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05924B - 无线终端装置 - Google Patents

无线终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805924B
CN112805924B CN201980066054.9A CN201980066054A CN112805924B CN 112805924 B CN112805924 B CN 112805924B CN 201980066054 A CN201980066054 A CN 201980066054A CN 112805924 B CN112805924 B CN 11280592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supply
external power
input
supply module
main su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6605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805924A (zh
Inventor
大江正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8059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059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8059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0592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14Mounting supporting structure in casing or on frame or rack
    • H05K7/1462Mounting supporting structure in casing or on frame or rack for 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s [PLC] for automation or industrial process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3Cov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3827Portable transceiver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086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portable, e.g. battery operated apparatu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14Mounting supporting structure in casing or on frame or rack
    • H05K7/1422Printed circuit boards receptacles, e.g. stacked structures, electronic circuit modules or box like frames
    • H05K7/1427Hous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Transmitters (AREA)

Abstract

无线终端装置具备:输入部;输出部;电路基板模块,与输入部和输出部电连接;外部电源模块,以能拆装的方式与电路基板模块连接,包括接受来自外部电源的输入的输入端子,对输入至输入端子的输入电压进行转换并输出输出电压;以及壳体,容纳输入部、输出部、电路基板模块以及外部电源模块。收纳空间能通过将外部电源模块从电路基板模块卸下来收纳电池。电路基板模块包括连接器连接部,该连接器连接部能选择性地供外部电源模块的连接器和电池的连接器中的任一方连接,并配置于与收纳空间在空间上相连的位置。

Description

无线终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终端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将无线终端装置装配于作业中的设备来判断设备的异常,该无线终端装置具备能检测加速度传感器等的振动的振动传感器和通过无线将检测到的振动信号发送至外部设备的发送装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052137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无线终端装置具备:输入部,接受来自传感器的输入;输出部,将输入至输入部的来自传感器的信号转换为无线信号并输出;电路基板模块,与输入部和输出部电连接;外部电源模块,以能拆装的方式与电路基板模块连接,包括接受来自外部电源的输入的输入端子,对输入至输入端子的输入电压进行转换并输出输出电压;以及壳体,形成有收纳外部电源模块的收纳空间,容纳输入部、输出部、电路基板模块以及外部电源模块。收纳空间能通过将外部电源模块从电路基板模块卸下来收纳电池。电路基板模块包括连接器连接部,该连接器连接部能选择性地供外部电源模块的连接器和电池的连接器中的任一方连接,并配置于与收纳空间在空间上相连的位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无线终端装置的构造的概略立体图。
图2是表示卸下了第一上壁部和第二上壁部的状态下的无线终端装置的构造的概略立体图。
图3是表示卸下了第一上壁部和第二上壁部的状态下的无线终端装置的构造的概略立体图。
图4是表示卸下了第一上壁部的状态下的无线终端装置的构造的概略立体图。
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1中的外部电源模块的构造的概略立体图。
图6是表示外部电源模块装配于第一上壁部的状态的概略立体图。
图7是表示在电路基板模块连接有内部布线的状态的概略立体图。
图8是表示装配有外部电源模块的第一上壁部和壳体的构造的概略剖视图。
图9是表示装配有电池的状态的概略立体图。
图10是表示电池收纳于收纳空间的状态的概略剖视图。
图11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无线终端装置的构造的概略立体图。
图12是表示卸下了第一上壁部的状态下的无线终端装置的构造的概略立体图。
图13是表示卸下了第一上壁部和外部电源模块的状态下的无线终端装置的构造的概略立体图。
图14是表示实施方式2中的外部电源模块的构造的概略立体图。
图15是表示装配有外部电源模块的状态的概略剖视图。
图16是表示装配于实施方式2的无线终端装置的电池的构成的概略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公开所要解决的问题]
无线终端装置有时会试验性地设置于工厂内等。此外,有时会变更无线终端装置的设置场所来研究适当的设置场所。在这样的情况下,考虑到设置和卸下的容易性,优选由电池来驱动无线终端装置。然而,在无线终端装置被永久地设置的情况下或在设置位置确定了之后,优选持续地使用设置于工厂内的外部电源来驱动无线终端装置。因此,本公开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能利用外部电源来驱动并且也能通过电池来驱动的无线终端装置。
[本公开的效果]
根据本公开,能提供一种能利用外部电源来驱动并且也能通过电池来驱动的无线终端装置。
[本申请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说明]
首先,列举本申请发明的实施方案进行说明。本申请的无线终端装置具备:输入部,接受来自传感器的输入;输出部,将输入至输入部的来自传感器的信号转换为无线信号并输出;电路基板模块,与输入部和输出部电连接;外部电源模块,以能拆装的方式与电路基板模块连接,包括接受来自外部电源的输入的输入端子,对输入至输入端子的输入电压进行转换并输出输出电压;以及壳体,形成有收纳外部电源模块的收纳空间,容纳输入部、输出部、电路基板模块以及外部电源模块。收纳空间能通过将外部电源模块从电路基板模块卸下来收纳电池。电路基板模块包括连接器连接部,该连接器连接部能选择性地供外部电源模块的连接器和电池的连接器中的任一方连接,并配置于与收纳空间在空间上相连的位置。
本申请的无线终端装置具备收纳于收纳空间的外部电源模块。此外,收纳空间能通过卸下外部电源模块来收纳电池。并且,本申请的无线终端装置中的电路基板模块包括配置于与收纳空间在空间上相连的位置的连接器连接部。通过采用这样的构成,能容易地更换外部电源模块的连接器和电池的连接器。因此,能利用外部电源来驱动无线终端装置,并且能装配电池并通过电池来驱动无线终端装置。因此,根据本申请的无线终端装置,能利用外部电源来驱动,并且也能通过电池来驱动。
可以是,上述无线终端装置中的壳体包括保持部,该保持部配置于收纳空间,具有能保持电池的圆筒面状的保持面。通过采用这样的构成,能在收纳空间中适当地保持电池,并限制电池移动。
可以是,在上述无线终端装置中的壳体形成有开口部,该开口部将收纳空间与外部空间相连,具有能供配置于收纳空间的外部电源模块和电池取出的形状。可以是,壳体包括盖部,该盖部被配置为能使开口部封闭和开放。可以是,外部电源模块包括:基板,具有第一主面和位于与第一主面在厚度方向上相反的一侧的第二主面;以及转换部,配置于第一主面上,对从外部电源输入至输入端子的输入电压进行转换并输出输出电压。可以是,外部电源模块以第二主面与盖部对置的方式收纳于收纳空间。通过采用这样的构成,能抑制操作者接触转换部而对转换部造成损伤。
可以是,在上述无线终端装置中的壳体形成有开口部,该开口部将收纳空间与外部空间相连,具有能供配置于收纳空间的外部电源模块和电池取出的形状。可以是,壳体包括:盖部,被配置为能使开口部封闭和开放;以及保持部,配置于收纳空间,具有能保持电池的圆筒面状的保持面。可以是,外部电源模块包括:基板,具有第一主面和位于与第一主面在厚度方向上相反的一侧的第二主面;以及转换部,配置于第一主面上,对从外部电源输入至输入端子的输入电压进行转换并输出输出电压。可以是,基板的第一主面与保持面对置。通过采用这样的构成,能有效地利用圆筒面状的保持面的内侧的空间来收纳配置于基板上的转换部。
可以是,在上述无线终端装置中的壳体形成有贯通孔,该贯通孔具有能供将输入端子与外部电源连接的外部布线插通的形状。通过采用这样的构成,能使外部布线插通于上述贯通孔而容易地将外部布线取出至壳体的外部。
可以是,上述无线终端装置还具备第一构件,该第一构件配置于壳体的内部,具有向第一朝向突出的第一突出部。可以是,将输入端子与外部电源连接的外部布线被缠绕为与第一突出部的外周面接触。通过采用这样的构成,能通过第一突出部来限制外部布线的移动。因此,在壳体内固定外部布线变得容易。
可以是,在上述无线终端装置中,外部布线在第一突出部的周向上被缠绕超过半周。通过采用这样的构成,在外部布线被拉拽时,在外部电源模块与第一突出部之间,拉拽外部布线的力被减小。因此,即使外部布线被拉拽,也能抑制外部布线的向输入端子的连接部附近所受到的损伤。
可以是,上述无线终端装置还具备第二构件,该第二构件配置于壳体的内部,具有向第二朝向突出的第二突出部。可以是,从外部电源模块延伸的外部布线被缠绕为与第一突出部的外周面接触。可以是,从第一突出部延伸的外部布线被缠绕为与第二突出部的外周面接触。可以是,在与包含沿着第一方向的第一直线和沿着第二方向的第二直线的平面垂直的方向俯视地观察,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所成的角度为90度以下,其中,第一方向是外部布线从外部电源模块前往第一突出部的方向,第二方向是外部布线从第一突出部前往第二突出部的方向。可以是,在与包含沿着第三方向的第三直线和第二直线的平面垂直的方向俯视地观察,第二方向与第三方向所成的角度为90度以下,其中,第三方向是外部布线从第二突出部前往与第一突出部侧不同的一侧的方向。通过采用这样的构成,在外部布线被拉拽时,在第一突出部与第二突出部之间,拉拽外部布线的力被减小。而且,在外部电源模块与第一突出部之间,拉拽外部布线的力被进一步减小。因此,即使外部布线被拉拽,也能进一步抑制外部布线的向输入端子的连接部附近所受到的损伤。
[本申请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详情]
接着,参照附图对本申请的无线终端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以下的附图中,对相同或相当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不重复其说明。
(实施方式1)
首先,参照图1~图10对实施方式1进行说明。图2是与卸下了图1的第一上壁部和第二上壁部的状态对应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从与图2不同的视角观察到的无线终端装置的构造的概略立体图。图8和图10是沿着图1的线段A-A剖切后的情况下的剖视图。在图1中,Z轴方向是沿着第一上壁部的厚度方向的方向。沿着在Z轴方向俯视地观察时的具有长方形的壳体的长边的方向是Y轴方向,沿着该壳体的短边的方向是X轴方向。
特别是参照图1~图8,无线终端装置1包括壳体40、输入部10、输出部20、电路基板模块30以及外部电源模块50。壳体40具有形成有内部空间的长方体状的形状。壳体40包括中空筒状的侧壁部41、底壁部42以及上壁部43。底壁部42被配置为堵塞侧壁部41的一方的开口。上壁部43被配置为堵塞侧壁部41的另一方的开口。
侧壁部41包括第一侧壁部411、第二侧壁部412、第三侧壁部413以及第四侧壁部414。第一侧壁部411、第二侧壁部412、第三侧壁部413以及第四侧壁部414具有平板状的形状。第一侧壁部411和第三侧壁部413在Y轴方向隔开间隔地平行配置。第二侧壁部412和第四侧壁部414在X轴方向隔开间隔地平行配置。第一侧壁部411的X轴方向的一方的端部与第二侧壁部412连接。第一侧壁部411的X轴方向的另一方的端部与第四侧壁部414连接。第三侧壁部413的X轴方向的一方的端部与第二侧壁部412连接。第三侧壁部413的X轴方向的另一方的端部与第四侧壁部414连接。在Z轴方向俯视地观察,第一侧壁部411被配置为与第二侧壁部412和第四侧壁部414所成的角成为直角。在Z轴方向俯视地观察,第三侧壁部413被配置为与第二侧壁部412和第四侧壁部414所成的角成为直角。就是说,在Z轴方向俯视地观察,侧壁部41具有长方形的形状。第一侧壁部411和第三侧壁部413与短边对应。第二侧壁部412和第四侧壁部414与长边对应。在第一侧壁部411的上壁部43侧的端面的、比X轴方向的中央靠第二侧壁部412的区域形成有切口411C。切口411C具有能供后述的外部布线61插通的形状。切口411C通过装配第一上壁部431而构成贯通孔。在第四侧壁部414的底壁部42侧的端部且比Y轴方向的中央稍靠第三侧壁部413侧,形成有在厚度方向贯通的贯通孔414A。
底壁部42具有平板状的形状。在Z轴方向俯视地观察,底壁部42具有长方形的形状。底壁部42在其外周与侧壁部41连接。底壁部42包括第一区域421和第二区域422。第一区域421的Y轴方向上的长度L1比第二区域422的Y轴方向上的长度L2短。在底壁部42的第二区域422内形成有在底壁部42的厚度方向突出的突起部426、427。在底壁部42的第二区域422内形成有在底壁部42的厚度方向突出的柱部423、424、425。第二区域422是厚度比第一区域421的厚度大的区域。就是说,第一区域421的内壁面的Z轴方向上的高度比第二区域422的内壁面的Z轴方向上的高度低。若从另一观点进行说明,则第一区域421与第二上壁部432的Z轴方向上的距离比第二区域422与第二上壁部432的Z轴方向上的距离大。因此,在第一区域421与第二区域422之间形成有台阶部422B。
在Z轴方向俯视地观察,第一区域421和第二区域422分别具有长方形的形状。第一区域421和第二区域422在Y轴方向相连地配置。特别是参照图8,在第一区域421中的第一侧壁部411侧的区域形成有在X轴方向延伸的圆筒面状的第一保持面421A。第一保持面421A具有能保持圆筒状的电池的形状。
在第二区域422中,在第一区域421侧的端部且比X轴方向的中央靠第二侧壁部412侧形成有凹部422A。第二区域422的形成有凹部422A的区域是厚度比第一区域421的厚度大的区域。就是说,第一区域421的内壁面的Z轴方向上的高度比第二区域422的形成有凹部422A的区域的内壁面的Z轴方向上的高度低。若从另一观点进行说明,则第一区域421与第二上壁部432的Z轴方向上的距离比第二区域422的形成有凹部422A的区域与第二上壁部432的Z轴方向上的距离大。此外,凹部422A的厚度比凹部422A以外的区域中的第二区域422的厚度小。就是说,凹部422A与第二上壁部432的距离比凹部422A以外的区域中的第二区域422与第二上壁部432的距离大。
第一柱部423配置于第二区域422的第一区域421侧的端部且与第二侧壁部412相接的位置。第二柱部424配置于第二区域422的第一区域421侧的端部且与第四侧壁部414相接的位置。第三柱部425配置于第二区域422的第三侧壁部413侧的端部且比X轴方向的中央靠第二侧壁部412侧的位置。第一柱部423具有圆柱状的形状。以包含第一柱部423的中心轴的方式形成有被螺旋状的壁面包围而成的螺纹孔423A。第二柱部424具有棱柱状的形状。以包含第二柱部424的中心轴的方式形成有被螺旋状的壁面包围而成的螺纹孔424A。第三柱部425具有圆柱状的形状。以包含第三柱部425的中心轴的方式形成有被螺旋状的壁面包围而成的螺纹孔425A。第一突起部426在X轴方向上配置于第三柱部425与第二侧壁部412之间。第二突起部427在Y轴方向上配置于第二柱部424与第三侧壁部413之间。第一突起部426和第二突起部427具有圆柱状的形状。
上壁部43包括作为盖部的第一上壁部431和第二上壁部432。第二上壁部432具有平板状的形状。在Z轴方向俯视地观察,第二上壁部432具有长方形的形状。在第二上壁部432,以与第一柱部423的螺纹孔423A对应的方式形成有在厚度方向贯通的螺纹孔433。在第二上壁部432,以与第二柱部424的螺纹孔424A对应的方式形成有在厚度方向贯通的螺纹孔434。在第二上壁部432,以与第三柱部425的螺纹孔425A对应的方式形成有在厚度方向贯通的螺纹孔435。在第二上壁部432的外壁面432B且形成有螺纹孔434的区域,形成有作为厚度小的部分的凹部436。
在第二上壁部432以形成有螺纹孔433的位置与形成有螺纹孔423A的位置一致的方式载置于侧壁部41上的状态下拧入螺钉45。同样地,在第二上壁部432以形成有螺纹孔435的位置与形成有螺纹孔425A的位置一致的方式载置于侧壁部41上的状态下拧入螺钉46。如此,第二上壁部432被固定于底壁部42(第二区域422)。
特别是参照图4和图6,第一上壁部431包括向第二上壁部432侧突出的爪部438。在第一上壁部431的内壁面437A形成有在厚度方向突出的第三突起部441、442。在第一上壁部431的内壁面437A形成有在厚度方向突出的爪部443、444。在内壁面437A的比Y轴方向的中央靠第二上壁部432侧,形成有沿着X轴方向延伸的圆筒面状的第二保持面445。第二保持面445具有能保持圆筒状的电池的形状。
爪部438具有与凹部436对应的形状。在爪部438,在与螺纹孔434对应的位置形成有凹部438A。在将爪部438嵌入凹部436从而以形成有螺纹孔434的位置与形成有凹部438A的位置一致的方式配置了第一上壁部431的状态下拧入螺钉44。如此,第一上壁部431被保持于侧壁部41。能通过卸下螺钉44来卸下第一上壁部431。因此,第一上壁部431作为盖部发挥功能。
在沿Z轴方向俯视地观察时具有长方形的形状的第一上壁部431的内壁面437A的第二上壁部432侧的一方的角部附近,配置有第一构件446。在第一上壁部431的内壁面437A的第二上壁部432侧的另一方的角部附近,配置有第二构件447。在X轴方向上配置有第二构件447的一侧且第一侧壁部411侧的角部附近,配置有第三构件448。即,第一构件446和第二构件447沿着第一上壁部431的长边隔开间隔地排列配置。第二构件447和第三构件448沿着第一上壁部431的短边隔开间隔地排列配置。第一构件446和第二构件447包括在Z轴方向突出的第一突出部446A、第二突出部447A和在Y轴方向延伸的第一爪部446B、第二爪部447B。第一爪部446B、第二爪部447B与第一突出部446A、第二突出部447A的与第一上壁部431侧相反的一侧的端部相连地配置。第三构件448包括在Z轴方向突出的第三突出部448A和在X轴方向延伸的第三爪部448B。第三爪部448B与第三突出部448A的与第一上壁部431相反的一侧的端部相连地配置。
在壳体40形成有由第一侧壁部411、第二侧壁部412、第四侧壁部414、第一区域421、台阶部422B以及第一上壁部431包围而成的作为收纳空间的空间S1。此外,在壳体40形成有由第二侧壁部412、第三侧壁部413、第四侧壁部414、第二区域422以及第二上壁部432包围而成的空间S2。在第一上壁部431被卸下的情况下,在Z轴方向俯视地观察,形成有由第一侧壁部411、第二侧壁部412、第四侧壁部414以及第二上壁部432包围而成的开口部S3
参照图2和图3,电路基板模块30配置于第二区域422上。电路基板模块30包括第一基板31和连接器连接部32。第一基板31具有平板状的形状。第一基板31在与第一突起部426和第二突起部427对应的位置形成有在厚度方向贯通的贯通孔311、312。第一突起部426、第二突起部427被插入至贯通孔311、312,从而第一基板31被固定于第二区域422。
第一基板31具有与第二上壁部432对置的第一主面31A和与第一主面31A侧相反的一侧的第二主面31B。参照图2和图3,连接器连接部32配置于第二主面31B上。连接器连接部32是供外部电源模块50和电池的连接器连接的连接部。连接器连接部32配置于与第二区域422的凹部422A对应的位置。因此,连接器连接部32配置于与空间S1在空间上相连的位置。
输入部10接受来自传感器的输入。在本实施方式中,输入部10由三个输入部构成。输入部10配置于第一基板31的第二主面31B上,与电路基板模块30电连接。输入部10被配置为能经由第四侧壁部414的贯通孔414A从外部空间进行接入(access)。
输出部20将输入至输入部10的来自传感器的信号转换为无线信号并输出。输出部20配置于第一基板31的第一主面31A上,与电路基板模块30电连接。
特别是参照图5~图8,外部电源模块50是对来自外部电源的输入电压进行转换并输出输出电压的模块。外部电源模块50包括第二基板51、转换部52、输入端子53以及输出端子54。
第二基板51具有平板状的形状。在厚度方向(Z轴方向)俯视地观察,第二基板51具有大致长方形的形状。第二基板51具有一侧的第一主面51A和位于与第一主面51A在厚度方向上相反的一侧的第二主面51B。在第二基板51,在与第三突起部441、442对应的位置形成有在厚度方向贯通的贯通孔511、512。第三突起部441、442被插入至贯通孔511、512,第二基板51通过爪部443、444被固定于第一上壁部431。其结果是,第一主面51A被配置为与第一区域421对置。第一主面51A被配置为与第一保持面421A对置。第二主面51B被配置为与第一上壁部431的内壁面437A对置。
输入端子53是接受来自外部电源的输入的端子。转换部52将输入至输入端子53的输入电压转换为所希望的电压。输出端子54是输出由转换部52转换成的输出电压的端子。转换部52、输入端子53以及输出端子54配置于第一主面51A上。转换部52、输入端子53以及输出端子54沿着X轴方向配置。从转换部52观察,在与配置有输入端子53的一侧相反的一侧配置有输出端子54。参照图8,转换部52被配置为与第一保持面421A对置。
输入端子53具有能供外部布线61的连接器62连接的形状。在内部布线57的一方的端部配置有连接器58A,在内部布线57的另一方的端部配置有连接器58B。连接器58A具有能连接于输出端子54的形状。连接器58B具有能连接于连接器连接部32(参照图2和图7)的形状。通过将内部布线57的连接器58B相对于连接器连接部32进行拆装,能在内部布线57连接于外部电源模块50的状态下将外部电源模块50相对于电路基板模块30进行拆装。
外部布线61的连接器62连接于输入端子53,由此外部电源与外部电源模块50电连接。连接器58A连接于输出端子54且连接器58B连接于连接器连接部32,由此外部电源模块50与电路基板模块30电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外部布线61插通于第一侧壁部411的切口411C并被引出至外部空间(特别是参照图1)。
特别是参照图9和图10,若卸下外部电源模块50,则能在作为收纳空间的空间S1收纳电池71、72。在本实施方式中,收纳有两个圆筒状的电池。电池71、72的连接器73连接于连接器连接部32,由此电池71、72与电路基板模块30电连接。电池71被保持为电池71的外周面与第一保持面421A接触。电池72被保持为电池72的外周面与第二保持面445接触。即,底壁部42的第一区域421和第一上壁部431作为保持电池71、72的保持部发挥功能。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的无线终端装置1中,空间S1能通过卸下外部电源模块50来收纳电池71、72。并且,电路基板模块30包括配置于与空间S1在空间上相连的位置的连接器连接部32。通过采用这样的构成,能容易地更换外部电源模块50的连接器58B和电池71、72的连接器73。因此,能利用外部电源来驱动无线终端装置1,并且能装配电池71、72并通过电池71、72来驱动无线终端装置1。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壳体40具有配置于空间S1并能保持电池的圆筒面状的第一保持面421A和第二保持面445。通过采用这样的构成,能在空间S1中适当地保持电池71、72,并限制电池71、72移动。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第一上壁部431从壳体40被卸下的情况下,形成开口部S3。能从开口部S3取出配置于空间S1的外部电源模块50和电池71、72。
特别是参照图6,外部布线61在第一突出部446A的周向上被缠绕超过半周。通过采用这样的构成,在外部布线61被拉拽时,在外部电源模块50与第一突出部446A之间,拉拽外部布线61的力被减小。因此,即使外部布线61被拉拽,也能抑制外部布线61的与连接器62的连接部附近所受到的损伤。
特别是参照图6,从外部电源模块50延伸的外部布线61被缠绕为与第一突出部446A的外周面接触。从第一突出部446A延伸的外部布线61被缠绕为与第二突出部447A的外周面接触。从第二突出部447A延伸的外部布线61被第三构件448保持,并延伸至外部空间。在与包含沿着第一方向L1的第一直线和沿着第二方向L2的第二直线的平面(X-Y平面)垂直的方向(Z轴方向)俯视地观察,第一方向L1与第二方向L2所成的角度为90度以下,其中,该第一方向L1是外部布线61从外部电源模块50前往第一突出部446A的方向,该第二方向L2是外部布线61从第一突出部446A前往第二突出部447A的方向。在与包含沿着第三方向L3的第三直线和第二直线的平面(X-Y平面)垂直的方向(Z轴方向)俯视地观察,第二方向L2与第三方向L3所成的角度为90度以下,其中,该第三方向L3是外部布线61前往第三突出部448A的方向。通过采用这样的构成,在外部布线61被拉拽时,在第一突出部446A与第二突出部447A之间,拉拽外部布线61的力被减小。而且,在外部电源模块50与第一突出部446A之间,拉拽外部布线61的力被进一步减小。因此,即使外部布线61被拉拽,也能进一步抑制外部布线61的与连接器62的连接部附近所受到的损伤。
(实施方式2)
接着,对本申请的无线终端装置1的实施方式2进行说明。实施方式2的无线终端装置1基本上具有与实施方式1的无线终端装置1同样的构造,起到同样的效果。然而,在实施方式2中,在用于保持电池的保持部的构成上,与实施方式1的情况不同。以下,主要对与实施方式1的情况不同的点进行说明。
参照图11~图15对实施方式2进行说明。图12是与卸下了图11的作为盖部的第一上壁部431的状态对应的立体图。图13是与卸下了图11的作为盖部的第一上壁部431和外部电源模块50的状态对应的立体图。图15是以图11中的线段B-B进行剖切后的情况下的剖视图。
壳体40包括侧壁部41、底壁部42、上壁部43以及保持部43A。上壁部43包括第一上壁部431和第二上壁部432。在第一上壁部431,在第二侧壁部412侧的端部且Y轴方向的中央形成有切口481A。切口481A通过将第一上壁部431装配于壳体40而构成贯通孔。切口481A具有能供外部布线61插通的形状。
在Z轴方向俯视地观察,保持部43A被配置为与第一上壁部431对应。保持部43A配置于由底壁部42、第二侧壁部412、第三侧壁部413、第四侧壁部414以及第一上壁部431包围而成的收纳空间S1内。保持部43A通过连接部455连接于第二上壁部432。保持部43A具有呈圆筒面状凹陷的第三保持面456。第三保持面456具有能保持圆筒状的电池74(特别是参照图16)的形状。在保持部43A形成有沿着Y轴方向突出的爪部453B。在保持部43A形成有沿着爪部453B在X轴方向延伸的贯通孔453A。
电路基板模块30的输入部10被配置为从凹部411A露出,该凹部411A是从第一侧壁部411的X轴方向的中央至第二上壁部432的凹部。电路基板模块30的连接器连接部32被配置为从形成于连接部455的贯通孔455A露出。
外部电源模块50包括第二基板51、转换部52、输入端子53、输出端子54以及保持构件59。保持构件59是保持第二基板51的构件。保持构件59包括侧壁部55和底盖部56。侧壁部55包括第一部分571、第二部分572、第三部分573以及第四部分574。第一部分571~第四部分574具有板状的形状。第一部分571和第三部分573在Y轴方向隔开间隔地平行配置。第二部分572和第四部分574在X轴方向隔开间隔地平行配置。第一部分571连接于第二部分572的Y轴方向的一方的端部。第三部分573连接于第二部分572的Y轴方向的另一方的端部。第三部分573连接于第四部分574的Y轴方向的一方的端部。在Z轴方向俯视地观察,第二部分572被配置为与第一部分571和第三部分573所成的角成为直角。在Z轴方向俯视地观察,第四部分574被配置为与第三部分573所成的角成为直角。
在第一部分571的与底盖部56相反的一侧的端部且比X轴方向的中央靠第二部分572侧,形成有在厚度方向贯通的第一切口部571A。第一切口部571A具有能供内部布线57插通的形状。在第一部分571的与底盖部56相反的一侧的端部且比X轴方向的中央靠第四部分574侧,形成有在厚度方向贯通的第二切口部571B。第二切口部571B具有能供外部布线61插通的形状。
在第一部分571的外壁面配置有第一构件591、第二构件592、第三构件593、第四构件594、第五构件595以及第六构件596。第二构件592和第四构件594沿着X轴方向配置。第一构件591、第三构件593以及第五构件595沿着X轴方向配置。从第二构件592和第四构件594观察,第六构件596在Z轴方向上配置于与底盖部56侧相反的一侧。
第一构件591、第二构件592、第三构件593、第四构件594、第五构件595以及第六构件596分别包括在Y轴方向突出的第一突出部591A、第二突出部592A、第三突出部593A、第四突出部594A、第五突出部595A、第六突出部596A和在Z轴方向延伸的第一爪部591B、第二爪部592B、第三爪部593B、第四爪部594B、第五爪部595B、第六爪部596B。第一爪部591B、第二爪部592B、第三爪部593B、第四爪部594B、第五爪部595B、第六爪部596B与第一突出部591A、第二突出部592A、第三突出部593A、第四突出部594A、第五突出部595A、第六突出部596A的与第一部分571侧相反的一侧的端部相连地配置。
外部布线61被第一构件591、第二构件592以及第三构件593保持,并被缠绕于第四构件594。需要说明的是,外部布线61在第四构件594的第四突出部594A的周向上被缠绕超过半周。外部布线61插通于第一上壁部431的切口481A并被引出至外部空间(特别是参照图11)。内部布线57被第六构件596保持,并被缠绕于第五构件595的第五突出部595A。
形成于底盖部56的柱状部561、562被插入至第二基板51的贯通孔511、512,从而第二基板51被配置于由侧壁部55包围而成的空间。第二基板51被第一部分571、第二部分572、第三部分573以及第四部分574保持。转换部52、输入端子53以及输出端子54被配置于第二基板51的第一主面51A上。
特别是参照图12和图15,外部电源模块50被配置为与保持部43A的第三保持面456对置。以将保持构件59中的第四突起部573A插入至保持部43A的贯通孔453A的方式来配置外部电源模块50。其结果是,第二基板51的第一主面51A被配置为与第三保持面456对置。通过采用这样的构成,能抑制操作者接触转换部52而对转换部52造成损伤。有效地利用圆筒面状的第三保持面456的内侧的空间来收纳转换部52。
特别是参照图12、图13以及图16,若卸下外部电源模块50,则能在作为收纳空间的空间S1收纳电池74。电池74包括具有圆筒状的形状的主体部741、布线742A、742B以及连接器73。布线742A、742B电连接于主体部741的电极。连接器73连接于布线742A、742B的与主体部741相反的一侧的端部。电池74的连接器73连接于连接器连接部32,由此电池74与电路基板模块30电连接。电池74被保持为主体部741的外周面741A与第三保持面456接触。即,保持部43A作为保持电池74的保持部发挥功能。
在上述实施方式2的无线终端装置1中也是电路基板模块30包括配置于与空间S1在空间上相连的位置的连接器连接部32。通过采用这样的构成,能容易地更换外部电源模块50的连接器58B和电池74的连接器73(特别是参照图16)。因此,根据上述实施方式2的无线终端装置1,也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能利用外部电源来驱动,并且也能通过电池来驱动。
应该理解为:本次公开的实施方式在所有方面均是举例示出,从任何方面来看都不是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不是由上述的说明来规定,而是由权利要求书来规定,意图在于包括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更。
附图标记说明
1 无线终端装置
10 输入部
20 输出部
30 电路基板模块
31 第一基板
31A、51A 第一主面
31B、51B 第二主面
32 连接器连接部
40 壳体
41 侧壁部
42 底壁部
43 上壁部
43A 保持部
44、45、46 螺钉
50 外部电源模块
51 第二基板
52 转换部
53 输入端子
54 输出端子
55 侧壁部
56 底盖部
57 内部布线
58A、58B、62、73 连接器
59 保持构件
61 外部布线
71、72、74 电池
311、312、414A、453A、455A、511、512 贯通孔
411 第一侧壁部
411A、422A、436、438A 凹部
411C 切口
412 第二侧壁部
413 第三侧壁部
414 第四侧壁部
421 第一区域
421A 第一保持面
422 第二区域
422B 台阶部
423 第一柱部
423A、424A、425A、433、434、435 螺纹孔
424 第二柱部
425 第三柱部
426 第一突起部
427 第二突起部
431 第一上壁部
432 第二上壁部
432B 外壁面
437A 内壁面
438、443、444、453B 爪部
441、442 第三突起部
445 第二保持面
446、591 第一构件
446A、591A 第一突出部
446B、591B 第一爪部
447、592 第二构件
447A、592A 第二突出部
447B、592B 第二爪部
448、593 第三构件
448A、593A 第三突出部
448B、593B 第三爪部
455 连接部
456 第三保持面
481A 切口
561、562 柱状部
571 第一部分
571A 第一切口部
571B 第二切口部
572 第二部分
573 第三部分
573A 第四突起部
574 第四部分
594 第四构件
594A 第四突出部
594B 第四爪部
595 第五构件
595A 第五突出部
595B 第五爪部
596 第六构件
596A 第六突出部
596B 第六爪部
741 主体部
741A 外周面
742A、742B 布线
S1、S2 空间
S3 开口部。

Claims (9)

1.一种无线终端装置,具备:
输入部,接受来自传感器的输入;
输出部,将输入至所述输入部的来自所述传感器的信号转换为无线信号并输出;
电路基板模块,与所述输入部和所述输出部电连接;
外部电源模块,以能拆装的方式与所述电路基板模块连接,包括接受来自外部电源的输入的输入端子,对输入至所述输入端子的输入电压进行转换并输出输出电压;以及
壳体,形成有收纳所述外部电源模块的收纳空间,容纳所述输入部、所述输出部、所述电路基板模块以及所述外部电源模块,
所述收纳空间能通过将所述外部电源模块从所述电路基板模块卸下来收纳电池,
所述电路基板模块包括连接器连接部,该连接器连接部能选择性地供所述外部电源模块的连接器和所述电池的连接器中的任一方连接,并配置于与所述收纳空间在空间上相连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终端装置,其中,
所述壳体包括保持部,该保持部配置于所述收纳空间,具有能保持所述电池的圆筒面状的保持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终端装置,其中,
在所述壳体形成有开口部,该开口部将所述收纳空间与外部空间相连,具有能供配置于所述收纳空间的所述外部电源模块和所述电池取出的形状,
所述壳体包括盖部,该盖部被配置为能使所述开口部封闭和开放,
所述外部电源模块包括:
基板,具有第一主面和位于与所述第一主面在厚度方向上相反的一侧的第二主面;以及
转换部,配置于所述第一主面上,对从所述外部电源输入至所述输入端子的所述输入电压进行转换并输出所述输出电压,
所述外部电源模块以所述第二主面与所述盖部对置的方式收纳于所述收纳空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终端装置,其中,
在所述壳体形成有开口部,该开口部将所述收纳空间与外部空间相连,具有能供配置于所述收纳空间的所述外部电源模块和所述电池取出的形状,
所述壳体包括盖部,该盖部被配置为能使所述开口部封闭和开放,
所述外部电源模块包括:
基板,具有第一主面和位于与所述第一主面在厚度方向上相反的一侧的第二主面;以及
转换部,配置于所述第一主面上,对从所述外部电源输入至所述输入端子的所述输入电压进行转换并输出所述输出电压,
所述外部电源模块以所述第二主面与所述盖部对置的方式收纳于所述收纳空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终端装置,其中,
在所述壳体形成有开口部,该开口部将所述收纳空间与外部空间相连,具有能供配置于所述收纳空间的所述外部电源模块和所述电池取出的形状,
所述壳体包括:
盖部,被配置为能使所述开口部封闭和开放;以及
保持部,配置于所述收纳空间,具有能保持所述电池的圆筒面状的保持面,
所述外部电源模块包括:
基板,具有第一主面和位于与所述第一主面在厚度方向上相反的一侧的第二主面;以及
转换部,配置于所述第一主面上,对从所述外部电源输入至所述输入端子的所述输入电压进行转换并输出所述输出电压,
所述基板的所述第一主面与所述保持面对置。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终端装置,其中,
在所述壳体形成有贯通孔,该贯通孔具有能供将所述输入端子与所述外部电源连接的外部布线插通的形状。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终端装置,
还具备第一构件,该第一构件配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部,具有向第一朝向突出的第一突出部,
将所述输入端子与所述外部电源连接的外部布线被缠绕为与所述第一突出部的外周面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线终端装置,其中,
所述外部布线在所述第一突出部的周向上被缠绕超过半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线终端装置,
还具备第二构件,该第二构件配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部,具有向第二朝向突出的第二突出部,
从所述外部电源模块延伸的所述外部布线被缠绕为与所述第一突出部的外周面接触,
从所述第一突出部延伸的所述外部布线被缠绕为与所述第二突出部的外周面接触,
在与包含沿着第一方向的第一直线和沿着第二方向的第二直线的平面垂直的方向俯视地观察,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所成的角度为90度以下,其中,所述第一方向是所述外部布线从所述外部电源模块前往所述第一突出部的方向,所述第二方向是所述外部布线从所述第一突出部前往所述第二突出部的方向,
在与包含沿着第三方向的第三直线和所述第二直线的平面垂直的方向俯视地观察,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三方向所成的角度为90度以下,其中,所述第三方向是所述外部布线从所述第二突出部前往与所述第一突出部侧不同的一侧的方向。
CN201980066054.9A 2019-01-10 2019-01-10 无线终端装置 Active CN11280592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9/000498 WO2020144804A1 (ja) 2019-01-10 2019-01-10 無線端末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05924A CN112805924A (zh) 2021-05-14
CN112805924B true CN112805924B (zh) 2022-03-29

Family

ID=676904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66054.9A Active CN112805924B (zh) 2019-01-10 2019-01-10 无线终端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700702B2 (zh)
JP (1) JP6562195B1 (zh)
CN (1) CN112805924B (zh)
WO (1) WO202014480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621293B2 (en) 2001-04-05 2009-11-24 Fisher Controls International Llc Versatile emergency shutdown device controller implementing a pneumatic test for a system instrument device
JP7547043B2 (ja) * 2019-12-04 2024-09-09 ナブテスコ株式会社 航空機用の電子機器
CN113124594A (zh) * 2019-12-31 2021-07-16 青岛海尔特种电冰柜有限公司 电控元件防护罩及冷柜
USD973605S1 (en) * 2021-06-16 2022-12-27 Kinova Inc. Robotic arm controller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306185A (ja) * 1999-04-21 2000-11-02 Osaka Gas Co Ltd 非常信号発信装置
KR20020007585A (ko) * 2000-07-18 2002-01-29 이순 고출력 송신을 요구하는 휴대용 무선 단말기를 위한 밧테리 운용 방식 및 제어 회로
KR20050088866A (ko) * 2004-03-03 2005-09-07 (주)싸이버뱅크 무선통신 단말기에서의 일회용 밧데리를 이용한 전원공급장치
JP2005339078A (ja) * 2004-05-26 2005-12-08 Hitachi Ltd 電子装置
JP2008304124A (ja) * 2007-06-07 2008-12-18 Toshiba Corp 二酸化炭素濃度測定用センサーシステム
JP2009158446A (ja) * 2007-12-28 2009-07-16 Brother Ind Ltd 携帯端末用電池蓋および携帯端末用カバー
CN101651359A (zh) * 2009-09-10 2010-02-17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供电单元及移动终端供电切换方法
CN202444720U (zh) * 2012-01-03 2012-09-19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及其电源模块的固定结构
CN105652651A (zh) * 2016-03-28 2016-06-0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可穿戴物品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593828B2 (en) * 2010-02-04 2013-11-26 Corning Cable Systems Llc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housings, assemblies, and related alignment features and methods
US8460030B2 (en) * 2011-06-21 2013-06-11 Nai-Chien Chang Connector with detachable module
JP6327065B2 (ja) 2014-08-28 2018-05-23 新日鐵住金株式会社 振動検出装置及び振動検出方法
US11493545B2 (en) * 2018-11-10 2022-11-08 Setra Systems, Inc. Measurement device and method of its operation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306185A (ja) * 1999-04-21 2000-11-02 Osaka Gas Co Ltd 非常信号発信装置
KR20020007585A (ko) * 2000-07-18 2002-01-29 이순 고출력 송신을 요구하는 휴대용 무선 단말기를 위한 밧테리 운용 방식 및 제어 회로
KR20050088866A (ko) * 2004-03-03 2005-09-07 (주)싸이버뱅크 무선통신 단말기에서의 일회용 밧데리를 이용한 전원공급장치
JP2005339078A (ja) * 2004-05-26 2005-12-08 Hitachi Ltd 電子装置
JP2008304124A (ja) * 2007-06-07 2008-12-18 Toshiba Corp 二酸化炭素濃度測定用センサーシステム
JP2009158446A (ja) * 2007-12-28 2009-07-16 Brother Ind Ltd 携帯端末用電池蓋および携帯端末用カバー
CN101651359A (zh) * 2009-09-10 2010-02-17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供电单元及移动终端供电切换方法
CN202444720U (zh) * 2012-01-03 2012-09-19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及其电源模块的固定结构
CN105652651A (zh) * 2016-03-28 2016-06-0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可穿戴物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20022333A1 (en) 2022-01-20
JP6562195B1 (ja) 2019-08-21
CN112805924A (zh) 2021-05-14
JPWO2020144804A1 (ja) 2021-02-18
WO2020144804A1 (ja) 2020-07-16
US11700702B2 (en) 2023-07-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805924B (zh) 无线终端装置
JP7196950B2 (ja) 蓄電装置
KR20080023144A (ko) 휴대용 전자 기기에 적합한 마이크 모듈 및 장착 구조물
US20230142307A1 (en) Electrical storage module
US20180090734A1 (en) Energy storage apparatus
US9231352B2 (en) Module, and connection structure of module and mating connector
US20150086056A1 (en) Speaker Device
WO2014188691A1 (ja) 電子制御ユニットおよび保護ケース
JP4754972B2 (ja) ドアハンドル装置
CN102034946B (zh) 音响设备的电池收纳结构
EP3487080A1 (en) Radio equipment which improves the sensitivity of the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JP6092926B2 (ja) 電子機器
EP4109480A1 (en) Electronic component holder and electrical instrument
JP6703161B1 (ja) ワイヤレスイヤホンに用いる内部モジュール
US11009377B2 (en) Measuring apparatus
JP6752637B2 (ja) 感知器ベース、火災感知器、および情報発信アダプタ
CN219455150U (zh) 定位装置
JP6226907B2 (ja) コネクタ
JP2020191435A (ja) 電子部品取付装置、電子部品取付構造及び電子部品の取付方法
US20220190427A1 (en) Equipment component fixation structure
CN220602559U (zh) 一种组合导航安装装置及组合导航系统
CN220447787U (zh) 一种用以容纳平板电脑的车载装置
CN111963531B (zh) 电子部件组件及其与粘附体的组合件、及用于安装电子部件的方法
CN215448202U (zh) 红外线成像仪外壳
JPH08180846A (ja) 電子機器における二次電池格納部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