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16490A - 一种电子产品的自动检测设备及自动检测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子产品的自动检测设备及自动检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816490A
CN112816490A CN202110281870.0A CN202110281870A CN112816490A CN 112816490 A CN112816490 A CN 112816490A CN 202110281870 A CN202110281870 A CN 202110281870A CN 112816490 A CN112816490 A CN 1128164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nic product
automatic detection
photographing
electronic
clam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28187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小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Yueyi Net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Yueyi Net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Yueyi Net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Yueyi Net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281870.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816490A/zh
Publication of CN1128164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1649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84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G01N21/88Investigating the presence of flaws or contamination
    • G01N21/8851Scan or image signal processing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e.g. for scan signal adjustment, for detecting different kinds of defects, for compensating for structures, markings, edg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8CLEANING
    • B08BCLEANING IN GENERAL; PREVENTION OF FOULING IN GENERAL
    • B08B5/00Cleaning by methods involving the use of air flow or gas flow
    • B08B5/02Cleaning by the force of jets, e.g. blowing-out cavit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8CLEANING
    • B08BCLEANING IN GENERAL; PREVENTION OF FOULING IN GENERAL
    • B08B7/00Cleaning by methods not provided for in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or a single group in this subclass
    • B08B7/0035Cleaning by methods not provided for in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or a single group in this subclass by radiant energy, e.g. UV, laser, light beam or the lik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01Arrangements or apparatus for facilitating the optical investigation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17Systems in which incident light is modifi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operties of the material investigated
    • G01N21/25Colour; Spectral properties, i.e. comparison of effect of material on the light at two or more different wavelengths or wavelength band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Patholog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Investigat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子产品的自动检测设备及自动检测方法,该设备包括:切换装置,包括翻转机构和翻面机构;翻转机构包括三维运动机构以及用于承托电子产品的承托平台,承托平台在三维运动机构的驱动作用下在三维空间内运动;翻面机构包括翻面驱动机构以及夹持部,夹持部安装在翻面驱动机构上;拍照装置安装在机架上,拍照装置面向切换装置设置且对电子产品进行拍照。该方法包括:对电子产品的正面、侧面、四个角以及背面进行拍照识别。本申请可实现对电子产品的正面、侧面、四个角以及背面的拍照识别,以对电子产品的颜色以及是否有缺陷等进行拍照检测,以便对不同型号的二手电子产品实现分类回收,为二手电子产品的估值等提供数据检测基础。

Description

一种电子产品的自动检测设备及自动检测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电子产品回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子产品的自动检测设备及自动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设备的广泛应用,电子产品的回收产业也日益兴起,智能电子产品回收以后,需要对智能电子产品进行各项功能检测,除了需要对触摸屏,震动,听筒,扬声器,手机麦克风,摄像头等进行检测外,通常还需要对电子产品的外部结构,如正反面、侧面以及角部进行检测,确认其是否有划痕、裂痕、凹凸不平等。现有的检测方法是人工利用平整度检测工具进行检测或者肉眼观察进行检测,前一种检测方法虽然能够有效的保证检测精度,但是需要人工进行操作,检测效率很低,后一种检测方式不仅存在检测精度低的缺点,且检测效率很低。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或不足,本申请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子产品的自动检测设备及自动检测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本申请提出了一种电子产品的自动检测设备,包括:
切换装置,包括翻转机构和翻面机构,所述切换装置安装在机架上;
所述翻转机构包括三维运动机构以及用于承托电子产品的承托平台,所述承托平台在所述三维运动机构的驱动作用下在三维空间内运动;
所述翻面机构包括翻面驱动机构以及用于夹持所述电子产品的夹持部,所述夹持部安装在所述翻面驱动机构的安装轴上;
拍照装置,其安装在所述机架上,所述拍照装置面向所述切换装置设置且对放置于所述承托平台上的所述电子产品进行拍照。
进一步地,上述的电子产品的自动检测设备,其中,所述拍照装置包括:安装于所述机架上的第一面阵相机。
进一步地,上述的电子产品的自动检测设备,其中,所述拍照装置还包括:暗箱光源,安装在所述机架上的所述暗箱光源与所述第一面阵相机匹配设置。
进一步地,上述的电子产品的自动检测设备,其中,所述暗箱光源具有多个发光面,且每个发光面为哑光面结构。
进一步地,上述的电子产品的自动检测设备,其中,所述暗箱光源为一体式集成光源。
进一步地,上述的电子产品的自动检测设备,其中,所述拍照装置还包括:安装在所述机架上的第二面阵相机。
进一步地,上述的电子产品的自动检测设备,其中,所述拍照装置还包括:面阵光源,所述面阵光源安装在所述机架上,所述面阵光源与所述第二面阵相机匹配设置。
进一步地,上述的电子产品的自动检测设备,其中,所述拍照装置包括:第一线扫相机,所述第一线扫相机安装在所述机架上。
进一步地,上述的电子产品的自动检测设备,其中,所述拍照装置还包括:安装在所述机架上的第一线扫光源,所述第一线扫光源设置在所述第一线扫相机和所述切换装置之间。
进一步地,上述的电子产品的自动检测设备,其中,所述拍照装置包括:第二线扫相机,所述第二线扫相机亦安装在所述机架上。
进一步地,上述的电子产品的自动检测设备,其中,所述拍照装置还包括:安装在所述机架上的第二线扫光源,所述第二线扫光源设置在所述第二线扫相机和所述切换装置之间。
进一步地,上述的电子产品的自动检测设备,其中,还包括一用于对电子产品进行整理调整的夹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安装在所述机架上。
进一步地,上述的电子产品的自动检测设备,其中,所述夹持机构包括:
底座,所述底座具有一放置平面,所述放置平面用于放置所述电子产品;
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所述第一夹爪和所述第二夹爪分别设置在所述底座的两侧,所述第一夹爪和所述第二夹爪相互配合夹持或释放所述电子产品;
夹持驱动机构,所述夹持驱动机构上设有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在所述夹持驱动机构的驱动作用下,所述第一滑块和所述第二滑块相向或相背运动,所述第一滑块和所述第二滑块上分别安装有所述第一夹爪和所述第二夹爪。
进一步地,上述的电子产品的自动检测设备,其中,所述夹持机构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电子产品的传感器,所述传感器靠近所述放置平面的上方设置。
进一步地,上述的电子产品的自动检测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夹爪上设有第一夹持面,所述第二夹爪上设有第二夹持面,所述第一夹持面和所述第二夹持面相向且相互平行设置。
进一步地,上述的电子产品的自动检测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夹持面/所述第二夹持面上设有缓冲层结构。
进一步地,上述的电子产品的自动检测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夹爪和所述第二夹爪由柔性材料或弹性材料制成。
进一步地,上述的电子产品的自动检测设备,其中,还包括第一除尘装置,设置在所述夹持装置的上方并吹出带离子的高压气体作用于所述电子产品,所述第一除尘装置包括:第一离子发生器和第一气源输送通道,所述第一气源输送通道与所述第一离子发生器连通设置。
进一步地,上述的电子产品的自动检测设备,其中,所述第一除尘装置还包括第一风刀,所述第一风刀靠近所述第一离子发生器的出口设置。
进一步地,上述的电子产品的自动检测设备,其中,还包括第二除尘装置,其设置在所述切换装置的上方并吹出带离子的高压气体作用于所述电子产品,其中,所述第二除尘装置包括:第二离子发生器和第二气源输送通道,所述第二气源输送通道与所述第二离子发生器连通设置。
进一步地,上述的电子产品的自动检测设备,其中,所述第二除尘装置还包括第二风刀,所述第二风刀靠近所述第二离子发生器的出口设置。
进一步地,上述的电子产品的自动检测设备,其中,所述承托平台包括承托部以及用于驱动所述承托部发生翻转的RO轴驱动机构,所述RO轴驱动机构安装在所述三维运动机构上。
进一步地,上述的电子产品的自动检测设备,其中,所述承托部上配置至少一个吸盘,所述吸盘还连通有负压机构,所述吸盘用于吸附所述电子产品。
进一步地,上述的电子产品的自动检测设备,其中,所述切换装置还包括:旋转驱动机构,所述旋转驱动机构包括:旋转驱动电机、第一齿轮以及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通过第一同步带传动连接,所述第一齿轮安装在所述旋转驱动电机的驱动轴上,所述第二齿轮通过轴与所述承托平台的安装壳固定连接;在所述旋转驱动电机的驱动作用下,所述承托平台进行360°的旋转作业。
进一步地,上述的电子产品的自动检测设备,其中,所述三维运动机构包括X轴运动机构、Y轴运动机构以及Z轴运动机构,所述X轴运动机构与所述Y轴运动机构滑动连接,所述Z轴运动机构与所述X轴运动机构滑动连接,所述Y轴运动机构安装在所述机架上,所述Z轴运动机构上还安装有所述承托平台。
进一步地,上述的电子产品的自动检测设备,其中,还包括空气过滤单元,所述空气过滤单元安装在所述机架上。
本申请还提出了一种电子产品的自动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对电子产品的正面进行拍照识别;
对电子产品的侧面进行拍照识别;
对电子产品的四个角进行拍照识别;
对电子产品的背面进行拍照识别。
进一步地,上述的电子产品的自动检测方法,其中,在上述的对电子产品的正面进行拍照识别中,包括:基于第一面阵相机,对放置于切换装置上的电子产品的正面拍第一张照片以用于识别所述电子产品的外部轮廓,此时设置于所述电子产品下方的拍照光源处于打开状态。
进一步地,上述的电子产品的自动检测方法,其中,在上述的对电子产品的正面进行拍照识别中,还包括:关闭所述拍照光源并打开暗箱光源,所述第一面阵相机对所述电子产品的正面继续拍照至少两张以为下一张有效照片做参数准备。
进一步地,上述的电子产品的自动检测方法,其中,在上述的对电子产品的正面进行拍照识别中,还包括:所述第一面阵相机对所述电子产品的正面继续拍一张照片,以识别所述电子产品正面的颜色以及正面是否有缺陷。
进一步地,上述的电子产品的自动检测方法,其中,在上述的对电子产品的侧面进行拍照识别中,包括:通过控制翻转机构,使所述电子产品的侧面依次朝向所述第一面阵相机设置,所述第一面阵相机依次识别所述电子产品的每个侧面的颜色以及是否有缺陷。
进一步地,上述的电子产品的自动检测方法,其中,在对电子产品的四个角进行拍照识别中,包括:通过控制翻转机构,使所述电子产品的四个角依次朝向所述第一面阵相机设置,所述第一面阵相机依次识别所述电子产品的每个角的颜色以及是否有缺陷。
进一步地,上述的电子产品的自动检测方法,其中,通过控制翻转机构使所述电子产品恢复至正面朝上设置,并在三维运动机构的驱动作用下驱动所述电子产品线性运动,在上述线性运动过程中,第一线扫相机和第二线扫相机依次扫描所述电子产品的正面并获得两张所述电子产品的正面照片。
进一步地,上述的电子产品的自动检测方法,其中,通过控制所述翻转机构使所述电子产品旋转90°,并在三维运动机构的驱动作用下驱动所述电子产品线性运动,在上述线性运动过程中,第一线扫相机和第二线扫相机依次扫描所述电子产品的正面并获得两张所述电子产品的正面照片。
进一步地,上述的电子产品的自动检测方法,其中,通过控制翻转机构,使所述电子产品的侧面依次朝向所述第一线扫相机和第二线扫相机设置,在三维运动机构的驱动作用下驱动所述电子产品线性运动,在上述线性运动过程中,第一线扫相机和第二线扫相机依次扫描所述电子产品的每个侧面并获得对应的所述电子产品的侧面照片。
进一步地,上述的电子产品的自动检测方法,其中,在上述的对电子产品的背面进行拍照识别中,包括:通过控制翻转机构和翻面机构,使所述电子产品从所述翻转机构转移至所述翻面机构上并在所述翻面机构的驱动作用下完成翻面,然后,所述翻转机构将完成换面后的所述电子产品转接至其承托平台上。
进一步地,上述的电子产品的自动检测方法,其中,在三维运动机构的驱动作用下驱动所述电子产品线性运动,在上述线性运动过程中,第一线扫相机和第二线扫相机依次扫描所述电子产品的背面并获得两张所述电子产品的背面照片。
进一步地,上述的电子产品的自动检测方法,其中,通过控制所述翻转机构使所述电子产品旋转90°,并在三维运动机构的驱动作用下驱动所述电子产品线性运动,在上述线性运动过程中,第一线扫相机和第二线扫相机依次扫描所述电子产品的背面并获得两张所述电子产品的背面照片。
进一步地,上述的电子产品的自动检测方法,其中,在上述的对电子产品的背面进行拍照识别中,还包括:基于第一面阵相机,对放置于切换装置上的电子产品的背面拍第一张照片。
进一步地,上述的电子产品的自动检测方法,其中,在上述的对电子产品的背面进行拍照识别中,还包括:基于第一面阵相机,对放置于切换装置上的电子产品的背面盲拍至少两张,以为下一张有效照片做参数准备。
进一步地,上述的电子产品的自动检测方法,其中,在上述的对电子产品的背面进行拍照识别中,还包括:基于第一面阵相机,对放置于切换装置上的电子产品的背面再拍一张照片,以识别所述电子产品背面颜色以及背面是否有缺陷。
进一步地,上述的电子产品的自动检测方法,其中,在上述的对电子产品的背面进行拍照识别中,还包括:基于第二面阵相机以及面阵光源,依次打开所述面阵光源的每个子光源,所述第二面阵相机依次对所述电子产品的背面进行多次拍照。
进一步地,上述的电子产品的自动检测方法,其中,在上述的对电子产品的背面进行拍照识别中,还包括:打开所述面阵光源的全部子光源,所述第二面阵相机对所述电子产品的背面进行拍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本申请通过配置切换装置以及拍照装置,可以实现对电子产品的正面、侧面、四个角以及背面的拍照识别,以对电子产品的颜色以及是否有缺陷等进行拍照检测,以便对不同型号的二手电子产品实现分类回收,为二手电子产品的估值等提供数据检测基础;
本申请的夹持装置,可整理或调整被检电子产品的位置,结构简单,控制方式易控且准确度高,可始终使不同型号额电子产品的中心线在同一位置,为后续的进一步检测提供的检测基准;
本申请通过第一除尘装置和第二除尘装置的设置,可以使得电子产品的外部进行全面除尘,吹出带离子的高压气体,其中,高压气体中的离子可中和电子产品表面的静电,使灰尘减小静电吸附而容易脱落。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本申请电子产品的自动检测设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本申请电子产品的自动检测设备的内部结构图一;
图3:本申请电子产品的自动检测设备的内部结构图二;
图4:本申请电子产品的自动检测设备的内部结构图三;
图5:本申请电子产品的自动检测设备的内部结构图四;
图6:本申请中夹持装置的立体图一;
图7:本申请中夹持装置的立体图二;
图8:本申请中夹持装置的立体图三;
图9:本申请中夹持装置的局部放大图一;
图10:本申请中夹持装置的局部放大图二;
图11:本申请中第一除尘装置和第二除尘装置的立体图;
图12:本申请中第一离子发生器的立体图;
图13:本申请中第二离子发生器的立体图;
图14:本申请中第一集尘罩的立体图;
图15:本申请中第二集尘罩的立体图;
图16:本申请中空气过滤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本申请中切换装置的立体图一;
图18:本申请中切换装置的立体图二;
图19:本申请中切换装置的立体图三;
图20:本申请中翻转机构的使用状态图;
图21:本申请中翻转机构的立体图一;
图22:本申请中翻转机构的立体图二。
图23:本申请电子产品的自动检测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5所示,在本申请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一种电子产品的自动检测设备,包括:
切换装置C,包括翻转机构C10和翻面机构C20,所述切换装置C安装在机架E上;
所述翻转机构C10包括三维运动机构以及用于承托电子产品M的承托平台,所述承托平台在所述三维运动机构的驱动作用下在三维空间内运动;
所述翻面机构C20包括翻面驱动机构C22以及用于夹持所述电子产品M的夹持部C21,所述夹持部C21安装在所述翻面驱动机构C22的安装轴上;
拍照装置F,其安装在所述机架E上,所述拍照装置F面向所述切换装置C设置且对放置于所述承托平台上的所述电子产品M进行拍照。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配置切换装置C以及拍照装置F,可以实现对电子产品M的正面、侧面、四个角以及背面的拍照识别,以对电子产品M的颜色以及是否有缺陷等进行拍照检测,以便对不同型号的二手电子产品M实现分类回收,为二手电子产品M的估值等提供数据检测基础。
其中,上述电子产品M可以是以电能为工作基础的相关产品,包括:手表、智能手机、电话、电视机、影碟机、录像机、摄录机、收音机、收录机、组合音箱、激光唱机、电脑、游戏机、移动通信产品等。
如图1至图5所示,所述拍照装置F包括:安装于所述机架E上的第一面阵相机F11。其中,所述第一面阵相机F11可以一次性的获取图像并能及时进行图像采集,应用范围比较广,例如面积、形状、尺寸、位置,甚至温度等测量,所述第一面阵相机F11可以快速准确的获取二维图像信息,而且具有非常直观的测量图像。
进一步地,所述拍照装置F还包括:暗箱光源F12,安装在所述机架E上的所述暗箱光源F12与所述第一面阵相机F11匹配设置。所述暗箱光源F12为所述第一面阵相机F11的工作提供光源,以获得更好地拍照效果。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暗箱光源F12具有多个发光面,且每个发光面为哑光面结构。该哑光面结构具有漫反射面,可以减少反光等。
在本实施例,所述暗箱光源F12优选为具有四个发光面,可提供周向的光源,以为所述第一面阵相机F11的工作提供光源,以获得更好地拍照效果。其中,所述暗箱光源F12以能够提供360°的光源为宜,如沿周向设置可以提供五个发光面、六个发光面,甚至更多地发光面。上述发光面的具体数量设置仅为举例说明,并不对本申请的保护范围造成限定。
为加工和安装方便,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暗箱光源F12优选为一体式集成光源。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拍照装置F还包括:安装在所述机架E上的第二面阵相机F21。所述第二面阵相机F21可以一次性的获取图像并能及时进行图像采集,应用范围比较广,例如面积、形状、尺寸、位置,甚至温度等测量,所述第二面阵相机F21可以快速准确的获取二维图像信息,而且具有非常直观的测量图像。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面阵相机F21用于拍电子产品M的某些特例缺陷,用于弥补其他相机不能覆盖的缺陷,优选地,所述第二面阵相机F21可用于电子产品M的正面拍照,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二面阵相机F21可用于电子产品M的背面拍照。
所述拍照装置F还包括:面阵光源F22,所述面阵光源F22安装在所述机架E上,所述面阵光源F22与所述第二面阵相机F21匹配设置。所述面阵光源F22为所述第二面阵相机F21的工作提供光源,以获得更好地拍照效果。
为更加全面地检测所述电子产品M的外观缺陷,本实施例除了配置上文所述的第一面阵相机F11和第二面阵相机F21外,还配置有下文所述第一线扫相机F31和第二线扫相机F41。其中,线扫相机为特殊的工业相机,只有一行感光元素,因此可以用高速扫描和高分辨率,应用于连续检测的领域,比如金属,塑料,纸和纤维等,被测物体匀速运动,可以对图片一行一行处理,或者组成多张进行处理,以达到对其整个表面均匀检测。
具体地,所述拍照装置F包括:第一线扫相机F31,所述第一线扫相机F31安装在所述机架E上。
所述拍照装置F还包括:安装在所述机架E上的第一线扫光源F32,所述第一线扫光源F32设置在所述第一线扫相机F31和所述切换装置C之间。所述第一线扫光源F32为所述第一线扫相机F31的工作提供光源,以获得更好地拍照效果。其中,所述第一线扫光源F32的设置位置,不仅局限为如图2所示,优选地以能够为所述第一线扫相机F31的工作提供光源即可。
进一步地,所述拍照装置F包括:第二线扫相机F41,所述第二线扫相机F41亦安装在所述机架E上。
所述拍照装置F还包括:安装在所述机架E上的第二线扫光源F42,所述第二线扫光源F42设置在所述第二线扫相机F41和所述切换装置C之间。同上所述,所述第二线扫光源F42为所述第二线扫相机F41的工作提供光源,以获得更好地拍照效果。其中,所述第二线扫光源F42的设置位置,不仅局限为如图2所示,优选地以能够为所述第二线扫相机F41的工作提供光源即可。
其中,为获得更加的拍照效果,本实施例还配置有拍照光源G,所述拍照光源G安装在机架E上,其所述拍照光源G优选地设置在所述切换装置C的下方,以对电子产品翻转过程中的拍照提供光源支持。
如图23所示,本申请还提出了一种电子产品M的自动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对电子产品M的正面进行拍照识别;
步骤二,对电子产品M的侧面进行拍照识别;
步骤三,对电子产品M的四个角进行拍照识别;
步骤四,对电子产品M的背面进行拍照识别。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对电子产品M的正面、侧面、四个角以及背面的拍照识别,以对电子产品M的颜色以及是否有缺陷等进行拍照检测,以对不同型号的二手电子产品M实现分类回收,为二手电子产品M的估值等提供数据检测基础。
其中,涉及的上文所述的电子产品M的自动检测设备以及其具体技术方案,见上文详细描述,这里不再赘述。
其中,在上述步骤一中,包括:基于第一面阵相机F11,对放置于切换装置C上的电子产品M的正面拍第一张照片以用于识别所述电子产品M的外部轮廓,此时设置于所述电子产品M下方的拍照光源处于打开状态。
具体地,通过上述第一面阵相机F11对电子产品M的轮廓,如大小、位置等进行检测并传输给控制系统,以为后续进行的翻转和翻面等作业提供坐标依据。
在上述的步骤一中,还包括:关闭所述拍照光源并打开暗箱光源F12,所述第一面阵相机F11对所述电子产品M的正面继续拍照至少两张以为下一张有效照片做参数准备。
具体地,上述的拍照过程优选为盲拍,其中拍照数量优选为5张,以为下一张有效照片提供参数依据等。
其中,通过控制上述光源开闭,如关闭所述拍照光源并打开暗箱光源F12,可以获得更好地拍照效果,拍照后的照片传输给控制系统进行存储、分析、检测以及信号输出等。
基于上述获得的参数依据后,在上述的对电子产品M的正面进行拍照识别中,还包括:所述第一面阵相机F11对所述电子产品M的正面继续拍一张照片,以识别所述电子产品M正面的颜色以及正面是否有缺陷。
在完成上述电子产品M的正面检测后,还需要对电子产品M的侧面以及四个角进行外观检测。
具体地,在上述的步骤二对电子产品M的侧面进行拍照识别中,包括:通过控制翻转机构C10,使所述电子产品M的侧面依次朝向所述第一面阵相机F11设置,所述第一面阵相机F11依次识别所述电子产品M的每个侧面的颜色以及是否有缺陷。所述翻转机构C10的控制参见上文描述,这里不再赘述。
具体地,在对电子产品M的四个角进行拍照识别中,包括:通过控制翻转机构C10,使所述电子产品M的四个角依次朝向所述第一面阵相机F11设置,所述第一面阵相机F11依次识别所述电子产品M的每个角的颜色以及是否有缺陷。
为提高检测的准确率,还需要采用加强检测手段,具体地,通过配置第一线扫相机F31和第二线扫相机F41进行实现。
其中,通过控制翻转机构C10使所述电子产品M恢复至正面朝上设置,并在三维运动机构的驱动作用下驱动所述电子产品M线性运动,在上述线性运动过程中,第一线扫相机F31和第二线扫相机F41依次扫描所述电子产品M的正面并获得两张所述电子产品M的正面照片。该步骤主要用于检测所述电子产品M的正面是否有缺陷,如裂痕等。
当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由于裂痕具有方向性,所以需要换多个角度才能检测完全。其中一优选地方式为:通过控制所述翻转机构C10使所述电子产品M旋转90°,并在三维运动机构的驱动作用下驱动所述电子产品M线性运动,在上述线性运动过程中,第一线扫相机F31和第二线扫相机F41依次扫描所述电子产品M的正面并获得两张所述电子产品M的正面照片。
进一步地,上述旋转角度可以是0-90°之间,针对不同的旋转角度还可以进行多次线扫拍照检测。
通过上述的第一线扫相机F31和第二线扫相机F41对电子产品M的正面进行拍照检测后,还需要对电子产品M的侧面进行拍照检测。
具体地,通过控制翻转机构C10,使所述电子产品M的侧面依次朝向所述第一线扫相机F31和第二线扫相机F41设置,在三维运动机构的驱动作用下驱动所述电子产品M线性运动,在上述线性运动过程中,第一线扫相机F31和第二线扫相机F41依次扫描所述电子产品M的每个侧面并获得对应的所述电子产品M的侧面照片。
优选地,上述的拍侧面的过程通常只需要单向线性运动一次即可。
至此,上述完成对电子产品M的正面拍照检测,下面进行电子产品M的背面检测。
具体地,在上述的步骤四对电子产品M的背面进行拍照识别中,包括:通过控制翻转机构C10和翻面机构C20,使所述电子产品M从所述翻转机构C10转移至所述翻面机构C20上并在所述翻面机构C20的驱动作用下完成翻面,然后,所述翻转机构C10将完成换面后的所述电子产品M转接至其承托平台上。
其中,关于翻转机构C10和翻面机构C20的具体配合过程见上文描述。
当电子产品M完成翻面后,再对电子产品M的背面外观进行拍照检测。
具体地,在三维运动机构的驱动作用下驱动所述电子产品M线性运动,在上述线性运动过程中,第一线扫相机F31和第二线扫相机F41依次扫描所述电子产品M的背面并获得两张所述电子产品M的背面照片。
同上所述,由于裂痕等具有方向性,所以需要换多个角度才能检测完全。其中一优选地方式为:通过控制所述翻转机构C10使所述电子产品M旋转90°,并在三维运动机构的驱动作用下驱动所述电子产品M线性运动,在上述线性运动过程中,第一线扫相机F31和第二线扫相机F41依次扫描所述电子产品M的背面并获得两张所述电子产品M的背面照片。
进一步地,上述旋转角度可以是0-90°之间,针对不同的旋转角度还可以进行多次线扫拍照检测。
在上述的对电子产品M的背面进行拍照识别中,还包括:基于第一面阵相机F11,对放置于切换装置C上的电子产品M的背面拍第一张照片。具体地,通过上述第二面阵相机F21对电子产品M的轮廓,如大小、位置等进行检测并传输给控制系统,以为后续进行的翻转和翻面等作业提供坐标依据。
在上述的对电子产品M的背面进行拍照识别中,还包括:基于第一面阵相机F11,对放置于切换装置C上的电子产品M的背面盲拍至少两张,以为下一张有效照片做参数准备。
具体地,上述的拍照过程优选为盲拍,其中拍照数量优选为5张,以为下一张有效照片提供参数依据等。
基于上述获得的参数依据后,在上述的对电子产品M的背面进行拍照识别中,还包括:基于第一面阵相机F11,对放置于切换装置C上的电子产品M的背面再拍一张照片,以识别所述电子产品M背面颜色以及背面是否有缺陷。
在上述的对电子产品M的背面进行拍照识别中,还包括:基于第二面阵相机F21以及面阵光源F22,依次打开所述面阵光源F22的每个子光源,所述第二面阵相机F21依次对所述电子产品M的背面进行多次拍照。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面阵光源F22优选为低角度条形光源。
在上述的对电子产品M的背面进行拍照识别中,还包括:打开所述面阵光源F22的全部子光源,所述第二面阵相机F21对所述电子产品M的背面进行拍照。
通过上述第二面阵相机F21的拍照步骤设置,能够对电子产品M所具有的特例缺陷进行拍照,由于电子产品M背面的材质众多,所述第二面阵相机F21可以弥补其他相机不能覆盖的缺陷。
待上述电子产品M的背面拍照检测完成后,经所述翻转机构C10将电子产品M转移至夹持装置A上,翻转机构C10与夹持装置A关于电子产品M的转移过程见上文描述,这里不再赘述。
当电子产品M被夹持装置A夹持后,工作人员就可以将检测完成的电子产品M取出,以进行下一电子产品M的外观检测等。
如图6至图10所示,本实施例还包括一用于对电子产品进行整理调整的夹持机构A,所述夹持机构A安装在所述机架E上。通过机架E上设置的放置口,可以将电子产品放置于所述夹持机构A上,以为拍照检测等做好准备工作。
所述夹持装置A包括:底座A10,所述底座A10具有一放置平面,所述放置平面用于放置电子产品M;
第一夹爪A20和第二夹爪A22,所述第一夹爪A20和所述第二夹爪A22分别设置在所述底座A10的两侧,所述第一夹爪A20和所述第二夹爪A22相互配合夹持或释放所述电子产品M;
夹持驱动机构A30,所述夹持驱动机构A30上设有第一滑块A31和第二滑块A32,在所述夹持驱动机构A30的驱动作用下,所述第一滑块A31和所述第二滑块A32相向或相背运动,所述第一滑块A31和所述第二滑块A32上分别安装有所述第一夹爪A20和所述第二夹爪A22。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上述的第一夹爪A20、第二夹爪A22以及夹持驱动机构A30,可整理被检电子产品M的位置,结构简单,控制方式易控且准确度高,可始终使不同型号额电子产品M的中心线在同一位置,为后续的进一步检测提供的检测基准。
其中,进一步地,上述的夹持驱动机构A30可以是平行气缸,其中,上述第一滑块A31和第二滑块A32为设置在平行气缸上的两个滑块。
进一步地,为保证上述两个滑块运动的一致性,在本实施例中,还可设置两个单独的驱动组件,并且该驱动组件性能结构等设置相同,在同一控制单元的控制作用下,控制上述的第一滑块A31和第二滑块A32进行相互同向或背向运动,从而完成对电子产品M的夹持或释放作业。
其中,由于上述第一滑块A31和第二滑块A32运动的一致性,同时使得安装在第一滑块A31和第二滑块A32上的第一夹爪A20和第二夹爪A22的运动的同步性,从而保证不同型号的电子产品M的中心线始终在同一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用于检测电子产品M的传感器A40(如图3所示),所述传感器A40靠近所述放置平面的上方设置。所述传感器A40用于检测是否有电子产品M放置在底座A10上。
优选地,在放置电子产品M时,最好将其贴合传感器的对照面设置,这样容易对电子产品M的相对位置进行限定。
进一步地,为完成上述的传感器A40的安装,本实施例还包括安装组件A41,所述传感器A40通过安装组件A41安装在机架E上。其中,优选地,所述安装组件A41半包裹上述传感器A40设置,在保证安装的前提下,还可对所述传感器A40其保护作用,放置因意外等对上述传感器A40造成损伤等。
其中,所述传感器A40的设置数量至少为两个,通过多个传感器A40的设置可以使的电子产品M的放置位置不会偏移过多,从而降低夹持驱动机构A30的驱动调节量程等;另外,如果有其中一个传感器A40发生故障时,其他传感器A40还可以继续工作,不影响整机的作业进度。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爪A20上设有第一夹持面,所述第二夹爪A22上设有第二夹持面,所述第一夹持面和所述第二夹持面相向且相互平行设置。通常情况下,电子产品M多为矩形机构,通过上述第一夹持面和第二夹持面的设置,可以保证夹持稳定性和可靠性。
进一步地,为降低夹持过程中,对电子产品M造成的刚性损伤等,所述第一夹持面/所述第二夹持面上设有缓冲层结构。
其中,上述缓冲层结构优选为柔性材料或弹性材料制成,如橡胶等,所述缓冲层结构可以通过粘接等方式固定在所述第一夹持面或第二夹持面上。
当然,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爪A20和所述第二夹爪A22由柔性材料或弹性材料制成,如橡胶等。即,在具体实施中,可以将上述第一夹爪A20和第二夹爪A22均采用柔性材料或弹性材料支撑,减少如上述还需设置缓冲层结构的设置方式,便于实现一体化加工等批量化作业方式。
优选地,所述第一夹爪A20/所述第二夹爪A22的设置底面高于所述底座A10的上表面且低于所述电子产品M的放置顶面。即,通过上述设置,使得在每次夹取过程中,需要始终保证第一夹爪A20和第二夹爪A22能够完成对电子产品M的夹持,避免空夹等无效作业出现。
当然,在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爪A20和所述第二夹爪A22的设置底面为同一水平面或非同一水平面。其中,当上述的设置为同一水平面时,夹持作业更加稳定可靠。
进一步地,如图6至图10所示,所述第一夹爪A20通过第一折弯件A21与所述第一滑块A31连接,所述第二夹爪A22通过第二折弯件A23与所述第二滑块A32连接。当然,所述第一夹爪A20和所述第一折弯件A21还可设置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第二夹爪A22和所述第二折弯件A23也可设置为一体成型结构;以减少零部件的使用数量,减低安装的复杂度,并且也利于批量化加工作业等。
进一步地,为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如图11至图15所示,本实施例还配置有第一除尘装置B,其设置在所述夹持装置A的上方并对吹出带离子的高压气体作用于所述电子产品M,所述第一除尘装置B包括:第一离子发生器B1和第一气源输送通道,所述第一气源输送通道与所述第一离子发生器B1连通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除尘装置B还包括第一风刀(图中未示意),所述第一风刀靠近所述第一离子发生器B1的出口设置。高压空气经过第一风刀后,以一面厚度仅为0.05毫米的气流薄片高速吹出,会形成一面薄薄的高强度、大气流的冲击风幕,从而可将电子产品M表面的灰尘等吹离以得到清洁的目的。具体地,通过科恩达效应原理及风刀特殊的几何形状,此薄片风幕最大可30~40倍的环境空气,而形成一面薄薄的高强度、大气流的冲击风幕。
其中,所述第一风刀的制造材质为铝合金或不锈钢,铝合金风刀在制造工艺上经过电镀处理,使用寿命远长于其它同类产品,不锈钢风刀可用于高温及高腐蚀环境。
进一步地,如图14所示,所述第一除尘装置B还包括至少一个用于收集灰尘的第一集尘罩B2,所述第一集尘罩B2设置在所述夹持装置A的侧面。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集尘罩B2优选设置为两个,其分别设置在所述夹持装置A的侧面,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集尘罩B2的上表面低于所述夹持装置A的放置平面设置,从而,在经过第一除尘装置B除尘后的灰尘等飞落或者被下文所述的负压吸气装置而吸附在第一集尘罩B2内。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集尘罩B2优选为顶部尺寸大、底部尺寸小的斗型结构,从而有利于将灰尘集中至底部等。
其中,在具体实施时,为更好地收集电子产品M表面的灰尘等,所述第一集尘罩B2远离所述夹持装置A设置的第一侧面的设置高度略高于所述第一集尘罩B2靠近所述夹持装置A设置的第二侧面。上述设置可以使被第一除尘装置B清除的部分灰尘,被第一侧面拦截而落入至第一集尘罩B2内,从而最大限度地将粉尘等进行收集以便集中处理等。
为加工方便,上述第一集尘罩B2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也可设置为高度一致。
所述第一集尘罩B2还配置第一负压吸气装置,通过第一负压吸气装置的设置,可以使灰尘等能够更好地收集在上述第一集尘罩B2内。
进一步地,为保证除尘作业的完整性,本实施例还配置有第二除尘装置D,其设置在所述切换装置C的上方并吹出带离子的高压气体作用于所述电子产品M,其中,所述第二除尘装置D包括:第二离子发生器D1和第二气源输送通道,所述第二气源输送通道与所述第二离子发生器D1连通设置。同上述第一除尘装置B的设置,所述第二除尘装置D还包括第二风刀,所述第二风刀靠近所述第二离子发生器D1的出口设置。高压空气经过第二风刀后,以一面厚度仅为0.05毫米的气流薄片高速吹出,会形成一面薄薄的高强度、大气流的冲击风幕,从而可将电子产品M表面的灰尘等吹离以得到清洁的目的。具体地,通过科恩达效应原理及风刀特殊的几何形状,此薄片风幕最大可30~40倍的环境空气,而形成一面薄薄的高强度、大气流的冲击风幕。
进一步地,如图15所示,所述第二除尘装置D还包括至少一个用于收集灰尘的第二集尘罩D2,所述第二集尘罩D2设置在所述切换装置C的侧面。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集尘罩D2优选设置为两个,其分别设置在所述夹持装置A的侧面。
其中,由于第二除尘装置D是配合所述切换装置C而设置的,并且由于在切换装置C运动过程中,电子产品M位置的不唯一性,所以,上述的第二集尘罩D2优选地朝向所述切换装置C设置,即,如图11和图15所示的放置方式,这样可以更大限度地将收集灰尘等,在经过第二除尘装置D除尘后的灰尘等飞落或者被下文所述的第二负压吸气装置而吸附在第二集尘罩D2内。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集尘罩D2优选为开口部尺寸大、收集部尺寸小的斗型结构,从而有利于将灰尘集中至收集部等。
其中,在具体实施时,为更好地收集电子产品M表面的灰尘等,所述第二集尘罩D2靠近所述切换装置C下方设置的第一侧面超出所述第二集尘罩D2靠近所述切换装置C上方设置的第二侧面设置,从而使得被第二除尘装置D清除的部分灰尘,被该下方设置的第一侧面拦截而落入至第二集尘罩D2内,从而最大限度地将粉尘等进行收集以便集中处理等。
进一步地,上述的用于电子产品M检测的除尘设备,其中,所述第二集尘罩D2还配置有第二负压吸气装置,通过第二负压吸气装置的设置,可以使灰尘等能够更好地收集在上述第二集尘罩D2内。
本实施例通过第一除尘装置B和第二除尘装置D的设置,可以使得电子产品M的外部进行全面除尘,吹出带离子的高压气体,其中,高压气体中的离子可中和电子产品M表面的静电,使灰尘减小静电吸附而容易脱落。
其中,上述的第一气源输送通道或第二气源输送通道还可配置压缩机以及空气过滤器,通过过滤后以输入洁净的气体,通过调节器可调节压缩气体或高压气体的速率等。
上述的第一离子发生器B1或第二离子发生器D1是利用高压变压器将工频电压升压到所须电压电离周围的空气,把空气电离成正离子和负离子,这些离子被相反极性的离子吸附以中和静电,剩余的离子迅速消失在大气中。
如图1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还配置有一空气过滤单元N,所述空气过滤单元N安装在所述机架E上。其中,外部空气经所述空气过滤单元N进入所述机架E内,经所述空气过滤单元E过滤后的空气为清洁空气。
由于设置了上述空气过滤单元N,使得机架E的内部气压大于外部气压,而清洁空气从机架E上的各缝隙流出,从而使得外部灰尘无法进入内部,从而保持了机架E内部的清洁。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7至图20所示,所述翻转机构C10包括三维运动机构以及用于承托电子产品M的承托平台,所述承托平台在所述三维运动机构的驱动作用下在三维空间内运动;
翻面机构C20,所述翻面机构C20包括翻面驱动机构C22以及用于夹持电子产品M的夹持部C21,所述夹持部C21安装在所述翻面驱动机构C22的安装轴上;
当所述翻转机构C10靠近所述所述翻面机构C20设置时,所述夹持部C21夹取所述电子产品M,并在所述翻面驱动机构C22的驱动作用下驱动所述夹持部C21翻转180°。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上述翻面机构C20,可以使放置于所述承托平台的电子产品M在被上述翻面机构C20夹持后,翻转180°从而实现电子产品M的翻面过程,如将正面朝上的电子产品M翻面使其背面朝上设置,或者,将背面朝上的电子产品M翻面使其正面朝上设置。
其中,上述的夹持部C21优选地由柔性或弹性材料制成,如橡胶等,可降低夹持过程中对电子产品M造成的夹持损坏等。
优选地,可在所述夹持部C21的夹持面上粘接或者采用其他现有固定方式固定一缓冲层,该缓冲层优选地由柔性或弹性材料制成,如橡胶等,可降低夹持过程中对电子产品M造成的夹持损坏等。
进一步地,如图20至图22所示,所述承托平台包括承托部C12以及用于驱动所述承托部C12发生翻转的RO轴驱动机构C11,所述RO轴驱动机构C11安装在所述三维运动机构上。其中,所述承托部C12可在所述RO轴驱动机构C11的驱动作业下,沿所述承托部C12所在的平面发生C360°的旋转,从而配合电子产品M回收机构将电子产品M的各个角度或侧面进行完全检测。
其中,所述承托部C12上配置至少一个吸盘C121,所述吸盘C121还连通有负压机构,所述吸盘C121用于吸附电子产品M。通过负压机构可以将电子产品M牢靠的吸附在所述承托部C12上,当需要将所述承托部C12上的电子产品M转移至上文所述的翻面机构C20中的夹持部C21时,可通过控制系统控制负压机构降低其吸气压力或者使其关闭,并配合上述所述的夹持部C21同时夹持所述电子产品M,从而完成电子产品M从所述翻转机构C10转移至所述翻面机构C20,最终实现电子产品M的翻面作业。
进一步地,所述承托部C12上设有一根或者多根高度与所述吸盘C121相适应的限位柱C122。所述承托部C12上设有的限位柱C122,使待检测的电子产品M处于预设水平面,其中,所述限位柱C122的数量根据承托部C12的大小进行适应性设置,可以为一根,两根,四根,六根或者更多。当所述限位柱C122设置为多根时,以所述承托部C12的旋转中心为对称中心,左右前后对称布置;所述限位柱C122的高度与所述吸盘C121的高度适应性设置,在所述吸盘C121不吸附电子产品M时,所述吸盘C121的吸附端略高于所述限位柱C122;在所述吸盘C121吸附电子产品M时,所述吸盘C121的吸附端在负压的作用下收缩,使其高度略低于所述限位柱C122,在收缩过程中,吸盘C121带动电子产品M的被吸附面靠压所述限位柱C122,从而使待检测的电子产品M处于预设平面。
如图19所示,本实施例还配置有旋转驱动机构C60,所述旋转驱动机构C60包括:旋转驱动电机C61、第一齿轮C62以及第二齿轮C63,所述第一齿轮C62和所述第二齿轮C63通过第一同步带(图中未显示)传动连接,所述第一齿轮C62安装在所述旋转驱动电机C61的驱动轴上,所述第二齿轮C63通过轴与所述承托平台的安装壳C13固定连接;在所述旋转驱动电机C61的驱动作用下,所述承托平台进行360°的旋转作业。通过上述旋转驱动机构C60的设置,可以使所述承托平台在XOZ平面内进行360°的旋转作业,并配合上文所述的RO轴驱动机构C11,可将电子产品M的各个角度或侧面进行完全检测,以进行电子产品M的回收利用等。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旋转驱动机构C60安装在下文所述的Z轴驱动机构上,具体地,所述旋转驱动机构C60的安装架安装在所述Z轴滑块上。
其中,所述三维运动机构包括X轴运动机构C40、Y轴运动机构C30以及Z轴运动机构C50,所述X轴运动机构C40与所述Y轴运动机构C30滑动连接,所述Z轴运动机构C50与所述X轴运动机构C40滑动连接,所述Y轴运动机构C30安装在所述机架E上,所述Z轴运动机构C50上还安装有所述承托平台。通过上述三维运动机构的设置,可以是承托有电子产品M的承托平台可以在三维空间(X轴、Y轴和Z轴方向)进行运动。
在上述三维运动机构、旋转驱动机构C60以及RO轴驱动机构C11的作用下,可以是的承托部C12上的电子产品M多角度、多方位进行全面的检测等,提供了检测的全面度和精确度。
进一步地,所述Y轴运动机构C30包括Y轴丝杆、Y轴滑块以及Y轴驱动电机,所述Y轴驱动电机与所述Y轴丝杆连接并驱动所述Y轴丝杆转动,所述Y轴滑块与所述Y轴丝杆螺纹连接,所述Y轴滑块上还安装有所述X轴运动机构C40,所述Y轴驱动电机安装在所述机架E上。当所述Y轴驱动电机工作时,可驱动安装在所述Y轴滑块上的X轴运动机构C40沿Y方向进行线性往复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X轴运动机构C40包括X轴丝杆、X轴滑块以及X轴驱动电机,所述X轴驱动电机与所述X轴丝杆连接并驱动所述X轴丝杆转动,所述X轴滑块与所述X轴丝杆螺纹连接,所述X轴滑块上还安装有所述Z轴运动机构C50。当所述X轴驱动电机工作时,可驱动安装在所述X轴滑块上的Z轴运动机构C50沿X方向进行线性往复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Z轴运动机构C50包括Z轴丝杆、Z轴滑块以及Z轴驱动电机C51,所述Z轴驱动电机C51与所述Z轴丝杆连接并驱动所述Z轴丝杆转动,所述Z轴滑块与所述Z轴丝杆螺纹连接,所述Z轴滑块上还安装有所述承托平台。当所述Z轴驱动电机C51工作时,可驱动安装在所述Z轴滑块上的承托平台沿Z方向进行线性往复运动。
进一步地,为提高所述Z轴驱动电机C51的驱动稳定性,所述Z轴驱动电机C51的输出端还设有第三齿轮C52,所述Z轴丝杆上还设有第四齿轮C53,所述第三齿轮C52和所述第四齿轮C53通过第二同步带(图中未显示)啮合以实现同步传动。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定,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Claims (43)

1.一种电子产品的自动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切换装置,包括翻转机构和翻面机构,所述切换装置安装在机架上;
所述翻转机构包括三维运动机构以及用于承托电子产品的承托平台,所述承托平台在所述三维运动机构的驱动作用下在三维空间内运动;
所述翻面机构包括翻面驱动机构以及用于夹持所述电子产品的夹持部,所述夹持部安装在所述翻面驱动机构的安装轴上;
拍照装置,其安装在所述机架上,所述拍照装置面向所述切换装置设置且对放置于所述承托平台上的所述电子产品进行拍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产品的自动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拍照装置包括:安装于所述机架上的第一面阵相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产品的自动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拍照装置还包括:暗箱光源,安装在所述机架上的所述暗箱光源与所述第一面阵相机匹配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产品的自动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暗箱光源具有多个发光面,且每个发光面为哑光面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电子产品的自动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暗箱光源为一体式集成光源。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电子产品的自动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拍照装置还包括:安装在所述机架上的第二面阵相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产品的自动检测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拍照装置还包括:面阵光源,所述面阵光源安装在所述机架上,所述面阵光源与所述第二面阵相机匹配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电子产品的自动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拍照装置包括:第一线扫相机,所述第一线扫相机安装在所述机架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产品的自动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拍照装置还包括:安装在所述机架上的第一线扫光源,所述第一线扫光源设置在所述第一线扫相机和所述切换装置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电子产品的自动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拍照装置包括:第二线扫相机,所述第二线扫相机亦安装在所述机架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产品的自动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拍照装置还包括:安装在所述机架上的第二线扫光源,所述第二线扫光源设置在所述第二线扫相机和所述切换装置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电子产品的自动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用于对电子产品进行整理调整的夹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安装在所述机架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产品的自动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机构包括:
底座,所述底座具有一放置平面,所述放置平面用于放置所述电子产品;
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所述第一夹爪和所述第二夹爪分别设置在所述底座的两侧,所述第一夹爪和所述第二夹爪相互配合夹持或释放所述电子产品;
夹持驱动机构,所述夹持驱动机构上设有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在所述夹持驱动机构的驱动作用下,所述第一滑块和所述第二滑块相向或相背运动,所述第一滑块和所述第二滑块上分别安装有所述第一夹爪和所述第二夹爪。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子产品的自动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机构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电子产品的传感器,所述传感器靠近所述放置平面的上方设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子产品的自动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爪上设有第一夹持面,所述第二夹爪上设有第二夹持面,所述第一夹持面和所述第二夹持面相向且相互平行设置。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子产品的自动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面/所述第二夹持面上设有缓冲层结构。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子产品的自动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爪和所述第二夹爪由柔性材料或弹性材料制成。
18.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产品的自动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除尘装置,设置在所述夹持装置的上方并吹出带离子的高压气体作用于所述电子产品,所述第一除尘装置包括:第一离子发生器和第一气源输送通道,所述第一气源输送通道与所述第一离子发生器连通设置。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子产品的自动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除尘装置还包括第一风刀,所述第一风刀靠近所述第一离子发生器的出口设置。
2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电子产品的自动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除尘装置,其设置在所述切换装置的上方并吹出带离子的高压气体作用于所述电子产品,其中,所述第二除尘装置包括:第二离子发生器和第二气源输送通道,所述第二气源输送通道与所述第二离子发生器连通设置。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电子产品的自动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除尘装置还包括第二风刀,所述第二风刀靠近所述第二离子发生器的出口设置。
2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电子产品的自动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平台包括承托部以及用于驱动所述承托部发生翻转的RO轴驱动机构,所述RO轴驱动机构安装在所述三维运动机构上。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电子产品的自动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部上配置至少一个吸盘,所述吸盘还连通有负压机构,所述吸盘用于吸附所述电子产品。
2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电子产品的自动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装置还包括:旋转驱动机构,所述旋转驱动机构包括:旋转驱动电机、第一齿轮以及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通过第一同步带传动连接,所述第一齿轮安装在所述旋转驱动电机的驱动轴上,所述第二齿轮通过轴与所述承托平台的安装壳固定连接;在所述旋转驱动电机的驱动作用下,所述承托平台进行360°的旋转作业。
2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电子产品的自动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维运动机构包括X轴运动机构、Y轴运动机构以及Z轴运动机构,所述X轴运动机构与所述Y轴运动机构滑动连接,所述Z轴运动机构与所述X轴运动机构滑动连接,所述Y轴运动机构安装在所述机架上,所述Z轴运动机构上还安装有所述承托平台。
2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产品的自动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空气过滤单元,所述空气过滤单元安装在所述机架上。
27.一种电子产品的自动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对电子产品的正面进行拍照识别;
对电子产品的侧面进行拍照识别;
对电子产品的四个角进行拍照识别;
对电子产品的背面进行拍照识别。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电子产品的自动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的对电子产品的正面进行拍照识别中,包括:基于第一面阵相机,对放置于切换装置上的电子产品的正面拍第一张照片以用于识别所述电子产品的外部轮廓,此时设置于所述电子产品下方的拍照光源处于打开状态。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电子产品的自动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的对电子产品的正面进行拍照识别中,还包括:关闭所述拍照光源并打开暗箱光源,所述第一面阵相机对所述电子产品的正面继续拍照至少两张以为下一张有效照片做参数准备。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电子产品的自动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的对电子产品的正面进行拍照识别中,还包括:所述第一面阵相机对所述电子产品的正面继续拍一张照片,以识别所述电子产品正面的颜色以及正面是否有缺陷。
31.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电子产品的自动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的对电子产品的侧面进行拍照识别中,包括:通过控制翻转机构,使所述电子产品的侧面依次朝向所述第一面阵相机设置,所述第一面阵相机依次识别所述电子产品的每个侧面的颜色以及是否有缺陷。
32.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电子产品的自动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对电子产品的四个角进行拍照识别中,包括:通过控制翻转机构,使所述电子产品的四个角依次朝向所述第一面阵相机设置,所述第一面阵相机依次识别所述电子产品的每个角的颜色以及是否有缺陷。
33.根据权利要求27至32任一项所述的电子产品的自动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控制翻转机构使所述电子产品恢复至正面朝上设置,并在三维运动机构的驱动作用下驱动所述电子产品线性运动,在上述线性运动过程中,第一线扫相机和第二线扫相机依次扫描所述电子产品的正面并获得两张所述电子产品的正面照片。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电子产品的自动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控制所述翻转机构使所述电子产品旋转90°,并在三维运动机构的驱动作用下驱动所述电子产品线性运动,在上述线性运动过程中,第一线扫相机和第二线扫相机依次扫描所述电子产品的正面并获得两张所述电子产品的正面照片。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电子产品的自动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控制翻转机构,使所述电子产品的侧面依次朝向所述第一线扫相机和第二线扫相机设置,在三维运动机构的驱动作用下驱动所述电子产品线性运动,在上述线性运动过程中,第一线扫相机和第二线扫相机依次扫描所述电子产品的每个侧面并获得对应的所述电子产品的侧面照片。
36.根据权利要求27至32任一项所述的电子产品的自动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的对电子产品的背面进行拍照识别中,包括:通过控制翻转机构和翻面机构,使所述电子产品从所述翻转机构转移至所述翻面机构上并在所述翻面机构的驱动作用下完成翻面,然后,所述翻转机构将完成换面后的所述电子产品转接至其承托平台上。
37.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电子产品的自动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三维运动机构的驱动作用下驱动所述电子产品线性运动,在上述线性运动过程中,第一线扫相机和第二线扫相机依次扫描所述电子产品的背面并获得两张所述电子产品的背面照片。
38.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电子产品的自动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控制所述翻转机构使所述电子产品旋转90°,并在三维运动机构的驱动作用下驱动所述电子产品线性运动,在上述线性运动过程中,第一线扫相机和第二线扫相机依次扫描所述电子产品的背面并获得两张所述电子产品的背面照片。
39.根据权利要求27至32任一项所述的电子产品的自动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的对电子产品的背面进行拍照识别中,还包括:基于第一面阵相机,对放置于切换装置上的电子产品的背面拍第一张照片。
40.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电子产品的自动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的对电子产品的背面进行拍照识别中,还包括:基于第一面阵相机,对放置于切换装置上的电子产品的背面盲拍至少两张,以为下一张有效照片做参数准备。
41.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电子产品的自动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的对电子产品的背面进行拍照识别中,还包括:基于第一面阵相机,对放置于切换装置上的电子产品的背面再拍一张照片,以识别所述电子产品背面颜色以及背面是否有缺陷。
42.根据权利要求27至32任一项所述的电子产品的自动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的对电子产品的背面进行拍照识别中,还包括:基于第二面阵相机以及面阵光源,依次打开所述面阵光源的每个子光源,所述第二面阵相机依次对所述电子产品的背面进行多次拍照。
43.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电子产品的自动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的对电子产品的背面进行拍照识别中,还包括:打开所述面阵光源的全部子光源,所述第二面阵相机对所述电子产品的背面进行拍照。
CN202110281870.0A 2021-03-16 2021-03-16 一种电子产品的自动检测设备及自动检测方法 Pending CN11281649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81870.0A CN112816490A (zh) 2021-03-16 2021-03-16 一种电子产品的自动检测设备及自动检测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81870.0A CN112816490A (zh) 2021-03-16 2021-03-16 一种电子产品的自动检测设备及自动检测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16490A true CN112816490A (zh) 2021-05-18

Family

ID=758633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281870.0A Pending CN112816490A (zh) 2021-03-16 2021-03-16 一种电子产品的自动检测设备及自动检测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816490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13081A (zh) * 2021-11-09 2022-03-01 厦门聚视智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手机背板外观检测设备用阵列扫描机构及其工作方法
CN114486927A (zh) * 2021-12-31 2022-05-13 杭州意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手机自动化检测的拍照方法
CN114871119A (zh) * 2022-05-09 2022-08-09 西安石油大学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产品分拣装置
CN116161295A (zh) * 2023-04-26 2023-05-26 天津环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硅片包装机
US11922467B2 (en) 2020-08-17 2024-03-05 ecoATM, Inc. Evaluating an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optical character recognition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291939A (ja) * 2004-03-31 2005-10-20 Lion Engineering Co Ltd Ptpシートの検査装置及び検査方法
JP2012026890A (ja) * 2010-07-23 2012-02-09 Mitsubishi Cable Ind Ltd 表面欠陥検査装置及びその方法
CN205139032U (zh) * 2015-11-12 2016-04-06 深圳市傲视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手机玻璃面板孔边缺陷检测的图像采集装置
US20160313257A1 (en) * 2014-12-05 2016-10-27 Kla-Tencor Corporation Apparatus,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defect detection in work pieces
CN110823905A (zh) * 2019-11-11 2020-02-21 深圳市派科斯科技有限公司 拍照检测装置及拍照检测方法
CN111014079A (zh) * 2020-02-26 2020-04-17 沈文强 一种轴承缺陷检测装置及轴承缺陷检测方法
CN210604434U (zh) * 2019-04-28 2020-05-22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手机曲面玻璃典型缺陷在线检测装置
WO2020147397A1 (zh) * 2019-01-17 2020-07-23 东莞市三姆森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弧面外观检测的机器视觉系统及检测方法
CN111707669A (zh) * 2020-06-23 2020-09-25 东莞市鼎力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盖板终检aoi设备及其检测方法
CN111830354A (zh) * 2020-08-13 2020-10-27 上海悦易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电子产品检测设备
CN112452935A (zh) * 2020-11-24 2021-03-09 上海悦易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电子产品检测的除尘设备
CN216560298U (zh) * 2021-03-16 2022-05-17 上海万物新生环保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产品的自动检测设备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291939A (ja) * 2004-03-31 2005-10-20 Lion Engineering Co Ltd Ptpシートの検査装置及び検査方法
JP2012026890A (ja) * 2010-07-23 2012-02-09 Mitsubishi Cable Ind Ltd 表面欠陥検査装置及びその方法
US20160313257A1 (en) * 2014-12-05 2016-10-27 Kla-Tencor Corporation Apparatus,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defect detection in work pieces
CN205139032U (zh) * 2015-11-12 2016-04-06 深圳市傲视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手机玻璃面板孔边缺陷检测的图像采集装置
WO2020147397A1 (zh) * 2019-01-17 2020-07-23 东莞市三姆森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弧面外观检测的机器视觉系统及检测方法
CN210604434U (zh) * 2019-04-28 2020-05-22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手机曲面玻璃典型缺陷在线检测装置
CN110823905A (zh) * 2019-11-11 2020-02-21 深圳市派科斯科技有限公司 拍照检测装置及拍照检测方法
CN111014079A (zh) * 2020-02-26 2020-04-17 沈文强 一种轴承缺陷检测装置及轴承缺陷检测方法
CN111707669A (zh) * 2020-06-23 2020-09-25 东莞市鼎力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盖板终检aoi设备及其检测方法
CN111830354A (zh) * 2020-08-13 2020-10-27 上海悦易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电子产品检测设备
CN112452935A (zh) * 2020-11-24 2021-03-09 上海悦易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电子产品检测的除尘设备
CN216560298U (zh) * 2021-03-16 2022-05-17 上海万物新生环保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产品的自动检测设备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922467B2 (en) 2020-08-17 2024-03-05 ecoATM, Inc. Evaluating an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optical character recognition
CN114113081A (zh) * 2021-11-09 2022-03-01 厦门聚视智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手机背板外观检测设备用阵列扫描机构及其工作方法
CN114486927A (zh) * 2021-12-31 2022-05-13 杭州意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手机自动化检测的拍照方法
CN114871119A (zh) * 2022-05-09 2022-08-09 西安石油大学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产品分拣装置
CN114871119B (zh) * 2022-05-09 2024-01-26 西安石油大学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产品分拣装置
CN116161295A (zh) * 2023-04-26 2023-05-26 天津环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硅片包装机
CN116161295B (zh) * 2023-04-26 2023-08-08 天津环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硅片包装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816490A (zh) 一种电子产品的自动检测设备及自动检测方法
CN108188043B (zh) 锂电池电芯的外观检测设备及外观检测方法
CN213456719U (zh) 曲面屏缺陷的检测装置
CN112452935A (zh) 一种用于电子产品检测的除尘设备
CN105381961A (zh) 刹车片综合检测装置
US20090067701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blemishes on surface of object
CN112697804A (zh) 一种手机中框视觉检测系统及其检测方法
CN216560298U (zh) 一种电子产品的自动检测设备
CN113109365A (zh) 适用于多种工件的缺陷检测系统及方法
KR101469158B1 (ko) 카메라 렌즈 모듈 검사장치 및 그에 따른 검사방법
CN111487259A (zh) 一种玻璃盖板丝印外观检测设备及检测算法
CN214160736U (zh) 一种用于电子产品检测的除尘设备
CN108548823A (zh) 一种大尺寸板状工件侧面检测装置及方法
CN109696437B (zh) 一种半导体料片的整平装置及其方法
CN112461854A (zh) 一种智能优化盖板终检aoi检测的方法及装置
CN112730421A (zh) 外观瑕疵检测装置
CN112730420A (zh) 外观瑕疵检测工站
CN202735260U (zh) 气压同步式取像扫描装置
WO2020051728A1 (zh) 一种陶瓷球自动分拣系统及方法
US20180176549A1 (en) Multi-view-angle image capturing device and multi-view-angle image inspection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CN205436344U (zh) 刹车片综合检测装置
CN210834693U (zh) 视觉检测装置
WO2020252879A1 (zh) 基于超声波喷雾的手机屏缺陷检测系统
CN113670934A (zh) 一种笔记本电脑外壳缺陷的全方位快速检测装置与方法
CN109765692B (zh) 一种吸盘式全自动工业射线胶片读片机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Room 1101-1103, No. 433, Songhu Road, Yangpu District, Shanghai

Applicant after: Shanghai wanwanshe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1101-1103, No. 433, Songhu Road, Yangpu District, Shanghai

Applicant before: SHANGHAI YUEYI NET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