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86623A - 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86623A
CN112786623A CN202110036745.3A CN202110036745A CN112786623A CN 112786623 A CN112786623 A CN 112786623A CN 202110036745 A CN202110036745 A CN 202110036745A CN 112786623 A CN112786623 A CN 11278662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display device
substrate
disposed
flexible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03674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786623B (zh
Inventor
蔡振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036745.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786623B/zh
Publication of CN1127866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866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7866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8662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0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 H01L27/1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 H01L27/12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FTs formed on a non-semiconducting substrate, e.g. driving circuits for AMLCDs
    • H01L27/1218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FTs formed on a non-semiconducting substrate, e.g. driving circuits for AMLCDs with a particular composition or structure of the substrate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1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flexible foldable or roll-able electronic displays, e.g. thin LCD, OLE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3/00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H01L23/562Protection against mechanical damag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0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 H01L27/1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 H01L27/12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FTs formed on a non-semiconducting substrate, e.g. driving circuits for AMLCDs
    • H01L27/1259Multistep manufacturing methods
    • H01L27/1262Multistep manufacturing methods with a particular formation, treatment or coating of the substrat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基板、封装层、柔性盖板以及缓冲气囊。所述封装层设置在所述基板上,所述柔性盖板设置在所述封装层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所述缓冲气囊设置在所述封装层或所述柔性盖板中,或者所述缓冲气囊设置在所述封装层与所述柔性盖板之间。本申请能够提高显示装置的抗冲击性,保证显示装置顺利通过落球测试环节,进而提高产品良率。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柔性显示装置由于具有轻薄以及可弯折的特点,成为近年来较有潜力的新型显示器件,并广泛地应用于各种高性能显示领域中。在柔性显示装置投入市场之前,一般会针对其抗冲击性和表面特性来执行性能评估。例如,可以通过落笔测试和/或落球测试来执行抗冲击性评估。
在现有的柔性显示装置中,为了满足弯曲特性,通常采用柔性盖板取代传统的玻璃盖板,而且柔性盖板的厚度通常在100微米以下。因此,柔性盖板的硬度和强度将难以保证柔性显示装置的抗冲击性,在落笔测试和/或落球测试时,柔性盖板无法有效吸收冲击波,冲击波会持续向下传递,进而造成显示失效或封装失效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以提高显示装置的抗冲击性,保证显示装置顺利通过落球测试环节。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
基板;
封装层,所述封装层设置在所述基板上;
柔性盖板,所述柔性盖板设置在所述封装层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
缓冲气囊,所述缓冲气囊设置在所述封装层或所述柔性盖板中,或者所述缓冲气囊设置在所述封装层与所述柔性盖板之间。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封装层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设有一隔离层,所述隔离层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设有一粘合胶层;
所述隔离层具有多个过孔,多个所述缓冲气囊设置在所述封装层和所述粘合胶层之间。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发光层,所述发光层设置在所述封装层靠近所述基板的一侧,所述发光层包括多个呈阵列排布的子像素单元;
每一所述缓冲气囊至少覆盖一个所述子像素单元。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隔离层的材料为遮光材料。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隔离层的材料为导电金属,所述隔离层复用为触控电极。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垂直于所述基板的方向上,所述隔离层的厚度与所述粘合胶层的厚度的比例为2:1。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封装层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设有触控电极层,所述触控电极层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设有一隔离层,所述隔离层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设有一粘合胶层;
所述隔离层具有多个过孔,多个所述缓冲气囊设置在所述触控电极层和所述粘合胶层之间。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发光层,所述发光层设置在所述封装层靠近所述基板的一侧,所述发光层包括多个呈阵列排布的子像素单元;
所述缓冲气囊设置在所述柔性盖板中,所述缓冲气囊对应所述子像素单元设置。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封装层包括依次叠层设置的第一无机层、有机层和第二无机层,所述第二无机层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无机层的厚度;
所述缓冲气囊设置在所述第二无机层中。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封装层中设有第一缓冲气囊,所述柔性盖板中设有第二缓冲气囊,所述封装层与所述柔性盖板之间设有第三缓冲气囊;
所述第一缓冲气囊和所述第二缓冲气囊交错设置,所述第二缓冲气囊和所述第三缓冲气囊对应设置。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缓冲气囊的体积小于所述第三缓冲气囊的体积,所述第三缓冲气囊的体积小于所述第二缓冲气囊的体积。
相应的,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其包括:
提供一基板;
在所述基板上形成一封装层;
在所述封装层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形成柔性盖板;
在所述封装层中或所述柔性盖板中设置缓冲气囊,或者在所述封装层与所述柔性盖板之间设置缓冲气囊。
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基板、封装层、柔性盖板以及缓冲气囊。所述封装层设置在所述基板上,所述柔性盖板设置在所述封装层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所述缓冲气囊设置在所述封装层或所述柔性盖板中,或者所述缓冲气囊设置在所述封装层与所述柔性盖板之间。本申请利用气体难以冲破缓冲气囊从而提供形变量的原理,当外力对显示装置进行冲击时,缓冲气囊可以有效的分散冲击力,提高显示装置的抗冲击性,保证显示装置顺利通过落球测试环节,进而提高产品良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柔性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的柔性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第三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第四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第五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第六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第七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第八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第九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第十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第十一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此外,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和“下”通常是指装置实际使用或工作状态下的上和下,具体为附图中的图面方向;而“内”和“外”则是针对装置的轮廓而言的。
请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第一结构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100。显示装置100包括基板10、封装层20、柔性盖板30以及缓冲气囊40。
其中,封装层20设置在基板10上。柔性盖板30设置在封装层20远离基板10的一侧。缓冲气囊40设置在封装层20或柔性盖板30中,或者缓冲气囊40设置在封装层20与柔性盖板30之间。
由此可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100。在显示装置100中,通过在封装层20或柔性盖板30中设置缓冲气囊40,或者在封装层20与柔性盖板30之间设置缓冲气囊40,利用气体难以冲破缓冲气囊40并提供形变量的原理,当外力对显示装置100进行冲击时,缓冲气囊40可以有效地分散冲击力,阻止了冲击力继续向下传播,进而提高显示装置100的抗冲击性,保证显示装置100顺利通过落球测试环节,提高产品良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基板10为柔性基板。柔性基板可以是聚酰亚胺基板、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基板或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基板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在此不再赘述。柔性盖板30的材料可以是高分子材料,如聚酰亚胺、聚碳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苯乙烯、三醋酸纤维素或者环烯烃聚合物等透明的膜材。封装层20采用无机/有机/无机交叠的膜层结构作为阻水隔氧层,以防止外界水汽和氧气的入侵。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缓冲气囊40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缓冲气囊40的形状以及尺寸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本申请对此均不作具体限定。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基板10靠近封装层20的一侧设置有薄膜晶体管层11。薄膜晶体管层11的膜层结构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技术,在此不再赘述。薄膜晶体管层11远离基板10的一侧设置有发光层12。发光层12包括多个呈阵列排布的子像素单元121。子像素单元121包括但不限于红色子像素单元、绿色子像素单元或者蓝色子像素单元。封装层20远离基板10的一侧设有一偏光片13。偏光片13通过透明光学胶层14与柔性盖板30贴合。
请继续参阅图1,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缓冲气囊40设置在柔性盖板30中。其中,缓冲气囊40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在垂直于基板10的方向X上,缓冲气囊40的剖面形状呈矩形、圆形、梯形或者三角形,本申请对此不作具体限定。此外,缓冲气囊40的尺寸可以根据柔性盖板30的尺寸进行调整。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缓冲气囊40设置在柔性盖板30的中间。具体的,请参阅图2,图2是图1中的柔性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柔性盖板30包括第一柔性层31和第二柔性层32。第一柔性层31设置在第二柔性层32远离基板10的一侧。第一柔性层31靠近基板10的一侧设有第一凹槽310。第二柔性层32远离基板10的一侧设有第二凹槽320。第一柔性层31和第二柔性层32贴合形成柔性盖板30,并在柔性盖板30中形成了缓冲气囊40。此外,在第一柔性层31和第二柔性层32贴合的过程中,缓冲气囊40中被空气填充。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柔性层31和第二柔性层32可以通过透明光学胶层进行贴合,以形成缓冲气囊40。
在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和图4,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第二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的柔性盖板的结构示意图。与图1所示的显示装置100的不同之处在于,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缓冲气囊40设置在柔性盖板30靠近基板10的一侧。
具体的,柔性盖板30靠近基板10的一侧设有第三凹槽300。柔性盖板30通过透明光学胶层14与偏光片13贴合后,形成缓冲气囊40。
进一步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缓冲气囊40对应子像素单元121设置。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缓冲气囊40被气体填充,其透过率相对于柔性盖板30的透过率较高。因此,将缓冲气囊40对应子像素单元121设置,可以提高显示装置100的透过率,进而改善显示装置100的显示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缓冲气囊40可以对应一个子像素单元121设置,也可以对应多个子像素单元121设置,本申请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请参阅图5,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第三结构示意图。与图1所示的显示装置100的不同之处在于,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缓冲气囊40设置在封装层20中。
具体的,封装层20包括但不限于依次叠层设置的第一无机层21、有机层22和第二无机层23。第一无机层21和第二无机层23可以是二氧化硅、氮化硅、氮氧化硅或非晶硅的单层或多层结构,以防止外界水汽和氧气的入侵。有机层22可以是丙烯酸树脂、聚碳酸脂以及聚苯乙烯中的一种或多种,可用于缓释第一无机层21和第二无机层23内的应力,进而增强显示装置100的柔性。
其中,缓冲气囊40可以设置在第一无机层21和/或第二无机层23中,本申请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具体的,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缓冲气囊40设置在第二无机层23中。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第一无机层21和第二无机层23用于防止外界水汽和氧气的入侵,因此将缓冲气囊40设置在第二无机层23中,可以保证第一无机层21的完整性,使其起到较好的阻水隔氧的作用。同时,由于第二无机层23距离柔性盖板30较近,因此当柔性盖板30受到外力冲击时,缓冲气囊40可以有效的分散冲击力,阻止冲击力继续向下传播,进而提高显示装置100的抗冲击性。
进一步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无机层23的厚度大于第一无机层21的厚度。通常为了保证显示装置100的轻薄性以及耐弯折性,显示装置100中的无机膜层的厚度较薄。但是,为了保证缓冲气囊40能够提供足够的形变量,需要增大第二无机层23的厚度,以增大缓冲气囊40的体积。可以理解的是,虽然第二无机层23的厚度增加,但是由于第二无机层23中设置了缓冲气囊40,缓冲气囊40可以提高第二无机层23的耐弯折性。
请参阅图6,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第四结构示意图。与图1所示的显示装置100的不同之处在于,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封装层20中设置有第一缓冲气囊41,柔性盖板30中设置有第二缓冲气囊42,以进一步提高显示装置100的抗冲击性。
其中,第一缓冲气囊41设置在第二无机层23中。当然,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于此。此外,在垂直于基板10的方向X上,第一缓冲气囊41和第二缓冲气囊42的剖面结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具体的,请继续参阅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缓冲气囊41和第二缓冲气囊42均对应子像素单元121设置,以进一步提高显示装置100的透过率,改善显示效果。
进一步的,第一缓冲气囊41的体积小于第二缓冲气囊42的体积。由上述分析可知,封装层20用于阻水隔氧,因此减小第一缓冲气囊41的体积,在提高显示装置100的抗冲击性的同时,可以避免影响封装层20的阻水隔氧的性能。
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7,图7是本申请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第五结构示意图。与图6所示的显示装置100的不同之处在于,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缓冲气囊42对应子像素单元121设置,第一缓冲气囊41与第二缓冲气囊42交错设置。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第二缓冲气囊42在柔性盖板30中间隔设置,在进行落球测试时,若球体落于相邻第二缓冲气囊42之间的空隙,通过将第一缓冲气囊41和第二缓冲气囊42交错设置,第一缓冲气囊41可以进一步缓释落球造成的冲击力,提高显示装置100的抗冲击性,进而顺利通过落球测试。此外,由于第二缓冲气囊42的体积大于第一缓冲气囊41的体积,将第二缓冲气囊42对应子像素单元121设置,可以更好地改善显示装置100的显示效果。
请参阅图8,图8是本申请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第六结构示意图。与图1所示的显示装置100的不同之处在于,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缓冲气囊40设置在封装层20和柔性盖板30之间。
具体的,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封装层20远离基板10的一侧设有一隔离层15。隔离层15远离基板10的一侧设有一粘合胶层16。隔离层15具有多个过孔150。缓冲气囊40设置在封装层20和粘合胶层16之间。即,封装层20、隔离层15以及粘合胶层16贴合形成缓冲气囊40。
其中,在垂直于基板10的方向X上,隔离层15的厚度与粘合胶层16的厚度的比例为2:1。具体的,粘合胶层16的厚度为25微米至50微米。隔离层15的厚度为50微米至100微米。比如,当隔离层15的厚度为50微米时,粘合胶层16的厚度为25微米。当隔离层15的厚度为80微米时,粘合胶层16的厚度为40微米。当隔离层15的厚度为100微米时,粘合胶层16的厚度为50微米。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粘合胶层16一般通过涂布工艺形成,且粘合胶层16的材质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因此部分粘合胶层16会向下嵌入过孔150。为了保证缓冲气囊40能够提供足够的缓冲,通过实验得出当隔离层15的厚度与粘合胶层16的厚度的比例为2:1时,可以达到较好的缓冲效果,同时保证显示装置100的轻薄性。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隔离层15对应相邻子像素单元121之间的空隙设置,即缓冲气囊40对应子像素单元121设置,以提高显示装置100的透过率。其中,每一缓冲气囊40至少覆盖一个子像素单元121。比如,每一缓冲气囊40可以覆盖两个子像素单元121或者三个子像素单元121,本申请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粘合胶层16的材料可以是压敏胶或者透明光学胶。隔离层15的材料为遮光材料。遮光材料可以是黑色光阻,本申请对此不做具体限定。可以理解的是,相邻子像素单元121之间设置有多种信号线。信号线通常采用铝/钛等反光金属材料制成,会对外界光线进行反射,进而影响显示装置100的显示效果。本申请实施例采用遮光材料形成隔离层15,并且将隔离层15对应相邻子像素单元121之间的空隙设置,在不影响显示装置100的透过率的同时,可以对信号线进行遮挡,减少光反射,进一步改善显示装置100的显示效果。
当然,在本申请其它实施例中,隔离层15的材料也可以是有机树脂材料或者无机绝缘材料。有机树脂材料可以是丙烯酸树脂、聚碳酸脂或者不饱和聚酯树脂。无机绝缘材料可以是二氧化硅、氮化硅、氮氧化硅或非晶硅。
进一步的,隔离层15的材料为导电金属。隔离层15复用为触控电极。即,隔离层15在形成缓冲气囊40的同时,可以作为触控电极使用,以简化显示装置100的膜层结构,进而降低生产成本。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隔离层15由含铬的有色金属形成。有色金属可以是铜、铝、银或者锆等。其中,可以通过表面氧化工艺对隔离层15进行黑化处理,使得隔离层15在防止相邻子像素单元121之间的信号线反射光线的同时,又可以复用为触控电极。
请参阅图9,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第七结构示意图。与图8所示的显示装置100的不同之处在于,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封装层20远离基板10的一侧设有触控电极层17。触控电极层17远离基板的一侧设有一隔离层15。隔离层15远离基板10的一侧设有一粘合胶层16。隔离层16具有多个过孔150。缓冲气囊40设置在触控电极层17和粘合胶层16之间。即,触控电极层17、隔离层15以及粘合胶层16贴合形成缓冲气囊40。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显示装置100采用了封装触控一体化技术,直接将触控电机层17制作于封装层20之上(Direct on-cell touch,DOT)。因此,缓冲气囊40设置在触控电极层17和柔性盖板30之间。当然,在本申请其他实施例中,触控电极层17也可以设置在显示装置100的其他膜层中或者采用传统的外挂式触控模式,本申请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请参阅图10,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第八结构示意图。与图9所示的显示装置100的不同之处在于,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偏光片13设置在触控电极层17远离基板10的一侧。隔离层15和粘合胶层16叠层设置在偏光片13远离基板10的一侧。即,缓冲气囊40设置在偏光片13和柔性盖板30之间。
请参阅图11,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第九结构示意图。与图1所示的显示装置100的不同之处在于,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封装层20中设有第一缓冲气囊41,柔性盖板30中设有第二缓冲气42,封装层20与柔性盖板30之间设有第三缓冲气囊43,以进一步提高显示装置100的抗冲击性。
其中,第一缓冲气囊41、第二缓冲气囊42以及第三缓冲气囊43均对应子像素单元121设置,以提高显示装置100的透过率。在垂直于基板10的方向X上,第一缓冲气囊41、第二缓冲气囊42以及第三缓冲气囊43的剖面结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
进一步的,第一缓冲气囊41的体积小于第三缓冲气囊43的体积,第三缓冲气囊43的体积小于第二缓冲气囊42的体积。可以理解的是,当进行落球测试时,第二缓冲气囊42受到的冲击力大于第三缓冲气囊43受到的冲击力,第三缓冲气囊43受到的冲击力大于第一缓冲气囊41受到的冲击力。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在提高显示装置100的抗冲击性的同时,合理设置第一缓冲气囊41、第二缓冲气囊42以及第三缓冲气囊43的大小,可以保持显示装置100的刚性。
在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2,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第十结构示意图。与图11所示的显示装置100的不同之处在于,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缓冲气囊41和第二缓冲气囊42交错设置,第一缓冲气囊41和第三缓冲气囊42均对应子像素单元121设置。
进一步的,隔离层15由遮光材料制成。因此,第一缓冲气囊41和第三缓冲气囊43均对应子像素单元121设置,可以在防止相邻子像素单元121之间的信号线反射光线的同时,提高显示装置100的透过率。第一缓冲气囊41和第二缓冲气囊42交错设置,可以提高显示装置100的抗冲击性,提高通过落球测试的几率。
请参阅图13,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第十一结构示意图。与图1所示的显示装置100的不同之处在于,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基板10远离柔性盖板10的一侧设有背板22。背板22通过第一胶层21与基板10贴合。背板22远离基板10的一侧设有支撑板24。支撑板24通过第二胶层23与背板22贴合。
其中,背板22的材料为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以对基板10进行支撑保护。支撑板24的材料为不锈钢。支撑板24的刚性大于背板22的刚性,进一步起到支撑保护的作用。
相应的,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具体的,请参阅图1和图14。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具体的,显示装置100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01、提供一基板10。
具体的,基板10为柔性基板。柔性基板可以是聚酰胺基板、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基板或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基板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在此不再赘述。
102、在基板10上形成一封装层20。
具体的,在基板10上形成薄膜晶体管层11。在薄膜晶体管层11远离基板10的一侧形成发光层12。发光层12包括多个呈阵列排布的子像素单元121。子像素单元121包括但不限于红色子像素单元、绿色子像素单元或者蓝色子像素单元。在发光层12远离基板10的一侧形成封装层20。封装层20为无机/有机/无机交叠的膜层结构。
其中,薄膜晶体管层11、发光层12以及封装层20的膜层结构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103、在封装层20远离基板10的一侧形成柔性盖板30。
具体的,在封装层20远离基板10的一侧设置一偏光片13。在偏光片13远离基板10的一侧涂布透明光学胶层14。在透明光学胶层14远离基板10的一侧设置一柔性盖板30。柔性盖板30的材料可以是高分子材料,如聚酰亚胺、聚碳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苯乙烯、三醋酸纤维素或者环烯烃聚合物等透明膜材。
104、在封装层20中或柔性盖板30中设置缓冲气囊40,或者在封装层20与柔性盖板30之间设置缓冲气囊40。
具体的,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请同时参阅图2,柔性盖板30包括第一柔性层31和第二柔性层32。第一柔性层31设置在第二柔性层32远离基板10的一侧。首先,在第一柔性层31靠近基板10的一侧刻蚀形成第一凹槽310,在第二柔性层32远离基板10的一侧刻蚀形成第二凹槽320。然后,将第一柔性层31和第二柔性层32贴合形成柔性盖板30,同时在柔性盖板30中形成了缓冲气囊40。
在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请同时参阅图4,在柔性盖板30靠近基板10的一侧刻蚀形成第三凹槽300。然后,将柔性盖板30通过透明光学胶层14与偏光片13贴合,以形成缓冲气囊40。
在本申请再一实施例中,请同时参阅图8,在封装层20远离基板10的一侧形成一隔离层15。通过光刻工艺对隔离层15进行图案化处理,以在隔离层15中形成多个过孔150。然后,在隔离层15远离基板10的一侧涂布一粘合胶层16。最后,封装层20、隔离层15以及粘合胶层61相互贴合形成缓冲气囊40。
其中,粘合胶层16的材料可以是压敏胶或者透明光学胶。隔离层15的材料可以是遮光材料。
其中,在垂直于基板10的方向X上,隔离层15的厚度与粘合胶层16的厚度的比例为2:1。
其中,隔离层15对应子像素单元121设置。即缓冲气囊40至少覆盖一子像素单元121。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中,显示装置100中的各膜层的制成工艺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技术,因此未做详细说明,但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定。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该制作方法在显示装置100的封装层20中、柔性盖板30中或者封装层20和柔性盖板30之间设置了缓冲气囊40。基于缓冲气囊40内的气体难以冲破缓冲气囊40的原理,当外力对显示装置100进行冲击时,缓冲气囊40可以有效地分散冲击力并提供相应的形变量,进而提高显示装置100的抗冲击性,保证显示装置100顺利通过落球测试环节,提高产品良率。
以上对本申请提供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3)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板;
封装层,所述封装层设置在所述基板上;
柔性盖板,所述柔性盖板设置在所述封装层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以及
缓冲气囊,所述缓冲气囊设置在所述封装层或所述柔性盖板中,或者所述缓冲气囊设置在所述封装层与所述柔性盖板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装层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设有一隔离层,所述隔离层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设有一粘合胶层;
所述隔离层具有多个过孔,所述封装层、所述隔离层以及所述粘合胶层贴合形成所述缓冲气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发光层,所述发光层设置在所述封装层靠近所述基板的一侧,所述发光层包括多个呈阵列排布的子像素单元;
所述隔离层对应相邻所述子像素单元之间的空隙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缓冲气囊至少覆盖一个所述子像素单元。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层的材料为遮光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层的材料为导电金属,所述隔离层复用为触控电极。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垂直于所述基板的方向上,所述隔离层的厚度与所述粘合胶层的厚度的比例为2: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装层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设有触控电极层,所述触控电极层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设有一隔离层,所述隔离层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设有一粘合胶层;
所述隔离层具有多个过孔,所述触控电极层、所述隔离层以及所述粘合胶层贴合形成所述缓冲气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发光层,所述发光层设置在所述封装层靠近所述基板的一侧,所述发光层包括多个呈阵列排布的子像素单元;
所述缓冲气囊设置在所述柔性盖板中,所述缓冲气囊对应所述子像素单元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装层包括依次叠层设置的第一无机层、有机层和第二无机层,所述第二无机层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无机层的厚度;
所述缓冲气囊设置在所述第二无机层中。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装层中设有第一缓冲气囊,所述柔性盖板中设有第二缓冲气囊,所述封装层与所述柔性盖板之间设有第三缓冲气囊;
所述第一缓冲气囊和所述第二缓冲气囊交错设置,所述第二缓冲气囊和所述第三缓冲气囊对应设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气囊的体积小于所述第三缓冲气囊的体积,所述第三缓冲气囊的体积小于所述第二缓冲气囊的体积。
13.一种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提供一基板;
在所述基板上形成一封装层;
在所述封装层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形成柔性盖板;
在所述封装层中或所述柔性盖板中形成缓冲气囊,或者在所述封装层与所述柔性盖板之间形成缓冲气囊。
CN202110036745.3A 2021-01-12 2021-01-12 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Active CN11278662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36745.3A CN112786623B (zh) 2021-01-12 2021-01-12 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36745.3A CN112786623B (zh) 2021-01-12 2021-01-12 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86623A true CN112786623A (zh) 2021-05-11
CN112786623B CN112786623B (zh) 2022-05-31

Family

ID=757553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036745.3A Active CN112786623B (zh) 2021-01-12 2021-01-12 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786623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87885A (zh) * 2022-01-26 2022-04-22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CN115188267A (zh) * 2022-06-22 2022-10-14 广州国显科技有限公司 垫高块、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及显示装置

Citation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340182A (ja) * 2004-04-30 2005-12-08 Toyota Industries Corp El装置の基板の薄型化方法及び貼り合わせ基板の分断方法
US20130057143A1 (en) * 2010-05-31 2013-03-07 Sharp Kabushiki Kaisha Organic el device, electronic device, and process for production of organic el device
US20140191203A1 (en) * 2013-01-10 2014-07-10 Samsung Display Co., Ltd.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4349625A (zh) * 2013-08-06 2015-02-11 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带有安全气囊的保护壳
WO2016017064A1 (ja) * 2014-07-30 2016-02-04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有機el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05232283U (zh) * 2015-12-25 2016-05-11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电子产品的防摔外壳
CN106298860A (zh) * 2016-10-24 2017-01-04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07067979A (zh) * 2017-03-08 2017-08-18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CN206610569U (zh) * 2017-04-01 2017-11-03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及柔性显示装置
CN108767138A (zh) * 2018-05-31 2018-11-0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封装方法、显示装置
CN109065739A (zh) * 2018-07-27 2018-12-21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oled器件封装结构、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09064896A (zh) * 2018-08-16 2018-12-21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其柔性显示屏
CN109119549A (zh) * 2018-08-28 2019-01-01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CN109148715A (zh) * 2018-08-02 2019-01-04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设有其的显示装置
CN109411517A (zh) * 2018-10-17 2019-03-01 霸州市云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柔性显示装置
CN208622777U (zh) * 2018-08-03 2019-03-19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屏及显示装置
CN208622771U (zh) * 2018-08-02 2019-03-19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设有其的显示装置
CN109585496A (zh) * 2017-09-29 2019-04-05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设备
CN109585681A (zh) * 2018-12-05 2019-04-0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封装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CN110085761A (zh) * 2019-04-04 2019-08-02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封装盖板及采用该封装盖板的显示面板
US20200361175A1 (en) * 2017-12-15 2020-11-19 Shenzhen Royole Technologies Co., Ltd. Flexible material for impact protection and flexible cover for impact protection

Patent Citation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340182A (ja) * 2004-04-30 2005-12-08 Toyota Industries Corp El装置の基板の薄型化方法及び貼り合わせ基板の分断方法
US20130057143A1 (en) * 2010-05-31 2013-03-07 Sharp Kabushiki Kaisha Organic el device, electronic device, and process for production of organic el device
US20140191203A1 (en) * 2013-01-10 2014-07-10 Samsung Display Co., Ltd.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4349625A (zh) * 2013-08-06 2015-02-11 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带有安全气囊的保护壳
WO2016017064A1 (ja) * 2014-07-30 2016-02-04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有機el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05232283U (zh) * 2015-12-25 2016-05-11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电子产品的防摔外壳
CN106298860A (zh) * 2016-10-24 2017-01-04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07067979A (zh) * 2017-03-08 2017-08-18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CN206610569U (zh) * 2017-04-01 2017-11-03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及柔性显示装置
CN109585496A (zh) * 2017-09-29 2019-04-05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设备
US20200361175A1 (en) * 2017-12-15 2020-11-19 Shenzhen Royole Technologies Co., Ltd. Flexible material for impact protection and flexible cover for impact protection
CN108767138A (zh) * 2018-05-31 2018-11-0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封装方法、显示装置
CN109065739A (zh) * 2018-07-27 2018-12-21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oled器件封装结构、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09148715A (zh) * 2018-08-02 2019-01-04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设有其的显示装置
CN208622771U (zh) * 2018-08-02 2019-03-19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设有其的显示装置
CN208622777U (zh) * 2018-08-03 2019-03-19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屏及显示装置
CN109064896A (zh) * 2018-08-16 2018-12-21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其柔性显示屏
CN109119549A (zh) * 2018-08-28 2019-01-01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CN109411517A (zh) * 2018-10-17 2019-03-01 霸州市云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柔性显示装置
CN109585681A (zh) * 2018-12-05 2019-04-0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封装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CN110085761A (zh) * 2019-04-04 2019-08-02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封装盖板及采用该封装盖板的显示面板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87885A (zh) * 2022-01-26 2022-04-22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CN114387885B (zh) * 2022-01-26 2023-10-20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CN115188267A (zh) * 2022-06-22 2022-10-14 广州国显科技有限公司 垫高块、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15188267B (zh) * 2022-06-22 2023-10-20 广州国显科技有限公司 垫高块、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86623B (zh) 2022-05-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203790B2 (en) Foldable display device
KR102579030B1 (ko) 전자장치 및 이에 적용되는 표시장치
CN108733253B (zh) 触摸传感器、包括其的显示装置及制造触摸传感器的方法
CN110660323A (zh) 柔性显示设备
KR20190025798A (ko) 입력감지유닛 및 이를 구비한 표시장치
KR102589994B1 (ko) 표시장치
US10126616B2 (en) Electronic device
CN112786623B (zh) 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KR20200002576A (ko) 플렉서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EP3764196B1 (en) Display device
US11626567B2 (en) Display device
KR20210086284A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11769155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1740026B (zh) 柔性显示面板
CN112447928A (zh) 显示装置
KR102283020B1 (ko) 터치 센서 적층체 및 화상 표시 장치
KR20220022939A (ko) 표시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KR20210104218A (ko) 표시장치
US20220155821A1 (en) Electronic device
KR102202179B1 (ko)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US11539026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KR102579027B1 (ko) 전자장치 및 이에 적용되는 표시장치
KR20180076858A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KR20220063814A (ko) 표시 장치
KR102520492B1 (ko)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