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39932A - 一种光模块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光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239932A
CN111239932A CN202010177651.3A CN202010177651A CN111239932A CN 111239932 A CN111239932 A CN 111239932A CN 202010177651 A CN202010177651 A CN 202010177651A CN 111239932 A CN111239932 A CN 11123993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wall
electrical isolation
optical fiber
adap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7765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邵乾
刘维伟
任乐燕
张占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Broadband Multimedi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sense Broadband Multimedi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sense Broadband Multimedi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sense Broadband Multimedi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177651.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239932A/zh
Publication of CN1112399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39932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42Coupling light guides with opto-electronic elements
    • G02B6/4201Packages, e.g. shape, construction, internal or external details
    • G02B6/4274Electrical aspec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42Coupling light guides with opto-electronic elements
    • G02B6/4201Packages, e.g. shape, construction, internal or external details
    • G02B6/4246Bidirectionally operating package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40Transceiv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Optical Couplings Of Light Guid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光模块,其内的光组件包括光收发器、圆方管体、光纤适配器,并且,光收发器的壳体与圆方管体电气导通、光纤适配器的管体与光模块的壳体电气导通。同时,设置光纤适配器与圆方管体电气隔断的电隔离部件,该电隔离部件设置在光纤适配器的管体上伸入圆方管体内的端部侧壁上,并且,电隔离部件的外壁与圆方管体上用于装配光纤适配器的管口的内壁相接触,光纤适配器端部的外壁与该管口的内壁相分离,所以,可以实现光纤适配器安装定位的同时,实现光纤适配器与圆方管体的电气隔离,进而可以实现圆方管体上的光收发器与光模块壳体之间的电气隔离。

Description

一种光模块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光纤通信技术领域,尤其设计一种光模块。
背景技术
光收发一体模块,简称光模块,是光通讯领域设备中的一种标准模块。一个标准光模块通常包括光发射组件、光接收组件、微处理器等组件,另外,还有一些光模块中将单独的光发射组件和光接收组件一起封装在金属外壳中制成双向光学组件、又称为光收发组件。
上述光发射组件、光接收组件以及光收发组件可以统称为光组件。一个光组件通常包括TO管、圆方管体和光纤适配器。其中,TO管尤其是激光器TO管与圆方管体之间一般采用激光焊接方式,并且TO管的外壳与圆方管体通常由金属材料制成,所以,TO管外壳与圆方管体必然是电气导通的;圆方管体与光纤适配器也通常采用激光焊接的方式焊接在一起,光纤适配器也通常由金属材料制成,所以,光纤适配器与圆方管体必然是电气导通的。另外,为实现对光组件的固定,通常在光纤适配器上设置法兰,光组件可以通过与法兰相适配的法兰固定件固定到光模块的壳体上,所以,光纤适配器与光模块的外壳也是电气导通的。
因此,上述组装方式难以实现光模块壳体与光组件上的TO管之间的电气隔离,进而影响光模块的工作性能。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模块,以实现光组件的电气隔离。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模块,主要包括:
壳体,用于形成包裹腔体;
电路板,设置在所述包裹腔体内,用于承载器件;
光组件,与所述电路板连接,用于产生数据光信号/接收数据光信号;
所述光组件包括:
圆方管体,表面开设有第一管口和第二管口,用于承载光收发器和光纤适配器;
所述光收发器,伸入所述第一管口,其管壳与所述圆方管体电气导通;
所述光纤适配器,其端部伸入所述第二管口,所述端部的外壁与所述第二管口的内壁相分离;所述光纤适配器的管体与所述壳体电气导通;
电隔离部件,设置在所述光纤适配器的端部的外壁上,与所述第二管口的内壁相接触,用于将所述光纤适配器与所述圆方管体电气隔断。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模块,其内的光组件包括光收发器、圆方管体、光纤适配器,并且,光收发器的壳体与圆方管体电气导通、光纤适配器的管体与光模块的壳体电气导通。同时,设置光纤适配器与圆方管体电气隔断的电隔离部件,该电隔离部件设置在光纤适配器的管体上伸入圆方管体内的端部侧壁上,并且,电隔离部件的外壁与圆方管体上用于装配光纤适配器的管口的内壁相接触,光纤适配器端部的外壁与该管口的内壁相分离,所以,可以实现光纤适配器安装定位的同时,实现光纤适配器与圆方管体的电气隔离,进而可以实现圆方管体上的光收发器与光模块壳体之间的电气隔离。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光通信终端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2为光网络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光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光模块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施例中提供的电路板与光收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施例中提供的光收发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施例中提供的光纤适配器与电隔离部件的分解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施例中提供的光纤适配器与电隔离部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施例中提供的光纤适配器与电隔离部件装配后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施例中提供的光纤适配器与圆方管体装配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施例中提供的光收发部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施例中提供的适配器管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施例中提供的光纤适配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施例中提供的光收发组件与电路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施例中提供的第二种电隔离部件与光纤适配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施例中提供的第三种电隔离部件与光纤适配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实施例中提供的第四种电隔离部件与光纤适配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实施例中提供的第五种电隔离部件与光纤适配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光纤通信的核心环节之一是光电信号的转换。光纤通信使用携带信息的光信号在光纤/光波导中传输,利用光在光纤中的无源传输特性可以实现低成本、低损耗的信息传输。而计算机等信息处理设备采用的是电信号,这就需要在信号传输过程中实现电信号与光信号的相互转换。
光模块在光纤通信技术领域中实现上述光电转换功能,光信号与电信号的相互转换是光模块的核心功能。光模块通过电路板上的金手指实现与外部上位机之间的电连接,主要的电连接包括供电、I2C信号、传输数据信号以及接地等,金手指实现的电连接方式已经成为光模块行业的标准方式,以此为基础,电路板是大部分光模块中必备的技术特征。
图1为光通信终端连接关系示意图。如图1所示,光通信终端的连接主要包括光网络单元100、光模块200、光纤101及网线103;
光纤的一端连接远端服务器,网线的一端连接本地信息处理设备,本地信息处理设备与远端服务器的连接由光纤与网线的连接完成;而光纤与网线之间的连接由具有光模块的光网络单元完成。
光模块200的光口与光纤101连接,与光纤建立双向的光信号连接;光模块200的电口接入光网络单元100中,与光网络单元建立双向的电信号连接;光模块实现光信号与电信号的相互转换,从而实现在光纤与光网络单元之间建立连接;具体地,来自光纤的光信号由光模块转换为电信号后输入至光网络单元100中,来自光网络单元100的电信号由光模块转换为光信号输入至光纤中。光模块200是实现光电信号相互转换的工具,不具有处理数据的功能,在上述光电转换过程中,信息并未发生变化。
光网络单元具有光模块接口102,用于接入光模块,与光模块建立双向的电信号连接;光网络单元具有网线接口104,用于接入网线,与网线建立双向的电信号连接;光模块与网线之间通过光网络单元建立连接,具体地,光网络单元将来自光模块的信号传递给网线,将来自网线的信号传递给光模块,光网络单元作为光模块的上位机监控光模块的工作。
至此,远端服务器通过光纤、光模块、光网络单元及网线,与本地信息处理设备之间建立双向的信号传递通道。
常见的信息处理设备包括路由器、交换机、电子计算机等;光网络单元是光模块的上位机,向光模块提供数据信号,并接收来自光模块的数据信号,常见的光模块上位机还有光线路终端等。
图2为光网络单元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在光网络单元100中具有电路板105,在电路板105的表面设置笼子106;在笼子106中设置有电连接器,用于接入金手指等光模块电口;在笼子106上设置有散热器107,散热器107具有增大散热面积的翅片等卡接部结构。
光模块200插入光网络单元中,具体为光模块的电口插入笼子106中的电连接器,光模块的光口与光纤101连接。
笼子106位于电路板上,将电路板上的电连接器包裹在笼子中;光模块插入笼子中,由笼子固定光模块,光模块产生的热量通过光模块壳体传导给笼子,最终通过笼子上的散热器107进行扩散。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模块200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光模块200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如图3和图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模块200包括上壳体201、下壳体202、解锁部件203、电路板300和光收发组件400。
上壳体201盖合在下壳体202上,以形成具有两个开口的包裹腔体;包裹腔体的外轮廓一般呈现方形体,具体地,下壳体包括主板以及位于主板两侧、与主板垂直设置的两个侧板;上壳体包括盖板,盖板盖合在上壳体的两个侧板上,以形成包裹腔体;上壳体还可以包括位于盖板两侧、与盖板垂直设置的两个侧壁,由两个侧壁与两个侧板结合,以实现上壳体盖合在下壳体上。
两个开口具体可以是在同一方向的两端开口(204、205),也可以是在不同方向上的两处开口;其中一个开口为电口204,电路板的金手指从电口204伸出,插入光网络终端等上位机中;另一个开口为光口205,用于外部光纤接入以连接光模块内部的光收发组件400;电路板300、光收发组件400等光电器件位于包裹腔体中。
采用上壳体、下壳体结合的装配方式,便于将电路板300、光收发组件400等器件安装到壳体中,由上壳体、下壳体形成光模块最外层的封装保护壳体;上壳体及下壳体一般采用金属材料,利于实现电磁屏蔽以及散热;一般不会将光模块的壳体做成一体部件,这样在装配电路板等器件时,定位部件、散热以及电磁屏蔽部件无法安装,也不利于生产自动化。
解锁部件203位于包裹腔体/下壳体202的外壁,用于实现光模块与上位机之间的固定连接,或解除光模块与上位机之间的固定连接。
解锁部件203具有与上位机笼子匹配的卡合部件;拉动解锁部件的末端可以在使解锁部件在外壁的表面相对移动;光模块插入上位机的笼子里,由解锁部件的卡合部件将光模块固定在上位机的笼子里;通过拉动解锁部件,解锁部件的卡合部件随之移动,进而改变卡合部件与上位机的连接关系,以解除光模块与上位机的卡合关系,从而可以将光模块从上位机的笼子里抽出。
电路板300上设置有电路走线、电子元件(如电容、电阻、三极管、MOS管)及芯片(如MCU、激光驱动芯片、限幅放大芯片、时钟数据恢复CDR、电源管理芯片、数据处理芯片DSP)等。
电路板300通过电路走线将光模块中的用电器件按照电路设计连接在一起,以实现供电、电信号传输及接地等电功能。
电路板300一般为硬性电路板,硬性电路板由于其相对坚硬的材质,还可以实现承载作用,如硬性电路板可以平稳的承载芯片;当光收发组件位于电路板上时,硬性电路板也可以提供平稳的承载;硬性电路板还可以插入上位机笼子中的电连接器中,具体地,在硬性电路板的一侧末端表面形成金属引脚/金手指,用于与电连接器连接;这些都是柔性电路板不便于实现的。
部分光模块中也会使用柔性电路板,作为硬性电路板的补充;柔性电路板一般与硬性电路板配合使用,如硬性电路板与光收发组件之间可以采用柔性电路板连接。
光收发组件包括光发射部件及光接收部件两部分,分别用于实现光信号的发射与光信号的接收。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发射部件及光接收部件结合在一起,形成光收发一体部件。
图5为本实施例中提供的电路板与光收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光收发组件包括光收发部件500、电隔离部件700以及光纤适配器800,其中,光收发部件500通过柔性板与电路板300电连接。图6为本实施例中提供的光收发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和6所示,光收发部件500包括光发射器501、光接收器502和圆方管体503。其中,圆方管体503用于承载光发射器501、光接收器502和光纤适配器800,其中,本实施例将光发射器501、光接收器502统称为光收发器。
在本实施例中,圆方管体503一般采用金属材料制成,以利于实现电磁屏蔽以及散热。圆方管体503上设置用于固定光发射器501和光接收器502第一管口,其中,为实现光模块双光路光信号的发射和接收,本实施例中的光发射器501和光接收器502各被配置为两个,为了降低收、发光路的干扰以及缩小器件体积,本实施例将光接收器502分别设置在圆方管体503两个相对的侧壁上,对于光发射器501的位置设计,本实施例将一个光发射器设置在圆方管体503端部、另一个光发射器与光接收器设置在同一侧壁上并靠近圆方管体503端部、即两个光发射器501靠近设置。光发射器501用于发射数据光信号,本实施例设计其为由管脚、管座和管帽三部分构成的Tx TOCAN(同轴封装发射器),其中,管座用于承载器件各种器件、如激光芯片、背光探测器等,管帽扣在管座上以实现各器件的保护,管脚通过管座与设置在管座上的器件连接。光发射器501与圆方管体503装配后,其管帽部分伸入在圆方管体503中、管帽部分伸入在圆方管体503管座与管脚置于圆方管体503的外侧。光接收器502用于接收数据电信号,本实施例也设计其为由管脚、管座和管帽三部分构成的设计为RxTOCAN(同轴封装接收器),其中,管座用于承载器件各种器件,管帽扣在管座上以实现各器件的保护,管脚通过管座与设置在管座上的器件连接。光接收器502与圆方管体503装配后,其管帽部分伸入在圆方管体503中,管座与管脚置于圆方管体503外侧。
为保证光发射器501、光接收器502与圆方管体503装配后的稳固性,光发射器501、光接收器502的管帽可以采用激光焊接的方式与圆方管体503焊接在一起,当然,也可以采用其它方式将两个器件焊接在一起。由于光发射器501、光接收器502的壳体通常采用金属材料制备,所以,光发射器501、光接收器502与圆方管体503是电气导通的。
光纤适配器800用于光模块与外部光纤的对接,其管体通常与光模块的壳体相接触,为实现电磁屏蔽,光纤适配器800的管体通常由金属材料制成或者其外壁由金属材料制成,所述光纤适配器800的管体与光模块壳体也是电气导通的。
电气导通并非表示一定加载有电,而是说明处于一种可以导通的状态;例如如果对外壳加载电,电会延伸至光纤适配器,当然正常使用情况下不会主动对外壳加载电。
为了实现与光纤适配器800的装配,如图5所示,在圆方管体503上,与装配光发射器501相对的一端上,还开设有一个第二管口5031,通过将光纤适配器800的端部通过插入该第二管口5031中,实现光纤适配器800与圆方管体503的装配。
基于上述光发射器501、光接收器502与圆方管体503的装配方式,为了实现光发射器501、光接收器502与光模块壳体之间的电气隔离,本实施例通过设置电隔离部件700,阻断光纤适配器800与圆方管体503之间的电气导通,进而可以达到光发射器501、光接收器502与光模块壳体之间的电气隔断的目的。
图7为本实施例中提供的光纤适配器与电隔离部件的分解剖面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实施例中提供的光纤适配器与电隔离部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实施例中提供的光纤适配器与电隔离部件装配后结构示意图。如图7至9所示,光纤适配器800包括适配器管体801和光纤插芯803。
其中,适配器管体801的外部设有法兰8013,在完成光收发组件的装配后,通过与法兰8013相匹配的法兰固定件,便可以实现将光收发组件固定到光模块的外壳上,当然,可以在适配器管体801的外部设置其它的固定结构、如螺钉等,来实将光收发组件固定到光模块的外壳上。
进一步的,在适配器管体801的一端部套设有电隔离部件700,电隔离部件700由非导电材料制成、当然也可以是其外壁、或者其与适配器管体801相接触的内壁由非导电材料制成、例如采用陶瓷、玻璃、塑料、电木和/或铁弗龙等非导电材料制作电隔离部件700,本实施例将电隔离部件700中不与适配器管体801相接触的壁称为其外壁。
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的适配器管体801中伸入圆方管体503内的部分包括隔离件承载部8011和固件承载部8012,其中,隔离件承载部8011用于设置电隔离部件700。为减小电隔离部件700与适配器管体801装配后的组件整体外径,以此缩小第二管口的内径,进而有助于减小圆方管体503的体积,以及。方便对电隔离部件700在适配器管体801上的安装位置的定位,本实施例设计隔离件承载部8011的外径小于固件承载部8012的外径,电隔离部件700的一端面抵接在隔离件承载部8011和固件承载部8012的台阶面,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也可以将隔离件承载部8011的外径设计为大于或等于固件承载部8012的外径。同时,设置电隔离部件700的外径大于固件承载部的外径。
图10为本实施例中提供的光纤适配器与圆方管体装配后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通过上述设计,便可以使适配器管体801中伸入圆方管体503内后,电隔离部件700的外壁与圆方管体503上的第二管口的内壁相接触,而固件承载部8012的外壁与圆方管体503上的第二管口的内壁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L1。另外,为保证光纤适配器800与圆方管体503装配后的牢固度,还可以在固件承载部8012的外壁与圆方管体503上的第二管口的内壁之间的间隙中填充非导电的胶水。利用上述设计,在实现适配器管体801的侧壁与圆方管体503的电气隔离的同时还可以保证器件的牢固度,另外,将电隔离部件700设置在适配器管体801的端部,与将电隔离部件700靠近适配器管体801上的法兰设计方式相比,在装配时,还可以利用电隔离部件700的阻挡作用,防止胶水流入圆方管体503内部所造成的对圆方管体503内其它器件的污染。
进一步的,为使适配器管体801中伸入圆方管体503上的第二管口内的端面与第二管口的内壁也是不接触的。图11为本实施例中提供的光收发部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10和11所示,本实施例将圆方管体503上的第二管口5031内壁设置为阶梯式结构,其侧壁由第一第二管口壁31a和第二第二管口壁31b两部分组成,第一第二管口壁31a和第二第二管口壁31b形成台阶结构,且电隔离部件700的厚度大于第一第二管口壁31a和第二第二管口壁31b之间的台阶高度,如图10所示,光纤适配器800与圆方管体503装配时,直接将电隔离部件700的端面与第一第二管口壁31a和第二第二管口壁31b之间的台阶面相抵接,这样,便可以保证适配器管体801中伸入第二管口5031内的端面与第二管口5031的内壁是相分离的,并且,通过上述设计第二管口5031的设计,还方便对适配器管体801装配位置的定位。
当然,为实现适配器管体801中伸入圆方管体503上的第二管口内的端面与第二管口的内壁相分离,除了对第二管口5031的结构进行设计外,还可以设计电隔离部件700凸出于适配器管体801的端头,即适配器管体801的端头被电隔离部件700包覆,这样,即使电隔离部件700的端部与第二管口5031的内壁相接触,适配器管体801的端面还是与第二管口5031的内壁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或者,也可以设置适配器管体801的端面与电隔离部件700的端面相平齐或凸出于电隔离部件700的端面,并通过控制适配器管体801中伸入圆方管体503的深度进行控制,只是该方式与上述两种方式相比,对安装过程带来一定的不便。
本实施例通过对光纤适配器800的结构设计,在光纤适配器800和圆方管体503装配后,电隔离部件700的外壁与圆方管体503上用于装配光纤适配器的第二管口的内壁相接触,可以实现对光纤适配器安装位置的定位。同时,适配器管体801中伸入该第二管口内的端面与第二管口的内壁相分离,进而,可以实现光纤适配器800与圆方管体503的电气隔离。进一步的,由于组装后的光收发组件400通过设置在适配器管体801上法兰固定到光模块的外壳上,所以可以实现圆方管体503上的TO管与光模块壳体之间的电气隔离。并且,不需要借助光纤插芯结构实现电气隔离,进而也不需要将光纤插芯进行加长,所以可以有效缩短整个光收发组件的长度。
由于本实施例中的光纤适配器800对穿过光纤的光纤插芯803的长度没有要求,为了实现对光纤插芯803和光纤插芯803中的光纤的保护、以及缩短整个光纤适配器的长度,本实施例还将光纤插芯803设置在适配器管体801的内部,其中,为了为保证光器件具有一定的回损值,光纤插芯803靠近圆方管体503内的光耦合端面一般被加工成一定角度的斜面。
图12为本实施例中提供的适配器管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基于上述光纤插芯803设置在适配器管体801的内部的结构,为便于对光纤插芯803的安装位置进行定位以及方便光纤插芯与外部的光纤对接,本实施例设置适配器管体801的内壁包括第一内壁面801a、第二内壁面801b和第三内壁面801c。其中,第一内壁面801a和第二内壁面801b形成阶梯结构,第二内壁面801b和第三内壁面801c形成阶梯结构。图13为本实施例中提供的光纤适配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13所示,陶瓷套筒804的外壁与第一内壁面801a相接触,并且,陶瓷套筒804的端面抵接在第一内壁面801a和第二内壁面801b之间的台阶面;陶瓷套筒804的一端套设在光纤插芯803上、另一端与金属套筒805相抵接;光纤插芯803中靠近圆方管体503端面抵接在第二内壁面801b和第三内壁面801c之间的台阶面。
图14为本实施例中提供的光收发组件与电路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将光纤插芯803设置在适配器管体801的内部,并且,光纤适配器与光收发组件直接相套接,为使光纤适配器与光收发组件可以实现光耦合,本实施例提供了内调焦的方式,以其中的一个光发射通路为例,光纤适配器插入到圆方管体503内,为了便于对光纤适配器位置的定位,可以设置电隔离部件700与圆方管体503的第二管口为过盈配合,然后,通过设置在电路板300上的激光驱动器件驱动光发射器501发出预设功率的光,通过调整准直透镜504的位置,使光发射器501发出的光转换为平行光,再调整聚焦透镜505的位置,以将上述平行光聚焦至光纤插芯803中光纤内,由于光纤的入光口径一般较小,因此,为保证光耦合效率,本实施例通过调整聚焦透镜505的位置,使聚焦透镜505的焦点位于光纤插芯803中光纤的端面附近。同理,对于其它的光发射器和光接收器也是类似的调整方式,只是需要说明的是,后续光耦合过程,若调整聚焦透镜505的位置已与光纤插芯803中光纤耦合好,后续无需再调整聚焦透镜505的位置,在完成各透镜与光纤适配器800的光耦合后,便可以通过胶水等将透镜与光纤适配器800固定住。通过上述设计,便可以在在不增长光纤适配器800的基础上,实现光收发组件与光模块壳体的电气隔离。
对于光纤适配器800的设计,除了上述设计结构外,还可以对其进行相应的结构变形,以对电隔离部件700的结构和位置变换为例。对图15为本实施例中提供的第二种电隔离部件与光纤适配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电隔离部件700靠近适配器管体801的法兰设计。图16为本实施例中提供的第三种电隔离部件与光纤适配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中在适配器管体801上设置多个电隔离部件700。图17为本实施例中提供的第四种电隔离部件与光纤适配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17所示,本实施例中将电隔离部件700的长度加长,光纤适配器中伸入圆方管体503的只有设置电隔离部件700的部分。图18为本实施例中提供的第五种电隔离部件与光纤适配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17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电隔离部件700由两个独立的第一子电隔离部件701和第二子电隔离部件702构成,在其它实施例中,还可以设计其由多个子电隔离部件构成。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是以光发射次组件和光接收次组件一起封装在金属外壳中制成光收发次组件为例,在具体实过程中还可以将两者独立封装,同时,圆方管体503的形状还可以设计为其它形状、如圆柱形。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需要说明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发明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发明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发明未发明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发明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申请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0)

1.一种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用于形成包裹腔体;
电路板,设置在所述包裹腔体内,用于承载器件;
光组件,与所述电路板连接,用于产生数据光信号/接收数据光信号;
所述光组件包括:
圆方管体,表面开设有第一管口和第二管口,用于承载光收发器和光纤适配器;
所述光收发器,伸入所述第一管口,其管壳与所述圆方管体电气导通;
所述光纤适配器,其端部伸入所述第二管口,所述端部的外壁与所述第二管口的内壁相分离;所述光纤适配器的管体与所述壳体电气导通;
电隔离部件,设置在所述光纤适配器的端部的外壁上,与所述第二管口的内壁相接触,用于将所述光纤适配器与所述圆方管体电气隔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适配器的端部包括:
隔离件承载部,用于设置所述电隔离部件;
固件承载部,其外径小于所述电隔离部件的外径;所述固件承载部的外壁与所述第二管口的内壁之间填充有绝缘胶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件承载部的外径小于所述固件承载部的外径,所述电隔离部件的一端面抵接在所述隔离件承载部与所述固件承载部之间的台阶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隔离部件凸出于所述光纤适配器的端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适配器的端头凸出于所述电隔离部件。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固件承载部外周缠绕有电磁屏蔽膜。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所述的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适配器还包括光纤插芯,所述光纤插芯设置在所述光纤适配器的管体内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插芯上还套设有陶瓷套筒;
所述光纤适配器的管体内壁包括第一内壁面、第二内壁面和第三内壁面;
所述第一内壁面与所述第二内壁面形成阶梯结构,所述陶瓷套筒的外壁与所述第一内壁面相接触,所述陶瓷套筒的端面抵接在所述第一内壁面与所述第二内壁面之间的台阶面;
所述第二内壁面与所述第三内壁面形成阶梯结构,所述光纤插芯的端面抵接在所述第二内壁面与所述第三内壁面之间的台阶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隔离部件与所述第二管口为过盈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隔离部件为圆环形结构,或者,所述电隔离部件由至少两个独立的子电隔离部件构成。
CN202010177651.3A 2020-03-13 2020-03-13 一种光模块 Withdrawn CN11123993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77651.3A CN111239932A (zh) 2020-03-13 2020-03-13 一种光模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77651.3A CN111239932A (zh) 2020-03-13 2020-03-13 一种光模块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39932A true CN111239932A (zh) 2020-06-05

Family

ID=708647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77651.3A Withdrawn CN111239932A (zh) 2020-03-13 2020-03-13 一种光模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239932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52842A1 (zh) * 2020-09-08 2022-03-17 青岛海信宽带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光模块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08033A (zh) * 2017-09-30 2018-01-19 武汉电信器件有限公司 一种光纤适配器结构
CN207516600U (zh) * 2017-12-07 2018-06-19 武汉宜鹏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通讯发射器件
CN109116485A (zh) * 2018-11-02 2019-01-01 青岛海信宽带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光接收次模块及光模块
CN110265836A (zh) * 2019-05-27 2019-09-20 杭州航天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带光电转换功能分离脱落连接器组件
CN110850533A (zh) * 2019-11-29 2020-02-28 深圳市力子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单纤四向光组件及光模块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08033A (zh) * 2017-09-30 2018-01-19 武汉电信器件有限公司 一种光纤适配器结构
CN207516600U (zh) * 2017-12-07 2018-06-19 武汉宜鹏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通讯发射器件
CN109116485A (zh) * 2018-11-02 2019-01-01 青岛海信宽带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光接收次模块及光模块
CN110265836A (zh) * 2019-05-27 2019-09-20 杭州航天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带光电转换功能分离脱落连接器组件
CN110850533A (zh) * 2019-11-29 2020-02-28 深圳市力子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单纤四向光组件及光模块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52842A1 (zh) * 2020-09-08 2022-03-17 青岛海信宽带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光模块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555811B (zh) 一种光模块
CN212647081U (zh) 一种光模块
CN112230349B (zh) 一种光模块
CN213302601U (zh) 一种光模块
CN112230350B (zh) 一种光模块
CN112965190A (zh) 一种光模块
CN111458811A (zh) 一种光模块
CN111061019A (zh) 一种光模块
CN110727064A (zh) 一种光模块
CN113253400A (zh) 一种光模块
CN214795312U (zh) 一种光模块
CN214704097U (zh) 一种光模块
CN214278492U (zh) 一种光模块
CN213091954U (zh) 一种光模块
CN114594555A (zh) 一种光模块
CN111239932A (zh) 一种光模块
CN110989103A (zh) 一种光模块
CN216248443U (zh) 一种光模块
CN112230347B (zh) 一种光模块
CN214954233U (zh) 一种光模块
CN214704098U (zh) 一种光模块
CN214278494U (zh) 一种光模块
CN213122369U (zh) 一种光模块
CN213122373U (zh) 一种光模块
CN113568112A (zh) 一种光模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