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86653A - 窗口玻璃、包括该窗口玻璃的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窗口玻璃、包括该窗口玻璃的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86653A
CN112786653A CN202011180085.8A CN202011180085A CN112786653A CN 112786653 A CN112786653 A CN 112786653A CN 202011180085 A CN202011180085 A CN 202011180085A CN 112786653 A CN112786653 A CN 1127866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gion
window glass
buffer
display device
displ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18008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孝燮
金明焕
梁承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Displa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Displa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Displa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Displa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7866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8665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4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10K50/841Self-supporting seal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and not covered by groups H10K10/80, H10K30/80, H10K50/80 or H10K59/80
    • H10K77/10Substrates, e.g. flexible substrates
    • H10K77/111Flexible substrat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2Pixel-defining structures or layers, e.g. bank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1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flexible foldable or roll-able electronic displays, e.g. thin LCD, OLED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1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the geometry or disposition of pixel elements
    • H10K59/1213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the geometry or disposition of pixel elements the pixel elements being TF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3Connection of the pixel electrodes to the thin film transistors [TFT]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4Insulating layers formed between TFT elements and OLED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6Shielding, e.g. light-blocking means over the TF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10K59/871Self-supporting seal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21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relating to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2102/301Details of OLEDs
    • H10K2102/311Flexible OLED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21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relating to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2102/301Details of OLEDs
    • H10K2102/351Thicknes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01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49Organic PV cel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窗口玻璃、包括该窗口玻璃的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窗口玻璃包括:第一面;以及第二面,与所述第一面相对。所述窗口玻璃在所述第二面上包括:第二区域,向第二方向延伸;第三区域,在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的第一方向上与所述第二区域隔开并向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第一区域,配置在所述第三区域与所述第二区域之间;第一缓冲区域,位于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二区域之间;第二缓冲区域,位于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三区域之间。在所述第一区域中具有第一厚度,在所述第二区域以及所述第三区域中具有大于所述第一厚度的第二厚度。在所述第一缓冲区域以及所述第二缓冲区域中形成有多个凹槽图案。

Description

窗口玻璃、包括该窗口玻璃的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窗口玻璃、包括所述窗口玻璃的显示装置以及所述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可折叠显示装置用窗口玻璃、包括所述窗口玻璃的显示装置以及所述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发展,生产出小型、轻量化且性能更加卓越的显示器产品。迄今为止,由于以往的阴极射线管电视(cathode ray tube:CRT)在性能或价格方面具有许多优点而在显示器装置中被广泛使用,然而克服了CRT在小型化或者便携性方面的缺点并具有小型化、轻量化以及低功耗等优点的显示装置,例如等离子显示装置、液晶显示装置以及有机发光显示装置等备受瞩目。
最近,正在开发与平面显示装置不同的各种类型的显示装置。例如,正在开发曲面显示装置、弯曲型显示装置、可折叠显示装置、可卷曲显示装置以及可延展显示装置等之类的各种柔性(Flexible)显示装置。特别是,正在开发能够基于折叠轴双向折叠的可折叠显示装置。
在所述可折叠显示装置的情况下,为了保护显示面最上端,提出有使用了使用高成本的超薄玻璃(UTG)的窗口玻璃,或者使用透明聚酰亚胺膜的结构,但是存在成本、低防护力以及制造工艺上的难度等问题。
发明内容
对此,本发明的技术课题是鉴于这样的问题而提出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于可折叠显示装置且改善了制造成本和可视性的窗口玻璃。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所述窗口玻璃的显示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所述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用于实现上述本发明的目的的根据一实施例的窗口玻璃包括:第一面;以及第二面,与所述第一面相对。所述窗口玻璃在所述第二面上包括:第二区域,向第二方向延伸;第三区域,在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的第一方向上与所述第二区域隔开并向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第一区域,配置在所述第三区域与所述第二区域之间;第一缓冲区域,位于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二区域之间;第二缓冲区域,位于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三区域之间。在所述第一区域中具有第一厚度,在所述第二区域以及所述第三区域中具有大于所述第一厚度的第二厚度。在所述第一缓冲区域以及所述第二缓冲区域中形成有多个凹槽图案。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可以是,所述第一缓冲区域的所述凹槽图案的密度从所述第二区域朝向所述第一区域方向逐渐增加。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可以是,所述凹槽图案的图案宽度为20微米至30(μm)微米。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可以是,所述第一缓冲区域中的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平均厚度从所述第二区域朝向所述第一区域方向逐渐减小。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可以是,所述第二厚度比所述第一厚度大1.5倍以上。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可以是,所述凹槽图案为渐变图案(gradual pattern)。
用于实现上述本发明的目的的根据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包括:第一显示区域;第二显示区域,在第一方向上与所述第一显示区域隔开;折叠区域,配置在所述第一显示区域与所述第二显示区域之间,并沿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延伸;粘合层,配置在所述显示面板上;以及窗口玻璃,包括:第一面;以及第二面,与所述第一面相对。在所述窗口玻璃的所述第二面上包括:第二区域,向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第三区域,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与所述第二区域隔开并向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第一区域,配置在所述第三区域与所述第二区域之间;第一缓冲区域,位于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二区域之间;第二缓冲区域,位于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三区域之间。所述窗口玻璃在所述第一区域中具有第一厚度,在所述第二区域以及所述第三区域中具有大于所述第一厚度的第二厚度。所述窗口玻璃在所述第一缓冲区域以及所述第二缓冲区域中形成有多个凹槽图案。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可以是,所述窗口玻璃的所述第一缓冲区域的所述凹槽图案的密度从所述第二区域朝向所述第一区域方向逐渐增加。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可以是,所述窗口玻璃的所述凹槽图案的图案宽度为20(μm)微米至30(μm)微米。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可以是,所述窗口玻璃的所述第一缓冲区域中的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平均厚度从所述第二区域朝向所述第一区域方向逐渐减小。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可以是,所述窗口玻璃的所述第二厚度比所述第一厚度大1.5倍以上。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可以是,所述折叠区域对应于所述第一区域的一部分。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可以是,所述第一显示区域对应于所述第二区域、所述第一缓冲区域、所述第一区域的一部分,所述第二显示区域对应于所述第三区域、所述第二缓冲区域以及所述第一区域的一部分。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可以是,所述显示面板作为挠性显示面板,包括:基底基板;薄膜晶体管,配置在所述基底基板上;发光结构物,配置在所述薄膜晶体管上;以及薄膜封装层,配置在所述发光结构物上。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可以是,所述窗口玻璃的所述第一面平坦,所述第二面在所述第一区域、所述第一缓冲区域以及所述第二缓冲区域形成有凹槽。可以是,所述粘合层的一部分容纳在所述凹槽内。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可以是,所述凹槽图案为渐变图案(gradual pattern)。
用于实现上述本发明的目的的根据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包括:制造窗口玻璃的步骤;以及利用粘合层在显示面板上粘合窗口玻璃的步骤。制造所述窗口玻璃的步骤包括:在包括第一面以及与所述第一面相对的第二面的窗口玻璃的所述第二面上形成光致抗蚀剂图案的步骤,所述窗口玻璃在所述第二面上包括:第二区域,向第二方向延伸;第三区域,在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的第一方向上与所述第二区域隔开并向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第一区域,配置在所述第三区域与所述第二区域之间;第一缓冲区域,位于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二区域之间;第二缓冲区域,位于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三区域之间;将所述光致抗蚀剂图案作为蚀刻阻挡壁蚀刻所述窗口玻璃的所述第二面的步骤;以及去除所述光致抗蚀剂图案的步骤。在进行所述蚀刻的步骤中,所述光致抗蚀剂图案在所述第二区域以及所述第三区域中覆盖所述第二面,在所述第一区域中使所述第二面暴露,在所述第一缓冲区域以及所述第二缓冲区域中使所述第二面局部性暴露。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可以是,在进行所述蚀刻的步骤中,利用氢氟酸对所述窗口玻璃进行湿式蚀刻。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可以是,所述光致抗蚀剂图案包括在所述第一缓冲区域形成的多个开口图案,基于所述开口图案的开口率从所述第二区域朝向所述第一区域方向逐渐增加。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可以是,所述开口图案为渐变图案(gradual pattern)。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显示装置包括窗口玻璃,所述窗口玻璃包括:具有第二厚度的第二区域及第三区域;以及具有小于所述第二厚度的第一厚度的第一区域,在位于所述第一区域内的折叠区域中形成折叠,因此能够实现包括提高保护强度的同时可折叠、在可视性上没有问题且制造成本降低的窗口玻璃的可折叠显示装置。
然而,本发明的效果不限于上述效果,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构思和领域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扩展。
附图说明
图1a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处于展开状态的立体图。
图1b是图1a的显示装置处于折叠状态的立体图。
图2是图1a的显示装置的折叠区域FA周边的截面图。
图3是图2的显示装置处于折叠状态的折叠区域周边的截面图。
图4是图2的显示装置的第一缓冲区域B1周边的放大截面图。
图5是图4的显示装置的第一缓冲区域B1周边的俯视图。
图6是图2的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板PN的截面图。
图7a至图7f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的截面图以及俯视图。
图8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基底基板 110:缓冲层
TFT:薄膜晶体管 120:第一绝缘层
130:第二绝缘层 VIA:通孔绝缘层
PDL:像素界定膜 TFE:薄膜封装层
200:窗口玻璃 300:粘合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更加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图1a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处于展开状态的立体图。图1b是图1a的显示装置处于折叠状态的立体图。
参照图1a以及图1b,作为所述显示装置10的一例,示例性地示出可折叠显示装置。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可以适用于曲面显示装置、弯曲型显示装置、可卷曲显示装置以及可延展显示装置等之类的各种显示装置。另外,根据本发明的显示装置10可以用于电视或户外广告牌之类的大型电子装置乃至移动电话、个人电脑、笔记本电脑、个人数字终端、汽车导航仪、游戏机、便携式电子设备、手表型电子设备、相机之类的中小型电子装置等。
所述显示装置10包括在显示面上划分的多个区域。所述显示装置10可以根据图像的显示与否被划分为显示区域以及非显示区域(未图示)。所述显示区域是显示图像的区域,所述非显示区域是与所述显示区域相邻且不显示图像的区域。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显示区域可以是矩形形状。所述非显示区域可以与所述显示区域相邻,或者围绕所述显示区域。另外,所述非显示区域也可以被省略。
所述显示装置10的所述显示区域可以与由第一方向D1和与所述第一方向D1垂直的第二方向D2定义的面平行地配置。
所述显示区域可以包括:第一显示区域DA1;第二显示区域DA2,在所述第一方向D1上与所述第一显示区域DA1隔开;以及折叠区域FA,配置在所述第一显示区域DA1与所述第二显示区域DA2之间,并沿所述第二方向D2延伸。
所述显示装置10的所述折叠区域FA可以根据动作沿着折叠轴折叠。所述第一显示区域DA1以及所述第二显示区域DA2可以是不被折叠的非折叠区域。所述折叠轴可以是与所述第二方向D2相同的方向。
再次参照图1b,所述折叠区域FA可以沿着所述折叠轴折叠成使所述第一显示区域DA1的显示面和所述第二显示区域DA2的显示面彼此面对。此时,所述显示装置10的下面可以暴露于外部。
如上所述,所述显示装置10可以折叠成所述第一显示区域DA1的显示面和所述第二显示区域DA2的显示面彼此面对,将其定义为内折(inner folding)。虽然图示,但是所述显示装置10也可以沿着所述折叠轴折叠成使所述第一显示区域DA1的显示面和所述第二显示区域DA2的显示面朝向外部,可以将其定义为外折(outer folding)。
图2是图1a的显示装置的折叠区域FA周边的截面图。图3是图2的显示装置处于折叠状态的折叠区域周边的截面图。
参照图2以及图3,所述显示装置10可以包括显示面板PN、窗口玻璃200以及粘合层300。
所述显示面板PN可以是具有挠性的显示面板。例如,所述显示面板PN可以是柔性(Flexible)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对于所述显示面板PN的详细说明在图6中后述。
所述粘合层300可以配置在所述显示面板PN的显示面上,使所述显示面板PN和所述窗口玻璃200彼此粘合。
所述窗口玻璃200可以包括:第一面;以及第二面,与所述第一面相对。所述第二面作为与所述粘合层300粘合的面,在附图中是朝向所述显示面板PN的下侧面。
所述窗口玻璃200可以包括:第二区域A2,向第二方向(参照图1的D2)延伸;第三区域A3,在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的第一方向D1上与所述第二区域A2隔开并向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第一区域A1,配置在所述第三区域A3与所述第二区域A2之间;第一缓冲区域B1,位于所述第一区域A1与所述第二区域A2之间;第二缓冲区域B2,位于所述第一区域A1与所述第三区域A3之间。
作为非折叠区域的第一显示区域DA1可以对应于所述第二区域A2、所述第一缓冲区域B1以及所述第一区域A1的一部分。另外,作为非折叠区域的第二显示区域DA2可以对应于所述第三区域A3、所述第二缓冲区域B2以及所述第一区域A1的一部分。折叠区域FA可以对应于所述第一区域A1的一部分。
所述第一区域A1可以具有第一厚度t1。所述第二区域A2以及所述第三区域A3可以具有大于所述第一厚度t1的第三厚度t3。所述第一缓冲区域B1以及所述第二缓冲区域B2的第二厚度t2可以是从所述第一区域A1朝向所述第二区域A2或者所述第三区域A3方向逐渐增加的形式。在此,由于在所述第一缓冲区域B1以及所述第二缓冲区域B2中形成有将要后述的凹槽图案,所述第二厚度t2是指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平均厚度。
所述第三厚度t3可以比所述第一厚度t1大1.5倍以上。例如,所述第一厚度t1可以是约30μm(微米)以下,所述第三厚度t3可以是约50μm至70μm。即,所述窗口玻璃200可以通过利用具有一定厚度以上的薄膜玻璃并蚀刻所述第一区域A1、所述第一缓冲区域B1以及所述第二缓冲区域B2的所述第二面来制造,而不使用昂贵的超薄玻璃。由此,可以将对应于折叠区域FA的所述第一区域A1的所述第一厚度t1减小到适于折叠的程度,并可以通过使得对应于所述第二区域A2以及所述第三区域A3的部分具有足够的厚度而获得足够的保护强度。
另外,在所述第一缓冲区域B1以及所述第二缓冲区域B2中形成有用户不能视觉识别到的微小尺寸的所述凹槽图案,所述第二厚度t2沿着所述第一方向D1逐渐改变,因此可以不被用户视觉识别到所述第一厚度t1和所述第三厚度t3的厚度差导致的台阶。由此,能够获得提高在所述第二区域A2以及所述第三区域A3中的保护强度的同时可折叠、在可视性上没有问题且制造成本降低的窗口玻璃。
在此,在所述显示装置10展开的状态(unfolding)下,所述第一面平坦,在所述第二面形成有凹槽(recess),从而可以形成厚度差。另一方面,所述第二面与所述粘合层300相接,所述粘合层300具有弹性,因此所述粘合层300可以容纳在所述凹槽(recess)内。由此,所述窗口玻璃200的所述第一面可以构成平坦的面。
图4是图2的显示装置的第一缓冲区域B1周边的放大截面图。图5是图4的显示装置的第一缓冲区域B1周边的俯视图。
参照图4以及图5,在所述第一缓冲区域B1中可以形成有凹槽图案GR。所述凹槽图案GR可以形成在所述窗口玻璃200的第二面上,可以配置为密度随着从第二区域A2前往第一区域A1方向,即朝向所述第一方向D1逐渐增加。另外,所述凹槽图案GR的深度可以从所述第二区域A2前往所述第一区域A1方向,即朝向所述第一方向D1逐渐加深。
由此,所述窗口玻璃200在所述第一缓冲区域B1中的在第二方向D2上的平均厚度可以从所述第二区域A2朝向所述第一区域A1方向,即沿着所述第一方向D1逐渐减小。
如图4所示,所述凹槽图案GR可以具有渐变图案(gradual pattern),但是不限于此,可以是不被用户视觉识别到的各种图案。所述凹槽图案GR的最小单位的宽度w为约20μm~30μm(微米)程度,因此可以不被用户视觉识别到所述凹槽图案GR。
图6是图2的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板PN的截面图。
参照图6,所述显示装置10可以包括:基底基板100、缓冲层110、薄膜晶体管TFT的有源图案ACT、第一绝缘层120、所述薄膜晶体管TFT的栅极电极GE、第二绝缘层130、所述薄膜晶体管TFT的源极电极SE以及漏极电极DE、通孔绝缘层VIA、像素界定膜PDL、发光结构物180以及薄膜封装层TFE。
所述基底基板100可以由具有柔性的透明树脂基板构成。作为能够用作所述基底基板100的透明树脂基板的例,可以举出聚酰亚胺基板。
所述缓冲层110可以配置在所述基底基板100整体上。所述缓冲层110可以防止金属原子或杂质从所述基底基板100向所述有源图案ACT扩散的现象,可以在用于形成所述有源图案ACT的晶化工艺期间调整传热速度而获得实质上均匀的所述有源图案ACT。另外,当所述基底基板100的表面不均匀时,所述缓冲层可以执行提高所述基底基板100的表面的平坦度的作用。
所述有源图案ACT可以配置在所述缓冲层110上。所述有源图案ACT可以包含多晶硅(Poly Crystal Silicon)。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有源图案ACT也可以包含氧化物半导体。所述有源图案ACT可以包括掺杂(doping)有杂质的漏极区域、源极区域以及位于所述漏极区域与所述源极区域之间的沟道区域。
所述第一绝缘层120可以配置在配置有所述有源图案ACT的所述缓冲层110上。所述第一绝缘层120可以包含无机绝缘物质或有机绝缘物质。
栅极图案可以配置在所述第一绝缘层120上。所述栅极图案可以包括所述栅极电极GE。所述栅极图案可以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显示装置10的栅极线等信号布线。
所述第二绝缘层130可以配置在配置有所述栅极图案的所述第一绝缘层120上。所述第二绝缘层130可以包含无机绝缘物质或有机绝缘物质。
源极漏极图案可以配置在所述第二绝缘层130上。所述源极漏极图案可以包括所述源极电极SE以及所述漏极电极DE。所述源极漏极图案可以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显示装置10的数据线等信号布线。
所述通孔绝缘层VIA可以配置在配置有所述源极漏极图案的所述第二绝缘层130上。所述通孔绝缘层VIA可以形成为单层结构,但是也可以形成为包括两个以上绝缘膜的多层结构。
所述发光结构物180可以包括第一电极181、发光层182以及第二电极183。
所述第一电极181可以配置在所述通孔绝缘层VIA上。根据所述显示装置10的发光方式,所述第一电极181可以通过使用具有反射性的物质或者具有透光性的物质来形成。
所述像素界定膜PDL可以配置在配置有所述第一电极181的所述通孔绝缘层VIA上。所述像素界定膜PDL可以通过使用有机物质、无机物质等来形成。根据示例性实施例,可以通过蚀刻所述像素界定膜PDL来形成使所述第一电极181局部性暴露的开口(opening)。可以通过这种所述像素界定膜PDL的开口来界定所述显示装置10的发光区域和非发光区域。例如,所述像素界定膜PDL的开口所在的部分可以对应于所述发光区域,所述非发光区域可以对应于与所述像素界定膜PDL的开口相邻的部分。
所述发光层182可以配置在通过所述像素界定膜PDL的开口暴露的所述第一电极181上。另外,所述发光层182可以延伸到所述像素界定膜PDL的所述开口的侧壁上。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发光层182可以具有包括有机发光层(EL)、空穴注入层(HIL)、空穴输送层(HTL)、电子输送层(ETL)、电子注入层(EIL)等的多层结构。在另一实施例中,除了所述有机发光层之外,所述空穴注入层、所述空穴输送层、所述电子输送层以及所述电子注入层等可以共同形成为对应于多个像素。所述发光层182的有机发光层可以通过使用根据所述显示装置10的各像素能够产生红色光、绿色光、蓝色光等之类彼此不同颜色光的发光物质来形成。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所述发光层182的有机发光层也可以具有能够实现红色光、绿色光、蓝色光等不同颜色光的多个发光物质层叠而发射白色光的结构。此时,所述发光结构物可以共同形成为对应于多个像素,各个像素被滤色层划分。
所述第二电极183可以配置在所述像素界定膜PDL以及所述发光层182上。根据所述显示装置10的发光方式,所述第二电极183可以包含具有透光性的物质或者具有反射性的物质。
所述薄膜封装层TFE可以配置在所述第二电极183上。所述薄膜封装层TFE可以防止外部的湿气以及氧气的渗透。所述薄膜封装层TFE可以具备至少一个有机层和至少一个无机层。至少一个有机层和至少一个无机层可以彼此交替地层叠。例如,所述薄膜封装层TFE可以包括两个无机层和它们之间的一个有机层,但是不限于此。
在所述薄膜封装层TFE上可以粘合有粘合层(参照图2的300)。
图7a至图7f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的截面图以及俯视图。
参照图7a,在窗口玻璃200上可以形成光致抗蚀剂层210。所述窗口玻璃200包括:第一面;以及第二面,与所述第一面相对。所述光致抗蚀剂层210可以形成在所述第二面上。所述光致抗蚀剂层210可以包括曝光的部分被显影液去除的正性光致抗蚀剂。
参照图7b以及图7c,可以利用掩模MSK对所述光致抗蚀剂层210进行曝光和显影而形成光致抗蚀剂图案212。
在此,所述窗口玻璃200可以包括:第二区域A2,向第二方向延伸;第三区域A3,在与所述第二方向D2垂直的第一方向D1上与所述第二区域A2隔开,并向所述第二方向D2延伸;第一区域A1,配置在所述第三区域A3与所述第二区域A2之间;第一缓冲区域B1,位于所述第一区域A1与所述第二区域A2之间;第二缓冲区域B2,位于所述第一区域A1与所述第三区域A3之间。
图7c是对应于所述掩模MSK的所述第一缓冲区域B1的部分(用附图的点划线围绕的A区域)的俯视图。附图中的黑色部分对应于光被遮挡的部分(封闭(closed)区域),白色部分对应于光透射的部分(开放(open)区域)。即,所述掩模MSK可以在所述第一缓冲区域B1中包括多个开口图案,并基于所述开口图案的开口率可以从所述第二区域A2朝向所述第一区域方向逐渐增加。
由此,所述光致抗蚀剂图案212可以在所述第二区域A2以及所述第三区域A3中覆盖所述第二面,在所述第一区域A1中使所述第二面暴露,在所述第一缓冲区域以及第二缓冲区域中使所述第二面部分暴露。
参照图7d,可以将所述光致抗蚀剂图案212作为蚀刻阻挡壁来蚀刻所述窗口玻璃200的所述第二面。例如,作为利用氢氟酸HF的湿式蚀刻的方法,可以蚀刻所述第二面而使所述窗口玻璃200具有各种厚度。
参照图7e,可以通过去除所述窗口玻璃200上的所述光致抗蚀剂图案212来形成所述窗口玻璃200。所述窗口玻璃200可以在所述第一区域A1中具有第一厚度t1,并在所述第二区域A2以及所述第三区域A3中具有大于所述第一厚度t1的第二厚度t2。在所述第一缓冲区域B1以及所述第二缓冲区域B2中可以形成有多个凹槽图案。
所述第一缓冲区域B1以及所述第二缓冲区域B2的第二厚度t2可以是从所述第一区域A1朝向所述第二区域A2或者所述第三区域A3方向逐渐增加的形式。在此,由于所述第一缓冲区域B1以及所述第二缓冲区域B2中形成有所述凹槽图案,所述第二厚度t2是指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平均厚度。
参照图7f,可以利用粘合层300在显示面板PN上粘合所述窗口玻璃200。通过使所述粘合层300和所述窗口玻璃200的所述第二面204彼此相接,可以使得所述显示装置10的最上层即所述窗口玻璃200的第一面202平坦。
如在图6中前面所述那样,所述显示面板PN可以是挠性显示面板,可以具有公知的各种结构,可以通过公知的各种方法来制造。省略对其的详细说明。
图8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框图。
参照图8,电子设备500可以包括:处理器510、内存(memory)装置520、存储(storage)装置530、输入输出装置540、电源550以及显示装置560。此时,所述显示装置560可以对应于图1的显示装置。所述电子设备500可以还包括能够与显示卡、声卡、内存卡、USB装置等通信或者与其他系统通信的多种端口(port)。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500可以实现为电视。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a以及图1b所示,所述电子设备500可以实现为可折叠智能电话。然而,其为示例性的,所述电子设备500不限于此。例如,所述电子设备500可以实现为手机、视频电话、智能平板(smart pad)、智能手表(smart watch)、平板(tablet)PC、车辆用导航仪、计算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头戴式显示器(head mounted display;HMD)等。
所述处理器510可以执行特定的计算或任务(task)。根据实施例,所述处理器510可以是微处理器(micro processor)、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应用程序处理器(Application Processor;AP)等。所述处理器510可以通过地址总线(address bus)、控制总线(control bus)以及数据总线(data bus)等与其它构成要件连接。根据实施例,所述处理器510也可以与外部设备互连(Peripheral ComponentInterconnect;PCI)总线之类等的扩展总线连接。所述内存装置520可以存储所述电子设备500动作所需的数据。例如,所述内存装置520可以包括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PROM)装置、带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装置、闪速存储装置(flash memory device)、相变随机存取存储器(Phase Change Random Access Memory;PRAM)装置、阻变存储(Resistance Random Access Memory;RRAM)装置、纳米浮闸存储(Nano Floating Gate Memory;NFGM)装置、聚合存储(Polymer Random Access Memory;PoRAM)装置、磁性随机存储器(Magnetic Random Access Memory;MRAM)、铁电存储(Ferroelectric Random Access Memory;FRAM)装置等之类非挥发性内存装置和/或动态随机存取存储(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DRAM)装置、静态随机存取存储(StaticRandom Access Memory;SRAM)装置、行动式DRAM装置等之类挥发性内存装置。所述存储装置530可以包括固态驱动器(Solid State Drive;SSD)、硬盘驱动器(Hard Disk Drive;HDD)、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等。所述输入输出装置540可以包括键盘、小键盘、触摸板、触摸屏、鼠标等之类输入部件以及扬声器、打印机等之类输出部件。所述电源550可以供应所述电子设备500动作所需的电力。
所述显示装置560可以通过所述总线或其它通信链路与其它构成要件连接。根据实施例,所述显示装置560也可以包括在所述输入输出装置540中。如上所述,所述显示装置560包括窗口玻璃,所述窗口玻璃包括:具有第二厚度的第二区域及第三区域;以及具有小于所述第二厚度的第一厚度的第一区域,在位于所述第一区域内的折叠区域中形成折叠,因此能够实现包括提高保护强度的同时可折叠、在可视性上没有问题且制造成本降低的窗口玻璃的可折叠显示装置。
然而,在上面对其已经进行了叙述,因此省略对其的重复说明。
(产业上可利用性)
本发明可以适用于有机发光显示装置以及包括其的各种电子设备。例如,本发明可以适用于手机、智能电话、视频电话、智能平板、智能手表、平板PC、车辆用导航仪、电视、计算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头戴式显示器等中。
以上,参照本发明的例示性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本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的人可以理解能够在不脱离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本发明的构思及领域的范围内对本发明进行各种修改以及变更。

Claims (20)

1.一种窗口玻璃,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面;以及第二面,与所述第一面相对,
在所述第二面上包括:第二区域,向第二方向延伸;第三区域,在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的第一方向上与所述第二区域隔开并向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第一区域,配置在所述第三区域与所述第二区域之间;第一缓冲区域,位于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二区域之间;第二缓冲区域,位于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三区域之间,
在所述第一区域中具有第一厚度,在所述第二区域以及所述第三区域中具有大于所述第一厚度的第二厚度,
在所述第一缓冲区域以及所述第二缓冲区域中形成有多个凹槽图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口玻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缓冲区域的所述凹槽图案的密度从所述第二区域朝向所述第一区域方向逐渐增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口玻璃,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槽图案的图案宽度为20微米至30微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口玻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缓冲区域中的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平均厚度从所述第二区域朝向所述第一区域方向逐渐减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口玻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厚度比所述第一厚度大1.5倍以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口玻璃,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槽图案为渐变图案。
7.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面板,包括:第一显示区域;第二显示区域,在第一方向上与所述第一显示区域隔开;折叠区域,配置在所述第一显示区域与所述第二显示区域之间,并沿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延伸;
粘合层,配置在所述显示面板上;以及
窗口玻璃,包括:第一面;以及第二面,与所述第一面相对,
在所述第二面上包括:第二区域,向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第三区域,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与所述第二区域隔开并向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第一区域,配置在所述第三区域与所述第二区域之间;第一缓冲区域,位于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二区域之间;第二缓冲区域,位于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三区域之间,
在所述第一区域中具有第一厚度,在所述第二区域以及所述第三区域中具有大于所述第一厚度的第二厚度,
在所述第一缓冲区域以及所述第二缓冲区域中形成有多个凹槽图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窗口玻璃的所述第一缓冲区域的所述凹槽图案的密度从所述第二区域朝向所述第一区域方向逐渐增加。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窗口玻璃的所述凹槽图案的图案宽度为20微米至30微米。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窗口玻璃的所述第一缓冲区域中的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平均厚度从所述第二区域朝向所述第一区域方向逐渐减小。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窗口玻璃的所述第二厚度比所述第一厚度大1.5倍以上。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折叠区域对应于所述第一区域的一部分。
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显示区域对应于所述第二区域、所述第一缓冲区域、所述第一区域的一部分,所述第二显示区域对应于所述第三区域、所述第二缓冲区域以及所述第一区域的一部分。
14.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面板作为挠性显示面板,包括:基底基板;薄膜晶体管,配置在所述基底基板上;发光结构物,配置在所述薄膜晶体管上;以及薄膜封装层,配置在所述发光结构物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窗口玻璃的所述第一面平坦,所述第二面在所述第一区域、所述第一缓冲区域以及所述第二缓冲区域形成有凹槽,
所述粘合层的一部分容纳在所述凹槽内。
16.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槽图案为渐变图案。
17.一种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制造窗口玻璃的步骤;以及
利用粘合层在显示面板上粘合窗口玻璃的步骤,
制造所述窗口玻璃的步骤包括:
在包括第一面以及与所述第一面相对的第二面的窗口玻璃的所述第二面上形成光致抗蚀剂图案的步骤,所述窗口玻璃在所述第二面上包括:第二区域,向第二方向延伸;第三区域,在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的第一方向上与所述第二区域隔开并向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第一区域,配置在所述第三区域与所述第二区域之间;第一缓冲区域,位于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二区域之间;第二缓冲区域,位于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三区域之间;
将所述光致抗蚀剂图案作为蚀刻阻挡壁蚀刻所述窗口玻璃的所述第二面的步骤;以及
去除所述光致抗蚀剂图案的步骤,
在进行所述蚀刻的步骤中,所述光致抗蚀剂图案在所述第二区域以及所述第三区域中覆盖所述第二面,在所述第一区域中使所述第二面暴露,在所述第一缓冲区域以及所述第二缓冲区域中使所述第二面局部性暴露。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进行所述蚀刻的步骤中,利用氢氟酸对所述窗口玻璃进行湿式蚀刻。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致抗蚀剂图案包括在所述第一缓冲区域形成的多个开口图案,基于所述开口图案的开口率从所述第二区域朝向所述第一区域方向逐渐增加。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口图案为渐变图案。
CN202011180085.8A 2019-11-05 2020-10-29 窗口玻璃、包括该窗口玻璃的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Pending CN11278665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9-0140407 2019-11-05
KR1020190140407A KR20210054650A (ko) 2019-11-05 2019-11-05 윈도우 글라스,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86653A true CN112786653A (zh) 2021-05-11

Family

ID=756879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180085.8A Pending CN112786653A (zh) 2019-11-05 2020-10-29 窗口玻璃、包括该窗口玻璃的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594702B2 (zh)
KR (1) KR20210054650A (zh)
CN (1) CN112786653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693451B2 (en) * 2021-01-19 2023-07-04 Samsung Display Co., Ltd. Digitizer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50017819A (ko) * 2013-08-07 2015-02-2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윈도우 부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장치
KR102203104B1 (ko) 2014-06-05 2021-01-15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플렉서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2608263B1 (ko) * 2016-08-10 2023-12-04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윈도우 기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US10303218B2 (en) * 2017-02-01 2019-05-28 Apple Inc. Foldable cover and display for an electronic device
CN114616216A (zh) * 2019-08-29 2022-06-10 康宁股份有限公司 可折叠设备、可折叠基材及其制造方法
WO2021076434A1 (en) * 2019-10-14 2021-04-22 Corning Incorporated Polymer-based portion, adhesive, foldable apparatus, and methods of making
JP2022551954A (ja) * 2019-10-14 2022-12-14 コーニング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折り曲げ可能な装置を作製する方法
US11048295B1 (en) * 2020-01-10 2021-06-29 Sharp Kabushiki Kaisha Flexible window for foldable display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210054650A (ko) 2021-05-14
US20210135146A1 (en) 2021-05-06
US11594702B2 (en) 2023-02-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957034B2 (en) Display apparatus having an improved display quality and a reduced peripheral (non-display) region for use in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a bypass data line arranged in the display and peripheral regions
US9337449B2 (en) 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 and image display system employing the same
CN111799304A (zh) 显示装置及制造其的方法
KR20210086869A (ko)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CN111755476A (zh) 显示装置
CN111244136A (zh) 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10970470A (zh) 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US20240049519A1 (en) Flexible display panel,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2786653A (zh) 窗口玻璃、包括该窗口玻璃的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12820757A (zh) 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KR20210102562A (ko) 표시 장치
US11489027B2 (en)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11146253A (zh) 显示装置
CN114008790A (zh) 显示设备
KR20220041285A (ko) 표시 장치
CN113206129A (zh) 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KR20210107194A (ko) 연성 회로 필름,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KR20200084964A (ko)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CN220290833U (zh) 显示装置
CN218831219U (zh) 显示装置
US20230269318A1 (en) Protection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US20220093897A1 (en) Display device
US20240122011A1 (en) Display device
US20220181413A1 (en) Display device
US20240081124A1 (en) Display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