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38260A - 一种叠片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叠片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838260A CN112838260A CN202110309999.8A CN202110309999A CN112838260A CN 112838260 A CN112838260 A CN 112838260A CN 202110309999 A CN202110309999 A CN 202110309999A CN 112838260 A CN112838260 A CN 11283826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negative
- lamination
- positive
- strip
- pole pie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4—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10/0404—Machines for assembling batteri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8—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 H01M10/0583—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of accumulators with folded construction elements except wound ones, i.e. folded positive or negative electrodes or separators, e.g. with "Z"-shaped electrodes or separator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动力电池制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叠片装置。该叠片装置包括:供料机构、加热机构、转运机构和叠片机构。供料机构包括用于供给隔膜带料的第一供料组件,用于供给正极片的第二供料组件,以及用于供给负极片的第三供料组件;加热机构用于加热隔膜带料;转运机构包括两个转运机械手,两个转运机械手分别用于将正极片和负极片对应贴合在加热后的隔膜带料的两侧,以形成极片带料;叠片机构用于折叠极片带料。本发明避免了极片在隔膜带料上窜动,保证了正极片和负极片之间能够对齐,从而保证了电芯产品的合格率,降低了成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动力电池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叠片装置。
背景技术
在使用传统能源作为动力供给的汽车工业环境下,环境污染问题愈发严重,积极发展新能源汽车,能够减少对于环境的危害。锂离子设备技术是电动汽车发展的关键技术。方形叠片的电池被广泛应用。热复合叠片方式由于叠片速度较快,成为了叠片技术发展的趋势。目前采用的热复合叠片装置中,先将正极片和负极片对应设置在隔膜带料两侧形成极片带料,再使用加热炉加热极片带料后,再采用辊压方式实现极片带料的复合,最后将极片带料呈Z型叠片形成电芯。通常在叠片装置上间隔设置两个压辊或传送带,将极片带料穿过上述间隔,同时两侧的压辊或传送带轮将极片带料夹紧实现正极片、负极片与隔膜带料的复合。使用压辊或传送带压合,在传送带或压辊滚动时与极片带料之间产生摩擦力,导致极片与隔膜带料之间发生窜动,导致正极片与负极片之间不能对齐等缺陷,降低了电芯产品的合格率,而且由于需要将正极片、负极片和隔膜带料组成的极片带料加热,加热炉需要的温度较高尺寸较大,导致整个叠片装置的尺寸增大,增大了叠片装置占用的空间,且增加了能耗,提高了成本。
基于此,亟需一种叠片装置用来解决如上提到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叠片装置,避免了极片在隔膜带料上窜动,保证了正极片和负极片之间能够对齐,从而保证了电芯产品的合格率。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叠片装置,包括:
供料机构,包括用于供给隔膜带料的第一供料组件,用于供给正极片的第二供料组件,以及用于供给负极片的第三供料组件;
加热机构,用于加热所述隔膜带料;
转运机构,包括正极转运机械手和负极转运机械手,所述正极转运机械手用于运送所述正极片并将所述正极片压合在加热后的所述隔膜带料的一侧,所述负极转运机械手用于运送所述负极片并将所述负极片正对所述正极片压合在加热后的所述隔膜带料的另一侧,以形成极片带料;
叠片机构,用于折叠所述极片带料。
作为一种叠片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叠片机构包括叠片机械手和叠片平台,所述叠片机械手能够夹紧所述极片带料上对应设置的一组所述正极片和所述负极片并带动所述极片带料折叠在所述叠片平台上。
作为一种叠片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加热机构包括第一加热辊和第二加热辊,所述隔膜带料依次绕设在所述第一加热辊和所述第二加热辊上。
作为一种叠片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正极转运机械手设置有正极吸盘,所述正极吸盘用于吸附所述正极片,所述负极转运机械手设置有负极吸盘,所述负极吸盘用于吸附所述负极片。
作为一种叠片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供料组件包括隔膜带料辊,所述隔膜带料辊用于供给所述隔膜带料。
作为一种叠片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供料组件包括正极带料辊和第一裁断刀,所述正极带料辊用于供给正极带料,所述第一裁断刀用于裁切所述正极带料以形成所述正极片。
作为一种叠片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三供料组件包括负极带料辊和第二裁断刀,所述负极带料辊用于供给负极带料,所述第二裁断刀用于裁切所述负极带料以形成所述负极片。
作为一种叠片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正极带料辊和所述负极带料辊分别置于所述隔膜带料辊的两侧。
作为一种叠片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供料机构置于所述叠片机构的上方。
作为一种叠片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叠片装置还包括裁切机构,所述裁切机构设置在所述叠片机构的上游,用于裁断所述极片带料。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叠片装置,直接加热隔膜带料且使用转运机械手直接将正、负极片压合在隔膜带料的两侧,实现极片带料的复合,避免了使用压辊或传送带的结构产生的摩擦力导致极片在隔膜带料上窜动的影响,保证了正极片和负极片之间能够对齐,从而保证了电芯产品的合格率。且直接加热隔膜带料,也降低了需要加热的材料的厚度,缩小了加热组件的尺寸与需要的温度,缩小了装置占用的空间,且降低了能耗,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叠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0、极片带料;10、隔膜带料;20、正极片;30、负极片;40、正极带料;50、负极带料;
11、第一加热辊;12、第二加热辊;
2、正极转运机械手;21、正极吸盘;
3、叠片机构;31、叠片平台;
4、隔膜带料辊;5、正极带料辊;6、第一裁断刀;7、负极带料辊;8、第二裁断刀;
9、负极转运机械手;91、负极吸盘。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叠片装置,如图1所示,用于对极片带料100进行叠片,极片带料100包括隔膜带料10,以及分别设置在隔膜带料10两侧的正极片20和负极片30,且正极片20和负极片30一一正对设置,将对应设置的一组正极片20和负极片30作为一个电池极片分支,两个电池极片分支在叠片时竖直堆叠,两个电池极片分支之间的隔膜带料10的长度较长,保证在叠片时相邻的两个电池极片分支之间具有隔膜带料10即可。预设长度的极片带料100经过折叠后形成电芯。此外,电芯折叠时,第一组电池极片分支仅包括负极片30,且第一组电池极片分支内的隔膜带料10置于负极片30的下方,在第一组电池极片分支的上方依次以隔膜带料10-电池极片分支-隔膜带料10-电池极片分支-隔膜带料10-电池极片分支的顺序Z型叠片,直至电芯的最后一组电池极片分支折叠后,再在最后一组电池极片分支的上方覆盖一层隔膜带料10,能够保护极片。在本实施例中,隔膜带料10采用双面带胶的隔膜。此外,本实施例中的正极片20的尺寸略小于负极片30的尺寸,正极片20和负极片30的中心正对设置即可。
具体地,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叠片装置包括:供料机构、加热机构、转运机构和叠片机构3。供料机构包括用于供给隔膜带料10的第一供料组件,用于供给正极片20的第二供料组件,以及用于供给负极片30的第三供料组件;加热机构用于加热隔膜带料10;转运机构包括正极转运机械手2和负极转运机械手9,正极转运机械手2用于运送正极片20并将正极片20压合在加热后的隔膜带料10的一侧,负极转运机械手9用于运送负极片30并将负极片30正对正极片20压合在加热后的隔膜带料10的另一侧,以形成极片带料100;叠片机构3用于折叠极片带料100。本发明提供的叠片装置,直接加热隔膜带料10且使用正极转运机械手2和负极转运机械手9直接将正极片20和负极片30压合在隔膜带料10的两侧,实现极片带料100的复合,避免了使用压辊或传送带的结构产生的摩擦力导致极片在隔膜带料10上窜动的影响,保证了正极片20和负极片30之间能够对齐,从而保证了电芯产品的合格率。且直接加热隔膜带料10,也降低了需要加热的材料的厚度,缩小了加热组件的尺寸与需要的温度,缩小了装置占用的空间,且降低了能耗,降低了成本。
具体地,第一供料组件包括隔膜带料辊4,隔膜带料辊4用于供给隔膜带料10。作为优选方案,第一供料组件还可包括第一纠偏器,第一纠偏器能够纠正在输送过程中偏移的隔膜带料10或者纠正偏移的隔膜带料辊4,或者同时起到纠正在输送过程中偏移的隔膜带料10和纠正偏移的隔膜带料辊4的作用,保证了隔膜带料10能够在正极片20和负极片30之间起到绝缘隔离的作用,从而避免了电芯内的正极片20与负极片30接触发生短路,保证了产品的合格率,提高了安全性。
作为优选方案,第二供料组件包括正极带料辊5和第一裁断刀6,正极带料辊5用于供给正极带料40,第一裁断刀6用于裁切正极带料40以形成正极片20。设置第一裁断刀6便于根据实际需求裁切预设长度的正极带料40得到预设长度的正极片20,提高了实用性,扩大了适用范围。优选地,第二供料组件还可包括第二纠偏器,第二纠偏器能够纠正在输送过程中偏移的正极带料40或者纠正偏移的正极带料辊5,或者同时起到纠正在输送过程中偏移的正极带料40和纠正偏移的正极带料辊5的作用,避免了正极片20沿隔膜带料10的宽度方向超出隔膜带料10,保证了产品的合格率,也进一步避免了电芯内的正极片20和负极片30接触的可能性,提高了安全性。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供料组件还可以包括正极料盒,正极带料40裁切后形成的正极片20堆叠存储在正极料盒内,正极转运机械手2直接从正极料盒内部取得正极片20。
作为优选方案,第三供料组件包括负极带料辊7和第二裁断刀8,负极带料辊7用于供给负极带料50,第二裁断刀8用于裁切负极带料50以形成负极片30。设置第二裁断刀8便于根据实际需求裁切预设长度的负极带料50得到预设长度的负极片30,提高了实用性,扩大了适用范围。优选地,第三供料组件还可包括第三纠偏器,第三纠偏器能够纠正在输送过程中偏移的负极带料50或者纠正偏移的负极带料辊7,或者同时起到纠正在输送过程中偏移的负极带料50和纠正偏移的负极带料辊7的作用,避免了负极片30沿隔膜带料10的宽度方向超出隔膜带料10,保证了产品的合格率,也进一步避免了电芯内的正极片20和负极片30接触的可能性,提高了安全性。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三供料组件还可以包括负极料盒,负极带料50裁切后形成的负极片30堆叠存储在负极料盒内,负极转运机械手9直接从负极料盒内部取得负极片30。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纠偏器、第二纠偏器和第三纠偏器的结构和控制方法均为现有技术,不再赘述。
作为优选方案,如图1所示,正极带料辊5和负极带料辊7分别置于隔膜带料辊4的两侧,利于向隔膜带料10的两侧分别设置正极片20和负极片30,相较正极带料辊5和负极带料辊7均放置在隔膜带料辊10的一侧而言,简化了极片的运输过程,提高了实用性,减少了运输结构,降低了成本。
现有技术中,以图1的方向而言,供料机构位于叠片机构3的左侧,正极带料辊5、负极带料辊7和隔膜带料辊4沿竖直方向排列且位于同一平面内,相邻两个带料辊之间沿竖直方向需要保留用于上料的空间,导致叠片装置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较大,增大了占用空间,降低了结构紧凑性,增大了叠片装置的体积也提高了成本;此外,由于三个带料辊位于同一平面内,为了避免正极带料40、负极带料50和隔膜带料10三条带路发生干涉,导致叠片装置上的引导棍较多,增加了成本。在本实施例中,供料机构置于叠片机构3的上方,如图1所示,隔膜带料10沿竖直方向向下输送。正极带料辊5和负极带料辊7分别置于隔膜带料辊4沿径向的两侧,使得正极带料40和负极带料50可以分别在隔膜带料10的两侧上料,降低了叠片装置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缩小了占用的空间,且正极带料辊5和负极带料辊7可以设置在隔膜带料辊4沿轴向的两侧,使得正极带料40、负极带料50和隔膜带料10三条带路相互独立,避免了产生干涉,减少了引导棍的数量,进一步降低了成本。在本实施例中,正极带料辊5设置在隔膜带料辊4的右侧,负极带料辊7设置在隔膜带料辊4的左侧。
作为优选方案,加热组件包括第一加热辊11和第二加热辊12,隔膜带料10呈S型依次绕设在第一加热辊11和第二加热辊12上。将隔膜带料10呈S型绕设在第一加热辊11和第二加热辊12上,增大了隔膜带料10与第一加热辊11和第二加热辊12的接触面积,增大了隔膜带料10被加热的面积,保证了隔膜带料10的加热效果,从而保证了正极片20和负极片30与隔膜带料10之间的粘接的牢固程度,避免了正极片20和负极片30在与隔膜带料10之间发生窜动,保证了电芯产品的合格率,且直接加热隔膜带料10,也避免了在极片与隔膜带料10复合后再加热压合,降低了需要加热的材料的厚度,进一步保证了加热效果,也降低了加热需要的能耗,降低了成本,且取代了现有技术中的加热炉,缩小了加热组件的尺寸,利于缩小叠片装置的整体尺寸。在本实施例中,以图1中的方向而言,第二加热辊12放置在第一加热辊11的左上方,第一加热辊11置于第二加热辊12的下方,且隔膜带料10先经过第一加热辊11再经过第二加热辊12,此种设置方式能够进一步增大隔膜带料10的加热面积。此外,第一加热辊11和第二加热辊12均具有加热隔膜带料10的作用,且加热辊的结构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在其他实施例中,加热组件中设置的加热辊的数量还可以适应性调整,在此不作限定。优选地,当加热组件内的加热辊为偶数时,将加热辊分为上、下两排,第二加热辊12位于上排,第一加热辊11位于下排,隔膜带料10能够依次弯曲绕设在各个加热辊上,增大了对于隔膜带料10的加热面积,保证了对隔膜带料10的加热效果。
具体地,正极转运机械手2设置有正极吸盘21,正极吸盘21用于吸附正极片20,负极转运机械手9设置有负极吸盘91,负极吸盘91用于吸附负极片30,采用正极吸盘21将正极片20吸附在正极转运机械手2上,采用负极吸盘91将负极片30吸附在负极转运机械手9上,避免了夹取的过程中对于极片的损伤,且吸盘的吸附能够保证极片与吸盘贴合,避免了极片在转运的过程中掉落而损坏极片,减少了材料浪费,降低了成本。由于正极带料辊5与负极带料辊7分别设置在隔膜带料辊4的两侧,故正极转运机械手2和负极转运机械手9分别设置在隔膜带料10的两侧。
由于供料机构置于叠片机构的上方,且在图1的方向中,正极转运机械手2和负极转运机械手9分别设置在加热后的隔膜带料10的右、左两侧。以隔膜带料10左侧的负极转运机械手9为例,用于运送负极片30并将负极片30压合在隔膜带料10上。负极转运机械手9置于负极带料辊7和第二裁断刀8的下方,负极转运机械手9的负极吸盘91吸附负极片30后,绕其转动轴顺时针转动至负极片30位于负极转运机械手9的右侧,并压合在隔膜带料10的左侧上。随后负极转运机械手9绕转动轴逆时针转动,吸附下一负极片30。转运机构还包括第一退回气缸,第一退回气缸连接于负极转运机械手9,当负极转运机械手9带动负极片30顺时针转动时,为了避免负极转运机械手9转动时负极片30与隔膜带料10之间产生干涉,应保证负极片30位于负极转运机械手9的右侧时与隔膜带料10之间存在一定间距,第一退回气缸能够使负极转运机械手9带动负极片30整体右移使得负极片30压合在隔膜带料10上,随后负极吸盘91破真空,放开负极片30。当负极转运机械手9为了吸附下一个负极片30而逆时针转动之前,第一退回气缸能够带动负极转运机械手9左移,远离隔膜带料10,避免了负极转运机械手9转动时与隔膜带料10之间产生的干涉。同理,隔膜带料10右侧的正极转运机械手2与上述工作过程相似。正极转运机械手2用于运送正极片20并将正极片20压合在隔膜带料10上。正极转运机械手2置于正极带料辊5和第一裁断刀6的下方,正极转运机械手2的正极吸盘21吸附正极片20后,绕其转动轴逆时针转动至正极片20位于正极转运机械手2的左侧,并压合在隔膜带料10的右侧上。随后正极转运机械手2绕转动轴顺时针转动,正极吸盘21吸附下一正极片20。转运机构还包括第二退回气缸,第二退回气缸连接于正极转运机械手2,当正极转运机械手2带动正极片20逆时针转动时,为了避免正极转运机械手2转动时正极片20与隔膜带料10之间产生干涉,应保证正极片20位于正极转运机械手2的左侧时与隔膜带料10之间存在一定间距,第二退回气缸能够使正极转运机械手2带动正极片20整体左移使得正极片20压合在隔膜带料10上,随后正极吸盘21破真空,放开正极片20。当正极转运机械手2为了吸附下一个正极片20而顺时针转动之前,第二退回气缸能够带动正极转运机械手2右移,远离隔膜带料10,避免了正极转运机械手2转动时与隔膜带料10之间产生的干涉。隔膜带料10两侧的正极转运机械手2和负极转运机械手9能够同步运动,同时将正极片20与负极片30正对设置在隔膜带料10的两侧并压合在隔膜带料10上。也就是说,隔膜带料10左右两侧的负极转运机械手9和正极转运机械手2能够互相作为支撑,将负极片30和正极片20压合在隔膜带料10上。需要说明的是,正极吸盘21以及正极转运机械手2的其余结构均可采用现有技术,其具体的结构不在本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内。同理,负极吸盘91以及负极转运机械手9的其余结构也均可采用现有技术,其具体的结构不在本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内。
作为优选方案,叠片机构3包括叠片机械手和叠片平台31,叠片机械手能够夹紧极片带料100上对应设置的一组正极片20和负极片30并向叠片平台31移动,实现带动极片带料100折叠在叠片平台31上,设置折叠平台31,便于放置并折叠极片带料100,保证了折叠极片带料100时的平稳性,保证了电芯的质量及合格率,设置叠片机械手,能够向叠片平台31移送极片带料100,提高了叠片效果,且叠片机械手能够压紧对应设置的一组正极片20和负极片30,起到了将正极片20和负极片30压合在隔膜带料10上的作用,能够实现对于正极片20和负极片30的二次压合,提高了正极片20和负极片30与隔膜带料10之间粘合的牢固程度,进一步避免了在叠片装置上使用传送带夹紧极片带料100,避免了极片在隔膜带料10上窜动,保证了电芯的合格率。在本实施例中,叠片平台31下方连接有升降气缸,升降气缸能够驱动叠片平台31上升或下降,避免叠片平台31与叠片机械手之间的距离过大而导致极片带料100偏离叠片平台31,随着折叠在叠片平台31上的极片带料100的高度增大后,设置升降气缸也避免了叠片平台31与叠片机械手之间的距离过小时电池极片分支不能翻转至与叠片平台31上已经折叠好的极片带料100贴合,提高了使用便利性,且升降气缸也能够降低叠片平台31的高度,利于从叠片平台31上移走电芯,提高了实用性。其中,叠片机械手未在图1中示出。
在本实施例中,叠片机械手的夹爪包括两个能够相互靠近和远离的板状结构,即夹爪包括两个夹取板,便于夹紧正对设置在隔膜带料10两侧的一组正极片20和负极片30,也就是说便于夹紧一组电池极片分支。以图1中的方向而言,叠片机械手的夹爪夹紧电池极片分支后,能够顺时针转动预设角度,并向叠片平台31移动,保证极片带料100能够呈Z型折叠。且夹爪上的两个夹取板上均设置有U型避让槽,正极转运机械手2的正极吸盘21与负极转运机械手9的负极吸盘91将同一组正极片20和负极片30压合在隔膜带料10上时,在正极吸盘21破真空之前,两个夹取板将此组正极片20和负极片30压紧,且两个吸盘分别置于两个U型避让槽内,也就是说,当叠片机械手的夹爪将正极片20和负极片30夹紧后,两个吸盘再破真空,便于叠片机械手夹紧正极片20和负极片30。此外,设置U型避让槽,实现了向极片上未被吸盘接触到的位置施加压力,进一步保证了正极片20和负极片30与隔膜带料10之间粘合的牢固程度,进一步避免了在叠片装置上使用传送带夹紧极片带料100,避免了极片在隔膜带料10上窜动,保证了电芯的合格率。
进一步地,叠片机构3还包括压刀,当第一组电池极片分支放置在叠片平台31上时,压刀将第一组电池极片分支压紧固定,待第二组电池极片分支放置在第一组电池极片分支上时,压刀从第一组电池极片分支与第二组电池极片分支之间抽出,再次从第二组电池极片分支上方压紧,以此类推,直至电芯叠片完成。压刀包括金属薄片、升降件和平移件,升降件能够带动金属薄片升降,平移件能够带动升降件平移从而使金属薄片抽出或朝向电池极片分支移动,平移件和升降件可为电缸或气缸等,且压刀的具体结构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再进一步地,叠片机构3还包括风刀,风刀的出风方向指向折叠后的电芯,用于抚平电芯上的最后一组电池极片分支上方的一层隔膜带料10。风刀包括气泵和出气件,出气件与气泵的出气端连接并开设有出气口,空气通过出气口吹向电芯,抚平隔膜。出气口的截面较为细长。风刀还可以包括直线电机,直线电机能够带动风刀沿水平方向移动,便于风刀能够抚平最后一组电池极片分支上方的一层隔膜带料10的各个位置,提高了对于隔膜带料10的抚平效果。此外,风刀的结构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作为优选方案,叠片装置还包括裁切机构。裁切机构设置在叠片机构3的上游,用于裁断极片带料100。能够在折叠预设长度的极片带料100后,将极片带料100裁断,便于根据实际需求折叠形成不同容量的电芯,提高了实用性,扩大了适用范围。在本实施例中,裁切机构采用热熔切的方式切割极片带料100,且上述裁切机构的结构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作为优选方案,叠片装置还包括贴胶机构,贴胶机构置于叠片平台31上或与叠片平台31间隔设置,贴胶机构用于在折叠后的电芯外部捆扎胶带,提高了电芯的整体性,便于运输和储存。其中贴胶机构的结构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叠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供料机构,包括用于供给隔膜带料(10)的第一供料组件,用于供给正极片(20)的第二供料组件,以及用于供给负极片(30)的第三供料组件;
加热机构,用于加热所述隔膜带料(10);
转运机构,包括正极转运机械手(2)和负极转运机械手(9),所述正极转运机械手(2)用于运送所述正极片(20)并将所述正极片(20)压合在加热后的所述隔膜带料(10)的一侧,所述负极转运机械手(9)用于运送所述负极片(30)并将所述负极片(30)正对所述正极片(20)压合在加热后的所述隔膜带料(10)的另一侧,以形成极片带料(100);
叠片机构(3),用于折叠所述极片带料(1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叠片机构(3)包括叠片机械手和叠片平台(31),所述叠片机械手能够夹紧所述极片带料(100)上对应设置的一组所述正极片(20)和所述负极片(30)并带动所述极片带料(100)折叠在所述叠片平台(31)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机构包括第一加热辊(11)和第二加热辊(12),所述隔膜带料(10)依次绕设在所述第一加热辊(11)和所述第二加热辊(12)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转运机械手(2)设置有正极吸盘(21),所述正极吸盘(21)用于吸附所述正极片(20),所述负极转运机械手(9)设置有负极吸盘(91),所述负极吸盘(91)用于吸附所述负极片(3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供料组件包括隔膜带料辊(4),所述隔膜带料辊(4)用于供给所述隔膜带料(1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叠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供料组件包括正极带料辊(5)和第一裁断刀(6),所述正极带料辊(5)用于供给正极带料(40),所述第一裁断刀(6)用于裁切所述正极带料(40)以形成所述正极片(2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叠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供料组件包括负极带料辊(7)和第二裁断刀(8),所述负极带料辊(7)用于供给负极带料(50),所述第二裁断刀(8)用于裁切所述负极带料(50)以形成所述负极片(3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叠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带料辊(5)和所述负极带料辊(7)分别置于所述隔膜带料辊(4)的两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料机构置于所述叠片机构(3)的上方。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叠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叠片装置还包括裁切机构,所述裁切机构设置在所述叠片机构(3)的上游,用于裁断所述极片带料(100)。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309999.8A CN112838260B (zh) | 2021-03-23 | 2021-03-23 | 一种叠片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309999.8A CN112838260B (zh) | 2021-03-23 | 2021-03-23 | 一种叠片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838260A true CN112838260A (zh) | 2021-05-25 |
CN112838260B CN112838260B (zh) | 2023-01-24 |
Family
ID=759305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309999.8A Active CN112838260B (zh) | 2021-03-23 | 2021-03-23 | 一种叠片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838260B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991166A (zh) * | 2021-10-28 | 2022-01-28 | 远景动力技术(江苏)有限公司 | 叠片机和隔膜叠片方法 |
CN114024013A (zh) * | 2021-09-27 | 2022-02-08 | 无锡奥特维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 层叠片体、电芯堆叠设备及方法 |
CN116130787A (zh) * | 2023-04-17 | 2023-05-16 | 江苏嘉拓新能源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叠片电芯制造方法及系统 |
WO2023117692A1 (en) * | 2021-12-22 | 2023-06-29 | Northvolt Ab | Assembling device for a secondary cell |
WO2024001479A1 (zh) * | 2022-06-27 | 2024-01-04 | 江苏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制备电极组件的装置和方法 |
Citation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071883A (zh) * | 2006-05-11 | 2007-11-14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电池电芯卷绕方法及采用该方法的电池电芯卷绕机 |
CN202905907U (zh) * | 2012-10-26 | 2013-04-24 | 东莞市鸿宝锂电科技有限公司 | 锂离子动力电池的电芯叠片机 |
CN105428697A (zh) * | 2015-12-01 | 2016-03-23 |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 电池叠片装置及电池叠片方法 |
CN205752408U (zh) * | 2016-05-13 | 2016-11-30 | 深圳南方精益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汽车锂电池的非间隙旋转式入壳装置 |
CN108258295A (zh) * | 2017-12-29 | 2018-07-06 | 广州倬粤动力新能源有限公司 | 双模隔离叠片方法 |
CN110380132A (zh) * | 2019-08-09 | 2019-10-25 | 广东新宇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 一种锂电池极片的模切叠片一体设备 |
CN209571488U (zh) * | 2019-04-10 | 2019-11-01 | 惠州市德赛电池有限公司 | 一种电芯和busbar在夹具定位的自动化设备 |
WO2020116846A1 (ko) * | 2018-12-04 | 2020-06-11 |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 라미네이션장치 및 방법, 그를 포함하는 이차전지 제조설비 |
CN211125901U (zh) * | 2020-01-20 | 2020-07-28 | 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隔膜预热叠片设备 |
KR20200126767A (ko) * | 2019-04-30 | 2020-11-09 |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 전극 조립체 제조방법과, 이를 통해 제조된 전극 조립체 및 이차전지 |
CN111933995A (zh) * | 2020-09-09 | 2020-11-13 | 深圳市舜源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 切叠一体机 |
CN112234257A (zh) * | 2020-09-24 | 2021-01-15 | 江苏中关村嘉拓新能源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热复合电芯制备方法及系统 |
CN212625711U (zh) * | 2020-08-31 | 2021-02-26 | 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叠片机 |
-
2021
- 2021-03-23 CN CN202110309999.8A patent/CN112838260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071883A (zh) * | 2006-05-11 | 2007-11-14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电池电芯卷绕方法及采用该方法的电池电芯卷绕机 |
CN202905907U (zh) * | 2012-10-26 | 2013-04-24 | 东莞市鸿宝锂电科技有限公司 | 锂离子动力电池的电芯叠片机 |
CN105428697A (zh) * | 2015-12-01 | 2016-03-23 |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 电池叠片装置及电池叠片方法 |
CN205752408U (zh) * | 2016-05-13 | 2016-11-30 | 深圳南方精益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汽车锂电池的非间隙旋转式入壳装置 |
CN108258295A (zh) * | 2017-12-29 | 2018-07-06 | 广州倬粤动力新能源有限公司 | 双模隔离叠片方法 |
WO2020116846A1 (ko) * | 2018-12-04 | 2020-06-11 |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 라미네이션장치 및 방법, 그를 포함하는 이차전지 제조설비 |
CN209571488U (zh) * | 2019-04-10 | 2019-11-01 | 惠州市德赛电池有限公司 | 一种电芯和busbar在夹具定位的自动化设备 |
KR20200126767A (ko) * | 2019-04-30 | 2020-11-09 |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 전극 조립체 제조방법과, 이를 통해 제조된 전극 조립체 및 이차전지 |
CN110380132A (zh) * | 2019-08-09 | 2019-10-25 | 广东新宇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 一种锂电池极片的模切叠片一体设备 |
CN211125901U (zh) * | 2020-01-20 | 2020-07-28 | 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隔膜预热叠片设备 |
CN212625711U (zh) * | 2020-08-31 | 2021-02-26 | 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叠片机 |
CN111933995A (zh) * | 2020-09-09 | 2020-11-13 | 深圳市舜源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 切叠一体机 |
CN112234257A (zh) * | 2020-09-24 | 2021-01-15 | 江苏中关村嘉拓新能源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热复合电芯制备方法及系统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024013A (zh) * | 2021-09-27 | 2022-02-08 | 无锡奥特维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 层叠片体、电芯堆叠设备及方法 |
CN113991166A (zh) * | 2021-10-28 | 2022-01-28 | 远景动力技术(江苏)有限公司 | 叠片机和隔膜叠片方法 |
WO2023117692A1 (en) * | 2021-12-22 | 2023-06-29 | Northvolt Ab | Assembling device for a secondary cell |
SE546300C2 (en) * | 2021-12-22 | 2024-09-24 | Northvolt Ab | Assembling device for a secondary cell |
WO2024001479A1 (zh) * | 2022-06-27 | 2024-01-04 | 江苏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制备电极组件的装置和方法 |
CN116130787A (zh) * | 2023-04-17 | 2023-05-16 | 江苏嘉拓新能源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叠片电芯制造方法及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838260B (zh) | 2023-01-2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2838260B (zh) | 一种叠片装置 | |
CN110808420B (zh) | 电极层叠体制造装置 | |
WO2021017351A1 (zh) | 叠片机 | |
CN210110970U (zh) | 一种锂离子电池高速叠片装置及锂离子电池 | |
CN212277257U (zh) | 电芯贴胶装置及叠片机 | |
CN210467996U (zh) | 叠片电芯生产系统 | |
CN111791573B (zh) | 一种撕膜机 | |
WO2022033022A1 (zh) | 一种锂电池电芯多张叠片设备及叠片方法 | |
JP2013165025A (ja) | 帯状の電池素材の搬送装置および搬送方法 | |
CN210296524U (zh) | 叠片机 | |
CN113517465A (zh) | 叠片设备、电芯及电芯的制备方法 | |
CN212366027U (zh) | 一种锂电池电芯成型设备 | |
CN111755756B (zh) | 电芯叠片方法及装置 | |
CN212366048U (zh) | 一种锂电池电芯多张叠片设备 | |
CN217881611U (zh) | 一种叠片生产线 | |
CN217158278U (zh) | 叠片机及电芯制造设备 | |
CN216084972U (zh) | 叠片设备及电芯 | |
CN212517279U (zh) | 切叠一体机 | |
CN114094199A (zh) | 叠片装置及锂电池生产设备 | |
CN221080091U (zh) | 一种连续叠片机 | |
CN220290850U (zh) | 热复合装置及叠片机 | |
CN112635700B (zh) | 一种电池极组制备装置、电池极组制备方法及电池极组 | |
CN217691274U (zh) | 一种叠片生产线 | |
CN217062206U (zh) | 电芯叠片后处理装置以及电芯生产设备 | |
KR20210125130A (ko) | 리드탭 제작 시스템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