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320522U - 传输接头与传输线缆 - Google Patents
传输接头与传输线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320522U CN211320522U CN202020324897.4U CN202020324897U CN211320522U CN 211320522 U CN211320522 U CN 211320522U CN 202020324897 U CN202020324897 U CN 202020324897U CN 211320522 U CN211320522 U CN 21132052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ransmission
- connector
- electrical connector
- sidewall
- circuit boar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传输接头与传输线缆,传输接头包括:电路板、第一电连接器、第二电连接器、第三电连接器和接头本体。第一电连接器设置于电路板,并且具有朝向第一方向的接口端。第二电连接器设置于电路板,且具有一对第一电源端子,第一电源端子往远离电路板的第二方向延伸。第三电连接器设置于电路板,且具有一对第二电源端子,第二电源端子往远离电路板的第三方向延伸。接头本体包覆电路板、部分的第一电连接器、部分的第二电连接器和部分的第三电连接器,第一电源端子和第二电源端子从接头本体穿出。其中第一方向、第二方向与第三方向均不同。使得传输线缆可同时连接多个电子装置,从而有更广泛的应用,不会有现有传输接头使用受限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传输接头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兼具数据和电力传输的传输接头与传输线缆。
背景技术
电子装置间需要传输数据或电力时,通常会使用传输线缆,例如将智能手机通过传输线缆连接于桌上型电脑或笔记本电脑,可以进行数据传输或电力传输。目前传输线缆通常是在两端各设置一个传输接头,便于插置于希望连接的电子装置,所使用的传输接头通常只设置一个电连接器的接口,因此现有的传输线缆在分别连接于两端的电子装置后,就只能限于两端的电子装置进行数据传输或电力传输,使用上有所限制。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传输接头与传输线缆,解决目前传输线缆被限制在只能供两端的电子装置进行数据及电力传输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提供了一种传输接头,其包括:电路板、第一电连接器、第二电连接器、第三电连接器和接头本体。第一电连接器设置于电路板,并且具有朝向第一方向的接口端。第二电连接器设置于电路板,并且具有一对第一电源端子,第一电源端子往远离电路板的第二方向延伸。第三电连接器设置于电路板,并且具有一对第二电源端子,第二电源端子往远离电路板的第三方向延伸。接头本体包覆电路板、部分的第一电连接器、部分的第二电连接器和部分的第三电连接器,第一电源端子和第二电源端子从接头本体穿出。其中第一方向、第二方向与第三方向均不同。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在传输接头设置第一电连接器、第二电连接器和第三电连接器,当设置本申请的传输接头的传输线缆连接两个对应的电子装置时,可由第一电连接器进行两个对应的电子装置数据或电力传输,而第二电连接器和第三电连接器可连接至其他的电子装置同时进行电力传输,使得传输线缆可同时连接多个电子装置,从而具有更广泛的应用,不会有现有传输接头使用受限的问题。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传输线缆的立体图:
图2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传输线缆的前视图;
图3是图1的传输线缆的传输接头的部分分解图;
图4是图3的传输接头移除外壳体和盖体的立体图;
图5是图4的传输接头移除磁性件的立体图;
图6是图4的传输接头的分解图;
图7是图4的传输接头的电路板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和图2,其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传输线缆的立体图和前视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传输线缆100,其包括传输接头10、缆线20和连接接头30。缆线20的一端与传输接头10连接,连接接头30与缆线20的另一端连接。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接头30包括USB type A的电连接器31,可供插置于电子装置。在另一实施例中,连接接头30可包括micro USB的连接器,但不限于此。传输接头10通过缆线20电性连接于连接接头30。以下详述传输接头10的结构。
请参阅图3至图6,其分别是图1的传输线缆的传输接头的部分分解图、图3的传输接头移除外壳体和盖体的立体图、图4的传输接头移除磁性件的立体图;和图4的传输接头的分解图。如图所示,本申请的传输接头10包括:电路板11、第一电连接器12、第二电连接器13、第三电连接器14和接头本体15。第一电连接器12设置于电路板11,并且具有朝向第一方向L1的接口端121。第二电连接器13设置于电路板11,并且具有一对第一电源端子131,第一电源端子131往远离电路板11的第二方向L2延伸。第三电连接器14设置于电路板11,并且具有一对第二电源端子141,第二电源端子141往远离电路板11的第三方向L3延伸。接头本体15包覆电路板11、部分的第一电连接器12、部分的第二电连接器13和部分的第三电连接器14,第一电源端子131和第二电源端子141从接头本体15穿出。其中第一方向L1、第二方向L2与第三方向L3均不同。
缆线20分别通过电路板11与第一电连接器12、第二电连接器13和第三电连接器14电性连接,连接接头30与第一电连接器12形成第一传输通道,连接接头30与第二电连接器13形成第二传输通道,连接接头30与第三电连接器14形成第三传输通道。其中,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传输通道可以传输数据和电力,第二传输通道和第三传输通道只能够传输电力。另外,第二电连接器13和第三电连接器14与第一电连接器12间形成第四传输通道。举例来说,第二电连接器13和第三电连接器14可通过电路板11与第一电连接器12形成第四传输通道。在本实施例中,第四传输通道同样只能够传输电力。因此本申请的传输线缆100有几种传输模式:第一种模式是连接接头30与第一电连接器12间进行数据传输且连接接头30与第二电连接器13和第三电连接器14进行电力传输;第二种模式是连接接头30同时与第一电连接器12、第二电连接器13和第三电连接器14进行电力传输;第三种模式是连接接头30与第二电连接器13进行电力传输,同时第一电连接器12与第三电连接器14也可进行电力传输;或者连接接头30与第三电连接器14进行电力传输,同时第一电连接器12与第二电连接器13也可进行电力传输;或者第一电连接器12可与第二电连接器13及/或第三电连接器14进行电力传输;第四种模式是第一电连接器12与第二电连接器13和第三电连接器14进行电力传输。
本申请的传输接头10通过在电路板11上设置第一电连接器12、第二电连接器13和第三电连接器14,而且第一电连接器12、第二电连接器13和第三电连接器14朝不同的第一方向L1、第二方向L2与第三方向L3延伸,本申请的传输接头10与缆线20和连接接头30构成的传输线缆100,可以使一个电子装置同时与另外三个电子装置连接,与现有的传输线缆只能使一个电子装置与另一个电子装置连接相比,可以同时连接更多的电子装置。
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一电源端子131和第二电源端子141为弹簧顶针(pogo pin),第一电连接器12是USB type-C连接器或闪电接口连接器(lighting)。
请复参阅图1及图2,本实施例的传输接头10的接头本体15呈长方体,另外,如图3所示,接头本体15包括内壳体151和外壳体152。如图5和图6所示,内壳体151包覆电路板11、部分的第一电连接器12、部分的第二电连接器13和部分的第三电连接器14。如图1和图3所示,外壳体152容置内壳体151,一对第一电源端子131和一对第二电源端子141从外壳体152穿出。
如图5和图6所示,内壳体151包括两个以注塑方式形成的两个半壳体1511和1512,两个半壳体1511和1512的内壁面分别形成凹陷的容置部1513和1514,两个半壳体1511和1512以容置部1513和1514相对的方式组接后形成容置空间而包覆电路板11、部分的第一电连接器12、部分的第二电连接器13和部分的第三电连接器14。在两个半壳体1511和1512上分别设置通孔,在两个半壳体1511和1512组接而包覆部分的第二电连接器13和部分的第三电连接器14后,第一电源端子131和第二电源端子141经由通孔穿出。缆线20的应力释放件21由两个半壳体1511和1512夹持而结合于内壳体151。
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电路板11呈矩形,第一电连接器12、第二电连接器13和第三电连接器14设置在电路板11上且分别邻近于电路板11的侧边,其中第二电连接器13和第三电连接器14设置在电路板11相对的两侧边,第一电连接器12设置在电路板11上与第二电连接器13和第三电连接器14相邻的侧边,缆线20则连接于电路板11上与第二电连接器13和第三电连接器14相邻且与第一电连接器12相对的侧边。如图1所示,第二电连接器13以及第三电连接器14是相对设置,第二方向L2和第三方向L3相反。第二电连接器13和第三电连接器14分别朝相反的第二方向L2及第三方向L3远离电路板11延伸。第一电连接器12则是朝向与第二方向L2及第三方向L3垂直的第一方向L1远离电路板11延伸,因此在本实施例中,是与第一电连接器12延伸的第一方向L1相反,在本实施例的传输接头10插接于电子装置的接口时,第二电连接器13和第三电连接器14会平行于电子装置的外壁面延伸,其他的传输线缆或电子装置可平行于第一电连接器12所插接的电子装置的外壁面接合于本实施例的传输接头10的第二电连接器13和第三电连接器14。
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二电连接器和第三电连接器可以设置在电路板相邻的两侧边,第一电连接器则可与第二电连接器或第三电连接器相对设置,因此缆线的延伸方向会与第一电连接器的延伸方向垂直。当本实施例的传输接头插接于电子装置的接口时,缆线会平行于电子装置的外壁面延伸,第二电连接器和第三电连接器则分别与电子装置的外壁面平行和垂直,可以提供不同的连接方式。
如图4和图5所示,内壳体151的两个半壳体1511和1512的外壁面分别设有容置槽1515和1516,容置槽1515和1516能够容置磁性件16。容置槽1515和1516可与磁性件16通过紧配合或卡合的方式彼此连接,使得磁性件16能够收容于容置槽1515和1516中。在本实施例中,容置槽1515设置在半壳体1511的两个通孔间,且容置槽1516设置在半壳体1512的两个通孔间。因此在两个半壳体1511和1512组接而包覆部分的第二电连接器13和部分的第三电连接器14,而且两个磁性件16分别卡合于容置槽1515和1516后,一个磁性件16位在一对第一电源端子131间,另一个磁性件16位在一对第二电源端子141间。在本实施例中,磁性件16是永久磁铁。
接头本体15的外壳体152是以二次注塑的方式形成在内壳体151外部,如图2和3所示,外壳体152具有第一侧壁1521、第二侧壁1522、第三侧壁1523和第四侧壁1524,第一侧壁1521与第二侧壁1522相对,第三侧壁1523与第四侧壁1524相对,第三侧壁与1523第四侧壁位1524于第一侧壁1521与第二侧壁1522之间,一对第一电源端子从第三侧壁穿出,一对第二电源端子从第四侧壁穿出。另外,外壳体152还具有第五侧壁1525和第六侧壁1526,第五侧壁1525与第六侧壁1526相对,而且第五侧壁1525与第六侧壁1526都连接于第一侧壁1521、第二侧壁1522、第三侧壁1523和第四侧壁1524。第一电连接器12从第五侧壁1525的表面穿出,而缆线20则从第六侧壁1526穿出。
如图3所示,外壳体152的第一侧壁1521和第二侧壁1522上分别具有两个定位部1527,每个磁性件16对应第一侧壁1521的一端定位于位于第一侧壁1521上的定位部1527中,每个磁性件16对应第二侧壁1522的一端定位于第二侧壁1522上的定位部(其结构与位置对称于定位部1527)中。在本实施例中,定位部1527是设置在第一侧壁1521的定位通孔,定位于第二侧壁1522上的定位部也是定位通孔。如图4所示,如前所述,当磁性件16卡合在容置槽1515和1516中时,磁性件16的两端会突出于内壳体151的顶面和底面,请复参阅图3,因此当外壳体152形成于内壳体151的表面时,每个磁性件16的两端分别嵌合于定位部1527和第二侧壁1522上的定位部。
另外,如图3所示,外壳体152与第三侧壁1523和第四侧壁1524对应的表面分别具有凹槽153,两个磁性件16设置在对应的凹槽153中,并从第三侧壁1523和第四侧壁1524露出。另外,一对第一电源端子131和一对第二电源端子141也分别从凹槽153穿出。在本实施例中,凹槽153的底部形成槽孔1531,使得磁性件16,第一电源端子131和第二电源端子141得以分别从凹槽153露出。另外,外壳体152在每个槽孔1531中形成一对止档肋1532,止档肋1532跨设在槽孔1531的相对两侧边且对应于磁性件16与容置槽1515和1516接合的边缘。凹槽153是用于容纳且保持希望与第一电源端子131或第二电源端子141电性连接的接头。因为磁性件16设置在对应的凹槽153中,因此与第一电源端子131或第二电源端子141电性连接的接头能够通过磁力相吸的方式与本实施例的传输接头10接合。
接头本体15还具有多个盖体154,多个所述盖体154分别设置于第一侧壁1521、第二侧壁1522、第三侧壁1523和第四侧壁1524上。如图1所示,盖体154覆盖第一侧壁1521、第二侧壁1522、第三侧壁1523和第四侧壁1524,可遮蔽第一侧壁1521与第二侧壁1522上的定位部1527和1528和第三侧壁1523与第四侧壁1524上的凹槽153。在本实施例中,多个所述盖体154可以使用黏胶接合于第一侧壁1521、第二侧壁1522、第三侧壁1523和第四侧壁1524。在另一实施例中,多个所述盖体154可以是与外壳体152一体成形。多个所述盖体154可以是相同颜色,也可以是不同颜色。
如图1和图3所示,接头本体15还具有凸缘17,凸缘17位于接头本体15具有接口端的表面上,凸缘17围绕第一电连接器12,凸缘17于第一方向L1上的中心线与表面(第五侧壁1525的表面)于第一方向L1上的中心线不重叠,或者凸缘17为相对于接头本体15为偏心的结构。在本实施例中,接口端是第一电连接器12。接口端具有截面,截面与接头本体15具有接口端的表面(第五侧壁1525的表面)平行,截面具有与第一方向平行的中心线O,接头本体15具有接口端的表面具有相对的第一侧边155和第二侧边156,第一侧边155和第二侧边156分别与中心线O平行,中心线O与第一侧边155之间的距离小于中心线O与第二侧边156之间的距离。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凸缘17设置在接头本体15的外壳体152的第五侧壁1525的表面,第五侧壁1525的表面具有做为接口端的第一电连接器12,凸缘17在第一方向L1上的中心线与第五侧壁1525在第一方向L1上的中心线不重叠。在本实施例中,第五侧壁1525呈矩形,第五侧壁1525在第一方向L1上的中心线通过第五侧壁1525两对角线的交点,凸缘17呈现如运动场的标准环形跑道的形状,如图1所示,凸缘17的靠近第一侧壁1521的侧边与第一侧壁1521的距离小于凸缘17的靠近第二侧壁1522的侧边与第二侧壁1522的距离,因此凸缘17的位置是偏向第一侧壁1521,因而凸缘17在第一方向L1上的中心线与第五侧壁1525在第一方向L1上的中心线不重叠。因为凸缘17包围第一电连接器12,因此第一电连接器12的位置较接近第一侧壁1521。这样的结构适合于接口的位置比较靠近底部的电子装置,例如薄形的笔记本电脑。而凸缘17则是使第一电连接器12容易插置于电子装置对应的接口,凸缘17与第一电连接器12垂直的壁面可供抵靠于电子装置的接口的壁面。
请参阅图7,其是图4的传输接头的电路图。在本实施例中,传输接头10的第一电连接器12是USC type C的电连接器,连接接头30的电连接器是USB type A的电连接器,第一电连接器12的数据脚位Dn1和Dp1与连接接头30的数据脚位D+和D-以数据线连接,使得传输接头10与连接接头30可以进行数据传输。另外,连接接头30电源脚位Vcc经由电力传输线连接至第一电连接器12的侦测脚位CC1,并由第一电连接器12的电源脚位VBUS2输出电力。另外第一电连接器12的电源脚位VBUS2分别经由限流开关电路C1和C2连接至第二电连接器13和第三电连接器14,而且由第二电连接器13和第三电连接器14的电源脚位VCC_OUT1和VCC_OUT2输出电力。如前所述的电路,连接接头30与第一电连接器12形成所述第一传输通道,连接接头30与第二电连接器13形成所述第二传输通道,连接接头30与第三电连接器14形成所述第三传输通道,第二电连接器13和第三电连接器14分别与与第一电连接器12间形成所述第四传输通道。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传输通道可以传输数据和电力,第二传输通道和第三传输通道只能够传输电力。第四传输通道同样只能够传输电力。
综上所述,本申请提供一种传输接头与传输线缆,通过在传输接头设置第一电连接器、第二电连接器和第三电连接器,当设置本申请的传输接头的传输线缆连接两个对应的电子装置时,可由第一电连接器进行两个对应的电子装置数据或电力传输,而第二电连接器和第三电连接器可连接至其他的电子装置同时进行电力传输,使得传输线缆可同时连接多个电子装置,从而具有更广泛的应用,不会有现有传输接头使用受限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之内。
Claims (12)
1.一种传输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路板;
第一电连接器,设置于所述电路板,并且具有朝向第一方向的接口端;
第二电连接器,设置于所述电路板,并且具有一对第一电源端子,所述第一电源端子往远离所述电路板的第二方向延伸;
第三电连接器,设置于所述电路板,并且具有一对第二电源端子,所述第二电源端子往远离所述电路板的第三方向延伸;
接头本体,包覆所述电路板、部分的所述第一电连接器、部分的所述第二电连接器和部分的所述第三电连接器,所述第一电源端子和所述第二电源端子从所述接头本体穿出;
其中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三方向均不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源端子和所述第二电源端子为弹簧顶针(pogo pin),所述第一电连接器是USB type-C连接器或闪电接口连接器(lighting)。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连接器以及所述第三电连接器是相对设置,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三方向相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本体还具有凸缘,所述凸缘位于所述接头本体具有所述接口端的表面上,所述凸缘围绕所述第一电连接器,所述凸缘于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中心线与所述表面于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中心线不重叠。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端具有截面,所述截面与所述接头本体具有所述接口端的表面平行,所述截面具有与所述第一方向平行的中心线,所述接头本体具有所述接口端的表面具有相对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所述第一侧边和所述第二侧边分别与所述中心线平行,所述中心线与所述第一侧边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中心线与所述第二侧边之间的距离。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本体包括内壳体和外壳体,所述内壳体包覆所述电路板、部分的所述第一电连接器、部分的所述第二电连接器以及部分的所述第三电连接器,所述外壳体容置所述内壳体,一对所述第一电源端子和一对所述第二电源端子从所述外壳体穿出。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传输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具有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相对,所述第三侧壁与所述第四侧壁相对,所述第三侧壁与所述第四侧壁位于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之间,一对所述第一电源端子从所述第三侧壁穿出,一对所述第二电源端子从所述第四侧壁穿出。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传输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本体还包括两个磁性件,所述外壳体与所述第三侧壁和所述第四侧壁对应的表面分别具有凹槽,两个所述磁性件设置在对应的所述凹槽中,并从所述第三侧壁和所述第四侧壁露出。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传输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的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上分别具有两个定位部,每个所述磁性件对应所述第一侧壁的一端定位于位于所述第一侧壁上的所述定位部中,每个所述磁性件对应所述第二侧壁的一端定位于位于所述第二侧壁上的所述定位部中。
10.如权利要求7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传输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本体还具有多个盖体,多个所述盖体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所述第三侧壁和所述第四侧壁上。
11.一种传输线缆,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传输接头;
缆线,其一端与所述传输接头连接;
连接接头,与所述缆线的另一端连接,并且分别通过所述电路板与所述第一电连接器、所述第二电连接器和所述第三电连接器电性连接,所述连接接头与所述第一电连接器形成第一传输通道,所述连接接头与所述第二电连接器形成第二传输通道,所述连接接头与所述第三电连接器形成第三传输通道。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传输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连接器与所述第三电连接器分别通过所述电路板与所述第一电连接器形成第四传输通道。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324897.4U CN211320522U (zh) | 2020-03-16 | 2020-03-16 | 传输接头与传输线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324897.4U CN211320522U (zh) | 2020-03-16 | 2020-03-16 | 传输接头与传输线缆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320522U true CN211320522U (zh) | 2020-08-21 |
Family
ID=720544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0324897.4U Active CN211320522U (zh) | 2020-03-16 | 2020-03-16 | 传输接头与传输线缆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320522U (zh) |
-
2020
- 2020-03-16 CN CN202020324897.4U patent/CN211320522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607920B1 (en) | Connecting device for interconnecting electronic devices | |
US8007320B1 (en) | Complex electrical connector | |
US9647396B2 (en) | Standing-type electrical receptacle connector | |
KR970702601A (ko) | 전기커넥터용 도전성 시라우드 | |
EP1064703A1 (en) | Type iii pcmcia card with integrated receptacles for receiving standard communications plugs | |
US8210874B2 (en) | Combo electrical connector | |
US6733305B2 (en) | Board-to-boar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 |
KR20120022624A (ko) | 전기 커넥터 및 회로 보드 어셈블리 | |
WO2015165416A1 (zh) | 可正反方向对插的usb插头 | |
US10483700B2 (en) | All-in-one electrical receptacle connector | |
US8308511B2 (en) | Waterproof electrical connector | |
TWI275212B (en) | Modular jack assembly | |
TWI547036B (zh) | USB electrical connector of the transfer device | |
US10615544B2 (en) | Plug electrical connector | |
CN211320522U (zh) | 传输接头与传输线缆 | |
CN209217329U (zh) | 快速连接器 | |
KR100311700B1 (ko) | 배터리팩 | |
CN211456004U (zh) | 电连接器 | |
WO2011140988A1 (zh) | 电连接器插头 | |
JP2005531886A (ja) | 改良されたプラグ | |
US6340315B1 (en) | Battery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improved contacts arrangement | |
CN217562975U (zh) | 线对板连接器 | |
CN210985048U (zh) | 一种微型usb接口母座 | |
CN218039958U (zh) | 插座电连接器 | |
CN215989387U (zh) | 电连接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916 Address after: Floor 1, building 5, No. 313, Beihuan Road, Qingxi Town,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23650 Patentee after: Dongguan Lixun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Address before: Guangdong province Dongguan City Kwai 523650 Qing Cun Qing Emperor Huang Town Industrial Zone No. 17 Patentee before: DONGGUAN XUNTAO ELECTRONIC Co.,Ltd.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