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04937U - 既有建筑增层外包式钢框架 - Google Patents

既有建筑增层外包式钢框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04937U
CN219604937U CN202320950101.XU CN202320950101U CN219604937U CN 219604937 U CN219604937 U CN 219604937U CN 202320950101 U CN202320950101 U CN 202320950101U CN 219604937 U CN219604937 U CN 2196049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crete
pouring
pouring area
area
existing buil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95010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Jianke Architectural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Jianke Architectural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Jianke Architectural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Jianke Architectural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950101.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049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049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049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Working Measures On Existing Buildind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既有建筑增层外包式钢框架。包括:原砼柱。多个钢筋,多个钢筋的一端固定插设于原砼柱顶部。钢柱,固定安装于多个钢筋的另一端。多个箍筋,通过不同的捆扎方式固定捆扎于多个钢筋外侧构成第一浇筑区和第二浇筑区,第一浇筑区位于原砼柱顶部,第二浇筑区位于第一浇筑区顶部,且第一浇筑区的外径大于第二浇筑区的外径。钢柱,固定安装于第二浇筑区顶部,且钢柱的外径小于第二浇筑区的外径。垫板,围裹于第一浇筑区和第二浇筑区外侧。混凝土浇筑时,第一浇筑区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在第二浇筑区顶部设置钢柱并进行第二浇筑区的混凝土浇筑,使浇筑混凝土后的第一浇筑区作为既有建筑增层的混凝土基座,以保证增层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既有建筑增层外包式钢框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加层改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既有建筑增层外包式钢框架。
背景技术
随着城镇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城镇住房压力越来越大,为了缓解住房压力,一般都会通过增加建筑的楼层数实现在固定土地面积上实现更多的住房区域。
目前,在对建筑进行楼层增加时,通过在原建筑的原砼柱顶部增加新的钢筋框架并用混凝土浇筑来实现建筑层数的增加。另外,为了保证新加楼层的表面和既有建筑的表面能够平齐过渡,使得新加楼层和既有建筑之间那个狗更加整体化,且不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实际的建造中,新加楼层大多使用钢筋架固定连接在既有建筑上,而且为了防止新加楼层对于既有建筑过大的压力,一般都会将新加楼层使用的钢筋架选为轻型钢材,以减轻新加楼层的总体重量。但是,该结构适用于增设楼层层数较少的情况,若需要增加较多的楼层,位于底部的增设楼层较难承受较多楼层的压力,造成安全隐患。
因此,传统的建筑加层改造使用的钢框架较难实现层数较多的建筑加层。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实现较多的既有建筑新增层数的既有建筑增层外包式钢框架。
一种既有建筑增层外包式钢框架,包括:
原砼柱;
多个钢筋,所述多个钢筋的一端固定插设于所述原砼柱顶部;
钢柱,固定安装于所述多个钢筋的另一端;
多个箍筋,通过不同的捆扎方式固定捆扎于所述多个钢筋外侧,以构成两种不同的混凝土浇筑区,分别为第一浇筑区和第二浇筑区,所述第一浇筑区位于所述原砼柱顶部,所述第二浇筑区位于所述第一浇筑区顶部,且所述第一浇筑区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浇筑区的外径;
钢柱,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二浇筑区顶部,且所述钢柱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二浇筑区的外径;
垫板,围裹于所述第一浇筑区和第二浇筑区外侧,以固定混凝土形状;
其中,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时首先在第一浇筑区进行混凝土浇筑,第一浇筑区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在所述第二浇筑区顶部设置所述钢柱并进行第二浇筑区的混凝土浇筑,以使浇筑混凝土后的第一浇筑区作为既有建筑增层的混凝土基座,以保证增层的稳定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个所述钢筋与每个所述箍筋之间相互垂直,且多个钢筋与多个箍筋之间构成多个矩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
锚栓,固定插设于所述混凝土基座顶部;
螺栓,与所述锚栓相匹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
安装板,通过所述锚栓与螺栓固定安装于所述混凝土基座顶部,且所述多个钢筋穿过所述安装板和所述混凝土基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
多个栓孔,开设于所述第二浇筑区顶部边缘,且每个所述栓孔两侧均设有栓钉。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
外包纵筋,相对插设于所述第二浇筑区两侧的第一浇筑区内,且所述外包纵筋插入所述第一浇筑区的一端具有弯折部,所述弯折部位于所述第一浇筑区内部且靠近所述原砼柱。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包纵筋的另一端具有弯曲部,所述弯曲部向所述钢筋方向弯曲。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包纵筋与所述钢筋之间通过所述箍筋捆扎固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浇筑区的外径大于所述原砼柱的外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原砼柱顶部具有凿毛,且所述凿毛的直径大于所述原砼柱的直径,并与所述第一浇筑区的直径相等。
上述既有建筑增层外包式钢框架,通过在既有建筑的原砼柱上插设多个钢筋,并通过箍筋对钢筋的不同捆扎方式将钢框架进行不同混凝土浇筑区的划分,使得靠近原砼柱的混凝土浇筑区的直径大于该混凝土浇筑区上方的浇筑区的直径,进而使得靠近原砼柱的混凝土浇筑区作为新增建筑层的混凝土基座,由于混凝土基座的直径大于其顶部混凝土浇筑层的直径,故混凝土基座底部的受力面积更大,因此在增加新的混凝土浇筑层时由于混凝土基座的作用,使得混凝土基座顶部增设的混凝土浇筑层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因此,在既有建筑加层改造的过程中,相较于统一大小的钢框架,该既有建筑增层外包式钢框架稳定性更高,所增设的建筑层同样具有较高的稳定性,能够在既有建筑上增设较多的建筑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既有建筑增层外包式钢框架的混凝土基座钢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既有建筑增层外包式钢框架的混凝土浇筑区钢筋和箍筋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既有建筑增层外包式钢框架的混凝土基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既有建筑增层外包式钢框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既有建筑增层外包式钢框架的原砼柱截面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既有建筑增层外包式钢框架的顶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原砼柱;110、凿毛;200、钢筋;210、第一浇注区;220、第二浇筑区;221、栓孔;222、栓钉;300、箍筋;400、混凝土基座;410、锚栓;411、螺栓;420、安装板;600、钢柱;700、外包纵筋;710、弯折部;720、弯曲部;800、垫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下”可以是第一特征直接和第二特征接触,或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间接地通过中间媒介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除非另有定义,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下面结合图1-图6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既有建筑增层外包式钢框架。
如图1至图6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既有建筑增层外包式钢框架,包括:
原砼柱100,顶部具有凿毛110和既有建筑通过箍筋围裹的钢筋截面。
多个钢筋200,该多个钢筋200的一端固定插设于原砼柱100顶部,并通过多个箍筋300通过不同的捆扎方式固定捆扎,以构成两种不同的混凝土浇筑区,即第一浇注区210和第二浇筑区220。另外,每个钢筋200与每个箍筋300之间相互垂直,且多个钢筋200与多个箍筋300之间构成多个矩形,相邻矩形之间具有公共边。其中,靠近原砼柱100的混凝土浇筑区为第一浇注区210,在第一浇筑区210顶部的混凝土浇筑区为第二浇筑区220,第一浇筑区210的直径大于第二浇筑区220的直径和原砼柱100的直径,凿毛110的直径大于原砼柱100的直径并与第一浇筑区210的直径相等,第一浇筑区210在浇筑混凝土之后作为新增钢框架的混凝土基座400。
钢柱600,固定安装于第二浇筑区220顶部,且钢柱600的直径小于第二浇筑区220的直径。
垫板800,围裹于第一浇筑区210和第二浇筑区220的外侧,防止在混凝土浇筑时未定型的混凝土外泄,用于固定浇筑混凝土的形状。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时首先在第一浇筑区210进行混凝土浇筑,待第一浇筑区210内的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在第二浇注区220顶部设置钢柱600并进行第二浇筑区220的混凝土浇筑,以使浇筑混凝土后的第一浇筑区210作为既有建筑增层的混凝土基座400,以保证既有建筑增层的稳定性。
安装板420,通过锚栓410和螺栓411的相互作用固定设置于混凝土基座400顶部,其中,锚栓410的一端插设于混凝土基座400内部的混凝土中,另一端穿过安装板420并通过螺栓411固定。另外,多个钢筋200穿过该安装板420和混凝土基座400插设于原砼柱100内部,并在原砼柱100内部具有较长的长度,以保证混凝土基座400以及增设建筑层的稳定性。
多个栓孔221,开设于浇筑有混凝土的第二浇筑区220顶部的边缘,且未被钢柱600掩盖,每个栓孔221两侧均设置有栓钉222,以固定钢柱600和新增建筑层。
外包纵筋700,相对设置于第二浇筑层220两侧的第一浇筑层210内。其中,外包纵筋700的一端具有弯折部710,弯折角度为90°,该弯折部710插设于混凝土基座400的内的混凝土中,且弯折部710靠近原砼柱100。外包纵筋700的另一端位于混凝土基座400的外部,并具有弯曲部720,该弯曲部720的弯曲方向朝向第二浇筑层220的钢筋,且外包纵筋700的位于混凝土基座400外部的高度与钢筋200位于混凝土基座400外部的高度相等。另外,外包纵筋700与最靠近外包纵筋700的钢筋200通过箍筋300进行捆扎固定。
上述既有建筑增层外包式钢框架,通过在既有建筑的原砼柱上插设多个钢筋,并通过箍筋对钢筋的不同捆扎方式将钢框架进行不同混凝土浇筑区的划分,使得靠近原砼柱的混凝土浇筑区的直径大于该混凝土浇筑区上方的浇筑区的直径,进而使得靠近原砼柱的混凝土浇筑区作为新增建筑层的混凝土基座,由于混凝土基座的直径大于其顶部混凝土浇筑层的直径,故混凝土基座底部的受力面积更大,因此在增加新的混凝土浇筑层时由于混凝土基座的作用,使得混凝土基座顶部增设的混凝土浇筑层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因此,在既有建筑加层改造的过程中,相较于统一大小的钢框架,该既有建筑增层外包式钢框架稳定性更高,所增设的建筑层同样具有较高的稳定性,能够在既有建筑上增设较多的建筑层。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既有建筑增层外包式钢框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原砼柱;
多个钢筋,所述多个钢筋的一端固定插设于所述原砼柱顶部;
钢柱,固定安装于所述多个钢筋的另一端;
多个箍筋,通过不同的捆扎方式固定捆扎于所述多个钢筋外侧,以构成两种不同的混凝土浇筑区,分别为第一浇筑区和第二浇筑区,所述第一浇筑区位于所述原砼柱顶部,所述第二浇筑区位于所述第一浇筑区顶部,且所述第一浇筑区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浇筑区的外径;
钢柱,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二浇筑区顶部,且所述钢柱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二浇筑区的外径;
垫板,围裹于所述第一浇筑区和第二浇筑区外侧,以固定混凝土形状;
其中,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时首先在第一浇筑区进行混凝土浇筑,第一浇筑区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在所述第二浇筑区顶部设置所述钢柱并进行第二浇筑区的混凝土浇筑,以使浇筑混凝土后的第一浇筑区作为既有建筑增层的混凝土基座,以保证增层的稳定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既有建筑增层外包式钢框架,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钢筋与每个所述箍筋之间相互垂直,且多个钢筋与多个箍筋之间构成多个矩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既有建筑增层外包式钢框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锚栓,固定插设于所述混凝土基座顶部;
螺栓,与所述锚栓相匹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既有建筑增层外包式钢框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安装板,通过所述锚栓与螺栓固定安装于所述混凝土基座顶部,且所述多个钢筋穿过所述安装板和所述混凝土基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既有建筑增层外包式钢框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多个栓孔,开设于所述第二浇筑区顶部边缘,且每个所述栓孔两侧均设有栓钉。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既有建筑增层外包式钢框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外包纵筋,相对插设于所述第二浇筑区两侧的第一浇筑区内,且所述外包纵筋插入所述第一浇筑区的一端具有弯折部,所述弯折部位于所述第一浇筑区内部且靠近所述原砼柱。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既有建筑增层外包式钢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包纵筋的另一端具有弯曲部,所述弯曲部向所述钢筋方向弯曲。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既有建筑增层外包式钢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包纵筋与所述钢筋之间通过所述箍筋捆扎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既有建筑增层外包式钢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浇筑区的外径大于所述原砼柱的外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既有建筑增层外包式钢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原砼柱顶部具有凿毛,且所述凿毛的直径大于所述原砼柱的直径,并与所述第一浇筑区的直径相等。
CN202320950101.XU 2023-04-24 2023-04-24 既有建筑增层外包式钢框架 Active CN2196049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50101.XU CN219604937U (zh) 2023-04-24 2023-04-24 既有建筑增层外包式钢框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50101.XU CN219604937U (zh) 2023-04-24 2023-04-24 既有建筑增层外包式钢框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04937U true CN219604937U (zh) 2023-08-29

Family

ID=877570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950101.XU Active CN219604937U (zh) 2023-04-24 2023-04-24 既有建筑增层外包式钢框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0493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152270B1 (ko) 장경간 고하중 건물에 적합한 피씨 슬래브 및 그 시공방법
KR101144586B1 (ko) 장스팬 적용 및 층고 절감을 위한 폐단면 강재 보 및 그를 이용한 콘크리트 충전 합성보 시스템
KR100742577B1 (ko) 복합 구조 프레임 시스템
JP5184836B2 (ja) 合成鋼床版桁橋の施工方法
KR100693872B1 (ko) 모서리부에 단차부가 형성된 합성바닥판 및 교량용 거더의시공방법 및 그 연결구조
KR20090050520A (ko) 리브드 하프피씨 바닥판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0761786B1 (ko) 콘크리트 복합 형강보
CN111305437A (zh)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梁板连接构造及其施工方法
KR20100012404A (ko) 리브드 하프피씨 바닥판
KR101358878B1 (ko) 거더의 상부 보강부재 및 이를 이용한 거더
CN219604937U (zh) 既有建筑增层外包式钢框架
CN210031897U (zh) 风机基础及风力发电机组
KR100719957B1 (ko) 스페이서를 이용한 합성바닥판 및 교량용 거더의 시공방법및 그 연결구조
KR101109244B1 (ko) 섬유보강 콘크리트로 소성힌지부를 보강한 구조벽체
KR101010109B1 (ko) 조립형 콘크리트 충전 강합성 복공판
EP1416101A1 (en) Composite beam
JP2009144500A (ja) 最上層の柱梁接合部のせん断補強構造
KR100763979B1 (ko) 지하주차장 시공용 멀티슬래브
CN219604938U (zh) 既有建筑加层外露式钢框架
KR20100101384A (ko) 슬래브 속에 매설되는 개방형 스페이서 및 이를 이용한 시공방법
KR20160149524A (ko) 중립축 상승부재를 갖는 강재보 및 이를 이용한 합성보
CN219118399U (zh) 一种固定在混凝土短柱上的外包式钢柱脚施工结构
US6442910B1 (en) Composite building system
CN220080030U (zh) 一种永临结合的围檩构造
CN214220072U (zh) 墙体连接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