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53821B - 一种赶黄草茶及其加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赶黄草茶及其加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53821B
CN112753821B CN202110082158.8A CN202110082158A CN112753821B CN 112753821 B CN112753821 B CN 112753821B CN 202110082158 A CN202110082158 A CN 202110082158A CN 112753821 B CN112753821 B CN 11275382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nthorum chinense
chinense pursh
leaves
drying
t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08215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753821A (zh
Inventor
段飞霞
贾利蓉
周川源
王星月
曾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Mellow Tea Co ltd
Sichua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Mellow Tea Co ltd
Sichua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Mellow Tea Co ltd, Sichua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ichuan Mellow Te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082158.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753821B/zh
Priority to CN202111562283.5A priority patent/CN114223764B/zh
Publication of CN1127538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538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7538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5382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34Tea substitutes, e.g. matè; Extracts or infusions thereof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9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ood processing or handling, e.g. food conservation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赶黄草茶及其加工方法,属于食品技术领域。赶黄草茶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揉捻后的赶黄草叶进行两次干燥;第一次干燥于230‑260℃以及50‑60转/min的条件下干燥至赶黄草叶的干度为55%‑75%;第二次干燥于85‑95℃以及38‑45转/min的条件下干燥至赶黄草叶的干度为80%‑90%。或者,将蒸青后的赶黄草茎于140‑160℃以及50‑55转/min的条件下进行炒制。上述加工方法所提供的干燥过程不仅能够降低微生物含量,同时还能使赶黄草茶中含有较高含量的黄酮类物质。经上述加工方法得到的赶黄草茶不仅具有较好的口感,同时还具有一定的保健功效。

Description

一种赶黄草茶及其加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赶黄草茶及其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赶黄草,为虎耳草科扯根菜属植物赶黄草Penthorum chinense Pursh的全草,主要分布于东北、华北、华南和西南。
赶黄草为多年生草本,高达160cm,茎带红紫色或黄褐色。单叶互生,无柄或近无柄;叶片披针形至窄披针形,长3-11cm,宽约1cm,先端长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细锯齿。秋季开黄绿色花,蝎尾聚伞花序成长穗状,数枝顶生,疏被短腺毛;萼筒宽钟形,萼片5,三角形;花瓣缺,雄蕊10个;心皮5个,基部合生,上部分离,无花柱,柱头盾状。蒴果红紫色,压扁5角形,5短喙斜展,略呈星状,盖裂。种子极小,红色。具有利水除湿,祛瘀止痛之功效,用于黄疸,水肿,跌打损伤,肿痛。
赶黄草为偏水生植物,在加工过程中,其原料通常为全部地上部分,包括靠近土壤的茎叶,因此,其原料较普通茶叶更具微生物污染风险,若采用普通干制的方法进行干燥,极易导致产品微生物超标。
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包括提供一种以赶黄草叶为原料的赶黄草茶的加工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包括提供一种由上述加工方法加工而得的以赶黄草叶制得的赶黄草茶。
本发明的目的之三包括提供一种以赶黄草茎为原料的赶黄草茶的加工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之四包括提供一种由上述加工方法加工而得的以赶黄草茎制得的赶黄草茶。
本申请可这样实现: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赶黄草茶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揉捻后的赶黄草叶进行两次干燥。
第一次干燥于230-260℃以及50-60转/min的条件下干燥至赶黄草叶的干度为55-75%。
第二次干燥于85-95℃以及38-45转/min的条件下干燥至赶黄草叶的干度为80-90%。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次干燥采用烘干方式进行。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次干燥的时间为5-20min。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次干燥过程中的进叶量为3-8kg。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次干燥采用炒干的方式进行。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次干燥的时间为30-45min。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次干燥为卷曲干燥。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每次干燥后还包括对干燥的赶黄草叶进行筛分。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对第二次干燥后的赶黄草叶进行灭菌。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揉捻于转速不超过40转/min的揉捻机中进行。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揉捻过程中,将赶黄草叶与糖一起揉捻。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糖的加入量为赶黄草叶的0.8-1.2wt%。优选地,糖为白砂糖。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揉捻时间为6-8min。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揉捻机为绿茶揉捻机。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揉捻过程中不对绿茶揉捻机进行加压。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揉捻前,将赶黄草叶依次进行萎凋、杀青和闷堆。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萎凋包括:将赶黄草叶按长为1.5-4.5m、宽1.5-4.5m、高为10-25cm的尺寸在20-25℃的条件下进行堆放。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萎凋期间,定期对堆放的赶黄草叶进行翻动。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杀青包括:于200-230℃、38-42转/min的条件下进行。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杀青后的赶黄草叶的失水率为20-25wt%。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闷堆包括:将杀青后的赶黄草叶按30-40cm厚堆放15-20min。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将闷堆后的赶黄草叶进行冷却。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赶黄草茶,由如前述实施方式任一项的加工方法加工而得。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赶黄草茶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蒸青后的赶黄草茎于140-160℃以及50-55转/min的条件下进行炒制。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炒制后的赶黄草茎的干度为80-90%。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炒制前,还包括将赶黄草茎进行蒸制。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蒸制于温度不低于200℃的条件下进行40-60min。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蒸制前,还包括将赶黄草茎进行切分。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将炒制后的赶黄草茎进行锻制打磨。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锻制打磨于60-80℃以及30-40转/min的条件下进行55-65min。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锻制打磨后的赶黄草茎的干度为80-90%。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锻制打磨前还包括将炒制后的赶黄草茎进行冷却。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将锻制打磨后的赶黄草茎进行干燥、灭菌和提香。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干燥、灭菌和提香于50-55转/min以及120-140℃的条件下同时进行。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干燥、灭菌和提香采用红外线自动调速流水式干燥灭菌提香机进行。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干燥、灭菌和提香前,还包括将锻制打磨后的赶黄草茎进行堆放。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将干燥灭菌提香后的赶黄草茎进行冷却和关堆。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赶黄草茶,由如前述实施方式任一项以赶黄草茎为原料的赶黄草茶的加工方法加工而得。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包括:
本申请提供的赶黄草茶的加工方法通过以特定的干燥条件进行干燥,不仅能够降低微生物含量,避免微生物污染,同时还能不经专门的发酵操作依然能使赶黄草茶中含有较高含量的功效成分(如黄酮类物质)。经上述加工方法得到的赶黄草茶不仅具有较好的口感,同时还具有一定的保健功效。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下面对本申请提供的赶黄草茶及其加工方法进行具体说明。
本申请提出一种赶黄草茶的加工方法,其以赶黄草叶为原料,原料的选取可参照以下方式:
选当年生长期为120天以上的古蔺赶黄草优质的叶子作原料。此处,“优质”指叶片翠绿鲜亮,形态完整饱满,边缘呈细锯齿状,单叶互生,无柄或近无柄。选晴天采摘,需忌五不采:生长期不到的不采、露水叶不采、病虫叶不采、黄叶不采、不同均度的不采。采摘时使用的工具及运输工具,要保持清洁卫生。原料运到加工厂后,要通过清尘去杂处理,工具可采用滚动筛,通过滚动筛将古蔺赶黄草的碎叶、杂物、沙尘筛除。
进一步地,将滚动筛处理后的赶黄草叶依次进行萎凋、杀青和闷堆。
其中,萎凋可包括:将赶黄草叶按长为1.5-4.5m、宽1.5-4.5m、高为10-25cm(如15cm、20cm或25cm等)的尺寸在20-25℃(如20℃、23℃或25℃等)的条件下进行堆放,以将芳香发出。
萎凋期间,定期对堆放的赶黄草叶进行翻动,具体的,可以是1h翻动1次,也可2h或其它间隔时间翻动1次,按上述时间连续翻动,直至芳香发出为止。
通过上述萎凋处理,可适度促进鲜叶酶的活性,赶黄草叶的内含物质发生适度物理和化学变化,如促使淀粉、蛋白质、不溶性原果胶等鲜叶成分发生分解、转化,生成葡萄糖、氨基酸、可溶性果胶等有利于成茶品质的有效物质,多酚类物质也程度不同地氧化。萎凋过程中赶黄草叶散发部分水分,由脆硬变得柔软,色泽暗绿,青草气散失并散发出芳香。
萎凋后进行杀青,杀青可于200-230℃(如200℃、210℃、220℃或230℃等)、38-42转/min(38转/min、40转/min或42转/min等)的条件下进行。此过程可采用自动调速、温控的滚筒连续杀青机。
本申请中将杀青温度控制在200-230℃,其原因主要在于:古蔺赶黄草的叶子为柳叶型:长、薄、窄、小,杀青温度过高会影响古蔺赶黄草的内含成分;温度过低赶黄草中酚类化合物会在多酚氧化酶作用下被氧化,发生制茶红变的现象,并且水分蒸发缓慢,不宜成条。同时,本申请中将杀青转速控制在38-42转/min,其原因主要在于:杀青转速对赶黄草叶的茶水浸出物有明显影响,决定茶汤感官品质,转速过低,赶黄草叶与杀青机滚筒接触时间长、接触面积大,杀青叶升温过快,会迅速抑制赶黄草叶内含生化成分的变化,使得色、香、味未得到充分发挥;转速过高,赶黄草叶与杀青机滚筒接触不均匀,部分赶黄草叶干燥粗松,杀青不足,会产生高火味、焦味和青味。
杀青后的赶黄草叶的失水率可控制在20-25wt%,如20wt%、22wt%或25wt%等。
杀青后进行闷堆,闷堆可包括:将杀青后的赶黄草叶按30-40cm(如30cm、35cm或40cm等)厚堆放15-20min(如15min、18min或20min等)。该过程进行堆放。通过闷堆操作,使赶黄草叶水分分布均匀。
进一步地,将闷堆后的赶黄草叶进行冷却,该过程可采用滚筒连续冷却器进行。
进一步地,将闷堆冷却后的赶黄草叶进行揉捻。揉捻于转速不超过40转/min的揉捻机中进行。可参考地,该揉捻机可以为绿茶揉捻机。
值得说明的是,本申请中将揉捻的转速控制在不超过40转/min,其可避免转速过高损坏赶黄草叶子。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揉捻时,不对绿茶揉捻机进行加压,以避免加压损坏叶子内所含的人体所需的多种微量元素。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揉捻过程中,将赶黄草叶与糖一起揉捻。本申请中采用加糖揉捻的方式,不仅能够脱除和减少赶黄草的苦味,而且还能增加美拉德反应后产生的香气和色泽变化。值得说明的是,赶黄草叶与糖混合之所以特定设置在揉捻过程,是因为揉捻的作用,一是使叶成条形,二是使细胞破碎,这时加入的糖与溢出的叶汁均匀混合,附在叶子表面,有利于增加茶汤浓度和改善茶叶品质。
糖的加入量可为赶黄草叶的0.8-1.2wt%(如0.8wt%、1wt%或1.2wt%等)。可参考地,糖可包括白砂糖,优选为白砂糖其原因包括:白砂糖较其它糖容易获得和生产操作,成本较低,且无异味。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揉捻时间可以为6-8min,如6min、7min或8min等,叶子均匀形成条索时下机。
进一步地,将揉捻后的赶黄草叶进行两次干燥。
第一次干燥于230-260℃(如230℃、240℃、250℃或260℃等)以及50-60转/min(如50转/min、55转/min或60转/min等)的条件下干燥至赶黄草叶的干度为55-75%。
值得说明的是,本申请中“干度”均指蒸汽质量与原料总质量的质量比值,下同。
可参照地,第一次干燥采用烘干方式进行,具体可采用温控动态烘干机(连续)进行。机器的温度调至230-260℃,机器转速调至50-60转/min,通过调整烘干速度(以进叶量表征),使第一次干燥后的赶黄草叶的干度为75%左右。该过程中,第一次干燥过程中的进叶量可以为3-8kg,第一次干燥的时间可以为5-20min。
第二次干燥于85-95℃(如85℃、90℃或95℃等)以及38-45转/min(38转/min、40转/min、42转/min或45转/min等)的条件下干燥至赶黄草叶的干度为80-90%。
可参照地,第二次干燥采用炒干的方式进行。具体的可采用瓶式炒干机(调速)进行卷曲干燥。机器的温度调至85-95℃,机器转速调至38-45转/min,根据机型投料,使第二次干燥后的赶黄草叶的干度为90%左右。该过程中,第二次干燥的时间可以为30-45min,如30min、35min、40min或45min等。
值得说明的是,本申请中对赶黄草叶采用不同的干燥方式进行两次干燥,其中,第一次干燥的作用主要为减少赶黄草叶水分含量,使其叶质变软,容易揉捻成条,第二次干燥的作用主要为固定赶黄草叶的香气品质和外形。上述两次干燥分别可作为栅栏因子,二者共同作用后,能够协同降低赶黄草茶的微生物含量,并且,未降低赶黄草叶中的功效成分,如槲皮素等含量。而仅进行第一次干燥会由于赶黄草叶水分不均导致混有生青味和叶形松散的问题。
此外,第一次干燥的温度低于230℃,会抑制某些高沸点的不良香气物质挥发和转化,高于260℃容易导致赶黄草叶迅速褐变,产生焦味。转速低于50转/min,由于重力的作用,赶黄草叶未能运动到一定的高度就沿筒壁自动下滑,虽然能起到一定的搓条作用,但仍不能抛撤到空中,水分不能尽快排除,影响赶黄草叶的品质和干燥的速度,高于60转/min,赶黄草叶不易抛撤,不利于水蒸汽散发,带有一定的水闷气,同样影响质量和干燥效果。第一次干燥后的干度过低容易导致赶黄草叶微生物滋生,干度过高容易导致水分不足形成干叶。同理地,第二次干燥的温度低于85℃会抑制高于该沸点的不良香气的挥发和转化,高于95℃容易导致水分不足产生焦糊味,转速低于38转/min,不利于水蒸汽散发,带有一定的水闷气,对热量利用度低,减慢生产效率;高于45转/min容易导致水分不均匀,部分叶干燥过长,产生焦味。第二次干燥后的干度过低容易导致赶黄草叶形松散不成条,干度过高容易导致水分蒸干产生焦味。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每次干燥后还包括对干燥的赶黄草叶进行筛分。筛分设备可使用分级机(圆筛)。第一次干燥后将赶黄草半成品割头去末,按叶片完整度分为三级。第二次干燥后进行二次筛选,用80-300目圆筛去末。
进一步地,还包括对第二次干燥后的赶黄草叶进行灭菌。该过程可用远红外灭菌机(连续、带冷却)进行,温度调试在100-130℃,下机后及时装箱,装箱用食品级专用内袋及纸箱进行打包,标明产品等级、批次。
进一步地,可参照国家代用茶标准对赶黄草进行检测评审,出具报告。
承上,经上述加工方法,不仅能够降低微生物含量,避免微生物污染,而且能够有效降低赶黄草叶中苦味氨基酸的含量,降低没食子酸含量,增加香味成分,并由香味成分对苦味成分起到掩蔽作用,使得加工而得的赶黄草茶具有良好的感官品质,同时还能有效保持赶黄草叶中的有效成分,使其具有较佳的保健功效。
此外,本申请还提供了另一种赶黄草茶的加工方法,其以赶黄草茎(杆)为原料,原料的选取可参照以下方式:
选取当年生长期为200天以上达到成熟期的杆(茎)。优选地,选用阳山、日照时间长的地理位置种植出的赶黄草茎。所选的古蔺赶黄草杆(茎)以起紫红色为佳,不起紫红色的原料,内含成分不足,影响品质。采集时,要忌四不采:高矮不匀不采、不起紫红色不采、细小的不采、有病虫害带斑点的不采。采集原料时,要先看天气预报,晴天采集。采集好原料后,要在就地用竹木搭架晾晒,晚上要用薄膜遮盖,防止雨淋。干度达到60%时进行打捆运送到加工厂内。
原料进厂后,进行切节或切片加工。该过程可采用切制机或铡刀人工切割。切节质量要根据市场需求,可分成两公分、三公分或五至十公分。由于古蔺赶黄草杆(茎)是空心的,破的作切片处理,未破的作切节处理。
将切好的原料用滚动筛筛选,去尘除杂后,进行蒸制。此过程可采用蒸汽锅进行。台/时产量可达100公斤。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蒸制于温度不低于200℃(如200℃、250℃、300℃或400℃等)的条件下进行40-60min(如40min、50min或60min等)。本申请中采用蒸青方式,其是基于原料为赶黄草茎特殊设置的,由于赶黄草茎纤维粗韧,通过蒸青方式可使赶黄草茎变得柔软。
值得说明的是,本申请中蒸青较普通茶叶不同,主要体现在蒸青温度较高,若蒸青温度低于200℃,容易抑制高沸点的药味和生青味物质的挥发和转化,对口感和香气造成影响。
进一步地,将蒸青后的赶黄草茎于140-160℃(如140℃、150℃或160℃等)以及50-55转/min(如50转/min、52转/min或55转/min等)的条件下进行炒制。此过程可采用110型(八角)滚动自动调速、温控瓶式炒干机进行。台/时产量可达50公斤。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炒制后的赶黄草茎的干度为80%。
上述炒制过程不仅可为后续的提香工艺提供适宜的水分和前体物质(如氨基酸、还原糖等),而且能够降低赶黄草茶的微生物含量,此外,还能保持赶黄草茎中的功效成分,如槲皮素等的含量。
值得说明的是,赶黄草茎的炒制温度低于140℃不利于赶黄草茎内成分的快速化学转化,如美拉德反应成香以及产生苯乙醇、苯乙醛、苯乙酮等香气物质的化学反应,使得在炒制中色、香、味未能充分发挥;而高于160℃容易导致茎中酚类物质被氧化,降低黄酮类溶出。转速低于50转/min,虽然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水分不能尽快排除,影响赶黄茎的品质和炒制的速度;高于55转/min不利于水蒸汽散发,带有一定的水闷气而影响赶黄草茎的质量和炒制效果,并且热量利用率均很低,炒制后的干度过低,赶黄草茎中水分控制不够进而影响赶黄草茎的品质,干度过高容易导致水分不足,容易产生焦味。
进一步地,将炒制后的赶黄草茎进行锻制打磨。较佳地,锻制打磨前还包括将炒制后的赶黄草茎进行冷却。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锻制打磨可于60-80℃(如60℃、70℃或80℃等)以及30-40转/min(如30转/min、35转/min或40转/min等)的条件下进行55-65min(如55min、60min或65min等)。该过程也可采用110型(八角)滚动自动调速、温控瓶式炒干机进行,台/h产量也可为50公斤。
通过锻制打磨统一赶黄草茎尺寸,使得赶黄草茎中的水分均匀分布,提高赶黄草茎品质,有利于赶黄草茎的功效成分溶出,方便服用,观赏性强。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锻制打磨后的赶黄草茎的干度为90%。
进一步地,将锻制打磨后的赶黄草茎进行堆放,以使水分挥发均匀。堆放时间可以为5小时。
进一步地,将堆放后的赶黄草茎进行干燥、灭菌和提香。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干燥、灭菌和提香于50-55转/min以及120-140℃(如120℃、130℃或140℃等)的条件下同时进行。该过程可采用红外线自动调速流水式干燥灭菌提香机进行。较佳地,干燥至干度为93%以上为宜,台/时产量125公斤。
值得说明的是,本申请采用远红外灭菌提香的方式。在此过程中,远红外灭菌提香方式较现有普通灭菌具备高效节能的特征,同时也更环保,对赶黄草叶的加工品质也有着一定的保障。和传统的灭菌方式相比较,可以有效地将茶叶中的香气进行保留。该方式不仅能够使赶黄草叶在加工处理的过程中,能够均匀受热,还可以避免水分丢失,有效地保留茶叶体内的天然香气,使茶叶的生产质量大幅度提升。该过程中温度低于120℃不利于香气的形成,高于140℃容易导致氨基酸含量降低,影响茶汤的口感。
进一步地,干燥灭菌提香后,自然冷却,再以吨位数的量进行关堆,关堆后进行抽样检测水分及感官评审。可参考地,水分测定可采用国家规定制作的水分检测仪,感官评述可采用茶叶评审器具。检测人员要持有专业资质证书。
将生产好的产品,经检测人员检测合格后进行装箱入库,入库时进行分级、分批存放,并标明数量、级别及批号。
承上,经上述加工方法,不仅能够降低微生物含量,避免微生物污染,而且能够有效降低赶黄草茎中苦味氨基酸的含量,降低没食子酸含量,增加香味成分,并由香味成分对苦味成分起到掩蔽作用,使得加工而得的赶黄草茶具有良好的感官品质,同时还能有效保持赶黄草茎中的有效成分,使其具有较佳的保健功效。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特征和性能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以赶黄草叶为原料的赶黄草茶的加工方法,具体参照如下:
一、原料选取
1、选当年生长期为125天的,古蔺赶黄草优质的叶子作原料。
2、选晴天采摘,需忌五不采:生长期不到的不采、露水叶不采、病虫叶不采、黄叶不采、不同均度的不采。
3、采摘时使用的工具及运输工具,要保持清洁卫生。
4、原料运到加工厂后,要通过清尘去杂处理,工具:使用滚动筛处理,通过滚动筛将古蔺赶黄草的碎叶、杂物、沙尘筛除。
二、加工工序
1、萎凋:赶黄草叶通过滚动筛处理后,进行堆放将芳香发出,堆放面积应为2×2m为一堆,厚度20cm为宜,温度25℃左右。时间1h翻动一次,连续翻动,直到芳香发出为准。
2、杀青:等到赶黄草芳香发出时进行杀青处理。使用工具:自动调速、温控的滚筒连续杀青机。温度为220℃,机器转速为42转/min,叶子失水25%。
3、闷堆:将经过杀青处理的赶黄草叶进行衡温堆放,厚度38cm,时间20min,使叶子水分分布均匀。
4、冷却:用滚筒连续冷却器对闷堆处理后的叶子进行冷却处理。
5、揉捻:将冷却后的叶子进行揉捻。设备:低转速绿茶揉捻机,转速为40转/min,揉捻时,机盖不能加压。揉捻过程中按1wt%比例加入白砂糖,调整赶黄草苦涩味。揉捻时间8min,叶子均匀形成条索时下机。
6、第一次干燥:揉捻下机后,进行烘干,烘干设备:温控动态烘干机(连续),机器温度要调在250℃之间,机器转速55转/min,调整烘干速度(进叶量),使干度为75%为宜。
7、筛选分级:设备使用分级机(圆筛),将赶黄草半成品割头去末,分为三级。
8、第二次干燥:用瓶式炒干机(调速)对筛选进行卷曲干燥,温度90℃,转速45转/min,根据机型投料,时间30min,干度为90%为宜下机。
9、二次筛选:用圆筛去末。
10、灭菌装箱:用远红外灭菌机(连续、带冷却)对赶黄草成品进行灭菌,温度调试在120℃,下机后及时装箱,装箱用食品级专用内袋及纸箱进行打包,标明产品等级、批次。
11、检验、评审:按国家代用茶标准对赶黄草进行检测评审,出具报告。
对本实施例加工得到的赶黄草叶茶进行以下测试:
A.功效成分含量检测
方法:
a.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制备0.4mg/mL芦丁标准液,采用硝酸铝显色法,绘制标准曲线。取0.1g冻干粉用70%的乙醇溶液定容至25mL,摇匀,510nm下显色。
b.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槲皮素、乔松素:分别制备0.4mg/mL的槲皮素、乔松素标准溶液,绘制标准曲线。将100mg冻干粉于100mL 50%甲醇中超声30min,离心,过0.22μm滤膜取上清液。色谱柱InertSustain C18(5μm×4.6×250mm);流动相:0.1%磷酸(A)和乙腈(B);速率:1.0mL/min;洗脱梯度:0-30min:95%A-75%A;30-55min:75%A-55%A;55-58min:55%A-95%A;柱温:35℃;进样量:20μL。
其检测结果如下表1-1所示:
表1-1赶黄草叶茶中总黄酮、槲皮素、乔松素含量(单位:mg/g干重)
功效成分 总黄酮 槲皮素 乔松素
含量 36.65±1.30 0.46±0.12 0.22±0.05
由表1-1可以得出:本功效成分含量检测结果为赶黄草叶茶中总黄酮、槲皮素、乔松素含量为分别为36.65mg/g、0.46mg/g及0.22mg/g。
B.微生物含量检测
方法:
茶汤的均匀稀释液经过培养后,赶黄草叶茶茶汤中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分别按《GB4789.2—2016》方法和《GB4789.3—2016》方法检测计数。
菌落总数报告如表1-2所示:
表1-2赶黄草叶茶茶汤中菌落总数报告
Figure BDA0002909756010000111
在大肠菌群测定中,经过乳糖胆盐发酵实验,所有茶叶的均匀稀释液均不能发酵乳糖产酸产气,报告结果为阴性。
上述结果表明实施例1所得的赶黄草茶生产和储存过程中,存在一定数量的微生物,但控制良好,与茶饮料微生物指标相比,符合限量标准。
C.感官评价
方法:
a.感官评定:评定小组40位成员组成(男20名,女20名),按照苦味阈值检验结果对评定人员进行筛选,对叶茶(料液比1:100)的外形、香气、苦味、汤色、叶底等5个指标评分。将各评分标准设为好、较好和一般,分别对应4、3、1分,其评价标准如表1-3所示,感官评价结果如下表1-4所示。
表1-3叶茶感官评分标准
Figure BDA0002909756010000112
表1-4赶黄草叶茶感官结果
Figure BDA0002909756010000113
Figure BDA0002909756010000121
由表1-4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1所得的赶黄草叶茶无论是在外形、香气、苦味、汤色及叶底方面均具有较优的结果。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以赶黄草叶为原料的赶黄草茶的加工方法,具体参照如下:
一、原料选取
1、选当年生长期为130天的,古蔺赶黄草优质的叶子作原料。
2、选晴天采摘,需忌五不采:生长期不到的不采、露水叶不采、病虫叶不采、黄叶不采、不同均度的不采。
3、采摘时使用的工具及运输工具,要保持清洁卫生。
4、原料运到加工厂后,要通过清尘去杂处理,工具:使用滚动筛处理,通过滚动筛将古蔺赶黄草的碎叶、杂物、沙尘筛除。
二、加工工序
1、萎凋:赶黄草叶通过滚动筛处理后,进行堆放将芳香发出,堆放面积应为2×2m为一堆,厚度15cm为宜,温度20℃左右。时间是2h翻动一次,连续翻动,直到芳香发出为准。
2、杀青:等到赶黄草芳香发出时进行杀青处理。使用工具:自动调速、温控的滚筒连续杀青机。温度为200℃,机器转速为38转/min,叶子失水22%。
3、闷堆:将经过杀青处理的赶黄草叶进行衡温堆放,厚度30cm,时间15min,使叶子水分分布均匀。
4、冷却:用滚筒连续冷却器对闷堆处理后的叶子进行冷却处理。
5、揉捻:将冷却后的叶子进行揉捻。设备:低转速绿茶揉捻机,转速为45转/min,揉捻时,机盖不能加压。揉捻过程中按0.8wt%比例加入白砂糖,调整赶黄草苦涩味。揉捻时间6min,叶子均匀形成条索时下机。
6、第一次干燥:揉捻下机后,进行烘干,烘干设备:温控动态烘干机(连续),机器温度要调在230℃之间,机器转速50转/min,调整烘干速度(进叶量),使干度为65%为宜。
7、筛选分级:设备使用分级机(圆筛),将赶黄草半成品割头去末,分为三级。
8、第二次干燥:用瓶式炒干机(调速)对筛选进行卷曲干燥,温度85℃,转速40转/min,根据机型投料,时间35min,干度为90%为宜下机。
9、二次筛选:用圆筛去末。
10、灭菌装箱:用远红外灭菌机(连续、带冷却)对赶黄草成品进行灭菌,温度调试在100℃,下机后及时装箱,装箱用食品级专用内袋及纸箱进行打包,标明产品等级、批次。
11、检验、评审:按国家代用茶标准对赶黄草进行检测评审,出具报告。
对本实施例加工得到的赶黄草叶茶进行以下测试:
A.功效成分含量检测
方法:
a.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制备0.4mg/mL芦丁标准液,采用硝酸铝显色法,绘制标准曲线。取0.1g冻干粉用70%的乙醇溶液定容至25mL,摇匀,510nm下显色。
b.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槲皮素、乔松素:分别制备0.4mg/mL的槲皮素、乔松素标准溶液,绘制标准曲线。将100mg冻干粉于100mL 50%甲醇中超声30min,离心,过0.22μm滤膜取上清液。色谱柱InertSustain C18(5μm×4.6×250mm);流动相:0.1%磷酸(A)和乙腈(B);速率:1.0mL/min;洗脱梯度:0-30min:95%A-75%A;30-55min:75%A-55%A;55-58min:55%A-95%A;柱温:35℃;进样量:20μL。
其检测结果如下表2-1所示:
表2-1赶黄草叶茶中总黄酮、槲皮素、乔松素含量(单位:mg/g干重)
功效成分 总黄酮 槲皮素 乔松素
含量 31.66±1.03 0.25±0.21 0.28±0.17
由表2-1可以得出:本功效成分含量检测结果为赶黄草叶茶中总黄酮、槲皮素、乔松素含量为分别为31.66mg/g、0.25mg/g及0.28mg/g。
B.微生物含量检测
方法:
茶汤的均匀稀释液经过培养后,赶黄草叶茶茶汤中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分别按《GB4789.2—2016》方法和《GB4789.3—2016》方法检测计数。
菌落总数报告如表2-2所示:
表2-2赶黄草叶茶茶汤中菌落总数报告
Figure BDA0002909756010000141
在大肠菌群测定中,经过乳糖胆盐发酵实验,所有茶叶的均匀稀释液均不能发酵乳糖产酸产气,报告结果为阴性。
上述结果表明实施例2所得的赶黄草茶生产和储存过程中,存在一定数量的微生物,但控制良好,与茶饮料微生物指标相比,符合限量标准。
C.感官评价
方法:
a.感官评定:评定小组40位成员组成(男20名,女20名),按照苦味阈值检验结果对评定人员进行筛选,对叶茶(料液比1:100)的外形、香气、苦味、汤色、叶底等5个指标评分。将各评分标准设为好、较好和一般,分别对应4、3、1分,其评价标准如表2-3所示,感官评价结果如下表2-4所示。
表2-3叶茶感官评分标准
Figure BDA0002909756010000142
表2-4赶黄草叶茶感官结果
Figure BDA0002909756010000143
Figure BDA0002909756010000151
由表2-4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2所得的赶黄草叶茶无论是在外形、香气、苦味、汤色及叶底方面均具有较优的结果。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以赶黄草叶为原料的赶黄草茶的加工方法,具体参照如下:
一、原料选取
1、选当年生长期为135天的,古蔺赶黄草优质的叶子作原料。
2、选晴天采摘,需忌五不采:生长期不到的不采、露水叶不采、病虫叶不采、黄叶不采、不同均度的不采。
3、采摘时使用的工具及运输工具,要保持清洁卫生。
4、原料运到加工厂后,要通过清尘去杂处理,工具:使用滚动筛处理,通过滚动筛将古蔺赶黄草的碎叶、杂物、沙尘筛除。
二、加工工序
1、萎凋:赶黄草叶通过滚动筛处理后,进行堆放将芳香发出,堆放面积应为2×2m为一堆,厚度25cm为宜,温度22℃左右。时间是1h翻动一次,连续翻动,直到芳香发出为准。
2、杀青:等到赶黄草芳香发出时进行杀青处理。使用工具:自动调速、温控的滚筒连续杀青机。温度为230℃,机器转速为40转/min,叶子失水20%。
3、闷堆:将经过杀青处理的赶黄草叶进行衡温堆放,厚度40cm,时间18min,使叶子水分分布均匀。
4、冷却:用滚筒连续冷却器对闷堆处理后的叶子进行冷却处理。
5、揉捻:将冷却后的叶子进行揉捻。设备:低转速绿茶揉捻机,转速为42转/min,揉捻时,机盖不能加压。揉捻过程中按1.2wt%比例加入白砂糖,调整赶黄草苦涩味。揉捻时间7min,叶子均匀形成条索时下机。
6、第一次干燥:揉捻下机后,进行烘干,烘干设备:温控动态烘干机(连续),机器温度要调在260℃之间,机器转速60转/min,调整烘干速度(进叶量),使干度为55%为宜。
7、筛选分级:设备使用分级机(圆筛),将赶黄草半成品割头去末,分为三级。
8、第二次干燥:用瓶式炒干机(调速)对筛选进行卷曲干燥,温度℃,转速38转/min,根据机型投料,时间45min,干度为90%为宜下机。
9、二次筛选:用圆筛去末。
10、灭菌装箱:用远红外灭菌机(连续、带冷却)对赶黄草成品进行灭菌,温度调试在130℃,下机后及时装箱,装箱用食品级专用内袋及纸箱进行打包,标明产品等级、批次。
11、检验、评审:按国家代用茶标准对赶黄草进行检测评审,出具报告。
对本实施例加工得到的赶黄草叶茶进行以下测试:
A.功效成分含量检测
方法:
a.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制备0.4mg/mL芦丁标准液,采用硝酸铝显色法,绘制标准曲线。取0.1g冻干粉用70%的乙醇溶液定容至25mL,摇匀,510nm下显色。
b.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槲皮素、乔松素:分别制备0.4mg/mL的槲皮素、乔松素标准溶液,绘制标准曲线。将100mg冻干粉于100mL 50%甲醇中超声30min,离心,过0.22μm滤膜取上清液。色谱柱InertSustain C18(5μm×4.6×250mm);流动相:0.1%磷酸(A)和乙腈(B);速率:1.0mL/min;洗脱梯度:0-30min:95%A-75%A;30-55min:75%A-55%A;55-58min:55%A-95%A;柱温:35℃;进样量:20μL。
其检测结果如下表3-1所示:
表3-1赶黄草叶茶中总黄酮、槲皮素、乔松素含量(单位:mg/g干重)
功效成分 总黄酮 槲皮素 乔松素
含量 36.75±1.01 0.38±0.02 0.25±0.15
由表3-1可以得出:本功效成分含量检测结果为赶黄草叶茶中总黄酮、槲皮素、乔松素含量为分别为36.75mg/g、0.38mg/g及0.25mg/g。
B.微生物含量检测
方法:
茶汤的均匀稀释液经过培养后,赶黄草叶茶茶汤中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分别按《GB4789.2—2016》方法和《GB4789.3—2016》方法检测计数。
菌落总数报告如表3-2所示:
表3-2赶黄草叶茶茶汤中菌落总数报告
Figure BDA0002909756010000171
在大肠菌群测定中,经过乳糖胆盐发酵实验,所有茶叶的均匀稀释液均不能发酵乳糖产酸产气,报告结果为阴性。
上述结果表明实施例3所得的赶黄草茶生产和储存过程中,存在一定数量的微生物,但控制良好,与茶饮料微生物指标相比,符合限量标准。
C.感官评价
方法:
a.感官评定:评定小组40位成员组成(男20名,女20名),按照苦味阈值检验结果对评定人员进行筛选,对叶茶(料液比1:100)的外形、香气、苦味、汤色、叶底等5个指标评分。将各评分标准设为好、较好和一般,分别对应4、3、1分,其评价标准如表3-3所示,感官评价结果如下表3-4所示。
表3-3叶茶感官评分标准
Figure BDA0002909756010000172
表3-4赶黄草叶茶感官结果
Figure BDA0002909756010000173
Figure BDA0002909756010000181
由表3-4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3所得的赶黄草叶茶无论是在外形、香气、苦味、汤色及叶底方面均具有较优的结果。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以赶黄草茎为原料的赶黄草茶的加工方法,具体参照如下:
一、原料选取
1、杆(茎)是当年生长期为220天达到成熟期的杆。
2、采集时,要忌四不采:高矮不匀不采、不起紫红色不采、细小的不采、有病虫害带斑点的不采。
3、晴天采集原料后,就地用竹木搭架晾晒,晚上用薄膜遮盖,防止雨淋。干度达到60%时进行打捆运送到加工厂内。
二、加工工序
1、原料进厂后,切节或切片加工。工具:用切制机或铡刀人工切割,茎保持不破,破的作为切片处理,同以下工序。
2、原料切制好后,要用滚动筛筛选,去尘除杂后,再进行蒸气锅蒸制。温度220℃,时间40min,台/h产量100公斤。
3、原料蒸制好,进行干燥。工具:用110型(八角)滚动自动调速、温控瓶式炒干机,转速为:55转/min,温度为:140℃,干度80%时下机,产量50公斤/台/h。
4、下机冷却后,回机低温(80℃)、低速(40转/min)进行60min锻制打磨,干度达到90%,产量50公斤/台/h。
5、将干度90%原料堆放5h,使水分挥发均匀,再进行干燥、灭菌、提香。工具:用红外线自动调速流水式干燥灭菌提香机。转速55转/min、温度120℃,干度达到95%,产量125公斤/台/h。
6、干燥灭菌提香后,待自然冷却后,进行关堆,关堆后进行抽样检测水分、感官评审、主要功效成分及菌落总数。符合国标的水分检测方法或全自动水分仪,茶叶评审器具。检测人员要持有专业资质证书。
对本实施例加工得到的赶黄草茎茶进行以下测试:
A.功效成分含量检测
方法:
a.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制备0.4mg/mL芦丁标准液,采用硝酸铝显色法,绘制标准曲线。取0.1g茶汤冻干粉用70%的乙醇溶液定容至25mL,摇匀,510nm下显色。
b.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槲皮素、乔松素:分别制备0.4mg/mL的槲皮素、乔松素标准溶液,绘制标准曲线。将100mg冻干粉于100ml 50%甲醇中超声30min,离心,过0.22μm滤膜取上清液。色谱柱InertSustain C18(5μm×4.6×250mm);流动相:0.1%磷酸(A)和乙腈(B);速率:1.0mL/min;洗脱梯度:0-30min:95%A-75%A;30-55min:75%A-55%A;55-58min:55%A-95%A;柱温:35℃;进样量:20μL。
其检测结果如下表4-1所示:
表4-1赶黄草茎茶中总黄酮、槲皮素、乔松素含量(单位:mg/g干重)
功效成分 总黄酮 槲皮素 乔松素
含量 18.70±1.31 0.25±0.04 0.34±0.12
由表4-1可以得出:本功效成分含量检测结果为赶黄草茎茶中总黄酮、槲皮素、乔松素含量为分别为18.70mg/g、0.25mg/g及0.34mg/g。
B.微生物含量检测
方法:
茶汤的均匀稀释液经过培养后,赶黄草茎茶茶汤中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分别按《GB4789.2—2016》方法和《GB4789.3—2016》方法检测计数,菌落总数报告如表4-2所示。
表4-2赶黄草茎茶茶汤中菌落总数报告
Figure BDA0002909756010000191
在大肠菌群测定中,经过乳糖胆盐发酵实验,所有茶叶的均匀稀释液均不能发酵乳糖产酸产气,报告结果为阴性。
上述结果表明实施例4所得的赶黄草茶生产和储存过程中,存在一定数量的微生物,但控制良好,与茶饮料微生物指标相比,符合限量标准。
C.感官评价
方法:
a.感官评定:评定小组40位成员组成(男20名,女20名),按照苦味阈值检验结果对评定人员进行筛选,对茎茶(料液比1:100)的外形、香气、苦味、涩味、汤色等5个指标评分。将各评分标准设为好、较好和一般,分别对应4、3、1分,其评价标准如表4-3所示,感官评价结果如下表4-4所示。
表4-3茎茶感官评分标准
Figure BDA0002909756010000201
表4-4赶黄草茎茶感官结果
因素 描述 得分
外形 形边缘整齐,形状完整 4
香气 香气平淡 3.5
苦味 与参比溶液对比等级为苦度Ⅱ及以下 4
涩味 无涩味 3.5
汤色 明亮、不浑浊 4
由表4-4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4所得的赶黄草茎茶无论是在外形、香气、苦味、汤色及叶底方面均具有较优的结果。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以赶黄草茎为原料的赶黄草茶的加工方法,具体参照如下:
一、原料选取
1、杆(茎)是当年生长期为225天达到成熟期的杆。
2、选原料要求,要选阳山、日照时间长。古蔺赶黄草杆(茎)起紫红色为佳,不起紫红色的原料,内含成分不足,影响品质。
3、采集时,要忌四不采:高矮不匀不采、不起紫红色不采、细小的不采、有病虫害带斑点的不采。
4、采集原料时,要先看天气预报,晴天采集。采集好原料后,要在就地用竹木搭架晾晒,晚上要用薄膜遮盖,防止雨淋。干度达到60%时进行打捆运送到加工厂内。
二、加工工序
1、原料进厂后,切节或切片加工。工具:用切制机或铡刀人工切割。切节质量要根据市场需求有两公分的、三公分的、也有五至十公分的。古蔺赶黄草杆(茎)是空心的,要保持不破,破的作为切片处理,同以下工序。
2、原料切制好后,要用滚动筛筛选,去尘除杂后,再进行蒸气锅蒸制。温度200℃,时间60min,产量100公斤/台/h。
3、原料蒸制好,进行干燥。工具:用110型(八角)滚动自动调速、温控瓶式炒干机,转速为:52转/min,温度为:150℃,进行干燥,干度80%下机为宜,产量50公斤/台/h,
4、下机冷却后,回机低温(60℃)、低速(30转/min)进行65min锻制打磨,干度达到90%,产量50公斤/台/h。
5、将干度90%原料堆放5h,使水分挥发均匀,再进行干燥、灭菌、提香。工具:用红外线自动调速流水式干燥灭菌提香机。转速50转/min、温度130℃,干燥达95%,台/时产量125公斤。
6、干燥灭菌提香后,待自然冷却后,再以吨位数的进行关堆,关堆后进行抽样检测水分及感官评审。工具:用国家规定制作水分检测仪,茶叶评审器具。检测人员要持有专业资质证书。
7、生产好的产品,经检测人员检测合格后进行装箱入库,入库时要分级、分批存放,并标明数量、级别及批号。
对本实施例加工得到的赶黄草茎茶进行以下测试:
A.功效成分含量检测
方法:
a.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制备0.4mg/mL芦丁标准液,采用硝酸铝显色法,绘制标准曲线。取0.1g茶汤冻干粉用70%的乙醇溶液定容至25mL,摇匀,510nm下显色。
b.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槲皮素、乔松素:分别制备0.4mg/mL的槲皮素、乔松素标准溶液,绘制标准曲线。将100mg冻干粉于100ml 50%甲醇中超声30min,离心,过0.22μm滤膜取上清液。色谱柱InertSustain C18(5μm×4.6×250mm);流动相:0.1%磷酸(A)和乙腈(B);速率:1.0mL/min;洗脱梯度:0-30min:95%A-75%A;30-55min:75%A-55%A;55-58min:55%A-95%A;柱温:35℃;进样量:20μL。
其检测结果如下表5-1所示:
表5-1赶黄草茎茶中总黄酮、槲皮素、乔松素含量(单位:mg/g干重)
功效成分 总黄酮 槲皮素 乔松素
含量 16.88±1.23 0.22±0.04 0.31±0.12
由表5-1可以得出:本功效成分含量检测结果为赶黄草茎茶中总黄酮、槲皮素、乔松素含量为分别为16.88mg/g、0.22mg/g及0.31mg/g。
B.微生物含量检测
方法:
茶汤的均匀稀释液经过培养后,赶黄草茎茶茶汤中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分别按《GB4789.2—2016》方法和《GB4789.3—2016》方法检测计数,菌落总数报告如表5-2所示。
表5-2赶黄草茎茶茶汤中菌落总数报告
Figure BDA0002909756010000221
在大肠菌群测定中,经过乳糖胆盐发酵实验,所有茶叶的均匀稀释液均不能发酵乳糖产酸产气,报告结果为阴性。
上述结果表明实施例5所得的赶黄草茶生产和储存过程中,存在一定数量的微生物,但控制良好,与茶饮料微生物指标相比,符合限量标准。
C.感官评价
方法:
a.感官评定:评定小组40位成员组成(男20名,女20名),按照苦味阈值检验结果对评定人员进行筛选,对茎茶(料液比1:100)的外形、香气、苦味、涩味、汤色等5个指标评分。将各评分标准设为好、较好和一般,分别对应4、3、1分,其评价标准如表5-3所示,感官评价结果如下表5-4所示。
表5-3茎茶感官评分标准
Figure BDA0002909756010000231
表5-4赶黄草茎茶感官结果
因素 描述 得分
外形 形边缘整齐,形状完整 3.8
香气 香气平淡 3.6
苦味 与参比溶液对比等级为苦度Ⅱ及以下 4
涩味 无涩味 3.5
汤色 明亮、不浑浊 4
由表5-4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5所得的赶黄草茎茶无论是在外形、香气、苦味、汤色及叶底方面均具有较优的结果。
实施例6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以赶黄草茎为原料的赶黄草茶的加工方法,具体参照如下:
一、原料选取
1、杆(茎)是当年生长期为230天达到成熟期的杆。杆高矮均匀、起紫红色、无病虫害斑点。
2、晴天采集,就地晾晒,防止雨淋。干度达到60%时进行打捆运送到加工厂内。
二、加工工序
1、原料进厂后,切制机或铡刀人工切节或切片加工为3cm,保持赶黄草茎(空心)不破,如切破则作为切片处理,同以下工序。
2、原料切制好后,要用滚动筛筛选,去尘除杂后,再进行蒸气锅蒸制。温度250℃,时间50min,产量100公斤/台/h。
3、原料蒸制好,进行干燥。工具:用110型(八角)滚动自动调速、温控瓶式炒干机,转速为:50转/min,温度为:160℃,进行干燥,干度80%下机为宜,产量50公斤/台/h。
4、下机冷却后,回机低温(70℃)、低速(35转/min)进行55min锻制打磨,干度达到90%,台/时产量50公斤/台/h。
5、将干度90%原料堆放5h,使水分挥发均匀,再进行干燥、灭菌、提香。工具:用红外线自动调速流水式干燥灭菌提香机。转速55转/min、温度140℃,干燥达94%,台/时产量125公斤/台/h。
6、干燥灭菌提香后,待自然冷却后,再以吨位数的进行关堆,关堆后进行抽样检测水分、感官评审、主要功效成分及菌落总数。工具:用国家规定制作水分检测仪,茶叶评审器具。检测人员要持有专业资质证书。
7、生产好的产品,经检测人员检测合格后进行装箱入库,入库时要分级、分批存放,并标明数量、级别及批号。
对本实施例加工得到的赶黄草茎茶进行以下测试:
A.功效成分含量检测
方法:
a.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制备0.4mg/mL芦丁标准液,采用硝酸铝显色法,绘制标准曲线。取0.1g茶汤冻干粉用70%的乙醇溶液定容至25mL,摇匀,510nm下显色。
b.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槲皮素、乔松素:分别制备0.4mg/mL的槲皮素、乔松素标准溶液,绘制标准曲线。将100mg冻干粉于100ml 50%甲醇中超声30min,离心,过0.22μm滤膜取上清液。色谱柱InertSustain C18(5μm×4.6×250mm);流动相:0.1%磷酸(A)和乙腈(B);速率:1.0mL/min;洗脱梯度:0-30min:95%A-75%A;30-55min:75%A-55%A;55-58min:55%A-95%A;柱温:35℃;进样量:20μL。
其检测结果如下表6-1所示:
表6-1赶黄草茎茶中总黄酮、槲皮素、乔松素含量(单位:mg/g干重)
Figure BDA0002909756010000241
Figure BDA0002909756010000251
由表6-1可以得出:本功效成分含量检测结果为赶黄草茎茶中总黄酮、槲皮素、乔松素含量为分别为18.24mg/g、0.23mg/g及0.33mg/g。
B.微生物含量检测
方法:
茶汤的均匀稀释液经过培养后,赶黄草茎茶茶汤中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分别按《GB4789.2—2016》方法和《GB4789.3—2016》方法检测计数,菌落总数报告如表6-2所示。
表6-2赶黄草茎茶茶汤中菌落总数报告
Figure BDA0002909756010000252
在大肠菌群测定中,经过乳糖胆盐发酵实验,所有茶叶的均匀稀释液均不能发酵乳糖产酸产气,报告结果为阴性。
上述结果表明实施例6所得的赶黄草茶生产和储存过程中,存在一定数量的微生物,但控制良好,与茶饮料微生物指标相比,符合限量标准。
C.感官评价
方法:
a.感官评定:评定小组40位成员组成(男20名,女20名),按照苦味阈值检验结果对评定人员进行筛选,对茎茶(料液比1:100)的外形、香气、苦味、涩味、汤色等5个指标评分。将各评分标准设为好、较好和一般,分别对应4、3、1分,其评价标准如表6-3所示,感官评价结果如下表6-4所示。
表6-3茎茶感官评分标准
Figure BDA0002909756010000253
Figure BDA0002909756010000261
表6-4赶黄草茎茶感官结果
因素 描述 得分
外形 形边缘整齐,形状完整 4
香气 香气平淡 3
苦味 与参比溶液对比等级为苦度Ⅱ及以下 4
涩味 微涩 3.1
汤色 较明亮、不浑浊 3.7
由表6-4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6所得的赶黄草茎茶无论是在外形、香气、苦味、汤色及叶底方面均具有较优的结果。
综上所述,本申请提供的赶黄草茶的制备方法不仅能够降低微生物含量,避免微生物污染,而且能够有效降低赶黄草叶或茎中苦味氨基酸的含量,降低没食子酸含量,增加香味成分,并由香味成分对苦味成分起到掩蔽作用,使得加工而得的赶黄草茶具有良好的感官品质,同时还能有效保持赶黄草叶或茎中的有效成分,使其具有较佳的保健功效。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赶黄草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将揉捻后的赶黄草叶进行两次干燥;
第一次干燥于230-260℃以及50-60转/min的条件下干燥至所述赶黄草叶的干度为55-75%;
第二次干燥于85-95℃以及38-45转/min的条件下干燥至所述赶黄草叶的干度为80-9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次干燥采用烘干方式进行;
第一次干燥的时间为5-20min;
第一次干燥过程中的进叶量为3-8kg;
第二次干燥采用炒干的方式进行;
第二次干燥的时间为30-45min;
第二次干燥为卷曲干燥;
每次干燥后还包括对干燥的所述赶黄草叶进行筛分;
还包括对第二次干燥后的所述赶黄草叶进行灭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揉捻于转速不超过40转/min的揉捻机中进行;
揉捻过程中,将所述赶黄草叶与糖一起揉捻;
所述糖的加入量为所述赶黄草叶的0.8-1.2wt%
揉捻时间为6-8min;
所述揉捻机为绿茶揉捻机;
揉捻过程中不对所述绿茶揉捻机进行加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揉捻前,将所述赶黄草叶依次进行萎凋、杀青和闷堆;
萎凋包括:将所述赶黄草叶按长为1.5-4.5m、宽1.5-4.5m、高为10-25cm的尺寸在20-25℃的条件下进行堆放;
萎凋期间,定期对堆放的所述赶黄草叶进行翻动;
杀青包括:于200-230℃、38-42转/min的条件下进行;
杀青后的所述赶黄草叶的失水率为20-25wt%;
闷堆包括:将杀青后的所述赶黄草叶按30-40cm厚堆放15-20min;
将闷堆后的所述赶黄草叶进行冷却。
5.一种赶黄草茶,其特征在于,由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加工方法加工而得。
CN202110082158.8A 2021-01-21 2021-01-21 一种赶黄草茶及其加工方法 Active CN11275382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82158.8A CN112753821B (zh) 2021-01-21 2021-01-21 一种赶黄草茶及其加工方法
CN202111562283.5A CN114223764B (zh) 2021-01-21 2021-01-21 一种赶黄草茶及其加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82158.8A CN112753821B (zh) 2021-01-21 2021-01-21 一种赶黄草茶及其加工方法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562283.5A Division CN114223764B (zh) 2021-01-21 2021-01-21 一种赶黄草茶及其加工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53821A CN112753821A (zh) 2021-05-07
CN112753821B true CN112753821B (zh) 2022-02-22

Family

ID=7570231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082158.8A Active CN112753821B (zh) 2021-01-21 2021-01-21 一种赶黄草茶及其加工方法
CN202111562283.5A Active CN114223764B (zh) 2021-01-21 2021-01-21 一种赶黄草茶及其加工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562283.5A Active CN114223764B (zh) 2021-01-21 2021-01-21 一种赶黄草茶及其加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11275382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87319A (zh) * 2019-10-15 2020-07-10 四川大学 一种基于冷冻萎凋技术和外源酶发酵技术制备赶黄草茶的方法
CN113100369A (zh) * 2021-05-18 2021-07-13 成都聚源鼎盛商贸有限公司 一种赶黄草植物饮料及其制备工艺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78345A (zh) * 2013-08-14 2014-01-01 刘珂 赶黄草叶子的用途及赶黄草叶子茶的制作工艺
CN104397285A (zh) * 2014-11-28 2015-03-11 四川大学 一种赶黄草保健茶的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31827A (zh) * 2013-01-18 2014-07-23 四川新荷花中药饮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赶黄草茶及其制备方法
KR101456287B1 (ko) * 2014-03-26 2014-10-31 구례군 배암차즈기 잎을 이용한 항산화 및 항염 기능성차의 제조방법 및 상기 방법을 이용하여 제조한 기능성차
CN107535656A (zh) * 2017-10-11 2018-01-05 唐蕾 一种基于赶黄草全株配方及其制作方法
CN111387319A (zh) * 2019-10-15 2020-07-10 四川大学 一种基于冷冻萎凋技术和外源酶发酵技术制备赶黄草茶的方法
CN112198285A (zh) * 2020-10-10 2021-01-08 四川大学 一种基于模糊数学法进行赶黄草茶感官评价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78345A (zh) * 2013-08-14 2014-01-01 刘珂 赶黄草叶子的用途及赶黄草叶子茶的制作工艺
CN104397285A (zh) * 2014-11-28 2015-03-11 四川大学 一种赶黄草保健茶的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53821A (zh) 2021-05-07
CN114223764B (zh) 2023-06-23
CN114223764A (zh) 2022-03-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07454B (zh) 一种兰花香型绿茶的制备方法
CN112753821B (zh) 一种赶黄草茶及其加工方法
CN109619221B (zh) 一种拼配茶及其加工方法
CN107518097A (zh) 一种白茶的生产方法
CN105994764A (zh) 一种铁皮石斛花红茶紧压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1933542B (zh) 一种制备阳羡雪芽茶的工艺流程
CN111772013B (zh) 一种海藻明日叶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12715702A (zh) 一种肉桂树鲜叶加工桂味红茶的方法
CN110115307A (zh) 一种天然苦荞叶芽茶的制造方法
Porter MATÉ—South American or paraguay tea
CN107616262A (zh) 棠梨保健茯砖茶及其制作方法
KR102366870B1 (ko) 익모초 식혜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CN114504035A (zh) 一种代替小绿叶蝉咬食鲜叶加工东方美人茶的新方法
CN111557353A (zh) 一种窨花红茶的制作工艺
CN112450292A (zh) 一种玫瑰花紫娟红茶加工工艺
Mohammed et al. Breadnut (Artocarpus camansi Blanco): A review of postharvest physiology, quality management, processing and utilization
KR100952877B1 (ko) 헛개차의 제조방법
CN110100927A (zh) 一种复合型野生青钱柳条红茶的制备方法
Swain et al. Post harvest processing and value addition in coconut, arecanut and spices in Islands
CN104839355A (zh) 一种红茶及其加工工艺
KR102455930B1 (ko) 보리 발효곡의 제조 방법 및 보리 발효곡의 용도
CN112219926B (zh) 一种桦树茸明日叶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17204484A (zh) 一种黄金叶冬片茶叶的加工方法
CN115568512A (zh) 一种简易炮制的玉兰花茶加工方法
Dharmananda HONEYBUSH: THE PLANT AND ITS HISTORY OF US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