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26966A - 一种混凝土构件及其浇筑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混凝土构件及其浇筑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26966A
CN112726966A CN202110192408.3A CN202110192408A CN112726966A CN 112726966 A CN112726966 A CN 112726966A CN 202110192408 A CN202110192408 A CN 202110192408A CN 112726966 A CN112726966 A CN 1127269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el bar
unit
vertical
split heads
b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19240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杰
熊航
程红杰
汪永
陈连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Baoye Group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Baoye Group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Baoye Group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Baoye Group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192408.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726966A/zh
Publication of CN1127269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2696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CSTRUCTURAL ELEMENTS; BUILDING MATERIALS
    • E04C5/00Reinforcing elements, e.g. for concrete; Auxiliary elements therefor
    • E04C5/16Auxiliary parts for reinforcements, e.g. connectors, spacers, stirrups
    • E04C5/18Spacers of metal or substantially of metal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7/00Foundations as substructures
    • E02D27/01Flat found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5/00Floors; Floor construction with regard to insulation; Connectio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E04B5/16Load-carrying floor structures wholly or partly cast or similarly formed in situ
    • E04B5/32Floor structures wholly cast in situ with or without form units or reinforcemen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2103/00Material constitution of slabs, sheets or the like
    • E04B2103/02Material constitution of slabs, sheets or the like of ceramics, concrete or other stone-like materi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Paleontolog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einforcement Elements For Build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凝土构件及其浇筑方法。该混凝土构件包括上层钢筋、下层钢筋和马凳筋。该马凳筋包括:位于马凳筋顶部的定位钩,定位钩开口朝下,用于向下勾住上层钢筋中的第一钢筋单元;用于支撑上层钢筋中的第二钢筋单元的支撑横杆,第二钢筋单元位于第一钢筋单元的下方且与第一钢筋单元垂直;分别位于支撑横杆的两端下方且与支撑横杆垂直固连的第一竖直撑杆和第二竖直撑杆,第一竖直撑杆与定位钩固连;位于第一竖直撑杆的底部且与其固连的第一支脚;位于第二竖直撑杆的底部且与其固连的第二支脚。本发明中通过上述马凳筋能够防止钢筋偏位变形。

Description

一种混凝土构件及其浇筑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房建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混凝土构件及其浇筑方法,该混凝土构建中设置有一种用于防止钢筋偏位变形的马凳筋。
背景技术
马凳筋,施工术语。形似马镫,故名马镫筋,也称支撑钢筋(铁马)。用于上下两层钢筋中间,起固定支撑上层钢筋的作用。常规马凳筋的形状结构如图1中所示,其顶端与上层钢筋焊接,下端支撑在下层钢筋上。
在浇筑混凝土等施工过程中,上层钢筋常因工人踩踏发生变形。因此,马凳筋作为板的措施钢筋是必不可少的,从技术和经济角度来说有时也是举足轻重的。
然而,常规结构的马凳筋需要与上层钢筋焊接固定,而且在施工过程中也时有发生马凳筋偏斜、折断导致其支撑作用失效的问题。
因此,如何简化马凳筋的施工工艺,以及如何避免马凳筋失效,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凝土构件及其浇筑方法,该混凝土构建中设置有一种用于防止钢筋偏位变形的马凳筋。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马凳筋,包括:
位于所述马凳筋顶部的定位钩,所述定位钩开口朝下,用于向下勾住上层钢筋中的第一钢筋单元;
用于支撑所述上层钢筋中的第二钢筋单元的支撑横杆,所述第二钢筋单元位于所述第一钢筋单元的下方且与所述第一钢筋单元垂直;
分别位于所述支撑横杆的两端下方且与所述支撑横杆垂直固连的第一竖直撑杆和第二竖直撑杆,所述第一竖直撑杆与所述定位钩固连;
位于所述第一竖直撑杆的底部且与其固连的第一支脚;
位于所述第二竖直撑杆的底部且与其固连的第二支脚。
可选地,所述第一竖直撑杆和所述第二竖直撑杆平行,且均与所述支撑横杆垂直。
可选地,所述第一支脚和所述第二支脚分别位于所述支撑横杆所在的所述竖直平面的两侧。
可选地,所述第一支脚和所述第二支脚均为与所述支撑横杆所在的所述竖直平面垂直的杆状支脚。
可选地,所述定位钩所在的竖直平面与所述支撑横杆垂直。
可选地,所述马凳筋包括第一钢筋段和第二钢筋段,其中:
所述第一钢筋段折弯以构成所述定位钩;
所述第二钢筋段在不同位置折弯以形成所述第一支脚、所述第一竖直撑杆、所述支撑横杆、所述第二竖直撑杆、所述第二支脚;
所述定位钩与所述第一竖直撑杆焊接固连。
可选地,所述第一钢筋段和所述第二钢筋段直径均大于或等于所述上层钢筋中单个钢筋的直径。
一种混凝土构件,包括上层钢筋和下层钢筋,以及上述马凳筋,其中:
所述上层钢筋中包括彼此垂直布置的第一钢筋单元和第二钢筋单元,所述第二钢筋单元位于所述第一钢筋单元的下方;
所述下层钢筋中包括彼此垂直布置的第三钢筋单元和第四钢筋单元,所述第三钢筋单元与所述第一钢筋单元平行且位于所述第四钢筋单元的上方;
所述马凳筋顶部的定位钩开口朝下,并勾住所述第一钢筋单元;
所述马凳筋中的支撑横杆支撑所述第二钢筋单元;
所述马凳筋中的底部支脚的外端顶点与所述定位钩的外端顶点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混凝土构件的厚度。
一种混凝土构件浇筑方法,包括:
布置混凝土构件中的上层钢筋;所述上层钢筋中包括多根第一钢筋单元和第二钢筋单元,所述第二钢筋单元位于所述第一钢筋单元的下方;
准备第一钢筋段和第二钢筋段,用于焊接构成上述马凳筋,所述第一钢筋段为用于构成所述马凳筋中的定位钩,所述第二钢筋段用于构成所述马凳筋中的第一支脚、第一竖直撑杆、支撑横杆、第二竖直撑杆、第二支脚;
将所述第一钢筋段焊接在所述第二钢筋段上,以令所述定位钩开口朝下并勾住所述第一钢筋单元,且令所述支撑横杆支撑所述第二钢筋单元,所述第一支脚和/或第二支脚位于所述第四钢筋单元的下方;相邻的所述马凳筋之间的距离为1.2m至1.8m。
可选地,在上述混凝土构件浇筑方法中,所述混凝土构件中还布置有下层钢筋,其中:
所述下层钢筋中包括彼此垂直布置的第三钢筋单元和第四钢筋单元,所述第三钢筋单元与所述第一钢筋单元平行且位于所述第四钢筋单元的上方;
所述第一支脚和/或第二支脚位于所述第四钢筋单元的下方。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提供的混凝土构件(例如现浇筑筏板或其他混凝土板)及其浇筑方法中,使用了一种用于防止钢筋偏位变形的马凳筋。在上下层钢筋(即板钢筋)绑扎过程中,使用本发明提供的马凳筋作为撑起上层钢筋的分布筋,能够对混凝土构件中的上层钢筋起到支撑加强的作用,防止上层钢筋偏位、变形,从而保证上下层钢筋之间的间距不变,确保上下层钢筋间距符合规范要求。而且,由于该马凳筋能够通过挂钩的方式安装在上下层钢筋之间,从而省去了焊接工序,有利于简化施工工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常规马凳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具体实施例提供的马凳筋的布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具体实施例提供的马凳筋的主视图;
图4为本发明第一具体实施例提供的马凳筋的侧视图;
图5为本发明第二具体实施例提供的马凳筋的主视图。
其中:
1-定位钩,2-支撑横杆,3-第一支脚,4-第二支脚,
5-第三支脚,6-第四支脚;
101-第一钢筋单元,102-第二钢筋单元,
103-第三钢筋单元,104-第四钢筋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凝土构件及其浇筑方法,该混凝土构建中设置有一种用于防止钢筋偏位变形的马凳筋。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第一具体实施例
本发明第一具体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混凝土构件,该混凝土构件包括上层钢筋、下层钢筋和马凳筋。
具体请参阅图2至图4,该马凳筋包括定位钩1、支撑横杆2、第一竖直撑杆、第二竖直撑杆、第一支脚3、第二支脚4。其中:
定位钩1位于马凳筋顶部,定位钩1开口朝下,用于向下勾住上层钢筋中的第一钢筋单元101;
支撑横杆2用于支撑上层钢筋中的第二钢筋单元102,第二钢筋单元102位于第一钢筋单元101的下方且与第一钢筋单元101垂直,因此,定位钩所在平面与支撑横杆2垂直;
第一竖直撑杆和第二竖直撑杆分别位于支撑横杆2的两端下方且与支撑横杆2垂直固连,并且第一竖直撑杆与定位钩1焊接固连;
第一支脚3位于第一竖直撑杆的底部且与其固连;
第二支脚4位于第二竖直撑杆的底部且与其固连。
具体地,在上述马凳筋中,支撑横杆2、第一竖直撑杆和第二竖直撑杆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第一竖直撑杆和第二竖直撑杆平行,且均与支撑横杆2垂直。
具体地,在上述马凳筋中,第一支脚3和第二支脚4均为与支撑横杆2所在的竖直平面垂直的杆状支脚,且分别位于支撑横杆2所在的竖直平面的两侧。
具体地,在上述马凳筋中,定位钩1所在的竖直平面与支撑横杆2垂直。
具体地,上述马凳筋包括由第一钢筋段和第二钢筋段焊接构成。其中,第一钢筋段折弯以构成定位钩1;第二钢筋段在不同位置折弯以形成第一支脚3、第一竖直撑杆、支撑横杆2、第二竖直撑杆、第二支脚4。其中,定位钩1的一侧与第一竖直撑杆焊接固连。
具体地,第一钢筋段和第二钢筋段的直径均步不小于(即大于或等于)上层钢筋中单个钢筋的直径。
本发明第一具体实施例提供的混凝土构件包括上层钢筋和下层钢筋,以及上述马凳筋。其中:
上层钢筋中包括彼此垂直布置的第一钢筋单元101和第二钢筋单元102,第一钢筋单元101搭接在第二钢筋单元102的上方;
下层钢筋中包括彼此垂直布置的第三钢筋单元103和第四钢筋单元104,第三钢筋单元103与第一钢筋单元101平行,第四钢筋单元104搭接在第三钢筋单元103的上方;
马凳筋顶部的定位钩1开口朝下,并勾住第一钢筋单元101,马凳筋中的支撑横杆2支撑第二钢筋单元102,马凳筋中的底部支脚的外端顶点与定位钩1的外端顶点之间的距离等于混凝土构件的厚度。
本发明第一具体实施例提供的混凝土构件浇筑方法,用于浇筑上述混凝土构件,该混凝土构件浇筑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布置混凝土构件中的下层钢筋和上层钢筋:下层钢筋中包括彼此垂直布置的第三钢筋单元103和第四钢筋单元104,第四钢筋单元104搭接在第三钢筋单元103的上方,进一步地,还可通过钢丝绳将二者绑扎固定;上层钢筋中包括多根第一钢筋单元101和第二钢筋单元102,第一钢筋单元101搭接在第二钢筋单元102的上方,进一步地,还可通过钢丝绳将二者绑扎固定;而且,第一钢筋单元101与第三钢筋单元103平行,第二钢筋单元102与第四钢筋单元104平行;
准备第一钢筋段和第二钢筋段,用于焊接构成上述马凳筋,第一钢筋段为构成马凳筋中的定位钩1,第二钢筋段构成马凳筋中的第一支脚3、第一竖直撑杆、支撑横杆2、第二竖直撑杆、第二支脚4;
将第一钢筋段焊接在第二钢筋段上,以令定位钩1开口朝下并勾住第一钢筋单元101,且令支撑横杆2支撑第二钢筋单元102,第一支脚3的外端顶点与定位钩1的外端顶点之间的距离等于混凝土构件的厚度;相邻的马凳筋之间的距离为1.2m至1.8m(优选为1.5m)。
可见,在混凝土构件(例如现浇筑筏板或其他混凝土板)的上下层钢筋(即板钢筋)绑扎过程中,使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马凳筋作为撑起上层钢筋的分布筋,能够对混凝土构件中的上层钢筋起到支撑加强的作用,防止上层钢筋偏位、变形,从而保证上下层钢筋之间的间距不变,确保上下层钢筋间距符合规范要求。而且,由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马凳筋,能够通过挂钩的方式安装在上下层钢筋之间,从而省去了焊接工序,有利于简化施工工艺。
综上,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提供的马凳筋的施工过程为:
根据施工图统计出各个房间的板厚尺寸、板配筋情况后,制作防止上层钢筋下移的马凳筋组成元件,即上述第一钢筋段和第二钢筋段,第一钢筋段和第二钢筋段焊接后,第一钢筋段的弯钩顶部至第二钢筋段的支脚底部之间的高度距离(可参见图4中的h)等于混凝土构件的板厚尺寸;
现浇楼板模板施工完毕后,进行模板的技术复核和验收,尤其是复测模板标高是否正确。
现浇板筋(即上述上层钢筋和下层钢筋)绑扎完成,板底保护层垫块到位后,将马凳筋放置在上层钢筋和下下层板筋间,多个马凳筋呈梅花型布置,相邻的马凳筋之间的间距按照1.5m布设;
楼板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用平直的铝尺或木杆做平处理,马凳筋的定位钩1的顶点不外露于混凝土的上表面(或正好与其齐平),马凳筋的底部支脚不外露于混凝土的下表面(或正好与其齐平);
如现浇楼板为单层钢筋,则将马凳筋用扎丝固定在板筋上即可。
第二具体实施例
请参见图5,本发明第二具体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马凳筋,该马凳筋与上述第一具体实施例中的马凳筋的区别仅在于:马凳筋的底部还可以设置有第三支脚5和第四支脚6。其中:
第三支脚5和第四支脚6分别位于第一竖直撑杆、第二竖直撑杆的底端且与其固连,第三支脚5和第四支脚6均为杆状支脚,且与第一竖直撑杆、支撑横杆2、第二竖直撑杆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混凝土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层钢筋和下层钢筋,以及马凳筋,其中,所述马凳筋包括:
位于所述马凳筋顶部的定位钩(1),所述定位钩(1)开口朝下,用于向下勾住上层钢筋中的第一钢筋单元(101);
支撑横杆(2),所述支撑横杆(2)用于支撑所述上层钢筋中的第二钢筋单元(102),所述第二钢筋单元(102)位于所述第一钢筋单元(101)的下方且与所述第一钢筋单元(101)垂直;
分别位于所述支撑横杆(2)的两端下方且与所述支撑横杆(2)垂直固连的第一竖直撑杆和第二竖直撑杆,所述第一竖直撑杆与所述定位钩(1)固连;
位于所述第一竖直撑杆的底部且与其固连的第一支脚(3);
位于所述第二竖直撑杆的底部且与其固连的第二支脚(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竖直撑杆和所述第二竖直撑杆平行,且均与所述支撑横杆(2)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凝土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脚(3)和所述第二支脚(4)分别位于所述支撑横杆(2)所在的所述竖直平面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凝土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脚(3)和所述第二支脚(4)均为与所述支撑横杆(2)所在的所述竖直平面垂直的杆状支脚。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凝土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钩(1)所在的竖直平面与所述支撑横杆(2)垂直。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混凝土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马凳筋包括第一钢筋段和第二钢筋段,其中:
所述第一钢筋段折弯以构成所述定位钩(1);
所述第二钢筋段在不同位置折弯以形成所述第一支脚(3)、所述第一竖直撑杆、所述支撑横杆(2)、所述第二竖直撑杆、所述第二支脚(4);
所述定位钩(1)与所述第一竖直撑杆焊接固连。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混凝土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钢筋中包括彼此垂直布置的第一钢筋单元(101)和第二钢筋单元(102),所述第二钢筋单元(102)位于所述第一钢筋单元(101)的下方;
所述马凳筋顶部的定位钩(1)开口朝下,并勾住所述第一钢筋单元(101);
所述马凳筋中的支撑横杆(2)支撑所述第二钢筋单元(102);
所述马凳筋中的底部支脚的外端顶点与所述定位钩(1)的外端顶点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混凝土构件的厚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混凝土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钢筋中包括彼此垂直布置的第三钢筋单元(103)和第四钢筋单元(104),所述第三钢筋单元(103)与所述第一钢筋单元(101)平行且位于所述第四钢筋单元(104)的上方。
9.一种混凝土构件浇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构件浇筑方法用于浇筑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混凝土构件,所述混凝土构件浇筑方法包括:
布置所述混凝土构件中的上层钢筋;所述上层钢筋中包括多根第一钢筋单元(101)和第二钢筋单元(102),所述第二钢筋单元(102)位于所述第一钢筋单元(101)的下方;
准备第一钢筋段和第二钢筋段,用于焊接构成马凳筋,所述第一钢筋段为用于构成所述马凳筋中的定位钩(1),所述第二钢筋段用于构成所述马凳筋中的第一支脚(3)、第一竖直撑杆、支撑横杆(2)、第二竖直撑杆、第二支脚(4);
将所述第一钢筋段焊接在所述第二钢筋段上,以令所述定位钩(1)开口朝下并勾住所述第一钢筋单元(101),且令所述支撑横杆(2)支撑所述第二钢筋单元(102),所述第一支脚(3)和/或第二支脚(4)位于所述第四钢筋单元(104)的下方;相邻的所述马凳筋之间的距离为1.2m至1.8m。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混凝土构件浇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构件中还布置有下层钢筋,其中:
所述下层钢筋中包括彼此垂直布置的第三钢筋单元(103)和第四钢筋单元(104),所述第三钢筋单元(103)与所述第一钢筋单元(101)平行且位于所述第四钢筋单元(104)的上方;
所述第一支脚(3)和/或第二支脚(4)位于所述第四钢筋单元(104)的下方。
CN202110192408.3A 2021-02-20 2021-02-20 一种混凝土构件及其浇筑方法 Pending CN11272696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92408.3A CN112726966A (zh) 2021-02-20 2021-02-20 一种混凝土构件及其浇筑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92408.3A CN112726966A (zh) 2021-02-20 2021-02-20 一种混凝土构件及其浇筑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26966A true CN112726966A (zh) 2021-04-30

Family

ID=755969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192408.3A Pending CN112726966A (zh) 2021-02-20 2021-02-20 一种混凝土构件及其浇筑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726966A (zh)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280205U (zh) * 2012-02-27 2012-06-20 青岛理工大学 组装式通长负筋保护层厚度定位马凳
CN204112602U (zh) * 2014-09-30 2015-01-21 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现浇楼板钢筋保护层的复合支架
CN205677156U (zh) * 2016-06-02 2016-11-09 福建六建集团有限公司 挂模专用新型马凳筋
JP3210502U (ja) * 2017-03-08 2017-05-25 寿建設株式会社 鉄筋の仮受けハンガー
CN206607754U (zh) * 2016-12-30 2017-11-03 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钢筋混凝土楼板保护层厚度支架
CN108590040A (zh) * 2018-05-30 2018-09-28 五冶集团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钢筋双f卡及使用方法
CN209025324U (zh) * 2018-10-25 2019-06-25 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楼板钢筋马凳
CN209468928U (zh) * 2018-11-26 2019-10-08 云南省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楼板厚度的辅助控制装置
CN209874263U (zh) * 2019-04-02 2019-12-31 云南建投第三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楼板钢筋网限位马凳筋
CN110952722A (zh) * 2019-11-19 2020-04-03 中建四局第六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钢筋马凳及其使用方法
CN210508058U (zh) * 2019-07-26 2020-05-12 北京天润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楼板马凳
CN210857752U (zh) * 2019-06-19 2020-06-26 中铁四局集团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结构降板吊模用马凳筋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280205U (zh) * 2012-02-27 2012-06-20 青岛理工大学 组装式通长负筋保护层厚度定位马凳
CN204112602U (zh) * 2014-09-30 2015-01-21 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现浇楼板钢筋保护层的复合支架
CN205677156U (zh) * 2016-06-02 2016-11-09 福建六建集团有限公司 挂模专用新型马凳筋
CN206607754U (zh) * 2016-12-30 2017-11-03 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钢筋混凝土楼板保护层厚度支架
JP3210502U (ja) * 2017-03-08 2017-05-25 寿建設株式会社 鉄筋の仮受けハンガー
CN108590040A (zh) * 2018-05-30 2018-09-28 五冶集团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钢筋双f卡及使用方法
CN209025324U (zh) * 2018-10-25 2019-06-25 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楼板钢筋马凳
CN209468928U (zh) * 2018-11-26 2019-10-08 云南省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楼板厚度的辅助控制装置
CN209874263U (zh) * 2019-04-02 2019-12-31 云南建投第三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楼板钢筋网限位马凳筋
CN210857752U (zh) * 2019-06-19 2020-06-26 中铁四局集团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结构降板吊模用马凳筋
CN210508058U (zh) * 2019-07-26 2020-05-12 北京天润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楼板马凳
CN110952722A (zh) * 2019-11-19 2020-04-03 中建四局第六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钢筋马凳及其使用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017942B2 (en) Rebar wall set-up bar
CN112726966A (zh) 一种混凝土构件及其浇筑方法
JP2010275739A (ja) 鉄筋構造物および鉄筋施工方法
CN110778123B (zh) 一种混凝土钢筋绑扎施工方法
EP1020583A1 (en) Beam bottom, method for the production thereof and for the production of a beam therewith
US1928748A (en) Concrete floor construction
CN214219354U (zh) 一种装配式桥墩钢筋笼模板一体式墩柱
CN213296830U (zh) 一种现浇空心楼板芯模抗浮连接结构
JP3945668B2 (ja) コンクリート橋脚の構築方法
CN211473348U (zh) 脚手架连墙件
CN207499434U (zh) 楼梯踏步的卡口式支模装置
JPH10102660A (ja) プレキャストコンクリート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1899735B1 (ko) 경간 중앙부에서의 내하 능력이 향상된 콘크리트 거더 교량의 시공 방법 및 그 시공 구조
CN101736858A (zh) 一种二次后浇圈梁的制作方法
CN105649274B (zh) 内撑杆、应用该内撑杆制成的梁柱钢筋框架及其施工工艺
CN219451267U (zh) 叠合梁用加劲预制底板
CN217232710U (zh) 结构降板吊模支撑装置
CN219604937U (zh) 既有建筑增层外包式钢框架
CN218263432U (zh) 一种土木工程中具有抗震结构的桥梁垫石
JP7370784B2 (ja) 型枠構造およびかぶり確保スペーサ
JP3008387U (ja) 鉄筋コンクリ−ト用溶接金網
KR20120081264A (ko) 절곡형 철판을 이용한 건축용 슬래브
CN214529969U (zh) 一种矮ⅲ型轨枕
CN217105842U (zh) 一种控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支架装置
KR200367714Y1 (ko) 전기박스 주변의 슬라브 균열방지용 보강망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430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