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85505A - 室内环境调节设备及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室内环境调节设备及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285505A CN110285505A CN201910571634.5A CN201910571634A CN110285505A CN 110285505 A CN110285505 A CN 110285505A CN 201910571634 A CN201910571634 A CN 201910571634A CN 110285505 A CN110285505 A CN 11028550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indoor
- outdoor
- inlet
- path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3/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 F24F3/12—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 F24F3/16—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by purification, e.g. by filtering; by sterilisation; by ozonisation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5—Electronic processing for selecting an operating mod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8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 F24F11/81—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the air supply to heat-exchangers or bypass channel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8—Electrical aspects, e.g. circuit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2/00—Use of energy recovery systems in air conditioning, ventilation or screening
- F24F12/001—Use of energy recovery systems in air conditioning, ventilation or screening with heat-exchange between supplied and exhausted air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8—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filt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3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heat-exchang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10—Temperatur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50—Air quality properties
- F24F2110/64—Airborne particle content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50—Air quality properties
- F24F2110/65—Concentration of specific substances or contaminants
- F24F2110/66—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56—Heat recovery uni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 Central Air Condition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室内环境调节设备及其控制方法,室内环境调节设备包括壳体及设于壳体内并依次设置的空调腔、送风腔、全热交换腔及室外进风腔;空调腔设有第一风路开关、换热器及第一旁通风道,换热器上设有第一主风道,空调腔对应的壳体上设有室内送风口,第一风路开关设置为允许第一主风道和第一旁通风道择一与室内送风口连通,空调腔内靠近室内送风口的位置设有空气过滤组件;送风腔内设有送风机,送风腔对应的壳体上设有第一室内进风口,送风腔与空调腔及全热交换腔分别连通;全热交换腔内设有全热交换器;室外进风腔对应的壳体上设有室外进风口;室内环境调节设备具有两种进风路径和两种送风路径,可分别或同时实现空气净化、新风及空调功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室内环境控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室内环境调节设备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品质的提升,人民越来越重视室内空气的质量,当前家庭会购置多种设备来调节室内空气及温度,如购置空调来调节室内温度,购置新风设备来给室内换新鲜空气,以及购置空气净化器来进化室外被污染的空气。然而,这些设备均需要单独购买,也都占用一定的房屋空间,并且各种设备间也无法配合,只能各自工作,使用上灵活性很差,无法实现各设备间优化的配合工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室内环境调节设备及控制方法。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室内环境调节设备,包括壳体及设于所述壳体内并依次设置的空调腔、送风腔、全热交换腔及室外进风腔;所述空调腔内设有第一风路开关、换热器及第一旁通风道,所述换热器上设有第一主风道,所述空调腔对应的壳体上设有室内送风口,所述第一风路开关设置为允许第一主风道和第一旁通风道择一与所述室内送风口连通,,所述空调腔内靠近所述室内送风口的位置设有空气过滤组件;所述送风腔内设有送风机,所述送风腔对应的壳体上设有第一室内进风口,所述送风腔与所述空调腔及所述全热交换腔分别连通;所述全热交换腔内设有全热交换器;所述室外进风腔对应的壳体上设有室外进风口;所述室内环境调节设备具有第一进风路径及第二进风路径,所述第一进风路径为室内空气由所述第一室内进风口进入所述送风腔,所述第二进风路径为室外空气由所述室外进风口依次经过所述室外进风腔、全热交换腔、送风腔;并且所述室内环境调节设备具有第一送风路径及第二送风路径,所述第一送风路径为送风腔内的风经过所述第一主风道和所述空气过滤组件后由所述室内送风口排入室内,所述第二送风路径为送风腔内的风经过所述第一旁通风道和所述空气过滤组件后由所述室内送风口送入室内。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全热交换腔内设有第二风路开关及第二旁通风道,所述全热交换器上设有第二主风道;所述第二风路开关设置为允许所述第二主风道及第二旁通风道择一与所述送风腔连通;所述第二进风路径包括第二主路径和第二旁通路径,所述第二主路径为室外空气由所述室外进风口依次经过所述室外进风腔、第二主风道及送风腔,所述第二旁通路径为室外空气由所述室外进风口依次经过所述室外进风腔、第二旁通风道及送风腔。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全热交换器上设有与所述第二主风道垂直的第三主风道;所述室内环境控制设备还包括与所述送风腔平行设置的排风腔,所述排风腔内设有排风机,所述排风腔对应的壳体上设有第二室内进风口,所述排风腔与所述第三主风道连通;所述室外进风腔对应的壳体上还设有室外排风口;所述室内环境调节设备还包括排风路径,所述排风路径为室内空气由所述第二室内进风口进入所述排风腔,经过第三主风道后进入所述室外进风腔,并由所述室外排风口排出室外。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室外进风腔内靠近所述室外进风口的位置还设有初效过滤模块及预加热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壳体上还设有传感器组件,所述传感器组件包括温度传感器及空气质量传感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空调腔内靠近所述室内送风口的位置还设有UV杀菌模块。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室内环境调节设备的控制方法,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检测室内空气质量参数;判断所述室内空气质量参数是否小于或等于参数预设值;若所述室内空气质量参数小于或等于参数预设值,则控制所述室内环境调节设备处于室内空气循环模式;打开第一室内进风口及并启动送风机;检测室内温度;判断所述室内温度是否在预设温度范围内;若所述室内温度在预设温度范围内,则连通空调腔内的第一旁通风道;若所述室内温度不在预设温度范围内,则连通所述空调腔内的第一主风道并启动换热器;若所述室内空气质量参数大于所述参数预设值,则控制所述室内环境调节设备处于室内外空气循环模式;打开室外进风口并启动送风机;检测室内温度;判断所述室内温度是否在预设温度范围内;若所述室内温度在预设温度范围内,则检测室内温度与室外温度之间的温差;判断所述温差是否在预设温差范围内;若所述温差不在预设温差范围内,则连通所述全热交换腔内的第二主风道,同时启动全热交换器及排风机,并打开第二室内进风口及室外排风口。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判断所述温差是否在预设温差范围内”的步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若所述温差在预设温差范围内,则连通全热交换腔内的第二旁通风道;连通所述空调腔内的第一旁通风道。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判断所述室内温度是否在预设温度范围内”的步骤之后,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若所述室内温度不在预设温度范围内,则连通所述空调腔内的第一主风道并启动所述换热器;连通所述第二主风道,同时启动所述全热交换器及排风机,并打开所述第一室内进风口、第二室内进风口及室外排风口。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室内空气质量参数为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公开的室内环境调节设备,通过在一个设备内设置空调腔、送风腔、全热交换腔及室外进风腔,并且具有两种进风路径及两种排风路径,各路径可以自由组合,从而可分别或同时实现空气净化、新风及空调功能,也即各功能之间可以相互配合;本发明的室内环境调节设备,节省了安装空间,提高了室内环境调节的效率;同时通过第一风路开关的开启或关闭,实现了不同工况的风道优化,降低了风阻,从而实现节能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室内环境控调节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室内环境控调节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室内环境控调节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室内环境控调节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发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应该理解,本文使用的例如“上”、“上方”、“下”、“下方”等表示空间相对位置的术语是出于便于说明的目的来描述如附图中所示的一个单元或特征相对于另一个单元或特征的关系。空间相对位置的术语可以旨在包括设备在使用或工作中除了图中所示方位以外的不同方位。
如图1所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室内环境控制设备,包括壳体1及设于所述壳体1内并依次设置的空调腔100、送风腔200、全热交换腔300及室外进风腔400。所述空调腔100内设有第一风路开关110、换热器120及第一旁通风道,所述换热器120上设有第一主风道,所述空调腔100对应的壳体1上设有室内送风口130,所述第一风路开关110设置为允许第一主风道和第一旁通风道择一与所述室内送风口130连通。所述空调腔100内靠近所述室内送风口130的位置设有空气过滤组件140。所述送风腔200内设有送风机210,所述送风腔200对应的壳体1上设有第一室内进风口220,所述送风腔200与所述空调腔100及所述全热交换腔300分别连通。所述全热交换腔300内设有全热交换器310。所述室外进风腔400对应的壳体1上设有室外进风口410。
所述室内环境调节设备具有第一进风路径及第二进风路径,所述第一进风路径为室内空气由所述第一室内进风口220进入所述送风腔200,所述第二进风路径为室外空气由所述室外进风口410依次经过所述室外进风腔400、全热交换腔300、送风腔200。并且所述室内环境调节设备具有第一送风路径及第二送风路径,所述第一送风路径为送风腔200内的风经过所述第一主风道和所述空气过滤组件140后由所述室内送风口130送入室内,所述第二送风路径为送风腔200内的风经过所述第一旁通风道和所述空气过滤组件140后由所述室内送风口130送入室内。第一进风路径及第二进风路径根据模式不同可单独使用,亦可同时使用。
本发明公开的室内环境调节设备,通过在一个设备内设置空调腔100、送风腔200、全热交换腔300及室外进风腔400,并且具有两种进风路径及两种排风路径,各路径可以自由组合,从而可分别或同时实现空气净化、新风及空调功能,也即各功能之间可以相互配合;本发明的室内环境调节设备,节省了安装空间,提高了室内环境调节的效率。
在本发明实施方式中,设置第一风路开关110、第一主风道及第一旁通风道可使得进入空调腔的空气在需要时经过换热器120的第一主风道后经过空气过滤组件及室内送风口130而送入室内,在不需要时可以不经过换热器120而直接经过第一旁通风道后,再经过空气过滤组件及室内送风口130而送入室内。在实际应用中,可结合室内外空气质量以及室内外温度来综合考虑是否让空气经过换热器120。相应地,在空气经过换热器120时,换热器120为运行状态,在空气不经过换热器120时,换热器120为关闭状态。从而,可以选择性运行或关闭换热器120,以降低室内环境调节设备的能耗。
具体地,第一风路开关110为一叶片耦合风阀,同时包含控制风阀叶片开启或闭合的电动执行器,风阀的叶片可变换位置以使第一主风道和第一旁通风道的其中之一被遮挡,而未被遮挡的风道即可与室内送风口130连通。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室内送风口130为两个,分别间隔设置在空调腔100对应的壳体1上,这样能够在设备的不同位置均送风,使送风更加均匀。
可以理解的是,各腔室之间均设有隔离腔室的隔板,且隔板上相应地设有供空气通过的通孔,以使各腔室对应地连通。并且,室内环境调节设备的壳体上还设有显示面板,可供用户查看空气质量等信息以及进行模式调整、参数设定等操作。
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的室内环境调节设备为室内机,其相应地还设有室外机,室外机内设有压缩机、外部换热器、冷媒换向及节流装置,以便实现空调的制冷/制热功能。
优选地,所述全热交换腔300内设有第二风路开关320及第二旁通风道,所述全热交换器310上设有第二主风道;所述第二风路开关320设置为允许所述第二主风道及第二旁通风道择一与所述送风腔200连通。
具体地,第二风路开关320也为一叶片耦合风阀,同时包含控制风阀叶片开启或闭合的电动执行器,风阀的叶片可变换位置以使第二主风道及第二旁通风道的其中之一被遮挡,而未被遮挡的风道即可与室内送风口130连通。
所述第二进风路径包括第二主路径和第二旁通路径,所述第二主路径为室外空气由所述室外进风口410依次经过所述室外进风腔400、第二主风道及送风腔200,所述第二旁通路径为室外空气由所述室外进风口410依次经过所述室外进风腔400、第二旁通风道及送风腔200。在全热交换腔300内设置第二主风道及第二旁通风道,并设置使二者择一连通送风腔200的第二风路开关320,则可使得进入全热交换腔300的空气在需要时经过全热交换器310后进入送风腔200,在不需要时可以不经过全热交换器310而直接由第二旁通风道进入送风腔200。在实际应用中,可结合室内外空气质量以及室内外温度来综合考虑是否让空气经过全热交换器310。相应地,在空气经过全热交换器310时,全热交换器310为运行状态,在空气不经过全热交换器310时,全热交换器310为关闭状态。从而,可以选择性打开或关闭全热交换器310,以降低室内环境调节设备的能耗。
进一步地,所述全热交换器310上设有与第二主风道垂直的第三主风道;所述室内环境控制设备还包括与所述送风腔200平行设置的排风腔500,所述排风腔500内设有排风机510,所述排风腔500对应的壳体1上设有第二室内进风口520,所述排风腔500与所述第三主风道连通。所述室外进风腔400对应的壳体1上还设有室外排风口420。所述室内环境调节设备还包括排风路径,所述排风路径为室内空气由所述第二室内进风口520进入所述排风腔500,经过第三主风道后进入所述室外进风腔400,并由所述室外排风口420排出室外。具体来说,送风腔200与排风腔500平行设置,且二者之间用隔板隔开,也即送风腔200与排风腔500之间完全隔离,不会有空气流通。
在全热交换器310运行时,室外进风会经过第二风道中的全热交换器310后进入送风腔200、空调腔100后进入室内,而室内排风可由排风腔500进入第三风道后排出到室外。全热交换器310的芯体上形成了相互垂直的第二主风道及第三主风道;同时,第二主风道与第三主风道内的空气可以进行湿热交换;在室外空气和室内空气同时经过全热交换器310的芯体时,由于两股气流存在着温差和蒸汽分压差,两股气流分别通过第二主风道及第三主风道时呈现传热传质现象,引起全热交换过程。夏季运行时,室外进风从室内排风获得冷量,使温度降低,同时被室内排风干燥,使室外进风的含湿量降低;冬季运行时,室外进风从室内排风获得热量,温度升高。这样,通过全热交换器310的芯体的全热换热过程,让室外进风从室内排风中回收了能量。
所述室外进风腔400内靠近所述室外进风口410的位置还设有初效过滤模块430及预加热器440。初效过滤模块430用于过滤掉室外空气中的大颗粒物。而预加热器440为PTC元件,用于对较为寒冷的室外空气进行预加热,以防止在极寒天气条件下可能出现的全热交换器结冰现象。
所述壳体上还设有传感器组件,所述传感器组件包括温度传感器及空气质量传感器。具体来说,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室内的温度,而空气质量传感器主要为二氧化碳传感器,用于检测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
在另外的实施方式中,空气质量传感器也可以为PM2.5(细颗粒物)传感器、TVOC(Total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总挥发性有机物)传感器等,用于检测室内的PM2.5浓度或TVOC浓度。
所述空调腔100内靠近所述室内送风口130的位置还设有UV杀菌模块150。这样所有排入室内的空气均需要通过UV杀菌模块150,以便去除空气中可能存在的细菌。
如图2所示,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室内环境调节设备的控制方法,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0,检测室内空气质量参数。
首先要判断室内空气质量的相关参数,以确定执行何种空气循环模式。在本发明实施方式中,室内空气质量参数为室内空气的二氧化碳浓度。
在另外的实施方式中,室内空气质量参数还可以为室内空气中的PM2.5浓度、TVOC浓度等其他参数。
S110,判断所述室内空气质量参数是否小于或等于参数预设值。
具体来说,可以预先设置一个参数预设值,当室内空气的二氧化碳浓度小于或等于参数预设值,可以认为此时室内空气的二氧化碳浓度未超标。
S111,控制所述室内环境调节设备处于室内空气循环模式。
在本发明实施方式中,可以让用户手动设定循环模式,也可以控制设备根据相关参数来选择循环模式。此时,室内空气的二氧化碳浓度未超标,可控制室内环境调节设备处于室内空气循环模式。
S112,打开第一室内进风口220并启动送风机210。
此时室内风可由送风机210所带动,从第一室内进风口220进入室内环境调节设备的送风腔200及空调腔100后再从室内送风口130排出。空调腔100内靠近室内送风口130的位置设有空气过滤组件140及UV杀菌模块150,则空气在经过送风口130之前会经过空气过滤组件140及UV杀菌模块150,以使室内的空气得到净化。
S113,检测室内温度。
室内环境调节设备的壳体1上设有温度传感器,可检测室内的实时温度。
S114,判断所述室内温度是否在预设温度范围内。
具体地,可以预先在室内环境调节设备内设置一个预设的温度范围,如将温度范围设置在15℃~28℃。
S115,连通空调腔100内的第一旁通风道。
此时判断结果为室内温度在预设温度范围内,也就是说,室内实时温度在15℃~28℃之间。在这种情况下,室内温度较为适宜,无需开启调节温度的制冷/制热功能。
S116,连通所述空调腔100内的第一主风道并启动换热器120。
此时判断结果为所述室内温度不在预设温度范围内,也就是说,室内实时温度小于15℃或大于28℃;此时空气会经过换热器120,换热器120启动,可结合室外机实现调节室内温度的功能。在制冷模式下,换热器120可作为蒸发器发挥作用,在制热模式下,换热器120可作为冷凝器发挥作用。空气在排出室内送风口130之前仍然会经过空气过滤组件140及UV杀菌模块150,从而室内环境调节设备可同时实现温度调节及空气净化的功能。
S121,控制所述室内环境调节设备处于室内外空气循环模式。
此时,室内空气质量参数超过了参数预设值。也就是说,室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超标,此时需要引进室外空气,以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S122,打开室外进风口410并启动送风机210。
此时室外空气会从室外进风口410进入室内环境调节设备,并依次经过室外进风腔400、全热交换腔300、送风腔200及空调腔100,进而从室内送风口130送入室内。
S123,检测室内温度。
利用设于室内环境调节设备的壳体1上的温度传感器来检测室内温度。
S124,判断所述室内温度是否在预设温度范围内。
同样地,可以预先设置一个预设温度范围,如将预设温度范围设置在15℃~28℃。
S125,检测室内温度与室外温度之间的温差。
此时室内温度在预设温度范围内,也就是说室内温度较为适宜,无需开启调节温度的制冷/制热功能。接着会继续检测室内温度与室外温度之间的温差。
S126,判断所述温差是否在预设温差范围内。
同样地,可以预先设置温差范围,具体可以为0-5℃之内,或0-8℃之内。
检测室内外温差的目的主要在于,若温差较大,则可以开启全热交换器310,将室内排风与室外进风进行热交换,从而让室外进风从室内排风中回收了能量。
S127,连通所述全热交换腔300内的第二主风道,同时启动全热交换器310及排风机510,并打开第二室内进风口520及室外排风口420。
此时温差不在预设温差范围内,也就是说,此时室内温度较为适宜,但是室内外温差较大。则若引入室外空气,则需要开启全热交换器310使室内外空气进行热交换,从而可降低室外空气温度与室内空气温度的温差,使得室外空气进入室内后的温度较为适宜。此时室外空气进入室内时,会经过全热交换器310;同时,室内空气在排风机的作用下,可经过第二室内进风口520并经过全热交换器310,再进入室外进风腔后经室外排风口420排出到室外。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在步骤S126之后,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S1261,连通全热交换腔300内的第二旁通风道。
此时所述温差在预设温差范围内,也就是说,室内外温差不大,此时无需启动全热交换器310,因此室外空气从第二旁通风道进入送风腔200即可。
S1262,连通所述空调腔100内的第一旁通风道。
此时室内温度也在预设温度范围内,因此也无需启动温度调节的功能,从而室外进风从第一旁通风道通过,再经过空气过滤组件140及UV杀菌模块150后从室内送风口130送入室内即可。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在步骤S124之后,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S1241,连通所述空调腔100内的第一主风道并启动所述换热器120。
此时室内温度不在预设温度范围内,也就是说,室内温度为过冷或过热,需要开启换热器120以进行温度调节,此时可使空气流经换热器120上的第一主风道。
S1242,连通所述第二主风道,同时启动所述全热交换器310及排风机510,并打开所述第一室内进风口220、第二室内进风口520及室外排风口420。
此时因为开启了全热交换器310,因此室内排风可更有效地与室外进风进行能量交换,从而实现节能目的。
下面对本发明的室内环境调节设备的工作流程做详细阐述。本发明的室内环境调节设备在开机后,二氧化碳传感器会即刻开始进行室内二氧化碳含量的检测。
当检测到的室内二氧化碳浓度未超过第一预设值时,控制室内环境调节设备处于室内空气循环模式。此时室内二氧化碳浓度较低,无需引进室外空气,只需对室内空气进行净化和/或温度调节即可。
室内环境调节设备上的温度传感器会继续检测室内温度并判断室内温度是否在预设温度范围内。根据判断结果的不同,室内空气循环模式还可以进一步分为第一模式及第二模式。
在第一模式中:室内温度在预设温度范围内,因此室内空气由第一室内进风口220进入送风腔200(也即第一进风路径),再经过第一旁通风道和空气过滤组件140及UV杀菌模块150后由室内送风口130进入室内(也即第二送风路径)。也就是说,第一模式实现的是室内空气循环功能和空气净化功能,
在第二模式中:室内温度不在预设温度范围内,也就是说此时需进行室内空气的温度调节+净化功能。因此室内空气由第一室内进风口220进入送风腔200(也即第一进风路径),再经过第一主风道和所述空气过滤组件140及UV杀菌模块150后由所述室内送风口130进入室内(也即第一送风路径)。此时换热器120是开启的,可以对室内温度进行调节,实现制冷或制热。也就是说,第一模式实现的是室内空气循环功能、温度调节功能(也即空调的功能)、以及空气净化功能。
当检测到的室内二氧化碳浓度超过第一预设值时,控制室内环境调节设备处于室内外空气循环模式。此时室内二氧化碳的浓度较高,需要引入室外空气进行换气。
室内环境调节设备上的温度传感器会继续检测室内温度并判断室内温度是否在预设温度范围内,还会检测室外温度并判断室内温度与室外温度之间的温差是否在预设范围内。根据判断结果的不同,室内外空气循环模式还可以进一步分为第三模式、第四模式及第五模式。
在第三模式及第四模式中,,进风路径均为:室外空气由所述室外进风口410依次经过所述室外进风腔400、全热交换腔300、送风腔200(也即第二进风路径);在第五模式中,第一进风路径和第二进风路径同时使用,部分空气由第一室内进风口220进入送风腔200(也即第一进风路径),部分室外空气由所述室外进风口410依次经过所述室外进风腔400、全热交换腔300、送风腔200(也即第二进风路径)。
在第三模式中,室内温度在预设温度范围内,同时室内外温差在预设温差范围内。此时,室外空气由所述室外进风口410依次经过所述室外进风腔400、第二旁通风道及送风腔200(也即第二旁通路径),送风腔200内的风经过所述第一旁通风道和所述空气过滤组件140及UV杀菌模块150后由所述室内送风口130送入室内(也即第一送风路径)。也就是说,第三模式实现的是将室外空气引入室内的功能(即新风功能)以及空气净化功能。
在第四模式中,室内温度在预设温度范围内,但室内外温差在预设温差范围外。此时,室外空气由所述室外进风口410依次经过所述室外进风腔400、第二主风道及送风腔200(即第二主路径),送风腔200内的风再经过第一旁通风道和空气过滤组件140及UV杀菌模块150后由室内送风口130送入室内(也即第二送风路径)。同时,室内空气还由所述第二室内进风口520进入所述排风腔500,经过全热交换器310上的第三主风道后进入所述室外进风腔400,并由所述室外排风口420排出室外(也即排风路径)。在室内空气进入全热交换器310上的第三主风道时,室外进风也同时在经过全热交换器310上的第二主风道,从而室内空气可与室外空气实现热交换。也就是说,第四模式实现的是将室外风空气引入室内的功能(即新风功能)、室内外空气热交换功能以及空气净化功能。
在第五模式中,室内温度不在预设温度范围内,同时室内外温差也较大。此时,部分空气由所述室外进风口410依次经过所述室外进风腔400、第二主风道及送风腔200(即第二主路径),部分空气由第一室内进风口220进入送风腔200(也即第一进风路径),二者在送风腔200进行混合,送风腔200内的风再经过所述第一主风道和所述空气过滤组件140及UV杀菌模块150后由所述室内送风口130送入室内(也即第一送风路径)。同时,室内空气还由所述第二室内进风口520进入所述排风腔500,经过第三主风道后进入所述室外进风腔400,并由所述室外排风口420排出室外(也即排风路径)。在室内空气进入全热交换器310上的第三主风道时,室外进风也同时在经过全热交换器310上的第二主风道,从而室内空气可与室外空气实现热交换。也就是说,第五模式实现的是将室外空气引入室内的功能(即新风功能)、室内温度调节功能(即空调功能)、室内外空气热交换功能以及空气净化功能。
本发明的室内环境调节设备,通过在一个设备内设置空调腔、送风腔、全热交换腔及室外进风腔,并且具有两种进风路径及两种送风路径,各路径可以自由组合,从而可分别或同时实现空气净化、新风及空调功能,也即各功能之间可以相互配合;本发明的室内环境调节设备,节省了安装空间,提高了室内环境调节的效率。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发明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发明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室内环境调节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及设于所述壳体内并依次设置的空调腔、送风腔、全热交换腔及室外进风腔;
所述空调腔内设有第一风路开关、换热器及第一旁通风道,所述换热器上设有第一主风道,所述空调腔对应的壳体上设有室内送风口,所述第一风路开关设置为允许第一主风道和第一旁通风道择一与所述室内送风口连通,所述空调腔内靠近所述室内送风口的位置设有空气过滤组件;
所述送风腔内设有送风机,所述送风腔对应的壳体上设有第一室内进风口,所述送风腔与所述空调腔及所述全热交换腔分别连通;
所述全热交换腔内设有全热交换器;
所述室外进风腔对应的壳体上设有室外进风口;
所述室内环境调节设备具有第一进风路径及第二进风路径,所述第一进风路径为室内空气由所述第一室内进风口进入所述送风腔,所述第二进风路径为室外空气由所述室外进风口依次经过所述室外进风腔、全热交换腔、送风腔;并且所述室内环境调节设备具有第一送风路径及第二送风路径,所述第一送风路径为送风腔内的风经过所述第一主风道和所述空气过滤组件后由所述室内送风口送入室内,所述第二送风路径为送风腔内的风经过所述第一旁通风道和所述空气过滤组件后由所述室内送风口送入室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环境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全热交换腔内设有第二风路开关及第二旁通风道,所述全热交换器上设有第二主风道;所述第二风路开关设置为允许所述第二主风道及第二旁通风道择一与所述送风腔连通;
所述第二进风路径包括第二主路径和第二旁通路径,所述第二主路径为室外空气由所述室外进风口依次经过所述室外进风腔、第二主风道及送风腔,所述第二旁通路径为室外空气由所述室外进风口依次经过所述室外进风腔、第二旁通风道及送风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室内环境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全热交换器上设有与所述第二主风道垂直的第三主风道;
所述室内环境控制设备还包括与所述送风腔平行设置的排风腔,所述排风腔内设有排风机,所述排风腔对应的壳体上设有第二室内进风口,所述排风腔与所述第三主风道连通;所述室外进风腔对应的壳体上还设有室外排风口;
所述室内环境调节设备还包括排风路径,所述排风路径为室内空气由所述第二室内进风口进入所述排风腔,经过第三主风道后进入所述室外进风腔,并由所述室外排风口排出室外。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环境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外进风腔内靠近所述室外进风口的位置还设有初效过滤模块及预加热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环境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还设有传感器组件,所述传感器组件包括温度传感器及空气质量传感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环境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腔内靠近所述室内送风口的位置还设有UV杀菌模块。
7.一种室内环境调节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检测室内空气质量参数;
判断所述室内空气质量参数是否小于或等于参数预设值;
若所述室内空气质量参数小于或等于参数预设值,则控制所述室内环境调节设备处于室内空气循环模式;
打开第一室内进风口并启动送风机;
检测室内温度;
判断所述室内温度是否在预设温度范围内;
若所述室内温度在预设温度范围内,则连通空调腔内的第一旁通风道;
若所述室内温度不在预设温度范围内,则连通所述空调腔内的第一主风道并启动换热器;
若所述室内空气质量参数大于所述参数预设值,则控制所述室内环境调节设备处于室内外空气循环模式;
打开室外进风口并启动送风机;
检测室内温度;
判断所述室内温度是否在预设温度范围内;
若所述室内温度在预设温度范围内,则检测室内温度与室外温度之间的温差;
判断所述温差是否在预设温差范围内;
若所述温差不在预设温差范围内,则连通所述全热交换腔内的第二主风道,同时启动全热交换器及排风机,并打开第二室内进风口及室外排风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室内环境调节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判断所述温差是否在预设温差范围内”的步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温差在预设温差范围内,则连通全热交换腔内的第二旁通风道;
连通所述空调腔内的第一旁通风道。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室内环境调节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判断所述室内温度是否在预设温度范围内”的步骤之后,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室内温度不在预设温度范围内,则连通所述空调腔内的第一主风道并启动所述换热器;
连通所述第二主风道,同时启动所述全热交换器及排风机,并打开所述第一室内进风口、第二室内进风口及室外排风口。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室内环境调节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室内空气质量参数为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571634.5A CN110285505A (zh) | 2019-06-28 | 2019-06-28 | 室内环境调节设备及控制方法 |
CN202010597170.8A CN112146194B (zh) | 2019-06-28 | 2020-06-28 | 室内环境调节设备及控制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571634.5A CN110285505A (zh) | 2019-06-28 | 2019-06-28 | 室内环境调节设备及控制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285505A true CN110285505A (zh) | 2019-09-27 |
Family
ID=68019449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571634.5A Withdrawn CN110285505A (zh) | 2019-06-28 | 2019-06-28 | 室内环境调节设备及控制方法 |
CN202010597170.8A Active CN112146194B (zh) | 2019-06-28 | 2020-06-28 | 室内环境调节设备及控制方法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597170.8A Active CN112146194B (zh) | 2019-06-28 | 2020-06-28 | 室内环境调节设备及控制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2) | CN110285505A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608500A (zh) * | 2019-10-18 | 2019-12-24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可调式新风机及其控制方法 |
CN110715364A (zh) * | 2019-10-14 | 2020-01-21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空气处理设备及其控制方法、装置 |
CN111140976A (zh) * | 2020-01-17 | 2020-05-12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新风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151860B (zh) * | 2021-12-03 | 2023-01-06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新风空调机及其控制方法 |
CN115095919B (zh) * | 2022-06-21 | 2023-10-20 |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定频移动空调及其节能方法、节能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0710589B1 (ko) * | 2005-11-10 | 2007-04-24 | 김득중 | 환기장치 |
CN203704199U (zh) * | 2014-02-17 | 2014-07-09 | 上海爱启环境技术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新风全热交换净化装置 |
CN205279278U (zh) * | 2015-10-30 | 2016-06-01 | 北京环都拓普空调有限公司 | 智能净化柜式新风换气机 |
CN106123193B (zh) * | 2016-07-19 | 2019-03-12 | 东南大学 | 一种pm2.5和co2联控的智能新风机及新风处理方法 |
CN106225086B (zh) * | 2016-09-13 | 2019-04-12 | 西安交通大学 | 一种室内新风调温装置 |
-
2019
- 2019-06-28 CN CN201910571634.5A patent/CN110285505A/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20
- 2020-06-28 CN CN202010597170.8A patent/CN112146194B/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715364A (zh) * | 2019-10-14 | 2020-01-21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空气处理设备及其控制方法、装置 |
CN110715364B (zh) * | 2019-10-14 | 2023-10-27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空气处理设备及其控制方法、装置 |
CN110608500A (zh) * | 2019-10-18 | 2019-12-24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可调式新风机及其控制方法 |
CN110608500B (zh) * | 2019-10-18 | 2023-08-29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可调式新风机及其控制方法 |
CN111140976A (zh) * | 2020-01-17 | 2020-05-12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新风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146194A (zh) | 2020-12-29 |
CN112146194B (zh) | 2021-12-1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285505A (zh) | 室内环境调节设备及控制方法 | |
CN102563824B (zh) | 排气温差对外热交换器均温的空调装置 | |
CN109959076B (zh) | 一种房间温控通风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110375404A (zh) | 双蒸发温度的新风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 |
KR20040102566A (ko) | 환기겸용 공조시스템 | |
CN205860215U (zh) | 一种新风空调一体机 | |
CN107702250A (zh) | 新风热泵一体机 | |
CN112880035A (zh) | 一种改进的控温除湿新风空调及新风除湿风温控制方法 | |
CN105546684B (zh) | 室内环境控制机组以及建筑物 | |
CN111442448A (zh) | 一种对新风单独冷却除湿的组合式空调机组 | |
JP2007064513A (ja) | ヒートポンプ式空調方法及び装置 | |
CN109595694A (zh) | 一种壁挂新风、空调一体机 | |
CN208042334U (zh) | 温湿度独立控制的节能型组合式空调机组 | |
CN109556216A (zh) | 冰箱、空调、新风一体机 | |
CN107763737A (zh) |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 | |
CN205783335U (zh) | 空调设备和风机盘管 | |
CN216620123U (zh) | 新风机 | |
CN110594874A (zh) | 户式空调 | |
CN114151860B (zh) | 一种新风空调机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2374601B (zh) | 一体式空调的节能型智能换新风系统 | |
CN215112940U (zh) |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设备 | |
CN114110872A (zh) | 新风机及其控制方法 | |
CN114198808A (zh) | 一种再热型被动式环控一体机机组 | |
CN211060255U (zh) | 户式空调 | |
CN114396658A (zh) | 一种采用带旁通阀热回收装置的空调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W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
WW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9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