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51619B - 一种光电复合光模块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光电复合光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51619B
CN112751619B CN202011625911.5A CN202011625911A CN112751619B CN 112751619 B CN112751619 B CN 112751619B CN 202011625911 A CN202011625911 A CN 202011625911A CN 112751619 B CN112751619 B CN 11275161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rt
optical
positioning boss
optical module
positio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62591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751619A (zh
Inventor
吴恢鹏
宋蓓莉
胡强
辛华强
全本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ccelink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ccelink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ccelink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Accelink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625911.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751619B/zh
Priority to DE112021006237.9T priority patent/DE112021006237T5/de
Priority to PCT/CN2021/083606 priority patent/WO2022141857A1/zh
Publication of CN1127516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516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7516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5161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42Coupling light guides with opto-electronic elements
    • G02B6/4201Packages, e.g. shape, construction, internal or external details
    • G02B6/4246Bidirectionally operating package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40Transceiv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42Coupling light guides with opto-electronic elements
    • G02B6/4201Packages, e.g. shape, construction, internal or external details
    • G02B6/4274Electrical aspects
    • G02B6/4278Electrical aspects related to pluggable or demountable opto-electronic or electronic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42Coupling light guides with opto-electronic elements
    • G02B6/4201Packages, e.g. shape, construction, internal or external details
    • G02B6/4285Optical modules characterised by a connectorised pigtail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42Coupling light guides with opto-electronic elements
    • G02B6/4292Coupling light guides with opto-electronic elements the light guide being disconnectable from the opto-electronic element, e.g. mutually self aligning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 Optical Couplings Of Light Guid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光电复合光模块,包括:具有贯通的容纳腔的壳组件,所述容纳腔的两端分别形成第一端口以及第二端口;置于所述容纳腔内的光电处理组件,所述光电处理组件配置为能够转换光信号与电信号,以及能够发射光信号和/或电信号;以及置于所述容纳腔内的传电结构;所述传电结构的两端分别延伸到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二端口,所述传电结构配置为在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二端口之间通电。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光电复合光模块,具有节省布线,减少操作人员的工作量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光电复合光模块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光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电复合光模块。
背景技术
光模块是光通信设备重要的组件之一,用于实现客户业务数据承载在光信号进行发送和/或从光信号中解析出客户业务数据。现有技术中,光模块插接在设备上,一方面要对设备进行供电,一方面要与光模块进行连接以便处理光电信号。因此,设备上的接线非常多且需要一一对应的插接。
在5G时代,AP(英文:Acess Point)、室内天线、摄像头和PC(英文:PersonalComputer)端使用更多,且随着远端设备功能越来越多样化,使用环境越来越复杂,接线也越来越多,不仅造成操作人员的工作量增大,也大大增大了操作失误的隐患,因此,设备商对光模块拥有传电功能越来越急迫。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光电复合光模块,以解决布线工作量较大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光电复合光模块,包括:具有贯通的容纳腔的壳组件,所述容纳腔的两端分别形成第一端口以及第二端口;置于所述容纳腔内的光电处理组件,所述光电处理组件配置为能够转换光信号与电信号,以及能够发射光信号和/或电信号;以及置于所述容纳腔内的传电结构;所述传电结构的两端分别延伸到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二端口,所述传电结构配置为在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二端口之间通电。
进一步地,所述传电结构包括第一导电部件、连接件以及第二导电部件,所述第一导电部件包括两个端子,所述第二导电部件包括两个与所述端子对应的探针,两个所述探针通过所述连接件分别与对应的端子连接;所述第一导电部件设置在所述第一端口,所述第二导电部件设置在所述第二端口。
进一步地,所述光电处理组件包括第一光器件、第二光器件以及置于所述容纳腔内的基板;所述基板的一端延伸到所述第二端口并形成用于电连接的电插件,所述第一光器件与所述第二光器件的第一端与所述基板远离所述电插件的一端通过软带连接,所述第一光器件与所述第二光器件的第二端均延伸到所述第一端口内。
进一步地,所述壳组件包括底座以及外罩;所述外罩可拆卸地罩设在底座上以形成贯通的容纳腔。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电部件包括隔板以及凸出部;所述隔板置于所述第一光器件与所述第二光器件之间;所述凸出部包括面向所述外罩的上顶面以及面向所述底座的下底面;所述凸出部沿所述容纳腔的轴向设置在所述隔板上并延伸到所述第一端口内;两个所述端子分别设置在所述凸出部相对的上顶面以及下底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包括位于其中一端的环形槽口,所述外罩至少部分的罩设在所述环形槽口以形成所述第一端口;所述隔板支撑在所述环形槽口中以将所述第一端口隔离出第一区域以及第二区域。
进一步地,所述环形槽口的内壁面上形成有与所述隔板配合的定位槽。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置于所述基板的下方。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包括第一定位凸台、第二定位凸台以及定位挡块;所述连接件上形成有用于与所述第一定位凸台以及所述第二定位凸台配合的避让开孔;所述基板置于所述第一定位凸台与所述第二定位凸台之上,所述第一定位凸台形成有螺纹孔;所述基板的两侧面上形成有沿垂直于轴向的方向的凹槽,所述定位挡块与所述凹槽卡接,所述基板与所述第一定位凸台螺纹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导电部件包括探针座,所述探针包括置于所述探针座内的针管、插设在所述针管中的针头以及设置在针管内的弹性元件;所述探针座与所述连接件连接并设置在所述第二端口;所述针头的端面延伸出所述第二端口。
进一步地,所述光电复合光模块包括一端开口的尾套;所述尾套套设在所述第二端口上。
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光电复合光模块通过设置光电处理组件以及传电结构;光电处理组件配置为能够转换光信号与电信号,以及能够发射光信号和/或电信号,机房可通过传电结构向远端设备供电传电,由此,使用一根复合线缆即可完成机房在与第一端口的光电传输,从而实现一次插拔,一次布线,有效节省布线,减少操作人员的工作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光电复合光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光电复合光模块的爆炸视图;
图3为图1的光电复合光模块,其中,省略了尾套;
图4为图3的A-A剖视图;
图5为图4的B向视图;
图6为图4的C向视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传电结构的结构图;
图8为图7中的传电结构的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壳组件的爆炸视图;
图10为图9中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光电处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探针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尾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具体实施方式中的详细描述应理解为本申请的解释说明,不应视为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制。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上”、“下”、“左”、“右”、“前”、“后”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3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需要理解的是,这些方位术语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现有技术中,光通信设备包括一种或多种类型的单板,以完成客户业务数据的处理、传输和交换等功能。光模块作为光通信设备重要的组件之一,用于实现客户业务数据承载在光信号进行发送和/或从光信号中解析出客户业务数据。对应的,光模块具有光插口以及电插口,以分别接收/发射光信号和电信号。
光模块上处理的电信号通常为3.3v左右,远端设备供给用电通常为48V,供给电流2A,两者不能混用,由单独的电缆向远端设备供电,远端设备得到供电再通过内置的电路向光模块分出预设电压的电能作为光模块用电,光模块将远端设备发出的电信号加载到光能,输出带信号的光能(亦可以称作光信号)。具体地,电信号加载到光能的具体形式,可以改变光能的相位、幅度等。
单独的电缆虽然满足远端设备供电,但为处于远端的设备布线困难,布线成本高,而室内设备的布线环境复杂且布线数量较多,布线操作效率低下且易于出错。
本申请各实施例的远端设备包括但不限于AP(英文:Acess Point)、室内天线、摄像头和PC端(英文:Personal Computer);本申请各实施例的机房包括5G基站、数据中心等。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光电复合光模块,如图1至图13所示,包括:具有前后贯通的容纳腔13的壳组件1、置于容纳腔13内的光电处理组件2以及置于容纳腔13内的传电结构3。
其中,容纳腔13的两端分别形成第一端口11以及第二端口12。由第一端口11与第二端口12的其中之一与远端设备连接,其中另一与机房连接,从而实现光电处理组件2与远端设备、机房的光电连接。
光电处理组件2配置为能够转换光信号与电信号,以及能够发射光信号和/或电信号。当光电处理组件2仅具备发送功能时,光电复合光模块通常被称为光发射次模块(Transmitter Optical Subassembly,TOSA)。当光电处理组件2仅具备接收光信号并进行检测时,通常称为光接收次模块(Receiver Optical Subassembly,ROSA)。发送和接收两个功能均具备的光电复合光模块,则被称为光发射接收组件(Bi-Directional Optical Sub-Assembly,BOSA)。
具体地,光电处理组件2可从远端设备获得电信号,光电处理组件2将接收到的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并将光信号传输到机房完成光通信。类似的,光电处理组件2可从机房获得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后再进行处理。以上的过程,光电处理组件2能够完成其中之一或者两者均可以完成。
需要理解的是,电磁波的波长越短、穿墙能力越弱,所能携带的信息量越多。以远端设备为室内天线为例;由于4G通信的信息量相对较小,室内天线与机房之间的通信采用一根同轴电缆即可,不需要光电传输。在5G通信时代,信息量进一步增加,传统的同轴电缆不能满足通信效果,因此室内天线与机房之间开始改用光信号传递。通常室内天线等远端设备提供的信号为电信号,由此需要采用光模块以将光电信号转换。室内天线等远端设备与光电处理组件2连接,以将其电信号转为光信号,光电处理组件2与机房之间需要有光纤传输光信号;用于光电处理组件2光通信的远端设备等本身也是需要供电的。
传电结构3的两端分别延伸到第一端口11与第二端口12,传电结构3配置为在第一端口11与第二端口12之间通电。
需要说明的是,光电处理组件2在容纳腔13的一端是接收发射光信号作为光接口,以光电处理组件2在容纳腔13的一端是接收发射电信号作为电接口;第一端口11与第二端口12本身的位置可以互换。
以光电处理组件2在第一端口11为光接口,光电处理组件2在第二端口12为电接口为例进行说明;
机房在与第一端口11分别与光电处理组件2、传电结构3的其中一端连接,光电处理组件2向机房传输光信号或者从机房接收光信号;机房通过传电结构3向远端设备供电。
具体地,光电处理组件2与机房的复合线缆包括至少一股电缆以及至少一股光纤。光纤与光电处理组件2的光耦合连接,电缆与在第一端口11内的传电结构3的其中一端电气连接,电能传递到传电结构3在第二端口12的另一端,传电结构3在第二端口12的另一端与远端设备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一个光通信设备里所包含的光电处理组件2可以为一个或者多个,每个光电处理组件2上能接入的光纤数量根据具体需要设置,本申请不做限制。
远端设备在与第二端口12分别与光电处理组件2、传电结构3的另一端电连接,光电处理组件2向远端设备发射电信号或者从远端设备接收电信号,从而完成相应的光电信号转换传输功能;传电结构3的另一端向远端设备提供电能。
需要说明的是,在5G通信时代,由于5G所采用的波长相对于4G通信的波长更短,因此5G通信穿墙能力弱、覆盖的范围更小,在写字楼等人流密集的场所室内需要增设更多的室内天线;此外,其他远端设备例如摄像头等也越来越多的使用。因此,5G通信时代,远端设备与机房之间的通信场景数量较4G通信时代的数量增加了非常多,如果采用光纤与电缆单独铺设的模式,需要对光纤插拔一次,然后对远端设备的电缆再插拔一次,两次插拔操作不仅耗费人力、提高了布线成本,插拔的效率也低。
本申请实施例中,使用一根复合线缆即可完成机房与光电复合光模块的第一端口11的光电传输,从而实现一次插拔,一次布线,有效节省布线成本,减少操作人员的工作量。光电复合光模块的第二端口12与远端设备可以直接插接,插接状态下,远端设备与光电处理组件2的电信号连接,远端设备与传电结构3电连接。
需要理解的是,机房与第一端口11的光传输是指的机房与光电处理组件2光信号传输;机房与第一端口11的电传输指的机房与传电结构3在第一端口11内的一端的电能传输,该电能经过传电结构3提供给远端设备。
以第一端口11为电接口,第二端口12为光接口,其过程与上述类似,在此不做赘述。
一种可能的实施例,如图2至图8、以及图12所示,传电结构3包括第一导电部件31、连接件32以及第二导电部件33。第一导电部件31包括两个端子311,端子311可为金属弹片;第二导电部件33包括两个与端子311对应的探针331,例如常见的POGO pin;连接件32可为柔性电路板。具体地,端子311与连接件32一端的焊盘322焊接,探针331与连接件32另一端的焊盘322焊接。
第一导电部件31设置在第一端口11,第二导电部件33设置在第二端口12,两个探针331通过连接件32分别与对应的端子311连接,从而形成两条完整的传输电路。
一种可能的实施例,如图2至图6、以及图11所示,光电处理组件2包括第一光器件21、第二光器件22以及置于容纳腔13内的基板23。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晓,为了完成光电转换功能,基板23上布置有相应的电气元件以及芯片。
基板23的一端延伸到第二端口12并形成用于电连接的电插件231,电插件231可以为金手指,也可以是单独定制的排线、排插等,以方便快速插拔。第一光器件21与第二光器件22的第一端与基板23远离电插件231的一端通过软带连接,软带为柔性电路板,以防止基板23的固定影响第一光器件21与第二光器件22的固定位置,避免光耦合对接出现偏差。其中,第一光器件21与第二光器件22的其中之一用于发射光信号,第一光器件21与第二光器件22的其中另一用于接收光信号,第一光器件21与第二光器件22的第二端均延伸到第一端口11内,以方便与机房传输光信号。
如图1至图4、以及图9所示,壳组件1包括底座14以及外罩15;外罩15可拆卸地罩设在底座14上以形成贯通的容纳腔13,方便装配。外罩15通过两侧对称布置的第一矩形孔151和底座14上两侧对称布置的第一凸台145卡扣配合连接,方便快速装配,壳组件1起到防护、防尘、密封等作用。
连接件32置于基板23的下方,基板23可为PCB板,连接件32置于底座14与基板23之间,通过固定基板23实现固定连接32。
壳组件1还可包括卡块16,第一光器件21与第二光器件22上均形成有定位槽23,卡块16上形成有半圆面161,底座14上对应卡块16的区域形成有半圆弧面146,卡块16与底座14嵌入时,半圆形面161与半圆形弧面146可嵌入定位槽23中以实现轴向定位,防止第一光器件21与第二光器件22晃动。当然第一光器件21与第二光器件22在第一端口11的固定方式由多种,可以根据具体需要进行设计。
一种可能的实施例,如图1至图4、以及图9所示,第一导电部件31包括隔板313以及凸出部312。
隔板313置于第一光器件21与第二光器件22之间,从而将其隔离开。隔板313的厚度通常为2~8mm。
凸出部312包括面向外罩15的上顶面3121以及面向底座14的下底面3122。凸出部312与隔板313的厚度可一致,凸出部312的上下距离应小于隔板313的上下距离,以使得上顶面3121的上方为空隙,下底面3122下方为空隙,以留出足够的空隙供外部的连接器与端子311进行电性连接。
凸出部312沿容纳腔13的轴向设置在隔板313上并延伸到第一端口11内;即凸出部312的两侧面分别面向第一光器件21与第二光器件22。
隔板313的材质可以选择为绝缘塑料、凸出部312的材质可以选择为绝缘塑料。
两个端子311分别设置在凸出部312相对的上顶面3121以及下底面3122上,避免端子311占用第一端口11内的空间,使得第一端口11内整体的结构保持与现有技术的基础结构不变,第一端口11内带有端子311的情况下仍然可以通用现有技术中的连接器插拔。
一种可能的实施例,如图1至图6、以及图9所示,底座14包括位于其中一端的环形槽口141,外罩15至少部分的罩设在环形槽口141以形成第一端口11。
隔板313支撑在环形槽口141中以将第一端口11隔离出第一区域112以及第二区域113;第一光器件21的第二端均延伸到第一区域112内;第二光器件22的第二端均延伸到第二区域113内。
其中,环形槽口141的上端面(未标出)与上顶面3121相对间隔设置,环形槽口141的下端面(未标出)与下底面3122相对间隔设置,以留出足够的空隙供外部的连接器与端子311进行电性连接,以确保传电结构3能够进行传电。
一种可能的实施例,如图1至图9所示,环形槽口141的内壁面上形成有与隔板313配合的定位槽1415。定位槽1415沿容纳腔13的轴向延伸,定位槽1415根据需要可以设置在环形槽口141的上端面,隔板313的底侧支撑在环形槽口141的下端面,隔板313的顶侧支撑在定位槽1415,隔板313的底侧与顶侧之间的距离略大于定位槽1415到下端面的距离,以使得隔板313与环形槽口141过盈配合固定。
类似的,定位槽1415也可以设置在环形槽口141的下端面,还可以环形槽口141的上端面与下端面均设置定位槽1415,在此不再赘述。
隔板313上可形成有与定位槽1415配合的导轨部3131,以使得隔板313的置入更准确,防止偏斜,确保第一光器件21与第二光器件22在第一端口11的固定精度,为后续的光耦合对接提供基础。
一种可能的实施例,如图2、图4、图9以及图10所示,底座14包括第一定位凸台142、第二定位凸台143以及定位挡块144。第一定位凸台142可以为圆柱形凸台、第二定位凸台143可以为方形凸台。
连接件32上形成有用于与第一定位凸台142以及第二定位凸台143配合的避让开孔321,一方面防止干涉以确保形成完成的传电路线,一方面避让开孔321设计成具有一定形状的开孔可以与对应形状的第一定位凸台142以及第二定位凸台143实现定位。
基板23置于第一定位凸台142的端面之上,基板23的两侧面上形成有沿垂直于轴向的方向的凹槽233,凹槽233可为半圆形凹槽,定位挡块144与凹槽233卡接,以实现基板23左右限位。
第一定位凸台142形成有螺纹孔(未标出),上面用盘头螺钉(未标出)穿过基板23锁紧到第一定位凸台142的螺纹孔中,基板23与第一定位凸台142螺纹连接,从而将基板23完全限位。
第二定位凸台143上还可设置导热垫(未标出)以用于对基板23上的芯片(未标出)进行散热。
一种可能的实施例,如图2至图12所示,第二导电部件33包括探针座332,探针331包括置于探针座332内的针管3311、插设在针管3311中的针头3312以及设置在针管3311内的弹性元件3313,弹性元件3313可为弹簧。探针座332与连接件32连接并设置在第二端口12。连接件32为柔性电路板,可以避免连接件32的固定位置对第二导电部件33产生影响导致接触不良。
针头3312的端面相对于探针座332可伸缩,延伸出第二端口12。以避免装配过程中出现硬接触。针头3312的横截面为圆形、多边形的长柱体,材质可以为导电性能良好的铜、钢、铝等。
一种可能的实施例,如图1、图2和图13所示,光电复合光模块包括一端开口的尾套4;尾套4套设在第二端口12上,以对第二导电部件33提供保护。
具体地,尾套4的内壁四周设置有均匀分布的加压凸台41,保证尾套4装配到第二端口12后有足够预紧力不易脱落,同时使得装配时气体易于排出方便装配;尾套4面向第二端口12的内壁面上还设置有合适厚度的防撞垫42,保证装配过程中防撞垫42碰到针头3312,从而对针头3312在运输或者不使用期间提供保护。
本申请提供的各个实施例/实施方式在不产生矛盾的情况下可以相互组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光电复合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具有贯通的容纳腔(13)的壳组件(1),所述容纳腔(13)的两端分别形成第一端口(11)以及第二端口(12);
置于所述容纳腔(13)内的光电处理组件(2),所述光电处理组件(2)配置为能够转换光信号与电信号,以及能够发射光信号和/或电信号;
以及置于所述容纳腔(13)内的传电结构(3);所述传电结构(3)的两端分别延伸到所述第一端口(11)与所述第二端口(12),所述传电结构(3)配置为在所述第一端口(11)与所述第二端口(12)之间通电;
所述传电结构(3)包括第一导电部件(31)、连接件(32)以及第二导电部件(33),所述第一导电部件(31)包括两个端子(311),所述第二导电部件(33)包括两个与所述端子(311)对应的探针(331),两个所述探针(331)通过所述连接件(32)分别与对应的端子(311)连接;
所述第一导电部件(31)设置在所述第一端口(11),所述第二导电部件(33)设置在所述第二端口(12);
所述光电处理组件(2)包括第一光器件(21)、第二光器件(22)以及置于所述容纳腔(13)内的基板(23);
所述基板(23)的一端延伸到所述第二端口(12)并形成用于电连接的电插件(231),所述第一光器件(21)与所述第二光器件(22)的第一端与所述基板(23)远离所述电插件(231)的一端通过软带连接,所述第一光器件(21)与所述第二光器件(22)的第二端均延伸到所述第一端口(11)内;
所述壳组件(1)包括底座(14)以及外罩(15);
所述外罩(15)可拆卸地罩设在底座(14)上以形成贯通的容纳腔(13);
所述第一导电部件(31)包括隔板(313)以及凸出部(312);
所述隔板(313)置于所述第一光器件(21)与所述第二光器件(22)之间;
所述凸出部(312)包括面向所述外罩(15)的上顶面(3121)以及面向所述底座(14)的下底面(3122);
所述凸出部(312)沿所述容纳腔(13)的轴向设置在所述隔板(313)上并延伸到所述第一端口(11)内;
两个所述端子(311)分别设置在所述凸出部(312)相对的上顶面(3121)以及下底面(3122)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电复合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4)包括位于其中一端的环形槽口(141),所述外罩(15)至少部分的罩设在所述环形槽口(141)以形成所述第一端口(11);
所述隔板(313)支撑在所述环形槽口(141)中以将所述第一端口(11)隔离出第一区域(112)以及第二区域(11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电复合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槽口(141)的内壁面上形成有与所述隔板(313)配合的定位槽(141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电复合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32)置于所述基板(23)的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电复合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4)包括第一定位凸台(142)、第二定位凸台(143)以及定位挡块(144);
所述连接件(32)上形成有用于与所述第一定位凸台(142)以及所述第二定位凸台(143)配合的避让开孔(321);
所述基板(23)置于所述第一定位凸台(142)与所述第二定位凸台(143)之上,所述第一定位凸台(142)形成有螺纹孔;
所述基板(23)的两侧面上形成有沿垂直于轴向的方向的凹槽(233),所述定位挡块(144)与所述凹槽(233)卡接,所述基板(23)与所述第一定位凸台(142)螺纹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电复合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电部件(33)包括探针座(332),所述探针(331)包括置于所述探针座(332)内的针管(3311)、插设在所述针管(3311)中的针头(3312)以及设置在针管(3311)内的弹性元件(3313);
所述探针座(332)与所述连接件(32)连接并设置在所述第二端口(12);
所述针头(3312)的端面延伸出所述第二端口(12)。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光电复合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电复合光模块包括一端开口的尾套(4);所述尾套(4)套设在所述第二端口(12)上。
CN202011625911.5A 2020-12-31 2020-12-31 一种光电复合光模块 Active CN11275161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625911.5A CN112751619B (zh) 2020-12-31 2020-12-31 一种光电复合光模块
DE112021006237.9T DE112021006237T5 (de) 2020-12-31 2021-03-29 Fotoelektrisches optisches Verbundmodul
PCT/CN2021/083606 WO2022141857A1 (zh) 2020-12-31 2021-03-29 一种光电复合光模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625911.5A CN112751619B (zh) 2020-12-31 2020-12-31 一种光电复合光模块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51619A CN112751619A (zh) 2021-05-04
CN112751619B true CN112751619B (zh) 2022-04-05

Family

ID=756505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625911.5A Active CN112751619B (zh) 2020-12-31 2020-12-31 一种光电复合光模块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CN (1) CN112751619B (zh)
DE (1) DE112021006237T5 (zh)
WO (1) WO202214185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77020A (zh) * 2020-08-18 2022-02-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复合模块及其制造方法
CN113097763B (zh) * 2021-06-10 2021-09-28 深圳市迅特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光电混合连接装置、笼子和电子设备
CN113871933B (zh) * 2021-08-31 2024-02-06 武汉华工正源光子技术有限公司 电源连接器、下盒体以及复合光模块
CN115742362A (zh) * 2022-11-15 2023-03-07 江西洪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复合材料方管折弯斜支座铺贴模具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29011A (zh) * 2019-11-25 2020-04-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光电复合缆及光通信系统
CN111413770A (zh) * 2020-03-31 2020-07-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光电连接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IL210169A0 (en) * 2010-12-22 2011-03-31 Yehuda Binder System and method for routing-based internet security
JP2013153136A (ja) * 2011-12-27 2013-08-08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発光モジュール及び光トランシーバ
US10541758B2 (en) * 2017-09-18 2020-01-21 Cisco Technology, Inc. Power delivery through an optical system
CN110618503A (zh) * 2019-09-11 2019-12-27 河北华美光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sff光模块
CN111129876B (zh) * 2020-01-08 2021-06-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连接插座、光模块及光模块笼子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29011A (zh) * 2019-11-25 2020-04-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光电复合缆及光通信系统
CN111413770A (zh) * 2020-03-31 2020-07-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光电连接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12021006237T5 (de) 2023-10-05
WO2022141857A1 (zh) 2022-07-07
CN112751619A (zh) 2021-05-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751619B (zh) 一种光电复合光模块
CN111413770B (zh) 一种光电连接装置
KR20220108139A (ko) 커넥터 조립체 및 광전 복합 커넥터
CN113097761B (zh) 一种光电连接装置
WO2022156222A1 (zh) 一种光电连接器以及光电适配器
WO2022156077A1 (zh) 一种光电混合连接器以及光电混合适配器
CN114730051B (zh) 光模块、通信设备以及PoE设备
CN113219599B (zh) 一种光模块以及光通信设备
CN113031173A (zh) 光模块
CN112882163A (zh) 一种光模块以及光电连接器
CN111239932A (zh) 一种光模块
CN212623222U (zh) 新型多通道模拟光收发模块
CN215986615U (zh) 一种光模块以及设备面板
CN220526047U (zh) 光模块
CN214845921U (zh) 一种多路并行的光信号传输模块
CN114696122A (zh) 通信模块连接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3238332A (zh) 一种多路并行的光信号传输模块
CN115548728A (zh) 复合模块、复合缆组件、通信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