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562975U - 线对板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线对板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562975U
CN217562975U CN202221602190.0U CN202221602190U CN217562975U CN 217562975 U CN217562975 U CN 217562975U CN 202221602190 U CN202221602190 U CN 202221602190U CN 217562975 U CN217562975 U CN 2175629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witch
board
wire
module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60219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佳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CTEKCONN Inc
Original Assignee
OCTEKCON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CTEKCONN Inc filed Critical OCTEKCONN Inc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5629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56297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线对板连接器,包含板端模块、线端模块及开关模块。其中,板端模块设置有插接容置部及开关容置部,且线端模块插接于插接容置部中,并且开关模块设置于开关容置部中。并且,开关模块配置为相对于线端模块及板端模块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位移,当开关模块位于第一位置时,开关模块的开关信号端子电性连接于线端模块的线端信号端子与板端模块的板端信号端子之间,当开关模块位于第二位置时,线端信号端子及板端信号端子中的至少一个不与开关信号端子电性连接。从而,本实用新型的线对板连接器可以通过开关模块来控制线端模块与板端模块之间的导通或者断开。

Description

线对板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器的技术领域,特别是关于一种具有线端模块、板端模块及开关模块的可插拔式线对板连接器。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电连接器被广泛地应用在各种电子装置上,是电子装置内不可缺少的组件,其电性连接于电子装置内的各种电子组件及电子电路之间,使得各电子组件及电子电路可以通过电连接器的相对电性连接,以进行电子信号、数据或电力等传输。通常来说,电连接器通过线端模块与板端模块进行可插拔式的电性连接。
然而,在现有技术的电连接器中,当线端模块插接至板端模块后,线端模块与板端模块之间将持续导通,其不利于电子装置内的各种电子组件及电子电路的组装。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线对板连接器,针对现有技术的缺点进行了改进,进而增强了产业上的实施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对板连接器,以改善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
基于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线对板连接器,包含线端模块、板端模块及开关模块。线端模块包含线端座体及线端端子组,线端端子组包含配置于线端座体中的至少一个线端信号端子及至少一个线端电源端子,并于线端顶面暴露出线端信号端子及线端电源端子的一端。板端模块包含板端座体及板端端子组,板端座体设置有插接容置部及开关容置部,且线端座体插接于插接容置部中,板端端子组包含配置于板端座体中的至少一个板端信号端子及至少一个板端电源端子,并于插接容置部暴露出板端信号端子及板端电源端子的一端。开关模块包含开关座体及开关端子组,开关座体设置于开关容置部中,且配置为相对于线端模块及板端模块沿第一方向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位移,开关端子组包含配置于开关座体中的至少一个开关信号端子,并于开关底面的两侧分别暴露出开关信号端子的两端。其中,当线端模块插接于板端模块时,线端电源端子与板端电源端子导通,且线端信号端子与板端信号端子配置为沿第一方向间隔预定距离,并且当开关模块位于第一位置时,开关信号端子电性连接于线端信号端子与板端信号端子之间,当开关模块位于第二位置时,线端信号端子及板端信号端子中的至少一个不与开关信号端子电性连接。
可选的,线端座体具有相对的线端顶面及线端底面、相对的线端第一端及线端第二端,板端座体具有相对的板端顶面及板端底面、相对的板端第一端及板端第二端,开关座体具有相对的开关顶面及开关底面、相对的开关第一端及开关第二端,插接容置部设置于板端座体的板端底面及板端第一端,且线端座体的线端第一端插接于插接容置部中,开关容置部设置于板端座体的板端顶面及板端第二端,且开关座体设置于开关容置部中。
可选的,线对板连接器包含壳体,设置于开关座体及板端座体的上侧且包覆开关顶面及板端顶面,开关座体的开关顶面设置有限位部,壳体对应限位部设置有弹性固定部,且当开关模块位于第一位置时,限位部抵靠弹性固定部的一侧而固定开关模块,并且当开关模块位于第二位置时,限位部位于弹性固定部的另一侧。
可选的,开关座体的开关顶面设置有拨动部,且壳体对应拨动部设置有壳体镂空部,并且拨动部突出于壳体镂空部,当沿第一方向扳动拨动部时,开关模块沿第一方向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位移,以操作线端模块与板端模块之间的导通或者断开。
可选的,当开关模块位于第一位置时,开关座体的开关第一端抵靠板端座体,当开关模块位于第二位置时,开关座体的拨动部抵靠于壳体镂空部的一端。
可选的,板端座体的两个侧壁分别设置有板端镂空部,壳体的两个侧壁对应板端镂空部分别设置有壳体固定部,且线端座体的线端第一端的两侧对应壳体固定部分别设置有固定凹槽;其中,当线端模块插接于板端模块时,壳体固定部通过板端镂空部而嵌入固定凹槽。
可选的,线端模块的线端顶面设置有止挡部,且板端模块的板端第一端及壳体的一端抵靠于止挡部。
可选的,线端端子组的线端信号端子及线端电源端子分别包含线端平面部、回弯折部及线端接触部,线端平面部邻近于线端第二端,回弯折部邻近于线端第一端,回弯折部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线端平面部及线端接触部,且回弯折部由线端底面至线端顶面的方向呈U字型状回转弯折,线端接触部突出于线端顶面。
可选的,开关端子组的开关信号端子包含第一开关接触部、开关平面部及第二开关接触部,第一开关接触部邻近于开关第一端,第二开关接触部邻近于开关第二端,开关平面部分别连接于第一开关接触部及第二开关接触部,且第一开关接触部及第二开关接触部分别突出于开关底面。
可选的,当开关模块位于第一位置时,开关信号端子的第一开关接触部与线端信号端子的线端接触部接触,且开关信号端子的第二开关接触部与板端信号端子的一端接触,并且开关模块电性连接于线端模块与板端模块之间。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线对板连接器设置有开关模块,用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切换开关模块的位置,以操作线端模块与板端模块之间的导通或断开,其安全性较高且有利于本实用新型的线对板连接器应用在电子装置内的各种电子组件及电子电路的组装。
以下将以具体的实施例配合附图详加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易于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特征、及其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线对板连接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线对板连接器的板端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线对板连接器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线对板连接器的第一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线对板连接器的第二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线对板连接器的第二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
1:线对板连接器;
10:线端模块;11:线端座体;111:线端顶面;112:线端第一端;1121:固定凹槽;113:线端第二端;114:止挡部;
12:线端端子组;121:线端信号端子;1211:线端平面部;1212:回弯折部;1213:线端接触部;122:线端电源端子;
20:板端模块;21:板端座体;211:板端顶面;212:板端第一端;213:板端第二端;214:插接容置部;2141:板端镂空部;215:开关容置部;221:板端信号端子;
30:开关模块;31:开关座体;311:开关顶面;3111:拨动部;312:开关第一端;3121:限位部;313:开关第二端;
32:开关端子组;321:开关信号端子;3211:第一开关接触部;3212:开关平面部;3213:第二开关接触部;以及
40:壳体;41:弹性固定部;42:壳体镂空部;43:壳体固定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利于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内容与优点及其所能达成的功效,现将本实用新型配合附图,并以实施例的形式详细说明如下,而其中所使用的附图,其主旨仅为示意及辅助说明书之用,未必为本实用新型实施后的真实比例与精确配置,故不应就所附附图的比例与配置关系解读、局限本实用新型在实际实施上的权利范围,特此说明。
应当理解的是,尽管术语「第一」、「第二」等在本实用新型中可用于说明各种组件、部件、区域、层及/或部分,但是这些组件、部件、区域、层及/或部分不应受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一个组件、部件、区域、层及/或部分与另一个组件、部件、区域、层及/或部分区分开。因此,下文讨论的「第一组件」、「第一部件」、「第一区域」、「第一层」及/或「第一部分」可以被称为「第二组件」、「第二部件」、「第二区域」、「第二层」及/或「第二部分」,而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教示。
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组件描述为“连接于”、“设置于”或“安装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或设置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
另外,术语「包括」及/或「包含」指所述特征、区域、整体、步骤、操作、组件及/或部件的存在,但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区域、整体、步骤、操作、组件、部件及/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除非另有定义,本实用新型所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及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可以理解的是,诸如在通常使用的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当被解释为具有与它们在相关技术及本实用新型的上下文中的含义一致的定义,并且将不被解释为理想化或过度正式的意义,除非本文中明确地这样定义。
以下将参照相关图式,说明依本实用新型的线对板连接器,为使便于理解,下述实施例中的相同组件以相同的符号标示来说明。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6。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线对板连接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线对板连接器的板端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线对板连接器的第一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线对板连接器的第一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线对板连接器的第二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线对板连接器的第二剖面结构示意图。
如图1及图2所绘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线对板连接器1,其包含线端模块10、板端模块20及开关模块30。线端模块10包含线端座体11及线端端子组12,线端座体11具有相对的线端顶面111及线端底面、相对的线端第一端112及线端第二端113,线端端子组12包含配置于线端座体11中的至少一个线端信号端子121及至少一个线端电源端子122,并于线端顶面111暴露出线端信号端子121及线端电源端子122的一端。并且,在线端端子组12中,线端信号端子121之间的间距与线端电源端子122之间的间距可以相同或者不相同。
此外,板端模块20包含板端座体21及板端端子组,板端座体21具有相对的板端顶面211及板端底面、相对的板端第一端212及板端第二端213,板端座体21的板端底面及板端第一端212设置有插接容置部214,且线端座体11的线端第一端112插接于插接容置部214中,并且板端座体21的板端顶面211及板端第二端213设置有开关容置部215。并且,板端端子组包含配置于板端座体21中的至少一个板端信号端子221及至少一个板端电源端子(未绘示出),并于插接容置部214暴露出板端信号端子221及板端电源端子的一端。
进一步地,开关模块30包含开关座体31及开关端子组32,开关座体31具有相对的开关顶面311及开关底面、相对的开关第一端312及开关第二端313,开关座体31设置于开关容置部215中,且配置为相对于线端模块10及板端模块20沿第一方向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位移,开关端子组32包含配置于开关座体31中的至少一个开关信号端子321,并于开关第一端312及开关第二端313的开关底面分别暴露出开关信号端子321的两端。
值得一提的是,当线端模块10插接于板端模块20时,线端电源端子122与板端电源端子导通,且线端信号端子121与板端信号端子221配置为沿第一方向间隔预定距离。并且,当开关模块30位于第一位置时,开关信号端子321电性连接于线端信号端子121与板端信号端子221之间,使得线端信号端子121与板端信号端子221之间达成电性连接。当开关模块30位于第二位置时,开关信号端子321不与线端信号端子121及板端信号端子221接触,使得线端信号端子121与板端信号端子221之间不具电性连接,但本实用新型不限定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开关信号端子可以不与线端信号端子及板端信号端子中的任意一个接触,其同样可以使得线端信号端子与板端信号端子之间不具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线对板连接器1进一步包含壳体40,其设置于开关座体31及板端座体21的上侧且包覆开关顶面311、板端顶面211及板端座体21的两个侧壁。并且,开关座体31的开关顶面311设置有限位部3121,限位部3121为设置于开关顶面311的开孔结构,而壳体40对应限位部3121设置有弹性固定部41,其为从壳体40延伸而朝向开关座体31凸起的结构。通过上述配置,当沿第一方向推动开关模块30,使得开关模块30朝向线端模块10位移且位于第一位置时,限位部3121将抵靠于弹性固定部41的一侧而使得开关模块30固定,并且当沿第一方向拉动开关模块30,使得开关模块30远离线端模块10位移且位于第二位置时,限位部3121位于弹性固定部41的另一侧而不具固定的作用。可选的,壳体40可以由金属材质所制成,从而可增加对应于电磁干扰(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EMI)的抗性。此外,线端模块10的线端顶面设置有止挡部114,且当线端模块10插接至板端模块20时,板端模块20的板端第一端212及壳体40的一端抵靠于止挡部114,使得线端模块10可以插接至预定位置,并且使得插接过程更为方便且顺畅。
进一步地,开关座体31的开关顶面311设置有拨动部3111,且壳体40对应拨动部3111设置有壳体镂空部42,并且拨动部3111突出于壳体镂空部42而可以沿着壳体镂空部42位移。当沿第一方向扳动拨动部3111时,开关模块30沿第一方向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位移,以操作线端模块10与板端模块20之间的导通或者断开。当开关模块30位于第一位置时,开关座体31的开关第一端312抵靠板端座体21,并且当开关模块30位于第二位置时,开关座体31的拨动部3111抵靠于壳体镂空部42的一端。通过开关座体31的拨动部3111以及壳体40的壳体镂空部42的设置,使得开关座体31可以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位移,而不会脱离板端座体21的开关容置部215。具体来说,在本实施例中,壳体40在对应于开关座体31的拨动部3111设置有两个开口作为壳体镂空部42,且壳体镂空部42邻近于板端第一端212的一侧具有配合拨动部3111的宽度,使得作为拨动部3111的两个凸起可以外露于壳体镂空部42。并且,壳体镂空部42邻近于板端第二端213的一侧具有小于拨动部3111的宽度,用以限制开关座体31的移动范围,并防止开关座体31脱离板端座体21的开关容置部215。
此外,板端座体21的两个侧壁分别设置有板端镂空部2141,壳体40的两个侧壁对应板端镂空部2141分别设置有壳体固定部43,且线端座体11的线端第一端112的两侧对应壳体固定部43分别设置有固定凹槽1121。其中,当线端模块10插接于板端模块20时,壳体40的壳体固定部43通过板端座体21的板端镂空部2141而嵌入线端座体11的固定凹槽1121,以完成线端模块10与板端模块20之间的插接流程。通过上述配置,使得将线端模块10插接至板端模块20的过程更为方便且顺畅。
如图3至图6所绘示,图3及图4绘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线端模块插接至板端模块,且开关模块位于第一位置的结构示意图及剖面结构示意图,并且,图5及图6绘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线端模块插接至板端模块,且开关模块位于第二位置的结构示意图及剖面结构示意图。此外,图3及图5的结构示意图未绘示出壳体,以使开关模块更为清楚,而在图4及图6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中则有绘示出壳体。
如图3至图6所绘示的,线端端子组12的线端信号端子121及线端电源端子122分别包含线端平面部1211、回弯折部1212及线端接触部1213,线端平面部1211邻近于线端第二端113,回弯折部1212邻近于线端第一端112,回弯折部1212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线端平面部1211及线端接触部1213,且回弯折部1212由线端底面至线端顶面111的方向呈U字型状回转弯折,线端接触部1213突出于线端顶面111。
进一步地,开关端子组32的开关信号端子321包含第一开关接触部3211、开关平面部3212及第二开关接触部3213,第一开关接触部3211邻近于开关第一端312,第二开关接触部3213邻近于开关第二端313,开关平面部3212分别连接于第一开关接触部3211及第二开关接触部3213,且第一开关接触部3211及第二开关接触部3213分别突出于开关底面。
如图3及图4所绘示,当开关模块30位于第一位置时,开关信号端子321的第一开关接触部3211与线端信号端子121的线端接触部1213接触,且开关信号端子321的第二开关接触部3213与板端信号端子221的一端接触,并且开关模块30电性连接于线端模块10与板端模块20之间,从而达到使线材间接电性连接电路板的目的。
如图5及图6所绘示,当开关模块30位于第二位置时,开关信号端子321的第一开关接触部3211不与线端信号端子121的线端接触部1213接触,且开关信号端子321的第二开关接触部3213同样不与板端信号端子221的一端接触,使得线端模块10与板端模块20之间不发生电性连接,从而有利于电子装置内的各种电子组件及电子电路的组装。此外,在其他实施例中,开关信号端子可以不与线端信号端子及板端信号端子中的任意一个接触,其同样可以达到线端信号端子与板端信号端子之间不具电性连接之功效。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线对板连接器设置有开关模块,用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切换开关模块的位置,以操作线端模块与板端模块之间的导通或断开,其安全性较高且有利于本实用新型的线对板连接器应用在电子装置内的各种电子组件及电子电路的组装。
以上所述仅为举例性说明,而非为限制性条件。任何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与范畴,而对其进行的等效修改或变更,均应包含于本申请的权利要求书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含:
线端模块,包含线端座体及线端端子组,所述线端端子组包含配置于所述线端座体中的至少一个线端信号端子及至少一个线端电源端子,并于线端顶面暴露出至少一个所述线端信号端子及至少一个所述线端电源端子的一端;
板端模块,包含板端座体及板端端子组,所述板端座体设置有插接容置部及开关容置部,且所述线端座体插接于所述插接容置部中,所述板端端子组包含配置于所述板端座体中的至少一个板端信号端子及至少一个板端电源端子,并于所述插接容置部暴露出至少一个所述板端信号端子及至少一个所述板端电源端子的一端;
开关模块,包含开关座体及开关端子组,所述开关座体设置于所述开关容置部中,且配置为相对于所述线端模块及所述板端模块沿第一方向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位移,所述开关端子组包含配置于所述开关座体中的至少一个开关信号端子,并于开关底面的两侧分别暴露出至少一个所述开关信号端子的两端;
其中,当所述线端模块插接于所述板端模块时,所述线端电源端子与所述板端电源端子导通,且所述线端信号端子与所述板端信号端子配置为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预定距离,并且当所述开关模块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开关信号端子电性连接于所述线端信号端子与所述板端信号端子之间,当所述开关模块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线端信号端子及所述板端信号端子中的至少一个不与所述开关信号端子电性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端座体具有所述线端顶面及相对的线端底面、相对的线端第一端及线端第二端,所述板端座体具有相对的板端顶面及板端底面、相对的板端第一端及板端第二端,所述开关座体具有相对的开关顶面及开关底面、相对的开关第一端及开关第二端,所述插接容置部设置于所述板端座体的所述板端底面及所述板端第一端,且所述线端座体的所述线端第一端插接于所述插接容置部中,所述开关容置部设置于所述板端座体的所述板端顶面及所述板端第二端,且所述开关座体设置于所述开关容置部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线对板连接器包含壳体,设置于所述开关座体及所述板端座体的上侧且包覆所述开关顶面及所述板端顶面,所述开关座体的所述开关顶面设置有限位部,所述壳体对应所述限位部设置有弹性固定部,且当所述开关模块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限位部抵靠所述弹性固定部的一侧而固定所述开关模块,并且当所述开关模块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限位部位于所述弹性固定部的另一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座体的所述开关顶面设置有拨动部,且所述壳体对应所述拨动部设置有壳体镂空部,并且所述拨动部突出于所述壳体镂空部,当沿所述第一方向扳动所述拨动部时,所述开关模块沿所述第一方向在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之间位移,以操作所述线端模块与所述板端模块之间的导通或者断开。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开关模块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开关座体的所述开关第一端抵靠所述板端座体,当所述开关模块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开关座体的所述拨动部抵靠于所述壳体镂空部的一端。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端座体的两个侧壁分别设置有板端镂空部,所述壳体的两个侧壁对应所述板端镂空部分别设置有壳体固定部,且所述线端座体的所述线端第一端的两侧对应所述壳体固定部分别设置有固定凹槽;其中,当所述线端模块插接于所述板端模块时,所述壳体固定部通过所述板端镂空部而嵌入所述固定凹槽。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端模块的所述线端顶面设置有止挡部,且所述板端模块的所述板端第一端及所述壳体的一端抵靠于所述止挡部。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端端子组的所述线端信号端子及所述线端电源端子分别包含线端平面部、回弯折部及线端接触部,所述线端平面部邻近于所述线端第二端,所述回弯折部邻近于所述线端第一端,所述回弯折部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线端平面部及所述线端接触部,且所述回弯折部由所述线端底面至所述线端顶面的方向呈U字型状回转弯折,所述线端接触部突出于所述线端顶面。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端子组的所述开关信号端子包含第一开关接触部、开关平面部及第二开关接触部,所述第一开关接触部邻近于所述开关第一端,所述第二开关接触部邻近于所述开关第二端,所述开关平面部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开关接触部及所述第二开关接触部,且所述第一开关接触部及所述第二开关接触部分别突出于所述开关底面。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开关模块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开关信号端子的所述第一开关接触部与所述线端信号端子的所述线端接触部接触,且所述开关信号端子的所述第二开关接触部与所述板端信号端子的一端接触,并且所述开关模块电性连接于所述线端模块与所述板端模块之间。
CN202221602190.0U 2022-01-21 2022-06-24 线对板连接器 Active CN217562975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200885U TWM629014U (zh) 2022-01-21 2022-01-21 線對板連接器
TW111200885 2022-01-2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562975U true CN217562975U (zh) 2022-10-11

Family

ID=834373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602190.0U Active CN217562975U (zh) 2022-01-21 2022-06-24 线对板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17562975U (zh)
TW (1) TWM629014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29014U (zh) 2022-07-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020603B1 (en) Fine pitch high density high-speed orthogonal card edge connector
US7845987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plug connector and receptacle connector
US8864506B2 (en) Cable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grounding plate
US6948983B1 (en) Slim USB male connector with anti-disorientation design
US7654866B2 (en) Upright electrical connector
US7108567B1 (en) Electrical device for interconnecting two printed circuit boards at a large distance
US8007320B1 (en) Complex electrical connector
US8187039B2 (en) Sharable socket structure
JP2000223218A (ja) 小型コネクタ
JP4851510B2 (ja) 電気コネクタ
US6368156B1 (en) Audio jack conveniently and reliably mounted on a circuit board
CN211208810U (zh) 电连接装置
KR101766198B1 (ko) 멀티 전원접촉부를 갖는 커넥터 장치
US6386918B1 (en) Retention element for electrical connector
US6863559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US7226297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KR20200008840A (ko) 리셉터클 커넥터
EP0047095A2 (en) A connector for a leadless electronic package
US7261597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low profile
CN111525324B (zh) 电连接器
CN217562975U (zh) 线对板连接器
US6896527B1 (en) Slim USB male connector with system grounding
US20060258219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US6808398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spacer
US6302710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for vertically connecting two electrical devices togeth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