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86173A - 一种卫生健康管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卫生健康管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86173A
CN112786173A CN202110096654.9A CN202110096654A CN112786173A CN 112786173 A CN112786173 A CN 112786173A CN 202110096654 A CN202110096654 A CN 202110096654A CN 112786173 A CN112786173 A CN 1127861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dical
treatment
health
diagnosis
st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09665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沙亦鹏
佘媛婕
王玉馨
叶明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Panxin Chengji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Shanghai Kunbei Management Consulting Co ltd
Tongji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Panxin Chengji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Shanghai Kunbei Management Consulting Co ltd
Tongji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Panxin Chengji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Shanghai Kunbei Management Consulting Co ltd, Tongji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Panxin Chengji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7861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8617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HHEALTHCARE INFORMATICS,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40/0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administration of healthcare resources or facilities;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operation of medical equipment or devices
    • G16H40/2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administration of healthcare resources or facilities;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operation of medical equipment or devices for the management or administration of healthcare resources or facilities, e.g. managing hospital staff or surgery rooms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HHEALTHCARE INFORMATICS,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50/0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diagnosis, medical simulation or medical data mining;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detecting, monitoring or modelling epidemics or pandemics
    • G16H50/3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diagnosis, medical simulation or medical data mining;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detecting, monitoring or modelling epidemics or pandemics for calculating health indices; for individual health risk assess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Pathology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edical Treatment And Welfare Office Work (AREA)

Abstract

一种卫生健康管理系统,所述管理系统管理的医疗机构包括一家或者多家医疗诊断机构、治疗与护理机构、医疗检测机构和/或医疗物品供应机构,就医人前往任一医疗诊断机构,由该医疗诊断机构的医生对该就医人作出诊断,给出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诊疗阶段的第一诊疗方案,该第一诊疗方案包括多个对应不同诊疗阶段的处方、化验要求和/或治疗方案;所述就医人依据第一阶段处方从任一医疗物品供应机构获得第一阶段用药,和/或根据第一阶段化验要求前往任一医疗检测机构进行身体检查,和/或根据第一阶段治疗方案前往任一治疗与护理机构进行治疗护理;所述就医人根据第二阶段诊疗方案进行第二阶段诊疗。

Description

一种卫生健康管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卫生健康促进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卫生健康、医疗管理系统以及卫生健康保障系统,对医疗物品的管理、诊疗信息的采集流动进行创新性管理。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卫生健康系统包括在日常生活中作为预防性质的保健和居民在非健康状态下作为治疗性质的医疗,即保健为保养健康,医疗为治疗疾病。其中,保健又分为自我保健和社会保健。自我保健指是个人为其本人或其家庭利益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社会保健指为保护和增进居民的健康保养,社会上各机构采取综合性的措施,如宣传保健的正确理念和知识方法等。医疗包括医疗服务和医疗制度。医疗服务从技术上保障医疗需求,医疗制度在资金等方面保障医疗需求。
保健和医疗的关系非常紧密,保健的充分性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医疗的需求等。保健和医疗两大部分应当放在同一个卫生健康系统中进行管理。
医院是为居民提供医疗服务的主要场所。我国依据医院功能、设施、技术力量等标准,将医院分为了三个等级。一级医院指基层医院,是初级卫生保健机构,三级医院拥有更多优质的医疗资源。伴随老龄化、城镇化等社会经济转型过程,居民基本健康需求增长迅速,给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带来了挑战,主要体现在现有医疗服务体系布局不完善、优质医疗资源不足和配置不合理。二、三级医院专家医生多,更能够得到患者的信任,而一级医院的医疗资源较为薄弱,使得大量患者向二、三级医院集中。
目前的传统医疗体制,给医疗服务、医保资金和居民健康促进的管理带来了挑战,进而给居民的卫生健康生活造成了影响、埋下了隐患。
(一)我国医疗资源一直存在不充分、不均衡的问题。大医院人满为患,一号难求,影响居民的看病体验,也大大增加了交叉感染的风险。而基层医疗机构和一些小医院却门可罗雀,难以维持,有些基层医生的作用甚至被虚化,仅作为“开方子的人”,对居民的健康不够负责。
(二)目前传统的诊疗模式中,大部分是一次性挂号、一次性诊疗、一次性拿药,诊疗方案过于短视,这可能导致居民囤药、过度服药、复诊不及时、处方调整不及时等问题。又由于看病难、看病贵,很少有患者会主动定期复诊,医院复诊率不高,医院也没有主动对患者身体情况的诊后追踪管理,没有形成对患者的回访系统,导致居民健康理念存在很大问题,影响到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科学诊疗。
(三)长期以来,我国药品流通实行从“仓库”到“仓库”的物流模式,医院设有自己的药品仓库,药房日常用药由药品仓库供应。医院根据仓库药品的库存情况,决定是否从医药公司购进药品。因此,在传统模式下,医院承担了配药给药的功能,导致物流、仓储成本较高,且由于无法判断药品的需求量,药品在医院中的库存较多,会导致管理成本上升。
(四)由于医保的存在,居民购买的医保处方药价格更便宜,而自买的药品价格偏贵。然而,由于某些基层医生不负责,仅根据患者的需要,而不是基于科学的数据和专业的判断,来下诊断和开处方,给医保资金埋下了隐患。
(五)为了保护医保资金,国家采取了限制每日开药金额、挂号科室数量等方式。然而,这种对医保资金的成本管理太过粗放,不够精细化和智能化,成本管理的方式有待改进。
(六)由于对于医疗物品没有建立严格的回收、追溯等管理体系,医用口罩、防护面罩等医疗物品可能出现二次污染、二次流入市场等被重复利用的情况,影响居民的身体健康。
因此,亟待改革目前传统的医疗体制,运用互联网技术,重塑医疗流程,使医疗资源能够被充分调动起来,药品等医疗物品的管理能够更加高效,医保资金能够被更好地维护,实现精细化成本管理,进而促进居民的健康意识,推动居民的健康保健,实现对社会卫生健康的促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之一,一种卫生健康管理系统,所述管理系统包括一家或者多家医疗诊断机构、治疗与护理机构、医疗检测机构和/或医疗物品供应机构,
就医人选择第一医疗诊断机构完成挂号,所述第一医疗诊断机构的医生对该就医 作出诊断,给出第一治疗方案、开出第一药方、提出第一化验要求。
就医人自主选择第一治疗与护理机构,所述第一治疗方案被发送至所述第一治疗 与护理机构,就医人前往该第一治疗与护理机构接受治疗。
就医人自主选择第一医疗物品供应机构,所述第一处方被发送至所述第一医疗物 品供应机构,所述第一医疗物品供应机构为就医人完成配药,就医人选择自行取药,或者选择送药上门服务。
所述就医人自主选择前往第一医疗检测机构,所述第一医疗检测机构根据所述 一医疗诊断机构发送过来的该就医人的诊断医生开出的化验要求对该就医人进行化验。
本发明实施例之一,一种医疗管理系统,所述管理系统管理的医疗机构包括一家或者多家医疗诊断机构、治疗与护理机构、医疗检测机构和/或医疗物品供应机构。
就医人前往任一医疗诊断机构,由该医疗诊断机构的医生对该就医人作出诊断,给出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诊疗阶段的第一诊疗方案,该第一诊疗方案包括多个对应不同诊疗阶段的处方、化验要求和/或治疗方案;
所述就医人依据第一阶段处方从任一医疗物品供应机构获得第一阶段用药,和/或根据第一阶段化验要求前往任一医疗检测机构进行身体检查,和/或根据第一阶段治疗方案前往任一治疗与护理机构进行治疗护理;
所述就医人根据第二阶段诊疗方案进行第二阶段诊疗。
本发明实施例之一,一种卫生健康协同管理系统,所述系统包括诊断体系、治疗与护理体系、检测体系、医疗物品供应体系四大功能模块,
所述系统在诊断体系、治疗与护理体系、检测体系、医疗物品供应体系四大功能模块中完成对医疗信息的交互,
在诊断体系功能模块中,通过对互联网在线医疗的运用,由医生负责为患者进行线上视频诊疗,诊断患者病情,开出治疗服务处方或药品处方,
在治疗与护理体系功能模块中,患者可以自由选择提供治疗护理的医院和机构,治疗护理机构根据医生处方,为患者提供治疗护理服务,
在检测体系功能模块中,患者可以就近选择医院和机构,根据诊疗要求,对身体指标进行检查,
在医疗物品供应体系中,医疗物品供应机构独立于医院,患者可以自由选择医疗物品供应机构,医疗物品供应机构按照从所述系统中获取的医生处方,为患者进行配药送药,还可以为患者提供其他医疗物品的供应服务。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附图阅读下文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易于理解。在附图中,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示出了本发明的若干实施方式,其中:
图1卫生健康系统组成示意图。
图2本发明实施例之一的医疗用品流转示意图。
图3本发明实施例之一的协同管理系统看诊示意图。
图4本发明实施例之一的协同管理系统看诊示意图。
图5本发明实施例之一的医疗用品流转示意图。
图6本发明实施例之一的健康数据上报平台示意图。
图7本发明实施例之一的医疗物品流转管理系统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卫生健康协同管理系统,所述系统包括诊断体系、治疗与护理体系、检测体系、医疗物品供应体系四大功能模块。这四大功能模块可以由目前传统医疗体制下的一家或多家医院提供,最多由目前传统医疗体制下的四家医院提供。其中,诊断服务由传统医疗体制下临床科室的医生提供,治疗与护理服务由传统医疗体制下医院的治疗部门提供,如输血科、按摩科、护理科、营养科等,检测服务由传统医疗体制下医院的检测部门提供,如超声医学科、化验科等,医疗物品供应服务由传统医疗体制下医疗物品供应部门提供,如:药房、后勤采购部门等。卫生健康协同管理系统内部数据共享。卫生健康协同管理系统通过互联网,将临床科室、治疗部门、检测部门、医疗物品供应部门联合在一起,共同为居民提供卫生健康服务。
所述系统的参与者包括医疗服务提供机构、患者和管理机构。其中,患者向所述系统提供身体指标数据,接受诊断体系诊断,向医疗物品供应体系申请医疗物品,并接受医疗服务提供机构提供的服务。管理机构中,市场监督和医保管理机构负责对医疗物品流通体系进行监督管理,医政医管部门负责对诊断体系和治疗体系进行监督管理。在所述系统中,诊断、治疗、检测和医疗物品供应服务被切割为四大功能模块,患者可以通过所述系统,对诊断医院、治疗护理机构、检测机构、医疗物品供应机构进行自由选择,根据个人需求,有效整合卫生健康协同管理系统中的服务,实现卫生健康资源共享。
所述系统在诊断体系、治疗与护理体系、检测体系、医疗物品供应体系四大功能模块中完成对医疗信息的交互,如患者身体指标的上传、医生诊断处方的开具、药品和治疗的提供和接受等,实现患者在诊疗过程中各功能模块的高效配合,协同为患者服务。并通过所述系统,解决在患者诊疗过程中各功能模块之间利益的分配问题。具体而言,四大功能模块提供的服务可说明如下:
在诊断体系功能模块中,通过对互联网在线医疗的运用,患者无需前往医院,可以在线上挂号并完成诊疗,如由二、三级医院临床科室的医生负责为患者进行线上视频诊疗,诊断患者病情,开出治疗服务处方或药品处方。
在治疗与护理体系功能模块中,患者可以自由选择提供治疗护理的医院和机构,治疗护理机构根据医生处方,为患者提供治疗护理服务,例如输液、按摩、理疗、激光等。
在检测体系功能模块中,患者可以就近选择医院和机构,如一级医院,根据诊疗要求,对某些身体指标进行检查,如化验等。
在医疗物品供应体系中,医疗物品供应机构独立于医院,患者可以自由选择医疗物品供应机构,医疗物品供应机构按照从所述系统中获取的医生处方,为患者进行配药送药,还可以为患者提供其他医疗物品的供应服务。
举例来说,整个流程如图2所示,叙述如下:患者通过所述系统,在线上完成挂号,诊断医生,如瑞金医院的医生,通过在线视频为患者完成诊断,提出化验需要。患者选择前往距离最近的医院进行检查,如杨浦区某医院,所述医院根据所述系统中的化验需要,为患者完成身体指标的化验,并将化验结果提交至所述系统。诊断医生,即所述瑞金医院医生,根据患者的化验结果,为患者开出处方,并上传至所述系统。患者选择治疗护理机构地址,所述系统将治疗护理任务分配下达给治疗护理机构,如杨浦区某医院,所述机构为患者提供处方中的治疗护理服务。患者选择医疗物品供应机构地址,所述系统将配药发药任务分配下达给医疗物品供应机构,如杨浦区某医疗物品供应机构,所述医疗物品供应机构为患者完成配药,患者可以选择自行拿药,或选择送药上门服务。
实施例2
一种连续性诊疗方案,所述方案涉及到诊疗过程中的患者、诊断体系、检测体系、治疗与护理体系、医疗物品供应体系五方。检测体系、治疗与护理体系和医疗物品供应体系根据诊断医生的处方向患者提供服务。
患者挂号后,医生通过实施例1中所述的卫生健康协同管理系统看诊,提出如图3所示,树状图类的时间跨度较短、连续性的诊疗方案。此诊疗方案保存在所述系统内,由所述系统负责执行后续步骤,患者仅了解其当前阶段疗程所需的治疗和药品,不需要了解其后续具体诊疗方案。患者完成付费、选择治疗护理机构和医疗物品供应机构等流程后,所述系统将治疗护理方案推送给患者所选治疗护理机构,治疗护理机构根据医生的处方向患者提供治疗护理服务,所述系统将所需药品清单推送给患者所选医疗物品供应机构,医疗物品供应机构根据医生的处方向患者提供药品,配送至患者所填写的地址处。经过较短的疗程,如2-3天,患者根据医生在看诊时提出的诊疗方案的要求,对某些身体指标进行测量,并上传至实施例1所述系统。所述系统根据医生所发布的连续性诊疗方案中的标准进行判断,对患者下一步的治疗和用药进行安排和执行。若所述系统无法自动判断,则随机分配至符合条件的诊断医生处,基于往期数据和诊疗方案,帮助患者做出判断,并对患者下一步的治疗和用药进行安排。所述系统再根据医生对患者的判断和治疗用药安排,执行后续诊疗步骤,将信息推送给治疗护理机构和医疗物品供应机构,治疗护理机构和医疗物品供应机构根据医生的处方向患者提供服务和药品。
以某患者发烧诊疗为例,医生首次看诊后,对所述患者提出了如图4所示的诊疗组合方案,为患者安排两天消炎药物用药,后续按照患者体温情况再进行安排。如图5所示,该诊疗组合方案保存在所述系统内,自动推送给患者所选医疗物品供应机构。医疗物品供应机构按照医生处方,为所述患者配送两天量的消炎药物。患者按照医生处方的要求,测量体温,两天后,若体温仍在39 度以上,则所述系统要求患者复诊;若体温回落,但仍超出正常水平,则所述系统将患者用药换为症状较轻时使用的药物,自动推送给患者所选医疗物品供应机构。医疗物品供应机构按照医生处方,为所述患者配送两天量的对应药物;若患者体温回落至正常水平,则所述系统自动结束本次诊疗。
实施例3
一种医疗物品供应体系,所述体系包括传统的实体药房和从事药品经营的电子商务店铺在内的所有药房,与实施例1中的卫生健康协同管理系统相连接,可以从所述系统中获取共享信息。所述体系提供按照处方配药、配送各类医疗物品等服务。其中,医疗物品包括药品、医疗器械、防护设备、医用耗材及其他物资,例如防护服、隔离衣、防冲击眼罩、外科口罩等等。
所述医疗物品供应体系采用JIT(Just In Time)管理模式,即保持物质流和信息流在生产中的同步。在所述医疗物品供应体系中,药品的供应服务根据实施例1卫生健康协同管理系统的医生处方为患者提供,由于医生开出的是树状图状的诊疗方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药品的需求量。对于其他医疗物品的供应,通过居民的申请、系统的审批完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其他医疗物品的需求量。从而,医疗物品供应体系可以实现将合适的产品,以合适的数量和合适的价格,在合适的时间送达到合适的地点。小批量采购、交货准时、信息共享是JIT模式的基本特征。
以药品的供应为例。实施例1中的卫生健康协同管理系统中诊断医生为患者提供用药建议后,患者可以自行选择医疗物品供应机构。患者可以根据医疗物品供应机构的库存情况选择医疗物品供应体系中的传统实体药房,实施例1 中的卫生健康协同管理系统根据医生为患者开出的处方,生成配药发药任务,下发至患者所选实体药房,实体药房进行配药,药房自有物流体系,可以为患者提供送药上门服务。患者也可以选择从事药品经营的电子商务店铺,实施例 1中的卫生健康协同管理系统根据医生为患者开出的处方,生成配药发药任务,在患者所选电子商务店铺生成订单,电子商务店铺直接完成配药、配送服务。
实施例4
一种健康数据上报平台,患者通过所述平台向实施例1中所述卫生健康协同系统上传身体指标数据。所述平台与特定的用于测量身体某些指标的终端仪器进行连接。与平台连接的终端仪器指所有医院、所有社区、所有公共场所和所有家庭医生使用的测量设备仪器。
患者在按照医生处方中的规定,通过所述平台上传身体数据指标时,或者居民进行保健过程中,通过所述平台上传身体数据指标时,可以选择三种模式进行上传。其一,可以选择自行购买的终端设备仪器测量上传,如家用血糖仪、血压器、体温计等。若平台需要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可以要求患者将检测过程拍摄记录,并将视频和检测结果同时上传,并进行相关的审核和内部控制措施。其二,不具备自我测量条件的患者或居民可以通过预约家庭医生或社区医生上门服务,使用医生的终端仪器对身体指标进行测量,由于所述医生使用的终端仪器设备已与平台连接,所述医生所测得的数据会自动上传至实施例1中所卫生健康协同系统。其三,患者或居民可以选择就近前往一级医院或公共场所(如小区、公园等处),进行身体健康指标的测量,所述终端仪器已与平台连接,测量结果将会自动上传至系统。
如图6所示,所述健康数据上报平台收集了居民健康数据后,可以通过实施例1中所述卫生健康协同管理系统,为实施例2中所述医生开出连续性诊疗方案提供数据支持,以配合诊疗过程。此外,所述平台还可以对居民的健康数据进行分析,例如对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数据分析、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数据分析,在数据出现异常时及时提醒患者就医。
实施例5
一种医疗物品追溯系统,所述系统将医疗物品的生产、处方、物流等相关信息都记录在数据表中,与实施例1中所述的卫生健康协同系统连接。每一份医疗物品都指向并属于其所在机构或自然人处,医疗物品的每一次流转信息都记录在数据表中。其中,医疗物品包括药品、医疗器械、防护设备、医用耗材及其他物资,例如防护服、隔离衣、防冲击眼罩、外科口罩等等。
每一个医疗物品,都拥有唯一标识码,以二维码的形式存在,与医疗物品一一对应。标识码是事先预设、事后分配给每一个医疗物品的。通过输入医疗物品的标识码信息,居民可以通过终端,与平台进行交互,在所述医疗物品追溯系统中查询到该医疗物品的所有信息,包括所述医疗物品生产信息、配送物流信息等,若所述医疗物品是医生在诊疗处方中开出的,则还可以查询到所述医疗物品对应的医生和患者信息。
以医疗物品中的药品为例。例如,某份药品被医生首次加入某患者的诊疗处方,患者通过实施例1中所述卫生健康协同系统选择某药房进行配药送药。所述药品通过物流,或患者自取,到达患者处。患者用药前,可以通过终端,输入所述药品的标识码,检查所述药品是否属于自己,查询所述药品治疗的病症、开出所述药品的诊疗医生和所述药品的生产信息等。
实施例6
一种医疗物品回收机制,所述机制由特定医疗物品回收机构进行管理,基于实施例5中所述医疗物品追溯系统的医疗物品唯一标识码信息,对医疗物品流出,如丢弃等,进行管理。
当居民或机构需要清理其所有医疗物品时,需要将所述医疗物品交给所述特定医疗物品回收机构进行处理,如放入特定的医疗物品回收箱。所述特定医疗物品回收箱只有所述特定医疗物品回收机构工作人员可以打开并取出被丢弃的医疗物品。当居民或机构按照规定将其所有医疗物品处置后,所述医疗物品在实施例5中所述医疗物品追溯数据表中记录为丢弃状态。若所述医疗物品在丢弃后再出现流转问题,如反复售卖、重复使用,则追责到所述特定医疗物品回收机构。
以药品为例。居民要清理其所有药品时,需要将药品放入特定药品回收箱,所述特定药品回收箱只有特定医疗物品回收机构可以打开并取出药品。居民按照规定处理的药品将在所述药品的数据表中记录为丢弃状态。若所述药品之后再出现流转问题,则追责到所述特定医疗物品回收机构。
实施例7
一种医疗物品配备管理体系,该体系与实施例3中所述医疗物品供应体系连接,基于实施例5中所述的医疗物品可追溯信息和实施例6中所述的医疗物品回收机制信息,对医疗物品进行精细化管理,为医疗物品供应体系的服务提供支持。
所述体系基于实施例5中所述的医疗物品追溯信息,以居民和机构为主体,将各个医疗物品归类至每一主体,从而可以了解每一主体所持有的医疗物品类别和数量,进而通过对居民的医疗物品的供应和回收机制实现对医疗物品的精细化管理。
居民可以通过所述医疗物品配备管理体系,申请用于个人防护的医用口罩。所述体系基于数据库信息,调取所述居民所持有的医用口罩数量信息,若符合规定,保证该居民不存在过多囤积口罩的行为时,所述体系为居民配备若干医用口罩,并由实施例3中所述的医疗物品供应体系为该居民安排医用口罩的配送。当居民使用口罩后,按照实施例6中所述医疗物品回收规定进行处理,所述医疗物品配备管理体系会为该居民开放申请新的口罩的权限,该居民可以再次通过所述体系进行申请。
实施例8
一种医疗物品从属管理体系,该体系基于实施例5中所述的医疗物品可追溯信息,对医疗物品形成保护机制。
若医疗物品购买者通过实施例5中所述医疗物品追溯系统查询到该医疗物品不属于自己,如二次销售的药品、口罩时,可以向实施例1中所述的卫生健康协同系统进行反馈和举报。此处的购买者指非故意购买二次流出医疗物品的人、市场监督或医保管理机构的便衣工作人员。
市场监督或医保管理机构接收到举报信息后,通过对所述医疗物品记录的生产、开具、流转等信息的追溯,对所述医疗物品涉及主体进行取证审查。对具有将医疗物品流出责任的主体处以警告或惩罚,例如限制其对医疗物品的购买、对医保的使用等。
以医疗物品中的药品为例。在正常情况下,药品的最终流转对象应为医生开具所述药品时对应的患者。而在倒卖药品的药贩存在的情况下,所述药品在转让至原患者后,还会进行后续的流转,导致所述药品的最终持有对象不是医生开具所述药品时对应的患者。
若药品购买者通过实施例5中所述医疗物品追溯系统查询到该医疗物品不属于自己,向实施例1中所述的卫生健康协同系统进行反馈和举报。市场监督或医保管理机构接收到举报信息后,通过对所述药品记录的生产、开具、流转等信息的追溯,例如所述药品对应的医生与医保患者信息、药房与物流信息等,对所述药品涉及主体进行取证审查。对具有将医保药品流出责任的主体处以警告或惩罚,如限制其对医保的使用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有:
(一)打破了传统医疗体制,将医生诊断、身体指标检测、治疗护理、配药拿药和提供医疗物品几大功能部分进行了拆分,各功能模块独立存在,从而大大减少了医院的药品库存规模和药品管理成本;
(二)通过对在线医疗的应用,对一、二、三级医院的功能做了进一步明确,对医疗资源做了合理分配,充分发挥出了二、三级医院的医生在诊断专业上的优势,调动了空闲的医疗资源,同时也控制了各级医院的人流量;
(三)对于患者而言,减少了患者在与诊疗成本以外的其他成本,如交通成本、挂号成本、防护成本等。患者可以在线上获得二、三级医院医生对病情的诊断,就近选择医院进行化验,就近选择治疗护理机构进行治疗护理,就近选择医疗物品供应机构拿药,这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诊疗效率和效果,大大缩短了患者与优质医疗资源的距离。同时,减少了患者为获取优质医疗资源导致的人群集聚,减少了线下交叉感染的可能性;
(四)改变了一次性诊疗、给药的模式,重塑了医疗流程,建立了流程式诊疗模式,形成反馈机制。卫生健康协同组织督促患者执行诊疗方案,并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为患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减少了患者对自身身体健康状态的判断错误、用药不科学、复诊不及时等情况,使患者的用药在监督下进行,尤其是对于慢性病的管理,起到了很好的督促、提醒作用;
(五)每次的医疗疗程减短,居民用药和身体指标受到系统监督,这会大量减少居民自行囤积的药品,减少了药品无谓的消耗,有利于改变居民私自配药、过度吃药、乱吃药等不科学的用药习惯,建立起居民根据专业医生处方,科学管理身体的健康理念;
(六)保证了医疗数据链的完整,健康数据上报平台对患者的身体健康状况进行追溯追踪,一方面可以提高医生诊断的精度。另一方面,通过监控居民的健康指标情况,对于防控大规模传染的疾病有帮助,也可以帮助患者更准确地了解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尤其是对于某些慢性病,比如糖尿病、高血压等,促进居民的健康保健;
(七)可以实现医疗物品的JIT模式供应,这不但能够最好地满足用户需要,而且可以极大的减少医疗物品的库存,最大限度的消除浪费。
(八)对医疗物品进行了全流程追溯,对倒卖医疗物品的行为形成了打击手段和威慑方法,不会出现医疗物品重复利用、二次污染等情况,保护了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也防止了医保资金被套用。
(九)规定了医疗物品的供应和回收机制,实现了对医疗物品的精细化管理。尤其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可以建设战时医疗物资配备策略,精细化管理居民对医疗物品的持有情况,从而有效调动、分配医疗物品,保护每位居民的生命健康。医疗物品作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重要抓手,对医疗物品的精细化管理响应了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号召,增强了医疗物品的应急管理和配置能力。
值得说明的是,虽然前述内容已经参考若干具体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创造的精神和原理,但是应该理解,本发明并不限于所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对各方面的划分也不意味着这些方面中的特征不能组合,这种划分仅是为了表述的方便。本发明旨在涵盖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所包括的各种修改和等同布置。

Claims (10)

1.一种卫生健康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保健管理分系统和医疗管理分系统,这二个分系统共享所述卫生健康管理系统参与者的数据,
所述参与者包括保健管理分系统的社区居民、医疗管理分系统的就医人,
所述参与者包括保健管理分系统的社区保健机构、医疗管理分系统的医疗诊断机构、治疗与护理机构、医疗检测机构和/或医疗物品供应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卫生健康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医疗管理分系统包括一家或者多家医疗诊断机构、治疗与护理机构、医疗检测机构和/或医疗物品供应机构,
就医人前往任一医疗诊断机构,由该医疗诊断机构的医生对该就医人作出诊断,给出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诊疗阶段的第一诊疗方案,该第一诊疗方案包括多个对应不同诊疗阶段的处方、化验要求和/或治疗方案;
所述就医人依据第一阶段处方从任一医疗物品供应机构获得第一阶段用药,和/或根据第一阶段化验要求前往任一医疗检测机构进行身体检查,和/或根据第一阶段治疗方案前往任一治疗与护理机构进行治疗护理;
所述就医人根据第二阶段诊疗方案进行第二阶段诊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卫生健康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医疗管理分系统根据第二阶段诊疗方案引导所述就医人实施第二阶段诊疗,该引导包括对医疗诊断机构、治疗与护理机构的选择推荐。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卫生健康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医疗管理分系统根据获得的所述就医人第一阶段身体检查结果,修改所述第一诊疗方案,给出第二阶段的诊疗方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卫生健康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就医人的身体状态数据被上传至所述医疗管理分系统,所述医疗管理分系统修改所述第一诊疗方案,给出第二阶段的诊疗方案。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4或5所述的卫生健康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医疗管理分系统将第二阶段诊疗方案推送至第二阶段的医疗机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卫生健康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医疗管理分系统将第三阶段诊疗方案推送至第三阶段的医疗机构,以此类推直到就医人痊愈。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卫生健康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一件医疗物品拥有唯一标识码,在每一个医疗物品的流转环节记录该标识码,所述医疗管理分系统以及医疗物品供应机构通过该标识码追溯每一件医疗物品的流转过程。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卫生健康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医疗管理分系统通过医疗物品的标识码被动或者主动记录就医人对医疗物品的使用,所述医疗管理分系统根据每一件医疗物品的保存或使用寿命发起或者管理对剩余或失效医疗物品的回收过程。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卫生健康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医疗管理分系统对于医疗物品的非法流转进行监控,对非法流转发出告警。
CN202110096654.9A 2020-09-18 2021-01-25 一种卫生健康管理系统 Pending CN11278617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88919 2020-09-18
CN2020109889191 2020-09-1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86173A true CN112786173A (zh) 2021-05-11

Family

ID=757589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096654.9A Pending CN112786173A (zh) 2020-09-18 2021-01-25 一种卫生健康管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786173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50450A (zh) * 2022-06-27 2022-09-13 北京京东拓先科技有限公司 购药请求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83927A (zh) * 2007-04-12 2008-10-15 上海异锝高新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手术物品处理方法与系统
CN105512983A (zh) * 2015-12-13 2016-04-20 上海得辛医疗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医疗服务供应链平台及其协同管理方法
CN107967504A (zh) * 2017-11-24 2018-04-27 九州通医疗信息科技(武汉)有限公司 物品管理方法和装置
CN108461156A (zh) * 2018-02-02 2018-08-28 重庆艾维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慢病管控方法及其装置、系统
CN110970127A (zh) * 2019-12-13 2020-04-07 东台市卫生信息中心 基于健康信息平台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信息系统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83927A (zh) * 2007-04-12 2008-10-15 上海异锝高新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手术物品处理方法与系统
CN105512983A (zh) * 2015-12-13 2016-04-20 上海得辛医疗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医疗服务供应链平台及其协同管理方法
CN107967504A (zh) * 2017-11-24 2018-04-27 九州通医疗信息科技(武汉)有限公司 物品管理方法和装置
CN108461156A (zh) * 2018-02-02 2018-08-28 重庆艾维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慢病管控方法及其装置、系统
CN110970127A (zh) * 2019-12-13 2020-04-07 东台市卫生信息中心 基于健康信息平台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信息系统及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50450A (zh) * 2022-06-27 2022-09-13 北京京东拓先科技有限公司 购药请求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10005324A1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a health monitoring command center and workforce advisor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Monitoring the building blocks of health systems: a handbook of indicators and their measurement strategies
Ahmadian et al. The role of standardized data and terminological systems in computerized clinical decision support systems: literature review and survey
CN110853723A (zh) 一种智能药品指导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CN110097977A (zh)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诊所远程服务系统
CN110504010A (zh) 智能诊疗管理方法、系统及应用其的智能诊所
CN110717082A (zh) 一种医疗器械使用合理及合规性分析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CN110797115A (zh) 一种智能推荐医疗检查及检验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WO2008102370A2 (en) A personalized healthcare management system
Fitzsimons et al. Assessing the quality of epilepsy care with an electronic patient record
CN111145916A (zh) 一种智能推荐手术方案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CN113871026A (zh) 一种医疗风险评估系统及方法
CN113130026A (zh) 一种互联网处方审核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介质
CN111028936A (zh) 一种医疗检查及检验合理合规性分析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CN113506622A (zh) 一种智能诊断分析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GB2446923A (en) Medication regim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CN113808699A (zh) 一种治疗方案智能比较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112233745A (zh) 一种抗微生物药物智能推荐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CN111128401A (zh) 一种智能推荐手术项目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Ghazanfar et al. Hospital admission interviews are time-consuming with several interruptions
CN112786173A (zh) 一种卫生健康管理系统
Stroebel et al. Improving hypertension control: a team approach in a primary care setting
Qureshi et al. Mobile access for patient centered care: The challenges of activating knowledge through health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rvine et al. Quality and standards in health care
US11721421B2 (en) Pharmaceutical dispensing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