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52937A - 制冷剂填充方法、热源单元及更新的冷冻循环装置 - Google Patents

制冷剂填充方法、热源单元及更新的冷冻循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52937A
CN112752937A CN201980063715.2A CN201980063715A CN112752937A CN 112752937 A CN112752937 A CN 112752937A CN 201980063715 A CN201980063715 A CN 201980063715A CN 112752937 A CN112752937 A CN 1127529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frigerant
heat source
source unit
circuit
refrigeration cy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6371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752937B (zh
Inventor
山田拓郎
吉见敦史
熊仓英二
岩田育弘
大久保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kin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kin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kin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Daikin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7529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529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7529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5293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5/00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refrigeran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1/00Compressor arrangements
    • F25B31/002Lubrication
    • F25B31/004Lubrication oil recirculating arrang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20Disposition of valves, e.g. of on-off valves or flow control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30Expansion means; Dispositions thereof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40Fluid line arrangements
    • F25B41/42Arrangements for diverging or converging flows, e.g. branch lines or junc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3/00Arrangements for separating or purifying gases or liquids; Arrangements for vaporising the residuum of liquid refrigerant, e.g. by hea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5B49/0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compression type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23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indoor units
    • F25B2313/0233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indoor units in parallel arrang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45/00Details for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refrigerants; Service stations therefor
    • F25B2345/001Charging refrigerant to a cy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45/00Details for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refrigerants; Service stations therefor
    • F25B2345/002Collecting refrigerant from a cy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45/00Details for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refrigerants; Service stations therefor
    • F25B2345/003Control issues for charging or collecting refrigerant to or from a cy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45/00Details for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refrigerants; Service stations therefor
    • F25B2345/007Details for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refrigerants; Service station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weighing of refrigerant or oi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400/00General features or devices for 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or heat-pump systems, i.e. not limited to a particular subgroup of F25B
    • F25B2400/12Inflammable refrigera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400/00General features or devices for 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or heat-pump systems, i.e. not limited to a particular subgroup of F25B
    • F25B2400/16Receiv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400/00General features or devices for 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or heat-pump systems, i.e. not limited to a particular subgroup of F25B
    • F25B2400/19Pumping down refrigerant from one part of the cycle to another part of the cycle, e.g. when the cycle is changed from cooling to heating, or before a defrost cycle is starte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500/00Problems to be solved
    • F25B2500/22Preventing, detecting or repairing leaks of refrigeration fluids
    • F25B2500/221Preventing leaks from develop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600/00Control issues
    • F25B2600/02Compressor control
    • F25B2600/025Compressor control by controlling speed
    • F25B2600/0253Compressor control by controlling speed with variable spee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600/00Control issues
    • F25B2600/25Control of valves
    • F25B2600/2509Economiser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600/00Control issues
    • F25B2600/25Control of valves
    • F25B2600/2513Expansion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0/00Subcoolers, desuperheaters or superheat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20Disposition of valves, e.g. of on-off valves or flow control valves
    • F25B41/24Arrangement of shut-off valves for disconnecting a part of the refrigerant cycle, e.g. an outdoor par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3/00Arrangements for separating or purifying gases or liquids; Arrangements for vaporising the residuum of liquid refrigerant, e.g. by heat
    • F25B43/003Filt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 Compression-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With Reversible Cycle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 Elimination Of Static Electricity (AREA)
  • Transition And Organic Metals Composition Catalysts For Addition Polymerization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制冷剂填充方法,抑制异物、水分在构成冷冻循环装置之前进入热源单元。制冷剂填充方法是向制冷剂回路填充制冷剂的制冷剂填充方法,制冷剂回路通过循环制冷剂进行冷冻循环,并通过将第二热源单元(10B)与利用单元连接而构成。上述制冷剂填充方法包括:在将第二热源单元(10B)连接于利用单元而构成制冷剂回路之前,将第一制冷剂填充到第二热源单元(10B)的步骤;以及将第二热源单元(10B)连接于利用单元,并且将与第一制冷剂不同的第二制冷剂填充到制冷剂回路,从而获得包括第二制冷剂和填充到第二热源单元(10B)的第一制冷剂的循环制冷剂的步骤。

Description

制冷剂填充方法、热源单元及更新的冷冻循环装置
技术领域
一种对通过循环制冷剂进行冷冻循环的制冷剂回路的制冷剂填充方法、用于构成进行冷冻循环的制冷剂回路的热源单元及冷冻循环装置
背景技术
包括进行冷冻循环的制冷剂回路的冷冻循环装置应用于空调装置和热水器等。例如,如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9-222356号公报)记载的那样,为了使冷冻循环装置动作,需要将制冷剂填充到制冷剂回路内。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冷冻循环装置中,例如,在对作为热源单元的室外单元进行更新的情况下,需要将室外单元运送至冷冻循环装置的设置场所。在上述室外单元的运送的过程中,例如,塞子松动等有时会使灰尘和油等异物、水分浸入室外单元中。
因此,在用于构成上述这种冷冻循环装置的热源单元中,存在抑制异物、水分在构成冷冻循环装置之前进入热源单元的技术问题。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第一观点的制冷剂填充方法向制冷剂回路填充制冷剂,所述制冷剂回路通过循环制冷剂进行冷冻循环,并通过连接热源单元与利用单元而构成,所述制冷剂的填充方法包括:步骤(a),在所述步骤(a)中,在将热源单元连接于利用单元而构成制冷剂回路之前,将第一制冷剂填充到热源单元;以及步骤(b),在所述步骤(b)中,将热源单元连接于利用单元,并且将与第一制冷剂不同的第二制冷剂追加填充到制冷剂回路,从而获得包括第二制冷剂和填充到热源单元的第一制冷剂的循环制冷剂。
在第一观点的制冷剂填充方法中,在将热源单元连接到利用单元而构成制冷剂回路之前,第一制冷剂已被填充到热源单元,因而,第一制冷剂会妨碍外部气体进入热源单元,因此,能抑制异物、水分混入外部气体而进入热源单元。
第二观点的制冷剂填充方法是在第一观点的制冷剂填充方法的基础上,在步骤(a)中,填充到热源单元的第一制冷剂在热源单元中且20℃下具有大气压以上的绝对压力。
在第二观点的制冷剂填充方法中,在热源单元中填充有大气压以上的第一制冷剂,因而,外部气体不易进入热源单元,因此,能提高抑制异物、水分等混入外部气体而进入热源单元的效果。
第三观点的制冷剂填充方法是在第二观点的制冷剂填充方法的基础上,在步骤(a)中,填充到热源单元的第一制冷剂在热源单元中且35℃下具有小于1MPa的绝对压力。
在第三观点的制冷剂填充方法中,填充到热源单元的第一制冷剂的绝对压力低至小于1Mpa,因此,与填充1Mpa以上的高压力的第一制冷剂的情况相比,能通过少填充量来防止外部气体的侵入。
第四观点的制冷剂填充方法是在第一观点至第三观点中的任一个观点的制冷剂填充方法的基础上,第一制冷剂是R32制冷剂,第二制冷剂是包含R410A制冷剂的制冷剂。
在第四观点的制冷剂填充方法中,R410A制冷剂的成分中包含二氟甲烷,因此,针对与R410A制冷剂的其它成分即五氟乙烷和二氟甲烷的第二制冷剂对应的制冷剂回路,能不抽取填充到热源单元的R32制冷剂而直接使用,因此,能节省制冷剂填充的工夫。
第五观点的制冷剂填充方法是在第一观点至第四观点中的任一个观点的制冷剂填充方法的基础上,循环制冷剂是不燃性的。
在第五观点的制冷剂填充方法中,循环制冷剂是不燃性的,因此,例如,在更新后的冷冻循环装置1是假定不燃性制冷剂的设备的情况下,能直接使用。
第六观点的制冷剂填充方法是在第一观点至第五观点中的任一个观点的制冷剂填充方法的基础上,还包括步骤(c),所述步骤(c)在步骤(a)之后,在填充了第一制冷剂的状态下将热源单元运送至连接热源单元而构成制冷剂回路的场所。
在第六观点的制冷剂填充方法中,热源单元在填充了第一制冷剂的状态下被运送至设置场所,因而,第一制冷剂会在运送过程中妨碍外部气体进入热源单元,因此,能抑制在运送过程中异物、水分等混入外部气体而进入热源单元。此外,由于在将热源单元连接于制冷剂回路时不抽取R32制冷剂即可,因此能节省充填作业时的工夫。
第七观点的制冷剂填充方法是在第六观点的制冷剂填充方法的基础上,在进行步骤(b)之前,与利用单元和/或热源单元连接的连通配管在场所与热源单元以外的其它热源单元连接,而构成与制冷剂回路不同的其它制冷剂回路,在步骤(b)中,将从其它制冷剂回路回收的回收制冷剂作为第二制冷剂填充到制冷剂回路。
在第七观点的制冷剂填充方法中,在步骤(b)中回收制冷剂作为第二制冷剂填充到制冷剂回路,因此,能通过制冷剂回路再次利用回收制冷剂,能有效地灵活使用回收制冷剂。
第八观点的热源单元是用于构成通过循环制冷剂进行冷冻循环的制冷剂回路的热源单元,包括:热源侧回路,所述热源侧回路用于构成制冷剂回路的一部分;以及第一制冷剂,所述第一制冷剂填充到构成制冷剂回路的一部分之前的热源侧回路,热源侧回路构成为在变成制冷剂回路的一部分的状态下,使包括第一制冷剂和填充到制冷剂回路的第二制冷剂的循环制冷剂在制冷剂回路中循环。
在第八观点的热源单元中,在将利用单元和热源单元连接之前第一制冷剂已被填充到热源单元,因而,第一制冷剂会妨碍外部气体进入热源单元,因此,能抑制异物、水分等混入外部气体而进入热源单元。
第九观点的热源单元是在第八观点的热源单元的基础上,第一制冷剂在热源侧回路中且20℃下具有大气压以上的绝对压力。
在第九观点的热源单元中,在热源单元中填充有大气压以上的第一制冷剂,因而,外部气体不易进入热源侧回路,因此,能提高抑制异物、水分等混入外部气体而进入热源侧回路的效果。
第十观点的热源单元是在第八观点或第九观点的热源单元的基础上,第一制冷剂是R32制冷剂,第二制冷剂是R410A制冷剂。
在第十观点的热源单元中,R410A制冷剂的成分中包含二氟甲烷,因而,针对与R410A制冷剂的其它成分即五氟乙烷和二氟甲烷的第二制冷剂对应的制冷剂回路,能不抽取填充到热源侧回路的R32制冷剂而直接使用,因此,能节省连接热源单元时的工夫。
第十一观点的更新的冷冻循环装置是将通过循环制冷剂进行冷冻循环的已设的冷冻循环装置的第一热源单元替换为第二热源单元而构成的,第二热源单元是第八观点至第十观点中的任一个观点的热源单元,通过将在已设的冷冻循环装置中与第一热源单元连接的连通配管连接于第二热源单元,从而构成供进行冷冻循环的循环制冷剂流动的制冷剂回路。
在第十一观点的更新的冷冻循环装置中,将已设的冷冻循环装置的连通配管用于制冷剂回路,因此,与使用新连通配管的情况相比,能削减用于获得装置的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冷冻循环装置的结构的概要的制冷剂回路图。
图2是用于对制冷剂从第一热源单元向第二热源单元的移送进行说明的示意图。
图3是用于对从第一热源单元移送到第二热源单元的制冷剂的重量的测量进行说明的示意图。
图4是表示向冷冻循环装置的制冷剂填充方法的流程的概要的流程图。
图5是用于对第二热源单元的运送进行说明的概念图。
图6是用于对变形例1F的制冷剂的重量的测量进行说明的示意图。
图7是用于对变形例1F的制冷剂的重量的测量进行说明的示意图。
图8是用于对变形例1G的制冷剂的重量的测量进行说明的示意图。
图9是用于对变形例1H的制冷剂的重量的测量进行说明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整体结构
图1示出了作为制冷剂填充方法的对象的冷冻循环装置的结构的一例。如图1所示,冷冻循环装置1是通过在制冷剂回路100中循环的制冷剂进行冷冻循环的装置。冷冻循环装置1反复进行制冷剂的压缩、来自制冷剂的散热、制冷剂的减压膨胀和制冷剂的吸热的循环。冷冻循环装置1包括:第一热源单元10A或第二热源单元10B,上述第一热源单元10A或上述第二热源单元10B能切换具有冷冻循环中的散热功能还是具有吸热功能;以及利用单元50,上述利用单元50与第一热源单元10A或第二热源单元10B连接。在此,第一热源单元10A是更新前的热源单元,第二热源单元10B是更新后的热源单元。
在第一热源单元10A或第二热源单元10B变成从制冷剂散热的热源的情况下,利用单元50利用制冷剂吸热来进行对象的冷却。此外,在第一热源单元10A或第二热源单元10B变成使制冷剂吸热的热源的情况下,利用单元50利用制冷剂散热来进行对象的加热。
冷冻循环装置1能应用于进行制冷制热的空调装置,在上述情况下,例如,第一热源单元10A或第二热源单元10B变成空调装置的室外机,利用单元50变成空调装置的室内机。作为室内机的利用单元50对空调对象空间的空气进行冷却或加热,而进行制冷或制热。另外,在此,以冷冻循环装置1应用于空调装置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但冷冻循环装置还能应用于其它装置,例如,能应用于热泵热水器、冰箱和对箱内进行冷却的冷却装置。
关于冷冻循环装置1为空调装置的情况,在图2和图3中示出了冷冻循环装置1设置于建筑物200的例子。在图2所示的例子中,第一热源单元10A或第二热源单元10B设置于建筑物200的屋顶。如图2所示,多个利用单元50设置于各个房间,以对建筑物200中的各个房间进行空气调节。
在图2和图3中示出了已设的冷冻循环装置1所包含的更新前的第一热源单元10A和更新后的冷冻循环装置1所包含的预定的第二热源单元10B。换言之,第一热源单元10A是旧热源单元,第二热源单元10B是新热源单元。已设的冷冻循环装置1已经设置于建筑物200,具有在更新前使制冷剂循环而进行冷冻循环的实际作用。在冷冻循环装置1所包含的第一热源单元10A和多个利用单元50中存在制冷剂。在此,将为了在制冷剂回路100中循环而存在于冷冻循环装置1内部的制冷剂称为“循环制冷剂”。
以下说明的、上述这种冷冻循环装置1的制冷剂填充方法如图4的流程图所记载的那样构成为包括步骤S1和步骤S6,在上述步骤S1中,在将第二热源单元10B连接于利用单元50而构成制冷剂回路100之前,将单一制冷剂填充到第二热源单元10B,在上述步骤S6中,将第二热源单元连接于利用单元50而构成制冷剂回路100,并且将混合制冷剂追加填充到制冷剂回路,以获得包括混合制冷剂和填充到第二热源单元10B的单一制冷剂的循环制冷剂。
在以下的实施方式的说明中,以混合制冷剂为R410A制冷剂、单一制冷剂为R32制冷剂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R410A制冷剂是二氟甲烷和五氟乙烷的混合制冷剂,回收制冷剂也与R410A制冷剂相同地变成混合制冷剂。此外,R32制冷剂是氟甲烷的单一制冷剂,与R410A的成分中的一个一致。
在已设的冷冻循环装置1中,当长时间使用R410A制冷剂时,二氟甲烷与五氟乙烷的混合比例有时会随着时间的经过而变化。关于二氟甲烷与五氟乙烷的混合比例的变化范围,虽然存在误差,但能通过实验或模拟等推断。此外,装入有第一热源单元10A的已设的冷冻循环装置1具有即使二氟甲烷和五氟乙烷在循环制冷剂中所占的混合比例从初始的R410A制冷剂开始变化也能动作的允许范围。同样,包括第二热源单元10B的更新后的冷冻循环装置1也以即使二氟甲烷与五氟乙烷的混合比例不是与R410A相同的1:1也能动作的方式,具有二氟甲烷与五氟乙烷的混合比例的允许范围。
因此,只要在回收制冷剂中追加R32制冷剂之后的循环制冷剂的二氟甲烷与五氟乙烷的混合比例在更新后的冷冻循环装置1的允许范围内,更新后的冷冻循环装置1就正常动作。
如图5所示,首先,在工厂等的充填场所300中,将钢瓶85等中准备的R32制冷剂填充于第二热源单元10B(步骤S1)。在填充有R32制冷剂的状态下,使用卡车和吊车等运送设备400将第二热源单元10B运送至连接利用单元50而构成制冷剂回路100的场所、即建筑物200的屋顶。
较为理想的是,填充到第二热源单元10B的单一制冷剂、此处为R32制冷剂以20℃下具有大气压以上的绝对压力的量被填充到第二热源单元10B中。这是由于,只要热源侧回路110的内部为大气压以上,外部气体就不易从第二热源单元10B的外部向制冷剂回路100的内部侵入。较为理想的是,填充到第二热源单元10B的单一制冷剂、此处为R32制冷剂以35℃下具有小于1MPa的绝对压力的量被填充到第二热源单元10B中。通过以上述方式构成,能通过少填充量防止外部气体的侵入。而且,较为理想的是,填充到第二热源单元10B的单一制冷剂的压力在20℃下的表压小于200kPa。通过以上述方式构成,能进一步通过少填充量防止外部气体的侵入。
在建筑物200的屋顶,在通过抽空运转将冷冻循环装置1的循环制冷剂移送至第一热源单元10A的状态下,将第一热源单元10A从冷冻循环装置1拆下(步骤S2)。在将第一热源单元10A拆下时,将第一热源单元10A的高压侧截止阀21和低压侧截止阀22关闭。
接着,将第二热源单元10B装入到冷冻循环装置1(步骤S3)。针对装入有第二热源单元10B的更新后的冷冻循环装置1,例如检查冷冻循环装置1的气密,并在确认冷冻循环装置1的气密之后通过真空泵将冷冻循环装置1抽成真空。
在图2中示意性地示出了制冷剂从第一热源单元10A移送至第二热源单元10B的状态。第二热源单元10B在装入到更新后的冷冻循环装置1的状态下与电源210连接而变成能运转的状态。此外,通过充填软管70将第一热源单元10A和第二热源单元10B连接。通过使第二热源单元10B运转,经过充填软管70将R410A制冷剂从第一热源单元10A移送至第二热源单元10B。通过上述的制冷剂从第一热源单元10A向第二热源单元10B的移送能获得回收制冷剂(步骤S4)。此时,第一热源单元10A例如变成临时放置在建筑物200的屋顶的状态,与电源210不连接。
在图3中示出了对从第一热源单元10A回收至第二热源单元10B的回收制冷剂的重量进行测量的状态。通过计量器61对第一热源单元10A的重量进行计量。计量器61对从第一热源单元10A回收的回收制冷剂的计量是通过在从第一热源单元10A移送回收制冷剂之前和从第一热源单元10A移送回收制冷剂之后双方对第一热源单元10A的重量进行测量来进行的。通过自计量器61的与从第一热源单元10A移送回收制冷剂之后的第一热源单元10A相关的计量值中减去计量器61的与从第一热源单元10A移送回收制冷剂之前的第一热源单元10A相关的计量值,能对回收制冷剂的重量进行计算(步骤S5)。
通过将移送有回收制冷剂的第二热源单元10B装入到冷冻循环装置1,使回收制冷剂向冷冻循环装置1的移送结束。如此,被回收的回收制冷剂(二氟甲烷和五氟乙烷的混合制冷剂)被追加填充到冷冻循环装置1中,从而能获得包括作为混合制冷剂的回收制冷剂和R32制冷剂(预先充填到第二热源单元10B的单一制冷剂)的循环制冷剂(步骤S6)。
对装入有第二热源单元10B的更新后的冷冻循环装置1而言适当的制冷剂的总重量能使用装入有第一热源单元10A的已设的冷冻循环装置1的数据来预先计算。通过从对更新后的冷冻循环装置1而言适当的制冷剂的总重量中减去步骤S4中由测量系统60测量的回收制冷剂的重量,能获得不足的制冷剂的重量,能确定R32制冷剂的填充量。在第二热源单元10B中,R32制冷剂具有在运送阶段已经充入的份量,因此,只要添加从不足的制冷剂的份量中减去已经充填的份量的追加的R32制冷剂即可。在如上所述添加追加的R32制冷剂的情况下,也可以将追加的R32制冷剂添加到回收制冷剂中。另外,在对更新后的冷冻循环装置1而言适当的制冷剂的总重量设定于规定范围内的情况下,例如,只要使用规定范围的中央值计算即可。此外,若预先充填到第二热源单元10B的R32制冷剂与回收制冷剂的总计的重量在规定范围内,则还能采取不添加追加的制冷剂的处理。
例如,在现场进行从上述步骤S2至步骤S6的制冷剂填充作业。在此,在现场进行从步骤S2至步骤S6的制冷剂填充作业是指,不将回收制冷剂带回工厂等设施,而是直接处理回收制冷剂,或是在冷冻循环装置1的设置场所处理回收制冷剂,并再次填充到更新后的冷冻循环装置1中。在上述情况下,例如,在建筑物200的屋顶进行从步骤S2至步骤S6的作业。另外,在现场进行从步骤S2至步骤S6的制冷剂填充作业的情况下,优选在一天以内进行,更优选在一天中的白天进行。这是因为:环境变化小、作业对象的目视确认容易,从而容易防止制冷剂泄漏和异物混入冷冻循环装置1。
(2)详细结构
(2-1)冷冻循环装置1的结构
在图1所示的冷冻循环装置1中,一台第一热源单元10A或第二热源单元10B与多台利用单元50通过制冷剂连通配管81、82连接。在冷冻循环装置1中,第一热源单元10A或第二热源单元10B中的热源侧回路110和利用单元50中的利用侧回路120连接而构成制冷剂回路100。在上述冷冻循环装置1中,通过使制冷剂在上述制冷剂回路100中循环,反复进行蒸汽压缩式的冷冻循环。此处,对冷冻循环装置1应用于空调装置的例子进行说明。
(2-1-1)第一热源单元10A、第二热源单元10B
此处,为了简化说明,对更新前的第一热源单元10A和更新后的第二热源单元10B为相同结构的情况进行说明,但即使上述单元的结构不同也能应用本公开的技术。例如,如图1所示,第一热源单元10A和第二热源单元10B均包括压缩机11、油分离器12、四通阀13、热源侧热交换器14、过冷却热交换器15、储罐16、制冷剂调节器18、油调节器19、热源侧风扇20、高压侧截止阀21、低压侧截止阀22、充填端口23、第一膨胀阀25a~第三膨胀阀25c、第一电磁阀26a~第六电磁阀26f、第一止回阀a~第四止回阀27d、第一压力调节阀28a~第三压力调节阀28c、毛细管29、多个过滤器30和滤网31。
热源侧热交换器14例如是翅片管式的热交换器且在空气与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过冷却热交换器15例如能使用板式热交换器。第一电磁阀26a~第六电磁阀26f具有流路的开闭功能。第一压力调节阀28a~第三压力调节阀28c具有将上游侧的制冷剂的压力保持为预先确定的规定的绝对压力的功能。标注在第一压力调节阀28a~第三压力调节阀28c上的箭头的前端表示第一压力调节阀28a~第三压力调节阀28c的下游侧。过滤器30具有从经过的制冷剂中去除异物的功能。滤网31具有从制冷剂中去除固体成分的功能。
压缩机11的排出侧经由油分离器12及第一止回阀27a与四通阀13的第一端口连接。从压缩机11排出的制冷剂通过油分离器12分离出油,并流向四通阀13的第一端口。四通阀13的第二端口与热源侧热交换器14的一个出入口连接,四通阀13的第三端口与储罐16的入口连接,四通阀13的第四端口与低压侧截止阀22连接。在四通阀13中,在制冷运转时,如实线所示,第一端口与第二端口连通,并且第三端口与第四端口连通,在制热运转时,如虚线所示,第一端口与第四端口连通,并且第二端口与第三端口连通。
热源侧热交换器14的另一个出入口与第一膨胀阀25a的一端连接,并经由第一膨胀阀25a与高压侧截止阀21连接。在第一膨胀阀25a的另一端与高压侧截止阀21之间设置有过冷却热交换器15。第一膨胀阀25a设置于热源侧热交换器14的液体侧,能对经过的制冷剂的减压程度进行调节。过冷却热交换器15、过冷却回路32a、第二膨胀阀25b构成过冷却部32。过冷却回路32a从自第一膨胀阀25a的另一端向高压侧截止阀21延伸的部分的分支点P1分支,并经过过冷却热交换器15在四通阀13与储罐16之间的汇合点P2汇合。设置于分支点P1与过冷却热交换器15之间的第二膨胀阀25b能对经过过冷却回路32a的制冷剂的减压程度进行调节。过冷却热交换器15在流经分支点P1与高压侧截止阀21之间的制冷剂与过冷却回路32a中从分支点P1流向汇合点P2的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
在过冷却回路32a中从过冷却热交换器15向汇合点P2依次设置有分支点P3、第一电磁阀26a、汇合点P4和第二止回阀27b。分支点P1和汇合点P4经由第一压力调节阀28a连接,制冷剂从分支点P1流向汇合点P4。分支点P3与压缩机11的注入端口连接。因此,通过第二膨胀阀25b减压之后的中间压力的制冷剂从过冷却热交换器15流出并在第一电磁阀26a的上游分支,流入压缩机11的注入端口。
为了使气体制冷剂返回到压缩机11的吸入侧而将储罐16的一个出口与压缩机11的吸入侧直接连接,为了回油而使储罐16的另一个出口经由过滤器30及第二电磁阀26b与压缩机11的吸入侧连接。此外,为了使分离后的油返回到压缩机11,在压缩机11的吸入侧与油分离器12之间形成有经过过滤器30、第三电磁阀26c和毛细管29的路径。
在压缩机11的吸入侧经由第三膨胀阀25c连接有制冷剂调节器18的一个出入口。制冷剂调节器18是对在制冷剂回路100中流动的制冷剂量进行调节的设备。制冷剂调节器18的另一个出入口经由第二压力调节阀28b与汇合点P2连接。此外,在制冷剂调节器18的另一个出入口经由第四电磁阀26d和第三止回阀27c连接有第一止回阀27a的流出侧。制冷剂调节器18具有将在制冷剂回路100中流动的制冷剂的量保持恒定的功能。
此外,在压缩机11的吸入侧经由第六膨胀阀26f连接有油调节器19的一个出入口。油调节器19的另一个出入口经由第三压力调节阀28c与汇合点P2连接。此外,在油调节器19的另一个出入口经由第五电磁阀26e和第四止回阀27d连接有第一止回阀27a的流出侧。油调节器19具有将供给至制冷剂回路100的油量保持恒定的功能。
在热源侧热交换器14处配置有热源侧风扇20。热源侧风扇20使热源侧热交换器14产生用于促进热交换的气流。
过滤器30设置于油分离器12与第一止回阀27a之间、热源侧热交换器14与第一膨胀阀25a之间、过冷却热交换器15与高压侧截止阀21之间、四通阀13的第四端口与低压侧截止阀22之间、储罐16的另一个出口与第二电磁阀26b之间、油分离器12与第三电磁阀26c之间、第三膨胀阀25c与制冷剂调节器18之间以及油调节器19与第六电磁阀26f之间。滤网31设置于油调节器19与第三压力调节阀28之间。充填端口23设置于第三膨胀阀25c与过滤器30之间。
(2-1-2)利用单元50
各利用单元50例如如图1所示包括利用侧热交换器51、利用侧膨胀阀52和利用侧风扇53。利用侧热交换器51例如是翅片管式的热交换器且在空气与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在液体侧的制冷剂连通配管81与气体侧的制冷剂连通配管82之间串联连接有利用侧膨胀阀52和利用侧热交换器51。利用侧膨胀阀52和利用侧热交换器51从液体侧的制冷剂连通配管81向气体侧的制冷剂连通配管82以利用侧膨胀阀52、利用侧热交换器51的顺序配置。在各利用侧热交换器51处配置有利用侧风扇53。利用侧风扇53使利用侧热交换器51产生用于促进热交换的气流。通过并联连接在液体侧的制冷剂连通配管81和气体侧的制冷剂连通配管82之间的多个利用单元50构成利用侧回路120。
(2-1-3)制冷运转
在冷冻循环装置1中,在制冷运转中,将四通阀13设为实线的状态,换言之,第一端口与第二端口连通、并且第三端口与第四端口连通的状态。在以制冷运转进行的冷冻循环中,热源侧热交换器14作为散热器发挥作用,利用侧热交换器51作为蒸发器发挥作用。从压缩机11排出的制冷剂依次在热源侧热交换器14、利用侧膨胀阀52、利用侧热交换器51中循环,并反复进行压缩、冷凝、膨胀、蒸发的蒸汽压缩式的冷冻循环。
冷冻循环装置1以使利用侧热交换器51的蒸发压力或蒸发温度变成目标压力或目标蒸发温度的方式对压缩机11的运转频率进行控制,并且以使在利用侧热交换器51的气体侧流动的制冷剂的过热度变成目标过热度的方式对利用侧膨胀阀52的各阀开度进行控制。在制冷运转中,第一膨胀阀25a设为全开状态。冷冻循环装置1以使从过冷却热交换器15流出的制冷剂的过热度变成目标过热度的方式对第二膨胀阀25b的开度进行调节。此外,在冷冻循环装置1中,在满足规定条件时,使在过冷却回路32a中流动的制冷剂在过冷却热交换器15中和在分支点P1与高压侧截止阀21之间流动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而变成中间压力的气体制冷剂,并从注入端口供给至压缩机11的压缩机构的压缩中途的压缩室。被供给中间压力的气体制冷剂的压缩机11与未注入气体制冷剂的情况相比,能降低排出温度。
(2-1-4)制热运转
在冷冻循环装置1中,在制热运转中,将四通阀13设为虚线的状态,换言之,第一端口与第四端口连通、并且第二端口与第三端口连通的状态。在以制热运转进行的冷冻循环中,热源侧热交换器14作为蒸发器发挥作用,利用侧热交换器51作为散热器发挥作用。从压缩机11排出的制冷剂依次在利用侧热交换器51、第一膨胀阀25a、热源侧热交换器14中循环,并反复进行压缩、冷凝、膨胀、蒸发的蒸汽压缩式的冷冻循环。
在制热运转中,第二膨胀阀25b设为全闭状态。冷冻循环装置1以使利用侧热交换器51的冷凝温度变成目标冷凝温度的方式对压缩机11的运转频率进行控制,并且以使在利用侧热交换器51的液体侧流动的制冷剂的过冷却度变成目标过冷却度的方式对利用侧热膨胀阀52的阀开度进行控制。冷冻循环装置1以使在热源侧热交换器14的气体侧流动的制冷剂的过热度变成目标过热度的方式对第一膨胀阀25a的阀开度进行控制。
(2-2)测量系统60
测量系统60包括图3所示的计量器61。作为计量器61,例如存在台秤、吊秤。计量器61具有对第一热源单元10A或第二热源单元10B的重量进行测量的功能,并且具有用于对制冷剂的重量进行检测的足够的分辨率。
(2-3)制冷剂的移送
在制冷剂从第一热源单元10A向第二热源单元10B的移送中,例如在第一热源单元10A被装入到冷冻循环装置1中且可运转的状态下,通过抽空运转将利用侧回路120的制冷剂移送到第一热源单元10A的热源侧回路110。随后,将第一热源单元10A的高压侧截止阀21和低压侧截止阀22关闭。在抽空运转后将第一热源单元10A的高压侧截止阀21和低压侧截止阀22关闭的状态下,将第一热源单元10A拆下而变成临时放置的状态。在抽空运转中,例如,将高压侧截止阀21关闭,使第一热源单元10A制冷运转。将高压侧截止阀21关闭,从而进行使第一热源单元10A的热源侧热交换器14作为冷凝器发挥作用的运转。当低压侧截止阀22的压力变得足够低时,将低压侧截止阀22关闭。
在将第一热源单元10A从冷冻循环装置1拆下后,将第二热源单元10B装入到冷冻循环装置1中。接着,如图2所示,通过充填软管70将第一热源单元10A的高压侧截止阀21的维修端口与第二热源单元10B的充填端口23连接。此处,制冷剂的移送手段包括充填软管70。使第二热源单元10B运转来驱动压缩机11,并从第一热源单元10A的高压侧截止阀21的维修端口向第二热源单元10B的充填端口23移送制冷剂。在使第二热源单元10B运转来驱动压缩机11时,将第三膨胀阀25c关闭,进行制冷运转,并在从制冷剂调节器18经过储罐16吸入至压缩机11的路径中吸入回收制冷剂。通过从充填端口23和高压侧截止阀21的维修端口拆下充填软管70,能将充填端口23和高压侧截止阀21的维修端口关闭。
(3)变形例
(3-1)变形例1A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冷冻循环装置1的第一热源单元10A和第二热源单元10B均构成为能切换冷冻循环的散热和吸热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冷冻循环装置1并不局限于上述这种结构。在冷冻循环装置1中,例如,也可以第一热源单元10A或第二热源单元10B是作为从制冷剂散热的热源发挥作用的专用设备,并且利用单元50是作为使制冷剂吸热的装置发挥作用的专用设备。在这种情况下,若冷冻循环装置1是空调装置,则为制冷专用设备。此外,在冷冻循环装置1中,例如,也可以第一热源单元10A或第二热源单元10B是作为使制冷剂吸热的热源发挥作用的专用设备,并且利用单元50是作为从制冷剂散热的装置发挥作用的专用设备。在这种情况下,若冷冻循环装置1是空调装置,则为制热专用设备。
(3-2)变形例1B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对冷冻循环装置1的第一热源单元10A进行更新的情况,但在新设置冷冻循环装置1的情况下也能应用本公开的技术。在新设置冷冻循环装置1的情况下,省略对制冷剂进行回收的步骤S2、S4、S5,步骤S1、S3、S6包含在制冷剂填充方法中。因此,在新设置的情况下,无法在现场获得回收制冷剂,因此,新填充从现场以外的场所搬运来的R410A制冷剂或R452B制冷剂等混合制冷剂。
(3-3)变形例1C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从已设的冷冻循环装置1回收的混合制冷剂包含R410A制冷剂、单一制冷剂为R32制冷剂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冷冻循环装置1中能使用的混合制冷剂与单一制冷剂的组合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从已设的冷冻循环装置1回收的混合制冷剂也可以是R452B制冷剂,单一制冷剂也可以是R32制冷剂或R1234yf制冷剂。
此外,在仅凭包括R410A制冷剂的回收制冷剂相对于更新后的冷冻循环装置1的总制冷剂量不足时,除了预先充填到第二热源单元10B的单一制冷剂以外,进一步追加的制冷剂并不局限于R32制冷剂,例如也可以是R410A制冷剂、R125制冷剂、R1234yf制冷剂。
(3-4)变形例1D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冷冻循环装置1包括多个利用单元50的多联式的冷冻循环装置1进行了说明。然而,能应用本公开的技术的冷冻循环装置并不局限于多联式的冷冻循环装置。例如,还能将本公开的技术应用于在一台热源单元上连接有一台利用单元的成对式的冷冻循环装置。
此外,连接于冷冻循环装置的热源单元并不局限于一台,也可以连接有多台热源单元。例如,在冷冻循环装置包括两台第一热源单元时,只要将回收制冷剂移送到与两台第一热源单元交换的两台第二热源单元,并通过测量系统60对移送后的两台第二热源单元的重量进行测量,对回收制冷剂的重量进行检测即可。
(3-5)变形例1E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将第一热源单元10A的压缩机11用于制冷剂的移送的动力源的情况进行了说明。然而,制冷剂的移送的动力源并不局限于第一热源单元10A的压缩机11。例如也可以在制冷剂的移送中使用在内部具有压缩机的制冷剂回收装置。
(3-6)变形例1F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将制冷剂从第一热源单元10A直接移送到第二热源单元10B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如图6所示将制冷剂从第一热源单元10A临时移送到回收钢瓶80,随后将制冷剂从回收钢瓶80移送到第二热源单元10B。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构成为通过计量器61对回收制冷剂被回收到回收钢瓶80中之前的回收钢瓶80的重量和回收制冷剂被回收到回收钢瓶80中之后的回收钢瓶80的重量进行测量,并根据回收前后的回收钢瓶80的重量差来对回收制冷剂的重量进行测量。
在以上述方式使用回收钢瓶80的情况下,例如,若第一热源单元10A与电源210连接而能运转,则通过抽空运转将利用侧回路120的制冷剂移送到第一热源单元10A的热源侧回路110。而且,通过充填软管70对第一热源单元10A的高压侧截止阀21的维修端口和回收钢瓶80进行连接。通过将充填软管70安装于高压侧截止阀21的维修端口和回收钢瓶80,使第一热源单元10A的热源侧回路110与回收钢瓶80之间连通。随后,使第一热源单元10A运转来驱动压缩机11,以从第一热源单元10A的高压侧截止阀21的维修端口向回收钢瓶80移送制冷剂。通过将回收钢瓶80关闭并从高压侧截止阀21的维修端口和回收钢瓶80拆下充填软管70,能将高压侧截止阀21的维修端口关闭。
针对装入有第二热源单元10B之后的冷冻循环装置1,例如检查冷冻循环装置1的气密,并在确认冷冻循环装置1的气密之后通过真空泵将冷冻循环装置1抽成真空。在将回收制冷剂从回收钢瓶80移送到装入冷冻循环装置1的第二热源单元10B时,如图7所示,通过充填软管70对回收钢瓶80和第二热源单元10B的充填端口23进行连接。通过将充填软管70安装于充填端口23和回收钢瓶80,使第二热源单元10B的热源侧回路110与回收钢瓶80之间连通。随后,使第二热源单元10B运转来驱动压缩机11,以从回收钢瓶80向第二热源单元10B的充填端口23移送制冷剂。通过将回收钢瓶80关闭并从充填端口23和回收钢瓶80拆下充填软管70,能将充填端口23关闭。
此外,也可以构成为通过计量器61对回收制冷剂被回收到回收钢瓶80中之后的回收钢瓶80的重量和回收制冷剂从回收钢瓶80被移送到第二热源单元10B之后的回收钢瓶80的重量进行测量,并根据移送前后的回收钢瓶80的重量差来对回收制冷剂的重量进行测量。
即使在使用回收钢瓶80的情况下,只要包括预先充填到第二热源单元10B的单一制冷剂的重量、回收制冷剂和追加的制冷剂在内的混合制冷剂的重量的总计在对更新后的冷冻循环装置1而言的制冷剂的适当的总重量的范围内即可。
(3-7)变形例1G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制冷剂被移送到第二热源单元10B前后的第一热源单元10A的重量进行计量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如图8所示对制冷剂被移送到第二热源单元10B前后的第二热源单元10B的重量进行计量。通过计量器61来对第二热源单元10B的重量进行计量。计量器61对被移送到第二热源单元10B的回收制冷剂的计量是通过在回收制冷剂被移送到第二热源单元10B之前和回收制冷剂被移送到第二热源单元10B之后双方对第二热源单元10B的重量进行测量来进行的。通过从计量器61的与回收制冷剂被移送到第二热源单元10B之后的第二热源单元10B相关的计量值中减去计量器61的与回收制冷剂被移送到第二热源单元10B之前的第二热源单元10B相关的计量值,能对回收制冷剂的重量进行计算。
在制冷剂从第一热源单元10A向第二热源单元10B的移送中,例如,在第一热源单元10A与电源210连接而能运转的情况下,通过抽空运转将利用侧回路120的制冷剂移送到第一热源单元10A的热源侧回路110。例如,将高压侧截止阀21关闭,使第一热源单元10A进行制冷运转。进行将高压侧截止阀21关闭、并使第一热源单元10A的热源侧热交换器14作为冷凝器发挥作用的运转。当低压侧截止阀22的压力变得足够低时,将低压侧截止阀22关闭。接着,通过充填软管70将第一热源单元10A的高压侧截止阀21的维修端口与第二热源单元10B的充填端口23连接。通过在充填端口23和高压侧截止阀21的维修端口安装充填软管70,使第一热源单元10A的热源侧回路110与第二热源单元10B的热源侧回路110之间连通。随后,使第一热源单元10A运转来驱动压缩机11,以从第一热源单元10A的高压侧截止阀21的维修端口向第二热源单元10B的充填端口23移送制冷剂。通过从充填端口23和高压侧截止阀21的维修端口拆下充填软管70,能将充填端口23和高压侧截止阀21的维修端口关闭。由于回收制冷剂被移送到第二热源单元10B中,因此,通过将第二热源单元10B装入到冷冻循环装置1,可将第二热源单元10B中的回收制冷剂填充到冷冻循环装置1。
(3-8)变形例1H
在上述实施方式和变形例中对使用计量器61测量回收制冷剂的重量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如图9所示使用质量流量计62对从第一热源单元10A移送到第二热源单元10B的回收制冷剂的重量进行测量。在这种情况下,在测量系统60中包含质量流量计62。作为质量流量计62,存在科里奥利流量计。若使用科里奥利流量计,则即使制冷剂在气液两相状态下从第一热源单元10A被移送到第二热源单元10B,也能对回收制冷剂的质量进行测量。另外,在本公开中,地球上的重力加速度的差很小,因此,将质量流量计62的计测值(kg)视为约等于回收制冷剂的重量(kgf)。使用质量流量计62的测量能在以下任一个情况下进行:将第一热源单元10A连接于电源单元210并将制冷剂从第一热源单元10A移送到第二热源单元10B的情况;将第二热源单元10B连接于电源210并将制冷剂从第一热源单元10A移送到第二热源单元10B的情况;以及经由回收钢瓶80将制冷剂从第一热源单元10A移送到第二热源单元10B的情况。
(3-9)变形例1I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冷冻循环装置1的制冷剂填充方法中,较为理想的是,在从第一热源单元10回收制冷剂之前,还包括使已设的冷冻循环装置1运转而使制冷剂回路100中的制冷剂变暖的步骤。
(3-10)变形例1J
在针对冷冻循环装置1的制冷剂填充方法中,较为理想的是,在通过向更新后的冷冻循环装置1的填充使混合制冷剂与单一制冷剂混合而变成循环制冷剂的情况下,将循环制冷剂调节成不燃性的。
例如,在混合制冷剂为R410A制冷剂、单一制冷剂为R32制冷剂的情况下,尽管五氟乙烷为不燃性的,但R32制冷剂(二氟甲烷)稍微具有可燃性,因此,当二氟甲烷占填充后的循环制冷剂的比例增加时,循环制冷剂可能具有轻微的可燃性。因此,预先调查循环制冷剂是不燃性的二氟甲烷与五氟乙烷的混合比例,来确定能判断为不燃性的二氟甲烷的混合比例的上限阈值。由此,在更新后的空调机是假设不燃性制冷剂的设备的情况下,能直接使用。若基于测量的回收制冷剂的重量和补充的R32制冷剂的重量,二氟甲烷占循环制冷剂的混合比例小于上限阈值,则判断为循环制冷剂是不燃性的。在能判断循环制冷剂是不燃性的情况下,仅补充R32制冷剂。在无法判断循环制冷剂是不燃性的情况下,例如以添加五氟乙烷等其它制冷剂等使循环制冷剂变成不燃性的方式进行填充。
(3-11)变形例1K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在第一热源单元10A和第二热源单元10B中设置有过冷却热交换器15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不在第一热源单元10A和/或第二热源单元10B中设置过冷却热交换器15。
此外,虽然对在第一热源单元10A和第二热源单元10B中设置有油调节器19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不在第一热源单元10A和/或第二热源单元10B中设置油调节器19。
此外,虽然对在第一热源单元10A和第二热源单元10B中设置有制冷剂调节器18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不在第一热源单元10A和/或第二热源单元10B中设置制冷剂调节器18。
此外,虽然对在第一热源单元10A和第二热源单元10B中设置有油分离器12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不在第一热源单元10A和/或第二热源单元10B中设置油分离器12。
(4)特征
(4-1)
在针对上述实施方式的冷冻循环装置1的制冷剂填充中,在将第二热源单元10B连接于利用单元50而构成制冷剂回路100之前,作为单一制冷剂的R32制冷剂(第一制冷剂的例子)被填充到第二热源单元10B,因此,R32制冷剂会妨碍外部气体进入第二热源单元10B。其结果是,能抑制异物、水分混入外部气体而在装入到冷冻循环装置1之前进入第二热源单元10B。例如,即使使用R1234yf制冷剂等其它单一制冷剂来代替R32制冷剂以作为单一制冷剂,也能获得上述这种效果。
此外,在上述冷冻循环装置1中,使用作为单一制冷剂的R32制冷剂来作为第一制冷剂。然而,第一制冷剂也可以是混合制冷剂。此外,使用作为混合制冷剂的410A制冷剂以作为第二制冷剂。然而,第二制冷剂也可以是单一制冷剂。
(4-2)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第二热源单元10B中填充有大气压以上的作为第一制冷剂的单一制冷剂,因此,外部气体不易进入第二热源单元10B。因此,能提高抑制异物、水分等混入外部气体而进入第二热源单元10B的效果。
(4-3)
填充到第二热源单元10B的作为单一制冷剂的R32制冷剂(第一制冷剂的例子)的绝对压力低至小于1Mpa,因此,与填充1Mp以上的高压力的单一制冷剂的情况相比,能通过少填充量来防止外部气体的侵入。
(4-4)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冷冻循环装置1的制冷剂填充方法或第二热源单元10B中,R410A制冷剂的成分中包括二氟甲烷,因此,针对包括与作为R410A制冷剂的其它成分的五氟乙烷和二氟甲烷的混合制冷剂对应的第二热源单元10B的更新后的制冷剂回路100,能不抽取填充到第二热源单元10B的R32制冷剂而直接使用,因此,能节省制冷剂填充时的工夫。
(4-5)
如上述变形例1J所说明的那样,在循环制冷剂是不燃性的情况下,与在制冷剂回路100中使用可燃性的循环制冷剂的情况相比,在更新后的冷冻循环装置1是假定不燃性制冷剂的设备的情况下能直接使用。
(4-6)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图4的步骤S1之后,第二热源单元10B在填充有作为单一制冷剂的R32制冷剂(第一制冷剂的例子)的状态下被运送至作为设置场所的建筑物200的屋顶,因此,在运送过程中,单一制冷剂会妨碍外部气体进入第二热源单元10B。其结果是,在运送过程中能抑制异物、水分等混入外部气体而进入第二热源单元10B。此外,由于在将第二热源单元10B连接于制冷剂回路100时不抽取R32制冷剂即可,因此能节省充填作业时的工夫。
(4-7)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图4的步骤S5之前,利用单元50和作为连通配管的制冷剂连通配管81、82在连接第二热源单元10B而构成制冷剂回路100的场所即屋顶上与作为第二热源单元10B以外的其它热源单元的第一热源单元10A连接,而构成与包括第二热源单元10B的制冷剂回路100不同的其它制冷剂回路、即包括第一热源单元10A的制冷剂回路100。接着,在步骤S5中,将从包括第一热源单元10A的制冷剂回路100回收的回收制冷剂作为混合制冷剂(第二制冷剂的例子)填充到包括第二热源单元10B的制冷剂回路100中。
在以上述方式构成的制冷剂填充方法中,在步骤S5中,回收制冷剂作为混合制冷剂填充到包括第二热源单元10B的制冷剂回路100中,因此,能通过制冷剂回路100再次利用回收制冷剂,能有效地灵活使用回收制冷剂。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能用于第一热源单元10A的利用单元50也能用于第二热源单元10B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在保留制冷剂连通配管81、82而将利用单元50全部更换的情况下也获得相同的效果。
(4-8)
上述实施方式的第二热源单元10B用于构成通过循环制冷剂进行冷冻循环的、更新后的冷冻循环装置1的制冷剂回路100。第二热源单元10B的热源侧回路110是用于构成更新后的制冷剂回路100的一部分的回路,第二热源单元10B包括被填充到构成更新后的制冷剂回路100的一部分之前的热源侧回路100的、作为单一制冷剂的R32制冷剂(第一制冷剂的例子)。构成为:在第二热源单元10B的热源侧回路110变成更新后的制冷剂回路100的一部分且在上述制冷剂回路100中填充有混合制冷剂的状态下,相互混合的作为单一制冷剂的R32制冷剂和混合制冷剂所包含的R410制冷剂(第二制冷剂的例子)作为循环制冷剂在上述制冷剂回路100中循环。
如此,由于在将利用单元50和第二热源单元10B连接之前R32制冷剂被填充到第二热源单元10B,因此R32制冷剂能妨碍外部气体进入第二热源单元10B。其结果是,在第二热源单元10B中,能抑制异物、水分等混入外部气体而进入自身内部的制冷剂回路100。
(4-9)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通过循环制冷剂进行冷冻循环的已设的冷冻循环装置的第一热源单元10A替换为第二热源单元10B,由此,获得更新的冷冻循环装置1。在将第一热源单元10A替换为第二热源单元10B时,通过将与第一热源单元10A连接的连通配管即制冷剂连通配管81、82连接于第二热源单元10B,构成供进行冷冻循环的循环制冷剂流动的制冷剂回路100。如此,在制冷剂回路100中使用已设的冷冻循环装置的制冷剂连通配管81、82,因此,与使用新连通配管的情况相比,能削减用于获得更新的冷冻循环装置1的成本。
以上,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能够在不脱离权利要求书记载的本公开的主旨和范围的情况下进行形态和细节的各种变更。
符号说明
1冷冻循环装置
10A第一热源单元
10B第二热源单元
50利用单元
81、82制冷剂连通配管(连通配管的例子)
100制冷剂回路
110热源侧回路
120利用侧回路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9-222356号公报。

Claims (11)

1.一种制冷剂填充方法,向制冷剂回路(100)填充制冷剂,所述制冷剂回路(100)通过循环制冷剂进行冷冻循环,并通过连接热源单元(10B)与利用单元(50)而构成,
所述制冷剂填充方法包括:
步骤(a),在所述步骤(a)中,在将所述热源单元连接于所述利用单元而构成所述制冷剂回路之前,将第一制冷剂填充到所述热源单元;以及
步骤(b),在所述步骤(b)中,将所述热源单元连接于所述利用单元,并且将与所述第一制冷剂不同的第二制冷剂追加填充到所述制冷剂回路,从而获得包括所述第二制冷剂和填充到所述热源单元的所述第一制冷剂的所述循环制冷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剂填充方法,其中,
在所述步骤(a)中,填充到所述热源单元的所述第一制冷剂在所述热源单元中且20℃下具有大气压以上的绝对压力。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剂填充方法,其中,
在所述步骤(a)中,填充到所述热源单元的所述第一制冷剂在所述热源单元中且35℃下具有小于1MPa的绝对压力。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剂填充方法,其中,
所述第一制冷剂是R32制冷剂,所述第二制冷剂是包含R410A制冷剂的制冷剂。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剂填充方法,其中,
所述循环制冷剂是不燃性的。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剂填充方法,其中,
还包括步骤(c),所述步骤(c)在所述步骤(a)之后,在填充了所述第一制冷剂的状态下将所述热源单元运送至连接所述热源单元而构成所述制冷剂回路的场所。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填充方法,其中,
在进行所述步骤(b)之前,与所述利用单元和/或所述热源单元连接的连通配管(81、82)在所述场所与所述热源单元以外的其它热源单元连接,而构成与所述制冷剂回路不同的其它制冷剂回路,
在所述步骤(b)中,将从所述其它制冷剂回路回收的回收制冷剂作为所述第二制冷剂填充到所述制冷剂回路。
8.一种热源单元,
用于构成通过循环制冷剂进行冷冻循环的制冷剂回路,
包括:
热源侧回路(110),所述热源侧回路(110)用于构成所述制冷剂回路的一部分;以及
第一制冷剂,所述第一制冷剂填充到构成所述制冷剂回路的一部分之前的所述热源侧回路,
所述热源侧回路构成为在变成所述制冷剂回路的一部分的状态下,使包括所述第一制冷剂和追加填充到所述制冷剂回路的所述第二制冷剂的所述循环制冷剂在所述制冷剂回路中循环。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热源单元,其中,
所述第一制冷剂在所述热源侧回路中且20℃下具有大气压以上的绝对压力。
10.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热源单元,其中,
所述第一制冷剂是R32制冷剂,所述第二制冷剂是包含R410A制冷剂的制冷剂。
11.一种更新的冷冻循环装置,
将通过循环制冷剂进行冷冻循环的已设的冷冻循环装置的第一热源单元(10A)替换为第二热源单元(10B)而构成,
所述第二热源单元是权利要求8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热源单元(10B),
通过将在所述已设的冷冻循环装置中与所述第一热源单元连接的连通配管(81、82)连接于所述第二热源单元,从而构成供进行冷冻循环的循环制冷剂流动的制冷剂回路。
CN201980063715.2A 2018-09-28 2019-09-20 制冷剂填充方法、热源单元及更新的冷冻循环装置 Active CN11275293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9)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84331 2018-09-28
JP2018-184332 2018-09-28
JP2018184332 2018-09-28
JP2018184331 2018-09-28
JP2018-184329 2018-09-28
JP2018-184330 2018-09-28
JP2018184329 2018-09-28
JP2018184330 2018-09-28
PCT/JP2019/037050 WO2020066923A1 (ja) 2018-09-28 2019-09-20 冷媒充填方法及び熱源ユニット並びに更新された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52937A true CN112752937A (zh) 2021-05-04
CN112752937B CN112752937B (zh) 2022-09-02

Family

ID=69949412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63430.9A Active CN112752936B (zh) 2018-09-28 2019-09-20 制冷剂填充方法
CN201980063715.2A Active CN112752937B (zh) 2018-09-28 2019-09-20 制冷剂填充方法、热源单元及更新的冷冻循环装置
CN201980063457.8A Active CN112789457B (zh) 2018-09-28 2019-09-20 制冷剂填充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63430.9A Active CN112752936B (zh) 2018-09-28 2019-09-20 制冷剂填充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63457.8A Active CN112789457B (zh) 2018-09-28 2019-09-20 制冷剂填充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3) US11994323B2 (zh)
EP (3) EP3859241A4 (zh)
JP (3) JP7164823B2 (zh)
CN (3) CN112752936B (zh)
AU (3) AU2019347324B2 (zh)
WO (3) WO202006692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380209B2 (ja) 2019-12-27 2023-11-15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重荷重用タイヤ
CN115885139A (zh) * 2020-07-06 2023-03-31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制冷装置
WO2023189391A1 (ja) * 2022-03-30 2023-10-05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調ユニットおよび梱包ユニット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116885A (ja) * 2002-09-26 2004-04-1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冷凍空調サイクル装置の取り扱い方法、冷凍空調サイクル装置の冷媒回収機構
JP2010236714A (ja) * 2009-03-30 2010-10-2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US20130133344A1 (en) * 2010-09-10 2013-05-3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Renewal method of air-conditioning unit for vehicle and air-conditioning unit for vehicle
CN103229008A (zh) * 2010-12-03 2013-07-3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冷冻循环装置的部件更换方法以及冷冻循环装置
CN103249938A (zh) * 2010-12-01 2013-08-14 斯堪尼亚商用车有限公司 用于将热能转换为机械能的装置和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41330A (en) * 1980-12-01 1984-04-10 Robinair Manufacturing Corporation Refrigerant recovery and recharging system
JPS63129273A (ja) 1986-11-18 1988-06-01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冷媒回収装置
JPH02157573A (ja) 1988-12-12 1990-06-18 Hitachi Ltd 冷媒回収装置
JPH04268177A (ja) * 1991-02-20 1992-09-24 Toshiba Corp 冷媒回収充填装置
JPH04273957A (ja) 1991-02-28 1992-09-30 Toshiba Corp 空調機の冷媒再充填方法
JPH06341737A (ja) 1993-05-28 1994-12-13 Nippondenso Co Ltd 冷媒再生装置
JP2983853B2 (ja) 1994-10-19 1999-11-29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蒸気圧縮式冷凍機
JPH08145515A (ja) 1994-11-25 1996-06-07 Hitachi Ltd 冷媒回収装置
JPH08152207A (ja) 1994-11-29 1996-06-11 Sanyo Electric Co Ltd 空気調和機
US5927087A (en) 1994-11-29 1999-07-27 Ishikawa; Atuyumi Refrigerating cycle
JPH08296908A (ja) 1995-04-24 1996-11-12 Matsushita Refrig Co Ltd 空気調和機
JP3012481B2 (ja) 1995-05-12 2000-02-21 東應工業株式会社 冷媒充填装置
JPH08327168A (ja) * 1995-06-02 1996-12-13 Tokyo Gas Co Ltd 冷媒用フロンの回収再利用方法
JPH0972637A (ja) * 1995-09-04 1997-03-18 Hitachi Ltd 空気調和機と冷媒の封入方法および冷媒の封入装置
JPH09113044A (ja) 1995-10-18 1997-05-02 Sanyo Electric Co Ltd 電気機器
JPH09217970A (ja) 1996-02-09 1997-08-1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空気調和装置
JP3503413B2 (ja) 1997-05-12 2004-03-08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の製造方法
JP3360575B2 (ja) 1997-08-12 2002-12-24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冷媒回収方法
JP3763559B2 (ja) 1997-12-16 2006-04-05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パージ装置
JPH11201849A (ja) 1998-01-19 1999-07-30 Matsushita Refrig Co Ltd 圧力検出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冷凍システムの施工方法
JP3501678B2 (ja) 1998-05-26 2004-03-02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の保管・運送・設置方法
JP4520127B2 (ja) * 1998-05-26 2010-08-04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外機保管・運送・設置方法、及び冷凍装置の保管・運送・設置方法
US6035648A (en) 1998-08-03 2000-03-14 York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Method of charging and recharging a refrigeration system containing a ternary refrigerant
JP3109502B2 (ja) 1998-12-28 2000-11-20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冷媒回収方法および冷媒回収装置
JP2003240388A (ja) 2002-02-08 2003-08-27 Daikin Ind Ltd 既設配管の利用可能性の判断方法、および既設配管の利用可能性のチェックツール
CN100575825C (zh) 2002-02-08 2009-12-30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使用致冷剂的机器或致冷剂管道的再利用可能性的判断方法
JP3903250B2 (ja) * 2002-03-18 2007-04-11 デンゲン株式会社 被回収機器の冷媒処理装置及びオイルセパレーター装置
US6868686B2 (en) 2002-04-04 2005-03-2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Refrigeration cycle apparatus
JP2004116875A (ja) * 2002-09-25 2004-04-15 Horiba Ltd 冷媒の追加充填量算出装置および冷媒の追加充填量算出方法
JP2004232951A (ja) 2003-01-30 2004-08-1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冷媒封入方法
KR20040085472A (ko) * 2003-03-31 2004-10-08 김종성 냉매회수, 세척, 진공, 충전 혹은 보충을 자동으로 일괄처리하는 방법 및 그 장치
JP3932385B2 (ja) * 2003-07-02 2007-06-20 デンゲン株式会社 被回収機器の冷媒回収充填用オイルセパレーター
JP4189294B2 (ja) 2003-10-21 2008-12-03 エムケー精工株式会社 冷媒処理装置
JP2006046446A (ja) 2004-08-03 2006-02-16 Daikin Ind Ltd 弾性シール構造
JP4803788B2 (ja) * 2005-01-28 2011-10-26 昭和炭酸株式会社 炭酸ガスの充填装置
US7569170B2 (en) 2005-03-04 2009-08-04 E.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Compositions comprising a fluoroolefin
CN104745148B (zh) * 2005-11-01 2018-11-23 科慕埃弗西有限公司 包含氟代烯烃的组合物及其用途
JP4605784B2 (ja) * 2005-11-02 2011-01-05 ヤンマー株式会社 室外機と室内機との連絡配管の洗浄用の運転モードを備えたエンジン駆動式ヒートポンプとその運転方法
JP2008202909A (ja) * 2007-02-22 2008-09-0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冷凍装置および装置内異物除去方法
JP2008256254A (ja) 2007-04-04 2008-10-23 Daikin Ind Ltd 冷凍装置および冷媒組成の推定方法
JP2009222356A (ja) 2008-03-18 2009-10-01 Daikin Ind Ltd 冷凍装置及び冷媒充填方法
CN201327256Y (zh) * 2008-11-04 2009-10-14 江苏天舒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制冷剂回收装置
CN101691963B (zh) 2009-05-25 2011-11-16 广东志高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室外机制冷剂回收再利用系统
JP5253330B2 (ja) * 2009-08-26 2013-07-3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11094871A (ja) 2009-10-29 2011-05-1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冷凍・空調装置、冷凍・空調装置の設置方法
CN102032732B (zh) 2010-12-03 2012-01-11 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具有制冷剂回收功能的空调系统
JP5387610B2 (ja) 2011-04-15 2014-01-15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US20120291457A1 (en) 2011-05-17 2012-11-22 Service Solutions U.S. Llc Pressure Decay Leak Check Method and Apparatus
JP5934482B2 (ja) 2011-08-26 2016-06-15 株式会社前川製作所 閉鎖型ガス循環式冷凍装置及びその運転方法
US9599380B2 (en) 2012-01-24 2017-03-2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Refrigerant charging method for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and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JPWO2013111180A1 (ja) 2012-01-24 2015-05-1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の冷媒充填方法、空気調和装置
EP3767203B1 (en) 2012-05-30 2022-10-05 Snap-On Climate Solutions S.R.L.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covering and regenerating a refrigerant from an a/c plant
JP5673645B2 (ja) * 2012-10-11 2015-02-18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室外機
CN203190730U (zh) * 2013-02-08 2013-09-11 甘小琴 空调制冷剂回收加注机监控系统
US9464834B2 (en) * 2013-03-14 2016-10-11 Bosch Automotive Service Solutions Inc. Temperature controlled service hoses for improved refrigerant charge accuracy
JP5697710B2 (ja) 2013-04-08 2015-04-0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CN105247296A (zh) 2013-06-06 2016-01-1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制冷循环装置
JPWO2014203355A1 (ja) 2013-06-19 2017-02-2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JP2015014372A (ja) 2013-07-03 2015-01-22 日立アプライアンス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US9696072B2 (en) * 2013-12-05 2017-07-04 Bosch Automotive Service Solution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calculating temperature in an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N104019525B (zh) 2014-06-24 2017-01-04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冷媒的回收方法和回收系统
KR102541837B1 (ko) 2014-11-11 2023-06-12 트레인 인터내셔날 인코포레이티드 냉매 조성물 및 사용 방법
JP6944236B2 (ja) 2015-07-30 2021-10-06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冷凍装置
EP3334989B1 (en) 2015-08-11 2023-09-27 Trane International Inc. Refrigerant recovery and repurposing
JP2017067383A (ja) 2015-09-30 2017-04-06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冷凍装置および冷凍装置の運転方法
JP6697890B2 (ja) 2016-02-08 2020-05-27 日立ジョンソンコントロールズ空調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用のユニット機構、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空気調和機
JP6824259B2 (ja) * 2016-05-19 2021-02-0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KR101727540B1 (ko) 2016-11-18 2017-04-17 (주)메카스 냉매 정제, 회수, 누설검사, 및 주입 통합장치
GB2573891B (en) 2017-02-07 2021-02-1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Refrigeration cycle apparatus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116885A (ja) * 2002-09-26 2004-04-1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冷凍空調サイクル装置の取り扱い方法、冷凍空調サイクル装置の冷媒回収機構
JP2010236714A (ja) * 2009-03-30 2010-10-2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US20130133344A1 (en) * 2010-09-10 2013-05-3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Renewal method of air-conditioning unit for vehicle and air-conditioning unit for vehicle
CN103249938A (zh) * 2010-12-01 2013-08-14 斯堪尼亚商用车有限公司 用于将热能转换为机械能的装置和方法
CN103229008A (zh) * 2010-12-03 2013-07-3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冷冻循环装置的部件更换方法以及冷冻循环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52937B (zh) 2022-09-02
CN112752936B (zh) 2022-10-28
AU2019345581A1 (en) 2021-05-27
AU2019349084B9 (en) 2023-05-11
JP7164822B2 (ja) 2022-11-02
CN112789457B (zh) 2022-12-13
US20220003470A1 (en) 2022-01-06
WO2020066921A1 (ja) 2020-04-02
WO2020066923A1 (ja) 2020-04-02
EP3859242B1 (en) 2024-02-07
AU2019347324B2 (en) 2022-07-21
JP7303448B2 (ja) 2023-07-05
AU2019349084A1 (en) 2021-05-27
CN112789457A (zh) 2021-05-11
EP3859241A1 (en) 2021-08-04
EP3859240A4 (en) 2021-11-10
AU2019345581B2 (en) 2022-11-17
JPWO2020066922A1 (ja) 2021-08-30
EP3859242A1 (en) 2021-08-04
AU2019349084B2 (en) 2023-01-12
EP3859242A4 (en) 2021-11-10
US20210348816A1 (en) 2021-11-11
US11988426B2 (en) 2024-05-21
AU2019347324A1 (en) 2021-05-27
JPWO2020066923A1 (ja) 2021-08-30
JP7164823B2 (ja) 2022-11-02
JPWO2020066921A1 (ja) 2021-08-30
US11994323B2 (en) 2024-05-28
EP3859241A4 (en) 2021-11-03
US20220003469A1 (en) 2022-01-06
EP3859240A1 (en) 2021-08-04
WO2020066922A1 (ja) 2020-04-02
CN112752936A (zh) 2021-05-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752937B (zh) 制冷剂填充方法、热源单元及更新的冷冻循环装置
EP3040642B1 (en) Air conditioner
WO2014128830A1 (ja) 空気調和装置
KR101271010B1 (ko) 이산화탄소를 냉매로서 이용하는 냉동 장치에 있어서의 냉매 충전 방법
EP3859253A1 (en) Heat load processing system
US9476622B2 (en) Method of part replacement for refrigeration cycle apparatus and refrigeration cycle apparatus
WO2019003532A1 (ja) 空気調和装置
JP7227506B2 (ja)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CN117469855A (zh) 冷冻循环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