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33464A - 过滤器检测装置和空气调节机 - Google Patents

过滤器检测装置和空气调节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833464A
CN112833464A CN202011287952.8A CN202011287952A CN112833464A CN 112833464 A CN112833464 A CN 112833464A CN 202011287952 A CN202011287952 A CN 202011287952A CN 112833464 A CN112833464 A CN 1128334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ter
limit switch
air
air conditioner
abutting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28795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川村政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28334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3346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71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with means for purifying supplied air
    • F24F1/007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with means for purifying supplied air characterised by the mounting or arrangement of filt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8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f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59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heat exchang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24F11/32Responding to malfunctions or emergencies
    • F24F11/39Monitoring filter performanc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4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 F24F11/77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by controlling the speed of ventil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9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0Casings or cov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 Filtering Of Dispersed Particles In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空气调节机具有过滤器检测装置,该过滤器检测装置具备杆,该杆在第一抵接部未与空气净化过滤器抵接时,第二抵接部与限位开关抵接,在第一抵接部与空气净化过滤器抵接时,第二抵接部与限位开关分离。

Description

过滤器检测装置和空气调节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涉及一种过滤器检测装置、具有空气净化功能的空气调节机。
背景技术
通常,在空调等空气调节机中,用于除去空气中的尘埃的过滤器装卸自如地设置在吸气口。如果过滤器未设置在适当的位置,则无法除去空气中的尘埃,因此,提出了具备检测过滤器是否设置在适当的位置的传感器的空气调节机(例如,特许第564304号公报所公开的空气调节机)。
发明内容
然而,近年来,提出了具有空气净化功能的空调,但未检测空气净化过滤器的有无。例如,作为检测空气净化过滤器的有无的方法,可以考虑使用特许第564304号公报中记载的用于检测过滤器的限位开关。
但是,由于以下的理由,难以直接将限位开关检测空气净化过滤器的有无。
在特许第564304号公报所公开的技术中,通过使限位开关直接抵接于过滤器的厚度方向或过滤器的短边方向(长边方向)来检测过滤器的安装的有无。该过滤器为将网嵌入树脂制的框(树脂框)的构成。在该情况下,树脂框的尺寸公差在厚度方向上为0.1mm,在短边方向上为0.3mm,因此在限位开关的ON/OFF范围(0.5mm)。在此,限位开关的ON/OFF范围为在限位开关的开关部使该限位开关成为接通状态的位置与使该限位开关成为断开状态的位置之间移动的距离。因此,使限位开关直接抵接于过滤器的厚度方向或短边方向(长边方向),能够适当地检测该过滤器的有无。
然而,在空气净化过滤器的情况下,与树脂的框不同,组装品用的尺寸公差在厚度方向上为1.0mm,在短边方向上为1.0mm。因此,在限位开关的ON/OFF范围定义的距离超过0.5mm,不能像以往那样直接使限位开关与空气净化过滤器抵接而适当地检测该空气净化过滤器的有无。
本发明的一形态的目的在于,实现即使像空气净化过滤器那样,尺寸公差在限位开关的ON/OFF范围外,也能够使用限位开关适当地检测该空气净化过滤器的有无的过滤器检测装置及空气调节机。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一形态的过滤器检测装置包括限位开关,使用所述限位开关来检测过滤器的有无,所述过滤器检测装置具有杆,所述杆包括:第一抵接部,其抵接于所述过滤器;以及第二抵接部,其抵接于所述限位开关,使所述限位开关接通,所述杆形成为,当所述第一抵接部未与所述过滤器抵接时,所述第二抵接部与所述限位开关抵接,当所述第一抵接部抵接于所述过滤器时,所述第二抵接部与所述限位开关分离;或者当所述第一抵接部未与所述过滤器抵接时,所述第二抵接部从所述限位开关分离,当所述第一抵接部抵接于所述过滤器时,所述第二抵接部抵接于所述限位开关。
本发明的形态的空气调节机,其具有空气净化功能,所述空气调节机的特征在于,包括:空气净化过滤器,其装卸自如地设置在所述空气调节机的吸气口;以及过滤器检测部,其检测所述空气净化过滤器的装卸,所述过滤器检测部包括:限位开关;以及杆,所述杆包括:第一抵接部,其与所述空气净化过滤器抵接;以及第二抵接部,其与所述限位开关抵接,使所述限位开关接通,所述杆形成为,在所述第一抵接部未与所述空气净化过滤器抵接时,所述第二抵接部与所述限位开关抵接,在所述第一抵接部抵接于所述空气净化过滤器时,所述第二抵接部形成为与所述限位开关分离;或者在所述第一抵接部未与所述空气净化过滤器抵接时,所述第二抵接部从所述限位开关分离,在所述第一抵接部与所述空气净化过滤器抵接时,所述第二抵接部与所述限位开关抵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形态,能够使用限位开关适当地检测有无空气净化过滤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机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空气调节机的概略剖面图。
图3是用于说明图1所示的空气调节机中的空气净化过滤器的装卸动作的立体图。
图4是图1所示的空气调节机所具备的过滤器检测装置的立体图及分解立体图。
图5是安装图1所示的空气调节机所具备的空气净化过滤器的框部的立体图。
图6是从上面观察从图1所示的空气调节机拆下空气净化过滤器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未安装图4所示的过滤器检测装置的空气净化过滤器时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8是表示安装有图4所示的过滤器检测装置的空气净化过滤器时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9是图1所示的空气调节机的控制框图。
图10是表示基于空气净化过滤器的有无的、送风风扇的转速与风量的关系的坐标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空气调节机1的构成)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机1的立体图。图2是通过纵向剖面表示图1所示的空气调节机1的结构的立体图。
如图1及图2所示,空气调节机1在壳体11的内部中的后部具有西洛克风扇40,在前部具有热交换器13。
壳体11在上表面部具有吸入口21,并在前面部具有开口部。在吸入口21设有过滤单元31,在前面部的开口部形成有吹出口22。
西洛克风扇40包括:从圆筒形的轴向吸入空气并向半径方向的外侧吹出的送风风扇12;以及除了热交换器13侧的区域以外覆盖该送风风扇12的壳体23。具体而言,壳体23的位于上侧的前端部到达热交换器13的上端部的位置,从该位置向后方延伸,经过送风风扇12的上方位置、送风风扇12的后方位置、送风风扇12的下方位置,到达热交换器13的后表面。
热交换器13配置为上部与下部相比位于前方位置的倾斜状态,下部配置为与送风风扇12邻近的状态。热交换器13通过以倾斜状态配置,从而与配置为铅垂状态的情况相比,能够在抑制空气调节机1的高度的同时扩大表面积。另外,热交换器13的倾斜状态不限于上述的状态,也可以配置为下部与上部相比靠前方位置的倾斜状态。在该情况下,热交换器13与配置为铅垂状态的情况相比,能够在抑制空气调节机1的高度的同时扩大表面积。
空气调节机1在前面部具备对吹出口22进行开闭的前面面板(主面板)24。如图1和图2所示,前面面板24形成为上缘部与下缘部之间平缓地弯曲的板形状。前面面板24的弯曲的方向是从正面观察时成为凹状的方向。
前面面板24例如由具有支承前面面板24的左右两个部位的臂以及马达的现有公知的驱动机构(未图示)驱动。前面面板24在空气调节机1停止时成为关闭吹出口22的状态,在运转时成为打开的状态。在该情况下,横百叶板(副板)25也成为打开的状态。另外,前面面板24在制冷时通常为打开上部的状态(图1、图2的状态),在制热时通常成为打开下部的状态。
过滤单元31包括作为空气净化效果高的过滤器、例如HEPA过滤器(HighEfficiency Particulate Air Filter:高效空气过滤器)等过滤器的空气净化过滤器26和收容并保持空气净化过滤器26的框部27。
(过滤单元31的装卸)
图3是说明过滤单元31的装卸动作的图,符号1031的图表示过滤单元31被安装在空气调节机1的规定的位置的状态,符号1032的图表示过滤单元31从空气调节机1拆下的状态。
在空气调节机1中,能够安装两个过滤单元31。
两个过滤单元31通常如图3的附图标记1031所示,安装在空气调节机1的规定的位置。该规定的位置是空气净化过滤器26从上方完全覆盖吸入口21的位置。另一方面,两个过滤单元31在过滤器更换时、维护时,如图3的附图标记1032所示,从空气调节机1的规定位置拆卸。
两个过滤单元31的构成相同。因此,过滤单元31的框部27的构成也相同。另外,关于框部27的构成的详细情况将后述。
在空气调节机1中,设置有用于检测过滤器单元31的有无的过滤器检测装置(过滤器检测部)41。如图3所示,过滤器检测装置41设置在空气调节机1的上表面的与两个过滤器单元31的装卸方向相反一侧的端部。
(过滤器检测装置41)
图4表示过滤器检测装置41,符号1041表示从背面观察的过滤器检测装置41的立体图,符号1042表示从背面观察的过滤器检测装置41的分解立体图。
过滤器检测装置41构成为具备两个限位开关42,并包括用于使各个限位开关42接通/断开的两个杆43、两个弹簧44,并将这些部件收容于壳体45。
限位开关42具有用于向该限位开关42传递来自外部的力、动力的致动器部42a。也就是说,通过启动致动器部42a,该动力被传递到限位开关42内,内置微开关(未图示)成为接通状态,如果传递的动力消失,则内置微开关成为断开状态。致动器部42a由具有弹性的板状的构件构成,设置成从外部对抗力。即,若没有来自外部的力,则致动器部42a不会向限位开关42主体侧运动,因此该限位开关42的内置微动开关成为断开状态。另一方面,若从外部对致动器部42a施加力,则致动器部42a向限位开关42主体侧运动,该限位开关42的内置微动开关成为接通状态。从外部对致动器部42a施加力的机构是杆43。
杆43包括:抵接于空气净化过滤器26的第一抵接部43a、抵接于限位开关42的致动器部42a的第二抵接部43b以及设置于第一抵接部43a与第二抵接部43b之间的支点部43c。
杆43形成为在第一抵接部43a未与空气净化过滤器26抵接时,第二抵接部43b与限位开关42的致动器部42a抵接。另一方面,形成为在第一抵接部43a与空气净化过滤器26抵接时,第二抵接部43b与限位开关42的致动器部42a分离。由此,杆43通过以支点部43c为中心转动,能够使第二抵接部43b与限位开关42的致动器部42a抵接或分离。
另外,当第一抵接部43a未与空气净化过滤器26抵接时,杆43也可以形成为第二抵接部43b与限位开关42的致动器部42a分离。另一方面,也可以形成为,当第一抵接部43a与空气净化过滤器26抵接时,第二抵接部43b与限位开关42的致动器部42a抵接。
支点部43c由柱状部件构成,经由弹簧44插入壳体45的贯通孔45a。支点部43c由贯通孔45a支承为转动自如。
弹簧44以杆43的第一抵接部43a朝向外侧的方式施力。即,杆43通过弹簧44的施力,如图4的附图标记1041所示,维持为第一抵接部43a朝向外部的状态。此时,杆43的第二抵接部43b成为与限位开关42的致动器部42a抵接的状态。
即,当杆43的第一抵接部43a未与空气净化过滤器26抵接时,第二抵接部43b成为与致动器部42a抵接的状态,因此,限位开关42成为接通状态。
另一方面,在杆43的第一抵接部43a与空气净化过滤器26抵接的情况下,该杆43克服弹簧44的施力而向内侧转动,从而第二抵接部43b向致动器部42a的抵接状态被解除。由此,限位开关42成为断开状态。
(框部27)
图4是安装有空气调节机1的过滤单元31的框部27的立体图。在此,将过滤单元31安装到空气调节机1的一侧作为前表面,将相反侧作为后表面进行说明。
框部27在外周形成有开口部(切口)27c,该开口部(切口)27c在该框部27安装于空气调节机1的规定位置的状态下使杆43的第一抵接部43a进入该框部27的内侧。具体而言,如图4所示,框部27在前表面形成有凹部27a,在两侧形成有保持空气净化过滤器26的引导件27b、27b。在框部27的后表面侧的引导件27b、27b分别形成有开口部27c。该开口部27c形成为供后述的过滤器检测装置41的杆43的第一抵接部43a插入的大小。
此外,只要使两个过滤单元31的框部27的形状相同,也可以替换使用。
(过滤器检测装置的检测动作)
图6是从上面观察从空气调节机1拆下空气净化过滤器26的状态的立体图。图7是表示未安装空气净化过滤器26时的过滤器检测装置41的状态的俯视图。图8是表示安装有空气净化过滤器26时的过滤器检测装置41的状态的俯视图。
如图6所示,过滤器检测装置41设置在空气调节机1的框体11的上表面部所形成的两处的吸入口21、21之间且与过滤器单元31的装卸方向相反侧的端部。在吸入口21上,在开口面的两侧形成有用于引导过滤器单元31的装卸的导轨21a、21a。即,过滤器检测装置41配置在存在于两个吸入口21之间的导轨21a、21a内。具体而言,过滤器检测装置41配置在第一抵接部43a能够经由框部27的开口部27c与被导轨21a引导安装的过滤器单元31的空气净化过滤器26抵接的位置。即,限位开关42经由杆43而位于空气净化过滤器26的相反侧。
即,如图7所示,过滤器检测装置41在未安装过滤器单元31的状态下,杆43的第一抵接部43a向吸入口21内突出,第二抵接部43b与限位开关42的致动器部42a抵接。即,在未安装过滤单元31时,即未检测出空气净化过滤器26时,限位开关42的内置开关成为接通状态。
另一方面,如图8所示,过滤器检测装置41在安装有过滤器单元31的状态下,杆43的第一抵接部43a与空气净化过滤器26抵接,第二抵接部43b与限位开关42的致动器部42a分离(解除抵接)。即,在安装有过滤单元31时,即检测到空气净化过滤器26时,限位开关42的内置开关成为断开状态。
在此,在上述构成的过滤器检测装置41中,如上所述,在检测出空气净化过滤器26时,限位开关42为断开状态,在未检测出空气净化过滤器26时,限位开关42为接通状态。但是,限位开关42的ON/OFF状态也可以是相反的模式。即,也可以在检测到空气净化过滤器26时限位开关42为接通状态,在未检测到空气净化过滤器26时限位开关42为断开状态。在该情况下,当杆43的第一抵接部43a与空气净化过滤器26抵接时,第二抵接部43b与限位开关42的致动器部42a抵接。另一方面,当杆43的第一抵接部43a未与空气净化过滤器26抵接时,只要第二抵接部43b也未与限位开关42的致动器部42a抵接即可。
此外,由于过滤器检测装置41具备两个限位开关42,且分别具备杆43,因此不仅能够同时检测两个空气净化过滤器26的有无,还能够仅检测一个空气净化过滤器26的有无。
(效果)
根据上述构成,使得过滤器检测装置41的限位开关42未与空气净化过滤器26直接抵接,从而检测空气净化过滤器26的有无。因此,即使在空气净化过滤器26的厚度方向、短边方向(长边方向)的尺寸公差大,超过限位开关42的ON/OFF范围的情况下,也能够适当地检测空气净化过滤器26的有无。
另外,为了可靠地检测空气净化过滤器26的有无,优选过滤器检测装置41的杆43的从第一抵接部43a到支点部43c的长度比从第二抵接部43b到支点部43c的长度长。在该情况下,第二抵接部43b与限位开关42抵接并移动时的距离比第一抵接部43a与空气净化过滤器26抵接并移动时的距离短。因此,即使在像空气净化过滤器26那样尺寸公差大的情况下,也能够充分地吸收尺寸公差。
在上述构成的空气调节机1构成为,过滤器检测装置41的杆43的第一抵接部43a从框部27的开口部27c突出。由此,即使在框部27安装于规定的位置的状态下,也能够检测在该框部27中是否插入有空气净化过滤器26。因此,即使过滤单元31安装于空气调节机1的规定的位置,也能够检测空气净化过滤器26的有无。
在以下的第二实施方式中,对与空气净化过滤器26的有无相应的送风风扇12的旋转控制进行说明。
〔第二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为了便于说明,对具有与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部件相同的功能的部件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不重复其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即使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机1未安装有空气净化过滤器26的状态下也执行空气调节运转为前提进行说明。
(空气调节机1的控制装置)
图9是表示空气调节机1的控制装置的构成的框图。如图9所示,空气调节机1的控制装置具备例如由微型计算机构成的控制部101以及存储部104。控制部101控制送风机马达102、离子发生器103、空调部105的动作。存储部104存储有控制送风机马达102、离子发生器103、空调部105的动作所需的各种信息。
空调部105是执行制冷循环的部分,具有蒸发器、冷凝机及压缩机等用于执行制冷循环的构成。空调部105构成为横跨作为室内机的空气调节机1和室外机5。
送风机马达102使送风风扇12旋转。离子发生器103产生离子。
控制部101还连接有限位开关42,根据来自该限位开关42的信号,驱动控制送风机马达102,控制送风风扇12的旋转。
(送风风扇12的旋转控制)
图10是表示基于空气净化过滤器的有无的送风风扇12的转速与风量的关系的坐标图。图表的横轴表示送风风扇12的转速,纵轴表示由于送风风扇12的旋转而产生的风量。
在具有空气净化过滤器26的状态下,在送风风扇12的转速(1)时,成为风量(1)。该转速(1)和风量(1)被预先设定。
在无空气净化过滤器26的状态下,由该空气净化过滤器26产生的负荷消失,因此,如果与有空气净化过滤器26的状态下的送风风扇12的转速(1)相同,则风量(2)比风量(1)多。
因此,控制部101在通过过滤器检测装置41检测到未安装空气净化过滤器26时,降低送风风扇12的转速。即,为了成为与有空气净化过滤器26的情况相同的风量(1),控制送风机马达102,以使得送风风扇12的转速成为比转速(1)少的转速(2)。
如上所述,通过根据空气净化过滤器26的有无来控制送风风扇12的转速,能够使空气调节机1排出的空气的风量始终相同。由此,在没有空气净化过滤器26的情况下,通过使送风风扇12的转速比与有空气净化过滤器26的情况相同的转速少,不会产生风量变得过多的问题。
因此,不安装空气净化过滤器26,即使执行制冷运转、制热运转或除湿运转,也能够实现与安装有空气净化过滤器26的状态下的运转不同的风量。而且,由于送风风扇12的转速降低,所以能够降低由送风风扇12的旋转引起的噪音。此外,能够在使用空气净化过滤器26时产生的对用户感到不快的气候的情况下执行制冷运转、制热运转、除湿运转。
另外,在检测到未安装空气净化过滤器26的情况下,也可以使送风风扇12的旋转停止。具体而言,控制部101在由过滤器检测装置41检测到未安装有空气净化过滤器26时,使送风风扇12停止。
在上述构成的空气调节机1中,由于在喜好过滤单元31内的空气净化过滤器26时拆下,能够进行制冷制热、除湿的运转,因此用户仅在需要空气净化时才能安装空气净化过滤器26并运转。通常,安装有空气净化过滤器26的状态下的空气调节机1的运转功耗变多,但拆下空气净化过滤器26的状态下的空气调节机1的运转功耗少即可。
〔总结〕
本发明的形态一的过滤器检测装置是使用限位开关(42)检测过滤器(空气净化过滤器26)的有无的过滤器检测装置(41),所述过滤器检测装置(41)具有杆(43),所述杆(43)包括与所述过滤器(空气净化过滤器26)抵接的第一抵接部(43a)和与所述限位开关(42)抵接并使该限位开关(42)接通的第二抵接部(43b),所述杆(43)形成为,当所述第一抵接部(43a)未与所述过滤器(空气净化过滤器26)抵接时,所述第二抵接部(43b)与所述限位开关(42)抵接,当所述第一抵接部(43a)与所述过滤器(空气净化过滤器26)抵接时,所述第二抵接部(43b)与所述限位开关(42)分离,或者,当所述第一抵接部(43a)未与所述过滤器(空气净化过滤器26)抵接时,所述第二抵接部(43b)从所述限位开关(42)分离,当所述第一抵接部(43a)与所述过滤器(空气净化过滤器26)抵接时,所述第二抵接部(43b)与所述限位开关(42)抵接。
根据上述构成,限位开关不与空气净化过滤器直接抵接,从而检测空气净化过滤器的有无。因此,即使在空气净化过滤器的厚度方向、短边方向(长边方向)的尺寸公差大、超过限位开关的接通/断开范围的情况下,也能够适当地检测空气净化过滤器的有无。
本发明的形态二的空气调节机具备限位开关(42),具有空气净化功能,所述空气调节机(1)具备:空气净化过滤器(26),其装卸自如地设置在所述空气调节机(1)的吸气口(吸入口22);以及过滤器检测装置(过滤器检测装置41),其检测所述空气净化过滤器(26)的装卸,所述过滤器检测部(过滤器检测装置41)具有杆(43),所述杆(43)包括:限位开关(42);第一抵接部(43a),其与所述空气净化过滤器(26)抵接;以及第二抵接部(43b),其与所述限位开关(42)抵接而使该限位开关(42)接通,所述杆(43)形成为,当所述第一抵接部(43a)未与所述空气净化过滤器(26)抵接时,所述第二抵接部(43b)与所述限位开关(42)抵接,当所述第一抵接部(43a)与所述空气净化过滤器(26)抵接时,所述第二抵接部(43b)与所述限位开关(42)分离,或者,当所述第一抵接部(43a)未与所述空气净化过滤器(26)抵接时,所述第二抵接部(43b)与所述限位开关(42)分离,当所述第一抵接部(43a)与所述空气净化过滤器(26)抵接时,所述第二抵接部(43b)与所述限位开关(42)抵接。
根据上述构成,过滤器检测部的限位开关不直接抵接于空气净化过滤器,从而检测空气净化过滤器的有无。因此,即使在空气净化过滤器的厚度方向、短边方向(长边方向)的尺寸公差大、超过限位开关的接通/断开范围的情况下,也能够适当地检测空气净化过滤器的有无。
本发明形态三的空气调节机优选为,在上述形态二中,所述杆(43)具有支点部(43c),所述杆(43)形成为以该支点部(43c)为中心转动,从所述第一抵接部(43a)到所述支点部(43c)的长度比从所述第二抵接部(43b)到所述支点部(43c)的长度长。
根据上述构成,由于抵接于限位开关的第二抵接部移动比与空气净化过滤器接触的第一抵接部短的距离,因此,即使在像空气净化过滤器那样尺寸公差大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限位开关适当地检测。
本发明形态四的空气调节机也可以为,在上述形态二或形态三中,空气调节机具备框部(27),该框部(27)保持所述空气净化过滤器(26),并且安装于所述空气调节机(1)的规定位置,在所述框部(27)的外周形成有切口(开口部27c),该切口(开口部27c)在该框部(27)安装于所述空气调节机(1)的规定位置的状态下,供所述第一抵接部(43a)进入该框部(27)的内侧。
根据上述构成,由于过滤器检测部的杆的第一抵接部从框部的开口部突出到该框部内,因此,在框部安装于规定的位置的状态下,能够检测是否有空气净化过滤器插入该框部。
本发明的形态五的空气调节机构成为,在上述形态二至形态四中任一形态中,所述空气调节机还包括控制装置(控制部101),其根据所述过滤器检测部(过滤器检测装置41)的检测结果来控制所述空气调节机(1)具备的送风风扇(12)的驱动,所述控制装置(控制部101)在由所述过滤器检测部(过滤器检测装置41)检测到未安装所述空气净化过滤器(26)时,降低所述送风风扇(12)的转速。
根据上述构成,在没有空气净化过滤器的情况下,通过使送风风扇的转速比在有空气净化过滤器的情况下设定的送风风扇的转速少,不会产生风量过多的问题。
本发明的形态六的空气调节机也可以构成为,在上述形态二至形态四中任一形态中,所述空气调节机还包括控制装置(控制部101),其根据所述过滤器检测部(过滤器检测装置41)的检测结果来控制所述空气调节机(1)具备的送风风扇(12)的驱动,所述控制装置(控制部101)在由所述过滤器检测部(过滤器检测装置41)检测到未安装所述空气净化过滤器(26)时,使所述送风风扇(12)停止。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各实施方式,在权利要求所示的范围中能够进行各种变更,将分别公开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手段适当组合而得到的实施方式也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中。而且,通过将各实施方式中分别公开的技术手段组合能够形成新的技术特征。

Claims (6)

1.一种过滤器检测装置,所述过滤器检测装置包括限位开关,使用所述限位开关来检测过滤器的有无,所述过滤器检测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过滤器检测装置具有杆,所述杆包括:第一抵接部,其抵接于所述过滤器;以及第二抵接部,其抵接于所述限位开关,使所述限位开关接通,
所述杆形成为,当所述第一抵接部未与所述过滤器抵接时,所述第二抵接部与所述限位开关抵接,当所述第一抵接部抵接于所述过滤器时,所述第二抵接部与所述限位开关分离;或者
当所述第一抵接部未与所述过滤器抵接时,所述第二抵接部从所述限位开关分离,当所述第一抵接部抵接于所述过滤器时,所述第二抵接部抵接于所述限位开关。
2.一种空气调节机,其具有空气净化功能,所述空气调节机的特征在于,包括:
空气净化过滤器,其装卸自如地设置在所述空气调节机的吸气口;以及
过滤器检测部,其检测所述空气净化过滤器的装卸,
所述过滤器检测部包括:
限位开关;以及
杆,所述杆包括:第一抵接部,其与所述空气净化过滤器抵接;以及第二抵接部,其与所述限位开关抵接,使所述限位开关接通,
所述杆形成为,在所述第一抵接部未与所述空气净化过滤器抵接时,所述第二抵接部与所述限位开关抵接,在所述第一抵接部抵接于所述空气净化过滤器时,所述第二抵接部形成为与所述限位开关分离;或者
在所述第一抵接部未与所述空气净化过滤器抵接时,所述第二抵接部从所述限位开关分离,在所述第一抵接部与所述空气净化过滤器抵接时,所述第二抵接部与所述限位开关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调节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杆具有支点部,并以所述支点部为中心转动,
从所述第一抵接部到所述支点部的长度形成为比从所述第二抵接部到所述支点部的长度长。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空气调节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气调节机还包括框部,其保持所述空气净化过滤器,并且安装在所述空气调节机的预定位置,
在所述框部的外周形成有切口,在所述框部安装于所述空气调节机的规定位置的状态下,所述第一抵接部进入所述框部的内侧。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调节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气调节机还包括控制装置,其根据所述过滤器检测部的检测结果来控制所述空气调节机具备的送风风扇的驱动,
所述控制装置在由所述过滤器检测部检测到未安装所述空气净化过滤器时,降低所述送风风扇的转速。
6.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调节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气调节机还包括控制装置,其根据所述过滤器检测部的检测结果来控制所述空气调节机所具备的送风风扇的驱动,
所述控制装置在由所述过滤器检测部检测到未安装所述空气净化过滤器时,使所述送风风扇停止。
CN202011287952.8A 2019-11-25 2020-11-17 过滤器检测装置和空气调节机 Pending CN11283346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212647A JP2021085555A (ja) 2019-11-25 2019-11-25 フィルタ検知装置、空気調和機
JP2019-212647 2019-11-2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33464A true CN112833464A (zh) 2021-05-25

Family

ID=759230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287952.8A Pending CN112833464A (zh) 2019-11-25 2020-11-17 过滤器检测装置和空气调节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21085555A (zh)
CN (1) CN112833464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18565A1 (ja) * 2022-05-11 2023-11-1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除湿機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271639A (ja) * 1990-03-20 1991-12-03 Sharp Corp 冷暖房装置
JPH05149572A (ja) * 1991-11-27 1993-06-15 Sanyo Electric Co Ltd 空気調和機
JP2004211914A (ja) * 2002-12-26 2004-07-29 Sanyo Electric Co Ltd 除湿機
JP2008145081A (ja) * 2006-12-12 2008-06-26 Daikin Ind Ltd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内機
JP2011052908A (ja) * 2009-09-02 2011-03-17 Toshiba Carrier Corp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CN103250006A (zh) * 2010-12-08 2013-08-14 夏普株式会社 过滤器保持装置、过滤器清扫装置和空气调节机
CN105593606A (zh) * 2013-09-30 2016-05-18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空气净化器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271639A (ja) * 1990-03-20 1991-12-03 Sharp Corp 冷暖房装置
JPH05149572A (ja) * 1991-11-27 1993-06-15 Sanyo Electric Co Ltd 空気調和機
JP2004211914A (ja) * 2002-12-26 2004-07-29 Sanyo Electric Co Ltd 除湿機
JP2008145081A (ja) * 2006-12-12 2008-06-26 Daikin Ind Ltd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内機
JP2011052908A (ja) * 2009-09-02 2011-03-17 Toshiba Carrier Corp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CN103250006A (zh) * 2010-12-08 2013-08-14 夏普株式会社 过滤器保持装置、过滤器清扫装置和空气调节机
CN105593606A (zh) * 2013-09-30 2016-05-18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空气净化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1085555A (ja) 2021-06-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70151286A1 (en) Outdoor unit for air conditioner and operation method thereof
EP2088382A1 (en) Air conditioner
KR100722276B1 (ko) 공기조화기 및 그 소음 제어 방법
CN112833464A (zh) 过滤器检测装置和空气调节机
US4593609A (en) Automobile ventilator
KR100727461B1 (ko)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JP2004077082A (ja) 換気装置
KR20190000367U (ko) 실외 공기흡입구가 형성된 공기정화기
JP2010139190A (ja) 空調機の外気導入装置
JP4967792B2 (ja)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内ユニット
KR101471444B1 (ko) 차량용 공조장치의 송풍기유니트
KR100758951B1 (ko)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KR100566022B1 (ko) 공기 조화기
KR101584112B1 (ko) 차량용 공기 청정기
JP2004069176A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JP2005046590A (ja) 空気清浄器
KR20070068503A (ko) 냄새발생을 저감시킬 수 있는 자동차용 공조장치
KR100577376B1 (ko) 공기정화기를 갖는 에어컨의 정화공기용 토출구 개폐연동장치
KR20060087295A (ko) 공기조화기의 전원 차단구조
KR101345263B1 (ko) 공기조화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CN109237605B (zh) 空气调节机
JP2019007653A (ja) 空気調和機
KR20060085497A (ko) 공기정화기를 갖는 에어컨의 공기정화용 흡입구 개폐장치
JP5039600B2 (ja) 空気調和機
KR100606268B1 (ko) 에어콘의 수납형 공기청정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