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23446U - 空调外机散热装置及通信机房空调散热系统 - Google Patents

空调外机散热装置及通信机房空调散热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23446U
CN220023446U CN202321224785.1U CN202321224785U CN220023446U CN 220023446 U CN220023446 U CN 220023446U CN 202321224785 U CN202321224785 U CN 202321224785U CN 220023446 U CN220023446 U CN 22002344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dissipation
air conditioner
heat
cavity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22478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尹青龙
张爱玲
张特明
李睿
李旭强
王发旺
杨文佳
荣涛
张瑜
李吉禄
崔帅
蔡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Three Gorges New Energy Group Co ltd Ningxia Branch
Three Gorges New Energy Angli Lingwu Power Generation Co ltd
China Three Gorges Renewables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Three Gorges New Energy Group Co ltd Ningxia Branch
Three Gorges New Energy Angli Lingwu Power Generation Co ltd
China Three Gorges Renewables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Three Gorges New Energy Group Co ltd Ningxia Branch, Three Gorges New Energy Angli Lingwu Power Generation Co ltd, China Three Gorges Renewables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Three Gorges New Energy Group Co ltd Ningxia Branch
Priority to CN20232122478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2344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2344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2344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entila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空调外机散热装置及通信机房空调散热系统,属于机房空调技术领域,解决现有的精密空调外机的热量无法及时排出的技术问题,其中空调外机散热装置包括散热腔、散热托盘、冷风进风管道和热风出风管道;散热托盘用于支撑设置在散热腔内的精密空调外机;由于冷风进风管道的一端连接在散热托盘下方,热风出风管道的一端连接在散热托盘上方,通过冷风进风管道向散热托盘从下到上吹入冷风,冷风对精密空调外机进行热交换后形成热风,最后热风流入到位于散热托盘上方的热风出风管道内,使得热风能够及时的排出到散热腔外部,进而散热腔内部能够及时排热和降温,保证精密空调外机能够及时的排走热量。

Description

空调外机散热装置及通信机房空调散热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机房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空调外机散热装置及通信机房空调散热系统。
背景技术
高层、超高层建筑配置的中央空调系统无法满足通信机房对物理环境的要求,机房需要增设独立的精密空调。但因高层、超高层建筑结构、安全、消防、美观等方面的限制,精密空调的散热成为设立在高层、超高层公共建筑内通信机房的难题。
现有的精密空调外机均是安装在建筑体上,没有单独为精密空调外机设计散热系统。
由于现有的精密空调外机均是安装在建筑体上,从而使得现有的精密空调外机的热量无法及时排出,散热效果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空调外机散热装置及通信机房空调散热系统,用以解决现有的精密空调外机的热量无法及时排出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空调外机散热装置,包括散热腔、散热托盘、冷风进风管道和热风出风管道;
所述散热托盘固定在所述散热腔内,且所述散热托盘与所述散热腔的内底壁之间具有间隙,所述散热托盘用于支撑设置在所述散热腔内的精密空调外机;
所述冷风进风管道的一端连接在所述散热托盘下方,且与所述散热腔连通,所述冷风进风管道的另一端用于与空调新风管连通,以将所述空调新风管内的新风导入到所述散热腔内;
所述热风出风管道的一端连接在所述散热托盘上方,且与所述散热腔连通,所述热风出风管道的另一端用于与消防排烟管道连通,以将所述散热腔内的热风导入到消防排烟管道内。
在上述空调外机散热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散热腔相对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冷风进风口和热风出风口,所述冷风进风管道通过所述冷风进风口与所述散热腔连通,所述热风出风管道通过所述热风出风口与所述散热腔连通。
在上述空调外机散热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还包括有单向阀,所述单向阀设置在所述热风出风管道内,以使所述热风出风管道内的气体从所述热风出风口流向所述消防排烟管道。
在上述空调外机散热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还包括有第一排风机,所述第一排风机设置在所述冷风进风管道内,且所述第一排风机与所述冷风进风管道的内壁抵接,所述第一排风机用于将所述新风排入到所述散热腔内。
在上述空调外机散热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还包括有第二排风机,所述第二排风机设置在所述热风出风管道内,且所述第二排风机与所述热风出风管道的内壁抵接,所述第二排风机用于将所述散热腔内的热量排入到所述消防排烟管道内。
在上述空调外机散热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排风机靠近所述空调新风管,所述第二排风机靠近所述消防排烟管道,所述单向阀位于所述第二排风机与所述空调新风管之间。
在上述空调外机散热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还包括有控制器和温度传感器;
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散热腔内,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散热腔内的温度;
所述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排风机和所述第二排风机均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在所述温度大于或等于预设温度时,控制所述第一排风机和所述第二排风机开启。
在上述空调外机散热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散热腔包括圆柱腔体和半球形盖体,所述圆柱腔体的上端开口,所述半球形盖体盖合在所述圆柱腔体的上端开口处,所述冷风进风口设置在所述圆柱腔体上,所述热风出风口设置在所述半球形盖体上。
在上述空调外机散热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散热托盘固定在圆柱腔体内,且与所述圆柱腔体侧壁抵接;
所述散热托盘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散热通风道,所述散热通风道贯穿所述散热托盘的上下表面,所述散热通风道用于将所述新风排入到所述精密空调外机处。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通信机房空调散热系统,包括精密空调、中央空调新风系统和消防排烟管道,所述精密空调包括精密空调外机,所述中央空调新风系统包括空调新风管,还包括空调外机散热装置;
所述空调新风管通过所述冷风进风管道与所述散热腔连通;
所述精密空调外机设置在所述散热托盘上;
所述消防排烟管道通过所述热风出风管道与所述散热腔连通。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本申请提供的空调外机散热装置及通信机房空调散热系统,其中空调外机散热装置包括散热腔、散热托盘、冷风进风管道和热风出风管道;散热托盘用于支撑设置在散热腔内的精密空调外机;本申请的空调外机散热装置,通过将精密空调外机设置在散热托盘上,由于冷风进风管道的一端连接在散热托盘下方,热风出风管道的一端连接在散热托盘上方,通过冷风进风管道向散热托盘从下到上吹入冷风,冷风对精密空调外机进行热交换后形成热风,最后热风流入到位于散热托盘上方的热风出风管道内,使得热风能够及时的排出到散热腔外部,进而散热腔内部能够及时排热和降温,保证精密空调外机能够及时的排走热量,解决了现有的精密空调外机的热量无法及时排出的技术问题,实现了对精密空调外机散热降温的目的。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图1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外机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外机散热装置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A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B-B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中C-C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2中D-D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散热腔;110-圆柱腔体;120-半球形盖体;
200-散热托盘;
300-冷风进风管道;
400-热风出风管道;
500-冷风进风口;
600-热风出风口;
700-单向阀;
800-第一排风机;
900-第二排风机;
1000-温度传感器。
通过上述附图,已示出本申请明确的实施例,后文中将有更详细的描述。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申请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申请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若本申请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随着信息化、数字化技术的发展,电力企业、城市供热企业、银行、互联网、通信等企业建设了集中控制中心、数据中心,各中心的主要载体是通信机房。部分通信机房建立在城市的高层、超高层公共建筑中。通信机房对环境温度、湿度、防尘、防静电方等方面有较高的要求,一般高层、超高层建筑配置的中央空调系统无法满足通信机房对物理环境的要求,普遍做法是在机房增设独立的精密空调,但因高层、超高层建筑结构、安全、消防、美观等方面的限制,精密空调外机的散热成为设立在高层、超高层公共建筑内通信机房的难题。
本申请通过将精密空调外机设置在散热腔100内,并将散热腔100与中央空调新风系统和消防排烟系统连通,形成对精密空调外机的散热通道,建立了高层、超高层建筑内与建筑外空气流通通道,通过中央空调新风系统对散热腔100内吹冷风,对散热腔100内进行降温处理,达到对精密空调外机降温的目的,然后通过消防排烟系统连通将散热腔100内得气体排入到消防排烟系统内,从而使得散热腔100内得到持续的降温和散热,解决了超高层建筑通信机房散热难题。本申请不改变超高层建筑结构、安全、消防功能,不破坏玻璃幕墙,不影响大厦美观,不过多占用建筑面积,成本低、结构简单、性能可靠、散热效果佳。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参照图1和图2所示,本申请的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空调外机散热装置,包括散热腔100、散热托盘200、冷风进风管道300和热风出风管道400;散热托盘200固定在散热腔100内,且散热托盘200与散热腔100的内底壁之间具有间隙,散热托盘200用于支撑设置在散热腔100内的精密空调外机;冷风进风管道300的一端连接在散热托盘200下方,且与散热腔100连通,冷风进风管道300的另一端用于与空调新风管连通,以将空调新风管内的新风导入到散热腔100内;热风出风管道400的一端连接在散热托盘200上方,且与散热腔100连通,热风出风管道400的另一端用于与消防排烟管道连通,以将散热腔100内的热风导入到消防排烟管道内。
本申请将精密空调外机设置在散热腔100内散热托盘200上,参照图2、图4、图5和图6所示,其设置的方式可以为,放置在散热托盘200上,或者通过螺钉、螺栓等方式可拆卸连接在散热托盘200上,冷风进风管道300的一端连接在散热托盘200下方,且与散热腔100连通,从而将冷风导入到散热腔100内,并且导入到散热托盘200下方,即导入到精密空调外机的下方。
冷空气的来源可以是外部的空气、空调的冷气等,即冷风进风管道300远离散热腔100的一端可以直接连接外部的空气或者其他冷气。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冷风进风管道300的另一端用于与空调新风管连通,以将空调新风管内的新风导入到散热腔100内。
本实施例将空调新风管内的新风导入到散热腔100内的精密空调外机的下方,从而对散热腔100内的精密空调外机进行换热降温,由于精密空调外机会散发大量热量,新风对精密空调外机进行对流换热后,精密空调外机得到降温,新风经过热交换后温度升高,变成热风,热风会向上流动,散热腔100内的空气遇热膨胀,膨胀了的空气也会往上流动,热风和空气就会排入到位于散热托盘200上方的热风出风管道400内,从而散热腔100内持续流入低温的新风,将换热后的新风和热空气排出散热腔100内,使得散热腔100内空气保持较低的温度。
由于冷风进风管道300的一端连接在散热托盘200下方,热风出风管道400的一端连接在散热托盘200上方,从而冷风能够完全的对精密空调外机进行吹风换热,使得精密空调外机能够快速的降温,冷风换热后形成热风和热空气,热风和热空气会上升,正好排入到位于散热托盘200上方的热风出风管道400内,保证了散热腔100内的热风和热空气能够及时的排出入到热风出风管道400内,提高了散热腔100内的散热效率。
热风出风管道400的远离散热腔100的一端可以与外部空气连通、或者将热风直接排出到散热腔100外、室外、大气中等方式,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热风出风管道400的远离散热腔100的一端用于与消防排烟管道连通,以将散热腔100内的热风导入到消防排烟管道内。
消防排烟管道是建筑大楼用于消防排烟的通风通道,是低层,中层,高层、超高层建筑大楼必须具备的管道,本实施例将散热腔100内的热风通过消防排烟管道导入到消防排烟管道,利用建筑中已有的消防排烟管道将热风排出,不仅可以减小热风出风管道400的长度,降低成本,而且还可以不用将热风排入精密空调外机附近,防止附近空气升温,从而影响精密空调外机的散热。
当精密空调外机位于高层时,精密空调外机的热量如果直接排出到室外或者大气中,容易造成高层的温度升温,使得精密空调外机的热量不易散去,同时安全隐患将会增加,容易引发火灾等事故。本实施例通过热风出风管道400将位于散热腔100内的热风排出到消防排烟管道内,通过消防排烟管道安全的排放热气,从而降低了精密空调周围环境的温度,防止精密空调周围环境的温度过高,降低了精密空调周围环境的安全隐患。
综上,本申请的空调外机散热装置,通过将精密空调外机设置在散热托盘200上,由于冷风进风管道300的一端连接在散热托盘200下方,热风出风管道400的一端连接在散热托盘200上方,通过冷风进风管道300向散热托盘200从下到上吹入冷风,冷风对精密空调外机进行热交换后形成热风,最后热风流入到位于散热托盘200上方的热风出风管道400内,使得热风能够及时的排出到散热腔100外部,进而散热腔100内部能够及时排热和降温,保证精密空调外机能够及时的排走热量,解决了现有的精密空调外机的热量无法及时排出的技术问题,实现了对精密空调外机散热降温的目的。
冷风进风管道300和热风出风管道400可设置在散热腔100上任意位置,比如冷风进风管道300和热风出风管道400设置在散热腔100的同侧、异侧等等,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散热腔100相对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冷风进风口500和热风出风口600,冷风进风管道300通过冷风进风口500与散热腔100连通,热风出风管道400通过热风出风口600与散热腔100连通。
如图1和图2所示,由于冷风进风口500和热风出风口600分别设置在散热腔100相对的两侧,使得冷风从冷风进风口500进入散热腔100后,能够快速的排出到热风出风口600处,从而提高了气体从冷风进风口500进入散热腔100的进气效率和气体从热风出风口600排出到散热腔100外的排气效率。
在某些可能的实施例中,还包括有单向阀700,单向阀700设置在热风出风管道400内,以使热风出风管道400内的气体从热风出风口600流向消防排烟管道。本实施例通过在热风出风管道400内增设单向阀700,使得气体只能从散热腔100内排出到消防排烟管道内,防止消防排烟管道内的气体流入到散热腔100内,进而提高了气体进入散热腔100的进气效率和气体排出到散热腔100外的排气效率。
在某些可能的实施例中,还包括有第一排风机800,第一排风机800设置在冷风进风管道300内,且第一排风机800与冷风进风管道300的内壁抵接,第一排风机800用于将新风排入到散热腔100内。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增设第一排风机800,从而提高了气体进入散热腔100内的进气效率,排风机可为涡轮排风机、负压排风机等等。并且排风机的大小与冷风进风管道300的内径相适配。
在某些可能的实施例中,还包括有第二排风机900,第二排风机900设置在热风出风管道400内,且第二排风机900与热风出风管道400的内壁抵接,第二排风机900用于将散热腔100内的热量排入到消防排烟管道内。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热风出风管道400内增设第二排风机900,从而提高了气体从散热腔100内排出到热风出风管道400内的排气效率,同样的,排风机可为涡轮排风机、负压排风机等等。并且排风机的大小与热风出风管道400的内径相适配。
第一排风机800可设置在冷风进风管道300内的任意位置,比如第一排风机800设置在冷风进风管道300内的靠近散热腔100的一端,或者第一排风机800设置在冷风进风管道300内的靠近空调新风管的一端;同样的,第二排风机900可设置在热风出风管道400内的任意位置,比如第二排风机900设置在热风出风管道400内的靠近散热腔100的一端,或者第二排风机900设置在热风出风管道400内的靠近消防排烟管道的一端。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第一排风机800靠近空调新风管,第二排风机900靠近消防排烟管道,单向阀700位于第二排风机900与空调新风管之间。第一排风机800靠近空调新风管,使得新风能够快速的进入到冷风进风管道300内,提高了冷风进入冷风进风管道300的进气效率,第二排风机900靠近消防排烟管道,从而提高了气体进入消防排烟管道的进气速率。
在某些可能的实施例中,还包括有控制器和温度传感器1000;温度传感器1000设置在散热腔100内,温度传感器1000用于检测散热腔100内的温度;温度传感器1000、第一排风机800和第二排风机900均与控制器连接,控制器在温度大于或等于预设温度时,控制第一排风机800和第二排风机900开启。
参照图2、图3、图4、图5和图6所示,当温度传感器1000检测到散热腔100内的温度大于或等于预设温度时,控制器控制第一排风机800和第二排风机900开启,从而提高冷风进入到散热腔100内的速度,和提高空气从散热腔100内排出的速度,并且控制器还可控制第一排风机800和第二排风机900的速率,散热腔100内的温度越高,第一排风机800和第二排风机900的速率就越高。控制器可为单片机、中央处理器等等,在本实施例中,控制器为STM32F031型号单片机或者OMAPL138芯片等等。
散热腔100的形状可为任意形状,比如球形、正方体、长方体、多面体等等,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散热腔100包括圆柱腔体110和半球形盖体120,圆柱腔体110的上端开口,半球形盖体120盖合在圆柱腔体110的上端开口处,冷风进风口500设置在圆柱腔体110上,热风出风口600设置在半球形盖体120上。通过将散热腔100设置为圆柱腔体110加上半球形盖体120结构,使得散热腔100的耐压性能提高,相对于正方体或长方体,圆柱腔体110加上半球形盖体120的结构减小了散热腔100的表面积,从而散热腔100的传热面积减小,使得散热腔100的温度不会过快升高。
在某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散热托盘200固定在圆柱腔体110内,且与圆柱腔体110侧壁抵接;散热托盘200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散热通风道,散热通风道贯穿散热托盘200的上下表面,散热通风道用于将新风排入到精密空调外机处。如图2所示,散热托盘200上设置有若干个散热通风道,散热通风道贯穿散热托盘200的上下表面,使得冷风能够快速的通过散热托盘200吹向精密空调外机上。
在某些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二排风机900的排热量大于或等于精密空调外机的散热量。从而使得散热腔100的热量能够及时的排出到散热腔100外。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通信机房空调散热系统,包括精密空调、中央空调新风系统和消防排烟管道,精密空调包括精密空调外机,中央空调新风系统包括空调新风管,还包括空调外机散热装置;空调新风管通过冷风进风管道300与散热腔100连通;精密空调外机设置在散热托盘200上;消防排烟管道通过热风出风管道400与散热腔100连通。
通信机房空调散热系统包括精密空调、中央空调新风系统、消防排烟管道和空调外机散热装置,通信机房空调散热系统通过将精密空调外机设置空调外机散热装置的在散热腔100内,并将散热腔100与中央空调新风系统和消防排烟系统连通,形成对精密空调外机的散热通道,建立了高层、超高层建筑内与建筑外空气流通通道,通过中央空调新风系统对散热腔100内吹冷风,对散热腔100内进行降温处理,达到对精密空调外机降温的目的,然后通过消防排烟系统连通将散热腔100内得气体排入到消防排烟系统内,从而使得散热腔100内得到持续的降温和散热,解决了超高层建筑通信机房散热难题。本申请的通信机房空调散热系统不改变超高层建筑结构、安全、消防功能,不破坏玻璃幕墙,不影响大厦美观,不过多占用建筑面积,成本低、结构简单、性能可靠、散热效果佳。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内容后,将容易想到本申请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申请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申请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申请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申请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书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申请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来限制。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外机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散热腔、散热托盘、冷风进风管道和热风出风管道;
所述散热托盘固定在所述散热腔内,且所述散热托盘与所述散热腔的内底壁之间具有间隙,所述散热托盘用于支撑设置在所述散热腔内的精密空调外机;
所述冷风进风管道的一端连接在所述散热托盘下方,且与所述散热腔连通,所述冷风进风管道的另一端用于与空调新风管连通,以将所述空调新风管内的新风导入到所述散热腔内;
所述热风出风管道的一端连接在所述散热托盘上方,且与所述散热腔连通,所述热风出风管道的另一端用于与消防排烟管道连通,以将所述散热腔内的热风导入到消防排烟管道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外机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腔相对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冷风进风口和热风出风口,所述冷风进风管道通过所述冷风进风口与所述散热腔连通,所述热风出风管道通过所述热风出风口与所述散热腔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外机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单向阀,所述单向阀设置在所述热风出风管道内,以使所述热风出风管道内的气体从所述热风出风口流向所述消防排烟管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外机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第一排风机,所述第一排风机设置在所述冷风进风管道内,且所述第一排风机与所述冷风进风管道的内壁抵接,所述第一排风机用于将所述新风排入到所述散热腔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外机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第二排风机,所述第二排风机设置在所述热风出风管道内,且所述第二排风机与所述热风出风管道的内壁抵接,所述第二排风机用于将所述散热腔内的热量排入到所述消防排烟管道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外机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风机靠近所述空调新风管,所述第二排风机靠近所述消防排烟管道,所述单向阀位于所述第二排风机与所述空调新风管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外机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控制器和温度传感器;
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散热腔内,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散热腔内的温度;
所述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排风机和所述第二排风机均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在所述温度大于或等于预设温度时,控制所述第一排风机和所述第二排风机开启。
8.根据权利要求2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外机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腔包括圆柱腔体和半球形盖体,所述圆柱腔体的上端开口,所述半球形盖体盖合在所述圆柱腔体的上端开口处,所述冷风进风口设置在所述圆柱腔体上,所述热风出风口设置在所述半球形盖体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外机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托盘固定在圆柱腔体内,且与所述圆柱腔体侧壁抵接;
所述散热托盘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散热通风道,所述散热通风道贯穿所述散热托盘的上下表面,所述散热通风道用于将所述新风排入到所述精密空调外机处。
10.一种通信机房空调散热系统,包括精密空调、中央空调新风系统和消防排烟管道,所述精密空调包括精密空调外机,所述中央空调新风系统包括空调新风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外机散热装置;
所述空调新风管通过所述冷风进风管道与所述散热腔连通;
所述精密空调外机设置在所述散热托盘上;
所述消防排烟管道通过所述热风出风管道与所述散热腔连通。
CN202321224785.1U 2023-05-19 2023-05-19 空调外机散热装置及通信机房空调散热系统 Active CN22002344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24785.1U CN220023446U (zh) 2023-05-19 2023-05-19 空调外机散热装置及通信机房空调散热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24785.1U CN220023446U (zh) 2023-05-19 2023-05-19 空调外机散热装置及通信机房空调散热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23446U true CN220023446U (zh) 2023-11-14

Family

ID=886697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224785.1U Active CN220023446U (zh) 2023-05-19 2023-05-19 空调外机散热装置及通信机房空调散热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2344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11174674A (ja) 空調システム
JP5542167B2 (ja) 空調システムと空調機室
CN220023446U (zh) 空调外机散热装置及通信机房空调散热系统
JP4421347B2 (ja) 置換換気システム
CN206755370U (zh) 一种风管机
KR20180130981A (ko) 슬림형 복합 공조장치
CN211650516U (zh) 窗式空调器
WO2022007751A1 (zh) 天花机及空调器
JPS6124929A (ja) 空気調和機
JP3062718B2 (ja) 空気調和装置及び空気調和方法
CN213019956U (zh) 一种卫生间用空调器
JP2001173991A (ja) 温度成層冷房システム
KR102606894B1 (ko) 방역효율성을 높인 전열교환기가 구비된 수직기류형 냉난방 시스템
CN214619818U (zh) 空调器
JP2012233360A (ja) 空調システム及び建物
CN216011059U (zh) 一种空调器及其通风板
JP2706383B2 (ja) 天井埋込形空気調和機
JPH0322656Y2 (zh)
CN106642614A (zh) 一种空调末端装置
KR100546658B1 (ko) 공조시스템
JP2000161711A (ja) 換気空調装置
JPS5929932A (ja) 住宅用空気調和システム
JPH04292724A (ja) 熱交換気空調ユニット
CN117190266A (zh) 厨房结构
JPH0350345Y2 (z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