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53487A - 一种食用菌培养基及利用其培养食用菌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食用菌培养基及利用其培养食用菌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53487A
CN112753487A CN202011642518.7A CN202011642518A CN112753487A CN 112753487 A CN112753487 A CN 112753487A CN 202011642518 A CN202011642518 A CN 202011642518A CN 112753487 A CN112753487 A CN 1127534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zymolysis
culture medium
straws
edible fungus
bacillus subtili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64251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纪传侠
穆晓玲
王舒
李维理
丁飞
刘安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BBCA Fermentation Technology Engineering Resear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BBCA Fermentation Technology Engineering Resear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BBCA Fermentation Technology Engineering Resear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BBCA Fermentation Technology Engineering Resear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642518.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753487A/zh
Publication of CN1127534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5348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8/00Cultivation of mushrooms
    • A01G18/20Culture media, e.g. compost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8/00Cultivation of mushroom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yc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秸秆的酶解方法,所述酶解方法包括:利用里氏木霉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混合发酵液对预处理后的秸秆进行酶解,得到酶解渣和酶解液;其中,在所述里氏木霉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混合发酵液中,里氏木霉发酵液和枯草芽孢杆菌发酵液的体积比为1:(0.05‑0.1),在此基础上,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了以秸秆酶解渣为原料的食用菌培养基。本发明提供的食用菌培养基中的主要原料为酶解秸秆得到的酶解渣,其中含有足够食用菌生长的营养要素,可以替代食用菌其他原材料使用,成本较低,同时本发明提供的食用菌培养基可以提高秸秆的利用率,降低处理秸秆的成本以及对环境的污染。

Description

一种食用菌培养基及利用其培养食用菌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用菌培养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食用菌培养基及利用其培养食用菌的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收获季节,大量的小麦、玉米等秸秆焚烧产生大量浓重的烟雾,使农作物秸秆成为环境污染的新源头,因此,如何提高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开发利用及其利用率成为了目前需要研究的重点。
食用菌是可供人类食用的大型真菌。具体地说食用菌是可供食用的蕈菌;蕈菌,是指能形成大型的肉质(或胶质)子实体或菌核组织的高等真菌的类总称。
八十年代初期以来,食用菌栽培投资小、周期短、见效快,由于食用菌是一类有机、营养、保健的绿色食品,其产品一度供不应求。当前我国用于栽培食用菌的主要原料有棉籽壳、锯木屑、甘蔗渣等。但是,随着产业发展,食用菌的主要栽培原料价格不断上涨,食用菌产业已受到原料短缺及价格不断上涨的严重制约。例如,由于具备合理的营养结构和适宜的碳/氮比,棉籽壳是传统公认的较为理想的食用菌栽培原料,但随着棉籽壳价格的直线上升,大部分非棉产区在考虑食用菌生产原料时却不得不摒弃棉籽壳。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新的成本较低的食用菌培养基。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食用菌培养基及利用其培养食用菌的方法,本发明提供的食用菌培养基中的主要原料为酶解秸秆得到的酶解渣,其中含有足够食用菌生长的营养要素,可以替代食用菌其他原材料使用,成本较低,同时本发明提供的食用菌培养基可以提高秸秆的利用率,降低处理秸秆的成本以及对环境的污染。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秸秆的酶解方法,所述酶解方法包括:利用里氏木霉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混合发酵液对预处理后的秸秆进行酶解,得到酶解渣和酶解液;
其中,在所述里氏木霉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混合发酵液中,里氏木霉发酵液和枯草芽孢杆菌发酵液的体积比为1:(0.05-0.1),例如1:0.06、1:0.07、1:0.08、1:0.09等。
本发明提供的里氏木霉生产的纤维素酶对秸秆的降解效率高,生产成本低,酶活力稳定,同时枯草芽孢杆菌在菌体生长过程中产生的枯草菌素、多粘菌素、制霉菌素、短杆菌肽等活性物质等对致病菌或内源性感染的条件致病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以使得到的酶解渣具有更好的应用效果,且枯草芽孢杆菌菌体自身合成的α-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纤维素酶等酶类,既可以参与秸秆的降解,又可以对秸秆在酶解过程中产酸的氨类等物质进行代谢分解,有效降低酶解渣中的异味。
因此,本发明利用里氏木霉和枯草芽孢杆菌共同配合降解秸秆,两种菌混合使用,可以使秸秆得到充分降解,降解更完全,得到的酶解液可以进行柠檬酸、乳酸、酒精等发酵,酶解渣中含有足够食用菌生长的营养要素,可以制备食用菌培养基。
本发明提供的秸秆酶解方法提高了对农作物秸秆的利用率,降低了处理农作物秸秆的成本以及其对环境产生的污染,同时达到了代替食用菌生产原材料,降低食用菌培养成本的目的。
在本发明用于降解秸秆的里氏木霉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混合发酵液中,若里氏木霉发酵液的添加量较低,则秸秆酶解效率低、酶解周期长,若枯草芽孢杆菌发酵液的添加量较低,则导致酶解渣异味较大。
为了保证混合发酵液的活性,本发明优选在所述里氏木霉发酵液中,纤维素酶的活性在160IU/mL以上,优选160-190IU/mL,例如165IU/mL、170IU/mL、175IU/mL、180IU/mL、185IU/mL等。
为了保证混合发酵液的活性,本发明优选在所述枯草芽孢杆菌发酵液中,枯草芽孢杆菌活菌数在109个以上,优选109-1012个,例如1010、1011等。
若纤维素酶的活性较低,或者枯草芽孢杆菌数目较少,则可能会导致秸秆降解不彻底,降低秸秆的利用率。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秸秆和混合发酵液的质量比为1:(0.2-0.4),例如1:0.25、1:0.3、1:0.35等。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酶解的温度为40-45℃,例如42℃、43℃、44℃等,pH值为4-6,例如5等,优选酶解的时间为45-65h,例如48h、50h、52h、55h、58h、60h、62h等。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酶解渣的含水量为50-70%,例如55%、60%、65%等。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本发明所述里氏木霉于2013年11月01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CGMCC No.8426。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本发明直接购买所述的枯草芽孢杆菌,所述枯草芽孢杆菌名称为Bacillus subtilis subsp.Subtilis,保藏单位: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CGMCC 1.3358。
本发明所使用的原料农作物秸秆优选含纤维素38~50%(w/w),半纤维素20~30%(w/w),木质素22~30%(w/w)的农作物秸秆。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秸秆选自麦秸秆、稻秸秆、高粱秸秆或玉米秸秆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秸秆的预处理方法包括粉碎和浸泡。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粉碎为将秸秆粉碎至直径为2-4mm,例如2.5mm、3mm、3.5mm等。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浸泡的温度为50-60℃,例如52℃、55℃、58℃等,优选时间为12-18h,例如14h、16h、17h等。
采用上述预处理方法,将秸秆粉碎成2~4mm的碎块,其大小和疏松程度更有利于食用菌后期的培养,对秸秆在50~60℃进行浸泡12~18h后,秸秆软化并使得水分充分浸入秸秆孔隙中,可以使秸秆充分溶胀,有利于进行进一步的酶解,降低后续酶解难度,缩短后续酶解的时间。
通过上述预处理后,农作物秸秆中纤维素为55~65%(w/w),半纤维素为20~30%(w/w),木质素为5~20%(w/w)。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第一方面所述的酶解方法得到的酶解液。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了第二方面所述的酶解液在,发酵柠檬酸、乳酸或酒精中的应用。
第四方面,本发明提供了第一方面所述的酶解方法得到的酶解渣。
第五方面,本发明提供了第四方面所述的酶解渣在培养食用菌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秸秆酶解反应得到的酶解渣中含有可以满足食用菌生长的营养要素。
优选地,所述食用菌选自平菇、凤尾菇、杏鲍菇、香菇、金针菇、茶树菇、灵芝、猴头菇或桑黄,优选平菇、金针菇和桑黄。
第六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食用菌培养基,所述食用菌培养基的组成成分包括第四方面所述的酶解渣。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以所述食用菌培养基的总重量为100份计,第四方面所述的酶解渣的添加量为58-97份,优选92-97份。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以所述食用菌培养基的总重量为100份计,所述食用菌培养基包括如下组分:第四方面所述的酶解渣92-97份,石膏1-3份,石灰1-2.5份和过磷酸钙1-3份。
第七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食用菌的培养方法,所述培养方法包括:在由第六方面所述的食用菌培养基中接种食用菌三级菌种,然后进行培养。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利用里氏木霉和枯草芽孢杆菌共同配合降解秸秆,两种菌混合使用,可以使秸秆得到充分降解,降解更完全,得到的酶解液可以进行柠檬酸、乳酸、酒精等发酵,酶解渣中含有足够食用菌生长的营养要素,可以制备食用菌培养基;
(2)本发明提供的秸秆酶解方法提高了对农作物秸秆的利用率,降低了处理农作物秸秆的成本以及其对环境产生的污染;
(3)本发明提供的秸秆酶解方法得到的酶解渣可以达到代替食用菌生产原材料,降低食用菌培养成本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秸秆酶解方法以及得到产物的应用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了,所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帮助理解本发明,不应视为对本发明的具体限制。
本发明在下述实施例中,涉及的菌类按照常规方法制备母种、原种和栽培种,食用菌菌种的培养时,一级、二级、三级菌种的制作方法均参照(杜敏华,2007-9-1,食用菌栽培学,化学工业出版社,ISBN:9787122005755),进行制备;其中一级种培养基为PDA培养基: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琼脂20g,加水1000mL,pH自然;二级种、三级种培养基:棉籽壳60%、米糠15%、麸皮15%、石灰2%,石膏1%和过磷酸钙2%。
本发明由秸秆酶解得到酶解渣以及后续制备食用菌培养基进行食用菌栽培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具体过程如下:
制备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里氏木霉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混合发酵液的制备方法。
(1)制备里氏木霉发酵液
从里氏木霉试管斜面出发,将斜面孢子接入种子摇瓶,于37℃、置摇瓶上震荡培养36h;以0.5%的接种量,接入种子罐,按0.5V/V·m通气量、37℃、200rpm、0.05MPa条件下培养3天;培养结束后以10%的接种量将种液接入发酵罐,按0.3V/V·m通气量、37℃、260rpm、0.05MPa条件下培养5天,待纤维素酶酶活力达到160IU/mL以上即可放罐待用。
其中种子培养基中含有基成分为葡萄糖2%,玉米浆1%、尿素0.1%、硫酸按0.5%、磷酸二氢钾0.3%、磷酸氢二钾0.3%、硫酸镁0.1%;发酵培养基中含有3%微晶纤维素、2.5%玉米浆、6%尿素、4%硫酸按、1.5%磷酸氢二钾、1.5%磷酸氢二钾%、0.001%泡敌。
(2)制备枯草芽孢杆菌发酵液
从枯草芽孢杆菌试管斜面出发,将菌苔接入种子摇瓶,于37℃、置摇瓶上震荡培养15h;以0.5%的接种量,接入种子罐,按0.8V/V·m通气量、37℃、350rpm、0.05MPa条件下培养16h;培养结束后以5%的接种量将种液接入发酵罐,按0.5V/V·m通气量、37℃、300rpm、0.05MPa条件下培养23h,待枯草芽孢杆菌活菌数在109个以上即可放罐待用。
其中种子罐培养基中含有2%葡萄糖、1.5%蛋白胨、0.5%氯化钠、0.05%牛肉膏;发酵罐培养基中含有1%葡萄糖、1%纤维素酶解糖、2%玉米浆、0.5%酵母膏、0.5%氯化钠、4%硫酸铵、0.5%磷酸氢二钾、0.5%磷酸二氢钾。
(3)制备混合发酵液
将里氏木霉发酵液和枯草芽孢杆菌发酵液按体积比为1:0.06混合,得到混合发酵液。
制备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里氏木霉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混合发酵液的制备方法。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的里氏木霉发酵液中,纤维素酶的活性为140IU/mL。
制备例3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里氏木霉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混合发酵液的制备方法。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的枯草芽孢杆菌发酵液中,枯草芽孢杆菌活菌数为108个。
制备例4-6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里氏木霉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混合发酵液的制备方法。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步骤(3)里氏木霉发酵液和枯草芽孢杆菌发酵液的体积比为1:0.1(制备例4)、1:0.01(制备例5)、1:0.5(制备例6)。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秀珍菇培养基的制备方法。
(1)制备酶解渣
将小麦秸秆粉碎为直径为3mm的碎块,在60℃热水中浸泡15h。将热水浸泡后的小麦秸秆降温至42℃,调节pH值为5.0,在热水浸泡后的小麦秸秆中按秸秆重量1:0.2加入制备例1提供的混合发酵液进行酶解55h,酶解后压榨得水含量为55%酶解渣;
(2)制备食用菌培养基
取步骤(1)制得的小麦秸秆酶解渣94g,然后加入石灰2g、石膏2g、过磷酸钙2g,加适量水搅拌均匀,控制培养基含水量为72%,调节pH值为6.8,装袋,每袋装0.5kg,在110℃高压灭菌2.5h,灭菌后冷凉得栽培用培养基。
实施例2-6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食用菌培养基的制备方法。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在本实施例中,将混合发酵液替换成制备例2-6提供的混合发酵液。
实施例7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杏鲍菇培养基的制备方法。
(1)制备酶解渣
将玉米秸秆粉碎为直径为3mm的碎块,在60℃热水中浸泡18h。将热水浸泡后的玉米秸秆降温至40℃,调节pH值为5.0,在热水浸泡后的玉米秸秆中按秸秆重量1:0.35加入混合发酵液(里氏木霉发酵液和枯草芽孢杆菌发酵液的体积比为1:0.08)进行酶解60h,酶解后压榨得水含量为56%酶解渣;
(2)制备食用菌培养基
取步骤(1)制得的玉米秸秆酶解渣58g,然后加入玉米芯37g、石灰1.5g、石膏2g、过磷酸钙1.5g搅拌均匀,控制培养基含水量为72%,调节pH值为7.0,装袋,每袋装0.5kg,在115℃高压灭菌2小时,灭菌后冷凉得栽培用培养基。
实施例8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平菇培养基的制备方法。
(1)制备酶解渣
将高粱秸秆粉碎为直径为3mm的碎块,在60℃热水中浸泡18h。将热水浸泡后的高粱秸秆降温至42℃,调节pH值为5.0,在热水浸泡后的高粱秸秆中按秸秆重量1:0.3加入混合发酵液(里氏木霉发酵液和枯草芽孢杆菌发酵液的体积比为1:0.08)进行酶解60h,酶解后压榨得水含量为56%酶解渣;
(2)制备食用菌培养基
取步骤(1)制得的高粱秸秆酶解渣92g,然后加入石灰2g、石膏3g、过磷酸钙3g搅拌均匀,控制培养基含水量为72%,调节pH值为7.0,装袋,每袋装0.5kg,在115℃高压灭菌2小时,灭菌后冷凉得栽培用培养基。
实施例9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桑黄培养基的制备方法。
(1)制备酶解渣
将稻秸秆粉碎为直径为2.5mm的碎块,在55℃热水中浸泡16h。将热水浸泡后的稻秸秆降温至40℃,调节pH值为5.0,在热水浸泡后的稻秸秆中按秸秆重量1:0.2加入混合发酵液(里氏木霉发酵液和枯草芽孢杆菌发酵液的体积比为1:0.06)进行酶解50h,酶解后压榨得水含量为52%酶解渣;
(2)制备食用菌培养基
取步骤(1)制得的稻秸秆酶解渣58g,然后加入麦秸秆37g、石灰1.5g、石膏2g、过磷酸钙1.5g搅拌均匀,控制培养基含水量为72%,调节pH值为6.5,装袋,每袋装0.5kg,在115℃高压灭菌2小时,灭菌后冷凉得栽培用培养基。
实施例10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金针菇培养基的制备方法。
(1)制备酶解渣
将小麦秸秆粉碎为直径为3mm的碎块,在55℃热水中浸泡15h。将热水浸泡后的稻秸秆降温至42℃,调节pH值为5.0,在热水浸泡后的稻秸秆中按秸秆重量1:0.2加入混合发酵液(里氏木霉发酵液和枯草芽孢杆菌发酵液的体积比为1:0.05)进行酶解55h,酶解后压榨得水含量为55%酶解渣;
(2)制备食用菌培养基
取步骤(1)制得的小麦秸秆酶解渣94g,然后加入石灰2g、石膏2g、过磷酸钙2g,加适量水搅拌均匀,控制培养基含水量为70%,调节pH值为7.0,装袋,每袋装0.5kg,在115℃高压灭菌2小时,灭菌后冷凉得栽培用培养基。
实施例1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秀珍菇培养基的制备方法。
与实施例7的区别在于,步骤(1)为:将玉米秸秆粉碎为直径2.5mm的碎块,在60℃热水中浸泡15h,将热水浸泡后的小麦秸秆降温至40℃,调节pH值为5.0,在热水浸泡后的小麦秸秆中按秸秆重量1:0.3加入里氏木霉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混合发酵液进行酶解,其中里氏木霉发酵液与枯草芽孢杆菌发酵液按体积比1:0.06配制,酶解时间为55h,酶解后压榨得水含量为57%酶解渣。
实施例1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平菇培养基的制备方法。
与实施例9的区别在于,步骤(1)为:将稻秸秆粉碎为直径2mm的碎块,在55℃热水中浸泡15h,将热水浸泡后的小麦秸秆降温至42℃,调节pH值为5.0,在热水浸泡后的小麦秸秆中按秸秆重量1:0.25加入里氏木霉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混合发酵液进行酶解,其中里氏木霉发酵液与枯草芽孢杆菌发酵液按体积比1:0.05配制,酶解时间为55h,酶解后压榨得水含量为55%酶解渣。
对比例1
本对比例提供了一种秀珍菇培养基的制备方法。
称取棉籽壳55份、米糠18份、麸皮22份、石灰1.5份,石膏2份和过磷酸钙1.5份,先将棉籽壳、米糠、麸皮加水拌湿,然后加入石灰、石膏和过磷酸钙搅拌均匀,控制培养基含水量为70%,pH值为7.0,装袋,每袋装0.5kg,在110℃高压灭菌2.5h,灭菌后冷凉后得栽培用培养基。
对比例2
本对比例提供了一种杏鲍菇培养基的制备方法。
称取棉籽壳60份、杂木屑20份、麸皮10份、玉米粉8份、磷酸二氢钾0.2份、石膏1份和石灰0.8份,先将棉籽壳、杂木屑、麸皮加水拌湿,然后加入石灰、石膏和磷酸二氢钾搅拌均匀,控制培养基含水量为68%,pH值为6.5,装袋,每袋装1kg,在115℃高压灭菌2h,灭菌后冷凉后得栽培用培养基。
按照下述实验方法进行性能测试:
(1)菌种的制备、接种及菌丝体培养:
每个实施例均制备3批,每批制备20袋培养基,按照无菌操作规程在培养基袋两头接种,接种后将菌袋置于培养室内按常规进行培养,根据菌种不同,控制条件为:
秀珍菇:发菌温度22~25℃,相对湿度65~70%,出菇温度23~25℃,相对湿度88~90%;
杏鲍菇:发菌温度24~26℃,相对湿度68~72%,出菇温度15~18℃,相对湿度85~88%;
平菇:发菌温度,23~25℃,空气相对湿度68%~70%,出菇温度16~18℃,相对湿度86%~88%;
桑黄菌:发菌温度28℃,空气相对湿度65%~68%,出黄温度控制24~26℃,空气相对湿度90%左右,每天通风2次,在出黄期间提供适当的散射光;
金针菇:发菌温度20~22℃,相对湿度82~85%,出菇温度10~12℃,相对湿度86~90%;
发菌期间观察菌丝的生长情况,若有杂菌污染,及时将感染杂菌的菌袋捡出,进行消除,以免感染其它菌袋,观察并记录菌丝日生长量、菌丝长势。
(2)出谷管理和采收:
按常规方法进行出菇管理与采收,具体方法记载于(王贺祥,食用菌栽培学【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8)。
(3)统计方法:
观察纪录各培养基中接种的菌丝生长速度(采用直线生长测量法)及菌丝生长势和密度(分别将不同处理的菌丝生长情况相互比较,用“+”号表示菌丝密度和生长势强弱),记录统计各配方前三潮菇的产量,以生物学效率(%)表征;
菌丝日均生长速率(mm/d)=菌丝生长量(mm)/培养天数(d),计算平均值;
生物学效率(%)=(鲜菇重/干料重)×100%,计算平均值;
(4)实施例1-12和对比例1-2提供的不同食用菌培养基培养食用菌菌丝生长情况见表1:
表1
Figure BDA0002880841600000121
Figure BDA0002880841600000131
注:“+”号表示菌丝密度和生长势强弱。
由表1可知,使用秸秆酶解渣进行食用菌栽培,杏鲍菇、秀珍菇两种菌丝的生长在对照例中和酶解渣培养基中差别不明显,且不同秸秆酶解渣所制成的培养基对食用菌生物学效率的影响与菌丝生长情况基本相一致。
因此,秸秆酶解渣作为食用菌培养基可以替代传统常规培养基进行食用菌生产,同传统的玉米芯、棉籽壳、米糠、麸皮等传统常规培养基相比,酶解渣的成本比传统常规培养基低很多,可以有效降低食用菌生产的成本。
综上,利用里氏木霉和枯草芽孢杆菌共同对农作物秸秆进行酶解,得到的酶解液可用于发酵,得到的酶解渣可用来进行食用菌栽培,具有很高的可操作性。本发明极大地降低了处理农作物秸秆的成本,减少了处理农作物秸秆对环境带来的污染问题,有利于废物利用和环境保护。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及试验,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秸秆的酶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酶解方法包括:利用里氏木霉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混合发酵液对预处理后的秸秆进行酶解,得到酶解渣和酶解液;
其中,在所述里氏木霉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混合发酵液中,里氏木霉发酵液和枯草芽孢杆菌发酵液的体积比为1:(0.05-0.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酶解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里氏木霉发酵液中,纤维素酶的活性在160IU/mL以上,优选160-190IU/mL;
和/或,在所述枯草芽孢杆菌发酵液中,枯草芽孢杆菌活菌数在109个以上,优选109-1012个;
和/或,所述秸秆和混合发酵液的质量比为1:(0.2-0.4);
和/或,所述酶解的温度为40-45℃,pH值为4-6,优选酶解的时间为45-65h;
和/或,所述酶解渣的含水量为50-70%;
和/或,所述里氏木霉于2013年11月01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CGMCC No.8426;
和/或,所述枯草芽孢杆菌的保藏编号为CGMCC 1.3358;
和/或,所述秸秆选自麦秸秆、稻秸秆、高粱秸秆或玉米秸秆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酶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秸秆的预处理方法包括粉碎和浸泡;
优选地,所述粉碎为将秸秆粉碎至直径为2-4mm;
优选地,所述浸泡的温度为50-60℃,优选时间为12-18h。
4.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酶解方法得到的酶解液。
5.权利要求4所述的酶解液在发酵柠檬酸、乳酸或酒精中的应用。
6.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酶解方法得到的酶解渣。
7.权利要求6所述的酶解渣在培养食用菌中的应用;
优选地,所述食用菌选自平菇、凤尾菇、杏鲍菇、香菇、金针菇、茶树菇、灵芝、猴头菇或桑黄,优选平菇、金针菇和桑黄。
8.一种食用菌培养基,其特征在于,所述食用菌培养基的组成成分包括权利要求6所述的酶解渣。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食用菌培养基,其特征在于,以所述食用菌培养基的总重量为100份计,权利要求6所述的酶解渣的添加量为58-97份,优选92-97份;
优选地,以所述食用菌培养基的总重量为100份计,所述食用菌培养基包括如下组分:92-97份,石膏1-3份,石灰1-2.5份和过磷酸钙1-3份。
10.一种食用菌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方法包括:在由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食用菌培养基中接种食用菌三级菌种,然后进行培养。
CN202011642518.7A 2020-12-31 2020-12-31 一种食用菌培养基及利用其培养食用菌的方法 Pending CN11275348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642518.7A CN112753487A (zh) 2020-12-31 2020-12-31 一种食用菌培养基及利用其培养食用菌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642518.7A CN112753487A (zh) 2020-12-31 2020-12-31 一种食用菌培养基及利用其培养食用菌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53487A true CN112753487A (zh) 2021-05-07

Family

ID=756986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642518.7A Pending CN112753487A (zh) 2020-12-31 2020-12-31 一种食用菌培养基及利用其培养食用菌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753487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16342A (ja) * 2001-08-07 2003-04-22 Sanpo Kk 冬虫夏草の新規製造方法及び得られた冬虫夏草とその使用
CN104541972A (zh) * 2014-12-31 2015-04-29 安徽丰原发酵技术工程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农作物秸秆栽培食用菌的方法
CN105493892A (zh) * 2015-12-17 2016-04-20 安徽丰原发酵技术工程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柠檬酸菌丝体栽培食用菌的方法
CN106754511A (zh) * 2016-12-22 2017-05-31 福建洛东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枯草芽孢杆菌及其应用
CN107354177A (zh) * 2017-07-10 2017-11-17 农业部沼气科学研究所 一种秸秆的厌氧发酵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16342A (ja) * 2001-08-07 2003-04-22 Sanpo Kk 冬虫夏草の新規製造方法及び得られた冬虫夏草とその使用
CN104541972A (zh) * 2014-12-31 2015-04-29 安徽丰原发酵技术工程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农作物秸秆栽培食用菌的方法
CN105493892A (zh) * 2015-12-17 2016-04-20 安徽丰原发酵技术工程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柠檬酸菌丝体栽培食用菌的方法
CN106754511A (zh) * 2016-12-22 2017-05-31 福建洛东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枯草芽孢杆菌及其应用
CN107354177A (zh) * 2017-07-10 2017-11-17 农业部沼气科学研究所 一种秸秆的厌氧发酵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郝建宇: "降解玉米秸秆混合菌系的筛选及发酵工艺优化", 纤维素科学与技术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79574B (zh) 一种食用菌的栽培方法
CN100337555C (zh) 一种生物秸秆饲料的生产方法
CN101514130B (zh) 一种高产金针菇培养基配方及生产工艺
CN102617208B (zh) 一种食用菌菌渣有机肥原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541972A (zh) 一种利用农作物秸秆栽培食用菌的方法
CN106396807A (zh) 一种提高食用菌生物转化率的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和食用菌的栽培方法
CN106316693A (zh) 一种生物腐植酸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022493B (zh) 一种高产饲用复合酶的米曲霉菌株及其应用
CN101100660B (zh) 一种微生物混合发酵生产纤维素酶的方法
CN101665373A (zh) 安全、高效食用菌主培养基料的制作方法
CN106495896B (zh) 一种杏鲍菇废菌糠为原料的食用菌培养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2021073A (zh) 一种羊肚菌外援营养袋配料、营养袋及其制备方法
CN101113409A (zh) 菌草栽培鹿角灵芝的方法
CN105218257A (zh) 一种抑制杂菌的杏鲍菇培养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972212B (zh) 一种利用粉渣作为栽培料生产姬菇的方法
CN114698752A (zh) 基于生物发酵和昆虫转化的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方法
CN103642695B (zh) 一株米曲霉及其在微生物发酵制备饲料添加剂中的应用
CN105272407A (zh) 一种微生物发酵制备生物多肽有机肥的方法及应用
CN102173879B (zh) 利用纤维素酶发酵废菌丝体和沼渣生产生物钾肥的方法
CN106387505A (zh) 一种利用牛粪发酵鱼饲料配方及其制备方法
CN102715017A (zh) 中试规模黄芪渣虫草菌固体发酵方法
CN114015579B (zh) 一种高产β-葡聚糖的出芽短梗霉及其应用
AU2021103569A4 (en) A method cultivating volvariella volvacea with flammulina velutipes mushroom bran
CN1259299A (zh) 饼粕分离脱壳脱毒生产蛋白质饲料
CN102027858B (zh) 一种木糖残渣栽培食用菌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