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97493B - 一种新风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风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97493B
CN112797493B CN202110042931.8A CN202110042931A CN112797493B CN 112797493 B CN112797493 B CN 112797493B CN 202110042931 A CN202110042931 A CN 202110042931A CN 112797493 B CN112797493 B CN 11279749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fresh air
fresh
mode
tempera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04293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797493A (zh
Inventor
都学敏
朱海滨
田薇
颜鹏
孙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04293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797493B/zh
Publication of CN1127974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974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7974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9749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35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introduction of outside air to the room
    • F24F1/0038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introduction of outside air to the room in combination with simultaneous exhaustion of inside ai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8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fans
    • F24F1/0025Cross-flow or tangential f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8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fans
    • F24F1/003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fans having two or more f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59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heat exchangers
    • F24F1/006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heat exchangers by the mounting or arrangement of the heat exchang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71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with means for purifying supplied air
    • F24F1/007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with means for purifying supplied air characterised by the mounting or arrangement of filt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9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heating arrangements
    • F24F1/009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heating arrangements with additional radiant heat-discharging elements, e.g. electric heat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5Electronic processing for selecting an operating mod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4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9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2Ducting arrang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8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filt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3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heat-exchang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7/00Ventilation
    • F24F7/04Ventilation with ducting systems, e.g. by double walls; with natural circulation
    • F24F7/06Ventilation with ducting systems, e.g. by double walls; with natural circulation with forced air circulation, e.g. by fan positioning of a ventilator in or against a conduit
    • F24F7/08Ventilation with ducting systems, e.g. by double walls; with natural circulation with forced air circulation, e.g. by fan positioning of a ventilator in or against a conduit with separate ducts for supplied and exhausted air with provisions for reversal of the input and output syste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221/00Details or featur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4F2221/34Heater, e.g. gas burner, electric air heater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调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新风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在新风空调器中设置有第一送风口,第二送风口,室内回风口,室内排风口,排风口和新风口,且在各个风口处设置有隔板组件,将新风空调器内部分割为多个风道,使不同种类的风沿着单独的风道流动,对不同种类气流单独控制,且在空调室内机内部还设置有阀门组件,控制系统通过控制阀门的开启和关闭,即可控制各类风的流向,解决了不同气流循环模式切换的问题,在两个回风口处还设置有不同风量的贯流风机和热交换器,解决了新风流量难以控制的问题,还设置有控制器,在不同的温度湿度条件下,执行不同的控制方法。

Description

一种新风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风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新风空调器技术领域,为了满足不同建筑的新风需求,现有一种类新风空调器一体机,在此类新风空调器一体机中,回风循环和新风循环共用同一个风机,而共用风机存在空调器在执行混风模式时无法控制新风风量的问题;同时在冬季严寒的气候区,由于室外温度较低,存在无法开启新风模式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新风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在新风空调器中设置有第一送风口,第二送风口,室内回风口,室内排风口,排风口和新风口,且在各个风口处设置有隔板机构,将新风空调器内部分割为多个风道,使不同种类的风沿着单独的风道流动,对不同种类气流单独控制,且在空调室内机内部还设置有阀门组件,控制系统通过控制阀门的开启和关闭,即可控制各类风的流向,解决了不同气流循环模式切换的问题,在两个回风口处还设置有不同风量的贯流风机和热交换器,解决了新风流量难以控制的问题,还设置有控制器,在不同的温度湿度条件下,执行不同的控制方法。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对新风空调器的风口进行了改进,在新风空调器中设置第一送风口,第二送风口,室内回风口,室内排风口,排风口和新风口,使不同类型的气流由单独的风口进入或排出新风空调器中,便于对不同的气流单独控制,避免了两种气流混合后,难以控制风量的问题。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新风空调器内部设置有隔板机构,隔板机构包括有多个隔板组件,将新风空调器内部分割为多个风道,特定种类的气流沿着特定的风道的流动,便于控制气流的流向。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新风空调器内部设置有阀门组件,通过控制阀门的开启和关闭,改变气流的流向,实现新风空调器不同运行模式的切换,使新风空调器既可以作为空调室内机,又可以作为全新风机使用。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新风空调器中还设置有温度湿度传感器和电加热部件,使控制器根据新风温度选择运行模式,或利用电加热部件对新风进行加热,避免因新风温度太低,使新风对换热芯体造成损坏。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一种新风空调器,包括:第一送风口和第二送风口,所述第一送风口和所述第二送风口用于向室内送风;室内回风口,室内循环回风由所述室内回风口进入到所述新风空调器中;室内排风口,由室内排出室外的污风通过所述室内排风口进入到所述新风空调器中;排风口,由室内排出室外的污风通过所述排风口,从所述新风空调器排出到室外;新风口,室外新风通过所述新风口进入到所述新风空调器中;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用于对进入室内的风进行换热;换热芯体,所述换热芯体用于对进入所述新风空调器的新风和排出所述新风空调器的风进行换热;隔板机构,所述隔板机构将所述新风空调器内部分隔形成为多个风道;阀门组件,所述阀门组件用于控制所述多个风道的连通状态。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隔板机构,包括:第一隔板组件,所述第一隔板组件分隔形成第一风道,所述第一风道用于引导风由所述换热芯体流向所述排风口;第二隔板组件,所述第二隔板组件分隔形成第二风道,所述第二风道用于引导新风由所述新风口流向所述换热芯体;第三隔板组件,所述第三隔板组件分隔形成第三风道,所述第三风道用于引导风由所述室内排风口流向所述换热芯体;第四隔板组件,所述第四隔板组件分隔形成第四风道,所述第四风道用于引导室内循环回风由所述室内回风口流向所述第一送风口和所述第二送风口;第五隔板组件,所述第五隔板组件分隔形成第五风道和第六风道,所述第五风道用于引导风由所述热交换器流向所述第一送风口,所述第六风道用于引导风由所述热交换器流向所述第二送风口。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阀门组件包括风阀、回风阀和新风阀;
所述风阀设置在第四风道中,回风通过所述风阀由所述室内回风口流向第一送风口。
所述回风阀设置在所述室内回风口处,所述回风阀控制回风进入到所述新风空调器中;
所述新风阀设置在所述新风口处,所述新风阀用于控制新风。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二风道中还设置有电加热部件,用于对新风进行加热。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新风空调器中设置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风阀、所述回风阀、所述新风阀和所述电加热部件的开启和关闭。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热交换器分为第一热交换器和第二热交换器,所述第五风道引导回风由所述第一热交换器流向所述第一送风口,所述第六风道引导回风由所述第二热交换器流向所述第二送风口;所述第五风道内设置有第一贯流风机,所述第六风道内设置有第二贯流风机。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二风道中设置有PM2.5传感器和PM2.5过滤器,用于检测并过滤PM2.5杂质;在所述第二风道中还设置有温度湿度传感器,所述温度湿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新风的温度和湿度。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一种新风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当所述新风空调器处于内循环模式运行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新风阀关闭,并控制所述回风阀和所述风阀开启;所述新风空调器内形成有排风气流和回风气流,所述排风气流为室内污风,室内污风通过所述室内排风口进入到所述第三风道中,再通过所述换热芯体,经所述第一风道,由所述排风口排出所述新风空调器;所述回风气流为室内循环回风,室内循环回风由所述室内回风口进入到所述第四风道中,回风气流在第四风道中,一部分风通过第二热交换器进入到第六风道中,再由第二送风口排到室内,另一部分风经由风阀和第一热交换器进入到第五风道中,再由第一送风口排到室内;
当所述新风空调器处于新风模式运行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回风阀关闭,并控制所述新风阀和所述风阀开启,所述新风空调器形成有新风气流和排风气流,所述排风气流为室内污风,室内污风通过所述室内排风口进入到所述第三风道中,再通过所述换热芯体,经所述第一风道,由所述排风口排出所述新风空调器;所述新风气流为新风,新风由所述新风口进入到所述第二风道,在所述第二风道进入到所述换热芯体中,新风排出所述换热芯体后,一部分通过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经由所述第五风道,由所述第一送风口排入室内,另一部分通过所述风阀,经由所述第四风道和所述第六风道,由所述第二送风口排入室内;
当所述新风空调器处于混风模式运行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风阀关闭,并控制所述新风阀和所述回风阀开启,所述新风空调器形成有新风气流、回风气流和排风气流,所述排风气流为室内污风,室内污风通过所述室内排风口进入到所述第三风道中,再通过所述换热芯体,经所述第一风道,由所述排风口排出所述新风空调器;所述回风气流为室内循环回风,由所述室内回风口进入所述第四风道,进而通过所述第二热交换器进入所述第六风道,经第二送风口排到室内;所述新风气流为新风,室外新风由所述新风口进入到所述第二风道内,经过所述换热芯体和所述第一热交换器进入所述第五风道后,由所述第一送风口排入室内。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新风模式包括有标准新风模式和低温新风模式;
所述标准新风模式和所述低温新风模式的气流流向与所述新风模式的气流流向相同;
当所述控制器接收到开启标准新风模式的命令后,所述控制器接收所述温度湿度传感器感应到的温度数据,所室外新风温度为T0,所述新风空调器预设的温度为Ts:
当T0≥5℃,且Ts+1<T0时,所述新风空调器的室外机启动制冷模式,同时控制器启动标准新风模式;
当T0≥5℃,且Ts-1>T0时,所述新风空调器的室外机启动制热模式,同时控制器启动标准新风模式;
当T0≥5℃,且Ts-1≤T0≤Ts+1时,所述新风空调器的室外机停机,同时控制器启动标准新风模式;
当0℃<T0<5℃时,所述控制器启动标准新风模式,同时开启所述电加热部件;
当T0<0℃时,所述控制器不启动标准新风模式。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控制器接收到开启低温新风模式的命令后,控制器执行启动所述标准新风模式的命令,同时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所述温度湿度传感器感应到的温度数据,控制所述第一贯流风机,所述第一贯流风机通过风量分别为A,B,C,其中A>B>C:当T0≥5℃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贯流风机通过风量为B;当-5℃<T0<5℃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贯流风机通过风量为C;当-15℃<T0≤-5℃时,所述第一贯流风机与所述新风阀以周期的形式循环开启和关闭,在每个周期中,所述第一贯流风机与所述新风阀同时开启时长t1,再同时关闭时长t2。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混风模式包括有标准混风模式和低温混风模式;
所述标准混风模式和所述低温混风模式的气流流向与所述混风模式的气流流向相同;
当所述控制器接收到开启所述标准混风模式的命令后,所述控制器接收所述温度湿度传感器感应到的温度数据,所室外新风温度为T0,室内循环回风设置为T1,所述新风空调器预设的温度为Ts:
当T0≥5℃,且Ts-1<T1时,所述新风空调器的室外机启动制冷模式,同时所述控制器启动所述标准混风模式;
当T0≥5℃,且Ts+1>T1时,所述新风空调器的室外机启动制热模式,同时所述控制器启动所述标准混风模式;
当T0≥5℃,且Ts-1≤T0≤Ts+1时,所述新风空调器的室外机停机,同时控制器启动标准混风模式;
当-5℃<T0<5℃时,所述控制器启动标准混风模式,同时开启所述电加热部件;
当T0<-5℃时,所述控制器不启动标准混风模式。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控制器接收到开启低温混风模式的命令后,控制器执行启动所述标准混风模式的命令,同时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温度湿度传感器感应到的温度数据,控制所述第一贯流风机,所述第一贯流风机通过风量分别为A,B,C,其中A>B>C:
当T0≥5℃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贯流风机通过风量为A;
当-5℃<T0<5℃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贯流风机通过风量为B;
当T0≤-5℃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贯流风机通过风量为C。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温度湿度传感器检测到湿度≥D时,所述新风阀关闭,所述新风空调器启动内循环模式;当所述PM2.5传感器检测到室外空气PM2.5≥E时,所述新风阀关闭,所述新风空调器启动内循环模式;当温度湿度传感器检测到室外温度T0≤-15℃时,所述新风阀关闭,所述新风空调器启动内循环模式。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通过设置多个风口和隔板,形成多条风道,对不同种类的风进行分流,避免了多种气流混风,难以控制风量,提高了对温度控制的精确度和改变室内温度的效率,还设置有多个阀门,通过对阀门的开启和关闭,实现不同运行模式的切换,在同一台设备上实现了空调室内机的功能和全风机的功能,并且新风风道上设置单独的贯流风机,实现对新风流量的控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新风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新风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新风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内循环模式中气流的走向;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新风模式中气流的走向;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混风模式中气流的走向;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控制器控制阀门组件的流程图;
图8是本发明中控制器控制贯流风机和电加热部件的流程图。
图中,101、第一送风口;102、第二送风口;103、室内回风口;104、室内排风口;105、排风口;106、新风口;201、第一隔板;202、第二隔板;203、第三隔板;204、第四隔板;205、第五隔板;301、第一风道;302、第二风道;303、第三风道;304、第四风道;305、第五风道;306、第六风道;401、回风阀;402、新风阀;403、风阀;501、第一热交换器;502、第二热交换器;503、第一贯流风机;504、第二贯流风机;505、换热芯体;601、风机;602、电加热部件;603、PM2.5传感器;604、PM2.5过滤器;605、温度湿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稳重的竖直方向为相对于地面的竖直方向,水平方向为与地面平行方向。
本申请中空调系统通过使用压缩机、热交换器、膨胀阀和蒸发器来执行空调器的制冷循环。制冷循环包括一系列过程,涉及压缩、冷凝、膨胀和蒸发,并向已被调节和热交换的空气供应制冷剂。
压缩机压缩处于高温高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并排出压缩后的制冷剂气体。所排出的制冷剂气体流入热交换器。热交换器将压缩后的制冷剂冷凝成液相,并且热量通过冷凝过程释放到周围环境。
膨胀阀使在热交换器中冷凝的高温高压状态的液相制冷剂膨胀为低压的液相制冷剂。蒸发器蒸发在膨胀阀中膨胀的制冷剂,并使处于低温低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返回到压缩机。蒸发器可以通过利用制冷剂的蒸发的潜热与待冷却的材料进行热交换来实现制冷效果。在整个循环中,空调器可以调节室内空间的温度。
空调器的室外单元是指制冷循环的包括压缩机和室外热交换器的部分,空调器的室内单元包括室内热交换器,并且膨胀阀可以提供在室内单元或室外单元中。
室内热交换器和室外热交换器用作冷凝器或蒸发器。当室内热交换器用作冷凝器时,空调器用作制热模式的加热器,当室内热交换器用作蒸发器时,空调器用作制冷模式的冷却器。
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空调系统,包括安装在室内空间中的室内单元。室内单元通过冷媒管连接到安装在室外空间中的室外单元。室外单元中可设有压缩机、室外热交换器、室外风扇、膨胀器和制冷循环的类似部件,室内单元中也可设有室内热交换器和室内风扇。
例如,室内单元可包括安装在室内空间的顶棚上的顶挂式风管机。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的一种新风空调器,如图1所示,包括有壳体,壳体上设置有第一送风口,第二送风口,室内回风口103,室内排风口104,排风口105和新风口106,以上风口用于使新风空调器与外接交换气流。
第一送风口101和第二送风口102设置在新风空调器的第一侧面,且相邻排列,第一送风口101和第二送风口102面向室内设置,新风空调器中的气流通过第一送风口101和第二送风口102排入到室内中。
排风口105和新风口106设置在新风空调器的第二侧面,第二侧面与第一侧面相对设置,且排风口105和新风口106朝向室外,新风空调器中排出的污风由排风口105排出,进入新风空调器中的新风由新风口106进入。
室内回风口103和室内排风口104设置在新风空调器的第三侧面,第三侧面与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相邻,且设置在靠近第二送风口102的一侧,室内回风口103和室内排风口104面向室内设置,室内回风口103设置在靠近第一侧面的位置,室内循环回风通过室内回风口103进入到新风空调器中,室内排风口104设置在靠近第二侧面的位置,室内污风通过室内排风口104进入到新风空调器中。
需要说明的是,在新风空调器中设置第一送风口101,第二送风口102,室内回风口103,室内排风口104,排风口105和新风口106,使不同类型的气流由单独的风口进入或排出新风空调器中,便于对不同的气流单独控制,避免了两种气流混合后,难以控制风量的问题。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新风空调器内部还设置有隔板机构和换热芯体505,隔板机构包括有第一隔板组件,第二隔板组件,第三隔板组件,第四隔板组件和第五隔板组件。
第一个隔板组件由第一隔板201和第二隔板202组合形成,且第一隔板201和第二隔板202的一端设置在排风口105的两侧,第一隔板201和第二隔板20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于换热芯体505相邻的两角,因此有第一隔板201和第二隔板202围成第一风道301,在换热芯体505和排风口105之间引导气流的流动方向。
第二隔板组件由第二隔板202和第三隔板203组合形成,且第二隔板202和第三隔板203的一端设置在新风口106的两侧,第三隔板203的另一端连接于换热芯体505的连接有第一隔板201角的对角,因此第二隔板202和第三隔板203围成第二风道302,在换热芯体505和新风口106之间引导气流的流动方向。
第三隔板组件由第三隔板203和第四隔板204组合形成,且第三隔板203和第四隔板204的一端设置在室内排风口104的两侧,第四隔板204的另一端连接于换热芯体505的连接有第二隔板202角的对角,因此第三个半和第四隔板204围成第三风道303,在换热芯体505和室内排风口104之间引导气流的流动方向。
第四隔板组件由第四隔板204,第二热交换器502和风阀403组合形成,第二热交换器502和第四隔板204设置在室内回风口103的两侧,在室内回风口103的对面设置有风阀403,第四隔板204,第二热交换器502,风阀403和室内回风口103形成封闭的空间,即为第四风道304,在第二热交换器502与室内回风口103之间或在风阀403与室内回风口103之间引导气流的流动方向。
第五隔板组件为第五隔板205,第五隔板205设置在第一送风口101和第二送风口102之间,第五隔板205连接有第一热交换器501和第二热交换器502,且第一热交换器501与第一送风口101相对设置,第二热交换器502与第二送风口102相对设置,第五隔板205,第一热交换器501,第一送风口101和壳体形成封闭的空间,即为第五风道305,用于在第一热交换器501和第一送风口101之间引导气流的流动方向;第五隔板205,第二热交换器502,第二送风口102和壳体想成封闭的空间,即为第六风道306,用于在第二热交换器502和第二送风口102之间引导气流的流动方向。
综上所述,换热芯体505连接有第一隔板201,第二隔板202,第三隔板203和第四隔板204,且换热芯体505的不同位置分别与第一风道301,第二风道302,第三风道303连通,用于对排风和新风进行换热。
需要说明的是,在新风空调器内部设置有多个隔板组件,使各种类型的气流在单独的风道中流动,各类气流不混合,可以灵活的对各类气流进行控制,且充分利用了新风空调器内部空间。其中第五隔板组件,将第一送风口101,第一贯流风机503,第一热交换器501和第二送风口102,第二贯流风机504,第二热交换器502分隔开,在混风模式下,两种气流的风阻不同,风量不同,分隔为两条通道,实现了单独控制,避免了由于回风气流风道的阻力小,会造成回风量大,新风量小的问题。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在新风空调内部还设置有阀门组件,阀门组件包括有回风阀401,新风阀402和风阀403,通过控制阀门的开启和关闭,可以更改气流的走向。
回风阀401设置在室内回风口103处,用于控制室内回风口103的开闭,打开回风阀401,室内循环回风可以通过回风阀401进入到新风空调器内部。
新风阀402设置在新风口106处,用于控制新风口106的开闭,打开回风阀401,室外新风可以通过新风阀402进入到新风空调器内部,关闭回风阀401,室外新风无法进入,此时新风空调器可作为室内空调器,改变室内温度。
风阀403设置在第四隔板204处,用于控制第四风道304与第六风道306和外界的连通。
需要说明的是,新风空调器在不同的运行模式下,内部气流的路径和方向随时会产生变化,通过控制阀门的开关,即可快速准确的风道进行切换使新风空调器既可以作为空调室内机,又可以作为全新风机601使用。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在第一风道301中还设置有风机601,用于引导排风的流向,驱动污风由第三风道303流向换热芯体505再流向第一风道301,利用风机601避免污风的反流。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二风道302中设置有电加热部件602,对进入的新风进行加热,在室外处于低温环境时,新风的温度过低,直接进入换热芯体505,可能会对换热芯体505造成损坏,因此对进入新风空调器的低温新风进行加热,提升了新风空调器的使用寿命。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二风道302中设置有PM2.5传感器603和PM2.5过滤器604,PM2.5过滤器604用于过滤新风中PM2.5杂质,提升新风的洁净度,PM2.5传感器603连接着控制器,实时的将新风中的PM2.5浓度传导到控制器中,当PM2.5浓度大于预设的值,超过了PM2.5过滤器604的过滤能力时,则关闭新风模式,避免过多PM2.5杂质附着在新风空调器内部的部件上,影响部件的功能效率和安全性,同时减少进入室内的PM2.5杂质,避免新风污染室内空气,影响用户的健康。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二风道302中还设置有温度湿度传感器605,用于检测由户外进入室内的新风的温度和湿度,并将数据传导入控制器,使控制器根据新风的温度和湿度改变新风空调器的运行模式,实时的对新风的温度和湿度进行检测,自动调整运行模式,避免极端温度和极端湿度的新风对空调造成损坏,影响空调的换热效果,进而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在第五风道305中设置有第一贯流风机503,在第六风道306中设置有第二贯流风机504,由于在混风模式中,第一贯流风机503用于通过新风,而第二贯流风机504用于通过室内循环回风,而新风在进入第二贯流风机504前经过了第二风道302和换热芯体505和第一热交换器,回风仅通过室内回风口103和第二热交换器就直接进入了第一换流风机601,新风气流的阻力更大,风量衰减,因此第一贯流风机503和第二贯流风机504设置不同的叶片形状,对气流的阻力不同,缓解新风气流的风量衰减。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新风空调器中还设置有热交换器,热交换器分为第一热交换器501和第二热交换器502,其中气流经过第一热交换器501进入到第五风道305中,气流经过第二热交换器502进入到第六风道306中,其中第一热交换器501大于第二热交换器502。
需要说明的是,在混风模式下,新风的负荷大于室内循环回风,且新风气流的风阻大于室内循环回风,因此使第一热交换器501大于第二热交换,保证新风的处理效果,同时适当降低新风在风道上的阻力。
以上实施例为新风空调器的整体结构,根据此结构的新风空调器,在不同的使用需求和不同的温度湿度环境中,对于新风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具有多种方案:
实施例1:
内循环模式:如图4所示,当新风空调器处于内循环模式运行时,控制器控制新风阀402关闭,并控制回风阀401和风阀403开启,新风空调器内形成有排风气流和回风气流,排风气流为室内污风,室内污风通过室内排风口104进入到第三风道303中,再通过换热芯体505,经第一风道301,由排风口105排出新风空调器。回风气流为室内循环回风,室内循环回风由室内回风口103进入到第四风道304中,回风气流在第四风道304中,一部分风通过第二热交换器502进入到第六风道306中,再由第二送风口102排到室内,另一部分风经由风阀403和第一热交换器501进入到第五风道305中,再由第一送风口101排到室内。
需要说明的是,当室内不需要新风时,或新风不适宜进入室内时,新风空调器则开启内循环模式,当新风空调器处于新风模式时,相当于新风空调器作为室内空调器运行循环系统,具有改变室内空气温度的功能。
实施例2:
新风模式:如图5所示,当新风空调器处于新风模式运行时,控制器控制回风阀401关闭,并控制新风阀402和所述风阀403开启,新风空调器形成有新风气流和排风气流,其中排风气流为室内污风,室内污风通过室内排风口104进入到第三风道303中,再通过换热芯体505,经第一风道301,由排风口105排出新风空调器;其中新风气流为新风,新风由新风口106进入到第二风道302,在第二风道302进入到换热芯体505中,新风排出换热芯体505后,一部分通过第一热交换器,经由第五风道305,由第一送风口101排入室内,另一部分通过风阀403,经由第四风道304和第六风道306,由第二送风口102排入室内中。
新风模式包括有标准新风模式和低温新风模式,标准新风模式和低温新风模式的气流走向相同,都如上文中新风模式,但标准新风模式和低温新风模式在不同温度下对空调室外机和第一贯流风机的控制不同:
如图8所示,当控制器接收到开启标准新风模式的命令后,控制器接收温度湿度传感器605感应到的温度数据,室外新风温度为T0,新风空调器预设的温度为Ts:
当T0≥5℃,且Ts+1<T0时,所述新风空调器的室外机启动制冷模式,同时控制器启动标准新风模式控制回风阀401关闭,并控制新风阀402和所述风阀403开启;
当T0≥5℃,且Ts-1>T0时,所述新风空调器的室外机启动制热模式,同时控制器启动标准新风模式控制回风阀401关闭,并控制新风阀402和所述风阀403开启;
当T0≥5℃,且Ts-1≤T0≤Ts+1时,所述新风空调器的室外机停机,同时控制器启动标准新风模式控制回风阀401关闭,并控制新风阀402和所述风阀403开启;
当0℃<T0<5℃时,控制器启动标准新风模式控制回风阀401关闭,并控制新风阀402和所述风阀403开启,同时开启所述电加热部件602;
当T0<0℃时,所述控制器不启动标准新风模式。
在标准新风模式运行的同时,可以执行低温新风模式,低温新风模式是在标准新风模式运行的基础上,根据室外温度环境的不同,采用不同的贯流风机档位,第一贯流风机分为高档位A,中档位B,低档位C,通过的风量A>B>C;
当控制器接收到开启低温新风模式的命令后,控制器执行启动标准新风模式的命令,电加热部件602开启,同时控制器根据温度湿度传感器605感应到的温度数据,控制第一贯流风机:
当T0≥5℃时,控制器控制第一贯流风机通过风量为B;当-5℃<T0<5℃时,控制器控制第一贯流风机通过风量为C;
当-15℃<T0≤-5℃时,第一贯流风机与新风阀402以周期的形式循环开启和关闭,在每个周期中,第一贯流风机与新风阀402同时开启时长t1,再同时关闭时长t2。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t1为5分钟,t2为25分钟,在当-15℃<T0≤-5℃时,新风阀402和第一贯流风机持续开启5分钟后,新风阀402和第一贯流风机持续停止25分钟,以此为周期持续运行。
需要说明的是,在室外温度过低时,室外进入的新风会对换热芯体505等部件造成损坏,因此新风模式的使用温度范围有限,通过设置低温新风模式,控制进入新风空调器的风量,并全程开启电加热部件602,增加了新风模式的使用范围,使用户在是室外低温时,仍可以开启新风模式,并保持室内的温度。
实施例3:
混风模式:如图6所示,当新风空调器处于混风模式运行时,控制器控制风阀403关闭,新风阀402和回风阀401开启,新风空调器形成有新风气流,回风气流和排风气流,其中排风气流为室内污风,室内污风通过室内排风口104进入到第三风道303中,再通过换热芯体505,经第一风道301,由排风口105排出新风空调器;回风气流为室内循环回风,由室内回风口103进入第四风道304,进而通过第二热交换器502进入第六风道306,经第二送风口102排到室内,新风气流为新风,室外新风由新风口106进入到第二风道内,经过换热芯体505和第一热交换器501进入第五风道305后,由第一送风口101排入室内。
混风模式包括有标准混风模式和低温混风模式,标准混风模式和低温混风模式的气流走向相同,都如上文中混风模式,但标准混风模式和低温混风模式在不同温度下对空调室外机和第一贯流风机的控制不同:
如图8所示,当控制器接收到开启标准混风模式的命令后,控制器接收温度湿度传感器605感应到的温度数据,室外新风温度为T0,室内循环回风设置为T1,所述新风空调器预设的温度为Ts:
当T0≥5℃,且Ts-1<T1时,新风空调器的室外机启动制冷模式,同时控制器启动标准混风模式;
当T0≥5℃,且Ts+1>T1时,新风空调器的室外机启动制热模式,同时控制器启动标准混风模式;
当T0≥5℃,且Ts-1≤T0≤Ts+1时,新风空调器的室外机停机,同时控制器启动标准混风模式;
当-5℃<T0<5℃时,控制器启动标准混风模式,同时开启电加热部件602;
当T0<-5℃时,控制器不启动标准混风模式。
在标准混风模式运行的同时,可以执行低温新混风模式,低温混风模式是在标准混风模式运行的基础上,根据室外温度环境的不同,采用不同的贯流风机档位,第一贯流风机分为高档位A,中档位B,低档位C,通过的风量A>B>C;
当控制器接收到开启低温混风模式的命令后,控制器执行启动标准混风模式的命令,电加热部件602开启,同时控制器根据温度湿度传感器605感应到的温度数据,控制第一贯流风机:
当T0≥5℃时,控制器控制第一贯流风机通过风量为A;当-5℃<T0<5℃时,控制器控制第一贯流风机通过风量为B;当T0≤-5℃时,控制器控制第一贯流风机通过风量为C。
实施例4:
防潮模式:如图7所示,当温度湿度传感器605检测到湿度≥D时,新风阀402关闭,新风空调器启动实施例1中的内循环模式;D的数值为用户或系统预设的数值,且测试周期为每小时一次。
在新风入口处即对新风湿度进行检测,避免过于潮湿的新风进入到换热芯体505和热交换器时,对空调的换热效率造成影响,并且避免过于潮湿的空气进入室内,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实施例5:
防污染模式:如图7所示,当PM2.5传感器603检测到室外空气PM2.5≥E时,新风阀402关闭,所述新风空调器启动内循环模式;E的数值为用户或系统预设的数值,且测试周期为每小时一次。
对进入新风空调器内的新风进行PM2.5浓度检测,当PM2.5浓度过大时,自动关闭新风阀402,避免新风进入,污染室内空气。
实施例6:
如图7所示,当温度湿度传感器605检测到室外温度T0≤-15℃时,新风阀402关闭,新风空调器启动内循环模式。
尽管在本申请的技术手段中采用了多种方式增加新风空调器的温度适用范围,但新风空调器中的部件仍难以承受极低的气温,因此在室外温度低于-15℃时,直接关闭新风阀402,使空调器仅执行内循环模式,避免低温对新风空调器造成的伤害。
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构思,对新风空调器的风口进行了改进,在新风空调器中设置第一送风口,第二送风口,室内回风口,室内排风口,排风口和新风口,使不同类型的气流由单独的风口进入或排出新风空调器中,便于对不同的气流单独控制,避免了两种气流混合后,难以控制风量的问题。
根据本申请的第二构思,在新风空调器内部设置有多个隔板组件,使各种类型的气流在单独的风道中流动,各类气流不混合,可以灵活的对各类气流进行控制,且充分利用了新风空调器内部空间。其中第五隔板组件,将第一送风口,第一贯流风机,第一热交换器和第二送风口,第二贯流风机,第二热交换器分隔开,在混风模式下,两种气流的风阻不同,风量不同,分隔为两条通道,实现了单独控制,避免了由于回风气流风道的阻力小,会造成回风量大,新风量小的问题。。
根据本申请的第三构思,在新风空调器中设置有阀门,新风空调器在不同的运行模式下,内部气流的路径和方向随时会产生变化,通过控制阀门的开关,即可快速准确的风道进行切换使新风空调器既可以作为空调室内机,又可以作为全新风机使用。
根据本申请的第四构思,在第一风道中还设置有风机,用于引导排风的流向,驱动污风由第三风道流向换热芯体再流向第一风道,利用风机避免污风的反流。
根据本申请的第五构思,在第二风道中设置有电加热部件,对进入的新风进行加热,在室外处于低温环境时,新风的温度过低,直接进入换热芯体,可能会对换热芯体造成损坏,因此对进入新风空调器的低温新风进行加热,提升了新风空调器的使用寿命。
根据本申请的第六构思,在第二风道中设置有PM2.5传感器和PM2.5过滤器,,避免过多PM2.5杂质附着在新风空调器内部的部件上,影响部件的功能效率和安全性,同时减少进入室内的PM2.5杂质,避免新风污染室内空气,影响用户的健康
根据本申请的第七构思,在第二风道中还设置有温度湿度传感器,实时的对新风的温度和湿度进行检测,自动调整运行模式,避免极端温度和极端湿度的新风对空调造成损坏,影响空调的换热效果,进而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9)

1.一种新风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送风口和第二送风口,所述第一送风口和所述第二送风口用于向室内送风;
室内回风口,室内循环回风由所述室内回风口进入到所述新风空调器中;
室内排风口,由室内排出室外的污风通过所述室内排风口进入到所述新风空调器中;
排风口,由室内排出室外的污风通过所述排风口,从所述新风空调器排出到室外;
新风口,室外新风通过所述新风口进入到所述新风空调器中;
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用于对进入室内的风进行换热;
换热芯体,所述换热芯体用于对进入所述新风空调器的新风和排出所述新风空调器的风进行换热;
隔板机构,所述隔板机构将所述新风空调器的内部分隔形成为多个风道;
阀门组件,所述阀门组件用于控制所述多个所述风道的连通状态;
所述隔板机构,包括:
第一隔板组件,所述第一隔板组件分隔形成第一风道,所述第一风道用于引导风由所述换热芯体流向所述排风口;
第二隔板组件,所述第二隔板组件分隔形成第二风道,所述第二风道用于引导新风由所述新风口流向所述换热芯体;
第三隔板组件,所述第三隔板组件分隔形成第三风道,所述第三风道用于引导风由所述室内排风口流向所述换热芯体;
第四隔板组件,所述第四隔板组件分隔形成第四风道,所述第四风道用于引导室内循环回风由所述室内回风口流向所述第一送风口和所述第二送风口;
第五隔板组件,所述第五隔板组件分隔形成第五风道和第六风道,所述第五风道用于引导风由所述热交换器流向所述第一送风口,所述第六风道用于引导风由所述热交换器流向所述第二送风口;
所述热交换器分为第一热交换器和第二热交换器,所述第五风道引导回风由所述第一热交换器流向所述第一送风口,所述第六风道引导回风由所述第二热交换器流向所述第二送风口,所述第一热交换器大于所述第二热交换器;
所述第五风道内设置有第一贯流风机,所述第六风道内设置有第二贯流风机;
所述第一贯流风机和所述第二贯流风机设置不同的叶片形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门组件包括风阀、回风阀和新风阀;
所述风阀设置在所述第四风道中,回风通过所述风阀由所述室内回风口流向所述第一送风口;
所述回风阀设置在所述室内回风口处,所述回风阀控制回风进入到所述新风空调器中;
所述新风阀设置在所述新风口处,所述新风阀用于控制新风;
在所述第二风道中还设置有电加热部件,用于对新风进行加热;
在所述新风空调器中设置控制器,所述控制用于控制所述风阀、所述回风阀、所述新风阀和所述电加热部件的开启和关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风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风道中设置有PM2.5传感器和PM2.5过滤器,用于检测并过滤PM2.5杂质;在所述第二风道中还设置有温度湿度传感器,所述温度湿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新风的温度和湿度。
4.一种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风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新风空调器处于内循环模式运行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新风阀关闭,并控制所述回风阀和所述风阀开启;室内污风通过所述室内排风口进入到所述第三风道中,再通过所述换热芯体,经所述第一风道,由所述排风口排出所述新风空调器;室内循环回风由所述室内回风口进入到所述第四风道中,回风气流在所述第四风道中,一部分风通过所述第二热交换器进入到所述第六风道中,再由所述第二送风口排到室内,另一部分风经由所述风阀和所述第一热交换器进入到所述第五风道中,再由所述第一送风口排到室内;
当所述新风空调器处于新风模式运行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回风阀关闭,并控制所述新风阀和所述风阀开启;室内污风通过所述室内排风口进入到所述第三风道中,再通过所述换热芯体,经所述第一风道,由所述排风口排出所述新风空调器;新风由所述新风口进入到所述第二风道,在所述第二风道进入到所述换热芯体中,新风排出所述换热芯体后,一部分通过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经由所述第五风道,由所述第一送风口排入室内,另一部分通过所述风阀,经由所述第四风道和所述第六风道,由所述第二送风口排入室内;
当所述新风空调器处于混风模式运行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风阀关闭,并控制所述新风阀和所述回风阀开启;室内污风通过所述室内排风口进入到所述第三风道中,再通过所述换热芯体,经所述第一风道,由所述排风口排出所述新风空调器;室内循环回风由所述室内回风口进入所述第四风道,进而通过所述第二热交换器进入所述第六风道,经所述第二送风口排到室内;室外新风由所述新风口进入到所述第二风道内,经过所述换热芯体和所述第一热交换器进入所述第五风道后,由所述第一送风口排入室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风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新风模式包括有标准新风模式和低温新风模式;
所述标准新风模式和所述低温新风模式的气流流向与所述新风模式的气流流向相同;
当所述控制器接收到开启所述标准新风模式的命令后,所述控制器接收所述温度湿度传感器感应到的温度数据,室外新风温度为T0,所述新风空调器预设的温度为Ts:
当T0≥5℃,且Ts+1<T0时,所述新风空调器的室外机启动制冷模式,同时所述控制器启动所述标准新风模式;
当T0≥5℃,且Ts-1>T0时,所述新风空调器的室外机启动制热模式,同时所述控制器启动所述标准新风模式;
当T0≥5℃,且Ts-1≤T0≤Ts+1时,所述新风空调器的室外机停机,同时所述控制器启动所述标准新风模式;
当0℃<T0<5℃时,所述控制器启动所述标准新风模式,同时开启所述电加热部件;
当T0<0℃时,所述控制器不启动所述标准新风模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风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控制器接收到开启所述低温新风模式的命令后,所述控制器执行启动所述标准新风模式的命令,所述电加热部件开启,同时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所述温度湿度传感器感应到的温度数据,控制所述第一贯流风机,所述第一贯流风机通过风量分别为A,B,C,其中A>B>C:
当T0≥5℃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贯流风机通过风量为B;当-5℃<T0<5℃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贯流风机通过风量分别为C;
当-15℃<T0≤-5℃时,所述第一贯流风机与所述新风阀以周期的形式循环开启和关闭,在每个周期中,所述第一贯流风机与所述新风阀同时开启时长t1,再同时关闭时长t2。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风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风模式包括有标准混风模式和低温混风模式;
所述标准混风模式和所述低温混风模式的气流流向与所述混风模式的气流流向相同;
当所述控制器接收到开启所述标准混风模式的命令后,所述控制器接收所述温度湿度传感器感应到的温度数据,室外新风温度为T0,室内循环回风设置为T1,所述新风空调器预设的温度为Ts:
当T0≥5℃,且Ts-1<T1时,所述新风空调器的室外机启动制冷模式,同时所述控制器启动所述标准混风模式;
当T0≥5℃,且Ts+1>T1时,所述新风空调器的室外机启动制热模式,同时所述控制器启动所述标准混风模式;
当T0≥5℃,且Ts-1≤T0≤Ts+1时,所述新风空调器的室外机停机,同时所述控制器启动所述标准混风模式;
当-5℃<T0<5℃时,所述控制器启动所述标准混风模式,同时开启所述电加热部件;
当T0<-5℃时,所述控制器不启动所述标准混风模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风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控制器接收到开启所述低温混风模式的命令后,所述控制器执行启动所述标准混风模式的命令,同时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温度湿度传感器感应到的温度数据,控制所述第一贯流风机,所述第一贯流风机通过风量分别为A,B,C,其中A>B>C:
当T0≥5℃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贯流风机通过风量为A;当-5℃<T0<5℃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贯流风机通过风量为B;当T0≤-5℃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贯流风机通过风量为C。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风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温度湿度传感器检测到湿度≥D时,所述新风阀关闭,所述新风空调器启动所述内循环模式;
当所述PM2.5传感器检测到室外空气PM2.5≥E时,所述新风阀关闭,所述新风空调器启动所述内循环模式;
当所述温度湿度传感器检测到室外温度T0≤-15℃时,所述新风阀关闭,所述新风空调器启动所述内循环模式。
CN202110042931.8A 2021-01-13 2021-01-13 一种新风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Active CN11279749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42931.8A CN112797493B (zh) 2021-01-13 2021-01-13 一种新风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42931.8A CN112797493B (zh) 2021-01-13 2021-01-13 一种新风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97493A CN112797493A (zh) 2021-05-14
CN112797493B true CN112797493B (zh) 2023-12-22

Family

ID=758104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042931.8A Active CN112797493B (zh) 2021-01-13 2021-01-13 一种新风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79749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03788A (zh) * 2021-10-15 2021-12-17 安徽南国机电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新风系统的空调送风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14151860B (zh) * 2021-12-03 2023-01-0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风空调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14151868B (zh) * 2021-12-07 2023-05-0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机组
CN114322104B (zh) * 2021-12-29 2023-12-26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新风除湿一体机
WO2023124066A1 (zh) * 2021-12-29 2023-07-06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新风一体机
CN114484836B (zh) * 2022-03-02 2024-03-22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全热交换器
CN115031292B (zh) * 2022-06-28 2023-10-0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新风组件、空气调节装置以及新风控制方法
CN115218275B (zh) * 2022-07-18 2024-03-2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机柜空调风道组件和机柜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CN117249486B (zh) * 2023-11-20 2024-01-2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风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Citation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99150A (ja) * 1989-08-30 1991-04-24 Allan Shaw 空気調和装置及び空気調和方法
EP2508811A1 (de) * 2011-04-08 2012-10-10 Zehnder Verkaufs- und Verwaltungs AG Vorrichtung zur Ermittlung des von einem Ventilator transportierten Volumenstroms
WO2012152199A1 (zh) * 2011-05-06 2012-11-15 Rong Guohua 热泵热回收空调机组
KR101427553B1 (ko) * 2014-04-07 2014-08-07 주식회사 귀뚜라미 범양냉방 환기 유니트를 이용한 냉난방 시스템
CN104848424A (zh) * 2014-02-19 2015-08-19 刘华荣 多功能新风机及其应用
CN105716177A (zh) * 2016-03-02 2016-06-29 广州市兆晶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新风热泵及其运行控制方法
CN205579772U (zh) * 2016-02-26 2016-09-14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空气净化系统
CN106123193A (zh) * 2016-07-19 2016-11-16 东南大学 一种pm2.5和co2联控的智能新风机及新风处理方法
WO2017118213A1 (zh) * 2016-01-05 2017-07-1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模块化制冷设备
WO2018133204A1 (zh) * 2017-01-20 2018-07-26 冯耀忠 一种全新节能智能化消毒净化空气系统
WO2018209943A1 (zh) * 2017-05-13 2018-11-22 昆山斯莱姆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自动控制功能的新风机
CN109084424A (zh) * 2018-08-13 2018-12-2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风机组及节能运行控制方法
CN110207340A (zh) * 2019-06-10 2019-09-06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全热交换新风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10345612A (zh) * 2019-06-18 2019-10-18 兰舍通风系统有限公司 新风主机的防霜冻混风节能方法
CN110388693A (zh) * 2019-07-11 2019-10-29 博乐环境系统(苏州)有限公司 房间空气环境调控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0873380A (zh) * 2019-12-04 2020-03-10 江苏中科睿赛污染控制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双净化模式新风智能控制系统及方法
CN210345777U (zh) * 2019-08-09 2020-04-17 上海灏群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风量可控功能的新风循环设备
CN211903078U (zh) * 2020-03-17 2020-11-10 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室内机及空调器

Patent Citation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99150A (ja) * 1989-08-30 1991-04-24 Allan Shaw 空気調和装置及び空気調和方法
EP2508811A1 (de) * 2011-04-08 2012-10-10 Zehnder Verkaufs- und Verwaltungs AG Vorrichtung zur Ermittlung des von einem Ventilator transportierten Volumenstroms
WO2012152199A1 (zh) * 2011-05-06 2012-11-15 Rong Guohua 热泵热回收空调机组
CN104848424A (zh) * 2014-02-19 2015-08-19 刘华荣 多功能新风机及其应用
KR101427553B1 (ko) * 2014-04-07 2014-08-07 주식회사 귀뚜라미 범양냉방 환기 유니트를 이용한 냉난방 시스템
WO2017118213A1 (zh) * 2016-01-05 2017-07-1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模块化制冷设备
CN205579772U (zh) * 2016-02-26 2016-09-14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空气净化系统
CN105716177A (zh) * 2016-03-02 2016-06-29 广州市兆晶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新风热泵及其运行控制方法
CN106123193A (zh) * 2016-07-19 2016-11-16 东南大学 一种pm2.5和co2联控的智能新风机及新风处理方法
WO2018133204A1 (zh) * 2017-01-20 2018-07-26 冯耀忠 一种全新节能智能化消毒净化空气系统
WO2018209943A1 (zh) * 2017-05-13 2018-11-22 昆山斯莱姆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自动控制功能的新风机
CN109084424A (zh) * 2018-08-13 2018-12-2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风机组及节能运行控制方法
CN110207340A (zh) * 2019-06-10 2019-09-06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全热交换新风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10345612A (zh) * 2019-06-18 2019-10-18 兰舍通风系统有限公司 新风主机的防霜冻混风节能方法
CN110388693A (zh) * 2019-07-11 2019-10-29 博乐环境系统(苏州)有限公司 房间空气环境调控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10345777U (zh) * 2019-08-09 2020-04-17 上海灏群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风量可控功能的新风循环设备
CN110873380A (zh) * 2019-12-04 2020-03-10 江苏中科睿赛污染控制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双净化模式新风智能控制系统及方法
CN211903078U (zh) * 2020-03-17 2020-11-10 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室内机及空调器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新型住宅新风机内循环工艺优化设计;陈路敏;钱付平;薛沚怡;程凯文;董红林;鲁进利;韩云龙;;建筑科学(06);全文 *
智能建筑自动化系统定风量温度、风阀序列分段控制;于考勤;;甘肃科技纵横(06);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97493A (zh) 2021-05-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797493B (zh) 一种新风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7228428B (zh) 一种户式新风净化全空调系统
CN102425828B (zh) 一种适用于机房精密控制空调的节能装置
CN110645636B (zh) 新风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CN110260432B (zh) 一种空调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11306646B (zh) 新风空调的控制方法
KR102232441B1 (ko) 육구 공조기
CN110285505A (zh) 室内环境调节设备及控制方法
CN112413739A (zh) 新风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7020913B (zh) 车辆空调设备及具有其的车辆
KR20230053495A (ko) 열회수 환기유닛과 히트펌프가 일체식으로 내장된 바닥상치형 패키지 공조장치
CN208846569U (zh) 空调及空调室外机
KR100346560B1 (ko) 대형 공기조화기의 바이패스 장치
CN219640395U (zh) 一种新风机和新风设备
CN112984678A (zh) 空气处理装置
KR100962684B1 (ko) 공조기의 동파방지장치
JP3980215B2 (ja) 熱交換換気装置
KR100423362B1 (ko) 공기조화기
CN210801397U (zh) 新风空调
CN107763737A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
CN210425366U (zh) 一种空调机
CN116075108A (zh) 内外循环可调式制冷系统及数据中心
CN213687066U (zh) 一种新风除湿空调系统
KR102575089B1 (ko) 공기조화 시스템
CN213687065U (zh) 一种新风空调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