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87298B - 线缆引导装置 - Google Patents
线缆引导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787298B CN112787298B CN202010685971.XA CN202010685971A CN112787298B CN 112787298 B CN112787298 B CN 112787298B CN 202010685971 A CN202010685971 A CN 202010685971A CN 112787298 B CN112787298 B CN 11278729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cess
- belt member
- unit
- cable guide
- stag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11/00—Arrangement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between relatively-movable part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G—BELTS, CABLES, OR ROPES, PREDOMINANTLY USED FOR DRIVING PURPOSES; CHAINS; FITTINGS PREDOMINANTLY USED THEREFOR
- F16G11/00—Means for fastening cables or ropes to one another or to other objects; Caps or sleeves for fixing on cables or ropes
- F16G11/02—Means for fastening cables or ropes to one another or to other objects; Caps or sleeves for fixing on cables or ropes with parts deformable to grip the cable or cables; Fastening means which engage a sleeve or the like fixed on the cabl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Electric Cable Arrangement Between Relatively Moving Par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线缆引导装置,该线缆引导装置包括:多个带构件;及垫部,布置在上述多个带构件之间,其中,通过包括布置在多个带构件之间的垫部来使在上述线缆引导装置驱动时在上述多个带构件之间发生的摩擦最小化,从而能够抑制由于上述带构件的磨损导致的粉尘产生。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垫部及包括垫部的线缆引导装置,更具体而言,涉及能够将处于弯曲姿势或直线姿势的线缆切实保护引导的垫部及包括垫部的线缆引导装置。
背景技术
本发明涉及一种线缆引导装置,该线缆引导装置用于机床、电子设备、工业机器人、运输机械等,以将对这些进行移动的机械或机械的移动部进行供电、供液、供气等的电缆、光纤线缆、流体供给软管等的柔性线缆或软管等(下面,称为“线缆”)保护引导。
当线缆连接到如机床、土木机械或输送设备之类的移动物体时,随着移动在线缆上产生过度的扭曲或拉力,导致线缆损伤或外观不均匀,因此使用将上述线缆支撑引导的线缆引导装置。
对此,作为现有线缆引导装置,已知的有将输送导体、气体等的导管和由具有一系列非联动运动受限固体的连续材料条构成的支撑构件封入多个通道中并平行布置的技术(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
另一方面,一般线缆引导装置包括用于插入上述线缆的多个带构件,此时,通过上述线缆引导装置的驱动在上述多个带构件之间发生摩擦,从而存在由于上述摩擦导致上述多个带构件磨损的问题。
由于上述带构件的磨损而产生粉尘,该粉尘在使用上述线缆引导装置的环境中作为杂质起作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日本授权专利公报第4157096号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的目的在于提供用于抑制由于带构件的磨损导致的粉尘产生的垫部及包括其的线缆引导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并非限定于以上提到的目的,未提到的其它目的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从下面的记载明确理解。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所指出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线缆引导装置,包括:多个带构件;以及垫部,布置在上述多个带构件之间。
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线缆引导装置,还包括多关节支撑构件,该多关节支撑构件插入到上述多个带构件中至少一个带构件。
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线缆引导装置,当以包括上述多关节支撑构件的带构件为基准,存在位于包括上述多关节支撑构件的带构件的上部或下部的带构件时,在包括上述多关节支撑构件的带构件与位于上述上部或上述下部的带构件之间布置上述垫部。
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线缆引导装置,上述垫部由选自由聚氯乙烯(Poly VinylChloride,PVC)、热塑弹性体(Thermo Plastic Elastomer,TPE)及热塑聚氨酯(ThermoPlastic Urethane,TPU)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个材料制成。
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线缆引导装置,上述多个带构件包括:第一段带构件;第二段带构件,位于上述第一段带构件的上部;及第三段带构件,位于上述第二段带构件的上部,且上述垫部包括:第一垫部,布置在上述第一段带构件与上述第二段带构件之间;及第二垫部,布置在上述第二段带构件与上述第三段带构件之间。
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线缆引导装置,上述第一段带构件包括:第一段带构件第一单位体;第一段带构件第二单位体,与上述第一段带构件第一单位体相邻地定位;及第一段带构件第三单位体,与上述第一段带构件第二单位体相邻地定位,且上述第二段带构件包括:第二段带构件第一单位体;第二段带构件第二单位体,与上述第二段带构件第一单位体相邻地定位;及第二段带构件第三单位体,与上述第二段带构件第二单位体相邻地定位。
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线缆引导装置,上述第一段带构件第一单位体包括第1-1主体部,上述第一段带构件第二单位体包括第1-2主体部,上述第一段带构件第三单位体包括第1-3主体部,且上述第一段带构件包括:第1-1连接点,使上述第1-1主体部和上述第1-2主体部连接;上部第1-1空间,位于上述第1-1连接点的上部;下部第1-1空间,位于上述第1-1连接点的下部;第1-2连接点,使上述第1-2主体部和上述第1-3主体部连接;上部第1-2空间,位于上述第1-2连接点的上部;及下部第1-2空间,位于上述第1-2连接点的下部,且上述第二段带构件第一单位体包括第2-1主体部,上述第二段带构件第二单位体包括第2-2主体部,上述第二段带构件第三单位体包括第2-3主体部,且上述第二段带构件包括:第2-1连接点,使上述第2-1主体部和上述第2-2主体部连接;上部第2-1空间,位于上述第2-1连接点的上部;下部第2-1空间,位于上述第2-1连接点的下部;第2-2连接点,使上述第2-2主体部和上述第2-3主体部连接;上部第2-2空间,位于上述第2-2连接点的上部;及下部第2-2空间,位于上述第2-2连接点的下部。
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线缆引导装置,上述垫部包括:第一底座板,具有上表面和下表面;上部第1-1凹陷部,位于上述第一底座板的上表面侧;上部第1-2凹陷部,与上述上部第1-1凹陷部相邻地定位;上部第1-3凹陷部,与上述上部第1-2凹陷部相邻地定位;上部第1-1间距部,位于上述上部第1-1凹陷部和上述上部第1-2凹陷部连接的地点;及上部第1-2间距部,位于上述上部第1-2凹陷部和上述上部第1-3凹陷部连接的地点。
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线缆引导装置,上述垫部包括:下部第1-1凹陷部,位于上述第一底座板的下表面侧;下部第1-2凹陷部,与上述下部第1-1凹陷部相邻地定位;下部第1-3凹陷部,与上述下部第1-2凹陷部相邻地定位;下部第1-1间距部,位于上述下部第1-1凹陷部和上述下部第1-2凹陷部连接的地点;及下部第1-2间距部,位于上述下部第1-2凹陷部和上述下部第1-3凹陷部连接的地点。
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线缆引导装置,上述上部第1-1凹陷部与上述下部第1-1凹陷部相对地定位,上述上部第1-2凹陷部与上述下部第1-2凹陷部相对地定位,上述上部第1-3凹陷部与上述下部第1-3凹陷部相对地定位,且上述上部第1-1间距部与上述下部第1-1间距部相对地定位,上述上部第1-2间距部与上述下部第1-2间距部相对地定位。
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线缆引导装置,还包括:第一中空部,位于上述上部第1-1间距部和上述下部第1-1间距部相对的上述第一底座板的第一区域;及第二中空部,位于上述上部第1-2间距部和上述下部第1-2间距部相对的上述第一底座板的第二区域。
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线缆引导装置,上述第2-1主体部对应地位于上述上部第1-1凹陷部,上述第1-1主体部对应地位于上述下部第1-1凹陷部,上述第2-2主体部对应地位于上述上部第1-2凹陷部,上述第1-2主体部对应地位于上述下部第1-2凹陷部,上述第2-3主体部对应地位于上述上部第1-3凹陷部,上述第1-3主体部对应地位于上述下部第1-3凹陷部,且上述上部第1-1间距部与上述下部第2-1空间对应地定位,上述下部第1-1间距部与上述上部第1-1空间对应地定位,上述上部第1-2间距部与上述下部第2-2空间对应地定位,上述下部第1-2间距部与上述上部第1-2空间对应地定位。
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线缆引导装置,上述垫部包括:第二底座板,具有上表面和下表面;多个上部凹陷部,位于上述第二底座板的上表面侧;及多个上部间距部,分别位于上述多个上部凹陷部中相邻的两个上部凹陷部连接的地点。
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线缆引导装置,上述垫部还包括多个下部凹陷部,该多个下部凹陷部位于上述第二底座板的下表面侧。
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线缆引导装置,上述多个下部凹陷部中的任意一个跨着上述多个上部凹陷部中相互邻接的两个以上的上部凹陷部所在的区域定位。
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线缆引导装置,还包括多个下部间距部,该多个下部间距部分别位于上述多个下部凹陷部中相互邻接的两个下部凹陷部连接的地点。
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线缆引导装置,还包括多个槽部,该多个槽部分别位于上述多个下部凹陷部中相互邻接的两个下部凹陷部连接的假想的地点。
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线缆引导装置,还包括:多个带构件;及垫部,布置在上述多个带构件之间,上述垫部包括:第一底座板,具有上表面和下表面;多个上部凹陷部,位于上述第一底座板的上表面侧;及多个下部凹陷部,位于上述第一底座板的下表面侧。
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线缆引导装置,上述多个上部凹陷部包括:上部第1-1凹陷部,位于上述第一底座板的上表面侧;及上部第1-2凹陷部,与上述上部第1-1凹陷部相邻地定位,上述多个下部凹陷部包括:下部第1-1凹陷部,位于上述第一底座板的下表面侧;及下部第1-2凹陷部,与上述下部第1-1凹陷部相邻地定位。
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线缆引导装置,上述垫部包括:上部第1-1间距部,位于上述上部第1-1凹陷部和上述上部第1-2凹陷部连接的地点;及下部第1-1间距部,位于上述下部第1-1凹陷部和上述下部第1-2凹陷部连接的地点。
发明的效果
根据如上所述的本发明,通过包括布置在多个带构件之间的垫部来使在上述线缆引导装置驱动时在上述多个带构件之间发生的摩擦最小化,从而能够抑制由于上述带构件的磨损导致的粉尘产生。
另外,在本发明中可以通过上述垫部的多个凹陷部和多个间距部防止多个带构件相互脱离。
附图说明
图1为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线缆引导装置的部分立体图,图2为图1的立体图的左侧视图,图3为图1的立体图的右侧视图,图4为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线缆引导装置整体的立体图。
图5为示出在图1的立体图中除第一端侧固定部之外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6为示出多关节支撑构件的一个实例的立体图。
图7为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带构件的简略侧视图。
图8为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例的垫部的立体图,图9为图8的侧视图。
图10为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例的垫部的剖视图。
图11为示出布置在第一段带构件与第二段带构件之间的垫部的简略侧视图。
图12为示出布置在第二段带构件与第三段带构件之间的垫部的简略侧视图。
图13为对插入根据本发明的垫部的情况和不插入根据本发明的垫部的情况进行比较的现实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及实现的方法,参照附图和下面详述的实施例可以清楚理解。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以下所示的实施例,而是可以被实现为与其不同的各种形态,这些实施例只是为了使得本发明的公开完整,为向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告知发明的完整范围而提供,本发明仅由权利要求的范围定义。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具体内容。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结构要素,而与附图无关。并且“和/或”包括所提及的道具的各个或一个以上的所有组合。
尽管“第一”、“第二”等术语用于说明多种结构要素,但这些结构要素不限于术语。术语仅用于从其他结构要素中区分一个结构要素。因此,在本发明的技术思想之内,以下所提及的第一结构要素也可以是第二结构要素。
本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用于说明实施例,而并非用于限制本发明。在本说明书中,除非文字上另有明确规定,否则单数形式包括复数形式。说明书中所使用的“包括(comprises)”和/或“包括的(comprising)”不排除所提及的结构要素之外的一个以上的其他结构要素的存在或附加。
除非另有定义,否则本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能够以可由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共同理解的含义来使用。并且,除非另外明确定义,否则被通常所使用的词典所定义的术语不应以理想性或过度的含义来解释。
如图所示,“在……下面(below)”、“在……之下(beneath)”、“下部(lower)”、“在……上面(above)”或“上部(upper)”等空间相对术语可为了易于描述一个结构要素和其他结构要素之间的相关关系而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应理解为除了图中所示的方向以外,还包括在使用时或工作时结构要素的不同方向。例如,当翻转图中所示的结构要素时,被描述为在另一结构要素“下面(below)”或“之下(beneath)”的结构要素可以放置于另一结构要素的“上面(above)”。因此,示例性术语“在……下面”可以包括上面和下面两个方向。组件也可以沿其他方向定向,以便可以根据方向解释空间相对术语。结构要素可以沿其他方向定向,由此,空间相对术语可根据定向进行解释。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图1为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线缆引导装置的部分立体图,图2为图1的立体图的左侧视图,图3为图1的立体图的右侧视图,图4为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线缆引导装置整体的立体图。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线缆引导装置用于机床、电子设备、工业机器人、运输机械等,且用于将对这些进行移动的机械或机械的移动部进行供电、供液、供气等的电缆、光纤线缆、流体供给软管等的柔性线缆或软管等(下面,称为“线缆”)保护引导。
但为了方便说明,在图1至图3中仅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线缆引导装置的一部分,而根据本发明的线缆引导装置的整体形状可以参见图4。
参照图1至图4,根据本发明的线缆引导装置100包括:多个带构件110、120、130;第一端侧固定部200,紧固于上述多个带构件110、120、130的一侧;及第二端侧固定部300,紧固于上述多个带构件110、120、130的另一侧。
此时,上述带构件在本领域中可以被称为“脚件”,但是在本发明中不限上述制带构件的名称。
图5为示出在图1的立体图中除第一端侧固定部之外的状态的立体图。
参照图1至图5,上述多个带构件110、120、130包括:第一段带构件110;第二段带构件120,位于上述第一段带构件110的上部;及第三段带构件130,位于上述第二段带构件120的上部。
此时,虽然图中示出上述多个带构件110、120、130由三段构成,但与此不同,上述多个带构件110、120、130可以由两段以上构成,因此在本发明中,在上述多个带构件110、120、130由两段以上构成的条件的前提下,上述多个带构件110、120、130的数量不受限制。
另一方面,上述多个带构件110、120、130以第一段、第二段及第三段层叠,因此,在本发明中,上述多个带构件110、120、130可被定义为多个带构件层叠而成的“层叠带构件”。
接下来,参照图5,上述多个带构件110、120、130分别包括多个带构件单位体。
更具体而言,如上所述,上述多个带构件110、120、130包括:第一段带构件110;第二段带构件120,位于上述第一段带构件110的上部;及第三段带构件130,位于上述第二段带构件120的上部。
首先,上述第一段带构件的多个带构件单位体包括:第一段带构件的一侧最外围单位体111,布置在一侧最外围;第一段带构件的另一侧最外围单位体112,布置在另一侧最外围;及第一段带构件内侧单位体113,位于上述第一段带构件的一侧最外围单位体111与上述第一段带构件的另一侧最外围单位体112之间。
此时,虽然图中示出上述第一段带构件的多个带构件单位体为三个,但上述第一段带构件的多个带构件单位体可以为两个以上,因此在本发明中,在上述第一段带构件的多个带构件单位体为两个以上的条件的前提下,上述第一段带构件的多个带构件单位体的数量不受限制。
另外,上述第一段带构件的多个带构件单位体可以分别分离并并列布置,或与此不同地,上述第一段带构件的多个带构件单位体可以成型为一体并连续并列布置,另外,与此不同地,上述第一段带构件的多个带构件单位体可以通过粘合工具粘合并连续并列布置。
其次,上述第二段带构件的多个带构件单位体包括:第二段带构件的一侧最外围单位体121,布置在一侧最外围;第二段带构件的另一侧最外围单位体122,布置在另一侧最外围;及第二段带构件内侧单位体123,位于上述第二段带构件的一侧最外围单位体121与上述第二段带构件的另一侧最外围单位体122之间。
此时,虽然图中示出上述第二段带构件的多个带构件单位体为三个,但上述第二段带构件的多个带构件单位体可以为两个以上,因此在本发明中,在上述第二段带构件的多个带构件单位体为两个以上的条件的前提下,上述第二段带构件的多个带构件单位体的数量不受限制。
另外,上述第二段带构件的多个带构件单位体可以分别分离并并列布置,或与此不同地,上述第二段带构件的多个带构件单位体可以成型为一体并连续并列布置,另外,与此不同地,上述第二段带构件的多个带构件单位体可以通过粘合工具粘合并连续并列布置。
其次,上述第三段带构件的多个带构件单位体包括:第三段带构件的一侧最外围单位体131,布置在一侧最外围;第三段带构件的另一侧最外围单位体132,布置在另一侧最外围;及第三段带构件内侧单位体133,布置在上述第三段带构件的一侧最外围单位体131与上述第三段带构件的另一侧最外围单位体132之间。
此时,虽然图中示出上述第三段带构件的多个带构件单位体为六个,但上述第三段带构件的多个带构件单位体可以为两个以上,因此在本发明中,在上述第三段带构件的多个带构件单位体为两个以上的条件的前提下,上述第三段带构件的多个带构件单位体的数量不受限制。
另外,上述第三段带构件的多个带构件单位体可以分别分离并并列布置,或与此不同地,上述第三段带构件的多个带构件单位体可以成型为一体并连续并列布置,另外,与此不同地,上述第三段带构件的多个带构件单位体可以通过粘合工具粘合并连续并列布置。
另一方面,在下面将描述的多关节支撑构件插入到上述第一段带构件、上述第二段带构件及上述第三段带构件中至少一个带构件中。下面将对此进行描述。
接下来,参照图1至图4,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线缆引导装置100包括:第一端侧固定部200,紧固于上述多个带构件110、120、130的一侧;及第二端侧固定部300,紧固于上述多个带构件110、120、130的另一侧。
此时,紧固于上述多个带构件110、120、130的一侧的第一端侧固定部200和紧固于上述多个带构件110、120、130的另一侧的第二端侧固定部300的构成可以具有相互对应的形状,上述第一端侧固定部200和上述第二端侧固定部300的构成可以根据上述多个带构件110、120、130的数量而不同,而不是在本发明中的必需构成,上述固定部在本领域是显而易见的,因此下面省略具体说明。
接下来,参照图1至图4,根据本发明的线缆引导装置100包括插入到上述多个带构件110、120、130中至少一个带构件的多关节支撑构件400、500。
也就是说,上述多个带构件110、120、130包括:第一段带构件110;第二段带构件120,位于上述第一段带构件110的上部;及第三段带构件130,位于上述第二段带构件120的上部,且在本发明中包括插入到上述第一段带构件110、上述第二段带构件120及上述第三段带构件130中至少一个带构件中的多关节支撑构件400、500。
更具体而言,如上所述,上述第一段带构件110包括多个带构件单位体,上述第一段带构件的多个带构件单位体包括:第一段带构件的一侧最外围单位体111,布置在一侧最外围;第一段带构件的另一侧最外围单位体112,布置在另一侧最外围;及第一段带构件内侧单位体113,位于上述第一段带构件的一侧最外围单位体111与上述第一段带构件的另一侧最外围单位体112之间。
此时,如图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多关节支撑构件400可以分别插入到上述第一段带构件的一侧最外围单位体111、上述第一段带构件的另一侧最外围单位体112及上述第一段带构件内侧单位体113中。
但虽然在图中示出多关节支撑构件400还插入到上述第一段带构件内侧单位体113中,但与此不同地,多关节支撑构件400可以仅插入到上述第一段带构件的一侧最外围单位体111和上述第一段带构件的另一侧最外围单位体112中,在此情况下,如上所述的线缆,例如,电缆、光纤线缆、流体供给软管等的柔性线缆或软管等可以插入到上述第一段带构件内侧单位体113中。
另外,如上所述,上述第二段带构件120包括多个带构件单位体,上述第二段带构件的多个带构件单位体包括:第二段带构件的一侧最外围单位体121,布置在一侧最外围;第二段带构件的另一侧最外围单位体122,布置在另一侧最外围;及第二段带构件内侧单位体123,位于上述第二段带构件的一侧最外围单位体121与上述第二段带构件的另一侧最外围单位体122之间。
此时,如图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多关节支撑构件500可以分别插入到上述第二段带构件的一侧最外围单位体121、上述第二段带构件的另一侧最外围单位体122及上述第二段带构件内侧单位体123中。
但虽然在图中示出多关节支撑构件500还插入到上述第二段带构件内侧单位体123中,但与此不同地,多关节支撑构件500可以仅插入到上述第二段带构件的一侧最外围单位体121和上述第二段带构件的另一侧最外围单位体122中,在此情况下,如上所述的线缆,例如,电缆、光纤线缆、流体供给软管等的柔性线缆或软管等可以插入到上述第二段带构件内侧单位体123中。
另外,如上所述,上述第三段带构件130包括多个带构件单位体,上述第三段带构件的多个带构件单位体包括:第三段带构件的一侧最外围单位体131,布置在一侧最外围;第三段带构件的另一侧最外围单位体132,布置在另一侧最外围;及第三段带构件内侧单位体133,位于上述第三段带构件的一侧最外围单位体131与上述第三段带构件的另一侧最外围单位体132之间。
此时,虽然图中未示出,如上所述的线缆,例如,电缆、光纤线缆、流体供给软管等的柔性线缆或软管等可以插入到上述第三段带构件的一侧最外围单位体131、上述第三段带构件的另一侧最外围单位体132及上述第三段带构件内侧单位体133中。
通过如上所述的构成,根据本发明的线缆引导装置100包括插入到上述多个带构件110、120、130中至少一个带构件的多关节支撑构件400、500。
此时,虽然在图中示出多关节支撑构件400、500分别插入到第一段带构件110和上述第二段带构件120,但与此不同地,例如,上述多关节支撑构件可以仅插入到上述第一段带构件中,或也可以仅插入到上述第二段带构件中,但上述多关节支撑构件必须插入到上述多个带构件110、120、130中的至少一个,因此在本发明中可以定义为包括插入到上述多个带构件110、120、130中至少一个带构件的多关节支撑构件400、500。
图6为示出多关节支撑构件的一个实例的立体图。
参照图6,上述多关节支撑构件500可以使多个多关节支撑构件块体511、512、513连续紧固而成,上述多个多关节支撑构件块体511、512、513中位于最外围的多关节支撑构件块体与限位件520紧固,上述限位件520紧固于如上所述的第一端侧固定部200,从而可以固定上述多关节支撑构件500。
关于通过上述多关节支撑构件、限位件的固定的内容是在本领域显而易见的,因此将省略具体说明。
接下来,参照图1至图5,根据本发明的线缆引导装置100包括布置在上述多个带构件110、120、130之间的垫部600、700。
在本发明中,上述垫部600、700优选由选自由聚氯乙烯(Poly Vinyl Chloride,PVC)、热塑弹性体(Thermo Plastic Elastomer,TPE)及热塑聚氨酯(Thermo PlasticUrethane,TPU)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个材料制成,但在本发明中上述垫部600、700的材料不受限制。
如上所述,在一般线缆引导装置的情况下,通过上述线缆引导装置的驱动在上述多个带构件之间发生摩擦,从而存在由于上述摩擦导致上述多个带构件磨损的问题。
由于上述带构件的磨损而产生粉尘,该粉尘在使用上述线缆引导装置的环境中作为杂质起作用。
但在本发明中,通过包括布置在上述多个带构件110、120、130之间的垫部600、700来使在上述线缆引导装置驱动时在上述多个带构件之间发生的摩擦最小化,从而能够抑制由于上述带构件的磨损导致的粉尘产生。
更具体而言,上述垫部600、700包括:第一垫部600,布置在上述第一段带构件110与上述第二段带构件120之间;及第二垫部700,布置在上述第二段带构件120与上述第三段带构件130之间。
也就是说,在上述线缆引导装置驱动时,上述第一垫部600使在上述第一段带构件110与上述第二段带构件120之间发生的摩擦最小化,从而可以抑制由于上述第一段带构件110和上述第二段带构件120的磨损导致的粉尘产生。
另外,在上述线缆引导装置驱动时,上述第二垫部700使在上述第二段带构件120与上述第三段带构件130之间发生的摩擦最小化,从而可以抑制由于上述第二段带构件120和上述第三段带构件130的磨损导致的粉尘产生。
另一方面,在图中示出垫部分别布置在上述第一段带构件110与上述第二段带构件120之间和在上述第二段带构件120与上述第三段带构件130之间。
但与此不同地,在本发明中,当以包括如上所述的多关节支撑构件的带构件为基准,存在位于包括上述多关节支撑构件的带构件的上部或下部的带构件时,优选将上述垫部布置在包括上述多关节支撑构件的带构件与位于上述上部或下部的带构件之间。
例如,如图1至图5所示,上述第一段带构件110包括多关节支撑构件400,因此,以上述第一段带构件110为基准,第二段带构件120位于上述第一段带构件110的上部,因此,将垫部布置在上述第一段带构件110与上述第二段带构件120之间。
另外,如图1至图5所示,上述第二段带构件120包括多关节支撑构件500,因此,以上述第二段带构件120为基准,第三段带构件130位于上述第二段带构件120的上部,因此将垫部布置在上述第二段带构件120与上述第三段带构件130之间。
如上所述,在本发明中,当以包括如上所述的多关节支撑构件的带构件为基准,存在位于包括上述多关节支撑构件的带构件的上部或下部的带构件时,将垫部布置在其之间是因为,由于上述多关节支撑构件导致的带构件的磨损严重。
也就是说,在仅包括相对软性的上述线缆的带构件的情况下,带构件的磨损甚微,但包括相对刚性的上述多关节支撑构件的带构件的情况下,由于上述多关节支撑构件导致的带构件的磨损严重,因此在本发明中,可以以包括上述多关节支撑构件的带构件为基准设定上述垫部的插入位置。
下面,对于根据本发明的带构件和垫部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图7为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带构件的简略侧视图。
参照图7,根据本发明的多个带构件可以包括:第一段带构件110;第二段带构件120,位于上述第一段带构件110的上部;及第三段带构件130,位于上述第二段带构件120的上部。
此时,上述多个带构件110、120、130分别包括多个带构件单位体,如上所述。
例如,上述第一段带构件110包括:第一段带构件第一单位体111;第一段带构件第二单位体113,与上述第一段带构件第一单位体111相邻地定位;及第一段带构件第三单位体112,与上述第一段带构件第二单位体113相邻地定位。
在上面将第一段带构件第一单位体111定义为第一段带构件的一侧最外围单位体111,将第一段带构件第二单位体113定义为第一段带构件内侧单位体113,将第一段带构件第三单位体112定义为第一段带构件的另一侧最外围单位体112,但在本发明中这些名称不受限制。
另外,上述第二段带构件120包括:第二段带构件第一单位体121;第二段带构件第二单位体123,与上述第二段带构件第一单位体121相邻地定位;及第二段带构件第三单位体122,与上述第二段带构件第二单位体123相邻地定位。
在上面将第二段带构件第一单位体121定义为第二段带构件的一侧最外围单位体121,将第二段带构件第二单位体123定义为第二段带构件内侧单位体123,将第二段带构件第三单位体122定义为第二段带构件的另一侧最外围单位体122,但在本发明中这些名称不受限制。
另外,上述第三段带构件130包括:第三段带构件第一单位体131;第三段带构件第二单位体133,与上述第三段带构件第一单位体131相邻地定位,由多个带构件单位体构成;及第三段带构件第三单位体132,与上述第三段带构件第二单位体133相邻地定位。
此时,构成上述第三段带构件第二单位体133的多个带构件单位体可以包括:第三段带构件第2-1单位体133a;第三段带构件第2-2单位体133b,与上述第三段带构件第2-1单位体133a相邻地定位;第三段带构件第2-3单位体133c,与上述第三段带构件第2-2单位体133b相邻地定位;及第三段带构件第2-4单位体133d,与上述第三段带构件第2-3单位体133c相邻地定位。但在本发明中,构成上述第三段带构件第二单位体133的多个带构件单位体的数量不受限制。
在上面将第三段带构件第一单位体131定义为第三段带构件的一侧最外围单位体131,将第三段带构件第二单位体133定义为第三段带构件内侧单位体133,将第三段带构件第三单位体132定义为第三段带构件的另一侧最外围单位体132,但在本发明中这些名称不受限制。
此时,上述第一段带构件第一单位体111包括第1-1主体部111a,上述第一段带构件第二单位体113包括第1-2主体部113a,上述第一段带构件第三单位体112包括第1-3主体部112a。
虽然在图中示出上述第1-1主体部至上述第1-3主体部呈椭圆形管状,但与此不同地,上述第1-1主体部至上述第1-3主体部可以呈圆形管状,但在本发明中上述第1-1主体部至上述第1-3主体部的形状不受限制。下面,同样地适用于所有主体部。
接下来,参照图7,上述第一段带构件110包括使上述第1-1主体部111a和上述第1-2主体部113a连接的第1-1连接点141,且还包括位于上述第1-1连接点141的上部的上部第1-1空间151a和位于上述第1-1连接点141的下部的下部第1-1空间151b。
另外,上述第一段带构件110包括使上述第1-2主体部113a和上述第1-3主体部112a连接的第1-2连接点142,且还包括位于上述第1-2连接点142的上部的上部第1-2空间152a和位于上述第1-2连接点142的下部的下部第1-2空间152b。
接下来,参照图7,上述第二段带构件第一单位体121包括第2-1主体部121a,上述第二段带构件第二单位体123包括第2-2主体部123a,上述第二段带构件第三单位体122包括第2-3主体部122a。
此时,上述第二段带构件120包括使上述第2-1主体部121a和上述第2-2主体部123a连接的第2-1连接点161,且还包括位于上述第2-1连接点161的上部的上部第2-1空间171a和位于上述第2-1连接点161的下部的下部第2-1空间171b。
另外,上述第二段带构件120包括使上述第2-2主体部123a和上述第2-3主体部122a连接的第2-2连接点162,且还包括位于上述第2-2连接点162的上部的上部第2-2空间172a和位于上述第2-2连接点162的下部的下部第2-2空间172b。
另一方面,上述第三段带构件130的构成也可以以与上述第一段带构件和第二段带构件相同的方式进行定义。
图8为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例的垫部的立体图,图9为图8的侧视图。此时,图8和图9中示出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例的垫部相当于图1至图5示出的布置在第一段带构件与第二段带构件之间的垫部。
参照图8和图9,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例的垫部700包括:第一底座板710,具有上表面710a和下表面710b;上部第1-1凹陷部711,位于上述第一底座板710的上表面710a侧;上部第1-2凹陷部731,与上述上部第1-1凹陷部711相邻地定位;上部第1-3凹陷部751,与上述上部第1-2凹陷部731相邻地定位;上部第1-1间距部771,位于上述上部第1-1凹陷部711和上述上部第1-2凹陷部731连接的地点;及上部第1-2间距部781,位于上述上部第1-2凹陷部731和上述上部第1-3凹陷部751连接的地点。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例的垫部700包括:第一底座板710,具有上表面710a和下表面710b;下部第1-1凹陷部721,位于上述第一底座板710的下表面710b侧;下部第1-2凹陷部741,与上述下部第1-1凹陷部721相邻地定位;下部第1-3凹陷部761,与上述下部第1-2凹陷部741相邻地定位;下部第1-1间距部772,位于上述下部第1-1凹陷部721和上述下部第1-2凹陷部741连接的地点;及下部第1-2间距部782,位于上述下部第1-2凹陷部741和上述下部第1-3凹陷部761连接的地点。
此时,上述上部第1-1凹陷部711与上述下部第1-1凹陷部721相对地定位,上述上部第1-2凹陷部731与上述下部第1-2凹陷部741相对地定位,上述上部第1-3凹陷部751与上述下部第1-3凹陷部761相对地定位。
另外,上述上部第1-1间距部771与上述下部第1-1间距部772相对地定位,上述上部第1-2间距部781与上述下部第1-2间距部782相对地定位。
基于如上所述的理由,在上部凹陷部和下部凹陷部相对的位置,上述第一底座板710的厚度相对薄,但在上部间距部和下部间距部相对的位置,上述第一底座板710的厚度相对厚。
此时,在包括根据本发明的垫部的线缆引导装置驱动时,上述垫部需要根据上述线缆引导装置的驱动灵活地进行形状改变,但在上部间距部和下部间距部相对的位置,上述第一底座板710的厚度相对厚,因此在该区域不会灵活地进行垫部的形状改变。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例的垫部700可以包括:第一中空部772,位于上述上部第1-1间距部771和上述下部第1-1间距部772相对的上述第一底座板710的第一区域;及第二中空部783,位于上述上部第1-2间距部781和上述下部第1-2间距部782相对的上述第一底座板710的第二区域。
上述第一中空部772和第二中空部783可以沿上述第一底座板710的长度方向长长地形成,但在本发明中上述第一中空部772和第二中空部783的形状不受限制。
图11为示出布置在第一段带构件与第二段带构件之间的垫部的简略侧视图。
如图11所示,可以将上述的图8和图9的垫部布置在第一段带构件110与第二段带构件120之间。
此时,如图8和图9中说明,上述垫部包括多个凹陷部,例如,包括上述上部第1-1凹陷部711、上述下部第1-1凹陷部721、上述上部第1-2凹陷部731、上述下部第1-2凹陷部741、上述上部第1-3凹陷部751及上述下部第1-3凹陷部,另外,上述垫部包括多个间距部,例如,包括上述上部第1-1间距部771、上述下部第1-1间距部772、上述上部第1-2间距部781及上述下部第1-2间距部782。
另外,如图7中说明,上述第一段带构件110包括多个主体部,例如,包括上述第1-1主体部111a、上述第1-2主体部113a及上述第1-3主体部112a,上述第一段带构件110包括多个空间,例如,包括上部第1-1空间151a、下部第1-1空间151b、上部第1-2空间152a及下部第1-2空间152b。
另外,如图7中说明,上述第二段带构件120包括多个主体部,例如,包括上述第2-1主体部121a、上述第2-2主体部123a及上述第2-3主体部122a,上述第二段带构件120包括多个空间,例如,包括上述上部第2-1空间171a、上述下部第2-1空间171b、上述上部第2-2空间172a及上述下部第2-2空间172b。
此时,如图11所示,上述垫部的多个凹陷部位于分别与上述第一段带构件的多个主体部或上述第二段带构件的多个主体部相对应的区域,上述垫部的多个间距部位于分别与上述第一段带构件的多个空间或上述第二段带构件的多个空间相对应的区域。
例如,如图11所示,上述第2-1主体部121a对应地位于上述上部第1-1凹陷部711,上述第1-1主体部111a对应地位于上述下部第1-1凹陷部721,上述第2-2主体部123a对应地位于上述上部第1-2凹陷部731,上述第1-2主体部113a对应地位于上述下部第1-2凹陷部741,上述第2-3主体部122a对应地位于上述上部第1-3凹陷部751,上述第1-3主体部112a对应地位于上述下部第1-3凹陷部。
另外,如图11所示,上述上部第1-1间距部771与上述下部第2-1空间171b对应地定位,上述下部第1-1间距部772与上述上部第1-1空间151a对应地定位,上述上部第1-2间距部781与上述下部第2-2空间172b对应地定位,上述下部第1-2间距部782与上述上部第1-2空间152a对应地定位。
如上所述,在本发明中,通过包括布置在上述多个带构件110、120、130之间的垫部600、700来使在上述线缆引导装置驱动时在上述多个带构件之间发生的摩擦最小化,从而能够抑制由于上述带构件的磨损导致的粉尘产生。
此时,在本发明中,在通过上述垫部抑制产生粉尘的同时,如上述的图11所示,通过将上述垫部的多个凹陷部位于分别与上述第一段带构件的多个主体部或上述第二段带构件的多个主体部相对应的区域,另外,将上述垫部的多个间距部位于分别与上述第一段带构件的多个空间或上述第二段带构件的多个空间相对应的区域,从而能够防止在上述多个带构件相互之间脱离。
也就是说,在一般带构件的情况下,当将带构件层叠成多层,例如,层叠成第一段带构件和第二段带构件时,发生上述第一段带构件和上述第二段带构件相互脱离的情况。
然而,在本发明中,通过上述垫部的多个凹陷部和多个间距部,可以防止上述第二段带构件和上述第一段带构件相互脱离。
图10为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例的垫部的剖视图。此时,图10中示出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例的垫部可以相当于布置在图1至图5中示出的第二段带构件与第三段带构件之间的垫部。
另一方面,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例的垫部除了下面将描述的内容之外可以参见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例的垫部。
参照图10,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例的垫部800包括:第二底座板810,具有上表面810a和下表面810b;多个上部凹陷部821、822、823、824、825、826,位于上述第二底座板810的上表面810a侧;及多个上部间距部831、832、833、834、835,分别位于上述多个上部凹陷部821、822、823、824、825、826中相邻的两个上部凹陷部连接的地点。
上述上部凹陷部和上部间距部的定义可以参照上述第一实例的垫部。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例的垫部800包括:第二底座板810,具有上表面810a和下表面810b;及多个下部凹陷部841、842、843,位于上述第二底座板810的下表面810b侧。
此时,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例的垫部可以布置在如上所述的第二段带构件与第三段带构件之间,如图1至图5所示,第二段带构件的带构件单位体和第三段带构件的带构件单位体的大小相互不同。
也就是说,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例的垫部可被理解为能够适用于带构件的单位体的大小相互不同的层叠带构件。
更具体而言,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例的垫部800中,位于上表面810a的凹陷部的大小和位于下表面810b的凹陷部的大小不同,例如,如图10所示,在上述多个下部凹陷部841、842、843中的任意一个可以跨着上述多个上部凹陷部821、822、823、824、825、826中相邻的两个上部凹陷部所在的区域定位。
但虽然在图10中示出一个下部凹陷部841跨着相邻的两个上部凹陷部821、822所在的区域定位,但与此不同地,例如,一个下部凹陷部841可以跨着相互邻接的三个上部凹陷部821、822、823所在的区域定位。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例的垫部800可以定义为使得上述多个下部凹陷部841、842、843中的任意一个跨着上述多个上部凹陷部821、822、823、824、825、826中相互邻接的两个以上的上部凹陷部所在的区域定位。
另一方面,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例的垫部800可以包括分别位于上述多个下部凹陷部841、842、843中相互邻接的两个下部凹陷部连接的地点的多个下部间距部(图中未示出)。
例如,上述多个下部间距部可以分别与附图标号832的间距部和附图标号834的上部间距部所在的区域对应地定位。
但在这些多个下部间距部所在的区域,上述第二底座板810的厚度相对厚,此时,当包括根据本发明的垫部的线缆引导装置驱动时,上述垫部需要根据上述线缆引导装置的驱动灵活地进行形状改变,但在多个下部间距部所在的区域,上述第二底座板810的厚度相对厚,因此在该区域不会灵活地进行垫部的形状改变。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例的垫部800包括分别位于上述多个下部凹陷部841、842、843中相互邻接的两个下部凹陷部连接的假想的地点的多个槽部851、852。
也就是说,如上所述,在上述多个下部凹陷部841、842、843中相互邻接的两个下部凹陷部连接的假想的地点,原来存在多个下部间距部(图中未示出),但在本发明中可以理解为使多个槽部851、852位于上述地点。
图12为示出布置在第二段带构件与第三段带构件之间的垫部的简略侧视图。
如图12所示,可以将图10中的垫部800布置在第二段带构件120与第三段带构件130之间。
将上述垫部800布置在第二段带构件120与第三段带构件130之间的原理与将垫部在上述的图11的第一段带构件与第二段带构件之间的原理相同,因此将省略具体说明。
但参照图12可见,上述图10的附图标号851的槽部位于第二段带构件120的上部第2-1空间171a,图10的附图标号852的槽部位于第二段带构件120的上部第2-2空间172a。
图13为对插入根据本发明的垫部的情况和不插入根据本发明的垫部的情况进行比较的现实照片。
在图13中,不适用改进方案的情况是不插入根据本发明的垫部的情况,而适用改进方案的情况相当于插入根据本发明的垫部的情况。
此时,不适用改进方案的情况是运行线缆引导装置50万次的情况,适用改进方案的情况相当于运行线缆引导装置75万次的情况。
如图13所示,在不适用改进方案的情况下,可以确认带构件的磨损程度严重,且产生的粉尘量也相当大。
但在适用根据本发明的垫部的适用改进方案的情况下,尽管与不适用改进方案的情况相比还进行了运行25万次,带的磨损程度也与不适用改进方案的情况相比更良好,尤其,可以确认产生的粉尘量大大减少。
如上所述,在本发明中通过包括布置在上述多个带构件110、120、130之间的垫部600、700来使在上述线缆引导装置驱动时在上述多个带构件之间发生的摩擦最小化,从而能够抑制由于上述带构件的磨损导致的粉尘产生。
另外,在本发明中可以通过上述垫部的多个凹陷部和多个间距部防止多个带构件相互脱离。
以上虽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改变本发明的技术思想或必须特征的前提下可将其实施为其他具体形态。因此,应该理解,上述实施例在所有方面都是示例性的和非限制性的。
Claims (15)
1.一种线缆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带构件;以及
垫部,布置在所述多个带构件之间,
所述垫部包括:
第一底座板,具有上表面和下表面;
两个以上的上部凹陷部包括:
上部第1-1凹陷部,位于所述第一底座板的上表面侧;上部第1-2凹陷部,与所述上部第1-1凹陷部相邻地定位;
上部第1-3凹陷部,与所述上部第1-2凹陷部相邻地定位;
上部第1-1间距部,位于所述上部第1-1凹陷部和所述上部第1-2凹陷部连接的地点;及
上部第1-2间距部,位于所述上部第1-2凹陷部和所述上部第1-3凹陷部连接的地点,
两个以上的下部凹陷部,包括:
下部第1-1凹陷部,位于所述第一底座板的下表面侧;
下部第1-2凹陷部,与所述下部第1-1凹陷部相邻地定位;
下部第1-3凹陷部,与所述下部第1-2凹陷部相邻地定位;
下部第1-1间距部,位于所述下部第1-1凹陷部和所述下部第1-2凹陷部连接的地点;及
下部第1-2间距部,位于所述下部第1-2凹陷部和所述下部第1-3凹陷部连接的地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关节支撑构件,所述多关节支撑构件插入到所述多个带构件中至少一个带构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缆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当以包括所述多关节支撑构件的带构件为基准,存在位于包括所述多关节支撑构件的带构件的上部或下部的带构件时,在包括所述多关节支撑构件的带构件与位于所述上部或所述下部的带构件之间布置所述垫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垫部由选自由聚氯乙烯、热塑弹性体及热塑聚氨酯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个材料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带构件包括:第一段带构件;第二段带构件,位于所述第一段带构件的上部;及第三段带构件,位于所述第二段带构件的上部,
所述垫部包括:第一垫部,布置在所述第一段带构件与所述第二段带构件之间;及第二垫部,布置在所述第二段带构件与所述第三段带构件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缆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段带构件包括:第一段带构件第一单位体;第一段带构件第二单位体,与所述第一段带构件第一单位体相邻地定位;及第一段带构件第三单位体,与所述第一段带构件第二单位体相邻地定位,
所述第二段带构件包括:第二段带构件第一单位体;第二段带构件第二单位体,与所述第二段带构件第一单位体相邻地定位;及第二段带构件第三单位体,与所述第二段带构件第二单位体相邻地定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缆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段带构件第一单位体包括第1-1主体部,所述第一段带构件第二单位体包括第1-2主体部,所述第一段带构件第三单位体包括第1-3主体部,
所述第一段带构件包括:第1-1连接点,使所述第1-1主体部和所述第1-2主体部连接;上部第1-1空间,位于所述第1-1连接点的上部;下部第1-1空间,位于所述第1-1连接点的下部;第1-2连接点,使所述第1-2主体部和所述第1-3主体部连接;上部第1-2空间,位于所述第1-2连接点的上部;及下部第1-2空间,位于所述第1-2连接点的下部,
所述第二段带构件第一单位体包括第2-1主体部,所述第二段带构件第二单位体包括第2-2主体部,所述第二段带构件第三单位体包括第2-3主体部,
所述第二段带构件包括:第2-1连接点,使所述第2-1主体部和所述第2-2主体部连接;上部第2-1空间,位于所述第2-1连接点的上部;下部第2-1空间,位于所述第2-1连接点的下部;第2-2连接点,使所述第2-2主体部和所述第2-3主体部连接;上部第2-2空间,位于所述第2-2连接点的上部;及下部第2-2空间,位于所述第2-2连接点的下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部第1-1凹陷部与所述下部第1-1凹陷部相对地定位,所述上部第1-2凹陷部与所述下部第1-2凹陷部相对地定位,所述上部第1-3凹陷部与所述下部第1-3凹陷部相对地定位,
所述上部第1-1间距部与所述下部第1-1间距部相对地定位,所述上部第1-2间距部与所述下部第1-2间距部相对地定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线缆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中空部,位于所述上部第1-1间距部和所述下部第1-1间距部相对的所述第一底座板的第一区域;及
第二中空部,位于所述上部第1-2间距部和所述下部第1-2间距部相对的所述第一底座板的第二区域。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线缆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1主体部对应地位于所述上部第1-1凹陷部,所述第1-1主体部对应地位于所述下部第1-1凹陷部,所述第2-2主体部对应地位于所述上部第1-2凹陷部,所述第1-2主体部对应地位于所述下部第1-2凹陷部,所述第2-3主体部对应地位于所述上部第1-3凹陷部,所述第1-3主体部对应地位于所述下部第1-3凹陷部,
所述上部第1-1间距部与所述下部第2-1空间对应地定位,所述下部第1-1间距部与所述上部第1-1空间对应地定位,所述上部第1-2间距部与所述下部第2-2空间对应地定位,所述下部第1-2间距部与所述上部第1-2空间对应地定位。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垫部包括:
第二底座板,具有上表面和下表面;
多个上部凹陷部,位于所述第二底座板的上表面侧;及
多个上部间距部,分别位于所述多个上部凹陷部中相邻的两个上部凹陷部连接的地点。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线缆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垫部还包括多个下部凹陷部,所述多个下部凹陷部位于所述第二底座板的下表面侧。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线缆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下部凹陷部中的任意一个跨着所述多个上部凹陷部中相互邻接的两个以上的上部凹陷部所在的区域定位。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线缆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下部间距部,所述多个下部间距部分别位于所述多个下部凹陷部中相互邻接的两个下部凹陷部连接的地点。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线缆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槽部,所述多个槽部分别位于所述多个下部凹陷部中相互邻接的两个下部凹陷部连接的假想的地点。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KR1020190143101A KR102088027B1 (ko) | 2019-11-11 | 2019-11-11 | 패드부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케이블 안내장치 |
KR10-2019-0143101 | 2019-11-11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787298A CN112787298A (zh) | 2021-05-11 |
CN112787298B true CN112787298B (zh) | 2023-03-10 |
Family
ID=698098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685971.XA Active CN112787298B (zh) | 2019-11-11 | 2020-07-16 | 线缆引导装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KR (2) | KR102088027B1 (zh) |
CN (1) | CN112787298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2527269B1 (ko) * | 2020-09-10 | 2023-05-02 | 삼원액트 주식회사 | 벨트부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케이블 안내장치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120093759A (ko) * | 2011-02-15 | 2012-08-23 | 가부시기가이샤쯔바기모도체인 | 다관절형 케이블류 보호 안내 장치 |
KR20160125774A (ko) * | 2015-04-22 | 2016-11-01 | 성문규 | 호스를 이용한 케이블 지지 보호유닛 |
KR101743953B1 (ko) * | 2017-01-23 | 2017-06-07 | 성호철 | 다관절형 지지부재를 포함한 케이블 및 적층형 케이블 |
KR101765509B1 (ko) * | 2016-11-21 | 2017-08-07 | 주식회사 토마스엔지니어링 | 태양광 설비 제조에 사용되는 다목적 공간부를 갖는 케이블 및 다목적 공간부를 갖는 적층형 케이블 |
CN107580736A (zh) * | 2016-02-23 | 2018-01-12 | 托马斯工程株式会社 | 具有多功能空间部电缆 |
CN109219910A (zh) * | 2016-05-26 | 2019-01-15 | Ls电线有限公司 | 电缆类保护装置用多重套管以及包括其的电缆类保护装置 |
KR20190040624A (ko) * | 2017-10-11 | 2019-04-19 | 김병길 | 방염 케이블 트레이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1579543A4 (en) | 2002-11-22 | 2006-07-26 | Gore Enterprise Holdings Inc | ELEMENT FOR SUPPORTING AN ENSEMBLE |
-
2019
- 2019-11-11 KR KR1020190143101A patent/KR102088027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20
- 2020-03-05 KR KR1020200027921A patent/KR102281013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20-07-16 CN CN202010685971.XA patent/CN112787298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120093759A (ko) * | 2011-02-15 | 2012-08-23 | 가부시기가이샤쯔바기모도체인 | 다관절형 케이블류 보호 안내 장치 |
CN102684132A (zh) * | 2011-02-15 | 2012-09-19 | 株式会社椿本链条 | 多关节型缆线类保护引导装置 |
KR20160125774A (ko) * | 2015-04-22 | 2016-11-01 | 성문규 | 호스를 이용한 케이블 지지 보호유닛 |
CN107580736A (zh) * | 2016-02-23 | 2018-01-12 | 托马斯工程株式会社 | 具有多功能空间部电缆 |
CN109219910A (zh) * | 2016-05-26 | 2019-01-15 | Ls电线有限公司 | 电缆类保护装置用多重套管以及包括其的电缆类保护装置 |
KR101765509B1 (ko) * | 2016-11-21 | 2017-08-07 | 주식회사 토마스엔지니어링 | 태양광 설비 제조에 사용되는 다목적 공간부를 갖는 케이블 및 다목적 공간부를 갖는 적층형 케이블 |
KR101743953B1 (ko) * | 2017-01-23 | 2017-06-07 | 성호철 | 다관절형 지지부재를 포함한 케이블 및 적층형 케이블 |
WO2018135686A1 (ko) * | 2017-01-23 | 2018-07-26 | 주식회사 토마스엔지니어링 | 다관절형 지지부재를 포함한 케이블 및 적층형 케이블 |
KR20190040624A (ko) * | 2017-10-11 | 2019-04-19 | 김병길 | 방염 케이블 트레이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KR102088027B1 (ko) | 2020-03-11 |
KR102281013B1 (ko) | 2021-07-23 |
KR20210056882A (ko) | 2021-05-20 |
CN112787298A (zh) | 2021-05-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561949B2 (en) | Articulated cable protection and guide apparatus | |
KR101074440B1 (ko) | 다관절형 케이블 보호안내장치 | |
TWI570338B (zh) | 多關節型纜線類保護導引裝置 | |
US8662456B2 (en) | Cable protection and guide device | |
TWI495807B (zh) | 纜線類保護導引裝置 | |
US10059534B2 (en) | Feed hose for feeding connecting elements to a processing unit | |
EP1030426B1 (en) | Cable chain | |
KR101812910B1 (ko) | 플랫 형상 전송 장치 및 그 사용 방법 | |
CN112787298B (zh) | 线缆引导装置 | |
JP2010520379A (ja) | 繊維の搬送可撓菅を備える繊維貼付機械 | |
US7975464B2 (en) | Guide rail for cable protection and guide device | |
US8957310B2 (en) | Cable protection and guide member | |
US7735309B2 (en) | Line routing arrangement | |
KR20110129371A (ko) | 가동부용 조재 | |
US8893465B2 (en) | Cable protection and guide device | |
KR101765509B1 (ko) | 태양광 설비 제조에 사용되는 다목적 공간부를 갖는 케이블 및 다목적 공간부를 갖는 적층형 케이블 | |
EP3401570B1 (en) | Apparatus for connecting components | |
JP7104233B2 (ja) | 多関節型支持部材を含むケーブル | |
US4351432A (en) | Conveyor belt | |
JP6550298B2 (ja) | 力伝達フレーム及びこれを含む運動補助装置 | |
JP7082025B2 (ja) | 線状体保持構造 | |
KR20220039140A (ko) | 다관절 지지부재 | |
WO2020138362A1 (ja) | 導管支持装置 | |
KR102527269B1 (ko) | 벨트부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케이블 안내장치 | |
CN113167055B (zh) | 具有夹式联接件的液压垫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