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46301A - 电子设备的壳体的制作方法、壳体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的壳体的制作方法、壳体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46301A
CN112746301A CN202010019332.XA CN202010019332A CN112746301A CN 112746301 A CN112746301 A CN 112746301A CN 202010019332 A CN202010019332 A CN 202010019332A CN 112746301 A CN112746301 A CN 1127463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or
middle frame
coloring
metal middle
color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01933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746301B (zh
Inventor
谭小兵
张友良
游玉霖
龚露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PCT/CN2020/102719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WO2021082535A1/zh
Publication of CN1127463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463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7463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4630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5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DPROCESSES FOR THE 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DUCTION OF COATINGS; ELECTROFORMING; APPARATUS THEREFOR
    • C25D11/00Electrolytic coating by surface reaction, i.e. forming conversion layers
    • C25D11/02Anodisation
    • C25D11/022Anodisation on selected surface area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KSOLDERING OR UNSOLDERING; WELDING; CLADDING OR PLATING BY SOLDERING OR WELDING; CUTTING BY APPLYING HEAT LOCALLY, e.g. FLAME CUTTING; WORKING BY LASER BEAM
    • B23K26/00Working by laser beam, e.g. welding, cutting or boring
    • B23K26/36Removing material
    • B23K26/362Laser etch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5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DPROCESSES FOR THE 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DUCTION OF COATINGS; ELECTROFORMING; APPARATUS THEREFOR
    • C25D11/00Electrolytic coating by surface reaction, i.e. forming conversion layers
    • C25D11/02Anodisation
    • C25D11/04Anodisation of aluminium or alloys based there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5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DPROCESSES FOR THE 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DUCTION OF COATINGS; ELECTROFORMING; APPARATUS THEREFOR
    • C25D11/00Electrolytic coating by surface reaction, i.e. forming conversion layers
    • C25D11/02Anodisation
    • C25D11/04Anodisation of aluminium or alloys based thereon
    • C25D11/12Anodising more than once, e.g. in different bath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5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DPROCESSES FOR THE 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DUCTION OF COATINGS; ELECTROFORMING; APPARATUS THEREFOR
    • C25D11/00Electrolytic coating by surface reaction, i.e. forming conversion layers
    • C25D11/02Anodisation
    • C25D11/04Anodisation of aluminium or alloys based thereon
    • C25D11/16Pretreatment, e.g. desmutt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5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DPROCESSES FOR THE 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DUCTION OF COATINGS; ELECTROFORMING; APPARATUS THEREFOR
    • C25D11/00Electrolytic coating by surface reaction, i.e. forming conversion layers
    • C25D11/02Anodisation
    • C25D11/04Anodisation of aluminium or alloys based thereon
    • C25D11/18After-treatment, e.g. pore-sealing
    • C25D11/24Chemical after-treatmen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5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DPROCESSES FOR THE 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DUCTION OF COATINGS; ELECTROFORMING; APPARATUS THEREFOR
    • C25D11/00Electrolytic coating by surface reaction, i.e. forming conversion layers
    • C25D11/02Anodisation
    • C25D11/04Anodisation of aluminium or alloys based thereon
    • C25D11/18After-treatment, e.g. pore-sealing
    • C25D11/24Chemical after-treatment
    • C25D11/246Chemical after-treatment for sealing layer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4Metal casing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Metallur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的壳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设备的壳体的制作方法、壳体及电子设备。该壳体包括金属中框,金属中框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用于与电子设备的显示屏的玻璃面板接触,该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对金属中框进行阳极氧化;对金属中框着色,着色后的金属中框的颜色为第二颜色;通过移印的方式对第一部分着色,着色后的第一部分的颜色为第一颜色,第一颜色和第二颜色不同,玻璃面板与第一部分接触的部分的外观颜色为第一颜色。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设备的壳体的制作方法通过移印的方式对第一部分着色,着色后的第一部分的颜色和玻璃面板与第一部分接触的部分的外观颜色相同,且二者均为第一颜色。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的壳体的制作方法、壳体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的壳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设备的壳体的制作方法、壳体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电子设备审美观的提高,如何让电子设备正面的玻璃面板和壳体(特别是金属中框)的外观效果巧妙地融为一体,尽量满足极致ID(Industrial Design,工业设计)需求,这对金属中框表面处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即需要考虑将金属中框与玻璃面板接触的部分的外观颜色做成一致。
因此,目前亟需一种新型电子设备的壳体的制作方法、壳体及电子设备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的壳体的制作方法、壳体及电子设备,以实现金属中框与玻璃面板接触的部分的外观颜色一致。
第一方面,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的壳体的制作方法,所述壳体包括金属中框,所述金属中框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用于与所述电子设备的显示屏的玻璃面板接触,所述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对所述金属中框进行阳极氧化;对所述金属中框着色,着色后的所述金属中框的颜色为第二颜色;通过移印的方式对所述第一部分着色,着色后的所述第一部分的颜色为第一颜色,所述第一颜色和所述第二颜色不同,所述玻璃面板与所述第一部分接触的部分的外观颜色为第一颜色。
可见,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设备的壳体的制作方法通过移印的方式对第一部分着色,着色后的第一部分的颜色和玻璃面板与第一部分接触的部分的外观颜色相同,且二者均为第一颜色;而且通过上述方式形成的金属中框表面外观效果更佳,第一颜色和第二颜色之间不存在段差,形成该金属中框的外观的工艺简单、加工成本低。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所述对所述第一部分着色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对着色后的所述第一部分烘干。为使第一颜色的颜料更好地附着在第二颜色表面,需要至少对第一部分进行烘干,当然对第一部分进行烘干的同时,也可以对第二部分进行烘干。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所述对着色后的所述第一部分烘干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对所述金属中框进行封孔。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所述对所述金属中框着色之后和所述对所述第一部分着色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对着色后的所述金属中框烘干。如此可以增加金属中框表面的耐腐蚀性和耐候性,还可以进一步提高色泽牢固度和耐晒度。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所述对所述金属中框进行阳极氧化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对所述金属中框进行抛光。通过抛光处理,可以使金属中框表面更加光亮、细致和平整。
第二方面,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的壳体的制作方法,所述壳体包括金属中框,所述金属中框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用于与所述电子设备的显示屏的玻璃面板接触,所述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至少对所述第二部分表面进行油墨遮蔽;对所述第一部分表面进行镭雕;对镭雕后的所述第一部分进行阳极氧化,对所述第一部分着色,着色后的所述第一部分的颜色为第一颜色,所述玻璃面板与所述第一部分接触的部分的外观颜色为第一颜色;对所述第二部分表面的油墨进行退除;对所述第二部分进行阳极氧化,对所述第二部分着色,着色后的所述第二部分的颜色为第二颜色,所述第一颜色和所述第二颜色不同。如此设置,使得金属中框表面外观效果更佳,第一颜色和第二颜色之间不存在段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对所述第一部分表面进行镭雕包括:通过二氧化碳镭雕机对所述第一部分表面进行镭雕。可以利用二氧化碳镭雕机将油墨遮蔽后的金属中框的第一部分表面进行镭雕,以将处于第一部分表面的油墨镭雕掉。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所述对所述第一部分表面进行镭雕之后和所述对所述第一部分进行阳极氧化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对所述第一部分进行抛光。通过抛光或精抛光处理,可以使第一部分表面更加光亮、细致和平整。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所述对所述第二部分表面的油墨进行退除之后和所述对所述第二部分进行阳极氧化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对所述第二部分进行抛光和/或超声波清洗。为使第二部分表面的油墨去除的更加充分,还可以对第二部分表面进行精抛光和/或超声波清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所述对所述第一部分着色之后和所述对所述第二部分表面的油墨进行退除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对所述第一部分进行封孔。如此可以增加第一部分表面的耐腐蚀性和耐候性,还可以进一步提高色泽牢固度和耐晒度。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所述对所述第二部分着色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对所述第二部分进行封孔。如此可以增加第二部分表面的耐腐蚀性和耐候性,还可以进一步提高色泽牢固度和耐晒度。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所述至少对所述第二部分表面进行油墨遮蔽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对所述金属中框进行抛光。通过抛光处理,可以使金属中框表面更加光亮、细致和平整。
第三方面,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的壳体的制作方法,所述壳体包括金属中框,所述金属中框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用于与所述电子设备的显示屏的玻璃面板接触,所述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至少对所述第一部分表面进行油墨遮蔽;对所述第二部分表面进行镭雕;对镭雕后的所述第二部分进行阳极氧化,对所述第二部分着色,着色后的所述第二部分的颜色为第二颜色;对所述第一部分表面的油墨进行退除;对所述第一部分进行阳极氧化,对所述第一部分着色,着色后的所述第一部分的颜色为第一颜色,所述第一颜色和所述第二颜色不同,所述玻璃面板与所述第一部分接触的部分的外观颜色为第一颜色。如此设置,使得金属中框表面外观效果更佳,第一颜色和第二颜色之间不存在段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对所述第二部分表面进行镭雕包括:通过二氧化碳镭雕机对所述第二部分表面进行镭雕。可以利用二氧化碳镭雕机将油墨遮蔽后的金属中框的第二部分表面进行镭雕,以将处于第二部分表面的油墨镭雕掉。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所述对所述第二部分表面进行镭雕之后和所述对所述第二部分进行阳极氧化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对所述第二部分进行抛光。通过抛光或精抛光处理,可以使第二部分表面更加光亮、细致和平整。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所述对所述第一部分表面的油墨进行退除之后和所述对所述第一部分进行阳极氧化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对所述第一部分进行抛光和/或超声波清洗。为使第一部分表面的油墨去除的更加充分,还可以对第一部分表面进行精抛光和/或超声波清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所述对所述第二部分着色之后和所述对所述第一部分表面的油墨进行退除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对所述第二部分进行封孔。如此可以增加第二部分表面的耐腐蚀性和耐候性,还可以进一步提高色泽牢固度和耐晒度。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所述对所述第一部分着色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对所述第一部分进行封孔。如此可以增加第一部分表面的耐腐蚀性和耐候性,还可以进一步提高色泽牢固度和耐晒度。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所述至少对所述第一部分表面进行油墨遮蔽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对所述金属中框进行抛光。通过抛光处理,可以使金属中框表面更加光亮、细致和平整。
第四方面,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的壳体的制作方法,所述壳体包括金属中框,所述金属中框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用于与所述电子设备的显示屏的玻璃面板接触,所述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对所述金属中框进行阳极氧化,对所述金属中框着色,着色后的所述金属中框的颜色为第一颜色,所述玻璃面板与所述第一部分接触的部分的外观颜色为第一颜色;至少对所述第一部分表面进行油墨遮蔽;
对所述第二部分表面进行镭雕;对镭雕后的所述第二部分进行阳极氧化,对所述第二部分着色,着色后的所述第二部分的颜色为第二颜色,所述第一颜色和所述第二颜色不同;对所述第一部分表面的油墨进行退除。如此设置,使得金属中框表面外观效果更佳,第一颜色和第二颜色之间不存在段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对所述第二部分表面进行镭雕包括:通过红光镭雕机对所述第二部分表面进行镭雕。红光镭雕机可以将第二部分表面的油墨、颜色层和氧化膜一同镭雕掉。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对所述第二部分表面进行镭雕包括:通过二氧化碳镭雕机对所述第二部分表面进行镭雕;在所述通过二氧化碳镭雕机对所述第二部分表面进行镭雕之后和步骤所述对所述第二部分进行阳极氧化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对所述第二部分表面的氧化膜进行退除。二氧化碳镭雕机只能将油墨和颜色层镭雕掉,但不能镭雕掉氧化膜。因此,此时可以通过利用碱液清洗的方式将氧化膜去掉,以对第二部分进行着色做准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所述对所述第二部分表面进行镭雕之后和所述对所述第二部分进行阳极氧化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对所述第二部分进行抛光。通过抛光或精抛光处理,可以使第二部分表面更加光亮、细致和平整。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所述对所述第一部分表面的油墨进行退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对所述第一部分进行抛光和/或超声波清洗。为使第一部分表面的油墨去除的更加充分,还可以对第一部分表面进行精抛光和/或超声波清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所述对所述金属中框着色之后和所述至少对所述第一部分表面进行油墨遮蔽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对所述金属中框进行封孔。如此可以增加金属中框表面的耐腐蚀性和耐候性,还可以进一步提高色泽牢固度和耐晒度。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所述对所述第二部分着色之后和所述对所述第一部分表面的油墨进行退除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对所述第二部分进行封孔。如此可以增加第二部分表面的耐腐蚀性和耐候性,还可以进一步提高色泽牢固度和耐晒度。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所述对所述金属中框进行阳极氧化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对所述金属中框进行抛光。通过抛光处理,可以使金属中框表面更加光亮、细致和平整。
第五方面,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的壳体的制作方法,所述壳体包括金属中框,所述金属中框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用于与所述电子设备的显示屏的玻璃面板接触,所述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对所述金属中框进行阳极氧化,对所述金属中框着色,着色后的所述金属中框的颜色为第二颜色;至少对所述第二部分表面进行油墨遮蔽;对所述第一部分表面进行镭雕;对镭雕后的所述第一部分进行阳极氧化,对所述第一部分着色,着色后的所述第一部分的颜色为第一颜色,所述玻璃面板与所述第一部分接触的部分的外观颜色为第一颜色,所述第一颜色和所述第二颜色不同;对所述第二部分表面的油墨进行退除。如此设置,使得金属中框表面外观效果更佳,第一颜色和第二颜色之间不存在段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对所述第一部分表面进行镭雕包括:通过红光镭雕机对所述第一部分表面进行镭雕。红光镭雕机可以将第二部分表面的油墨、颜色层和氧化膜一同镭雕掉。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对所述第一部分表面进行镭雕包括:通过二氧化碳镭雕机对所述第一部分表面进行镭雕;在所述通过二氧化碳镭雕机对所述第一部分表面进行镭雕之后和所述对所述第一部分进行阳极氧化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对所述第一部分表面的氧化膜进行退除。二氧化碳镭雕机只能将油墨和颜色层镭雕掉,但不能镭雕掉氧化膜。因此,此时可以通过利用碱液清洗的方式将氧化膜去掉,以对第一部分进行着色做准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所述对所述第一部分表面进行镭雕之后和所述对所述第一部分进行阳极氧化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对所述第一部分进行抛光。通过抛光或精抛光处理,可以使第一部分表面更加光亮、细致和平整。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所述对所述第二部分表面的油墨进行退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对所述第二部分进行抛光和/或超声波清洗。为使第二部分表面的油墨去除的更加充分,还可以对第二部分表面进行精抛光和/或超声波清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所述对所述金属中框着色之后和所述至少对所述第二部分表面进行油墨遮蔽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对所述金属中框进行封孔。如此可以增加金属中框表面的耐腐蚀性和耐候性,还可以进一步提高色泽牢固度和耐晒度。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所述对所述第一部分着色之后和所述对所述第二部分表面的油墨进行退除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对所述第一部分进行封孔。如此可以增加第一部分表面的耐腐蚀性和耐候性,还可以进一步提高色泽牢固度和耐晒度。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所述对所述金属中框进行阳极氧化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对所述金属中框进行抛光。通过抛光处理,可以使金属中框表面更加光亮、细致和平整。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壳体,所述壳体采用如上述所述的电子设备的壳体的制作方法制成。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如上述所述的壳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壳体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提供的壳体制作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图4中执行步骤S12后的壳体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中执行步骤S13后的壳体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4中执行步骤S13后的壳体和玻璃面板的局部分解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壳体制作方法的流程图;
图9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壳体制作方法的流程图;
图10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壳体制作方法的流程图;
图11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壳体制作方法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
1-金属中框;
11-第一部分;
12-第二部分;
2-玻璃面板。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除非另有规定或说明,术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连接”、“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本说明书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上”、“下”等方位词是以附图所示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此外,在上下文中,还需要理解的是,当提到一个元件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时,其不仅能够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
随着人们对智能电子设备审美观的提高,如何让电子设备正面的玻璃面板和壳体(特别是金属中框)的外观效果巧妙地融为一体,尽量满足极致ID(Industrial Design,工业设计)需求,这对金属中框表面处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即需要考虑将金属中框与玻璃面板接触的部分的外观颜色做成一致。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中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壳体,该壳体为电子设备的一部分,在一些实现方案中,该电子设备可以是手机、平板和可穿戴设备等。
如图1和图2所示,其为本申请中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壳体。该壳体包括金属中框1,金属中框1包括第一部分11和第二部分12,第一部分11可以具有第一颜色,第二部分12可以具有第二颜色,其中:
在一种实施例中,可以采用CNC(Computer Numerical Control,计算机数字控制)二次阳极的方案,即先对壳体(包括金属中框1)整体进行一次阳极氧化,然后再对整体进行第二颜色的着色,接着再把金属中框1与玻璃面板2接触的部分(即第一部分11)利用CNC将其附着的颜色层和氧化层铣掉,再对第一部分11进行二次阳极氧化,最后对第一部分11进行第一颜色的着色。可以知道的是,玻璃面板2与第一部分11接触的部分的外观颜色可以为第一颜色,例如在玻璃面板2的外周的内壁涂覆一层具有第一颜色的颜料,如此使玻璃面板2与第一部分11接触的部分的外观呈现第一颜色,即该接触部分的外观颜色为第一颜色。当对第一部分11进行第一颜色的着色后,如此可以实现金属中框1与玻璃面板2接触的部分的颜色一致。然而,在该实施例中,采用CNC加工的工艺可能导致金属中框1的外观效果不佳。例如,一方面可能因CNC铣掉一定厚度(例如0.2mm)而导致金属中框1表面外观出现段差,另一方面可能因CNC存在加工误差而导致金属中框1表面厚度薄厚不一。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部分11即金属中框1与玻璃面板2接触的部分,显示屏(图中未示出)通常具有玻璃面板2,其中显示屏可以是直面屏或曲面屏。例如对直面屏的电子设备而言,该第一部分11可以是金属中框1的上边框(可参见图3);再例如对于曲面屏的电子设备而言,该第一部分11可以是金属中框1的上四角,其中图1示出了一种应用于曲面屏手机的金属中框1,在此本申请对第一部分11具体是金属中框1的位置不进行限定,只要保证第一部分11是金属中框1与玻璃面板2接触的部分即可。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壳体可以指的是金属中框1,当然壳体还可以指的是金属中框1和底板形成的壳体,在此本申请仅对金属中框1如何实现双色效果进行讨论。
还可以理解的是,通常而言,为使电子设备正面的玻璃面板2和壳体(特别是金属中框1)的外观效果巧妙地融为一体,例如可以将金属中框1与玻璃面板2接触的部分的外观颜色做成黑色,使第一部分11与玻璃面板2接触部分的外观颜色一致,形成无边框视觉感,从而营造出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息屏美学”。也就是说,第一颜色可以是黑色,当然也可根据实际需求适应性地选择第一颜色的色彩,例如可以是其它单一颜色或复合颜色。而对于第二颜色而言,则也可根据实际需求适应性地选择第二颜色的色彩,例如可以是与第一颜色不同的单一颜色或复合颜色。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第一颜色通过移印的方式形成,第二颜色通过阳极氧化后再着色的方式形成,第一颜色设置于第二颜色表面。如此设置,使得金属中框1表面外观效果更佳,第一颜色和第二颜色之间不存在段差,而且形成该金属中框1的外观的工艺简单、加工成本低。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壳体的制作方法可以是:
S11、对金属中框1进行阳极氧化;
在一些实现方案中,金属中框1可以采用铝合金材料制成。对金属中框1进行电化学氧化,金属中框1在外加电流的作用下,使金属中框1表面形成一层氧化膜,进而使得金属中框1的耐蚀性、硬度、耐磨性、绝缘性、耐热性等均有大幅度提高。
在步骤S11之前,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包括对金属中框1进行抛光处理,当然也可以包括对金属中框1进行化学除油、水洗和抛光,在此本申请对步骤S11之前的步骤不进行具体限定。通过抛光处理,可以使金属中框1表面更加光亮、细致和平整。
S12、对金属中框1着色,着色后的金属中框1的颜色为第二颜色;
金属中框1的氧化膜表面由多孔层构成,其比表面积(比表面积是指单位质量物料所具有的总面积)大,因此可以较为容易地吸附染料和有色物质,以提高其装饰性和耐磨性。其中,对氧化膜着色的方式可以是化学着色、电解着色和整体着色,在此本申请对金属中框1具体的着色方式不进行具体限定。化学着色也称吸附着色,由于阳极氧化膜孔隙率高、吸附能力强、易着色的特点,此种着色法的上色速度快,操作简单方便,颜色特别丰富而色泽鲜艳。电解着色是以硫酸透明阳极氧化膜为基础,在含金属盐的溶液中用直流或交流进行的着色处理,电解着色耐磨、耐蚀、耐光。整体着色也称自然着色,但是该方法能耗大、成本高、色种有限。在一些实现方案中,可以将经过阳极氧化后的金属中框1整体放入电解液槽中,以使金属中框1表面颜色形成第二颜色(可参见图5)。
S13、通过移印的方式对第一部分11着色,着色后的第一部分的颜色为第一颜色;
在一些实现方案中,例如可以通过附着有第一颜色的胶辊对第一部分11进行移印,以使第一部分11表面的第二颜色被第一颜色覆盖,进而使得第一部分11能够显示出第一颜色(可参见图6),从而使得金属中框1实现了双色效果,且实现了更佳的金属中框1的外观效果。如图7所示,着色后的金属中框1的第一部分11的颜色和玻璃面板2与第一部分11接触的部分的外观颜色相同,例如可以都是黑色。可以理解的是,玻璃面板2与第一部分11接触的部分的颜料可以采用黑色油墨。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第一部分11的第一颜色是通过移印的方式实现的,因此第一颜色的颜料在移印后附着在第二颜色表面的附着力可能不强,从而可能影响后续的封孔效果。所以,为使第一颜色的颜料更好地附着在第二颜色表面,需要至少对第一部分11进行烘干,当然对第一部分11进行烘干的同时,也可以对第二部分12进行烘干。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当金属中框1进行第二颜色的着色时,如果金属中框1采用的是电解着色的着色方式,在通电的环境下,金属离子被还原,以胶态粒子的状态沉积在氧化膜孔隙中,此种着色方式金属胶态粒子可以进入到微孔的底部;如果金属中框1采用的是化学着色的着色方式,有机染料一般吸附在微孔的孔口,很难进入微孔的底部,从而影响了微孔的封闭,使封孔质量很难达到理想水平。因此,当金属中框1采用的是电解着色的着色方式时,需要至少对第一部分11的第一颜色的颜料进行烘干,即对移印后的第一颜色的颜料进行烘干,或对移印后的第一颜色的颜色和对第二部分12的第二颜色的颜料进行烘干;当金属中框1采用的是化学着色的着色方式时,可以先对金属中框1的第二颜色的颜料进行烘干,以增大第二颜色的颜料附着力,然后对移印后的第一颜色的颜料进行再次烘干。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对已经烘干的金属中框1可以进行封孔处理,以增加金属中框1表面的耐腐蚀性和耐候性,还可以进一步提高色泽牢固度和耐晒度。在一些实现方案中,着色后的封孔方法可以是水合封孔、无机盐溶液封孔或透明有机涂层封孔,在此本申请对封孔的方法不进行具体限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对已经烘干的金属中框1还可以利用除灰剂进行除尘处理,以增加金属中框1的干净度。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第一颜色通过阳极氧化后再着色的方式形成,第二颜色通过阳极氧化后再着色的方式形成,第一颜色和第二颜色形成的步骤包括:至少对第二部分12表面进行油墨遮蔽;对第一部分11表面进行镭雕;对第一部分11进行阳极氧化,并进行第一颜色的着色;对第二部分12表面的油墨进行退除;对第二部分12进行阳极氧化,并进行第二颜色的着色。如此设置,使得金属中框1表面外观效果更佳,第一颜色和第二颜色之间不存在段差。
如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壳体的制作方法可以是:
S21、至少对第二部分12表面进行油墨遮蔽;
在一些实现方案中,可以对第二部分12表面进行油墨遮蔽,也可以对金属中框1表面进行油墨遮蔽,以对第一部分11进行第一颜色的着色做准备。这是因为由油墨遮蔽的部分,不会再次被电解着色,从而利用油墨遮蔽的步骤使第一部分11和第二部分12的着色步骤分开。
在步骤S21之前,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包括对金属中框1进行抛光处理,当然也可以包括对金属中框1进行化学除油、水洗和抛光,在此本申请对步骤S21之前的步骤不进行具体限定。通过抛光处理,可以使金属中框1表面更加光亮、细致和平整。
S22、对第一部分11表面进行镭雕;
在一些实现方案中,可以利用镭雕机将油墨遮蔽后的金属中框1的第一部分11表面进行镭雕,以将处于第一部分11表面的油墨镭雕掉。由于喷洒油墨时,不能很好地控制油墨的喷洒区域,但需要至少油墨遮蔽的区域大于等于第二部分12,这就可能造成有一些油墨会喷洒到第一部分11表面,因此步骤S22需要对喷洒到第一部分11的油墨进行镭雕。
在一些实现方案中,镭雕机可以选用二氧化碳镭雕机,二氧化碳镭雕机采用红外光波段、10.64μm的气体激光器,将二氧化碳气体充入高压放电管中产生辉光放电,使气体分子释放出激光,将激光能量放大后就形成对材料加工的激光束,激光束使被加工体表面气化达到雕刻的目的。
S23、对镭雕后的第一部分11进行阳极氧化,对第一部分11着色,着色后的第一部分11的颜色为第一颜色;
在一些实现方案中,金属中框1可以采用铝合金材料制成。由于此时第二部分12被油墨遮蔽,因此只能对第一部分11进行电化学氧化,金属中框1在外加电流的作用下,使第一部分11表面形成一层氧化膜,进而使得第一部分11的耐蚀性、硬度、耐磨性、绝缘性、耐热性等均有大幅度提高。
第一部分11的氧化膜表面由多孔层构成,其比表面积大,因此可以较为容易地吸附染料和有色物质,以提高其装饰性和耐磨性。其中,对氧化膜着色的方式可以是化学着色、电解着色和整体着色,在此本申请对第一部分11具体的着色方式不进行具体限定。其中,上文对化学着色和电解着色的区别已经进行了说明,在此不再进行赘述。在一些实现方案中,可以将经过阳极氧化后的金属中框1整体放入电解液槽中,以使第一部分11表面颜色形成第一颜色。
在步骤S23之前,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包括对第一部分11进行抛光处理,在一些实现方案中可以是精抛光。通过抛光或精抛光处理,可以使第一部分11表面更加光亮、细致和平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对着色后的第一部分11可以进行封孔处理,以增加第一部分11表面的耐腐蚀性和耐候性,还可以进一步提高色泽牢固度和耐晒度。在一些实现方案中,着色后的封孔方法可以是水合封孔、无机盐溶液封孔或透明有机涂层封孔,在此本申请对封孔的方法不进行具体限定。
S24、对第二部分12表面的油墨进行退除;
在一些实现方案中,可以利用用于退除油墨的有机溶剂将第二部分12表面的油墨进行退除。可以理解的是,为使第二部分12表面的油墨去除的更加充分,还可以对第二部分12表面进行精抛光和/或超声波清洗。
S25、对第二部分12进行阳极氧化,对第二部分12着色,着色后的第二部分12的颜色为第二颜色;
由于此时第一部分11已经附着第一颜色,因此对金属中框1在此进行电解着色时,第一部分11不会被再次上色。也就是说,此时第二部分12会进行电化学氧化,金属中框1在外加电流的作用下,使第二部分12表面形成一层氧化膜,进而使得第二部分12的耐蚀性、硬度、耐磨性、绝缘性、耐热性等均有大幅度提高。
第二部分12的氧化膜表面由多孔层构成,其比表面积大,因此可以较为容易地吸附染料和有色物质,以提高其装饰性和耐磨性。其中,对氧化膜着色的方式可以是化学着色、电解着色和整体着色,在此本申请对第二部分12具体的着色方式不进行具体限定。其中,上文对化学着色和电解着色的区别已经进行了说明,在此不再进行赘述。在一些实现方案中,可以将经过阳极氧化后的金属中框1整体放入电解液槽中,以使第二部分12表面颜色形成第二颜色。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对着色后的第二部分12可以进行封孔处理,以增加第二部分12表面的耐腐蚀性和耐候性,还可以进一步提高色泽牢固度和耐晒度。在一些实现方案中,着色后的封孔方法可以是水合封孔、无机盐溶液封孔或透明有机涂层封孔,在此本申请对封孔的方法不进行具体限定。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第一颜色通过阳极氧化后再着色的方式形成,第二颜色通过阳极氧化后再着色的方式形成,第一颜色和第二颜色形成的步骤包括:至少对第一部分11表面进行油墨遮蔽;对第二部分12表面进行镭雕;对第二部分12进行阳极氧化,并进行第二颜色的着色;对第一部分11表面的油墨进行退除;对第一部分11进行阳极氧化,并进行第一颜色的着色。如此设置,使得金属中框1表面外观效果更佳,第一颜色和第二颜色之间不存在段差。
如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壳体的制作方法可以是:
S31、至少对第一部分11表面进行油墨遮蔽;
在一些实现方案中,可以对第一部分11表面进行油墨遮蔽,也可以对金属中框1表面进行油墨遮蔽,以对第二部分12进行第二颜色的着色做准备。这是因为由油墨遮蔽的部分,不会再次被电解着色,从而利用油墨遮蔽的步骤使第一部分11和第二部分12的着色步骤分开。
在步骤S31之前,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包括对金属中框1进行抛光处理,当然也可以包括对金属中框1进行化学除油、水洗和抛光,在此本申请对步骤S31之前的步骤不进行具体限定。通过抛光处理,可以使金属中框1表面更加光亮、细致和平整。
S32、对第二部分12表面进行镭雕;
在一些实现方案中,可以利用镭雕机将油墨遮蔽后的金属中框1的第二部分12表面进行镭雕,以将处于第二部分12表面的油墨镭雕掉。由于喷洒油墨时,不能很好地控制油墨的喷洒区域,但需要至少油墨遮蔽的区域大于等于第一部分11,这就可能造成有一些油墨会喷洒到第二部分12表面,因此步骤S32需要对喷洒到第二部分12的油墨进行镭雕。
在一些实现方案中,镭雕机可以选用二氧化碳镭雕机,二氧化碳镭雕机采用红外光波段、10.64μm的气体激光器,将二氧化碳气体充入高压放电管中产生辉光放电,使气体分子释放出激光,将激光能量放大后就形成对材料加工的激光束,激光束使被加工体表面气化达到雕刻的目的。
S33、对镭雕后的第二部分12进行阳极氧化,对第二部分12着色,着色后的第二部分12的颜色为第二颜色;
在一些实现方案中,金属中框1可以采用铝合金材料制成。由于此时第一部分11被油墨遮蔽,因此只能对第二部分12进行电化学氧化,金属中框1在外加电流的作用下,使第二部分12表面形成一层氧化膜,进而使得第二部分12的耐蚀性、硬度、耐磨性、绝缘性、耐热性等均有大幅度提高。
第二部分12的氧化膜表面由多孔层构成,其比表面积大,因此可以较为容易地吸附染料和有色物质,以提高其装饰性和耐磨性。其中,对氧化膜着色的方式可以是化学着色、电解着色和整体着色,在此本申请对第二部分12具体的着色方式不进行具体限定。其中,上文对化学着色和电解着色的区别已经进行了说明,在此不再进行赘述。在一些实现方案中,可以将经过阳极氧化后的金属中框1整体放入电解液槽中,以使第二部分12表面颜色形成第二颜色。
在步骤S33之前,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包括对第二部分12进行抛光处理,在一些实现方案中可以是精抛光。通过抛光或精抛光处理,可以使第一部分11表面更加光亮、细致和平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对着色后的第二部分12可以进行封孔处理,以增加第二部分12表面的耐腐蚀性和耐候性,还可以进一步提高色泽牢固度和耐晒度。在一些实现方案中,着色后的封孔方法可以是水合封孔、无机盐溶液封孔或透明有机涂层封孔,在此本申请对封孔的方法不进行具体限定。
S34、对第一部分11表面的油墨进行退除;
在一些实现方案中,可以利用用于退除油墨的有机溶剂将第一部分11表面的油墨进行退除。可以理解的是,为使第一部分11表面的油墨去除的更加充分,还可以对第一部分11表面进行精抛光和/或超声波清洗。
S35、对第一部分11进行阳极氧化,对第一部分11着色,着色后的第一部分11的颜色为第一颜色;
由于此时第二部分12已经附着第二颜色,因此对金属中框1在此进行电解着色时,第二部分12不会被再次上色。也就是说,此时第一部分11会进行电化学氧化,金属中框1在外加电流的作用下,使第一部分11表面形成一层氧化膜,进而使得第一部分11的耐蚀性、硬度、耐磨性、绝缘性、耐热性等均有大幅度提高。
第一部分11的氧化膜表面由多孔层构成,其比表面积大,因此可以较为容易地吸附染料和有色物质,以提高其装饰性和耐磨性。其中,对氧化膜着色的方式可以是化学着色、电解着色和整体着色,在此本申请对第一部分11具体的着色方式不进行具体限定。其中,上文对化学着色和电解着色的区别已经进行了说明,在此不再进行赘述。在一些实现方案中,可以将经过阳极氧化后的金属中框1整体放入电解液槽中,以使第一部分11表面颜色形成第一颜色。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对着色后的第一部分11可以进行封孔处理,以增加第一部分11表面的耐腐蚀性和耐候性,还可以进一步提高色泽牢固度和耐晒度。在一些实现方案中,着色后的封孔方法可以是水合封孔、无机盐溶液封孔或透明有机涂层封孔,在此本申请对封孔的方法不进行具体限定。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第一颜色通过阳极氧化后再着色的方式形成,第二颜色通过阳极氧化后再着色的方式形成,第一颜色和第二颜色形成的步骤包括:对金属中框1进行阳极氧化,并进行第一颜色的着色;至少对第一部分11表面进行油墨遮蔽;对第二部分12表面进行镭雕;对第二部分12进行阳极氧化,并进行第二颜色的着色;对第一部分11表面的油墨进行退除。如此设置,使得金属中框1表面外观效果更佳,第一颜色和第二颜色之间不存在段差。
如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壳体的制作方法可以是:
S41、对金属中框1进行阳极氧化,对金属中框1着色,着色后的金属中框1的颜色为第一颜色;
在一些实现方案中,金属中框1可以采用铝合金材料制成。对金属中框1进行电化学氧化,金属中框1在外加电流的作用下,使金属中框1表面形成一层氧化膜,进而使得金属中框1的耐蚀性、硬度、耐磨性、绝缘性、耐热性等均有大幅度提高。
金属中框1的氧化膜表面由多孔层构成,其比表面积大,因此可以较为容易地吸附染料和有色物质,以提高其装饰性和耐磨性。其中,对氧化膜着色的方式可以是化学着色、电解着色和整体着色,在此本申请对金属中框1具体的着色方式不进行具体限定。其中,上文对化学着色和电解着色的区别已经进行了说明,在此不再进行赘述。在一些实现方案中,可以将经过阳极氧化后的金属中框1整体放入电解液槽中,以使金属中框1表面颜色形成第一颜色。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对着色后的金属中框1可以进行封孔处理,以增加金属中框1表面的耐腐蚀性和耐候性,还可以进一步提高色泽牢固度和耐晒度。在一些实现方案中,着色后的封孔方法可以是水合封孔、无机盐溶液封孔或透明有机涂层封孔,在此本申请对封孔的方法不进行具体限定。
在步骤S41之前,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包括对金属中框1进行抛光处理,通过抛光处理,可以使金属中框1表面更加光亮、细致和平整。
S42、至少对第一部分11表面进行油墨遮蔽;
在一些实现方案中,可以对第一部分11表面进行油墨遮蔽,也可以对金属中框1表面进行油墨遮蔽,以对第二部分12进行第二颜色的着色做准备。这是因为由油墨遮蔽的部分,不会再次被电解着色,从而利用油墨遮蔽的步骤使第一部分11和第二部分12的着色步骤分开。
S43、对第二部分12表面进行镭雕;
在一些实现方案中,可以利用镭雕机将油墨遮蔽后的金属中框1的第二部分12表面进行镭雕,以将处于第二部分12表面的油墨、颜色层和氧化膜一同镭雕掉,否则不能实现后续对第二部分12着色。由于喷洒油墨时,不能很好地控制油墨的喷洒区域,但需要至少油墨遮蔽的区域大于等于第一部分11,这就可能造成有一些油墨会喷洒到第二部分12表面,因此步骤S43在对第二部分12表面颜色层和氧化膜镭雕时,也需要对喷洒到第二部分12的油墨进行镭雕。
在一些实现方案中,镭雕机可以选用红光镭雕机,通过红光镭雕机发生的红光激光束的光能,可以镭雕掉第二部分12的氧化膜,即能够将第二部分12表面的油墨、颜色层和氧化膜一同镭雕掉。在本实施方式中,红光镭雕机发出的红光频率较小、光子能量较小,在镭雕处理过程中,能够降低对工件表面的破坏,从而利于保证第二次阳极氧化处理之后的工件表面的视觉效果。但是,相比采用二氧化碳镭雕机,采用红光镭雕机会存在轻微段差(例如10μm)。即便如此,此种方式形成金属中框1的外观效果仍然比相关技术中采用CNC工艺形成金属中框1的外观效果好。
在另一些实现方案中,镭雕机也可以选用二氧化碳镭雕机,二氧化碳镭雕机只能将油墨和颜色层镭雕掉,但不能镭雕掉氧化膜。因此,此时可以通过利用碱液清洗的方式将氧化膜去掉,以对第二部分12进行着色做准备。
S44、对镭雕后的第二部分12进行阳极氧化,对第二部分12着色,着色后的第二部分12的颜色为第二颜色;
由于此时第一部分11已经附着第一颜色和油墨,因此对金属中框1在此进行电解着色时,第一部分11不会被再次上色。也就是说,此时第二部分12会进行电化学氧化,金属中框1在外加电流的作用下,使第二部分12表面形成一层氧化膜,进而使得第二部分12的耐蚀性、硬度、耐磨性、绝缘性、耐热性等均有大幅度提高。
第二部分12的氧化膜表面由多孔层构成,其比表面积大,因此可以较为容易地吸附染料和有色物质,以提高其装饰性和耐磨性。其中,对氧化膜着色的方式可以是化学着色、电解着色和整体着色,在此本申请对第二部分12具体的着色方式不进行具体限定。其中,上文对化学着色和电解着色的区别已经进行了说明,在此不再进行赘述。在一些实现方案中,可以将经过阳极氧化后的金属中框1整体放入电解液槽中,以使第二部分12表面颜色形成第二颜色。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对着色后的第二部分12可以进行封孔处理,以增加第二部分12表面的耐腐蚀性和耐候性,还可以进一步提高色泽牢固度和耐晒度。在一些实现方案中,着色后的封孔方法可以是水合封孔、无机盐溶液封孔或透明有机涂层封孔,在此本申请对封孔的方法不进行具体限定。
在步骤S44之前,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包括对第二部分12进行抛光处理,在一些实现方案中可以是精抛光。通过抛光或精抛光处理,可以使第二部分12表面更加光亮、细致和平整。
S45、对第一部分11表面的油墨进行退除;
在一些实现方案中,可以利用用于退除油墨的有机溶剂将第一部分11表面的油墨进行退除。可以理解的是,为使第一部分11表面的油墨去除的更加充分,还可以对第一部分11表面进行精抛光和/或超声波清洗。
需要说明的是,在此实施例中,第一部分11已经附着第一颜色和油墨,在对金属中框1在此进行电解着色时,第一部分11不会被再次上色。因此,步骤S45可以在步骤S44之前执行,即可以先执行步骤S45,再执行步骤S44,本申请对步骤S44和步骤S45执行的先后顺序不进行具体限定。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第一颜色通过阳极氧化后再着色的方式形成,第二颜色通过阳极氧化后再着色的方式形成,第一颜色和第二颜色形成的步骤包括:对金属中框1进行阳极氧化,并进行第二颜色的着色;至少对第二部分12表面进行油墨遮蔽;对第一部分11表面进行镭雕;对第一部分11进行阳极氧化,并进行第一颜色的着色;对第二部分12表面的油墨进行退除。如此设置,使得金属中框1表面外观效果更佳,第一颜色和第二颜色之间不存在段差。
如图10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壳体的制作方法可以是:
S51、对金属中框1进行阳极氧化,对金属中框1着色,着色后的金属中框1的颜色为第二颜色;
在一些实现方案中,金属中框1可以采用铝合金材料制成。对金属中框1进行电化学氧化,金属中框1在外加电流的作用下,使金属中框1表面形成一层氧化膜,进而使得金属中框1的耐蚀性、硬度、耐磨性、绝缘性、耐热性等均有大幅度提高。
金属中框1的氧化膜表面由多孔层构成,其比表面积大,因此可以较为容易地吸附染料和有色物质,以提高其装饰性和耐磨性。其中,对氧化膜着色的方式可以是化学着色、电解着色和整体着色,在此本申请对金属中框1具体的着色方式不进行具体限定。其中,上文对化学着色和电解着色的区别已经进行了说明,在此不再进行赘述。在一些实现方案中,可以将经过阳极氧化后的金属中框1整体放入电解液槽中,以使金属中框1表面颜色形成第二颜色。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对着色后的金属中框1可以进行封孔处理,以增加金属中框1表面的耐腐蚀性和耐候性,还可以进一步提高色泽牢固度和耐晒度。在一些实现方案中,着色后的封孔方法可以是水合封孔、无机盐溶液封孔或透明有机涂层封孔,在此本申请对封孔的方法不进行具体限定。
在步骤S51之前,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包括对金属中框1进行抛光处理,通过抛光处理,可以使金属中框1表面更加光亮、细致和平整。
S52、至少对第二部分12表面进行油墨遮蔽;
在一些实现方案中,可以对第二部分12表面进行油墨遮蔽,也可以对金属中框1表面进行油墨遮蔽,以对第一部分11进行第一颜色的着色做准备。这是因为由油墨遮蔽的部分,不会再次被电解着色,从而利用油墨遮蔽的步骤使第一部分11和第二部分12的着色步骤分开。
S53、对第一部分11表面进行镭雕;
在一些实现方案中,可以利用镭雕机将油墨遮蔽后的金属中框1的第一部分11表面进行镭雕,以将处于第一部分11表面的油墨、颜色层和氧化膜一同镭雕掉,否则不能实现后续对第一部分11着色。由于喷洒油墨时,不能很好地控制油墨的喷洒区域,但需要至少油墨遮蔽的区域大于等于第二部分12,这就可能造成有一些油墨会喷洒到第一部分11表面,因此步骤S53在对第一部分11表面颜色层和氧化膜镭雕时,也需要对喷洒到第一部分11的油墨进行镭雕。
在一些实现方案中,镭雕机可以选用红光镭雕机,通过红光镭雕机发生的红光激光束的光能,可以镭雕掉第二部分12的氧化膜,即能够将第二部分12表面的油墨、颜色层和氧化膜一同镭雕掉。在本实施方式中,红光镭雕机发出的红光频率较小、光子能量较小,在镭雕处理过程中,能够降低对工件表面的破坏,从而利于保证第二次阳极氧化处理之后的工件表面的视觉效果。但是,相比采用二氧化碳镭雕机,采用红光镭雕机会存在轻微段差(例如10μm)。即便如此,此种方式形成金属中框1的外观效果仍然比相关技术中采用CNC工艺形成金属中框1的外观效果好。
在另一些实现方案中,镭雕机也可以选用二氧化碳镭雕机,二氧化碳镭雕机只能将油墨和颜色层镭雕掉,但不能镭雕掉氧化膜。因此,此时可以通过利用碱液清洗的方式将氧化膜去掉,以对第一部分11进行着色做准备。
S54、对镭雕后的第一部分11进行阳极氧化,对第一部分11着色,着色后的第一部分11的颜色为第一颜色;
由于此时第二部分12已经附着第二颜色和油墨,因此对金属中框1在此进行电解着色时,第二部分12不会被再次上色。也就是说,此时第一部分11会进行电化学氧化,金属中框1在外加电流的作用下,使第一部分11表面形成一层氧化膜,进而使得第一部分11的耐蚀性、硬度、耐磨性、绝缘性、耐热性等均有大幅度提高。
第一部分11的氧化膜表面由多孔层构成,其比表面积大,因此可以较为容易地吸附染料和有色物质,以提高其装饰性和耐磨性。其中,对氧化膜着色的方式可以是化学着色、电解着色和整体着色,在此本申请对第一部分11具体的着色方式不进行具体限定。其中,上文对化学着色和电解着色的区别已经进行了说明,在此不再进行赘述。在一些实现方案中,可以将经过阳极氧化后的金属中框1整体放入电解液槽中,以使第一部分11表面颜色形成第一颜色。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对着色后的第一部分11可以进行封孔处理,以增加第一部分11表面的耐腐蚀性和耐候性,还可以进一步提高色泽牢固度和耐晒度。在一些实现方案中,着色后的封孔方法可以是水合封孔、无机盐溶液封孔或透明有机涂层封孔,在此本申请对封孔的方法不进行具体限定。
在步骤S54之前,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包括对第一部分11进行抛光处理,在一些实现方案中可以是精抛光。通过抛光或精抛光处理,可以使第一部分11表面更加光亮、细致和平整。
S55、对第二部分12表面的油墨进行退除;
在一些实现方案中,可以利用用于退除油墨的有机溶剂将第二部分12表面的油墨进行退除。可以理解的是,为使第二部分12表面的油墨去除的更加充分,还可以对第二部分12表面进行精抛光和/或超声波清洗。
需要说明的是,在此实施例中,第二部分12已经附着第二颜色和油墨,在对金属中框1在此进行电解着色时,第二部分12不会被再次上色。因此,步骤S55可以在步骤S54之前执行,即可以先执行步骤S55,再执行步骤S54,本申请对步骤S54和步骤S55执行的先后顺序不进行具体限定。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壳体的制作方法、壳体及电子设备,实现了金属中框1表面外观效果更佳,第一颜色和第二颜色之间不存在段差的有益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8)

1.一种电子设备的壳体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金属中框,所述金属中框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用于与所述电子设备的显示屏的玻璃面板接触,所述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对所述金属中框进行阳极氧化;
对所述金属中框着色,着色后的所述金属中框的颜色为第二颜色;
通过移印的方式对所述第一部分着色,着色后的所述第一部分的颜色为第一颜色,所述第一颜色和所述第二颜色不同,所述玻璃面板与所述第一部分接触的部分的外观颜色为第一颜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的壳体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对所述第一部分着色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着色后的所述第一部分烘干。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的壳体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对着色后的所述第一部分烘干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所述金属中框进行封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的壳体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对所述金属中框着色之后和所述对所述第一部分着色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着色后的所述金属中框烘干。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壳体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对所述金属中框进行阳极氧化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所述金属中框进行抛光。
6.一种电子设备的壳体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金属中框,所述金属中框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用于与所述电子设备的显示屏的玻璃面板接触,所述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至少对所述第二部分表面进行油墨遮蔽;
对所述第一部分表面进行镭雕;
对镭雕后的所述第一部分进行阳极氧化,对所述第一部分着色,着色后的所述第一部分的颜色为第一颜色,所述玻璃面板与所述第一部分接触的部分的外观颜色为第一颜色;
对所述第二部分表面的油墨进行退除;
对所述第二部分进行阳极氧化,对所述第二部分着色,着色后的所述第二部分的颜色为第二颜色,所述第一颜色和所述第二颜色不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的壳体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第一部分表面进行镭雕包括:
通过二氧化碳镭雕机对所述第一部分表面进行镭雕。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的壳体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对所述第一部分表面进行镭雕之后和所述对所述第一部分进行阳极氧化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所述第一部分进行抛光。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的壳体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对所述第二部分表面的油墨进行退除之后和所述对所述第二部分进行阳极氧化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所述第二部分进行抛光和/或超声波清洗。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的壳体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对所述第一部分着色之后和所述对所述第二部分表面的油墨进行退除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所述第一部分进行封孔。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的壳体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对所述第二部分着色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所述第二部分进行封孔。
12.一种电子设备的壳体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金属中框,所述金属中框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用于与所述电子设备的显示屏的玻璃面板接触,所述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至少对所述第一部分表面进行油墨遮蔽;
对所述第二部分表面进行镭雕;
对镭雕后的所述第二部分进行阳极氧化,对所述第二部分着色,着色后的所述第二部分的颜色为第二颜色;
对所述第一部分表面的油墨进行退除;
对所述第一部分进行阳极氧化,对所述第一部分着色,着色后的所述第一部分的颜色为第一颜色,所述第一颜色和所述第二颜色不同,所述玻璃面板与所述第一部分接触的部分的外观颜色为第一颜色。
13.一种电子设备的壳体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金属中框,所述金属中框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用于与所述电子设备的显示屏的玻璃面板接触,所述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对所述金属中框进行阳极氧化,对所述金属中框着色,着色后的所述金属中框的颜色为第一颜色,所述玻璃面板与所述第一部分接触的部分的外观颜色为第一颜色;
至少对所述第一部分表面进行油墨遮蔽;
对所述第二部分表面进行镭雕;
对镭雕后的所述第二部分进行阳极氧化,对所述第二部分着色,着色后的所述第二部分的颜色为第二颜色,所述第一颜色和所述第二颜色不同;
对所述第一部分表面的油墨进行退除。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子设备的壳体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第二部分表面进行镭雕包括:
通过红光镭雕机对所述第二部分表面进行镭雕。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子设备的壳体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第二部分表面进行镭雕包括:
通过二氧化碳镭雕机对所述第二部分表面进行镭雕;
在所述通过二氧化碳镭雕机对所述第二部分表面进行镭雕之后和所述对镭雕后的所述第二部分进行阳极氧化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所述第二部分表面的氧化膜进行退除。
16.一种电子设备的壳体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金属中框,所述金属中框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用于与所述电子设备的显示屏的玻璃面板接触,所述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对所述金属中框进行阳极氧化,对所述金属中框着色,着色后的所述金属中框的颜色为第二颜色;
至少对所述第二部分表面进行油墨遮蔽;
对所述第一部分表面进行镭雕;
对镭雕后的所述第一部分进行阳极氧化,对所述第一部分着色,着色后的所述第一部分的颜色为第一颜色,所述玻璃面板与所述第一部分接触的部分的外观颜色为第一颜色,所述第一颜色和所述第二颜色不同;
对所述第二部分表面的油墨进行退除。
17.一种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采用如权利要求1-1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的壳体的制作方法制成。
18.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壳体。
CN202010019332.XA 2019-10-31 2020-01-08 电子设备的壳体的制作方法、壳体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1274630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0/102719 WO2021082535A1 (zh) 2019-10-31 2020-07-17 电子设备的壳体的制作方法、壳体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54518 2019-10-31
CN2019110545182 2019-10-3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46301A true CN112746301A (zh) 2021-05-04
CN112746301B CN112746301B (zh) 2022-12-27

Family

ID=756452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19332.XA Active CN112746301B (zh) 2019-10-31 2020-01-08 电子设备的壳体的制作方法、壳体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2746301B (zh)
WO (1) WO2021082535A1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51811A (zh) * 2017-05-11 2017-09-12 深圳市信利特金属有限公司 铝合金表面多色彩聚集工艺
CN107653476A (zh) * 2017-10-26 2018-02-02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壳体的加工方法和壳体
CN107683047A (zh) * 2017-10-30 2018-02-09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壳体制作方法、壳体基板、壳体及电子设备
CN107841776A (zh) * 2017-11-13 2018-03-27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金属表面处理方法、金属壳体及电子设备
CN108060448A (zh) * 2017-11-23 2018-05-22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壳体及其制备方法和移动终端
CN108500573A (zh) * 2018-06-19 2018-09-07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金属中框的表面处理方法、金属中框及电子设备
CN108790568A (zh) * 2018-06-19 2018-11-13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金属中框的表面处理方法、金属中框及电子设备
CN109291722A (zh) * 2018-10-09 2019-02-01 嘉兴市乐想集成家居有限公司 应用于电子设备壳体的制作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744215B1 (ko) * 2015-06-04 2017-06-12 (주) 장원테크 이동 단말기용 금속 외장 케이스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6400083B (zh) * 2016-09-26 2018-09-04 兴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铝合金手机外壳高光边的表面处理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51811A (zh) * 2017-05-11 2017-09-12 深圳市信利特金属有限公司 铝合金表面多色彩聚集工艺
CN107653476A (zh) * 2017-10-26 2018-02-02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壳体的加工方法和壳体
CN107683047A (zh) * 2017-10-30 2018-02-09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壳体制作方法、壳体基板、壳体及电子设备
CN107841776A (zh) * 2017-11-13 2018-03-27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金属表面处理方法、金属壳体及电子设备
CN108060448A (zh) * 2017-11-23 2018-05-22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壳体及其制备方法和移动终端
CN108500573A (zh) * 2018-06-19 2018-09-07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金属中框的表面处理方法、金属中框及电子设备
CN108790568A (zh) * 2018-06-19 2018-11-13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金属中框的表面处理方法、金属中框及电子设备
CN109291722A (zh) * 2018-10-09 2019-02-01 嘉兴市乐想集成家居有限公司 应用于电子设备壳体的制作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46301B (zh) 2022-12-27
WO2021082535A1 (zh) 2021-05-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90152120A1 (en) Surface treatment process for coloring metal articles
CN101665971A (zh) 一种表面具有多色氧化膜的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9295354B (zh) 一种高强度铝合金的阳极氧化液及氧化方法和应用
JP6498771B2 (ja) 通信装置金属ハウジング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17114292A1 (zh) 铝合金壳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02615875A (zh) 一种不连续金属质感银白色薄膜及其镀膜方法
US10745820B2 (en) Method of mirror coating an optical article and article thereby obtained
US20150044436A1 (en) Metal composite and method of preparing the same
US20170325347A1 (en) Oxidied and coated articles and methods of making same
CN108418936A (zh) 壳体、电子装置及壳体的制作方法
CN105792578A (zh) 壳体的表面加工方法及电子设备
US20080160262A1 (en) Surface treatment process for coloring metal articles
KR20180003508A (ko) 착색 금속 필름과 그의 제조방법
KR101200526B1 (ko) 마그네슘계 금속의 금속 질감을 구현할 수 있는 마그네슘 표면처리 방법
CN108342762A (zh) 壳体的制作方法、壳体及电子装置
WO2019085866A1 (zh) 外壳及其制备方法和电子产品
CN107295765A (zh) 一种金属质感的塑料移动终端壳体
CN101370367A (zh) 铝合金便携式电子装置机壳及其制造方法
CN104630792A (zh) 具有金属光泽的壳体外观件加工工艺
CN101417578B (zh) 一种不锈钢表面装饰方法
CN108093591A (zh) 板材及其制备方法、移动终端壳体、移动终端
CN101805917B (zh) 一种钛合金黑色阳极氧化处理液的配制方法
CN112746301B (zh) 电子设备的壳体的制作方法、壳体及电子设备
CN106413321A (zh) 一种通讯设备金属外壳及其制备方法
CN100382979C (zh) 一种带丝印图案的眼镜配件及其表面处理的工艺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