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21591A - 一种车辆的车门开关装置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辆的车门开关装置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21591A
CN112721591A CN202011418552.6A CN202011418552A CN112721591A CN 112721591 A CN112721591 A CN 112721591A CN 202011418552 A CN202011418552 A CN 202011418552A CN 112721591 A CN112721591 A CN 11272159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rod
vehicle
door
fixing part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41855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加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Express Jiangsu Technology Co Ltd
Human Horizons Jiangsu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Express Jiangs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Express Jiangsu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Express Jiangs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418552.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721591A/zh
Publication of CN1127215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2159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5/00Doors
    • B60J5/04Doors arranged at the vehicle sides
    • B60J5/06Doors arranged at the vehicle sides slidable; foldabl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upport Devices For Sliding Doors (AREA)
  • 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的车门开关装置和车辆。车门开关装置包括:第一连杆机构,包括第一连杆、第一连杆第一固定部和第一连杆第二固定部,第一连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杆第一固定部和第一连杆第二固定部可转动连接,第一连杆第一固定部和第一连杆第二固定部分别安装在车门和车身上;可伸缩杆机构,包括可伸缩杆和可伸缩杆第一固定部,可伸缩杆第一固定部安装在车门或车身上且与可伸缩杆的一端可转动连接,可伸缩杆的另一端可转动连接地设置在第一连杆上;可伸缩杆伸长或缩短,以使第一连杆相对于第一连杆第二固定部旋转,并带动车门移动而开启或关闭车门。本申请,在侧向空间有限的情况下可以增大车门的开启度,方便乘客上下车辆。

Description

一种车辆的车门开关装置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辆的车门开关装置和车辆。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车辆的车门采用旋转式开启,当车辆侧向空间较小时,车门开启度较小,导致乘客上下车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的车门开关装置和车辆,以解决或缓解现有技术中的一项或更多项技术问题。
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的车门开关装置,车辆包括车门、车身以及设置在车身上的开口部,车门开关装置包括:
第一连杆机构,包括第一连杆、第一连杆第一固定部和第一连杆第二固定部,第一连杆的一端与第一连杆第一固定部可转动连接,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一连杆第二固定部可转动连接,第一连杆第一固定部安装在车门上,第一连杆第二固定部安装在车身上;
可伸缩杆机构,包括可伸缩杆和可伸缩杆第一固定部,可伸缩杆第一固定部与可伸缩杆的一端可转动连接,可伸缩杆第一固定部安装在车门或车身上,可伸缩杆的另一端设置在第一连杆上,并与第一连杆可转动连接;
可伸缩杆由第一状态朝向第二状态伸长,以使第一连杆相对于第一连杆第二固定部旋转,并带动车门移动而开启车门,可伸缩杆由第二状态朝向第一状态缩短,以使第一连杆相对于第一连杆第二固定部旋转,并带动车门移动而关闭车门。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伸缩杆为电动伸缩杆。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可伸缩杆的远离可伸缩杆第一固定部的一端设置有销孔,第一连杆上设置有销轴,销孔与销轴可转动配合;或者,
可伸缩杆的远离可伸缩杆第一固定部的一端设置有销轴,第一连杆上设置有销孔,销孔与销轴可转动配合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伸缩杆第一固定部安装在车门上。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销轴与第一连杆第一固定部之间的距离小于销轴与第一连杆第二固定部之间的距离。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连杆与第一连杆固定部可转动连接的旋转轴心为A,可伸缩杆与可伸缩杆第一固定部可转动连接的旋转轴心为B,可伸缩杆与第一连杆可转动连接的旋转轴心为C,
在车门关闭状态下,旋转轴心C位于旋转轴心A与旋转轴心B之间,且旋转轴心A、旋转轴心B和旋转轴心C不位于同一条直线上;或者,
在车门关闭状态或车门开启状态下,旋转轴心C位于旋转轴心A与旋转轴心B连线的内侧。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装置还包括:
第二连杆机构,包括第二连杆、第二连杆第一固定部和第二连杆第二固定部,第二连杆的一端与第二连杆第一固定部可转动连接,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杆第二固定部可转动连接,第二连杆第一固定部安装在车门内侧,第二连杆第二固定部安装在车身上,第二连杆与第一连杆相互平行。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连杆与第一连杆的长度相等。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连杆机构、第二连杆机构和可伸缩杆机构均位于开口部的下方,并未与车身和车门之间。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装置还包括:
第三连杆机构,包括第三连杆、第三连杆第一固定部和第三连杆第二固定部,第三连杆第一固定部与第三连杆的一端可转动连接,第三连杆第二固定部与第三连杆的另一端可转动连接,第三连杆第一固定部安装在车门上,第三连杆第二固定部安装在车身上,第三连杆机构位于车辆的中部位置。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第三连杆与第一连杆相互平行,和/或,第三连杆与第一连杆的长度相等。
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以上所述的车辆的车门开关装置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车门可以大体相对于车身平行地移动,从而可以减小车辆的侧向空间,在侧向空间有限的情况下可以增大车门的开启度,方便乘客上下车辆。
上述概述仅仅是为了说明书的目的,并不意图以任何方式进行限制。除上述描述的示意性的方面、实施方式和特征之外,通过参考附图和以下的详细描述,本申请进一步的方面、实施方式和特征将会是容易明白的。
附图说明
在附图中,除非另外规定,否则贯穿多个附图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或元素。这些附图不一定是按照比例绘制的。应该理解,这些附图仅描绘了根据本申请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而不应将其视为是对本申请范围的限制。
图1为采用本申请一实施例车辆的车门开关装置的车辆在车门关闭状态的示意图;
图2为采用本申请一实施例车辆的车门开关装置的车辆在车门开启状态的示意图;
图3a为第一轨道和第一滑移机构配合状态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b为第一轨道和第一滑移机构配合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第一滑移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第一轨道和第一滑移机构配合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第二轨道和第二滑移机构配合状态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第二滑移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第二轨道和第二滑移机构配合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9为采用本申请另一实施例车辆的车门开关装置的车辆在车门关闭状态的示意图;
图10为车辆的车门开关装置在车门关闭状态的俯视示意图;
图11为采用本申请另一实施例车辆的车门开关装置的车辆在车门开启状态与关闭状态之间一状态的示意图;
图12为车辆的车门开关装置在车门开启状态与关闭状态之间一状态的俯视示意图;
图13为采用本申请另一实施例车辆的车门开关装置的车辆在车门开启状态的示意图;
图14为车辆的车门开关装置在车门开启状态的俯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第一轨道;11、第一引导部;12、第一支撑部;13、第二引导部;14、第一平坦部;15、第一延伸部;20、第一滑移机构;21、第一固定部;211、第一枢轴;22、第一旋转部;23、第一辊轮单元;231、第一引导辊;232、第一支撑辊;233、第二引导辊;30、第二轨道;31、上侧轨道;311、第三引导部;312、支撑壁;32、下侧轨道;33、连接臂;34、第二平坦部;35、第二延伸部;40、第二滑移机构;41、第二固定部;42、第二旋转部;43、第二辊轮单元;431、第三引导辊;432、第二支撑辊;433、第三支撑辊;
50、第一连杆机构;51、第一连杆第一固定部;52、第一连杆第二固定部;53、第一连杆;54、销轴;60、可伸缩杆机构;61、可伸缩杆第一固定部;63、可伸缩杆;70、第二连杆机构;71、第二连杆第一固定部;72、第二连杆第二固定部;73、第二连杆;80、第三连杆机构;81、第三连杆第一固定部;82、第三连杆第二固定部;83、第三连杆;
100、车门;200、车身;201、平坦表面;202、凹陷部;203、平滑表面;300、开口部。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仅简单地描述了某些示例性实施例。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认识到的那样,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通过各种不同方式修改所描述的实施例。因此,附图和描述被认为本质上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本文中,“车门关闭状态”指的是车门完全关闭的状态,“车门开启状态”指的是车门完全打开的状态。“关闭车门”指的是将车门由开启状态转变为关闭状态的过程,“开启车门”指的是将车门由关闭状态转变为开启状态的过程。
本申请中,车辆可以包括车门、车身和开口部。车门通过车辆的车门开关装置与车身连接,车门开关装置用于在开启车门或关闭车门过程中,使得车门可以相对于车身大体平行地移动,以便暴露车门或封闭车门。下文中,将通过具体的实施例详细阐述本申请的技术方案。
图1为采用本申请一实施例车辆的车门开关装置的车辆在车门关闭状态的示意图,图2为采用本申请一实施例车辆的车门开关装置的车辆在车门开启状态的示意图,图3a为第一轨道和第一滑移机构配合状态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b为第一轨道和第一滑移机构配合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第一滑移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第一轨道和第一滑移机构配合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车辆可以包括车门100、车身200和开口部300,开口部300设置在车身200上,开口部300供乘客上下车。车辆的车门开关装置可以包括第一轨道10和第一滑移机构20。第一轨道10安装在车身200和车门100的其中一个上,第一滑移机构20安装在车身200和车门100的另一个上,第一滑移机构20与第一轨道10相对应。第一轨道沿车身的纵向方向设置,第一轨道包括第一引导部和第一支撑部,第一引导部呈开口朝上的槽型,第一支撑部呈开口朝向安装位置外侧的槽型,第一支撑部与第一引导部连接,第一支撑部位于第一引导部靠近安装位置的一侧。
在下面的实施例中,第一轨道10安装在车身200上、第一滑移机构20安装在车门100上,也就是说,第一轨道的安装位置为车身,第一滑移机构的安装位置为车门。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轨道10沿车身的纵向方向(车身的前后方向)设置在开口部300后侧的车身200上。
如图3所示,第一滑移机构20的一端安装在车门200的内侧,另一端可滑动地设置在第一轨道10中。第一滑移机构20带动车门200在第一轨道10中滑动,可以实现车门的开启或关闭。
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滑移机构20包括第一固定部21、第一旋转部22和第一辊轮单元23。第一固定部21安装在车门的内侧,第一旋转部22与第一固定部21远离车门的一端可转动连接,示例性地,第一旋转部22通过第一枢轴211与第一固定部21远离车门的一端连接,第一旋转部22通过第一枢轴211相对于第一固定部21可转动。
如图4和5所示,第一辊轮单元23位于第一旋转部22远离第一固定部21的一端,示例性地,第一辊轮单元23位于第一旋转部22朝向车内的一端。
如图5所示,第一轨道10可以包括第一引导部11和第一支撑部12。第一引导部11呈开口朝上的槽型,第一支撑部12呈开口朝向车身外侧方向(即背离车身一侧方向)的槽型,第一支撑部12位于第一引导部11朝向车身的一侧(即靠近安装位置车身的一侧),第一支撑部12的侧壁与第一引导部11的侧壁连接。示例性地,在图5中,第一支撑部12的下侧壁与第一引导部11的内侧壁连接。
如图5所示,第一辊轮单元23可以包括第一引导辊231和第一支撑辊232。第一引导辊231位于第一引导部11内,并可沿第一引导部11的侧壁滚动,第一支撑辊232位于第一支撑部12内并可沿第一支撑部12的侧壁滚动。第一引导辊231沿第一引导部11的侧壁滚动,第一支撑辊232沿第一支撑部12的侧壁滚动,实现了在车门开启或关闭过程中,第一滑移机构20沿第一轨道10滑移。
本申请实施例的车辆的车门开关装置,在车门开启或关闭过程中,第一滑移机构在第一轨道内滑移,使得车门可以大体相对于车身平行地开启或关闭。这样开启或关闭车门的方式,相对于车门相对于车身旋转的开关方式,可以减小车辆的侧向空间,在侧向空间有限的情况下可以增大车门的开启度,方便乘客上下车辆。
本申请实施例的车辆的车门开关装置,在车门受到重力或外力产生下坠趋势时,第一支撑辊232可以被第一支撑部12的下侧壁支撑,保证车门的稳定性,在车门受到向上的外力时,第一支撑辊232可以被第一支撑部12的上侧壁支撑,保证车门的稳定性。在车门受到向下或向上扭矩的情况下,第一引导辊231可以受到第一引导部11的侧壁约束,避免车门发生偏转,进一步提高了车门的稳定性。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第一轨道10还可以包括第二引导部13,第二引导部13可以呈开口朝下的槽型,第一引导部11、第一支撑部12和第二引导部13的侧壁依次连接。示例性地,第一引导部11的内侧壁与第一支撑部12的下侧壁连接,第一支撑部12的上侧壁与第二引导部13的内侧壁连接。
这样的第一轨道,可以增强第一轨道的强度,进一步提高车门开关装置结构的刚性和稳定性。
如图5所示,第一辊轮单元23还可以包括第二引导辊233,第二引导辊233位于第二引导部13内,并可沿第二引导部13的侧壁滚动。这样的结构,第一轨道10可以同时对第一辊轮单元23进行上导向和下导向。在车门具有向外偏转(从车辆上侧朝向车辆外侧偏转,在图5中为顺时针偏转)的趋势时,第二引导辊233抵接在第二引导部13的外侧壁上,第一引导辊231抵接在第一引导部11的内侧壁上,第一轨道10在上侧和下侧均对第一辊轮单元23进行限制约束。在车门具有向内偏转(从车辆上侧朝向车辆内侧偏转,在图5中为逆时针偏转)的趋势时,第二引导棍233抵接在第二引导部13的内侧壁上,第一引导辊231抵接在第一引导部11的外侧壁上,第一轨道10在上侧和下侧均对第一辊轮单元23进行限制约束。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车门的稳定性和刚性,使得车门结构更稳定。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第一引导辊231可以为圆柱形,并被插入到第一引导部11中,使得第一引导辊231可以沿第一引导部11的侧壁滚动。第一支撑辊232可以为圆柱形,并被插入到第一支撑部12中,使得第一支撑辊232可以沿第一支撑部12的侧壁滚动。第二引导辊233可以为圆柱形,并被插入到第二引导部13中,使得第二引导辊233可以沿第二引导部13的侧壁滚动。示例性地,第一引导辊231、第一支撑辊232和第二引导辊233可以均为轴承。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撑部12的槽宽(第一支撑部12在上下方向上的尺寸)与第一支撑辊232的直径的差为0.8mm至1.2mm(包括端点值),示例性地,第一支撑部12的槽宽与第一支撑辊232的直径的差可以为0.8mm、0.9mm、1.0mm、1.1mm、1.2mm中的任一值。从而,第一支撑辊232可以方便地插入到第一支撑部12内,也可以避免第一支撑辊232的上下侧均与第一支撑部12的侧壁接触,保证了第一辊轮单元可以在第一轨道内顺畅滑移,使得车门开启和关闭更顺畅。并且,在车门受到外力时,第一支撑辊232可以及时与第一支撑部12的上侧壁或下侧壁接触,避免车门在外力下发生较大偏转。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第一轨道可以一体成型,形成第一引导部11、第一支撑部12和第二引导部13。在此不对第一轨道的具体形成方式进行限制,只要第一轨道具有如图5所示的结构,均可以起到如上所述的效果。
示例性地,如图5所示,第一旋转部22可以由板状材料加工而成,可以在第一旋转部22远离第一固定部21的一端根据需要形成多个折弯,来安装第一导向辊231、第一支撑辊232和第二导向辊233。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撑辊232与第一支撑部12的下侧壁接触,并可沿第一支撑部12的下侧壁滚动。从而,第一支撑部12的下侧壁可以始终对第一支撑辊232起到支撑作用,进而支撑车门。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第一引导部11和第二引导部13可以相对设置,示例性地,第一引导部11和第二引导部13相对对称设置。从而,第一引导部11和第二引导部13可以分别对第一引导辊231和第二引导辊233形成相对方向的力,进一步提高了车门的稳定性。
示例性地,如图4所示,第一引导辊231的数量包括至少两个,第二引导辊233的数量包括至少两个,第一支撑辊232的数量包括至少一个。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第一引导辊231和第二引导辊233的数量相等,示例性地,第一引导辊231和第二引导辊233的数量均为两个,各第一引导辊231和各第二引导辊233一一同轴设置。这样的设置方式,在车门开启或关闭过程中,第一轨道可以上下对称地对第一辊轮单元进行引导,进一步提高第一轨道与第一滑移机构的配合稳定性。
如图3所示,在第一轨道10的延伸方向上,第一轨道10可以包括第一平坦部14和第一延伸部15,第一延伸部15和第一平坦部14平滑连接。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第一延伸部15位于第一平坦部14和开口部300之间。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第一延伸部15自第一平坦部14朝向车身内前侧方向延伸。
如图1所示,车身200可以包括与第一平坦部14相对应的平坦表面201,以便第一平坦部14可以安装到车身200上。车身200还可以包括位于开口部300后侧的凹陷部202,平坦表面201与凹陷部202通过平滑表面203平滑连接。第一轨道10的第一延伸部15设置在平滑表面203上。
如图1所示,在车门100关闭后,车门封闭住开口部300,同时,车门100的右侧会遮挡住凹陷部202,第一滑移机构20滑移到第一延伸部15上。
第一轨道10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平坦部14和第一延伸部15,在车门由关闭到开启或由开启到关闭过程中,第一旋转部22会围绕第一枢轴211旋转,使得第一滑移机构20带动车门100可以沿第一轨道10顺畅滑移。
在以上实施例中,第一滑移机构安装在车门上,第一轨道安装在车身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其它实施例中,可以将第一滑移机构安装在车身上,将第一轨道安装在车门内侧,可以实现同样的技术效果。
为了进一步提高车门的稳定性,如图1所示,车辆的车门开关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二轨道30和第二滑移机构40。第二轨道30可以沿车身200的纵向方向安装在车身200上,第二轨道30安装在开口部300的下侧。
图6为第二轨道和第二滑移机构配合状态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7为第二滑移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第二轨道和第二滑移机构配合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如图6所示,第二轨道30可以包括第二平坦部34和第二延伸部35,第二延伸部35位于第二平坦部34的前侧(图6中为左侧),第二延伸部35与第二平坦部34平滑连接,第二延伸部35自第二平坦部34朝向车辆内前侧方向延伸。
如图7所示,第二滑移机构40可以包括第二固定部41、第二旋转部42和第二辊轮单元43。第二固定部41安装在车门100的内侧,第二旋转部42与第二固定部41可转动连接。示例性地,如图7所示,第二旋转部42通过第二枢轴411相对于第二固定部41可转动。
如图6所示,第二辊轮单元43位于第二旋转部42远离第二固定部41的一端。第二辊轮单元43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二轨道30内。在车门100开启或关闭过程中,第二辊轮单元43在第二轨道30沿第二轨道30延伸方向移动,使得第二滑移机构带动车门100沿第二轨道30移动。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轨道10和第一滑移机构20可以设置在车门中部位置,第二轨道30和第二滑移机构40可以设置在车门下部位置,从而,第一轨道10和第一滑移机构20、第二轨道30和第二滑移机构40共同带动车门开启或关闭,使得车门的稳定性更好。
在车门100开启或关闭过程中,第二旋转部42可以相对于第二固定部41转动,以使得第二滑移机构40可以在第二轨道30内顺畅滑移。在车门100处于关闭状态时,第二滑移机构40位于第二延伸部35内,如图1所示。
第一平坦部14呈大体平坦状,第二平坦部34呈大体平坦状,在车门开启或关闭过程中,第一旋转部22可以相对于第一固定部21转动,第二旋转部42可以相对于第二固定部41转动,使得第一滑移机构在第一轨道内顺畅滑移,第二滑移机构在第二轨道内顺畅滑移,使得车门可以平滑地的开启和关闭。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第二轨道30可以包括上侧轨道31和下侧轨道32,上侧轨道31和下侧轨道32相对设置。上侧轨道31可以包括第三引导部311和支撑壁312。第三引导部311呈开口朝下的槽型。支撑壁312与第三引导部311的内侧壁连接,支撑壁312可以由第三引导部311的内侧壁向车内侧弯折形成。下侧轨道32呈位于上侧轨道31下方的板状轨道。
示例性地,第二轨道还可以包括连接臂33,连接臂33将下侧轨道32的内侧边缘与支撑壁312的内侧边缘连接,从而,上侧轨道31、下侧轨道32和连接臂33可以连接为一个整体,提高第二轨道30的结构刚性。
如图8所示,第二辊轮单元43可以包括第三引导辊431和第二支撑辊432。第三引导辊431位于第三引导部311内,并可沿第三引导部311的侧壁滚动。第二支撑辊432位于支撑壁312和下侧轨道32之间,并可在支撑壁312和下侧轨道43之间滚动。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第二辊轮单元43还可以包括第三支撑辊433,第三支撑辊433设置在第二支撑辊432的外侧,第三支撑辊433与下侧轨道32接触,并可沿下侧轨道滚动。第二支撑辊432与支撑壁312接触并可沿支撑壁312滚动。
在车门具有向外偏转(从车辆上侧朝向车辆外侧偏转,在图8中为逆时针偏转)的趋势时,第三引导辊431抵接在第三引导部311的外侧壁上,第二支撑辊432抵接在支撑壁312上,限制了车门的偏转。同时,第三支撑辊433与下侧轨道32接触,下侧轨道32可以对第三支撑辊433起到支撑作用,进而对车门起到支撑作用,防止车门在重力作用下偏转。
示例性地,第三引导辊431、第二支撑辊432和第三支撑辊433可以均为轴承。第三支撑辊和第二支撑辊可以相对设置,第二支撑辊朝向内侧,第三支撑辊朝向外侧。
第三引导辊、第二支撑辊和第三支撑辊的具体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示例性地,第三引导辊的数量可以包括至少两个,第二支撑辊和第三支撑辊的数量均可以包括至少一个。
图9为采用本申请另一实施例车辆的车门开关装置的车辆在车门关闭状态的示意图;图10为车辆的车门开关装置在车门关闭状态的俯视示意图;图11为采用本申请另一实施例车辆的车门开关装置的车辆在车门开启状态与关闭状态之间一状态的示意图;图12为车辆的车门开关装置在车门开启状态与关闭状态之间一状态的俯视示意图;图13为采用本申请另一实施例车辆的车门开关装置的车辆在车门开启状态的示意图;图14为车辆的车门开关装置在车门开启状态的俯视示意图。
如图11所示,车辆可以包括车门100、车身200和开口部300,开口部300设置在车身200上,开口部300供乘客上下车。
如图10、图12或图14所示,车辆的车门开关装置可以包括第一连杆机构50和可伸缩杆机构60。第一连杆机构50包括第一连杆53、第一连杆第一固定部51和第一连杆第二固定部52。第一连杆第一固定部51和第一连杆第二固定部52分别位于第一连杆53的两端。第一连杆第一固定部51与第一连杆53的一端可转动连接,第一连杆第二固定部52与第一连杆53的另一端可转动连接。第一连杆第一固定部51可以安装在车门100内侧,第一连杆第二固定部52可以安装在车身200上。
可伸缩杆机构60包括可伸缩杆63和可伸缩杆第一固定部61。可伸缩杆第一固定部61与可伸缩杆63的一端可转动连接,可伸缩杆63的另一端设置在第一连杆53上,并与第一连杆53可转动连接。可伸缩杆第一固定部61安装在车门或车身上。示例性地,如图10、图12或图14所示,可伸缩杆第一固定部61安装在车门100内侧。
可伸缩杆63由第一状态(如图10所示的状态)朝向第二状态(如图14所示的状态)伸长,以使第一连杆53相对于第一连杆第二固定部52旋转,示例性地,在图10中第一连杆53相对于第一连杆第二固定部52顺时针旋转,从而带动车门100向左移动而开启车门。可伸缩杆63由第二状态朝向第一状态缩短,以使第一连杆53相对于第一连杆第二固定部52旋转,示例性地,在图14中第一连杆53相对于第一连杆第二固定部52逆时针旋转,从而会带动车门100向右移动而关闭车门。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伸缩杆的第一状态与车门关闭状态相对应,如图10所示;可伸缩杆的第二状态与车门开启状态相对应,如图14所示。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连杆第一固定部51与第一连杆53可转动连接,因此,在第一连杆53相对于第一连杆第二固定部52旋转以带动车门开启或关闭过程中,车门可以大体相对于车身平行地移动。这样开启或关闭车门的方式,相对于车门相对于车身旋转的开关方式,可以减小车辆的侧向空间,在侧向空间有限的情况下可以增大车门的开启度,方便乘客上下车辆。另外,采用可伸缩杆机构来驱动车门开启或关闭,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提高了安装灵活性。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可伸缩杆63可以包括电动伸缩杆。选用电动伸缩杆实现车门的开启或关闭,有利于实现车门开关自动化。可伸缩杆的长度和行程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或设置。
如图12所示,第一连杆53上设置有销轴54,可伸缩杆63远离可伸缩杆第一固定部61的一端设置有销孔,销孔和销轴54可转动配合,实现可伸缩杆63与第一连杆53的可转动连接。这样的结构,在可伸缩杆63伸长或缩短时,可伸缩杆63可以带动第一连杆53相对于第一连杆第二固定部52旋转,实现车门的平行移动。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可伸缩杆的远离可伸缩杆第一固定部的一端可以设置有销轴,第一连杆上可以设置有销孔,销孔与销轴可转动配合,也可以实现可伸缩杆与第一连杆的可转动连接。
示例性地,如图10所示,可伸缩杆第一固定部61安装在车门上,销轴54与第一连杆第一固定部51之间的距离小于销轴54与第一连杆第二固定部52之间的距离。从而,可伸缩杆63的伸长或缩短更容易驱动第一连杆53相对于第一连杆第二固定部52旋转,有利于降低车辆的耗电量。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当可伸缩杆第一固定部安装在车身上时,可以设置销轴与第一连杆第二固定部之间的距离小于销轴与第一连杆第一固定部之间的距离。
第一连杆53与第一连杆固定部51可转动连接的旋转轴心为A,可伸缩杆63与可伸缩杆第一固定部61可转动连接的旋转轴心为B,可伸缩杆63与第一连杆53可转动连接的旋转轴心为C(在图10中为销轴54的旋转轴心)。如图10、图12或图14所示,旋转轴心C位于旋转轴心A与旋转轴心B之间,且旋转轴心A、旋转轴心B和旋转轴心C不在同一条直线上。从而,在车门移动过程中,可伸缩杆63始终可以顺利地驱动第一连杆53相对于第一连杆固定部51旋转,保证车门的顺利开启或关闭,避免出现死点。
如图10所示,在车门关闭状态下,旋转轴心C位于旋转轴心A与旋转轴心B连线的内侧。从而,当可伸缩杆63由第一状态朝向第二状态伸长时,可以使得车门朝向车辆外侧开启。
如图14所示,在车门开启状态下,旋转轴心C位于旋转轴心A与旋转轴心B连线的内侧。从而,当可伸缩杆63由第二状态朝向第一状态缩短时,可以使得车门在车辆外侧移动来关闭车门。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9~14所示,车门开关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二连杆机构70。第二连杆机构70可以包括第二连杆73、第二连杆第一固定部71和第二连杆第二固定部72。第二连杆73的一端与第二连杆第一固定部71可转动连接,第二连杆73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杆第二固定部72可转动连接。第二连杆第一固定部71安装在车门100的内侧,第二连杆第二固定部72安装在车身200上。在车门开启或关闭过程中,第二连杆73与第一连杆53相互平行。第一连杆可以为直线杆、曲线杆或弯折杆,第二连杆可以为直线杆、曲线杆或弯折杆,第二连杆73与第一连杆53相互平行,也就是说,第二连杆两端的旋转轴心的连接线与第一连杆两端的旋转轴心的连接线相互平行。
第二连杆机构70可以对车门提供额外的支撑力,提高车门在开启或关闭过程中的稳定性。
示例性地,第二连杆73的长度与第一连杆53的长度相等。从而,车身200、第一连杆53、车门100和第二连杆73可以组成四连杆铰接机构。从而,在车门关闭或开启过程中,车门100可以保持平行移动,避免车门在开关过程中产生偏移,可以进一步减小车门侧向开启空间,方便乘客上下车辆。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第二连杆的长度可以为第二连杆两端旋转轴心之间的距离,第一连杆的长度可以为第一连杆两端旋转轴心之间的距离。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9、图11或图13所示,第一连杆机构50、可伸缩杆机构60和第二连杆机构70均位于开口部300的下方,并且位于车身200和车门100之间。开口部300下方空间充足,而且车门遮挡第一连杆机构50、可伸缩杆机构60和第二连杆机构70,可以提升车辆的外观美观度。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13所示,车门开关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三连杆机构80。第三连杆机构80可以包括第三连杆83、第三连杆第一固定部81和第三连杆第二固定部82。第三连杆第一固定部81与第三连杆83的一端可转动连接,第三连杆第二固定部82与第三连杆83的另一端可转动连接。第三连杆第一固定部81安装在车门100上,第三连杆第二固定部82安装在车身200上。第三连杆机构80位于第一连杆机构50的上方,进一步地,第三连杆机构80位于车辆的中部位置。第三连杆83随着车门的开启和关闭而围绕第三连杆第二固定部82旋转。
第三连杆机构的设置,可以进一步对车门形成支撑和稳定作用,避免车门向外翻转。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三连杆83与第一连杆53相互平行。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第三连杆83可以为直线杆或弯折杆或曲线杆,第三连杆83与第一连杆53相互平行,也就是说,第三连杆两端的旋转轴心之间的连接线与第一连杆两端的旋转轴心之间的连接线相互平行。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车门100设置有遮挡部,第三连杆机构80位于遮挡部与车身之间。从而,遮挡部可以遮挡住第三连杆机构,避免第三连杆机构80外露影响车辆美观。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车辆采用本申请实施例的车门开关装置时,可以根据需要设置车门朝向前侧开启或朝向后侧开启,在此不对车门的具体开启方向作限制。
本申请实施例的车门开关装置,可以应用于无框车门。
在车辆采用本申请实施例的车门开关装置时,车辆的全部车门均可以采用本申请实施例的车门开关装置,或者,车辆的部分车门可以采用本申请实施例的车门开关装置,或者,车辆的车门可以采用本申请不同实施例的车门开关装置。例如,车辆的左侧车门可以采用如图1至图8所示的车门开关装置,车辆的右侧车门可以采用如图9至图14所示的车门开关装置;或者,车辆的前侧车门可以采用如图1至图8所示的车门开关装置,车辆的后侧车门可以采用如图9至图14所示的车门开关装置。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车辆,车辆包括车身、车门和设置在车身上的开口部。车门和车身可以采用以上任一实施例中的车辆的车门开关装置连接,车门通过车门开关装置开启或关闭开口部。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指沿车身长度的方向,“横向”指沿车身宽度的方向,“内侧”指车身内部的一侧,“外”指车身外部的一侧。“上”、“下”、“前”、“后”、“内”、“外”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车辆的使用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左”、“右”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上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申请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申请的公开,上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申请。此外,本申请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其各种变化或替换,这些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2)

1.一种车辆的车门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车门、车身以及设置在所述车身上的开口部,所述车门开关装置包括:
第一连杆机构,包括第一连杆、第一连杆第一固定部和第一连杆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第一固定部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第二固定部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第一固定部安装在所述车门上,所述第一连杆第二固定部安装在所述车身上;
可伸缩杆机构,包括可伸缩杆和可伸缩杆第一固定部,所述可伸缩杆第一固定部与所述可伸缩杆的一端可转动连接,所述可伸缩杆第一固定部安装在车门或车身上,所述可伸缩杆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杆上,并与所述第一连杆可转动连接;
所述可伸缩杆由第一状态朝向第二状态伸长,以使所述第一连杆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杆第二固定部旋转,并带动所述车门移动而开启所述车门,所述可伸缩杆由第二状态朝向第一状态缩短,以使所述第一连杆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杆第二固定部旋转,并带动所述车门移动而关闭所述车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伸缩杆为电动伸缩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伸缩杆的远离所述可伸缩杆第一固定部的一端设置有销孔,所述第一连杆上设置有销轴,所述销孔与所述销轴可转动配合;或者,
所述可伸缩杆的远离所述可伸缩杆第一固定部的一端设置有销轴,所述第一连杆上设置有销孔,所述销孔与所述销轴可转动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伸缩杆第一固定部安装在所述车门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销轴与所述第一连杆第一固定部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销轴与所述第一连杆第二固定部之间的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一连杆固定部可转动连接的旋转轴心为A,所述可伸缩杆与所述可伸缩杆第一固定部可转动连接的旋转轴心为B,所述可伸缩杆与所述第一连杆可转动连接的旋转轴心为C,
在所述车门关闭状态下,所述旋转轴心C位于所述旋转轴心A与所述旋转轴心B之间,且所述旋转轴心A、所述旋转轴心B和所述旋转轴心C不位于同一条直线上;或者,
在车门关闭状态或车门开启状态下,所述旋转轴心C位于所述旋转轴心A与所述旋转轴心B连线的内侧。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连杆机构,包括第二连杆、第二连杆第一固定部和第二连杆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第一固定部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第二固定部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第一固定部安装在所述车门内侧,所述第二连杆第二固定部安装在所述车身上,所述第二连杆与所述第一连杆相互平行。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杆与所述第一连杆的长度相等。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机构、所述第二连杆机构和所述可伸缩杆机构均位于所述开口部的下方,并未与所述车身和所述车门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三连杆机构,包括第三连杆、第三连杆第一固定部和第三连杆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三连杆第一固定部与所述第三连杆的一端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三连杆第二固定部与所述第三连杆的另一端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三连杆第一固定部安装在所述车门上,所述第三连杆第二固定部安装在所述车身上,所述第三连杆机构位于所述车辆的中部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连杆与所述第一连杆相互平行,和/或,所述第三连杆与所述第一连杆的长度相等。
12.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的车门装置。
CN202011418552.6A 2020-12-07 2020-12-07 一种车辆的车门开关装置和车辆 Pending CN11272159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18552.6A CN112721591A (zh) 2020-12-07 2020-12-07 一种车辆的车门开关装置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18552.6A CN112721591A (zh) 2020-12-07 2020-12-07 一种车辆的车门开关装置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21591A true CN112721591A (zh) 2021-04-30

Family

ID=755983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418552.6A Pending CN112721591A (zh) 2020-12-07 2020-12-07 一种车辆的车门开关装置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721591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82370A (zh) * 2022-01-17 2022-04-22 浙江极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框车门开启机构及车辆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106577A (ja) * 2002-09-13 2004-04-08 Honda Motor Co Ltd フューエルリッドおよびスライドドアの制御装置
CN2628311Y (zh) * 2003-07-23 2004-07-28 林会明 一种车门连接机构
CN101842255A (zh) * 2008-01-09 2010-09-22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滑动门结构
KR101558371B1 (ko) * 2014-04-09 2015-10-07 현대자동차 주식회사 차량의 슬라이딩 도어 지지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차량용 슬라이딩 도어장치
US20160298372A1 (en) * 2014-08-06 2016-10-13 Mitsui Kinzoku Act Corporation Door opening and closing apparatus
CN208152824U (zh) * 2018-04-20 2018-11-27 常州市凯程精密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汽车滑移门的开启结构
CN109228832A (zh) * 2018-09-18 2019-01-18 湖南省愉航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一种带车用挡雨装置的赛车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106577A (ja) * 2002-09-13 2004-04-08 Honda Motor Co Ltd フューエルリッドおよびスライドドアの制御装置
CN2628311Y (zh) * 2003-07-23 2004-07-28 林会明 一种车门连接机构
CN101842255A (zh) * 2008-01-09 2010-09-22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滑动门结构
KR101558371B1 (ko) * 2014-04-09 2015-10-07 현대자동차 주식회사 차량의 슬라이딩 도어 지지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차량용 슬라이딩 도어장치
US20160298372A1 (en) * 2014-08-06 2016-10-13 Mitsui Kinzoku Act Corporation Door opening and closing apparatus
CN208152824U (zh) * 2018-04-20 2018-11-27 常州市凯程精密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汽车滑移门的开启结构
CN109228832A (zh) * 2018-09-18 2019-01-18 湖南省愉航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一种带车用挡雨装置的赛车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82370A (zh) * 2022-01-17 2022-04-22 浙江极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框车门开启机构及车辆
CN114382370B (zh) * 2022-01-17 2024-04-19 浙江极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框车门开启机构及车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893436B2 (en) Invisible sliding door link structure
JP6064332B2 (ja) 車両用スライドドア装置
US4658546A (en) Windowpane lifting mechanism for vehicle door
CN112477562A (zh) 一种车辆的车门开关装置和车辆
US11365577B2 (en) Spindle structure for preventing sliding doors from swaying
US11384580B2 (en) Dual lower rail structure for opposite sliding doors
US9216631B2 (en) Roof system for a motor vehicle
US11313163B2 (en) Link type structure for preventing opposite sliding doors from swaying
CN111946191A (zh) 滑动车门及车辆
US7861462B2 (en) Vehicle window regulator having a floating window carrier
CN112721591A (zh) 一种车辆的车门开关装置和车辆
CN102792537A (zh) 供电布线结构
US20230271567A1 (en) Wiring harness routing structure, link type sliding door, and wiring harness
ITTO20001094A1 (it) Meccanismo di apertura per la porta laterale scorrevole di un autoveicolo.
CN114482739A (zh) 一种用于汽车剪刀门的铰链
CN210768332U (zh) 滑动车门及车辆
CN218477400U (zh) 滑移门系统及汽车
CN219299083U (zh) 一种对开门执行机构及车辆
CN109941072B (zh) 滑动门的支承装置
CN102635285A (zh) 一种汽车鸥翼门的开启装置
CN217652552U (zh) 一种用于汽车剪刀门的铰链
CN219487207U (zh) 一种充电装置和充电连接设备
CN112096203B (zh) 用于防止滑动门偏离的结构
KR920008087B1 (ko) 자동차용 슬라이딩 도어의 슬라이딩장치
CN212716270U (zh) 后背门铰链机构及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430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