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031897U - 风机基础及风力发电机组 - Google Patents
风机基础及风力发电机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031897U CN210031897U CN201920745736.XU CN201920745736U CN210031897U CN 210031897 U CN210031897 U CN 210031897U CN 201920745736 U CN201920745736 U CN 201920745736U CN 210031897 U CN210031897 U CN 21003189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ib
- dowels
- wind turbine
- foundation
- rib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ind Mo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风机基础及风力发电机组,所述风机基础包括:中心台柱;多个肋梁,围绕所述中心台柱呈放射状均匀布置在所述中心台柱的外周;底板,连接沿圆周方向相邻的所述肋梁的侧表面的下部的部分侧表面,同时连接到所述中心台柱的外表面的下部的部分表面,所述肋梁为楔形块状,并且所述肋梁在垂直于长度方向上的截面呈矩形,并且每个所述肋梁的侧表面的所述部分侧表面上设置有延伸到所述底板中的连接插筋。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解决了钢筋和模板安装费时费力、浇筑难度大的问题,同时还解决了全预制拼装节点复杂和精度要求高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力发电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预制与现浇结合的风机基础及包括该风机基础的风力发电机组。
背景技术
风机基础通常具有两种结构形式,即,板式基础和梁板式基础。
传统风机基础一般采用板式基础,板式基础为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浇筑完成后,混凝土内部水化热无法及时消散,而受现场天气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温度控制措施往往难以达到预期效果,这就导致混凝土内外温差较大,进而产生温度裂缝。同时板式基础在受力关键部位钢筋密集,且预埋件尺寸大,导致该部位混凝土质量难以控制。
现浇梁板式基础的工程量比梁板式基础的工程量小,其具有一定的经济优势,但由于其钢筋布置复杂,导致拼装节点复杂和精度要求高,而且模板工程和混凝土浇筑难度大,核心受力节点的质量控制较为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预制与现浇结合的风机基础以及包括该风机基础的风力发电机组,该风机基础通过对肋梁进行预制并现场浇筑中心台柱和底板而形成,解决了钢筋和模板安装费时费力、浇筑难度大的问题,同时还解决了全预制拼装节点复杂和精度要求高的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风机基础,所述风机基础可包括:中心台柱;多个肋梁,围绕所述中心台柱呈放射状均匀布置在所述中心台柱的外周;底板,连接沿圆周方向相邻的所述肋梁的侧表面的下部的部分侧表面,同时连接到所述中心台柱的外表面的下部的部分表面,所述肋梁为楔形块状,并且所述肋梁在垂直于长度方向上的截面呈矩形,并且每个所述肋梁的侧表面的所述部分侧表面上设置有延伸到所述底板中的连接插筋。
每个所述肋梁可包括接触所述中心台柱的第一端表面,并且所述第一端表面上设置有延伸到所述中心台柱中的端面插筋。
所述端面插筋可包括第一插筋和第二插筋,所述第一插筋是在预制肋梁时预埋在所述肋梁中的钢筋,所述第二插筋是通过在预制肋梁时在所述肋梁上形成插筋孔并在浇铸前插入到所述插筋孔中的钢筋,所述第一插筋布置在所述第一端表面的上端和下端,所述第二插筋布置在所述第一端表面的所述上端和所述下端之间的区域。
所述第一插筋的长度可大于所述第二插筋的长度。
所述中心台柱可包括由钢筋绑扎成的钢筋笼,所述端面插筋的长度可大于所述钢筋笼的厚度。
所述连接插筋可布置成至少两行,所述端面插筋可布置成至少两列。
所述底板中可包括多个径向钢筋和多个周向钢筋,所述多个径向钢筋围绕所述中心台柱呈放射状布置,所述周向钢筋使相邻的两个肋梁上的连接插筋彼此连接。
每个所述肋梁的所述侧表面的所述部分侧表面和所述第一端表面的粗糙度可大于每个所述肋梁的其余外表面的粗糙度。
相邻的所述肋梁之间可形成有从所述底板向上突出连接梁,所述连接梁沿着所述底板的外边缘形成,或者所述连接梁连接所述相邻的肋梁的第二端表面,所述第二端表面与所述第一端表面在所述肋梁的长度方向上彼此相对。
所述风机基础还可具有如下结构特征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底板形成为圆形形状或多边形形状;所述中心台柱形成为圆柱形形状、圆筒形形状、棱柱形形状或中空棱柱形形状;所述多个肋梁中的每个肋梁具有直角梯形形状或直角三角形形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风力发电机组,所述风力发电机组包括如上所述的风机基础。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通过预制肋梁,解决了肋梁钢筋与模板安装费时费力的问题。在基础施工时,可通过将提前预制好的肋梁和连接梁直接吊装到位然后浇筑形成风机基础,施工工艺简便并且缩短了施工工期,还解决了钢筋密集带来的混凝土浇筑困难的问题。此外,预制肋梁时可采用平放式浇筑,保证了混凝土施工质量。而且,由于仅对肋梁预制,其预制工程量小,降低了运输和吊装成本。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风机基础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风机基础的局部钢筋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预制的肋梁的立体图;
图4时根据另一实施例的风机基础的结构示意图;
图5时根据另一实施例的风机基础的结构示意图;
图6时根据另一实施例的风机基础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中心台柱,20-肋梁,30-底板,11-外表面,21-侧表面,21a-部分侧表面,22-连接插筋,23-第二端表面,24-第一端表面,25-端面插筋,25a-第一插筋,25b-第二插筋,26-插筋孔,31-径向钢筋,32-周向钢筋,40-连接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做具体描述。
参照图1至图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风机基础包括中心台柱10、多个肋梁20以及底板30。多个肋梁20围绕中心台柱10呈放射状均匀布置在其外周,底板30连接到沿圆周方向相邻的肋梁20的侧表面21的位于下部的部分侧表面21a,同时连接到中心台柱10的外表面11的下部的部分表面(未示出)。每个肋梁20可具有楔形块状,并且肋梁20在垂直于长度方向上的截面呈矩形,每个肋梁20的部分侧表面21a上设置有延伸到底板10中的连接插筋22。这样,中心台柱10直接承受连接到其上部的设备的载荷,并且从中心台柱10传递到肋梁20的荷载均匀地分布到整个底板30上,而不会集中在肋梁20的底部,减小对地基的作用。
这里所描述的肋梁20的长度方向对应于中心台柱10的径向方向,肋梁20的高度方向是指与地面垂直的竖直方向,肋梁20的宽度方向指的是垂直于长度方向和高度方向的水平方向。此外,肋梁20的侧表面21指的是在肋梁20的宽度方向上彼此相对的表面,肋梁20的在长度方向上彼此相对的表面则被称为端表面,而肋梁20在高度方向上的彼此相对的表面分别被称为上表面和下表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肋梁20具有矩形形状的截面,在预制这样的肋梁20时,可根据需求采用立放式浇筑(即,肋梁20的下表面接触地面)或平放式浇筑(即,肋梁20的侧表面接触地面),从而减少了肋梁20浇筑的工程量,并且确保了肋梁20的施工质量。此外,由于预制肋梁20的结构简单,从而可预先绑扎形成中心台柱10的钢筋笼(未示出,下文将对其进行描述),然后将其放入浇筑模板中,这样可优化施工工序,解决钢筋和模板安装费时费力、浇筑难度大的问题。
此外,每个肋梁20包括接触中心台柱10的第一端表面24,并且第一端表面24上设置有延伸到中心台柱10中的端面插筋25。
优选地,端面插筋25可包括第一插筋25a和第二插筋25b,第一插筋25a是在预制肋梁20时预埋在肋梁20中的钢筋,第二插筋25b是通过在预制肋梁20时在肋梁20上形成插筋孔26并在浇铸前插入到插筋孔26中的钢筋。第一插筋25a布置在第一端表面24的上端和下端,在高度方向隔开。第二插筋25b布置在第一端表面24的上端和下端之间的区域,位于上端的第一插筋25a和位于下端的第一插筋25a之间。这样,在预制肋梁20时仅在第一端表面24的上端和下端形成第一插筋25a,从而避免在绑扎中心台柱10的钢筋笼时对施工人员造成干扰,同时还能确保提供足够的连接强度,防止在投入使用后肋梁20与中心台柱10之间连接不够牢固。
另外,第一插筋25a的长度可大于第二插筋25b的长度。由于肋梁20的第一端表面24的主要受力点集中在上端和下端,因此,位于上端和下端的第一插筋25a的长度长,从而可确保足够抗剪切能力,而位于中间区域的第二插筋25b的长度可以稍短。同时,由于第一插筋25a是预制而成,第二插筋25b直接插入到插筋孔26中,因此无需设置钢筋插头,从而节约生产成本、加快拼装时间。
中心台柱10形成在多个肋梁20的中部,并且包括由钢筋绑扎成的钢筋笼,端面插筋25的长度可大于钢筋笼的厚度,从而端面插筋25贯穿钢筋笼而延伸到钢筋笼的内部,通过浇铸能够使肋梁20与中心台柱10稳固地连接。这里,钢筋笼的厚度指的是钢筋笼在中心台柱10的径向方向上的宽度。
优选地,端面插筋25可布置为包括至少两列钢筋,以确保足够的强度。
底板30中可包括多个径向钢筋31和多个周向钢筋32,多个径向钢筋31围绕中心台柱10呈放射状布置,每个周向钢筋32使相邻的两个肋梁20上的连接插筋22彼此连接,从而形成底板30的稳固的钢筋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在高度方向上,连接插筋22可布置成至少两行,从而周向钢筋32也可形成为至少两层,以进一步提高底板30的强度。
此外,每个肋梁20的侧表面21的部分侧表面21a和第一端表面24可被设置为凿毛区域,使得其粗糙度大于每个肋梁20的其余外表面的粗糙度,从而能够使侧表面21的部分侧表面21a与底板30之间以及第一端表面24与中心台柱10的外表面之间连接得更加紧密。
此外,多个肋梁20中的每个肋梁可具有直角梯形形状或直角三角形形状,具体地,每个肋梁20的在长度方向-高度方向上的截面(即,纵向截面)为直角梯形形状或直角三角形形,并且每个肋梁20的上表面为直角梯形或直角三角形的斜边所在表面。
中心台柱10可形成为圆柱形形状、圆筒形形状、棱柱形形状或中空棱柱形形状,从而钢筋的布置可相对简单,钢筋绑扎工作效率较高。
图4-图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
如图4和图5所示,除圆形形状(图1)外,底板30也可形成为多边形形状,但底板30的形状不限于此,可以是任何规则的形状。由于中心台柱10和底板30均为形状规则的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因此现场钢筋绑扎工作简便易行。
此外,参照图5和图6,相邻的肋梁20之间可形成有从底板30向上突出连接梁40,连接梁40可沿着底板30的外边缘形成(图5中所示)。第二端表面23与第一端表面24在肋梁20的长度方向上彼此相对,并且第一端表面24的面积大于第二端表面23的面积。连接梁40可通过现场浇铸形成,并且可与肋梁20以及底板30形成为一体结构。连接梁40起到了加强筋的作用。通过设置连接梁40,能够加强底板30的抗翘曲和抗断裂的能力。因此,通过设置连接梁40,可以减小底板30所设置的厚度,
下面描述制造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风机基础的方法。
首先,预制多个肋梁20,肋梁20的预制可在风机机位点进行或者在机位点附近的场地进行,在机位点预制肋梁20可避免产生预制肋梁的倒运成本。每个肋梁20可被预制为具有楔形块状,并且使得肋梁20的沿垂直于长度方向的高度方向上截取的横截面呈矩形。此外,每个肋梁20的侧表面21的部分侧表面21a上形成凿毛区域并预制有连接插筋22。每个肋梁20的第一端表面24上形成凿毛区域并在第一端表面24的上端和下端预制第一插筋25a,在上端和下端之间的区域形成预留的插筋孔26。
将预制的多个肋梁20吊装至机位点的预定位置,以呈放射状均匀布置。在多个肋梁20的中心绑扎钢筋,以形成钢筋笼。然后第二插筋25b贯穿钢筋笼以插入到肋梁20的插筋孔26中。
接下来,连接相邻的两个肋梁20之间的连接插筋22,以形成多个周向钢筋32,并围绕钢筋笼在将要形成底板30的区域上呈放射状绑扎钢筋,以形成多个径向钢筋31,从而形成底板钢筋网,底板钢筋网包括位于相邻的肋梁20之间的多个子钢筋网区域,这些子钢筋网区域均与钢筋笼和连接插筋22连接,从而形成连接为一体的钢筋连接结构。
在钢筋笼和底板钢筋网上安装模板并浇铸混凝土,以形成中心台柱10和底板30。
此外,根据需要,还可在沿着底板30的外边缘形成从底板30向上突出的连接梁4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一种风力发电机组可包括如上所述的风机基础。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通过预制肋梁,解决了肋梁钢筋与模板安装费时费力的问题。在基础施工时,可通过将提前预制好的肋梁和连接梁直接吊装到位然后浇筑形成风机基础,施工工艺简便并且缩短了施工工期,还解决了钢筋密集带来的混凝土浇筑困难的问题。此外,预制肋梁时可采用平放式浇筑,保证了混凝土施工质量。而且,由于仅对肋梁预制,其预制工程量小,降低了运输和吊装成本。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结合了板式基础和现浇梁板式基础的优点,将板式基础大体积混凝土的形式转换为部分预制,部分现浇的方式;将现浇梁板式基础质量难以控制的构件采用预制方式进行生产制作,可以保证构件的质量。
虽然上面已经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和变形。但是应当理解,在本领域技术人员看来,这些修改和变形仍将落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风机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基础包括:
中心台柱(10);
多个肋梁(20),围绕所述中心台柱(10)呈放射状均匀布置在所述中心台柱(10)的外周;
底板(30),连接沿圆周方向相邻的所述肋梁(20)的侧表面的下部的部分侧表面(21a),同时连接到所述中心台柱(10)的外表面的下部的部分表面,
其中,所述肋梁(20)为楔形块状,并且所述肋梁(20)在垂直于长度方向上的横截面呈矩形,并且
其中,每个所述肋梁(20)的侧表面的所述部分侧表面(21a)上设置有横向延伸到所述底板(30)中的连接插筋(2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机基础,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肋梁(20)包括接触所述中心台柱(10)的第一端表面(24),并且所述第一端表面(24)上设置有延伸到所述中心台柱(10)中的端面插筋(25)。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机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面插筋(25)包括第一插筋(25a)和第二插筋(25b),所述第一插筋(25a)是在预制肋梁(20)时预埋在所述肋梁(20)中的钢筋,所述第二插筋(25b)是通过在预制肋梁(20)时在所述肋梁(20)上形成插筋孔(26)并在浇铸前插入到所述插筋孔(26)中的钢筋,
其中,所述第一插筋(25a)布置在所述第一端表面(24)的上端和下端,所述第二插筋(25b)布置在所述第一端表面(24)的所述上端和所述下端之间的区域。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机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筋(25a)的伸出长度大于所述第二插筋(25b)的伸出长度。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机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台柱(10)包括由钢筋绑扎成的钢筋笼,所述端面插筋(25)的长度大于所述钢筋笼的厚度。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机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插筋(22)布置成至少两行,所述端面插筋(25)布置成至少两列。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机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30)中包括交叉布置的多个径向钢筋(31)和多个周向钢筋(32),
其中,所述多个径向钢筋(31)围绕所述中心台柱(10)呈放射状布置,
其中,所述周向钢筋(32)使相邻的两个肋梁(20)上的连接插筋(22)彼此连接。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机基础,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肋梁(20)的所述侧表面(21)的所述部分侧表面(21a)和所述第一端表面(24)的粗糙度大于每个所述肋梁(20)的其余外表面的粗糙度。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机基础,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肋梁(20)之间形成有从所述底板(30)向上突出连接梁(40),所述连接梁(40)沿着所述底板(30)的外边缘形成。
10.一种风力发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力发电机组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风机基础。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745736.XU CN210031897U (zh) | 2019-05-22 | 2019-05-22 | 风机基础及风力发电机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745736.XU CN210031897U (zh) | 2019-05-22 | 2019-05-22 | 风机基础及风力发电机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031897U true CN210031897U (zh) | 2020-02-07 |
Family
ID=693675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0745736.XU Active CN210031897U (zh) | 2019-05-22 | 2019-05-22 | 风机基础及风力发电机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031897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900480A (zh) * | 2021-02-23 | 2021-06-04 | 北京银泰建构预应力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陆上风电机组的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基础 |
CN115341595A (zh) * | 2022-09-02 | 2022-11-15 | 重庆大学 | 一种梁板式风电原址扩建基础及其施工方法 |
-
2019
- 2019-05-22 CN CN201920745736.XU patent/CN210031897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900480A (zh) * | 2021-02-23 | 2021-06-04 | 北京银泰建构预应力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陆上风电机组的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基础 |
CN115341595A (zh) * | 2022-09-02 | 2022-11-15 | 重庆大学 | 一种梁板式风电原址扩建基础及其施工方法 |
CN115341595B (zh) * | 2022-09-02 | 2024-10-18 | 重庆大学 | 一种梁板式风电原址扩建基础及其施工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3670778B1 (en) | Prefabricated frame | |
CN108951870B (zh) | 一种低层全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的建造方法 | |
CN108951869B (zh) | 一种低层全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 | |
CN214696113U (zh) | 一种装配式预制楼板与叠合梁的连接结构 | |
CN113136943A (zh) | 钢管混凝土柱和混凝土梁的连接节点 | |
CN210031897U (zh) | 风机基础及风力发电机组 | |
CN114319977B (zh) | 一种钢管混凝土排柱式连接预制剪力墙结构及施工方法 | |
CN209227836U (zh) |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墙-柱全钢键连接结构 | |
CN107447873B (zh) | 连接预制叠合连梁与预制剪力墙的装置与安装方法 | |
CN106894544B (zh) | 内嵌单层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及其施工方法 | |
CN210421568U (zh) | 一种装配式梁、板结构 | |
CN210562953U (zh) | 一种预制板及叠合楼板 | |
CN113027021A (zh) | 一种带牛腿的免支撑预制楼板 | |
CN115807499B (zh) | 一种模块化剪力墙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KR101324884B1 (ko) | 습식공법과 건식공법을 결합한 하이브리드 건축 시공방법 | |
CN215330707U (zh) | 一种预制装配式剪力墙 | |
CN212582723U (zh) | 一种设备底座梁 | |
CN210597875U (zh) | 一种交叉梁 | |
CN210976062U (zh) | 一种装配式框架结构组合体系 | |
CN110670716B (zh) | 预制梁式阳台、其与预制墙板的连接结构及施工方法 | |
CN210459515U (zh) | 一种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 | |
CN210288825U (zh) | 一种装配式、现浇组合梁板结构 | |
CN112359965A (zh) | 一种带肋模构造的预制混凝土装配式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CN217175198U (zh) | 钢筋桁架楼承板与钢筋混凝土墙的连接结构 | |
CN219973264U (zh) | 一种预应力混凝土装配式基础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