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249486B - 一种新风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风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249486B
CN117249486B CN202311541382.4A CN202311541382A CN117249486B CN 117249486 B CN117249486 B CN 117249486B CN 202311541382 A CN202311541382 A CN 202311541382A CN 117249486 B CN117249486 B CN 11724948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fresh air
arc
exhaust
pipe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54138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249486A (zh
Inventor
梅亦洵
杨杰
薛加新
陈志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31154138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249486B/zh
Publication of CN1172494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494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2494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4948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35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introduction of outside air to the room
    • F24F1/0038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introduction of outside air to the room in combination with simultaneous exhaustion of inside ai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5Electronic processing for selecting an operating mod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8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 F24F11/81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the air supply to heat-exchangers or bypass channe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2/00Use of energy recovery systems in air conditioning, ventilation or screening
    • F24F12/001Use of energy recovery systems in air conditioning, ventilation or screening with heat-exchange between supplied and exhausted ai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7/00Ventilation
    • F24F7/04Ventilation with ducting systems, e.g. by double walls; with natural circulation
    • F24F7/06Ventilation with ducting systems, e.g. by double walls; with natural circulation with forced air circulation, e.g. by fan positioning of a ventilator in or against a conduit
    • F24F7/08Ventilation with ducting systems, e.g. by double walls; with natural circulation with forced air circulation, e.g. by fan positioning of a ventilator in or against a conduit with separate ducts for supplied and exhausted air with provisions for reversal of the input and output syste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10Temperat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10Temperature
    • F24F2110/12Temperature of the outside ai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50Air quality properties
    • F24F2110/65Concentration of specific substances or contamina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风空调及其控制方法,包括室内机和室外机,空气混合装置,所述空气混合装置包括有新风管道、排风管道和控制部,所述控制部设置在所述排风管道与所述新风管道之间以控制所述排风管道与所述新风管道之间的连通孔的连通面积的大小;新风风机,用于将室外空气送入所述新风管道;排风风机,用于将室内空气送入所述排风管道,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向室内输送的新风温度与室内温度差值较大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新风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新风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风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新风功能是目前中高端空调不断追捧的一项技术,同时也受到了消费者广泛的认可与青睐。但随着新风功能的迭代升级,瓶颈也越来越明显:新风风量有限,特别是最常见的家用分体机空调,新风风量少有超过60m3/h的,常被用户诟病不如开窗通风,而市面上常见的新风机风量可达200m3/h以上。空调新风风量的瓶颈源于以下几点:一、室内机的空间决定了新风模块无法安装大体积的离心风机,出于美观考虑,风机只能囿于室内机壳体一侧;二、静音是空调各个模块一致追求的目标,出于噪音的考虑,风机转速不能过快;三、新风管道管径的限制,大管径需要扩孔,容易引起用户反感;四、高效能的滤网风阻极大,进一步降低风量。
另外,向室内输送新风时,很少考虑对室内温度的影响,当室内外温度差别较大时,向室内输送新风过程中,室内的温度会有较大的变化,进而降低了室内用户的体验。
如何避免向室内输送的新风温度与室内温度差别过大,进而减小对室内温度波动,是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新风空调及其控制方法,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向室内输送的新风温度与室内温度差值较大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新风空调器,包括:
空气混合装置,所述空气混合装置包括有新风管道、排风管道和控制部,所述控制部设置在所述排风管道与所述新风管道之间,所述控制部用以控制所述排风管道与所述新风管道之间的连通孔的连通面积的大小;
新风风机,用于将室外空气送入所述新风管道;
排风风机,用于将室内空气送入所述排风管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通孔的进口位于所述排风管道的内壁上,所述连通孔的出口位于所述新风管道的内壁上;所述连通孔的进口设置有进风板,所述进风板运动能够改变所述连通孔的进口的大小以及所述排风管道的流通面积的大小;所述连通孔的出口设置有出风板,所述出风板运动能够改变所述新风管道的流通面积的大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通孔为连通弧形孔,所述连通弧形孔的内弧面朝向所述排风管道的来风方向,所述连通弧形孔的外弧面朝向所述排风管道的去风方向;所述进风板的一端铰接在所述弧形孔的外弧面上,所述出风板的一端铰接在所述弧形孔的外弧面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排风管道包括第一排风弧形管,所述第一排风弧形管的弯曲方向与所述连通弧形孔的弯曲方向一致,所述连通孔的进口与所述第一排风弧形管的出口相接;所述新风管道包括第一新风弧形管,所述第一新风弧形管的弯曲方向与所述连通弧形孔的弯曲方向一致,所述连通弧形孔的出口与所述第一新风弧形管的进口相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排风管道包括有第二排风弧形管,所述第二排风弧形管的弯曲方向与所述第一排风弧形管的弯曲方向相反,所述第二排风弧形管的进口与所述第一排风弧形管的出口相接;所述新风管道包括有第二新风弧形管,所述第二新风弧形管的弯曲方向与所述第一新风弧形管的弯曲方向相反,所述第二新风弧形管的出口与所述第一新风弧形管的进口相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新风管道还包括第一新风换热管,所述排风管道还包括第一排风换热管;
所述第一新风换热管的出口与所述第二新风弧形管的进口相连,所述第一排风换热管的进口与所述第二排风弧形管的出口相连,所述第一新风换热管与所述第一排风换热管贴靠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排风管道包括有第三排风弧形管和第二排风换热管,所述第三排风弧形管的弯曲方向与所述第一排风弧形管的弯曲方向相反,所述第三排风弧形管的出口与所述第一排风弧形管的进口相接,所述第二排风换热管的出口与所述第三排风弧形管的入口相接;所述新风管道包括有第三新风弧形管和第二新风换热管,所述第三新风弧形管的弯曲方向与所述第一新风弧形管的弯曲方向相反,所述第三新风弧形管的进口与所述第一新风弧形管的出口相接,所述第二新风换热管的入口与所述第三新风弧形管的出口相接;所述第二新风换热管与所述第二排风换热管贴靠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新风空调器包括有室外机,所述室外机包括有格栅板和设置在所述格栅内侧的室外风机,所述排风管道的出口与所述格栅板位于同一侧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新风管道的出口设置有净化装置。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新风空调器的控制方法,所述控制方法用于所述的新风空调器,所述控制方法包括新风控温模式,所述新风控温模式包括模式一,所述模式一为:获取室内环境温度T1和室外环境温度T2, T1与T2的差值变大,控制所述连通孔的连通面积变大,和/或,控制所述新风通道的连通面积变小;T1与T2的差值变小,控制所述连通孔的连通面积变小,和/或,控制所述新风通道的连通面积变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新风控温模式还包括模式二,所述模式二为:获取新风管道的出口处的温度T3,T3与T1的差值变大,控制所述新风管道的流通面积变小,和/或,控制所述连通孔的连通面积变大;T3与T1的差值变小,控制所述新风管道的流通面积变大,和/或,控制所述连通孔的连通面积变小。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新风空调设置有进风板、出风板、第二排风弧形管、第二新风弧形管和净化装置时,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室内清洁模式和室内循环模式;
所述室内清洁模式为:获取室内空气质量参数,当室内空气质量参数低于第一预设值时,控制所述进风板关闭所述连通孔,控制所述出风板使所述新风管道的流通面积最大;
所述室内循环模式为:获取室外空气质量参数,当室外空气质量参数低于第二预设值时,控制所述进风板关闭所述第二排风弧形管,控制所述出风板关闭所述第二新风弧形管。
本发明通在新风管道和排放管道之间设置连通孔,通过控制部控制连通孔的大小,进而控制室内空气进入新风管道的气量的多少,进而对进入室内的新风的温度进行调整,避免进入室内的新风(混合新风)的温度与室内温度差值过大,提高了用户的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申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新风空调室外机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新风空调室内机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连通孔完全被进风板和出风板关闭时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进风板在图3的基础上逆时针转动30°、出风板顺时针转动60°时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进风板在图4的基础上逆时针转动30°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进风板在图5的基础上逆时针转动30°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进风板关闭排放管道、出风板关闭新风管道时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新风空调器工作流程图。
附图标记表示为:
1、新风管道;101、第一新风弧形管;102、第二新风弧形管;103、第三新风弧形管;104、新风风机;2、排风管道;201、第一排风弧形管;202、第二排风弧形管;203、第三排风弧形管;204、排风风机;3、空气混合装置;3011、进风板;3012、出风板;301、连通孔;3013、外弧面;3014、内弧面;401、第一排风换热管;402、第二排风换热管;501、第一新风换热管;502、第二新风换热管;6、格栅板;7、净化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能涵盖的范围内。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风空调器,如图1-7所示,包括:
空气混合装置3,所述空气混合装置3包括有新风管道1、排风管道2和控制部,所述控制部设置在所述排风管道2与所述新风管道1之间,所述控制部用以控制所述排放管道与所述新风管道1之间的连通孔301的连通面积的大小;
新风风机104,用于将室外空气送入所述新风管道1;
排风风机204,用于将室内空气送入所述排风管道2。
新风风机104工作将室外空气送入新风管道1,新风从新风管道1进入室内;排风风机204工作将室内空气送入排风管道2,室内空气从排风管道2排出至室外;由于连通孔301连通排风管道2和新风管道1,会有部分室内空气经连通孔301进入新风管道1,室内空气经过连通孔301进入新风管道1后与新风进行混合,混合后的新风一方面风量变大,提高了进入室内的风量,另一方面,室内空气的温度对室外空气的温度进行中和,使得进入室内的空气的温度与室内原温度相差较小,提高了室内用户的体验。由于连通面积大小可调,进而能够根据室内外温差大小调整室内空气经连通孔301进入排风管道2内的气量的多少,进一步优化了进入室内空气的温度,提高用户体验。
改变连通孔301的连通面积大小包括“完全关闭”。
新风风机104可为离心风机,设置在室外不占用室内空间,由于不占用室内空间,可选择体积较大的大功率室外风机,以加大向室内送风的风量。新风风机104设置在室外提高风量的同时,减少了室内噪音。
空气混合装置3可设置在室外机的上部,新风风机104的轴线垂直于外机顶部(竖直设置),离心风机高速旋转产生负压,室外空气(室外新风)一次经过金属网罩机粗效滤网后进入新风管道1内。采用了较大功率的室外风机,不需将新风管道设置为较大管径,即可实现大风量送风。
优选的,如图3-7所示,所述连通孔301的进口位于所述排风管道2的内壁上,所述连通孔301的出口位于所述新风管道1的内壁上;所述连通孔301的进口设置有进风板3011,所述进风板3011运动能够改变所述连通孔301的进口的大小以及所述排风管道2的流通面积的大小;所述连通孔301的出口设置有出风板3012,所述出风板3012运动能够改变所述新风管道1的流通面积的大小。
通过设置进风板3011改变连通孔301的流通面积和排风管道2的流通面积进而改变室内空气经过连通孔301进入新风管道1的气量的多少,通过设置出风板3012改变新风管道1的流通面积进而改变进入新风管道1的新风(室外空气)的气量的多少,进而改变进入室内的混合新风(包括了室外空气和由连通孔301进入新风管道1的室内空气)的温度和气量,提高用户体验。
优选的,如图3所示,所述连通孔301为连通弧形孔,所述连通弧形孔的内弧面3014朝向所述排风管道2的来风方向,所述连通弧形孔的外弧面3013朝向所述排风管道2的去风方向;所述进风板3011的一端铰接在所述弧形孔的外弧面3013上,所述出风板3012的一端铰接在所述弧形孔的外弧面3013上。
外弧面3013为弯曲的弧形通道的内表面中远离弯曲方向的面,同样的,内弧面3014为弯曲的弧形通道的内表面中靠近弯曲方向的面。
通过将连通孔301设置为连通弧形孔,且连通弧形孔的内弧朝向排风管道2的来风方向也即是,连通弧形孔的进口的一段的朝向与排风管道2夹角为钝角,使得由排风管道2排出的室内空气能够更容易进入连通孔301内;同样的,连通弧形孔的出口的一段的朝向与新风管道1的夹角为锐角,由连通孔301排出的室内空气的流动方向与新风管道1内空气流经连通孔301的出口时的流动方向之间呈锐角,使得由连通孔301排出的室内空气不会对进入新风管道1的室外空气的流速造成影响,有利于减小流动阻力,进而提高了新风管道1内空气的流动速度;新风管道1内空气的流动速度的提高降低了连通孔301的出口处的气压降低,进而对连通孔301内的气体形成吸引力,连通孔301对排风管道2内的气体形成吸引力,有利于使排风管道2内的室内空气进入连通孔301内。
通过将进风板3011的一端铰接在连通弧形孔的外弧面3013上,使得进风板3011在绕各自的铰接处进行转动时不但能够改变连通孔301的进口面积,还能改变排风管道2的流通面积;同样的,出风板3012的一端铰接在连通弧形孔的外弧面3013上,使得出风板3012绕铰接处进行转动时,能够改变新风管道1的流通面积以及连通孔301的出口面积。通过上述设置,一个进风板3011控制两个结构(排风管道2和连通孔301的进口)的气体流动面,一个出风板3012控制两个结构(连通孔301的出口和新风管道1)的气体流通面积,简化了控制结构,提高了新风空调器的控制的稳定性和简洁性,便于空调器稳定运行。
进风板3011和出风板3012可通过电机控制转动角度。
优选的,如图3-7所示,所述排风管道2包括第一排风弧形管201,所述第一排风弧形管201的弯曲方向与所述连通弧形孔的弯曲方向一致,所述连通孔301的进口与所述第一排风弧形管201的出口相接;所述新风管道1包括第一新风弧形管101,所述第一新风弧形管101的弯曲方向与所述连通弧形孔的弯曲方向一致,所述连通弧形孔的出口与所述第一新风弧形管101的进口相接。
第一排风弧形管201的弯曲方向与连通弧形孔的弯曲方向一致,连通孔301的进口与第一排风弧形管201的出口相接,进一步使得排风通道内的空气向室外流动时先经过第一排风弧形管201,然后到达连通弧形孔的进口处,由于第一排风弧形管201的弯曲方向与连通弧形孔的弯曲方向一致,便于空气由第一排风弧形管201进入连通弧形孔内。
同样的,第一新风弧形管101的弯曲方向与连通弧形孔的弯曲方向一致,连通弧形孔的出口与第一新风弧形管101的进口相接,进一步减小由连通弧形孔内排出的气体与室外空气进入新风管道1内混合后形成混合新风的流动阻力,有利与加快混合新风在新风管道1内的流动速度,有利于提高新风的风量;同时第一新风弧形管101的弧形结构相较于直线型管道能够提高室外空气与室内空气的混合效率。
进风板3011转动能够改变连通弧形孔的进口与第一排风弧形管201的出口之间的连通面积,进而改变进入连通弧形孔内的室内空气的气量。
优选的,如图3-7所示,所述排风管道2包括有第二排风弧形管202,所述第二排风弧形管202的弯曲方向与所述第一排风弧形管201的弯曲方向相反,所述第二排风弧形管202的进口与所述第一排风弧形管201的出口相接;所述新风管道1包括有第二新风弧形管102,所述第二新风弧形管102的弯曲方向与所述第一新风弧形管101的弯曲方向相反,所述第二新风弧形管102的出口与所述第一新风弧形管101的进口相接。
第二排风弧形管202的弯曲方向与第一排风弧形管201的弯曲方向相反,第二排风弧形管202的进口与第一排风弧形管201的出口相接,使得第二排风弧形管202与第一排风弧形管201能够光滑过渡,减小排风管道2内的风阻;第二新风弧形管102的弯曲方向与第一新风弧形管101的弯曲方向相反,第二新风弧形管102的出口与第一新风弧形管101的进口相接,减小了新风管道1的风阻;通过上述设置,减小了风阻,便于提高新风风量和排风风量,有利于提高用户体验。
优选的,如图3-7所示,所述新风管道1还包括第一新风换热管501,所述排风管道2还包括第一排风换热管401;
所述第一新风换热管501的出口与所述第二新风弧形管102的进口相连,所述第一排风换热管401的进口与所述第二排风弧形管202的出口相连,所述第一新风换热管501与所述第一排风换热管401贴靠设置。
第二排风弧形管202的弯曲方向与第一排风弧形管201的弯曲方向相反,第二新风弧形管102的弯曲方向与第一新风弧形管101的弯曲方向相反,使得第二排风弧形管202的出口与第二新风弧形管102的进口相互靠近,进而使得第一新风换热管501和第一排风换热管401能够相互贴靠设置,进而便于进入室内的新风与排出室外的室内空气进行换热,有利于保持室内空气温度的稳定性,提高用户的体验。
优选的,如图3-7所示,所述排风管道2包括有第三排风弧形管203和第二排风换热管402,所述第三排风弧形管203的弯曲方向与所述第一排风弧形管201的弯曲方向相反,所述第三排风弧形管203的出口与所述第一排风弧形管201的进口相接,所述第二排风换热管402的出口与所述第三排风弧形管203的入口相接;所述新风管道1包括有第三新风弧形管103和第二新风换热管502,所述第三新风弧形管103的弯曲方向与所述第一新风弧形管101的弯曲方向相反,所述第三新风弧形管103的进口与所述第一新风弧形管101的出口相接,所述第二新风换热管502的入口与所述第三新风弧形管103的出口相接;所述第二新风换热管502与所述第二排风换热管402贴靠设置。
所述第三排风弧形管203的弯曲方向与所述第一排风弧形管201的弯曲方向相反,所述第三新风弧形管103的弯曲方向与所述第一新风弧形管101的弯曲方向相反,一方面降低了气体在新风管道1和排放管道内的流动阻力;另一方面,也使得第三排风弧形管203的进口与第三新风弧形管103的出口相互靠近,便于使第二排风换热管402和第二新风换热管502贴靠设置,进而使得第二新风换热管502内的新风与第二排风换热管402内的室内空气能够发生热量交换,有利于降低混合新风与室内环境温度的差值,提高用户体验。
通过第一新风换热管501和第一排风换热管401、第二新风换热管502和第二排风换热管402,使得室内空气排出室外时,与新风发生热交换,充分利用了排出的室内浊风的能量,节约了能源,并且减小了新风与室内空气温差,提升用户沐浴新风时的体验。
优选的,如图1所示,所述新风空调器包括有室外机,所述室外机包括有格栅板6和设置在所述格栅内侧的室外风机,所述排风管道2的出口与所述格栅板6位于同一侧面。
排风管道2的出口与格栅板6位于同一侧面,室内空气由排风管道2的出口排出的空气的流动方向与室外风机向室外机的外部(格栅的外侧)进行吹风时的空气的流动方向相同,如此使得由室内排出的空气能够尽快远离室外机,进而避免室外空气经新风管道1的进口进入新风管道1时将由排风管道2排出的室内空气再次携带进新风管道1内,保证了进入室内的新风(室外空气)的质量。
优选的,如图2所示,所述新风管道1的出口设置有净化装置7。
经过新风管道1进入室内的空气往往也包含一定的颗粒杂质,设置净化装置7对进入室内的空气进行过滤,有利于提高室内空气的质量,提高用户体验。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新风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如图8所示,所述控制方法用于所述的新风空调器,所述控制方法包括新风控温模式,所述新风控温模式包括模式一,所述模式一为:获取室内环境温度T1和室外环境温度T2, T1与T2的差值越大,控制所述连通孔301的连通面积变大,和/或,控制所述新风通道的连通面积变小;T1与T2的差值越小,控制所述连通孔301的连通面积变小,和/或,控制所述新风通道的连通面积变大。
连通孔301的流通面积越大,由排风管道2进入连通孔301的空气越多,由于排风管道2内的空气为室内向外排出的空气,其温度基本与室内一致,而新风管道1内的新风(还未与室内空气混合为混合新风)为室外空气,其温度与室内相比往往有一定的差值。通过将部分排风管道2内的空气进入连通孔301,再由连通孔301进入新风管道1内与室外空气在新风管道1内进行混合,室外空气与室内空气混合为混合新风后,其温度与室内温度差值减小,提高了室内用户的体验。
具体举例进行说明,如图3-7所示,以图3中的竖直方向的线(没有表示)为基准,进风板3011和出风板3012均关闭连通孔301,此时新风管道1和排放管道的流通面积均为最大。在此基础上,当室内外温度差小于5℃时,温度较小,如图4所示,进风板3011逆时针转动30°至第一进风位,此时由排风管道2进入连通孔301的室内空气较少,出风板3012顺时针转动60°至预设出风位进而减小了新风管道1的流通面积进而增加了新风管道1内空气在流经出风板3012时的流动速度,进入降低了在出风板3012活动端附近的气压,出风板3012活动端附近气压的降低有利于连通孔301内的室内空气向新风管道1内流动;连通孔301内的室内空气进入新风管道1内与室外空气形成混合新风,混合新风的温度更加解决室内环境。当室内外温度差大于等于5℃小于10℃时,如图5所示,进风板3011进一步逆时针转动30°至第二进风位,出风板3012保持位置不变,或出风板3012顺时针转动10℃以减小室外空气的进入,由排风管道2进入连通孔301的室内空气更多,而进入新风管道1的室外空气变少,进入连通孔301内的室内空气进入新风管道1内与室外空气进行混合为混合新风,如此使的混合新风的温度与室内温度更加接近。当室内外温差大于等于10℃时,如图6所示,进风板3011继续逆时针转动30℃至第三进风位,出风板3012保持不变,或进一步使出风板3012顺时针转动10℃,更多的室内空气经连通孔301进入新风管道1与室外空气混合为混合新风,减小进入室内的混合新风与室内环境的温度差值。进风板3011和出风板3012的转动根据室内外温差进行设置,当室内外温差较大时,进风板3011和出风板3012并不需要逐级转动,一次性转动至预设位置即可。
新风控温模式下,室内空气(污风)向外排放的同时,室外空气向室内输送,两者同时进行,清洁室内空气的效果远远优于单纯的进风“稀释”或者排风“提纯”,提高了提高室内空气质量的效率。
当设置有净化装置7时,进入室内的混合新风均会被净化装置7进行净化处理,提高室内空气质量。
优选的,所述新风控温模式还包括模式二,所述模式二为:获取新风管道1的出口处的温度T3,T3与T1的差值越大,控制所述新风管道1的流通面积变小,和/或,控制所述连通孔301的连通面积变大;T3与T1的差值越小,控制所述新风管道1的流通面积变大,和/或,控制所述连通孔301的连通面积变小。
可在新风出口设置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混合气体的温度,当混合气体的温度与室内温差较大时,可继续控制出风板3012转动以改变进入管道的室外空气的流量以及改变进入新风管道1内的室内空气的气量。比如在图3的基础上,当T3与T1的差小于5℃时,控制出风板3012和进风板3011保持当前位置,当T3与T1的差大于等于5℃时,控制出风板3012顺时针转动以减少室外空气进入新风管道1的流量,控制进风板3011逆时针转动以增加室内空气进入新风管道1的流量。
优选的,当所述新风空调设置有进风板3011、出风板3012、第二排风弧形管202、第二新风弧形管102和净化装置7时,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室内清洁模式和室内循环模式;
所述室内清洁模式为:获取室内空气质量参数,当室内空气质量参数低于第一预设值时,控制所述进风板3011关闭所述连通孔301,控制所述出风板3012使所述新风管道1的流通面积最大;
所述室内循环模式为:获取室外空气质量参数,当室外空气制量参数低于第二预设值时,控制所述进风板3011关闭所述第二排风弧形管202,控制所述出风板3012关闭所述第二新风弧形管102。
室内清洁模式的优先级高于室内循环模式,室内循环模式的优先级高于新风控温模式。
当室内控制质量参数低于第一预设值时,室内空气质量较差(刚装修完的甲醛、长时间没住人的灰尘、潮湿发霉、油烟香烟等),需要将室内的空气尽快排出至室外,并补充室外新鲜空气,可将进风挡板和出风挡板转动至如图3所示的位置,在该位置时,连通孔301被双重关闭(进风挡板和出风挡板均关闭连通),新风通道和排风通道的流通面积均最大,此时新风风机104和排风风机204也可开启到最大值,用户对空调器进行设置后可离开室内。
当室外空气质量参数低于第二预设值时,室外空气质量较差(极端温度、沙尘暴、废气污染),不需将室外空气引入室内,此时进风挡板在图3的基础上逆时针转动120°完全关闭排放通道,到达图7所示的位置,出风挡板在图3的基础上顺时针转动120完全关闭新风通道,到达图7所示的位置,连通孔301打开,排风风机204工作将室内空气送入排风管道2内,室内空气进入排风通道后经连通孔301进入新风通道,由于新风通道的出口设置有净化装置7,室内空气排出新风管道1时被净化后回到室内,提高室内空气的质量。净化装置7可为HEAP网,覆盖在新风管道1的出风口。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方式的有利技术特征可以自由地组合、叠加。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新风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空调器包括:
空气混合装置(3),所述空气混合装置(3)包括有新风管道(1)、排风管道(2)和控制部,所述控制部设置在所述排风管道(2)与所述新风管道(1)之间,所述控制部用以控制所述排风管道(2)与所述新风管道(1)之间的连通孔(301)的连通面积的大小;
新风风机(104),用于将室外空气送入所述新风管道(1);
排风风机(204),用于将室内空气送入所述排风管道(2);
所述连通孔(301)的进口位于所述排风管道(2)的内壁上,所述连通孔(301)的出口位于所述新风管道(1)的内壁上;所述连通孔(301)的进口设置有进风板(3011),所述进风板(3011)运动能够改变所述连通孔(301)的进口的大小以及所述排风管道(2)的流通面积的大小;所述连通孔(301)的出口设置有出风板(3012),所述出风板(3012)运动能够改变所述新风管道(1)的流通面积的大小;
所述连通孔(301)为连通弧形孔,所述连通弧形孔包括内弧面(3014)和外弧面(3013),所述外弧面(3013)为弯曲的所述连通弧形孔的内表面中远离弯曲方向的面,所述内弧面(3014)为弯曲的所述连通弧形孔的内表面中靠近弯曲方向的面;所述连通弧形孔的内弧面(3014)朝向所述排风管道(2)的来风方向,所述连通弧形孔的外弧面(3013)朝向所述排风管道(2)的去风方向;所述连通弧形孔的进口朝向与所述排风管道(2)的夹角为钝角,所述连通弧形孔的出口朝向与所述新风管道(1)的夹角为锐角;所述进风板(3011)的一端铰接在所述弧形孔的外弧面(3013)上,所述出风板(3012)的一端铰接在所述弧形孔的外弧面(3013)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管道(2)包括第一排风弧形管(201),所述第一排风弧形管(201)的弯曲方向与所述连通弧形孔的弯曲方向一致,所述连通孔(301)的进口与所述第一排风弧形管(201)的出口相接;所述新风管道(1)包括第一新风弧形管(101),所述第一新风弧形管(101)的弯曲方向与所述连通弧形孔的弯曲方向一致,所述连通弧形孔的出口与所述第一新风弧形管(101)的进口相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风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管道(2)包括有第二排风弧形管(202),所述第二排风弧形管(202)的弯曲方向与所述第一排风弧形管(201)的弯曲方向相反,所述第二排风弧形管(202)的进口与所述第一排风弧形管(201)的出口相接;所述新风管道(1)包括有第二新风弧形管(102),所述第二新风弧形管(102)的弯曲方向与所述第一新风弧形管(101)的弯曲方向相反,所述第二新风弧形管(102)的出口与所述第一新风弧形管(101)的进口相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风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管道(1)还包括第一新风换热管(501),所述排风管道(2)还包括第一排风换热管(401);
所述第一新风换热管(501)的出口与所述第二新风弧形管(102)的进口相连,所述第一排风换热管(401)的进口与所述第二排风弧形管(202)的出口相连,所述第一新风换热管(501)与所述第一排风换热管(401)贴靠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风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管道(2)包括有第三排风弧形管(203)和第二排风换热管(402),所述第三排风弧形管(203)的弯曲方向与所述第一排风弧形管(201)的弯曲方向相反,所述第三排风弧形管(203)的出口与所述第一排风弧形管(201)的进口相接,所述第二排风换热管(402)的出口与所述第三排风弧形管(203)的入口相接;所述新风管道(1)包括有第三新风弧形管(103)和第二新风换热管(502),所述第三新风弧形管(103)的弯曲方向与所述第一新风弧形管(101)的弯曲方向相反,所述第三新风弧形管(103)的进口与所述第一新风弧形管(101)的出口相接,所述第二新风换热管(502)的入口与所述第三新风弧形管(103)的出口相接;所述第二新风换热管(502)与所述第二排风换热管(402)贴靠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新风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空调器包括有室外机,所述室外机包括有格栅板(6)和设置在所述格栅内侧的室外风机,所述排风管道(2)的出口与所述格栅板(6)位于同一侧面。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新风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管道(1)的出口设置有净化装置(7)。
8.一种新风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用于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新风空调器,所述控制方法包括新风控温模式,所述新风控温模式包括模式一,所述模式一为:获取室内环境温度T1和室外环境温度T2, T1与T2的差值变大,控制所述连通孔(301)的连通面积变大,和/或,控制所述新风管道(1)的连通面积变小;T1与T2的差值变小,控制所述连通孔(301)的连通面积变小,和/或,控制所述新风管道(1)的连通面积变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控温模式还包括模式二,所述模式二为:获取新风管道(1)的出口处的温度T3,T3与T1的差值变大,控制所述新风管道(1)的流通面积变小,和/或,控制所述连通孔(301)的连通面积变大;T3与T1的差值变小,控制所述新风管道(1)的流通面积变大,和/或,控制所述连通孔(301)的连通面积变小。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新风空调器设置有进风板(3011)、出风板(3012)、第二排风弧形管(202)、第二新风弧形管(102)和净化装置(7)时,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室内清洁模式和室内循环模式;
所述室内清洁模式为:获取室内空气质量参数,当室内空气质量参数低于第一预设值时,控制所述进风板(3011)关闭所述连通孔(301),控制所述出风板(3012)使所述新风管道(1)的流通面积最大;
所述室内循环模式为:获取室外空气质量参数,当室外空气质量参数低于第二预设值时,控制所述进风板(3011)关闭所述第二排风弧形管(202),控制所述出风板(3012)关闭所述第二新风弧形管(102)。
CN202311541382.4A 2023-11-20 2023-11-20 一种新风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Active CN11724948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541382.4A CN117249486B (zh) 2023-11-20 2023-11-20 一种新风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541382.4A CN117249486B (zh) 2023-11-20 2023-11-20 一种新风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49486A CN117249486A (zh) 2023-12-19
CN117249486B true CN117249486B (zh) 2024-01-26

Family

ID=891268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541382.4A Active CN117249486B (zh) 2023-11-20 2023-11-20 一种新风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249486B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70092887A (ko) * 2016-02-04 2017-08-14 (주)진성이알브이 공기청정기능을 포함한 개별 모드의 상호 전환 운전이 가능한 전열교환기의 제어방법 및 그 전열교환기
DE102016213659A1 (de) * 2016-07-26 2018-02-01 Robert Bosch Gmbh Lüftungsein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Betrieb einer Lüftungseinrichtung
CN108626835A (zh) * 2017-03-24 2018-10-09 广东松下环境系统有限公司 换气装置
CN208871749U (zh) * 2018-08-03 2019-05-17 合肥学院 一种复合式空气净化过滤装置
CN112797493A (zh) * 2021-01-13 2021-05-14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新风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12856583A (zh) * 2021-03-04 2021-05-2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新风空调一体机和新风空调一体机控制方法
DE102020119653B3 (de) * 2020-07-24 2021-07-15 Envola GmbH System zur Klimatisierung von Innenräumen eines Gebäudes
KR102327427B1 (ko) * 2021-04-07 2021-11-17 주식회사 귀뚜라미 일체형 냉난방 환기 청정 시스템
CN217209569U (zh) * 2021-12-24 2022-08-1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新风管结构、新风装置和空调器
CN116499101A (zh) * 2023-05-16 2023-07-28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CN219640395U (zh) * 2023-04-04 2023-09-05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新风机和新风设备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70092887A (ko) * 2016-02-04 2017-08-14 (주)진성이알브이 공기청정기능을 포함한 개별 모드의 상호 전환 운전이 가능한 전열교환기의 제어방법 및 그 전열교환기
DE102016213659A1 (de) * 2016-07-26 2018-02-01 Robert Bosch Gmbh Lüftungsein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Betrieb einer Lüftungseinrichtung
CN108626835A (zh) * 2017-03-24 2018-10-09 广东松下环境系统有限公司 换气装置
CN208871749U (zh) * 2018-08-03 2019-05-17 合肥学院 一种复合式空气净化过滤装置
DE102020119653B3 (de) * 2020-07-24 2021-07-15 Envola GmbH System zur Klimatisierung von Innenräumen eines Gebäudes
CN112797493A (zh) * 2021-01-13 2021-05-14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新风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12856583A (zh) * 2021-03-04 2021-05-2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新风空调一体机和新风空调一体机控制方法
KR102327427B1 (ko) * 2021-04-07 2021-11-17 주식회사 귀뚜라미 일체형 냉난방 환기 청정 시스템
CN217209569U (zh) * 2021-12-24 2022-08-1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新风管结构、新风装置和空调器
CN219640395U (zh) * 2023-04-04 2023-09-05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新风机和新风设备
CN116499101A (zh) * 2023-05-16 2023-07-28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49486A (zh) 2023-12-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519614B2 (en) Air conditioner with air purifying function
CN207584883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JP7219409B2 (ja) 空気浄化及び通風装置
CN102472520A (zh) 空气调节装置的风向变更装置
CN213577794U (zh) 空调器
CN206145890U (zh) 一种窗式新风净化器
CN117249486B (zh) 一种新风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CN1967068B (zh) 通风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WO2023246548A1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113566355A (zh) 新风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WO2023246547A1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210118845U (zh) 空调室内机
CN106440065A (zh) 一种挂壁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
CN210345763U (zh) 一种室内智能通风系统
KR100626807B1 (ko) 자연급기구 및 이를 이용한 주방환기시스템
CN208687952U (zh) 一种用于暖通空调系统的可调式送风装置
CN110285531A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
CN207094811U (zh) 空气处理模块和空调器
CN220669597U (zh) 新风空调器
CN219868134U (zh) 一种空调器
CN220453798U (zh) 一种风管机
CN215909306U (zh) 新风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21122333U (zh) 一种油烟机
CN218119925U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220338579U (zh) 一种空调出风结构、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