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881611U - 一种叠片生产线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叠片生产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881611U
CN217881611U CN202221691130.0U CN202221691130U CN217881611U CN 217881611 U CN217881611 U CN 217881611U CN 202221691130 U CN202221691130 U CN 202221691130U CN 217881611 U CN217881611 U CN 2178816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sitive
negative
conveying
belt
lamin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69113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y Technology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y Technology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 Technology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y Technology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69113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8816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8816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8816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叠片生产线,属于锂电池制造技术领域,包括:正极制片输送线和负极制片输送线;正极片转运线,沿正极制片输送线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有若干个;负极片转运线,沿负极制片输送线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有若干个,若干个负极片转运线分别与若干个正极片转运线相对间隔设置;叠片装置,设置有若干个,相对间隔设置的一个正极片转运线和一个负极片转运线之间设置有一个叠片装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叠片生产线,将正极片和负极片体从正极制片输送线和负极制片输送线上转运至靠近叠片装置,以便于叠片使用,并且,可以将叠片装置设置有若干个,以同时在若干个叠片装置上进行叠片,正极片体和负极片体的使用方便,叠片效率高。

Description

一种叠片生产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电池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叠片生产线。
背景技术
叠片技术是锂离子电池制造技术之一,叠片技术的快慢和精度直接决定了锂离子生产线的产能与电芯制造成本。电芯制备过程中需要正负极片交替叠放,同时正负极片间需有隔膜隔离极片,现有的叠片生产线大都采用一个叠片台配套一套正、负极输送线,正、负极输送线分布于叠片台两侧,通过上方的机械手直线往复运动将极片转运至叠片台上进行叠片。因此,在叠片生产线一次生产过程中只能生产一个电芯,叠片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叠片生产线叠片效率低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叠片生产线。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叠片生产线,包括:正极制片输送线和负极制片输送线,相对间隔设置;正极片转运线,沿所述正极制片输送线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有若干个,所述正极片转运线的输入端与所述正极制片输送线接驳设置,所述正极片转运线的输出端朝向远离所述正极制片输送线的方向延伸,所述正极片转运线与所述正极制片输送线呈夹角设置;负极片转运线,沿所述负极制片输送线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有若干个,所述负极片转运线的输入端与所述负极制片输送线接驳设置,所述负极片转运线的输出端朝向远离所述负极制片输送线的方向延伸,所述负极片转运线与所述负极制片输送线呈夹角设置,若干个所述负极片转运线分别与若干个所述正极片转运线相对间隔设置;叠片装置,设置有若干个,相对间隔设置的一个所述正极片转运线和一个所述负极片转运线之间设置有一个所述叠片装置。
可选地,所述正极制片输送线和所述负极制片输送线均包括依次设置的极片放卷装置、极片制极耳装置和极片裁切输送装置,所述正极片转运线的输入端和所述负极片转运线的输入端均与所述极片裁切输送装置接驳设置。
可选地,所述极片裁切输送装置包括:驱动机构,适于驱动正极片料带或负极片料带;吸附输送带,设置于所述驱动机构的下游,所述吸附输送带沿所述驱动机构的驱动方向间隔设置有若干个;切割机构,对应相邻两个所述吸附输送带的间隔处设置;输出输送带,设置于若干个所述吸附输送带的下游,适于接收并输送所述吸附输送带输出的正极片体或负极片体,所述正极片转运线的输入端和所述负极片转运线的输入端均与所述输出输送带接驳设置。
可选地,位于所述正极制片输送线的所述输出输送带形成正极输出带,位于所述负极制片输送线的所述输出输送带形成负极输出带,其中,所述正极输出带包括正极接驳输送带、正极下料输送带和正极剔废输送带,所述正极接驳输送带和所述正极下料输送带沿输送方向间隔设置,所述正极接驳输送带和所述正极下料输送带之间形成正极废料掉落区,所述正极剔废输送带设置于所述正极接驳输送带、所述正极废料掉落区和所述正极下料输送带的上方并沿所述输送方向延伸设置,所述正极接驳输送带与所述吸附输送带接驳设置,所述正极片转运线的输入端与所述正极下料输送带接驳设置;所述负极输出带包括负极接驳输送带、负极下料输送带和负极剔废输送带,所述负极接驳输送带和所述负极下料输送带沿输送方向间隔设置,所述负极接驳输送带和所述负极下料输送带之间形成负极废料掉落区,所述负极剔废输送带设置于所述负极接驳输送带、所述负极废料掉落区和所述负极下料输送带的上方并沿所述输送方向延伸设置,所述负极接驳输送带与所述吸附输送带接驳设置,所述负极片转运线的输入端与所述负极下料输送带接驳设置。
可选地,所述吸附输送带包括吸附区和释放区,所述吸附区和所述释放区沿所述吸附输送带的输送方向设置,所述释放区设置于所述吸附区的两侧,所述正极接驳输送带和所述负极接驳输送带具有与所述吸附输送带输送速度相同的第一输送状态,还具有大于所述吸附输送带的输送速度的第二输送状态。
可选地,所述叠片生产线还包括后处理线,所述后处理线设置于所述叠片装置的下游,所述叠片装置和所述后处理线之间设置有转运装置。
可选地,所述后处理线包括热压分离装置,所述热压分离装置能够接收所述转运装置转运的电芯。
可选地,所述正极片转运线包括第一正极片输送带和第二正极片输送带,所述第一正极片输送带的输入端与所述正极下料输送带接驳设置,所述第一正极片输送带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正极片输送带的输入端接驳设置,所述第二正极片输送带的输出端与所述叠片装置对应设置,所述正极下料输送带适于吸附正极片体的第一面,所述第一正极片输送带适于吸附正极片体的第二面,所述第二正极片输送带适于吸附正极片体的第一面,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相对;所述负极片转运线包括第一负极片输送带和第二负极片输送带,所述第一负极片输送带的输入端与所述负极下料输送带接驳设置,所述第一负极片输送带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负极片输送带的输入端接驳设置,所述第二负极片输送带的输出端与所述叠片装置对应设置,所述负极下料输送带适于吸附负极片体的第一面,所述第一负极片输送带适于吸附负极片体的第二面,所述第二负极片输送带适于吸附负极片体的第一面,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相对。
可选地,所述叠片装置包括:叠台机构;上料机构,可移动设置,适于将所述正极片体和所述负极片体交替上料至所述叠台机构;摆动放料机构,与所述叠台机构对应设置,适于带动隔膜往复移动。
可选地,所述叠片装置还包括正极纠偏机构和负极纠偏机构,分设于所述叠台机构的两侧,所述正极纠偏机构靠近所述正极片转运线的输出端设置,所述负极纠偏机构靠近所述负极片转运线的输出端设置。
可选地,所述叠台机构上设置有若干个叠片位置,所述正极纠偏机构上设置有若干个正极纠偏位置,所述负极纠偏机构上设置有若干个负极纠偏位置,若干个所述叠片位置、若干个所述正极纠偏位置和若干个所述负极纠偏位置分别对应设置,所述上料机构能够同时将若干个所述正极纠偏位置的若干个正极片体上料至若干个所述叠片位置,所述上料机构还能够同时将若干个所述负极纠偏位置的若干个负极片体上料至若干个所述叠片位置。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叠片生产线,通过设置正极片转运线和负极片转运线,将正极片和负极片体从正极制片输送线和负极制片输送线上转运至靠近叠片装置,以便于叠片使用,并且,可以将叠片装置设置有若干个,以同时在若干个叠片装置上进行叠片,正极片体和负极片体的使用方便,叠片效率高。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叠片生产线,设置有极片裁切输送装置,利用驱动机构和吸附输送带驱动极片料带运动,使极片料带连续设置于若干个吸附输送带上,然后,利用切割机构将极片料带在相邻两个吸附输送带之间切断,因此,可以将极片料带一次性切割形成多个极片体,并且,利用输出输送带实现多个极片体的输送,提高了极片的裁切效率以及输送效率。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叠片生产线,利用剔废输送带能够将不合格极片体输送至对应废料掉落区处破真空,以将不合格极片体剔除,并且对于合格的极片体能够由接驳输送带转运至下料输送带,极片体的剔废与输送简单方便。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叠片生产线,利用接驳输送带、剔废输送带和下料输送带交替的对极片体的两面进行吸附,能够对极片体相对的两面进行除尘。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叠片生产线,在极片体由吸附输送带向接驳输送带转运过程中,接驳输送带和吸附输送带保持相同的输送速度,保证吸附输送带和接驳输送带不会对极片体产生拉扯,保证极片体质量,在极片体脱离吸附输送带的吸附区后,接驳输送带加速输送,以增大相邻极片体之间的间隔,为后续叠片过程使用极片体做好准备。
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叠片生产线,通过设置热压分离装置,在对电芯进行热压的同时能够将电芯裁分形成若干个电芯单体,电芯生产效率高。
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叠片生产线,通过将叠片位置、正极纠偏位置和负极纠偏位置对应设置若干个,在一个叠台机构上能够同时叠片生产若干个电芯,提高电芯加工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叠片生产线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叠片生产线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极片裁切输送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吸附输送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极片裁切输送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输出输送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替代实施方式提供的模切辊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极片料带、极片体和极片单元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极片料带、极片体和极片单元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正极制片输送线;200、负极制片输送线;300、正极片转运线;310、第一正极片输送带;320、第二正极片输送带;400、负极片转运线;410、第一负极片输送带;420、第二负极片输送带;500、后处理线;600、正极片料带;610、正极片体;611、正极片单元;700、负极片料带;710、负极片体;711、负极片单元;10、叠片装置;11、叠台机构;12、正极纠偏机构;13、负极纠偏机构;20、极片放卷装置;30、极片制极耳装置;40、极片裁切输送装置;41、驱动机构;411、辊体;42、吸附输送带;421、吸附区;422、释放区;423、带体;424、输送辊;43、切割机构;431、支撑台;432、裁切部;44、输出输送带;441、正极接驳输送带;442、正极下料输送带;443、正极剔废输送带;444、负极接驳输送带;445、负极下料输送带;446、负极剔废输送带;45、模切辊机构;451、凹模辊;4511、凹模刃口;452、凸模辊;4521、凸模刃口;50、转运装置;60、热压分离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如图1至图5所示的叠片生产线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包括:正极制片输送线100、负极制片输送线200、正极片转运线300、负极片转运线400和叠片装置10。正极制片输送线100和负极制片输送线200相对间隔设置,正极片转运线300沿正极制片输送线100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有若干个,正极片转运线300的输入端与正极制片输送线100接驳设置,正极片转运线300的输出端朝向远离正极制片输送线100的方向延伸,正极制片输送线100与正极片转运线300相互垂直;负极片转运线400沿负极制片输送线200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有若干个,负极片转运线400的输入端与负极制片输送线200接驳设置,负极片转运线400的输出端朝向远离负极制片输送线200的方向延伸,负极制片输送线200与负极片转运线400相互垂直;若干个负极片转运线400分别与若干个正极片转运线300相对间隔设置。叠片装置10设置有若干个,相对间隔设置的一个正极片转运线300和一个负极片转运线400之间设置有一个叠片装置10。
值得说明的是,如图1和图2所示,正极制片输送线100和负极制片输送线200相互平行设置,正极片转运线300和负极片转运线400相互平行设置且朝向相同的方向延伸。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作为可替代的实施方式,一个正极片转运线300和与其对应的一个负极片转运线400朝向同一方向延伸,另外一个正极片转运线300和与其对应的一个负极片转运线400可以同时朝向另外一个方向延伸。具体的,替代实施方式与图2所示的区别在于,位于左侧的一个正极片转运线300和一个负极片转运线400向上延伸设置,而位于右侧的一个正极片转运线300和一个负极片转运线400可以向下延伸设置。
当然,正极片转运线300与正极制片输送线100可以呈其他角度设置,负极片转运线400与负极制片输送线200可以呈其他角度设置。
通过设置正极片转运线300和负极片转运线400,将正极片体610和负极片体710从正极制片输送线100和负极制片输送线200上转运至靠近叠片装置10,以便于叠片使用,并且,可以将叠片装置10设置有若干个,以同时在若干个叠片装置10上进行叠片,正极片体610和负极片体710的使用方便,叠片效率高。
如图1和图2所示,正极制片输送线100和负极制片输送线200均包括依次设置的极片放卷装置20、极片制极耳装置30和极片裁切输送装置40,正极片转运线300的输入端和负极片转运线400的输入端均与极片裁切输送装置40接驳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至图5所示,极片裁切输送装置40包括驱动机构41、吸附输送带42、切割机构43和输出输送带44。驱动机构41适于驱动极片料带朝向吸附输送带42运动,吸附输送带42设置于驱动机构41的下游,吸附输送带42沿驱动机构41的驱动方向间隔设置有若干个。切割机构43对应相邻两个吸附输送带42的间隔处设置,切割机构43能够将位于若干个吸附输送带42上的极片料带切割形成若干个极片体。输出输送带44设置于若干个吸附输送带42的下游,输出输送带44能够接收并输送吸附输送带42输出的极片体,正极片转运线300的输入端和负极片转运线400的输入端均与输出输送带44接驳设置。
值得说明的是,在驱动机构41驱动极片料带向前运动之前,使吸附输送带42启动以具有一定的输送速度,使极片料带输送到吸附输送带42上时的速度与吸附输送带42的输送速度相同,保证极片料带与吸附输送带42之间不存在相对移动,以保证极片料带不会产生拉扯变形。当极片料带即将覆盖所有吸附输送带42之前,驱动机构41的驱动速度和吸附输送带42的输送速度同步减速,并当极片料带覆盖所有吸附输送带42时,驱动机构41和吸附输送带42均停止输送。
利用驱动机构41和吸附输送带42驱动极片料带运动,使极片料带连续设置于若干个吸附输送带42上,然后,利用切割机构43将极片料带在相邻两个吸附输送带42之间切断,因此,可以将极片料带一次性切割形成多个极片体,并且,利用输出输送带44实现多个极片体的输送,提高了极片的裁切效率以及输送效率。
值得说明的是,如图3所示,驱动机构41的驱动方向、吸附输送带42的输送方向以及输出输送带44的输送方向同向设置。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请参阅图3,在本实施例中,吸附输送带42设置有四个,切割机构43设置有三个。当三个切割机构43同时进行切割工作时,可以将极片料带切割形成三个极片体,每个极片体包括一个极片单元;当只有位于中间位置的切割机构43进行切割工作时,可以将极片料带切割形成一个极片体,每个极片体包括两个连续的极片单元。当然,吸附输送带42和切割机构43也可以设置有更多个,可以切割形成更多个的极片体,每个极片体可以包括一个或者若干个极片单元。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每个吸附输送带42的宽度与切割形成的极片单元的宽度相同。值得说明的是,每个吸附输送带42的宽度也可以是每个极片单元的宽度的整数倍(n倍),例如2倍、3倍等,因此,当若干个切割机构43同时工作时,可以将极片料带切割形成若干个极片体,每个极片体包括n个极片单元。
如图1和图2所示,位于正极制片输送线100的输出输送带44形成正极输出带,正极输出带包括正极接驳输送带441、正极下料输送带442和正极剔废输送带443。正极接驳输送带441和正极下料输送带442沿输送方向间隔设置,正极接驳输送带441和正极下料输送带442之间形成正极废料掉落区,正极剔废输送带443设置于正极接驳输送带441、正极废料掉落区和正极下料输送带442的上方并沿输送方向延伸设置。正极接驳输送带441与吸附输送带42接驳设置,正极片转运线300的输入端与正极下料输送带442接驳设置。
如图1和图2所示,位于负极制片输送线200的输出输送带44形成负极输出带,负极输出带包括负极接驳输送带444、负极下料输送带445和负极剔废输送带446。负极接驳输送带444和负极下料输送带445沿输送方向间隔设置,负极接驳输送带444和负极下料输送带445之间形成负极废料掉落区,负极剔废输送带446设置于负极接驳输送带444、负极废料掉落区和负极下料输送带445的上方并沿输送方向延伸设置。负极接驳输送带444与吸附输送带42接驳设置,负极片转运线400的输入端与负极下料输送带445接驳设置。
值得说明的是,正极剔废输送带443和负极剔废输送带446均为真空输送带。正极剔废输送带443和负极剔废输送带446不仅具有剔除不合格极片体的功能,还具有对合格极片体进行输送的功能。
利用剔废输送带能够将不合格极片体输送至对应废料掉落区处破真空,以将不合格极片体剔除,并且对于合格的极片体能够由接驳输送带转运至下料输送带,极片体的剔废与输送简单方便。
值得说明的是,请参阅图6,正极接驳输送带441和正极下料输送带442的上表面为输送面,正极剔废输送带443的下表面为输送面;正极接驳输送带441和正极下料输送带442均沿顺时针方向转动,正极剔废输送带443沿逆时针方向转动。请参阅图6,负极接驳输送带444和负极下料输送带445的上表面为输送面,负极剔废输送带446的下表面为输送面;负极接驳输送带444和负极下料输送带445均沿顺时针方向转动,负极剔废输送带446沿逆时针方向转动。
利用接驳输送带、剔废输送带和下料输送带交替的对极片体的两面进行吸附,能够对极片体相对的两面进行除尘。
如图4所示,吸附输送带42包括吸附区421和释放区422,吸附区421和释放区422沿吸附输送带42的输送方向设置,释放区422设置于吸附区421的两侧。正极接驳输送带441和负极接驳输送带444具有与吸附输送带42输送速度相同的第一输送状态,还具有大于吸附输送带42的输送速度的第二输送状态。
在极片体由吸附输送带42向接驳输送带(包括正极接驳输送带441和负极接驳输送带444)转运过程中,接驳输送带和吸附输送带42保持相同的输送速度,保证吸附输送带42和接驳输送带不会对极片体产生拉扯,以保证极片体质量,在极片体脱离吸附输送带42的吸附区421后,接驳输送带加速输送,以增大相邻极片体之间的间隔,为后续叠片过程使用极片体做好准备。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吸附输送带42包括带体423和输送辊424,输送辊424相对间隔设置有一对,带体423绕设于一对输送辊424上。带体423位于一对输送辊424之间的部分形成上述的吸附区421,带体423与一对输送辊424相对应的部分形成上述的释放区422。
在本实施例中,正极接驳输送带441和负极接驳输送带444均为真空输送带。
值得说明的是,在切割完成后,若干个吸附输送带42同步将若干个极片体向前输送,当靠近接驳输送带(包括正极接驳输送带441和负极接驳输送带444)的吸附输送带42上的极片体向前输送至接驳输送带上,接驳输送带和吸附输送带42同时吸附极片体并保持同步的输送速度向前输送极片体。当该极片体的尾端由吸附输送带42的吸附区421进入到释放区422,接驳输送带保持对该极片体的吸附,并加速向前输送,使该极片体与位于其后的极片体之间产生一定的间距。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在切割完成、若干个吸附输送带42向前输送若干个极片体的同时,驱动机构41同步向前驱动极片料带,使后续的极片料带再次覆盖于吸附输送带42上,准备下一次的切割。
如图3和图5所示,切割机构43包括支撑台431和裁切部432,支撑台431位于相邻两个吸附输送带42之间,支撑台431的支撑面与吸附输送带42的输送面平齐,裁切部432与支撑台431对应设置。通过设置支撑台431在裁切过程中对极片料带进行支撑,保证极片料带的裁切稳定性和裁切精度。
值得说明的是,裁切部432位于支撑台431的正上方。
在本实施例中,裁切部432为激光切割机构43。
当然,裁切部432也可以为其他类型的切割设备。
如图3所示,驱动机构41包括相对间隔设置对的一对辊体411,一对辊体411中的至少一个为驱动辊。极片料带从一对辊体411之间穿过,极片料带与一对辊体411滚动相接,利用辊体411与极片料带之间的摩擦力,对极片料带向前驱动。利用驱动辊对极片料带进行驱动,驱动过程稳定。
作为其他可替代的实施方式,极片裁切输送装置40还可以包括模切辊机构45,如图7所示,模切辊机构45包括对应设置的凹模辊451和凸模辊452,凹模辊451上设置有凹模刃口4511,凸模辊452上设置有凸模刃口4521,凹模刃口4511与凸模刃口4521相适配,极片料带从凹模辊451和凸模辊452之间穿过,并经凹模刃口4511和凸模刃口4521配合裁切成型。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所提及的极片料带包括正极片料带600和负极片料带700,极片体包括正极片体610和负极片体710,极片单元包括正极片单元611和负极片单元711。
值得进一步说明的是,请参阅图8和图9,上述的正极片体610包括若干个连续设置的正极片单元611,上述的负极片体710包括若干个连续设置的负极片单元711,如图8所示,若干个正极片单元611或若干个负极片单元711可以呈一排连续设置,如图9所示,若干个正极片单元611或若干个负极片单元711可以呈两排连续设置。
如图2所示,正极片转运线300包括第一正极片输送带310和第二正极片输送带320,第一正极片输送带310的输入端与正极下料输送带442接驳设置,第一正极片输送带310的输出端与第二正极片输送带320的输入端接驳设置,第二正极片输送带320的输出端与叠片装置10对应设置,正极下料输送带442适于吸附正极片体610的第一面,第一正极片输送带310适于吸附正极片体610的第二面,第二正极片输送带320适于吸附正极片体610的第一面,第一面和第二面为正极片体610的相对面。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正极片输送带310的输入端对应设置于正极下料输送带442的上方,第一正极片输送带310的输出端对应设置于第二正极片输送带320的输入端的上方。利用第一正极片输送带310能够将正极下料输送带442上输送的正极片体610转运出来,并且再经过第二正极片输送带320使正极片体610位于第二正极片输送带320的上表面,便于叠片装置10的取用。
如图2所示,负极片转运线400包括第一负极片输送带410和第二负极片输送带420,第一负极片输送带410的输入端与负极下料输送带445接驳设置,第一负极片输送带410的输出端与第二负极片输送带420的输入端接驳设置,第二负极片输送带420的输出端与叠片装置10对应设置,负极下料输送带445适于吸附负极片体710的第一面,第一负极片输送带410适于吸附负极片体710的第二面,第二负极片输送带420适于吸附负极片体710的第一面,第一面和第二面为负极片体710的相对面。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负极片输送带410的输入端对应设置于负极下料输送带445的上方,第一负极片输送带410的输出端对应设置于第二负极片输送带420的输入端的上方。利用第一负极片输送带410能够将负极下料输送带445上输送的负极片体710转运出来,并且再经过第二负极片输送带420使负极片体710位于第二负极片输送带420的上表面,便于叠片装置10的取用。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接驳”设置是指极片体能够在两条输送带之间进行转运。
如图2所示,叠片装置10包括叠台机构11、上料机构和摆动放料机构。上料机构可移动设置,以向叠片装置10输送正极片体610和负极片体710,摆动放料机构与叠台机构11对应设置,以带动隔膜往复移动实现Z叠。
值得说明的是,将正极片体610、隔膜和负极片体710进行叠片,则可以形成一个电芯,将电芯按照正极片单元611和负极片单元711的位置进行裁切,形成的每个电芯单体包括层叠设置的正极片单元611、隔膜和负极片单元711。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根据电芯的生产要求,电芯叠片的最下层和最上层均需要为负极片,因此,本实施例中电芯的最下层和最上层均为负极片体,那么裁切形成的电芯单元的最下层和最上层均为负极片单元。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叠片装置10还包括正极纠偏机构12和负极纠偏机构13。正极纠偏机构12和负极纠偏机构13分设于叠台机构11的两侧,正极纠偏机构12靠近正极片转运线300的输出端设置,负极纠偏机构13靠近负极片转运线400的输出端设置。也即,请参阅图2,正极纠偏机构12位于第二正极片输送带320的输出端和叠台机构11的一侧之间,负极纠偏机构13位于第二负极片输送带420的输出端和叠台机构11的另一侧之间。
值得说明的是,可以通过上料机构将正极片转运线300的正极片体610转运至正极纠偏机构12、将负极片转运线400的负极片体710转运至负极纠偏机构13,上料机构也可以将正极纠偏机构12上的正极片体610转运至叠台机构11、将负极纠偏机构13上的负极片体710转运至叠台机构11。或者是,上料机构只用于将正极纠偏机构12上的正极片体610转运至叠台机构11、将负极纠偏机构13上的负极片体710转运至叠台机构11,额外设置转运机械手将正极片转运线300的正极片体610转运至正极纠偏机构12、将负极片转运线400的负极片体710转运至负极纠偏机构13。
在本实施例中,正极纠偏机构12包括一个正极纠偏台,正极纠偏台上设置有推动部,推动部可以朝向不同的方向推动正极片体610,使正极片体610移动至预定位置;负极纠偏机构13包括一个负极纠偏台,负极纠偏台上设置有推动部,推动部可以朝向不同的方向推动负极片体710,使负极片体710移动至预定位置。
当然,在其他可替代的实施方式中,可以采用其他的方式实现正极片体610和负极片体710的纠偏。例如,使第二正极片输送带320和第二负极片输送带420自带纠偏功能,无需设置额外的正极纠偏机构12和负极纠偏机构13。具体的,可以在第二正极片输送带320和第二负极片输送带420的下方分别连接一个旋转马达,通过旋转马达驱动第二正极片输送带320或第二负极片输送带420在水平面内转动,以调整正极片体610或负极片体710的角度位置;通过调节第二正极片输送带320或第二负极片输送带420的输送速度,可以调节正极片体610或负极片体710在输送过程中的前后位置。
值得说明的是,叠台机构11上可以设置有若干个叠片位置,正极纠偏机构12上设置有若干个正极纠偏位置,负极纠偏机构13上设置有若干个负极纠偏位置,若干个叠片位置、若干个正极纠偏位置和若干个负极纠偏位置分别对应设置,上料机构能够同时将若干个正极纠偏位置的若干个正极片体610上料至若干个叠片位置,上料机构还能够同时将若干个负极纠偏位置的若干个负极片体710上料至若干个叠片位置。
通过将叠片位置、正极纠偏位置和负极纠偏位置对应设置若干个,在一个叠台机构11上能够同时叠片生产若干个电芯,提高电芯加工效率。
如图1所示,叠片生产线还包括后处理线500,后处理线500设置于叠片装置10的下游,叠片装置10和后处理线500之间设置有转运装置50。通过转运装置50,将叠片装置10上叠片完成的电芯转运至后处理线500进行后处理工序。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后处理线500设置于正极制片输送线100和负极制片输送线200的尾端,转运装置50包括相互垂直设置的两个龙门机械手,其中一个龙门机械手沿若干个叠片装置10的排列方向延伸设置,另一个龙门机械手沿后处理线500的输送方向延伸设置。具体的,请参阅图1,其中一个龙门机械手沿图1中左右方向设置,另一个龙门机械手沿图1中上下方向设置。
如图1所示,后处理线500包括热压分离装置60,热压分离装置60能够接收转运装置50转运的电芯,并对电芯进行热压,在热压的同时对电芯进行裁分,以形成若干个电芯单体。
如图1所示,热压分离装置60的下游还可以设置有其他后处理装置,例如贴胶、贴二维码装置等。
在使用本实施例的叠片生产线时,正极片料带600经正极制片输送线100的极片放卷装置20放卷,并经正极制片输送线100的极片制极耳装置30、吸附输送带42和切割机构43形成正极片体610,正极片体610经过正极接驳输送带441的输送和正极剔废输送带443剔除不合格正极片体610,使合格的正极片体610输送至正极下料输送带442;当正极片体610输送至正极下料输送带442与正极片转运线300的接驳位置时,接驳输送至第一正极片输送带310上,并经第二正极片输送带320朝向叠片装置10输送。负极片料带700经负极制片输送线200的极片放卷装置20放卷,并经负极制片输送线200的极片制极耳装置30、吸附输送带42和切割机构43形成负极片体710,负极片体710经过负极接驳输送带444的输送和负极剔废输送带446剔除不合格负极片体710,使合格的负极片体710输送至负极下料输送带445;当负极片体710输送至负极下料输送带445与负极片转运线400的接驳位置时,接驳输送至第一负极片输送带410上,并经第二负极片输送带420朝向叠片装置10输送。上料机构将第二正极片输送带320输出端的正极片体610转运至正极纠偏机构12、将第二负极片输送带420输出端的负极片体710转运至负极纠偏机构13,并且,将纠偏完成的正极片体610和负极片体710分别上料至叠台机构11,并配合摆动放料机构放隔膜进行叠片。
根据上述描述,本专利申请具有以下优点:
1.生产线布局简单、合理,且可以与多个叠片装置配合,实现多个叠片装置的同时叠片,提高叠片效率;
2.利用正极片体和负极片体进行叠片形成电芯,将电芯热压分离后可形成多个电芯单体,提高生产效率;
3.对不合格极片体能够实现剔废,生产过程闭环控制,提升电芯质量。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1)

1.一种叠片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
正极制片输送线(100)和负极制片输送线(200),相对间隔设置;
正极片转运线(300),沿所述正极制片输送线(100)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有若干个,所述正极片转运线(300)的输入端与所述正极制片输送线(100)接驳设置,所述正极片转运线(300)的输出端朝向远离所述正极制片输送线(100)的方向延伸,所述正极片转运线(300)与所述正极制片输送线(100)呈夹角设置;
负极片转运线(400),沿所述负极制片输送线(200)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有若干个,所述负极片转运线(400)的输入端与所述负极制片输送线(200)接驳设置,所述负极片转运线(400)的输出端朝向远离所述负极制片输送线(200)的方向延伸,所述负极片转运线(400)与所述负极制片输送线(200)呈夹角设置,若干个所述负极片转运线(400)分别与若干个所述正极片转运线(300)相对间隔设置;
叠片装置(10),设置有若干个,相对间隔设置的一个所述正极片转运线(300)和一个所述负极片转运线(400)之间设置有一个所述叠片装置(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片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制片输送线(100)和所述负极制片输送线(200)均包括依次设置的极片放卷装置(20)、极片制极耳装置(30)和极片裁切输送装置(40),所述正极片转运线(300)的输入端和所述负极片转运线(400)的输入端均与所述极片裁切输送装置(40)接驳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叠片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极片裁切输送装置(40)包括:
驱动机构(41),适于驱动正极片料带(600)或负极片料带(700);
吸附输送带(42),设置于所述驱动机构(41)的下游,所述吸附输送带(42)沿所述驱动机构(41)的驱动方向间隔设置有若干个;
切割机构(43),对应相邻两个所述吸附输送带(42)的间隔处设置;
输出输送带(44),设置于若干个所述吸附输送带(42)的下游,适于接收并输送所述吸附输送带(42)输出的正极片体(610)或负极片体(710),所述正极片转运线(300)的输入端和所述负极片转运线(400)的输入端均与所述输出输送带(44)接驳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叠片生产线,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正极制片输送线(100)的所述输出输送带(44)形成正极输出带,位于所述负极制片输送线(200)的所述输出输送带(44)形成负极输出带,其中,
所述正极输出带包括正极接驳输送带(441)、正极下料输送带(442)和正极剔废输送带(443),所述正极接驳输送带(441)和所述正极下料输送带(442)沿输送方向间隔设置,所述正极接驳输送带(441)和所述正极下料输送带(442)之间形成正极废料掉落区,所述正极剔废输送带(443)设置于所述正极接驳输送带(441)、所述正极废料掉落区和所述正极下料输送带(442)的上方并沿所述输送方向延伸设置,所述正极接驳输送带(441)与所述吸附输送带(42)接驳设置,所述正极片转运线(300)的输入端与所述正极下料输送带(442)接驳设置;
所述负极输出带包括负极接驳输送带(444)、负极下料输送带(445) 和负极剔废输送带(446),所述负极接驳输送带(444)和所述负极下料输送带(445)沿输送方向间隔设置,所述负极接驳输送带(444)和所述负极下料输送带(445)之间形成负极废料掉落区,所述负极剔废输送带(446)设置于所述负极接驳输送带(444)、所述负极废料掉落区和所述负极下料输送带(445)的上方并沿所述输送方向延伸设置,所述负极接驳输送带(444)与所述吸附输送带(42)接驳设置,所述负极片转运线(400)的输入端与所述负极下料输送带(445)接驳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叠片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输送带(42)包括吸附区(421)和释放区(422),所述吸附区(421)和所述释放区(422)沿所述吸附输送带(42)的输送方向设置,所述释放区(422)设置于所述吸附区(421)的两侧,所述正极接驳输送带(441)和所述负极接驳输送带(444)具有与所述吸附输送带(42)输送速度相同的第一输送状态,还具有大于所述吸附输送带(42)的输送速度的第二输送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叠片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叠片生产线还包括后处理线(500),所述后处理线(500)设置于所述叠片装置(10)的下游,所述叠片装置(10)和所述后处理线(500)之间设置有转运装置(5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叠片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处理线(500)包括热压分离装置(60),所述热压分离装置(60)能够接收所述转运装置(50)转运的电芯。
8.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叠片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片转运线(300)包括第一正极片输送带(310)和第二正极片输送带(320),所述第一正极片输送带(310)的输入端与所述正极下料输送带(442)接驳设置,所述第一正极片输送带(310)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正极片输送带(320)的输入端接驳设置,所述第二正极片输送带(320)的输出端与所述叠片装置(10)对应设置,所述正极下料输送带(442)适于吸附正极片体(610)的第一面,所述第一正极片输送带(310)适于吸附正极片体(610)的第二面,所述第二正极片输送带(320)适于吸附正极片体(610)的第一面,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相对;
所述负极片转运线(400)包括第一负极片输送带(410)和第二负极片输送带(420),所述第一负极片输送带(410)的输入端与所述负极下料输送带(445)接驳设置,所述第一负极片输送带(410)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负极片输送带(420)的输入端接驳设置,所述第二负极片输送带(420)的输出端与所述叠片装置(10)对应设置,所述负极下料输送带(445)适于吸附负极片体(710)的第一面,所述第一负极片输送带(410)适于吸附负极片体(710)的第二面,所述第二负极片输送带(420)适于吸附负极片体(710)的第一面,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相对。
9.根据权利要求3-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叠片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叠片装置(10)包括:
叠台机构(11);
上料机构,可移动设置,适于将所述正极片体(610)和所述负极片体(710)交替上料至所述叠台机构(11);
摆动放料机构,与所述叠台机构(11)对应设置,适于带动隔膜往复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叠片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叠片装置(10)还包括正极纠偏机构(12)和负极纠偏机构(13),分设于所述叠台机构(11)的两侧,所述正极纠偏机构(12)靠近所述正极片转运线(300)的输出端设置,所述负极纠偏机构(13)靠近所述负极片转运线(400)的输出端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叠片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叠台机构(11)上设置有若干个叠片位置,所述正极纠偏机构(12)上设置有若干个正极纠偏位置,所述负极纠偏机构(13)上设置有若干个负极纠偏位置,若干个所述叠片位置、若干个所述正极纠偏位置和若干个所述负极纠偏位置分别对应设置,所述上料机构能够同时将若干个所述正极纠偏位置的若干个正极片体(610)上料至若干个所述叠片位置,所述上料机构还能够同时将若干个所述负极纠偏位置的若干个负极片体(710)上料至若干个所述叠片位置。
CN202221691130.0U 2022-06-30 2022-06-30 一种叠片生产线 Active CN2178816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91130.0U CN217881611U (zh) 2022-06-30 2022-06-30 一种叠片生产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91130.0U CN217881611U (zh) 2022-06-30 2022-06-30 一种叠片生产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881611U true CN217881611U (zh) 2022-11-22

Family

ID=841002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691130.0U Active CN217881611U (zh) 2022-06-30 2022-06-30 一种叠片生产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88161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666771A (zh) * 2023-05-19 2023-08-29 宁夏宝丰昱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热复合叠片设备、热复合叠片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666771A (zh) * 2023-05-19 2023-08-29 宁夏宝丰昱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热复合叠片设备、热复合叠片方法
CN116666771B (zh) * 2023-05-19 2024-03-22 宁夏宝丰昱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热复合叠片设备、热复合叠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467996U (zh) 叠片电芯生产系统
WO2023092910A1 (zh) 极片裁切输送装置及叠片系统
CN112838260A (zh) 一种叠片装置
CN214203779U (zh) 一种电芯及叠片装置
CN112310486B (zh) 一种锂电池电芯叠片系统
CN217881611U (zh) 一种叠片生产线
CN112768744B (zh) 电池制造设备
JP2015072834A (ja) 切断装置及び切断方法
CN217691274U (zh) 一种叠片生产线
CN112678461A (zh) 一种电芯生产线
CN216698456U (zh) 叠片设备
CN217426821U (zh) 电芯叠片加工装置及电芯生产设备
CN213692160U (zh) 一种锂电池电芯叠片系统
CN115036556A (zh) 一种叠片装置及叠片生产线
CN210723265U (zh) 一种叠片机
CN217848053U (zh) 隔膜双放卷电芯循环式多工位多片叠切一体设备
CN217667198U (zh) 一种极片裁切输送装置、设备及叠片机
CN217768474U (zh) 一种叠片装置及叠片机
CN217485522U (zh) 循环式多工位叠片电芯流转生产线
CN217848033U (zh) 循环式多工位电芯叠片生产线
CN216836294U (zh) 一种搬运机构和叠片装置
CN219521199U (zh) 电芯生产线
CN115020822A (zh) 一种叠片装置及叠片机
CN218414715U (zh) 预锂叠片一体设备及锂离子电池
CN220585242U (zh) 背接触电池绝缘层制备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