b可以形成在设置有突出部312的基板310a上。此时,在基板310a中与微型结构体320、320a、320b相对应的部为(图13的(a)部分和(c)部分的分离部322或图13的(b)部分的基底部326)上可以形成突出部312。其中,突出部312可以从基板310a的一面以一定厚度形成。由此,由于通过基板310a的支撑力增加,因此微型结构体320、320a、320b可以更容易插入到皮肤中。
并且,在突出部312中形成有微型结构体320、320a、320b的面可以由任意形状形成。作为一例,在突出部312中形成有微型结构体320、320a、320b的面的截面可以由水平直线、向一侧或两侧倾斜的斜线及中心凸出或凹陷的曲线形成。因此,由于突出部112之间的结合力减少,因此微型结构体320、320a、320b可以从基板310a容易分离。
通过如上所述的构成,本发明可以缩短微贴片的附着时间,可以减少如皮肤刺激和发炎等的可发生的副作用,从而能够提高在使用方面的稳定性和便利性。
并且,根据本发明,可以防止由于出汗、发烧及皮肤固定困难的问题等导致的药物的皮肤吸收率降低,从而可以针对每个适用对象提供相同的药物吸收率和效能,同时可以与适用对象的皮肤状态、适用部位和环境无关地传递药物,因此能够提高物质的供应性。
并且,根据本发明,为了将药物注入到皮肤中而不使用单独的注射装置,因此可以使无痛和无刺激的优点最大化。
并且,根据本发明,包含药物的尖部被完全插入到皮肤中,且在皮肤外部溶解,因此在微贴片中没有残留物,而所有药物被皮肤吸收,因此可以实现药物的定量输送。
并且,根据本发明,由于尖部的药物不会残留在微贴片中,因此与现有微贴片相比更卫生,且可以使适用对象的生物危害(bioharzard)、生物危害性废物和由此引起的继发性伤害的发生最小化。
如上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但本发明的主旨并不限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相同主旨范围内,可通过对构成要件的附加、修改、删除、增加等容易地提出其它实施例,而这些属于本发明的主旨范围。

Claims (18)

1.一种微型结构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尖部,含有药物;及
分离部,形成在基板和上述尖部之间,在上述尖部被插入到皮肤后,以通过外力物理分离或通过化学物质化学分离的方式分离上述基板和上述尖部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结构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基底部,上述基底部形成在上述基板或上述尖部的一侧上,
上述分离部形成在上述基底部和上述尖部之间或在上述基板和上述基底部之间,
在上述尖部被插入到皮肤后,上述分离部分离上述基底部和上述尖部之间或上述基板和上述基底部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结构体,其特征在于,
上述分离部包括选自可生物降解聚合物和糖类中的至少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结构体,其特征在于,
通过上述化学物质溶解上述分离部所需的时间小于5分钟,或通过上述化学物质在3分钟内溶解上述分离部的每单位体积的70%以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结构体,其特征在于,
上述化学物质流入到上述基板和上述皮肤之间,或者,上述化学物质在上述尖部被插入到上述皮肤前被涂布于上述皮肤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结构体,其特征在于,
上述化学物质包括选自水、水溶液及可注射的酯中的至少一种,
上述水溶液包含选自具有1至4个碳原子的无水或含水低级醇、丙酮、乙酸乙酯、氯仿、1,3-丁二醇、己烷、二乙醚及乙酸丁酯中的至少一种,
上述可注射的酯包括选自水不溶性试剂、丙二醇、聚乙二醇、油相成分及油酸乙酯中的至少一种,
可用作油相成分的油包括选自植物油、矿物油、硅油及合成油中的至少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结构体,其特征在于,
上述分离部的中心部的截面面积小于上述分离部的两侧的截面面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结构体,其特征在于,
上述分离部被比与上述尖部或上述基板的结合力更小的力量断裂。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结构体,其特征在于,
上述分离部被比上述尖部从上述皮肤脱离的力量更小的力量断裂。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结构体,其特征在于,
对于上述分离部向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施加上述外力。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微型结构体,其特征在于,
上述分离部或上述基底部包括可生物降解物质。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结构体,其特征在于,
上述尖部的垂直截面越向尖端部越小,或上述尖部的垂直截面具有由连续曲率形成的蜡烛形状。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结构体,其特征在于,
上述基板中对应于上述分离部的部位形成有具有预定厚度的突出部,
上述基板的截面由水平直线、倾斜斜线或中心凸出或凹陷的曲线形成。
14.一种微型结构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底部,形成在基板上且具有第一截面;
分离部,具有小于上述基底部的上述第一截面的第二截面,以向远离上述基板的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在上述基底部上;及
尖部,具有比上述分离部的上述第二截面更宽的第三截面,以向远离上述基板的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在上述分离部上,
上述基底部、上述分离部及上述尖部的外侧面向远离上述基板的方向具有连续曲率。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微型结构体,其特征在于,
上述基底部的面积越向远离上述基板的方向越窄,
当向远离上述基板的方向观察时,上述第二截面位于上述分离部的中心部分,上述第二截面为在上述分离部的截面中最窄的截面,
上述第三截面具有比上述分离部的远离上述基板的一侧端部面更宽的截面,当向远离上述基板的方向观察时,上述第三截面为上述尖部的截面中最宽的截面,
上述尖部的上端部呈尖端的形状,以具有从上述尖部的上述第三截面向远离上述基板的方向逐渐变窄的截面。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微型结构体,其特征在于,
上述基底部、上述分离部及上述尖部形成为一体,
或上述基底部和上述尖部由不同的物质形成。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微型结构体,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截面的直径为10um至1,000um,
第二截面的直径为5um至500um,
从上述基板到上述第二截面的延伸长度为50um至1,000um,
上述第三截面的直径为100um至500um,
从上述第三截面到上述尖部的端部的距离为100um至1,000um,
从上述基板到上述尖部的端部的整体延伸长度为200um至2,000um。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微型结构体,其特征在于,
上述尖部包括:
第一体积区域,位于从上述分离部的一端部向远离上述基板的方向到上述第三截面的第一延伸长度处;
第二体积区域,位于从上述第三截面作为上述第一延伸长度的两倍的延伸长度处;及
第三体积区域,位于上述第二体积区域的上部,
上述第一体积区域和上述第二体积区域的总体积为上述第三体积区域的体积的2倍至1000倍,
上述尖部的体积为上述基底部和上述分离部的体积的1.5倍至100倍,
向从上述基底部到上述尖部的整体高度方向上的前60%的高度范围内的体积为总体积的60%至90%。
CN201980066422.XA 2018-10-08 2019-09-27 微型结构体 Pending CN11283969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8-0119640 2018-10-08
KR1020180119640A KR102175312B1 (ko) 2018-10-08 2018-10-08 마이크로 구조체
PCT/KR2019/012589 WO2020075997A1 (ko) 2018-10-08 2019-09-27 마이크로 구조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39699A true CN112839699A (zh) 2021-05-25

Family

ID=701649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66422.XA Pending CN112839699A (zh) 2018-10-08 2019-09-27 微型结构体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393933A1 (zh)
EP (1) EP3848085A4 (zh)
JP (1) JP7324448B2 (zh)
KR (1) KR102175312B1 (zh)
CN (1) CN112839699A (zh)
WO (1) WO2020075997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09975A (zh) * 2021-12-14 2022-03-22 优微(珠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底易撕微针贴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614237B1 (ko) * 2022-05-10 2023-12-19 울산과학기술원 습윤 접착 패치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133129A1 (en) * 2001-03-14 2002-09-19 Francisco Arias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microneedle structures using soft lithography and photolithography
JP2006346008A (ja) * 2005-06-14 2006-12-28 Nabtesco Corp 皮膚用針の製造方法及び装置
CN206081320U (zh) * 2016-05-26 2017-04-12 广州新济药业科技有限公司 主动分离型可溶性微针
KR20170135773A (ko) * 2017-08-22 2017-12-08 이승욱 정량 투여가 가능하며 약물 투입 속도 조절이 가능한 미세바늘 구조체
US20180140815A1 (en) * 2014-12-15 2018-05-24 Labo Juversa Co., Ltd. Microneedle patch,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and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microneedle array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2064193A2 (en) * 2000-12-14 2002-08-22 Georgia Tech Research Corporation Microneedle devices and production thereof
WO2006077742A1 (ja) * 2004-12-28 2006-07-27 Nabtesco Corporation 皮膚用針製造装置および皮膚用針製造方法
KR101033514B1 (ko) 2009-06-02 2011-05-09 (주)마이티시스템 유연한 미세바늘 패치 시스템 및 그 제작방법
US8545741B2 (en) * 2010-04-01 2013-10-01 Nurim Wellness Co. Lt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microstructure
JP2011245055A (ja) * 2010-05-27 2011-12-08 Fujifilm Corp ニードル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WO2014142135A1 (ja) * 2013-03-12 2014-09-18 武田薬品工業株式会社 マイクロニードルパッチ
CA3016984A1 (en) * 2015-04-17 2016-10-20 Georgia Tech Research Corporation Drug delivery device with housing and separable microneedles
JP6541128B2 (ja) * 2015-12-15 2019-07-10 株式会社ラボ・ジュヴェルサ マイクロニードルパッ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マイクロニードルアレイ製造装置
EP3391935A4 (en) * 2015-12-18 2019-08-14 Labo Juversa Co., Ltd. MICRO NEEDLE AND MICRO NEEDLE STAMP
KR101785833B1 (ko) * 2016-03-03 2017-10-17 가천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마이크로 니들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133129A1 (en) * 2001-03-14 2002-09-19 Francisco Arias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microneedle structures using soft lithography and photolithography
JP2006346008A (ja) * 2005-06-14 2006-12-28 Nabtesco Corp 皮膚用針の製造方法及び装置
US20180140815A1 (en) * 2014-12-15 2018-05-24 Labo Juversa Co., Ltd. Microneedle patch,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and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microneedle array
CN206081320U (zh) * 2016-05-26 2017-04-12 广州新济药业科技有限公司 主动分离型可溶性微针
KR20170135773A (ko) * 2017-08-22 2017-12-08 이승욱 정량 투여가 가능하며 약물 투입 속도 조절이 가능한 미세바늘 구조체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09975A (zh) * 2021-12-14 2022-03-22 优微(珠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底易撕微针贴
CN114209975B (zh) * 2021-12-14 2022-07-26 优微(珠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底易撕微针贴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075997A1 (ko) 2020-04-16
JP7324448B2 (ja) 2023-08-10
EP3848085A1 (en) 2021-07-14
KR20200039981A (ko) 2020-04-17
KR102175312B1 (ko) 2020-11-06
EP3848085A4 (en) 2022-06-22
JP2022504856A (ja) 2022-01-13
US20210393933A1 (en) 2021-12-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391290B2 (en) Microneedle injection apparatus comprising a dual cover
Bernadete Riemma Pierre et al. Microneedle-based drug delivery systems for transdermal route
JP6602757B2 (ja) マイクロニードルを備える物品
Donnelly et al. Microneedle-based drug delivery systems: microfabrication, drug delivery, and safety
KR101615592B1 (ko) 역 작동기를 포함하는 마이크로니들 주사 장치
Bariya et al. Microneedles: an emerging 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system
CN107206221B (zh) 微针阵列及使用方法
KR20160150109A (ko) 중공 마이크로니들 어레이
JP2016517707A (ja) カウンタ組立体を備えているマイクロニードルアプリケータ
CN101553275A (zh) 用于活性物质透皮递送和取样的高纵横比微器件和方法
Yuzhakov The AdminPen™ microneedle device for painless & convenient drug delivery
CN112839699A (zh) 微型结构体
Shravanth et al. Microneedles-based drug delivery for the treatment of psoriasis
KR102249513B1 (ko) 캔들형 마이크로 구조체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Rai et al. Microneedle arrays for cutaneous and transcutaneous drug delivery, disease diagnosis, and cosmetic aid
Prausnitz et al. Microneedles for drug delivery
Naveen et al. Prospection of fabrication techniques and material selection of microneedles for 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An update on clinical trials
KR20190117874A (ko) 캔들형 마이크로 구조체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캔들형 마이크로 구조체의 피부 내 삽입 방법
EP3363491B1 (en) Administration instrument
Kulkarni et al. The microneedle patches: an innovative approach
JP2009072270A (ja) マイクロニードルチップ
McAlister et al. Microporation using microneedle arrays
Kim et al. 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devices based on microneedles: a review
KR102253917B1 (ko) 마이크로 구조체의 제조 방법
Borey et al. A review Recent Advanced of Fabrication Techniques and Application of Micro-Needl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