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96122A - 通信模块连接装置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通信模块连接装置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696122A
CN114696122A CN202011616011.4A CN202011616011A CN114696122A CN 114696122 A CN114696122 A CN 114696122A CN 202011616011 A CN202011616011 A CN 202011616011A CN 114696122 A CN114696122 A CN 11469612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ion module
conductive terminal
conductive
terminals
conn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61601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援朋
舒亮
李进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616011.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696122A/zh
Publication of CN1146961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9612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1/00Individual connecting elements provid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ive members which are, or may be, thereby interconnected, e.g. end pieces for wires or cables supported by the wire or cable and having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lectrical connection to some other wire, terminal, or conductive member, blocks of binding posts
    • H01R11/11End pieces or tapping pieces for wires, supported by the wire and for facilitating electrical connection to some other wire, terminal or conductive memb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39Additional means for holding or locking coupling parts together, after engagement, e.g. separate keylock, retainer strap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8High frequency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EMP [Electro-Magnetic Pulse]
    • H01R13/6581Shield structure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通信模块连接装置和电子设备,属于通信设备领域。该装置包括:绝缘主体、至少两个连接器插槽和至少两个第一导电端子组,至少两个连接器插槽和至少两个第一导电端子组布置在所述绝缘主体上,所述连接器插槽被配置为与对应的通信模块中的电连接器对接,以通过所述通信模块进行通信;至少两个第一导电端子组与所述至少两个连接器插槽一一对应,任一第一导电端子组包括至少两个第一导电端子,所述第一导电端子被配置为与所属的第一导电端子组对应的通信模块中的供电端子对接,以将所述供电端子提供的供电电压提供给电子设备,相对应的连接器插槽和第一导电端子组对应同一个通信模块。

Description

通信模块连接装置和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通信模块连接装置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接入点设备(access point,AP)、网络摄像头等电子设备通常安装在企业园区、室内天花板、建筑墙面等位置,这些位置附近通常没有供电设备为电子设备提供运行所需的电能,因此,这些电子设备的供电一般通过以太网供电(power over ethernet,poe)方式实现。以太网供电可以使用光电混合缆同时传输光信号和电能。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信模块连接装置和电子设备,能够采用一个插座实现电子设备的通信以及为电子设备供电,有利于减小电子设备的体积。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模块连接装置,包括:绝缘主体、至少两个连接器插槽和至少两个第一导电端子组。所述至少两个连接器插槽和所述至少两个第一导电端子组布置在所述绝缘主体上。所述连接器插槽被配置为与对应的通信模块中的电连接器对接,以通过所述通信模块进行通信。所述至少两个第一导电端子组与所述至少两个连接器插槽一一对应,每个第一导电端子组包括至少两个第一导电端子,所述第一导电端子被配置为与所属的第一导电端子组对应的通信模块中的供电端子对接,以将所述供电端子提供的供电电压提供给电子设备。相对应的连接器插槽和第一导电端子组对应同一个通信模块。
可见,电子设备能够通过该通信模块连接装置能够在实现通信的同时获得工作所需电能。并且,将与同一通信模块连接的连接器插槽和对应的第一导电端子集成在一个绝缘主体上,结构紧凑,有利于减小通信模块连接装置的体积。
此外,由于通信模块连接装置具有至少两个第一导电端子组,每个第一导电端子组均能够形成一条供电路径,所以该通信模块连接装置能够为电子设备提供至少两条供电路径,当某条供电路径故障时,通过其他供电路径依然能够为电子设备提供电能,提高了电子设备工作的可靠性。
这里,通信模块为集成有通信组件和供电结构的光模块或者以太网通信模块。
在本申请中,每个第一导电端子组均布置在对应的连接器插槽附近,以便于与同一个通信模块对接。
可选地,所述至少两个连接器插槽和所述至少两个第一导电端子组均布置在绝缘主体的第一侧面上,且相对应的连接器插槽和第一导电端子组中的第一导电端子在第一侧面上的正投影之间间隔设置。
可选地,为了便于与通信模块对接,所述第一侧面上具有至少两个第一凸起部,每个第一凸起部上设有一个连接器插槽,所述第一凸起部具有第一端面和第一侧壁,所述第一端面与所述第一侧面平行,所述第一侧壁连接在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一端面之间,所述连接器插槽的开口位于对应的第一凸起部的第一端面上。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导电端子位于对应的第一凸起部的所述第一侧壁上。
示例性地,所述第一导电端子为片状结构,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嵌于对应的第一凸起部的第一侧壁中。将片状的第一导电端子嵌设在第一侧壁中,在该通信模块连接装置与不带供电结构的光模块对接时,第一导电端子不会对不带供电结构的光模块的插接产生干涉,并且第一导电端子占用的空间小,有利于减小通信模块连接装置的体积。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侧面上具有至少两个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二凸起部与所述连接器插槽间隔布置在所述第一侧面上,所述第二凸起部包括第二端面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二端面与所述第一侧面平行,所述第二侧壁连接在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端面之间,所述至少两个第二凸起部与所述至少两个第一导电端子组一一对应,所述第一导电端子位于对应的第二凸起部的所述第二端面上。将第一导电端子设置在第二凸起部的第二端面上,在与通信模块对接时,第二凸起部与通信模块中的对应的绝缘部件配合,嵌入到该绝缘部件的凹槽内,形成包围第一导电端子以及供电端子的绝缘结构,使第一导电端子以及供电端子与外部金属结构形成电气隔离,并且保证第一导电端子和供电端子能够稳定接触,起到良好的导电作用。
示例性地,所述第一导电端子为柱状结构,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的一端沿背离所述第二端面的方向凸出于所述第二端面。这样,第一导电端子能够更好地与供电端子接触。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导电端子可伸缩地设置在绝缘主体上,且第一导电端子的伸缩方向与连接器插槽和通信模块的连接器之间的插接方向一致。示例性地,所述绝缘主体的第一侧面还具有多个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一一对应,所述安装槽内设有弹性件,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的另一端与对应的安装槽内的弹性件相抵,所述第一导电端子被配置为在垂直于第一侧面的外力作用下收缩至对应的安装槽内。这样,在该通信模块连接装置与不带供电结构的光模块对接时,第一导电端子在光模块的端面的作用下,收缩至对应的安装槽内,不会对不带供电结构的光模块的插接产生干涉。
可选地,所述第一凸起部在垂直于所述第一侧面的方向上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凸起部在垂直于所述第一侧面的方向上的高度。由于通信模块的电连接器通常位于通信模块的壳体内部,以对电连接器进行保护,而供电端子通常设置在壳体的端面上,所以将第一凸起部的高度设置地高于第二凸起部的高度,以便于在通信模块的电连接器与连接器插槽连接的同时,第一导电端子与供电端子接触,形成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连接器插槽的数量为N对,任一对中的两个连接器插槽沿第一方向并排布置,任一对中的两个连接器插槽对应的两个第一导电端子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分别位于两个所述连接器插槽的两侧,其中,N为正整数。
在一些示例中,N等于1,绝缘主体的第一侧面上并排布置有两个连接器插槽。
在另一些示例中,N大于1,绝缘主体的第一侧面上布置有多对连接器插槽。可选地,N对连接器插槽在第二方向上并排布置,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这样,可以减小绝缘本体在第一方向上的尺寸。或者,N对连接器插槽在第一方向上并排布置,使得所有的连接器插槽排成一列。这样,可以减小绝缘主体在第二方向上的尺寸。
可选地,所述连接器插槽内具有两排第一信号端子,每排第一信号端子的排列方向均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组中的第一导电端子的排列方向相同,且每排第一信号端子的排列方向与该第一方向垂直。
可选地,任一对连接器插槽中,一个连接器插槽对应的第一导电端子和第一信号端子与另一个连接器插槽对应的第一导电端子和第一信号端子呈中心对称布置。这样,该对连接器插槽能够对接结构相同的两个通信模块,并且,这两个通信模块对称布置,通过将通信模块的散热面设置在这两个通信模块的相互远离的两个表面上,有利于提高通信模块的散热效果。
可选地,所述连接器插槽为多源协议(multi source agreement,MSA)金手指连接器插槽。
可选地,该通信模块连接装置还包括至少两个第二导电端子组,所述至少两个第二导电端子组与所述至少两个第一导电端子组一一对应,任一第二导电端子组包括至少两个第二导电端子,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组中的第二导电端子与对应的第一导电端子组中的第一导电端子连接,从而第一导电端子能够通过所连接的第二导电端子将接收到的供电电压提供给电子设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至少两个第二导电端子组布置在所述绝缘主体的第二侧面上。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为绝缘主体的两个不同侧面,例如,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为所述绝缘主体相邻的两个侧面,以便于连接器插槽和第二导电端子与不同的结构连接。
可选地,所述通信模块连接装置还包括多个第二信号端子,所述多个第二信号端子位于所述第二侧面,所述多个第二信号端子与所述连接器插槽中的第一信号端子一一对应连接。将第二信号端子和第二导电端子均布置在第二侧面上,以便于同时与电子设备的主板连接。
可选地,第二侧面具有一个第一区域和两个第二区域,第一区域位于两个第二区域之间。所述多个第二信号端子位于所述第一区域,所述至少两个第二导电端子组中的第二导电端子分别位于两个第二区域中,且任一第二导电端子组中的第二导电端子位于同一第二区域中。第二信号端子所在的第一区域位于第二导电端子所在的两个第二区域之间,有利于简化与通信模块连接装置连接的主板上的布线。
示例性地,所述多个第二信号端子排成M排,所述至少两个第二导电端子组中的第二导电端子排成两排,任一第二导电端子组中的第二导电端子位于同一排,每排第二导电端子的排列方向与每排第二信号端子的排列方向相同,且M排第二信号端子位于两排第二导电端子之间,M为大于1的正整数。可选地,M等于8。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一个连接器插槽具有两排第一信号端子,每排第一信号端子所连接的第二信号端子分为两排,相应地,一个连接器插槽中的第一信号端子所连接的第二信号端子分为四排,一对连接器插槽中的第一信号端子所连接的第二信号端子则分布在八排第二信号端子中。在一对连接器插槽对应的这八排第二信号端子中,第一排到第四排第二信号端子对应连接一个连接器插槽的第一信号端子,第五排到第八排的第二信号端子对应连接另一个连接器插槽的第一信号端子。
可选地,所述通信模块连接装置还包括多个绝缘隔板,所述多个绝缘隔板在所述第二侧面上,所述多个绝缘隔板包括第一绝缘隔板、第二绝缘隔板和第三绝缘隔板,在与每排第二导电端子的排列方向垂直的方向上,所述多个第二信号端子位于所述第一绝缘隔板和所述第二绝缘隔板之间,一排第二导电端子位于所述第一绝缘隔板和所述第二侧面的与所述第一绝缘隔板相对的侧边之间,另一排第二导电端子位于所述第二绝缘隔板和所述第三绝缘隔板之间。
绝缘隔板主要起到电气隔离的作用,能够缩短各端子之间抵抗浪涌所需的安全距离以及端子与外部导体之间抵抗浪涌所需的安全距离,有利于减小通信模块连接装置的体积。其中,第一绝缘隔板的设置能够缩短一排第二导电端子中的第二导电端子与第二信号端子之间的安全距离,第二绝缘隔板的设置能够缩短第二信号端子与另一排第二导电端子中的第二导电端子之间的安全距离,第三绝缘隔板能够缩短金属外壳与该另一排第二导电端子中的第二导电端子之间的安全距离。
当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为所述绝缘主体的两个相邻侧面时,所述第二侧面的与所述第一绝缘隔板相对的侧边为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的公共边,每对连接器插槽中的两个连接器插槽的排列方向与所述公共边垂直,每个连接器插槽中任一排第一信号端子的排列方向和任一排第二信号端子的排列方向均与所述公共边平行。在这种情况下,绝缘主体中的金属连线的走向基本一致,不存在交叉走线的情况,布线方式简单。
可选地,所述通信模块连接装置还包括金属壳体,所述金属壳体罩设在所述绝缘主体外。该金属壳体也被称为笼子(cage),主要起到屏蔽电磁辐射的作用。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通信模块连接装置和主板,所述通信模块连接装置为前述任一种通信模块连接装置,所述通信模块连接装置与所述主板连接。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电子设备的安装场景示意图;
图2为一种采用光电混合缆为电子设备供电的示意图;
图3为另一种采用光电混合缆为电子设备供电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模块连接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通信模块连接装置沿A-A面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4中通信模块连接装置的第一侧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插槽连接器的端子分布示意图;
图8是图4中通信模块连接装置的第二侧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与图4中通信模块连接装置配合的通信模块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4中的通信模块连接装置和图9所示的通信模块的配合关系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模块连接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中通信模块连接装置沿B-B面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1中通信模块连接装置的第一侧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1中通信模块连接装置的第二侧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与图11中通信模块连接装置配合的通信模块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图11中的通信模块连接装置和图15所示的通信模块的配合关系示意图;
图1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笼子和光模块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18是图17所示通信模块连接装置的第一导电端子的位置示意图;
图1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对于安装位置附近没有供电设备的电子设备,如果想要正常工作,需要采用例如以太网供电等远端供电方式获取电能供应。这些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接入点(accesspoint,ap)设备、网络摄像头、交通信号灯、微基站等。电子设备的安装位置包括但不限于室内的天花板和墙壁,以及室外的建筑墙面和电线杆等。
下面首先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应用场景进行示例性说明。
图1是一种电子设备的安装场景示意图。如图1所示,电子设备包括网络摄像头010和AP设备030。网络摄像头010安装在室内的天花板050上,AP设备030安装在室内的墙壁060上。这些电子设备通过光纤、双绞线等方式与远端的其他电子设备建立通信连接,例如:网络摄像头010连接到远端的存储设备020、AP设备030连接至远端的交换机设备040等。在图1所示的场景中,电子设备的安装位置附近没有供电设备,因此电子设备需要采用例如以太网供电方式进行供电。
下面以电子设备通过光纤与远端的其他电子设备建立通信连接为例进行说明。在这种情况下,以太网供电使用的网络传输和电力传输介质是光电混合缆。光电混合缆由光纤和电缆组成,光纤用于承载光信号,电缆用于承载供电电压。
图2为一种采用光电混合缆为电子设备供电的示意图。在图2中,光电混合缆被拉远至电子设备附近之后,被拆分成独立走线的光纤和电缆,光纤末端设置有光纤连接器,电缆末端设置有以太网连接器。电子设备内设有第一插座,第一插座上设有光模块接口(即连接器插槽)。光模块包括光连接器、光电处理模块和电连接器,光电处理模块连接在光连接器和电连接器之间。光连接器与该光纤连接器对接,电连接器插装在光模块接口内,该光模块完成光信号和电信号之间的相互转换,使电子设备可以与其他网络设备进行通信。电子设备还设置有第二插座,该第二插座上设有供电接口,该供电接口中的导电端子用于与以太网连接器对接。导电端子在电子设备内部连接至电压处理单元,能够将供电电压耦合至电压处理单元,电压处理单元用于将供电电压转换成电子设备中的各个电子元件所需的工作电压。由于图2所示的方案需要在电子设备分别设置第一插座和第二插座,使得电子设备的结构复杂程度增加,并且使得电子设备的体积较大。
图3为另一种采用光电混合缆为电子设备供电的示意图。在图3中,光电混合缆被拉远至电子设备附近之后,与带有供电结构的光模块(也被称为光电混合模块)连接。该带有供电结构的光模块包括光连接器、电连接器、光电处理模块、第一供电端子、第二供电端子和导电介质。光电处理模块连接在光连接器和电连接器之间,导电介质连接在第一供电端子和第二供电端子之间。电子设备内设置有第一插座和第二插座,第一插座上设置有连接器插槽,该连接器插槽用于与光模块的电连接器对接,第二插座上设置有导电端子,该导电端子用于与第二供电端子对接。
其中,光连接器用于将从光电混合缆接收到的光信号传递给光电处理模块,光电处理模块用于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后通过电连接器以及电连接器所连接的连接器插槽输出至电子设备;电连接器将通过连接器插槽从电子设备内部接收到的电信号输出至光电处理模块,光电处理模块将该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后从光连接器输出至光电混合缆,从而实现电子设备的通信。第一供电端子用于将从光电混合缆接收到的供电电压依次通过导电介质、第二供电端子以及第二供电端子所连接的导电端子传递至电子设备,从而实现为电子设备供电。导电端子在电子设备内部连接至电压处理单元,能够将供电电压耦合至电压处理单元,电压处理单元用于将供电电压转换成电子设备中的各个电子元件所需的工作电压。同样的,图3所示的方案也需要在电子设备分别设置第一插座和第二插座,使得电子设备的结构复杂程度增加,并且使得电子设备的体积较大。
并且,在图2和图3所示的情况下,如果第二插座上的导电端子出现故障,电子设备将无法获得电力供应,进而无法正常工作。为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信模块连接装置,该通信模块连接装置能够与通信模块对接,实现电子设备和其他电子设备的通信连接,还能够在不设置两个插座的情况下将远端供电的电能传递至电子设备,为电子设备供电,有利于简化电子设备的结构,减小电子设备的体积。并且,该通信模块连接装置能够提供至少两条供电路径,当一条供电路径出现故障时,通过另一条供电路径为电子设备供电,保证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提高了电子设备的可靠性。
在一些示例中,通信模块为光模块,光模块包括但不限于小型可插拔封装(enhanced small form-factor pluggable,SPF或SPF+)光模块、小型封装(small formfactor,SFF)光模块10G小型封装(10gigabit small form factor pluggable,XFP)光模块、10G小型封装(centum form factor pluggable module,CFP)光模块和高速以太网接口转换器(gigabit interface converter,GBIC)模块等。在另一些示例中,通信模块为输入为以太网接口(例如RJ45接口)输出为金手指连接器的以太网通信模块。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模块连接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所示通信模块连接装置又称为插座(Socket)。如图4所示,通信模块连接装置包括绝缘主体10和两个连接器插槽20。两个连接器插槽20布置在绝缘主体10上。每个连接器插槽20被配置为与一个通信模块中的电连接器对接,以通过所连接的通信模块进行通信。
图5是图4中通信模块连接装置沿A-A面的截面结构示意图。结合图4和图5,该通信模块连接装置还包括两个第一导电端子组30,两个第一导电端子组30布置在绝缘主体10上,两个第一导电端子组30和两个连接器插槽20一一对应。每个第一导电端子组30包括两个第一导电端子31。第一导电端子31被配置为与所属的第一导电端子组30对应的通信模块中的供电端子对接,以将从供电端子接收到的供电电压提供给电子设备。相对应的连接器插槽20和第一导电端子组30对应同一个通信模块。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相对应的连接器插槽和第一导电端子组中的第一导电端子与一个通信模块对接,当一个通信模块与通信模块连接装置连接时,该通信模块中的电连接器插接在连接器插槽中,通信模块中的供电端子与该连接器插槽对应的第一导电端子紧密接触,从而第一导电端子可以接收通过光电混合缆和该通信模块传输的供电电压,并将接收到的供电电压传递给电子设备,使电子设备获得工作所需电能。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与同一通信模块连接的连接器插槽和第一导电端子组集成在一个绝缘主体上,结构紧凑,有利于减小通信模块连接装置的体积。
此外,由于通信模块连接装置具有两个第一导电端子组,每个第一导电端子组能够形成一条供电路径,所以该通信模块连接装置能够为电子设备提供两条供电路径,两条供电路径互为备份,提高电子设备工作的可靠性。
如图4所示,两个连接器插槽20并排布置在绝缘主体10的第一侧面11,第一导电端子31与对应的连接器插槽20位于绝缘主体10的同一侧,也布置在该第一侧面11。
如图5所示,该通信模块连接装置还包括两个第二导电端子组40。第二导电端子组40和第一导电端子组30一一对应。第二导电端子组40包括两个第二导电端子41,第二导电端子41位于绝缘主体10的第二侧面12,第二导电端子组40中的第二导电端子41与对应的第一导电端子组30中的第一导电端子31连接。第二导电端子41用于将所连接的第一导电端子31接收到的供电电压提供给电子设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绝缘主体10具有多个侧面,多个侧面中的两个侧面分别为第一侧面11和第二侧面12。
可选地,第一导电端子组30中第一导电端子31的数量与第二导电端子组40中第二导电端子41的数量相同,第一导电端子31与第二导电端子41一一对应连接。例如,第一导电端子组30中第一导电端子31的数量和第二导电端子组40中第二导电端子41的数量均为2。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导电端子组中第一导电端子的数量与第二导电端子组中第二导电端子的数量不同,一个第一导电端子与一个或多个第二导电端子连接,或者,多个第一导电端子与一个第二导电端子连接,只要能够形成用于将通信模块提供的供电电压传递给电子设备的供电路径即可。
示例性地,供电电压为48V。供电电压的电压值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
如图5所示,第一导电端子31和第二导电端子41之间通过导电介质连接,例如金属导线。每对第一导电端子31和第二导电端子41之间分别通过一根金属导线10a连接。示例性地,该金属导线10a埋设在绝缘主体10中。在一些示例中,金属导线10a采用注塑成型的方式形成在绝缘主体10中。
再次参见图4,第一侧面11上具有两个第一凸起部50,两个第一凸起部50与两个连接器插槽20一一对应,每个第一凸起部50上对应设有一个连接器插槽20。第一凸起部50具有第一端面51和第一侧壁52,第一端面51与第一侧面11平行,第一侧壁52连接在第一侧面11和第一端面51之间,连接器插槽20的开口位于对应的第一凸起部50的第一端面51上。第一导电端子31位于对应的第一凸起部50的第一侧壁52上。
示例性地,第一导电端子31为片状结构,第一导电端子31嵌于对应的第一凸起部50的第一侧壁52中。将片状的第一导电端子31嵌设在第一侧壁上,在该通信模块连接装置与不带供电结构的光模块对接时,第一导电端子31不会对不带供电结构的光模块的插接产生干涉,并且第一导电端子31占用的空间小,有利于减小通信模块连接装置的体积。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导电端子31的形状以及第一导电端子31与第一侧壁52的关系并不限于此,例如,在其他实施例中,该第一导电端子31为柱状结构,且该柱状结构凸出于第一侧壁52,只要该第一导电端子31能够与通信模块中的供电端子32形成良好接触即可。
可选地,为了便于第一导电端子31与通信模块中的供电端子对接,第一导电端子31所在的第一侧壁上还设有导向槽52a,该导向槽52a从第一端面51延伸至第一导电端子31的边缘,当通信模块与该通信模块连接装置对接时,通信模块的供电端子从该导向槽内52a滑动至对应的第一导电端子31上方并与之接触。
示例性地,第一凸起部50为长方体,第一端面51呈矩形,矩形的长边与两个连接器插槽20的排列方向垂直。连接器插槽20的长度方向与矩形的长边的延伸方向一致。
图6是图4中通信模块连接装置的第一侧面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两个第一导电端子组30在两个连接器插槽20的排列方向上分别位于两个连接器插槽20的两侧。例如,一个第一导电端子组30位于绝缘主体10的上部,另一个第一导电端子组30位于绝缘主体10的下部,两个连接器插槽20位于两个第一导电端子组30之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对第一导电端子组30相对于连接器插槽20的位置不做限制,例如,在其他实施例中,两个第一导电端子组30均位于两个连接器插槽20的同一侧,例如左侧或者右侧等。
每个连接器插槽20内具有两排第一信号端子21,每排第一信号端子21的排列方向均与连接器插槽20的长度方向一致,且第一导电端子组30中的第一导电端子31的排列方向与连接器插槽20的长度方向一致,每排第一信号端子21的排列方向与两个连接器插槽20的排列方向垂直。
在本文中,两个连接器插槽20的排列方向也被称为第一方向,每排第一信号端子21的排列方向也被称为第二方向,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
由于第一侧面11设有两个连接器插槽20和两个第一导电端子组30,所以图4和图6所示通信模块连接装置的第一侧面11上的端子(包括第一信号端子21和第一导电端子31)沿着第一方向分为六排,即图7中从上到下分为六层。第一层为一个第一导电端子组30中的两个第一导电端子31,第二层为第一个连接器插槽20中的一排第一信号端子21,第三层为第一个连接器20插槽中的另一排第一信号端子21,第四层为第二个连接器插槽20中的一排第一信号端子21,第五层为第二个连接器插槽20中的另一排第一信号端子21,第六层为另一个第一导电端子组30中的两个第一导电端子31。
示例性地,两个连接器插槽20中,一个连接器插槽20对应的第一导电端子31和第一信号端子21与另一个连接器插槽20对应的第一导电端子31和第一信号端子21呈中心对称布置。例如,上方的连接器插槽20对应的第一层中的第一导电端子31、以及第二层和第三层中的第一信号端子31,与下方的连接器插槽20对应的第四层和第五层中的第一信号端子31、以及第六层中的第一导电端子31呈中心对称布置。这里,中心对称布置是指,将一个连接器插槽20对应的第一导电端子31和第一信号端子21整体旋转180度并且平移,能够与另一个连接器插槽20对应的第一导电端子31和第一信号端子21重合。
因此,这通信模块连接装置能够对接结构相同的两个通信模块,并且,这两个通信模块对称布置,通过将通信模块的散热面设置在这两个通信模块的相互远离的两个表面上,有利于提高通信模块的散热效果。
示例性地,连接器插槽20为多源协议MSA金手指连接器插槽。MSA金手指连接器的各个管脚的定义如表1所示。
Figure BDA0002876702110000081
Figure BDA0002876702110000091
表1管脚功能定义
当连接器插槽为MSA金手指连接器插槽时,第一信号端子的类型与MSA金手指连接器的引脚类型对应,在这种情况下,六层端子的分布情况如图7所示。图7中第一层至第六层是按照图5中从上到下的方向。其中,POW+和POW-分别代表一个第一导电端子。图7中,第一层至第三层对应一个通信模块,第四层至第六层对应另一个通信模块。由于第一层至第三层的端子与第四层至第六层的端子呈中心对称布置,所以第一层与第六层的端子类型相同且排列顺序相反,第二层与第五层的端子类型相同且排列顺序相反,第三层与第六层的端子类型相同且排列顺序相反。这样,在插接通信模块时,能够以第一导电端子的位置作为参照区分通信模块的插接方向,以便于通信模块的快速连接。
图8是图4所示通信模块连接装置的第二侧面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5和图8,通信模块连接装置还包括多个第二信号端子71,多个第二信号端子71与第一信号端子21一一对应连接。第二信号端子71位于第二侧面12的第一区域,两个第二导电端子组40分别位于第二侧面12的第二区域,第一区域位于两个第二区域之间。
如图8所示,多个第二信号端子71排成M排,M排第二信号端子71均位于第一区域,两个第二导电端子组40中的第二导电端子排成两排,一排第二导电端子位于两个第二区域中的一个第二区域,一排第二导电端子位于两个第二区域中的另一个第二区域。任一第二导电端子组40中的第二导电端子41位于同一排,每排第二导电端子41的排列方向与每排第二信号端子71的排列方向相同,且M排第二信号端子71位于两排第二导电端子41之间,M为大于1的正整数。示例性地,如图7所示,M等于8。为方便第二信号端子71与主板连接,第二信号端子71之间需要保证一定的间距,实际应用中,M的值根据第二侧面的面积以及第二信号端子71的数量和间距来设置。
可选地,第二信号端子71为压接端子或者焊盘等结构。可选地,第二导电端子41为压接端子或者焊盘等结构。
可选地,第二侧面12上还设有定位柱12a,该定位柱12a用于与电子设备的主板上的定位孔配合,以在通信模块连接装置安装到电子设备上时对通信模块连接装置进行定位和固定。示例性地,该定位柱12a为垂直于第二侧面12的圆柱体或棱柱体。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绝缘主体10具有多个侧面,第一侧面11和第二侧面12为多个侧面中的任意两个不同的侧面,例如,在图4所示实施例中,第一侧面11和第二侧面12为绝缘主体10的相邻的两个侧面,可替代地,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侧面11和第二侧面12为绝缘主体10的相对的两个侧面。
示例性地,第一侧面11和第二侧面12垂直,两个第一凸起部50的排列方向与第二侧面12垂直,而每排第二信号端子71的排列方向与第一侧面11平行。由于第二导电端子41和第二信号端子71均位于第二侧面12上,所以通信模块连接装置与电子设备的主板连接时,第二侧面12与主板的板面相对。在第一凸起部50的排列方向与第二侧面12垂直且连接器插槽20的长度方向与第一凸起部50的排列方向垂直的情况下,连接器插槽20的长度方向与第二侧面12平行,有利于减小绝缘主体10在垂直于第二侧面12的方向上的高度,便于绝缘主体10集成到电子设备中。
示例性地,绝缘主体10为立方体结构,便于制作。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绝缘主体10采用绝缘材料制成,绝缘材料包括但不限于橡胶、树脂等。
示例性地,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的排列方向与两个连接器插槽20的排列方向垂直。这样,离第一侧面11和第二侧面12的公共边较远的第一导电端子组30和离第一侧面11和第二侧面12的公共边较远的第二导电端子组40连接,离第一侧面11和第二侧面12的公共边较近的第一导电端子组30和离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的公共边较近的第二导电端子组40连接,位于第一侧面11中部区域的第一信号端子21与位于第二侧面12中部区域的第二信号端子71连接,这样,各个端子之间的金属无需交叉即可实现对应的端子之间的连接,方便布线。
可选地,结合图5和图8,该通信模块连接装置还包括三个绝缘隔板80,三个绝缘隔板80相互平行且垂直连接在第二侧面12上。三个绝缘隔板80分别为第一绝缘隔板81、第二绝缘隔板82和第三绝缘隔板83,在三个绝缘隔板80的排列方向上,第一区域位于第一绝缘隔板81和第二绝缘隔板82之间,两个第二区域中的一个位于第一绝缘隔板81和第二侧面12的与第一绝缘隔板81相对的侧边之间,两个第二区域中的另一个位于第二绝缘隔板82和第三绝缘隔板83之间。
绝缘隔板80主要起到电气隔离的作用,能够缩短各端子之间抵抗浪涌所需的安全距离以及端子与外部导体之间抵抗浪涌所需的安全距离,有利于减小通信模块连接装置的体积。其中,第一绝缘隔板81的设置能够缩短一个第二导电端子组中的第二导电端子与第二信号端子之间的安全距离,第二绝缘隔板82的设置能够缩短第二信号端子与另一个第二导电端子组中的第二导电端子之间的安全距离,第三绝缘隔板83能够缩短金属外壳与该另一个第二导电端子组中的第二导电端子之间的安全距离。
示例性地,绝缘隔板80采用塑胶、树脂等绝缘材料制成。在一些示例中,绝缘隔板80与绝缘主体10一体成型。
图9是与图4中通信模块连接装置配合的通信模块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该通信模块为带有供电结构的光模块。如图9所示,该光模块包括壳体100。壳体100的一端具有第一接口110,第一接口110用于与光电混合缆连接。壳体100的另一端具有第二接口120,第二接口120用于与通信模块连接装置连接。
第一接口110包括光连接器110a,第二接口120包括金手指连接器120a,壳体100内设有光电处理模块200。光电处理模块200位于第一接口110和第二接口120之间,第一接口110的光连接器和第二接口120的金手指连接器120a通过光电处理模块200耦合,光电处理模块200用于实现光信号和电信号之间的转换。
第一接口110还包括第一供电端子310,第二接口120还包括第二供电端子410,壳体100内还设有第一绝缘体300、第二绝缘体400和电传输介质500,第一供电端子310设置在第一绝缘体300上,第二供电端子410设置在第二绝缘体400上。第一供电端子310、第二供电端子410通过电传输介质500电连接,电传输介质500为电缆(例如电缆L1和L2)或印刷电路板。第一供电端子310、第二供电端子410和连接第一供电端子310和第二供电端子410的电传输介质500构成供电结构。
如图9所示,第二供电端子410为条形的金属触片,第二供电端子410的两端部分埋设于第二绝缘体400的内部,第二供电端子410的中间部分从第二绝缘体400的内部向外凸出,形成裸露于第二绝缘体400表面的弧形凸出结构。
如图10所示,当该光模块连接至通信模块连接装置上时,金手指连接器120a插接在连接器插槽20中,第二供电端子410与第一导电端子31相抵。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模块连接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1所示通信模块连接装置又称为插座(Socket)。如图11所示,该通信模块连接装置与图4所示的通信模块连接装置的区别在于,第一导电端子31的结构和位置不同。
图12是图11中通信模块连接装置的截面结构示意图。结合图11和图12,第一侧面11上具有两个第二凸起部60,第二凸起部60与连接器插槽20间隔布置在第一侧面11上,第二凸起部60包括第二端面61和第二侧壁62,第二端面61与第一侧面11平行,第二侧壁62连接在第一侧面11和第二端面61之间,两个第二凸起部60与两个第一导电端子组30一一对应,第一导电端子31位于对应的第二凸起部60的第二端面61上。
可选地,第一导电端子31为柱状结构,第一导电端子31的一端沿背离第二端面61的方向凸出于第二端面61。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导电端子31可伸缩地设置在绝缘主体10上,且第一导电端子31的伸缩方向与连接器插槽20和通信模块的连接器之间的插接方向一致。
示例性地,绝缘主体10的第一侧面11还具有多个安装槽11a,安装槽11a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31一一对应,安装槽11a内设有弹性件32,第一导电端子31的另一端与对应的安装槽11a内的弹性件32相抵,第一导电端子31被配置为在垂直于第一侧面11的外力作用下收缩至对应的安装槽内。这样,在该通信模块连接装置与不带供电结构的光模块对接时,第一导电端子在光模块的端面的作用下,收缩至对应的安装槽内,不会对不带供电结构的光模块的插接产生干涉。
为了避免第一导电端子31脱离绝缘本体10,第一导电端子31的外周壁上还具有限位结构,例如限位台阶,该限位结构用于将第一导电端子卡在绝缘本体10上。
示例性地,该弹性件32为弹簧。
在一些示例中,弹性件32采用导电材料制成,例如采用金属材料制成,这种情况下,弹性件32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导电端子31和对应的金属导线10a连接,在起到弹性作用的同时起到导电的作用。
在另一些示例中,弹性件32仅起到弹性的作用,这种情况下,在第一导电端子31和金属导线10a之间设置挠性的导体,以实现第一导电端子31和金属导线10a之间的电连接。
示例性地,第一导电端子31的远离第二端面61的端部为弧面,在与通信模块插接时,能够起到导向的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除了可伸缩地安装在绝缘主体10上之外,在另一些示例中,第一导电端子31固定设置在绝缘主体10上,例如,固定设置在绝缘主体10的第一侧面11上,或者,固定设置在第二凸起部60的第二端面61上。此外,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导电端子31不为柱状结构,而为其他结构,例如片状结构,片状结构的第一导电端子31嵌设在第一侧面11中,或者,嵌设在第二端面61中,在这种情况下,通信模块上的供电端子为凸出通信模块之与插座相对的端面上的柱状结构,以便于与片状结构的第一导电端子31形成良好接触。
图13是图11中通信模块连接装置的第一侧面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3所示,在两个连接器插槽20的排列方向上,第一凸起部50和第二凸起部60之间具有间隙。
图14是图11中通信模块连接装置的第二侧面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4所示,该通信模块连接装置还包括多个第二信号端子71,第二信号端子71和第二导电端子41的位置关系与图7相同,在此省略详细描述。
如图14所示,第二凸起部60在垂直于第一侧面11的方向上的高度H2小于第一凸起部50在垂直于第一侧面11的方向上的高度H1。这里,第一凸起部50的结构与图4所示结构相同,在此省略详细描述。
结合图13和图14,第二导电端子41为柱状结构。可替代地,第二导电端子41为压接端子。
图15是与图11中通信模块连接装置配合的通信模块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如图15所示,该通信模块为带有供电结构的光模块。该光模块包括:壳体100。壳体100的一端具有第一接口110,第一接口110用于与光电混合缆连接。壳体100的另一端具有第二接口120,第二接口120用于与通信模块连接装置连接。
第一接口110包括光连接器110a,第二接口120包括金手指连接器120a,壳体100内设有光电处理模块200。光电处理模块200位于第一接口110和第二接口120之间,第一接口110的光连接器和第二接口120的金手指连接器120a通过光电处理模块200耦合,光电处理模块200用于实现光信号和电信号之间的转换。
第一接口110还包括第一供电端子310,第二接口120还包括第二供电端子410,壳体100内还设有第一绝缘体300、第二绝缘体400和电传输介质500,第一供电端子310设置在第一绝缘体300上,第二供电端子410设置在第二绝缘体400上。第一供电端子310、第二供电端子410通过电传输介质500电连接,电传输介质500为电缆或印刷电路板。第一供电端子310、第二供电端子410和连接第一供电端子310和第二供电端子410的电传输介质500构成供电结构。
如图15所示,第二供电端子410为金属触点,第二绝缘体400朝向第二接口120的开口的端面上具有凹槽420,第二供电端子410位于该凹槽420的槽底或者槽壁上。
如图16所示,当该光模块连接至通信模块连接装置上时,金手指连接器120a插接在连接器插槽20中,第一导电端子31插入凹槽420内与第二供电端子410(图16中未示出)相抵。
需要说明的是,图4和图11所示通信模块连接装置均能够兼容普通的光模块,即不带供电结构的光模块。当通信模块连接装置连接普通的光模块时,第一导电端子接触的是通信模块的绝缘部分或者第一导电端子空置,此时,电子设备通过其他供电方式获取电能,例如通过供电设备在本地供电。
图1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模块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7所示,该通信模块连接装置还包括金属壳体90,金属壳体90罩设在绝缘主体外(图中未示出)。示例性地,金属壳体90采用铜、铝、钢等金属材料制成。采用金属材料制成的壳体具有屏蔽电磁辐射的能力。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金属壳体90也被称为笼子(cage)。
金属壳体90上具有开口90a,以便于位于金属壳体90内部的绝缘主体上的连接器插槽和各个端子与外部结构连接。
如图17所示,金属壳体90大致呈长方体结构。金属壳体90的尺寸根据通信模块和插座的尺寸设置,例如,金属壳体90在通信模块和插座的插接方向上的深度与通信模块与插座连接后的长度相匹配,金属壳体90在垂直于插接方向上的长度和宽度与绝缘主体12的对应尺寸相匹配,保证金属壳体90能够容纳通信模块和插座,起到有效的电气隔离作用。
图18是图17所示通信模块连接装置的第一导电端子的位置示意图。如图18所示,为了避免供电电缆引入的浪涌(如差模高压和共模高压)问题,相邻两个第一导电端子31之间的第一间距D1需要大于第一阈值。示例性地,该第一阈值为3.5mm,当第一间距D1大于3.5mm时,两个第一导电端子31之间满足共模4KV的浪涌防护需求。此外,在同一第一导电端子组30中的两个第一导电端子31的排列方向上,第一导电端子31与金属壳体90之间的间距D2大于第二阈值,以防止第一导电端子31对金属壳体90放电,避免浪涌风险。示例性地,第二阈值为3.5mm,当第二间距D2大于3.5mm时,第一导电端子31与金属壳体90之间满足共模4KV的浪涌防护需求。
图1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9所示,该电子设备包括:主板和通信模块连接装置。通信模块连接装置1与主板2连接。图19中以图4所示的通信模块连接装置为例进行示例性说明。
如图19所示,金属壳体90通过压接或者焊接的方式安装在电子设备的主板2上。绝缘本体10的第二侧面12与主板2相对,第二表面12的第二导电端子41和第二信号端子71通过表面安装技术(surface mounted technology,SMT)、波峰焊等焊接工艺安装在主板2上,一方面起到将绝缘主体10固定到主板2上的作用,另一方面将电信号耦合到主板2。
主板2上具有多个通槽,绝缘隔板80位于对应的通槽内。
示例性地,该电子设备为AP、摄像头、交通信号灯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4至图17所示的实施例中,均以通信模块连接装置适用于连接两个通信模块为例进行说明,在其他实施例中,绝缘主体上连接器插槽、第一导电端子组和第二导电端子组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例如,均为3个、4个等。
示例性地,连接器插槽的数量可以为2N个,N为大于1的正整数。其中,每两个连接器插槽组成一对,每对连接器插槽在第一方向上并排布置,N对连接器插槽在第二方向上并排布置,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相应地,N对连接器插槽对应的第一信号端子所连接的第二信号端子也沿第二方向依次布置。例如,按照图6或者图13中的第一信号端子、第二信号端子、第一导电端子、第二导电端子的布置方式,在图的左右方向上重复N次,这样得到一种能够插接4个以上光模块的双层插座。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导电端子、第二导电端子的尺寸可以根据通流能力和材料特性计算,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
除非另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申请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申请专利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第三”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A和/或B”表示以下情况中的任意一种:A;B;A与B的组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0)

1.一种通信模块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绝缘主体(10);
至少两个连接器插槽(20),所述至少两个连接器插槽(20)布置在所述绝缘主体(10)上,所述连接器插槽(20)被配置为与对应的通信模块中的电连接器对接;
至少两个第一导电端子组(30),所述至少两个第一导电端子组(30)布置在所述绝缘主体(10)上,所述至少两个第一导电端子组(30)与所述至少两个连接器插槽(20)一一对应,任一第一导电端子组(30)包括至少两个第一导电端子(31),所述第一导电端子(31)被配置为与所属的第一导电端子组(30)对应的通信模块中的供电端子对接,以将所述供电端子提供的供电电压提供给电子设备,相对应的连接器插槽(20)和第一导电端子组(30)对应同一个通信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模块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连接器插槽(20)布置在所述绝缘主体(10)的第一侧面(11)上;
所述第一侧面(11)上具有至少两个第一凸起部(50),所述至少两个第一凸起部(50)与所述至少两个连接器插槽(20)一一对应;
所述第一凸起部(50)具有第一端面(51)和第一侧壁(52),所述第一端面(51)与所述第一侧面(11)平行,所述第一侧壁(52)连接在所述第一侧面(11)和所述第一端面(51)之间,所述连接器插槽(20)的开口位于对应的第一凸起部(50)的第一端面(51)上,所述第一导电端子(31)位于对应的第一凸起部(50)的所述第一侧壁(52)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模块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31)为片状结构,所述第一导电端子(31)嵌于对应的第一凸起部(50)的第一侧壁(52)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模块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连接器插槽(20)布置在所述绝缘主体(10)的第一侧面(11)上;
所述第一侧面(11)上具有至少两个第二凸起部(60),所述至少两个第二凸起部(60)与所述至少两个连接器插槽(20)间隔布置在所述第一侧面(11)上;
所述第二凸起部(60)包括第二端面(61)和第二侧壁(62),所述第二端面(61)与所述第一侧面(11)平行,所述第二侧壁(62)连接在所述第一侧面(11)和所述第二端面(61)之间;
所述至少两个第二凸起部(60)与所述至少两个第一导电端子组(30)一一对应,所述第一导电端子(31)位于对应的第二凸起部(60)的所述第二端面(61)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信模块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31)为柱状结构,所述第一导电端子(31)的一端沿背离所述第二端面(61)的方向凸出于所述第二端面(6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信模块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主体(10)的第一侧面(11)还具有多个安装槽(11a),所述安装槽(11a)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31)一一对应,所述安装槽(11a)内设有弹性件(32),所述第一导电端子(31)的另一端与对应的安装槽(11a)内的弹性件(32)相抵,所述第一导电端子被配置为在垂直于第一侧面(11)的外力作用下收缩至对应的安装槽(11a)内。
7.根据权利要求4至6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模块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面(11)上还具有至少两个第一凸起部(50),所述至少两个第一凸起部(50)与所述至少两个连接器插槽(20)一一对应;
所述第一凸起部(50)具有第一端面(51)和第一侧壁(52),所述第一端面(51)与所述第一侧面(11)平行,所述第一侧壁(52)连接在所述第一侧面(11)和所述第一端面(51)之间,所述连接器插槽(20)的开口位于对应的第一凸起部(50)的第一端面(51)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信模块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部(50)在垂直于所述第一侧面(11)的方向上的高度(H1)大于所述第二凸起部(60)在垂直于所述第一侧面(11)的方向上的高度(H2)。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模块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插槽(20)的数量为N对,任一对中的两个连接器插槽(20)沿第一方向并排布置,任一对中的两个连接器插槽(20)对应的两个第一导电端子组(30)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分别位于两个所述连接器插槽(20)的两侧,其中,N为正整数。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通信模块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N大于1,N对连接器插槽(20)在第二方向上并排布置,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通信模块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插槽(20)内具有两排第一信号端子(21),每排第一信号端子(21)的排列方向均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组(30)中的第一导电端子(31)的排列方向相同,且每排第一信号端子(21)的排列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通信模块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任一对连接器插槽(20)中,一个连接器插槽(20)对应的第一导电端子(31)和第一信号端子(21)与另一个连接器插槽(20)对应的第一导电端子(31)和第一信号端子(21)呈中心对称布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模块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模块连接装置还包括:
至少两个第二导电端子组(40),所述至少两个第二导电端子组(40)和所述至少两个第一导电端子组(30)一一对应,任一第二导电端子组(40)包括至少两个第二导电端子(41),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组(40)中的第二导电端子(41)与对应的第一导电端子组(30)中的第一导电端子(31)连接,所述第二导电端子(41)用于将所连接的第一导电端子(31)上的所述供电电压提供给所述电子设备。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通信模块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电端子(41)位于所述绝缘主体(10)的第二侧面(12),所述第二侧面(12)与所述连接器插槽(20)所在的侧面不同,所述通信模块连接装置还包括:
多个第二信号端子(71),所述多个第二信号端子(71)位于所述第二侧面(12),所述多个第二信号端子(71)与所述连接器插槽(20)中的第一信号端子(21)一一对应连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通信模块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二信号端子(71)排成M排,所述至少两个第二导电端子组(40)中的第二导电端子(41)排成两排,任一第二导电端子组(40)中的第二导电端子(41)位于同一排,
每排第二导电端子(41)的排列方向与每排第二信号端子(71)的排列方向相同,且M排第二信号端子(71)位于两排第二导电端子(41)之间,M为大于1的正整数。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通信模块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模块连接装置还包括多个绝缘隔板(80),所述多个绝缘隔板(80)在所述第二侧面(12)上,
所述多个绝缘隔板(80)包括第一绝缘隔板(81)、第二绝缘隔板(82)和第三绝缘隔板(83),在与每排第二导电端子(41)的排列方向垂直的方向上,所述多个第二信号端子(71)位于所述第一绝缘隔板(81)和所述第二绝缘隔板(82)之间,一排第二导电端子(41)位于所述第一绝缘隔板(81)和所述第二侧面(12)的与所述第一绝缘隔板(81)相对的侧边之间,另一排第二导电端子(41)位于所述第二绝缘隔板(82)和所述第三绝缘隔板(83)之间。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通信模块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面(12)和所述连接器插槽(20)所在的侧面为所述绝缘主体(10)的两个相邻侧面,所述第二侧面(12)的与所述第一绝缘隔板(81)相对的侧边为所述两个相邻侧面的公共边。
18.根据权利要求1至17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模块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插槽(20)为多源协议MSA金手指连接器插槽。
19.根据权利要求1至18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模块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金属壳体(90),所述金属壳体(90)罩设在所述绝缘主体(10)外。
2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信模块连接装置(1)和主板(2),所述通信模块连接装置(1)为权利要求1至19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模块连接装置,所述通信模块连接装置(1)与所述主板(2)连接。
CN202011616011.4A 2020-12-30 2020-12-30 通信模块连接装置和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469612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616011.4A CN114696122A (zh) 2020-12-30 2020-12-30 通信模块连接装置和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616011.4A CN114696122A (zh) 2020-12-30 2020-12-30 通信模块连接装置和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96122A true CN114696122A (zh) 2022-07-01

Family

ID=821319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616011.4A Pending CN114696122A (zh) 2020-12-30 2020-12-30 通信模块连接装置和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696122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413770B (zh) 一种光电连接装置
CN111129876B (zh) 一种电连接插座、光模块及光模块笼子
KR20220108139A (ko) 커넥터 조립체 및 광전 복합 커넥터
US7121898B2 (en) Shielding configuration for a multi-port jack assembly
CN113097761B (zh) 一种光电连接装置
CN112751619B (zh) 一种光电复合光模块
WO2022037546A1 (zh) 复合模块及其制造方法
TW202032870A (zh) 端子結構和連接器
CN112736535B (zh) 一种电连接插座、光电模块、笼子及电子设备
CN114035284B (zh) 一种光模块
WO2022222289A1 (zh) 可插拔自由空间光电混合连接器
CN112003099B (zh) 电连接器
KR20160082442A (ko) 커넥터
CN114696122A (zh) 通信模块连接装置和电子设备
CN215989304U (zh) 电缆线、光电连接装置和电子设备
CN219978566U (zh) 一种光电模块、连接器、笼子以及电子设备
CN218472460U (zh) 一种光电模块、混合连接器、笼子及电子设备
CN221150364U (zh) 一种光电混合连接器
CN221150454U (zh) 一种兼顾标定和防呆作用的光电混合连接器
CN220154690U (zh) 一种光电连接器以及网络系统
CN213816494U (zh) 电连接器组件
CN219590561U (zh) 一种光电模块、光电连接器组件及通信单元
CN217689510U (zh) 一种光电混合连接器和光电适配器
CN213816537U (zh) 电连接器组件
CN211320522U (zh) 传输接头与传输线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