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31292B - 新风组件、空气调节装置以及新风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新风组件、空气调节装置以及新风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31292B
CN115031292B CN202210745190.4A CN202210745190A CN115031292B CN 115031292 B CN115031292 B CN 115031292B CN 202210745190 A CN202210745190 A CN 202210745190A CN 115031292 B CN115031292 B CN 11503129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fresh air
communication channel
communication
condition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74519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031292A (zh
Inventor
王于曹
冯文科
钟万权
侯小丽
高玉平
杨荣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210745190.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031292B/zh
Publication of CN1150312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312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0312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3129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35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introduction of outside air to the room
    • F24F1/0038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introduction of outside air to the room in combination with simultaneous exhaustion of inside ai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0001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ventil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5Electronic processing for selecting an operating mod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7/00Ventilation
    • F24F7/04Ventilation with ducting systems, e.g. by double walls; with natural circulation
    • F24F7/06Ventilation with ducting systems, e.g. by double walls; with natural circulation with forced air circulation, e.g. by fan positioning of a ventilator in or against a conduit
    • F24F7/08Ventilation with ducting systems, e.g. by double walls; with natural circulation with forced air circulation, e.g. by fan positioning of a ventilator in or against a conduit with separate ducts for supplied and exhausted air with provisions for reversal of the input and output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0001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ventilation
    • F24F2011/000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ventilation for admittance of outside ai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50Air quality properties
    • F24F2110/65Concentration of specific substances or contaminants
    • F24F2110/70Carbon dioxid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entral Air Condition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风组件、空气调节装置以及新风控制方法,新风组件包括管道结构和传热件,管道结构具有第一连通通道,第一连通通道的一端与室外空气连通,第一连通通道的另一端与第一连通口连通;传热件的一端与空气调节装置的元件连接,传热件的另一端与第一连通通道连接或通入至第一连通通道内;当空气调节装置处于制冷模式时,第一连通口处的空气经第一连通通道排出并与传热件进行热量交换;当空气调节装置处于制热模式时,室外空气经第一连通通道后经第一连通口流出并与传热件进行热量交换。通过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内部元件无法有效散热的技术问题,同时提升系统可靠性和新风引入时用户的舒适性。

Description

新风组件、空气调节装置以及新风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风组件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新风组件、空气调节装置以及新风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器一般具有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空调器处于制冷模式时将向室内吹冷风,以降低室内温度。空调器处于制热模式时将向室内吹热风,以提升室内温度。
然而,当空调器处于长期运行后,空调器的内部元件(尤其是电路板等结构)将产生大量的热量,由于内部元件均安装在壳体内部,因而存在无法有效将内部元件的热量散出,这样会导致内部元件的使用温度过高,造成内部元件可能会出现工作异常的情况,甚至在长期高温情况下运行可能会导致内部元件的使用寿命降低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风组件、空气调节装置以及新风控制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内部元件无法有效散热的技术问题,同时提升系统可靠性和新风引入时用户的舒适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新风组件,新风组件的至少部分安装在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内机壳体内,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内机壳体上设置有第一连通口;新风组件包括:管道结构,管道结构具有第一连通通道,第一连通通道的一端与室外空气连通,第一连通通道的另一端与第一连通口连通;传热件,传热件的一端与空气调节装置的元件连接,传热件的另一端与第一连通通道连接或通入至第一连通通道内;其中,当空气调节装置处于制冷模式时,第一连通口处的空气经第一连通通道排出并与传热件进行热量交换;当空气调节装置处于制热模式时,室外空气经第一连通通道后由第一连通口流出并与传热件进行热量交换。
进一步地,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内机壳体上还设置有第二连通口,第二连通口与第一连通口间隔设置;管道结构还具有第二连通通道,第二连通通道的一端与室外空气连通,第二连通通道的另一端与第二连通口连通;其中,当空气调节装置处于制冷模式时,室外空气经第二连通通道后经第二连通口流出;当空气调节装置处于制热模式时,第二连通口处的空气经第二连通通道排出。
进一步地,第一连通通道与第二连通通道共用一个通道壁,以使第一连通通道内的空气与第二连通通道内的空气进行热交换;或者,第一连通通道的通道壁与第二连通通道的通道壁的至少部分贴合设置,以使第一连通通道内的空气与第二连通通道内的空气进行热交换。
进一步地,管道结构包括:管体,管体围成通道;隔板,安装在通道内,隔板沿管体的延伸方向延伸以将通道分割成第一连通通道和第二连通通道。
进一步地,新风组件还包括:第一风机,第一风机与第一连通通道的另一端连通;和/或,第二风机,第二风机与第二连通通道的另一端连通。
进一步地,第一风机和/或第二风机设置在室内机壳体内。
进一步地,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均安装在室内机壳体的进风部的下方,管道结构安装在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的下方。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气调节装置,包括:室内机壳体;上述提供的新风组件,新风组件的至少部分安装在室内机壳体内。
进一步地,室内机壳体具有相对设置的进风侧和出风侧,进风侧设置有进风部,出风侧设置有出风部,第一连通口设置在进风侧,第一连通口与进风部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新风组件为上述提供的新风组件,第二连通口设置在出风侧,第二连通口与出风部间隔设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新风控制方法,采用上述提供的新风组件,新风控制方法包括:获取室内二氧化碳浓度值和预设二氧化碳浓度值,并将室内二氧化碳浓度值与预设二氧化碳浓度值进行比较;当室内二氧化碳浓度值大于等于预设二氧化碳浓度值时,自动启动新风组件,并根据空气调节装置的运行模式对第一连通通道的流通方向进行控制。
进一步地,新风组件为上述提供的新风组件,当室内二氧化碳浓度值大于等于预设二氧化碳浓度值时,新风控制方法还包括:根据空气调节装置的运行模式对第二连通通道的流通方向进行控制。
进一步地,新风组件为上述提供的新风组件;当室内二氧化碳浓度值小于预设二氧化碳浓度值时,新风控制方法还包括:获取强制启动信号,并根据强制启动信号启动新风组件;获取室内外的环境温差△T,根据室内外的环境温差△T对第一连通通道的流通方向和第二连通通道的流通方向进行控制。
进一步地,根据室内外的环境温差对第一连通通道的流通方向和第二连通通道的流通方向进行控制的方法包括:当-3℃≤△T≤3℃时,控制第一连通通道引新风、第二连通通道排污风,或者控制第一连通通道排污风、第二连通通道引新风;当△T<-3℃时,控制第一连通通道排污风、第二连通通道引新风;当△T>3℃时,控制第一连通通道引新风、第二连通通道排污风。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成本低、结构简单的单风管双风道的管道结构及新风控制逻辑,通过在其中一个风道中内置与电路板连接的热管,实现冬季新风加温,夏季电子元器件或系统元件的冷却散热功能,同时可通过独立的双风道系统,实现单向新风量控制、双向逆流新风换热功能。解决了内部元件无法有效散热、送风方式单一、双向送风成本高、装配效率低等问题,提升人舒适性的同时提高能源利用率和系统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新风组件的安装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新风组件的连接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新风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新风控制方法的控制流程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室内机壳体;11、第一连通口;12、第二连通口;13、进风侧;131、进风部;14、出风侧;
20、管道结构;21、第一连通通道;22、第二连通通道;23、管体;24、隔板;25、管接头;
31、第一风机;32、第二风机;
40、电机;
50、贯流风叶;
60、风道蜗壳。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新风组件,新风组件的至少部分安装在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内机壳体10内,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内机壳体10上设置有第一连通口11;新风组件包括管道结构20、传热件,管道结构20具有第一连通通道21,第一连通通道21的一端与室外空气连通,第一连通通道21的另一端与第一连通口11连通。传热件的一端与空气调节装置的元件连接,传热件的另一端与第一连通通道21连接或通入至第一连通通道21内。其中,当空气调节装置处于制冷模式时,第一连通口11处的空气经第一连通通道21排出并与传热件进行热量交换;当空气调节装置处于制热模式时,室外空气经第一连通通道21后由第一连通口11流出并与传热件进行热量交换。具体地,空气调节装置的元件可以为电路板等工作过程中会出现发热情况的元件,传热件可以为热管等结构,传热件需要满足具有传热、导热等能够进行热交换能力。空气调节装置可以为空调器,空气调节装置的元件可以为空调器的室内机的元件、或空调器的室外机的元件、或空调器的室内机的元件和空调器的室外机的元件。
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将管道结构20与传热件进行热量交换,能够便于在制冷模式时通过第一连通通道21排出室内污风,并通过室内污风对空气调节装置的元件进行降温,带走空气调节装置的元件产生的热量,以便于使得空气调节装置的元件能够更好地工作,并提高空气调节装置的元件的使用寿命,同时提升系统可靠性和新风引入时用户的舒适性。在制热模式时通过第一连通通道21引入室外新风,并利用空气调节装置的元件工作产生的热量对室外新风进行加热,同时也会对空气调节装置的元件进行降温,从而便于使得空气调节装置的元件能够更稳定地工作,并有效提高空气调节装置的元件的使用寿命,同时提升系统可靠性和新风引入时用户的舒适性。采用上述结构,通过将新风和污风与空气调节装置的元件进行热量交换,不需要设置全热交换模块也能够便于有效实现热量的传递和利用,降低了新风组件的成本。
在本实施例中,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内机壳体10上还设置有第二连通口12,第二连通口12与第一连通口11间隔设置。管道结构20还具有第二连通通道22,第二连通通道22的一端与室外空气连通,第二连通通道22的另一端与第二连通口12连通。其中,当空气调节装置处于制冷模式时,室外空气经第二连通通道22后经第二连通口12流出;当空气调节装置处于制热模式时,第二连通口12处的空气经第二连通通道22排出。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能够便于使得在制冷模式时,通过第一连通通道21排气,通过第二连通通道22引入新风,同步实现了引新风和排污风操作,有效提高了制冷时的室内空气质量;在制热模式时,通过第一连通通道21引入新风,通过第二连通通道22排入污风,同步实现了引新风和排污风操作,更好地提高了制热时的室内空气质量。
具体地,可以使得第一连通通道21与第二连通通道22共用一个通道壁,以使第一连通通道21内的空气与第二连通通道22内的空气进行热交换,以便于在进行引新风和排污风操作时,充分使得污风与新风进行热交换,进而降低新风与室内空气温度的温差,进一步提高使用舒适度。或者,使第一连通通道21的通道壁与第二连通通道22的通道壁的至少部分贴合设置,以使第一连通通道21内的空气与第二连通通道22内的空气进行热交换,以便于在进行引新风和排污风操作时,充分使得污风与新风进行热交换,进而降低新风与室内空气温度的温差,进一步提高使用舒适度。
优选地,本实施中的第一连通通道21与第二连通通道22共用一个通道壁,以便于更好地使第一连通通道21内空气与第二连通通道22内的空气进行热交换,减少热量损耗,提高热量利用率。
在本实施例中,管道结构20包括管体23和隔板24,管体23围成通道;隔板24安装在通道内,隔板24沿管体23的延伸方向延伸以将通道分割成第一连通通道21和第二连通通道22。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第一连通通道21内的气体和第二连通通道22内的气体通过隔板24进行热交换,简化了管道结构20,减少了热量损耗。
具体地,新风组件可以包括第一风机31,第一风机31与第一连通通道21的另一端连通,以便于通过第一风机31提供第一连通通道21内的气体的流动动力。或者,新风组件可以包括第二风机32,第二风机32与第二连通通道22的另一端连通,以便于通过第二风机32提供第二连通通道22内的气体的流动动力。或者,新风组件可以包括第一风机31和第二风机32,第一风机31与第一连通通道21的另一端连通,第二风机32与第二连通通道22的另一端连通,以通过第一风机31提供第一连通通道21内的气体流动动力,通过第二风机32提供第二连通通道22内的气体流动动力。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新风组件包括第一风机31和第二风机32,第一风机31与第一连通通道21的另一端连通,第二风机32与第二连通通道22的另一端连通,以通过第一风机31提供第一连通通道21内的气体流动动力,通过第二风机32提供第二连通通道22内的气体流动动力。
具体地,第一风机31、或者第二风机32、或者第一风机31和第二风机32均设置在室内机壳体10内。采用这样干的结构设置,能够便于第一风机31、或者第二风机32、或者第一风机31和第二风机32的安装。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风机31和第二风机32均安装在室内机壳体10的进风部131的下方,管道结构20安装在第一风机31和第二风机32的下方。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能够便于优化第一风机31和第二风机32的安装结构,以便于提高室内机壳体10的内部结构的布局紧凑性,优化空间结构布局。
本发明的实施例二提供了一种空气调节装置,该空气调节装置包括室内机壳体10;上述实施例一提供的新风组件,新风组件的至少部分安装在室内机壳体10内。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能够便于通过新风组件有效使得空气调节装置的元件进行散热,避免元件热量过高影响正常工作的情况。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空气调节装置可以为空调器。元件可以为空调器的室内机内的元件或室外机内的元件。
在本实施例中,室内机壳体10具有相对设置的进风侧13和出风侧14,进风侧13设置有进风部131,出风侧14设置有出风部,第一连通口11设置在进风侧13,第一连通口11与进风部131间隔设置。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能够便于第一连通口11更好地将室内污风排出。
具体地,本实施中的新风组件为上述提供的新风组件,第二连通口12设置在出风侧14,第二连通口12与出风部间隔设置。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能够便于通过第二连通口12引入的新风更好地进入至室内,这样也会使得第一连通口11和第二连通口12间隔设置,能够避免在第一连通口11和第二连通口12发生相互干涉的情况,以避免引新风和排污风相互干扰的情况。
如图4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三提供了一种新风控制方法,采用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新风组件,新风控制方法包括:获取室内二氧化碳浓度值和预设二氧化碳浓度值,并将室内二氧化碳浓度值与预设二氧化碳浓度值进行比较;当室内二氧化碳浓度值大于等于预设二氧化碳浓度值时,自动启动新风组件,并根据空气调节装置的运行模式对第一连通通道21的流通方向进行控制。采用这样的方法,能够便于判断室内是否需要进行引入新风,从而便于控制第一连通通道21的流通方向,以便于控制引新风或排污风过程,并更好地对元件的热量进行散热。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新风组件为上述提供的新风组件,当室内二氧化碳浓度值大于等于预设二氧化碳浓度值时,新风控制方法还包括:根据空气调节装置的运行模式对第二连通通道22的流通方向进行控制。采用这样的方法,能够便于同步对第一连通通道21和第二连通通道22的流通方向均进行控制,从而便于同步实现一个引新风一个排污风过程,从而更好地提高室内空气质量。
在本实施例中,新风组件为上述提供的新风组件;当室内二氧化碳浓度值小于预设二氧化碳浓度值时,新风控制方法还包括:获取强制启动信号,并根据强制启动信号启动新风组件;获取室内外的环境温差△T,根据室内外的环境温差△T对第一连通通道21的流通方向和第二连通通道22的流通方向进行控制。采用这样的方法,能够便于在用户有使用需求时,根据用户的操作指令获取强制启动信号,并根据室外的环境温差对新风组件的流通方向进行控制。
具体地,根据室内外的环境温差对第一连通通道21的流通方向和第二连通通道22的流通方向进行控制的方法包括:当-3℃≤△T≤3℃时,控制第一连通通道21引新风、第二连通通道22排污风,或者控制第一连通通道21排污风、第二连通通道22引新风;当△T<-3℃时,控制第一连通通道21排污风、第二连通通道22引新风;当△T>3℃时,控制第一连通通道21引新风、第二连通通道22排污风。采用这样的方法,能够便于根据室内外温差准确控制第一连通通道21的流动方向和第二连通通道22的连通方向,从而便于更好地提高室内空气质量。具体地,温差的正负代表不同的运行模式。当△T为负数时,代表此时的运行模式为制冷模式,且室内温度低于室外温度;当△T为正数时,代表此时的运行模式为制热模式,室内温度高度室外温度。
本发明主要由内风口、进风面板、主风道部件、新风部件等组成,其中整机有2个;连通口,位于样机出风面板的第二连通口12和位于进风面板的第一连通口11。
风道部件位于室内机壳体10的内部,风道部件包括主风道部件和新风组件,其中主风道部件位于新风组件的上面,主风道部件主要包括贯流风叶50、风道蜗壳60、电机40等。
新风组件包括第一风机31、第二风机32、管接头25、管道结构20等,其中管道结构20的内部可由直板或球突板或弧形板等其它形式的隔板24隔开成两个风道,隔板24的板材质可以是导热材料也可以是绝热材料,本实施例中有选为导热材料,以便于进行换热。
管道结构20远离室内机壳体10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外风口和第二外风口组成,其中第一外风口与第一连通口11组成一个贯通风道,第二外风口与第二连通口12组成一个贯通风道,第一外风口的风道内部有热管与外部连接,连接对象可以为内机主板,也可以为外机主板或压缩机腔或压缩机缸体等。
控制逻辑如图4所示:
1)机器(这里的机器主要指的是空调器)开机时,自动检测CO2浓度,当浓度大于A(A对应为预设二氧化碳浓度值)时,第一风机31和第二风机32同时开启,从室外引进新风;
2)机器开机时,自动检测CO2浓度,当浓度小于A时,检测是否有开启新风功能指令,若无则不开启,若接收到开启指令,则检测内外环境温差,此时运行模式如下:
获取室内外环境温差为△T;
当-3℃≤△T≤3℃时,此时室内外温差不大,检测是否有新风控制指令,若无指令则控制第一连通通道21引新风、第二连通通道22排污风,或者控制第一连通通道21排污风、第二连通通道22引新风,如有指令则按指令运行;
当△T<-3℃时,控制第一风机31启动,并通过第一连通通道21排污风;控制第二风机32启动,并通过第二连通通道22引新风,此时为制冷模式,第一连通通道21中的污浊冷空气既能冷却引入的新风空气,又能通过热管冷却室外机的电子元器件;
当△T>3℃时,控制第一风机31启动,控制第一连通通道21引新风;控制第二风机32启动,并通过第二连通通道22排污风,此时为制热模式,第一连通通道21中的新鲜空气既能吸收第二连通通道22中的热量,又能通过热管吸收室外机的电子元器件热量。
新风系统运行直到CO2传感器检测到浓度小于B(此处的B可以为大于A的值,以便于有效保证经引新风和排污风后的室内空气质量为较好的情况)时,提醒用户是否需要关闭新风功能,若接收到关闭新风指令,则关闭新风,若无则保持当前模式。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降低了元件热量,实现多样化新风功能,提高人们舒适性的同时也可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申请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新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组件的至少部分安装在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内机壳体(10)内,所述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内机壳体(10)上设置有第一连通口(11);所述新风组件包括:
管道结构(20),所述管道结构(20)具有第一连通通道(21),所述第一连通通道(21)的一端与室外空气连通,所述第一连通通道(21)的另一端与第一连通口(11)连通;
传热件,所述传热件的一端与所述空气调节装置的元件连接,所述传热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通通道(21)连接或通入至所述第一连通通道(21)内;
其中,当所述空气调节装置处于制冷模式时,所述第一连通口(11)处的空气经所述第一连通通道(21)排出并与所述传热件进行热量交换;当所述空气调节装置处于制热模式时,室外空气经所述第一连通通道(21)后由所述第一连通口(11)流出并与所述传热件进行热量交换;
所述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内机壳体(10)上还设置有第二连通口(12),所述第二连通口(12)与所述第一连通口(11)间隔设置;所述管道结构(20)还具有第二连通通道(22),所述第二连通通道(22)的一端与室外空气连通,所述第二连通通道(22)的另一端与第二连通口(12)连通;
其中,当所述空气调节装置处于所述制冷模式时,所述室外空气经所述第二连通通道(22)后经所述第二连通口(12)流出;当所述空气调节装置处于所述制热模式时,所述第二连通口(12)处的空气经所述第二连通通道(22)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通通道(21)与所述第二连通通道(22)共用一个通道壁,以使所述第一连通通道(21)内的空气与所述第二连通通道(22)内的空气进行热交换;或者,
所述第一连通通道(21)的通道壁与所述第二连通通道(22)的通道壁的至少部分贴合设置,以使所述第一连通通道(21)内的空气与所述第二连通通道(22)内的空气进行热交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结构(20)包括:
管体(23),所述管体(23)围成通道;
隔板(24),安装在所述通道内,所述隔板(24)沿所述管体(23)的延伸方向延伸以将所述通道分割成所述第一连通通道(21)和所述第二连通通道(2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组件还包括:
第一风机(31),所述第一风机(31)与所述第一连通通道(21)的另一端连通;和/或,
第二风机(32),所述第二风机(32)与所述第二连通通道(22)的另一端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机(31)和/或所述第二风机(32)设置在所述室内机壳体(10)内。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机(31)和所述第二风机(32)均安装在所述室内机壳体(10)的进风部(131)的下方,所述管道结构(20)安装在所述第一风机(31)和所述第二风机(32)的下方。
7.一种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室内机壳体(10);
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新风组件,所述新风组件的至少部分安装在所述室内机壳体(10)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机壳体(10)具有相对设置的进风侧(13)和出风侧(14),所述进风侧(13)设置有进风部(131),所述出风侧(14)设置有出风部,所述第一连通口(11)设置在所述进风侧(13),所述第一连通口(11)与所述进风部(131)间隔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组件为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新风组件,所述第二连通口(12)设置在出风侧(14),所述第二连通口(12)与所述出风部间隔设置。
10.一种新风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新风组件,所述新风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室内二氧化碳浓度值,并将所述室内二氧化碳浓度值与预设二氧化碳浓度值进行比较;
当所述室内二氧化碳浓度值大于等于所述预设二氧化碳浓度值时,自动启动所述新风组件,并根据所述空气调节装置的运行模式对所述第一连通通道的流通方向进行控制。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新风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组件为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新风组件,当所述室内二氧化碳浓度值大于等于所述预设二氧化碳浓度值时,所述新风控制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空气调节装置的运行模式对所述第二连通通道的流通方向进行控制。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新风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组件为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新风组件;当所述室内二氧化碳浓度值小于所述预设二氧化碳浓度值时,所述新风控制方法还包括:
获取强制启动信号,并根据所述强制启动信号启动所述新风组件;
获取室内外的环境温差△T,根据所述室内外的环境温差△T对所述第一连通通道的流通方向和所述第二连通通道的流通方向进行控制。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新风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室内外的环境温差T对所述第一连通通道的流通方向和所述第二连通通道的流通方向进行控制的方法包括:
当-3℃≤△T≤3℃时,控制所述第一连通通道引新风、所述第二连通通道排污风,或者控制所述第一连通通道排污风、所述第二连通通道引新风;
当△T<-3℃时,控制所述第一连通通道排污风、所述第二连通通道引新风;
当△T>3℃时,控制所述第一连通通道引新风、所述第二连通通道排污风。
CN202210745190.4A 2022-06-28 2022-06-28 新风组件、空气调节装置以及新风控制方法 Active CN11503129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45190.4A CN115031292B (zh) 2022-06-28 2022-06-28 新风组件、空气调节装置以及新风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45190.4A CN115031292B (zh) 2022-06-28 2022-06-28 新风组件、空气调节装置以及新风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31292A CN115031292A (zh) 2022-09-09
CN115031292B true CN115031292B (zh) 2023-10-03

Family

ID=831263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745190.4A Active CN115031292B (zh) 2022-06-28 2022-06-28 新风组件、空气调节装置以及新风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031292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161743A (ja) * 1998-11-30 2000-06-16 Daikin Ind Ltd 天井埋込カセット型熱交換換気装置
CN108194986A (zh) * 2018-01-12 2018-06-22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挂式空调室内机
CN110006100A (zh) * 2019-05-09 2019-07-1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散热装置及空调器
CN112797493A (zh) * 2021-01-13 2021-05-14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新风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KR102319066B1 (ko) * 2021-05-27 2021-10-29 (주)에이피 건물 실내 환기와 냉난방 통합시스템 및 그 제어방법
CN114593461A (zh) * 2020-12-04 2022-06-07 格力电器(武汉)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室内机、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161743A (ja) * 1998-11-30 2000-06-16 Daikin Ind Ltd 天井埋込カセット型熱交換換気装置
CN108194986A (zh) * 2018-01-12 2018-06-22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挂式空调室内机
CN110006100A (zh) * 2019-05-09 2019-07-1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散热装置及空调器
CN114593461A (zh) * 2020-12-04 2022-06-07 格力电器(武汉)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室内机、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CN112797493A (zh) * 2021-01-13 2021-05-14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新风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KR102319066B1 (ko) * 2021-05-27 2021-10-29 (주)에이피 건물 실내 환기와 냉난방 통합시스템 및 그 제어방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31292A (zh) 2022-09-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571905B1 (ko) 자동차의 보조 냉난방장치
CN115388464A (zh) 壁挂式新风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11076301A (zh) 新风模块及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
WO2023077626A1 (zh) 内外循环可调式制冷系统及数据中心
CN107883438A (zh) 一种机房空调系统、机房制冷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5031292B (zh) 新风组件、空气调节装置以及新风控制方法
CN210808038U (zh) 一种机柜气流优化装置及机柜
CN103528133A (zh) 整体式空调机组
CN203518017U (zh) 整体式空调机组
CN217031378U (zh) 空调器的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1400053U (zh) 新风模块及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
CN108592210A (zh) 一种风道系统以及具有其的挂式空调器
CN111288545B (zh) 一种空调式吸油烟机
CN210511918U (zh) 空调柜机
CN110671745B (zh) 室内机、空调器及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CN114245679A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201944963U (zh) 一体式室内外送回风节能空调
CN216557416U (zh) 一种空调一体机以及基站设备
CN112303731A (zh) 空调柜机
CN217685761U (zh) 一种送风装置
CN214198908U (zh) 空调器
CN220023446U (zh) 空调外机散热装置及通信机房空调散热系统
CN210861463U (zh) 一种新风机及其出风口结构
CN215637730U (zh) 一种便于移动的半导体空调
CN217715165U (zh) 空调器室内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