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56583A - 新风空调一体机和新风空调一体机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新风空调一体机和新风空调一体机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856583A
CN112856583A CN202110239184.7A CN202110239184A CN112856583A CN 112856583 A CN112856583 A CN 112856583A CN 202110239184 A CN202110239184 A CN 202110239184A CN 112856583 A CN112856583 A CN 1128565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exhaust
fresh air
channel
fres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23918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玉峰
杨力
黎磊
李雯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110239184.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856583A/zh
Publication of CN1128565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5658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35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introduction of outside air to the room
    • F24F1/0038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introduction of outside air to the room in combination with simultaneous exhaustion of inside ai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59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heat exchangers
    • F24F1/006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heat exchangers by the mounting or arrangement of the heat exchang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24F11/41Defrosting; Preventing freezing
    • F24F11/43Defrosting; Preventing freezing of indoor un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5Electronic processing for selecting an operating mod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10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 F24F13/12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sliding memb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2Means for preventing condensation or evacuating condensat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3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heat-exchang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2Means for preventing condensation or evacuating condensate
    • F24F2013/221Means for preventing condensation or evacuating condensate to avoid the formation of condensate, e.g. dew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10Temperatu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风空调一体机和新风空调一体机控制方法,新风空调一体机包括壳体和热交换芯体,壳体中设有新风通道和排风通道,新风通道与排风通道通过热交换芯体进行换热,排风通道中位于热交换芯体下游的空间为排风出气通道,排风出气通道中设有排风风机和排风换热器,新风通道中位于热交换芯体上游的空间为新风进气通道,排风出气通道的侧壁上设有能够与新风进气通道连通的混风风口,在排风流通方向上排风风机、混风风口和排风换热器依次布置。当新风空调一体机进入混风模式混风风口导通时,排风出气通道中这一侧的气压大于新风进气通道这一侧的气压,进而确保经过混风风口的气流是由排风出气通道流向新风进气通道,使得漏风可控性较强。

Description

新风空调一体机和新风空调一体机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新风空调一体机和新风空调一体机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空调设备领域发展,新风空调一体机的工作模式越来越多样化,以适应不同环境下消费者的需求。当室外温度较低的情况下,为了避免新风空调一体机中的热交换芯体出现凝露或结冰的情况,新风空调一体机中会运行混风模式,将经过热交换芯体换热的室内空气回流到新风通道中与新风进行混合,混合后温度有所上升的气流再进入热交换芯体中。但是,一般新风空调一体机在混风模式下,当新风通道与排风通道连通时存在漏风不可控的情况,导致无法有效避免热交换芯体上出现凝露或结冰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新风通道与排风通道连通时漏风不可控的技术问题,提出了一种新风空调一体机和新风空调一体机控制方法,使得在混风模式下能够有效控制新风通道与排风通道连通时的气流流向。
一种新风空调一体机,包括壳体和设置在所述壳体中的热交换芯体,所述壳体中设有新风通道和排风通道,所述新风通道与所述排风通道通过所述热交换芯体进行换热,所述排风通道中位于所述热交换芯体下游的空间为排风出气通道,所述排风出气通道中设有排风风机和排风换热器,所述新风通道中位于所述热交换芯体上游的空间为新风进气通道,所述排风出气通道的侧壁上设有能够与所述新风进气通道连通的混风风口,在排风流通方向上所述排风风机、混风风口和排风换热器依次布置。
上述方案提供了一种新风空调一体机,通过在所述排风出气通道上设置所述混风风口,且将所述混风风口设置在所述排风风机与所述排风换热器之间,从而当所述新风空调一体机进入混风模式所述混风风口导通时,所述排风出气通道中这一侧的气压大于所述新风进气通道这一侧的气压,进而确保经过所述混风风口的气流是由所述排风出气通道流向所述新风进气通道。进而使得在混风模式下,新风通道与排风通道在混风风口连通时漏风可控性较强,进而有效避免热交换芯体上出现凝露或结冰的情况。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风阀组件,所述第一风阀组件设置在所述混风风口处,用于控制所述混风风口的通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风阀组件包括驱动件和阀体,所述阀体遮蔽在所述混风风口处,所述排风出气通道的侧壁中设置所述混风风口的部位为安装壁,所述驱动件与所述阀体连接,用于驱动所述阀体沿所述安装壁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阀体为板状结构,所述阀体相对于所述安装壁平行布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风阀组件还包括阀框,所述阀框设置在所述安装壁上,所述阀框位于所述混风风口外周,所述阀框设有沿所述阀体移动方向布置的插孔,所述阀体插于所述插孔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风阀组件还包括阻尼网,所述阻尼网设置在所述混风风口处,所述阻尼网位于所述阀框与所述安装壁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风阀组件,所述排风通道中位于所述热交换芯体上游的空间为排风进气通道,所述新风通道中位于所述热交换芯体下游的空间为新风出气通道,所述壳体中设有连通所述排风进气通道与所述新风出气通道的内循环风口,所述第二风阀组件设置在所述内循环风口处,用于控制所述内循环风口的通断,所述第二风阀组件与所述第一风阀组件电性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风阀组件结构与所述第一风阀组件结构相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新风出气通道中设有新风风机和新风换热器,在新风流通方向上所述新风风机、内循环风口和新风换热器依次布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排风通道中用于与室外连通的出口为排风口,所述排风换热器拦截在所述排风口处,使得所述排风通道中气流经过所述排风换热器换热后排出室外;
所述新风通道中用于与室内连通的出口为送风口,所述新风换热器拦截在所述送风口处,使得所述新风通道中气流经过所述新风换热器换热后排入室内。
一种新风空调一体机控制方法,用于控制上述的新风空调一体机,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当所述新风空调一体机进入混风模式时,控制所述混风风口导通;
获取所述混风风口的开口大小,并根据所述混风风口的开口大小调整所述第二风阀组件的开度,使得室内外压力平衡。
上述方案提供了一种新风空调一体机控制方法,当新风空调一体机进入混风模式后,根据所述混风风口的开口大小调整所述第二风阀组件的开度,从而使得室内外压力平衡,避免在混风模式下室内出现正压,导致室内空气从室内缝隙泄漏,浪费资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所述新风进气通道中混风温度th;
根据所述混风温度th调整所述混风风口的开口大小,所述混风温度th越高所述混风风口开口越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所述新风通道中新风进风温度txj;
比较所述新风进风温度txj与预设第一低温T1和第二低温T0的大小,其中T1小于T0:
当T1≤txj≤T0时,控制所述新风空调一体机进入混风模式;
当txj>T0时,控制所述新风空调一体机进入全热交换模式;
当txj<T1时,控制所述新风空调一体机进入内循环模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T1≤txj≤T0时,控制所述新风空调一体机进入混风模式时,还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所述新风通道中新风进风温度txj与所述排风通道中排风风机出口温度tpc两者之间的差值ΔT;
根据所述差值ΔT调整所述混风风口的开口大小,所述差值ΔT越大所述混风风口开口越大。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施例所述新风空调一体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所述第一风阀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所述新风空调一体机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另一实施例所述新风空调一体机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新风空调一体机;11、壳体;111、新风通道;1111、新风进气通道;1112、新风出气通道;112、排风通道;1121、排风出气通道;1122、排风进气通道;113、新风口;114、送风口;115、排风口;116、新风换热器;117、新风风机;118、排风换热器;119、排风风机;12、第一风阀组件;121、驱动件;122、阀体;123、阀框;124、阻尼网;125、安装壁;13、第二风阀组件;14、热交换芯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如图1所示,新风空调一体机10包括壳体11和设置在所述壳体11中的热交换芯体14。所述壳体11中设有用于将室外空气导入室内的新风通道111,以及用于将室内空气导入室外的排风通道112。室内外空气在新风空调一体机10中流通时,排风通道112中的室内空气的热量或冷量可以通过新风空调一体机10中的热交换芯体14至少部分传递给新风通道111中室外空气,从而吸收即将排出室外的室内空气的热量或冷量,节约资源。
当室外温度较低时,过低的室外空气进入所述热交换芯体14后,会导致所述热交换芯体14上形成凝露或结冰。基于此,所述排风通道112中位于所述热交换芯体14下游的空间为排风出气通道1121,所述新风通道111中位于所述热交换芯体14上游的空间为新风进气通道1111,所述排风出气通道1121的侧壁上设有能够与所述新风进气通道1111连通的混风风口。从而使得所述排风出气通道1121中的具有一定热量的空气可以进入所述新风进气通道1111中,并与所述新风进气通道1111中温度较低的空气混合得到混风,从而提升进入所述热交换芯体14中混风的温度,有效避免凝露或结冰的情况发生。
但是当所述混风风口导通,所述排风出气通道1121与所述新风进气通道1111连通时,若无法确保在所述混风风口流通的气流是从所述排风出气通道1121流向所述新风进气通道1111,则无法确保能够在所述新风进气通道1111中形成混风。
基于此,如图1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排风出气通道1121中设有排风风机119和排风换热器118,在排风流通方向上所述排风风机119、混风风口和排风换热器118依次布置。
上述方案提供的一种新风空调一体机10,通过在所述排风出气通道1121上设置所述混风风口,且将所述混风风口设置在所述排风风机119与所述排风换热器118之间,从而当所述新风空调一体机10进入混风模式所述混风风口导通时,所述排风出气通道1121中这一侧的气压大于所述新风进气通道1111这一侧的气压,进而确保经过所述混风风口的气流是由所述排风出气通道1121流向所述新风进气通道1111。进而使得在混风模式下,新风通道111与排风通道112在混风风口连通时漏风可控性较强,进而有效避免热交换芯体14上出现凝露或结冰的情况。
而且,在制冷模式下,所述排风换热器118可以作为冷凝器使用,进一步利用所述排风出气通道1121中低温空气的冷量降低所述排风换热器118的温度。在制热模式下,所述排风换热器118可以作为蒸发器使用,进一步利用从所述排风通道112中即将排入室外的空气的热量与所述蒸发器进行换热。从而二次利用从所述排风通道112排入室外的空气的能量,进一步节约资源。
具体地,如图1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排风通道112中用于与室外连通的出口为排风口115,所述排风换热器118可以拦截在所述排风口115处,使得所述排风通道112中气流经过所述排风换热器118换热后排出室外。例如,如图1所示,所述排风口115的朝向为向左,所述排风换热器118纵向设置将所述排风口115遮挡,使得所述排风通道112中的气流只有经过所述排风换热器118换热后再排出室外。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新风空调一体机10还包括第一风阀组件12,所述第一风阀组件12设置在所述混风风口处,用于控制所述混风风口的通断。通过控制所述第一风阀组件12的开关,从而调整所述混风风口的通断。而且可以通过调整所述第一风阀组件12的开度,从而调整所述混风风口的开口大小。当所需从所述排风出气通道1121流向所述新风进气通道1111的空气较少时,则减小所述第一风阀组件12的开度。当所需从所述排风出气通道1121流向所述新风进气通道1111的空气较多时,则增大所述第一风阀组件12的开度。
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风阀组件12包括驱动件121和阀体122。所述阀体122遮蔽在所述混风风口处,所述排风出气通道1121的侧壁中设置所述混风风口的部位为安装壁125,所述驱动件121与所述阀体122连接,用于驱动所述阀体122沿所述安装壁125移动。
当需要调整所述混风风口的通断状态时,所述驱动件121启动驱动所述阀体122沿所述安装壁125移动,而非相对于所述安装壁125转动。若所述阀体122相对于所述安装壁125转动,则所述阀体122转动后会阻碍所述新风通道111或排风通道112中气体流通,从而所述阀体122转动时所受气流推力较大,进而导致控制所述阀体122开关的难度较大。因而,在本实施例中,采用所述驱动件121驱动所述阀体122移动的方式,所述阀体122通过沿所述安装壁125移动来实现所述混风风口通断的控制,使得所述驱动件121施加较小的作用力就能够驱动所述阀体122移动,且较易控制。同时减小所述阀体122移动过程中对所述新风通道111或排风通道112中风道阻力的影响。
进一步具体地,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驱动件121可以为电机。所述电机与所述阀体122之间可以采用齿轮齿条配合结构或者丝杆螺母配合结构,将所述电机的转动转换为所述阀体122的移动。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安装壁125位于一个平面上,则所述阀体122移动时在一个平面上移动。
或者,可选地,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新风出气通道1112为圆筒型通道,所述安装壁125为所述圆筒型通道的部分侧壁。则所述安装壁125为弧形壁所述阀体122移动时沿所述弧形壁移动。例如,所述阀体122移动方向可以为所述圆筒型通道的轴向,也可以为所述圆筒型通道的周向。
进一步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阀体122为板状结构,所述阀体122相对于所述安装壁125平行布置。例如,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阀体122为平板。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风阀组件12还包括阀框123,所述阀框123设置在所述安装壁125上,所述阀框123位于所述混风风口外周,所述阀框123不会阻碍所述混风风口中气体的流通。所述阀框123设有沿所述阀体122移动方向布置的插孔,所述阀体122插于所述插孔中。当所述驱动件121驱动所述阀体122移动时,所述阀体122在所述插孔中移动,所述阀框123对所述阀体122起到导向作用。
例如,如图2所示,所述阀体122水平设置,所述阀框123中的插孔也水平设置。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风阀组件12还包括阻尼网124,所述阻尼网124设置在所述混风风口处。所述阻尼网124位于所述阀框123与所述安装壁125之间。
所述阻尼网124的设置增加了气体经过所述混风风口从所述排风出气通道1121流向所述新风进气通道1111时所受的阻力。通过设计时控制阻尼网124的阻力,从而能够根据需求控制阀体122开度与对应漏风量的比例关系,避免出现阀体122动作后,漏风量过大或过小的情况。而且所述阻尼网124的设置,也使得当所需从所述排风出气通道1121流向所述新风进气通道1111的空气较少时,相对不设置阻尼网124的情况而言,所述第一风阀组件12的开度可以稍大一些,从而确保过风不出现狭缝,有效避免气体流通时尖啸噪音的产生。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排风通道112中位于所述热交换芯体14上游的空间为排风进气通道1122,所述新风通道111中位于所述热交换芯体14下游的空间为新风出气通道1112。所述壳体11中设有连通所述排风进气通道1122与所述新风出气通道1112的内循环风口。
进一步地,所述新风空调一体机10还包括第二风阀组件13。所述第二风阀组件13设置在所述内循环风口处,用于控制所述内循环风口的通断,所述第二风阀组件13与所述第一风阀组件12电性连接。
从而在混风模式下,还可以根据所述第一风阀组件12的开度大小调整所述第二风阀组件13的开度大小,从而使得室内外压力平衡。避免在混风模式下,向室内送入的气体较多,排出室外的气体较少,导致室内出现正压的情况。若室内出现正压,则会导致室内空气从室内缝隙漏至室外,造成冷量或热量的浪费,从而导致资源浪费。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新风出气通道1112中设有新风风机117和新风换热器116,在新风流通方向上所述新风风机117、内循环风口和新风换热器116依次布置。
与所述混风风口设置位置类似,基于所述内循环风口位于所述新风风机117与所述新风换热器116之间,从而当所述内循环风口导通时,能够确保气流从所述新风出气通道1112流向所述排风进气通道1122。
进一步具体地,如图1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风阀组件13结构与所述第一风阀组件12结构相同。换言之,所述第二风阀组件13也可以包括所述驱动件121和阀体122,且所述阀体122也沿所述新风出气通道1112的侧壁上设置所述第二风阀组件13的部位移动。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新风通道111中用于与室外连通的进口为新风口113。所述新风口113设有新风风阀。所述排风口115设有排风风阀。当所述新风空调一体机10进入内循环模式时,所述新风风阀和所述排风风阀均处于关闭状态,所述第一风阀组件12处于开启状态。当所述新风空调一体机10进入全热交换模式时,所述新风风阀和所述排风风阀均处于开启状态,所述第一风阀组件12处于关闭状态。制冷模式或制热模式时,则在所述全热交换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控制所述新风换热器116和排风换热器118启动。混风模式时,则在所述制冷模式或制热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所述第一风阀组件12和所述第二风阀组件13的开度。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所述新风通道111中用于与室内连通的出口为送风口114,所述新风换热器116拦截在所述送风口114处,使得所述新风通道111中气流经过所述新风换热器116换热后排入室内。
在制冷模式下,所述新风换热器116作为蒸发器使用,使得从所述新风通道111排入室内的空气温度较低。在制热模式下,所述新风换热器116作为冷凝器使用,使得从所述新风通道111排入室内的空气温度较高。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在另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新风空调一体机10控制方法,用于控制上述的新风空调一体机10,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当所述新风空调一体机10进入混风模式时,控制所述混风风口导通;
获取所述混风风口的开口大小,并根据所述混风风口的开口大小调整所述第二风阀组件13的开度,使得室内外压力平衡。
上述方案提供的一种新风空调一体机10控制方法,当新风空调一体机10进入混风模式后,根据所述混风风口的开口大小调整所述第二风阀组件13的开度,从而使得室内外压力平衡,避免在混风模式下室内出现正压,导致室内空气从室内缝隙泄漏,浪费资源。
具体地,所述混风风口的开口大小可以由所述第一风阀组件12的开度来控制。
具体地,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风阀组件12的开度为n1,所述第二风阀组件13的开度为n2,且n2=n1×a,其中系数a与所述新风空调一体机10中各个机组风量、内部压降、第一风阀组件12和第二风阀组件13相关。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新风空调一体机10控制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所述新风进气通道1111中混风温度th;
根据所述混风温度th调整所述混风风口的开口大小,所述混风温度th越高所述混风风口开口越小。
当所述新风空调一体机10处于混风模式时,可以通过控制所述第一风阀组件12的开度,调整从所述混风风口流向由所述排风出气通道1121流向所述新风进气通道1111的气体的流量。所述混风温度th是指所述排风出气通道1121中气体流向所述新风进气通道1111或所得混风的温度。所述混风温度越高,则所需所述第一风阀组件12的开度越小。
具体地,如图4所示,可以设定预设混风温度Th,通过比较所述混风温度th与所述预设混风温度Th之间的大小,调整所述第一风阀组件12的开度。当|th-Th|≤△t1时,保持当前所述第一风阀组件12的开度。当th-Th>△t1时,调小所述第一风阀组件12的开度。当th-Th<-△t1时,调大所述第一风阀组件12的开度。其中△t1为预设的一个数值。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新风空调一体机10控制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所述新风通道111中新风进风温度txj;
比较所述新风进风温度txj与预设第一低温T1和第二低温T0的大小,其中T1小于T0:
当T1≤txj≤T0时,控制所述新风空调一体机10进入混风模式;
当txj>T0时,控制所述新风空调一体机10进入全热交换模式;
当txj<T1时,控制所述新风空调一体机10进入内循环模式。
当所述新风空调一体机10启动后,通过所述新风进风温度txj与预设第一低温T1和第二低温T0的大小关系,调整所述新风空调一体机10的运行模式。当进入混风模式时,则可以按照前述实施例中步骤调整所述第一风阀组件12和所述第二风阀组件13开度。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当T1≤txj≤T0时,控制所述新风空调一体机10进入混风模式时,还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所述新风通道111中新风进风温度txj与所述排风通道112中排风风机119出口温度tpc两者之间的差值ΔT;
根据所述差值ΔT调整所述混风风口的开口大小,所述差值ΔT越大所述混风风口开口越大。
在调节所述混风风口的开口大小时,还需要考虑所述新风进风温度txj与所述排风通道112中排风风机119出口温度tpc两者之间的差值ΔT。所述差值ΔT越大,则表示从所述新风通道111的新风口113进入的气体温度与所述排风出气通道1121中气体度之间的差值较大,需要较多所述排风出气通道1121中气体来提升混风温度,从而需要将所述混风风口的开口调大。具体地可以通过调大所述第一风阀组件12的开度,从而增大所述混风风口的开口。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4)

1.一种新风空调一体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和设置在所述壳体中的热交换芯体,所述壳体中设有新风通道和排风通道,所述新风通道与所述排风通道通过所述热交换芯体进行换热,所述排风通道中位于所述热交换芯体下游的空间为排风出气通道,所述排风出气通道中设有排风风机和排风换热器,所述新风通道中位于所述热交换芯体上游的空间为新风进气通道,所述排风出气通道的侧壁上设有能够与所述新风进气通道连通的混风风口,在排风流通方向上所述排风风机、混风风口和排风换热器依次布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空调一体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风阀组件,所述第一风阀组件设置在所述混风风口处,用于控制所述混风风口的通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风空调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阀组件包括驱动件和阀体,所述阀体遮蔽在所述混风风口处,所述排风出气通道的侧壁中设置所述混风风口的部位为安装壁,所述驱动件与所述阀体连接,用于驱动所述阀体沿所述安装壁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风空调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为板状结构,所述阀体相对于所述安装壁平行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风空调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阀组件还包括阀框,所述阀框设置在所述安装壁上,所述阀框位于所述混风风口外周,所述阀框设有沿所述阀体移动方向布置的插孔,所述阀体插于所述插孔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风空调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阀组件还包括阻尼网,所述阻尼网设置在所述混风风口处,所述阻尼网位于所述阀框与所述安装壁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新风空调一体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风阀组件,所述排风通道中位于所述热交换芯体上游的空间为排风进气通道,所述新风通道中位于所述热交换芯体下游的空间为新风出气通道,所述壳体中设有连通所述排风进气通道与所述新风出气通道的内循环风口,所述第二风阀组件设置在所述内循环风口处,用于控制所述内循环风口的通断,所述第二风阀组件与所述第一风阀组件电性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风空调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风阀组件结构与所述第一风阀组件结构相同。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风空调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出气通道中设有新风风机和新风换热器,在新风流通方向上所述新风风机、内循环风口和新风换热器依次布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新风空调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通道中用于与室外连通的出口为排风口,所述排风换热器拦截在所述排风口处,使得所述排风通道中气流经过所述排风换热器换热后排出室外;
所述新风通道中用于与室内连通的出口为送风口,所述新风换热器拦截在所述送风口处,使得所述新风通道中气流经过所述新风换热器换热后排入室内。
11.一种新风空调一体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控制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风空调一体机,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当所述新风空调一体机进入混风模式时,控制所述混风风口导通;
获取所述混风风口的开口大小,并根据所述混风风口的开口大小调整所述第二风阀组件的开度,使得室内外压力平衡。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新风空调一体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所述新风进气通道中混风温度th;
根据所述混风温度th调整所述混风风口的开口大小,所述混风温度th越高所述混风风口开口越小。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新风空调一体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所述新风通道中新风进风温度txj;
比较所述新风进风温度txj与预设第一低温T1和第二低温T0的大小,其中T1小于T0:
当T1≤txj≤T0时,控制所述新风空调一体机进入混风模式;
当txj>T0时,控制所述新风空调一体机进入全热交换模式;
当txj<T1时,控制所述新风空调一体机进入内循环模式。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新风空调一体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T1≤txj≤T0时,控制所述新风空调一体机进入混风模式时,还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所述新风通道中新风进风温度txj与所述排风通道中排风风机出口温度tpc两者之间的差值ΔT;
根据所述差值ΔT调整所述混风风口的开口大小,所述差值ΔT越大所述混风风口开口越大。
CN202110239184.7A 2021-03-04 2021-03-04 新风空调一体机和新风空调一体机控制方法 Pending CN11285658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39184.7A CN112856583A (zh) 2021-03-04 2021-03-04 新风空调一体机和新风空调一体机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39184.7A CN112856583A (zh) 2021-03-04 2021-03-04 新风空调一体机和新风空调一体机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56583A true CN112856583A (zh) 2021-05-28

Family

ID=759916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239184.7A Pending CN112856583A (zh) 2021-03-04 2021-03-04 新风空调一体机和新风空调一体机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856583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01426A (zh) * 2021-11-09 2022-02-01 苏州格兰斯柯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气流可换向的新风机及换向方法
CN115435480A (zh) * 2022-09-16 2022-12-0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新风机的控制方法、装置和新风机
CN117249486A (zh) * 2023-11-20 2023-12-1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风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01426A (zh) * 2021-11-09 2022-02-01 苏州格兰斯柯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气流可换向的新风机及换向方法
CN115435480A (zh) * 2022-09-16 2022-12-0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新风机的控制方法、装置和新风机
CN117249486A (zh) * 2023-11-20 2023-12-1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风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CN117249486B (zh) * 2023-11-20 2024-01-2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风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856583A (zh) 新风空调一体机和新风空调一体机控制方法
CN112797493A (zh) 一种新风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6926665B (zh) 车辆空调设备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15295146U (zh) 一种全热交换器
CN210638189U (zh) 用于空调室外机的送风组件及空调室外机
CN215412175U (zh) 新风空调一体机
CN107020913B (zh) 车辆空调设备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16244597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6667913U (zh) 一种新风一体机
CN217685382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6667818U (zh) 一种新风一体机
CN215446646U (zh) 一种室内空调器
CN113757947B (zh) 空调器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CN215765407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6557412U (zh) 一种空气调节装置
CN215001922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5808848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5112940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设备
CN114322104A (zh) 一种新风除湿一体机
CN115111652B (zh) 新风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CN216953249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6244596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7685383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6244598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7785318U (zh) 室内空调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