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36249A - 一种多元氟化物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锂离子电池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元氟化物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锂离子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36249A
CN112736249A CN202011597033.0A CN202011597033A CN112736249A CN 112736249 A CN112736249 A CN 112736249A CN 202011597033 A CN202011597033 A CN 202011597033A CN 112736249 A CN112736249 A CN 1127362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urce
mixed solution
fluoride
heat treatment
carry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59703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谭强强
夏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stitute of Process Engineering of CAS
Langfang Institute of Process Engineering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Institute of Process Engineering of CAS
Langfang Institute of Process Engineering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titute of Process Engineering of CAS, Langfang Institute of Process Engineering of CAS filed Critical Institute of Process Engineering of CAS
Priority to CN202011597033.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736249A/zh
Publication of CN1127362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36249A/zh
Priority to CN202110703136.9A priority patent/CN113224311B/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58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compounds other than oxides or hydroxides, e.g. sulfides, selenides, tellurides, halogenides or LiCoFy; of polyanionic structures, e.g. phosphates, silicates or borates
    • H01M4/582Halogeni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01M10/0525Rocking-chair batteries, i.e. batteries with lithium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in both electrodes; Lithium-ion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62Selection of inactive substances as ingredients for active masses, e.g. binders, fillers
    • H01M4/624Electric conductive fillers
    • H01M4/626Met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62Selection of inactive substances as ingredients for active masses, e.g. binders, fillers
    • H01M4/628Inhibitors, e.g. gassing inhibitors, corrosion inhibi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2004/026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polarity
    • H01M2004/028Positive electrod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 Inorganic Compounds Of Heavy Met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元氟化物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锂离子电池。所述正极材料的化学式为Fe1‑x‑yCoxAlyF3,其中,0<x≤0.1,0<y≤0.1。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采用铁源、钴源、铝源、氟源、酸和溶剂,配制得到混合溶液;2)将所述的混合溶液在密闭反应器中,溶剂热反应,固液分离;3)对所述的固液分离产物在保护气体的气氛下进行热处理,得到多元氟化物正极材料。本发明提供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具有可逆比容量高、循环稳定性好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多元氟化物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锂离子电池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储能材料技术领域,涉及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具体涉及一种多元氟化物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锂离子电池。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大力发展,锂离子电池产业已经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影响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关键材料主要有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等。其中,正极材料是目前限制电池性能的主要因素,同时也是占锂离子电池成本较高的主要因素,接近40%。
铁的氟化物具有高比容量、高电压且自然资源丰富等优点,已逐渐成为近年来最受关注的正极材料之一。但由于金属氟化物的离子键特性,使得其电子电导和离子扩散较差,电化学性能仍有待进一步改善。
CN202010820328.3公开了一种复合三氟化铁正极材料及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合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由碳纳米角和Fe(NO3)3·9H2O通过液相合成法合成的FeF3·0.33H2O-碳纳米角复合材料,改善FeF3的导电性不佳的问题。
CN202010443374.6公开了一种铁基氟化物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得材料包括多孔八面体碳骨架和分散在多孔八面体碳骨架中的氟化铁,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铁盐和对苯二甲酸分别分散在溶剂中,进行溶剂热反应,得到Fe-MOF;2)将Fe-MOF和NH4F混合均匀后置于保护气氛中,进行共热解反应,或者,将Fe-MOF加入含HF溶液的反应釜中,并置于液面上方,加热进行氟化反应,得到铁基氟化物颗粒。该铁基氟化物颗粒呈多孔八面体状,FeF3均匀分布在高度石墨化的三维多孔碳中,电导率高。
Jia Li等通过使用HF氟化Fe2O3/C前驱体的方式,获得碳包覆的FeF3材料。所得材料粒径约60nm,有利于电解液的充分浸润,在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时,在20mA g-1电流密度下,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66.4mAh g-1,循环100圈后放电容量为126.3mAh g-1(Li J,FuL,Xu Z,et al.Electrochimica Acta,2018,281:88-98.)。
但是上述方案得到的电极材料在可逆比容量和循环性能上均有待提高。
因此,开发一种性能更加优良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对于本领域有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元氟化物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锂离子电池。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多元氟化物正极材料,所述正极材料的化学式为Fe1-x- yCoxAlyF3,其中,0<x≤0.1,0<y≤0.1。
本发明发多元氟化物正极材料中,x例如0.005、0.01、0.02、0.03、0.05、0.06、0.07、0.08或0.1等,y例如0.005、0.008、0.01、0.02、0.03、0.05、0.06、0.07、0.08、0.09或0.1等。
本发明的多元氟化物为Co、Al掺杂的氟化铁正极材料,其中,Co、Al在所述正极材料中的协同作用使得本发明提供的正极材料具有优良的性能,具体来讲,Co、Al在电极材料中起到稳定材料结构,提高材料电子电导的作用,从而改善材料的比容量以及循环稳定性。解决了锂离子电池行业中的镍、钴元素资源短缺、价格昂贵等问题。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如第一方面所述的多元氟化物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采用铁源、钴源、铝源、氟源、酸和溶剂,配制得到混合溶液;
(2)将所述的混合溶液在密闭反应器中,溶剂热反应,固液分离;
(3)对所述的固液分离产物在保护气体的气氛下进行热处理,得到多元氟化物正极材料。
本发明引入氟源,通过Co、Al离子掺杂制备氟化物正极材料,该方法在制备过程中能够实现原子级别的混合,均匀程度高,而且酸提供了酸性环境,使反应过程更为温和,本发明的方法工艺简单、过程可控。
作为本发明所述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步骤(1)所述铁源包括硝酸铁、氯化铁或草酸亚铁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优选地,步骤(1)所述钴源包括硝酸钴、氯化钴或草酸钴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优选地,步骤(1)所述铝源包括硝酸铝和/或偏铝酸钠,例如可以是硝酸铝,也可以是偏铝酸钠,还可以是硝酸铝和偏铝酸钠的混合物。
优选地,步骤(1)所述氟源包括氟化锂和/或氟化钠,例如可以是氟化锂,也可以是氟化钠,还可以是氟化铝和氟化钠的混合物。
优选地,步骤(1)所述酸为盐酸。
优选地,所述盐酸的质量分数为40-50%,例如40%、42%、43%、45%、47%或50%等。
本发明中,优选采用氟盐作为氟源,并引入盐酸提供酸性环境,使反应过程更为温和,有利于制备得到高性能的多元氟化物正极材料。
优选地,步骤(1)所述溶剂为有机溶剂,优选为醇,进一步优选为丙三醇和乙醇的混合溶剂;
优选地,所述丙三醇和乙醇的混合溶剂中,丙三醇和乙醇的体积比为(0.1-2):1,例如0.1:1、0.5:1、1.5:1、1.7:1、1.8:1或2:1等。
优选地,步骤(1)所述铁源、钴源、铝源和氟源的添加量满足:Fe元素、Co元素、Al元素和F元素的摩尔比为(1-x-y):x:y:3,0<x≤0.1,0<y≤0.1。也即使其中的Fe元素、Co元素、Al元素和F元素的物质的量满足所述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分子式配比。
优选地,所述氟源中的F和盐酸中的HCl的摩尔比为(0.5-2):1,例如0.5:1、0.8:1、1:1、1.5:1、1.7:1、1.8:1或2:1等。
优选地,步骤(1)所述混合溶液中,金属离子的总浓度为0.01-2mol/L,例如0.01mol/L、0.05mol/L、0.1mol/L、0.3mol/L、0.5mol/L、1mol/L、1.2mol/L、1.5mol/L或2mol/L等。
作为本发明所述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步骤(1)所述混合溶液按照下述方式配制:先将铁源、钴源、铝源按配方量溶解于溶剂中,然后再加入配方量的氟源和盐酸。
优选地,步骤(2)所述溶剂热反应的温度为95-130℃,例如95℃、100℃、110℃、120℃或130℃等。
优选地,步骤(2)所述溶剂热反应的时间为6-12h,例如6h、8h、9h、10h、11h或12h等。
优选地,步骤(3)所述保护气体包括氮气、氦气或氩气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优选地,步骤(3)所述热处理的温度为250-450℃,例如250℃-450℃,例如250℃、270℃、300℃、325℃、350℃、375℃、400℃或450℃等。
优选地,步骤(3)所述热处理的升温速率为1℃/min-30℃/min,例如1℃/min、3℃/min、5℃/min、8℃/min、10℃/min、15℃/min、20℃/min、25℃/min或30℃/min等。
优选地,步骤(3)所述热处理的保温时间为1h-10h,例如1.5h、2h、3h、4h、5h、6h、8h、9h或10h等。
优选地,步骤(2)固液分离之后步骤(3)热处理之前,对固液分离产物进行洗涤和干燥。
作为本发明所述方法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铁源、钴源、铝源按分子式Fe1-x-yCoxAlyF3的摩尔比混合溶解于丙三醇和乙醇混合溶剂中,搅拌后,加入氟源及盐酸,得到混合溶液;
其中,丙三醇和乙醇混合溶剂中,丙三醇和乙醇的体积比为(0.1-2):1;
所述氟源中的F和盐酸中的HCl的摩尔比为(0.5-2):1;
所述混合溶液中,金属离子的总浓度为0.01-2mol/L;
(2)将所得混合溶液转移至密闭反应釜中,95-130℃的温度下溶剂热处理反应6-12h,反应完成后固液分离,洗涤,干燥;
(3)将所得粉体在保护气氛下进行热处理,以1-30℃/min的速率升温至250-450℃保温1-10h,冷却后得到Fe1-x-yCoxAlyF3多元氟化物正极材料。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所述锂离子电池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多元氟化物正极材料。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提供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为Co、Al掺杂的氟化铁正极材料。其中,Co、Al在电极材料中起到稳定材料结构,提高材料电子电导的作用。所得材料具有可逆比容量高、循环稳定性好等优点。其在1.5-4.5V电压窗口,50mA电流密度下,首次循环放电比容量在200mAh/g以上,循环200圈容量保持率在90%以上。解决了锂离子电池行业中的镍、钴元素资源短缺、价格昂贵等问题。
(2)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使材料在制备过程中实现原子级别的混合,均匀程度高,引入氟盐作为氟源,盐酸提供酸性环境,使反应过程更为温和。而且,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过程可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但下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简易例子,并不代表或限制本发明的权利保护范围,本发明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实施例1
(1)按照Fe:Co:Al元素摩尔比0.8:0.1:0.1称取硝酸铁、硝酸钴、硝酸铝混合溶解于丙三醇和乙醇混合溶剂(混合溶剂中丙三醇和乙醇的体积比为0.5:1)中,搅拌后得到混合溶液Ⅰ;
(2)将氟化锂及盐酸(质量分数为40%)加入上述混合溶液Ⅰ中,得到混合溶液Ⅱ;混合溶液Ⅱ中氟化锂中的F和盐酸中的HCl的摩尔比为1:1;混合溶液Ⅱ中金属离子的总浓度为1mol/L;
(3)将所得混合溶液Ⅱ转移至密闭反应釜中,在95℃温度下溶剂热反应10h,反应完成后固液分离,洗涤,干燥;
(4)将所得粉体在氩气气氛下进行热处理,以10℃/min的速率升温至250℃热处理4h,冷却后得到Fe0.8Co0.1Al0.1F3正极材料。
将所得正极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极片配比为正极材料:乙炔黑:PVDF(质量比)=90:5:5。以锂片为参比电极,制备CR2025型纽扣电池。在1.5-4.5V电压窗口,50mA/g电流密度下,首次循环放电比容量为202mAh/g,循环200圈容量保持率94%。
实施例2
(1)按照Fe:Co:Al元素摩尔比0.9:0.05:0.05称取氯化铁、氯化钴、偏铝酸钠混合溶解于丙三醇和乙醇混合溶剂中(混合溶剂中丙三醇和乙醇的体积比为0.1:1),搅拌后得到混合溶液Ⅰ;
(2)将氟化钠及盐酸(质量分数为40%)加入上述混合溶液Ⅰ中,得到混合溶液Ⅱ;混合溶液Ⅱ中氟化钠中的F和盐酸中的HCl的摩尔比为2:1;混合溶液Ⅱ中金属离子的总浓度为0.01mol/L;
(3)将所得混合溶液Ⅱ转移至密闭反应釜中,在130℃温度下溶剂热反应6h,反应完成后固液分离,洗涤,干燥;
(4)将所得粉体在氮气气氛下进行热处理,以1℃/min的速率升温至450℃热处理1h,冷却后得到Fe0.9Co0.05Al0.05F3正极材料。
将所得正极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极片配比为正极材料:乙炔黑:PVDF(质量比)=90:5:5。以锂片为参比电极,制备CR2025型纽扣电池。在1.5-4.5V电压窗口,50mA/g电流密度下,首次循环放电比容量为213mAh/g,循环200圈容量保持率91%。
实施例3
(1)按照Fe:Co:Al元素摩尔比0.97:0.01:0.02称取草酸亚铁、硝酸钴、氯化钴、偏铝酸钠混合溶解于丙三醇和乙醇混合溶剂(混合溶剂中丙三醇和乙醇的体积比为2:1)中,搅拌后得到混合溶液Ⅰ;
(2)将氟化锂及盐酸(质量分数为40%)加入上述混合溶液Ⅰ中,得到混合溶液Ⅱ;混合溶液Ⅱ中氟化锂中的F和盐酸中的HCl的摩尔比为0.5:1;混合溶液Ⅱ中金属离子的总浓度为2mol/L;
(3)将所得混合溶液Ⅱ转移至密闭反应釜中,在110℃温度下溶剂热反应12h,反应完成后固液分离,洗涤,干燥;
(4)将所得粉体在氦气气氛下进行热处理,以30℃/min的速率升温至300℃热处理10h,冷却后得到Fe0.97Co0.01Al0.02F3正极材料。
将所得正极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极片配比为正极材料:乙炔黑:PVDF(质量比)=90:5:5。以锂片为参比电极,制备CR2025型纽扣电池。在1.5-4.5V电压窗口,50mA/g电流密度下,首次循环放电比容量为209mAh/g,循环200圈容量保持率90%。
实施例4
(1)按照Fe:Co:Al元素摩尔比0.9:0.05:0.05称取硝酸铁、硝酸钴、硝酸铝混合溶解于丙三醇和乙醇混合溶剂(混合溶剂中丙三醇和乙醇的体积比为0.8:1)中,搅拌后得到混合溶液Ⅰ;
(2)将氟化钠及盐酸(质量分数为40%)加入上述混合溶液Ⅰ中,得到混合溶液Ⅱ;混合溶液Ⅱ中氟化钠中的F和盐酸中的HCl的摩尔比为1.2:1;混合溶液Ⅱ中金属离子的总浓度为0.5mol/L;
(3)将所得混合溶液Ⅱ转移至密闭反应釜中,在100℃温度下溶剂热反应8h,反应完成后固液分离,洗涤,干燥;
(4)将所得粉体在氩气气氛下进行热处理,以5℃/min的速率升温至350℃热处理2h,冷却后得到Fe0.8Co0.05Al0.05F3正极材料。
将所得正极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极片配比为正极材料:乙炔黑:PVDF(质量比)=90:5:5。以锂片为参比电极,制备CR2025型纽扣电池。在1.5-4.5V电压窗口,50mA/g电流密度下,首次循环放电比容量为215mAh/g,循环200圈容量保持率92%。
实施例5
(1)按照Fe:Co:Al元素摩尔比0.98:0.01:0.01称取氯化铁、草酸钴、偏铝酸钠混合溶解于丙三醇和乙醇混合溶剂(混合溶剂中丙三醇和乙醇的体积比为1.5:1)中,搅拌后得到混合溶液Ⅰ;
(2)将氟化锂及盐酸(质量分数为40%)加入上述混合溶液Ⅰ中,得到混合溶液Ⅱ;混合溶液Ⅱ中氟化锂中的F和盐酸中的HCl的摩尔比为1.2:1;混合溶液Ⅱ中金属离子的总浓度为0.08mol/L;
(3)将所得混合溶液Ⅱ转移至密闭反应釜中,在115℃温度下溶剂热反应8h,反应完成后固液分离,洗涤,干燥;
(4)将所得粉体在氩气气氛下进行热处理,以15℃/min的速率升温至320℃热处理4h,冷却后得到Fe0.98Co0.01Al0.01F3正极材料。
将所得正极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极片配比为正极材料:乙炔黑:PVDF(质量比)=90:5:5。以锂片为参比电极,制备CR2025型纽扣电池。在1.5-4.5V电压窗口,50mA/g电流密度下,首次循环放电比容量为220mAh/g,循环200圈容量保持率90%。
对比例1
(1)按照Fe:Co元素摩尔比0.9:0.1称取硝酸铁、硝酸钴混合溶解于丙三醇和乙醇混合溶剂(混合溶剂中丙三醇和乙醇的体积比为0.5:1)中,搅拌后得到混合溶液Ⅰ;
(2)将氟化锂及盐酸(质量分数为40%)加入上述混合溶液Ⅰ中,得到混合溶液Ⅱ;混合溶液Ⅱ中氟化锂中的F和盐酸中的HCl的摩尔比为1:1;混合溶液Ⅱ中金属离子的总浓度为1mol/L;
(3)将所得混合溶液Ⅱ转移至密闭反应釜中,在95℃温度下溶剂热反应10h,反应完成后固液分离,洗涤,干燥;
(4)将所得粉体在氩气气氛下进行热处理,以10℃/min的速率升温至250℃热处理4h,冷却后得到Fe0.9Co0.1F3正极材料。
将所得正极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极片配比为正极材料:乙炔黑:PVDF(质量比)=90:5:5。以锂片为参比电极,制备CR2025型纽扣电池。在1.5-4.5V电压窗口,50mA/g电流密度下,首次循环放电比容量为184mAh/g,循环200圈容量保持率72%。
对比例2
(1)按照Fe:Al元素摩尔比0.9:0.1称取硝酸铁、硝酸铝混合溶解于丙三醇和乙醇混合溶剂(混合溶剂中丙三醇和乙醇的体积比为0.5:1)中,搅拌后得到混合溶液Ⅰ;
(2)将氟化锂及盐酸(质量分数为40%)加入上述混合溶液Ⅰ中,得到混合溶液Ⅱ;混合溶液Ⅱ中氟化锂中的F和盐酸中的HCl的摩尔比为1:1;混合溶液Ⅱ中金属离子的总浓度为1mol/L;
(3)将所得混合溶液Ⅱ转移至密闭反应釜中,在95℃温度下溶剂热反应10h,反应完成后固液分离,洗涤,干燥;
(4)将所得粉体在氩气气氛下进行热处理,以10℃/min的速率升温至250℃热处理4h,冷却后得到Fe0.9Al0.1F3正极材料。
将所得正极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极片配比为正极材料:乙炔黑:PVDF(质量比)=90:5:5。以锂片为参比电极,制备CR2025型纽扣电池。在1.5-4.5V电压窗口,50mA/g电流密度下,首次循环放电比容量为175mAh/g,循环200圈容量保持率81%。
对比例3
(1)称取硝酸铁溶解于丙三醇和乙醇混合溶剂(混合溶剂中丙三醇和乙醇的体积比为0.5:1)中,搅拌后得到混合溶液Ⅰ;
(2)将氟化锂及盐酸(质量分数为40%)加入上述混合溶液Ⅰ中,得到混合溶液Ⅱ;混合溶液Ⅱ中氟化锂中的F和盐酸中的HCl的摩尔比为1:1;混合溶液Ⅱ中金属离子的总浓度为1mol/L;
(3)将所得混合溶液Ⅱ转移至密闭反应釜中,在95℃温度下溶剂热反应10h,反应完成后固液分离,洗涤,干燥;
(4)将所得粉体在氩气气氛下进行热处理,以10℃/min的速率升温至250℃热处理4h,冷却后得到FeF3正极材料。
将所得正极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极片配比为正极材料:乙炔黑:PVDF(质量比)=90:5:5。以锂片为参比电极,制备CR2025型纽扣电池。在1.5-4.5V电压窗口,50mA/g电流密度下,首次循环放电比容量为161mAh/g,循环200圈容量保持率64%。
综合上述实施例和对比例可知,本发明提供的Co、Al掺杂的氟化铁正极材料。其中,Co、Al在电极材料中起到稳定材料结构,提高材料电子电导的作用。所得材料具有可逆比容量高、循环稳定性好等优点。对比例没有采用本发明的方案,因而无法取得本发明的效果。
申请人声明,本发明通过上述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的详细方法,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详细方法,即不意味着本发明必须依赖上述详细方法才能实施。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了,对本发明的任何改进,对本发明产品各原料的等效替换及辅助成分的添加、具体方式的选择等,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和公开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多元氟化物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材料的化学式为Fe1-x-yCoxAlyF3,其中,0<x≤0.1,0<y≤0.1。
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元氟化物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采用铁源、钴源、铝源、氟源、酸和溶剂,配制得到混合溶液;
(2)将所述的混合溶液在密闭反应器中,溶剂热反应,固液分离;
(3)对所述的固液分离产物在保护气体的气氛下进行热处理,得到多元氟化物正极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铁源包括硝酸铁、氯化铁或草酸亚铁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优选地,步骤(1)所述钴源包括硝酸钴、氯化钴或草酸钴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优选地,步骤(1)所述铝源包括硝酸铝和/或偏铝酸钠;
优选地,步骤(1)所述氟源包括氟化锂和/或氟化钠;
优选地,步骤(1)所述酸为盐酸;
优选地,所述酸的质量分数为40-50%;
优选地,步骤(1)所述溶剂为有机溶剂,优选为醇,进一步优选为丙三醇和乙醇的混合溶剂;
优选地,所述丙三醇和乙醇的混合溶剂中,丙三醇和乙醇的体积比为(0.1-2):1。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铁源、钴源、铝源和氟源的添加量满足:Fe元素、Co元素、Al元素和F元素的摩尔比为(1-x-y):x:y:3,0<x≤0.1,0<y≤0.1;
优选地,所述氟源中的F和盐酸中的HCl的摩尔比为(0.5-2):1;
优选地,步骤(1)所述混合溶液中,金属离子的总浓度为0.01-2mol/L。
5.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混合溶液按照下述方式配制:先将铁源、钴源、铝源按配方量溶解于溶剂中,然后再加入配方量的氟源和盐酸。
6.根据权利要求2-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溶剂热反应的温度为95-130℃;
优选地,步骤(2)所述溶剂热反应的时间为6-12h。
7.根据权利要求2-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保护气体包括氮气、氦气或氩气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优选地,步骤(3)所述热处理的温度为250-450℃;
优选地,步骤(3)所述热处理的升温速率为1℃/min-30℃/min;
优选地,步骤(3)所述热处理的保温时间为1h-10h。
8.根据权利要求2-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固液分离之后步骤(3)热处理之前,对固液分离产物进行洗涤和干燥。
9.根据权利要求2-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铁源、钴源、铝源按分子式Fe1-x-yCoxAlyF3的摩尔比混合溶解于丙三醇和乙醇混合溶剂中,搅拌后,加入氟源及盐酸,得到混合溶液;
其中,丙三醇和乙醇混合溶剂中,丙三醇和乙醇的体积比为(0.1-2):1;
所述氟源中的F和盐酸中的HCl的摩尔比为(0.5-2):1;
所述混合溶液中,金属离子的总浓度为0.01-2mol/L;
(2)将所得混合溶液转移至密闭反应釜中,95-130℃的温度下溶剂热处理反应6-12h,反应完成后固液分离,洗涤,干燥;
(3)将所得粉体在保护气氛下进行热处理,以1-30℃/min的速率升温至250-450℃保温1-10h,冷却后得到Fe1-x-yCoxAlyF3多元氟化物正极材料。
10.一种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锂离子电池包括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极材料。
CN202011597033.0A 2020-12-28 2020-12-28 一种多元氟化物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锂离子电池 Pending CN11273624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97033.0A CN112736249A (zh) 2020-12-28 2020-12-28 一种多元氟化物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锂离子电池
CN202110703136.9A CN113224311B (zh) 2020-12-28 2021-06-24 一种多元氟化物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锂离子电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97033.0A CN112736249A (zh) 2020-12-28 2020-12-28 一种多元氟化物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锂离子电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36249A true CN112736249A (zh) 2021-04-30

Family

ID=7561132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597033.0A Pending CN112736249A (zh) 2020-12-28 2020-12-28 一种多元氟化物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锂离子电池
CN202110703136.9A Active CN113224311B (zh) 2020-12-28 2021-06-24 一种多元氟化物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锂离子电池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703136.9A Active CN113224311B (zh) 2020-12-28 2021-06-24 一种多元氟化物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锂离子电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112736249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94394A (zh) * 2021-05-20 2021-09-14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双金属氟化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在无锂正极中的应用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23707A (zh) * 2012-04-02 2012-08-01 湘潭大学 一种掺钴包碳的氟化铁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JP2014043385A (ja) * 2012-08-28 2014-03-13 Honda Motor Co Ltd FeF3の製造方法
CN106356528A (zh) * 2015-07-18 2017-01-25 宁波大学 一种储能用氟化铁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680043A (zh) * 2016-01-27 2016-06-15 天津大学 一种纳米氟化铁的制备及其在高比容量锂离子电池正极中的应用
CN108270003A (zh) * 2018-01-05 2018-07-10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液相法合成FeF3/CNTs正极材料的方法
CN112125342B (zh) * 2020-08-17 2023-04-18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一种氟氧铁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94394A (zh) * 2021-05-20 2021-09-14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双金属氟化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在无锂正极中的应用
CN113394394B (zh) * 2021-05-20 2022-06-21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双金属氟化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在无锂正极中的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24311B (zh) 2022-10-04
CN113224311A (zh) 2021-08-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148847B (zh) 一种具有高倍率性能的硼掺杂改性的硬碳包覆负极材料及其液相制备方法
CN108649198B (zh) 一种钴嵌入的氮、硫共掺杂的碳纳米材料的合成方法
CN104577086B (zh) 一种预锂化和石墨烯包覆的介孔SiO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3241443B (zh) 一种氟化铁/碳复合正极材料、其制备方法和锂离子电池
CN109449417B (zh) 一种磷酸铁钠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273682B (zh) 一种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326136B (zh) 一种新型高电位多层碳包覆聚阴离子型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993134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硝酸铜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3258074B (zh) 一种纳米FeF3/C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锂离子电池
CN109755482A (zh) 硅/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1290986B (zh) Li3V2(PO4)3/C正极材料制备方法及制得的正极材料
CN105591090B (zh) 一种可用于锂离子电池负极的氧化锌/氮掺杂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5355874A (zh) 一种氮掺杂多孔碳球/四氧化三锰纳米复合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680013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硅/石墨/碳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2687881B (zh) 一种氟氧化铁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锂离子电池
WO2020151094A1 (zh) 锂离子二次电池硅氧化物复合负极材料及制法
CN109103424A (zh) 碳硫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以及正极和锂硫电池
CN104538630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600713A (zh) 一种掺杂多孔碳负极材料、其制备方法及碱金属离子电池
CN105244503A (zh) 一种分级石墨烯修饰的球形钠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4795563A (zh) 一种柠檬酸法制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FeBO3/C的方法
CN111682178A (zh) 一种氮掺杂氧化石墨烯/三氧化二锰锌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3224311B (zh) 一种多元氟化物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锂离子电池
CN113241444B (zh) 一种FeF3基复合正极材料、其制备方法和锂离子电池
CN109671944A (zh) 一种碳包覆金属掺杂钛酸锂复合材料及其制备和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430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