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39120A - 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组件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39120A
CN112739120A CN202110087389.8A CN202110087389A CN112739120A CN 112739120 A CN112739120 A CN 112739120A CN 202110087389 A CN202110087389 A CN 202110087389A CN 112739120 A CN112739120 A CN 1127391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ing
power receiving
electronic device
key
connection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08738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739120B (zh
Inventor
侯海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08738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739120B/zh
Publication of CN1127391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391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7391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3912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217Mechanical details of casing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4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247Electrical details of casings, e.g. terminals, passages for cables or wir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电子设备,用于与充电座(300)充电配合,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壳体(100)、按键(200)和电池模块,所述电池模块设置于所述壳体(100)之内,所述按键(200)设置于所述壳体(100)上,所述按键(200)包括受电连接部(210),所述受电连接部(210)显露于所述壳体(100)之外,所述受电连接部(210)与所述电池模块电连接,所述充电座(300)包括充电连接部(320),在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充电座(300)配合的情况下,所述充电连接部(320)与所述受电连接部(210)电连接。上述方案能够解决电子设备的外观一体化效果较差的问题。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设备的充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组件。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设备的快速发展,电子设备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诸如手机、智能手表等电子设备在人们的工作、生活、娱乐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多的作用。同时,随着用户对电子设备的要求越来越高,电子设备的外观一体性也成为用户要求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现有技术中,装配人员在电子设备的后壳表面开通孔,装配人员将金属柱体嵌入通孔内,金属柱体与设置在电子设备内的电源模块电连接,充电座通过与金属柱体电连接实现对电子设备的充电,这种装配工艺比较复杂,且破坏电子设备外壳的表面,导致出现电子设备的外观一体化效果较差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公开一种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组件,能够解决电子设备的外观一体化效果较差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电子设备,用于与充电座充电配合,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壳体、按键和电池模块,其中:
所述电池模块设置于所述壳体之内,所述按键设置于所述壳体上;
所述按键包括受电连接部,所述受电连接部显露于所述壳体之外,所述受电连接部与所述电池模块电连接;
所述充电座包括充电连接部,在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充电座配合的情况下,所述充电连接部与所述受电连接部电连接。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电子设备组件,所公开的电子设备组件包括充电座和上述的电子设备。
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公开一种电子设备,所公开的电子设备用于与充电座充电配合,电子设备包括壳体、按键和电池模块,其中,壳体为电子设备的基础构件,壳体能够为电子设备的其他部件提供安装基础,电池模块设置于壳体之内,从而能够得到壳体的防护,按键设置于壳体上,按键在被触控的情况下能够使得电子设备发挥与按键相应的功能,电子设备通过在按键设置受电连接部,受电连接部可以与电池模块电连接,在电子设备的组装过程中,安装人员可以较为方便的将按键安装在壳体,从而提高电子设备的安装效率。在满足电子设备的有效充电的情况下,壳体能够避免专门开一个孔来设置受电连接部,从而使得壳体能够保持外形完整性,进而提高电子设备的外观一体化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背景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背景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第一视角下的剖视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第二视角下的剖视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第三视角下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壳体;
200-按键、210-受电连接部、211-正极受电连接部、212-负极受电连接部、240-按键帽、250-按键柱、260-绝缘部、270-第一磁性件;
300-充电座、310-充电支架、311-容纳槽、320-充电连接部、321-正极充电连接部、322-负极充电连接部、330-支撑部、340-限位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申请各个实施例公开的技术方案。
请参考图1至图3,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电子设备,所公开的电子设备用于与充电座300充电配合。所公开的电子设备包括壳体100、按键200和电池模块。
其中,壳体100为电子设备的基础构件,壳体100能够为电子设备的其他部件提供安装基础。
电池模块设置于壳体100之内,从而在实现安装的同时得到壳体100的防护。
按键200设置于壳体100上,按键200在被触控的情况下使得电子设备响应与按键200相应的功能,例如开关功能、音量调节功能。具体的,按键200可以为机械按键,也可以为压力按键,本申请实施例不限制按键200的具体种类。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按键200包括受电连接部210,具体地,受电连接部210显露于壳体100之外,受电连接部210与电池模块电连接,充电座300包括充电连接部320,在电子设备与充电座300配合的情况下,充电连接部320与受电连接部210电连接,从而使得电池模块能够通过充电座300进行充电。
电子设备通过在按键200上设置受电连接部210,在满足电子设备的有效充电的情况下,壳体100能够避免专门开一个孔来设置受电连接部210,从而使得壳体100能够保持外形完整性,进而提高电子设备的外观一体化效果。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受电连接部210包括正极受电连接部211和负极受电连接部212,正极受电连接部211和负极受电连接部212均与电池模块电连接。充电连接部320包括正极充电连接部321和负极充电连接部322,在电子设备与充电座300配合的情况下,正极充电连接部321与正极受电连接部211电连接,从而形成正极电连接结构,负极充电连接部322与负极受电连接部212电连接,从而形成负极电连接结构,通过上述结构较容易实现对应的电连接,在实现对电池模块的有效充电的同时,能够较好地避免短接而导致的短路现象。
在一种可选的方案中,按键200至少为两个,正极受电连接部211和负极受电连接部212可以设置于不同的按键200上,例如,按键200为两个,且分别为第一按键和第二按键,正极受电连接部211和负极受电连接部212中的一者可以设置于第一按键,另一者可以设置于第二按键,从而使得正极受电连接部211和负极受电连接部212之间的距离较大,进而使得操作人员分辨区分和单独进行检修操作。
在另一种可选的方案中,正极受电连接部211和负极受电连接部212可以设置于同一个按键200上,从而使得正极受电连接部211和负极受电连接部212之间的距离较小,进而使得正极受电连接部211和负极受电连接部212的布置较为紧凑。
本申请实施例不限制正极受电连接部211和负极受电连接部212在按键200的具体布置方式。
如上所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的按键200的种类可以有多种,相应地,按键200的结构也可以有多种。
一种可选的方案中,按键200包括按键帽240和与按键帽240相连的按键柱250,按键柱250穿过壳体100,按键柱250位于壳体100内的端部可以与设置在壳体100内的按键开关配合,按键帽240位于壳体100之外,按键帽240与壳体100之间可以具有间隙。
具体地,受电连接部210的至少部分显露于间隙内,充电连接部320的至少部分伸至间隙内、且与受电连接部210电连接,充电连接部320伸至间隙内的部分与壳体100和按键帽240限位配合,这种限位配合可以避免充电连接部320与受电连接部210受外力影响出现位移错位而导致电连接失效,从而有利于提高充电连接部320与受电连接部210电连接的可靠性。
在按键200为多个的情况下,充电连接部320也可以为多个,每个按键200的按键帽240均可以与壳体100之间形成间隙,使得多个充电连接部320分别与多个受电连接部210电连接。
在按键200至少为两个的情况下,第一按键的按键柱250上位于的间隙中的部位可以设置有正极受电连接部211,正极充电连接部321伸入相应的间隙内,且与正极受电连接部211电连接,正极充电连接部321与壳体100和第一按键的按键帽240均限位配合。同时,第二按键的按键柱250上位于间隙中的部位设置有负极受电连接部212,负极充电连接部322伸入相应的间隙内,且与负极受电连接部212电连接,负极充电连接部322与壳体100和第二按键的按键帽240均限位配合,这种限位配合可以避免负极充电连接部322与负极受电连接部212受外力影响出现位移错位而导致电连接失效,从而有利于提高负极充电连接部322与负极受电连接部212电连接的可靠性。
当然,负极充电连接部322可以为弹性件或伸缩件,在电子设备与充电座300进行充电配合的装配过程中,负极充电连接部322可以通过变形来避让按键帽240,从而确保装配的可行。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负极充电连接部322和正极充电连接部321的设置位置可以互换,相应地,正极受电连接部211和负极受电连接部212的设置位置也可以互换。
上述方案中,在电子设备包括第一按键和第二按键的情况下,充电座300与电子设备之间能够在第一按键和第二按键处均形成电连接配合,此种多点电连接实现充电的配合方式,有利于电子设备与充电座300之间形成较为稳定的充电配合关系,进而实现较为稳定的充电。
在按键200为一个的情况下,按键200包括按键帽240和与按键帽相连的按键柱250,按键柱250穿过壳体100,按键帽240与壳体100之间可以具有间隙,在同一个按键200设置正极受电连接部211和负极受电连接部212的情况下,正极受电连接部211和负极受电连接部212中的一者设置于按键帽240的外侧面上,另一者设置于按键柱250上位于间隙中的部位,且充电连接部320与另一者电连接的相应部分与壳体100和所述按键帽240均限位配合。
进一步的,正极受电连接部211可以设置于按键帽240的外侧面上,且按键帽240的外侧面相对的是正极充电连接部321,负极受电连接部212可以设置于按键柱250上位于间隙中的部位,且负极充电连接部322与壳体100和按键帽240均限位配合,从而避免负极充电连接部322与负极受电连接部212受外力影响出现位移错位而导致电连接失效,且负极充电连接部322能够通过限位配合较为稳定地与负极受电连接部212接触,进而提高负极充电连接部322与负极受电连接部212的电连接稳定性,相应的,按键帽240的外侧面受限位配合影响而出现外侧面与正极充电连接部321接触较为稳定,从而有利于提高正极充电连接部321与正极受电连接部211的电连接稳定性;
或者,负极受电连接部212可以设置于按键帽240的外侧面上,且按键帽240的外侧面相对的是负极充电连接部322,正极受电连接部211可以设置于按键柱250上位于间隙中的部位,且正极充电连接部321与壳体100和按键帽240均限位配合,从而避免正极充电连接部321与正极受电连接部211受外力影响出现位移错位而导致电连接失效,且正极充电连接部321能够通过限位配合较为稳定地与正极受电连接部211接触,进而提高正极充电连接部321与正极受电连接部211的电连接稳定性,相应的,按键帽240的外侧面受限位配合影响而导致外侧面与负极充电连接部322接触较为稳定,从而有利于提高负极充电连接部322与负极受电连接部212的电连接稳定性。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正极受电连接部211和负极受电连接部212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与电池模块电连接,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正极受电连接部211和负极受电连接部212均可以通过柔性电连接件与电池模块电连接,由于柔性电连接件具有良好的变形性能,因此能够使得操作人员可以较为容易的在复杂的内部空间内布置柔性电连接件的位置,且避免与其他部件出现干涉。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正极受电连接部211和负极受电连接部212设置于同一个按键200上的情况下,正极受电连接部211与负极受电连接部212之间设置有绝缘部260,绝缘部260能够起到较好的绝缘作用,从而能够较好地避免正极受电连接部211和负极受电连接部212出现漏电而引发安全事故。
与此同时,绝缘部260与正极受电连接部211和负极受电连接部212可以为一体式嵌件注塑结构,这种结构可以有效地固定正极受电连接部211和负极受电连接部212,从而避免正极受电连接部211和负极受电连接部212与充电座300进行电连接的过程中,正极受电连接部211和负极受电连接部212受外力影响出现位移挪动,进而避免正极受电连接部211和负极受电连接部212与充电座300之间的电连接失效,通过注塑的方式更容易保证按键200批量生产的结构一致性,同时也能够提高生产效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按键200可以设置有第一磁性件270,充电座300可以包括第一磁吸件,电子设备通过第一磁性件270和第一磁吸件的磁性吸附与充电座300相连,从而使得电子设备与充电座300的安装配合能够更为牢固,进而有利于提高受电连接部210与充电座的充电连接部320之间电连接的稳定性。
如上文所述,按键200设置有第一磁性件270,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壳体100可以包括第二磁吸件,第二磁吸件可以设置在第一磁性件270相对的壳体100上,具体地,在所公开的电子设备进行充电过程中,第二磁吸件可以与第一磁性件270磁性吸附,与此同时,第一磁吸件也可以与第一磁性件270磁性吸附,从而能够提高电子设备与充电座300的安装配合的稳定性,同时避免按键200被第一磁吸件磁吸而出现脱落的情况,进而能够提高按键200与壳体100之间的装配稳定性,进而避免因电子设备被损坏而导致电子设备无法工作。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第一磁吸件和第二磁吸件均为能够被带磁的第一磁性件270磁性吸附的构件,第一磁吸件和第二磁吸件也可以为磁性件,也可以为非磁性件(即不带磁的构件),例如铁质件。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按键200包括按键帽240,按键帽240朝向壳体100的内侧开设有安装槽,第一磁性件270设置于安装槽之内,具体地,第一磁性件270可以通过粘接、焊接等方式实现安装在按键帽240内,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第一磁性件270设置于安装槽之内,从而使得第一磁性件270隐藏于安装槽,进而有利于提高所公开的电子设备的外观美观效果。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电子设备,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电子设备组件,所公开的电子设备组件包括充电座300和上文所述的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可以与充电座300电连接,从而使得电池模块可以得到有效充电。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充电座300可以设置有卡接结构,具体地,在电子设备与充电座300配合的情况下,卡接结构与电子设备卡接配合,从而有利于提高电子设备与充电座300之间电连接的可靠性。
在可选的方案中,卡接结构可以为具备防呆功能的卡接结构,卡接结构可以根据电子设备卡接配合的端面设计仿形结构,在电子设备与充电座300卡接过程中,通过仿形结构限制电子设备与充电座300的卡接配合方式,进而避免电子设备与充电座300装反,从而避免电子设备在卡接过程中出现正极受电连接部211与负极充电连接部322电连接,或者,负极受电连接部212与正极充电连接部321电连接,进而保证电子设备的充电有效性。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充电连接部320可以是弹片状充电连接部、凹槽状充电连接部等,在一种可选的方案中,充电连接部320可以为针状充电连接部,从而使得受电连接部210与充电连接部320通过点接触进行电连接,由于针状充电连接部的圆柱结构导致针状充电连接部的刚性性能较为良好,针状充电连接部的制作工艺较为简单,数控机床通过简单地机械切削加工可以更容易保证针状充电连接部批量生产的结构一致性,同时也能够提高生产效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充电座300包括充电支架310和设置在充电支架310上的充电连接部320。
充电支架310为充电座300的基础构件,充电支架310可以为充电连接部320提供安装基础。
具体地,充电支架310开设有容纳槽311,充电连接部320设置在容纳槽311之内,从而使得充电支架310能够为充电连接部320提供防护,在电子设备与充电座300配合的情况下,容纳槽311的槽口朝向壳体100,且按键200的部分可穿过槽口伸至容纳槽311之内,从而使得容纳槽311与按键200配合组装,进而提高电子设备在充电过程中的装配性,且保证电子设备与充电座300的充电稳定性。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充电座300还包括支撑部330,支撑部330与容纳槽311的内壁的连接处形成与槽口朝向一致的限位面340,在电子设备与充电座300配合的情况下,壳体100支撑于支撑部330,且壳体100与限位面340在朝向容纳槽311的底壁的方向限位配合,从而使得所公开的电子设备与充电座300组装过程中,避免电子设备将充电连接部320挤压过度而受损,进而有利于保护充电连接部320。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电子设备可以是手机、电脑、电子书阅读器、可穿戴设备、游戏机等,本申请实施例不限制电子设备的具体种类。
本申请上文实施例中重点描述的是各个实施例之间的不同,各个实施例之间不同的优化特征只要不矛盾,均可以组合形成更优的实施例,考虑到行文简洁,在此则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用于与充电座充电配合,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壳体、按键和电池模块,其中:
所述电池模块设置于所述壳体之内,所述按键设置于所述壳体上;
所述按键包括受电连接部,所述受电连接部显露于所述壳体之外,所述受电连接部与所述电池模块电连接;
所述充电座包括充电连接部,在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充电座配合的情况下,所述充电连接部与所述受电连接部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受电连接部包括正极受电连接部和负极受电连接部,所述充电连接部包括正极充电连接部和负极充电连接部;
在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充电座配合的情况下,所述正极充电连接部与所述正极受电连接部电连接,所述负极充电连接部与所述负极受电连接部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按键为至少两个的情况下,所述正极受电连接部和所述负极受电连接部设置于不同的所述按键上;或者,所述正极受电连接部和所述负极受电连接部设置于同一个所述按键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包括按键帽和与所述按键帽相连的按键柱,所述按键柱穿过所述壳体,所述按键帽与所述壳体之间具有间隙,其中:
所述受电连接部的至少部分显露于所述间隙内,所述充电连接部的至少部分伸至所述间隙内、且与所述受电连接部电连接,所述充电连接部伸至所述间隙内的部分与所述壳体和所述按键帽限位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包括按键帽和与所述按键帽相连的按键柱,所述按键柱穿过所述壳体,所述按键帽与所述壳体之间具有间隙;
其中:在同一个所述按键设置所述正极受电连接部和所述负极受电连接部的情况下,所述正极受电连接部和所述负极受电连接部中的一者设置于所述按键帽的外侧面上,另一者设置于所述按键柱上位于所述间隙中的部位,且所述充电连接部与另一者电连接的部分,与所述壳体和所述按键帽均限位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正极受电连接部和所述负极受电连接部设置于同一个所述按键上的情况下,所述正极受电连接部与所述负极受电连接部之间设置有绝缘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设置有第一磁性件,所述充电座包括第一磁吸件,所述电子设备通过所述第一磁性件和所述第一磁吸件的磁性吸附与所述充电座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包括按键帽,所述按键帽朝向所述壳体的内侧开设有安装槽,所述第一磁性件设置于所述安装槽之内。
9.一种电子设备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座和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座设置有卡接结构,在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充电座配合的情况下,所述卡接结构与所述电子设备卡接配合。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座包括充电支架和设置在所述充电支架上的所述充电连接部,所述充电支架开设有容纳槽,所述充电连接部设置在所述容纳槽之内,在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充电座配合的情况下,所述容纳槽的槽口朝向所述壳体,且所述按键的部分可穿过所述槽口伸至所述容纳槽之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设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座还包括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与所述容纳槽的内壁的连接处形成与所述槽口朝向一致的限位面,在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充电座配合的情况下,所述壳体支撑于所述支撑部,且所述壳体与所述限位面在朝向所述容纳槽的底壁的方向限位配合。
CN202110087389.8A 2021-01-22 2021-01-22 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组件 Active CN11273912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87389.8A CN112739120B (zh) 2021-01-22 2021-01-22 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87389.8A CN112739120B (zh) 2021-01-22 2021-01-22 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组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39120A true CN112739120A (zh) 2021-04-30
CN112739120B CN112739120B (zh) 2022-07-08

Family

ID=755950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087389.8A Active CN112739120B (zh) 2021-01-22 2021-01-22 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739120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134910A (ja) * 2006-11-29 2008-06-12 Fujitsu Ltd 携帯端末用ボタン
CN104954511A (zh) * 2014-03-31 2015-09-30 河南华生科能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壳体充电结构
CN204696719U (zh) * 2015-04-29 2015-10-07 宁波丹龙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避免误脱离的充电座
TW201633038A (zh) * 2015-03-04 2016-09-16 群光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裝置及其船塢座結構
CN209984560U (zh) * 2017-11-02 2020-01-24 杭州网易再顾科技有限公司 电动按摩器、功能按键结合充电接点装置和收纳盒
CN111313178A (zh) * 2020-03-31 2020-06-19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智能穿戴设备的充电头及智能穿戴设备
CN111756092A (zh) * 2020-06-30 2020-10-09 西安易朴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智能手表及其与充电座的组合
CN111785554A (zh) * 2020-06-28 2020-10-1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可穿戴设备及其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可读存储介质
CN111835063A (zh) * 2020-07-15 2020-10-27 王钧波 电子手表自动充电系统及使用方法
CN212185451U (zh) * 2020-03-27 2020-12-22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可伸缩充电端子的腕戴设备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134910A (ja) * 2006-11-29 2008-06-12 Fujitsu Ltd 携帯端末用ボタン
CN104954511A (zh) * 2014-03-31 2015-09-30 河南华生科能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壳体充电结构
TW201633038A (zh) * 2015-03-04 2016-09-16 群光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裝置及其船塢座結構
CN204696719U (zh) * 2015-04-29 2015-10-07 宁波丹龙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避免误脱离的充电座
CN209984560U (zh) * 2017-11-02 2020-01-24 杭州网易再顾科技有限公司 电动按摩器、功能按键结合充电接点装置和收纳盒
CN212185451U (zh) * 2020-03-27 2020-12-22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可伸缩充电端子的腕戴设备
CN111313178A (zh) * 2020-03-31 2020-06-19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智能穿戴设备的充电头及智能穿戴设备
CN111785554A (zh) * 2020-06-28 2020-10-1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可穿戴设备及其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可读存储介质
CN111756092A (zh) * 2020-06-30 2020-10-09 西安易朴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智能手表及其与充电座的组合
CN111835063A (zh) * 2020-07-15 2020-10-27 王钧波 电子手表自动充电系统及使用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39120B (zh) 2022-07-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623609B1 (ko) 접속을 생성하기 위한 장치
CN1222059C (zh) 用于电子设备中包含的钮扣电池的连接器
EP2036146A1 (en) Eliminating incorrect battery installation
JP2000134808A (ja) 携帯電子機器用充電器
CN110677766A (zh) 无线耳机充电盒及无线耳机
CN112739120B (zh) 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组件
CN111263279B (zh) 电子设备
CN114156575A (zh) 纽扣电池、电池模组和电子设备
CN210404197U (zh) 磁吸式连接器和电子设备
CN114094397A (zh) 卡连接器及具有其的移动终端
CN216356371U (zh) 一种带有伸缩式接电端子的扁平振动马达
CN111781814A (zh) 电子设备
CN216961518U (zh) 一种免焊接易装配式电子烟
CN1321483C (zh) 端子及使用该端子的便携设备
CN2377698Y (zh) 电池连接器
CN214099504U (zh) 静插单元
CN217935375U (zh) 一种电机组件、电链锯及电动工具
CN215300420U (zh) 一种电机的接地结构以及电机
CN220306551U (zh) 一种充电插座
CN219477055U (zh) 电连接组件和电子设备
CN217643651U (zh) 一种耳机组件
CN217334467U (zh) 一种导电结构及穿戴设备
CN219802670U (zh) 一种听筒导通结构及工业级pda
CN216389776U (zh) 一款简易弹片接触式充电器
CN214253058U (zh) 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